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精选11篇)
1.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篇一
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用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结合,实现生物教学高效率、高标准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简要分析了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以此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思路,为我国高中生物学科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生物信息化是将高中生物学科与信息手段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展现形式,方便的资源管理方式,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摒弃传统单一的文字讲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的有效组合,形成立体式的、生动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这是符合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都提倡的教学模式,因此,提升高中生物信息化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长期以来受限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教育教学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其总体特征表现为东部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相对集中,而中西部教学水平则相对不足。信息技术以资源共享为基本特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如今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发达地区的优势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共享,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教学教育资源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各个地域教师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互动交流,对于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资源共享方面,加强高中生物信息化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实施方案
(一)利用信息手段,提升教学资源来源的丰富度
信息共享作为计算机网络最为重要的功能,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广泛的作用。从提升教学资源来源的角度来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从浩如烟海网络世界中获取对教学有帮助的各种信息资源,并且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类型的书面材料、还可以是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类型教学素材。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优秀教师讲授技巧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创新教学思路、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都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从教学资源的来源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对于拓宽资源丰富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进行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以高中生物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为例,由于其技术过程中涉及到了诸多的实践性设备以及相对复杂的操作步骤,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采取传统的以文字讲述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识记、反复理解,才可能对其内容有相对准确的把握,而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相关细胞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的解释,仅仅通过一次性讲授过程,学生基本上就可以获得较为深入的知识体会。同时,利用视频、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往往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网络课程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让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是提升高中生物课程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受限于传统的道德以及社会风尚影响,在我国师生互动交流往往不向西方国家那样开放,这对于现代开放式教学往往是不利的。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师生互动平台,提供了一个师生、生生交流渠道,克服了传统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相对拘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敞开心扉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进行学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沟通,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彼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无疑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云计算数据分析平台对于高中生物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应用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应用以外,云计算数据分析是今年来最为前沿的技术应用。云计算的应用通常包含两个方面,即云存储以及云数据分析,云存储顾名思义是将用户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云端”,能够实现数据永久性、低廉性的储存,而云数据分析则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实现对有用信息的获取。具体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学科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云存储将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的获取到其数据资源,以供学习之用;而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介绍能力以及学科学习特性,从而进行差异化教学,当然进行数据分析有个关键点,即是对数据的采集,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数据进行有效采集,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而这也是未来生物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总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未来高中生物实现定制化、个性化教学也许有可能成为现实。
三.小结
本文以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用为主要内容,分析其应用的重要性,以此探讨了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实施方案,主要是从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交流互动平台的构建以及云计算数据分析平台的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的,为实现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茂盛.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2]单鹏华.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3]黄复祥.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4]刘民祥.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8:390.[5]陈宇虹.浅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的信息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23:113.
2.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篇二
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学习材料 (如微视频) , 学生课外通过观看视频适时自主学习, 而后带着问题再回到课堂, 通过师生、生生间相互释疑、解惑、分享或者交流成果与学习心得, 以此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它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无论是教学设计, 制作学习微型视频、网络学习、协同学习、个性辅导, 还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都是对传统学校教学的一种颠覆。相对于传统教学, 优势明显。
1.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比较经济的知识传授方式, 但是时空的限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 正好有一位学生, 突然生病或者参加其他的活动, 没有时间来课堂参加学习, 传统来讲, 老师只能让他自己学习追赶进度。还有另外一些学困生, 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理解能力也和普通的学生有一些差距, 聆听一遍老师的讲解可能还不足以让他们完全理解学习的内容, 同时也不可能再现学习的内容。翻转课堂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使得这些学生可以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按需调整学习的节奏, 通过微视频再现学习内容, 直到他们完全理解。
2.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在教学的某个环境中进行的, 教师、学生、教材和学习资源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容和形式集合。目前, 传统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三种: (1)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3) “学生主导—教师主体”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与以上的教学结构都不大一样, 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 而翻转课堂却是“先学后教”, 传统课堂“注重结果”, 而翻转课堂“注重过程”, 传统课堂“以教导学”, 而翻转课堂却是“以学定教”, 翻转课堂是课堂的翻转, 是对学习结构的一次全新的重构。
3.翻转课堂重树教学理念。首先, 翻转课堂倡导学习的个性化。学生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 传统教学也注意到这点, 比如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 但具体操作中差强人意。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微视频自学, 而后课堂中按需指导, 学习的个性化更好实现因材施教。其次, 翻转课堂强化了课堂职能。传统课堂中, 教师用规定的有限时间, 讲解规定的课堂内容, 学习强度大、节奏快、内容多, 加上学生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 稍有分心, 便会落下一大截, 一个环节跟不上, 后续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翻转课堂学生课外先学习, 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交流目的性强, 针对性好, 时间也较为充足, 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次, 翻转课堂更加注重交往。课前教师与教材和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交往生产出微课件、微视频;课前学生与教师提供的微课件、微视频的交往, 了解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准备参与课堂的交互;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 解决课前学习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相对于传统课堂互动, 数量大大增多, 互动的质量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因此, 生物教学采用翻转式课堂, 既增强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 同时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首先,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也是翻转课堂的优势之一。兴趣是深层次学习的恒久动力, 学生对生物知识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进入学习的状态, 才有更深层次了解的冲动, 进而能够从更多的视角去钻研, 基于这种兴趣的教学才能够事半功倍。高中生物翻转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兴趣引领下, 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去, 领略生物技术世界的魅力, 管窥浩如烟海的生物规律, 丰富他们的学识, 拓宽他们的眼界, 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 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策略的优化, 全面促进他们的发展。
其次,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另一个要求。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离社会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 没有实践基础的学习, 使得高中生物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压抑、沉闷环境中, 成绩提高缓慢, 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坚持把理论知识与生物实验相结合, 使课堂上的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 理论联系实际, 翻转的生物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空前释放,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学习, 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学生身体力行而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自然焕发学生学习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另外, 高中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与兄弟学科联系。谚语云, 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 因而要啄生物之玉, 有时还需他山之石。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有时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是生物翻转课堂的必然要求, 在学生的课前与生物微课件、微视频的交互中, 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 而要解决学生的困惑, 联系其他学科的现成知识, 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简化。比如, 生物中一些实验器材的使用, 一些实验现象的解释, 如果运用物理或者化学的知识, 简单提示,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还有一些生物的知识和规律, 有的生物老师说不清也道不明, 查询一下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 其实其他学科里面早就已经呈现, 就是老师不明白, 学生不会用而已, 简单地提示, 学生就会有原来是老相识的感觉, 这样不仅学透了生物知识, 而且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一箭双雕, 何乐而不为?
三、对实施翻转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 教师的作用更加明显
生物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实践中, 课堂上老师看起来更加悠闲, 好像只是和学生互动而已, “无所事事”, 实际上, 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包括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学习问题的归纳总结、学习时间的安排等, 以及其他教学环节, 教师都要进行控制与设计,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起主导作用。
(二) 信息技术的支持更加重要
生物是一门技术性学科, 实施翻转课堂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翻转课堂实践中, 教师因为需要制作微课件和微视频, 需要掌握简单是视频录制、剪辑与整合处理技术, 同时还需要简单的网络知识, 发布课件或者视频。学生下载微课件、微视频, 然后进行自主学习, 也需要普及网络与计算机知识。翻转课堂也对学校软件和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高质量的服务器和高带宽的网络进口与出口, 开放的网络系统, 有利于学生利用多媒体终端如手机、PDA等进行学习。同时, 学生的家庭也需要配置网络终端以利于学生课外的学习。学校也该从软件方面给予支持, 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制作软件, 教师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等, 不断降低翻转课堂实践平台门槛。
(三)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提上议事日程
翻转课堂实践, 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渐变成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也强化了学生的小组合作, 强调了教师的整体策划, 也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而传统的重视结果的评价方式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需要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来评价新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速度的加快, 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以优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 2013 (04) .
[2]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 2012 (12) .
[3]金陵.萨尔曼·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0) .
[4]李钦凤.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03) .
[5]李卫丰.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生物学通报, 2009 (12) .
3.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及应用案例 篇三
建,能够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笔者通过亲自尝试,自制部分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来说明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以供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关键词 自制教具;高中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49-03
1 染色体变异磁性与贴纸教具
制作背景 高中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联系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常见的染色体组表示方法如双手十指表示染色体,每只手表示染色体组,用扑克(去掉大小王)表示染色体,同种花色表示染色体组等虽能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组概念,但在小组合作演示、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解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自通过自制教具模型构建体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必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制作过程 图1均为用磁板做的果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展示果蝇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教具。红蓝两色条形磁板代表染色体(可从网上购买单面磁性的软磁板,用剪刀剪成相应形状),白色圆形磁板代表细胞(单面磁性的软磁板,用圆规画圆,用剪刀剪成圆形)。由于磁板带有磁性,白色圆形磁板可结实的吸在黑板上而不易掉下来,红蓝两色条形磁板可以随意在白色圆形磁板代表的细胞上摆放并吸住,随着白色圆形磁板(细胞)的移动而移动。
图2为小组合作贴图教具展示。用A3白纸打印框架后,用即时贴刻好红蓝两种染色体模型条,与磁板教具中的染色体形状一致。均分若干份,分发给各小组,用于小组合作贴图展示。
教具使用 教师先给学生展示教具材料并作解释,由学生小组代表负责上黑板摆出正常果蝇体细胞和卵细胞染色体结构模型图(图1),利用磁板教具直接吸在黑板上即可。其他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贴纸教具组内合作完成(图2)。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分析,正常果蝇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应是哪几条?学生结合课本概念并在贴图基础上很容易得出答案。如果卵细胞中染色体增加或缺少一条,形成的受精卵会是什么样呢?卵细胞增加一个染色体组呢?小组代表上讲台利用磁性教具合作展示并作汇报,其他小组同学组内合作利用贴纸教具完成。学生在利用教具合作完成过程中,既对单体、三体和三倍体有了一定了解也能加深对染色体组概念的深刻理解,教师适当讲解点评更能深化学生理解三体与三倍体,即单个染色体数目变异与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变化的区别,同时也为多倍体成因及特点等的引出提供铺垫,将所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内容串联形成知识体系。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结构模型
制作背景 染色体相关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较多,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对数及染色体组的变化等的理解更是难度加大,单凭教师口头讲授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通过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展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分裂图并分析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等的变化规律,必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将知识的理解提升一个层次。
制作过程 教师可购买条形磁条(宽0.5 cm,厚0.5 cm)剪成5 cm、4 cm两组长条,用圆形高强磁铁(直径1 cm)作為着丝点,用红蓝两种颜色的布条分别将圆磁铁与长磁条缝合(中间一个高强圆磁铁,两边都放长磁条),每组红、蓝色分别做4个,其中红、蓝两色各有两个(8+1) cm(中间圆形高强磁铁,两边为4 cm长磁条)和两个(10+1)cm长度(中间圆形高强磁铁,两边为5 cm长磁条)。如图3所示,可表示复制之后的4条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不同颜色表示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教具使用 教具的使用可由教师亲自在白板上展示各时期图像(图3),教师边讲解边展示;也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自行分析。教具可以用于有丝分裂一节的学习,也可用于减数分裂一节的学习;可用于新授课小组活动或教师讲解辅助,也可用于复习课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等的分析对比。
3 细胞呼吸方式及过程教具模型
制作背景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是“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的探究实验。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酿酒、发面等。学生通过课本内容得知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但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过程如何,发面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都缺乏亲身经历和体验。教师如果能够课堂展示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效果必将非同凡响。
有氧呼吸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内容的学习通常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不少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每一步的反应和条件等只停留于知识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构建有氧呼吸的过程图解,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让学生构建完后自己描述出各阶段的反应及特点,相信必然会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制作过程 取刚和好的面(加入少量酵母菌)放于废弃矿泉水瓶中,瓶口套上气球备用(如图4左)。可从课前3天开始做,每天做一组用于课上让学生对比观察。
取A3白纸,教师手绘有氧呼吸过程概念图(如图4右)。用即时贴刻好各阶段的反应物、产物等,均分为若干组备用。
教具使用 酵母菌细胞呼吸装置简单实用,可由教师课堂展示,学生分析;也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完成,汇报总结。教师课堂展示时应做至少3组,分别为刚发面和发面1天、2天的对比装置(如图5),学生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变得蓬松并使气球膨胀。如能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有氧呼吸过程贴图为小组合作时使用效果较好,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派出小组代表上黑板讲解,教师点评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
4.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四
一、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现状
从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关于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韩裕娜等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算法教学上的一些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重点;胡学平、熊芹等人的研究重点在“算法初步”上;宋宝和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些算法教学策略;王慧春、薛海分别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的角度对高中数学算法教学进行研究。以上这些目前我们国家教育专家进行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算法的历史、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算法教学现状,针对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算法教学有效性等研究较少,尤其没有从目标分类的角度研究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算法课程教学设计
全面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牢固掌握算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算法基本的三种逻辑结构和五种算法语句。二是能力、算法意识,具备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利用算法的意识即算法思想。三是价值观、精神,充分意识到算法与计算机结合带来的便利,体会到数学逻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算法思想的培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算法的要求强调不仅要做到“算则”更要做到“算理”,对于算法的程序步骤理解更为重要,理解算法每一步程序的依据就是做到了“算理”,就是算法思想。培养学生算法思想具体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有条理,有逻辑,严谨的思维标准,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进一步形成、完善中,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算法思想具体包括分步递推思想、逻辑选择思想、循环思想等,要想形成一个思想,具备一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算法初步”有十二个课时主要就是加强学生算法思想学习,但这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整个高中数学算法教学中都应该注重学生算法思想的培养。
(二)重视程序框图的演示教学
算法语言最重要的一种表述形式就是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在表示算法结构及逻辑上具有直观清晰、简便快捷的优势,程序框图还是程序编写的基础。程序框图具体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流程图展示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流程图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增加实例,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这种转化的理解。数学课与计算机上机操作课要相互协调,各有侧重,在数学课中重视程序框图教学,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与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同之处。
(三)注重教学中的案例选取
老师在数学算法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老师选取的案例要注意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算法不能太难,这样不利于学生接受,达不到举例的效果,比如最大公约数、质数的.求解这些简单的例子能更便于学生理解,学生能够自己设计程序框图。算法案例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算法学习积极性。
(四)数学算法教学与计算机有机结合
高中数学算法教学还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包括程序语言内容,两者密切相连,又有其各自的特点。简单来说算法教学注重的是算法思想,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序语言教学目的就是程序编写。算法教学和程序语言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算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完整的算法设计,能够及时检验设计的算法是否有效、可行,数学算法与计算机有机结合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5.高中生物变式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篇五
【内容摘要】生物是高中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变式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变式的应用实践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生物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应用变式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项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生物教学过程中变式教学的应用为例,分析变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应用变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为了适应新的生物教学要求,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改变,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生物知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差。生物教学的考试,也主要是依靠课程教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平时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回归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变式训练,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生物知识,掌握一定的生物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二、生物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1.教学程序的改革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程序更加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而新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教学,倡导探究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实验原理的分析,让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发挥探究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把“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分离复原的观察实验”改成“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的观察研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学生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且写出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合理拓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作出了新的调整,需要教师根据新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作出合理的调整,不断的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获取的。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和证实,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在“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分离复原的观察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增加实验中的材料种类,为学生准备一些其它的试剂浓度梯度和试剂种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实验之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迁移,对实验中的某一项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程序,自己进行模仿,完成比较简单的实验设计。“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分离复原的观察实验”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根据这项实验,可以设计新的实验题:配置一瓶蔗糖溶液,保证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是0.3g/ml;另外,放置一瓶没有标签的清水。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一些相关的器材,实现对这两瓶溶液的判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实验设计原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生物学习。
4.教学素材的挖掘
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介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变式教学,教师可以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实验素材。因为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具有比较高的学习热情。通过生物实验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材中,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是否来自于水中的O,一些教材是利用简短的文字和部分示意图表示的;还有一些教材是把科学的结论转化为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探索和证实的。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实验素材,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
三、总结
生物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产生了新的变化,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6.高中历史教学细节的应用 篇六
一、巧设教案细节, 呈现教学活力
作为一种情境的教学细节, 是可以预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细节设计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 优秀历史教师大都善于预设教案细节。
1. 找准“关键点”, 预设教案细节
在讲授近代西方殖民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时, 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除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朽无能等根本原因, 还有众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影响着战争的结果。直接的, 如组织指挥、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官兵士气、后勤保障等;间接的, 如经济实力、人民支持、国际环境等。但所有这些原因于学生而言都十分抽象, 适当地呈现几个原因的细节,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收到画龙点睛之效。现在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清政府之所以失败的细节。甲午战争前, 北洋舰队的训练只会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弄得李鸿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沾沾自喜地称:北洋各舰在平时训练中, 均能于“行驶”之际命中目标。可实战结果完全出乎预料。整整5小时的黄海鏖战, 北洋水师305毫米口径舰炮共发射197枚钢弹, 平均每门发射量是日舰主炮的5倍多, 但只有10发命中敌舰, 命中率仅为5.07%;其他口径炮发射482发炮弹, 也只有58发命中, 命中率为12.01%;发射5枚鱼雷, 无一命中目标。如此低的命中率让北洋舰队的装备优势、射弹量优势彻底化为乌有。原来, 平时清军“多尚虚文”, 演习时都是“船动而靶不动”, 且“预置码数, 设置浮标”, 自然“百发百中”, 皆大欢喜。这样的细节描述,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细节中真切地感悟了失败原因, 效果无疑比教师一味地理论分析、归纳更好。学生也许记不住具体的数字, 但定对清军刻舟求剑式的“船动而靶不动”的训练方法印象深刻, 从而正确地去找清军失败的原因。
另一个是日军之所以取胜的细节。战前, 日本间谍大量来华刺探情报。有日谍到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基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侦察, 将整个村庄的情况一一用图片和文字描述清楚, 诸如村口有几棵树, 路边有几块大石头, 通向村庄的路有几条, 村里房子的分布, 流经村口的小溪有多宽, 径流量是多少, 等等。可以设想, 一旦日军来到此地, 他们对村庄的了解绝对超过清军。什么是“知己知彼”?这就是。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日军是如何准备这场战争的, 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 根本原因也好, 其他原因也罢, 最终都是要通过上述那些实实在在的“细节”表现出来的。找出了细节, 也就找到了分析这类问题的“关键点”。
2. 瞄准“形象点”, 预设教案细节
教师备课应依据教学需要对某些历史细节进行一定的预设, 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或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或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认识与把握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讲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 笔者问及学生“孙中山一生最伟大之处表现在哪里”时, 学生给出“领导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等答案。事实上, 上述回答仅仅是在罗列孙中山一生革命的主要事迹, 难分其主次。要认识“孙中山一生最伟大之处”, 我们应该从更高处去认识———“三次飞跃”成就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 即“弃医从政”“从改良到革命”和“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对孙中山不长的人生而言, “三次飞跃”彰显了他的伟大之处, 历史罕见:“三次飞跃”组成了孙中山一生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 清晰地标画出了一条孙中山历经艰难但永不放弃的生命轨迹;“三次飞跃”又像三块人生放大镜, 一次次地将其人生放大, 显现出伟大人物的高大形象———敢为天下先、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胸怀广阔、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掌握了“三次飞跃”这样的“形象点”, 理解孙中山一生艰难曲折、百折不挠的伟大形象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细节来源于教师对历史教材的深入解读, 来源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 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因此, 我们应从科学性和社会生活形象性融合的高度研究教材, 发掘与把握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 结合社会生活精心预设形象细节, 从而促使历史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巧捕课堂细节, 呈现教学魅力
历史教学中, 教学细节犹如课堂精灵, 有出现的最佳时机, 倏忽而至, 又稍纵即逝, 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只有对细节进行有效把握, 才能使之成为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呈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1. 抓住“易错点”, 避免细节错误
曾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笔者问学生:“大家十分欣赏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从梭伦到克利斯提尼, 古希腊民主政治一步步奠基、建立、发展, 到伯利克里时, 奴隶制民主政治到达无可比拟的‘顶峰’———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国家公职 (被选举权) , 人人皆可参加决定国家大事的公民大会 (选举权) ……那么, 这样的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吗?”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假思索:“是的。”“错!”笔者的回复让学生满脸迷惘。笔者接着分析:“雅典居民由哪些人组成……不错, 有本地人、外邦人, 有男子、妇女, 有成年人、未成年人, 有自由民、奴隶等。然而, 能真正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只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去掉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奴隶, 你说还有多少人?乐观估计, 不到总人口的1/8。所以, 你所欣赏的雅典民主政治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实质是极少数的奴隶主专政。”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出现“易错点”未作简单处理, 更未置之不理, 而是敏感地抓住时机, 有意让其“发酵”“膨胀”, 巧妙加以引导, 从中发掘价值, 在避开易错“陷阱”的同时, 将教学活动引向了深入。
2. 巧用“棘手点”, 化解细节矛盾
北宋初年, 赵匡胤兄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调整, 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照例, 中央集权的加强会带来较长期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强盛, 可没想这些中央集权给北宋带来的却是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的长期“积贫积弱”不利局面。“种瓜得豆”的结果让学生产生诸多疑问, 加上现行教材没有详细解释, 更让学生如坠云雾之中。为此, 教师要巧用“棘手点”, 用丰富的知识和严密的论证化解细节矛盾。
原来, 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主要措施有: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大权, 派文臣任知州, 转运使理财政。这样一来, 地方一套管理班子变成了两套班子, 官僚队伍成倍膨胀。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将士组建直属皇帝的禁军, 中央就多了一支强悍的快速反应部队, 而地方军队因中坚力量被悉数抽走势必成倍补充兵员, 遂军队数量急剧增加。仅此两项分析, 我们就可理解为何宋初中央集权后出现“三冗” (冗官冗兵冗费) 情况, 最终造成大宋一代积贫积弱的“虚胖”体质。
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棘手点”, 教师只要冷静应对, 深入挖掘, 仔细分析, 必能迎来攻坚克难的“惊喜”。
三、深挖历史细节, 呈现教学生机
历史细节如春天松软泥土里挖出来的鲜嫩竹笋, 每“剥”一层, 便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如能如此一层一层地“剥”下去, 教学活动必将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使历史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1. 体味“概念关键词”, 突破细节重点
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元素, 也是历史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中学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都是由若干个关键性的历史概念支撑定型的。只有正确理解这些重要历史概念, 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 历史概念教学, 是整个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概念教学中, 不求甚解的“望文生义”, 让学生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例如, 讲到封建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时, 对其主要特征“自给自足”的理解, 不少学生从农民生产目的 (满足自己生活消费和缴纳政府租税) 出发, 想当然地认为当时根本没必要进行商品交换, 在心里排斥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合理性。其实, 少量的商品交换是必须的, 如盐、锅等生活必需品;局部的商品经济繁荣也是可能的, 如两宋和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 纵然上有历代政府“重农抑商”长期经济国策的严厉压制, 内有始终占社会经济主体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强大排挤。所以,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排斥商品经济, 但不可能断绝商品经济。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不是完全关闭了国门, 不让国人与洋人有任何的往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统治者不想也不可能做得到。客观上说, 有广州“十三行”这样的交换口子开着;主观上说, 统治者还是想出口一些土特产品, 来换取一点外洋的“奇珍异宝”, 以满足其奢侈享受的欲望。所以, 准确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 是统治者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而非禁绝。
2. 聚焦“趣味点”, 激发学生求知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芒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大文豪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 通过应用媒体、创设情景、表扬激励、明确目标等途径, 让学生愿学、勤学、乐学, 一直是优秀历史教师孜孜追求的有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坦率地说, 理想的历史教学并不缺乏趣味点。只是如今的考试模式与题型解答要求———大容量的知识记忆、超强的理解性和极高的灵活应变能力, 把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给埋没了。所以, 教师只有不时拿出有分量的“有趣点”刺激学生, 才能激活学生休眠的学习兴趣。
《清明上河图》在学生中是知名度很高的中国古代名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 中国展馆就用高科技电子动态技术将这一名画核心部分向世人展出, 让其进一步走向了世界。画中人物、动物和各色物品众多, 核心部分描绘北宋末年东京汴河两岸商业繁华的景象, 通过画作“热闹”的表面可以看历史的“门道”。看!大街上人来车往, 两边商铺鳞次栉比, 沿街摊点应有尽有, 完全是一派商业繁荣景象。这还不够, 我们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出与以前隋唐商业情况比较的进步———无论是时间规定, 还是地点限制, 已经完全突破了政府对商业的严格管制。再细看, 画中各色动物有60多匹, 但其中马极少, 大多是驴和牛, 为什么?其中就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军事秘密。原来在宋代,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危险始终存在, 边疆战事连年不断, 马匹被列为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1年第8期3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编写与七、八年级不同, 每一框都由“综述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组成。其中“专题探究”作为扩展性知识, 材料丰富, 图文并茂, 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但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只注重“综述课文”部分的基础知识, 对“专题探究”要么避而不用, 要么照本宣科, 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笔者认为, 有效运用专题探究, 能够增强课堂吸引力, 优化教学。现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优化专题探究谈一些看法。
一、因地制宜:让乡土资源融入专题探究, 增加教学的“乡土味”
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材的编写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地区的实际。而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 引入乡土资源能够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开阔思维的视野, 深化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教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课时, 专题探究“绘制家乡经济发展的蓝图”的第一个活动是“计算:如何优势互补” (第117页) 。活动以A地与B地分别具有生产摄像机和电脑的优势来分析, 设置了一系列的假设和推理, 引导学生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在新课改第一年, 笔者按照教材施教, 一节课下来, 学生却像在做一道数学计算题, 眼中满是迷茫, 效果甚微。反思这节课, 笔者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重要战略物资, 国家控制极其严格, 只有少数达官显贵有资格骑马上街溜达。透过首都繁华画面, 我们隐隐地听到了边疆战马的嘶鸣声。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两字的含义, 有不同解释:有说是节气的“清明”, 有说是歌功颂德的政治“清明”, 也有说是当地街坊的名字叫“清明”。那么, 学生有什么看法?就让学生查查资料、看看画是该专题探究缺乏生活气息、艰涩难懂。于是, 在以后几年的教学中, 笔者就把原专题探究改成了“说说我们家乡的优势产业”, 让学生从最熟悉的身边事入手, 讨论自己家乡———上虞的区域经济。这样一改, 专题探究立即充满了乡土气息,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师生一起探讨了家乡的优势产业及发展方向, 如崧厦是“中国伞城”, 伞业发展蒸蒸日上;盖北是“江南吐鲁番”, 葡萄种植业生气勃勃;下管的板栗种植、沥海的养殖业……丰富多彩、生动翔实的乡土资源向学生扑面而来, 学生突然明白, 原来课本中深奥的道理就在自己身边……
二、紧跟时代:让鲜活的资源融入专题探究, 增加教学的“时鲜味”
专题探究材料丰富, 时代性强, 且随着版本的升级, 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如专题探究“谋求共同发展”中的图1-53, 由第二版中的“2003年八国峰会”改成了第三版中的“2007年八国峰会” (第37页) ;专题探究“透视看不见的手”, 由第二版中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红果案例”改成了第三版中的“2006年底陕西某地芹菜菜农自毁菜地的案例” (第111页) 。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 有些专题探究的材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时俱进, 及时补充时政热点, 拓展专题探究,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添课堂活力。
例如, 专题探究“关注世界和平”的第二部分是
作, 自己作出判断。一幅《清明上河图》如同“激起千层浪”的那“一石”,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7.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篇七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公民的基本地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文科综合中的重要课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引导来完成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真正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运用相结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中,通过对切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
地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进行延展,最终形成适合高中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
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反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程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检测评价—教师:指导迁移—学生:运用练习—学生:反馈—教师:反馈评价
这样一套案例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填充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堂课程,在教师提出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提出典型有意义的案例,案例中可以结合图片、图表等综合性的元素,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概念、规律和成因等归结到一个案例中,通过这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以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时,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思考的内容和结果,加入到小组讨论中,一边讨论,一边分享,从而得出最佳的结论。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1.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方面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学习要求来进行的。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兼顾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选择“泛亚铁路的建设”作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泛亚铁路建设方案的图表,
如下表。
泛亚铁路三个建设方案的比较
对于这三个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到底选择哪个方案最好,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进行这一教学时,学生需要借助地图来完成思考,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经济问题,让学生从地形地貌、投资运营、里程长度、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最终结果是中线优先,其他两条铁路作为辅助。
通过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地理观,将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注重过程与分析方法的案例教学
像针对过程分析的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强调学生体验和研究的过程,打造类似地理实验室的案例教学,将实验性的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
比如,当前雾霾多发,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即测量几个不同地区的PM2.5值,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到城市中心广场、火车站、汽车站、热电站、化工厂、公园、植物园、郊区利用PM2.5测量仪器进行PM2.5值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综合成一个数据表格,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城市不同地区PM2.5值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种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几乎是自己完成整个教学探究的过程。
3.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人文方面的知识,针对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上述PM2.5的例子为例,同样的案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应用,通过PM2.5探测的结论,学生再来讨论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这就属于更深一层的思考,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积极有效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苏日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才智,2013(16).
8.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篇八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分析与应用
文/施利明
摘 要:从学生的学习方面而言,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有着自身不同的感悟与体会,并且,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性格、智力水平等个体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有着不同的发展,而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教育课程,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到高中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习惯等都基本已经定型。而且,由于自身的性格、智力水平等因素,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高中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尽管学习的内容相同,但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效果。
但是,无论学生的学习质量、效果如何,都面临着高考的挑战。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要针对现今的教学状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都能得到充分的增强,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坚定信念。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意义
1.分层教学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进行集体学习的有效方式,但是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模式等都已定型,同时受学生自身性格与智力水平等的影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分层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迎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同时,分层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与协作能力。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夯实自身的基础;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索与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并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质量。
2.分层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早就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地做到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基底的因材施教,并做到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不同重点内容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分层教学还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缺陷,通过教师不同方式的引导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教、学结合,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分析探究
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教学档案,将其数学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等综合编入,并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的教学层次。但是,对学生的层次划分,我们必须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也尽量做到不公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自由、尊重,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确保学生与教师的教学配合。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学习小组或者是安排座次,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2.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划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与要求。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制定以夯实基础为主的教学计划,并将教材的各个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水平、梯度的学习标准,以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基础扎实,数学能力较高的学生,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其的限制,做到尽量不以教学大纲的范围来框架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体来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以其实际的学习情况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教学计划的制订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进度要求,(www.fwsir.Com)逐步提升教学的难度,既不让学生感到过重的负担,也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进度过缓,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1.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划分学生的层次水平之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层次,以教学大纲以及考试说明为主要的依据,并结合教材内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层次,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一致性的保持,确保其能够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
另外,为了尽量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尽量按照难度梯度来逐一制订,以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来说,第一层次的学生要保证对较为复杂题目的顺利解决,第二层次的学生要确保对三角函数综合题目的解决,而第三层次的学生要保证对基础三角函数题目的解决以及各种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导入学案的分层设计
导入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方式,而对学生教学目标层次的掌握,还需要课前预习,导入学案的分层设计的辅助。我们在设计导入学案时,要根据已经制订好的教学目标,将各个梯度明确分类,并以逐渐提升的预习难度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收获。
对于导入学案的设计,我们可以以教学目标的五个层次来分类。确保全体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掌握,并且第三层次的学生还要确保对新知识的.基本理解,并尝试着去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而中等层次的学生,要在第三层次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知识进行自身的体会与领悟,并依照定理、公式等对例题进行推导、演练。而第一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较为扎实,数学领悟能力也较强,因此,我们要尽量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从而使其的数学水平能够再上一层楼。
3.课堂内容的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层教学有效性发挥的关键与核心。由于教学目标层次的划分以及导入学案的不同要求,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讲解,教师要有一定的把握。由于课堂教学是面对全班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内容的把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第三层次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也要确保第一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以中等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为准,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习题的练习。
4.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
分层教学的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所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难度过于高,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其数学成绩的落后;而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的难度又过低,不能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们要灵活选择,可以将作业分为练习题、必做题、选做题以及能力扩展。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选择作业题目,但对于基础的练习题与必做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剩余题目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做。
5.教学评价的分层标准
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如何,单单靠期末考试的测评是无法综合反映的,所以,教师要在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如果,教师在教学之余还有余力,每个单元之后的教学评价是更佳的。而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规定与要求。教师不能仅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单一评价,我们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作业完成程度以及上课态度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我们要以他们的进步情况、作业完成程度、上课态度等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从综合进步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就以其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作为评价的标准。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来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时改正,保证数学能力的提升与成绩的提高。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反馈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其设计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对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教学计划的统筹安排等都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的反馈,以做到实施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及时调整,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上课态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认真的观察,并根据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体会分层教学的效果发挥。同时,学生作为分层教学模式的直接体验者,教师要定期询问学习体会与感受,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最大化地发挥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由于各类因素的限制,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着种种差异,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无法弥补这种由学生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学习效果差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分层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方式,其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弥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
参考文献:
[1]杨红梅。浅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学时代,(11)。
[2]李迪。小议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3(11)。
[3]李晓莉。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应用[J]。中小学教育,(02)。
[4]赵彦杰。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教育学文摘,2013(11)。
9.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篇九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114
高中生物是主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以实验活动作为教学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对实际经验的获取情况。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互助学习、互助讨论等,这使得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实施环境。本文重点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具有结构化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可将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小组目标,以提高个人学习水平为前提促进小组整体成绩水平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应用可改善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积极作用,故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开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策略的积极影响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开展合作学习对高中生物学习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学生生物学习信心的提高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常常进行单一性的测试与选拔,即仅有少部分优等生可以得到教师的赞扬,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跑龙套”的尴尬局面,每次考试实质都是在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信心。但是合作学习小组组件的异质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使得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在生物学习过
程中都拥有被老师赞扬的机会,且合作学习评价重在学生的发展性,因此更有利于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2.促进学生对生物学习情感的发展
传统教学下,学生所开展的生物学习并非是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看上去态度端正,实质上学习兴趣缺缺。而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均能够取得显著的发展,且三者之间呈现出“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关系,即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因学习兴趣所激发的,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兴趣性不谋而合。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由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所涉及的人员众多,相关理论覆盖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实践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特点。具体而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采取如下两种模式。
1.两人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两人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将2个学生划分为1个小组,在完成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两人互助合作学习,完成知识记忆、随堂测验等学习任务。以下结合实例对该模式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适用条件: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初期;合作学习所面向任务内容以及形式比较单一。
(2)教学过程:以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两人互助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可将整个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异质合作小组,每2人为一小组;其次由教师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串讲;第三,由异质合作小组中的2名学生通过互助式探讨的方式确定教材中的记忆内容以及知识点,通过默读相关内容的方式进行记忆;第四,由异质合作小组中的2名学生分别扮演回忆者以及倾听者的角色,通过交换角色的方式进行回忆检查,以达到增强对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记忆效果的目的;第五,由教师采取课堂测验的方法对异质合作小组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进行考查,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原理是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六,由教师对异质合作小组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以小组内2名学生中的较低分作为小组成绩;第七,引导异质合作小组内2名组员交互式展开检查,相互探讨与切磋,以达到总结与提高的效果。
(3)应用优势:若在上述实例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则在教学氛围将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激发。但通过对两人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异质合作小组中的每一名组员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2.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最早由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教授创设,其中所划分为的学习小组实质上就是整个班级的缩影,具有任务分担以及责任分担的特点。
(1)适用条件: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与常规教学方式在内容、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因此该模式可适用于初期接触以及尝试合作的教师、学生。
(2)教学过程:以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这一知识点为例,第一步,以全班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介绍内容包括达尔文的生平资料,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以及适者生存概念,并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与局限进行简单分析;第二步,将整个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异质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划分6名学生。小组活动中首先需要通过默读的方式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关内容,并组内交叉背诵检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四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过度繁殖限制了生物的生活条件,生存斗争扮演着方式、外因以及动力的角色,遗传变异则属于内因以及原材料,而适者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第三步,再次通过全班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以及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以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等知识点;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为小组组员布置学习作业单,即明确单元主题为生物进化,单元主线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习内容包括: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的进化进行讲解;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长颈鹿的进化进行解释;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对比;第五步,以课堂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六步,由于在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下,具有组间异质以及组内同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测验学生成绩的评价中采取“个人成绩+个人所在小组平均成绩”的方式计算个人最终成绩。
(3)应用优势: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合作学习的分数不但与个人成绩密切相关,也与整个小组有关,因此它能够将小组各个成员紧密联系起来,使小组组员通过不断提高个人学习水平的方式以提升小组整体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掌握生物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模式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以上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等进行总结探讨,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促进价值。
10.高中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应用研究 篇十
顾名思义,数学开放式教学就是开放的教堂,这种开放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开放,是一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也就是指教师以相关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惯结合起来,从而相互展开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高中数学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实施开放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培养和挖掘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有利于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色彩.
3.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有利于鼓励学生参考和借鉴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5.有利于开发和刺激学生的数学智力,并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三、高中数学实施开放式教学的途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来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出特别的情境.高中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除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创设出一些特别的情境,这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师生共赢的局面,就必须通过相应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2.探索公式和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公式和概念,这些公式和概念需要学生的更好理解,而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这些公式和概念的学习也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公式和概念,加深对它们的印象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公式和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和概念的形成、运用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更加理解了这些公式和概念的内涵.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外,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所谓自觉性,就是在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法时,要督促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辱感;其次,就是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讨意义的作业,让组员之间互相监督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4.开展小组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层次和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学习水平,布置相应的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另外,学生在得出答案后,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哪里存在不足,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应该对那些在小组中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
5.探讨习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数学习题中,有一大部分题目为开放式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细胞,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同时,教师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思考、交流与创新,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模式,并且做到“下笔如有神”,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学生通过对习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够助其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可见,对习题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实施开放式教学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利,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探索出更多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找到正确的途径,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应该矢志不渝地坚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素质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流,高中数学课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高中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数学的学习就更加枯燥,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探究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勇.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9).
[2]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13).
11.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篇十一
庄浪四中 杨宁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现在我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5)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三、提高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2.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3.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应用】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07-01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10-04
高中生物研修心得06-14
高中生物实验四07-31
高中生物听课感悟09-01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10-20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09-1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09-23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计划10-25
高中生物预设与生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