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2024-06-19

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精选8篇)

1.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迅猛扩大,尤其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化,城市载体功能复杂化,城市居民需求多样化。城市管理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管理体制调整带来的新挑战。在此次挑战中,如何才能取胜,这是我们每一个城管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现在的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在城市管理中必须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我们要解放思想,事实就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学习国内外经验,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发挥科技、网络、舆论的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城市科学发展的道路,以“为人民管城市”的新理念确保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 转变工作理念,开展和谐执法,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引擎,思想支配行动,行动产生后果。因此,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必须要提高思想觉悟,明确职责,转变观念,找准角色定位,蹭强文明执法,和谐执法,服务群众的意识。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找准角色地位,明细自身职责。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摆正心态时刻牢记“不管穿不穿这身制服,我都还是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地位上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管理城市,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蹭强权为民所用,法为民所执的意识。

二是变“强制执法”为“和谐执法”。所谓“和谐执法”是指以教育、劝道、说理、慎用强制的规范执法方式,邀请社会各界多方参与,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为宗旨,灵活把握执法尺度,消除违法现象一种新的执法理念。即通过说服教育,使当事人了解相关法律,对自己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自行改正违法行为,蹭加当事人服从法律的意识,这是行政执法工作的上策。针对翠山楼小区部分住户私安地锁的违法行为,通过联合街道、居委会上门普法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八成的住户自行拆除,对于剩下的个别住户我们通过发动亲朋好友,乃至单位领导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最终实现了全小区地锁全拆除。另外,对于一般程序查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通过说法理、说事理、说情理、说文理,充分论证处理违法行为的理由、依据和处罚内容。

扣押物品是城管执法中最常用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但也常因此发生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采取“先罚后返”的方式。只要当事人愿意当场改正违法行为或配合执法,即使其拒绝在现场检查笔录和其他有关法律文书上签字,拒不出示身份证件,执法人员也不采取查扣手段,而是通过现场摄像,录音、旁证等其他手段锁定证据,完成执法工作。虽然此法在一定程度上蹭加了执法难度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消除了当事人对抗执法的借口,降低了当事人对抗执法的心理,有效的减少了冲突,换取了执法过程的稳妥性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实现和谐执法创造了条件。

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变“执法”为“服务”。我们要时刻牢记:城管的出路是为人民管城市,而不是为城市管人民。为人民服务好,才能使政府公信力蹭强,人民才能支持政府。我们要抓城市管理,但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把小贩赶走,把东西没收就完事了,而是要安排这些人的出路。为此,提出“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在周边集贸市场少、沿街摊贩聚集的路段,应本着“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结合居民小区的分布情况,由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选好场所兴建市场,规划早、夜市。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贩进入统一经营管理。使他们有收入,有饭吃,能生活。只有全心站在他们角度,替他们想问题,替他们解难题,他们才能认同我们的工作,配合我们执法,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第二 从现象管转到规划管,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从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坚持高效管理,必须抓好规划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将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主动介入规划之中,只有这样才能

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比如:在局里整顿了中嘉市场后,相关部门经过调查,科学决策在周边建立了中嘉市场,把原来的占到市场变成了区民停车场。这一做法很好的平衡了菜摊生计、车主停车、居民休息多方利益,真正做到了“科学规划城市,以人为本管理城市,管理与规划相辅相成”的科学理念。具体好处有:一断了摊贩想返潮的念想,二解决了中嘉业主停车难的问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还居民干净,安静祥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四停车场需要工作人员,又解决了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这个规划不仅形成了管理的长效机制,还盘活了中嘉的停车场资源。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三 与时俱进,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精细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将高科技引入城市管理工作当中,使城市管理智能化、高效化。是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延伸。借鉴外省的经验,目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无证商贩建立台账的方式,局数据库中记录着当事人每次的违法证据,包括其违法的时间、地点、解决的方式等,经劝说教育多次屡教不改后,为对他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提供有力的证据,让其心服口服,降低其抵触心理,进而避免执法中发生冲突;二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立体监控、实施网络查询。蹭强了城管执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了条件。城市管理科技化是未来城管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要树立科技城管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 做好宣传沟通,吸引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舆论宣传是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宣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利用网络博客,报纸、杂志、电视以及车站、社区宣传栏等不同媒介加强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客观公正地展现在老百姓前。比如:前段时期网上疯传的“女子舌战鼓浪屿城管”视频,不知情者看过后会很同情这个女摊主,可后来经过全球卫视聘请律师和鼓浪屿城管负责人公开讨论,有理有据的证实了城管队员执法的合法性以及女摊主的无理狡辩,及时的引导了社会舆论,树立了城管的文明执法形象。另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体验城管工作,使其参与到执法中来。如请无证摊贩,媒体记者,普通市民,政协、人大的代表,在校学生等等,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使他们对城管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更理性地认识,真正体会到城管人工作中的心酸。在面对与城管有关信息传递的同时,少一些情绪的宣泄,多一分理智,客观地判断,谨慎地表达观点,为城管“妖魔化”正名,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 队伍建设 定期培训考核 树立危机意识

城市管理工作看似是个简单的执法过程,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学问,每次执法都是对执法队员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现场的应变能力的考核。由于执法对象大部分都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这就对我们队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业务知识,开办经验的交流会。由局里组织,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教知识,树管理理念,建立考评机制;请有有经验的老同志,办案高手来讲执法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和技巧,可以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来互动教学,使效果最佳化。

最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需要每位城市人的共同参与,自觉约束不良行为,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本着“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共建理念,发挥我们年轻人敢为人先的优势,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探索中创新,创新中突破。只要我们能够本着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兢业进取的态度,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作为城市化建设的短板,定会被补上,为城市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2.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二

一、强化体系建设,建立德育保障机制

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完善德育体系,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保障机制。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构

学校建立了学校—学生科团委—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合理分工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每月推出一个观摩主题班会,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着力建设一支研究型,创新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效。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我校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型职工队伍”“构建学习型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了德育工作者的学习力、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及育人能力。

二、突出德育主阵地,加强学科间的德育渗透

(一)突出德育主阵地作用

为了更好的突出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对德育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1.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增加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卫生法律法规》德育课程。我们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删去了一些繁琐不切实际的内容,增设了有利于技能培养的内容,解决了人文课程如何服务于临床的问题,走出了一条独具我校特色的教材改革之路。

2.加强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运用了“专题讲授式”“问题探究式”“案例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创新德育评价制度。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不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和行动上。因此,我校考核学生的德育成绩,不以试卷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政治兴趣,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德育知识等进行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

总之,通过改革使授课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职业,使德育课教学紧紧围绕“护理专业”,围绕“社会需求,”围绕“岗位需要”。力求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充分体现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学科间的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德育工作人人有责。我们坚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自觉地挖掘德育资源,力求每一节课既对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我们注重学校环境的文化建设。每一个教室里均张贴国旗,悬挂南丁格尔画像。流动的“文明教室”奖牌醒目的镶嵌在教室的门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谨笃学博爱济生”的校训和“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护校精神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利用走廊、墙壁等醒目的位置,制作一百多块句句含哲理,条条启迪人的名言警句。实现了让建筑会说话、墙壁能回答。这有形无声的语言时刻激励着学子们突破、创造。

四、重视主题活动的德育渗透作用

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渗透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此学生科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

1.坚持组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

每周一早晨7:30,学生科必会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并准备一篇内容积极,主题鲜明的讲话,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到心灵的洗礼,坚定爱我专业、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决心。

2.常规开展“用我勤劳双手,捧出爱心一片”假日活动

所谓“万事孝为先”,每个节假日,学生科都会很郑重地布置学生开展“用我勤劳双手,捧出爱心一片”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深切的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有所感悟。

3.创新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3月学雷锋,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4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进行艰苦奋斗传统教育;5月劳动节、青年节,护士节,举行成人仪式,进行公民意识、理想前途教育和护士职业道德教育……主题不同,作用一致,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处在重大而深刻变革之中的当今社会,各种意识彼此渗透,对学生心理产生着影响,为此,学校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

学校抽调出心理学专业教师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各班推选出的一名责任心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及时反映班级和同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同学参与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开放“温馨小屋”、开通“温馨姐姐热线”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许多不敢对家长说、不便对班主任说、不愿对同学说的话找到了倾吐的对象,并且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为学生解决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渠道。

2.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档案中既包括学生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也包括气质类型测定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针对性和前瞻性。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进行了不同主题和教育内容的心理讲座,包括“男儿当自尊”“女儿当自强”“珍惜青春奔赴成功”等,使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得到正面引导、心理疏通,使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六、家校携手共育天使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努力将德育教育空间拓展到校外,创办家长学校,积极构建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网络。

1.定期召开“家校携手共育天使”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相互探讨教育途径,交流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成效。

2.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组织若干社区服务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到老年公寓、部队干休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到街面清除野广告……通过活动,使学生克服了怕脏、累、怕吃苦的心理,体会到给予和付出的快乐,在为社会服务中,奉献出了爱心,升华了人格。

3.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三

关键词:和谐 思想 文化精髓 管理创新 和谐校园 办学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认识和实践,对高等学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必须十分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和谐思想,为什么要创新和谐理论,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研究和实践这些问题,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和谐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古籍《国语》里。在《国语·郑语》里记载周幽王八年时,郑桓公与太史史伯谈论“兴衰之故”和“死生之道”时,就首次提出了“和”的概念。史伯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者也”。(《国语·郑语》卷十六,《四部丛刊》初编本)虞夏商周之所以能够成就与天地一样长久的赫赫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天地和人事之间创造和合关系:虞幕能够“听知和风,因时顺气,成育万物,使之乐生”;夏禹能够熟悉水性,因地疏导,“使人物高下,各得其所”;商契能够了解民情,因伦施教,使百姓和睦,皆得保養;周弃能够播种百谷,繁育蔬菜,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①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宣传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提出的“天人合人”等思想充分表明,追求社会和谐

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当代和合学创始人张立人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天道”与“人道”近百个范畴的系统梳理,认为和合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滋润在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里。②

二、和谐理论——中国现代管理的创新

古今中外的文明中都有关于和谐思想的宝贵成果。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把“和谐”作为哲学的范畴,毕达奇拉斯学派有句名言: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新毕达奇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尼柯玛赫在其《教学》中提出:美是和谐的比例。柏拉图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命题,在其《理想国》中提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放大的国家。认为个人本性的灵魂包括理性、意志、欲望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在每个人身上的比例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人。那么国家也就有三个等级的人,管理国家是理性强的哲学家,保卫国家的是意志强的战士,创造社会财富的是欲望强的民间艺工。在理想国里,各个阶层的人应该如同人的灵魂的各部分的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层对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说,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用矛盾、差异、对立、同一等范畴深化了对和谐的认识等等。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傅立叶发表了《全世界和谐》一书,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和现存社会终将被新的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取代。魏特林则直接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的和谐”,而是“全体和谐”。这一见解得到马克思的高度称赞,并在一定意义上给马克思以启发,他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③

西方早期的和谐思想,早早就被应用到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中。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企业结构的混合化、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大中小企业的协作化和垄断企业规模的巨型化,向管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催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派,并最终形成了一些新的和谐理念,如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管理思想不是注重单向度的和谐,而是多方面的和谐: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的对外和谐、管理过程的和谐、企业功能的和谐。而在当代,生态环境的变化极大限度地影响到社会经济,因此又有人提出综合型和谐管理的理论,并称之为生态时代的绿色和谐管理。这种思想,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理思潮。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社会和谐,应该是比单向度的人机和谐、人际和谐、整体和谐、生态和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社会全面和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的社会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政府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完善政府运行机制,规范政府活动,提高政府效率,惟有改革才能创新,创新才能和谐,和谐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实际上,社会和谐也就是中国现代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三、和谐校园——中国高校办学的目标

高等学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载体,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部分,同时,和谐校园的构建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和谐校园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的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

1、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理念求真务实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有可感知的,具有可操作性,而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过程中,被全体师生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学校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依靠科学发展规律,集思广益,合理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指导思想的高度一致,方向、结构、规模、效益等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重大问题决策要透明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注重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的和谐统一。实施计划要合理调动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工作脚踏实地、实现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到计划目标与实际行动的和谐统一。

2、坚持管理人本现,制度文化以人为本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证。学校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就是让所有学校成员工作学习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管理的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奋发努力地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愉快幸福的生活。

满足教师的发展追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建设要立足于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制度制定要突出激励和鼓励的思想,公平和服务的原则、规范和务实的效能。具体制度建设要尤其注重教代会制度,教师培养制度,教育教学考核评优制度,学生奖励评优制度等制度的建设。④

3、贯彻人文关怀观,校园环境温馨向上

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和谐校园建设内容之一,是实现校园内人与环境、人与人、心与身和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通过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为师生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学习场所,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师生积极参与决策管理,以校为“家”,视学校发展为己任。具体表现在:学校建设以实际出发解决好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主动要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科学规律;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立参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校园文化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培养技能、提高素质。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以“天和”的协和平等精神,构筑高校发展与社会自然、校内活动开展与校园自然环境、学校治校理念与校园环境建设的和谐。以“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营造校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以“心和”的自律宽容精神,形成学校师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豁达开阔奋发进取的健康心态,创造美好的和谐校园。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① 薛安勤,王连生.国语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38-46.

② 王传满. 和谐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5):69-71.

③ 成思危.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J].中国职工教育,2006(11):56-59.

4.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篇四

—— 迁安三小理念文化体系解读

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衍生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一所学校存在的使命,而依此制定相应的教育规范、学生规范、管理制度、道德标准,会塑造出不同的校长形象、建筑形象、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三实小建校22年,历史不算久远,但可贵的是教育价值观一直没有改变,我们秉承厚德博学、自主创新的校训,力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赋予它新的解读:构建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模式。

一进校门口,花坛的位置我们准备雕一尊孔子像,不仅因为孔子是中国教育的鼻祖,更是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观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论语中谈到孔子的 “和而不同”的思想,我们的教育也是培养个性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学生,而不是绝对相同、同一的教育对象。和谐教育正是是给予人的差异和谐发展的文化。

一、完善理念体系要素,打造立体理念文化。

校树:银杏树

因银杏的扇形叶片对称,其叶子边缘分裂为二而叶柄处又合并为一的奇特形状,被视作“调和、和谐的象征”,寓意着“一和二”、“阴和阳”、“生和死”、“春和秋”等等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此外,银杏树数量取三,一是寓意我校为我市第三实验小学,又取自《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万物衍生之源,三颗银杏树与三实小同龄,记录三小人的拼搏与进取,见证三实小的梦想与荣耀。

校训:厚德博学 自主创新

解读:厚德旨在培养学生品行,博学意在引领学生求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强调智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发展,此为受教育者内部系统的和谐;适应时代需求,强调培养自主探究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此为教育与社会、自然、文化等外部系统要求的和谐。

在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中,也都将培养和谐人才,创建和谐校园作为终级目标,办学理念: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关注修身正己做人,激励自主创新发展,构建博爱和谐校园。

学校愿景:书声琅琅、歌声洋溢、健康安全,快乐学习,张扬个性,诚信明理,和谐发展,民主管理。

校徽:绿色的圆形代表温馨、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绿色象征青春、生命、希望,预示每一位学生将在三小健康、快乐、活泼的成长。

蓝色代表永恒宁静和深远,寓意三小像海洋一样孕育着知识和力量,像蓝天一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只雏鹰寓意每名学生会在三小提供的广阔空间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张扬个性,恒远发展。此外我校已形成雏鹰品牌化系列活动,我们有雏鹰电视台、雏鹰少科院、雏鹰文学社,组织评比“雏鹰环保小卫士”“雏鹰少科院小院士”“雏鹰拾金不昧好少年”“雏鹰小小书法家”“雏鹰小作家”等优秀学生,中间的红色丝带是三小首拼的变形,也像一个红色的爱心,寓意三小师生爱心凝聚,激情满怀。

最下方的厚德博学是我校的校训。

校歌:和谐发展 生机无限

二、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构建和谐教育模式。

(一)和雅德育

就是努力提升教育的艺术和品位,做和谐高雅的德育,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大雅之堂”。在高雅的学校里由儒雅的教师造就文雅的学生,由和雅环境、和雅的育人方法、和雅的德育实践活动几个要素构成和雅德育。

我们本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六个楼道文化主题“养习、怡情、正品、尚美、启智、博爱”,并遵循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将“知、情、意、行”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低年级定位养习、怡情、中年级正品、尚美,高年级启智、博爱。楼道文化还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相呼应和和谐统一,我们提出现代的要求,用古典的表现形式来体现。

校园文化,除刚才提到的孔子像外,我们将南面的小花园命名为银杏园,突出校树在我校办学理念中的地位,三栋楼分别命名和顺楼、和雅楼、和乐楼,西面的大墙是今年暑假重新修葺的,作为我校的古诗长墙,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是我校开展和雅德育的一大亮点。主席台西面的墙壁,做“和谐蕴雅趣,淳朴尚天真”主题砂岩壁画。

我们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都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创设出高雅的艺

术氛围,凸显出我校的艺术特色。国乐的青花瓷风格,葫芦丝以竹韵为主题的教室布置,格外突出。

教室布置提倡彰显个性,我们每个班都有班级名片,除有各班的基本情况外,还添设了班主任寄语、班级特色版块,教室里有大的展示板,各班拟定符合本班特色的名字,设置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和优秀学生评比的版块,另外,各班依据本班需要自行设置,班级墙壁文化的选取完全交由各班自己动手设计,黑板上方的班训各不相同,我们把教室墙壁和黑板报开辟为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学校是我家”、“班级是我家”的意识,而新配置的崭新的卫生储物柜更让教室干净整洁。

我们的办公室文化,也将着眼点定在“和雅”上,办公室公约:整洁、文明、协作 奉献 和谐,将我们对教师在办公室的办公行为规范加以精炼,并在文化设计上,求得与校园整体文化的风格和谐统一,我们看体育组的设计,既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色,又透露出为人师者的儒雅,这也是我们和雅德育的一部分。

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为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供广阔平台,音乐:民乐、合唱、葫芦丝、管乐、舞蹈,美术的剪纸、纸浆雕塑、儿童画、书法、国画、版画,体育类的田径、篮球、乒乓球、花样跳绳,另外霸王鞭是三小原来的传统项目,前些年给丢下了,今年我们又重新开始训练,把这项传统项目继承并发扬。科技类的,雏鹰少科院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科技亮点,此外,还有一个科技活动室,用于开展学生趣味科技活动,另一个是课题研究组,这也是今年暑假新楼投入使用后才开始的,本届局科技节,荣幸的与天津的杨书远教授一起做科技实践活动的评委,受到不少启发,还不是很成熟,但都已经起步再做。

做高雅德育,教文雅学生,我们另一做法是以规范、负责、感恩为主要内容,遵循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编写了德育教材,在全市使用,今年暑假开学,我们本校开始使用,因为新楼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就利用原来的周三雏鹰电视台播出时间进行学习。活动是促进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和雅德育实践活动,上学期,让真爱洒满人间主题教育,后来很多学校也搞了,但三小应该做的最早,家长的反馈也相当好。我们还组织了“唱响激昂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歌咏比赛,“品书香雅韵,诵经典美文”的诵读比赛,在写字比赛的试卷上,我们不仅印有规范漂亮的书法摹本,还标注有“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提示语,总之,无论从软环境到硬建设,我们都力求达到和雅德育的目的。

(二)和顺管理

就是要求学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建构各种人的群体间的和谐顺畅关系。三实小的人性化管理,做的最突出、最扎实,表现在1、学校任何教职工家中有事,学校领导班子必定亲自慰问;

2、每年为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及早发现和解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问题。

3、每月末组织一次工会活动,新年组织联欢。

4、设立做主人邮箱,随时可向学校提建议。

5、每位老师生日,都会送上一个蛋糕,并通过校讯通发送祝福短信。

6、为教师每年提供100元的购书经费,自主选择图书。通过这些举措,使三实小教师真正认可了这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形成了和谐顺畅的管理氛围。

在师生关系上,我们利用校门口的温馨提示语,校园电视台的知心姐姐话廊,尖尖角校报的校长寄语等,打造一种温馨的、和雅的育人氛围,国旗下讲话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软环境开展德育教育。

我们还打造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发展,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我们搞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无烟宣传,开展安全健康齐步走活动。开展环保主题的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给家长的一封信,进社区宣传等活动,使家、校、社会德育理念趋同,德育过程同步,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从而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德育效应。

(三)和乐教学,和谐愉悦

就是指采用和谐的教育方法,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摆脱传统视学习过程为吃苦和痛苦磨练的过程,扭转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后,才有所谓苦尽甘来的说法,真正体会到和乐课堂带给学生的学习快乐。和乐教学既承认学生差异,又尊重学生情感,并释放学生潜能。

师生关系上:孔子的教学相长,提倡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这是一种提倡师生双主体的和谐观,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者自居,而是学生学习的采纳语者、促进者、合作者。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即平等对待学生,体现的也是纲要中提到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眼中,要看到差异,但没有差生,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对象观。

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则是既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又能给予适合的教育。

在我们校内,在实施和乐教学中,学校积极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思想共生的和谐共同体。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和谐共赢、差异发展”的育人目标,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的“本真语文”,数学学科的“智慧数学,生命课堂”,英语学科的“情境教学”,科学学科的“激趣探究”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反馈也很好。

在民主、平等的“和乐”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实现“自主发展”。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已的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教学双方都在一种和谐互动、共生互助中得到和谐发展。

5.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要先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详尽的分工——查阅资料——筛选、借鉴资料——疑难质疑——课堂展示。由此流程图,不难体会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原则,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教学内容的和谐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并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要与时代生活的主导意识合拍。如教钱钟书的《论快乐》,可先每个小组阅读完文章后自己设置问题。各个小组经过精心预习和讨论之后,提出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有最洁白的良心与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这句话中的“效果”具体指什么?

3.“肉体减少了专制”,这句话中的“专制”有什么含义?全句是什么意思?

4.“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5.怎样理解“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学生小组之间互相释疑,解答。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和谐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恶劣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这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取得教学实效、体现教学魅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和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闪光点,明确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实施教育。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生本教育”倡导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教师还要关心学生将来再学习的情况,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当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后,他们从合作的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正是达到了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6.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六

摘要: 校园安全不仅关涉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安全事件频发,这不仅伤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者通过在WWF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自身的学生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和其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推进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平安和谐校园的构建献出一份力量。关键词: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一、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中小学校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不但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危及社会的稳定。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关注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怎样? 安全教育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善和强化? 我们近期借WWF社会实践的机会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比较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所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得到增强。如我们在陕西宁陕县旬阳坝小学调研时观察到,为了安全起见,那里的楼道里贴着“安全第一,靠右行走”的标语,而且扶梯以一条粗白线为“三八线”,白线右边的箭头朝上,左边的箭头朝下,规定孩子们上楼时靠右行走,下楼时靠左行走,那里的孩子们也严格遵守此规定。尽管如此,安全教育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安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因时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才能使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问题得以解决,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二、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现状

首先,学校安全事故种类较多。据教育部2007年2月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全国各地在2006年上报的各类学生安全事故中,交通、溺水、踩踏、房屋倒塌等事故灾难占59%; 斗殴、自杀、火灾等社会安全事故占31%;龙卷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占10%。其次,由于地理社会经济等原因,目前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数和受伤数都明显高于城市。农村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安全情况的报告很少。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安全情况的报告仅2006年予以公布。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如这一系列研究报告不跟进或不向社会公开,就不利于大众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进行把握和应对。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这一统计研究工作,严格统计评估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并将其向社会公布,为对策建议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进一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维护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与中小学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缺少监督管理部门。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少量涉及校园安全工作的规定也分散在相关的综合性法律和规章中。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仅作为部门规章存在,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2006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没有执法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协调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法规效力不高的情况下,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如教育部规定,中小学领导安全培训至少16学时,很多学校没有落实。

2.安全教育地位边缘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相关部门没有给予安全教育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地位的边缘化。具体表现为:(1)重文化课轻安全教育。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主要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将全部精力用于提高升学率。(2)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操作性。我国规定3月26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要求各级学校必须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仍然缺乏系统性。尽管一些中小学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落到实处。

3.学校和社会对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教育部发出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又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对校舍、房屋等教育硬件的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危房又会产生。调查了解到,校园保卫的日常工资也是一份不小的投入,当前,学校没有“门卫”的编制,对于偏远地带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实行起来更加困难。

4.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化。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外部而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就内部而言,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教育者只是学校教师。从外部看,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靠自己孤军奋战,难以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从内部看,不少学校把安全教育的职责仅仅落在政教处等学生管理部门,主要指定班主任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四、解决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和常规督导机构。

制定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及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并把所有的制度落到实处,让具体管理人员熟悉各自岗位的制度要求。同时加强学校门卫保安工作,建立健全门卫制度。选拔年轻化、知识化,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保安人员,杜绝危及人身安全的人员及物品进入校园,防止伤害学生的意外事故发生。此外,还要落实安全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第一,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并结合校外的教育资源,组织相应的校外实习、参观和演练。第二在中小学实行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使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理论和经验的交流,以增强教师安全意识。最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要增强监管力度,对安全教育工作实施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定期检查。要求学校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加强学生自救训练的督导工作。

2.端正办学思想,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如饮食卫生安全与自救、火灾处置与自救、煤气泄露处置与救治、野外生存与自救、交通安全与伤病自救、地震应对与自救等。

此外,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关键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安全、有效的方式及途径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掌握逃避危险的技巧。因此,要改进和完善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每个学生掌握逃生技巧。

3.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加资金投入。

首先,保证学校基础设施安全,使各种设备、设施能正常使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修建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学校,尤其是有寄宿的学校要定期排查校舍,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停止使用危房;专人专项负责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学校领导要在校园里积极营造学生安全教育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法规宣传、安全动态展示、事故图片巡展等活动,定时播出提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画面。

最后,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工作,尤其要加强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努力做好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禁止学生坐拼装车、报废车等有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4.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强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密切合作。(1)开设校级班级的安全教育讨论会。让学校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讨论,营造一种热烈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氛围。(2)组织家长参加安全教育讨论会。让家长支持并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3)社会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学校、车站、道路等醒目的位置悬挂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横幅标语。公安部门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到各村、各校举行安全讲座,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图片资料等。(4)群众对于学生安全隐患要及时向相关责任部门反映,将损失降到最小。(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和落实校长及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人员和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五、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平安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7.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篇七

一、高度重视, 灵活解读

福利二小管理者在深刻领会阳光体育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对党的教育方针和阳光体育工作关系的最准确定位就是———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在阳光体育工作中, 福利二小领导高度重视, 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理念, 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 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倡导快乐体艺、趣味体艺, 在过程中追求高效、讲求实效的“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艺课+课外活动+艺术兴趣活动”的新型而有效的阳光体育活动模式。

学校充分挖掘了校内外多种体艺资源, 采取自主 (特长班、各种兴趣组) 和专项 (篮球、跳绳、班级特色体育项目、书法) 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途径, 在丰富了阳光体育“2+1”活动内涵的同时, 既突出了学校特色项目又兼顾了学生们的兴趣与爱好,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扎实而有效。

二、注重过程, 推陈出新

在阳光体育工作中, 福利二小首先做到了认识、参与、指导、监督、总结、协调“六到位”。例如, 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从校长到学生, 上下齐动员, 人人齐参与;每天的活动及时检查、评比, 及时指出不足, 及时表扬, 及时改进和调整。第二, 抓好了领导、教师、时间、内容、器材、场地、过程、评价“八落实”。如, 教导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把阳光体育两课 (体育课、活动课) 、四操 (眼保操、国操、自编操、手语操) 、两活动 (上、下午大课间) 纳入作息时间表中, 保证了每班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实现了活动时间的固定化;学校“阳光体育”领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师资特长、场地实况和各班建议统筹规划, 合理调配, 使活动内容既丰富多彩, 又各具特色, 有效促进了活动质量的逐步提高。第三, 坚守了“三常规”, 即一日、一周、一年三个常规活动。如, 每天确保两次眼保健操 (5+5=10 分钟) , 上午30 分钟大课间、下午20 分钟特色活动的时间, 仅此就保证了每天1 小时的锻炼时间;每周两次与体育课搭配开的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又保证了学生们平均每天一节的体育活动时间;一年春秋两季的运动会, 一次艺术周活动, “六一”文艺汇演和拔河、乒乓球、跳绳、集体舞等各类比赛, 又为学生们阳光体艺运动提供了最好的展示、交流、竞技和提升平台。

三、提升品位, 形成特色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 福利二小将国操、眼保健操置于首位, 与阳光体育有机整合, 在兼容并举的基础上创新特色、提升品位。学校创编的3 套形式活泼、风格迥异、适合全员参与的校园自编操 (功夫扇、剑术、竹板舞、旗语操) 和手语操, 形成了健康与趣味相结合的规模性大课间自主活动。例如, 《功夫扇》是学校体育教师学习借鉴中老年太极《功夫扇》而创编的, 我们的教师将扇子的挥舞和太极的运动技巧灵活结合, 将武术动作与《中国功夫》歌曲旋律巧妙结合。内容丰富新颖, 学生在载歌载“武”的演练中, 彰显了武术神韵, 体现了团队精神, 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武术太极《功夫扇》由欣赏到感受再到继承的情感飞越。

四、阳光体育, 花开有声

“阳光体育”给福利路第二小学的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校自然、健康、和谐的校风也随之形成。在福利路第二小学, 可以看到教师间、师生间、孩子们间的融洽合作、和谐交往, 孩子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学校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日益攀升!

8.打造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教育 篇八

根据三门峡市近几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即以保障义务教育为切入点,以推进教育和谐发展为落脚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跻身中原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具体说,就是全力打造以“平安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为主要特征的和谐校园,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打造“平安校园”,就是要健全市、县、校三级群众工作网络,继续坚持领导接访群众和联系基层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教育疏导,理顺情绪。在教育系统内部,认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学生心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打造“文化校园”,就是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郁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从物质层面讲,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个警示、格言、标语牌的设置,都要凸现特色;从精神层面讲,创设自己的校旗、校歌、校徽,让师生坚持升校旗、唱校歌、佩校徽、穿校服,激发广大师生对自己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文明校园”,就是要对广大师生进行以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文明的言行举止规范师生的行为,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道德风尚。

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三门峡市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保证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首先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做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切实落实预算内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学上,并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其次是坚持以“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发展中的矛盾也只有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只有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缩小了差距,共同得到了提高,才会有和谐教育的崭新局面。

上一篇:小学语文散文爸爸的手教案优秀下一篇:蔡桥乡中心完小图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