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3篇)
1.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 篇一
加强品牌专业建设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我校中餐烹饪品牌专业建设的情况汇报
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我首先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到我校对中餐烹饪品牌专业建设进行视导检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我校前身是滨海县现代教育中心,也称滨海县职教中心校,由原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中、县机械中专和县二职中于2001年10月合并组建而成。其中县职中创办于1979年,1988年通过国标省级重点职业中学验收。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8年,1999年被命名为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县电大创办于1983年。2010年7月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目前,校园占地152.6亩,建筑面积(含在建21层实训大楼)7.8万多平方米,有烹饪、电工电子、数控等38个实验实训实习室,有600多台计算机,11.7万册纸质图书和5万多册电子图书,实验实习设备总值1376.35万元,各类在校生有4325人,其中中职信息系统注册人数为2907人,其中中餐烹饪专业197人,电大部本科在籍学生1167人,师教部本专科函授学员253人。有教职工248人,其中专任教师196人。另外,学校每年培训中小学教师3000多人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特殊工种人员等各类人员计5800多人次,学校现已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互相共存的办学格局。我校中职教育开设中餐烹饪、机械加工技术等21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和中餐烹饪3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机械和电子2个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烹饪专业为省级课改实验点。我校2003年通过省“1122”工程职教合格中心校的评估验收,2005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我校加大品牌专业建设力度,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下面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的六个方面,将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建设情况向各位汇报。
一、专业开发合理
我校在专业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根据县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县泵阀机械、纺织化工、农业食品、港口经济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开设了中餐烹饪等21个专业,培养了大批合格顶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于1984年开始开设。目前,该专业有197名学生,9名专任专业教师,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07.044万元,于2012年1月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合格专业。
学校建立了由分管校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研,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并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稳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
为适应经济社会需要,我校结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将烹饪专业分为中餐烹调和中式面点制作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形成了以中餐烹饪专业为核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群。我校非常重视专业文化建设,根据职业教育特征和专业特点及行业企业需求,基本形成了浓厚的专业环境育人氛围,同时学校确立了“坚持全纳教育,培养德技兼备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奋发、开拓争先”的校风、“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教风、“勤学苦练、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德技双馨、知行合一”的校训,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规范
课程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注重继承、借鉴、创新三方面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努力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我校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组织烹饪专业教师自主开发了《烹饪专业文化》、《面塑技法》、《西餐制作》等校本教材。
我校能够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教学大纲,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根据项目化教学要求,制定了专业学科课程标准,并经有关部门审批,使专业技能课与省、市、县技能大赛、行业企业相关职业标准相结合。在课程实施方面,根据省市要求,建立了课程管理制度,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配臵教学资源,规范管理,考核严格。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有78.6%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另外适量使用校本教材。
三、教学团队高效
为实现品牌专业建设目标,我校多途径建设培养师资队伍,建立起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教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高级教师5人,技师级以上4人,师生比为1:21.9。另外,兼职教师3名,其中1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
任昌娟,中餐烹饪专业负责人,高级教师,高级技师,县政协委员,市中心教研组成员,92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工作后从事职教至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参与研究省级课题《县级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有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省市大赛中频频获奖。
不断强化教师能力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施展才能搭建平台。烹饪专业教师都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庄其卫同志曾主持过省级课题研究,钱科国、任昌娟、孙晓莉等老师都参与了研究,有60%以上的教师每年都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学研究。我校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有关“五课”教研文件精神,制订并实施“五课”教研活动方案,以一年一度的“园丁之星”评比活动为载体,开展听课、评课、说课,还利用教研活动日,进行校本培训。每年有30%以上的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或教研活动。据统计,我校教师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9.2%,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每位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均在2个月以上。我校外聘的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有相同的要求和待遇。
四、教学设施齐全
我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开设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要求,特别重视教学条件建设,专业建设及配套经费及时到位,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我校烹饪专业在校内有96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1个,96平方米的白案实训室2个,96平方米的红案实训室2个,96平方米的中餐摆台实训室2个,96平方米的刀工冷拼室1个,96平方米的西餐实训室1个。上述实验室里有二主二副不锈钢双炉灶、五箭冷藏式工作台、远红外消毒箱、六门冷柜、四门冷柜等各种烹饪专业实验实习设备,总值107.044万元,生均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值5433.7元。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积极为师生技能训练、技能鉴定等提供服务。实训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各室定人定岗管理,职责明确。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82%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自开率达96.5%。
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先后与县内的滨海宾馆、桃李园大酒店、天海元大酒店、财苑宾馆、锦悦国际大酒店、县外盐城瀛洲宾馆、苏州状元楼酒店、南京悦华大酒店、双门楼宾馆等计9家大型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上述9家单位为我校烹饪专业师生提供稳定的学习、实习场所。
我校图书、阅览资料室,现有烹饪专业图书2300册,生均10册以上,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1.2册,订阅专业期刊9种。同时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信息资源网络中心,提供网络支撑,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同时购买了中职资源网资料下载使用权,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方便。
五、教学实施有序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育理念、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做到过程组织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式先进、教师执行严格,实施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包括教学秩序检查、备课与上课检查、考试质量检查、教学档案检查等,有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成绩合格率达96%以上。
遵循中餐烹饪专业的特点,尽量安排学生在对口岗位实习。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开展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定期安排烹饪专业学生到滨海宾馆、桃李园大酒店等有关场所参观,了解和感受餐饮文化氛围。强化顶岗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对餐饮业的适应能力。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达98%以上。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稳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紧密结合餐饮业实践,努力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达到知行统一。坚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80%以上的专业技能课能运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效果良好。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老师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行多元考核、灵活考核。
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了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能运用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对学生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整合、开放教学资源。组建教师工作团队,围绕教学项目开发、课程建设等进行研讨,形成教学合作发展机制。
六、质量效益双赢
中餐烹饪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长线专业,自从1984年开办以来,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大,生源充足,每届招生学历班教育都稳定在2个班以上,每届招生人数都在60人以上。
在搞好校内学历班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场地及生活条件,积极对社会人员进行短期技能培训。我校的短期技能培训工作曾受到省领导张连珍、黄莉新等的视察指导,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仅烹饪专业2009年培训253人次,2010年培训261人次,2011年培训246人次。去年,和欧堡利亚大酒店合作,为该酒店培训新员工200多人。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从平时的实训管理着手,强化技能训练和考核,学生在毕业前都能通过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的中级工资格鉴定,参与率100%,合格率100%,双证率达23.5%。综合高中看对口高考,每年的对口高考烹饪专业学生均有被高校录取。2011年陈凡、杨丽媛同学总分列盐城市烹饪专业第一、三名,双双被扬州大学录取。职业中专看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技能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到现场观看。学生刀工、冷拼、热菜、翻锅等项目表演或竞赛,专业课教师也同期开展技能教学大比武,学生参赛热情高,信心足,参赛率达100%。
2009年,烹饪专业有2名教师在市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2名学生获二、三等奖;2010年有3名教师获市二、三等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2011年,任昌娟老师获市一等奖、省三等奖;今年刘必红老师获省技能大赛面点项目金牌、冷拼项目铜牌,王春亭老师获面点项目铜牌。
由于我校重视技能训练,毕业生特别是烹饪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率达98.5%,每年对口就业率达84.2%,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4.2%,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都非常满意。如滨海宾馆的餐饮部经理黄建斌就是我校的烹饪专业毕业生,曾获得中华美食大赛金牌。目前在滨海宾馆餐饮部工作的有我校17名烹饪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个人在社会上开酒店、当主厨的数不胜数。用人单位对我校烹饪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7.4%,在校学生对该专业满意度通过测评调查达96.1%以上。烹饪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本地餐饮行业项目研发与服务。与滨海宾馆、桃李园大酒店、天海元国际大酒店等县内著名餐饮企业的同行们一道研发本地特色菜肴,并由我校老师一道一道制作成品,执笔撰写,形成了《面塑技法》和《西餐制作》等书,书中许多菜品被上述酒店餐饮部应用于宴席,深受客人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参与本地餐饮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服务外,还受县政府委托,承办全县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为大赛提供场地、设备、裁判和命题,深受县领导和参赛人员的好评。实训实习室还对全县各乡镇成教中心开放,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县政府、县妇联、县扶贫办组织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服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
本地区烹饪专业对接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方面,我县百亿农产品加工园区已经建成,大量企业落户园区,扩大了滨海农副食品生产基地规模,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滨海港中电投投资35亿元的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滨海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强势兴起的餐饮服务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亮点,县城宾馆、酒店鳞次栉比,中小型酒店、排档更是不计其数,欧堡利亚大酒店、即将建成的滨海国际大酒店等四星、五星级宾馆即将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滨海港建设轰轰烈烈,给我县旅游业带来极好商机,高级大型餐饮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已经凸显,所有这些,为我校烹饪专业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校烹饪专业在品牌专业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的研发还不够多,新品开发、特色食谱创新不多,课程建设精细的程度还不够高。我校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校内实习基地规模,加大投入,再上设备以满足现代餐饮和食品生产加工的实践教学和服务市场需要,要进一步深入企业,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课程改革,不断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贴近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汇报,定有许多不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教。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专业建设工作特别是烹饪专业品牌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一二年六月二日
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特色专业视导
汇 报 材 料
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二○一二年六月
2.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 篇二
[关键词]校本科研;成果特点;有效性;学校内涵;深化发展
一、校本科研的概念及成果特征
校本科研实际上就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根本,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究,以解决老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老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究实际上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来探究、总结其中的规律。
校本研究的成果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关键内容,其特点为:第一,注重问题意识。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第二,注重研究过程。校本研究是一个比较关注过程的实践内容,其既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升级理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老师的日常工作,不断地改善教师的教学。第三,注重实践创新。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就要保持校本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发展和老师教学的的细节进行研究以便提升校本研究的效率。
二、开展校本科研的重要意义
校本科研发展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第一,开展校本科研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办好学校,就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开展校本科研,为学校配备更为优质的资源,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第二,校本科研是改进传统的教研方式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研究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达到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要找出传统教学中的误区加以改进,以保证教学研究符合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找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误区最好的方法就是校本科研。第三,开展校本科研有利于学校发展。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强化校本科研能够帮助老师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的意义,改进教学的手段,以适应科研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在教研小组的努力下,学校会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第四,开展校本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校本科研,老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误区、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校本科研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
想要做好校本科研,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在教研小组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2.结合教学情况备课总结反思
教学总结反思要求老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深入探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自己在教学中的领悟与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在定期的记录与总结的过程中,引导老师找到自身的错误,树立问题的意识,为提炼有效的课题提供基础。
3.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抓好教研的效率,首先要从备课抓起。为了保证备课的效率,要结合老师的个人备课内容集体研究,然后形成教案。不同的老师再结合班级中的具体情况,个性设计。通过集体备课的过程,可以集众人之所长,促进备课效率的提升。在自行备课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拿到教学研讨会中讨论。
4.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强化老师的基本素质。学校可以结合青年教师骨干、学校优秀教师引导等方式,提高老师的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师素质的培养中,注意观察老师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校本科研的发展。
5.结合研究具体过程探讨
校本研究的过程与教学实践是不能分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就要结合教学的效果探讨,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开展。
6.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是在校本科研中最关键的环节。学校要结合教学目标,聘请专业的人員为学校的发展做好规划。通过制定长期教研目标、阶段性教研目标、奖励方案等,为科研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还要结合组织内人员的基本情况,选取领导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以保证校本科研的高效开展。
7.营造良好的校本科研氛围
学校的领导人员要关注并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在校内可以实行个人责任制,要求领导在不同的教研中蹲点,一人、一学科、一课题、一成果。在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带动老师积极的参与到校本科研中。
8.规范课题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校本科研的有效性,在开展教研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切忌追求课题的数量而导致每一个课题都不精的情况发生。在课题管理的过程中,要狠抓课题开展的过程。此外,还要严格把握阶梯关。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签字通过,以保证课题按时完成。
9.总结提升,实践创新
在校本科研开展之后,学校会获得丰硕的成果。教研组要充分的发挥职能,增强教研组内的凝聚力,从而推动教学的发展。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在听取他人的意见之后,老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的误区,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课题,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为了调动老师校本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结合教研的过程组织一系列的业务竞赛。如最优教案评比大赛、最优质课程大赛等等。在教务处牵头、各大教研组参与的竞赛中,能够发现各大教研组各显神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老师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在推进校本科研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得成绩,但是我们不能骄傲。要结合教研的情况找出校本科研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在创新性思维的引导下,深入探讨校本科研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保证校本科研之花在学校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校园英语:高中版》, 2014.
[2]刘丽华.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开心素质教育》, 2015.
[3]边华伟.深化课程改革 促进内涵发展——以山东省莱芜市寨里中学课程建设为例.《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 .
3.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 篇三
公民道德主题实践教育研究汇报
新桥中心小学(2015.12.10)
一、项目建设内容概述:
该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至今已有整整四年时间。在前三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我们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实施方案,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年度实施计划。
一是项目建设的目标更加清晰: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遵守规则、学会尊重、勇于担当、拥有诚信、爱心奉献等公民意识和品质,努力成为爱祖国、爱他人、守法制、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二是项目建设的意义、价值更加凸现:2015年本项目的建设重在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公民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使我校的“立德树人”教育更具特色,更加科学化发展,学校文化更有品位,学校发展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项目建设的年度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更具特色:(一)《实施方案》突出了以下五个重点:1.文明小公民培养的方法和途径;2.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公民基本素养培养的研究;3.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4.校内小公民意识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5.“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合力研究。
(二)《年度实施计划》强化了“三个结合”:一是小公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结合;二是小公民教育与实践体验教育相结 合;三是小公民与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的相结合;四是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1.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强化各处室职能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我们完善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考评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在教育管理中改革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投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专门设立了相应奖励项目,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项目建设的主体意识,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运转。
二、立项支撑课题引领,提升了项目建设的科研含量
1.课题《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为镇江市立项课题;
2.该课题的中期评估报告被镇江市教科所定为阶段性研究成果; 3.该课题的子课题《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习惯的行动研究》在镇江市结题;
4.该课题的13个支课题在丹阳市结题。
三、展示活动高潮迭起,项目建设广受欢迎
1.举办校级、镇级展示活动为12次,分别为:(1)小学生为外来流动儿童献爱心展示;(2)家长“三进一讲座”活动展示;(3)“开学第一课”全镇展示活动;(4)“我是环保小卫士”集中展示;(5)小公民“七彩夏日”暑期活动展示;(6)“争做真善美好少年”系列活动展示;(7)“我是文明大使”评比活动展示;(8)“小公民百花园”专栏展评;(9)“小公民主题教育班会”展示活动;(10)“小公民主 题教育”系列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展示活动;(11)“走近张雅琴”主题体验活动展示;(12)“我为‘三镇同创’做贡献”活动展示。
2.镇江市课题中期评估活动展示(镇江教科所);
3.“丹阳市文明大使”评选活动展示(市文明办、市教育局); 4.“丹阳市小公民教育读本”展示活动(市教师发展中心)。
四、研究论文相继发表获奖,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小公民读本”通过丹阳市教育局论证并进入课表试用; 2.在《中国农村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月刊》等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
3.在丹阳市级获奖、发表的研究论文28篇; 4.在镇江市发表获奖的研究论文20篇;
5.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占教师总数的90%,基本做到人人参与。
五、学校成果及荣誉突出,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1.获丹阳市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优秀组织奖; 2.“小公民教育”被评为镇江市学校特色;
3.被评为“镇江市五好小公民立德守法,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4.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公民意识”主题班会评比结果纳入班主任、教师绩效考核,所有教师、班主任参与评比,1~6年级80%的教师获得主题班会评比奖。
项目建设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1.校男子足球荣获镇江市少儿足球比赛男子甲组第一名; 2.校女子篮球获镇江市少儿篮球比赛女子甲组第二名; 3.校田径队荣获丹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学生部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六、师生成果荣誉显著,项目建设的育人效益明显
参与项目建设的教师:1人次获江苏省蓝天杯赛课二等奖;1人次获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次分别获得丹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丹阳市优秀班主任、丹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丹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学生方面:
1.4人次获全国主题教育一等奖;2.18人次在省级各类大赛获奖,其中一等奖为11人次;3.35人次在丹阳市、镇江市各类大赛中获奖。
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社会反响热烈,学校知名度大大提高
1.《中国农村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月刊》等省级刊物2015年连续四次对我校“小公民教育”作了报道;
2.2015年12月创建镇江市教育现代化专家组对我校“小公民教育”予以高度评价;
3.《丹阳日报》、丹阳教育网、丹阳电视台前后对我校“小公民教育”进行了20余次报道;
【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推荐阅读: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08-19
聚焦核心素养开展课题研究12-24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展活动计划12-22
屈原镇中心学校《校本教研与学校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0-21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活动08-25
乡镇关于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18.05.012-26
在全市深化"效能革命"开展评议满意和不满意单位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9-29
学校课题研究的步骤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