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论文

2025-01-10

矿井安全论文(10篇)

1.矿井安全论文 篇一

遵章施工 牢记心中

安全你我 家人幸福

新华社石家庄2月16日电(记者 杨守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率国务院安委会煤矿安全专项督查组日前在河北督查时指出,要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赵铁锤率督查组在河北省邯郸市督查时说,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指通过人、机、系统、制度的安全和谐统一,解决人员、设备和环境相互制约的问题,优化整体安全质量,从而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是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系统,增强煤矿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国务院督查组听取了河北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深入邯郸、邢台两市重点煤矿企业井下检查,并召开了部分国有煤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督查组在检查时指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严格的监管、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社会监督,强化煤矿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

赵铁锤说,当前最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煤矿安全两个阶段性目标以及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三个阶段目标,分解落实今年工作任务;通过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安全监管,突出抓好三件大事:一是继续抓瓦斯整治攻坚战,消除重大隐患;二是深入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淘汰落后能力;三是加强煤矿企业的基础管理,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组织了7个专项督查组,分赴全国7个省区市,重点督查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节后停产检修恢复生产的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国有重点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情况等。

2.矿井安全论文 篇二

关键词:资源整合矿井,恢复矿井通风,措施及对策

某矿井属整合后关闭矿井, 低瓦斯矿井, 自2007年6月停产至今未生产。按照集团公司安排, 2010年底完成矿井的关闭工作。为全面完成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 矿制定了“五步走”的战略部署, 即恢复矿井通风、巷道维护、井下实测、设备回撤及矿井关闭。恢复矿井通风工作摆在了首要位置。矿井存在瓦斯监控系统不健全, 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基本参数不明确等现状, 经过再三推敲与研究, 矿制定资源整合矿井恢复主扇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付诸实施, 保证了矿井恢复通风的安全, 也为其它资源整合矿井恢复矿井通风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参考。

1 管理措施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 总工、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通风区长为副组长的恢复矿井通风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由通风区长兼办公室主任, 成员由生产、安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明确领导组及成员的职责, 做到目标明确, 责任清晰。

2 主扇启动安全技术措施

(1) 恢复通风前, 由专职人员对主要通风机进行检修, 并对其附属设施 (包括风道、风硐、防爆门、安全门等设施) 进行维护, 主扇完好, 附属设施完好无漏风后, 方可运行主扇。

(2) 主扇没有蝶形阀, 仍采用原始挡风板挡风, 恢复通风前, 将防爆门打开, 并放下挡风闸板。

(3) 主扇启动命令由矿总工程师下达, 由专职主扇司机启动主扇。

(4) 启动主扇时, 首先单机运转电机, 由瓦斯检查工负责测定主扇出风口的瓦斯浓度, 在确保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不超过2%的情况下, 逐步关闭防爆门, 打开挡风板, 直至全部关闭防爆门, 打开挡风板。

(5) 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低于1.0%且稳定30min瓦斯浓度无变化后, 再双电机运转, 瓦斯浓度超过2%时, 及时下放挡风闸板, 调节风量, 在确保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不超过2%的情况下, 逐步打开挡风闸板, 直至挡风闸板再次全部打开。

(6) 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低于0.5%且稳定30min瓦斯浓度无变化后, 主扇正常启动。

(7) 主扇启动过程中及启动后, 主扇司机要记录主扇的负压、电压电流、电机温度等参数, 瓦斯员要测定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 测风员要测定主扇排风量。恢复矿井通风工作领导组要及时对主扇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 确保通风机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否则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井下有害气体测定措施

(1) 主扇启动正常后, 首先由救护队员按照现场救护的有关要求, 下井对井下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查, 并查明井下通风巷道的基本情况 (包括失修巷道、通风巷道、盲巷等) , 为下一步巷道维护、设施构筑及瓦斯排放提供原始资料。

(2) 救护队员下井必须穿防护服, 每次下井不少于两人, 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或有顶板冒落危险等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或险情时, 必须及时撤离现场, 或在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继续检查。

4 顶板管理措施

(1) 根据救护队员对巷道失修、冒顶地点的详细记录,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巷道失修长度、巷道冒顶情况。

(2) 处理冒顶或修复巷道, 要坚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由外向内逐步修复原则未经维护巷道, 严禁人员进入。

5 特种作业人员入井安全措施

(1) 瓦斯检查工下井后, 首先对井下主要通风巷道风流有害气体浓度、盲巷口或密封前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查, 在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或无风、微风、盲巷口首先设置“严禁入内”警标 (必要时派出瓦斯检查工盯住巷口, 负责警戒) , 并由通风工程工进行临时密闭, 未经密封或未经瓦斯检查工检查证实有害气体浓度安全规定的, 任何人不得入内或进行与密闭无关的作业。

(2) 测风工必须在瓦斯检查工的指导下, 在无瓦斯超限的巷道内进行风量测定等工作。

(3) 安全检查工必须在瓦斯检查工的指导下, 在无瓦斯超限的巷道内对巷道内的顶板、两帮等可能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进行排查,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 安全检查工、瓦斯检查工、测风工必须相互配合, 互保安全。由瓦检员统一指挥, 未经瓦检员同意, 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6 恢复矿井通风期间的安全措施

(1) 由通风技术员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及井下实际情况, 分瓦斯检查区域, 确定检查人员, 规定巡回路线、检查时间和内容, 制定各区域瓦斯巡回检查计划图表, 经通风区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2) 制定切合实际的瓦斯管理制度, 明确专职瓦检员, 确保瓦斯检查工作万无一失。

(3) 根据下井掌握的情况, 及时汇制通风系统示意图, 制定通风系统调整及治理方案, 对无风巷道及微风巷道进行临时密闭, 对漏风严重的设施进行首先维护, 对损坏严重的设施进行重新构筑, 确保矿井有完善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

(4) 由通风部门每天确定入井人员行走路线及工作区域, 并悬挂警示牌, 未经允许, 任何人不得进入严禁入内区域。

7 排放盲巷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1) 排放盲巷瓦斯启封密闭时, 必须采取镐刨等人工方式进行, 严禁使用放炮等方式进行折除。

(2) 在巷口将原有的管路、线缆、轨道或设备架等断开, 防止杂散电流导入。

(3) 由于盲巷的长度、瓦斯含量等参数不详, 又没有瓦斯监控系统, 按排放瓦斯巷道瓦斯浓度超过3%考虑。排放工作由救护队进行, 矿上协助;排放时矿总工程师必须亲临现场组织指挥, 安全矿长现场监督检查。

(4) 局部通风机必须提前安装到位, 局部通风机安装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安装局部通风机必须有专门的通风设计, 通风机安装地点的风量、瓦斯浓度符合规定要求。

(5) 排放瓦斯工作要由外向里依次进行, 严禁两个及其以上地点同时排放瓦斯。

(6) 检查风机前后1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人工启动风机排放瓦斯。

(7) 严格控制送风量, 严禁“一风吹”。

3.如何打造安全高效矿井 篇三

关键词:高效矿井 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装备 均衡生产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TE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063-01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安全高效的头等大事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唐安矿把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并紧紧抓住用人机制为突破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队伍建设空前成功,现就唐安的运行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始终坚持“赛马不相马”的岗位竞聘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人才在激励中快速成长,用机制很好实现了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岗位,干成事有地位。

(2)对中层实行年度民主测评末位淘汰制,对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很好地从机制上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企业难题,也使得基层领导在良性竞争和鞭策中不断走向成熟。

(3)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双向升迁的机制与平台,使不同类型的人才均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也促进了企业的综合发展。

(4)井下岗龄、基层经验及工作业绩是岗位竞聘的重要条件,成绩突出者还可得到直接晋升,这种用人导向坚定了大中专生放下身段在一线吃苦锻炼得以成才的决心,也很好地磨练了大中专生的毅力和意志,同时使变“招工”为“招生”价值最大化。

(5)连队班子配备实行逐级选拔制,即谁使用谁选拔,这样的选拔机制从源头上增强了基层班子的凝聚力,也让责权对等真正得以实现。

(6)系统的全员培训教育套餐,如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评、每季一考,雷打不动,而且纳入了工资绩效考核,并作为评比先进和晋升的重要依据,让学习培训由被动变为主动。

团队建设,唐安矿推行的科室包工资、科长负责制,团队优秀员工才优秀的三工团队,安全伙伴、安全俱乐部、凝聚力工程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管理办法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团队建设。

2 装备科技化是矿山实现安全高效的重要途径

2.1 科技装备含量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必要条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矿这一高危行业更有其突出的体现,唐安矿近几年十分重视生产装备科技化,在装备引进和高效使用上始终走在地方矿前列。如:(1)连续牵引车全面替代小绞车,极大地提升了辅运水平;(2)选用大工作阻力支架为龙头的组合装备、形成的综合措施彻底治理了孤岛面;(3)岩巷掘进机上马使盘区衔接由紧张步入良性;(4)变频的推广(全面)并从技术上全面掌握,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

2.2 科学整合现有装备资源,创新生产工艺模式,挖掘科技装备潜力是科技兴安的重要延伸

如:(1)想方设法用硬岩掘进机创造性的布置水仓,工艺上比炮采工艺提前了半年;(2)在岩巷工作面摸索出了皮带+装岩机+微型矸库对接无极绳绞车,使运输系统和硬岩掘进机生产能力高效匹配;(3)用气动绞车加自制滑动小车,替代了人工拖硫化皮带,实现了大型皮带安装的安全高效。

2.3 以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安全保障为主的小改小革,创新创造的大量应用也是科技兴安的重要内容

(1)唐安矿自制的连续牵引车防“飘绳”装置在特殊地段的投入使用提供了运输安全保障,也填补了此项安全设施的空白;(2)锚索护套和单体住护套等为解决孤岛开采中的支护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确保了孤岛面的均衡高效;(3)唐安矿大巷扩巷工程由辅助运输变为皮带+煤库的运输方式,创造性地找到了最优运输模式,又不失为一项让职工叫好的运输模式。

3 均衡生产是实现安全高效的最高境界

3.1 采掘抽衔接正常化

五个模式:(1)一矿一面的安全高效模式;(2)備用面标准模式;(3)搬家等大型零星工程的最佳运作模式;(4)最优生产组织模式及装备科技模式;(5)过构造和孤岛面等特殊条件的最优模式。

3.2 质量管理责任化

即无论机电管理、无论生产工程等全部做到责任到人、档案管理、奖惩分明,如机电管理方面的设备承包滚动奖金制和生产工程方面的档案管理终身责任追究制,让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奠定了安全高效的坚实基础。

3.3 安全质量标准化

(1)将岗位标准和工程标准纳入绩效考核为龙头的系统管理办法之中;(2)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营造标准化标杆激励氛围。如推行的岗位星级评比、流动红旗单位、精品岗位、星级员工、优秀员工评比机制等,扎实有效推进了现场管理水平。

3.4 生产组织合理化

(1)优化连队功能:如将原来的材料准备队和大巷辅运队合并,从根源上极大地提高了辅运线的运行顺畅;(2)生产检修专职化:始终按专职生产班和专职检修班的职业化思路建队并运行,效果良好;(3)劳动组织最优化:唐安经历了4×6制—2×9+1×6制—4×8制,5×6制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3.5 生产管理职能化和逐级化

职能化就是专业化管理,逐级化管理就是要让整个组织整个动起来,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逐级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矿山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长治久安的灵魂和屏障

唐安煤矿主要抓了四方面文化:

(1)用人文化:在第一节人才建设中已谈过,唐安的用人文化很好地实现了人才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2)执行文化:通过各考核组通报为要重要内容的协调会、经济分析会、调度会、班前会以及最差单位、凝聚力工程、三工团队、安全生产俱乐部等例行化评比总结的奖惩机制,唐安矿很好地实现了令行禁止的军队文化;(3)亲情文化:我矿推行的班前会安全宣誓、三违亲情联系单、夫妻联保、生日带新休假、三关活动,一对一帮扶等亲情套餐,这种强大的亲情力量,触动了全员的灵魂,创新了安全管理模式,营造出又一道安全屏障,促进了干群空前的团结、和谐;(4)服务文化: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分为前方组织和后方组织,前方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战斗力,后方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供给和服务。战斗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服务质量。唐安煤矿始终把优先生产和服务一线作为决策依据和工作导向,如资金投入优先生产、工资福利倾斜生产,关心关爱倾注生产,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不断地打造出一流的服务文化,使得唐矿的综合管理水平始终走在地方矿的最前列,成为晋城市的标杆和品牌。

5 结语

4.矿井安全论文 篇四

——小议矿井安全管理

顾桥矿井田面积106.7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8.7亿吨,可采储量9.68亿吨。我矿整体建设投资29亿元,设计年产量500万吨,主要生产系统具备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世界五大千吨矿之

一。我矿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是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立项、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2007年4月28日建成投产。我矿整体建设投资高达29亿元,设计年产量500万吨,主要生产系统具备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我矿已连续两年实现1200万吨以上的年生产能力,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矿”。

在顾桥矿,你能够感受到高度自动化。矿井的主要大型设备全部采用国外进口,副井提升机房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值守,开创了淮南矿区副井主提升司机在井口开车的先河。并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度集控指挥中心,只需配置几名员工,便能实现对矿井上下各个生产子系统的关键部位的集中监视和控制,这在国内首屈一指。顾桥矿井充分应用了淮南矿业集团多年来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成熟的深厚表土层快速建井技术、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深井地压治理技术和深井地温治理等世界一流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复杂地质条件下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矿井。我矿沿煤炭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建有一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工业用水实现闭路循环,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矿井附近配套建设一座2×30万/千瓦机组的低热值煤发电厂和一座瓦斯发电厂,瓦斯防治国家工程中心

也在此设立研究基地。建设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矿井,已成为“顾桥模式”。顾桥矿人正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花园式、环保型、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矿井。

当然一座现代化矿井的建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管理一座现代化程度这么强的特大型矿井就更不是一件易事。

我矿于2009实现安全生产1周年,喜获集团公司表彰。喜悦的心情还没来得及品尝,一声噩耗接踵袭来。2010年3月18日,南区1414(1)底板巷发生一起瓦斯喷孔伤人事故死亡1人,成为我矿2010首例死亡事故。正当人们还没从3.18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4月27日,我矿生产准备队在1115(3)轨道顺槽又发生一起无极绳梭车伤人事故死亡1人。顿时全矿上下一片哗然,两起事故,使全矿工作一度陷入绝境,而事故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职工的违章操作造成的。纵观煤矿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存在着“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却做不到呢?当然这不是那一个人那几个人能够解决的事,这要靠“理念先行、制度跟上、责任明确、执行力到位”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来保障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两起事故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全矿上下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生命负责的态度,我矿先后出台多个安全保障措施,最终通过全矿上下的齐心协力的拼搏,至今我矿杜绝了死亡事故的再次出现。但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以为做的很好了,就放松了对安全的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克服麻痹松懈和盲目乐观思想,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这也说明,要想持之以恒地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当前我矿安全生产面临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就必须用笨办法、下苦功夫,把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大灾害治理措施等逐一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于此同时我想作为一个特大型的煤矿企业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思想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通过“以我为中心”的正确引导、亲情教育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创新,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温暖感和亲情感,使安全成为职工的自我需求,人人自愿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向“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主动意识升华。

管理上,由“强制管理”向“自主管理”的转变。安全管理机制的继承创新,构建起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了职工自我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以思想上的安全保证了行为上的安全,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群防群治。

目标上,由“防范事故”向“杜绝事故”的转变。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在“工伤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等全新安全理念的引导下,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标准上,由“随遇而安”向“规范标准”的转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打造精品要成为全员的自觉习惯。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人在居安思危的转化中,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人文内涵、情感升华、精神支持,使职工走向自觉和自律,从被动挨管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关注安全,善待生命,平安人生,是永恒的主题,永久的向往。

5.安全高效矿井重点 篇五

2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是以安全高效矿井为样板、作导向,以不同层次条件的矿井建设为主要内容,充实内涵、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主要煤矿的技术经济效果,从而推进整个煤炭工业的发展。3辅巷多通道搬迁技术

① 预掘辅巷和联络巷,充分利用连续采煤机快速掘进的优势,以掘代采,预先形成工作面支架回撤的调向通道和撤回通道。

② 应用无轨胶轮车,将支架装、运、卸集于一体,对于正对联巷口(通道)的三组支架可直接装车外运,省去其他工序。

4旺格维利采煤法: 是一种新型的短壁式开采方法,以其适用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资源回收率高、生产系统简单、生产管理较为容易等特点,成为了短壁式采煤的发展方向.我国安全矿井的几种类型目前我国井工开采矿并实现安全高效的主要采煤方法有:单一长壁综采、综放开采、大采高综采及旺格维利采煤法。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取得的成就(1)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安全高效采煤(2)研制成功了适应综采放顶煤的系列架型(3)提高了放顶煤回采率(4)建立了综放的安全保障体系(5)综放开采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3.1放顶煤技术放顶煤技术是只在下部煤层中布置采煤工作面,上部煤炭则从支架上的窗口放出的技术。

3.2排头放顶煤支架的特点① 工作面两端部所需支护面积较大,要求支架具有较强的支护力和较高的可靠性,当沿空掘巷时支架的支护能力更应加强;② 工作面两端部设备多、体积大、空间紧张,要求加大前、后输送机机头(尾)安装及工作空间;③ 放顶煤排头支架工作时,一般尾梁处在较高位置(与水平线夹角较小),垮落的顶煤作用在尾梁上,对支架形成了较大的附加外载,并增大了移架阻力,因此在确定支架工作阻力及移架力时应充分考虑尾梁附加外载的影响;由于前、后输送机机头(尾)较重,受结构限制支架顶梁较长,底座较短,造成底座前端的底板比压较大,因此要求支架具有可靠的推移机构及足够的推移力;⑤ 通常放顶煤排头支架处的工作顺序为先推溜、后移架(即滞后支护)。

3.3提高煤炭回收率的工艺技术 1)无煤柱开采技术 2)放煤工艺优化 3)工作面几何尺寸合理优化 4)减少初采损失量的切顶巷技术 4.1大采高综采设备配套与工艺研究 ① 合理的支架结构功能,如支架设计采用二级护帮结构,顶梁采用伸缩前梁结构,采煤机过后立即伸出伸缩梁,并打开二级护帮板护帮;

② 采用台阶式割煤工艺,优化煤壁区域应力状态,从本质上改善工作面煤岩的稳定性等.4.2工作面搬迁工作面搬迁普遍采用采煤机自做回撤空间的方法,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进行最后几刀煤的截割时,通过采煤机与输送机整体前移实现正常截割,而液压支架则保持不动,以形成足够的设备调向及回撤空间。薄煤层炮采工作面现场条件的安全高效工艺技术 ① 含硬夹矸薄煤层炮采工作面高分子聚乙烯挡煤板应用

② 薄煤层炮采工作面推进铲煤(铲装)系统;

③ 薄煤层炮采工作面转载机、皮带机尾液压自移系统。

6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的适应性(1)适用于浅埋煤层(2)适用于煤厚2~4.5m且埋藏稳定的煤层(3)适用于近水平煤层(4)适宜于顶底板中等稳定的煤层 7 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 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应力;而且地壳总的运动趋势是相互挤压,所以水平应力以压应力占绝对优势。

② 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有很大变化。③ 岩体中的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

④ 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在软岩中贮存构造应力很少。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围岩层状特性比较突出的回采巷道开挖引起应力重新分布时,铅直应力向两帮转移,而水平应力向顶、底板转移。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影响,且有三个特点: ①与最大水平应力平行的巷道受水平应力影响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②与最大水平应力呈锐角相交的巷道。其顶板变形破坏偏向巷道某一帮;③与最大水平应力垂直的巷道,顶底板稳定性最差。最大水平应力理论,论述了巷道围岩水平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锚杆支护所起的作用。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顶底板岩层发生剪切破坏,因而会出现错动与松动引起层间膨胀,造成围岩变形。9 煤巷和岩巷快速掘进技术有哪些? 岩巷:岩巷钻爆法快速掘进技术、岩巷机掘快速掘进技术

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炮掘巷道快速掘进技术、普通综掘机械化作业线、连续采煤机掘进作业线、掘—锚一体化作业线 10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a.锚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锚固区煤岩体强度、弹性模量粘聚力等;

b.锚杆提供轴向力和切向力,提高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阻止产生离层和滑动;

c.给围岩施加一定的压应力,可以改善围岩应力状态; d.最大限度地把保持围岩的完整性。11国外安全高效矿井巷道布置主要特点 安全高效矿井的开拓方式一般是一个水平开采一个煤层。只要煤层地质条件允许,一般沿煤层布置开拓大巷,沿大巷两侧布置条带工作面(传统的上下山采区和盘区的布置方式已逐渐减少)。以一个安全高效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和一套连续采煤机(以房柱方式开采边角煤)完成大型矿井的生产量。

6.矿井停产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篇六

根据我矿工作安排,全矿井停产检修。为了确保停产期间及恢复生产时,各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停产前的安全技术措施

1、机电科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供电、提升、通风、排水设备及其供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供电、提升、通风、排水安全运行,各掘进迎头必须保持正常供风;

2、各工区组织对本区域的设备及供电系统进行检修,检修前必须制定检修措施并认真学习落实。

二、停产及复产的安全技术措施

1、矿井停产期间,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行;机电硐室及其他地点均按正常通风管理;

2停产期间作业人员不得单独下井,确需作业时必须保证二人以上同时入井。

3、停产期间,矿组织安全隐患排查领导组相关成员对全矿上、下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立即进行处理。

4、要保证矿井通风、井下排水正常进行,搞好井下各地点的通风工作,防止瓦斯超限现象发生,一旦发生停电、停风,必须执行停电、停风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送电与安全复风工作。

5、做好井下排水设备的维修和排水工作的安排。

6、每周由矿领导组织至少进行一次全矿井安全检查,对查处的隐患和问题,制定措施及时实施整改,保证矿井安全通风、安全排水和安全供电。

7、当井下出现因停电或设备故障造成的停风,井下人员必须立即汇报地点。机电故障立即安排人员下井处理,矿区跳闸停电应立即恢复送电,保证安全供风。

矿井恢复生产的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煤矿工作安排,全矿停产检修,为确保恢复生产时各项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特制定本措施如下:

1、通风系统:由机电科组织相关单位对矿内和矿外通风机及其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通风设备设施完好、安全运行。

2、提升运输系统:由机电科组织相关单位对全矿井上下提升设备设施进行详细检查,保证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设施、钢丝绳、轨道完好、信号通畅、各种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3、排水系统:由机电科组织相关单位对全矿井上下排水设备设施进行验收检查,保证排水设备、管路完好、安全运行。

4、供电系统: 由机电科组织相关单位对全矿井上下供电设备设施、线路、三大保护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验收,保证供电完好、安全运行。

5、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落实,否则,严禁恢复生产。

停产检修期间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编 制 人:

机 电 科:

安 全 科:

调 度 室:

机电副总: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 电 科

7.安全星级矿井建立的探讨 篇七

我国经济发展中, 煤炭作为主体能源, 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使煤矿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速, 虽然煤矿安全问题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到目前为止, 针对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在矿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 没有形成适合长远发展的体系。 (2) 鉴于煤炭行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探讨安全星级矿井制度的建立, 这在长远发展上有助于解决煤炭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煤炭产业的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的不公平是由于各矿区的自身特点 (区位、赋存的煤质、厚薄、深浅、致灾条件和破坏环境等) 和经济管理上的缺陷形成的。成本改革是利益再分配问题。 (3) 这样, 煤炭产业的市场化会使当地政府、煤炭企业工作重心更加偏重于煤炭产出量, 使安全问题更加边缘化。在利益驱动下进行野蛮采矿, 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 (4) 。

在市场没有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的前提下, 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不会引导企业主动投入资金改善工作环境。 (5)

三、问题的分析

以煤矿为例, 一项工作具备安全保障的月工资是¥5000, 不具有安全保障是¥4800。一个工人的收入由工资、安全度和比较满意度三方面组成。 (6) 即:

收入=工资+安全度+比较满意度 (7)

说明:其中工资就是工人每月实际领到的数额, 安全度就是工作环境按大众的认可度折合的数额, 比较满意度就是和同事的收入相比较按大众的认可度折合的数额。

安全度为¥300, 也就是说按大众观念, 工作环境具有安全度值¥300。比较满意度也为¥200, 也就是说按大众观念, 比同事工资高, 满意度值¥200。

以下通过分析在完全市场环境下, 工人选择工作环境的情况。

(1) 工人B选择Safe job, A选择Risky job,

B收入=¥4800+¥300-¥200=¥4900

A收入=¥5000+¥200=¥5200

(2) 工人B选择Risky job, A选择Risky job,

B收入=¥5000+¥200=¥5200

A收入=¥4800+¥300-¥200=¥4900

通过计算得到下表的结果:

Tab.2 The R 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 and job

结论:a.不管工人B选择什么工作, 工人A始终选择Risky job。

b.市场条件下, 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策略选择, 他们最后都会选择Risky job。

c.在一定的约束下,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Safe job, 工人的收入将会比自由选择获得多¥100。

必须指出的是S状态下A、B工人实际都是拿到的是¥4800的工资, 要少于R状态¥5000的工资, 但是产出的效益是最大¥5100 for each, 因为产出的效益里包含每人¥300的安全度收入。即:

S状态Safe的实际工资

S状态Safe的产出效益>R状态Risky的产出效益

煤炭企业处于R状态, 如何由R状态向S状态过渡,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激励措施来改善。

四、安全星级矿井的提出与建立

1. 安全星级矿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点:

a.人们把安全度作视为收入的一部分

b.从工资中投入到安全度的资金产生的效益要高于其在工资部分产生的效益

2. 评价体系的建立模式:

a.政府税收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适当减税政策

b.加重煤企领导政绩评比中安全投入的权重

c.在前两项促使部分矿井建立安全星级矿井后, 安全星级矿井可以用低于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的工资来招聘员工, 降低的部分应保证能适应市场规律。

说明: (1) 市场的真正激励措施是通过第三点, 即c来实现的。市场环境是实现不了通过煤企的产品煤炭来在安全方面激励的, 所以我们选择通过降低成本来激励。 (2) 安全星级矿井可以用低于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的工资来招聘员工, 但必须指出, 通过安全度收入, 这部分资金由员工的实际工资转化到安全成本上来, 从而实现上面例子中由R向S的过渡。 (3)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如果人们将安全纳入收入看的话, 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适当的工资降低是可以接受的。完全的市场激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安全度>工资减少的部分+2*比较满意度

(4) 通过安全星级矿井的建立, 可以引导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主动建立。一方面可以继续通过政策引导, 另一方面, 通过可以通过市场激励, 因为安全星级矿井被市场认可后, 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将受到招聘员工时工资高于安全星级矿井成本的约束。

3. 评价体系的流程:一份详细的评价体系可以由专业部门和评级机构来制定和实施, 其中专业部门和评级机构应是两个独立的机构。

如果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评级:在施工前请专家来进行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估, 然后专业部门提出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交给评级机构。最后评级机构依据企业对地质条件的勘探详细程度和企业对专业部门做出的预防措施的采用与否以及措施的实施程度来评分定级。见评价体系流程图。

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在矿井的施工、生产期间继续建立评价项目, 增加评比项目。安全星级煤矿需要定期由专业部门审核, 定时评价 (时间周期可以按出煤量或工程项目周期为准) , 伴随煤矿的生产给出整改意见, 整改意见可列入考核项目, 进行评价。

4. 评价体系的方法。为了使不同地区的矿井能在排除地理、地质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公平竞争, 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条件:

(1) 评级体系应排除对地理、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

(2) 评级体系能适应不同矿井的地质条件;

(3) 评级体系应以企业为保障安全做出的程度为考核对象。

5. 评级方法的提出:

列举评价项目:

(1) 勘探地质条件, 勘探详细程度评分A

(2) 在1的基础上, 专业部门对可能出现事故 (可包括顶板、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火灾等方面) 作出预防措施建议, 交给评价机构和被考核企业, 然后评价机构根据被考核企业采取措施的与否和实施程度进行评分为B1、B2…Bn

说明:a.其中a项权重为W1, b项权重为W2

b.考察矿有n个方面可能出现事故, 则对b项的权重均分, 各项为W2/n;

最后的得分:

其中W1+W2+…+Wi=1

如果A和B1、B2…Bn以百分制评, 最后的得分在一个段内为一个等级, 其中100-90为一个等级, 90-80为下一个等级, 分数高为高等级, 以此类推。

6. 安全星级矿井制度建立的市场作用:

a.变事后惩罚为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预防

b.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c.可以逐步提升煤矿整个行业的形象

安全星级煤矿制度的建立会使煤企从自身的利润中拿出资金来预防事故。通过安全星级煤矿制度的建立, 会将改变因市场化而导致的煤企一味追求产量、冒着安全问题生产的局面, 从根本上做到预防为先, 防治结合。

五、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需要技术、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良好结合。现阶段煤炭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市场化, 它的运行需要行政制度方面的约束。如果在现阶段煤炭行业事故不断的情形下, 完全靠市场, 只会使煤矿安全事故作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安全星级制度的提出可以在制度方面加以约束和激励, 做到事故的提前预防, 尤其是建立一个适用于不同矿井、不同地区的评价体系, 对形成安全、高效的煤矿竞争环境有很大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许家林, 钱鸣高.绿色开采的理念与技术框架[J].科技导报 (研究报告) , 2007, 25 (7) :61-65

[2]宋洋洋.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企业论坛, 2006 (6) :372-373

[3]钱鸣高, 缪协兴, 许家林, 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J].煤炭学报, 2006 (1) :1-7

[4]王立杰, 孔寅.我国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的实现路径分析[J].中国矿业, 2009 (9) :49-52

8.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使用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使用中的问题及改进

煤矿瓦斯监测装置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装备。据原煤炭工业部统计,全国有矿井安全监测系统260套,在籍瓦斯传感器9604头,风速传感器935头,CO传感器268头。在籍瓦斯遥测、断电仪7123头,便携式瓦斯检测仪74583台。在籍瓦斯氧气两用检测仪2578台,瓦斯报警矿灯17176台,光学瓦斯检测仪55142台,这些瓦斯检(监)测装置在预防瓦斯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使用存在的问题

1.1部件残缺不全

据原煤炭工业部的一次统计,在已装备的系统中有168套残缺不全,主要表现为“缺头、断腰、少尾”。即:在采掘工作面、回风道等应该装备瓦斯传感器装置的地点没有装备足够数量,形成“缺头”现象;在采掘工作面已装的瓦斯传感器中有1009个应接而没有接上断电控制,当瓦斯超限时不能自动切断机电设备的电源:有981个传感器信号没有传输到地面中心站,使地面有关人员不能直接了解井下相关地点的瓦斯情况,形成“断腰”现象;有2套系统的地面中心站设备损坏,系统失去瓦斯数据遥测、记录等功能,另有一些系统没有配备备用计算机,形成“少尾”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安全监测系统预防瓦斯事故的作用。例如,辽源矿务局某矿三井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其直接原因是:采煤工作面顶板来压,采空区涌出大量瓦斯,携带高浓度瓦斯的风流经过一个绞车酮室,正逢绞车开动,钢丝绳出现摩擦火花引爆瓦斯,而恰恰在这个风路中没有安设瓦斯监测探头,在瓦斯超限时不能自动切断电器设备的电源,这是“缺头”现象埋下的隐患。

1.2系统部件利用率低

据原煤炭工业部统计,近年来瓦斯传感器的利用率(使用数与在籍数之比)仅为51.6%。

1.3带病工作

有的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管理使用不好,维修不及时,对测定的数据不显示、显示为负值或显示不稳定。有的系统中计算机死机,使监测数据丢失或系统失去断电功能。例如,某矿安全监测装置,从2007的11月9日中班至11月13日中班4天中失灵19次,失灵最长时间达166分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了特大瓦斯事故发生,死亡多人。平顶山十一矿、阜新王营矿及淮南谢一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也暴露了此类问题。

1.4监测队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煤礦安全监测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监测队工程技术人员至少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应懂原理,会维修。但据统计,全国监测队队长中有近50%的人员为高中学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人难以胜任工作,导致监测系统用不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有些监测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狭窄,只懂“电”却不懂“通风”,或只懂“通风”而不懂“电”。

1.5不重视监测数据,监测系统形同虚设

有的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正常,能正确地反映瓦斯浓度,但当瓦斯浓度超限发出警报时,某些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不重视,不能按有关规定处理,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抚顺局某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伤数十人,在事故调查中查阅了瓦斯监测记录,发现事故地点经常出现长时间的瓦斯浓度超限,而有关人员既不及时处理,也没有停电撒人,其瓦斯监测系统形同虚设。又如某矿的监测中心发现4462C13采煤工作面上风巷瓦斯异常,瓦斯浓度达3%,机房值班人员虽用电话向通风科监测队长和通风区调度汇报,但通风科、通风区却没有按规定向矿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也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停止作业,排除隐患,仅派瓦检员检查核实数据,致使462C13采面瓦斯超限长达14小时之久未得到及时处理,最终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伤亡多人。此类不重视瓦斯监测数据,不能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监视作用的现象在不少矿井中常有出现。

规章制度不全,责任不明。某些矿井的监测队没有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维修制度,岗位责任不明。也有的矿井总工程师等领导不能坚持正常审阅瓦斯监测数据,不能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2.改进措施为了充分发挥矿井安全监测

系统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2.1高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实现瓦斯超限自动报警、切断电源。凡是未达到装备标准的采掘工作面不能生产。

2.2矿长、总工程师必须按规定在审批通风、瓦斯日报的同时审批监测日报,并在发现瓦斯超限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2.3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抓好组织机构的落实、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

凡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既要懂安全监测仪表的使用,又要懂得矿井通风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会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必须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如安全监测、通讯技术和通风安全等的专业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技术管理中要做好“一板、二图、三规程、四制度、五记录”。“一板”即设立仪器设备管理牌板,牌板的内容应包括使用、备用、待修三大部分,使用栏中要有仪器的使用地点、型号、编号等;“二图”包括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图和配电点配电系统图;“三规程”包括值班电工操作规程,监测维修工操作规程和计算机维修人员操作规程;“四制度”包括定期维修制度、定期调试制度、定期评比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五记录”包括设备仪表进货验收记录和仪器设备台账、井上检修调试记录、井下巡回检查核对记录、传感器使用维修记录,中央监测室设备检修记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高瓦斯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与改进措施[J].山西煤炭,2006,(01).

[2]程德强,李世银,李鹏,田隽,庞平.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J].电视技术,2006,(02).

[3]梁秀荣.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使用中的问题及改进[J].中国煤炭,1999,(05).

[4]李辉,张晓光,高顶,孙正.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矿井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8,(04).

9.界沟煤矿安全高效矿井 篇九

申报材料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界沟煤矿 二O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 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界沟煤矿申报2014-2015特级安全高效矿井材料

(二O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一、煤矿简介

(一)、地理位置

界沟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和亳州市蒙城县范集镇交界处,东北距宿州市约35km,北距淮北市65km左右。本矿井西缘有淮北~六安公路,东侧有宿州~蒙城公路;矿井东距京沪铁路芦岭站约46km,西距濉阜铁路青疃站43km左右,而东侧附近的矿区铁路青芦支线任庄站距本井田仅7km。交通十分方便。

(二)、矿井建设

矿井于2003年10月由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8年3月27日界沟煤矿通过了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验收委员会的竣工验收,2008年5月18日正式投产。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主要生产环节按90万吨/年能力设计。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09年核定界沟煤矿生产能力为0.95Mt/a,2012年及2015年核定界沟煤矿生产能力均为1.40Mt/a。

(三)、井田地质

本井田位于淮北矿区临涣区的中部,其南起界沟断层与许疃煤矿相邻,北止李家断层与五沟煤矿相接;东、西两翼均至石炭系太灰顶界面露头。全井田

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3.5km左右,面积约13.6km2。截至2015年底,本井田保有资源储量15348.6万吨,可采储量7126.1万吨,按2015年核定能力140万吨/a计算,取储量备用系数1.4,矿井计算剩余服务年限36.4年。

本井田主要含煤层段为二叠系下统的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主要可采煤层为7、82和10煤,平均总厚9.26m,可采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煤层结构简单~较复杂,属较稳定煤层。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轴向北西、两端均为走向北东而对倾的正断层切割的不完整向斜,一般轴部地层倾角在4~10°,东、西两翼分别为6~20°和15~50°;西翼局部地段出现的次级小褶曲则使井田具复向斜特点。总体来看,本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目前,矿井生产期间实测正常涌水量为270~310m3/h,最大涌水量在353m3/h左右。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根据2014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4.72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57m3/t。本井田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地温正常,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为低-中变质的烟煤,主要属低-中灰、特低-低硫、特低-低磷、中高挥发分、高热值和具强粘结性的肥煤,其次为1/3焦煤工业上可作良好的配焦用煤和动力用煤。

(四)、矿井生产

1、矿井开拓、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

矿井采用立井、主要大巷及石门开拓方式。全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为-425m,回风水平标高为-354m。

目前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生产,装备6个掘进工作面,其中4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东一(72~82)采区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生产(8220),7221工作面正在安

装;东一(102)采区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生产(1021),正在施工1022准备工作面;中央(71~82)正在施工7212准备工作面;西一采区正在开拓,目前开拓巷道已施工至采区下部车场附近。

目前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陷落法顶板管理。1)、主、副井提升

矿井设有主提升和副提升,其中主提升主要负责煤炭提升兼部分进风;副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人员、设备及材料等辅助提升任务,并作为矿井主要进风。

主井采用2JK-4/11.5E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由1台1250KW、500r/min直流电机拖动,配有10T双箕斗一套,采用钢丝绳罐道。

副井采用JKMD-3.06×4(I)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由1台 1200KW、700r/min直流电机拖动,装备1套600mm轨距1t矿车单层双车双罐笼(1宽1窄)。

2)、矿井排水

井下中央水泵房安装MDS300-65×8型多级离心泵5台,额定流量300m³/h,配套矿用隔爆型YB630S1-

4、6KV,800KW、1488r/min电动机5台。2台工作,2台备用,1台检修;潜水泵房进水巷与外水仓直接连通,有效容积260m³,水泵型号为BQ725-530/20-1600/W-S,额定流量725m³/h,配套YBQ1600/4-S、6KV、1600KW、1485r/min电动机1台,供应急抢险使用。

副井井筒内敷设有三趟DN325排水管路,其中一趟为潜水泵专用排水管路。3)、供电系统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两路供电线路分别来自杨柳变电所两台变压器不同母线,两路供电线路均为架空线,架空线型号:LGJ-3×150,单线长度16.5KM。

35KV地面变电所为双母线全桥式接线方式,现有主变压器2台,型号均为S9-10000/35型,每台容量为10000KVA,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变压器中性点

对地绝缘。

地面主副井提升机、主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地面抽排泵站等重要负荷均实现了可靠的双回路供电。

4)、井下运输系统

井下主运输采用强力胶带输送机运输;井下辅助运输采用5t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t固定矿车运输;工作面采用无极绳绞车运输物料。

5)、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安装2台BDK-12-№28型对旋式风机,目前矿井总进风量133.7m3/s,总回风量136.7m3/s,有效风量122.1 m3/s,有效风量率91℅。

6)、瓦斯抽采系统

矿井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安装了4台2BEY-42型水环真空泵(1台使用,其中3台备用);每台吸气量为160m3/min;电机型YB400MI-4,功率250Kw。主要抽放采掘工作面瓦斯(底板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高位钻孔),降低回采时的瓦斯涌出量。

(1)、井下移动泵台数、型号,使用情况。

在-425m东一安装了2台(1台使用、1台备用)型号2BE1-303、功率110Kw、吸气量60m3/min的移动式抽放泵,主要对工作面上隅角进行瓦斯抽放。

(2)、抽采管路

地面抽放系统一趟主管路采用Φ377mm、Φ355mm螺旋焊管;井下一趟干管采用Φ355mm螺旋焊管,支管采用PEΦ225mm双抗管、Φ200mm螺旋焊管。

7)、地面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担负着全矿井地面煤炭的给煤、筛分、运输、储存和装车外

运任务。

井下原煤经主井提升至地面后,由带式输送机运至选矸楼;筛分后末煤带式输送机运至缓冲仓;大块矸石进入矸石仓,块煤由分级破碎机破碎后并入末煤带式输送机;经缓冲仓下口布置8台振动给料机,仓中末煤经带式输送机转载运至选煤厂,洗选后经上仓皮带进入精煤仓和中煤仓,并通过装车闸门装车外运。

8)、压风、防尘、通讯(1)压风

工业场地压风机房内安装4台空气压缩机,其中2台为DA-280型螺杆式压风机(50m3/min、0.8MPa),1台为LGFD337GT型螺杆式压风机(40m3/min、0.8MPa),1台为L5.5-40/8(40m3/min、0.8MPa)型活塞压风机,2台工作,2台备用。

(2)防尘

矿井具备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综合防尘采取喷雾洒水、冲洗降尘等措施;采煤工作面用煤层静压注水系统和采煤机内外喷雾、支架架间喷雾、放煤口喷雾、转载点喷雾等措施。

防灭火主要采用黄泥罐浆、采空区注液态CO2防灭火手段;矿井在风井附近设灌浆站。泥浆用罐浆管路经风井送至各工作面采空区。

(3)通讯

生产调度通信采用160门KTJ-256矿用程控电话调度系统,通过2M同轴数据线与行政交换机的数字中继连接。具备录音、群呼、强插、强拆、监听、电话会议等功能。

下井通信电缆采用矿用铜芯阻燃型护套电缆,矿井主、副井井筒内各敷设

1根MHYA32-50×2×0.8井筒电缆至-425m水平井底车场,两根井筒电缆间设一根MHYA32-50×2×0.8通信联络电缆,以保证重要用户在电缆故障或维修情况下通信畅通。

矿井重要生产及管理岗位如主井和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及胶带机变电所、上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设置了生产调度电话。

地面通风机房、瓦斯抽采站,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处设置直通电话。地面防火灌浆站与井下灌浆点之间、采煤工作面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环节之间设置直通电话联系。

九)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了KJ770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员跟踪定位系统,KSS-200束管检测系统,自动化调度监测指挥系统,为推动矿井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2015年主要安全生产经济指标情况

1、矿井安全生产情况,我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狠抓质量标准化,连续两年保持了全国煤炭行业一级质量标准化,杜绝了重伤及其二级以上非人身事故,截止2016年3月30日,矿井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7周年。

2、矿井综合单产,2015安排综采区和生产准备区(一主一配)在5个工作面进行回采,采出原煤135.1万吨,计算矿井综合单产: 6.8万吨/个.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3、掘进进尺情况,2015年掘进进尺计划7000m,实际进尺7507.6m,完成进尺计划的107%。其中综掘进尺4850m,占全年进尺的64.6%。

4、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认真贯彻上级“一优三减”的政策,实行减人,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提高原煤生产人员效率,2015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5.39t/工。

5、经济效益,在目前煤炭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我矿2015年实现利润3900万元。人均工资在2014年的4703元/人.月的基础上,2015年工资递增7.6%,实现5062元/人.月。

6、资源回收情况,2015年矿制定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加大煤炭资源的回收力度,做到精采细采,工作面回收率达到96%以上,采区回收率达到86%。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一)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全面构建科学管理保障体系

按照“制度责任落实年”的安排部署,对全矿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逐步建立了与矿井安全生产相配套的管理机制,通过安排部署、学习自查、整改提高、检查总结四个阶段,狠抓制度整理、内部机制调整、岗位责任制落实,构建起了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协调管理、基层基础管理的矿井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通过强化制度落实,形成了职责明确、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良好机制,构建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格局。

――矿井“四大”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激励、考核、奖罚、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安全预想、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等制度,健全了安全生产投入保障、质量标准化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安全技术审批、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入井人员管理、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二是建立和完善了以生产为主的工程质量、大型材料设备、机电运输、“一通三防”、井下集中检测监控、调度工作管理、设备测试管理、网络安全等管理制度,对矿井生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健全了经营绩效考核、工资管理、物资供应、人

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管理等经营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经营管理绩效。四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宣传、纪检、工会、团委、信访等管理制度,为狠抓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依据。

――完善矿井各类管理系统。一是加快硬件系统改造,改造升级了KJ770N监测系统、人员跟踪定位系统、KSS-200束管检测系统、主副井提升机、矸石山绞车闸间隙在线检测装置,自动化调度监测指挥系统,为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作用,提高安全信息运转速度,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动矿井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投入运用了矿井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无纸化OA办公系统、材料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打造信息化、工业化、自动化矿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组织,着力提高矿领导班子执行力

按照集团公司加强矿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强化矿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着力打造钢班子队伍。矿班子坚持落实三个制度(重点隐患汇报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书面汇报制度、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制度),狠抓五个责任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矿领导参加兑现会制度、矿长办公会议制度、矿领导跟值班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以实现矿井“零缺陷、零漏洞、零违章、零事故”为目标,着手创建动态安全管理模式,坚持从细节抓起、从源头防范、在管理中创新、在落实中整改,保证了矿井安全平稳发展。

――落实集团公司制度,发挥矿领导管理职责。一是落实集团公司重点隐患汇报制度,每月上旬由矿长向总经理汇报矿井当前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措施。二是落实书面汇报制度,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公司决解的,以书面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三是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等上级的相关政策,及时传达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保证了相关政策、制度落实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健全矿领导管理机制。一是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注重政治性、专业

性、实践性学习,把重大政治事件、安全生产管理、职工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放在学习讨论的首位,进一步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了分管领导、机关部室和基层区队安全生产兑现制度,确保每天的生产任务按时落实,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及时整改,做到生产任务、安全隐患不过夜。三是建立了矿领导班子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程序,坚持重大决策由矿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保证了各项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四是始终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调度值班制度和重点工程双跟班制度,矿领导月均下井次数达16.5次,做到了对全井下各区域状况的实时掌握,保证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指挥。矿领导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分专业进行重点部署,确保了各专业重点工作的平稳开展。六是坚持矿领导和管理人员入井登记和隐患排查升井登记制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对日常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

(三)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管理职责

――安全监督检查职责。一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管理职责,在管理现场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消除管理中的缺陷、堵塞漏洞、减少失误,使安全管理真正具有了预防性和针对性。二是安检部门不断健全安全监督检查体系,落实安全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安全检查监督职责,严格追究不落实行为,对事故和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积极维护了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三是严格执行安全预想机制,特别突出对重特大事故的预想预防,突出抓好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人员、薄弱专业、薄弱单位等“六个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四是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展和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维修、生产环境安全化的控制、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等,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是紧紧围绕“治理隐患、遏制

事故、保障安全”的主题,对照“四级隐患排查”内容,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排查整改矿井安全隐患,杜绝了重大隐患事故。六是落实日常检查制度,加强日常井下、地面生产的安全监督检查,积极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职能部室和管理人员全年狠反“三违”1268人次。并对“三违”人员进行会议通报、“三违”学习班学习,周四安全例会公开书面检讨等,多角度促进了职工安全操作。每周一、二安全大排查及动态检查加强对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全年排查矿井安全问题5189条。七是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了机构、队伍,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有效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生产技术管理职责。一是生产技术部门结合矿井三年接替计划及远景发展规划,按照矿总工程师统一安排部署,由各专业负责人和技术副总工程师及时提出技术要求,科学编制技术措施,科学指导采掘生产,适时调整各生产单位生产任务,为顺利完成采掘生产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严格落实重点工程管理制度,顺利完成了7220、1020、7110综采工作面的拆除,完成了7110、8220、1021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三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引进适合于矿井发展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不断改进井下作业条件,提高矿井装备水平,促进了矿井本质安全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窄小煤柱动压条件下锚网支护技术、大断面开切眼破碎带掘进锚网支护技术、松软煤层架棚锚帮支护技术等,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四是重视“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为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全年完成巷道维修任务1335米。及时调整7110、8220、1021及7221工作面贯通后的通风系统,完成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评估工作,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合理优化了通风系统。在瓦斯安全管理中,特别加强了7110、8220、1021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和7220、1020、7110采空区封闭巷道的瓦斯管理,加强了1022掘进工作面和西一开拓采区的区域防突预测管理。进一步优化抽放钻孔参数,提高钻孔封孔质量和抽放负压,加大了瓦斯抽采力度,保证了瓦斯安全管

理。加强矿井防火灌浆系统、束管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及气相色谱仪使用正常的维护,确保各系统监测分析有效。工作面采取随采随灌方法,埋管步距与老顶垮落步距一致;在原有的束管监测分析、均压通风、采空区灌黄泥浆(阻化剂)的防灭火措施上,增加向采空区灌注液态CO2的防灭火技术手段,有效消除了采空区高温点和自然发火隐患。五是落实机电运输管理制度,结合生产实际,适时调整供电系统和运输系统,更新了7110、8220综采设备,改造安装了2台螺杆式压缩机,完成了主副井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井下大巷ZKC-127型司控道岔改造、矸石山高位翻矸机安装调试、注浆系统设备改造等工程,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实现了机电运输的安全运行。六是地测工作,加强水文地质保障力度,严格落实“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方针,完成了1021风巷、7221风巷间、7212工作面掘进期间采空区积水超前疏放工作、1021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工作等,共探放积水3.0万立方米。积极开展无线电波透视、瞬变电磁和直流电法勘探,科学编制各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及防治水资料,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保障。

――经营管理职责。一是结合制度责任落实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完善了22项经营制度,突出精细管理,强化经营内控作用,为经营管理提供了保障。二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载体,不断强化成本管理,主要通过狠抓采掘工程施工,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加大修旧利废,开展节能减排,降低了成本。三是按照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工资奖金分配,使收入分配继续向井下一线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斜,使地面、生产辅助、生产一线分配比例达到1:1.4:2.1,合理拉开了职工收入档次,极大调动了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为顺利实现经营指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认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特种作业培训、工伤认定补助、劳保调整发放、职业卫生保障等工作,使经营工作更趋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政工管理职责。一是根据组织和宣传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党员安全责

任区“双无”活动、党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大基层班子队伍建设力度,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安全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安全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安全工作,营造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效能监察作用,把效能监察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有效监督落实全矿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违反劳动纪律人员的处理情况,积极发挥了效能监察和纪律检查作用。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安全管理教育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三是认真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结合职工培训重点,调整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与“安全学习”、“业务培训”、“知识问答”、“一日一题”等方式紧密结合,并不断加强检查,严格考核考评,确保了职工培训效果。

(四)强化基础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单位职责

――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一是确定了各基层单位行政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要求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规程、规章、制度,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安全、合理、均衡组织生产。二是各支部书记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狠抓了班前会一日一题安全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必知必会教育。积极学习借鉴“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煤矿安全管理“手指口述”法等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制定了符合我矿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力提高了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安全活动,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安全科技知识,推进了安全意识形态建设。三是各单位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管理,严格执行生产技术管理有关规定,负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动态掌握施工条件,及时修改、补充施工方案,攻关技术难题,解决技术实际问题,为加强基础管理和班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认真组织生产工作。一是综采一区和生产准备区在完成各自工作面拆除、安装和承担部分巷修任务的同时,努力克服生产条件变化造成的不利因素,精心组织、加强管理,顺利完成了135.1万吨的原煤生产任务。掘进两个区严格按照矿下达的指标,突出掘进工作重点和难点,努力提高掘进工时利用率和工效克服任务紧、条件差等困难,大力运用快速掘进技术,全年掘进进尺7507.6m,完成全年掘进任务的107.2%。二是机电运输通过狠抓基础工作,结合“机电专项检修”、“机电运输治乱专项整治”等活动,不断完善机电系统、落实包片包点责任、加大日常检修力度、强化包机人员培训学习、主抓运输重点工作,保证了机电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通防工作结合巷道断面、通风阻力等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更换,不断加大瓦斯抽采力度、严防瓦斯超限,严格落实防灭火和防尘措施,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确保了通防专业的安全运行。五是各生产辅助科室加强协调,积极配合生产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为矿井原煤生产和安全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强化基础管理。一是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强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确保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掘进工作面根据地质变化调整优化支护参数,保证了锚网支护的工程质量和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各基层单位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办法,提高标准、严格施工,杜绝了不合格工程。按照技术科要求不断加强矿压观测,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完全杜绝了顶板事故。二是提高机电运输管理标准,加强小绞车、电气设备、机电运输、日常检查等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机电运输基础性工作。三是以全面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为目标,坚持“瓦斯抽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原则,完善制度、强化落实,不断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瓦斯抽采管理、严格防尘管理和防灭火管理,确保了“一通三防”工作的安全管理。

――重视民生工程和矿区建设。一是着力提高职工收入,在目前煤炭市场

持续低糜、煤矿企业日益困境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较上增幅7.6%;二是推行治安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综治工作。强化夜间和不定点巡逻检查,提高了治安水平,确保了矿区和谐稳定。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花园式矿井建设。矿井绿化覆盖率占总面积的48.6%,进一步改善了矿区环境,提升了企业形象。

附:

10.矿井通风安全实习报告 篇十

2、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虚心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矿井概况

山西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7月18日,由原固隆乡***煤矿和***煤矿通过资源整合而成,注册资金5210万元。该公司主要开采沁水煤田3# 煤层,井田面积3.8597㎞2,地质储量3019、42万吨,可采储量2186、93万吨,生产规模为90 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17、1年。

该公司生产的原煤具有发热量大、含硫量低、灰份低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共有中碳、粒度、小粒度、沫煤4个品种,是冶金、煤化工、电力的首选产品,产品主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该公司先后被省、市、县认定为“文明生产矿井”“模范矿井”“山西省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先进集体”“AAA级信用度企业”“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三、煤田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山西省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按断块构造学的划分方案,晋城矿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吕粱—太行断块沁水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

沁水盆地是山西省最大的四级构造单元,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沁水煤田的范围大致与沁水盆地范围相当。沁水盆地是一个被断裂包围的断块,主体部分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周边翘起,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沁水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凹陷。相对周边构造单元而言,沁水盆地比较稳定,变形强度由边缘向内部减弱。盆地主体部分发育开阔的北北东向短轴褶曲,两翼岩层倾角一般小于20°,边缘断层多为逆冲性质,尤其是东西两侧均向外侧逆冲,显示了水平挤压的特征。

沁水盆地东侧以晋(城)—获(鹿)断裂带与太行山隆起相接,该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的大断层,省内延伸超过320km,总体走向北北东。有迹象表明,晋获断裂带生成时间较早,中生代燕山运动中又有活动,表现为由西向东位移的逆冲断裂带。由于变形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后期隆起剥蚀和改造的差异,晋获断裂带表现为分段特征。黎城以北基岩露头区,逆断裂保存完好,变质基底逆冲于下古生界之上。黎城以南线形构造仍十分清楚,南段庄头断层至晋城之间出露为由古生界组成的线形褶皱,而白马寺断层即是其组成部分。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隆起),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二)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8~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区域内稳定可采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6.59m,本组地层总厚度65.94~119.14m,平均95.9m,含煤系数6.87%。其中可采的15号煤层厚度2.50m,可采含煤系数2.61%。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其中3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总厚度4.10~4.97m,平均厚度4.46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50.8m,含煤系数8.78%。

区域地层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46.7m,煤层平均总厚度11.05m,含煤系数7.53%。

(三)井田内构造

矿井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发育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向,向北东倾伏,为一单斜构造,倾角较缓,一般为3~12°,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界外也未发现构造异常现象,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断裂构造:

F1:展布于井田西部,走向北东东—北东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断距约2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大断层(寺头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2:展布于井田外北部,距离井田边界最近处约40m,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断层倾向北,倾角70°,断距约8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0断层在井田附近的延伸。

F3:展布于井田北中部,走向近东西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倾角70°,断距约6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1断层(献义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4:展布于井田东南部,走向北东东向,穿越整个井田,在井田南部渐变为近南北向,断层倾向东,倾角70°,正断层。据《阳城矿区上黄崖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本断层为F353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四)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依据上黄崖井田精查报告资料,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的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3.2m。3号煤层厚 2.84~4.58m,平均厚4.20 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

下段(C3t1)

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 7.64~16.04m,平均12.40m。由K1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局部发育一层石灰岩,不稳定。15号煤层平均厚2.50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

中段(C3t2)

自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18.1~38.2m,平均28.3m。本段主要由K2、K3、K4石灰岩与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11号、12号、13号层组成。K2 石灰岩厚8~12.0m平均10.2m,为全区最稳定之石灰岩,含煤方解石条带及隧石结核。K3石灰岩厚0~8.3m,平均3.20m,K3石灰岩为13号煤层直接顶板,K2~K3石灰岩之间厚度一般7.80m,由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13号煤层层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K4石灰岩厚 0~0.40m,平均0.20m,为11号煤层直接顶板,该石灰岩层位稳定。K3~K4石灰岩层之间厚一般为6.9m,以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11号、12号煤层组成。11号、12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上段(C3t3)

自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40.2~64.9m,平均54.3m。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K5石灰岩及5号、7号、8号、9号煤层组成,常以方解石条带充填。K4~K5石灰岩之间厚一般为28.3m,主要以粉砂岩和7号、8号、9号煤层组成。7号、8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稳定不可采的薄煤层,厚0.40~0.50m,平均厚0.50m。K5石灰岩~K7砂岩厚一般为22.5m,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及5号煤层组成,顶部厚层状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5号煤层为不可采的稳定煤层。

(五)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3号煤层及太原组的15号煤层,分述如下: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俗称“香煤”,煤层厚度2.84~4.58m,平均4.20m。稳定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一般见夹矸0-2层(厚度0.02-0.50m),部分无夹矸,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

可采煤层一览表

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稳定程度备注最小-最大

平均最小-最大

平均矸石

层数类别p1s32.84-4.58

4.20

68.3-118.395.8

0-2简单粉砂岩泥岩稳定一型151.64-3.1

42.500-2简单石灰岩泥岩

铝土泥岩稳定一型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厚度1.64~3.14m,平均2.50m,为全井田可采之稳定煤层,煤层层位及厚度均很稳定,属结构简单稳定型煤层。局部含0~2层泥岩夹矸,煤层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

三、煤矿生产系统实习

(一)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

矿井现有的大巷、采区主运输方式采用带式输送机直接搭接的方式,将煤炭连续运至井筒带式输送机提升出井;采掘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和可伸缩胶带输送机搭接运输至采区运输大巷。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0 kt/a,运煤采用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输连续、安全好、管理方便、对巷道坡度适应性好、效率高、提升能力大、运行稳定等优点,现有的带式输送机可以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

2、辅助运输系统

矿井采煤方法为综采,掘进采用普掘,矿井掘进煤在采区汇入主运输系统中。掘进巷道基本为全煤巷,巷道掘进的矸石量很少,采用矸石巷旁充填的井下处理方式,井下的矸石基本不出井,所以辅助运输任务主要是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的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运输,采用目前无极绳绞车和调度绞车接力牵引1.0t系列矿车运输可以满足要求。

矿井所采用的辅助运输系统较为简单,但运输能力有限,辅助运输人员使用较多。

(二)提升系统

1、主斜井提升系统:

主斜井倾角为16.5°,井口至井底煤仓的斜长383 m。安装有一台TD-Ⅱ型带式输送机,带宽800mm,电机功率75KW,提升能力为70T/h。

2、副斜井提升系统:

副斜井倾角为18°,斜长270m,矿车及材料车采用600轨距1t标准矿车,安装有JTp-1.6型绞车一台,电机功率110KW,选用18.5NAT6×7+FC-1700-ZS-224-128.5型钢丝绳。

(三)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40m3/h,最大涌水70m3/h,在井底设有主、副水仓和水泵房,主水仓有效容积350m3,副水仓有效容积150m3。排水管沿副斜井敷设,管路长370m,垂高88.5m,经计算,本矿井采用4DA-8×8型水泵三台,驱动电机为YB系列,2极,660V,37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排水采用φ108×4无缝钢管两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吸水管采用φ133×4无缝钢管。

(四)供电系统

1、地面供电系统

矿井工业场地10/0.4kV变电所向矿井地面、井下全部负荷供电,其中,通风机房、井下主变电所采用10kV双回路由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供电。副斜井提升机、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生产系统、锅炉房、空气加热室、灯房浴室、二级泵站、调度楼等采用380V双回路由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供电,地面其余配电点:生活污水处理、单身宿舍等采用380V单回路由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供电。以架空和电缆辐射方式供电。供电电缆采用直埋或沿电缆沟敷设方式向各配电点供电。其中:地面变电所低压变压器选择S9-400/10,10/0.4kV,400 kVA两台,一用一备,负荷率77.8%;高压电缆选用VV22-8.7/10型,低压电缆选用VV22-1000型全塑内钢带铠装电力电缆。架空线选用LGJ钢芯铝绞线。

在工业场地内凡高于15m之建(构)筑物均按三类建(构)筑物防雷设防;变电所内10kV母线设避雷器柜。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缘子铁脚、金具等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电阻不大于30Ω。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井下,凡露天出(入)井的金属罐道、金属管路及电缆的金属铠装,均需在出(入)井口附近,将金属体作不少于两处的可靠接地。各电气设备之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均通过专用接地线按规程可靠接地。

2、井下供电系统

本矿属低瓦斯矿井,井下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的选型,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要求,井下主变电所10kV配电装置为BGp4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660V配电装置为BKD630、430型矿用隔爆型低压馈电开关,变压器为2台KBSG-500/10,10/0.69kV,500kVA 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采区变电所10kV配电装置为BGp4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660V配电装置选择矿现有BKD200、430型矿用隔爆型低压馈电开关,变压器选用2台KBSG-500/10,10/0.69kV,500kVA 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其它配电点控制设备均为矿用隔爆型。40kW以上的用电设备选用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40kW以下的用电设备选用矿用隔爆型磁力起动器控制。

四、回采工艺实习

***煤矿井田内可采煤层为3号煤层,3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下石盒子组底砂岩(K8)约51 m,下距太原组K5灰岩约27 m,煤层厚2.84~4.58 m,平均厚4.20 m。煤层稳定结构简单,中下部含0~2层泥岩夹矸(0.01~0.5 m)。其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和本矿开采所揭露煤层的情况来看,煤层赋存平稳,倾角4°~10°,煤层结构简单、层理发育、煤层稳定。按照3号煤层的赋存条件,设计推荐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分层开采采煤法,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一)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

回采工作面选用MXG-150/350D型双滚筒采煤机,配套SGZ-630/18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电机功率350 kW,采高1.4~2.6 m。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电机功率180 kW,运输能力423 t/h。在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一台SGB-620/40型,电机功率40 kW的刮板转载机搭接一台SSJ800/2×4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二)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护设备选型

工作面采用ZZ2000/14/23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面的两个端头采用ZZG2000/14/23型液压支架。支架选型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采高范围1.7-2.2m,故所选择支架最低高度1.4m,最大高度2.3m。

2、考虑该工作面为机采,所选支架顶梁体长度(控顶距)将大于3m,故所选择支架支护强度应大于0.5Mpa。

3、由于该矿3号煤层倾角在4°-14°,故所选支架应配置侧调向机构。

根据常规顶板来压强度计算公式,即按4-8倍采高计算顶板来压强度,取8倍采高则:

pc=8Khcr=8×2.1×2.6=0.437(Mpa)

式中:pc——顶板最大来压强度(初次来压);

hc——平均采高,取2.1m;

r——顶板岩石容重,取2.6t/m3。

由于该工作面配备端头支架且端头支架支护强度相对较低,故以端头支架验算工作面支护强度。端头支架的支护强度为0.53 Mpa,远大于顶板最大来压强度。

ZZ2000/14/23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见下表:

序号项目参数单位附注

1支

架型式四柱支撑掩护式带单侧活动侧护板高度1400~2300mm支护宽度950~1050mm中心距1000mm初撑力1546KN工作阻力2000KNp=42Mpa支护强度0.53~0.58Mpa底板比压1.16Mpa泵站压力31.5Mpa操纵方式本架

2立

柱型式(单伸缩)前立柱后立柱4个缸径/柱径125/105125/105mm行程850850mm初撑力386.37386.37KNp=31.5Mpa工作阻力500500KNp=42Mpa3推

移缸径/柱径110/70mm行程650mm推溜力299KN拉架力178KN

(三)工作面回采方向与超前关系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方式、开采范围和采煤方法,工作面布置在大巷一侧,为单一煤层后退式开采,由井田边界向大巷方向推进。

(四)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度、生产能力及接续关系

设计布置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度100 m,每个循环进度为0.63 m,每天割煤六刀,日进度3.2 m,年推进度1060 m。

首采工作面布置在采区运输巷的北侧,根据该矿的实践经验,准备接替工作面采取相邻布置方式。

(五)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3号煤层为厚煤层,则采区回采率取0.75,工作面回采率取0.95。

五、掘进工艺实习

该矿井下共布置有两个大巷掘进工作面,均为普通炮掘工艺,锚网支护,锚索补强,爆破落煤,刮板输送机运煤至采区煤仓。

(一)巷道支护

1、临时支护

(1)采用两根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每根前探梁用两个吊环与顶板锚杆固定,前探梁采用直径76㎜的厚皮无缝钢管制成,全长3.6m。吊环为20mm厚钢板加工制成的可调节吊环。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1.6m。

(2)按设计要求爆破出巷道轮廓,先处理顶帮隐患,人工及时穿前探梁,在前探梁上放置长2.7米,厚12公分的专用木横梁,然后再其上敷设钢筋梯和金属网,然后用木板、木楔把木横梁与顶板刹实,并使钢筋梯和顶网紧贴顶板;前探梁与吊环之间用木楔刹紧。

(3)前探梁、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它的结构牢固情况,有无裂纹、开焊、损坏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移动前探梁时,要从外向里在支护完好的情况下进行。

附图:前探梁临时支护示意图

2、永久支护

顶锚杆杆体为φ20mm×2400mm,帮锚杆杆体为φ20mm×2000mm的20MnSi左旋无纵筋螺纹钢,且螺纹段采用滚丝加工;螺母为快速安装防松螺母;螺母与托盘之间必须加垫减摩垫圈。每根锚杆采用1卷CK2335和1卷K2360的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锚杆安装的预紧力矩不低于120N.m。

轨道大巷的顶板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两帮锚杆间排距为700 mm×800 mm,每排布置15根锚杆。

采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来制作钢筋梯。轨道大巷的顶板钢筋梯长度3700mm,宽度80mm,限位孔间距800mm。钢筋梯的规格如图所示。

附图:轨道大巷顶板钢筋梯

轨道大巷顶板钢筋梯

巷道顶板和两帮铺设采用10#铁丝编制的网孔尺寸为50mm×50mm的菱形金属网。锚杆托盘采用规格为130mm×130mm×8mm的铁托盘,为了增加围岩的受力面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有效维护巷道,还需在铁托盘下加垫一块规格为400mm×200mm×50mm的木托盘。

在锚网梁支护的基础上,在巷道顶板每隔2.4m(三排锚杆)安设一排规格为φ15.24×7000mm的锚索,采用“三花”布置(即对于任意相邻的两排锚索,其中一排布置一根锚索位于顶板中部,另一排布置两根锚索位于顶板两侧)。每根锚索采用一根CK2335、两根K2360的树脂药卷进行锚固,安装预紧力不低于100kN,不高于120kN。锚索托盘为300 mm×300mm×18mm的方形钢板,其中心孔径为16.5mm。

附图:一采区轨道大巷锚网梁索支护示意图(三视图)

(a)正视图

(b)俯视图

(c)右视图

(二)施工方法

该巷道采用光面爆破的方法爆破落煤,锚网支护,SGB-S420/3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FBD-NO.6型2×11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三)凿岩方式

1、本施工巷道均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进行掘进。

2、打眼使用ZQS-50/1.6型气动手持式风煤钻或煤电钻进行打眼。

(四)爆破

巷道所在的岩层为3#煤层,为中硬岩层,均采用楔形掏槽,炸药使用煤矿许用3#膨化硝胺炸药,毫秒电雷管起爆。起爆使用MFd-100型防爆发爆器,连线方式为串联。

(五)装载与运输

装载为自然装载和人工装载,运煤机械使用SGB-420/30T刮板输送机,运料为轨道、矿车运输。

(六)管线布置

1、防尘管路、压风管路和电缆必须悬挂整齐,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2、在消防洒水主管道上每隔50m设一支管,并加装闸阀和消防快速接头各一只,用于冲洗巷道。

3、电缆悬挂要符合标准要求:不同钩串钩、悬挂点间距不得超过3m;电缆与风、水管敷设在同一帮时,电缆必须在风、水管上方0.3m以上;通信、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帮时,通信、信号电缆应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帮时,其间距应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m。

4、压风管路铺设要求:

井下大巷干管每隔100m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应满足行人要求。

六、通风与安全实习

(一)矿井通风系统

根据晋煤安发[2006]205号文《关于晋城市所属煤矿矿井2005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煤矿20053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41 m3/t,绝对涌出量1.06 m3/min,二氧化碳(CO2)相对涌出量3.41 m3/t,绝对涌出量1.06 m3/min,经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属低瓦斯矿井。

该矿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通风机型号为FBCDZ-NO.15(电机功率为2×45KW),总进风量1941m3/min,总回风量2040m3/min。

(二)矿井灾害防治及安全装备

(1)预防瓦斯灾害措施

①建立建全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制度,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定期测风,合理配风,保证通风连续、稳定、有效。

②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配备瓦斯检查仪器和专职瓦检员,每班检查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并真实记录,瓦斯超限,必须及时处理。

③井下爆破作业必须实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瓦斯超限,严禁作业,并立即处理。

④建立建全机电设备防爆管理制度,禁止使用失爆机电设备。

⑤禁止矿井无计划的停电停风,严格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管理,临时停掘的工作面作到停掘不停风。

⑥严格通风设施管理,采空区、废弃巷道必须严密封闭,并经常检查维护,保证完好有效。

⑦矿井每年必须进行瓦斯等级测定,作好安全管理。

⑧下井人员均配戴自救器。

(2)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矿井煤尘无爆炸性,为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设计中对煤尘产生和积聚采取了防治措施。(见粉尘综合防治措施)

(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①井下巷道、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现有木支护的巷道中机电设备硐室均改为不燃性材料支护。

②建全防火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井下易爆易燃物品。

③井下设消防管路和消防材料库,配备防灭火器材。

④井下机电硐室设防火栅栏两用门和消防器材。

(4)粉尘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采掘工作面采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煤壁巷帮,爆破时喷雾降尘,出煤时洒水降尘等综合措施。采煤机割煤设有机载喷雾装置。

②井下设有洒水防尘供水管路系统,在易产生粉尘地点及采掘工作面巷道中设喷雾降尘和风流净化装置。

③控制巷道风速,减小粉尘飞扬。定期清扫和冲洗巷道浮尘和对主要巷道刷浆。

④下井人员配备个体防尘防护用品。

(5)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①矿井副斜井井底一侧设有井下主排水泵房和水仓,采掘工作面设有移动式小水泵,在可以自流的巷道中设有水沟,采区涌水通过小水泵、巷道水沟排至井底水仓由井筒管路排至地面。

②井下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的通路中设防水密闭门,保证水患时设备正常工作。

③矿井断层较多,构造较复杂,采掘工作面应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该矿已有两台探水钻,以供必要时使用。

④矿井留设的井界、断层、采空区等安全煤柱不得破坏,要掌握采空区积水状况,防止水患发生。

(6)井下安全监控设备选型、布置及自救器装备

矿井配备了KJ83N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和系统,对井上下主要作业场所的甲烷进行监控,并实现采掘工作面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风电闭锁;对主要安全设备如主扇、局扇、胶带输送机、风门、水泵进行开停状态监控;对输送机进行CO进行监测;以上监控均实现声光报警。

入井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过滤式自救器,并留有5%~10%的备用量。

(7)矿山救护

该矿与晋城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已签有“矿山应急救援协议书”,当矿井发生灾害时能够得到应急救护。

七、实习总结

上一篇:土建工程师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关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