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2024-07-16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15篇)

1.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篇一

大班科学活动:《胡椒生长在哪里》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胡椒生长在哪里》是一本很有知识性、图文并茂的绘本,书中众说纷坛的答案中渗透着游戏的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维方式,引发了大班幼儿好奇,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孩子理解了绘本的知识内涵,同时也逐步的培养着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画面细节及文字的观察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相关的新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激起不断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幼儿游戏用的小红旗,记号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你能看懂上面写了什么吗?

——(?)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嘛?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有问题就要有答案。

1、揭示答案,分析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第一位。。)

——你觉得谁的答案正确?肯定吗?都同意吗?

——让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正确的?你觉得第几位小朋友回答正确的?为什么?

2、观察图片,捕捉细节,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细节进行提问,必要时老师进行启发,如:这是什么季节?冬季里它应该干什么?)

——看看图片上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小朋友怎么回答的?你同意吗?你有答案吗?

3、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看看书里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找到答案。

4、游戏:小博士

——书里还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你们怕不怕?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游戏,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听清楚游戏要求。

——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1)游戏分三组,每组5个幼儿,每组抓阄一个题目

(2)除了该小组幼儿回答外,其他幼儿可以参与。

(3)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抢答结束后算出小组总分,决出胜负。

——游戏中师生共同验证答案,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经验迁移

——书上的问题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我就碰到一个问题,让你们来帮忙找到答案(夏天,为什么小狗的舌头伸在外面?)

——你们有问题吗?来考考我们的好朋友,也可以考考我们的客人老师!

(幼儿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小结:从一本好看的书中我们发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稀奇古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寻找答案,你们愿意吗?

2.大班科学活动:蝴蝶的秘密 篇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们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对称现象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我们应帮助幼儿认识对称,理解对称,如果只是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对称,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性的活动,通过创设“营救公主”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闯关的游戏中,认识、理解对称。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对称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上下、左右对称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1.剪成两半的蝴蝶对称图形卡片若干。

2.侍卫、巫师、公主形象的图片。

3.对称图形操作材料。

4.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个王国,叫蝴蝶王国,蝴蝶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公主。可是有一天这个王国里来了一位巫师,巫师对公主施了魔法,还把公主给关了起来,王国里的人们都想去救公主,可是谁都没有闯过巫师设下的三道难关。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班的小朋友想不想去救公主呀?那我们一起来看巫师设的第一关:

(评析: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有趣的“蝴蝶王国”的故事背景,设计了公主被抓,勇闯难关,营救公主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闯关游戏,感知对称

1.勇闯第一关:

(1)要求:可恶的巫师把蝴蝶王国里的蝴蝶图形全都变乱了,你们看——(向幼儿呈现散乱的蝴蝶对称图形。)如果我们班的小朋友能把蝴蝶王国恢复成原来的模样,你就能闯过了第一关。

(2)请个别幼儿操作。

(3)集体交流,感知物体的对称。

(评析:在闯关的第一个环节中,利用蝴蝶图案的对称性,让幼儿找出完整的蝴蝶图案,恢复蝴蝶王国,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对称的基本特征。)

2.勇闯第二关:

(1)要求:要想进入公主被关的公园,必须要能和门口的侍卫对上暗号才行,(呈现侍卫形象的图片)什么暗号呢?你要能够根据侍卫所摆出的动作再摆出一个和他对称的造型,你就能闯过了第二关。

(2)呈现多个侍卫的不同动作姿态图片,请个别幼儿摆出对称的造型。

(3)请全体幼儿摆出对称的造型。

(评析:在闯关的第二个环节中,利用身体造型的塑造,让幼儿在愉快的动作体验中进一步感受物体的对称特性。)

3.勇闯第三关:

(1)要求:进入了公园,我们就见到了巫师。(呈现巫师的形象图片)巫师最喜欢玩游戏了,他喜欢用许多彩色的小方块摆出各种蝴蝶的造型,(呈现操作材料)小朋友如果能够根据他给出的图形摆出一个对称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蝴蝶来,就能闯关成功了。

(2)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小结。

(3)分小组进行操作。

(4)集体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评析:有了前面两个环节对对称图形的基本感知后,此环节让幼儿进行充分地动手操作,掌握上下、左右对称的操作方法,达成目标。)

三、巩固认识,结束活动

1.教师:闯过了所有的关,我们终于救出了公主。公主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我们,她说:“我要送我们蝴蝶王国的礼物给所有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要吗?

2.老师用手工纸对折,随意剪出一个图形,然后打开呈现出一个对称的图形,作为公主的礼物。

(评析:此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更加深了幼儿对物体对称的感知。)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回家也用这种方法折出蝴蝶王国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对称。

活动游戏性较强,围绕着“对称图形”的主题,创设了“蝴蝶王国”的故事背景,设计了公主被抓,勇闯难关,营救公主的游戏活动,有效帮助幼儿巩固了“对称”的相关知识。

在闯关的三个环节安排上,始终紧扣“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设计了拼摆对称图形,用身体动作塑造对称造型,合作拼搭对称图形等三个游戏,层层深入,不断加深幼儿的感知,巩固幼儿的操作,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欲望。

3.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弯曲运动 篇三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

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4.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过冬 篇四

备课人:李燕备课时间:2010-10-28上课时间:年月日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初步知道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萌发继续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了解在冬季植物有哪些变化。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提问: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变的怎么样了呢?

那你们猜猜这么冷的天,花草树木会冻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现在植物是否已经做好过冬的准备了。

2.室外观察。

(1)师:冬天快到了,小树上的叶子变成什么样子了?(落叶树的叶子都掉了,常青树的叶子还是绿的)

(2)师:光秃秃的树冻死了吗?树上有没有留下什么啊!(芽苞)

(3)师: 落叶队树木过冬有什么帮助?(减少水分蒸发、化为肥料营养树根等)

(4)师:小草冻死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草的根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们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再发芽)

5.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篇五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一、幼儿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块白布和叶子;

2、四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小番茄、各种颜色的花瓣等);

3、小积木,白色棉布每人两份;

4、各种食物:糖果、有颜色的馒头、面粉等;

5、黑板一块、PPT、做彩色面的视频。

二、教师示范材料:白布,绿叶。

【活动过程】

一、观看魔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魔术表演。

(1)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魔术表演,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表演魔术:现在我的魔术开始了,这是什么?(出示白布)那这是什么?(出示叶子)看一看,我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魔术结束,发生了什么现象?(白布变成绿色的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觉得这个魔术有趣么?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变一次。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

(3)观察自己“魔术”后白布的变化。

老师提问:为什么布会变成绿色的呢?(因为叶子上的绿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结:原来植物的叶子里有绿颜色,它有一个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儿预测猜想。

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那你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还会不会藏着其他的颜色?(幼儿猜想)

2、幼儿探索验证。

(1)熟悉材料。

师:我们现在自己来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体里有没有其他的颜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实也有植物的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逐一介绍材料:胡萝卜、小番茄、柠檬皮青瓜皮杨梅各种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魔术这个本领了,这一次请你们自己来变魔术。道具呢还是有一块白布,然后请你们在箩筐里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放在白布上来变魔术,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变好以后请你在白布上写上你的学号,把它送到这里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请幼儿把变好颜色的布按颜色分类摆放好。

黄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红色的色卡

绿色的色卡

其它

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用“我用什么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师小结:

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还有绿色。这些藏在植物身体里的颜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联系生活,提升经验。

1、生活应用。

(1)出示PPT

这些植物色素还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们吃的食物里,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面条):这是什么?它和我们平时吃的面条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知道它是怎么变出来的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观看视频。

厨师在干什么?你在画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里了么?

小结:对了,这些植物色素就蕴含在这些蔬菜的汁液里,把它们加在面粉里,就做出了彩色的面条。

(3)观看PPT。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食物也添加过植物色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教师小结:

这种加在食物里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们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的营养。

【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已经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种颜色,想不想把这块布变得五颜六色,更加美丽?请你们一起回到教师继续来完成好不好?

6.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电动玩具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源才会动。

2初步了解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进一步激发对电动玩具的好奇心,发展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孩子自带一种或两种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若干,受潮的电池5~6节,废电池若干,大盘子五个,安装电路图一张,电动霸王龙一只,关于电池污染环境的报道,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龙粘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教室里有这么多电动玩具,我们来开一个电动玩具运动会吧。

1幼儿各自选一个电动玩具,让它动起来。

设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自由回答)

2出现问题:许多小朋友说打开开关就动起来了,可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电动玩具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

3解决问题:使不动的玩具动起来。

(1)打开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得出结论1:有两节电池的一打开开关玩具就动了。

(2)少了一节电池怎么办?(幼:再装上一节)

(3)有了两节电池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幼:电池的大小不一样。)得出结论2:装上两节一样大小的电池,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了。

二、师:运动会真热闹,吸引了另外一些电动玩具来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也帮它们动起来。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投放的玩具。

2出现问题:有的会动,有的又不会动了,为什么呢?

3探索问题:打开“肚子”看一看,都有两节相同的电池,为什么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

4比较电池的安装方法:方向不一样。

5解决问题:学习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出示电路图: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

(3)幼儿对不会动的玩具进行改装,理解正确的安装方法。

6玩具总动员——正确操作电动玩具。

三、师:热闹的运动会引来了霸王龙,谁来帮它动起来?

1出现问题:装对了电池,打开了开关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幼:电池有皱纹)师:我看见有人把电池掉在地上,拖地时弄湿了。

2找到原因:电池受潮,漏电了。

3解决的办法:换新电池,保护电池不受潮。

4师:怎样爱护电池?(幼:不用的时候关掉,节约电源;不让电池受潮;不摔电动玩具……)

5师:我还有一个好办法,不用时拿出电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四师:换上新电池,霸王龙真的动起来了。它带来了许多小奖品,想搞个有奖竞猜,谁来回答?

1问题:废旧的电池怎么处理比较好?(幼儿自由回答,并当场奖励恐龙粘纸)

2请幼儿听一听《钱江晚报》上的报道《从身边做起——收集废旧电池》。

3出示环保回收箱,请幼儿把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

活动反思

7.大班植物的根活动反思 篇七

《植物的根》是一篇有趣的说明文,读本从根的生长位置,根的作用,根的成长状态,粗细,生长方向和颜色向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根,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对植物的根进行了描述和说明,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自己见过的根,初步学习对比的说明方法,体会和学习“有些……,比如……”的说明性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给幼儿看一株植物,重点让幼儿感受根的外部特征,然后做一些有关根的小实验(给一些开浅颜色花的植物浇一段时间带颜色的水,然后让幼儿观察茎和花的颜色变化)感受根的作用,从而引出教学读本,幼儿对读本非常感兴趣,也积极思考老师在每页提出的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的不是很正确,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能把每页应该学习的重点总结出来。

第一遍读文本之后,幼儿也能把根的作用,长短,粗细,生长方向以及颜色说出来,但是幼儿没有分类的概念,他们不能有条理的说明和介绍根的不同点,只能简单的说根有长有粗有细有短,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长在大树上,有的往下长的,有的往上长,对“有些……,比如……”这个句型更是不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可能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新希望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多注意,让幼儿重点学习。

8.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 篇八

进入大班的孩子都善于观察,爱提问,为了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变化的好奇心,从自己的身体变化入手,让幼儿了解事物变化的秘密,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有的变化的快容易发现,有的变化的慢不容易被发现,从中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本次活动意义在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操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一切周围的物体都在变化。

2、培养幼儿大胆讲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索的兴趣,及感受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vcd光盘    2、各种探索的材料

四、活动过程:

1、看婴儿时的录像,引起幼儿兴趣

⑴幼儿边看教师边介绍

⑵提问:婴儿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变化呢?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自由讨论)

⑶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人是不断变化的从小到大,从青年到老年发生了许多许多变化。

3、看动物变化录像

⑴提问:谁愿意来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⑵谁愿意来说说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

⑶原来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也都不一样呢,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变化呢?(幼儿讨论,个别回答)

4、幼儿操作材料

⑴教师介绍材料,幼儿自由选择

⑵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发现了哪些变化?谁来说说看

5、教师小结:

9.大班科学活动:“数独”启蒙 篇九

“数独”,光看名字,不了解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与数字运算有关的游戏。其实,“数独”是一种注重数理逻辑的思维游戏。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开始发展,会对问题或数学材料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判断与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数独”游戏就是一个顺应他们逻辑思维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数独图有四宫格、六宫格、九宫格等,但是这些数独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不适合他们玩。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适合他们玩的九方格数独,在3×3九个方格中进行游戏。运用数独游戏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独立思考、攻坚闯关的成就感。

活动目标:

1.发现九方格“数独”游戏规则,能运用规则解决问题,学会进行简单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

2.探索用唯一法玩初级“数独”,领悟优先思考的策略;

3.体验在独立思考、攻坚闯关和合作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三种难度递进的数独游戏卡分别装在三个信封内,音画同步的动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学习九方格数独

1.认识九方格。

教师:今天我们在游戏卡上玩游戏,是什么样的游戏卡呢?

(1)出示九方格提问:数数有几个小方格?(引出九方格名称)

(2)出示小窗格,认识行与列。

教师:这两种小窗格九方格里有吗?横的小窗格在九方格里叫行,竖的叫列。

移动小窗格:数一数,九方格有几行几列?

(3)认识交叉路口。

教师移动两个小窗格至九方格.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有一个交叉重叠的方格,它像一个交叉路口,既属于行这条路,又属于列这条路。

教师:你们能用手臂变出行、列和它们的交叉路口吗?还有没有这样的交叉路口呢?

教师操作小窗格变换交叉路口,幼儿用手臂模仿。

(评析:两个小窗格作为辅助工具,直观而形象,不仅让幼儿很快认识了九方格的行与列,其在九方格中灵活的位置变换,还能让幼儿理解九方格行与列的交叉路口这一特殊方格。幼儿用手臂模仿九方格交叉路口的游戏强化了对交叉路口的认识,为延伸活动搭建儿歌支架时的概念运用扫清障碍。)

2.发现九方格数独规则。

教师:看,小动物来九方格里做游戏了,有几种小动物?

教师:三种小动物玩占位置的游戏,它们占位置是有规则的,你能发现规则吗?仔细一点,一行一行地看,一列一列地看。

教师用方形聚光灯逐一显示每行每列,验证并确认每一行、每一列三种动物都不重复的规则。

(评析:教师有指向性的提示,使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趋向集中,有利于他们归纳推理出游戏的规则。)

3.运用规则玩游戏。

(1)白板出示动物数独图。

教师:有三个小动物不知道站哪里,谁来帮帮它们?(同一列三空格)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填小兔子的?

师幼共同总结:一行里的动物已经有两个了,因为不能重复,剩下的这个空格只能是小兔子。

(2)白板出示水果数独图。

教师:水果宝宝也来玩游戏了,有三个水果宝宝没找到位置,谁来帮忙?(同一行三空格)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填水果宝宝的?

师幼共同总结:一列里的水果已经有两个了,因为不能重复,剩下的这个空格只能是水果宝宝。

(评析:以助人的形式探索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幼儿主动运用已经归纳推理出的游戏规则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巩固了对行列的认识,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初步掌握用唯一法解决问题,为独立游戏打下基础。)

二、独立游戏第一关(空三格)

1.交代任务。

教师:信封里是第一关游戏,看看第一关游戏空了几格?

2.幼儿操作,自我检查。

3.交换检查。

4.教师每组抽查一张卡片,投影仪展示,借助小窗格这一工具集体检查。

(评析:独立游戏第一关的三个空格都是行与列中唯一的空格,难度小,目的在于让幼儿熟练运用游戏规则和唯一法完成游戏,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操作材料在同一难度系数下做到了两个不一样:物象不一样(水果数独、动物数独、颜色数独等)、空格位置不一样。这样的操作材料既可让幼儿独立思考,又可以通过相互检查、交流互动实现共享,避免了思维的单一性。)

三、独立游戏第二关(空五格)

1.教师再次布置任务。

教师:信封里装着第二关游戏,你们敢不敢玩?

幼儿自主探索空五格的游戏,教师巡视(不作指导)。

2.白板展示空五格的游戏卡,分享优先思考的策略。

教师:刚才试着玩了一次,是不是比第一关难了?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幼儿进行尝试。

教师提问:这么多空格,为什么先填这里?

小结:当空格多的时候,先看看哪一行或者哪一列里只空一格的,找到空一格就先填,这个办法能让我们又快又准确地完成游戏。

3.交换卡片,用新方法操作,看谁玩得又快又准确。

(评析:游戏第二关强调运用优先思考的思维策略:当空格多的时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个空格的先填。这个策略来源于幼儿,教师在幼儿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思维独特的幼儿,让他们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将方法分享给所有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四、延伸活动第三关(空七格)

教师介绍第三关任务。

1.出示填满1、2、3三个数字的九方格数独。

教师:看,还有谁也来玩游戏了?数字宝宝玩游戏的规则和刚才一样,但是难度更大了,看看第三关游戏空几格?

2.出示第三关。

教师:这张图只有两个数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没有只空一格的?怎么办呢?

教师:有一个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填满空格。这个办法藏在一首儿歌里,我们一边听一边看。

展示音画同步的动画课件,幼儿边看小窗格的动画演示,边尝试记忆儿歌:“一个数的行,另一数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个数的列,另一数的行,还有一个交叉路口不能忘”(随儿歌内容在交叉路口出现问号)。

教师:第三关游戏在三号信封里,我们把它放在游戏区,到游戏时间试着用儿歌里的办法玩一玩。

活动反思:

由图片数独到数字数独,注意到了由实物到符号变化的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第三关是学习运用排除法填空格。找两个数所在行与列的两个交叉路口是关键,也是难点。音画同步的课件中,简洁明了的儿歌和同步出现的小窗格能提示幼儿如何迅速又准确地找到两个“交叉路口”,为幼儿在游戏区继续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支架。

10.大班科学活动 好玩的磁铁 篇十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的结果。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猫钓鱼用的游戏材料。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师:小朋友,请大家看一看,在你们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儿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然后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小结磁铁的作用。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小猫钓鱼。让幼儿再次对磁铁作更深的了解。

11.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篇十一

【设计意图】

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随处都可以看见我们的影子。生活中影子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小朋友,同时也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乐趣,小朋友们对它非常熟悉,但又缺乏典体、科学的了解。为此从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小朋友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影子的形状与原物是一样或相似的,懂得影子在光源的反方向。

2.初步了解影子的特性:影子会变大变小,影子的大小与光离物体的远近有关系。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其探索的精神;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活动准备】

1.各种色彩的玩具、手电筒、水彩蜡笔、不同形状的盘子、一间光线较暗的房间。2.课前活动准备:寻找各种影子。

3.两种颜色的个人记录纸、集体记录纸。

活动一 影子有颜色吗

【活动过程】

1.幼儿绘画物体的影子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影子吗?为什么会有影子?请试着把你见过的影子画出来。2.幼儿讲述自己绘画的影子 3.探究影子的色彩

(1)师:看看小朋友画的这些影子有什么不同。

有的小朋友面的影子是白色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影子是彩色的;有的则是黑色的„„

师:小朋友画的影子的颜色不同,影子是有颜色的吗?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影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影子会是五彩颜色的呢? 4.探究操作活动:影子是有颜色的吗?

师:这里有很多有颜色的玩具,小朋友拿这些玩具进行实验,看看它们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注意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5.幼儿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讨论,验证结论。

活动二:影子是怎样的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幼儿上次的实验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在上次的实验中,小朋友发现影子是黒色的,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上面的影子,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师:影子到底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鼓励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各种形状的盘子,请小朋友实验,看看它们的影子是怎样的,在哪里,并记录下来。

圆形盘子的影子也是圆形的,心形盘子的影子也是心形的,手的影子跟手一样„„

3.观察研究:影子在哪里? 结合实验引导幼儿讨论:影子在哪里? 教师小结:光从物体的一边照过来,影子就出现在物体的另一边,所以影子在光源的相反方向。

小朋友们在互相交流、演示中感到疑惑:同样的物体照出来的影子形状一样,但大小却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小朋友们为此争论起来,同时也生成了新的问题——影子会变大小吗? 4,提出新问题:影子会变大和变小。

活动三 会变的影子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幼儿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观察影子在哪里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发现影子是会变的,它能变大和变小。

2.启发幼儿猜想:影子会变吗?并用红圈和绿圈分别表示会与不会。3.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结果。

幼儿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在旁观察小朋友们的操作,并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小结:影子是会变的。【活动延伸】 “手影游戏”“踩影子”等。

【设计评析】

在关于影子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探究,一点一点地逐步感受和了解影子的特性,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带给他们深刻的印象。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到,老师并没有给孩子太多的知识性的语言,而是在孩子大胆感受、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去思考、去寻求新的发现,使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更加条理化、清晰化。

整个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老师一直都是倾听者、支持者和观察者。老师不仅需要更多地去观察、理解、分析孩子的各种行为,而且更应当关注、关心孩子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12.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篇十二

关键词:大班幼儿;科学活动;倾听

针对课堂中幼儿倾听习惯较差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我认为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养成一定的倾听习惯。

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大班幼儿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幼儿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在活动中常常是这个幼儿在回答问题,别的幼儿却在做其他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聆听中幼儿们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聆听中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强调听与说的重要性。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做到专心倾听。

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事实上,要求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表明,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在不同背景下,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幼儿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夸美纽斯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许多大班幼儿喜爱的图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故事。

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经验知识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积极评价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幼儿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倾听是幼儿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和能力。“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不是幼儿想不想参与、愿不愿意参与的问题,而是必须学会的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尤为重要——如何让幼儿在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以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优化倾听的指导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倾听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对幼儿“听”的指导:

(1)培养倾听的心态

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产生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寓言故事等引导幼儿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2)细化倾听的要求

不少大班幼儿倾听问题的出现是他们对倾听要求的不明确导致的。因此老师应给幼儿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倾听要求。在教学中要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伴发言,都要听清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同伴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后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大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评价他人,最后教师也可要求幼儿学会评价同伴的发言,在此基础上要求评价内容尽量做到不重复。

(3)树立倾听的榜样

大班幼儿的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幼儿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榜样。当幼儿发言的时,教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幼儿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分心做其他事;让幼儿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他们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指导和适度的评价;在平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幼儿的讲话,给孩子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教师的倾听有助于及时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2.训练倾听的途径

(1)了解幼儿注意力集中的个别差异

“任何心理过程离开了注意都将无法进行。”注意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先决条件。对于大班幼儿,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先从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注意力个别差异性入手,便于有的放矢。

(2)结合游戏,进行集中注意力的专项训练

①看图抢答:教学活动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看到了什么,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等发言结束后再做补充。

②传悄悄话:比比谁传的悄悄话最准确。

③你说我听:复述同伴的讲话内容。

(3)认真组织开展每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作为幼儿,他们渴求教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大班幼儿往往有了主见,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儿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缩小师生间心灵的差距,努力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个眼神,摸摸他们的脑袋,为幼儿营造充满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多给幼儿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活动必须将学习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才能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件艰苦的事,相反充满乐趣。幼儿兴趣盎然,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除此之外,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方式。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幼儿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幼儿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回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幼儿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伴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伴帮助。全体幼儿都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幼儿主动地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

(4)运用策略,激发幼儿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①让幼儿当小老师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幼儿当同伴的小老师,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倾听同伴讨论、回答问题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幼儿觉得自己是一位小老师,觉得特别光荣和骄傲,听得也特别认真。

②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幼儿

很多课堂纪律问题是都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强化幼儿的优良行为造成的。当幼儿感到教师在对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幼儿被肯定的需要,巩固良好的行为。如对听得认真的小朋友,按照班级管理的方法给予奖励或表扬。通过奖励刺激,逐渐消除孩子们由于情绪色彩很浓,常常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或由于开小差,听不进同伴发言的现象。

(5)家校联系

在认真倾听习惯训练和养成过程中,要注意与幼儿家长紧密联系,相互沟通,共同培养。第一步,把训练幼儿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说给家长听,在思想上达成一致。第二步,请家长紧密配合,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父母跟孩子讲话时,要求孩子要用心听。孩子在跟父母说话时,请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做孩子的表率。

参考文献:

13.大班科学活动《跳舞的海带》 篇十三

目标:

1、知道海带是一种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知道海带的生长环境以及干湿海带的不同。

2、初步了解烹饪海带的不同方法,并进行品尝。

3、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加深对海带的认识 准备:海带图片 各种海带做的菜图片 干湿海带 过程:

1、出示海带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啊?(海带)师:谁知道海带从哪里来的啊?(幼儿讨论)

师:生长在海里的海带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幼儿讨论)小结:海带属于海藻类。生长在海边的浅水区,颜色有红色、褐色、绿色。

2、出示干海带和湿海带

师:今天裘老师也带来干海带和湿海带,等会请每个小朋友都去观察一下这两种海带。

师:孩子们有什么发现?用你们神奇的眼睛发现很多东西把。(请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

师:你们从干海带发现了什么?

小结:干海带长长的,它的颜色是褐色的,上面有白色的粉末。它的样子有点像扎辫子的绸带,也像皮带,干海带闻起来很臭。

师:你们从湿海带身上发现什么?湿海带泡在水里会胖起来,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师:这湿湿的海带和干海带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讨论)

小结:湿海带也是长长的,湿的海带会变胖,摸上去滑滑的湿湿的,很柔软。

3、海带做的食物

师:那么你们吃过海带吗?海带能做出什么菜? 师:你们生活真丰富,看屏幕上的图片 师:你们喜欢吃海带吗?(幼儿讨论)师:今天裘老师也想请大家做一个凉拌海带,怎么做啊?动动小脑筋。(讲解步骤)

师:现在请小朋友可以去动手做凉拌海带了,裘老师已经为大家放好了调料品和海带了。

小结:海带是一种很有营养的海产品。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多吃海带能预防大脖子病,我们小朋友可不能挑食。

4、画海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海带了,还品尝了凉拌海带丝,现在请小朋友们用笔来画一下海带。

14.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篇十四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教学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 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 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 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 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 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 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 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 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 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15.大班科学活动:门洞变变变 篇十五

“门洞”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而“钻山洞”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从激发幼儿积极情感、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门洞变变变”科学活动。活动从“如何将门洞变大”问题人手,以“熊的一家过门洞”为游戏情境的主要线索展开,并融入语言表达、美术技能、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的具体内容,引导幼儿在说说、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交互式”自主建构学习方式,在游戏操作的过程中习得“让门洞变大”的两个关键经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2.能仔细观察,自主看图示操作,并大胆表述探究发现。

3.勇于尝试,敢于提问,乐于分享,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已积累按图示剪纸、剪拉花等相关经验。

2.教具:三个不同大小的熊玩偶(小熊和大熊玩偶小于A4纸,熊爸爸玩偶大于A4纸),大小标记图,大门洞范例,操作图示PPT。

3.学具:小的操作图示人手一份,废旧A4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纸篓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剪门洞,感知边框宽窄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1.引出话题。师:老师带来了两只熊,它们有什么不同?

2.提出要求。师:请你们在一张纸上为大熊或小熊剪一个门洞,剪的门洞有两个要求,一是能让熊穿过去,二是门洞的四个边框都不能断。

3.检验、展示。教师逐一用不同的熊对剪好的门洞进行检验,并让幼儿把大、小门洞挂到有大、小标记的展板上。

4.观察比较。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大门洞的边框和小门洞的边框有什么不同?

小结:大门洞的边框窄,小门洞的边框宽。

二、观察操作图示剪门洞,探索三维空间与门洞变大的关系

1.提出任务。师:熊爸爸也想请你们为它剪门洞,让它能穿过去,你们能行吗?熊爸爸的身体大大超过了这张纸,你们能剪出它穿得过去的门洞吗?先剪剪试试。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3.范例引导。师:你们有没有剪成功?有一个小朋友叫棒棒,刚开始也和你们一样,没有成功。他坚持不放弃,天天想办法,不断尝试为熊爸爸剪门洞。终于有一天,他剪出了一个能让熊爸爸顺利穿越的门洞。

出示大门洞范例,师幼合作让熊爸爸穿过门洞。师:为什么门洞比原来的纸大?

4.寻找秘诀。师:棒棒是怎么剪成超大门洞的呢?他把这个剪超大门洞的秘诀画了下来(出示操作图示PPT),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剪超大门洞的秘诀。

把小的操作图示分发到每组,幼儿自主观察。师:如果你已经有了发现,可以拿一张纸试一试。我们有五分钟时间,看你能不能变出这样神奇的大门洞。(为每组提供足够多的A4纸)

5.幼儿尝试按图示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发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度引导和启发;发现有幼儿剪出门洞,教师就用熊爸爸去检验。熊爸爸能穿过而且边框不断的门洞,就请小朋友挂在“超大门洞”展板上。

6.交流难点。师:有些小朋友成功了,但有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谁来说一说你遇到的问题?或许其他小朋友可以帮你解决哦。

幼儿逐一提出自己的困惑,师幼共同探究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幼儿主动提问,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剪掉的阴影部分在开口处还是在闭口处?阴影部分应剪得宽一些还是窄一些?为什么?

小结:按图示剪,能让门框纸条不断变长,这样就会变出一个远远大于原来纸张的超大门洞。

三、巩固剪门洞经验,强化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越变越大的关系

1.提出新的挑战。师:陆老师也想玩穿越门洞的游戏,你们能不能为陆老师剪一个门洞?

师:你准备怎样剪陆老师能穿过的大门洞呢?(鼓励幼儿把准备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追问:剪特别大的门洞,要注意什么呢?(边框尽量剪窄一点)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检验。第一个剪成的门洞,由老师试着穿越。后面剪好的门洞,请客人老师穿越检验。检验好的门洞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挂在“超大门洞”展示板上。

师:为什么门洞会越来越大?(引导幼儿回答:因为边框越来越窄)

4.集体穿越门洞。师:有个叫茜茜的小姑娘剪出了一个特别大的门洞,你们数数有几个小朋友同时穿过。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你们剪的最大的门洞能让几个小朋友同时穿过呢?哪个门洞最大?估计几个小朋友能同时穿过?请你们像照片中的小朋友那样,一起小心翼翼地穿越门洞,看看到底有几个人能同时穿过。请客人老师帮我们拍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剪一个更大的门洞,让全家人一起穿过,并请邻居帮忙拍照,第二天带到幼儿园贴到展示墙上。大家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剪的门洞最大,哪个家庭拍的照片最美。

活动反思

上一篇:英雄成语下一篇:企业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