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心得体会

2024-07-29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李吉林老师心得体会

李吉林老师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被她热爱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精心育人,特别是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李老师的模范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用生命诠释着的师者的崇高风范,其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老师以学生为本,视学术为生命,用真心和大爱谱写了一名人民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学习李老师的事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学生的那句话:“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学生。”话虽短,却震撼了我的心,表达了学生对一名普通老师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认可,这是对一名教师的至高评价。

这些年我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老师送给学生爱,学生回报老师爱。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总会发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

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李老师积极探索野外情境课堂。虽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平时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我想,学生在教室外的大课堂中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也能感受到李老师付出的辛劳吧!

三、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很幸运地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紧紧追随。不但自己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我仔细看下来,发现原来情境教学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很好地进行利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比她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发展自己的特色,谁都能成为李吉林老师。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

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2.学习宣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 篇二

学习宣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

近日,在学校班级中心组学习内容(2012.3-2012.6)活动中,我深刻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当我打开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宣传网站并大量阅读了关于她的文章后,激动、震撼之感已难以言表。语文科目本就没有如同美术音乐等素质教育科目那般具有具体可感的声、光、影多方位的多媒体授课方式,自古以来语文教学都使用普遍单调、呆板、低效的课堂授课方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进行由上至下的单方面强制性灌输。然而,她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中走来,亲身经历过政治劫难。当年她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接着,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她后来搞情境教学实验,按照“国情”揣测,冷眼、热讽必定不少,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她坚持下来并为之等待的努力在现在终于开花结果并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我想,她的成就来自于永不放弃的人生经历和励志革新的精神。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她的生活就给人以教育。精彩的且坚定的教学实践铸就了教育家的人格风范和教学魅力。她爱生如子,与其同乐。她坚持阅读,不断进取。她背诵名家诗篇,摘抄成册。为了搞教育科研,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边学习边思考,做了不少卡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大学在小学”。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因此,她的成就不是偶然。她的努力不是空谈。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我来说,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借鉴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她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明白了她忘我工作、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了解了她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理解了她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我作为未来的一位语文老师,她将是我一生学习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3.读李吉林老师的 篇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浪潮一般滚滚而来,它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每一个教育者的生命里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有新的挑战和改变。认真阅读了课改进行时:情境教育(江苏小学语文)里面的文章,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即: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中的一篇---《寓言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从我国先秦至今二千多年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寓言作品。在我们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吸收了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矛与盾》”等很多中国古代寓言的精品。这些寓言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们生动的课堂内容。但是寓言故事总是有其寓意的,如果只照本宣科,难免会拘束限制学生的思维,将“创新”意识扼杀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寓言不仅仅要站在寓言本身所揭示的道理中,而要深挖教材,拓展教材。所以,我们要让学习寓言的课堂成为学生释放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的场所。看李吉林老师教《狐狸和乌鸦》:运用情境教学,强调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再看他教的《刻舟求剑》:教学时,他用可移动的硬纸板制作的船给学生进行演示,与学生担当寓言角色相结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后,再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儿童思维活动产生飞跃。这样活灵活现的教学,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怎会不喜欢?

李老师在寓言教学中所提倡的改写寓言剧也让我很受启发。以前在讲《矛和盾》时,我也尝试过这种方法,但效果不是太理想。因为孩子们在编写剧本时对格式掌握不太好,挑同学表演时,同学们演的不到位,甚至有人笑场,无法将表演进行下去。看了李老师的文章后,我进行了反思:是我给学生创设的情境不好,准备的不到位。如:表演时需要的旁白,道具,对学生表演的角色的指导等。因为这些可以增添趣味性和真实感,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我们一定要不怕麻烦,不怕失败,尽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直接阅读古文原著,也是一种好方法。学习时,先让学生自读古文,自学注释;再让同座两人讨论,试着解释、翻译;然后结合学生回答,把关键词语讲清;最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表演。尽力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积累丰富的语言。

4.学习李轶老师心得体会 篇四

李轶老师是襄阳五中物理高级教师、校团委书记、物理奥赛主教练,2016年他指导的10名学生获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其中三人进入省队,朱尧峥更是以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又顺利入选国家队并将于2017年5月代表中国参加“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创造了鄂西北的记录。他是一个有管理艺术的班主任,所带班级成绩斐然、所教的学生阳光上进,18年来坚持批改学生周记达80多万字;他是一个教学成绩突出的班主任,2011年,他所带的学生王震霆以707分的高分夺得湖北省理科状元,五届毕业生中超过20人考入清华、北大,逾400人考入一类重点大学,共有22人获物理竞赛省赛区全国一等奖;他也是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李轶老师从教17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是全市教育系统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充分诠释了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含义,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完美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充满爱心和责任的光辉形象,是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模范。

我们要学习他大爱如山的高尚品德。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有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广大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永葆仁慈大爱,用爱心帮助学生开启知识之门、浇灌心灵之花,擎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们要学习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习总书记要求,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把“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作为毕生追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髓要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起精神标杆。

5.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五

今天,我听了李吉林老师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讲座,学习了拓展性阅读资源,真的是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听完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些初步的设想,为了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像李吉林、斯霞、窦桂梅老师那样,因为有“爱”,才会尽职尽责;因为有责任,才会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对教育事业和学生要有博大的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和永不满足的进取心.二、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材施教,各个突破,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教”与“学”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实践中去总结,在实践中去磨练,积极反思,积极总结,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讨问题,在反思中去研究问题,再一次到工作中去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不断工作——反思——实践的过程,才能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取得很好的成绩。

6.学习李吉林有感 篇六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泗洪实小秦珊珊

她从教50年,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甘为人梯、乐于助人,一切为了儿童,让更多的儿童负担不重、发展充分、健康成长,享受幸福的童年,是她坚持30载情境教育研究的意义所在。她是谁?她就是李吉林。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2、“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

她说:“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自己拿起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

给孩子。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自己动手做教具,画画,常常为了设计一堂课几易教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常进入沸腾状态,孩子忘我了。下课了,竟不肯下课;写作文,下课了不肯搁笔。“真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柳斌语)

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7.《李吉林与情景教育》读书心得 篇七

最近,我有幸系统的学习了《李吉林与情景教育》教育教学专著,真是受益匪浅。

吉林出身贫寒,早年丧父,跟随母亲相依为命。通过努力读完了高中,为了母亲,在1956年,她的同学们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十八岁的她却选择了小学。走上工作岗位,她一直是那么兢兢业业,从1958—1966年这8年时间里,她为了学生,不知开了多少夜车,放弃了多少假日。可没想到她8年时间换来的是‚文化大革命‛。当时学校到处贴着她的大字报,说她是‚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黑线人物‛,为了躲避灾难,她忍痛把日记本,备课笔记烧了。学校里不能上课了,大字报,批斗会,学校里硝烟弥漫,这给了她重重的一击。那是她才28岁,被调到农村小学去‚改造世界观‛。从1978年她开始研究‚情景教育‛,在学校设了一个实验班。当时她没有一分钱的课题费,需要教具自己动手制,需要教学用品自己掏钱买。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操作系统。在她与儿童相处的这十余年间,她创造性地将情感、意志、情操这些文化要素运用到教育中,使儿童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有了应有的位置,使‚情境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情境教育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流派。情境教育的好处不仅是将教材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还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情境教育是一个成功的探索,是实在的情感教育。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语文教法的运用和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素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她在《李吉林文集》中讲到:‚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李老师设置的情境充满着‚童真‛、‚童趣‛,具有审美化特征。儿童在其间享受审美的愉悦。同时又由于情境与儿童带入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儿童的原初经验就很容易在情境的背景下被激活起来,传递到孩子的丘脑,并一步地‚涌现‛为被孩子们意识到的经验,就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说的主体的觉醒。

她把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四为‛就是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儿童发展的五个要素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多年来,李老师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的这个研究‚母地‛,不断地衍生、扩展、细化其研究主题,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成就为当代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家、儿童教育家、同时在我看来也完全称得上小学教育学家。而且这种情境中的活动一方面很有审美化特征:审美是自由自在的,审美是舒展的,审美是无功利的,可以忘我的;同时,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孩子们是经过同伴的活动和师生在一起集体活动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儿童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形成某些共同的经验,就获得一种所谓‚共通感‛的体验。因此,这时候就不仅是在认知学习,也不仅是在产生和享受着审美经验

她在实验中,始终把语文教学视为一种艺术,使儿童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使儿童欣赏到、感受到语文中表达的美,得到美的享受。李吉林老师虽然借鉴了外语情景教学的经验,但她没有把情景教学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停留在方法上,而是加以拓展。开始的时候把它形成一种语文教学模式,继而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这时已经把它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了。李吉林提出,情境教育有四个元素,即讲究‚真‛,追求‚美‛,注重‚情‛,突出‚思‛。在她心目中,老师所从事的是美的事业,因而需要倾注全部心血引导学生,一去寻求世界已有的美,一方面去创造世界未来的美,这部著作见解独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活泼,其中有不少堪称为教学实验与研究的‚美文‛。看了这本书,很自然的就联系起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确应尽量多地设置多样化的情境来作为教学的外部引诱,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氛围,在师生都以饱含激情的教学活动中,一节课就不可能不‚活灵活现‛。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这对于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是个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有着使得我们学生生理感官上与心理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教学十分重视儿童的观察力的培养。情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观察力的培养。李吉林老师首次提出‚观察情境‛,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观察客体的意境和观察者的本身的情致。儿童从单纯观察客体到注意‚观照‛自身,从观察自己的外部形象到体察自身内在的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深刻的变化。李吉林老师带领孩子观察秋天的田野,李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带入孩子容易接受的活泼快乐的情境之中去,让学生感受并使其和自然的去表达。李老师的情景教学和儿童的语言发展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对情景教学来说,李吉林老师所谓的‚发展‛内涵,并不局限于智利的发展,它是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知识的积累、语言、智力、情感的整体和谐的发展。李吉林老师在书中有了详细地介绍。李吉林老师总是利用儿童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想象中,产生最富有儿童清静的美妙语言。例如,孩子看到晴朗的满天繁星的天空,就会情不自禁的说:‚天上有好多的星星!‛等等。

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注重发展教学的审美价值,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让儿童在生动有趣、美丽动人的情境中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李吉林老师认为,大自然是低年级儿童观察的主要对象。李老师经常和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看郊外美景、观早上日出等等,进而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愿望,从而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

我们常常埋怨这课不好上,总觉得干扁扁的,还把责任推学生身上,说他们笨,而自己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整堂课都是我们在自导自演。看了她这些教育理论,我才醒悟,其实这都是我们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有找到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一堂好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一堂好课,能使学生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一堂好课能带给我们欢笑;一堂好课,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中学到很多……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发现儿童,需要一种全新的儿童观来支撑我们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在每堂课都像李吉林老师一样进行 ‚情景教育‛把孩子带入情景,让他们爱学,乐学,主动学,这课还会是干扁扁的吗?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有提升课堂效率的知识,还坚定了我以后从教的态度和决心。

《李吉林与情景教育》读书心得

8.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的体会 篇八

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知道这个班级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班级留下一个流传下去的故事,从而让他们产生对学校班级爱的依恋。2.爱是一种理解,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最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在哪里兢兢业业。”话虽然难听,但是可以想想一个班主任要是不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你说他能带好这个班级吗?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3.爱是一种尊重,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很多班主任都觉得班主任尊重学生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民主,什么东西都要拿到班上集体讨论。并且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以学生为主这样就是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其实你错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不在于我们的动机,而是真正了解学生对事情的认识和感受。

4.爱是一种浪漫。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在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李老师说“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做有童心的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幼稚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那就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只需我们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的经典理念,不时引来阵阵的掌声。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感恩。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李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李老师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今年我是担任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平时课程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免有些怨气,有时自觉不自觉的迁怒到学生头上。说实话,我自己觉得我的学生并不是讨厌我,但他们也不是真正喜欢我,我觉得是“敬畏”。他们喜欢听我的课,觉得我是较“权威”的语文老师。但学生们都觉得我太严肃,让学生敬而远之,慢慢的,我觉得我离我的学生越来越远了„„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我不由自主的反省:我或许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但决不是让学生打心里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怕我,一见我,有的学生就躲了。以前我还觉得自己很有“威信”,学生在我面前不敢“乱动、乱跳”。李老师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优质教育。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能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啊,我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未来和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打心里喜欢他们,爱他们吗?爱是双方的,爱是会得到回报的,只有当我们对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爱我们。

9.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九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在这本书中,我被李老师的育人故事所感动,被李老师的钻研精神所折服。他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粉丝,他真正是教育工作的粉丝,他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作品,也读过《论语》、《孟子》和《庄子》;读了《外国教育史》、《人格心理学导论》;还读了一些与教育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如《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思想史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读了《陶行知文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试图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思考教育,同时,从更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教育养料。这已足足实我折服使我震撼!他的书中每一页都写着 “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的字眼,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

流动着智慧……

他从许多前辈教育大家的著作中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还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苏霍姆林斯基还以诗一样美好的语言描述道:“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他与未来班的故事中使我认识到他对教育不仅仅理解成分数,而是人性的善良,团结,互助,奋进。他作为教师更是学生的兄弟,朋友,支柱。他在教育中用平等之心对待同学,面对学生犯错,他却总反省自己,在反思中理解教育,提高自己,帮助学生。当学生不听他话时,他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与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他面对 “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他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信心。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他摸索的后进学生转化的方法很另我欣赏。

读了这本书,更使我坚信了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孩子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李镇西老师说,教师给孩子以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

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

当然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永远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向李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的头脑武装自己,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谐

10.学习李彩梅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篇十

今天,xx主席带领前勤老师学习了站前小学李彩梅老师的事迹。让我的心灵受到强有力的震撼。

李彩梅老师,一位老共产党员。时刻跟着党的路线走,时刻听从领导的指挥和安排,时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崔主席在春风细雨般的声音里,听着李老师既朴实又感人的事迹,我眼前仿佛看到一位从五十年代穿越到当今社会的一位革命军人的形象:和蔼可亲、严肃认真、忠于职守、虚怀若谷、清澈坦荡、乐于奉献和大公无私。就像生长在沙漠里的一棵高大的杨树,狂风吹不到,积雪压不跨,炎日晒不焦的坚强与高大、挺拔与威猛。

“只要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这句话,每一个人都说的那么轻松,但能做好却难上加难,如果能一辈子做好那就更是不可思议。而李彩梅老师做到了。在到处喧闹的人文环境里,在思想上颠沛游离的浮躁中,她做到了坚定不移,做到了稳如泰山。对学生,对家人,对自己,对领导几十年都不变的胸怀。

随着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中渐渐的失去了自我,在追求一种物质上的享受而渐渐的灰色了自己头上那片明亮的天空。虽然,深知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触摸,但已经是身不由己。时光伴随春秋的轮回,有的时候已经把我们变得面目全非。可就在大家都感慨人的转变而失去一些宝贵的精神之时,就在为生命的脆弱和可惜的无奈之时,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自己,是如何追求物质上的拥有和精神的一些扭曲的虚荣。身为老师,面对孩子,面对国家给我的工资,我们更多的不满足和不屑一顾。就在这时候,我们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了一种形象,鲜活的存在我们身边。她-——李彩梅。

我从事工作已经近20年,在工作中,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鱼儿和水的关系来形象的比喻我和孩子。那就是:假如我是一条鱼,那么多年来陪伴在我身边的孩子就是我生活的水。鱼儿离不开水。我也就与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上天派给我的天使。即使,一些非常弱的孩子,我也在多为他们付出的同时,从来不抱怨,不泄愤,而是帮助他们成长,看到孩子进步,我心里如同拥有阳光一样温暖和幸福,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但跟李老师相比,我自叹不如。

上一篇:《中国文化精要解读》读后感下一篇: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