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简答题(精选3篇)
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简答题 篇一
一、名词解释 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 Method,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画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运用上述目标和内容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完成总的教学目标子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单元内容和知识点,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内容编排方法。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方法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等。
认知结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到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帮助学习者建立健全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因此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HTML:HTML的全称是Hyper Text Marked Language,意为超文本标记语言。一般而言,网页均由HTML语言写成。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首先,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可采用集体上课,而表现为各种技能、技巧的程序性知识则应尽可能做到教学的个别化;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最后,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且要遵循各种互动方式所要求的规范和程序。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联结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表现性评价: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上的。表现性评价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过程性评价: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要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评价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探索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构建理论体系,归纳规律,而在于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简答题
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途径与方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
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
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4.教学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即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分析及阐明;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把握,是教师分析“怎么教、怎么学”的重要依据,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因素的分析。5.请阐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继布卢姆之后,又一位对目标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界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都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6.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需的学习单元内容或学习模块。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我们又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因此,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以线性的方式将它们截然分开。
因此,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是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它们同样也适用于教学内容分析。
7.您认为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分析哪些主要特征?对于不同的特征,各有怎样的分析方法?
学习者的主要特征因素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对于学习者起点能力(或水平),主要进行预备能力、目标能力的分析,可以使用测验的方法。
对于认知结构,主要就是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要确定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上述三方面的特性。可以借助概念图这一工具对认知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学习态度,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包括他们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判断学习者态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此外,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可用于态度分析。
对于学习动机,Keller的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力、relevance关联性、confidence自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感)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设计中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者应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习风格的分析,Curry(1983)的“洋葱模型”提供了很好的框架。该框架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教学偏好)、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其中最外层包括了环境的、情感的、社会的等方面因素;中间层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的时候所用的智慧方法;里面层的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揭示了这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8.您认为教学前期分析的哪些方面可以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比如概念图)的辅助?
教学前期分析中的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判明都可以借助概念图的辅助。
9.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具有独特的特征。其一般特征有: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有团队精神,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削弱;扮演意识强烈;认知策略趋向简单化;学习风格得到了充分得发挥和完善;学习目标多样化;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就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也大不一样。不同的学习风格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10.您认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在北美,教学策略有时可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前一种认识完全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不贴切的。而第二种认识仅从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就得出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下位概念这样的结论,也值得进一步推敲。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则是灵活多变的,其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往往并不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是指向于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如前所述,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而不是某种单一的策略,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大方法。
11.如何判定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与情感目标达成情况和与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切合度来判断,其中前者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既要能体出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使学生不仅要得到深层次的认知深度、广泛的认知范围,同时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收获,如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等。
另外还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适宜的教学媒体。教学不可能脱离现实情况而孤立存在。只有最适合当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最好的教学模式。因此从经济性、可操作性、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选择出来最适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才是有效的,是有意义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2.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更多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那就要在教学中更多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那就要更多采用突出社会互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当然,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
第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某种学习过程才能实现,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考虑将让学生进行何种学习活动,其过程是怎样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1)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减少矛盾冲突。(2)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3)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则体现了更多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就需要选择采用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更主动的、更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的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等。相反,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依赖于较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那就可以选择结构更严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详细严格的规定,比如程序教学等。
第三,学生的特点。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上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所以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而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所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模式在这一年龄段上更为有效。另外,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各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上都有一定要求,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13.为什么说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建立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基础之上,决定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选择与使用形式等。它不仅贯穿了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而且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主要形式,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14.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的。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体必须具有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人的认识必须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革命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 到 理性认识的飞跃、有理性认识 到 革命实践的飞跃),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的环节?)
(1)动员与培训阶段(2)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成立课题组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3)课题实施阶段
(4)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实施总结 成果展示
评定成绩、总结、反思
15.简述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指导选题
2)指导小组的分配
3)指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开题报告的书写
4)指导帮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指导学生完成成果总结汇报和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1)选题指导
选题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好选题关。
(2)分配小组的指导
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教师在分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好生”和“差生”的观念,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长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励民主选举产生。
(3)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研究的开展影响深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用开题报告的形式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评审,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实施阶段的问题和对策的指导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教师也肩负着重要任务,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研究创造条件,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还要做好各种过程性数据和成果的收集备份工作。
(5)结题阶段的指导策略
结题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大检阅,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地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16.简述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过程全程性 同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次性定量评价不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收集过程信息,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贯穿了几次阶段性评价(包括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等),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
(2)评价主体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评价仅以教师评价主导的局限,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3)评价内容丰富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从过分倚重学业成就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4)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从过分强调量化的测试型评价转向重视质性分析的非测试型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17.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18.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是什么?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融为一体的。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很难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截然分开,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才把它抽出来做为独立的范畴分别考察。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具有直接的意义。
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以及种种新形式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如何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即如何“因材施教”而展开的。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19.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及特点有哪些?
多媒体网络教室又称网络机房或网络教室,是目前国内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网络教学系统。它集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构协作化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它的特点如下:
(1)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硬盘或光盘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2)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监听监视。教师可以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任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4)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
(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脱机状态进行单独学习,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6)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进行语言指导。
(7)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
(8)资源共享。可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试题库进行自学、自测,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调整学习的进度。
20.您认为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21.您认为教学评价的设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地位如何?原因何在?
(1)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
(2)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
(3)管理作用;
(4)强化激励作用;
(5)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6)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7)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2.您认为教学评价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的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因此,教学评价依据的标准是教学目标,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评价是对测量结果作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主体、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23.请简述行动研究法的一般实施过程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2)行动。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
24.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概括而言,有以下几条(可以围绕这几条展开阐述)。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2)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3)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4)学生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5)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6)学科知识的有效应用。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简答题 篇二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研究的目的是(B)
A.揭示现代领导活动的规律性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C.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服务D.揭示资本主义领导的虚伪性
2.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是(B)
A.组织结构形式B.领导权限划分
C.人员配置方式D.职能分工制度
3.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宗旨是(C)
A.决策B.用人
C.服务D.思想政治工作
4.领导活动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是领导的(B)57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阶级属性D.经济属性
5.领导的结构系统及运行框架是(B)
A.权力B.目标
C.观念D.组织
6.在领导活动中,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主要原因是(B)
A.权力与职务的分离B.权力与责任的分离
C.权力与利益的分离D.权力与权利的分离
7.领导者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应采取的指挥方式是(C)
A.说服B.示范
C.命令D.惩罚
8.领导观念创新的根本要求是(A)
A.实事求是B.标新立异
C.敢于冒险D.谨慎稳妥
9.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D)
A.杜拉克B.埃泽奥尼
C.西蒙D.林德布洛姆
10.领导者对偶然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是(B)
A.常规型决策B.非常规型决策
C.经验型决策D.危机型决策
11.领导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是(B)
A.人才的阶级问题B.人才的标准问题
C.人才的专业问题D.人才的培养问题
12.能够较好地体现选拔人才的民主性和法制性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
A.选举制B.考选制
C.荐选制D.选聘制
13.在群众的自我教育过程中,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是(A)
A.加强监督B.指挥命令
C.组织辅导D.正确引导
14.领导者把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总方针的科学根据是(B)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D.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
15.领导者对立法性、政策性的事务的处理,适宜采用的领导体制是(D)
A.一长制B.层次制
C.集权制D.委员会制
l6.西方企业实行的“事业部制”领导体制的特点是(C)
A.决策权与执行权相统一B.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
C.决策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D.“硬专家”领导与“软专家”领导分开
17.根据木桶原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是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这说明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重要特点应该是(A)
A.整体性B.适应性
C.稳定性D.目的性
18.中国社会转型期突发性事件频发的形势迫切要求领导者具备(C)
A.应变能力B.协调能力
C.组织能力D.指挥能力
19.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这意味着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C)
A.教育说服式B.民主集中式
C.示范式D.命令式
20.体现儒家与法家思想相融合的领导方式是(B)
A.清静无为,垂拱而治B.恩威并用,宽猛相济
C.严刑峻法,重典立威D.杀一儆百,乘势而行
21.政客权术的本质是(A)
A.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B.搞阴谋诡计
C.为统治阶级谋取利益D.阳奉阴违,勾心斗角
22.领导者处理一些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的重大事项时所宜采用的授权方式是(C)
A.柔性授权B.惰性授权
C.刚性授权D.模糊授权
23.领导者的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就是(D)
A.领导艺术B.领导素质
C.领导经验D.领导作风
24.在领导效能考评的多种方法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意义的考评方法是(D)
A.群众评议法B.定量分析法
C.考评分析法D.目标考评法
25.衡量领导效能的最基本的尺度是(D)
A.时间效能B.用人效能
C.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D.决策办事效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领导机关是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要素一般包括(ABCDE)
A.决策中心 B.咨询系统C.执行系统 D.监督系统E.信息反馈系统
27.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对象和参与者,其特征有(ABCD)
A.服从性 B.受动性C.对象性 D.源泉性E.超脱性
28.领导者树立依法治国观念的要求是(ABCD)
A.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B.必须强调法律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必须把立法、守法、执法紧密结合起来 D.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E.必须坚持重视领导批示高于重视法律
29.在领导科学中,现代人才的特点一般有(ABCE)
A.创造性 B.社会性C.专业性 D.服从性E.历史进步性
30.领导者素质的特点包括(ACD)
A.综合性 B.神秘性C.动态性 D.层次性E.模糊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领导者的特征。答:①拥有职权;②负有责任;③提供服务;④富于创新;⑤多重角色;
32.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树立的基本观点。答:①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②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③以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33.领导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运用的个别引导法的含义。答:个别引导法,是把领导者对具体的个别对象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具体方式、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对象的个别性,方式与手段的针对性,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
34.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及其内容。答:①梯形的年龄结构;②协调的气质结构;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互补的智能结构;
35.领导者发挥机构人员效能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答:①要按照现代化管理原则科学地设立组织机构;②设立机构要贯彻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③每个机构都应制定工作规范;④要制定工作人员的管理法规;⑤运用动力原理加强对人员激励的工作;⑥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3分,第37小题l2分,共25分)
36.试论在领导工作中领导决策要遵循的科学的决策程序。答:通常来说,科学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四大阶段:(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这是决策活动的起点。决策活动首先从发现问题开始,要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目标。目标要有的放矢、具体、系统、切实可行、符合规范。(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这是解决如何达到目标的问题。备选方案必须具有齐全性、排斥性。通常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轮廓设想,第二步是细部设计。(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这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对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选择,一要有合理的评选标准,二有要科学的评选方法。(4)实施方案,完善决策。这是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实施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组织实施力量,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实施中的问题;纠正决策偏差,必要时进行决策修正或追踪决策。
37.试论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答:领导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进行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加强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组织人事制度。(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权力正常运行,实现领导机关和公职人员廉政勤政。
五、案例题(本题15分)
38.撤切尔夫人的抉择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发生马岛主权之争。英国海军舰队面临着远涉重洋、孤军作战、夺回马岛的任务。但舰队司令伍德沃德当时只有49岁,而且是没有作战经历的新任少将,能否担此重任,人们颇感怀疑。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经过认真考量,根据伍德沃德曾是海军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担任过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等条件,力排众议,不仅委派伍德沃德,担此重任,而且授予他“除了进攻阿根廷本土以外的一切权力,明确任务目标就是夺回马岛”,至于具体战役部署,她不加任何干涉。结果,英国海军舰队在伍德沃德的指挥下,胜利完成任务。
提示:
1、撒切尔夫人的做法符合哪种领导艺术?答:撒切尔夫人的做法符合领导相宜授权艺术,属于柔性授权。
2、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及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该案例的做法及效果说明了领导授权艺术的重要价值。领导授权是指领导者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而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自主处理问题。它是领导的分身术,有利于调动下属积极性,顺利实现领导目标。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简答题 篇三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案要点: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4分)(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4分)(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分)(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分)16.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5分)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5分)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5分)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答: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
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如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16.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16.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乌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16.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四个发展方向? 答:(1)行为主义:其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寻求预测和监控行为的途径。
(2)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突出了整体的综合的研究。
(3)精神分析:核心概念是人类行为的本能以及“无意识”。
(4)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背景和巴甫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16.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20 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16.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 17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气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16.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1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16.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27.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28.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是什么? 答:(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26.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7.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28.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 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6.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7.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28.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2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2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2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28.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6.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价值关联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7.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8.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6.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7.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28.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价值关联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6.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四个发展方向? 答:(1)行为主义:其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寻求预测和监控行为的途径。
(2)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突出了整体的综合的研究。
(3)精神分析:核心概念是人类行为的本能以及“无意识”。
(4)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背景和巴甫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27.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有哪些? 答:一是社会实践和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二是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三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3.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4.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4.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
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
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
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
4.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l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四个发展方向? 答:(1)行为主义:其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寻求预测和监控行为的途径。
(2)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突出了整体的综合的研究。
(3)精神分析:核心概念是人类行为的本能以及“无意识”。
(4)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背景和巴甫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答: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
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如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4.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3.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l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4.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
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4.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简答题】推荐阅读: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6-16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10-10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软件开发工具试题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