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2024-08-09

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共8篇)

1.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篇一

编辑数据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编辑数据》是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四章数据的编辑加工”中第1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数据的整理、分类与数据的表格化;

(2)使用电子表格输入和编辑数据;

(3)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必要的数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表达数据的习惯,通过体验电子表格对数据的录入、编辑、保存和计算等操作,体会电子表格组织、加工数据的方法。重点:电子表格组织数据的方法和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难点:函数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编辑文章、修饰文章,版式美化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的。Word与Excel的操作有很多相似之处,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菜单命令、界面与操作的异同,总结在电子表格中进行数据输入和编辑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对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兴趣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上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课堂设计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各种各样的表格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例如:学生考勤情况、每次考完试以后老师根据学生成绩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工作能不能让计算机来帮助我们做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个新的软件Excel,让它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工作。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编辑数据(出示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

1.数据的整理、分类与数据的表格化;

2.使用电子表格输入和编辑数据;

3.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必要的数据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环节一:Excel的启动及界面介绍

课件展示三种启动方法:⒈通过“开始”菜单启动;⒉桌面快捷方式启动;⒊Excel文件启动。

学生任选一种方式启动Excel后,观察Excel窗口、菜单命令,并和Word的窗口、菜单命令进行比较,体验两者的异同;

(设计意图:Word与Excel的操作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菜单、界面与操作的异同)

环节二: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生自学课本P85-87,解决以下问题:

1.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单元格地址的组成,一个单元格可以用几个地址来表示?

3.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式有哪两种。

4.参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向单元格中输入图4-3中的数据

要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小组合作完成。

师巡回观察学生自学及实践情况。

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数据输入情况;

各小组代表抢答以上问题,师评价各小组的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相关知识,并完成数据的输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环节三:利用公式计算

学生参照课本P87-89的操作步骤,计算1—6月的合计支出和节余,有困难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师巡回观察学生实践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一生上教师机演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实践情况。(掌声鼓励)

师强调:以“=”开头,表示输入的是公式。

师演示不用单元格地址相加,而是用单元格中的数据相加,再向下填充,让学生观察和他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强调用公式计算时变化的数据必须用单元格地址来表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师演示错误的计算方式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公式计算时变化的数据必须用单元格地址来表示)

环节四: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课件展示Sum、Average、Max、Min函数,师讲解其使用方法和功能,并演示利用求和函数Sum来计算合计支出。

学生上机实践,打开“学生成绩分析表”,利用函数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及各学科的平均分。

要求:1.计算平均分时可参照老师演示的计算总分的方式。

2.有困难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利用函数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师先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演示利用求和函数Sum来计算合计支出,再由学生参照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来计算各学科的平均分,出现困难时由小组合作完成,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反思

一堂好课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比较注意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本节课内容来说,Excel和Word的操作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菜单、界面与操作的异同;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利用公式计算采取了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并在利用公式计算这一环节中强调“=”的作用及变化的数据要用单元格地址来表示;利用函数计算这一环节采取先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演示利用求和函数计算合计支出,最后让学生参照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来自已求平均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2.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四单元 篇二

一、单元名称: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初步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但由于年龄较小,有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由于学生凭生活经验已能够判断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所以本单元教材把重点放在左右关系的判断上,并从鼻子、眼睛、左右手等学生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入手,先让学生对左右有一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体验它们的相对关系,化解了难度。教学重点: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学难点:

1、在相对面判断左右

2、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三、学生分析: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抓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得”;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手段。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七、实践活动:

八、课时安排:5课时

3.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篇三

指法顺序要记清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键位分工。能够认识基准键及其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3、德育目标:训练学生做事的耐心

4、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培养盲打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键位分工。能够认识基准键及其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能够认识基准键及其作用,并能正确使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么?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2.教师出示课题。

二、做中学

1、寻找基准有导航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准键么,基准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准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

练习基准键位的使用。

2、十个手指有分工

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3.同位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打字姿势歌

身正脚平肩放松,上臂双手自然弓。手放键盘基准键,眼离屏幕半米远。一指击键快准轻,其余手指不许动。

我们边读边调整自己的姿势好吗?你知道保持正确的打字姿势有什么好处吗?

(保护视力、有益健康、提高速度)

三、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一练1、2,尝试盲打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我来说

说说本课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第5课 指法顺序要记清

4.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篇四

第5课我的课表我来做

学习目标:

学会简单的对表格进行修饰的方法。重难点:

掌握表格修饰的几种操作方法。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导出教学目标

师:(利用视频展示台)请同学们将你们带来的课程表送给老师,说说谁的课程表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计算机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一个表格好吗?

生:好!

师: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让表格最漂亮到底要对表格做那些修饰呢?

(学生讨论)

师:(小结)(1)怎样给表格中输入文字;(2)如何修饰表格内的文字;(3)如何修饰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

2.利用旧知──完成文字修饰

师:出示学习任务:首先输入标题“课程表”,然后将标题设为黑体一号;表格内的文字先输入然后修饰为加粗、四号楷体、绿色。生: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学生在以前Word文字修饰时已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

师:进行个别学生指导。

3.前后知识联系──完成表格边框和底纹设置

师:刚才同学们对表格中的文字修饰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WORD中如何对文字设置底纹和边框的?

生:(口答)可以利用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师:对,今天的表格也要设置边框和底纹,又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并完成如下任务:(1)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为:内框线为单实线、0.5磅、蓝色,外框线为三维效果、1.5磅黑色;(2)表格的底纹为浅青绿色。

生: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然后操作。

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示范小结。(其中也有采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操作)

4.知识拓展──尽显学生风采 5.放开手脚──充分彰显学生个性 7.本课总结

5.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篇五

8.勾勒校园新景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画图”软件和电脑绘画,能否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把学生运用电脑绘画的热情激发出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节课的难度不仅体现在对软件的陌生,更多的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绘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教师本身对绘画方面的认识也比较肤浅,所以可能会造成上课时难以预料的很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信心和成就感的激发要比内容更加重要。不要让学生一上手就感到困难,要让学生由简单的树木开始,从几个工具的认识出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才是这节课最好的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对活动的组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利用学生的热情和生活中熟悉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用两图画出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对画图的使用方法和绘画技巧进行了渗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画图软件,了解两图中常用的工具铅笔、椭圆、填充、颜色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6.湘版小学美术教学计划第一册 篇六

2009——2010年上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针,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为切实做到从具体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条件,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设20课,课题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课文全部加注拼音,便于儿童阅读,帮助他们学习好拼音。文字数量控制适宜,表述简洁明确。本教材在内容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义,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识性,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作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教材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都尽可能地设置有意味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5、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教学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采用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美的熏陶。

6、实行新的评价手段,更加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 大家一起画 一课时 第二课 花花绿绿的糖纸 一课时 第三课 绕绕涂涂 一课时 第四课 有趣的拓印 二课时 第五课 我的太阳 二课时 第六课 奇妙的撕纸添画 二课时 第七课

做拼音卡片

二课时 第八课

小鸟找家

二课时 第九课

鸟语花香

二课时 第十课

小动物盖房子

二课时 第十一课

数字变变变

二课时 第十二课

会飞的娃娃

二课时 第十三课

猜猜我是谁

二课时 第十四课

变脸

二课时 第十五课

穿花衣的热带鱼

一课时 第十六课

寻找美丽

一课时 第十七课

童年的手印

二课时 第十八课

美丽的钢笔头

二课时 第十九课

花儿朵朵

二课时 第二十课

小小食品店

二课时

7.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反思 篇七

1.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基于一年级新生的能力特点以及“走进大自然”这课比较宽泛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传统的导入、新授、练习、点评教学模式似乎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一次探索性的设计,以看看、说说、练练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结构。对于大自然中丰富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现象,我做了目标性的筛选,缩小了教学点,把学习内容定位在体验和表现大自然中的多彩颜色。本课共分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尝试使用颜料和毛笔,练习调色涂色,学习基本的涂色方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这一环节引导他们配合小喷壶的使用,使画面增加艺术效果,并使涂色练习的过程趋向游戏化和趣味化。低龄段的学生比较接受情景化的美术课堂,喜欢童话般的语境。因此,我让彩虹姑娘来“唤醒”学生的记忆之窗,复习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常用的颜色,在辨别观察涂抹的过程中,巩固了以往的学习经验。第二部分,是以观察颜色为主。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自己所见到的颜色,也能比较迅速地在颜料盒中把它们找到。学生们通过语言和动作,更深入地来接触颜色,认识颜色。练习的形式,也以趣味性为重。让学生用易得的小纸团,蘸上颜料印一印。在游戏般的活动中,体验色彩表现的趣味。第三部分,学习细致地观察颜色,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从中发现新颜色的产生。这个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四季,发现四季的丰富色彩。观察后的表现,也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为主。

第四部分,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是因为光线的变化所产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对于多样而趣味化的作业形式非常喜欢,练习过程十分投入,三次练习效果明显。下课后还有学生拿着喷壶在画纸上使劲喷,显然对创作的兴趣是意犹未尽。事实告诉我们,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小喷壶、小纸团、颜料、毛笔等等,学生们的感觉就是在游戏和玩耍。这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作业形式多样,作业要求也同样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描绘大自然中具象的形态,只需用涂涂抹抹印印的形式来表达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也许稚嫩的小手让颜料滴答下来、让颜料糊在一起,但个性化的张扬的作业效果述说了孩子们的创造。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是真正呵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

美能力。本课的教学环节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了些,练习有3次。虽说练习的要求不高,但一年级学生的协调能力不强,所以使得教学时间有些紧张。结尾拓展的小实验不是很成功,大多数学生以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眼睛的缘故,也许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不充分。虽说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还是有部分孩子还有些一知半解。不过有遗憾才会有更多思考的空间,2.七彩生活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观察发现和实验探究的引导,使学生始终满怀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理解知识点。独立完成作业、多人实验探索和两人合作完成作业方式相结合,递进式地接近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了色彩的神奇,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造思维,体验了合作的乐趣。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

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创设几个不同要求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运用绘画工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投影、实物、多媒体课件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设置不同层次的联系和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体验色彩的奇妙和作画的方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合作技能。并且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热情。

3.新花布 新衣服教学反思

从课堂上学生的整体表现来看,本课内容确实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直观教具的展示、动画的演示,加上教师的示范,让孩子了解了多种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因为作业采用的是剪贴的方式,就像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在剪裁衣服一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设计和制作的乐趣。因为作业难度层层递进,所以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能完成,并最终在做完了三件衣服后,随着音乐表演“服装变变变”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设计特色。本课让学生感受到了花布的花纹和色彩之美,同时

也感受到了花衣服的款式之美。存在的不足:本课内容较多,环节安排上还应简洁一些。另外,个别学生在制作中不能大胆设计和剪贴,不是制作的太小就是只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做。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孩子明白设计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只要胆子大,动脑筋,做个

小小服装设计师是没有问题的。

4.圆圆的世界教学反思 在作业设计时,安排了一个观察圆形物品并表现出来的环节。一开始,很担心写生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高了,但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表现都很大胆,他们画出了圆形物品的特征,线条变化、有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观察后表现”的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这也让学生的观察落到了实处,有了实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撕纸是一项作业要求,在备课时,并没有把撕纸作为一个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撕圆形时遇到了困难,撕纸需要双手的协调与配合,学生总是会撕得很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示范如何撕纸,并强调要撕得大一些。这个示范、纠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了构图饱满的信息,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第二次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品中有多个圆的联想,其实在设计作业时,我担心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没有对学生提出多个圆形组合联想的作业要求。可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已经有学生主动进行了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圆形的组合联想,效果也很好。学生情况与老师预设的不一样,于是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讲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的生成对美术教

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5.方方的物教学反思

有了前一课的圆形物的写生基础,这节课是让学生对教室里的方形物体进行写生或者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再现,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能够抓住特征、大胆表现。在巡视时加强了对一些同学作品细节表现方法的辅导,很多学生的作业既有童趣,又有细致表现。我们很多老师总是抱怨孩子不会写生,我想如果每一课我们教师都能给学生一点时间动动笔、写写生,六年画下来孩子的写生能力会大大提高的,也为孩子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剪正方形时,示范时强调要把边剪直,不能歪,无论是方方的,还是长长的方形都要对称。所以学生剪的方形形状还是有变化的,不像书上的范作全是正方形,学生在创作时的思路就比较开阔,有的长方形横着就变成了小河上的独木桥,竖着就变成了高楼大厦,小一点的方形变成了小朋友手上的书,大一点的方形变成了家里的衣橱,非常有想象力。有的小朋友想的很好,但添画不够细致,我就在他的作品上稍加“帮助”,改一下不够到位的地方,加上一些细节让作品更加完美,这样学生下次再做作品就会注意到,让自己的奇特构思完美体现。

6.找找三角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剪三角形添画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有了前两课的撕、剪基础,学生剪出来的三角形各式各样,有长长尖尖的,有扁扁胖胖的,再加上谈感受和变方向,让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思路也很开阔。有的同学说,感觉自己的三角形像一块尖尖的玻璃,一下子就能戳进自己的身体里;有的同学说,自己的三角形怎么看都像一个小胖子;有的同学说,自己的三角形这样看像大山,那样看像手枪,奇

思妙想真的到了极致。

7.形的组合教学反思

“形的组合”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在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和找找三角形的基础上把圆形、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让学生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形的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的基本规律,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进行形的组合,难点是让学生能合理运用多种形进行

组合,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设计类的课,如果按照常规思维,就是通过欣赏分析,然后把圆形、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如果这样来上课,学生就会感到很乏味,很难把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所以我在设计时,把圆形、方形、三角形进行拟人化,叫圆圆、方方、三角,是三个朋友。至于梯形、半圆形等则称为这三个的家族好友。这种拟人化的方式更适合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自然而然就产

生了兴趣。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太强,如果直接进入主题进行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创作,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解决这个问

题: 1.由于添画难度较低,所以我先让学生欣赏添画作品,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形进行添画,比一比谁想得巧,做得快,效果好,这是学生的第一次作业。2.请小朋友们欣赏简单的组合作品游戏,学生看着普普通通的圆形、方形、三角形活灵活现地变成了笔、鱼、苹果、老鼠等,充满好奇和惊喜。心里自然有了尝试的欲望。这是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到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并不多。3.接着欣赏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圆形、方形、三角形家族更多的图形进行组合,趁热打铁又让学生欣赏了儿童画插图、画家的画等,还进行了师生合作示范。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学会了组合方法,于是就进行了第三次作业。这三次作业一次一次增加难度,并通过讨论、分析、欣赏等方法,让学生一面欣赏生活中的实物,一面学习优秀作品,最大限度地进行设计体验。让形的组合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学

生学会了形的组合运用。

8.拼拼插插教学反思

“拼拼插插”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学生通过圆形、方形、三角形拼拼插插组合成一幅立体作品。本课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种立体形的插接方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作业中如何插得牢、站得稳。由于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立体作品,难度较高。如果纸张太软太大,都不利于进行拼插,如果太厚,一年级学生又剪不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120克以上的彩色卡纸来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废旧的衬衫包装盒来做。还有的通病就是作品有的站不稳,有的插不牢,有许多作品手刚一碰就倒下了,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进行了分步教学法和尝试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步解决插得牢的问题。学生尝试两个方形穿插,剪一个还是两个都剪?要剪多少深才合适呢?学生通过尝试了解剪得太浅太深都不好,两个都剪插得比较牢。学生在比较中自主了解了插得牢的方法。

第二步解决站得稳的问题,学生在大圆上逐渐加小圆进行尝试。得出结论:接触面越多站得越稳,稳了才能站得高,不容易倒下。有的学生由于初次制作立体作品,一时找不到头绪,我就让学生尝试接触草图,理解草图对手工制作的辅助作用,感受画草图的魅力。我在本课中进行了两次示范,第一次把学生练习站稳的作业通过翻转变成一朵花,目的是让学生换个角度看作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第二次示范主要是让学生初次接触草图,感受草图的用处,并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之,本课在尝试、体验、欣赏、合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掌握了多种立体形的插接方法,知道如何插得牢、站得稳,提高了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施展才能,与小组同学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9.太阳和月亮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都会画太阳和月亮,但本课的意义在于进行深入地想象,创造出有生命意义、童趣天真的新形象。因此,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包括想象、交流、表现与评价。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画面的完整与鲜亮,而要站在尊重学生个性表达的立场上仔细阅读每一幅学生作品,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去寻找画面中创造性的本质所在,然后加以肯定与提出建议,满足孩子发展的真正需要。在绘画操作层面,本课以油彩分离法为主,但不需要过分强调技法操作要点。方法虽然相对统一,但要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最大可能。如讨论“哪些颜色可以用来画月亮”,首先就从色彩上解除传统的约束;为学生提供的色彩纸盒颜料,也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偶然性,课堂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色彩搭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不要太注重于“该”或者“不该”,而是从画面的故事和效果出发,让学生自己来感受“合适”或者“更好”,同时也允许有一些反常规的想法,来满足画面故事的需要。所谓教学的“有法”“无法”都在教师的智慧把握之

中。

10.秋天来了教学反思

本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表现“秋”的景与色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与资料的搜集,了解秋天的一些基本常识;在课堂活动中全方位地感知秋天,激发学生们的创作表现欲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

力。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秋天图片资料,布置教室营造氛围,或者带他们到室外去亲近自然,让学生对秋天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最直观的感受。这些都会对课上的创作表现提供丰富的素材,他们对秋天的表现角度会更加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安排的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或是撕纸贴画的表现方式完成作业。如果安排的是两课时教学,则可以第一课时让学生独立作业,重点用色彩来表现秋天的绚丽;第二课时让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用撕纸拼贴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景与活动。动作快的小组还可以在作品上适当的添画,丰富画面内容。

11.水墨游戏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中国画,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听讲也很认真,又敢于尝试。为了减少大家的“畏难”心理,选择了较易表现的四个游戏作为尝试练习,孩子们果然一会就较好地完成了练习。接下来布置稍难的综合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同学们完成了教学任务。看来课堂练习的设置在美术课堂上很重要。

12.玩泥巴教学反思

泥巴是一种很有亲和力的材质。玩泥巴这课重在感受泥性,了解泥巴这种材质的特点。现在很多城市的孩子都是在钢铁、塑料、水泥森林中长大,已经把玩泥巴这种天性丢失了。但是在这节课中,我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无拘无束地玩泥巴,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快寻找到了驾驭这种材料的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想法对泥巴做简单的改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一种体验、一种创造,但是我觉得这更是一种发泄、一种回归。当你去感觉它、揉捏它的时候,它也在和我们对话,孩子们在感觉它的柔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坚韧。所以对这节课来说,作品不重要,感受和体验是第一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好、坏,怎么想就怎么说,感觉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

13.难忘幼儿园教学反思

莫里逊提出“以一个问题或活动为中心”的单元设计,包括探索、提示、自学、系统化和复述五个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加深认知深度,让学生体验必要的挫折和困难,在自主、合作和研究的氛围中活动,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本课围绕难忘幼儿园展开,从绘画、剪贴和泥塑三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是视觉艺术,第一课时从欣赏入手,一边欣赏一边评价交流。一年级的学生不太会用美术的语言表达,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地提炼总结,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素养。在作业时,有的学生不太敢画,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及时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地画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优点,指

出不足,树立信心。在第二课时——泥塑教学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粗拙的美。探究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挑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在交流讨论的环节,鼓励学生辩论,寻找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示范。陶泥比橡皮泥难造型,一年级的学生手部力量不够,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再次捏制的时候,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兴趣很浓。做好后,争先恐后地放入沙盘,重温难忘的幼儿园生活。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成长的空

间。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起,教师在关注教学活动的同时,要给学生不断地提出要求,树立榜样,养成好习惯受益终身。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及时调整及时反思,才会不断进步。

14.像什么呢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在根据随意撕纸的外形进行联想添画即“先撕后想”,因此纸不易撕得太碎,太碎不利于纸的想象造型。粘贴撕纸时,不宜将纸四周贴得太死,作品呈现的立体感更强,更生动。添画方法的指导上,应以纸形为主进行添画,不宜添画太多,适合纸形进行合理添画,添画材料可以多样性。教学中应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鼓励学生有个性的想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走向探究的高地。在学生撕纸的过程中,实际教学发现学生有些不敢撕,撕的形状有些雷同,因此提示学生撕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对后面丰富作业的形式和拓展想象的空

间都很有好处。

学生的联想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想象练习,学生能根据手中撕纸的大致外形进行联想,在实际操作中粘贴的形式也能给学生的作品增添很

多乐趣,可以有空隙和折痕等等。

15.站起来 站起来教学反思

本课让低年级儿童初步接触、尝试立体造型的可能和方法。教材选择从儿童最为熟悉的纸张入手,运用手工制作中最基本的折、剪、贴、画的方法,发现和寻找纸张能“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思考的快乐和创作的激情。教师的教学只有从“立”字上去着眼、从“立”字上去设计、从“立”字上去启发,儿童才能跟进。学会从“立”上去思考、去讨论,进而追求并创造纸张能够“站起来”的、有趣味的新形象、新造型,在实践动手中享受创造的愉悦。如此

才是此课教学的意义。

16.画声音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由起先的不知如何画声音,到能用简单的点、线、色、形画出声音,最后能得心应手地用色彩和各种工具表现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个儿童都潜藏着“通感”的能力,并且处于随时可以发

挥的状态。这是一节使“听觉训练”与“美术学习”教学得到双赢的教学。整节课中我把听觉、感受、创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对听声音,“画声音”表现出喜爱和积极的参与。观赏他们的作业真是以画表声,声画并茂。从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相当重要,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逐层引导的教学环节,而且要做到教学跟着学生走,对学生的各种说法、想法和画法都去细心倾听和认真观赏,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让儿童能够体验到将自己的听

觉感受表现出来的快乐。

整节课我力求让学生感到教学的自由性、开放性和趣味性,观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孩子生命的感受,这比作品的好坏更重要。

17.卡通 卡通教学反思 1.摸清学情,选材得当。

卡通是时代进步的产物,科技、文化、社会的进步等因素都会对卡通的发展产生影响。什么样的卡通形象符合这个年级孩子的年龄段需求?这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因为一些不适的卡通内容对小学生的心智和意识形态发展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做的前期工作就是在课前了解孩子的状况,对众多的卡通形象进行筛选,选出适合的内容让孩子欣赏。

2.联系生活,激趣互动。

“卡通”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课。小朋友可能每天都会看卡通片,甚至是家长当做奖励孩子的一件事。这么说,要上好这节课就很容易了吗?我观摩过一些老师的课,通常都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卡通图片,帮助学生回忆一些卡通造型。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信手拈来的造型想象能力,即使看再多的卡通形象,作业时还是无从下手,只能依赖临摹教师提供的卡通形象。所以,教师要抓两点:一是重材料的感知,让学生形成卡通的表象;二是重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感知,建立表象,提升学生想象的创造能力。学生自然产生“激情想象”的需求,新的卡通形象设计的欲望便油然而生。特别是猜卡通形象教学环节,学生热情高涨,精彩纷呈,不由自主地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演与描述。换装游戏掀起另一个高潮,学生评画积极,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一

种兴奋状态之中。

3.凸现难点,学法指导。

在学生的心目中,卡通就是一个既定的、大画家们设计出的固定的形象。比如:造型复杂的孙悟空、人人知晓的米老鼠等。殊不知,其实孩子自己就是一个潜在的卡通造型师,对于所有熟悉的物品,只要你学会了为之加上表情和动作的方法之后,都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新的卡通形象。这就是说,教师要重在教会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所以,我在这节课中,选择一个看似童话的卡通故事,为学生设定“摘苹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走进卡通世界的“一切皆有情感”的感觉中去,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迈开了亲近卡通、并想表现卡通的第一步。游戏猜谜的环节,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卡通形象的外形特点,接着,我再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将设计卡通形象的方法归纳为:拟人、夸张、幽默等,让孩子们认同并运用。每个孩子“笔下生辉”,创造出新的卡通宝贝啦!孩子们收获

着成功与喜悦。

4.关注传统,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经典的卡通形象,诸如《西游记》、《哪吒闹海》、《精卫填海》《花木兰》等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流传千百年,如果到我们这代丢失了,就有动摇传统文化根基的危险。因此课堂教学中,善于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儿童不但喜爱,且蕴含的教育意义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知识、技能、个性及文化的和谐发展。

18火与土的艺术教学反思

8.2022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学计划 篇八

雪山乐园——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运用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顾整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

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

1、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

数与计算

教学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序。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内容,如果学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 „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活动前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以达到正确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第5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6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第7题通过“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得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右上角板块

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第五课时

右下角板块

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1、投影仪出示课本98—99页雪山乐园的图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画,(也可看书上的图)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课

你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107—10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07页第2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给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然后让学生针对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最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系统梳理。

2、第二关,动手操作、分类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用一个大袋子装好。

(1)摸,说形状,小组全体成员参与。

(2)摆一摆,比比谁摆出的物体最好,最有创新精神(可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3)统计一下,你摆的车(或其它物体)所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3、第三关,课本10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尤其要注意学生叙述数学故事时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对于表达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第四关(涂一涂,想一想)

(1)先让学生涂完书上12个汽球的颜色

(2)想一想,第16个汽球是什么颜色?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丰收园里 品味成功

上一篇:如何制作一份的求职简历下一篇:关于车间防暑降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