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学习(15篇)
1.目标与学习 篇一
中考是我们都要面对的,我们怎样能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这也是我们学生关心的,那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学习计划与目标,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学习计划与目标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点提醒: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学习计划
首先,归纳知识点。比如:根据作文的题材、内容进行适当分类,这样,在考场中遇到任何作文题,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参照考纲,逐条检验是否牢固理解知识点,并迅速查出遗忘或遗漏的要点。
第二阶段:读书破万卷。提醒: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不在于做了多少难题,而在于对教科书精华的领悟程度。
第一,杜绝只看笔记,不看教科书的坏习惯。有些学生认为,平时自己认真听课,笔记中已经涵盖了所有复习内容。事实上,笔记不能代替书本。比如:书上注明需要背诵的段落、重点段落,学生应按照课本一字一句地熟记,切不可拿着“COPY”的笔记本进行背诵,一旦抄写中出现细小差错,学生仍照着错误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失分有点可惜。
第二,不忽视理科教科书。不少学生将数学、物理、化学的复习方法,归结为题海战术,显然有失偏颇。复习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理科教科书,掌握书上的概念、公式、例题,尤其是有些解题步骤。要知道试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只有掌握了题目的本源,才能更加有助于解题。
第三,浏览错题集。不少细心的同学,都备有一本错题集,将初中四年来曾经做错的题目,都抄在上面。最后复习时,这本错题集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回顾旧题、错题,问问自己还会不会做,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
第四,对于外语课本的某些篇章要背得滚瓜烂熟,做到脱口而出。对于语法要注意区分和记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写出的文章有“法”可依。
第三阶段:主攻薄弱环节对平时练习中经常失分的题目,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如:作文得分偏低的学生,可以多练、多写,请任课老师批阅。现代文部分薄弱的学生,可以参阅教辅书上的习题,反复训练,揣摩答案。学生千万不要存有畏难情绪,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跳”过去了事,恰恰是这些知识点,更加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尽快掌握。
第四阶段:研究历年考题学生可以把每一份历年中考试卷当作模拟演练的机会。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正确审题的习惯,尽量避免做错题目。另外,要养成检查试卷的习惯,学着回过头,至少检查一遍试卷,再核对答案。这样坚持下来,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中考考场上不至于在细节上失分。
第五阶段:系统全面地复习。拿语文科目来说,要将古文、现代文、作文融合在一起,完整地做几份历年试卷,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对于背诵部分,不要自以为已经滚瓜烂熟就完事了,要防止错别字。
第六阶段:冲刺阶段,放松心绪,平衡心态第一,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压力。在常态中参加考试,学生才能避免发挥失常。
初三中考奋斗目标
目标是我们行动的动力,而作为我们初三的同学来说,你需要制定一个自己的中考目标。那么对于初三的我们来说,你需要怎样才能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好一个角色呢?下面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就给大家带来如何制定初三的奋斗目标。
新初三考生最好早制定2015中考目标,新初三考生从暑假开始就需备战2015中考了,利于暑假的时间,更好的为2015年的中考作好相应的中考备考策略,下面是新初三考生最好早制定2015中考目标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新初三生就要开始备战中考,有关心理专家提醒,除了知识、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学生要提早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实施。
不少新初三生已开始准备迎接初三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在假期报了辅导班,有的早早就到书店买了辅导书。今年中考结束后,有些考生就郁闷地说,进入初三后,在班级成绩中等开始并不太在意,缺乏学习计划和目标,总以为到最后拼命学习会有效果,结果到了关键冲刺阶段,生理、心理和能力都到了极限,怎么也使不上劲儿,致使中考成绩不理想。所以说,从初三开始,考生最好要有计划、有目标,实实在在地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新初三生第一步是要找好自己的位置,通过对自己过去成绩的分析,合理定位,锁定目标。另外,中考是一场持久战,新初三生仅有目标还不行,要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新初三生要找准自己在班级、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否则,盲目地制定过高的目标、与别人比较,只能打击自己的信心。
新初三生可以在开学前,制订一个每日学习计划表,按计划复习。同时要树立目标,如月考要达到的成绩、期末考试要达到的成绩等。这样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既能保证复习效果,又能达到劳逸结合。
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如何制定初三的奋斗目标,初三就是我们大家奋斗的代名词,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初三的学习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奋斗。
2.目标与学习 篇二
1.从含义上看, 体育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1], 体育学习目标来源于体育课程目标, 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2]。一个是预期成果, 一个是预期成果的标准,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如果用生活中案例说明:购买满意的住房 (这是预期效果) , 那么房价便宜、地理位置好、户型设计合理、小区整体环境优美等等则是满意住房这个预期效果的标准。同样, 在体育教学中, 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运用要领对同伴抛来的球有效进行练习”, 而学习目标则应该是“学生可以把抛来的球垫回到同伴控球范围内”。此时可以看出, 课堂预期成果是“学生能运用要领进行有效垫球”, 而“把抛来的球垫回到同伴控球范围内”则是“运用动作要领垫球有效进行练习”的标志。
2.从体育教学过程上看, 设置教学目标更全面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统一, 教的过程是解惑和授业为主要特征的程序, 而学的过程则主要是探究、发现为主要特征的程序。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师生两方面的活动, 有教师引领和指导, 也有学生发现与学习。但是, 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 形成运动技能, 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 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2]。体育学习的主要任务要通过体育教师引导和传授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离不开教师的“教”。
一节课的预期成果既是对教师教的引导, 也有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既要兼顾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 又要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课时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工作预期效果或成效, 教师“教”的目标是重心, 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可以指引教师努力地工作。而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目标的“学”是目标的重心, 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瞄准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和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加倍努力, 并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和鞭策。因此, 笔者认为设置教学目标比学习目标更全面, 更能反映体育课堂教学的内部关系, 体现课堂教学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要求。
二、设置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要求“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潘绍伟、于可红主编的《学校体育学》提出“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个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描述必须包括:表现学生达到目标的行为;学生达到具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可接受的最低的水平”。毛振明主编的《体育教学论》中指出“一个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达成什么样的课题’ (课题) 、‘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 (条件) 、‘用什么标准来评判’ (标准) 的三个要素”。于素梅博士也认为“具体化、可操作性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3]。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课时目标设置要求已基本达成共识, 具体化、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评价是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表述的方式以行为目标为主。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的案例分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符合基本要求的。
案例: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目标
在设置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目标时, 大家过去常会设置成“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 而这个目标只能判断学生“是否学习了篮球行进间运球”和教师“是否教授了篮球行进间运球”, 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并不知道。因此, 这个教学目标对教学指导作用不强,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更不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学, 学生互评、自评没有标准。这样的教学目标最容易导致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比较差。
按照具体化、可观察、可操作性的要求, 可以把目标修改成“使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能够控制好球的落地与反弹高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快速运球15米以上不丢球”。其中, “行进间运球过程”是条件, “运球时控制好球落地与反弹高度”是行为, 标准是“15米以上不丢球”。这样的目标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学生也能清楚自己学习情况和目标的差距, 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用行为目标陈述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学习目标, 往往比较容易设置, 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设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许多教师直接将《课标》中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直接设置成课时目标。比如, 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树立集体荣誉感、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形成良好体育道德意识和行为, 等等。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做好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体现内隐的心理过程。比如, 过去经常直接在课时教学目标中设置“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 这个目标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 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学生更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体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师也无法观察到什么样的结果是学生意志品质得到了培养, 往往比较空洞。因此,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修改成“在学习中独立或在同伴鼓励下坚持跑完全程 (学习内容:耐久跑) , 能独立反复练习学习的动作 (学习内容:体操) 等”。“独立”或“同伴鼓励”是行为条件, “能坚持跑完”、“反复练习”是坚强品质内隐心理外显的情景, 也是结果和状态, 实际上落实了评价标准。
三、设置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步骤
1.依据水平目标、学年 (期) 、单元目标, 逐步分解设置课时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有多层次的目标组成, 主要是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制定具体课时目标必须关注各个层次目标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对目标进行一步一步分解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下面通过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方面的分目标“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水平四教学中一步一步地进行分解来说明 (见表1) 。
2.分析教材,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培养能力、增进健康各有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方法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势必然也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特点, 确定重点, 使学习内容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知识、增进健康服务。
首先,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运动技能储备情况来分析某项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是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学习和认知预期效果;二是要分析教学内容技术细节及其评价标准, 考虑安排整个教学内容的单元学练程序、步骤, 结合技术学习细节研究适合发展学生体能的因素;三是要研究教学内容蕴含的教育因素和行为规范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设置出切实有效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其次, 由于单元教学是一个教学内容, 而学习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 并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学理要求, 设置课时教学目标时, 要在单元教学计划中通盘考虑, 不断提高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预期, 进而达成单元教学的总目标, 而不是孤立单独设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操作中,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不同课次中教学目标的条件、行为、标准三个要素, 来体现单元计划中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预期逐步提高过程 (见表2) 。
总之, 无论是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置,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 因此在设置目标时, 都不是大而空的理论阐述, 而是要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形式, 将课时教学中每个目标具体化, 让每节课上的教学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每节体育课设置规范、有效、科学的教学目标, 才能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引领教师循序渐进并区别对待、合理地组织教学中的各项活动, 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2]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3.试论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篇三
课改至今,有关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制定目标的问题,研究并不多,特别是缺少教师可直接借鉴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力求从学习目标制定的描述,来讨论《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和表述规范,以期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
1.相关课程政策
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学习内容的载体,很多人认为教材就是学习内容,这等于将教材固定成为一个僵死的教学资源。此处的政策,指的首先是代表国家意志,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规定了学习目标的基本范围和要求的课程标准,其次为教材和教学参考等。
(1)《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首要政策依据。因为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学习目标的上位概念,所以课程标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规定了学习目标的基本范围和要求。”课程标准具有普适、基础和上位的特点,因此在分析课程标准时教师需要将浓缩的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并找到与本科学习内容方向相适应的阶段目标,使学习目标更具有操作性。
(2)《品德与社会》教材。教材是各地方教研部门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各自不同的区域情况编写的教学材料。与课程标准相比,它具有地方性,具体而灵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使学习目标更符合编写的初衷,使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良好衔接。同时,教材中的每节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层层递进的,因此要兼顾到教材前后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联系或铺垫,以保证学生知识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延续性。
2.对学习者的分析
作为知识的受体,学习者的特征决定了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所应顾及的学习难度和密度,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
(1)学习者的特质。学习者的特质一般包含一些心理指标,例如学生的年龄、学习动机和兴趣等,不同的心理特质对同样的资源会产生不同的反馈,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特质。例如,家庭和社区,都是人所归属的共同体,在这两个类似的认知环境中,一年级的学习目标着重于对于家庭成员的认识,体会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的归属感,而对三年级学生就更进一步,要求他们能够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2)学习者分布。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必须进行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根据统计学理论,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认知水平一般呈正态分布,因此确立的学习目标需要契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要,并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一定的拓展,同时兼顾学习困难的同学。
考虑学习者的分布,还包含了座位的安排。一个班级中人数众多,由于位置的关系,有些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老师或是课件演示的内容,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兼顾到这一点。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不仅是对学习目标的实施,也是对学习目标本身的正确性和适切性的验证。因此,教学实践也应该作为学习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
(1)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在进行教学实践尝试之前都只是一种计划形态,只有经过实际的教学过程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观察学习者的参与度与达标程度,作为调整学习目标的依据。
(2)《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教参即教材编写者提出的一些文本解读和教学建议(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研员、以及学科专家共同编制,是丰厚教学实践的积累。因此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参,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
将教参上的学习目标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己教学的学习目标,也是片面死板的,因为教学是根据教学主体、受体、教学环境而灵活变动的,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参建议的学习目标,就容易犯照本宣科的错误。
4.其他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立还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对教学者的分析。教师作为教学者,存在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素养也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质量,所以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也需要考虑教学者的情况。如喜欢学生协商讨论的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更注重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情绪体验的教师就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进行着重强调。
(2)现实案例与社会热点等时事性因素。品德与社会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学习目标也必须契合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时事,因为其中蕴藏了当前社会的发展态势,暴露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般准则。将学习目标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新闻、报纸、网络中耳闻目睹的事件与学习内容相联系,提高学习有效性,同时,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也可以促进社会参与行动的生成,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四年级《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就适时以当时的舆论热点——“黄浦江死猪事件”为例,将社会时事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一是了解为维护食品安全,我国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的措施,尊重相关人员的辛勤劳动。
二是掌握根据一些食品质量标志、许可证等辨别餐馆和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抵制有害食品。
三是掌握主动干预食品卫生的方法,感受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产生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和自觉维护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愿望。
二、学习目标的表述规范
根据马杰的目标表述理论,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科目特性,可以确立品德与社会目标表述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
1.明确主语
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表述时主语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对预期的学生行为的表述
即三个维度的行为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品德与社会目标的三个维度界定与其他课程都不相同(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们对目标的三个维度始终弄不清楚。例如,把“知识”维度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或者“知识与技能”;把“方法与能力”表述为“过程与方法”等。有的则用“通过”等介词,来表述方法与能力目标,其实质仍然是“过程与方法”,和“方法与能力”还是有区别的。找准、找好动词,目标确立就更明晰、更具操作性了。在本学科的专业参考书《奠基从品行开始》一书中的第117页,提供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常用的“三维目标的性质、学习水平与常用行为动词”表,可为教师在目标确立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目标能定位得更加精确。
3.设定条件
条件是指制约学习行为、影响学习结果产生的特定前提。有些学习目标看似全面,实则很难落实。一是目标过于空泛,就是前提条件没有找准。如一位教师制定的《共同维护食品卫生安全》中有这样一条:“知道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标准和法规,了解制定这些法规的意义。”我们不禁生出疑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标准和法规有很多,课上应该了解哪些?哪些是课外可以了解的?为什么这些法规需要在这堂课中了解?这些都没有表述清楚,所以有诸多困惑,落实起来,执教者无法把握其中的“度”。
4.预设程度
即制定的学习目标最后能达到的表现程度,如“不少于800字”、“有80%的人能说出”。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与其它学科有比较大的区别,它对可测知识的要求并不高,最重要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情感的培养。例如,一年级《学校生活有规律》原学习目标为:知道学校一天的主要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体会规律性;适合学校的作息规律。修改后的学习目标为:能根据学校一天中的时间和场合选择相应的、正确的行为和仪态;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学校生活的乐趣,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愿意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分析可知:修改后的目标,前者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低年级的主要教育目标;后者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时间安排,可以让学生学会读表,知道每个时间都有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从时间表上可以感受学校生活,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守时间,才能让学校生活有趣开心,这一点是落实情感目标的关键。
4.英语学习目标与计划 篇四
09商英2w 09131510 吴贞
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我已经了解到我在英语方面的薄弱之处,特别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更是觉得要有些措施帮助我挺过去。
问题一:听力
作为一个English major,能听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以我现在的水平,听得流利还是有一些困难的。问题是对于连读,弱读的地方无法辨认出来,有时还会和一些单词搞混在一起。这从一方面也体现出我词汇量的不足。
所以制定了以下计划。
•每天早上收听BBC或是VOA。(注:BBC.VOA的来源有两个:从网上下载。录下当天的BBC,VOA广播)。
要求:
1.精听。
2.然后对照例文修改。
3.修改之后再反复听自己错误的或是没听出来的地方。
4.总结反思自己听错的原因。
•预习听力课上要听的内容。
•自己找News items。听两遍,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该新闻内容。每天听一则。
•复习语音课程,加强连读,弱读等的分辨率。
•扩大词汇量。常用单词每天背15个。寻找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如国家,地名,国家领导人的名字的单词,背诵。
•在听BBC或是VOA的时候,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在听写时学会用缩写,例如月份,国家。还有一些较长单词,可以写几个字母,听完之后再补充完整。这样可以提高写字速度。
•看英美电影。
要求:
1.分辨英音和美音的差别。
2.选择没有中文字幕的电影或是遮掉中文字幕,反复听里面的发音。(注:选择的电影由难而易,要适应自己当时的水平)
问题二:语音
在半学期的语音学习中,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一是连读。二是重读
弱读。其中连读问题最大。
所以制定了以下计划:
•复习语音课本。一周一单元。
•每周练习一首英文歌曲。要求歌曲中有连读或是弱读。例如If I could。•设定每三周看一部英文电影。反复听里面的发音,录下来然后跟读练习。最后比较原音和自己的录音的区别,然后再继续练习不足的地方。
问题三:阅读
在高中时,对于阅读,我一直是得心应手,但是在大学的期末考试后,却发现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我总结了原因,发现自己在做题时明显心浮气躁,对于长的文章更是没什么耐心,而且严重发现自己词汇量的不足。
由此,制定了有关提高阅读的方法。
•目前我正在读英文版的《海底两万里》,计划在这一学期内读完,并做相应的笔记:记录生单词和优美句子。
•在平时,买英文杂志或是China Daily。开阔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在阅读课上,仔细做题。
•找题目来做,并且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就停笔。
5.初三下学期学习计划与目标 篇五
第一阶段:1月中旬至3月中旬--基础夯实,查漏补缺
学生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应该对今年中考语文新加题型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每个考生都必须做到的。
除此之外:
在这个复习阶段,对于语文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我们建议你继续巩固自己的基础,将《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字词、背诵理解的古诗文等范围性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字词逐一确定读音,注意区分易错字,保证字音字形的全面掌握;对重点的古诗文内容要牢固掌握,包括注释与翻译。另外,要对中考近五年的真题进行必要的练习,尤其是阅读题,争取全面认识阅读题考察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形式。作文方面,我们要试着多看几篇高分作文,并主动训练。
对于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我们建议你在此时要积极强化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部分,比如字音字形、古诗文背诵理解等等,查漏补缺,争取在这个阶段将所有之前记忆不清楚的部分彻底记住。同时,在阅读和作文方面,中等学生可以着重练习一些模拟题,并对考试内容进行更加明晰的分类,作文方面要对之前所写文章进行修改、润色,尝试形成几篇自己能够牢固掌握并改写的文章。
倘若你语文成绩居于优秀的水平,我们建议在这段时间里要保持必要的练习,保证基础题的万无一失。阅读方面可以多做一做模拟题,在表达方面多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表达方面的不足。作文要有几个素材是可以自由转换的,同时也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素材范围,在语言表达方面多加努力。
第二阶段:3月中旬至一模(5月初)--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半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建议:
语文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要多做一些套题,培养考试感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与作文上,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在多频次的练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审题与答题方面的偏差。作文方面,要多加练习,形成至少三个不同方面的素材,尝试在不同题目中去变换使用。另外,要在表达方面收集一些经典表达,最好自己能灵活运用多种修辞以及人物描写方法。
语文中等学生要注意阅读的表达优化,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精准,同时作文方面多加强化,注重审题与表达,同时练习更加灵活、顺畅地使用多种表达方法与技巧,塑造人物方面更加立体、生动。
对语文优秀的学生而言,我们建议要在作文和阅读方面多加留意,作文上除了词句表达之外,要更加重视结构,重视整体效果,学会合情合理地升华;阅读方面,争取对所有文章类型与题型都已了如指掌。
第三阶段:一模至中考--多看少做,全线排查
一模到中考大约还有一个月时间,在这个阶段:
6.目标与学习 篇六
个人学习计划与目标
为了认真落实我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012年学习计划于目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战斗力及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结合自身实际,我积极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如下:
一、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争先创优,认真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的这一目标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重视学习、自觉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廉洁自律,增进认知能力,端正价值取向,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位书香,变化气质,涵养德性,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人为善文明礼貌的处世态度、善处复杂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确立个人学习任务: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1系;
2、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学习党的历史、党的规章和国家法律法规;
4、学习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社情和岗位知识技能;
5、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
6、每月完成《山西干部在线学院》不少于20个学时的任务。
三、切实实施学习措施
1、积极参加全院或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到有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等。
2、每天坚持自学。善于挤、钻,抓紧时间学习,并做到学有摘录,学有点滴体会。
3、通过参加一些培训学习、交流竞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开拓自己的视野,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4、经常反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坚持党性,加强事业观、自律观,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有言道:“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温家宝总理曾说:“多读书吧,因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只要我们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付出行动,用心做好计划中的事,不求最好,但求
7.目标与学习 篇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下称《课标》) 指出“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 (在什么情境中) 、‘行为’ (做什么和怎么做) 和‘标准’ (做到什么程度) 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 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其中的“标准” (做到什么程度) 就是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
通过查阅文献和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表述学习目标时, 可以返璞归真——根据语法结构来考虑, 即:学习目标一般是一句话, 应该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根据学习目标的含义, 主语为学生 (有时可省略) , 谓语即“行为动词”, 宾语 (其中条件状语有时可省略) , 后面的行为动词和标准通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结构见图1) 。为了方便记忆, 笔者列出一些行为动词参考表, 供大家研讨 (见下页表1) 。比如, 学习单脚蹬地翻身上的辅助练习, 蹬两层跳箱盖翻上单杠时, 学习目标设计为“学生在练习蹬跳箱盖翻上单杠时, 能够归纳出成功翻上单杠的关键是腹部贴杠和双臂拉杠的协调配合”。其中“学生”是主语, “练习蹬跳箱盖翻上单杠”是状语, “归纳”是行为动词, “成功翻上单杠的关键是腹部贴杠和双臂拉杠的协调配合”是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的制订
在制订学习目标时, 笔者用“把准教材”、“掌握学情”、“选对方法”和“避免失误”四个关键词和各位教师分享制订学习目标的感悟。
1. 把准教材
具体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的制订必须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刻地把准。把准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把准教材的锻炼价值。把准了锻炼价值, 就可以在单元、课时学习目标中具体地表述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两个学习方面的目标。第二, 把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把准了教材的重点、难点, 就可以在单元、课时学习目标中具体、明确地制订出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目标。第三, 把准教材的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的原理。把准这个原理, 就能够选择科学、有针对性的学练方法。比如, 在“单脚蹬地翻身上”单元教学的主教材学习时, 该动作的重点是“蹬地拉杠腿后踢, 举腿后伸抬上体”, 难点是“把准双臂拉杠与腹部贴杠”。这样, 就可将运动参与学习方面目标表述为“80%以上的学生在进行单脚蹬地翻身上练习时能主动体验‘蹬地拉杠腿后踢, 举腿后伸抬上体’的动作要领”。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目标表述为“70%以上的学生能够把准‘双臂拉杠与腹部贴杠’的时机, 完成单脚蹬地翻身上动作”。
2. 掌握学情
可操作、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的制订必须要教师熟练掌握学情。掌握学情包括这样几个内容:第一, 掌握教学对象 (学生) 的体能状况。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 就可以把准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能够做出动作的程度。第二, 掌握教学对象 (学生) 的技能储备。掌握了技能储备, 就可以把准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第三, 掌握教学对象 (学生) 的心理状态。掌握了心理状态, 就可以选择切合的学练手段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比如, 在学习单脚蹬地翻身上单元的前段, 辅助练习“支撑前翻慢下”课时中的目标制订时, 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和技能储备、动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动作要领, 可将本次课的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表述为“所有学生均能够做到‘手臂用力与腰腹用力相结合’的前翻慢下”。
3. 选对方法
制订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 模仿替换、拆分组合以及自主制订等。所谓模仿替换, 是指参照《课标》中某个 (些) 学习目标, 或者成熟教师的经典案例,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某些关键词语予以具体化、模仿或替换, 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 一位教师拦网教学设计中“体验‘及时起跳、提肩伸臂压腕’的动作要领, 大部分学生能在动作准确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目标,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将其改为“体验‘拉、伸、顶、翻’的动作要领, 大部分学生能在这个顺序下进行“腹部挂杠拉上”。所谓拆分组合, 指我们可以将《课标》一个比较笼统的目标拆分, 或将不同学习方面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学习目标的方法。比如, 《课标》中水平四“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和“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可组合成为一个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通过体会‘手臂拉杠和腹部贴杠’的有机结合, 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力量。”所谓自主制订, 指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对教材把准明确、学情掌握深入的一节体育课 (单元或模块) 中, 根据自己的正确理解, 制订出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学习目标。比如,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蹬地拉杠腿后踢, 举腿后伸抬上体”的动作要领, 尝试单脚蹬地翻身上动作。
4. 避免失误
体育教师在进行学习目标的制订时, 还需避免这样几个现象的发生。第一, 将学习目标陈述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而不是学习结果。比如, “学生能够掌握单脚蹬地翻身上动作要领”, 这个学习目标应改为“8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手臂拉杠和腹部贴杠的有机结合’的技术要领”。第二, 学习目标的陈述太过笼统、含糊, 大而空。比如, “通过单杠练习, 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就太笼统、含糊了, 可以改为“通过单杠练习, 提高学生的上肢和肩带肌肉力量”。第三, 制订的学习目标缺少个性化特点。比如, “通过单杠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如果把“单杠”换成“实心球”同样可行, 这样的学习目标就缺少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特点了。最好改为, “通过单杠的各种练习, 发展肩带、腹背肌肉力量, 有效提高支撑及悬垂能力”。
总之, 具体、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优化组合, 实现学习目标的主体性和责任性高效统一 (学生) , 实现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刘春志.学习目标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陈春磊.学习设计中学习目标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7
[4]吴爱军, 王渺一.对合理制定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J].运动, 2009 (1) :P128-130.
8.目标与学习 篇八
【关键词】目录引领 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光是教书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一轮的小组合作模式就体现出来了。老师积极、真实地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教师不是首席执行官,而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建设与使用小组的成败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锻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组长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活动消化新知识。
(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三)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四)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五)在设计任务时,要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只有问答双方有想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好奇心时,才会发问。因此只有学生之间有信息差,学生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
四、操作要点
(一)目标引领:目标是方向,目标是总领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教师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学习目标要保证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表述要清晰、准确,不模棱两可。教师将学习目标通过小黑板、投影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认定学习目标。可用情境导入:通过演示实物、出示图片、录像、录音、讲故事等手段,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认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上课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回扣目标,不偏离,不游移。
9.目标与学习 篇九
陈鹏
经过了两周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调查采访工作搞好了,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货了很多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们学会了与人交谈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开始一场交流,该怎样让其他同学对你所谈的话题提起兴趣,怎样才能让你自己的谈话更加主动且形象,我们组诗人齐心协力,一起分配工作,整理工作,人数比较少,但大概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做的调查表有十道问题,这些问题显示出了一些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大学生现价段学习目标
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是
大学生对于现阶段专业文化课程的认识
大学生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打算
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否适合目前专业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生对于平日里授课老师给大家的就业未来建议
大学生觉得影响你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大学生对于现阶段大一的学生只能在各个组织中跑跑腿干干基层工作你的看法是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是否参加过兼职?是何种类型的兼职?
大学生从事兼职过程中的收获
大学生觉得以下活动方式对你成长成才有帮助的是
进过调查分析。尽管被采访的人都是本院系的同学,采访男女比例相差很多,判断同学之间相对陌生只能寻找相对能说得上话的人进行采访调查。
10.目标与学习 篇十
一、学习目标
1、一“自”:自主——自我设计、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2、两“真实”——真实作业(独立见解、独立完成)、真情实感
3、三“品”——品德(价值取向)、阅读的品质、阅读的品味
二、规范
1、尽可能要求同学选修语文选修课或语文组社团。
2、建议同学扩展阅读面,订阅如下杂志(报纸)
《萌芽》、《中文自修》、《新读写》(必订其一)
《语文报》(选订,如以寝室为单位)
《读者》、《青年文摘》
《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
3、本学期每个同学要确定一个语文课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任选一个角度,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
(不少于3000字,期末誊写稿交任课老师,电子文稿发任课老师信箱)
4、每周有练字
5、每两周写一篇随笔
三、教师推荐书单
(1)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2)史铁生:《我与地坛》,见《史铁生作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3)钱钟书:《宋诗选注》,见《钱钟书集》之一,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4)赛林格:《麦田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5)加缪:《局外人》,见《加缪文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
(6)巴恩:《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7)巴恩:《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山东画报社,2002年。
(8)朱启新:《说文谈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9)龚良:《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册),山东画报社,1999年。
(10)钱穆:《湖上闲思录》,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1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三联书店,1997年。
(12)汤因比:《人类和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1998年。
(14)房龙:《宽容》,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
(15)林语堂:《中国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
(16)罗素:《西方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7)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1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其他书目:西方经典如《理想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中国古代
典籍如《论语》、《孟子》等。
(20)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
(21)《古文观止》
(22)胡平《禅机----1957苦难的历程》广东旅游出版社
(24)汪曾祺《人间草木》江苏文艺出版社-----(大家散文文存)-----系列书籍1
(25)王志刚《读史有感悟》中国华侨出版社
中学生必读书目(共40种)
一.初高中必读部分:(10种)
1.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6.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7.阿Q正传//鲁迅选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初中必读部分:(15种)
初一年级:
1.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选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3.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法)凡尔纳著;范希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5.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初二年级
1.青春之歌/杨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福尔摩斯探案/(英)柯南道尔著;丁钟华译.--群众出版社
5.居里夫人传/(法)艾里.居里著;左明彻译.--商务印书馆
初三年级:
1.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3.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英)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5.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三、高中必读部分:(15种)
高一年级:
1.矛盾论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谈美/朱光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5.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二年级:
1.子夜/矛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著;祝擎英译.--出版社
4.圣经故事/刘小江编.--外国文学出版社
5.傅雷家书/傅敏编.--北京三联书店
高三年级:
1.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著;海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培根随笔选/(英)培根著;何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5.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美)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主编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论语孔子
2.三国演义(上)(下)罗贯中
3.红楼梦(上)(下)曹雪芹
4.呐喊鲁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家巴金
8.雷雨曹禺
9.围城钱钟书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11.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2.堂•吉诃德(上)(下)塞万提斯
1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14.巴黎圣母院雨果
15.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
1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1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1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
19.老人与海海明威
2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枷利
中学生必读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
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葛兆光《唐诗先注》(浙江文艺出版社)
葛兆光《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河北教育)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三联)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
张友鹤《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
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
《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贵州人民)《唐宋八大家文选》
灿烂的文化:
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古讲》(清华大学)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上海书店)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
林语堂《中国人》(学林)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春风文艺)
杨东平《城市季风》(东方)
思想的天空、精神的家园: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上海古籍)
周绍良《百喻经今译》(中华书局)
傅雷《傅雷家书》(三联)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三联)
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湖南文艺)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
房龙《宽容》(三联)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林、人民文学)
人生的足迹、人物传记: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
林语堂《苏东坡传》(百花文艺、上海书店)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书店)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山东画报)傅雷译《名人传》(安徽文艺、译林)《傅译传记五种》(三联)
茨威格《六大师》(漓江、人民文学)欧文·斯通《凡高传》(北京)
人类的故事: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北京)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中华书局)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
潘旭澜《太平杂说》(百花文艺)
房龙《人类的故事》(三联、北京)
文艺美学:
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
《谈美·谈文学》(人民文学)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
《艺境》(北京大学)
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中国社科)爱克曼《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
文艺欣赏与批评:
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
林东海《诗法举隅》《诗词审美》(上海文艺)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
闻一多《唐诗杂谈》(上海古籍、人民文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人民文学)王国维·腾德咸《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陈从周《说园·书带集》(三联、花城)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三联)肖复兴《音乐笔记》(学林)
丰子恺《丰子恺漫画品读》(江苏教育)《护生画集选》(中华书局)
几米《地下铁》《听几米唱歌》(三联)
科学:
德博洛《发明的故事》(三联)
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
11.目标与学习 篇十一
教师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制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二、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要保证体育新课程的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要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学习目标达成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学习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师生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景
体育新课程中学习目标达成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五、改变和优化评价的形式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将评价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认同、理解和接纳评价结果,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要优化评价手段,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目标完成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质性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在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采用语言评价、技能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把各种评价方式所取得的成绩,按一定比例加以结合,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体育课堂学习成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用和教学内容选择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过程、形式、师生关系和评价标准。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构建,使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新颖的课的形式、方法、手段,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实施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教学不仅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地发挥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到大自然中去享受阳光。
12.目标与学习 篇十二
对于每个人来说, 人生中有两件事是绝对平等的:第一, 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且只有24小时, 谁也不会多一秒或少一秒;第二, 每个人都要面对一个无法更改的结局:死亡。如何在平等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 是令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头痛的难题。即便运用题海战术将学生淹没在各科练习里, 也依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原因何在?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和改造过程, 几乎所有关于学习这一概念的解释都强调了通过学习使个体获得和改造;学习既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过去我们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 过分强调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和衡量学习质量。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这种观念的缺陷在于由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 容易强化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 如果这种动机占优势, 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消极被动, 不敢轻易尝试和冒险, 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 逐渐失去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高中阶段是转变思维定势、增强发散思维的重要阶段, 死记硬背已经无法应对高考的灵活多变。由此, 我们要努力发掘学生自身具备的个体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业成绩。可是,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呢?
因为我们过度地把结果作为评价人能力的指标, 所以人对结果的敏感度就相当高。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面都有内隐的自尊和对自己能力的渴望, 如果能把这种自尊和渴望设定为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并通过这种目标来调节和监控自我的学习, 那么, 我们的学习和学业成绩是否会得到提高呢?
二、概念界定
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有价值的结果或目的参与不同成就活动的原因。成就目标定向分为内在目标定向和外在目标定向两种。内在目标定向是指学生因自身的好奇、任务的挑战性或为了掌握知识技能而参与任务。外在目标定向是指学生因成绩、奖励、竞争、他人的评价而参与任务。那么, 目标定向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始动机制吗?它影响着个体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业失败后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吗?
自我调节学习 (Self-Regulated Learning) 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自我调节学习者能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机构。自我调节学习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 能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运用某些特殊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 学生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其中三个重要成分。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以下问题:第一, 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第二, 目标定向在学业成绩中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 但是, 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和任务价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 被试。
被试为某市两所普通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8个班的学生, 有效被试279名;其中, 一年级173人 (男89, 女84) , 二年级106人 (男62, 女44) 。
2. 测量工具。
本研究共使用了3个问卷:目标定向问卷、认知策略问卷、学业失败应对方式问卷;前两者均为自我调节学习成分问卷 (The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Niemivirta, 1996) 中的分问卷, 后者译自克罗地亚研究者Rijavec编制的Coping with School Failure (1997) 。3份问卷均适用于高中生。
目标定向问卷含15个条目, 3个分量表分别测查掌握定向、成绩定向和逃避定向。逃避定向指个体的目标在于逃避学习活动、避免付出努力。认知策略问卷含14个条目, 3个分量表分别测查浅层加工、深层加工和自我阻碍。浅层加工指学习中采用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加工策略;深层加工指个体采用努力理解学习材料的含义、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等加工策略;自我阻碍指学生既不采用深层策略, 也不采用浅层策略, 而只是简单地放弃问题, 不作尝试。学业失败应对方式问卷含26个条目, 5个分量表分别测查解决问题、情绪反应、遗忘、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谴责5种应对方式。
3. 程序。
团体施测问卷, 并收集被试最近一次期末考试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然后, 利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 内外目标定向对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内外目标定向和任务价值均对学业成绩没有预测作用;任务价值对内在目标定向和外在目标定向均具有预测作用。
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具有内在目标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倾向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运用各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加工, 监控自己是否满足完成任务, 对从事困难任务具有高度的坚持性, 进行努力归因, 有较高的失败承受力。因此, 内在目标定向对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最高的预测作用。同时, 已有研究表明外在目标不但没有降低儿童对任务的兴趣, 而且对高成就取向的儿童具有促进作用, 正是这种作用促使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并积极寻求帮助, 从而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提高。所以, 本文的结果表明, 无论是目标定向还是任务价值都会显著地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因此, 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 可以通过改善学习材料的重要性、兴趣性和效用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动机, 并通过外部的影响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目标定向, 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13.目标与学习 篇十三
人生之旅由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绕圈子。其实,从小到大,都有着方向在指引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或者是就业。正是有了这些指引,我们才能从无知走向成熟,空空的脑袋才会慧光闪烁。因此,我们需要方向,需要一个目标。
朋友时常会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问的我茫然不知所措,是呀,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我得好好想想...人生下来,走的路总是弯弯曲曲,没有一点线的平直。时光短暂,而往往都再浪费青春和时间,包括我,人说,人要有目标才会进步。从以前被问到现在,慢慢的,我觉得自己有了答案。朋友再问我的时候,我就回答他“我的人生目标是快乐的生活!”而如何快乐的生活,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各个阶段的目标。当然,这个阶段的我有目标,但是我却行动不起来,只说不做,出生到现在,经历坎坎坷坷,却没有一点进步,人生几何,要想行动就必须要有目标去实现并制定一个人生规划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的重要历程,在其中必定尝尽各种滋味。大学四年该如何度过,值得思考。为我们大学四年选定方向,显得举足轻重。大学新生刚刚由高中到大学,通常面临的问题有,生活的适应,学习的适应,情感需求变化的适应。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大学新生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去学习。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不仅有学业方面的,还应有个人修养、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对原来的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做适当调整,使自己有更好的心境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大学阶段新目标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人生目标的确立。
心理学家认,大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大学生在迷失中找到自我。人生之路不只有一条跑道,应该认准你的跑道并跑出自己的风格,跑向最适宜、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成长方向。所以,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此,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多方了解,我制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一年级:
目标: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途径:和师兄师姐进行交流,询问专业情况;积极参加学校活动,面试社团组织,锻炼自己能力,增强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且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多
看书。二年级
目标:加强专业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
途径:多看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加强学习能力,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能力,尝试考级;可初步尝试社会实践。三年级
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途径: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假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四年级
目标: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途径:对三年的准备作一个总结;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就业指导中心了解信息,强化求职技巧。
14.目标与学习 篇十四
我们的计划规划内容不宜太多,在相关的知识点学习中,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而这一个小时中,我们要学会将大计划分割成一个个的小知识点进行学习,毕竟学习内容众多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保持着一个紧绷的心进行学习,还要随时关注我们的学习时间,那么就很难有效的将我们的学习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分割小计划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针对性的去学习知识点内容,而且学习过程段,为我们的学习过程提供足够的缓冲余地。
二、确立阶段计划
我们一般都会制定一个大计划,也就是我的高考理想分数,而日常学习中,我们的每一月,甚至是每一周都需要确定一个个的阶段性学习计划,这样才能让我们时时的把握自身的学习进度,并根据上一阶段的学习进程而及时的调整我们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更加充足的经验,也是让我们的学习内容随时都保持在高速提升的状态。
三、奖励
奖励是我们的学习进程最好的学习动力,确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以之为目标,最后在达成学习目标之后,可以将其适时的奖励给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实质性的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并以此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在日常的小目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小零食来适时的奖励自己,不仅使烦闷的学习具有娱乐意义,还能及时的补充一些身体营养,奖励的奖品有很多,不管是休息几分钟还是小零食奖励,甚至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实质礼物,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学习进程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意义。
★ 考研数学冲刺:快速掌握答题技巧
★ 学习英语单词的小技巧
★ 托福口语取得高分的三个小技巧
★ 中学生快速提高历史成绩的学习技巧
★ 考驾照的小技巧,学会了就能快速拿证
★ 断舍离生活的小技巧盘点,助你提高生活品质
15.目标与学习 篇十五
关键词:目标评价模式,学习质量评价,德育课程改革
2009年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本轮课程改革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 《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1。
新一轮改革对德育课程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配套,必将影响和推动德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学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对象, 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 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体现出来,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就成为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起导向性作用。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展、变化及结果,学习过程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通常由理论知识的学习评价、实践技能的学习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部分组成。
国内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很多,其中,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历时最长、发展最充分的一种。它简明、清楚,易于被课程评价人员理解和接受,至今在课程评价领域仍占据统治地位。
一、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观点
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在泰勒看来,如果我们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课程计划, 则首先必须确定所要实现的目标。由此可见,评价的实质是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 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多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有其特殊性。其教学效果不会立刻显现, 也不会因一学期教学结束而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质量,它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显现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在学生日常生活、工作行为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所以,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当是动态、长期的。
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能充分揭示出教学大纲意欲帮助学生发展的各种行为、思维、感觉和活动的方式及应掌握的内容”。泰勒的学生布卢姆及同事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后发展为心智运动领域)2。在我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更对教学和考试命题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我国教师在将泰勒模式用于教育评价时,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在评价内容方面,过多关注认知领域的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心智运动领域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是在评价方法方面, 过多依赖客观性试题纸笔测验, 较少采用观察、调查、作品分析等描述性评价方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践中,我以目标评价模式为指引,不断尝试多元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关注过程评价 ,强化日常言行考核
评价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结果虽然很重要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搞不清重心,评价侧重点就会偏离教育目标。学生评价不应只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进步,改进他们的不足,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评价。通过及时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及存在的不足,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
依据教学大纲,课程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的三维目标是:认知目标———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 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运用目标———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遵守礼仪的意义,但是缺乏情感认同和实际行动,知行脱节现象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我参考学生手册,结合护理专业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礼仪测评月报表”和评分细则,由班级成员共同推选两名德育巡察员,负责观察、记录同学日常行为表现并进行打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定期查看月报表,了解班级学生行为礼仪执行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对个别“问题行为学生”给予反馈和适当干预。学期末,将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纳入德育总评成绩当中。从实施效果来看,与以往学期末单纯的纸笔考试相比,将日常行为纳入学生学习质量考核当中,对学生还是有制约作用的,有助于情感目标和心智运动目标的实现。
2.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结合
评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评价, 相对应的就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任何单方面的评价都是不全面的,过于主观或过于客观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 量化得出的是表面的认识,需质性评价深度挖掘。“教育测量尽管使考试客观化、标准化, 并把能力换算成数字, 甚至个别差异的过程也可以量化,但它并不能测出人的全部,不能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教师教学和学术水平、学生的思想品德等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反映进来”3。还要通过观察、访谈、描述及解释等方式对真实的教育情境、教育现象进行补充说明。
在泰勒模式中, 测验虽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信息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除测验外,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际作品,留下的记录,等等,都可以用于描述学生的学习效果,描述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情况。
同样,以教材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小组在仪表礼仪、形体礼仪、言语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和做客待客礼仪这几个任务中选取一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并准备进行成果汇报。我事前告知学生,将依据各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因为与平时成绩挂钩,学生普遍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大家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查找有关礼仪知识的图文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精彩纷呈。不仅援引了理论,而且善于发掘身边的礼仪现象。有的小组还将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抓拍图片, 做成课件,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和警示作用。
课下,有的班级还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礼仪知识竞争和情景剧表演活动,并向全校发出《讲礼仪倡议书》。借助一系列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我发现,大家的文明礼仪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懂得珍惜并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3.引入时事热点 ,引导学生思辨 ,促进情感目标的生成
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是否参与, 还要关注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主动性,是否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快乐、幸福地学习,开发思维,培养创新性5。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生活中具有学术价值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辨、抒发观点,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
如在给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上“恪守职业道德”一课时,当时正好网上有一则新闻, 内容是一名护士在微博上发博文让病人“等我下班后再死”,引发了社会热议。我在教学中引用这个案例,学生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该护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准护士”,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于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来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针对该问题,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书面评论,观察、对比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并进行相应打分。通过热点探究学生普遍意识到,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的岗位需要,同时作为一名护士,身上承载着崇高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在今后学习中应当着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从情感态度上自觉排斥不道德行为,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要全面、科学地评测学生学习质量,需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多种考试形式。
又如学习“求职礼仪”这部分内容时,把模拟就业面试活动引入考核中,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真正就业面试做好准备,起到一定的效果。
【目标与学习】推荐阅读:
英语学习目标与计划09-10
本群原创-高中英语学习-学习目标与方法07-02
《陈涉世家》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与练习题07-26
轮转学习目标06-22
教材学习目标09-04
班级学习目标口号参考09-27
如何制定高三学习目标?10-28
关注学习,从改变教学目标叙写入手06-11
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