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2024-12-10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11篇)

1.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一

XX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新村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的“二十字”方针和省委提出的“五新一好”的目标以及市里的“三区建设”要求,积极策应xx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一沿三区”为建设布局,以“六改四普及”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督促检查为动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全年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实施推进工作。现将上半年新农村建设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积极开展选点定点工作。年初,在总结“九步法”的基础上,确定了选点定点的“三条原则”,严把新农村建设点“准入”:一是充分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三有两好四倾斜”定点原则,把那些村组经济实力和自筹能力较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三清”和垃圾处理启动实施较好、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比较明显的村点列为建设范畴,不搞平衡布点、关系布点。二是充分尊重乡镇的意见。所有村点申报均遵循村庄申请、乡镇初审的程序;同时,参照省里铺面村点的分配办法,以各乡镇XX年乡村人口占全县乡村人口的比例,将74个村点全部分配给乡镇,由乡镇排好序上报。三是发挥县新村办调控把关作用。乡镇上报的村点,凡符合条件的,按乡镇及县新村办意见排序予以上报,对于群众缺乏积极性、基础条件差且难以打造成型的自然村,暂不上报,力争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2、狠抓宣传培训和组织推动工作。县级层面,在加大主流媒体宣传的基础上,于4月8日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通过给理事会成员集中授课,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点工作有关要求和项目实施的操作要领,增强了理事会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激发了各乡镇和村点的新农村建设热情,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乡镇层面,采取了以会代宣的形式,组织村两委干部、理事会成员、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层层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讲政策、立规划、拿措施,使他们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自觉拥护并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村点层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分批组织理事会成员、群众代表近200多人到xx镇xxxx村、xx镇xxxx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点实地观摩新农村建设情况。通过考察学习,激发了广大干群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更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3、扎实开展“六改四普及”为主的项目建设。以规划先行为前提,以“三改”为重点,以解决农民要求最迫切、心里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根本,扎实启动开展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共投入资金2744.2万元,硬化主干道42760米、支道29080米,改水1917户,改厕1095户,修建排水沟7600米,聘请保洁员22人,安装太阳能33台,建成沼气71口。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好的做法和典型。如xx镇将新农村建设点“三改”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放入公共资源交易站公开发包,使新农村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xx镇与村点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议,明确建设项目和完成时限,加大经常性督查;该镇的xx村委xx村充分发挥留守妇女的积极性,“娘子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顶梁柱,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苏桥乡引入村点末尾淘汰制,对阶段性工作排在最末数且不按要求整改的省级村点,提请县新村办取消村点资格,其指标迅速调整到积极性高且有一定自筹能力的村点。xx镇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将全镇垃圾转运处理以项目发包方式落实给垃圾处理服务公司,预计每年支付服务费用10万元左右。垃圾处理服务公司的工作内容和垃圾分类处理标准由镇政府制定,由镇村镇建设监察中队负责监督公司服务质量。

4、精心做好XX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迎检工作。今年以来,先后迎接了全省XX新农村建设检查评比和XX年省市农村清洁工程检查评比活动。对XX年的新农村建设点工作,省考评组认为,万年以“雷竹生态”概念为切入,新农村建设点工作定位准、思路新、成效大、亮点多,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在全省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清洁工程试点工作,以抚州市委农工部副部长为首省清洁办考评组一行,对万年“六抓六化、样板示范”的做法,给予了“几个善于”的高度评价,即“善抓典型和善于用典型示范推动工作;善于抓活动创建推动工作;善抓制度规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工作;善于抓资源整合开展工作”,表示要把万年的经验做法带到抚州,并向省清洁办领导汇报万年的工作成效。

5、统筹推进其它各项工作。一是完成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今年以来,共承接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2件。迅速依照办理程序,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门办理人员,起草了建议和提案答复件,并当面征求代表、委员意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我办办理提案的态度和做法均表示满意。二是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五周年和农村清洁工程一周年特色成果调度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工作。期间,配合省电视台、xx画报社等媒体记者深入农村各地和新农村建设点,拍摄有宣传意义和价值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配合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调演,会同县文化部门编排了对口相声《攀亲》文艺节目;及时上报了发展雷竹产业和农村清洁工程特色性做法的自荐材料;三是开展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工作。按照“农民主体、社会产业、产业发展”等几大类别,先后组织撰写了一批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积极向评选活动推介典型;四是做好了信访件答复工作。上半年共收到转办的信访件2件,县新村办组织人员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能够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或条件不成熟的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二、存在的问题

1、整治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天气情况不好,加之自筹资金未下拨导致资金不足,许多村点工作进度缓慢,整改情况严重不平衡,有的村点改水、改厕、改路基本完成,而有些村点至今未动工。有个别村点因安排“人饮安全”、“村村通”等其它项目,时间和力量上没有摆布好,造成了项目进展缓慢。有些村资金筹措办法不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少数村为争取建设指标,采取借资或垫资的办法,无钱启动工作。

2、群众筹资力度有待加强。部分村点宣传发动不到位,村民知晓率和参与率较低,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村资金筹措办法不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少数村为争取建设指标,采取借资或垫资的办法无钱启动工作。

3、乡镇督促指导工作不够。部分乡镇出现疲软现象,乡镇主要领导顾问不多,推进工作思路不清,促动工作办法不多,工作启动滞后。有的乡镇新村办工作职责不清,分管领导身兼数职,没有时间和精力专下来、沉下去搞协调,抓落实。尤其在村点推进工作的关键阶段,乡镇新村办在指导和服务上存在缺位现象,使得村民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是一知半解,为下一步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六改四普及”方面,确保到8月底“六改”工作全面到位。产业发展方面,确保9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打造3-5个精品样板村。垃圾处理方面,继续以“两分三回一处理”运行模式为指导,力争全年农村清洁工程样板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加大督查调度密度和力度。县新村办将按照“一周一抽检、两周一通报;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调度”的督促检查机制,切实把握村点工作动态,做到重点问题重点督导、难点问题专门督查,辅之于诫勉谈话、电话调度等形式加以推进。

3、加强干部服务和社会参与力度。引入村点建设末尾淘汰机制和建立包点挂村干部首问责任制,促使各乡镇和村点将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再细化,分解到责任到包村干部和理事会人头,不断加大干部服务力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点工作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继续实行结对共建“六个一”制度,发动共建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为村点建设捐资出力。

2.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6年以来, 户籍由外省、自治区迁入武义县并与当地农村男性结婚的妇女, 本次共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外来婚嫁女共1 507人。

1.2 方法

设计“外来婚嫁女基本情况登记表”, 由乡、镇卫生服务中心防疫医师和责任医师, 以村为单位利用农村农民健康体检时对外来婚嫁女进行调查, 将姓名、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现住址、原户籍、嫁入武义时间、配偶子女等信息记入表内。并采集血样, 由武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ELISA法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或厦门新创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再次采集血样用不同厂家试剂复检, 阳性送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试验室确认 (Westcrn blot法) , 并进行CD4、CD8等检测。

1.3 数据统计

对调查检测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20岁年龄组56人, 占3.72%;21~30岁1 267人, 占84.07%;31~40岁159人, 占10.55%;41~50岁21人, 占1.39%;≥51岁4人, 占0.27%。

2.2 文化程度

文盲425人, 占28.20%;小学724人, 占48.04%;初中305人, 占20.24%;高中47人, 占3.12%;不详6人, 占0.40%。

2.3 原户籍地

来自艾滋病流行重点省份的1 157人, 占76.78% (依次为贵州省42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92人、云南省179人、湖南省105人、安徽省90人、河南省51人、湖北省50人、四川省48人、广东省11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人) ;来自其他省、自治区的350人, 占23.22%。

2.4 民族分布

共来自19个民族, 居前5位的依次为汉族793人, 占52.62%;佤族113人, 占7.50%;拉祜族84人, 占5.57%;苗族75人, 占4.98%;壮族71人, 占4.71%。

2.5 婚姻状况

承认结婚前在原户籍地时曾有男友或同居史的1 369人, 占调查总数的90.84%, 离异或丧偶再婚者103人, 占6.84%;不详35人, 占2.32%。

2.6 嫁入时间

1996-2000年269人, 占17.85%;2001-2005年532人, 占35.30%;2006-2010年706人, 占46.85%, 均嫁给武义县农村居民。

2.7 HIV感染状况

1 507名外来婚嫁女中, 检出HIV抗体阳性5人, 感染率为0.33% (5/1507) , 其中3人原户籍为贵州省, 感染率为0.70% (3/429) , 2人为云南省, 感染率为1.12% (2/179) 。5名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中, 检出HIV抗体阳性2例, 感染率为40.00% (2/5) 。5名HIV抗体阳性者, 1人怀孕死胎流产后未育。另4名的子女, 3人HIV抗体阴性、1人年龄不足18个月未检测。

2.8 个案流调情况

经艾滋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发现5名HIV抗体阳性者在原户籍地时均曾有男友或同居史、有3名原男友为吸毒者 (其中有2例已知晓前男友/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 。5名HIV抗体阳性者的感染途径均属性接触传播, 其中2人梅毒血清学检验阳性。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武义县农村外来婚嫁女人群的年龄以21~30岁为主, 占总调查人数的84.07%;她们文化程度低, 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6.24%;婚史复杂, 90.84%的人承认结婚前在原户籍地时曾有男友或同居史, 6.83%的人是离异或丧偶再婚者;提示此年龄段正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期, 而文化程度低影响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1], 加之部分外来婚嫁女是武义县山区农村无法找到配偶的男性从贵州、广西、云南等贫穷地区买过来的, 身份具有一定隐蔽性, 对女方婚史情况不了解, 若不做婚前检查或产前检查, 一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极易导致其配偶和子女间的二代传播。因此, 需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 建立常规的外来婚嫁女健康教育与干预管理机制。并将外来婚嫁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细化到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 通过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对每个外来婚嫁女及时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化健康教育干预, 引导她们提高防范和保护意识, 并采纳相关安全行为措施。

本次1 507名外来婚嫁女HI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检出HIV抗体阳性5人、感染率为0.33%, 高于梅少林[2]等人的相关调查报道。其中3人原户籍为贵州省、感染率为0.70% (3/429) , 2人为云南省, 感染率为1.12% (2/179) 。并致其2例配偶二代传播, 感染率为40.00% (2/5) , 夫妻间艾滋病感染状况远高于石志林[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507名外来婚嫁女, 原户籍地来自贵州、云南等艾滋病流行重点省份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6.78%。提示来自贵州、云南等艾滋病流行重点省份外来婚嫁女HIV感染者, 是艾滋病从高流行地区向低流行地区传播的桥梁人群之一, 该人群流入是武义县农村地区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 需加大对该人群艾滋病监测和干预力度, 以防止配偶子女间的二代传播。

从艾滋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中发现, 5例HIV抗体阳性者在原户籍地时均曾有男友或同居史, 且有3例其原男友为吸毒者, 其中有2例已知晓前男友/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 与潘晓红[4]等人的相关调查相符。显示外来婚嫁女人群HIV/AIDS感染水平确实较一般人群高, 感染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女性。

武义县从2004年2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 至2010年底累计报告本地户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9例, 其中5例是外来婚嫁女、2例是其配偶, 占武义县本地户籍艾滋病累计报告发病数的24.14%。提示外来婚嫁女是武义县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

综上所述, 武义县农村外来婚嫁女大都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期、且文化程度低、婚史复杂, 是农村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在加大艾滋病监测力度的同时, 将外来婚嫁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细化到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 建立常规的责任医生一对一个别化健康教育与干预机制。

参考文献

[1]关丽华.深圳市民艾滋病知识的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 8 (5) :259-261.

[2]梅少林, 刘晓红, 俞栋棋, 等.2007-2009年丽水市外来婚嫁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4) :846-847.

[3]石志林.济南市艾滋病夫妻间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6, 12 (5) :438.

3.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方式

初次调查过程综述

一. 缘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則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本次调查选取苗族聚居地彭水县及其附近村民地区,查阅该村的相关资料,了解大致情况,然后选择了重点走访对象,最后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的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详查。并同时结合全国其他各地区的有关情况,试图对我国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发现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别或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技术,从实际出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以及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二. 主要调查内容

1.收入状况

农民的收入状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城乡差距仍然巨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已是当务之急。经调查得知该村平均每户有6口人,月收入大概3200元,其人均月收入在500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稻类、豆类、养殖业为主。平均每个家庭水稻种植面积1.5亩,豆类面积0.5亩左右。这部分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基本部分。

(2) 非农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民进行的第二产业,有如:副食店,服装业,餐饮等。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小

(3) 外出务工收入:这部分是该村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就有一名外出务工人员,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4) 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投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该村经济发展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情况不理想,可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之5年前人均总收入增长了将近增长了20个百分点,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缓解了大部分农民的经济压力。这些进步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及取消农业税收等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我们还对农民素质方面做了以下几个调查:第一是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年,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左右。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普遍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的经验,接触现代农业知识的不足14%。三是思想观念,该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许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四是农民对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左右的人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的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

这些现象或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所以要改变农村现状应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同时还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样农民的收入状况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2.文化生活

从该县的政府网站上了解到了本县以创建市级文明县城为统揽,始终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该县更加重视提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引导乡镇、社区开展以唱民歌、跳坝坝舞、打腰鼓、舞龙狮、看电影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同时结合基层建设,围绕服务农村发展,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文艺送展览”五送活动,将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广场、乡镇,大力推动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健身需求。

紧接着我们就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掀起一股赌博风。

(2)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许多农民仍有封建迷信的思想。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程度不高,只注重挣钱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

(4) 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的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

在此,我有几点建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1) 加强硬件设施,修建一些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健身场地,放映厅等。

(2)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各级政府派人下乡为农民讲授知识以及国家政策

(3) 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农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的学到文化知识,不要让农民的孩子还是成为农民。

三.调查心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奋斗。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4.某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2 篇四

定期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及时提出修定方案意见,反复进行理论测算和现实论证,实现了XX年方案完善修订和XX年的方案修订。一是完善了《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特殊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方案》实施办法,新增3种慢病和5种重特大疾病门诊补偿,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二是扩大了参合患者的就诊选择范围,新增了本县17个乡镇及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三是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于7月对60岁(含)以上参合老人给予优惠补偿,按年龄段分别提高5-30个百分点。四是于12月实施了《印江xx县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补充办法》,对XX年度累计住院发生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补偿比例在原比例的基础上统一提高10%,发生费用在1万元(含)以上的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给予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人;五是再次扩大了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县、乡、村三级基本用药目录扩增391种。六是早落实XX年补偿方案,主要是提高比例,提高封顶线,实施重特大疾病补偿等扩受益面和提高受益程度,即在本县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县外指定医疗机构提高到55%;常规补偿封顶线由2万元/人提高到5万元/人;从XX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将对5大类及其它疾病大额医疗费用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补偿,封顶线为20万元/人;将住院前三天的门诊检查费用列入住院审核补偿;对所有参合农民全面开展健康体检工作等。

(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是我县常年筹资工作又创新成绩的关键。

常年筹资工作贯穿于我县日常工作中,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积极引导我县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参合。于元月、二月份在二次补偿资金发放期间,开展了“我与农民面对面讲政策”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张贴“印江xx县新农合补偿政策宣传公告”1500余份;利用印江门户网站开设“农村合作医疗专栏”对补偿政策进行详细地、永久性宣传;把“六进村”活动与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编排文艺节目,组建宣讲团等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新农合政策成为乡镇逢会必提,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工作必讲的基本工作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新农合政策知晓率、准确率,进一步巩固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

筹资工作早谋划、早安排。在XX年3月份全面完成了XX年度参合票据结报及XX年参合票据调运、分发等工作,在4月19日全县卫生暨新农合工作会上全面启动了XX年度的筹资工作。经各乡镇共同努力,截止到12月30日,参合农民381626人,提前超额完成了地区考核我县95%的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缓慢。参合基础信息准确率不高;医疗机构既懂医、又懂电脑的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移动网速慢,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移动公司维护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维护等。

二是部分合管站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安排不够合理且不专职,工作经费没有保障,难以保证工作贯彻落实。

5.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五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特别是样板和身边先进模范的影响力、感召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该县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聘用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并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仅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而且阐明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多样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县级领导干部。县级领导干部一方面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较高、知识较丰富、观念较进步,能用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经历启迪未成年人的思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先进模范代表。这部分人都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里的省、市劳动模范和典型人物,有着从曲折到辉煌的人生历程。有感人肺腑的创业奋斗故事。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最能激发未成年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激情。三是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和带头人。这部分人在科学知识领域有着特殊贡献,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也能成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二、构筑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给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该县结合县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命名了一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基地这个窗口和平台,使未成年人不确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县命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有下列类型:一是县内知名企业。通过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展示,让未成年人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教育他们学科学、运用科学,从小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二是县内的文明生态村。确定文明生态村为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让未成年人学会更多的农村知识,更加珍惜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成果,教育他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三是县城社区。让未成年人到社区去,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未成年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四是县级机关。让未成年人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情况,从小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五是县内重要场馆。教育未成年人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六是县内景区。让未成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秀美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七是学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既要有持之以恒的正面教育的客观内容,又要确立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意识付诸实践后变为现实。该县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了实践育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近、远结合的实践模式。辅导员、实践基地特别是学校把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突破口,着眼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由浅入深,由低层向高层递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科学制定出分月、分期的教学辅导计划,使之做到辅导有内容、教学有进度、实践有效果。

2、静、动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在注重正面灌输教育的基础上,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的放矢地组织未成年人到社会中去,感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为谁而学、怎样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从而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

3、点、面结合的实践模式。注重多层面、代表性,特别是聘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为辅导员,增进了辅导员与未成年人地亲近感。同时,选择好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让未成年人到农村的田间区、到企业的车间去、到社区的贫困家庭中去,充实生活、熏陶情感、提高境界。

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效果。

**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探索,从具体的细节、现实的生活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入手,遵循了青少年认知的科学规律,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扩大了影响面。**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机制的运行,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各社区、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县农业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辅导员深入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开佛乡羊午生态村,利用假期集中向该乡的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学生们了解、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2、增强了感召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一改过去实践就是带上学生上街扫扫地、搞搞卫生的单一形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镇三社区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对所辖区域的家长进行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专题培训。并围绕“共读一本好书”、“举办一个讨论”、“做好一次交流”、“组织一期竞赛”的“四个一”活动,掀起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高潮。七社区以净化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向社区商店、摊点进行宣传,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烈酒以及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商品。同时对“四类家庭”,即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建立未成年人登记卡,随时给予帮助。

3、注重了实效性。实践活动注重在体验、感知上找载体,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实践基地竹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企业艰苦创业,奋发拼搏的厂史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县广播电视局专门为暑期少先队队日活动的小学生开辟了绿色参观通道,并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少先队员们演示了播报电视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六

2022年,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治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某A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2年)》工作任务,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依法治国各项会议精神,聚焦“关键少数”,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工作职责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的通知》(A法办〔2022〕12号),现将我局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成立由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杨顺焱为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策法规股。在全局形成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抓,业务股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以法治建设统领全局的工作格局,为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筑牢基础,狠抓教育,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队伍素质。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建立并落实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大行政决策前等领导班子专题学法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学习《宪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

—2022年)》《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法治思想建设。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突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论述。加强党章的宣传,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式,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大力开展执法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制定培训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参加上级局及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使干部职工更加全面掌握深入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对全局工作人员开展集中法律法规培训两次,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学习。全年分小组培训学习行政执法相关知识1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00余人次。

三、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政府建设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执法职能涉及广泛,监管执法触角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各种载体,扎实开展宣传,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一是紧紧围绕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重心,贯彻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计量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食品安全宣传周”“打击非法传销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中,张贴发放长江禁捕宣传资料2000份。今年,我局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0余份,设置展板100余块、悬挂标识标语100余幅、接受现场咨询1000余人次。今年也是我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的验收之年,我局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了重点宣传,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围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各自业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法治宣传。二是开展宪法专题宣传。组织党组中心组宪法学习。把宪法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专题集体学习;运用在线学法平台学习宪法。在学习和考试中注重新修订宪法的内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各监管所为主体,组织开展宪法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开展宪法宣誓活动。组织开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誓活动。进一步明确增强了加深了对宪法的了解,树立了宪法意识。

四、强化制度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完善执法制度,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严格遵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局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并遵守我局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多项制度,严格遵守使用市场监管总局新制定的行政处罚文书,为我局依法行政保驾护航。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认真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六审六核”“两级审核”和法律顾问会审相结合。按照行政处罚案件核审要求,做到执法主体、管辖权限、事实证据、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自由裁量“六个审”,当事人身份、证据材料、事实情节、行为后果、法律文书、时间期限“六个核”。与此同时,实施法规股和负责人集体讨论两级核审和法律顾问会审相结合,有效保证了案件质量。二是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说理性执法文书运用。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自由裁量规则以及裁量基准的相关要求,厘清“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使行政处罚操作更规范,裁量定位更准确。同时,推进说理性执法文书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增强行政处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依据、程序、结果的理解,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三是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对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过程中,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和其他需要记录的行政执法活动等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要点予以明确,强化指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局划拨专项经费扩充执法装备库。目前,全局全员配备集摄像、录音、拍照、现场回放等功能于一体的执法记录仪12台,扫描仪2台,为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落实行政首长应诉制度。我局充分认识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现代诉讼制度文明发达的标志。通过庭审这一平台,能够体现原被告双方平等的诉讼地位,向公众展示公权力由人民赋予、受人民监督和为人民负责的本质属性,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我局未有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4.开展案卷评查。为进一步总结执法经验,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我局由政策法规股牵头组织开展了1次行政执法案卷自评自查。共抽取行政执法过程中案卷卷宗10个,评查人员由各部门法制监督员、执法办案业务骨干和法律顾问组成,采用交叉互评方式进行。通过评查,加强了执法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发现了行政执法办案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同时我局还参加了某县司法局和怀化市司法局组织开展的案件评查工作,参评的行政执法和注册登记卷宗均顺利通过评查,评查结果优秀。

(五)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效能水平。

我局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做到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制定了2022“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开展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及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抽取经营户42户,发现一户有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抓好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的管理工作,做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五、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与涉法工作。我局严格落实《某县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2022-2022年聘请1名法律顾问。2022,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讨论1次,参与重大案件合议讨论2次,接受顾问咨询5次。二是开展“行刑衔接”工作。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工作联动机制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密切业务对接。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旦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案件,及时进行立案查处。与区人民法院成立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工作协作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有效处理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纠纷,实现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

2022年我局移送公安机关查办涉刑案件2起,其中1起为假冒医疗器械口罩案,该案作为全市典型案例向省局进行了上报。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调整权责清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根据县委编办相关工作要求,对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法律法规修、改、废情况,经过重新梳理、补充和完善,梳理出700余项权责清单,已在HN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站以及本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二是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便民众知悉,自觉接受监督。在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将机构职能、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结果、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工商登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信息对外公开。开通12315投诉、信用信息公示和企业名称库查询服务事项,方便群众了解市场监管工作动态和投诉举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开展“红黑名单”监管,实施信用奖惩。

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以“维权保民生、服务促和谐,监管树权威”为主题,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一是创新消费维权平台建设,消费维权工作触角延伸到城乡。推行“12315”进市场、商场、超市、企业、景区“五进”工作,形成了受理、登记、分转、处理、回复等一系列办理程序,做到无缝隙对接、有秩序运行、有结果反馈。二是构建投诉举报体系,畅通投诉举报平台。2022年,我们通过“12315”投诉举报系统、12315网站及消费者来人来信来函等方式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00余件。

八、把依法行政与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了“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全面实施了“多证合一”。二是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窗口受理和电子化注册两条渠道的开启,让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注册登记的高速公路,让百姓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特别是对符合网上申请条件的企业1个工作日即可取得电子营业执照,真正让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户”办理营业执照。

7.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七

1 怀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和实施情况

1)健全了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同时,抽调专人设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协调和指导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向前推进,成立了7个推进组,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业务的推进工作。

2)制定了总体规划。

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尊重民意,科学规划的原则,《怀仁县2006年~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陆续启动建设。《规划》共分6个方面:a.怀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基础;b.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c.目标要求和战略步骤;d.主要任务;e.启动与实施;f.保障措施。

3)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建设场面、工程规模、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都令人深深感动,多年少见。完成镇内水泥路31.8 km;市场内路面已经硬化;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医院正在建设之中;与电大联合办学第一期23名学员培训结束,第二期23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有线电视正在安装、文化体育广场正在建设。

2 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1)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各乡镇、村虽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内容目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但不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了解的不够全面,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由于群众发动工作不够到位,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不平衡。

2)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周期长,任务艰巨,包容性强的系统工程,当前有不少的干部和群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新农村建设局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特别是对修路建房积极性高、热情大,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成新村庄建设,还没有进入到全面发展生产,提升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强化民主管理的建设轨道上来。各示范村针对各自的不同实际,对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切入点不够明确。

3)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群众最关注的是国家投资、部门配套扶持,涉及自筹资金感到困难重重,等、靠、要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种意识如不彻底转变,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人力和财力支撑。新农村建设还没有形成浓厚氛围。上下齐抓、社会参与、全民动手建设新农村的高潮还没有形成,担心、观望、徘徊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3 建议

1)要以宣传、发动群众为基础,始终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农民的事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尊重,更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得以体现。

2)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打开新农村建设之门,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要从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从我县的情况看,城乡差距最主要的一条是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农村面貌落后最直接的表现是基础设施的滞后,公共服务产品的缺乏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切入点,扎实全面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搞好公共基础服务的同时,要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灵活政策,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民居改造集中安置建设上,要本着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适度集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引导鼓励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城入镇,有利于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实行“多点少户”,兼顾民风民俗,保持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3)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生产发展”,才能“生活宽裕”,从而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紧扣产业建设这一核心,把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来解决。

4)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主线,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主体也是群众,培育新型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课题中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解决农村发展的人才问题,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作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要逐步建立基地、培训教材、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当前,要以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重点,加强农民的发展意识,科技兴农思想、自力更生建家园的创业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技能和道德素质,形成浓厚氛围并长期坚持下去。

5)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庞大,内容广泛,参与部门多,建设周期长,能否积极稳妥的完成我县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必须探索健全一套完善的新农村建设运作机制。a.要建立高效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b.要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c.建立严明的工作考核机制。d.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要深入开展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探索健全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是保障新农村建设能否高质量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海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浅析[J].山西建筑,2007,33(15):38-39.

8.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八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9.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九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乡村公路是乡镇人民对外联系、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的纽带。近几年,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较快,全县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对于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长期需要上级投入。没有投入,公路质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乡村公路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xx乡、xx乡结合产业发展,探索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机制,改变了过去乡村公路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的状况。

两乡交通概况

xx乡地处渝鄂边境,原有12个行政村,1968户,6996人,地域面积75平方千米。境内公路,1981年建成,当时作为省道,路况较好,国家每年拨付专款,统一组织道路的养护。1990年后国家不再统一组织维护,乡政府缺少资金,公路养护便无法落实。经年累月,致使该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过往运煤、运货车辆都带着锄头、被子、方便面,司机开一段车,又下来用锄头填几个坑,陷车、断轴、破胎或堵车就卷着被子在车里睡觉,37公里路车辆正常行驶就需11个小时,如遇堵车,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xx乡位于县城东部渝鄂交界处,原有7个行政村,1870户,6700人,地域面积48平方千米,素有 煤炭之乡 之称,以前只有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全乡的煤炭都是通过这条路颠簸45公里,运至县城码头,再借助长江水道辗转到其它地方。为降低运输成本,1979年,乡里决定打通zz至长江边一渡口的出境干道,乡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后,由于技术方面原因而搁浅。1985年,乡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础上延伸了8公里后不了了知。1990年,乡里又一次牵头修路,将原来的测设方案完全否定,重新进行了勘测,修至11公里左右,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再次搁浅。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xx乡第四次实施长红公路的修建,历经两年,终于实现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况极差、无人管护,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 便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并且乡政府还欠下160多万元的债,摊下一大堆遗留问题。

二四层法 化解公路建管难题

xx乡和xx乡境内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近几年,两乡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去年,xx乡原煤产量达到12万吨、烤烟4500担,xx乡原煤产量达到25万吨。随着两乡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就瘫痪的公路,已成为制约两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乡党委、政府一般人在对辖区已形成规模的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后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两乡道路最大的收益户是煤炭企业,解决道路管养问题,可以探索企业参与的路子,改善企业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现状。于是,两乡提出了由政府统筹,煤炭企业出资的办法,着手开始乡村公路建管各项工作。并从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长效管护四个层面探索出乡村公路建、管、养的长效机制。

第一层:统一思想认识。让企业自愿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一困难,两乡分别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干部全部参加的思想工作小组。从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从为群众办好事的角度,进行宣传发动,与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耐心的同企业老板计算道路整修后运输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企业效益的增加值,对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与实际产生的效益比,让企业认识到整修公路是企业发展的需要。xx乡采取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一人一矿,分片发动,据介绍,为做通某煤炭企业的思想工作,负责该矿的乡领导曾连续三天在煤矿吃、在煤矿住。zz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则实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门的办法,开展这项工作。

动员企业的同时,乡镇干部还走村入户,以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公路整修宣传,结合乡里煤炭、蔬菜、烤烟、药材、农产品运不出去,生活、生产物资运不进来,过往司机和行人谈 路 色变的道路状况,给群众分析公路整修后带来的好处,让群众知道修路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乡煤炭企业后悔自己没有及早重视运输道路建设,影响了效益,思想很快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认识上来。群众也对乡上的这些行动拍手称快,表示一定积极支持。

第二层: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业同意自愿出资后,两乡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出资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干部、村社干部为成员的公路整修领导小组,制定公路整修具体方案。一是决定公路整修统筹协调工作和资金的管理由乡政府负责;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规模、工期、工程质量、青苗损失、安全措施、奖惩办法等,如xx乡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沟要畅通、铺三米宽的碎石、路面不准有大于10厘米的坑;三是落实各煤炭企业出资比例,xx乡由境内的四家煤炭企业承担道路整修资金。zz乡由两企业负责公路的整改资金及zz乡政府在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偿还。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两乡还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出资企业的建议,尽可能的尊重企业的意愿,xx乡曾四次向企业印发意见征集书、两次组织企业讨论规划,xx乡曾三次召集企业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讨论;二是强化村社干部大局意识和为公路整修的服务意识,使村 两委 主动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广泛听取群众对公路整修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村社 一事一议,完善公路整修过程中有关群众损失补偿的办法。

第三层: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公路整修的顺利进行,xx乡和xx乡成立了统筹协调组、>财务管理组、材料采购组、质量安全巡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和公路整修组,实行统筹协调、分组作战。统筹协调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企业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重点负责公路整修过程中各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邻近乡镇在整修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协调工作。财务管理组由乡长任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公路整修的经费管理。材料采购组由一名副乡长为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炸药、石子、水泥等材料的采买。质量安全巡查组由乡政府与企业代表组成,全天进行安全和施工质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队现场整改。矛盾纠纷调解组由乡和村社干部组成,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沿路植被、农民庄稼被损等可能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公路整修组由乡政府、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具体整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两乡还强化 三公开,一是公开经费的开支,设立公示栏,随时公布开支情况,每月由出资企业负责人集体对开支情况进行审核。二是公开材料采买,各项材料的价格由政府、企业负责人按照 质中求廉 的要求共同决定。三是公开质量巡查情况,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半月一评比。

交通改善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 四层法,xx乡>投资110万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来车辆正常行驶需11个小时,现在只要2个小时;xx乡投资310万元,完成全长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全部偿还,运煤里程比原来减少27公里,每吨煤炭运费降低6元,过去一天跑一趟,现在每天可跑两趟。公路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两乡对外经济技术和物资交流,加快了优势资源开发,在去年基础上,今年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烤烟产值增加177万元,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为两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二)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年xx市科技局继续选派干部下枫木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了更明确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工作要求:

理顺枫木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注重宣传,体现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2.5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镇党委、枫木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河池日报社和河池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局领导班子由韦乃伟副局长分管,具体由苏为民同志抓落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月下村20天以上。

2、进一步争取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帮扶单位的支持。

3、加强与自治区科技厅的沟通联系,着力推动“1+1+1“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开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三)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街X道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原辖30个自然村,全区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改为27个社区,总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均耕地0.2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XX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发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XX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以老206国道、新206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大部分村免费为群众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按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朱张桥西南、河北等村还在农业生产中免费实行“统一耕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收割”服务,使农民能够腾出更好的时间发展经济;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7%,15个村居利用集体积累为群众垫付参保基金。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着眼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XX形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文明XX”。积极组织各种文明先进评选活动,经常开展以“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公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大农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大院,组建起农民秧歌队,农闲季节、重要节日组织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湖南崖村的秧歌队每年都被选拔参加市里的会演,连续5年获得“金龙奖”。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平安”。深入开展了基层“创安”活动,强化科技防范,建好社区科技防范网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促进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韦姜屯村投资20多万元,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朱张桥沟东村15年如一日,坚持村民夜间义务站岗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治安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领导常年接待、下访接待和信访包案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各业承包公开招标、宅基地规划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努力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投资5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对建设街、宝泉路西段和罗六路南段三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0万元对中心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扩建,这些实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到了群众得实惠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几年来先后有朱张桥西南、朱陈西南、于泉庄、湖南崖、韦姜屯、闫泉庄等近二十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开发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区13处,吸纳城区人员3万人,改善和解决了城区2万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积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去年春节前,街道拿出50多万元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构建起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近年来,XX街道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民主,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牢牢把握配强班子、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三个关键环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了农村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底成功对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运转过程中又对个别素质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重点采取“选”、“派”两种方式选拔任用支部书记。去年以来采取“选”的方式对6个社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支部书记6人。对朱张桥东南、连泉庄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党员干部>管理科学化。建立农村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了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德、能、勤、绩、廉“五挂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台了《关于严肃劳动纪律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干部应遵守各项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十四不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制定了《关于严格落实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的意见》,与当选的村干部和班子签定了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书,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推进居务运作正规化。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向党员、居委会向党支部、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事项实行全面公开,广泛听取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反映、意见与建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综上所述,该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失地农民众多。作为全区工业基地,失地农民逐年积累,数量众多,全街道失地农民人口达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为0.2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一是失地失业,生活难。多数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补偿标准低,再发展难。由于当时土地占用补偿制度不健全,因为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多数土地补偿标准低,甚至无偿占用,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居民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农民失地即为非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权,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全街道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4%,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集体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居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与差的村庄差距太大,个别村居基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因历史原因集体经济负债重,经济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费用巨大,正常的办公费用基本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此次调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础教育、村庄建设、发放居民面粉粮油、交纳居民电费水费等开支大约为120余万元,村集体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农民是主体。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全面理解20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切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几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制定规划标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生产生活发展、土地状况、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进程等,确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标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居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三)突出建设重点。针对街道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扶持,千方百计地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拓宽村(居)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福利待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方设法地优化环境增加群众就业、经商的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三是以“五改”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社区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五是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大力实施小区开发,全面搞好水、电、暖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四)党的**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贫困地区“三农”工作作为全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其新农村建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事关整个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认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基础,如何探索加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摆上了全国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那么,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行动最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抓起,充分代表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得到实惠,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作用,从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而论,有下面五点:

一、发展现代化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要义之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民集体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缓慢,为此,应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支柱产业培育、特色基地壮大、龙头产业经营、科学技术长入、基础建设完善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南召的“三村”(移民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文明新村)建设已走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可资借鉴,一是紧紧抓住上级给予优惠政策的机遇,对以工代赈、人畜安全用水、国债沼气、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夯实基础。二是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又要敢于“无中生有”,跳出资源依附圈子,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把经济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二、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丰富内涵在于,除群众的特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偏低,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应用组织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组织好文化事业发展。近年来,南召县采取了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了县综合文化中心,改建了县电影院、县剧院,辐射带动了全县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为此,一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文化阵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县、乡、村各级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广场文化、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民间艺术项目和民间传统工艺为文化建设服务。四是完善配套县乡广电光缆联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乡风民俗成新风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贫困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和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难度,必须尽快破解,加快“乡风文明”趋向步伐。为此,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二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并采取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民间协会等多种措施和机制,把政府疏于管理又管不好的事情交给民间组织管理,营造人人讲文明、自觉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催生乡村面貌新变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贫困地区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普遍不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医疗、村容村貌等状况相对落后。为此,一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在村镇发展上应坚持规划先行,既要认真规划好新农村试点,做到典型示范带动,又要规划好每一个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统筹发展。三是在资金投入上,既要加大政府投入,还应采取在外老乡捐助、大企业赞助、对口单位帮扶等多种形式注入资金,又要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和热情,挖掘潜力,踊跃投资投劳,从绿化、美化、亮化等具体环节入手,改变农村面貌。

五、实施民主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加上农民自身素质较低等方面的限制,基层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困扰。为此,一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这里特别应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10.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十

市建设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黔建通[2006]80号)文件要求,有序地启动了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为改善我市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探索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认识村庄整治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村庄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市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也相应得到了改观。但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使城乡差距表现得更为明显、更为突出。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大多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庄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环境。只有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农村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促进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是明确村庄整治的指导思想。村庄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为主体,一切从我市的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引导支持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村庄整治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坚持政府引导、支持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三是坚持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是做好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的前提。我们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村庄及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科学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启动村庄整治工作。第二,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农民是村庄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整治项目及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第三,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特色,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第四,坚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鉴于我市农村经济实力、区域条件等差距较大的因素,村庄整治工作坚持了示范引导,通过建立试点的办法,用具体生动的成果教育和引导农民自愿参与了村庄整治活动。第五,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全市各县、区(市)建设局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协调各涉农相关部门向村庄整治试点村的经费投入,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形成“集聚效应”,使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第六,坚持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分级负责的原则。我市的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市建设局、各县、区(市)建设局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对试点实行挂帮制度。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服务和项目实施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二、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情况

2006,按照《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全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18个(省级试点4个,市级试点14个),通过试点,可以惠及18个村民组,近千户农户,约5000农民受益。

1、省级试点4个:一是余庆县龙家镇光辉村黄金榜村民组,二是红花岗区金鼎镇连池村下庄村民组,三汇川区董公寺镇五星村龙塘村民组,四是绥阳县枧坝镇美景村耿家寨村民组。

市建设局领导高度重视我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于2006年2月初,带领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各个试点进行现场踏勘,安排市建筑设计院开展地形图测量、城乡科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形

图及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黔北民居住宅方案设计,已于3月初设计出了四套黔北民居方案。经反复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由设计人员进行认真修改,并制作成图集无偿提供给村民建房时选用。该图集得到省委、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现已由市建设局印刷下发到各县、区(市)建设局及各乡镇,供各地在实施村庄整治中村民住房改造时使用。余庆县龙家镇光辉村黄金榜

村民组已按该图集动工改造了村民住宅20余户,3户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改造效果已初步显现。

四个试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已交由市建筑设计院、广东轻纺设计院遵义分院按照《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和《技术导则》(“三图”、“两表”、“一说明”,即:现状图、规划图、设计图;主要指标表、行政计划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编制,将于5月中旬出成果,请省建设厅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

2、市级试点14个:试点的选点、规划编制、整治工作由各县、区(市)建设局负责实施,14个点选点已确定,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序,现已进行整治规划编制阶段,整治规划5月初出成果,6月份启动整治工作。

11.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篇十一

研下村基本概况

研下村位于蕲春县东北部,是蕲春县东进安徽太湖的重要门户,全村现有农户229户,总人口1376人,劳动力690人,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辖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共有耕地面积9883亩。2008年全村总产值达390万元,其中人平均收入为1900元,该村有70%以上楼房化的家庭,该村于2006年在县被评为重点新农村建设地之一。该村委会曾在镇被评为“先进单位”,该村以“整合资源,强村富民”为宗旨,围绕六村建设目标,打造富裕文明村,动员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六村”建设,推进“双强工程建设,坚持长期苦干,实干,把一个昔日荒凉落寂的小山村初步建设成为产业大村,经济强村,文明新村,秀美山村,和谐农村。

“十一五”规划取得的成绩

(一)从发展产业入手,开辟农民增收途径。

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根据研下村的自然资源,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村板栗种植面积130多亩,芋麻面积110多亩,为实现基地生产与产业加工,流通相互促进的农业主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准备建造各种加工厂。借助区位优势,2001年檀林镇实现边际贸易收入6000多万,利税230万元,区经济份额占全镇的49.5%。

(二)积极招商引资,拓宽增收渠道。

2006年来,乡镇化企业兴起,先后办起了纺织厂,工具厂等,今年一年,全镇就新投入吸纳城镇建设资金1500万元,在六大方面开工了大小29个项目,努力争夺"楚天杯",新发展各类乡镇企业78家, 创产值5000多万元,,通过农型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支柱。缓解了农村中青年因外出打工,造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夫妻分居等现象,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削山填沟造地,退耕还林,提高可持续发展。

利用本村土地的闲散荒山沟,实施削山填沟造地工程,整合土地资源,扩大产业种植规模。近两年来,填沟造地50多亩,硬化村庄道路1000多米,开拓村域面积30多亩,在本村在填沟造地工作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还落实了退耕还林这一政策来绿化山林。

(四)加强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研下村兴办起了家家书屋,专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的学习资料和场所,其中包括各类书籍,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习的气氛,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就是力量的存在。

研下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积极削山造地,扩大区域面积并借助区位优势,及时地引导农民发展边贸经济。在皖鄂两地不仅每年都要轮流召开边贸经济恳谈会扩大交流,还招商引资,增加农民收入,为发展边贸经济实现经济合作。

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

(一)希望进一步加快农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希望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化的重要载体。而目前当地无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整个蕲春的农业企业也屈指可数,希望各级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扶持策,集中人力,财力,尽快培植一批以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原料的农产品建造相应的加工企业。

(二)希望着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希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四)希望以创建文明村为先导,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村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六)希望加强基导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走访发现,农户希望加强农村基础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当前研下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较大,但是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主要是目标不明确,经济实力不足,使具体操作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目前研下村规划实施不容乐观,没有做到节约资源。耕地被占,水资源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据研下村村民新建住宅的现状分析,90%的农户占用的都是耕地,好地,一般散居户的占地面积多达300—500平方米。相比之下,集居户的占地面积只有150—250平方米。分散居住加大了自来水,取暖等设施的铺设和建设成本。许多农民依然使用自己的打井水,有94%的人用的是井水,做钣取暖要靠烧秸杆和砍树,生活用能的耗用非常大。

(三)交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村组道路窄,绝大部分只有3---4米,而且坡陡,弯多,路况差,80%的公路两旁没有排水沟,没搞田路分家。路边的建筑物离路的距离太近,20多公里的蕲太线是鄂皖两地的交通主动脉,2/3的路段坑坑洼洼,一般车辆运行都在一个半钟头以上。研下村6多公里的村组道路没有全部硬化,硬化部分的宽度只有2.5---3米,全属机耕道,大车无法进,小车汇不了车,别说上等级,就连起码的车辆畅通无阻都难达到。恶劣的交通状况影响着这里的外界的物流,商流,能量流等交换,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nlc202309031825

(四)农民生产性借款趋减。由于农行和乡镇企业资信度低和 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条件的问题尚未解决,以致农户结构调整贷款难,民间信贷又有抬头,部分人反映贷款无门,仍以私人借款为主。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目前乡村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医辽卫生保健,科技进步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大削弱了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据调查,村民中有58%的人认为村容村貌一般,16%的人是满意的态度,另有16%的人持不满意态度,26%的人认为村容绿化有规划,74%的人认为无规划。村组通水,通信,通路,改厕,改厨,这些问题有待逐步进行改善。要在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开展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文明卫生活动,逐渐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跑”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农村生态庭院。

(六)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其中有84%的人的生产方式是人和牲畜结合。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增收既面临农业内部资源约束 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和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任务重大。某某村民反映近两年来,芋麻和板栗的收购价格大幅下降,无合同收购的份额,使得原来扩大的种植面积现在无心经营,除了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外,其所得利润实在少得可怜。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广播,标语,横幅等手段将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扭转,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收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的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据调查显示,该村村民目前做饭使用的燃料用柴的占96%,用秸杆的58%,用沼气占10%,而本村的环境污染方面显示受本村垃圾污染占70%.柴,秸杆燃烧形成污染40%,54%的人认为本村各个角落的垃圾随处可见,多数村民希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发展农村能源企业,推广节能开发技术,从而吸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一批沼气生产特征技工和建后运行维护技术人员,促进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途径。

(三)要抓好新农村镇规划建设。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檀林镇作为省定的二十五个口子镇之一,是湖北省财政厅对口扶持的重点试点窗口,而研下村又是蕲春县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望上级部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道路的改造和管护,继续实施户户通有线,通自来水工程等。

(四)要建立农民新保障。例如推广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建设。农村合作医辽制度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辽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五)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调查显示,该村有68%的人建议开展关于种植养殖方面的培训,希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阵地。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信管系)

上一篇:安全生产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