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共13篇)
1.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 篇一
楚学群
雷锋精神人尽皆知,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赞美雷锋精神的作品不计其数。作家彭荆风的作品《驿路梨花》,在表现“雷锋精神处处在”这一主题时,文章里却没有空洞地喊口号,没有泛泛地讲大道理,文笔清秀隽美。读罢,让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洗涤。那么,作家是如何把老主题写出新意的呢?
题目新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彭荆风的文章标题“驿路梨花”引用了陆游的诗句,又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姑娘和梨花似的雷锋精神,令人耳目一新,乐于看下去。
顺序好
总体上文章的记叙顺序是顺序,中间有插叙,如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小姑娘照料茅屋。顺序中间有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置巧
文章所写的故事,前后延续了十几年,时间跨度大,作者把笔墨集中到一个晚上、一个早上“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上,在记叙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紧紧地爪住了读者的心。就象洋葱一样,文章层层设疑,层层剥离,逐渐表明正意,构思巧妙而新颖。
语言妙
一篇赞美雷锋精神的文章除了要注意以上几方面外,还需要精美的语言为它锦上添花,这篇文章堪称典范。例如第一段中“好、挨、延伸、消失”,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为下文作了铺垫。第六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轻松欣慰的心情,也为小茅屋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再比如文章几处写到梨花的地方,虚实结合,花人融合,美妙至极。类似的地方不胜枚举。
我们要学习作家的这些写法,在表现老主题时,不落俗套。
(孝南区实验中学 楚学群)
(这篇文章发表在9月12日的《孝感晚报》
2.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 篇二
一、选材新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 选材陈旧比较普遍, 往往千篇一律, 缺乏时代气息。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写记叙文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写议论文不是张海迪身残志坚, 就是陈景润刻苦攻关, 再不就是雷锋助人为乐。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 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选取那些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 或者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有时代感的, 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有意义的材料, 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纳入视野, 这样文章才能吸引人。如江苏省2009年中考作文是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一般人往往是注意到生命的起点———孩子需要呵护, 而有的同学却能注意到生命的终点———老人也需要呵护, 有一篇满分作文写的是一位走向生命“黄昏”的老人的凄凉。从本质上说, 他们都是弱者, 都需要关怀爱护。再联系到当下社会里若干忽略老人、乃至虐待老人的家庭问题, 这样的选材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活里, 我们不是常见那些孤苦无依, 以捡破烂乞讨为生的老者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呵护夕阳”, 在我们迈向老龄化社会的今天, 这个命题尤其重要。
一提到材料新颖, 好多学生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 没有写过的。其实, 材料“新颖”与否, 并不全在于是新是旧, 关键在于善不善于选择材料, 善不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常见例子的不同角度, 从熟知的材料中翻出新意, 点石成金, 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 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用好了, 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果。
二、立意新
所谓立意创新是指文章要有新思想, 新观点, 能超出一般人常写的主题, “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能言”。我们要善于对材料作深入开掘, 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 要有求异思维, 打破一般的思维模式, 合乎情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认识。
1. 切入角度要新颖。
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 角度一新, 立意也会为之一新。比如以“期待”为话题的作文, 好多人都会想到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盼, 期盼他们成才, 而有个同学由“期待”这一话题做思维辐射, 联想到孩子成长中赞美的重要, 以“期待赞美”为题, 将“期待”与“赞美”有机结合, 相互呼应, 见解独特。再如“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的满分作文, 作者写的是表现母爱的主题, 就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妈妈站的方向永远是风吹来的方向”, 选材角度新颖, 不落俗套。
2. 平中见奇。
2007年贵州中考作文是以“呼唤”为话题, 一位考生写的《自然的呼唤》获得了满分。作者在文章的前边不露声色, 娓娓倾诉自然的智慧聪颖、娴静活泼和气质, 文章的结尾异峰突起, “我不愿你受到任何伤害, 我愿用一生的光阴听侯你的呼唤———为了你, 我美丽的自然!”其主旨寓于其中。
3. 反向立意。
如以“春风吹又生”为题的作文, 作者不走老路, 说春风到了, “春风吹绿了常春藤, 吹暖了人心”, 却吹不散内心的“寒气”, 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温暖春天、温暖春风、温暖家庭的渴望与追求。比如要写“爱”也可反向来写。《士兵突围》中的许三多是被像一头激怒的雄狮———史金痛骂出来的, 他的骂骂掉了许三多的依赖, 骂掉了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骂出了许三多的血性, 骂出了许三多的那种耻辱感, 因此, 爱, 不一定温柔!反向立意的方式,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构思新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 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 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 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近年来, 中考作文在命题、评价等方面尽力放宽禁锢, 不在审题、选材等方面为难考生。要想打动读者, 就要在构思上求新。
1. 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 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 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如:“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的作文, 作者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 用三个小标题“默然的片刻”、“热闹的片刻”、“快乐的片刻”层次分明地叙写了一位带着微笑出发的吉他老师搬来之后, 电梯里由开始的冷漠变得充满欢声笑语, 表现了城里人如何沟通交流的主题, 这样的构思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悬念设置构思法。
悬念设置, 是指在选材构思时, 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 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 有“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3. 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 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 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 扬能压抑。如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以“今天真好”为题的作文, 考生以“我”的心情变化为暗线, 以一天的时间为明线, 为表现今天真好, 却反向入题, 先写今天烦恼, 并且着力表现这个烦恼, 铺垫蓄势。为欲扬先抑, 考生反反复复、不惜笔墨渲染起床、清晨、上午、下午的烦恼。铺垫蓄势足了, 才笔锋一转, 写小姑娘给我的震动。
4. 借用文体。
现在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文体上比较自由, 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爱的、适合自己的文体写作, 这样一些比较新颖的文体如书信体、小说、诗歌、实验报告单等在近年中考作文中出现了, 而且很吸引阅卷老师。如2008年河南省考区是材料作文, 有一位考生使用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体裁———“辩论会实录”, 正反双方围绕“人多力量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甲乙双方的唇枪舌战, 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辩驳, 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再如以“有你, 一切都有可能”, 作者以给“自信”先生的一封信的形式谋篇布局, 构思全文, 发信的对象不是哪个人, 也不是哪个单位、哪一级组织, 而是考生虚拟的, 看不见摸不着的, 抽象的诱导事情成败的心理活动———自信。
四、语言新
新颖的素材, 精巧的构思, 高深的立意, 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如果我们的语言苍白, 上述一切都会黯然失色。因此, 语言的创新, 实在是极其重要的。语言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善用修辞。
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夸张的运用可以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喻、拟人的运用可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感, 等等。在作文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 可增强文章的文采, 提高文章的魅力, 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如:“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虚心学习、永不怠惰;青春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青春是勇敢面对风霜雨雪的磨炼;青春是意志坚强、不轻言放弃。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但它稍纵即逝。面对青春中的自己, 你能说毫无责任吗?不, 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为自己的光明前程打好基础, 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满分作文《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中的句子, 文中排比的连贯与气势, 比喻的形象与生动、设问反问的回旋与铿锵, 使得语言具有一种别样的文采。
2. 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名言警句是前人为我们积累下来的、经过验证了的经典中的精华, 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提高文章的品味, 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获得高分。如:“放假了, 我享受着‘中庭日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的蒙眬月色;我享受着‘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高雅之美;我享受着‘合掌白莲花未开, 隔岸杨柳月如霜’的含蓄之美。《放假了》这段话中通过引用诗句写出了放假回家后享受的美景, 语言生动优美。
3. 运用诗化的语言。
诗的语言凝练概括, 饱含感情, 写作中运用诗化的语言可以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如江苏省常州市满分作文《传递》中写道”路途漫漫归期远, 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着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 一曲深情颂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作者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出了四幅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大陆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这四幅画面的语言也都富有诗情画意。
4. 句式灵活, 长短句兼用, 骈散句并存。
在作文中灵活地运用长短句, 可以使句子显得错落有致, 具有一种参差美;对偶句的运用有一种对称美;整句散句的恰当运用有一种整齐美、错落美等。在此不举例, 同学们可以回顾我们学过的相关课文中的句子。
5. 巧妙地运用各种描写。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描写, 尤其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更能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真实感, 提高文章的品味,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如以“手”为话题的作文, 有一位考生写的是《送花的手》, 其中对父亲的手的描写就非常细致感人, “褶皱干瘦”、“青筋暴颤”、“滑稽地护弄着”、“来回翻弄着”。对父亲形象的描写, 如“弓形的身影”、“憨厚的笑着”等, 父亲朴实的爱、憨厚的性格及其苦累和艰辛都蕴含其中。
总之, 要想把作文写出新意, 就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探索, 做到因文制宜, 才能甩掉俗套, 真正是清水出芙蓉, 一枝独秀。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为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很大, 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写出的文章就应不落俗套, 让人能够觉得耳目一新。
3.如何让习作写出新意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写出;新意
学生练习写作是他们尝试运用文字在纸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锻炼使用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写起来文章大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人读来索然无味。俗话说:“文贵出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的文章呢?这就需要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围绕“新”字下功夫。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意积累“新”材料
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往往只是岁月的重复,所以要想引导学生学会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中积累“新”的材料。对于学生来说,看到鲜花开了,大部分同学只是看一眼就了事了,这只能算是他们遇见花开的知觉,如果他们能再仔细看看是什么花,看看花的颜色、闻闻花的味道,探寻花开的一些秘密,这种活动才能算是观察。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写一篇生活日记,一位学生写得是“高压锅蒸煮真快”的内容,在日记中他记录了妈妈让他用锅炖排骨的经过:以前他只是等着吃妈妈做好的饭,有时动手也只是帮妈妈做一些下手活,现在妈妈让他用高压锅炖排骨,他有些不明白,于是他先向妈妈请教,又仔细观察了高压锅的构造,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学习观察的例子。在平时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收获,这样不但能增长知识,还能为自己写作积累“新”的素材。例如,教材中有个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在习作要求中还列举了一些“新”的现象:荷叶上的水总会变成亮晶晶的小珠子;秋天苹果就红了……教师只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就一定能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写,他们也一定会写得很成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做到立意“新”
写文章首先要学会审题,因为只有抓出“文眼”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来。教学生抓住“文眼”来写,其实就是教学生学会立意。意,是指文章的中心,立意新就是自己写的文章,表现的内容要提出新认识、新见解,使人们从作者所写的习作中感受到其他同类习作所没有揭示出来的东西。
有一次,我让学生以《妈妈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有的学生写妈妈为自己做饭;有的学生写自己生病后,妈妈请假照顾自己;还有一位学生写的则是妈妈让自己洗衣服,不接送自己去学校,不给自己零花钱,她说对妈妈这样“苛刻”先是不明白,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逐渐明白了这才是妈妈对自己的爱,因为妈妈教会自己学会了坚强。这位学生所列举的这些事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得到了老师的称赞。文贵出新,所以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把立意“新”放在第一位。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做到选材“新”
教学生选择“新”素材就是指选材要有独特性,给人一种新鲜感。当然,这也不是要求学生写一些稀奇古怪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写别人不大想到或很少写的内容,不人云亦云。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选择“新”材料,可以让他们多借鉴所学课文的一些做法。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叙述萧伯纳巨大的文学成就,而只是描写了他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位名叫娜塔莎小姑娘谈话交流的情况。他向娜塔莎亮明自己的身份,其实是想逗娜塔莎开心,但娜塔莎一句天真的回话引起了萧伯纳的反思:他认识到做人不能自夸,应待人平等……娜塔莎教育了自己,可以当做自己的老师。作者这样选材来写,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中心,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确实有学习的价值。其实,教材中的课文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运用的地方,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去引导和学生如何去尝试练习了。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次习作也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对某件事看法的文章。我们要想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学习中哪些事情特别能引起自己的关注,选出新颖的题材,这样才更有利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学生以《没有想到的车速》为题写了这样一篇习作:“一次晚上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来,顿时路上积了许多水,这时路上有一辆车正迎面向我驶来,我想我的身上一定会被这辆车溅得都是水,没想到的是这辆车在快要到我身旁时车速竟慢了下来,轻轻从我身边开过,我的身上没沾一点水……”对此,小作者感慨道:“我遇见了一位好司机,一位为别人着想、心地善良的司机。再想想另外一些司机不顾别人的安危,横冲直撞,在有水的路上溅得别人满身是水,真是太不道德了。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司机一样为别人着想,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由于这位学生选材新,写出的文章与别人不同,自然就能打动读者。
总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习作就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意积累新材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注意引导与训练。
参考文献:
[1]吴亚西,张国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4.高考作文写作要写出新意 篇四
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
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这里说的“下工夫”,指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家乡变了》。落俗套、一般化的写法是: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后点明题旨——家乡变了。
一位同学屏弃了这种写法,他独辟蹊径:
1、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里纳凉,闲谈中谈到了母亲河——黄浦江。
2、爷爷感慨地说,他小时侯过黄浦江得乘坐小舢板,既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茬:我小时侯过黄浦江则乘坐轮渡船过江,安全多了,可是逢到迷雾天,则过不了江了。
4、我高兴地说,如今我过黄浦江全然不愁这些了,去,过隧道;回,奔大桥。
5、奶奶作了总结:世道变了,家乡也变了。
另一位同学的构思更是独具匠心:
1、爷爷是个“老上海”,自诩能闭着眼睛摸到外滩。
2、爷爷退休以后,去乡下小住三年。
3、这三年,正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
4、今年岁末,爷爷从乡下回到上海,却迷了路,最后还是“打的”回到了家。
5、爷爷一跨进家门,一个劲地说:我这个“老上海”迷了路,真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篇作文的口子很小,然而开掘却很深,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们常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来说明作文必须要有好的材料。
那么,有了好的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我看也未必。因为,好的材料还要作一番巧妙的安排。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老师出了《咱班好事多》的题目让同学练习作文。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来表达咱班好事多:
1、一清早,同学们来到教室主动打扫教室。
2、同学们纷纷制作教鞭赠送给老师。
3、一位同学因病脱了课,同学们争着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选得都不错,也切合题意。然而,他在记叙的时候平铺直叙,好像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因此,作文写得很一般,落俗套,既不生动,也不形象。别人读了,不可能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换了一个角度,对材料作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了。他是这样构思的:
1、学校里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以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甘落后,也想做一件好事。
2、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悄悄地打扫教室,谁知,当我来到教室,发现班上的几个“皮大王”早已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他们还讥笑我“来晚了”.
3、我为教师做了一根漂亮的教鞭,想赠送给教师。没想到,老师捧出一束大小长短不一的教鞭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儿用到退休也用不完呀!我又晚了一步。
4、当我想为因病脱课的同学补课时,哪里想到,其他同学早已捷足先登了,我又晚了一步。
5、看来,要想做一件好事还真不容易呀,因为咱班好事太多了。
这位小作者没有做成一件好事,却把全班同学学习雷锋的热闹场面全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5.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 篇五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代写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本科论文也需要先提交开题报告,以下是好又多论文网整理的本科开题报告代写之前需要了解的内容,希望你仔细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问题的层次性
提出问题要有层次性,不仅是针对选题的工作,还对语言表述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学术性较强且精准的语言。因此,对提出的问题需要有层次性较强的逻辑思维。这样,在之后的代写工作中,比较容易深入。
(2)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的先进性
这里强调的先进性,指的是参考文献尽量是近期(3-5年内)。在开题报告的代写过程中,选择的文献尽量是代表性较强的核心期刊、经典着作等,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可以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论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为写好开题报告打下基础。
(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目标的灵活性
这里的目标指的是研究目标,一般开题报告对研究目标都是要明确,但事实上,研究目标不宜定的太死板,理由是研究过程涉及因素太多,研究条件及研究设备的不可控。因此,研究目标要适当的具有灵活性。
一般来说,好又多论文网认为开题报告写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课题。
选题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理论型、应用型和综合型,并且课题的来源可以是导师拟定题、教师科研题和学生自拟题三种。从论文的实用性出发,建议在选题时勾选综合型选题,将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从立足自己的实习经验入手,毕业生自己拟题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导师沟通,与导师共同商定后之后在最终确定论文题目。
2、明确选题的依据。
(1)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选题的理论意义可从研究的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展开。针对不同的论文有不同的关键词的取向。比如关键词是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可以从两者当中找共性或者是找到一个跳板。比如笔者在撰写《浅议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毕业论文时,抓住关键词生本理念和略读课文教学两个关键词进行阐述,然后通过新课标这么一个跳板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问题进行阐述其理论意义。再比如说论文《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以xx小学为例 》这篇论文时,是基于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前提下,就需要借助课外阅读的相关理论成果,对具体的某个典型学校课外阅读借助调查,分析并整理出课外阅读理论的价值所在。
选题的实际意义基本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体四个方面来回答。
(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也是基于对课题的关键词的正确选用以及对中国知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简单的就是利用中国知网进行关键词索引法,可以大致了解到选定的课题在时间轴上的进展情况。具体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慨括研究动态:惯常的写法是分析课题的研究重要性,研究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策略;也可以根据课题的历史进程状况进行慨括,比如按照国内外的进程进行分析或者是从过去到现在的研究进行对比式的分析慨括。
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动态的阐述,都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操作需要,借助文献参考和实际调查形成自己的论文代写思路。
(3)确立选题的内容与参考文献相契合。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选定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国知网总结理论成果得到相应的观点支持,也就是积累论点;另一个是要根据自身的实习经验丰富论点,也就是需要论据支持。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要求参考文献至少有十篇。而这十篇的选定是需要我们运用到正式的论文代写中的,因此,选题的内容就可以根据参考文献当中的论点作为我们的内容的一部分,当然要稍稍注意语言的转化,不可以照搬参考文献中的原句,否则在查重时,重复率就会比较高。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是最常用的间接经验的来源,可以适当的采用。为凸显研究的独特而且有效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法,要注意适当的根据实际例子进行说明。而观察法在实际实习中是最直接的经验来源,要注意做好观察笔记,以备后期的材料分析和整理。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分析这两者是相互的。技术路线分析是在对代写论文的整体内容的分析的文字阐述,而实验方案是对论文代写的规划是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其中包括对论文代写的开题报告、初稿的完成、定稿的确定都应有着大致的时间界定。
6.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篇六
升华思想,通过开头的意象与后文事件的联系,在文章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前后呼应,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在写作的过程中多用优美的句子,开头结尾一定要行文流畅,切忌长篇大论夸夸其谈。
在文章中不要写废话(实在要凑字数放在文章中间的叙事部分)开头结尾一定要紧扣主题。平时多加练习,多联想,多积累事件,意象,词句。多写作,联系得多了自然手到擒来,行文流畅,高分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3如何写好满分作文
审题材。混淆体裁通常都是低龄段学生常犯的错误。对小学生而言,作文一般是以命题性的记叙文为主。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将其分类,看清楚是属于“写人、写景、记事、状物”,还是属于“日记、书信”之类的。如《我的老师》就是写人的;《看日出》是写景的;《难忘的一件事》是记事的;《荷花》是状物的。
看导语、进入到中学阶段,作文的写作要求也开始逐渐提升,自主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开始出现。通常,这类作文题之前多都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我们的写作激情。可别小看这些导语,它们可是我们能写好作文不跑题的关键,必须重视。
例如:一个作文题前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这个作文题的导语,实际上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奋发、健康等,这也是为考生指明了写作立意的方向。
4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要想作文拿到一个理想的成绩,首先不能犯错,因为犯错了就会扣分,而且是最基本的分数,别人没犯错,你犯错了,此消彼长,差距就大了。现在的学生在作文中,大部分存在以下错误。
首先,最基本的错误,那就是错别字。作文本来就是很严谨,很需要细心的东西。打分的时候,一个错别字很可能就会扣掉一分。而且,错别字很影响阅读,有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误会,这就让你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累。
除此之外,阅卷老师很反感错别字,如果一篇作文错别字过多,给人整体印象就不好。分数自然也就不会高。所以,写作文时一定要细心。落笔时每一个字都要问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个字,这个字代表着什么,是不是正确的。写完时自己再检查一遍,以免有漏网之鱼。
除了错字,还有一个错误也是很基础的。那就是语句不通顺。作文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不能把语句写到优美,那也不强求,但是您如果句子不通顺,读起来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那就太看不过去了。
7.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 篇七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6—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的又一里程碑。毋庸置疑,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式,从备课到上课都要有一个转变,在这诸多的转变中教师首先遇到的就是备课上的转变。下面笔者就近年来参与课改在备课上的感悟谈谈以下几点。
一、从备“教学大纲”到备“课标要求”
传统的备课首先是备“大纲”,大纲要求什么教师就备什么。而新课改情形下的备课则不然,课程标准不像大纲要求那样严格、死板,它只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弹性。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诸如对教材的一些阅读内容教师要考虑;让学生实践与自主探索的内容教师要考虑;开放性各种问题的处理,教师更应细加研究,细加分析。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要把握深浅程度,这样才能体现出新教材的优势。
二、从备学生的学情到备学生的探究活动
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如哪些问题应该哪些学生回答,怎样回答等等。而这些很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活动来考虑,而不是从施教角度来考虑,教服从于学,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了解”、“学会”、“懂得”……等内化性的词语,因为这仅仅反映了教师施教的意图,并没有体现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案上应一目了然,多使用“读、议、说、看、做、比……”等行为外显的词语。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施教时向学生演示的教具;教材中没有但学生学习有用的辅助资料;设计好化解难懂知识点的办法;准备好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这样在备课中就淡化了“教”的意图,却强化了“学”的意图,真正达到了备学生,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三、从备教师的教法到备学生的学法
传统备课时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教,如何把知识点给学生讲清、讲透,时间分配上侧重教师的讲解。而现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法,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还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着重考虑。教师的教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标要求,而且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学过程的单一化。教师要多安排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这类自主性强的教学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以便学生能得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要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节课教师讲解不得多于三分之一,一方面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处和需要强化的关键处,另一方面教师还得敢“甩”,“甩”掉无关紧要的环节,“甩”掉学生能够自学就懂或讨论后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讲解,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达到学生自己能读、能说、能做的目的。
四、从设计单一的作业到设计梯度性作业
旧的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规定,而新教材、新课标对各章节只有基本的要求,没有上限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下保底,上不封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还要在设计课堂练习或作业中注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空、学情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对某些知识的拓展不够到位,或者说根本没有时间来把课本上的某些知识进行拓展,只能保持“底线”的完成,但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则尽可能地弥补教师设计作业时一般应有的基础题、技能题和拓展思维题。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来分别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基础题,对技能题和拓展思维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对一些优秀学生则要求其全部完成。这样做不仅使全体同学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困生在做作业时不感到吃力,还使优秀学生有事做,有展示其才华的空间。这也就是让优生吃饱,中间生吃好,差生消化得了。
8.如何写出精彩的作文 篇八
如何写出精彩的作文
是不是作文真的很难呢?其实不然,好的方法和恒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让自已的作文精彩起来。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
每天坚持读课外书至少半个小时以上。阅读的范围可以由小说扩展到散文、戏剧、童话等体裁;也可以由文学扩展到地理、历史、天文等领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同时,多看报纸、杂志、电视中的新闻时事类节目,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多看时事评论。同学们也可以走出学校,多一些亲身体验。可以进行民间采风活动,收集春节对联,了解婚丧嫁娶,知晓民间风俗,通过这些方法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眼界开阔了,思考的东西也就多了,作文素材也就多了,自然不怕没有东西可写了。
二、努力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积累作文素材。
努力做好各项积极有益的体育活动,如登山、游泳等,勇敢地尝试有意义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做饭(做菜)”“第一次帮妈妈洗脚”等;多去拜访亲朋好友,体会生活中的浓浓情怀;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学校周围的环境状况,调查市内各个工厂的经营状况等„„生活丰富了,知识面和眼界也随之拓展。这样,我们在写作文(包括随笔、日记)时,都可以把这些写进去,可大可小,点滴积累。让每一篇日记、随笔、作文都是你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折射。
三、学会仔细观察人物、社会和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的讯息从我们旁边掠过,其中的大多数往往被我们忽略了,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既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清晰的是它的轮廓,模糊的是它的细节。许多学生说写一个事物没有什么可写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忽略了事物的细节,而细节往往又是最真实的部分。我们作文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就必须要对身边的人、事、物做比较细致的观察。如观察植物要注意它的形态、颜色、气味及给你的感觉。观察人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行为等。一个眼神,一个手指的颤动都可能微妙地传达出当时人物的心理。社会上的一种现象,可能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理趋向。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
掌握了上述方法,并能持之以恒地加强练习,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练习:写作文:童年琐事
9.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 篇九
化常为奇角度新
有些话很经典,也符合常理,似乎是不可置疑,但是,只要你调换一下角度,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常理也就变得新奇了。比如,我们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当你听了《三十六计,走为下计》的演讲后,你就会折服于演讲者演讲角度的“新”了。
人生就是一场战斗。不管你是否愿意,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参与了这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注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而在艰难险阻面前,有的人奉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兵家训诫。我认为,这种“走”不是智者所为,乃是懦弱者的所为,是无能者的表现。真正的强者和英雄,需要有背水一战和破釜沉舟的气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人的一生总有挫折坎坷,“挑战无处不在”,结束了这一场,又有下一场。如果你总是消极地选择“走”,怎么能取得成功?不勇敢地经风历雨,又怎能见到绚丽的彩虹?因此,在人生的战场上,我要说:“三十六计,走为下计。”
本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兵家至理,但演讲者有意避开常用的角度,不说惯常的兵家沙场,而是把它用到“人生的战场”。这样一变换,角度就新了,常理也随之翻了个“新”——挖出了一个新奇的观点:“三十六计,走为下计。”整段演讲,角度出新,化常为奇,情理兼备,令人信服。
反常立意观点新
有些话从古至今一直是这么说,谁都不说不对,但听久了,会使人有味同嚼蜡之感。然而,你若是一反常规,言之成理,听众就会洗耳恭听。比方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谁都知道这是告诫我们要相互退让宽容,可有位青年学者的演讲却以《退一步未必海阔天空》为题,一下子就叫醒了听众的耳朵。
老祖宗从来就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啊,我退一步,我们就能相处融洽,却没想到以己度人,一开始就错了。你怎么知道,你退一步,别人也会退一步呢?你总是默默忍让,难保别人不会将你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慈禧太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之时,因退一步,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她以为,只要退一步,未来就不会遭到侵略,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退一步”反而是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中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特别是竞争激烈、张扬个性的现代社会,退一步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失败。只有敢字当头,勇字当先,奋斗拼搏,上一步、进一步就有胜利的希望,就有成功的机会。
这位青年学者一反老祖宗的立意,新意翩翩:老祖宗的话多有不周,以己度人就是错,况且你退一步,“难保别人不会将你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接着,他赋予一个经典材料以契合演讲主题的新意,震撼人心,那个慈禧太后不是退一步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结果呢?不但没有海阔天空,还招致了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狂潮。那么,以史为鉴,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退一步”同样有害。演讲者作逆向思维,从过去讲到现在,言之凿凿,而且观点新,有高度,很大气,吸引人又折服人。
耳目一新事实新
“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说的。但是,如果你不能拿出有力的事实来,对那些早已深入人心的俗语常理是难以撼动的,除非你摆出新的事实,才能让人信服“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就对”。比如,我们常讲“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有位演讲者却以《好马偏吃回头草》为题进行演讲,鲜活的实例令听众耳目一新。
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中有这样的情节:李小龙在美国开武馆,推广中国武术,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时,他却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着更高的追求:进军好莱坞。然而,由于种族歧视,李小龙的武术才华虽然超众,还是被关在了好莱坞的大门之外。李小龙遭遇了事业上的严冬,生活也落入十分艰难的境地。为了生活,他的妻子琳达不得不找了份女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琳达劝说李小龙重操旧业开武馆,以摆脱生活的窘迫。李小龙听后说:好马不吃回头草。琳达说:既然是好马,还明明知道回头有草,为什么不吃,要等着饿死吗?于是,李小龙吃了回头草,武馆开得红红火火。所以说琳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好马不吃回头草”,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骨气,但有时也是一种意气用事的表现。当人生一时陷入困境,前路无草可吃,而回头即是绿草茵茵,为什么要硬着头皮不回头呢?像李小龙那样“好马偏吃回头草”,不但解决了生计问题,还弘扬光大了中华武术。
《李小龙传奇》刚刚在全国众多电视台反复热播,演讲者机智及时地运用了其中的一个情节,事例新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好马偏吃回头草”的观点,令听众耳目一新。如果盲从“从来如此便对”,死死抱住“好马不吃回头草”,人生必然会失去弹性。李小龙“回头吃草”,就是发挥了生命的弹性,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发展,不但解决了生计,还弘扬了中华武术,这是生活的必要,更是生活的智慧。 这里,“老主题”中的创新,事实的耳目一新,“新新”相印,水到渠成,让听众“耳”服心服。
10.如何写出“清新”优秀的作文 篇十
如何写出“清新”优秀的作文 佚名
转眼,期中考试就要来临。期中考是对半学期以来所学知识的整体考查。近期,很多学校老师纷纷要求学生根据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写成作文总结,从而引发很多中学生在网上“跪求”指点的帖子。因此,很多学生也开始对期中考题型进行了猜测。那么,在距离期中考仅一周左右的有限时间里,怎样复习才是高效、实效的,从而如愿以偿地获得理想成绩呢?据此,笔者采访了闵行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许织云、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程立海。
从所学课文与已写练笔两方面着手
许织云老师表示,首先,但凡入选课文的,都是编者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学生年段实际,在众多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披沙拣金、好中取优而“遴选”出来的典范之作,无论思想内容、写作技法等方面,都堪称文质兼美,或是妙手偶得,或是心血结晶。因此,学生绝对不要丢弃课本这一宝贵作文资源,以期为期中考试作文写作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文本、所记笔记,或是“回放”老师讲课的关键点、精彩处,对名篇佳作的题目、选材、立意、形式、语言、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加以揣摩、咀嚼、品味、吸纳与内化,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独创与感悟。
其次,已写练笔。开学半个学期以来,大小作文与随笔、日记等,学生也一定写了不少,如果能够对此做些必要的回顾与思考、总结,有了这样的复习,就可以为期中考场作文提供支持。因为,平时写作,也有为考试做准备的功能和目的。并且,许多考场作文就直接或间接地与日常作文“暗合”与“巧合”。所以,聪明的学生,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考场上就对以往的“宿作”进行恰当、灵活的变通、改造,“复制、“粘贴”,就是一篇比较满意的考场作文了。
许织云老师介绍,为了便于同学们打开思路,有效运用课本上的写作素材,现举出课本中的一些实例,以供参考。
■高一课本
如果写“生命体验”主题文章,第一单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周国平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就是考生写作非常典型的范例与素材;假如是以“亲情”为话题写作,第二单元史铁生的《合欢树》、沈从文的《边城》、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任一篇都可以选取、“模仿”,等等。
■高二课本
老舍的《想北平》、冯友兰的《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就是书写怀念家乡、思念先贤主题文章的范本。
■高三课本
如果考场上要求以“品位与格调”为题作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等,即是“当然”的素材与“模本”。
■初三课本
如果是围绕“面对灾难”作文,王嘉鹏的《我不是懦夫》、舒特斯曼的《沉船之前》就可以借鉴。
■初二课本
写作“爱在人间”主题作文,第一单元林莉的《小巷深处》、莫里斯·吉布森的《哦!冬夜的灯光》等课文则可以“为师也”。
■初一课本
秦文君的《表哥驾到》、赵丽宏的《顶碗少年》、王安石的《伤仲永》、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就是写作“成长纪事”主题作文的参考样本。
■预初课本
写作“有家真好”的命题作文,莫怀寂的《散步》、弗·达尔的《离别的礼物》等,一定能够给考生提供应有的帮助。
期中考作文题型与中、高考关联度契合
程立海老师表示,从中高考与日常教学与考试命题来看,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包括看图)作文是作文的主要题型,因此,程立海老师预测,一般来说,期中考试的作文题型,往往与所学课本的写作要求直接关联,或是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或是与中考、高考题型关联度契合。
大致说来,初中以命题、半命题作文为主,高中以命题、话题与材料作文为主,同学们可以分别按照自己所处的年级段与科任教师的建议与要求复习、应考。比如,高三,受上海连续三年高考材料作文的“惯性作用”,本次期中考试很可能是材料作文。高
一、高二,材料、命题、话题作文皆有可能,但只要掌握了各类题型的写法,考生就会有备无患的。尤其是把带有“综合性”写作能力的材料作文写好了,命题与话题作文等题型就会迎刃而解的。初中学生,同样受年级与上海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导引”,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将是本次期中考试的“主角”。
在明确了本次期中考试各个年级可能考到的作文题的基础后,对几种作文题型的写作技法与应对策略学生该如何准备?
一般全命题作文内涵很宽泛,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的。如“难题”;“路径”;“早”;“珍惜”;“挫折”;“爱”,等。
程立海老师表示,要注意化大为小。以“难题”为例,这一题目,其内涵与外延可以写出几千、上万字的文章,或是洋洋洒洒的几十万、上百万的专著,方可阐释清楚“难题”的意蕴与指代。这对在考场特定时空之下的考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去名为目标地选材、立意、写作的,为此,就可以走这样的“捷径”:可以通过在“难题”的前、后、中间添加“元素”——词语的方法,化大为小,以利于构思、行文。如“假想”的题目为“历史留下的难题”、“
难题,难不倒中国人”、“ 攻克难题的欣喜”等。采取给题目“动手术”的办法,就很容易确立写作的主导方向,为考生的写作搭建了“脚手架”、“直通车”。
程立海老师表示,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对题目进行了“分解”、“组装”,但考生写在试卷上的题目依然应该是命题人所给的“真题”,而不能改一个字,只是考生在作文时“胸有成竹”即可。否则,就是跑题、离题了。其他几个题目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加以处理、转化。
此外,附有导语性的文题,即在文题前给出一段解说性的话。程立海老师建议,对于这类全命题作文前面的“导语”,考生务必要仔细阅读,因为,“导语”就为考生写作起到了提示性、暗示性、解说性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准确地领会“导语”的意思,就会为考生的写作节省不少时间,并且能够紧扣题目作文。
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视角:包括立意、写作素材的占有、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以下几点要牢记心中。
一般来说,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观点、思想、感情、态度的体现和折射。所以,考生可以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符合材料要求的高分、满分作文。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许多对象,但如果能够找准其中的陈述主体,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而主体对象,一般是材料中出现次数、频率较多,或是总起、概述的句子,因此,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对写好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所给材料,要辨析关键语句所包含的特定关系和语意联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等偏正型关系。因为,这类关系的句子,其表意重心往往在正句上。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即使所给材料包含古今中外,命题者的意图总是希望借助所提供的材料来“影射”、“聚焦”当下的社会、人物、事件、现象等,以此来反映生活实际,体现时代风貌。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命题者的真实命题意图。同时,进行适当的素材收集、运用,以及必要的文体训练是当然的选择。
话题作文的特点有两个。第一,关联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具体限制。但是,话题作文必须与提供写作的话题密切相关,考生不可偏离话题,另起炉灶。
第二,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天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拟题自由,考生可以根据所给话题自由拟题,不受限制;选材自由,只要是围绕话题的选材,都不拘一格;文体自由,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等皆可。
话题作文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才情。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话题写作的切入点,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因此,写作话题作文时,考生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采取“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的策略,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情感、一点看法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自己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
程立海老师表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比较起来,写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以“我要___________”为例,所要补充的词语就由写作者“随心所欲”(必选的除外)——只要是正当的、积极的就可以,这样,自己当然不会为难自己,非填入一个自己没有什么内容可写的词语来构成题目吧。这就是命题人给予考生以参与命题的自主权,考生务必应审慎地用好。
对于所给备选的词语,只要没有说“必选”其中的词语,考生就可以“各行其是”,因为,所给备选的词语,只是一个参考的例子而已,不要被其束缚了手脚与思维。
对有简短语句和一段文字的题目,考生也应该仔细阅读,从中得到有效的写作信息,对拓宽写作思路自然也有指导益处。
复习要全面、用心对待
11.如何写出地道的雅思作文 篇十一
Those who are needy or come from deprived families may have few opportunities if they are charged with high medical fees, which means that their health problems can be alleviated or solved with the abundant financial support. Therefore, the public could enjoy a healthier life and their quality of living can be enhanced. The opponents argue that it is likely to give rise to some undesired consequence if the free health care is offered. Free health care means substantial investment, which may cause the financial imbalance and shortage in other important fields concerning the daily life every individual. Also, the taxpayer’s basic interest may be undermined because they have to carry the burden to pay the corresponding tax.
Personally, I frown upon the proposal that free health care should be provided in terms of the doctors. Chances are that the income of doctors will decline dramatically because they have less source of salary, thereby leading to a phenomenon that few people would like to choose doctor as their professions because of bleak career prospects and the premier medical service can be provided.
就个人而言,我不赞成医生应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建议。医生的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因为他们的薪金来源较少,因此,由于职业前景黯淡,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医生为职业,因此可以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雅思写作大作文范文: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12.教你如何写出中考满分作文 篇十二
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作文敢于“创一家之言”。是指让学生的思想更解放些,大胆想象、大胆假设、不拘定论,不傍他人。敢于“述前人之所未述”“察他人之所未察”,只要“自圆其说”。就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畅所欲言。好文章之所以深刻。让读者耳目一新。关键在于它的新意。文章新意最可贵,那么,怎样才能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呢?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而变通是关键。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如:你对雪能进行哪些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论:赞美雪纯洁;批判雪虚伪,掩盖一切;批判雪冷酷无情;赞美雪温情,保护动植物。
二、反弹琵琶出新意
我们还可以经常进行“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训
练。逆向思维,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识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意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可反向立意为: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这样的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人赞美荷花。总要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污泥糟糕之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质。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可贵的是,污泥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呀!”一反常人的看法,反弹琵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又怎能不让人品味再三呢?
三、思路要不拘一格
文出新意亦有巧。在写作文时变换一下表达方式,来个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善于从人所共知的旧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比如。当人们赞美牛的勤奋踏实时。你不妨批评批评牛的“慢条斯理”:当人们赞美雪的洁白时。你不妨说说这漫天的大雪也可能掩盖住某种罪恶:当人们都谴责严冬的冷酷时。你不妨认定它为刻苦锻炼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人们都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的狐狸是骗子时。你不妨称颂它在老虎面前从容不迫的胆量与智慧……
一次,学生给我看了一篇作文:“暑假里。我锁好杜鲁门,渡过宋江,越过苏东坡。穿过甘地,到达旅游胜地祝枝山。山上有千奇百怪的王安石。一条张小泉从石缝中潺潺流出。山腰有一片茂密的斯大林。树上结满了雨果。突然。一阵胡风刮过,林中窜出一只唐伯虎,吓得我转身就逃,出了一身成吉思汗。”他问我这是不是作文。我说:“是的,这是的创作。只要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语言。用笔写出来的就是作文。”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在的创新能力:有的孩子善于直觉思维,有的孩子善于发散思维。也有的孩子习惯于逆向思维……教师对此非但不能说长道短。而且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
四、选择角度要最佳
俗语道。一滴水珠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要求我们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于细微中见精神。如,全国高考江苏考生的《抛弃妻子之谜》,写医生萧顺因“抗非”端午节迟迟不归而引起了闭塞山村人们的一场**。从侧面表现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现实。从而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由一把弯钥匙想到的》,一把终于被自己在开锁时掰断了的钥匙,却使小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一件人人会遇到却很难注意到的事情却让小写得那样深刻、发人深省。他把平时看似不起眼的毛病与钥匙一点点弯掉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想到了近视眼,想到了驼背的问题,总结出小毛病不改就会成为大毛病。多细心的小!正因为细心地感受了生活。他才会把经历过的、看到的联系在一起。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章来。
其次立意求新。就是作文的观点或主题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有启发性与震撼力。如全国高考甘肃考生的《蓝色蛹。金色蝴蝶》,紧扣话题从“迷路”的“忧郁”到“拒绝”的“疏远”。从“金灿灿的阳光”吞没&;忧郁”到“破茧”长出“金色的翅膀”。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成长的故事。表达了“我”独特的生命体验。表明“我”对事物的认知正如从蛹到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立意的角度较新。再者主题要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而不是就事论事。如全国高考浙江考生的《真诚诚可贵,理智价更高》,将感情比作善变韵药、双刃的剑,表达出其两面性,提出“小心啊,切勿让其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形象生动,切合题旨。
13.如何写出优秀简报 篇十三
1、报头
报头部分包括简报名称、期数、编号、密级、编发单位和印发的日期等。报头设计要求美观大方,约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简报名称宜固定,不要随意改动,其位置居中,用大号宋体,或套红,或手书,以求端庄醒目。
在简报的第一页上方,中间几个醒目的大字写简报的名称:“ХХ简报”或“情况反映”等。名称下面是简报顺序号,编号下面靠左下侧是编发单位的全称,如“新星机械厂部办公室”,会议简报则是“ХХХ会议秘书处”,右下侧是简报印发的日期,如果是机密文件,在报头的左上方印上“机密”二字,是供内部阅读的,在报头的左上方印出“内部刊物,注意保存”的字样。
报头通常都是各机关、各单位预先印好的固定刊头。报头下面用一条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2、文章
文章部分包括标题和正文,有时要加编者按和注明供稿者。各份材料要分开,第一页可印上目录,正文之后用一条横线与报尾部分隔开。
本体是简报内容之所在,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正文又包括导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有的简报还要加上编者按语。
(1)标题简报的标题,必须恰当、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内容。简报的标题有三种类型:单行标题,双层标题、多行标题。
①单行标题 用一句话作为标题。或高度概括简报的内容,或直接揭示简报的主题。如:ХХ市改革商品流通购销体制,
简洁鲜明,一目了然,看标题就知道简报写的是什么内容。
②双层标题 在正标题下面加上副标题。正题突出简报内容或意义,副题补充说明,起强化正题的作用。如:选上一个明白人红杏一枝出墙来
ХХ商场民主选举经理搞活企业经营
正题突出内容和意义,副题补述做法和结果,一看就能对简报有个全面的了解。
③多行标题
由三行以上标题组成。上行是眉题,或说明背景,或交代形势,或烘托气氛;中行是正题,或概括内容,或突出主题,或点明意义;下行是副题或补充情提要事实,或简述结果。如:鼓励收粮人为卖粮人提供优质服务、新乡粮食仓库设职业道德奖、作风显著转变农民拍手欢迎
眉题说明事由,正题概括内容,副题补充结果。多行标题的显著特点是容量大,且醒目。
(2)正文 简报的正文分为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
①导语
导语是简报正文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用极简洁明确的一句或一段话,总提全文中心或主要事实,让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一般要交代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一份简报如果只有一段,那么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如果由几个部分或几段组成的,那么第一段就是导语。
简报导语的写法灵活多样,常为人们使用的有概述式、提问式和描写式,不管采用哪种写法,导语都有必须开篇入题、交代清楚、概括简练。
②主体
主体是简报正文的中间部分,即主干、中心部分。它紧承导语,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开头总提的内容或观点具体化,起着阐述说明的作用。它通常可以反映当前情况,可以肯定已有成绩,可以介绍具体做法,可以提出存在问题,也可以上述几项兼而有之。
简报主体的写法,没有确定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
叙述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自然顺序表述。
概括式——既以典型材料,又从共性角度,点面结合进行概括反映。
归纳式——按材料性质归纳分类,按逻辑联系排列组合而构成主体。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简报主体的写作都应该做到:a紧扣题目,紧承导语来写,主体要跟导语相一致,不能“走调”。
b主题结构安排与内容相适应,形神统一。 c选用的典型材料要确凿具体,有代表性。
③结语
结语是简报正文的结尾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简报导语已概述了事实的结果,文末不必再作重复,主体写完,自然结束。所以,多数简报没有专门的结语,也有一些简报在结语部分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主题。对正文的内容作一小结,以加深印象,或集中总结成绩,以强调效果;或指出发展趋势,以引人关注;或发出普遍号召,以推动工作,或补白未尽事宜,以“画龙点睛”。
简报一般不具名,必要时可以在正文右下方加括号注明撰稿人姓名或供稿单位,日期已印在简报报头上的也不另写。
(3)按语
有的内容重要的简报还写有按语,按语的作用是对简报内容加以提示、说明或评注,它代表简报编发机关的意向和要求,以引导读者注意。按语一般加写在报头主体的间隔线之下,顶格标明“按语”或“编者按”等字样。按语也可以插入正文之中,但应用括号括住。
3、报尾
【述职报告如何写出新意】推荐阅读:
经济危机下如何写成功述职报告09-30
监察处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07-30
乡镇人大主席述职报告-述职报告07-24
区委书记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10-15
述职报告:信用社主任述职报告06-09
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10-05
职称述职的述职报告06-27
分管农村农业工作副县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06-26
区委班子五年换届述职报告-述职报告07-10
副市长述职报告述职汇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