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2024-08-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共13篇)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调查 学

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

业:工业设计(103班)

小组成员:莫小燕(1200410310)(组长)、蒙思颖(1200410309)、宋丽蓉(1200410312)、蒲蕾(1200410311)、项黎旸(1200410314)

指导教师: 蒋业华老师

制作时间:2012-11-15

【社会实践目的与要求】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了解、体验有关人生、理想、爱国、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社会实践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用两周进行。第一周分为若干小组,讨论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工作流程并教学实践活动;第二周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制作PPT等。

【参考题目 】 1.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2.采访学长、老师、名人的大学生活与感悟.3.调查8个人的成长轨迹。4.参观桂林市区爱国主义基地。5调查桂林市区企业、农村的民生问题.6.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7.大学生礼仪行为与观念调查.8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调查.9.旁听法庭审理案件.【社会实践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们对环境保护、低碳生活了解程度及其行为意识的素养。转变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当前,不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开始转变,大学生这个具有高知识份子的特殊群体也不应落后,从节约用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消费方式。但仍亦不少扔对低碳消费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广大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大学生树立低碳的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并由校园推广到社会,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时间】2012-11-9

【社会实践题目】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调查

【社会实践内容与收获】

导语: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之旅游名城。本研究于都2012年月11月9日开始的,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各年级学生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多种调查方式并用的研究,以了解大学生对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理解程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行为意识不是很好,如学

生环境保护意识没预期的高及对低碳生活了解较少,建议学校紧密结合校内外环境教育活动,多开展实践类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正文:

1、调查方式及情况

本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测试方式,共发出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共得有效问卷485份。在有效调查问卷中,男学生280名(56%)、女学生200名(40%)、20人未填性别;其中大一200人(40%)、大二150人(30%)、大三150人(30%)。

本文选取调查问卷中关于环境保护、低碳生活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环境问题与其自身利益关系的认识水平及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深度,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行为意识。

2、成果分析 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低碳生活方式消费”认识模糊。低碳消费是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有27.6%的人对“低碳”这个词的意思都不知道;有42.8%的人对“低碳”这个词的意思听说过,但具体不了解;只有29.6的人对“低碳”有所了解。另外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0.4%的人

认为低碳消费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其余的被调查者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只是在某些方面有点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低碳”是政府的事,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2、不注意节约的现象比较严重。据有部门统计若节约0.4公斤的标准煤和4升的净水,还可以减少大约0.27公斤的粉尘和0.037公斤的二氧化硫等排放。此次调查中,1/5被调查对象在节约水电方面没有注意过,很随意的使用。只有1/3被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节约水电。并且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件衣服从采购布料、加工、运输再到销售有漫长的流程,期间的碳排放量是惊人的,而调查显示,有54%的被调查对象在每季度购买衣服在3件以上。

3、为图“方便”而放弃“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按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每年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此次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认同低碳消费,但为图方便而放弃这种方式。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上15.5%的被调查对象在超市购物时,多时会使用,而拒绝使用的只占21.5%。

3、结论与建议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警示人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主要依据研究结果归纳以下三大点结论及建议,详细内容分述如下:

1、结论:

(1)、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大一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高,对低碳生活了解比较深入,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忧患意识较强,对环境的未来20年走向表现担忧者居多。

(2)、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但学校仍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途径,这是普通高校多年积极贯彻实施环境教育的结果。

(3)、学生的环境意识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一的比大二的强,大二的比大三的好,年级越低的学生环境意识更强。这可能与学生的社会经历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所关系。也有最近几年中小学才更注重环境知识教育有关。

2、建议:

可持续发展得以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而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知识份子,作为国家建设的建设人才,更应该引起重视。由校园推广到社会。学校方面:要提高环境教育效果。如我们学校可以学习IWTER(台湾地区爱水环境教育全球生态思考在地保育行动)模式。可以由环境行动的推广来落实,并达成既定规划设计之教育目标。在推动策略上,环境保护参与者针对生态环境教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与活动TW课题(目标、参与者、时间、地点、教材、内容、法式)等范畴界定。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活动规划,并以生态信息整合及环境教育平台扩大政府、学者、媒体、在地居民的参与交流之沟通协商。环境教育平台以“告知、说明、公听、听证、质询、论坛、研讨、教育、倡导”等不同形成参与行动,有助于增进学生经由“觉知”、“知识”、“态度”、“技能”、“责任”的环

境思维,选择有助于环境涵养的负责任环境行动。在环境教育推广部分,将集体生态保育治理之重要信息透过环境教育化过程,编制成数字多媒体教学教材,并透过信息公开,提供政府决策、学术研讨与教育倡导等多元应用及研究交流。学生的参与形态可以从政府计划历程中参与与观察,从无参与、象征性参与、抵制性参与;逐渐转换到监督性参与、咨询参与。这种建构在环境教育平台上,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是互信而友善的,对于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低碳生活的了解并加入其中是有很大帮助的。

(1)学生方面:

1、大学生要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观念,倡导以绿色消费体现生活品质。广大大学生要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少排放二氧化碳,树立理性的科学的消费观念。

2、用低碳生活承担社会责任。广大学生要争做低碳生活的推动者,推动社会转变发展观念,注意环保,节约资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旺加里马塔尹说:“体现差异的并非大事,而是我们每天取得的一小步。”从日常生活来讲:

a、家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让太阳这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b、每次用水都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出门要随手关灯; c、看电视、电脑时,适当把屏幕调暗些,调成中等暗度,省电又保护视力;

d、夏天空调不要频繁开启,尽量多开窗通风

e、在电脑桌、阳台上可以种一些花草,美化生活环境,人在房中,房在林中,四处都是湖和树木。视野里尽是绿色同傍,我们坐在河边垂钓,任柳条轻抚,微风拥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将变成现实,就如《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所讲:Everthing that we dream can come true.我们所想的将变成为真实的。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合格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大学生, 其最直接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 使教师所教的以及他们自己所学的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个人素质, 并外化为行为。以利于大学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所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就显得很重要了。通过教学实践, 加强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的互动,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向综合教学转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有敏锐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突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现实性, 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面对现实、锻炼毅力, 增强集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做人做事。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实践

很多教师也有实践的概念, 也在教学中强化教学实践, 但是却以偏概全地认为教学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两个问题简单地等同。社会实践只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部分、一个体现、一种形式。我们要多方面丰富教学实践的内容。

2.教师素质不高, 业务不强, 缺乏自身的提高

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起, 这也是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的良策。在课堂教学中, 内容上详略得当, 节奏上快慢适当, 神态上落落大方, 语气上抑扬顿挫, 尽可能在每次课上组织一到两次高潮, 用激情演绎教学。课程组要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研讨等活动, 要求教师认真准备, 并定期开会交流。

3.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很多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 一步入大学很茫然, 所以往往就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而对我们的这个课更是缺乏明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所以教师要给以明确和强化, 并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的不够完善

很多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的不到位,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板书形式成为现在主要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 而且信息量大、直观性强, 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课堂讲授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 。

5.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学方法的跟进, 教师不能还像以前只是一种模式的教学, 单一的灌输式, 还要利用多种途径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三、优化教学实践的几种途径

(一) 强化教学内容, 注重育人为本,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 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信任学生, 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真正贯彻我院“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教师除了加强理论的授课外, 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 以学生为根本, 在教学上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带入课堂。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时, 如何把理想信念讲实, 关键要立足两个实际, 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 二是要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在教学内容上, 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焦点, 用社会现实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启发大学生思考, 从而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本门课是一门现实性较强的课程, 不能就理论讲理论, 不然讲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底下学生昏昏欲睡, 根本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所以在授课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古今中外的种种实际, 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说明与论述[2] 。

(二) 完善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 打造一个生动丰富的课堂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而且, 现在学生的需求很广泛, 单纯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势必会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这就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手段, 集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 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尤其教师要利用好媒体影视片的教学优势, 增强感染力。例如, 在讲解人生价值的问题时, 可以播放成功人士的事迹, 可以把感动中国人物生动的事例搬进课堂,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播放“东京谈判”等爱国影片,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提升爱国的情操。多媒体教学法增强了电子教案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能动性;既丰富体验、陶冶情操, 又通过情感参与、感性体悟, 增进认识, 提升境界;既节约课堂板书时间, 又使教学资料更翔实, 内容更丰满, 信息量更大。为此, 师生真正融入了现代信息社会, 与时代、社会更接近了, 师生也更近了, 交流更频繁、更方便了。

2.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辅之以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此提倡多媒体的运用, 并不是否认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 而是要求教师在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中, 经过综合分析, 找到发挥教学效果的最佳结合。考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我认为应该从传统的以“黑板+粉笔”上课模式为主过渡到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授课的电子教案以PPT幻灯片方式提供, 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方法, 营造学习氛围, 使师生共同进步

1.搜寻社会热点、焦点

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 走近社会, 贴近生活。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社会热点和焦点素材, 如收集中央影视的“道德与观察”、“道德与法制”、“每日说法”中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准备的同学说给大家听, 再让别的同学进行分析评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相关素材, 使教学贴近生活、走近社会, 实现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同时, 也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把案例借鉴到思想道德教育中, 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有效性的好方法。它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的学习, 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 这种模式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 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时, 应选择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 能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 如讲授人生价值时, 应该选择近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龙江的人物。讲授大学生创业时候, 应该多说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事迹。讲到法律部分时候, 如正当防卫的法律问题, 应该结合校园里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该概念, 准确掌握该概念的构成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真正内涵, 树立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同时, 选择案例时候还要注意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的对比, 国内案例和外国案例的结合。一般情况下, 以选择正面案例为主, 但是为了形成对比, 让学生明确知道什么是错和违法的时候, 也会选择反面案例。选择反面案例的时候要注重阐述, 这些只是个别现象, 社会整体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在选择国外案例时候要注意区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不要给学生一种外国如何好的片面认识[3] 。

3.讨论教学法

课堂上不应只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除了回答问题以外还应该有更多的声音,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 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便形成了讨论。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并进行讲解,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得好, 能使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 既锻炼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时间可长可短, 可以分成小组讨论, 将教学班级的学生8~10人分为一组, 小组成员不是自愿组合, 我们强调异质组合, 把性别、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这样既利于互助又公平。然后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参与的教学情境, 设计能引发不同程度同学讨论和活动的问题和场景, 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 教师要把讲台多让给学生, 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 边质疑边讨论, 讨论时可能出现嘈杂混乱, 教师要做好引导控制;也可以是辩论型的讨论, 每个小班派出善辩者四人, 两个小班组成一组, 分正方与反方, 其他人做观众。学生讲完, 教师要做适当地点评, 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发言, 另一方面也可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之处, 同时也表达了教师自己的观点。

4.利用学校的网站及个人的信箱, 建立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向我反映课堂的教学和交流有限, 他们的想法和问题不能够完全地反映出来, 据此, 我利用学校的网站和个人的信箱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 保持交流, 并在他们毕业后进行跟踪回访, 事实证明很受学生的欢迎, 尤其在新生和毕业生中收到很好的效果。新生刚来到大学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这时候最需要有人给予交流指导。毕业生在就业时候也是问题多发的时候, 对就业的茫然和不自信, 在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出现的法律问题, 都需要教师在心理和知识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交流平台对我的教学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5.参与法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只有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那么这样教与学的分离会使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让他们结合实际,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讲授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时, 安排同学以宿舍为单位, 上台相互表扬, 相互沟通,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大学生的八荣八耻”, 由于这些话题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 当然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并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 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逻辑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 。

(四) 以弘扬“道德法制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为主题, 实施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高职的特点, 在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中贯彻落实教学的实践性。

1.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

基于社会的法制化, 现在学生对法律的渴望也在加强, 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法律教学中,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模拟”、“模拟法庭”等形式来弘扬法治精神, 完善法制教育。

2.组织参观、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实践

首先, 选择典型地方组织参观访问。如去历史博物馆、烈士遗址等,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培养爱国情操。参观监狱或者观摩法院审理案件, 弘扬法治精神, 让学生自觉守法。

其次, 组织志愿者行动, 如哈尔滨大冬会时候, 很多学生报名参加志愿者行动。结合我院生态文明的理念, 学生们自愿组织生态环保队到江边、旅游景点等地方实施清扫以及环保知识的宣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我环保意识, 同时也美化了城市, 渲染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再次, 建立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制, 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和学院辅导员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社会教学实践工作量做出明确规定, 保证其社会教学实践的收益水平不低于理论教学收益水平。

此外, 在社会实践内容安排上以突出课堂教学主题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如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调研, 如调研“大学生道德修养状况”、“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网络行为状况”、“校园内外的不文明行为”、“中国农村、城镇变化的状况”等等。上述实践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使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相得益彰, 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4] 。

四、总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青年人, 无论是进行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 还是法律基础方面的教学, 仅仅从书本出发讲理论、讲道理固然容易, 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大学生一种自觉的行动, 因此, 我们的课程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个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任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结合起来, 把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纳入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 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课改后的新课程, 也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在实际教学运行和研究过程中, 怎样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有很大提高和完善的空间[5] 。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贯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从发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着手, 深入进行研究分析, 抓住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在研究其他解决方案的同时, 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此外, 教学实践还体现在教师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督促自身加强学习研究, 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 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实践总结新的经验和方法, 以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增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邱淑云, 方纯.高师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探讨[J].教学研究, 2009, (12) .

[3]孙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J].科教论丛, 262.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三

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

一、引言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形象地表达了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走向和实际效果,进而体现着课程教学应有的地位。反之,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也对规范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规划和引导作用。我们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就应当成为一种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讨论的组织引导。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的明晰,对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进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实践教学分为两种:直接的实践课程和间接的实践课程。直接的实践性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课时有限,难以保证学生开展道德实践的时间。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间接的实践性课程与之配合。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马克思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明了人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统一,学生不仅是认识过程的主体,而且是实践过程的主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认识论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紧扣时代脉搏,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才有可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坚持实践性的意义在于:

第一,坚持实践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和现实的互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化为学生的信念,离不开实践。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要求来看,道德实践比思想道德知识的教授更为重要。因为离开了道德实践,教学的效果将无从检验,道德价值也无从落实,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地接受,而没有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其内在的价值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

第二,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针对具体实践对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获取了相关的感性材料,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加深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的领悟和理解,形成了正确的概念、科学的态度。学生带着理论困惑走向社会,又带着现实课题回归课堂,实现了思维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第三,实践性改变了学生角色,使他们变被动性的接受为主动性的研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养成。在实践中,学生是带着问题、责任与使命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发搜集、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多种信息,寻找到事物本质从而接受教学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实践性包括三个方面:为认识、探索、掌握理论及规律而展开的研究、探索等验证性实践;为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及探索性实践;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体验性实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案例教学、电影观摩起到强化作用

广义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一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方式。而在此讨论的课堂教学则是从狭义的层面上,强调的主要是老师的“教”。这样的知识性、认识性的“教”区别于案例、影视声像材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此,专门收集了一些学生关于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方面的自述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鲜明的强化作用。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看完电影《首席执行官》,这部片子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案例、影视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原料,把学生带来了广阔的思想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这些再结合老师的导引,就能够形成较为科学和深刻的意识,无疑对我们的课程教学会形成很好的强化作用。而且这样的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反映学生的直接需求,势必会呈现更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性、反映学生思想症结的问题。把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需要在理论教学中,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联系理论本身形成、发展的现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空中楼阁。当教师讲授基本理论时,要把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理论创立者的背景等交代清楚,这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真切地回到理论产生的实际中的感觉,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那种背景下会产生这种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联系学生的现实。这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式、何种教学手段、何种表达方式开展教学,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联系学生的现实,包括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生活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等,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第三,联系社会的现实。联系社会的现实包括联系以往的社会现实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往的社会现实,包括联系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当下的社会现实,即联系当代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别要联系重大现实问题包括很多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只有坚持教学联系现实,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大学生思想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设计专题参与式组织模式

专题参与式教学组织模式,关键在于“专题”和“参与”。并非生活里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专题,在与教学内容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基本原则下,专题的突破口在于现代生活中的重大课题、重大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问的结合。确定专题是要注意专题设立的现实性、启发性和适度性。所谓适度性是指,被选专题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适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参与”是组织教学的难点。在定题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到专题的选择中来。在备选专题中根据学生的投票确定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配合,而且在组织教学的开始就有学生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旦选题确定之后,学生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进步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参与意识。

四、结论

总体而论,课堂讲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一定的课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纯学理性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接触社会亲身参加实践,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理论学习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从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戴钢书等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余玉花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报告

一、实践规划:

社会诚信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冠名磊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缺失,诚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才是目前最值得去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的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本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过程:

为进行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五月三日下午在沁园广场特意对全校学生进了这次问卷调查,旨在更加详细地对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做以了解。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1.大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五个小问题,问题及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认为结果“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了提出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了提出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三、实践效果: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行为具有的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四、实践感受: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五、结语: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心得报告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程的重要时期,而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使我在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了重要认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课时,却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职业规划是第一天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老师简明的介绍SWOT分析法,我了解到,在将来的个人求职和职业规划中,可以通过SWOT分析法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找出职业机会与威胁,是分析和规划自己职业的好助手。虽然才刚刚结束了第一年的大一生活,毕业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但看了以往学长们做的大学生活的视频后发现,其实大学四年的光景是很快的。我们应该早作打算,而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进了大学就是天堂,可以无尽享乐了,否则,毕业后就真的意味着失业了。当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拥有优秀的专业技能或管理才华已不能满足企业所需,而面对挫折和困境的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充满逆境的如今社会,决定成功失败已不仅局限于智商情商,逆商也是个重要因素。一开始老师刚引进逆商的概念时我感到有点陌生,但后来发现,其实大学生的确很需要积极开展逆商培养教育。因为大学生有着许多压力,从刚开始的没能进入理想大学的挫折感,到后来对人生的迷茫感和对未来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也是每年都有的。课堂上,我们组员间互相交流着遇到过的挫折,并探讨如何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面对困难,拜托困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观看了《阿甘正传》,虽然《阿甘正传》是部经典老片,虽然里面的经典台词早已烂熟于心,但这次的重温却再次唤醒了我内心似乎有些麻木了的爱与勇敢。当我再次听到阿甘母亲对阿甘说的那番话:“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时,内心很感慨也很感动。我自问,自己有没有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件事?因为似乎每次的挫折失败或不如意,总是怨天尤人的怪命运不公,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又感动于那母爱的伟大,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阿甘也说过,我不聪明,但是我懂得爱。是的,爱和智商没有必然联系,但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人性最本质的爱却越来越缺乏了。阿甘的成功,看似只是踏踏实实做事,如此稀松平常,却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这也让我就更敬佩和羡慕阿甘那种脚踏实地,一心努力完成生命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其中,关键在于态度。就像attitude的字母值加起来等于100一样,只有以正确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才能使生活达到百分百圆满。中国也有句话,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而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的钱伟长校长。通过看了一个关于他的短篇,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那种佩服和敬重之情一时难于言表。先不说他擅长的文史类在清华大学考满分罢了,就之后因为国家需要而弃文从理已让很多感叹了,更不用说后来又研究电池、电脑了。他的多次从某一领域的从零开始到达先进水平,实为令人折服。现在想来,自己为区区一个高数什么的叫苦不堪,实在惭愧。另一方面,钱老爱国的精神也着实令人感动。他深知已掌握机密技术的自己难回国,但一颗报效祖国的心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就算不要钱,不要名也要飞回祖国。虽然当时格局混乱,国民党的腐败让他有离开之心,但面对中美关系立场,他亦不含糊,坚持中国立场的决定最终也让他错失了回美国的机会。这种爱国行为大不同于如今“愤青”,钱伟长校长的爱国是以实际行动让祖国强大,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我相信,每个人在刚进大学的时候都有种迷茫感,甚至在与大学磨合一年后这种迷茫感仍然存在,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就是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正确处理事物。老师也是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通过组队的形式让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学习,即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更锻炼了我们与人交际的能力。总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日后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为我之后的路点亮了一盏明路灯。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六

在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后,我觉得我真的成长了。它让我真正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本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同时,我也成功地开展了思修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选取了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中的“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这一内容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之所以选择诚信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济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诚信确成为了稀有资源,商业中的欺诈,各种考试的作弊,假币充斥,骗人的行为随处可见,扰乱了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大学生诚信度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我觉得作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必要。

由于之前在学生会和社团中曾做过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这次社会活动的前期准备策划也比较完善。我把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问卷调查(见附件);第二:直面交流;第三:活动总结。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首先进行的是有关诚信的问卷调查,由于要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本班同学只有两人参与问卷,其他的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到二教和三教进行,增加了调查的随机性。“你好!请问可以帮我做一下问卷调查吗?”,“谢谢配合”。我穿梭于二教与三教间,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有效率地完成了问卷。本次问卷一共40份,有效问卷35份。另外,我还在QQ空间发起了有关诚信问卷调查的投票与留言。我的朋友和高中初中同学都纷纷参与,让我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调查数据显示,94%的同学有过作弊行为;在“你认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中,32%的同学选“A、为了获得好分数”,63%的同学选择了“B、别人也在作弊,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而“C、不想背记公式和D、其他”只占5%;在第三题你对作弊行为的态度这一选择中,分别有58%和35%的同学选择了“B、不赞成,但也不会制止,是老师的事”和“C、无所谓,作弊是明智之举,可以省去记忆的时间”,选“ A、深恶痛绝,自己也决不会作弊 ” 只有不到10%,这说明了作弊在我校还是比较严重的。在第八题“您认为对您诚信观念形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的看法中认为是“C、学校教育的影响 和D、学校氛围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的占了大半,所占比例为63%。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学校氛围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诚信态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最后一题“您认为我校开展诚信建设的有效途径”中,选“A、从教师抓起,言传身教B、学院加大宣传力度 C、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D、制定规范条例,并加大执行力度 E、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F、加强平时个人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均达到80%以上,这说明了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多开展诚信方面的建设。另外在QQ上留言最多的要数“诚信从自己做起”,“诚心不能丢”这两句。在这里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对我这次实践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在直面交流这一环节中,我找来了班上的陆同学和学生会的刘同学来共同探讨有关大学生诚信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交谈起来比较畅所欲言。我们探讨了大学生贷款不还,考试作弊,讲诚信是否会吃亏等问题。其中讨论激烈的是许多毕业生在简历上注水,而且水分很重,有的人就明目张胆地做假,得到的是N 多的面试机会;而不作假的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那么我们的所谓原则是否面对现实就不堪一击?以后走上社会是否诚信就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虽然我们也知道要把事情做大就要诚信,可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呢?理想是否永远斗不过现实呢。经过了我们的探讨我们都觉得即使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我们也要坚持诚信,争取杜绝这种现象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不要羡慕靠简历作假而得到的面试机会.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着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

我觉得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据报载,某高校为了防范考试作弊,准备了两万元经费奖励“零作弊”,此举确实令人哭笑不得,考试不作弊居然成为一种受到称赞的美德,这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悲哀,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对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淡然和认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中更存在严重败坏了学校和社会风气。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有的同学明知某同学作弊,但不予制止和报告,而是采取关键时刻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的方式予以揭发,滋生不健康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角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某工商银行处长不无痛心地说:“我们不得不认为大学生出现了诚信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信任度,„„”并希望找到有效的制约措施,规避风险,确保银行利益不受损。某高校所在地的建行也已将原来的一次受信,一贷四年改为一年一受信,一年一贷,并且将贷款额度减少了一半。

可见,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是诚信者安身立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大学生诚信问卷调查

1.在各种考试中你是否有过作弊行为?()A.经常作弊 B.偶尔作弊C.心动但未行动D.从来没这么想过 2.你认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

A、为了获得好分数 B、别人也在作弊,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 C、不想背记公式 D、其他(请填空)3.你对作弊行为 A、深恶痛绝,自己也决不会作弊 B、不赞成,但也不会制止,是老师的事 C、无所谓,作弊是明智之举,可以省去记忆的时间

4.国内某一知名大学曾因一位教授剽窃论文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A、舆论的批评是合理的,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B、这种现象太多了,这位教授运气不好,值得同情 C、无所谓

5.在日常生活中,您觉得您是否能做到诚信 :()A、能,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能,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B、基本能,但有的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没有特别注意,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

D、还是以能否达到目的为主,有时并不诚信

6.据了解,在某些学校,替考“枪手”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兼职。另外有一些学生则经营起校园“中介”来。即针对不同的需求轻易找到合适的人选。对于一些学校里出现的“枪手”、“枪手中介”,您认为:()A、有需要就有供给,这很自然,符合市场规律 B、这是“靠能力吃饭”,可以接受,很正常 C、这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大力禁止 D、无所谓,反正我既不

7.很多同学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反应冷漠,相信您的身边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请问您的态度是:()A、这些是小事,“知情不报”当然不好,可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撕破脸” B、心里异常愤怒,可表面上还得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C、没什么,见怪不怪了!哪有功夫管这些事啊!

D、希望有多人站出来“揭发”,来改变这些不良现象,这是个人素质问题 8.您认为对您诚信观念形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A、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的影响 B、家庭成员的影响 C、学校教育的影响

D、学校氛围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 E、朋友的影响

F、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影响

9.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此您的看法是:()A、诚信不可或缺,现今社会当以诚信为重

B、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诚信反而更得益,诚信的地位越来越低 C、自己讲诚信就够了,不要求其他人也讲诚信

D、即使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我们也要坚持诚信,争取杜绝这种现象 10.您认为我校开展诚信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可多选)()A、从教师抓起,言传身教 D、制定规范条例,并加大执行力度 B、学院加大宣传力度 E、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C、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 F、加强平时个人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七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教育和法制教育, 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该课的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基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因此把实践教学引入基础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对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仅靠认知就能获得的, 对道德品质方面的评判, 不仅要听其言, 更要观其行。因此要把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有利于高职生逐渐由学习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变,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 在实践体验中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操, 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二、如何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该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课程之处就在于强调“知行合一”,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 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就要突出思想道德和法律教学的实践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 教学环节与案例、与讨论等形式紧密结合

在讲授道德和法律知识时多采用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给学生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为学生设计一些理论问题和道德和法律难题, 或者是直接以社会道德与相关法律热点问题和发生在当代大学生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为例, 让学生在探讨和辩论中, 激发大学生对道德与法律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在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中澄清模糊认识, 从而提高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

(二)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律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知识符号这种终极性的结果, 而是过程、内涵。道德与法律源自生活。教育者应力求通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 有时能引起灵魂深处的触动、引发其思想或态度的积极变化, 发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协调的过程, 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1) 可以在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2) 根据基础课的教学进程,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演讲和辩论比赛。例如, 在讲到“适应人生新阶段”时, 可以在学生中组织一场以“在大学中你应该做什么:学习知识, 学习做人?”为主题的辩论赛,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讲到“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法律知识知多少”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 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增强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3)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联系本校学生违法违纪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例, 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道德与法律, 评判在学生的思想中引发对道德和守法行为的认知。 (4) 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课堂纪律、教室和宿舍卫生、是否遵纪守法等, 并将其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之中, 这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和法律实践, 从中感悟道德、领会法律, 又可以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最终形成好的校风。 (5) 让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譬如可以从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开始,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和法律知识宣讲、定期或不定期的帮弱助困活动等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 或者其他形式的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中“体法”、“悟道”,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其为人处事的能力。

(三) 重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

开展基础课教学实践活动, 需要讲求科学性,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循序渐进的展开。

1. 对新生, 大学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

如何学会适应新的环境、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很多学生心中都充满着好奇与迷茫。这时, 我们就需要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活动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需要和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识。同时, 我们还可以辅之以个别咨询, 作为对问卷调查的有力补充。针对学生刚到学校的大学环境适应性问题, 我们可以组织开展类似于“在大学中你应该做什么:学习知识, 学会做人?”这样的主题辩论赛,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2. 对老生, 在大学中如何和班内外同学相处, 如何和学校

相关部门、老师打交道, 如何处理好和异性朋友的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 处理不好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教师、尤其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作为主要任务的基础课的教师, 就应及时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3. 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 我们的基础课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怎样?

学生在思想上和道德与法制观念上还存在哪些问题?要了解这些情况, 我们还有必要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制观念评估和总结性调查, 找出我们在基础课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并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 以利于以后基础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 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阐述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实践, 对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如何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德,法律,实践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魏玉梅.将实践教学引入“两课”教学[J].江苏高教, 2006, (2) .

[2]何尚文.强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社会实践环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八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方式 创新

一、实践性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必由之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一门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课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坚持知与行的统一。[1]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做不做的问题。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好马克思主义伦理、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身体力行,把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法律实践,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因此,对基础课实践性教学进行思考与尝试是必要和有益的,这是基础课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面临的实际困境

谈到实践教学,大家都会想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观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实施起来有很多的困难。首先是资金缺乏,尤其是最近几年高校扩招,造成本来就不多的实践教学资金更显贫乏。第二是实践资源有限,而学生人数众多,不管是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还是专门的实践基地,都很难接待如此众多的来访者。第三是教学组织困难,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都是实行大班教学,每位教师要面向上百位学生,甚至更多,组织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鉴于实践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不少研究者也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或途径:比如,成立以行政领导、公共理论教学部以及后勤各部门互相配合的工作运行机构;也有人提出了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联手,以增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或者与目前高校在假期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得以综合利用。

三、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笔者认为应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或实践教学方式来应对这种困境。真正能够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实践教学的课型。这些课型内容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情景化等课堂实践的课型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型。

1.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

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它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题为载体,以研究和探讨为方式,以交流研讨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研讨题目,制定研讨方案。研讨题目的确立应该立足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认真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做好课前准备。选题要准,质量要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础。最好是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专题。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受教育者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启发、活跃思想,把教学过程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营造一个畅想争鸣的求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2.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演或辩论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围绕某一专题安排学生开展讲演或辩论活动。通过讲演或辩论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论阐述之后,安排“胸怀民族复兴,立志奋发成才”的讲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提前1周或2周把讲演题目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报名,拟定参与讲演人员的名单,做好讲演活动的准备。在讲演活动中,教师结合该专题涉及的有关理论和知识点做好总结和点评。通过讲演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境化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激励、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的外化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感受,即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并强化其认知。情境可分为“人为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和“现实道德法律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加深情感体验。[2]活動体悟,即通过设计或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感受体悟。价值辨析,即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典型事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是个老话题,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探讨,有待于该课程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秦红岭.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反思[J].求实,2006,1.

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九

实践教学大纲

学时数 :18学时

一、实践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

具体实践教学通过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来开展。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校内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校内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行为反思、现身说法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深化与运用性环节。利用实践教学时间指导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

二、实践教学组织

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由部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积极与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组织部、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其他院系等部门合作,并努力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联系、组织系列以“服务学习,奉献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均有三个环节不得缺失:一是实践活动场所的联系,具体内容和时间的确定,学生的动员工作和准备。二是开展实践活动时的组织安排。三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写出实践活动报告,开展实践心得体会交流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 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 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途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实践教学

(1)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如《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资料片,或者是《今日说法》等法制录像;或者是反映大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涉及的焦点问题。

(2)给学生提供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经典书籍,让学生利用4-6周的时间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心得。

(3)分组讨论、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每专题给学生2-4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及结论。(4)通过召开主题班团会,或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认识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修正提高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学习、思考、交流的认识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

(5)引导学生课后登陆红色网站,并在线阅读相关材料或观看《道德与法》、《道德观察》、《人与社会》、《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等网络录像,撰写读(观)后感,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和写作德才等方面的能力。

(6)根据重要纪念日举行纪念性的文艺活动、配乐诗朗诵、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7)组织学生开展排演法律小品表演、普法进社区、法律知识竞赛,以及模拟法庭、法院案件旁听等活动,并引导学生根据活动情况写出感受。通过上述活动,旨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2、课外实践教学

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调查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深入到学校、社团、宿舍、社区、街道、农村,观察社会、了解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教给学生社会调查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全过程的社会调查活动。(2)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法制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并以班级、社团为主体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目前我们已创建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丰台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等。要求学生分组到实践基地去进行社会实践,撰写实践心得。并用照片、DV或文字做成PPT课件记录下本组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

五、关于实践教学的几点要求

1.淡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在给定书目中大学生选择阅读哪一本书、在给定教学音像资料中选择观看哪一部教学片,以及搞什么类型的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进行指导,以最后形成的文字材料评判学生的读书与社会实践成绩。2.本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平时成绩和期末开卷考试(理论考核)成绩构成。社会实践活动成绩计入平时成绩。3.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不得少于2000字。

4.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要求: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和观点;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自己的结论;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

六、成绩评定

关于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社会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等书面材料的内容与文字表述,并结合交流发言情况予以评定。评定标准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等。成绩由指导教师予以评定。

总之,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服务学习,奉献社会”的理念,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反思,得到感悟,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附录一:经典阅读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此书告诉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时应该采取怎样的视野和方法,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去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3.卢梭:《社会契约论》

本书是世界政治法律学说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以反对封建专制、倡言民主共和、主张人民主权为主题和中心内容,提出了富于革命性的宪政理论。卢梭以卓越的智慧与思想不仅给笼罩在法国大地上的漫长黑夜带来了曙光,也给人类的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甚至于拿破仑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卢梭便没有法国革命。

4.《论语》

本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古典文化的代表。“半部论语治天下”,其丰富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论语》的阅读,使得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提升其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5.《道德经》

本书是中国道家学说的理论渊源。其深邃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老子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从人与万物产生变化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来解释人类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律,因此他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和价值。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是面向西方学生介绍中国哲学,使得其最大的特点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且非常注意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参照。所以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最值得选择的了解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

7.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这本书是任何一个外国学者都无法写出来的。必须是对生活有观察力、同时又眼光开阔的中国学者才可能写出来的。在这种意义上,他的著作是无法替代的。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结合造成它的非凡的影响。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

9.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抛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柏拉图:《理想国》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希腊哲学。了解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哲学不是那种空洞言词的游戏,也不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哲学要对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发挥和论证。

附录二:课程参考书目

1.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11.3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3.钱穆:《人生十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

6.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 8.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

9.(美)白金汉:《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中国青年出版社; 10.傅雷:《傅雷家书》,三联书店;

11.胡旭晟:《法的道德历程:法律史的伦理解释》,法律出版社; 12.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13.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4.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5.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山东画报出版社; 16.江平:《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余延满:《合同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8.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9.《人民法院案例选》,人民法院出版社;

20.曾宪义:《以案说法》系列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附录三: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某某级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调查。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宗教意识与宗教信仰的调查。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分析。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分析。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法律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1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查分析。

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1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分析报告——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1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1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1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研究——以某某学院为例。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18.北京市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某区为研究重点。19.北京市某某社区城中村研究。20.北京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及对策思考。21.北京市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22.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2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以北京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某某村为调查个案。25.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以北京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26.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以北京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27.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改善途径研究——以北京市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28.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研究。

29.根据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写一篇革命先烈事迹、精神的研究报告。30.劳动合同违约问题研究。31.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调查。

32.家庭(或学校、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调查。33.对本市(区、县)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调查(基本情况、特点、原因等)。34.对本市(区、县等)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十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2012 年 9 月 25日)

一、实践课总课时:6节

二、实践课时安排:

1、2、社会调查(院内院外)4课时,参与学生人数:全院2012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考察2课时,参与学生人数:2012级部分班级学生

三、社会调查参考题(学生可自定题目)

1.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2.大学生所在城市卫生环境情况调查

3.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4.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5.大学生就业心理及社会岗位提供的调查

6.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调查

7.关于大学生上网的调查

8.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

9.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0.物权法与现实生活的调查

11、××县(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

12、.关于铜陵市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

13、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的社会调查

14、农村教育之我见

15电信服务:消费者满意度如何?

16、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17、城市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18、校区附近网吧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程度的调查

19、电影消费习惯及态度调查

20、新时期学校党团活动现状调查

21、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评价

22、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调查

23、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社会调查

24、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调查

四、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安排

1、参观铜陵市博物馆。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铜陵市博物馆,让学生领略到古铜都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第二故乡——铜陵、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2、沈浩精神传承基地。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沈浩精神传承基地,让学生了解了沈浩从学习到工作,从财政厅到小岗村的历程,学习沈浩同志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勤奋学习,踏实工作,乐于奉献,将沈浩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3、参观“安徽黄金第一村”—— 朝山村,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大课堂,切实感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气象。

五、实践课考查

1、学生可以组成5-8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于课程结束一周前交社会调查报告一份,社会实践报告书在思政部通知公告栏下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十一

【摘 要】本文阐述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定义,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主体性实践教学可采取案例分析解构法、时事热点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等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37-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和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就在我国产生广泛影响,至今,确立每个独立个体的主体地位、唤醒每个学习个体的主体意识,是建构德育模式的一个核心主旨。对于“基础课”来讲,构建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潜能,能够确保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并顺利解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定义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也就是说,主体性教育不单表现为理论性教学,更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

主体性实践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而学生作为主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过程。主体性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不再是一名知识灌输者,而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富有创造性的为学生设立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二、“基础课”实施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时代变革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是一个由互联网带来深刻变革的时代。我国的教育必然也要跟着时代变革的步伐。高校“基础课”具有非常明显的与时俱进的特质,时代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基础课”的教学必定要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开放与变革共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作为当代高职大学生,必须学会主动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追求真学问,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十八九岁的大学生,他们的心智正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意识,让他们成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独立个体,是需要很多种途径和方法才能完成的任务。主体性实践教学恰恰是这多种途径当中最可行、最有效、最方便组织的一种手段。那么,承担着为大学生再次指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课”,更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能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加强“基础课”主体性实践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这样可以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起来,使得“基础课”课堂活跃起来。

(三)教材内容发展的需要

“基础课”新教材编写者虽然注意到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在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注重与学生的亲和力,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的特性,整部教材着重于展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整个教材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兴趣去阅读教材。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基础课”,课程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摆正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教材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非常强,教师为了保证学科的完整性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述理论体系和各种概念,这样极易造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积极性,甚至不愿意听课的不良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主体性实践教学势在必行。与之相辅相成的就是现在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三、“基础课”实施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事实上,一直以来,“基础课”任课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教学方法,而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是被越来越多的教室所认可的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达到“基础课”教学目的的最优选择。笔者认为,“基础课”实施主体性实践教学,可采取以下具体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解构法

“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已经运用很久,但是基本上属于教师讲案例,学生听案例,听过之后最多师生交流一下之后便没有下文。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成为主体性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此,在运用案例分析结构法对这门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精心搜集各种案例,搜集之后要设计案例引入方法,论证以及分析相应案例参与教学的可行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教师根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收集案例,这些案例必须是鲜活的,实际存在的,并且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件。收集案例后统一进行整理分析并选出最合适的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分析的对象。这是一个案例教学定位的过程。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实践性最强的案例定位课堂教学案例。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现场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当然这个过程可以是教师先分析讲解,再交由学生讨论;也可以是组织同学们将案例中的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学生可以在这种鲜活的事件面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案例进行解构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将案例分析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自行查阅相关案例后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案例解构。最后,师生共同回顾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切回到档次的基本理论主题当中,在学生的充分参与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二)时事热点讨论式教学法

现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社会上最新最热的问题。将时事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也是我们在主体性实践教学中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我们以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根据教学课程内容的要求,自行查询相关资料,找出社会中相关热点时事;之后让学生确定一个自认为最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已经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课本上相应的理论内容对这一话题进行剖析,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仅需要发挥一个引导的作用,在上课前提出整体计划意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申报发言的先后顺序组织发言,最后进行点评即可。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以一种同老师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其参与的主要依据,通过自主选题,可以非常轻松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愿,有了兴趣,自然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之间也相互在激发、参照和影响,课堂氛围便更加轻松和谐。热点讨论式方法强调学生的活动是建立在个人自主选择基础上的能动活动,课堂教学不再一如既往地沉闷呆板,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使得课堂有着鲜明的生动性、活泼性以及多样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一种高仿真的场景,让学生在每个场景中充当主角,进行身份假设,模拟现实中该场景该身份的人所遇到的任务或者挑战,要求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和挑战。例如,可以创设模拟法庭、模拟拍卖会等情境,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模拟或者虚拟某些事物或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过程等等,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便可以在短时间提高其能力和素质。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理论学习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通过模拟,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景模拟式教学是一种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基础课课堂上值得一试。

在情境模拟式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意将场景定位在学生便于理解和参与的范围内,不要太过复杂,但也不要过于简单。模拟任务的设计要富于挑战性,并且任务的完成要与成绩评价挂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完成任务、扮演角色的机会。

情景模拟教学法同时兼顾了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达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双重目的,是主体性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坚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主体性实践教学将会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基础课”课程教学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环节和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

[3]倪良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11)

[4]黄焕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5]陈恩海,郭水兰.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系统实践教学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5)

[6]陈胜利.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的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7]李辉.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现代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2002(6)

[8]李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性的践行范式[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体性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2014JGB361)

【作者简介】王典雅(1978— ),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律教育;陈 辛(1979—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律教育。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十二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 是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定位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与社会;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思修》隶属于被无数大学教师谈之无奈、色变的大学必修课“思政课系列”, 常常会出现台上老师自说自话, 台下学生或睡倒一片, 或摆弄手机, 成为很多思政课题的“标配”, 学生不爱听, 课堂气氛沉闷, 知识传递死板, 考核体系陈旧。究其原因, 从学生角度, 一是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理论联系不上实际, 认为无用;二是现实价值观的多元化, 学生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是长久的事, 不在乎一两个课程。从教室的角度,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 把课堂变成“一言堂”;二是教师理论修养不够和教学实践不足, 对教材理解不足, 创新不足, 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思修》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的一门课程, 需要学生学以致用, 从“知识”、“态度”、“行为”上得以提高, 才是这门课程最大的实效。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同时具有突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 课程即使学习的过程, 也是自我修养和自我提高的开始。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 要求教师在课堂不能单一的教授知识, 更应该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 与目前现实热点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 脱离“假大空”, 增强认识社会、理解社会, 锻炼能力, 指导实践,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思修》课教学实效, 笔者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引入实践内容, 从课程引入、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新媒体应用于课堂结合、成绩评定等角度进行全新的实践和思考, 取得一定效果。

1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平等互动的原则, 将课程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学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注重加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针对学生关心的不同问题, 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解决。对深层次问题采取专题式教学法, 对疑难问题采取“辩论式”教学法。不断探索并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方式, 如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激活式教学法、课题项目调查研究法等,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好评。

互动的课堂摸索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讲、议、看、行、微、问”的“六环节”教学法。“讲”是指教师讲清基本理论, 讲究讲课技巧, 把课讲的生动活泼, 也指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其起立发言、上台演讲。“议”是指加大课堂讨论比重, 激发学生兴趣, 就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组织学生课堂辩论赛和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等进行辩论。“看”是指让学生看教材、看参考书,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如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映有关中外优秀影片。“行”既指让学生动手写心得体会、微电影拍摄、调查报告、知识竞赛、撰写提案, 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 如“优秀师兄师姐访谈”, 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微”是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和思考, 选取微博和微信中热点的一个问题, 结合微博的评论和转载情况, 分析当前社会大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 如在讲到《道路交通安全法》时, 学生“微”作业是对“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进行观点收集。“问”是指鼓励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想问题、提问题。总之, 教学改革形式多样, 生动又深刻,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趣盎然, 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注重实践教学活动, 努力提升学生公民素质

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 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 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一是学生角色转变, 从“学生”变成“分享者”, 进行分组讲述, 在开学第一课中,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需要承担课程一个章节的自选角度讲述任务, 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导学”、“观察者”。从学生呈现的结果上看, 学生对于讲台很有期待, 热情很高, 学生小组中进行具体分工, 有组长、资料收集, 课件制作, 内容讲述等, 学生认真准备讲述内容, 查阅资料, 拍摄视频, 做访谈等, 课堂氛围良好。二是把课堂放在校园、社区和街道, 从“坐着学”到“行动学”。在教学计划中, 设计有3个课时的实践教学内容, 分别组织到学校周边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4级高级护理 (1) 班将所学知识, 开展义诊、健康知识宣传等, 2014级高级护理 (2) 班则在校园开展废旧利用设计比赛, 将废旧纸皮、矿泉水水瓶变成校园特色垃圾桶, 动手解决学校环保问题, 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中相互分享。

3 改革考试方式,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考试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原则, 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责任心、自信心、想象力等文化心理的综合素质。

(1) 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及表现、日常思想动态及道德行为、课上讨论交流发言、课题项目研究、试讲、演讲比赛、发微博、写小论文、参加活动情况 (如志愿者活动) 、社会调查实践等方面的成绩。

(2) 重视专题调查研究报告的评定。客观公正评价学生递交的课题调研成果, 包括:调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数据图表分析、人物访谈、录音采访、PPT、DV影像、照片资料等, 以及期末课堂展示交流效果。

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篇十三

活动名称:健康生活之温馨寝室设计——寝室长论坛——卫生评比 活动小组:09国际政治第五小组 小组活动安排:

活动日期:该组分三个阶段定期检查各寝室卫生情况,分别是4月底,5月初和5月底。这期间将采取活动在各寝室进行文化和卫生宣传、卫生检查等活动。在各寝室普及卫生知识,并参与设计和营造寝室文化。

活动考核细则:

(1)室内布置、设计:

A.布置健康文雅、温馨简洁,有较鲜明主题,构思新颖,学生品味高雅文明——

20-25分

B.有一定构思设计,学生有一定品味

——15-19分

C.无构思设计,学生品味低

——0-14分

(2)室内整洁度:

A.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空气清新

——20-25分

B.室内较整洁,空气较清新

——15-19分

C.室内脏乱差,有怪味

——0-14分(3)学生安全意识:

A.无违规电器,无私拉电线现象,无安全隐患

——20-25分

B.有违规电器,但未使用,有一定安全隐患,有少量夜不归宿——15-19分

C.使用违规电器,私拉电线,大量夜不归宿

——0-14分(4)寝室文化:

A.墙上海报、书画积极向上,课外活动丰富,学习氛围浓厚 ——20-25分

B.墙上海报、书画普通,学习氛围较浓厚

——15-19分

C.墙上无海报、书画,学生课外活动较少

——0-14分 成绩审定:根据每次检查打分,取总成绩平均值,并进行排名。

该组活动评价:该组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并认真、负责,能够按计划定期、准时对各寝室进行检查,且秉着公正、客观的原则。虽然在活动前期,该组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打分并不能做到很准确,且事前不能对各寝室进行通知。但随着活动的深入,该组逐渐改正了缺点,打分更加合理,并能将活动更好地融入各寝室,进步十分明显。

组员情况:

徐辉:在活动中担任组长,很好地承担了带头人的任务,始终够做到公正、负责。虽然在开始的活动中存过过没有及时通知各寝室长的情况,但能够及时改正,将工作完成地更好。

上一篇:老师班会课教学反思下一篇:北京动物园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