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技术论文(精选11篇)
1.电力系统技术论文 篇一
电力系统谐波及滤波技术
摘要: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谐波的危害及其检测分析技术,归纳总结了目前电力系统中进行谐波抑制常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电力电子装置可灵活方便地变换电路形态,为用户提供高效使用电能的手段。但是,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也使电网的谐波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供电质量。目前谐波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已并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因而了解谐波产生的机理,研究消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问题对改善供电质量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谐波及其起源
所谓谐波是指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周期为T=2π/ω的非正弦电压u(ωt),在满足狄里赫利条件下,可分解为如下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式中频率为nω(n=2,3„)的项即为谐波项,通常也称之为高次谐波。
应该注意,电力系统所指的谐波是稳态的工频整数倍数的波形,电网暂态变化诸如涌流、各种干扰或故障引起的过压、欠压均不属谐波范畴;谐波与不是工频整倍数的次谐波(频率低于工频基波频率的分量)和分数谐波(频率非基波频率整倍数的分数)有定义上的区别。
谐波主要由谐波电流源产生:当正弦基波电压施加于非线性设备时,设备吸收的电流与施加的电压波形不同,电流因而发生了畸变,由于负荷与电网相连,故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中,这些设备就成了电力系统的谐波源。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可分为两类:含半导体的非线性元件,如各种整流设备、变流器、交直流换流设备、PWM变频器等节能和控制用的电力电子设备;含电弧和铁磁非线性设备的谐波源,如日光灯、交流电弧炉、变压器及铁磁谐振设备等。
国际上对电力谐波问题的研究大约起源于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变流器引起的电力系统谐波问题。进入70年代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业、交通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谐波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种国际学术组织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相继各自制定了包括供电系统、各项电力和用电设备以及家用电器在内的谐波标准。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给出了公用电网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的限制值。
如国内某轧钢厂的4000kW交流变频同步电机的调速系统,在某种工况下5次谐波含量达到15.88%,7次谐波含量达7.9%。另外,低于电网频率的次谐波和大量的分数次谐波,使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最高时可达25.87%,电压总谐波畸变率最高时可达6.19%。远高于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可见,谐波对电网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高次谐波的危害
谐波污染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
(1)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对如发电机的旋转电机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发热、机械振动和噪声;对断路器,当电流波形过零点时,由于谐波的存在可能造成高的di/dt,这将使开断困难,并且延长故障电流的切除时间。
(2)谐波对供电线路产生了附加损耗。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线路电阻随频率增加而提高,造成电能的浪费;由于中性线正常时流过电流很小,故其导线较细,当大量的三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使导线过热,损害绝缘,引起短路甚至火灾。
(3)使电网中的电容器产生谐振。工频下,系统装设的各种用途的电容器比系统中的感抗要大得多,不会产生谐振,但谐波频率时,感抗值成倍增加而容抗值成倍减少,这就有可能出现谐振,谐振将放大谐波电流,导致电容器等设备被烧毁。
(4)谐波将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出现误动作,并使仪表和电能计量出现较大误差。
谐波对其他系统及电力用户危害也很大:如对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出现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丢失信息,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电子设备工作精度,使精密机械加工的产品质量降低;设备寿命缩短,家用电器工况变坏等。
为了有效补偿和抑制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首先必须对含有的谐波成分有精确的认识,因而需要实时检测负载电流中的谐波分量。现有的谐波电流检测和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带阻滤波法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设计一个低阻滤波器,将基波分量滤除,从而获得总的谐波电流量。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精度很低,不能满足谐波分析的需要,一般不用。(2)带通选频法和FFT变换法
带通选频方法采用多个窄带滤波器,逐次选出各次谐波分量。利用FFT变换来检测电力谐波是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待测信号(电压或电流)进行采样,经A/D转换,再用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系数。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各次谐波的含量,但以模拟滤波器为基础的带通选频法装置,结构复杂,元件多,测量精度受元件参数、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大,且没有自适应能力;后一种检测方法其优点是可同时测量多个回路,能自动定时测量。缺点是采样点的个数限制谐波测量的最高次数,具有较长的时间延迟,实时性较差。(3)瞬时空间矢量法
1983年日本学者赤木泰文提出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即“p-q”理论,对电力谐波量的检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解决了谐波和无功功率的瞬时检测和不用储能元件就能实现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等问题,使得电力有源滤波理论由实验室的理论研究走向工作应用。根据该理论,可以得到瞬时有功功率p和瞬时无功功率q,p和q中都含有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即:式中分别为p、q的直流分量,即为对应的交流分量。由可得被检测电流的基波分量,将基波分量与总电流相减即得相应的谐波电流。因为该方法忽略了零序分量,且对于不对称系统,瞬时无功的平均分量不等于三相的平均无功。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三相电压正弦、对称情况下的三相电路谐波和基波无功电流的检测。
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p-q”理论,该理论提出的检测方法解决了三相电压非正弦、非对称情况下三相电路谐波和基波负序电流的检测。
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干扰抵消原理,将电压作为参考输入,负载电流作为原始输入,从负载电流中消去与电压波形相同的有功分量,得到需要补偿的谐波与无功分量。该自适应检测系统的特点是在电压波形畸变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缺点是动态响应速度较慢。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元的自适应谐波的电流检测法。
对于一般的谐波检测,如电力部门出于管理而检测,需要获得的是各次谐波的含量,而对于谐波的时间则不关心,因此,傅里叶变换就满足要求。然而在对谐波电流进行动态抑制时,不必分解出各次谐波分量,只需检测出除基波电流外的总畸变电流,但对出现谐波的时间感兴趣,对于这一点,傅里叶变换无能为力。小波变换由于克服了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完全局部化而在时域完全无局部性的缺点,即它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局部性,因此通过小波变换对谐波信号进行分析可获得所对应的时间信息。
从以上检测方法看,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瞬时空间矢量法简单易行,性能良好,并已趋于完善和成熟,今后仍将占主导地位。基于神经元的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法和小波变换检测法等新型谐波检测方法能否应用于工程实际,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谐波抑制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对谐波的抑制就是如何减少或消除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以便把谐波电压控制在限定值之内,抑制谐波电流主要有三方面的措施:(1)降低谐波源的谐波含量 也就是在谐波源上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谐波的产生。这种方法比较积极,能够提高电网质量,可大大节省因消除谐波影响而支出的费用。具体方法有: ①增加整流器的脉动数整流器是电网中的主要谐波源,其特征频谱为:n=Kp±1,则可知脉冲数p增加,n也相应增大,而In≈I1/n,故谐波电流将减少。因此,增加整流脉动数,可平滑波形,减少谐波。如:整流相数为6相时,5次谐波电流为基波电流的18.5%,7次谐波电流为基波电流的12%,如果将整流相数增加到12相,则5次谐波电流可下降到基波电流的4.5%,7次谐波电流下降到基波电流的3%。②脉宽调制法
采用PWM,在所需的频率周期内,将直流电压调制成等幅不等宽的系列交流输出电压脉冲可以达到抑制谐波的目的。在PWM逆变器中,输出波形是周期性的,且每半波和1/4波都是对称的,幅值为±1,令第一个1/4周期中开关角为γi(i=1,2,3„„m),且0≤γ1≤γ2≤„„≤γm≤π/2。假定γ0=0,γm+1=π/2,在(0,π)内开关角α=0,γ1,γ2,„„,γm,π-γm,„„,π-γ2,π-γ1。PWM波形按傅里叶级数展开,得
由式可知,若要消除n次谐波,只需令bn=0,得到的解即为消除n次谐波的开关角α值。
③三相整流变压器采用Y-d(Y/Δ)或D、Y(Δ/Y)的接线
这种接线可消除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这是抑制高次谐波的最基本的方法。
(2)在谐波源处吸收谐波电流
这类方法是对已有的谐波进行有效抑制的方法,这是目前电力系统使用最广泛的抑制谐波方法。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无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安装在电力电子设备的交流侧,由L、C、R元件构成谐振回路,当LC回路的谐振频率和某一高次谐波电流频率相同时,即可阻止该次谐波流入电网。由于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及维护方便等优点,无源滤波是目前采用的抑制谐波及无功补偿的主要手段。但无源滤波器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滤波易受系统参数的影响;对某些次谐波有放大的可能;耗费多、体积大等。因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滤波研究方向逐步转向有源滤波器。
②有源滤波器
早在7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就提出了有源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的概念,即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向电网注入与原有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使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目的。
与无源滤波器相比,APF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能补偿各次谐波,可抑制闪变、补偿无功,有一机多能的特点;在性价比上较为合理;滤波特性不受系统阻抗的影响,可消除与系统阻抗发生谐振的危险;具有自适应功能,可自动跟踪补偿变化着的谐波。目前在国外高低压有源滤波技术已应用到实践,而我国还仅应用到低压有源滤波技术。随着容量的不断提高,有源滤波技术作为改善电能质量的关键技术,其应用范围也将从补偿用户自身的谐波向改善整个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的方向发展。③防止并联电容器组对谐波的放大
在电网中并联电容器组起改善功率因数和调节电压的作用。当谐波存在时,在一定的参数下电容器组会对谐波起放大作用,危及电容器本身和附近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采取串联电抗器,或将电容器组的某些支路改为滤波器,还可以采取限定电容器组的投入容量,避免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④加装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快速变化的谐波源,如:电弧炉、电力机车和卷扬机等,除了产生谐波外,往往还会引起供电电压的波动和闪变,有的还会造成系统电压三相不平衡,严重影响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在谐波源处并联装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减小波动的谐波量,同时,可以抑制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还可补偿功率因数。
(3)改善供电环境
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并尽可能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有效地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谐波源由较大容量的供电点或高一级电压的电网供电,承受谐波的能力将会增大。对谐波源负荷由专门的线路供电,减少谐波对其它负荷的影响,也有助于集中抑制和消除高次谐波。
随着我国电能质量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有源滤波器进行谐波治理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综合动态的谐波治理措施并同时考虑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问题,是电力企业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但是要消除谐波污染,除在电力系统中大力发展高效的滤波措施外,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在设计、制造和使用非线性负载时,采取有力的抑制谐波的措施,减小谐波侵入电网,从而真正减少由于谐波污染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2.电力系统技术论文 篇二
21世纪,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科学的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和保证。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实际上是对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在商业化运行体制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更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电力负荷系统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压低峰荷、增加谷荷, 沟通了供电商到用户的信息通道, 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统计、分析自动化, 提高了从发电、供电到用电的经济效益和供电可靠性, 可以挖掘发、供、用电设备潜力, 可以延缓建设投资, 是城网改造中通过小投入换取大收入的示例, 是通过内涵发展生产的典型。总之, 电力负荷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组成特点和作用
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 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民用负荷主要来自城市居民家用电器的用电负荷, 它具有年年增长的趋势, 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 而且民用负荷的特点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规律紧密相关。
商业负荷, 主要是指商业部门的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负荷, 覆盖面积大, 且用电增长平稳, 商业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性。虽然商业负荷在电力负荷中所占比重不及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 但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负荷占用电力系统高峰时段。此外, 商业部门由于商业行为在节假日会增加营业时间, 从而成为节假日中影响电力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用电, 一般工业负荷的比重在用电构成中居于首位, 它不仅取决于工业用户的工作方式 (包括设备利用情况、企业的工作班制等) , 而且与各行业的行业特点、季节因素都有紧密的联系, 一般负荷是比较恒定的。
农村负荷则是指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此类负荷与工业负荷相比, 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农业用电负荷也受农作物种类、耕作习惯的影响, 但就电网而言, 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差别, 所以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 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 而且按周变, 按年变, 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 具有较大的周期性, 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 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 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 不同的季节, 不同地区的气候, 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
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 同时确定各供电区规划年供用电量, 供用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的总负荷发展水平, 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它为经济合理地安排电网内部机组的启停与检修, 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电网的发展速度, 电力建设规模, 电力工业布局, 能源资源平衡, 电力余缺调剂以及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本要求
1.2.1 负荷预测的特点
由于负荷预测是根据电力负荷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数值, 所以负荷预测研究的对象是不肯定事件, 从而使得负荷预测具有以下特点:a.不确定性。由于电力负荷未来的变化趋势要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而且影响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 有的能够预先估计, 有些很难预先估计, 这就决定了负荷预测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完全确定性。b.条件性。负荷预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做出的。假设条件不能凭空假设, 应根据研究分析, 综合各种因素而得到。给预测结果加预测的前提条件, 便于预测结果的使用。c.时间性。由于负荷预测属于科学预测的范畴, 因此负荷预测有一定的时间范围, 需要确切地指明预测的时间, 这也叫预测期限。d.多方案性。由于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和条件性, 所以负荷预测一般都是在各种情况可能的发展状况下进行预测的, 从而就会得到各种条件下不同的预测方案。
1.2.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本过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的第一关键就是收集工作, 而负荷预测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 采用有效的算法, 以历史数据为基础, 进行大量试验性研究, 总结经验, 不断修正模型和算法, 以真正反映负荷变化规律。其基本过程如下:a.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多方面调查收集资料, 包括电力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从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有用的一小部分, 即把资料浓缩到最小量。挑选资料时的标准要直接、可靠并且是最新的资料。如果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得不好, 会直接影响负荷预测的质量。b.历史资料的整理。一般来说, 由于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所用资料的质量, 所以要对所收集的与负荷有关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必要的加工整理, 来保证资料的质量, 从而为保证预测质量打下基础, 即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无缺, 数字准确无误, 反映的都是正常状态下的水平, 资料中没有异常的“分离项”, 还要注意资料的补缺, 并对不可靠的资料加以核实调整。c.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在经过初步整理之后, 还要对所用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预处理, 即对历史资料中的异常值的平稳化以及缺失数据的补遗, 针对异常数据, 主要采用水平处理、垂直处理方法。数据的水平处理即在进行分析数据时, 将前后两个时间的负荷数据作为基准, 设定待处理数据的最大变动范围, 当待处理数据超过这个范围, 就视为不良数据, 采用平均值的方法平稳其变化;数据的垂直处理即在负荷数据预处理时考虑其24h的小周期, 即认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的负荷应该具有相似性, 同时刻的负荷值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对于超出范围的不良数据修正, 为待处理数据的最近几天该时刻的负荷平均值。d.建立负荷预测模型。负荷预测模型是统计资料轨迹的概括, 预测模型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对于具体资料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 这是负荷预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由于模型选择不当而造成预测误差过大时, 就需要改换模型, 必要时, 还可同时采用几种数学模型进行运算, 以便对比、选择。在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后, 建立负荷预测数学模型, 进行预测工作。由于从已掌握的发展变化规律, 并不能代表将来的变化规律, 所以要对影响预测对象的新因素进行分析, 对预测模型进行恰当的修正后确定预测值。
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方法
2.1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1.1 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
负荷预测工作是根据电力负荷的发展变化规律, 预计或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的活动, 因此必须科学地总结出预测工作的基本原理, 用于指导负荷预测工作。
2.1.2 负荷预测的分类
负荷预测按时间分类:长期负荷预测, 中期负荷预测, 短期负荷预测, 超短期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按行业分类:负荷预测按行业分类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的负荷预测。
2.1.3 负荷预测技术方法
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种类繁多有主要依靠专家或专家组的判断, 而不依靠数学模型的经验预测技术, 还有经典预测技术和现代预测技术。
2.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
负荷预测是从已知的用电需求出发, 考虑政治、经济、气候等相关因素, 对未来的用电需求做出的预测。电力需求量的预测决定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新增容量的大小;电能预测决定发电设备的类型。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 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 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传统数学模型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灰色预测法、指数平滑模型等。现代负荷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等。
3 结论
3.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综述 篇三
【关键词】接地技术;接地网;故障;解决措施
1、名词简释
接地:电气装置必须接地的部分与地作良好的连接;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接地线: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接地体连接用的金属导体;接地体和接地线总称为接地装置。
2、电力系统接地的分类
电力系统接地一般可分为3种,即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零。
2.1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是指电气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防止在故障情况下引起人身安全的触电而将设备外壳接地。例如电气设备外壳接地、电气设备的二次回路接地、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等。保护接地是通过限制带电外壳对地电压(控制接地电阻的大小)或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来达到保障人身安全的目的。
当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便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流经相线和保护接地、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如果接地短路电流不能使自动开关跳闸时,漏电设备金属外壳上就会长期带电,也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保护接地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也叫系统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例如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避雷针和避雷器的接地等。它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危险性。当配电网一相故障接地时,工作接地也有抑制电压升高的作用。
发电机中性点经接地变压器接地也是工作接地,它是为了发电机继电保护的需要而设计的。数字设备,例如微机保护、微机励磁装置、程控交换机的一些接地中部分是工作接地,部分是保护接地的范畴。
2.3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适用于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系统,为了保证维护安全而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接地中性线作金属连接,并要求供给用电设备的线路,在用电设备一相碰壳时,能够以最短的时限可靠地断开电源的接地技术。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都应接零。凡是由单独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厂矿企业,应采用保护接零方式。
在接零系统中,零线仅在电源处接地是不够安全的。为此,零线还需要在低压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进行接地;在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也要进行接地;或在屋内将零线与配电屏、控制屏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这种接地叫做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能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但稍不注意仍会引起触电事故。因此,采用保护接零需注意以下问题:
(1)严防零线断线。当零线断开后时,接零设备外壳就会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所以一定要保护零线的施工及检修质量,零线的连接必须牢靠,零线的截面应符合规程要求。把系统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都与零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零线网络,才能确保人身安全。
(2)严防电源中性点接地线断开。若电源中性点接地线断开,当系统中某处发生接地或设备碰壳时,都会使所有接零设备外壳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形成危险。这就需要加强检查,发现中性点接地线断开或接触不良时及时进行处理。
2.4避雷线(针、器)接地
防雷接地这是为了让强大的雷电流安全导入地中,以减少雷电流流过时引起的电位升高。为防止雷击电力设备,在线路上装设有避雷线,在变电站和发电厂装有避雷针。其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将雷电流引致避雷线或避雷针而保护周围的电力设备。避雷线的接地主要是通过线路的铁塔等接地体直接接地,以前在相当长的时期避雷线大多也与变电站的结网直接相连接。
避雷针的接地主要是通过避雷针直接与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地网直接相连接。在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时代,所有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地网只有统一的接地网,即避雷针、避雷线、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需要接地的设备都共用一个接地网。
3、出现的故障和解决措施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统一接地网的条件下出现了许多故障。以下是三个实例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3.1雷击烧毁变电站龙门架
3.1.1出现故障:由于雷击某变电站龙门架被烧毁。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其原因是累计线路,较大的雷电流通过变电站的龙门架流入变电站的接地网时,龙门架过热而烧毁坍塌。
3.1.2解决措施:将避雷线与变电站的接地网分开接地,也就是将零值瓷瓶上的避雷线与变电站的接地分开,最好是避雷线在变电站不接地。如果确实需要在变电站接地,也可以单独设置避雷线的接地体,并且使用专用的接地引下线接入专用的接地体(网)。决不能通过变电站的龙门架将避雷线引人接地体,防止烧毁龙门架的现象再次发生。
3.2雷电流入电网烧毁交换机主板
3.2.1出现故障:某发电厂程控机房程控交换机主板莫名烧毁。换几次主板仍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年的同一个季节连续出现了三次。经分析,可能由于当时是雷雨季节,而程控交换机的接地与防雷接地同接在发电厂的统一接地网上,由于雷电流流入接地网时,抬高了程控交换机的接地电位而将主板烧毁。
3.2.2解决措施:由于许多的保护数据的传输是通过程控交换机实现的,因此,应设置程控交换机的专用接地网。这样可以提高电力系统通信、继电保护数据传输、电力调度的可靠稳定性,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生产的稳定可靠性。
3.3接地不科学烧毁装置
3.3.1出现故障:微机继电保护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经常出现微机保护误动作或装置烧毁现象。最初分析认为是装置本身的质量原因造成的,在微机继电保护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设备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下,也出现类似现象,尤其是那些只有统一接地网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后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制造厂商以及研究人员的分析,原因也是由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装置的接地与防雷接地网直接相连所引起的。
3.3.2解决措施:设置微机保护和计算机控制装置的专用接地网。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分别设置微机保护的专用接地网和计算机控制装置的专用接地网,这样会大大减少它们相互之间的干扰,提高微机保护和计算机控制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生产的可靠和稳定。
4、结论
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篇四
【关键词】电力体系;自动化;电力系统
目前电力在现实中的运用可以说越来越现代化、条理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多,而电力技术的使用可以说同社会的进步是紧紧相连的。
所以,要为电力体系和一些现代化技术提一个定义的话。
可以将电力体系定义为:由对电的引发、变化、传输、配置、使用等等的一些有关模式构成,并运用产生电力的设备,将大自然中的天然资源变成电力资源,然后运用变化和配置电力的系统将电能运送到负荷中心,再将其投入到一些相关的设施上,转变成生活能源,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供应方便。
1 电力体系和现代化技术说明
1.1 实际工作中的总线掌控系统
对于工作中的总线的掌控系统指的就是在装配的时候,将一些自动化配置,如:自动仪表,将其同相关的控制设施进行相连,并产生一种非单向的网络数据化。
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总线技术会拥有运算及通讯功用,且采用掌控仪表相互之间产生的脉络体系,并对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内容进行控制,其通过工作本身的需求对于讯息和相关内容实施现代化掌控。
工作中的总线控制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敞开且分散的控制体系,它使用了网络化的控制体系,且完成了对于系数、控制、预警、实际呈现的全方位现代化功用。
就现在来看,在国内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散式的控制体系。
1.2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对象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与控制过程中,对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就电力体系在监控的时候应用得最为广泛,并对相关的体系的研究创新及新理念的产生也有着一定作用。
这种技术方式同传统技术比较可以说更具有主动性及相关的技术性,该技术能够将系统内部相关数据进行评判以及思考,并对其存储库中的对应数值进行掌控,并让数据本身的统一平稳有所增强。
1.3 运用光同时进行处理的技术
对于电力体系现代化保护有一种举措那就是使用光来同时进行处理的技术,可以说光的传输拥有十分大的灵巧特质,并且电容负荷并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2 电力体系创立模型之后的共享实力
电力体系现代化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发展中,其体系通常都表现在对于地舆空间特性的叙述上面,并且以空间结构为主要特点进行模仿地舆体系的想法已经差不多是一种规范,可是在现实里,对于它的掌控对象会有着十分繁复的电力规律体系构成。
因此创立电力体系独有的空间思考研究模型是很有用的。
对于这样的针对语义层次的资源共有,最本质的需求就是供给和所求的两者要对相同的资源数据看法相同,因为相同的认识才能确保这一点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资源分享的时候要有一个电力体系的最初的雏形,并以此来作为部门之间资源分享的基本点。
其中它包含:(1)地舆实际的几何特性的准确意义及表述,包括电力体系对于服务应用所包含的空间方位结构特性;(2)对于物体的规律特性的基础意义和表示,在电力体系上看,它有着物理构架,每一个组成部分和大体的物理特性、运行方面的一些讯息分享、全面多方位、动态的一些运用和思考。
3 电力体系集中度增高
对于电力体系的产生和进展过程要从市场经济的需求动力来看,不管是该体系的产生是创立在相关共通的还是专门电力体系现代化平面上,对于多范围多层次的适用判断及高效率的经营需求,都需要更合乎标准的资源共有、全面多元化的使用研究思考。
所以,要将一些从前的信息方式推翻,并采用数据资源和运用的整体结合,并且将多面化多方位的空间讯息同多样的有关讯息进行整合相连,并将空间的运算同主流运算相结合,全方位的展现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今后电力体系现代化进展的必然方向。
3.1 电力体系现代化、讯息化
因为使用者所面临的数据操作性非常的强,因此,为了能让使用者更好的进行掌握及运用,加强数据本身的易掌握性是很重要的。
除了这点以外,还要给予相应的图形标志,并让其标志可以很形象的同相关对象对应,允许地理及非地理两类图形的相结合整体管制功效。
对于电力体系的现代化应用的实施性需求也十分的高,运用多种对象的后期捆绑技术,一个对象所归属的分类可以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限定,而不是已经成为目标码以后再进行肯定。
所以,使用者能在目前所拥有的笼统数据及空间运作包上面,任何时候对本身所要的数据的分类及工作方式进行定位,以此来加强系统本身的开创性及扩展性。
进行电力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完成企业规范化、讯息化。
像这样的集很多技术和讯息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级讯息体系,从经济和可实施的视角上来说极需要一个集思考策划并一步步的进行实施的总体计划。
3.2 完善数据库
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放和管制,而对于它的数据复制及安全性能是别的文件管制方式所比不了的.。
就现在看,新创立的系统拥有许多优点,因为其体系以关系数据库管制体系为主要应用,并运用它较强的监管能力及能进行多集检索的方法,能十分有利的让网络负荷下降,并快速的将要查的方向进行实指性定位,当出现几位使用者同一时间进行探访时,时效就会大大的加强了。
虽然这个系统存在着许多优点,但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电力体系中,对于空间的相关数值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对于其繁复的空间就要添加一些所对应的相应功能;对于这点,它将很难达成对于空间相应数值的一些图形功用及基础工作;而且对于空间对应该的相应顺序很难进行叙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相应的数值管制体系及相应关系数值管制体系进入了一种商业化走向,因为它们属于一种可以进行扩充的数据库管制体系,在里面可统一定义空间数据的工作及对应形式;不论是空间还是非空间的数据资源都可以进行相应治理,这使得为制作研究统一空间数据库系统制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
4 电力体系的安全及平稳性能
在我国电力体系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实施工作体系,是否平稳安全是它一定要思考的。
而对于它的安全和平稳性我们要从电力设施的工作、相关数值、网络运行等这些来进行着手。
前提是系统本身的稳固,也就是体系要具有多种形式规格的相应数据和针对对象运行平稳的优点,迅速且强大的复原体系;对于多用户同时访问运行系统是否稳定、快速、正常,能不能双机热备份,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
5 结束语
综上所说,对于电力体系的现代化就是使用电脑网络的相关技术来完成对电力体系的全方位控制,这其中包含:实际工作的总线控制配置、光传输并运用两种以上的处理计算方式技术、不同于传统对象数据库的被动形式而产生的主动式技术。
而其技术含义就是为了能让电力的界限可以变得越来越大,进而提高对电的供应实力,以及电力的稳定安全性能,从而让电力体系可能适用、安全的进行,进而让我国电力事业可以长久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胡君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 (12).
[2]朱淋,徐秀英,肖中图.浅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科技风,(04).
5.电力系统助工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篇五
本人于2007年7月毕业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所学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2007年7月进入成都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参加工作至今。在这三年中,我先后在成都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的互感器外检班、互感器内检班、单相电能表班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三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能计量相关知识及其现场设备特点,了解电力计量装置的构造和组成,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二次接线相关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情况,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计量装置故障以及突发性事故,通过自身的努力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电能计量属于测量,源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测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并按法律规定,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的作用。计量与其它测量一样,是人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它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计量与测试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也可理解为测量和试验的综合。它具有探索、分析、研究和试验的特征。电能计量装置是指由电能表、以及
与之配套的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和连接它们的二次回路,以及计量箱(柜)等统称为电能计量装置。
一、学习电能计量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07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成都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的互感器外检班、互感器内检班和单相电能表班从事互感器检定、智能电表检定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能计量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互感器及其电能表相关知识,对互感器及其电能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都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在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现场电能计量装置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计量装置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成都局管辖范围内110kV及以下电力互感器的检定改造工作,我主要负责110kV及以下电力互感器的检定工作、大客户计量装置信息收集整理。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大客户计量装置运行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生计科通过现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先进科技手段以及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电子表单将收集的资料归类,及时更新客户资料,并将旧的资料进行衔接、更新,使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大客户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优秀班组管理工作
2010年年初,我被分配到成都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互感器内检班,主要负责互感器室内检定以及班组培训员的工作。此时,正是成都电网大改造的时期,互感器检定任务重,互感器种类繁多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通过对班组人员的了解,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方案,调整了人员分配,不仅保证了检定任务能顺利完成,还保证了班组相关资料能正常开展。
在2010年通过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加上大家的努力,我们互感器内检班组评选上“成都电业局五星级班组”称号,自身也被评选为上“五好员工”称号,自己工作自信心得到了大幅提高。
我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参加了成都电业局触电急救内训师培训,通过自身努力顺利成为成都电业局触电急救2级内训师,主要负责现场工作班组以及计量中心触电急救培训。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8年我进入了四川大学进行了本科的进修,通过自身努力于2010年顺利毕业,获得了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由于表现优异还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称号。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业,我重新学习了电力系统相关知识,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收集电力系统及其电能计量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不仅按时圆满完成了单位各项工作也从本科进修中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三年来的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电能计量工作三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
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6.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集抄技术分析 篇六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集中抄表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可靠,也逐渐在大部分供电企业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本文简述了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现状,并对电能计量集抄系统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集抄技术;低压集抄系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oncentration meter read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ts core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reliable, also gradually in most of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to ge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ale.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measure set copy technolog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measure set copy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ystem;Electricity measurement;Set copy technology;Low pressure set copy system
集中抄表技术从其诞生就受到了供电企业的高度关注,毕竟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传统抄表形式的变化,也势必影响到电力营销数据采集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意 义是深远而不言而喻的。
集抄系统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电能量采集方式,降低甚至杜绝了传统方式的差错率和人为干预因素,保证了电能量高度的准确性,成为和客户结算的可靠依据。集抄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抄表人员,简化了抄表过程,降低了抄表难度,提高了抄表效率。集抄冻结数据功能的应用,为线损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手段,让电力营销部门不但清楚线损,而且还由此查找理由、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不断降低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电力系统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近况毕业论文范文
(1)电能表根据电能测量机构的不同,分为机电脉冲式电子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两大类。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子式电能表,它通过乘法器完成对电功率的测量,可获得最大需量、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多项数据,输出接口分为RS485接口型和低压配电线载波接口型两大类,可直接读取其脉冲输出,有的新型电能表本身安装有多种接口,适用于模拟、数字等各种通讯模式。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电能计量低压集抄系统的终端采集装置将以电子式电能表为主。
(2)采集器和集中器采集器是汇聚电能表电量数据的装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能够接受主控站命令,依次抄收并储存各采集器中数据,然后通过一定的传输介质将数据传至主控站进行数据处理。集中器具备RS485接口和电话线接口,同时具有数据采集和储存、设置功能、远程监控、校时功能及异常信息记录功能。
(3)通讯信道:通讯信道的可靠性是电能计量低压集抄技术关键。数据通讯方式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内外对于不同通讯方式各有侧重。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电力系统包括配电网络较规范、完备,所以载波抄表被广泛应用。电能计量集抄系统浅析硕士论文
2.1 采集系统
按照采集数据的通讯方式及媒介的不同,电能计量集抄可分为本地自动抄表和远程集中抄表。
本地自动抄表方式一般是通过抄表员手持便携式手持掌上电脑,通过其上的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在红外可视距离内,非接触地读取仪表数据。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实现起来较可靠,且成本较低。但数据传输距离较短,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较适合在计量仪表相对集城市居民区应用。
远程集中抄表方式一般是通过RS485、总线或低压电力线,将用户终端计量仪表的电能脉冲,先通过一级脉冲采集器将脉冲汇总,再经过二级集中抄表器的集中抄收和记录整理,最后通过M0DEM和公共电话网络以点对点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中心数据处理系统,来进行统一的远程计量数据管理、计量监控及报表结算工作。
这种方式不需要抄表员到达现场,数据传输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抄表效率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进程。
2.2 通讯网络
数据通讯网络的选择是自动抄表系统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通讯网络也称信道,即数据传输的通道。
从集中器看,从集中器到主控站之间通讯规定为上行信道,从集中器到采集器之间通讯规定为下行信道。上行信道目前主要使用的有电话网、电力网、无线通讯网、GSM等。行信道目前使用的主要有电力网、RS485、总线网、有线电视网等。自动抄表系统中涉及的两段通讯网络,每段可以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因此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自动抄表系统 按通讯介质不同,分为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
(1)有线通讯技术:1)光纤传输:造价和安装费用较高,但具有频带宽、通讯距离远、传输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2)电话线传输:投资小,适用范围广,适合不方便布线的地区。不过,这种方式传输数据易堵塞,且租赁费用偏高,不适合大容量系统的通讯传输。3)RS485总线: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通讯方式,其传输数据速度较快,可靠、稳定,通讯质量较高。但布线工作大,通讯信道易受外界因素破坏,且被损坏后故障排除困难,信道后续维护工作量大。4)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是供电系统特有的一种通讯方式,它充分发挥了低压电力线覆盖面广、不需要重新布线的优势。为改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的质量,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有振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正交双边带调制及无载波调幅调相等调制方式:为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有窄带通讯、双音多频调制、线性调频脉冲、多路载波调制、扩频、超窄带及多路载波等传输技术。
(2)无线通讯技术:1)红外线:需要通讯双方加装红外收发通讯模块,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在红外可视距离内实现非接触性抄表。此种方式对方位性要求较高,较适合于仪表相对集区域内使用。2)RS485通讯:需要在管理中心和集中器中加装无线通讯模块,不需重新组网,价格较低廉,通讯速度快,且免于维护。但系统实时性及可靠性较差,可能发生信息拥塞或丢失现象,不适合业务量大系统的应用。
在应用中,各种通讯模式都有优缺点,任何一种采用单一通讯技术的方案均很难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在自动抄表的不同通讯阶段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来组成自动抄表网络。在数据传输量不太大、传输距离较近的底层数据采集阶段,可以采用如红外、总线传输、RS485、低压电力线载波的通讯方式:而在集中器到数据处理中心段,则可采用光纤、无线电台、电话线或GPRS/GSM无线通讯等,选择什么样的组合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
2.3 中心处理子系统
中心处理子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以及相应的软件构成,是整个电能计量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数据管理层,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信道汇集到这里,管理人员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浅析硕士论文,作出相应的决策。如果硬件允许,还可直接向下级集中器或电能表发出指令,从而对用户的用电行为实施制约,如停电、送电的远程操作。
由于抄表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因此要求中心工作站的硬件必须有一定的运算和存储能力。软件上要求操作系统稳定可靠,抄表软件必须具有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典型的抄表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1)可远程设定抄表集中器和采集器内的参数。
(2)抄收整个系统中所有电能表的数据。
(3)中央制约站可远程地对用户电能表进行断电和送电制约。
(4)运行数据库可生成用电量日报、月报,进行电费结算。
(5)可进行查询管理,对异常用户给予告警。倡议与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自动抄表技术水平、自动抄表的投资成本、抄表的效率、可靠性和准确度、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抄表终端设备;选用较为成熟的、经测试合格的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抄表方式;提高自动抄表技术的智能化、多元化;注意自动抄表系统自身安全性;制约系统访问权限;制定合理、高效的安全对策毕业论文;追踪国际技术发展,缩短与国际先进抄表技术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不足。
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七
电力系统主要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保护装置、通信设备、测控装置和各级电网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等。二次设备主要是用来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测试、保护和调度,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积极研发并推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以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对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电力系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有着重要而实际的意义。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一般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安装在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以此为基础向周围进行网络系统的辐射,再将信息服务和相应的远方反馈监视控制设备安装在围绕在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具备高效顺畅地进行信息和指令传达的功能。根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不同系统内的应用,可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配电网络系统自动化和变电系统自动化。
1.1 发电系统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发电系统内的应用主要是DCS。DCS将保护和监测设备安装在开关柜内,再用现场总线连接,最后用通信管理机连接至后台机,该系统的控制回路由多个计算机进行分散处理,各个控制站的信号和参数可以进行站与站之间的传输。DCS的采用对发电系统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其提供了一个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的系统。
1.2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调度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该系统能够有效保证电网调度的稳定安全运行,在电能的合理调度问题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高质量供电和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它还能够降低电能的生产和传输相关费用,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电网的物理极限而又能保证不发生危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1.3 配电网络系统自动化
配电网络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用到了计算机技术,集中体现在电网改造建设上。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配电系统的网络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由配电主站、子站和光纤终端构成的三层机构。
1.4 变电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二次设备进行重新组合并优化相关的功能设计,为变电系统提供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系统。变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全方位监控变电站内的设备,采用全微机取代以前的电磁式装置,取消了以前的人工操作方式,对于提高变电站的效率性、安全性和自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5 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主要是用来防止因电力系统事故导致系统和电气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常见的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有:继电保护装置,其功能是保护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主要用来保障线路、发电机、母线、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系统安全保护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避免系统振荡、失步解列、全网性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等重大事故发生。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GP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视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1]。
2.1 GPRS技术
GPRS技术是在GSM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可以避免传统传输方式的弊端,满足电力系统对于数据传输方面的要求。GPR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1)在对低压配电的监控上的应用。我国的低压配电存在数量较大且安置较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应的低压配电设备能够准确高效,具有较大的性价比。而GPRS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控、采集并分析低压配电设备的数据,同时可以实时、准确、高效的传输数据,满足了电力系统对低压配电设备性价比和数据传输的要求。
(2)在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上的应用。基于移动公司GPRS业务平台上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缩短了工程的建设时间,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同时装置的安装与维护也较为便捷。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可以把电表采集的数据实时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有效调控。另外,在偏远变电站中如果采用GPRS技术则可以自动读取相关数据,对电站进行远程控制以及设备的维修,节省了成本。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的具有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维护与管理平台。GI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在配电系统和空间资源规划系统的应用。
2.3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被称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具有数字化特点,可将现场的自动化仪表跟控制室内的仪表连接起来,在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分散了生产过程的控制功能,并为各个被控装置安装了底层前置控制计算机。使用现场总线技术,不仅前置控制计算机可以对设备进行监控和调节,而且上位机也能够通过前置控制计算机对被控装置进行一定的监控和调节,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4 视觉信息技术
视觉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得多个图像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增强了遥视系统的功能,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视觉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在线监测,如监测断路器的开合状态以及某些异常情况。
(2)无人操作。视觉信息技术可对移动物体进行监测,如果发生异常则能被自动识别出来并及时提醒。但由于相应的技术尚需完善以及图像识别的不易性,现在只能实现部分的无人操作。
2.5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现过程中主要有:
(1)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应用服务器位于电力系统的中间部位,即所谓的中间件。中间件能够进行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保证两者之间通信的顺畅与稳定,另外还能够保存通信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以便以后的查阅。
(2)系统的应用逻辑。系统的应用逻辑往往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服务器,能够实现有效的用户共享功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改变了事务逻辑程序,工作人员只要更新服务器上的应用逻辑,便能够处理所有客户的新事务。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解决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微机型产品,但这种产品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力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研究重点。
(2)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这些年来,模糊技术和神经网络等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产生了较大影响。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实例
以GPRS技术应用的电力数据无线系统为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是以GPRS无线网络和Internet为通信信道的数据传递系统,系统分为厂站数据端、GPRS网络端和客户端这三大组成部分:
(1)厂站数据端主要负责电力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其硬件组成包括W77E58型单片机、GPRS模块、RS-232接口、SIM卡座和扩展存储容器等。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控制单片机的运行。GPRS模块采用工业级双频GR47模块,并通过AT指令对GPRS与Internet的连接与发送进行控制。
(2)GPRS网络端包括GPRS数据接入和Interne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的通信接口。厂站端通过GPRS模块发送数据,GPRS网络负责将数据接入互联网上预先设置的通信服务器中,由通信服务器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通信服务器提供固定IP地址供客户端访问。另外,在服务器端还设有防火墙和通道检测功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3)客户端通过软件查询GPRS数据,并人工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客户端软件采用VC进行开发,除了一般软件系统包含的系统管理模块功能外,还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模块和网络侦听模块。网络通信模块采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时刻监听客户端的请求。网络侦听模块则采用Socket控件实现实时监听,当有请求发过来时首先判断IP地址是否正确,如无误则创建TCP套接口和Winsocket控件组,用bind方法绑定使其成为控件接收请求。
4 结语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
摘要: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发电系统、电网调度系统、配电网络和变电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攀.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9):39-40
[2]刘钢.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与企业,2012,19:118
[3]刘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4:368
[4]庄国贤.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33:20
8.电力系统技术论文 篇八
能够建立电力库房内设计智能搬运机器人进行自主搬取物品,如:绝缘绳、绝缘垫、绝缘毯、绝缘衣裤、绝缘手套、安全帽、绝缘杆、金属件等。
系统能够实现如下设计目标:
(1)机器人能够接收已有的上位机软件搬取物品的指令进行准确响应和搬运。
(2)通过无线传输控制指令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
(3)机器人能够在导航系统的指引下自主行走。
(4)机器人能够自主识别上位机软件指令所指的搬运物品;并将物品顺利的搬运到指定的库房目的地。
(5)机器人通过充电电池供电,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
(6)机器人具有自主爬坡能力和跨越台阶能力,爬坡角度不小于15度。
(7)机器人具有语音播报能力和故障报警能力。
(8)机器人能够平稳运行,对每一种物品进行单个存取。
(9)机器人具有适应多种物品不同形状、尺寸、重量的手爪抓取能力。
(10)机器人有较好的操控性,体积重量适应现有库房的空间要求。
2.系统整体设计描述
2.1库房改造部分
库房的内部布局和货架位置及物品工用具的具体摆放模式是整个机器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合理的布局和物品摆放模式,将物品归类,才能够实现机器人手爪的正确准确抓取识别和搬运,才能更方便导航和机器人避障,同时通过具体工用具(绝缘垫、绝缘毯、绝缘衣、绝缘手套、安全帽、绝缘杆、金属件等)归类和测量给出机械手爪的具体设计参数依据,系统库房物品摆放分布图如下:
2.2机器人结构设计部分
由于机器人主要用于室内环境,所以工作环境对自主移动平台的驱动机构影响不大,工作环境主要影响自主移动平台的自动导引装置。机器人根据具体库房的台阶实现爬坡功能,同时保证爬坡的平稳性,以及手爪抓持物品工用具的牢固性。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2.2.1机器人运动车体结构设计实现
(图片仅供参考)
机器人车体是整个搬运工作的载体,必须保证车体的动力、平稳、爬坡和相关运行的手爪负载能力,即保证不同电力工用具的有效成功抓取和有效运载。由于库房的基本布局已定,需要车体有一定的爬坡能力,尤其是较重的工用具的成功搬运能力。车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链条结构车底盘设计。
*车体三连杆机架设计。
*差动动力系统设计。
*车体电机载荷设计。
2.2.2机器人多自由度机械手爪设计实现
机械手爪是整个电力库房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只有有效的多自由度手爪才能实现抓取物品工用具的成功搬运。而整个机器人的手爪设计要根据库房内工用具物品的种类、外形形状、结构尺寸参数、重量参数和摆放货架的层数及归类情况来设计实现,要保证手爪能够适应大多数种类的物品工用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多自由度手爪机构选择。
*手爪与车体交接口设计。
*手爪外形设计。
*手爪夹持力设计计算。
*手爪防滑设计。
*手爪多自由度运动空间尺寸设计计算。
*手爪各自由度运动载荷计算。
2.2.3机器人爬坡结构动力设计实现
由于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中有台阶,经过改造后要求机器人车体要具备一定的爬坡能力,这里爬坡过程中不仅能保证机器人车体能够带载爬坡,具有足够的爬坡动力,同时能够保证机器人车体的坡底和坡顶不卡死和不侧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三连杆活动支架设计。
*爬坡车体动力测算。
*爬坡电机动力测算。 (下转第236页)
(上接第225页)*坡顶坡底的动力学模拟计算。
2.2.4机器人车体平衡设计平稳运行设计实现
整个机器人在搬运过程中无论带载还是空载,都能保证机器人平稳运行,平稳运行是机器人搬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库房内部的构造和货架的高度,导致了机器人手爪和车体的异型构造,也为机器人的平稳性带来困难,具体要解决以下几部分问题:
*手爪、车体、抓取物的动态稳定性分析。
*载荷重量结构尺寸分析。
*手爪车体外形平稳性分析。
2.3控制系统设计部分
整个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包括整个控制算法的设计实现,其中的多电机多传感器系统,以及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实现算法,物品工用具的识别及准确抓取方法,均要求有较为系统的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多电机传感器控制算法设计实现。
*物品的识别与准确抓取设计实现。
*控制导航系统设计实现。
*无线系统设计实现。
2.4上位机软件接口设计实现
由于机器人需要与上位机软件进行接口,通过上位机软件控制指令,通过无线传输通路发送给机器人实现物品工用具的抓取,因此,需要已经开发的上位机软件预留接口,实现与机器人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控制指令的准确发送,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软件协议对接。
*上位机软件与无线接口对接。
*上位机软件物品分类与机器人内部分类的对接。
3.系统各项技术指标
3.1时间响应指标
搬运响应时间:小于150s。
3.2抓持物品重量
抓持物品重量:≤3kg。
3.3可靠性指标
现有库房物品工用具搬运率不小于80%。
机器人出错概率不大于10%。
3.4工作环境
电力库房现有工作环境。
温度:0-45℃。
相对湿度:5%-95%(不凝结)。
周围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4.成果应用情况及效果,推广应用措施和前景
9.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论文 篇九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覆盖营销业务全过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也是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核心。它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三个层次,六个子系统(如电量电费计算发行子系统、电能计量管理子系统等)、若干个相关系统(如GIS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
1.2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
包括了办电业务受理、电力业务查询和咨询、电力故障报修、客户投诉、停电预告及客户欠费提示等基本业务,以CTI和CRM技术为核心,为供电客户提供了便利、快捷、及时的服务,其反馈机制使电力企业的客户忠诚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1.3自动抄表系统
低压载波自动抄表系统是由数据采集模块、电能数据集中器、抄表信道、调制解调器等部分组成。该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的延时问题和简化了由人工带来的复杂的工序,无论是从客户还是电力营销企业的角度来讲,该系统技术的完善,都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消耗。
1.4客户缴费支持系统
新一代的客户缴费支持系统,除了到营业厅进行人工缴费服务之外,还建成了一套网上自助缴费和购电的服务系统。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网络上缴纳电费或进行购电,一改过去购电的繁琐与麻烦。此外,电力营销MIS系统与客户缴费支持系统的链接,还可以实时地记录和反映客户的缴费情况和用电情况。
1.5负荷管理系统
10.电力系统技术论文 篇十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人员对于新时期关键技术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具体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本文针对新时期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
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现阶段,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如下表所示。首先,线路基础施工,具体来说就是把杆塔埋入地下,使得杆塔在受到外力影响的过程中,不会变形或是倾倒,从而达到减少运行故障发生的作用。此步骤要特别注意施工技术选择应用的因地制宜以及合理性。其次,线路杆塔施工,杆塔作为支撑主体,通常情况下,在该步骤实施的过程中,会采用组合型杆塔结构进行,这种结构又可以分为整体组立和分解组立。由于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的重量较大,所以线路塔杆的牢固性以及承载力尤为重要。再次,线路架线施工,放线、收线是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导线损伤面积的控制与修补十分关键,必要时可以进行受损部位的裁剪去除。此外,铁塔组装的完整,控制螺栓紧固率,混凝土强度,避雷线弧垂正误差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最后,线路开挖施工,要以图纸为基础吗,尽量避免开挖扰动影响,施工后即刻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尤其要注意的。
11.浅析电力系统技术改造工程 篇十一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改造管理
1 电力系统技术改造的意义
技术改造,是指利用国内外成熟和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对现有落后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辅助设施进行完善、配套或整体更新改造,以提高生产能力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等综合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在我国,电网网架薄弱一直是我国电力建设的瓶颈,“重发、轻供、不管用”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特别是近年来电源大规模建设和集中投产,使电网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电网和电源建设的投入比例约为3:7,这背离了国际惯例,而且电网整体投入的不足,增加了大停电的风险。目前我国在运行的电网中,部分设备老化的情况严重。电力企业的技改工程是对辖区内电网实施的技术更新改造工程。实施这些工程的目的通常有以下三个:一是对电网中现有的运行可靠性差或者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改造,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二是针对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状况,对现有电网进行局部调整,使得调配电力的方式更加灵活;三是对现有设备进行增容改造,提升电网的输送能力以缓解缺电危机。电力企业技改工程的实施对保证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输送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 电力系统技术改造的范围和流程分析
①完善现有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稳定的技术措施。对输、变、配电设施进行升压、增容、更新改造,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输、变、配电设施的健康水平和可靠性,提高电网输、变、配电能力和安全稳定性能。②提高电网调度、通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等二次系统设施(系统)的技术水平。③降低线损、厂用电等,提高输变电和供电设备的经济性。④改善劳动条件及劳动保护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满足环保要求。⑤完善试验、检测、监测等装备和手段。⑥对超期服役的输变电、供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局部或延长寿命的改造或更新。⑦依据有关规定实施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反措(反事故措施)项目。⑧提高电网生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含营销系统)、电能计量装置等设备(系统)。⑨其它技术改造项目。
3 工程立项管理
3.1 技改投资规划与计划 经过对电力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决策模式分析,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往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论证。在这种层级模式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当前市场因素及现有资源状况制定五年技改规划及三年滚动规划,作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战略指导;接着启动计划活动,以三年滚动规划为指导,根据资金情况,在更新后的电力设备基础上,考虑项目投资需求制定公司一年的投资方案;最后,在年度计划之内,根据项目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监控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3.2 项目设计与审查管理 ①技改工程需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概预算。设计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工程特点、环境特征、施工条件完成项目初设。②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现行的规程、规范和定额、设计原则及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并按时完成施工图设计。图纸规范、文字准确,收资充分,各种外部协议齐全,审批手续齐全。
4 工程施工管理
①工程的施工由项目单位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所有项目在开工前,都必须编制“三措一案”。②工程施工(监理)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原则上采用招议标方式择优选定,招议标一般由项目单位组织,参与投标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必要时,重点项目的工程施工单位的招议标可由省公司组织。③签订合同中,应具体明确委托工作的内容、施工单位的职责;应要求施工单位每项作业必须有满足标准化作业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单位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条款,且此条款中损失与赔偿办法应对等且细致无异议。④工程开工后,无论是自营还是外包,项目单位都需抓好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监督,落实好工程施工的监理与监护。项目负责人应深入现场,跟踪检查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可控。⑤在ERP系统中进行施工(监理)服务采购申请、审批,合同签订后,上传合同文本。⑥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时,在ERP系统中填写项目所需设备及物料计划的申请,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核,生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提交物资部门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组织采购、收货验收。⑦购置性技改一般不须进行施工设计等过程,采购领用后,直接验收,建立台帐,转入资产。
5 工程竣工验收与后评价管理
5.1 竣工验收管理 ①工程完工后,应按工程竣工验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或设备不得交付生产投产运行。大型技改项目必要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后要形成设备验收清单,提交有关部门建立设备台帐管理和资产卡片。②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的服务合同结算。审核项目结算,提交审计部门审计。在ERP内进行项目技术性关闭操作。③工程验收后,项目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按时做好竣工结算/决算、财务报账、固定资产卡片的修改或新增、设立台帐等工作。④项目单位应按时编制完成竣工报告(包括竣工图、竣工决算)、转入固定资产等工作。⑤项目单位物资部门在项目竣工后,办理设备及材料款的支付等,主要设备款的支付应得到使用部门同意。⑥技改项目完工后,根据省公司技改项目评价要求进行项目的评价工作,包括资金完成等全过程管理情况。endprint
5.1 设备运行管理 ①生产运行准备:设备投运前由该技改工程的管理部门负责落实现场安全工器具、运行规程以及有关资料、设备标识、消防器材、备品备件等的配置及生产职工培训等。②启动投运准备:对于复杂的、大型的工程,在工程启动投运前,需由该工程的管理部门组织成立启动工作组;调度部门根据项目责任人提供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时下达设备命名、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等,并结合电网接线、负荷等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启动投产方案报工程启动投产领导组审批,经批准的正式启动方案下发至相关单位进行准备。③启动投运:按照审批下达的启动方案,对技改工程进行启动送电,投入运行。
5.3 工程资料管理 ①项目单位应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工程各阶段档案资料的管理,收集与整理好工程各阶段档案资料,组织、协调和指导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调试单位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和整理工程文件。②工程竣工投产后,项目单位应按单个项目分别做好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资料整理与存档。③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同时进行相关的资料管理规范化验收。
5.4 设备资产进帐与财务报销管理 ①固定资产进账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②技改工程的管理部门审查、核实项目结算报告,同意后签字,然后经审计部审计、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施工单位到财务部办理有关报销手续。
5.5 固定资产报废和工程决算管理 ①固定资产报废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②工程竣工当月,财务部可按工程的计划投资进行估价增加固定资产,以便及时提取折旧。工程竣工后两个月内,由财务部负责编制完成技改工程的竣工决算;在财务决算完成后,财务部再按实际的决算金额对固定资产进行调整。全部工程竣工后,财务部要认真做好各项帐务、物资以及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做到工完帐清。
5.6 工程后评估 工程满一年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项目后评估。重点技改项目需按工程项目逐项进行后评估,一般技改项目可进行综合性后评估。评估报告按要求报送相关部门审核、存档。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编.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改造工程预算编制办法[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06-01.
[2]国家电网公司公布.输变电设备技术改造指导意见.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4-01.
[3]黄晞著.中国近现代电力技术发展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12-01.
【电力系统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电力系统谐波及治理本科毕业论文06-23
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论文06-20
电力系统培训06-24
综合电力系统06-30
电力营销业务系统08-27
电力系统问题总结06-13
电力系统短路分析07-07
电力系统常用术语07-11
电力系统基础题库08-07
电力系统相关书籍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