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篇一
滑轮用来提升重物并能省力的简单机械。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
物理滑轮简介
在力学里,典型的滑轮(pulley)是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圆轮。在圆轮的圆周面具有凹槽,将绳索缠绕于凹槽,用力牵拉绳索两端的任一端,则绳索与圆轮之间的摩擦力会促使圆轮绕着中心轴旋转。滑轮实际上是变形的、能转动的杠杆。滑轮主要的功能是牵拉负载、改变施力方向、传输功率等等。多个滑轮共同组成的机械称为“滑轮组”,或“复式滑轮”。滑轮组的机械利益较大,可以牵拉较重的负载。滑轮也可以成为链传动或带传动的组件,将功率从一个旋转轴传输到另一个旋转轴。
按滑轮中心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动滑轮的中心轴可以移动,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而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可构成滑轮组,滑轮组不但省力而且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要求对力的方向、绳端移动距离、做功情况等问题作出解答。
2.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篇二
等资源, 以看代做, 别人替代。后者效果比前者固然大有进步, 但学生自主、探究又落到了一边。两者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搞好八年级的物理实验教学, 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切实转变观念是搞好实验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反映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 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也是改变高分低能、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有效对策。
要实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学习构建主义的理论,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与到学生中。在学生旁边引导,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掌握方法、培养精神, 越俎代庖或只看不练, 都不是好办法。要克服“怕”的思想, 一不要怕学生操作不到位, 浪费时间;二不要怕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二、大力开发资源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
要开展实验教学, 设备不足是主要问题, 但并不是“粉笔实验”的借口。设备不足主要靠学校添置, 但这无法在短时间解决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自己想办法。教师在备课中, 要认真调查, 细致寻找, 开发资源。钢尺、塑料尺、口琴、竖笛、木梳、橡皮、激光笔、眼镜、复读机等都可成为实验器材。一只圆珠笔也可以在传导实验中派上大用场。“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走出去听一听, 对“噪声”的学习就会很有实效。
其次, 要注意易做的实验、重要的实验要让学生人人会做;难做的器材不容易找, 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最好还是让学生操作演示给学生看, 以使学生充分体验, 充分感悟。原有的实验器材能用的要用, 能改造成新的要改造着用, 寻找替代品变着法子用。只有这样, 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才能培养出爱科学、创造科学的人才。
三、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途径
实施远程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令学生耳目一新, 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取代不了学生动手, 且对实验设计、操作的自主能力培养也有不利的地方, 因而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其进行教学, 要合理地利用它。其中的实验, 可以放在学生动手之前或之后, 起引导或拓宽、落实的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课程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 实验教学也只有在我们不断探索中去完善, 只要我们真正的落实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就一定能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3.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
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
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3a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记它们的同义词及反义词,并且让同学们自己造句子。
六、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能力
严格要求学生要背诵下来课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七、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
八、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坚持听新教材的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扩大学生课外英语的摄入量.建议学生收看<<希望英语>>等节目,并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英语小故事,尝试去读一些英文原著。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义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4.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篇四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叫
做杠杆。
2、l1表
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公式:Fl11F2l2。
5、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省力,但费距离。例如:开瓶器。
(2)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费力,但省距离。例如:钓鱼竿、筷子。(3)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既不费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如:跷跷板、天平、动滑轮。
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4、绳子末端拉力的计算:F
f
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的计算:Snh,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或水平移动的距离)。
f为滑轮中的阻力。当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fG物 ;当考虑动滑轮重,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fG物+G动;当物体水平移动.......时,f摩擦力。
5、滑轮组的绕线规律是,即:n为基.数时,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动.滑轮上;若n为偶.数,则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定.滑轮上。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在计算n值时,采用非整数进位法。
三、功和机械能
(一)功
1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符号:W,基本公式:WFS,导出公式:F=W
S
或S=
WF
。(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焦(J),1J1Nm。
(二)、功率
1号为P。
2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基本公式:PWt,导出公式WPt 或 t=W
P
。(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单位:瓦(W)千瓦(KW)1KW1000W4、P1W1J/S表示: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做的功
为1焦。
(三)、机械效率
1W有Gh,W总FS,W总W有W额。
2、公式:=
W有W100%。
总
3、特点:因为额外功永远不可能为0,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结果没有单位,是个百分比。
(四)、机械能
1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篇五
徐继祥
2014-1-8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伯乐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他说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道理。的确,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是“伯乐”,有一双慧眼,识得人才千百。但是当了12年多八年级物理老师的我,却觉得“相马”容易,“驯马”难。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八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的一门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回顾半学期的教学,我做以下反思:
第一、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初中,可操作实验很多,所以不管实验的难易,我都精心准备,哪怕是最简单的小实验,我也结合学生实际条件,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课下亲自动手搞小制作,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带给他们的乐趣。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有些问题实际动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比如声现象一章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模拟击鼓息烛实验。我让学生动手组装,自己实验,学生兴趣很高,一切得到了一一认证,从而巩固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进行完光学的教学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潜望镜。时间不长,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给了我,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看了,一个很简单的盒子,两块互相平行且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在下方看能够看到高处的物体,还真的不错啊。
第二、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许多同学认为学物理难,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物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中很难得高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如果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那么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轻松自如。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一教知识,同时也教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做到“会学”。我是通过预习笔记、预习检测、课后作业,检查和验证学生是否“会学”。“会学”有三个要素: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等科学文化知识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三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例如,我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不是马上进入新课本、新章节的学习,而是对物理教学进行承前启后的链接,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下面要讲解的内容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听讲。教师努力完成课时任务,把必要的知识教给学生,不见得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果。只有结合教学经验,在授课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学习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做为课堂的重点,才能使学生解决“会学”的问题,不断在“深钻、多思、善问”等方面多下功夫,真正懂得和掌握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性学习方法和规律,做到:“课前
认真预习,上课注意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并通过教师的刻意安排加以巩固,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学校很重视年轻老师的专业化培训,组织我们参加阳光师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我从培训及国培中学到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就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第四、挖掘有效的训练方法
1、解题要规范,对新生意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
2、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地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3、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4、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第五、更高层次的提升教学技能
两年的物理教学生涯,使我明确了物理教学中技能提高的重要性,尤其是概念表述必须准确,一改文科教学的含糊性。曾经吃过这样的亏,在讲《声现象》中《真空不能传声》时,有道题是这样问:“放在钟罩里的电铃,随着抽去里面空气的过程中,铃声会有什么变化?”由于我上课时总是强调学生,真空不能传声,但是却忽略了过程中的结果。学生回答时都是声音越来越小。没有“直到消失”,以至于99分的学生因为这点疏忽与100分无缘。所以,细节打败分数。吃一堑,长一智,每学期的教学技能反思是我必修之课。这学期也不例外。下面是我对提升教学技能做的以下反思:
1、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
2、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板书精当、书写工整。
6.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六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我们为什么在有光的时候能看到物而在无光时看不到?为什么在空旷的广场喊没有在室内响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可寓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线传播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易记。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
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我校多媒体教室有80个座位,要制作各种课件,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利于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七、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7.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联系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用具]
电路示教版、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多媒体播放天安门、鸟巢、东方明珠夜景图).
师: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奇妙的灯光下五彩斑澜;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霓虹灯照耀下,妖娆灿烂,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板书课题:串联和并联,)
[评析:通过欣赏天安门等美丽的夜景,提出问题,为学习串联和并联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出示示教板:一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一只开关.)
师:请一个同学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
师:要使两只灯泡都发光,有哪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电路图,并画在纸片上.(学生设计并画电路图.)
(搜集8位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纸片,视屏展示.)
师:是不是说有8种或者有更多种连接方法?
师生:只有两种连接方法.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评析:在连接一只灯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接两只灯泡,通过分析全班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得出,只有两种连接方式,逻辑严密.]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请大家分析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
师生;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首尾顺次相连,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3.训练
师:(多媒体展示6幅电路图)请大家识别这些电路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评析: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紧接着进行电路识别练习,巩固训练及时.]
4.实验探究A:两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师:请大家用实验验证,两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坏了,会不会影响另一个用电器?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实验探究B: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师:在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评析:通过实验,研究两种电路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无关系等,探究细致,全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路基本特征的认识.]
6.分析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师: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学生讨论,填表)(多媒体展示表格)
[评析: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区别两种电路.]
(三)知识应用
1.分析路灯的连接方式
师:街道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并联,一盏路灯坏了,其余的灯照常发光,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师:那为什么所有的路灯晚上会同时发光,早上又同时熄灭呢?
生:因为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2.分析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师:(示教版展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闭合开关,让它们发光,)这些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怎样检验?依据是什么?
生:取下一只小彩灯,如果其余的灯亮,是并联;如果其余的灯不亮,则是串联,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评析:应用举例典型,分析判断中,引导学生紧扣翠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突出重点,落买教学目标.]
3.分析天安门前电灯连接方式
师: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我们再来问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总体来说,是并联,因为一只灯坏了,其余的灯仍然会发光,但有些局部的灯可能是串联,如,勾画天安门城楼轮廓的小彩灯.
[评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首提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附:板书设计(见多媒体展示表格).
8.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八
施甸县大楼中学段家昆
2011-1-17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教书,而是学习的引路者,只有教会了学生的如何学,提高的学生的能力才能说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
终身学习,以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科学探究技能。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9.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篇九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老师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显然不是。学校组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之后我终于悟出,问题出在规范解题的重要性不是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的,他们反而会觉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更方便。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在热量计算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10.与八年级同学谈学习物理的方法 篇十
一 坚持预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还能发展探索性思维,做到胸中有数,使课堂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预习一般是阅读新内容,找出其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查补旧知识,尝试解决新疑问,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听课时加以注意。此外,还要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 充分准备,抓好上课这一关键环节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形式,同学们在心理上要保证上课时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集中的注意力;在物质上要事先准备好教科书、笔记本、钢笔、练习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上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要提高兴趣,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善始善终。
2、要积极思考,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问题时,想一想该怎么回答,听一听别的同学又是怎么回答的,假如不对,错在哪里?还要学会超前思考,充分利用间隙时间思考。注重教师讲课时体现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等。
3、要仔细观察,学会观察演示实验、板书、板画、挂图及老师讲课时的辅助动作等。
4、要勤于动手,做好实验,记笔记等。
5、要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争取发言,以便训练使用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回答有误也会得到教师的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上课时要眼、耳、脑、手、口多种感官协作,不仅要听,更要思考、观察、动手动口,全身心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正确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上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无需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更不要只顾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可将老师的板书内容简要地记在草稿本上,课后看书将重点内容在书上勾划出来,其实很多概念、规律之类都在书上,当然也可在笔记本上重新整理。教师有时可能会补充一些较重要的内容,这些教师都会特别说明,并且还会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记录,至于老师上课时的分析、归类、抽象、概括、比较、类比等思维过程,则只要上课时努力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后在大脑里加以回忆,放一遍“录相”即可。
四 既要理解,也要记忆,还要经常复习
学物理最特殊而又最重要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必须学会一些记忆方法,如比较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关键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验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
课后的经常复习一般要经历尝试回忆,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等过程,要做到及时复习,反复推进,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做好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检查学习效率。
五 总结知识规律,强化解题思路与方法
类似于课本各章后面的小结,或采用“树图法”、“图表法”、
“框架结构法”等将课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即便于记忆又便于应用时提取。还要经常总结解题思路与方法,在做题时尽量尝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注重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不必陷入题海,更不要将物理弄成数学,要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异同。
1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创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例如: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习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创设了情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猜想得出凸透镜分别成倒立缩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就很顺利的得出实验数据、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总之,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比较合理、讲解比较到位、学生思维比较积极、气氛比较活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是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学生完成实验不够彻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探究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就更完美了。
12.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学反思 篇十二
大茂中学
熊妹
一、教学中的“得意”之处
1、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现实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构造等知识都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学生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并描述现象自己得出其工作原理,重点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采用了学生先观察视频(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测温前、测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测一杯热水的温度,从而达到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这点上本人在引导和指点中做的不好,学生在学生描述现象时出现的用词不当、语序不合理等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这是今后教学中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2、在“摄氏温度”知识点的教学中,没有结合温度计上其它温度的标示方法让学生明白摄氏温度只是温度的其中一种标示方法。在知识的拓展上做得很欠缺。导致少数学生读数上出现误区。
3、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学生注意用心观察,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用温水测量水的温度)时,有的学生由于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正常的测量,在读数上也有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巡回进行指导。还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实验,也没有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
4、整个课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不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教学中,本人将考虑内容较多的章节适当放慢节奏、多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可能效果较好。
13.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篇十三
现行的几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应该是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但笔者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材,有六处内容就值得我们探讨.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叙述了三个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每个步骤配了一个插图,如图8.3-3所示.
按图8.3-3所示的情况来看,步骤2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这句话和插图表示的意思不一致.因为改变和放在木块上的砝码连起来,就说明了木块上原来就放有砝码,然后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比如,木块上原来有一个砝码,后来放上两个砝码或更多的砝码,我们就可以说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但从教材的插图看,第一个插图没放砝码,第二个插图放了一个砝码.所以步骤2就不能叙述为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要使实验步骤与插图表示一致,有两种修改方法:(1)实验步骤不变,第一个插图画有砝码;第二和第三个插图画同样多的砝码,但砝码数量要与第一个插图不同;(2)插图不变,实验步骤2可以这样叙述:在木块上放上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教材的插图要和实验步骤一致,不然会使学生阅读起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摩擦力》中的结论
《摩擦力》中的结论是这样叙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这样的结论是不全面的,它没有说明条件.
教材叙述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比如,一个重10 N的物体在水平粗糙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100 N的物体在绝对光滑(摩擦力为零)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这两个物体的摩擦力.这种情况,接触面受到压力小的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
另外,教材在叙述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时,未强调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比如,一个重100000 N的物体放在的玻璃上,一个重10N的物体放在木板上,一个人先后来推这两个物体,在玻璃上的物体他推不动(摩擦力大),在木板上的物体他轻而易举推起来(摩擦力小).这样,在较光滑表面上的物体,摩擦力反而更大.所以在叙述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加上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的条件.
综合上面所述,正确的结论应这样叙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引出压强概念”的叙述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中有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编者的意图是用“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这句话来引出压强的概念,而从这句话的表述来看并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在物理学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从压强的概念可知).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是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和取相同的压力比受力面积两种方法.上面的叙述没有说明在物理学中就用“应”字,那是不恰当的.因为“应”是表示一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一种方法.教材没有强调在物理学中,那肯定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这样就错误了.
上面的内容正确的应这样叙述: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中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或实验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可以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这样叙述内容过渡才顺畅、自然.
4“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图10.2-2,这个实验先测出水和小桶的总重力,然后再测出空桶的重力,用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就是排开水的重力,这样的实验步骤是错误的.
因为在测出桶和水的总重力后把水倒掉,再来测出空桶重力时,空桶内壁有少量的水附着,这样使空桶的重力偏大,从而使被测物排开水的重力偏小,这样测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这个实验如果把图10.2-2中的顺序甲、乙、丙、丁改成丁、甲、乙、丙,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错误.按照这样的实验步骤测出来的结果误差也较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有义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5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的“图11.1-1”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中有这样的叙述: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图11.1-1),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教材是强调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F,而教材把这个力的作用点画在货物的重心上,这样画力的作用点就值得探讨了.
如果在物体上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画在实际受力的地方(教材的图7.1-4就是这样画),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要求只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的题目.如果画一个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不容易画,例如,[HJ1.55mm]用手压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表面,要求画出手对物体压力的示意图(由于物体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不好找,所以不好画).有一些题目的作用点根本画不了,例如,一个正方体放在地面上,要求画正方体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要画在地球的重心上,这样根本画不了.
如果在一个物体上同时画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这时候为了方便研究力,[TP8CW04.TIF,Y#]就可以把这些力的作用点集中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教材的图8.2-4乙、丙、丁三个图就是这样画).教材只强调货物受到叉车向上的作用力 ,也就是要求画一个力的示意图.笔者认为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叉车对货物具体作用的地方,也就是货物的底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可争议.
6“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
图11.1-3有这样叙述: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笔者认为,说乙图的力没有做功,那是无可厚非的.但说甲图所有的力没有做功,那就要看情况.
因为提滑板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滑板在提力的方向上没有移过距离,所以提滑板的力确实没有做功.但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固然很小,但也存在),手的推力就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这样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时,手的提力没做功,手的推力有做功.因此教材说甲图所有的力没做功是错误的.
如果编者在图中的叙述写上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图11.1-3是力没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做功(忽略空气阻力).或单纯强调向上提的力没做功,例如图11.1-3甲、乙两图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想一想,向上提的力为什么没做功.这样叙述就无可挑剔了.
教材的叙述要严密,要事无巨细、无懈可击.
14.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反思 篇十四
“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活动”这是我们这次研训的主题,因此在构思教案的时候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这次的大班体育教学活动《火眼金睛》是在前面两位老师的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跟进教学。在活动之前我预想了整个教学活动中会发生的一些情况,但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是我没预想到的。
《火眼金睛》在第二研的时候唐老师已经将教案完善的很好了,因此我在这次的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改动,只是在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中作了修改。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将原本的“快乐小兵,热身运动”修改为“勇敢小兵,快乐出行”让幼儿以快乐出行为背景,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事也凸显了主题背景,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原本设想的效果。在研讨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原因,首先场地过小,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观察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其次,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不够,当发现这一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想办法,可以带着幼儿多走一圈,这样孩子就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而在“勇敢小兵,快乐出行”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气势不够浓厚,导致孩子的小兵其实也比较弱。在第二个“练习投掷”的环节中我将练习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步增加难度,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技能上有了提升,在心里上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预想之外的情况,由于第一次练习的时候距离比较近,而近距离的话抛球比投球更容易进,因此幼儿在近距离投掷时以抛球的形式投进去的比较多,而加大难度之后幼儿投球的命中率就明显低了很多,于是我在这里又再次强调了投掷的方法,幼儿再次练习的时候明显效果好了很多。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原本设想的是让幼儿跟着蓝精灵的音乐庆祝胜利,但是在活动中孩子们打妖怪打的太尽兴了,最后城堡倒地之后都冲上去打妖怪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致非常浓,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了。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找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
15.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五
庞传美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忘而却步。所以从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真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 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真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满以为自已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的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 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已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
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 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应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渡自然。其次,语言表达要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捉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教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图,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失误。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10-27
八年级物理教学体会07-15
八年级物理电能教学设计07-18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08-18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06-22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07-09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进度计划09-16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教学总结10-01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10-06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