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2024-10-31

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共8篇)

1.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一

创新创优双拥模式,建设和谐美好兴化

兴化是一个人口大市、兵源大市、财政转移支付市,现有优抚对象8万多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就有8164多人,双拥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近年来,该市以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契机,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目标,军地合力攻难点、创特色、维稳定、强国防,尤其在社区拥军和社会化拥军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营造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局面,全市双拥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三个到位”

兴化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作为“国防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网络。

1.领导重视到位。领导重视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关键。该市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党政工作责任目标,凡涉及双拥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处理。每年开年均以常委会形式召开议军会,年初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研究确定全年双拥工作重点,并提出具体要求,为做好双拥工作明确思路。每逢重大节日,市委书记、市长率四套班子领导到驻地部队开展慰问,并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官兵 意见建议,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保障到位。组织保障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兴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给予双拥工作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并随着人事任免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变动,“一把手”挂帅的要求不变,具体人员变动,创一流工作的标准不变。在此基础上,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验收考核量化指标的落实,制订机关部门、乡镇、村(社区)、医院、学校、车站等考核标准,确保基层落实创建任务不打折扣。同时,积极打造双拥工作示范点,培植了一批示范乡镇、示范部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医院、示范窗口单位。

3.宣传发动到位。宣传发动是做好双拥工作的重点。兴化市积极办好电视台、广播电台、《兴化日报》双拥栏目,建立双拥国防教育网站,不断提升双拥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月、国防宣传周、“军营一日”等活动,通过举办双拥国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歌咏比赛、“鱼水情深”双拥文艺汇演等形式,提高民众国防认知。组织拍摄了《板桥故里双拥大爱》专题片,创作了《拥军放歌》、《水乡神韵》、《牵挂》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双拥文艺作品,唱响拥军拥属、爱党爱军主旋律。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双拥街(路)、双拥广场、双拥长廊,营造起浓厚双拥氛围。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退役士兵创业奉献标兵”、“十佳好军嫂”、“关心国防建设好领导”等评选活动,培育了一批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切实加强“慰烈工程”建设,对全市散葬烈士进行集中安葬和保护,形成了一批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依托社区力量,实现“四个创新”

近年来,兴化市加强对对基层社区双拥工作的实践和调研,紧贴基层实际、紧跟形势需求,创新手段,下移重心,依托社区资源构建起功能强、覆盖广、服务优、效率高的拥军平台。

1.创新工作机制。制订了《兴化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实施细则》,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全部建成社区双拥工作站,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站长,为社区双拥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双拥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摆上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和重要位臵,并建立起双拥工作与社区其他中心工作同布臵、同检查、同考核的“三同”工作机制。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下发了《兴化市社区双拥工作指南》,实现了基层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各社区双拥工作站按照部署要求分别制订工作计划和阶段实施方案,做到年度有目标、季度有计划、节日有安排、平时有活动、办事有程序、行为有规范,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2.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对全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有军政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专业化基层双拥工作队伍。近几年来,社区双拥工作者立足岗位职能,积极创新思路、优化举措、丰富活动。通过制作橱窗、出板报、开纳凉晚会、军民联欢会等形式,在社区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使爱国拥军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心中。以社区双拥工作站为阵地,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战争故事片上千部;邀请老八路、残复军人举办“战争年代故事会”一千多场次;利用春节、端午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等节日与驻兴武警中队官兵举行双拥联欢会上百场次;张贴“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双拥标志近千处;连续12年为部队输送身体、政治双合格兵员?名。一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促进了双拥政策的落地生根。

3.创新共建模式。该市各社区均开设双拥窗口,为优抚对象提供对口服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软件台账,做到“五清”,即优抚对象人数清、家庭情况清、主要困难清、服务项目清、挂钩对象清,在此基础上,共建互联、结对帮扶,近几年,社区双拥工作站通过入户调查共采集双拥工作信息460多条,有1万多名党员义工与8000多名优抚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每月都要到优抚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与优抚对象促膝谈心。逢年过节,各社区利用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等形式,邀请优抚对象代表来双拥工作站聚会、组织学习,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增进友谊。4.创新服务载体。该市注重把双拥工作与社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建立8支专门队伍,倾力服务优抚对象。通过引导辖区内民办科技培训学校、医院、法律服务机构和社团组织,建立“双拥培训基地”和“双拥服务中心”,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知识、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的拥军活动,并帮助军人、军属排忧解难;针对社区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情况,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主体,建立“职业介绍服务队”,为有就业愿望的优抚对象提供就业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建立“健康保障服务队”,定期为优抚对象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为体弱多病的优抚对象提供一对一服务;以社区物业、保洁、家电及水电气维修行业为主体,建立“家政服务队”,为优抚对象提供低价或无偿服务;以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平台,建立“爱心服务队”,为生活不方便的优抚对象提供日间照顾、送餐配餐、精神慰藉等服务;依托社区市民学校建立“文体辅导志愿服务队”,优先吸收优抚对象参加全民健身和文体活动,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提供学业辅导;依托驻区的机关、商户、企事业单位为平台,建立“拥军服务队”,为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拥军工作成为社区工作的日常“一景”。

三、明确优抚重点,强化“三项帮扶”

兴化是“一助一”活动的发源地,早在1992年就实施单位和个人与贫困优抚对象结对帮扶,作为加快全市经济发 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一助一”扶优活动形成了党政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

1.加大结对帮扶力度。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年老体弱、残疾多病,自我保障、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一是领导帮扶。市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副乡级以上干部都与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全市108个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干部职工与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二是企户挂钩。私营企业与优抚对象开展“千企万户心连心”活动,有千家私营业主、万名农村专业户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认“穷亲”、结“军友”,做到位帮扶资源配臵到位、扶志教育落实到位、发展生产服务到位、保障生活资助到位,为重点优抚对象形成了双重保障、双重服务的格局。近三年,通过生产扶持、就业扶持、教育扶持、助医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保障扶持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贫困的重点优抚对象3640人次,社会各界投入1320多万元,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95%的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2.建立优抚医疗屏障。医疗保障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更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兴化市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六位一体”的优抚医疗屏障,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政策照顾。城乡医疗单位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四优先、三减半、两免、两优惠”医疗优惠制度,设立优先优惠服务窗口和优抚病房。三年来减免医疗费3862人次46万元。二是小病补助。实行门诊医疗补助,发放门诊医疗卡,每年根据不同类别对象将340元—500元的门诊医疗补助费充值到医疗卡,重点优抚对象凭本人的医疗卡到定点医院、药店就诊购药,三年来投入690万元门诊补助费。三是大病互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重点优抚对象住院保险,投保经费由政府承担255元、个人负担50元,实行“双投保、双报销”,三年来互助18900人次,互助经费576万元。四是重病救助。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全市大病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按医疗费用中可报金额减去农保报销金额的70%给予救助,或按医疗费用减去农保报销金额的20%给予救助,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保险、大病救助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三年来救助771人次,救助金额265万元。五是慢性病疗养。兴化复员军人疗养院每年组织6批180人次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进行疗养,从2011年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短期疗养和巡回健康体检。六是慈善保险。兴化市慈善总会、民政局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设“慈善保险”特殊险种,为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提供一份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这一群体中因意外伤害导致贫困的现象。

3.实施优抚安居工程。住房是生存的基础设施,也是幸 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为改善重点优抚对象居住条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兴化市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来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安居工程。一是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解决“三老”优抚对象住房难。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发动职工、农民少抽一包烟,青年团员多交一次特殊团费、妇女少买一点化妆品、个体工商户、企业主少赚一分利,中小学生少喝一瓶饮料,人人献出一点爱,多方筹措资金433.8万元,为58名孤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了光荣室,为685户“三老”优抚对象新建、修建了瓦房。二是纳入农村草危房改造,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优先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纳入改造范围,并由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结对帮建,市财政投入155万元,挂钩市级机关部门投入378元,为520名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敬老院光荣室68间。三是实施百户住房改造工程,改善重点优抚对象居住环境。2010年以来,针对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年久失修,市财政投入350万元,连续三年实施“百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改造”工程,通过修建、新建和臵换等形式,帮助460户重点优抚对象改善居住环境。

四、打造亮点特色,推进“三个深化”

近年来,兴化市围绕军队和国防建设中心任务,在思路上找准创新点、内容上抓住需求点、方式上寻求突破点,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双拥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实现了由情感 拥军到文化、智力拥军的大转变。

1.深化品牌效应,双拥氛围更加浓厚。该市成立兴化市双拥工作促进会,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双拥工作的参与主体;健全完善社区双拥工作站,深化推进双拥工作“六进基层”工作,开展社区双拥“一站一品”特色活动、“双拥在基层”活动,组建职业介绍、健康保障、家政服务、拥军服务等服务组织3000多个。加强与兴化历史有关部队的互动交流,组团走访慰问海军“兴化艇”、“兴化团”和空军“兴化团”,参加“兴化艇”退役仪式、空军“兴化团”、“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出征誓师大会。

2.深化安抚机制,双拥基石更加牢固。落实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优抚医疗保障广覆盖、“一站式”结算。?年来,全市发放抚恤补助优待经费?万元。认真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接收安臵工作。?年来,全市接受军转干部?名,随军家属?名,转业士官?名、退役士兵?名,安臵率?。退役士兵实行城乡一体化安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万元,组织动员近?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整体培训率达到?。革命烈士子女和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政策等全面落实。

3.深化军地共建,双拥成效更加显著。?年来,?投入1020多万元,用于部队正规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光缆联合护线行动等。建立科技拥军服务小组,设立流动图书 站,赠送科技书籍,举办学历升级、外语考级、计算机过级等文化教育和科技技能培训班。市有关部门投入60多万元办实事50多次。驻兴部队投入资金20多万元,帮扶3个贫困村、28户贫困户,培植1800余名致富骨干;捐资助学16万多元,结对帮扶45名特困学生;组织学生军训4万人次,学雷锋做好事200多件,植树造林10万株,义务献血6万余毫升,修路铺桥1000多米,清理马路河道3000余人次;开展防火检查上万次,扑救各类火灾300多次,参加抢险救援400多次,参与社会救助600多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建设。

2.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二

一、逆势新开门店, 完善连锁网络布局

围绕市场需求, 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 苏宁电器形成了超级旗舰店、旗舰店、邻里店和精品店四大类店面业态。开发方式上, 苏宁电器采取“租、建、购、并”四位一体、同步开发的模式, 实现了连锁发展的网络化、精细化。2011年, 北京苏宁成为全国连锁大发展的排头兵, 在连锁方面再次发力, 逆势新开店面22家, 实现了“百店战略”的跨越。苏宁在稳步推进连锁发展的同时, 非常注重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单店经营能力, 凭借连锁网络优势, 将苏宁质优价廉的电器、温馨贴心的服务送给京城的千家万户, 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二、创造新营销模式, 扩大品牌传播面

国家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持续推进, 苏宁充分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及敏感事件, 多次联盟各大厂商、行业专家及社会专业机构召开行业峰会与论坛, 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合作策略, 推动中国家电行业提升与发展。各大节庆时点利用楼宇、车载、平面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造势, 通过店面零售、对公销售、苏宁易购、渠道分销等多种销售渠道, 为上游供应商、中游分销商和下游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进一步扩大了品牌辐射范围, 提高品牌影响力。

举措一:全面拓展异业合作, 提高行业认可度

近几年, 北京苏宁电器更加注重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和全面拓展, 涉猎于金融类、家居房产类、汽车类以及婚庆类等多个行业, 并在每个行业内进行合作企业及合作内容的拓展。如, 金融类, 2010年从与8大银行的紧密合作拓展到14家, 合作形式也从返手续费拓展至12期返1期、送礼、抽奖、增值服务等项目, 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 同时也对银行拓宽家电信贷业务、加速家电制造商商品资金周转、活跃消费市场等多个层面起到重大影响;而在家居地产行业, 通过与特力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搜房网、业之峰、实创装修等合作, 使得消费者的一站式消费实现无缝对接,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刺激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消费, 提升了北京苏宁电器的行业认可度。

举措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力推节能产品普及

从政府进一步推行节能低碳概念以来, 北京苏宁积极响应号召, 一方面通过印制国家节能宣传手册、发放节能产品功能指导书、节能环保进社区服务、张贴节能标识, 向消费者普及低碳、节能理念;另一方面将节能家电的销售作为自身经营重点, 在北京市商委“开展节能产品超市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带领下, 将苏宁安贞桥东店、紫竹桥店2个紧临三环, 营业面积超过8000平米的卖场升级改造成为节能超市, 通过大规模的节能产品出样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节能家电解决方案, 加大了节能环保知识和节能产品的普及力度, 有效的拉动了绿色消费, 实现节能产品推广的大跨越, 更使环保低碳清新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举措三:自造节庆, 多媒介整合, 提高品牌冲击力

北京苏宁电器一直秉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结合产品的特点, 通过与上游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 获得了很多新品的首销、独家销售等资格, 如市场上一直高度关注并引起抢购热潮的IPHONE4手机, 在最初的一个季度, 仅在北京苏宁各连锁店才有供货, 一度引起市场的抢购, 向消费者传达了北京苏宁青春时尚且实力雄厚的品牌信号;另外北京苏宁在结合黄金周假期进行大型促销安排的同时, 还以月度为单位举办大型自造节庆促销, 如年中回馈、信贷消费节、家装节、购物季以及产品节庆, 如全国空调节时, 北京公司新闻稿件结合总部的空调论坛和空调白皮书, 在行业内取得了较大的影响;2010年6月中旬, 时值世界杯赛事鏖战之时, 公司联合《北京青年报》及会员组织了数场足球比赛, 同时, 在门店通过啤酒营销、赛事转播、有奖竞猜等形式, 活跃了终端氛围, 也加强了同消费者的互动, 配合楼宇、车载、平面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造势, 提高了品牌冲击力。

举措四:关注学生群体, 引导正确理性消费

苏宁电器一直关注学生消费群体, 至2011年, 苏宁电器已成功启动三届校园精英营销实战大赛, 通过校园实战营销和卖场实战营销两个环节进行比赛, 最终选出3支优胜团队予以重金奖励。从9月1日起正式开始, 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50所高校、13家门店通过各种等形式进行宣传, 最终在北京10所重点高校进行了落地营销大战活动。通过营销大赛, 一方面通过苏宁电器提供的平台, 使得参加营销比赛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另一个方面在整个比赛活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性消费, 到正规商家选购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3C产品, 也在这些高校成功树立了“买3C到苏宁”的品牌形象。

三、四大终端齐发力, 塑造企业至真至诚的阳光服务形象

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 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苏宁电器立志服务品牌定位, 为顾客提供涵盖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的阳光服务。连锁店服务方面, 苏宁电器以客户体验为导向, 不断创新店面环境与布局, 制定了系列店面服务原则, 率先推出5S服务模式, 会员专区、VIP导购实现一站式购物。根据顾客多样化需求, 提供产品推荐、上门设计、延保承诺、家电顾问等服务。苏宁各大旗舰门店实现了超大经营规模、超凡展示理念、超新服务模式、超级购物体验的连锁模式, 集购物、休闲、娱乐、互动、体验、享受于一体, 竭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物流是苏宁电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09年, 苏宁电器增资3亿元兴建的北京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在通州区马驹桥开工, 该项目用地达157亩, 建成后日配送能力近5万套, 届时将承担起北京及周边地区约100亿元销售商品的长途调拨、门店配送和零售送货, 成为苏宁北方区最大的国际一流的物流仓储平台。售后服务方面, 苏宁电器始终坚持“专业自营”, 目前北京数宁拥有近十个售后网点、数百名高技能电器技师、千余名服务人员, 随时提供安装、维修、保养等各项服务, 被评为业内首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单位。客户服务方面, 苏宁电器建立了业内首个以呼叫中心为平台、以CRM为管理目标的客户服务体系, 实现了全国统一受理与回访。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全天24小时真诚守候。四大终端的紧密对接, 将阳光服务的苏宁形象深入人心。

四、借助行业协会平台, 助力企业品牌传播

北京苏宁高度重视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 先后与北京品牌协会、北京电子商务协会等协会组织取得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 积极配合协会工作, 同时利用协会平台传播品牌诉求, 塑造品牌形象;如在北京市品牌协会的号召组织下, 参加了“知名品牌企业区县行”昌平行活动、品牌进社区等活动, 并通过协会的报刊、网站等媒介载体进行品牌宣传, 借助协会较高的行业认可度和公众形象,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层次和美誉度。

五、公益事业全面推进

在内强建设、不断谋求市场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 北京苏宁始终将公益慈善当作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所在, 通过吸纳就业、缴纳税收、慈善公益等, 不断回馈与服务社会, 并努力通过企业发展带动行业提升、促进城市发展与社会繁荣。近几年来, 在公益活动方面, 北京苏宁既有“送大学生回家过年”、低碳环保植树等传统公益活动的持续, 还在此公益活动方面进行了创新, 包括6月初结合高考的社会热点, 积极开展了“高考志愿者”的活动, 在为高考学子及家长提供帐篷、纸笔便利的同时, 也为公司品牌形象的达到奠定了基础;2010年7月, 为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和市委统战部关于“非公经济人士回报社会感恩行动”的会议精神, 公司特联合北京市统战部在北太平庄店举行了“感恩于心回馈于行”为主题的情系革命老区的现场捐赠仪式, 并现场捐赠贵州毕节革命老区20万, 充分发扬了公司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此外, 在会员回馈月之际, 公司组织了“低碳骑行、绿色北京”的公益活动, 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 为公司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同时, 在供暖来临之前, 公司特联合《法制晚报》向孤儿院捐赠了百余台电暖气等制暖设备;种种公益事件的打造,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3.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三

摘要: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以探索“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当前行业企业对于应用型蓝领人才的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的吻合度,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49-04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吴江中专校)自开展专业群建设工作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吸收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等典型模式的精髓,充分体现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探索“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以“精通本职专业”“强化课程实践”“重视技能应用”为核心要素的机电技术与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展了这一模式下机电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为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蓝领人才。

一、“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动因

“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模式是在“现代学徒制”模式指导下,依据校企深度融合,发挥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优势,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为满足专业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需求,兼顾学生终身学习,采用“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模式,能够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专业方向差异性客观存在,在专业群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的专业方向,采用“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模式,能够让老师明确自身的专业方向,促进形成师资队伍集群,形成机电类专业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再次,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通过“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模式,培养专业群内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近年来,吴江中专校不断摸索创新,在机电技术与智能应用专业群内尝试“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制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师生精通本专业,强化师生教学实践,重视师生综合应用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在:

(一)校企深度融合,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将行业企业视为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专家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学校通过深度调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依据企业的需求与就业岗位任职要求,把学生的职业生活作为主线,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本位,将企业“需”与学校“教”有机融合,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企业素质要求的、与工作岗位能力相符的、满足地区产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如图1所示。

(二)完整课程体系,系统有效实施

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群选修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整合与优化群内各专业资源,强化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紧贴地方经济产业,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实力更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三)分层递进培育,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师生的实践操作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渠道,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社会就业能力。

三、“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学校注重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提高整体水平,实现“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大力推进专业建设速度,要求设置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具体实践过程如图2所示。

(一)精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保证群内教师专业互通,打造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整合专业群专兼职教师资源,通过校企“互聘、互兼”的双向交流,形成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重点专业群各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强实践,强化实践教学过程

打造“强基础、炼技能、求创新”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吴江区智能制造业的地域优势,成立相应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适合吴江制造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同时,学校大力建设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制造实训基地。为满足本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基础知识模块化”和“实训工位项目化”的实训体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三)重应用,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

坚持学生的学以致用,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营销等工作,具备职业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教学团队水平得到提升

学校实行“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建成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100%,硕士学位28.6%,高级职称42.9%,高级技师28.6%,技师以上92.8%。聘请行业资深兼职教师4人。有5名教师到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进修。成功创建2个苏州市名师工作室,逐步引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endprint

(二)教学资源建设得以优化

校企共同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进一步深化“群平台+专业模块”课程改革,建立由《自动化控制实训》《电梯维修与保养实训》《线缆车间生产性实训》这三大类实训教学模块为主干的专业群实训体系,制定并实施《机电技术与智能应用专业群实践教学“模块化”改革方案》《机电技术与智能应用专业群实践教学“项目化”改革细则》。

(三)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建立了省级“现代制造”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1439.42万元。各专业分别成功拓展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双带头人机制,各个实训室均有企业参与建设。比如,与通鼎光电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的蝶形光缆通过质检局检验合格,合作企业回购累计产品价值23万元。

(四)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荣获多项殊荣。其中国家级赛项中11人次获奖,省级赛项18人次获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8个,连续3年获国赛银牌,全国发明展1金3银,江苏省创新大赛1金2银4铜。同时,每年承接吴江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城、吴江总工会、吴江人社局各项职工技能大赛。

(五)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选修课、课外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新活动。近几年来,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考试获证率达97.8%。学校为吴江当地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的一线技术型人才。

机电技术与智能应用专业群的成功培养,坚定了学校坚持走“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总结

在实践中前行,在前行中总结。推行“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还仅进行了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一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课程体系构建要体现“实践性”。“2.5+0.5”学制改革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实训设备、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实习产品”,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2.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情景性”。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以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实施,需要强化校内实训场地设施布局与企业生产工作流程相对接,形成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行业企业精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设备功能介绍、典型产品介绍等专业环境布置,推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

3.教学实施要体现“生产性”。学校要围绕专业群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实习产品”,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推动“实习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4.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四

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本论文从改革教学方式、重视综合实训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阐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模具专业人才的方法及措施,浅谈了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作 者:王晓红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模具专业   工学结合   实践  

5.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五

摘要:

我国高校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机会。但高校教育模式造成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如何构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办法。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Abstrac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has led to the college education,the enrollment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and provide a broad market and opportunities.But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lack the current mode innovation ability, thu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Aiming at the present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Nan Ji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novation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how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n-depth stud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ivil engineering The education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Pattern exploration

引言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公司招人难的并存的“两难”怪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繁多,其中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而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土木工程专业是有着悠久历史并注重实践的工程学科,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研究,并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发展所需求人才,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初国外高校就已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919年,美国在高校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1947年,哈佛商学院正式开设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在德国,政府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1]发展至今欧美发

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学术教育体系。我国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1999年团中央组织的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对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期间九所院校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及创新,切实展开创业教育实践。最终探索建立了可以代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经典模式:

1、以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提高为侧重点,将第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第一课堂即学科教学课堂,调整教学方案,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竞赛活动等活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2、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贯通到创业现实环境中。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教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3、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必修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计划为依托,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在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5、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2]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制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根据国家教委建筑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说明,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能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3]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达到基本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更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生既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又具备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自主创新创业,最终实现“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我校土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3年,目前本专业设有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理、交通土建、建筑学等五个专业方向。自2003年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不断规范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但近年来各企业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高期望,无疑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缺乏的问题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认识,实践性不够,未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缺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配置优化不足、师资体系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有待改善,实践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部分与实际结合较紧的课程计划课时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因为实际工程感性知识少而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构造和工艺作法相结合并对应。

4)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普遍不足。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比如土木工程制图和识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最终导致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工作中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工作上手慢适应的时间长。[4]

三、土木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1、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深刻理解创业教育内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高校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努力营造并形成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高校应该制定各种创业政策与创业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同时要设立专门管理创业管理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创新开拓进取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营造一种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宽松自由的环境。要创业就意味着冒险,冒险就可能失败,要培养学生不甘失败、不惧失败、不畏挫折、勇于创业的精神。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形成合理师资体系。

开展创业必定要形成在教学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合理机制,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强化教师技能与培训,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实现各类教学形式的互通,同时通过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置应要面向社会敞开大门,采取聘用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与创业专业相关的专家与有经验的实践者作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形成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或采取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使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惑;高校可以采取聘任制,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的长效机制。

4、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体系。要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的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创业本身不只是自身就业,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按照个体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 ,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三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2)要实施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和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使学生理性的认识创业内涵、创业目标、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和创业文化,促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3)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整合校内的相关资源,为自己提供创业实践式体验的模拟或现实的创业操作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下设建筑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景观环境设计工作室等小的工作组团,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场地和硬件设施,让具有创业意图的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工作组团,在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公司指导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公司运营模式进行运作,以进行创业实战练习。通过创业实践,使学生实现从理性到感性,从理性到实践的锻炼和体验,为他们毕业时直接创业或未来创业打下基础。

4)充分利用校外的相关资源,与相应的就业、创业方向的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建设单位、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等,特别是自主创业开设的公司进行横向联合成为我校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尽快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为将来自主创业开设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等积累经验。

5、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科技产业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可引导他们创立一些有新意、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为学生提供借鉴;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

四、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实现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懂专业,能创新,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体现,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方向。因此,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志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堪忧 [N].科技日报2010.04.02日

[2]杨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呈现新局面 [EB/OL].人民政协网2009.08.26

[3]方从严,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探 [N].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8卷第1期

6.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六

创新护线宣传模式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四川省自贡长途通信传输局 黄忠诚

内容提要:保护通信线路安全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四川长传作为省内一支战斗力特别强的光缆维护专业化队伍,不仅在5.12汶川大地震通信抢险中威名远扬,而且在保护通信线路安全方面勇于探索,积极试点,形成了长传独特的护线宣传特色。在积累了军、警、民联合护线、护线进校园等诸多经验的基础上,各基层长传局结合当地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护线宣传模式,努力打造有活力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护线宣传效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长传的知名度,使护线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并为光缆线路的安全畅通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维护成本,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目录:

一、全省通信线路的安全及迁改索赔现状………………………2

二、全省长传近两年通信线路障碍及典型案例分析……………3

三、护线宣传应对措施及存在问题………………………………4

四、护线宣传模式的创新做法(三加强两改进)…………………5(一)加强社会资源的运用,实现由借势到造势的转变………6(二)加强多层次联合护线,实现由浅到深的宣传……………7(三)加强护线珍珠链建设,实现由疏到密的布控……………8(四)改进护线进校园方式,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9(五)改进单一的宣贯方式,实现由教到乐的升华……………9

五、护线宣传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11(一)护线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12(二)企业文化的功能对护线宣传的影响………………………14 正文:

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跨越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安全的通信网络。但由于通信线路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非常容易被损坏,同时四川各地社会治安状况、招商引资状况、政府执法状况和社会进步状况差异较大,要确保线路百分之百的安全十分不易。四川省政府领导曾多次强调:“保护通信线路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地位重要。它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对通信线路安全的高度重视。

保护通信线路安全历来是长途通信传输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热点、难点问题较多的地方。四川省长途通信传输局及各基层长传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相互借鉴,不断创新护线宣传模式,并与打造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使护线宣传的内容不断扩展到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长传护线文化,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全省通信线路的安全及迁改索赔现状

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由于铜价上涨、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建设项目较多、护线宣传力度不足、打击犯罪不力等诸多 原因,全省通信线路的安全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线路被盗严重,车挂事故较多,外力施工造成的通信事故频发,破案率较低,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各地电信公司的损失最为惨重。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大了保护通信线路的宣传和打击破坏通信线路犯罪活动的力度,线路被盗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外力施工造成的通信事故在5.12大地震后重建高峰期有所回升,近期已下降。全省长传一级干线障碍今年上半年只有3.5次,与去年相比已大幅下降。

在线路迁改索赔方面,“自己的娃娃自己抱”已经成为部分政府部门的口头禅。无论是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要想找政府索赔十分不易,因为他们都受着市场份额的压力,怕丢失市场,多数只有忍气吞声。长传由于没有营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报帐制管理,维护成本开支更加困难,因此,只能在加强护线法规宣传的同时,以企业文化取胜,以企业文化打动人,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迁改带来的损失,避免维护成本被挤占后维护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全省长传近两年通信线路障碍及典型案例分析 自从全省2006年起加大保护通信线路的宣传和打击破坏通信线路犯罪活动的力度以来,案件逐年下降。全省长传08年共发生通信线路盗窃案件195件(其中干线13件,本地网182件),发生人为外力损坏通信线路事故5件;09年共发生通信线路盗窃案件25件(其中干线2件,本地网23件),发生人为外力损坏通信线路事故15件。从近两年统计的数据可看出,护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人为外力损坏通信线路事故的管控上,由于 3 正值灾后重建的高峰期,建设项目多、范围广、盯防力量不足,造成了09年人为外力损坏通信线路事故上升的态势。在最近两年中,有两例典型的案例给我们的线路安全敲响了警钟:一例是在08年3月,简阳市本地网光缆被盗,公安机关以内江长传局资阳光缆维护中心员工在被盗现场拾到的学生证为线索,挡获了盗线嫌疑学生12名,打掉收赃窝点1个,挡获收赃人员1名,破获涉及光缆被盗积案10起,破获本地网电缆被盗案件10起。另一例是在09年5月14日,在大邑县境内,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建设,在控制长传局“三盯”人员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强行破坏了都江堰长传局维护的通信光缆,在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王萍的重视下,当即责成成都市“三电办”进行调查,使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从以上两起典型案例分折可知,一是未成年犯罪现象较突出,上网打游戏没钱后便打起了通信线路这个“露天银行”的主意;二是部份建设和施工单位护线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认为打着“政府工程”的旗号便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和护线教育,让护线宣传尽快走进校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建设施工单位的护线宣传,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依法保护通信线路的安全。

三、护线宣传应对措施及存在问题

针对盗窃破坏通信光缆犯罪分子日趋低龄化的现象,在08年4月,由省长传局牵头,组织内江长传局及资阳光缆维护中心参与了护线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四川电视台新闻媒体的监督下,走进了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盗窃破坏通信线缆重灾区)三所中小学校。此次活动把宣传教育推进到学校教育之中,使青少年学生担当起小小护线宣传员的角色。同时还制成新闻片在四川电视 台儿童教育栏目播出,扩大了宣传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每个市的中、小学上千所,每次进校园宣传的成本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若按每个学校花费5000元护线宣传成本,每个市按一千所学校计算,每个市护线进校园的宣传成本为500万元,长传局显然是无法承受的,且宣传的周期按每月一个学校计算,每个市也要八十多年才能宣传一遍。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台播放护线宣传节目次数十分有限,播放时间亦很难照顾到少年儿童,因此,此类节目的收视率是很低的。因此,我们必须探寻性价比更高、宣传周期很短的护线进校园方式。

针对建设施工单位护线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全省各局主要是通过发宣传单、送宣传品、召开护线座谈会、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护线宣传,但由于建设单位太多、领导变更频繁、施工单位流动性大、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外来施工队伍较多等原因,不可能仅仅靠以上方式或搞一两次座谈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护线宣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必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方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护线宣传持久战。同时只有让护线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抓住典型,以点带面;上靠政府,下靠群众;坚持“四勤”(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脚),抓好巩固,才能打造出一片良好的护线环境。

四、护线宣传模式的创新做法(三加强、两改进)针对护线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各长传局结合当地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护线宣传模式,努力打造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收到了较好的护线宣传效果。这些护线宣传新方法简要概括为“三加强、两改进”。

(一)加强社会资源运用,实现由借势到造势的转变 加强社会资源的友情整合和有效运用,在护线宣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公共资源本身就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人、财、物和政府办公网、公文传送网等公共资源,用好了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护线宣传成本,而且可以使护线宣传从各大系统层层渗透到基层,真正实现护线宣传从上到下的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但要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不但要学会借势,更要懂得如何造势。势借得好才造得大,才能实现由借势到造势的有效转变,最终达到护线宣传的目的。

今年八月,四川省运动会在自贡召开,全市上下都在为迎接此次难得的盛会献计出力。自贡长途通信传输局抓住这次机遇,联合自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自贡市直机关工委、自贡市总工会、共青团自贡市委、自贡市广播电视局、自贡市文联、自贡日报社、中国电信自贡分公司的协助下,在四川省国动委交通战备办公室和四川省长途通信传输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共同举办了“长传文明杯”自贡市迎省运书法新秀大奖赛。

我们除了在《自贡日报》刊登征稿启示外,主要依靠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和团市委在四条主线上利用政府办公网进行层层宣传发动,要求大家必须书写指定的迎省运和护线宣传内容,市文明办对全市所有文明单位还提出了参赛人数的要求。通过精心组织和宣传发动,此次大赛共收到一千余人近两仟幅作品,评出组织奖、优秀奖若干名。在今年5.17世界电信日前一天,省交战办、省长传局、省书协、省硬协、自贡市四大班子领导及特邀佳宾和获奖者五百余人参加了颁奖暨展览开幕仪式,众多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为了扩大护线宣传的影响力,自贡长传局给所有参赛人员送 了一套精心设计的护线宣传书签,给所有获奖者和参赛单位送了一套获奖作品集,由于作品集里印有护线法规相关内容和本局关于光缆线路安全及迁改的告知书,我们借市文明办之手,通过政府公文传送网给我们指定的全市近三百家单位均寄发了一本,通过借势和造势,花小钱办大事,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加强多层次联合护线,实现由浅到深的宣传

军、警、民联合护线组织作为四川省独具特色的一个组织,在军、警、民护线力量的整合和统一行动方面及处理重大突发的通信案件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战备办公室和保护通信线路办公室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护线宣传和工作协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地方利益和企业利益具有一定的不可调和性,且各级护线组织人员的“帽子”和“票子”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从省、市、县到乡镇的各级护线组织来说,作用逐级递减。

有的乡镇发生线路损毁事件后,线务人员打110报警时,派出所一听是政府工程就不来了,有的区县护线组织连找政府协调的勇气都没有。因此,市州长传局要加强多层次的联合护线,一是要紧紧依靠市级护线组织,加强与县级护线组织的沟通和协调,由浅到深、灵活多样地做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二是要加强与通信部队的联合巡线,军地联合护线宣传对破坏通信线路的犯罪活动有很强的震慑作用;三是要加强与其他维护单位的横向联合,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错时巡回,信息互通;四是要加强与光缆沿线村民的护线宣传,做到护线有责,举报有奖。

在护线宣传的方式上,我们采取集中宣传为主,单独宣传为 辅的方式。集中宣传主要是召开市、县两级军、警、民护线工作座谈会、事故处理协调会、线路迁改协调会、重大工程安全协议签定仪式等方式进行,单独宣传主要是采取登门拜访、现场交流、散发传单、赠送宣传品、送达安全及迁改告知书或整改通知书等方式进行。在宣传的手段上,我们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影音播放、图板展示、标语宣传、PPT幻灯讲解、流动宣传车、固定宣传栏等方式。在宣传的内容上,针对不同的对象,由浅入深地开展护线常识、护线法规、事故案例、经验介绍等内容的宣传。

(三)加强护线珍珠链建设,实现由疏到密的布控

内江长传局针对护线宣传薄弱的现状,在干线光缆沿线每两公里建一个护线宣传点,对护线点联系人提出了“五必知、三举报、一投诉”的要求。每个点都有一块“国务院、中央军委护线十不准”的宣传板和一本资料夹,资料夹中装有30几条简单实用的护线知识问答、公安局护线公告、法院的宣判通告、典型案例、线务员巡回签到表等资料。线务员每次巡回到此时必须签到,以便局里随时抽查,局值班室定期电话抽查护线点,一是了解线路安全和线务员巡回情况,二是提出护线小问题看护线人员回答是否正确,局值班室每月统计一次抽查打分情况,并列入该分局和线务员的绩效考核。每一个护线点就好比一颗发光的珍珠,所有护线点用光缆连起来后就好像一串闪光的珍珠链。

2009年自贡长传局加强了护线珍珠链建设。一是重新设计了亲情护线联系卡,将护线应急处理办法、举报奖励政策、联系电话印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卡上,发给所有护线点人员;二是对干线固定护线点(有资料夹)进行增加和清理,每公里一个固定护线点,并进行了重新编号;三是在光缆干线上每500米增加一个 亲情护线点(无资料夹),城乡结合部和危险地段每100-200米增加一个亲情护线点,在一些重要的管道和光交箱旁也增设了亲情护线点;四是为了解决干线周巡后多数时间无人巡视的问题,我们还增设了流动护线点,请公共汽车驾驶员和售票员作护线人,这样,护线点逐渐由疏到密,闪光的珍珠链越来越耀眼。推行半年来已收到十多次举报电话,由于处理及时,使事故隐患得到了事前控制。

(四)改进护线进校园方式,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为了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地推进护线进校园工作,我们努力改进护线进校园的方式,以2009年国庆60周年为契机,在2008年底启动了川南六市“校园护线杯”硬笔书法大奖赛活动,指定书写内容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通信线路“十不准”的规定。由于得川南六市教育局和书法协会的大力支持,此次大赛共有3000余所学校近20万学生参加,有近6000名学生获奖,其规模在省内属首次,在全国也少见,而大赛活动成本只有16万元,宣传面却达到了3000多所学校,由于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使护线进校园活动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

四川省、市30多个单位的领导和来宾参加了颁奖盛会,四川省电视台等媒体广泛进行了报道。此次大赛的成功,体现在:参加大赛的学校多,参加活动的学生多,收到的稿件多,获奖的学生多,受教育的面非常广,使护线宣传和护线文化不但进入了校园,还走进了家庭,扩散到了整个社会角落。

(五)改进单一的宣贯方式,实现由教到乐的升华 要搞好针对性强、性价比高、影响面广的护线宣传活动,对内要加强护线宣传队伍的培养,多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对 外要想方设法提高干部群众参与护线宣传的积极性,要用亲情去走近群众,要用真情去感动群众。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乐意去宣传,群众才会积极去参与。

近年来,我们克服了过去那种满堂灌的单一宣贯方式,在内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员工护线宣传的技能和自觉性,使大家在娱乐、教育和培训中感受到护线宣传的快乐和成就感。一是通过经常演唱自创的局歌《我们是电信传输人》,以此来增强大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作为长传人的自豪感,振奋团队合作精神。二是根据护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创作了快板书《误会》、散文诗《巡线路上》、三句半《沿着光缆再长征》和小品《护线点的故事》等文艺作品,并鼓励从未上过舞台的线务员勇敢地走上了舞台。通过培训和反复演练,小品《护线点的故事》搬上了省长传局的舞台,并参加了四川省电信公司的文艺汇演,由于贴近生活、幽默生动,受到大家的好评。参加过表演的线务员从此胆子更大、口才更好、护线宣传的信心更足。三是通过对干线维护人员护线知识的宣贯和礼仪培训后,局领导分别扮演学生、农民、村长、镇长、施工老板、建设局局长、刁民等不同的角色,让线务员进行即兴护线宣传表演,并对每个线务员的表演都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大家在阵阵笑声中既交流了护线经险,又展示了各自的口才,还找到了自已的不足,为日常护线宣传和亲情护线点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是将线路“三盯”(即盯死、盯牢、盯到底)现场管理知识有奖问答融入到庆五一联欢中,各工会小组还通过现场抽中的命题小品即兴表演向大家展示了护线宣传的苦与乐。五是将护线宣传知识作为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重要内容,并把护 线宣传技巧作为职业技能鉴定和基本功比武的一项内容。

在对外的护线宣传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政府官员的宣传,局领导采取在重要通信期间带着省交战办确保通信安全的通知登门拜访或托熟人送护线品和宣传资料的方式;对施工单位局技术维护部利用送《线路安全及迁改告知书》的机会进行宣传;对违规的单位局安全保卫部利用送《整改通知书》的机会进行宣传;对长期友好合作的单位,局综合部利用联谊的机会作进一步的宣传,并请他们代为宣传;对野蛮施工不听劝阻的单位,局领导请护线组织出面进行制止和宣传;对光缆沿线群众我局线务员采取拉家常、送年画或小礼品、发宣传单、登记护线卡、张贴宣传画和电杆标语等方式进行亲情式宣传;对城镇群众的宣传,我们采取开宣传彩车流动宣传、在城镇人口密集地段摆摊设点宣传、在报社刊登护线专栏和发布致市民的公开信、在电视台点歌时发布护线广告等方式进行。

今年5月17日,我们在自贡市政府对面的春华广场参加市“三电”办组织的护线宣传时,采取群众用扩音器宣读完护线法规后才能领取护线品的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群众排队等待宣读,围观人员增多。自贡市政法委王建威书记看到后非常满意,要求我们把这种方式推广到乡镇上去。

五、护线宣传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护线宣传不是单一 内容和单一形式的宣传,它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一条渠道,一种载体和手段,随着一本本书籍、一套套书签、一张张传单的发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形象口号等在社会中得以传播,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实施,使得长传特色的护线宣传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了独特的长传护线文化。同时,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护线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并在不断创新中收获新的成果。因此,护线宣传与企业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退的关系。

(一)护线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按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要素可分为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指由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以及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方面。自贡长传局在多年的维护工作实践中制作了大量护线宣传书籍、书签、雨伞、围腰等大量宣传品。通过宣传,已收回部分线路迁改及补偿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维护成本,提供的服务当地电信也很满意;另外,我们将“长传文明杯”书法作品美化了办公场所,将“保护电信光缆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信息家园” 的大幅标语布臵在大门口,起到了很好的护线宣传作用,这一切都对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产生了促进作用。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在以上“三加强、两改进” 的护线宣传活动中,多数都是属于企业行为文化。由于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 系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开展,关系系到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还十分重视领导者、模范人物、员工群体的榜样作用。如自贡一分局副分局长徐文浩为了尽快赶到抢修现场,将不到半岁的孩子绑在床上便赶去抢修,回来后被妻子臭骂了一顿也毫无怨言,此事在单位上传为佳话,充分反映了我们员工的敬业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护线活动中许许多多类似的行为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企业行为文化的建设。

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其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在护线活动中,由于本局用工形式较多,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很健全,制度执行存在不到位的地方,部分业务外包公司制度建设未跟上,监督和反馈机制存在漏洞,给我们的护线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荣县分局出现了外包用工打架斗殴和线路巡检严重失职事件,我们立即要求外包公司解除了该两人的劳动合同,净化了员工队伍,并要求外包公司完善了员工管理制度,共同认同和遵守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另外,为了解决不同用工奖惩办法不一致的问题,我们还专门制定了所有员工通用的《自贡长传局安全生产奖惩条例》。这些护线工作中不断完善的企业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在护线工作 中,我们除了加强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的宣贯外,时刻发扬省长传局“精心维护、求实创新、和谐发展、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铭记“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的服务理念,坚持开展对电信公司的“一二三四五” 服务创新承诺活动,在工作中牢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维护理念,精心维护,确保畅通,就一定能实现让省公司满意、让市州公司满意、让电信客户满意的“三满意”。随着我们的护线工作中越来越多优秀的精神文化理念的出现,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对护线宣传的影响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那对护线宣传的影响又如何呢?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起引导作用。它主要体现在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及企业目标的指引两个方面。为了实现中国电信“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 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立足本局实际,制定了创新激励制度,仅半年时间就提出了32条创意并陆续得到实施,其中有6条便是关于护线宣传的创意,至今已全部实施。本局的干线障碍指标和安全生产指标都与护线宣传效果的好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并影响着护线经费的多少、宣传方式的选择和考核手段的强弱等多方面因素。

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前面提到的一些新制度的建立也是从护线工作中提出来的,并约束我们的护线活动,制度是否科学和全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同样可以约束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护线行为,从而使护线工作产生良性循环。中国电信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文化,目的是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团队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前面提到的本局众多的行为文化都是围绕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开展的。近期省公司开展的“两情系、一转变”活动就是将护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很好的方式。我们通过“我与老总面对面”、领导与家属同巡线、端午送祝福、酷暑送清凉等一系列的活动,增进了与员工的感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广大员工冒着酷暑和雷雨,坚持巡回和“三盯”,认真搞好护线点的宣传和落实,2010年半年来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和干线障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护线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除了绩效激励外,我们还制定了本局新闻报道和创新项目奖励办法,全局员工宣传报道和创新的热情很高。对员工护线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只要发现了就通报表扬,使大家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今年的抗洪抢险先进表彰中,我们将外包公司纳入先进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外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护线的热情也很高,提前一月完成了护线点的落实工作。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对护线宣传的促进作用有多大。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企业与环境、与客户、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为此,我们精心打造自贡长传“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处事之过,常伸援助之手,常享包容之乐” 的和谐企业文化。员工或部门之间有矛盾时我们都及时介入,认真进行沟通和 开导,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在处理企业的对外关系时,我们也按照和谐企业文化的要求及时处理,尤其涉及农民的问题更要妥善解决,这样才能有利于护线宣传活动的开展,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使通信线路安全畅通。发挥好了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我们的护线宣传将会更轻松、更愉快、更有效。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内外兼修,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紧紧同当地实际相结合,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护线宣传的模式,努力打造有活力的长传护线文化,对内抓素质,对外树形象,持之以恒,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共克难关,就一定能在搞好护线宣传的同时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取得更佳的成绩。

7.模式创新专业建设 篇七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 多数高职院校经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要改变现状, 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践了“专业+车间”的建设模式, 在实践条件建设、课程体系重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旨在缩短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专业+车间”的专业建设模式

由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配在企业车间, 从事产品的工艺设计、数控编程、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 要培养满足现场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必须在实践条件、课程、师资等方面建立一条联系教学与企业车间的纽带, 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围绕学院周边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 实施的“专业+车间”的专业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学生在车间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学习企业文化、为企业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产品加工等, 将逐步具备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在车间中不仅从事教学工作, 还进行产品开发、科研、技术服务等工作, 其“双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以车间为载体, 开展专业建设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以车间为载体, 开展实践条件、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的建设:以技术同步为目标, 更新实训设备;通过以作业流程为导向, 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校企互访, 建设“双师”团队;通过校企互动, 开展教科研活动。

(一) 开放式车间的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国内先进制造业的机械加工车间, 分析数控加工岗位的现场环境, 规划并建设了与企业设备技术含量同步、管理水平同步的校内数控实训车间, 校内实训车间与校外企业车间一起构建开放式数控实训车间, 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并为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培训、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供平台。

校内车间的规划

校内数控实训车间设有工艺员、调度员、质检员、车工、铣工、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设备维修员等岗位, 如图2所示。教师在车间中扮演主任工程师、主任调度、技师、师傅等角色, 将学生按岗位分成若干小组, 实行轮岗实训。学生在车间中充当徒弟、员工的角色, 结合现场典型零件的加工, 培养职业技能。

企业车间的规划

通过共建、共享、共赢等措施,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建成多个企业车间, 使之成为教师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科研实践的基地。具体做法如下:通过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企业车间, 满足学生在真实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由企业车间提供实习场地、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 学生进行企业化的假期工作实践或顶岗实习。在企业车间, 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 不仅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将不断提高。

管理制度的健全

开放式车间不仅要进行硬件条件的建设, 配套的软件设施建设也要同步进行。即按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方式, 健全数控车间各部门的管理制度, 实现企业化管理。按照生产车间工艺过程组织实训, 实行设备上岗证制度, 规范教学和考核工作。要建立严格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 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 确保学生轮流到岗, 并使学生获得工作经历的证明。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制定基地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 使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市场化。

(二) 以作业流程为导向,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作业流程为导向, 融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 进行重构。

具体做法如下:以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作业流程为导向, 将数控车间的岗位按作业流程分解为不同工作, 对各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分解, 并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将职业要求、职业素质等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编程加工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3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 提倡讲练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案例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任务掌握知识、技能, 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改革教学手段, 开发专业教学软件包, 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仿真和生产型设备及真实的职业环境, 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培训的条件;改革考核模式, 将关键能力融入教学体系中, 客观、综合地考核和评价学生。

(三) 以“双师”为基础, 建设高素质、精技术的三支教师团队

要实施“专业+车间”的专业建设模式, 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精技术的“双师”团队。根据专任教师已有的基础, 可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其“双师”素质。实践经验匮乏的教师, 可以通过访问工程师、教师挂职到企业培训等措施, 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科研开发, 使教师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对于具备企业经历的教师, 则重点在高职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 与专任教师一起参与教学, 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应组建三支教师团队, 即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团队, 以专业教学改革专家、专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现场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 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团队,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技术服务。

数控技术专业是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工科专业, 通过“专业+车间”进行专业建设, 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 满足企业对数控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能“零距离”上岗的现状,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车间”专业建设模式, 分析了以车间为载体开展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专业+车间,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徳山.高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 (23) .

[2]傅琼.以教学性企业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36) .

[3]傅伟, 柳青松, 邓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 2010 (9) .

[4]虞浩清, 庄华.产学研合作, 促进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4) .

[5]陈广山.基于“职业化”策略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 2008 (10) .

[6]周惠群, 杨晓杰, 朱波, 宋丽瑛, 张育才.校企合作进行高职专业建设的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 .

8.机械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篇八

【关键词】 机械专业 教育模式 指导思想 框架体系 评价模式

1.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创新机械专业的教学目标

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切实的按照国家的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国家关于新形势下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与方针政策。机械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总体上来说是面向市场、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长期战略发展观。也就是说机械专业的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大背景下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为途径,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机械知识与机械能力强、综合能力高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人才。使机械专业教学能够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此外,在实际的机械专业教学中必须以“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专业指导思想,实现机制专业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习机械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创新机械专业教学目标,就是改革以往的以考试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机械专业教学,切实培养出与实际机械工作岗位零距离的机械专业人才。

2.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创新机械教学的框架体系

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综合素质、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与改革机械专业教学基本思路。构建机械专业全新的框架体系,变应试教育为实际能力教育的教学体系,加強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实现社会需求人才与实际培养出的机械人才的零距离对接的框架体系。改革和创新机械专业教学基本思路与框架体系主要表现在:加强对机械专业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优化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创新机械专业的课程链接,形成综合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以及学科基础课程群;探索符合本学校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多方向发展方案;加大机械专业的实验开发力度;优化机械专业的课程设计;积极组织机械专业的顶岗教育,实训环节,推进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经验丰富的机械专业实践人员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课外的实训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形成以实际能力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创新机械教学的实习模式

为了适应机械专业技能型与实践性的特点,必须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多彩,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避免以为的知识灌输与机械记忆,而是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讨论环节。老师通过情境设置抛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对于《化工机械制造》等直观性很强的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零件,通过实际的零件来分析讲解,能够打破枯燥的知识讲解,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零件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次。在课后可以采用专题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实践经验的教学。因为学校里学习的机械专业知识比较理论化,学生们缺乏相关的经验,可以聘请或者邀实践经验丰富的机械专业工程师到学校来召开讲座与报告,可以加强学生对机械专业最新动态的了解,对实际的机械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的掌握,从而提升了学生更快的融入工作岗位的能力。再次,组织学习进行现场观摩是机械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现场观摩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发展动态与前沿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够验证已有的理论知识。最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切实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重要措施。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把学生带到工程,把师傅请进课堂,把实际的机械设计、机械生产、机械制造与机械教学融合起来,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实现经济效益。

4.改革机械专业教学的考试方式,创新机械教学的评价模式

机械专业教学的考试方式必须打破试卷理论考试模式,而是要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新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创新机械专业教学的考核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的机械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的考核,这方面可以以试卷模式考核。只有熟悉掌握了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与业务之后,才能够指导机械实践,才能够减少实践中的错误。二是对机械专业应用、分析、组织、设计、制造、管理等能力的考核,也就是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建立理论考试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的二元评价模式,可以通过布置大型机械专业综合作业来实现,比如化工机械专业可选择加工、铆焊工艺为一体的化工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等,联系本课程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步骤,以小组为单元,最后完成给定设备的制造工艺。

结论

为了落实国家新课改的方针政策,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机械专业人才,工作人员根据机械专业的实际特点,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出一条面向市场、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的机械教学模式。该模式重视机械专业目标的制定,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完善机械教学机制,改革机械教学体系与框架,切实建设机械专业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时对于机械专业的考核模式也进行了创新与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培养出机械知识、综合素质,机械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刘迎春.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08.

[2]厉胜宝.浅谈如何更好地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改革[J]. 硅谷.2008.01.

[3]张学礼.机械基础(第2版)[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7.

上一篇:《爱唱歌的小麻雀》优秀教案下一篇:金工车间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