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2024-07-21

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共6篇)

1.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篇一

第一课 朝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教后记:

第二课 农家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过程与方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

(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臵。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

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教后记:

第三课 足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过程与方法: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3、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臵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教后记: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过程与方法: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第五课 故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过程与方法:

2、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

“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教后记: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过程与方法:

2、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

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臵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

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教后记:

第七课 雨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过程与方法: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

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教后记: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过程与方法:

2、唱《堆雪人》;听《乘雪橇》。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情感态度价值观:

3、.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

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臵。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

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教后记:

期末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复习课时:15---2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的内容,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1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2.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表情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表演过程中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思维。

3、通过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学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教育孩子从小尊敬、爱护老人的道理,进一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难点:处理和表现《小乌鸦爱妈妈》,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

教学重点: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述动人的故事:

一天,一只小乌鸦从远处飞来,落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它既不吵闹,也不玩耍,它要干什么呢?只见它叼起一只大虫子,急急忙忙向来的方向飞去。

原来,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了,再也不 能为小乌鸦寻找食物了,小乌鸦叼来了虫子,是给年迈的妈 妈。

就这样,小乌鸦飞来又飞去,它自己又累又饿,但它却把找 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

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从们禁不住地夸奖 它、赞美它、歌颂它。

同学们,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 心,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人们把它编写 成一首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那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播放课件:《小乌鸦爱妈妈》

师:这首曲子好听吗?那就来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动听的歌曲吧。

二、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1、聆听歌曲

引导学生用“啦啦”来做模唱,感受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唱的得很好,给自己一点掌声好吗?

2、节奏训练

师:小乌鸦飞来了,它见同学们这么聪明,想让我们帮个忙好吗?你能找出这首歌曲中“XXXXXXXX”一共出现过几次?让我们共同来数数吧。

师:原来这首曲子都是由这个节奏型组成的,引导学生按节 奏读歌词。

3、教师范唱

师:那现在我来演唱这首乐曲,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律动好 吗?

4、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唱一唱这首歌曲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赞美小乌鸦的歌曲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你们能试着自己将后两段的歌词填进 去吗?(教师弹琴,学生试唱二三段,并给予正确指导,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小组比赛唱

师:我们现在分成小组表演唱,比一比,看哪个组唱的最好?

三、创编表演

1、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小乌鸦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扮演小乌鸦并有表情地演唱

2、学生可扮演乌鸦妈妈,小乌鸦,全体小朋友们展开想象,自由组合表演唱 四:拓展延伸

师:小乌鸦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你 们喜欢小乌鸦吗?

师:小动物都可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 也有一颗感恩的心?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自主发 言,表达观点,教师再次对学生情感教育)

五、课堂小结。

3.小学音乐第10册教案(人音版) 篇三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三、综合训练:1、声乐练习

2、节奏听辨及旋律片断创作

四、欣赏:童年——选自《海霞》组曲(管弦乐曲)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按指定节奏进行旋律片断创作,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通过欣赏《童年》巩固并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记忆力,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史两情”教育。教材分析: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创作的一首为广大少年和儿童喜爱的歌曲。

二、读谱知识:音乐由弱拍或强拍弱位上开始。

三、综合训练:发声练习讲解弱起小节。

听辨旋律短句,按指定节奏创作两小节旋律片断。

四、欣赏:管弦乐乐曲《童年》原是影片《霞》中的配乐,后由作曲家王酩本人改编为《海峡组曲》。

教学重点:弱起小节 教学难点:旋律写作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 复习第九册教材内容。

二 展示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要求。三 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的:

一、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新学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展示新学期教学内容与要求,让学生对新学期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与印象。教材分析:

综合训练

(二)有两个要求,一是听辨节奏短句二是按指定节奏,用do,re,mi,fa,sol创作两小节旋律。教学重点:旋律写作。教学过程:

1梗概介绍新学期内容。2提出新学期新建议。复习旧知识,线谱与简谱对照 四几拍。八几拍

X

4拍()

8拍()X--

2拍()

4拍()X.1.5拍()

3拍()X

1拍()

2拍()X

0.5 拍()4 复习节奏组合 听辨大小三度音程并演唱。6 复习二三四六拍子的强弱规律。7 节奏听辨抢答。

(1)

四三拍四二拍四二拍(2)

四二拍八六拍四四拍(3)

四二拍四二拍四二拍 学生选举“小小作曲家创作大赛”组委会。9 学生旋律创作评委会选出优秀作品展示。10 教师小结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一)

二、讲解弱起小节

三、学唱歌曲 教学目的:

一、综合训练(一)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发声练习二是作为讲解弱起小节知识的谱例。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利的声音演唱歌曲。教材分析:

一、综合训练(一)是一字一音“la”发声的二声部合唱。

二、弱起,造成歌曲或乐曲第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是音乐富于动力感和行进感。

三、歌曲前面千呼后应完整而统一,塑造了新一代青少年光辉形象,富有教育意义。教学重难点: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1学习综合训练(一)练习有弹性的气息控制及非连音的唱法,模仿马蹄的声音“da。da da。da”再按“la”演唱。

2再次演唱注意唱准“#fa”与“#sol”。

3提问:四四拍强弱规律?最后一小节是几拍?头与尾小节拍数加起来与拍号有什么关系? 4启发学生分析讨论。5讲解读谱知识。

6导入《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7初听范唱。

8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请学生讲述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9学唱第一段乐谱,巩固弱起小节。10学唱第二段乐谱,注意二声部和谐。11分声部演唱第二乐段。

12注意:带附点的音符节奏,重音记号及带有连音线音的时值。以及八分休止符。13演唱歌曲歌词。

14分声部演唱第二乐段。15完整演唱歌曲,下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一、歌曲内容

二、欣赏《童年》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二、通过欣赏《童年》,巩固并运用以学过的乐器知识,发展音乐的听觉与记忆力,并结合作品内容对学生

进行“二史一情”教育。教材分析: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句均以弱起节奏为其特点,使旋律富有动力充满活力。

二、欣赏《童年》原是影片《海霞》中的配乐。欣赏组曲《海霞》由《童年》,《解放》《织网》《丰收》《胜利》五首乐曲组成。教学重点:弱起强起对比。《童年》的理解。

教学过程:1 轻声演唱C大调音阶。2 音程构唱。听《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范唱,体会弱起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4 复习歌曲。弱起与强起的对比演唱。谈谈区别,体会。6 分声部演唱第二乐段。完整演唱,指导学生按力度演唱“朝气”----”坚定”----”抒情”----推向全歌高潮。8 完整听伴奏演唱。导入欣赏:复习河北名歌《小白菜》加深学生对旧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理解。10 介绍“海霞”在童年时的故事。11 初听全曲。12 视唱主题音调。分段复听:感受作品中运用的音色和主题在不同的调性,调式上的重复与发展,对表现音乐的环境,气 氛和情绪的作用。听听想想:(1)圆号;定音鼓;钹;风浪。(2)

民族乐器。15思想教育。

16完整复听全曲。下课。第二课春来了 教学内容:

一、歌曲:春来了

二、综合训练: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三、欣赏:1 牧歌(无伴奏合唱)2 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民族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去寻找这美好的春天。

二、按指定的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感受蒙古族名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的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四、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乐。初步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笛,唢呐,笙,管子,箫的形状,音色。教材分析:

一、歌曲《春来了》,以短小的篇幅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二、综合训练是旋律写作,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重复和模仿。

三、欣赏《牧歌》是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欣赏《渔歌》原是严铁明采用我国云南省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彝族等民间音调为素材而写成的巴乌独奏曲,后改编为巴乌,笙,筝三重奏。

教学重点:F大调音位 教学难点:旋律写作。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春来了》

二、欣赏《牧歌》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

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的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教材分析:

一、歌曲《春来了》全曲为明朗的大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二、《牧歌》在短短的四句纯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容进诗情画意。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无伴奏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教学重点:感受多声部和声效果。教学难点:F大调音位 教学过程: 轻声演唱F大调音阶,熟悉各音的音位。2 以Fa为主音,做音程构唱。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是的好少年》 4 导入歌曲《春来了》初听范唱。5 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6 学生自学第而乐段。指导学生发现旋律写作中的重复,模进的规律,做为综合练习的示范。8 演唱歌词,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唱出歌曲的意境。9 导入欣赏《牧歌》初听。10 讲授无伴奏合唱的知识。复听,从音色上感受其音响效果。启发学生想象,从力度,和声的变化去体会其美感。对比欣赏,上句围绕着“Sol”音,下句主旋律转入以“Do”音为中心。14 听辨男低音浓厚的哼唱。15 完整欣赏,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介绍民族吹管乐器

三、欣赏《渔歌》

四、做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一、通过演唱《春来了》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去寻找这美好的春天。

二、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调,初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民族吹管乐器----笛,唢呐,笙,管子,箫的形状音色。教材分析:

一、综合训练采用重复和模仿的方法。

二、《渔歌》表现了红河渔民们的劳动,生活情景全曲由晨曦,渔歌,欢歌,跳跃,渔歌,远去几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欣赏《渔歌》熟悉民族吹管乐器音色。教学难点:旋律写作 教学过程: 轻声唱F大调音阶。2 复习F大音位。3音程构唱。

4演唱《春来了》乐谱。

5演唱《春来了》歌词。和伴奏。

6歌曲处理:注意跳音的演唱。对唱练习。问句与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哈哈哈”如何唱才能正确。表达其思想情绪? 7 完整演唱《春来了》。介绍“笛,箫,笙,唢呐,管子”。分析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介绍各件乐器的构造,音色,音域。听录音,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加深印象。10 欣赏《渔歌》。11 介绍巴乌。让学生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的主题音乐音色。13 欣赏全曲。展示谱例,让学生边听边看。教师板书乐曲的几个组成部分,引起学生的想象。复听。进一步分析乐曲的少数民族音调,使学生对其有所感受。16 巩固复听,做听听想想。(1)

上,下。(2)

略 17 做综合联系:

(1)

引导唱谱,找出上下句在节奏旋律上的联系及区别。(2)

重复在前句后句相应小节处填入所缺旋律。

(3)

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些变化,力求流畅通顺。(4)

指导学生修改,互帮互学。18 展示优秀作品。19 下课。

第三课

采树种 教学内容:

一、歌曲:采树种

二、读谱知识:滑音记号——下滑音。

三、综合训练:按指定的节奏写作旋律。

四、欣赏:荫中鸟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以活泼、明朗的歌声来表现红领巾们在绿化活动中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二、认识下滑音记号,学习其唱法,并在歌曲《采树种》的演唱中运用。

三、安指定的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笛子和民间乐队的丰富表现力,进一步激起他们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喜爱。教材分析:

一、歌曲《采树种》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创作歌曲,C徵调式。

二、读谱知识:滑音记号分两种:上滑音(或)下滑音(或)。滑动的幅度,快慢视歌曲或乐曲的内容,情趣和风格而定。

三、欣赏: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的练习。五欣赏:《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由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恰当的采用了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多指颤音等技巧。教学重点:民族调式的特色。教学难点:歌曲中空拍的演唱。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2、学唱歌曲《采树种》3、读谱知识:下滑音。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以活泼的歌声来表现红领巾们在绿化活动中的喜悦、自豪的心情。2、认识下滑音记号。

3、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教学分析:

1歌曲为两个段落构成的二段体。大量使用弱起节奏,具有劳动节奏的特征。2读谱知识,滑音记号分为两种:上滑音,下滑音。教学重点:滑音记号的处理和歌曲中空拍的演唱。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春来了》。

2、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的练习。

1)可采用前后乐句在相应的部位上互相重复的方法,两个乐句末分别使用不同的结束音,但这个音必须与前面的音连接自然、流畅。

2)提示旋律本身也作了变化,故不能完全重复上乐句的旋律。如:3.4 5 3.4 5 6.5 1.2 3-2.1 6 7.6 5 2.2 65 1-3、启发学生自己参与、尝试,以发展他们的音乐创作思维能力,在创作中,要求学生互帮互学完成。4、引进读谱知识:上滑音和下滑音在民间音乐的演奏和演唱中是很常见的,其滑动的幅度、快慢应视歌曲或乐曲的内容、情趣和风格而定。5、导入歌曲:《采树种》 6、初听范唱。7、学生视谱。8、用充满情意的朗读,去唤起学生的情感。再插上旋律的翅膀,创造出生动的红领巾群像,让每个学生成为群像种的一员。

9对富有特色的动机音调5221 65和特色节奏

10、强调动机及特色节奏,使学生深刻的记住并掌握。11、复听全曲。

12、演唱歌曲《采树种》,提示学生空拍要空干净。13、再次演唱〉 14、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荫中鸟》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以活泼、明朗的歌声来表现红领巾在绿化活动中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二、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笛子和民族乐队的丰富表现力,进一步激起他们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喜爱。教材分析:

一、乐句末尾落在弱拍上,还运用了下滑音唱法,加强了地方色彩。

二、《荫中鸟》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逼真而生动的模仿大自然中的鸟鸣,描绘祖国美好河山、森林,引来百鸟动听的歌声。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

1、轻声唱音阶。(F大)2、节奏的复习

3、复习歌曲《采树种》

4、用稍快的速度来表达儿童的欢快、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心愿。

5、强调歌曲中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乐段

中间连接乐句第二乐段

注意对比适度,以保持歌曲整体的统一。

6、演唱时注意下滑引得圆滑程度。单独练习下滑音的乐句。7、完整演唱《采树种》

8、复习民族吹管乐器,引入本欣赏曲。9、初听全曲。

10、介绍乐曲,作者,创作手法。

11、复听。要求学生听辨乐曲的段落及速度的变化。

12、分段欣赏。围绕着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的等表现手段及独奏与伴奏关系。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13、再次复听时,对乐曲就能有深刻的感受。让学生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产生热爱生活,憧憬未来之情。14、小结,下课。第四课: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内容:

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二、读谱知识:反复记号D。C。

三、综合训练:

1听辨与感受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和谐与不和谐)2、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四、欣赏: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二、认识反复记号”D。C。”及其用法。

三、听辨和感受不同的和声音程在音响上和谐或不和谐的效果。并通过歌曲的合唱部分进行实践。

四、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教材分析:

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为大调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BA。

二、读谱知识: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表示东头反复至有”FINE”字样处结束。(也可用 表示)

三、综合训练:

(一)培养对和声的听觉与感受能力的初步练习。

(二)继续进行按指定节奏写作的旋律练习。

四、《彼得与狼》式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教学难点:和声听辨。

教学重点:D.C„„。FINE的唱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做综合训练

(一)二、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三、读谱知识反复记号”D。C。”。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二、认识反复加号”D。C。”及其用法。

三、听辨和感受不同的和声音程在音响上和谐或不和谐的效果。教学分析:

一、《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

二、听辨和声的和谐与否。教学重难点:音程的听辨。教学过程:

1、轻声唱G大调音阶(2个八度)

2、音程构唱:

1-2 1-3 1-4 1-5 1-6 1-7 1-1-1

1-1 1-7 1-6 1-5 1-4 1-3 1-2 1-1-1

3、音程性质的听辨:用图解来表达三度为和谐音程,二度为不合谐音程。使学生视听结合,讲出和谐与不和谐的感觉。

1-3 3-5 4-6 5-7 6-1 2-4 2-3 1-2 4-5 6-7 7-1 3-4

4、做大跳音准练习:1=G 5-3 3-7 4-2 5-4

5、讲解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的创作北京。简单介绍:“迪斯尼”游乐园。导入歌曲。初听范唱。

6、分两部分视唱,先A段,后B段。二声部注意音色统一和谐。

7、完整唱谱,A。B两段通过弱起与弱起的对比,以及非连音唱法与连音唱法的对比,区分层次。

8、再听范唱。

9、演唱歌词。

10、讲解反复记号D。C。一记号常用于带再现的三段体(A+B+A`)歌乐曲中。D。C。从头反复至FINE处结束。并讲解其与D.S.的区别。至*处结束。

11、让学生根据反复记号的用法,推理出整个曲的演唱顺序。

12、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二、听辨和感受不同的和声音程在音响效果上的和谐或不和谐的效果。教学分析:

一、演唱时,低音区要尽量保持高位置,使音色统一。

二、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长度扩展为完整的乐段。教学重难点:节奏写作。教学过程: 1.音程构唱。

2.大跳音程的演唱。

3.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4.演唱歌曲。A。B。两段应通过弱起与强起的对比,以及非连音唱法的对比,区分层次。5.用稍快的速度,热烈,欢快的情绪,表达儿童们在充满友谊和阳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注意在换气记号”V”处换气。6.给歌曲扩充:

(1)A`作短跳音处理。

(2)A`后加一段英文歌词叫做c段。(3)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复调处理,一声部演唱a段,二声部弱起唱b段。(4)返回唱a段,做停顿与渐慢的结尾处理。7.整演唱歌曲及扩充的乐段。

8.采用表演的形式,站合唱台演唱,邀请班主任来做观众。(机动)9.综合训练

(二)完整乐段的节奏先率写作。除节奏指示及规定使用的高音外,没有旋律上的任何指示。要求更大幅度上的进行音乐的思维和创造活动。

1)让学生反复拍击各条节奏,启发学生想象起节奏性的形象。

2)把节奏谱分成两个乐句,再让学生用do re mi 三个音进行创作。3)习惯中的do 作结束音的较多,鼓励他们自由创作。10.展示优秀作品。11.小结下课。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的: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教学分析:《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教学重难点: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形象。教学过程:

1、复习《真善美的小世界》

2、复习四年级介绍过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的特性。

3、分别听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浪、彼得、猎人放枪的音乐片断录音。结合该乐器的性能——介绍给学生听。

4、边听、边议、边讲,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5、区分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6、听录音跟唱描写彼得形象的音乐主体的片断。7、完整的听乐曲。

8、由学生来复述乐曲的内容。9、小结:《彼德与狼》是有标题的交响童话,它给人们的启示是: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这样的标题音乐又被称为描述性音乐。第五课花蛤蟆 教学内容:

一、歌曲花蛤蟆

二、读谱知识:倚音

三、综合训练:声乐训练

四、欣赏:喜庆胜利(唢呐独奏)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生演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记忆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流传于山东地区,生动而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谱知识:根据组合来分单倚音、复倚音。根据在主音的前后分:前倚音、后倚音。

三、综合训练:练习曲的旋律选自德国作曲家韦伯所做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

四、《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由刘乃羚、刘炳臣作曲,创作于1977年。教学重点:在声乐中,连音及跳音的唱法。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空拍的演唱。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其表现作用。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教学重难点:倚音的演唱。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综合训练作为发声练习短曲选自《猎人合唱》,又是倚音的练习谱例。1)熟悉F大调的音阶音位。2)不唱倚音唱谱 3)将全曲唱会。

4)教师加入倚音示范,让学生模仿。

3作倚音的阅历知识讲解,小音符在唱的时候只唱音高不用唱出音名。4、用非连音唱法,气息要有支持,横隔膜要有弹性。”啦”的发声,要求舌尖作灵活的跳动。

5再唱:注意2/4拍的强弱节奏及二部的均衡、协调。6、导入新歌《花蛤蟆》 7、初听范唱。

8、打拍子视谱,唱好空拍,不唱倚音。

9、对声音提出要求,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

10、对情绪提出要求,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11、再唱乐谱。

12、加入倚音唱谱,强调倚音的风格,唱的自然、贴切而圆滑,切忌生硬。13、完整唱谱。14、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轻快、诙谐、活泼,词曲结合贴切,朗朗上口。

二、《喜庆胜利》全曲基调热烈欢乐,描写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欢庆情景。教学重点:民族音乐的感受。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花蛤蟆》乐谱。2、听范唱。

3、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演唱,以保持特有的情趣。

4、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唱好本歌。尤其是带有倚音的象声词,要表现好。倚音主要强调吐字与风格,要结合吐字唱的自然而贴切,切忌生硬。5、给歌曲配打击乐,形象的烘托歌曲的气氛。

6、前八小节采用隔二小节的轮唱。接着的第九小节开始处理成以二小节为单位的对唱。7、用一固定低音作伴唱。8复习吹管乐器。

9、听辨第一部分模仿笑声的一段,引起学生兴趣。10、听第一部分主题音调。11、处听全曲,提出设问:(1)全曲是什么情绪?(2)全曲分几段? 12、分段欣赏。

13、听出第二乐段B与A的对比,以及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14、复听全曲。

15、写听听想想作业。16、小结下课。第六课白杨和小河 教学内容:

一、歌曲:白杨和小河

二、综合训练:

a)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b)听辨与感受三和弦的音响效果 三欣赏:

1、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2、保卫黄河(轮唱)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和小河”的真诚友谊,并从中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

二、初步试听三和弦的和声音响效果,提高对和声的听辨与感受能力,为第七课的三声部发声做准备。

三、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所起的表现作用。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和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通过作品欣赏和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

一、《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写作的儿童歌曲,形象而生动。

二、用do re mi sol 4个音作旋律写作。

三《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分别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教学重点:旋律写作。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二、歌曲第一乐段 教学目的:

一、以指定节奏写旋律,音符扩展为4个,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要求学生用优美的、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和小河”的真诚友谊,并从中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教材分析:

一、综合训练

(一)制定的节奏基本上是用重复的手法,在旋律音高上不一定作过多的重复。

二、歌曲的旋律为小调式,结构是二段体。教学重难点:旋律写作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花蛤蟆》

2、轻声唱F大调的音阶和d小调音阶。3、导入歌曲《白杨和小河》是一首情景抒情的儿童歌曲,贯穿全曲的轻盈跳荡的节奏与柔和的小调式是歌曲的特点。4、节奏训练:(1)2/4

(2)2/4 5、初听全曲。

6、给歌曲划分成A。B 两个乐段。7、听第一乐段。8、分句视谱。

9、用断音与非连音唱法,演唱第一乐段。10、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11、一柔和、亲切的语气演唱第一乐段。12、综合训练

(一)(1)提示学生,用do re mi sol四个音,按指定节奏与节拍创作。(2)结尾的音可以是这四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音,只要流畅、动听。(3)举几首过去教材中已学过歌曲为谱例,如《太阳》、《牧童谣》等均为四个音构成。(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视唱,师生评论,评出最好的创作给予表扬。

13、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二)二、歌曲第二乐段

三、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一、初步试听三和弦的声音效果,提高对和声的听辨与感受能力。

二、通过欣赏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所起的表现作用。教材分析:

一、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合唱,前后呼应,协调统一的效果。

二、综合训练

(二)感受大、小、增、减三和弦的不同音响效果。

三、通过欣赏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教学重难点:旋律感受,和弦听辩。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乐段。

2、轻声唱d小调音阶。3、音程钩唱。

4、听辩三和弦的音响效果,介绍三和弦。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叠置构成。(1)大三和弦小三和弦(2)大三和弦减三和弦 5、复习歌曲第一乐段。6、听范唱。

7、学习第二乐段。分声部视谱。8、一声部唱谱,二声部唱谱。9、合唱。

10、分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的高声部节奏舒缓,音调明朗,唱出全曲的最高音。低声部做自由模仿。第三乐句再现第一乐段欢快的节奏型。11、完整的演唱第二乐段,作到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12、演唱整个歌曲。

13、按照歌曲的反复处理演唱歌曲。

14、导入欣赏《保卫黄河》初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

15、听《保卫黄河》其中的轮唱起到什么作用? 16、复听。

17、讲述一个冼星海的小故事。18、再次复听《保卫黄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部名作的宏伟气势及作品显示的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小结下课。第七课小瓜棚 教学内容:

一、歌曲:小瓜棚

二、综合训练: 1声乐练习

2.按指定节奏和节拍协作旋律并进行移调。

三、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民族乐器介绍

(四)打击乐器 教学目的:

一、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农家孩子的生活情趣,并用活泼、明亮的歌声来抒发歌曲中主人公的喜悦心情。

二、进行三声部的训练,提高学生在合唱时的和谐,均衡水平。

三、结合旋律写作,复习已学过的一个升、降号调。

四、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教材分析:

一.歌曲《小瓜棚》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儿童歌曲。刻划的令人神往的意境。二.综合训练:

(一)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合唱。

(二)无声音阶的五个音,写作2/4与6/8节拍的两条旋律。三.欣赏:《丰收锣鼓》式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教学重点:民族歌乐曲的感受。教学难点:不同乐器音色的听辨。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一)二.歌曲学唱 教学目的:

一.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农家孩子的生活情趣,并用活泼、明亮的歌声来抒发歌曲中主人公的喜悦心情。

二.进行三声部的训练,提高学生在合唱时的和谐,均衡水平。教学分析:

一.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乐段包含两个乐句,第二乐段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教学重点:三声部的和声感受。教学过程:

1、轻声唱G大调音阶。2、音程构唱。

3、复习歌曲《白杨和小河》

4、综合训练

(一)的发声练习是复习第六课的综合训练

(二)5、大、小三和弦听辨,巩固大小三和弦的音响对比。

6、注意每一个声部的最后一个音唱出之后,既要保持延长,又要在力度上减弱。7、分声部演唱。

8、三个声部的演唱的进入要一个比一个弱,既高声部mf,中声部mp,低声部p。9、末尾的字”了”的韵母是”lao”要保持正确口形,不要因音量减弱而缩小口行。

10、高声部音的延长时值最长,要做轮换换气,换气时间不可整齐一致,而宜参差交叉,但必须控制气息,音量换气后进入时不能声音突出。11、听范唱

提问:歌曲所描绘的背静是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时间是冬季还是夏季?

12、复习第五课倚音,唱准符点八分音符,倚音,后半拍节奏等处的乐谱。13、再次熟悉F大调音位,演唱重点乐句。14、唱乐谱,唱好弱起和倚音。15、找好换气记号,演唱乐谱。16、分句演唱歌词。

17、唱好弱起拍中的弱符点。18、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丰收锣鼓》 1)介绍打击乐器 2)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的:

一、结合旋律写作,复习已学过的一个升降号调。

二、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教材分析:

一、综合训练

(二)用五声音阶写两条2/4与6/8节拍的两条旋律。

二、《丰收锣鼓》吸取了我国民间的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教学重点: 旋律写作。教学过程:

1、轻声唱F大调的音阶。2、音程构唱。

3、复习歌曲《小瓜棚》

4、歌曲处理,衬词”咿呼嘿”,是弱起节奏。5、启发学生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和当完成了一件自己十分乐意干的工作时,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6、采用稍快的速度,随着旋律的起伏二变化力度自然的表达出喜悦、满意、自豪的情感。7、用竖笛吹奏。

8、导入欣赏《丰收锣鼓》

9、复习民族打击乐器,听打击乐器的音响。把视、讲、听结合起来,以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色。

10、再次欣赏《丰收锣鼓》

11、分析乐曲,四个部分分段欣赏。12、复听。

13、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能力。14、复听。

15、按”听听想想”的设问进行思考,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我国自己的民族的音乐而自豪。

16、综合训练

4.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4)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二)表现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3)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3.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2)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5、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六、教学安排:

本册共8课,每课上3课时,共24课时。每周2节音乐课,预计12周完成教学内容,复习1周,测试1周。

第1课

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在聆听或演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能用简洁的语言或动作描述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段),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比较乐曲主题旋律在不同乐段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及其表现作用。

3、聆听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感受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真挚情感。

5、能用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能随二拍子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进行表演,表现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6、结合歌曲的学唱和聆听,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中国作曲家洗星海,认识“延长记号”,并懂得“延长记号”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第2课时:聆听《卢沟谣》,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学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第3课时:聆听《红旗颂》,复习两首歌曲。

三、教学要求及过程

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用琴声带领学生视唱歌曲最后一句旋律,导入歌曲。

2、出示课题,在朗读课题时,结合歌曲旋律,用歌曲最后一句的旋律配上歌词唱一唱课题。

3、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词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4、演唱歌曲。

(1)先演唱第一部分,老师弹琴,学生模仿学唱。(2)学唱第二部分,教师弹琴,学生学唱,注意不要喊唱。(3)聆听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向学生作介绍。

(4)用节奏朗读的方法读歌词,进行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5、师生合作进行歌曲处理。问:怎样唱才能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对比第一旋律和第二旋律,感觉有什么不同?歌曲的结束句为什么要重复一遍? 6、学生表演唱。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初听歌曲,师生律动。2、出示歌曲曲谱,再次欣赏。

3、提出问题,讨论:(1)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2)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各段旋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4、分段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5、完整聆听,感悟主题思想。

聆听《卢沟谣》

1、初听《卢沟谣》,问(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知道歌词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吗?(2)老师讲述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2、再听歌曲,体验音乐特点。3、完整聆听,边听边跟着哼唱歌曲。4、老师介绍创作背景。

演唱《只怕不抵抗》

1、导入:复习《共产儿童团歌》,导入。

2、聆听范唱,问:仔细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3、板书歌名,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1)表演歌曲出现的动作。边表演动作边按节奏读歌词。(2)模唱旋律。(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哼唱、接唱、对唱的方法学唱歌曲。(4)结合结束句,认识“延长记号”,并了解其作用。

5、歌表演(1)你认为歌曲中哪些音要唱得强一点?(2)结合刚才的动作,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6、介绍歌曲作者冼星海。

聆听《红旗颂》

1、完整聆听,在聆听的同时,老师解说《红旗颂》的背景。

2、分段聆听,第一段:乐曲一开始的旋律你熟悉吗?取材于哪首歌曲?象征什么?(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3)哼唱并熟悉乐曲主题。3、聆听第二段音乐,重点比较乐曲两段旋律有什么变化。4、小结。

一、教学目标 1、2、第2课 美妙的童音

通过聆听三首作品和学唱两首歌曲,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用对歌的方式和同学合作演唱《摇船调》,能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动,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反复跳越记号,懂得其演唱(奏)的方法。3、4、5、6、能用合适的速度和表情演唱歌曲《一只鸟仔》。并能与同学合作用双响筒能听辨出《猜调》歌曲中的速度变化,乐于收集谜语和小伙伴分享猜谜听辨出《木偶的步态舞》前后的速度变化,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能能跟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变相的动作。或鼓为歌曲伴奏。的乐趣。

随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表现音乐中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特点。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摇船调》,聆听《猜调》,学习反复跳越记号;

第二课时:学唱《一只鸟仔》,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做发声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木偶的步态舞》,编创与活动,复习两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学唱《摇船调》

1、猜谜导入

(1)“什么圆圆,在呀在半表哟?”(按节奏读)学生回答时要求也用同样节奏。

(2)介绍“对歌”形式,揭示曲名。

2、聆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等。

听后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能体会到“摇船”的感觉吗?请用摇船的动作伴随音乐律动。

3、出示歌谱,让学生听着录音边看歌谱边做摇船的动作,也可以随歌曲轻声哼唱。

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视唱和听唱,熟悉旋律。找一找哪几句旋律是一样的,后面两句的节奏和前面两句的节奏相比有什么不同。

5、加入歌词演唱。

6、结合歌曲的学唱,认识反复跳越记号。

7、分组合作表演。

三、聆听《猜调》

1、初听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

设问:这首歌曲情绪怎样?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2、再听,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内容。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你能否听出歌曲中问什么?答什么?

3、讨论,小结: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4、复听,感受速度的变化。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一只鸟仔》

1、用《一只鸟仔》歌曲的节奏律动。

2、用设计的律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的旋律,不加下滑音。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加上下滑音。

5、用双响筒和鼓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初听音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还记得二年级听过一首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谁能来介绍一下。

2、再听音乐,了解唱词。问: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他的女儿铁梅,他都夸了什么?

3、随音乐打拍子。

4、随着音乐唱一唱。

5、学习唱段中的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两首演唱歌曲。

四、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导入: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或木偶走路的姿态?木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分段聆听乐曲。

(1)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要求:边听音乐,边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2)再听第一部分音乐,学生离开座位,根据音乐切分节奏、休止符的特点,边听边用合适的动作即兴表演。3、完整聆听,综合表演。

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要求“步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五、小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与不同。

3、认识民族史管乐器笛子,记住笛子的音色,结合乐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二胡、笛子)丰富的表现力。

4、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并能在歌曲中表现顿(跳)音的效果。

5、学会用二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认识顿(跳)音记号和唱名“5(sol1)、6(la1)、7(si1)”。

第二课时:聆听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认识笛子和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第三课时:学唱二声部合唱曲《柳树姑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第3课 我们是朋友

三、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聆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中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杜鹃的叫声“咕咕”)2、再听歌曲,讨论:杜鹃叫了几次?

3、听教师范唱,边听边走路,学生在“咕咕”处加入演唱。4、学唱歌谱。在学唱中认识“5(sol1)6(la 1)7(si 1)”。5、学唱歌曲,在视唱中认识顿音。6、边唱边表演。

7、在学生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是的基础上,试着在歌曲“咕咕”入分两组,听琴合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音乐,问:

(1)这首曲子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和“鸟语”吗?

(2)这首曲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2、再次聆听,感受音乐的速度、音高、力度和情绪,并展开想象。听后围绕音乐是如何表现“空山”和“鸟语”进行讨论。

(1)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引子乐段,这一段音乐速度怎么样?音高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2)聆听第一段音乐,问:这一段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快速)节奏有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3)聆听后面几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问:这几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

4、简介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四、聆听《荫中鸟》

1、导入:音乐中除了二胡模仿鸟叫声外,还有其他的乐器也可以模仿,现在请你聆听下面的音乐,听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百鸟争鸣的景象的。2、介绍笛子。

3、再听乐曲,听完后说说联想到的画面,听到了几种鸟叫声。

4、讨论:二胡演奏《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荫中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你还听过其他乐曲中模拟鸟鸣的声音吗? 6、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1、导入。

2、聆听范唱,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3、再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4、学唱1-8小节歌曲。

(1)这8小节旋律的节奏一样吗?

(2)定出节奏“x.x xx │x--│”,指导学生拍一拍,然后加入歌词按节读一读。

(3)加入音符。(4)学唱歌词。5、学唱歌曲后8小节。

(1)这里的节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给我什么感觉?

(2)学唱9——12小节,问:前两小节和后两小节有什么不同?(3)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学最后一句。

(4)出示力度记号,了解这些力度记号的意义。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两句。

6、完整地演唱晦一违误旋律和歌词。7、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说说第二声部是在什么位置进入的?(2)复习顿音记号。

(3)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地加入二声部演唱,注意力度变化和顿音记号。8、小结。

第4课

一、教学目标 1、2、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春天的歌 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3、4、5、能记住和哼唱小担协奏曲《春》的主题,并能编创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认识并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并能在演唱、编创等音乐实践活旋律的变化。

乐会》。能编创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动中正确表现及运用。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认识十六分音符,聆听《春》。

第二课时:聆听《杨柳青》,认识“笙”。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认识八分休止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嘀哩嘀哩》 1、听歌曲范唱。2、学习十六分音符。

(1)你听出歌曲中的黄鹂鸟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一下?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拍一拍,分辨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不同。

(3)出示歌曲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分段进行曲调的学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编。

四、聆听《春》

1、完整聆听音乐,出示乐曲题目《春》。简要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协奏曲《四季》。2、聆听音乐主题,感受音乐特点,随主题音乐哼唱。3、聆听插部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律动。4、完整欣赏,在主题音乐出现时哼唱,在插部出现时律动。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柳树青》

1、出示主题乐谱,唱一唱,熟悉主题。2、初步聆听,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演奏形式。

听后问: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能听出这首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聆听第一段:说说在第一段中乐曲主题共出现几次?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4、介绍民族乐器:笙,看图片认识,并进行介绍。

5、聆听第二段,让学生说说这段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6、聆听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7、完整聆听全曲,在乐曲“11

1”处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嘀哩嘀哩》

四、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导入:在小提琴协奏曲《春》里,我们听到了作曲家用乐器表现鸟儿婉转的演唱声、微风轻拂,泉水丁冬和隆隆的春雷声,你能用人声模仿一下春雨的声音吗?春雷声?流水声?春风声?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学习八分休止符。

(1)拍一拍“xx xx”,改成“xx ox”再拍一拍。(2)介绍八分休止符“o”的时值和意义。

(3)结合歌曲的歌词按音乐节奏朗读:“嘀嗒 0嘀 │嗒 0│”和“沙沙 0沙│沙 0│”。

4、在闻悉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旋律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5、指导有感情演唱歌曲。

6、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中的象声词伴奏。

五、小结。

第五课 音乐会

一、教学目标。1、在对比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中,能分辨出旋律和情绪的不同。并能在乐曲中分辨手风琴、口琴、木吉他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曲諅其演奏动作。2、3、4、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当小音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做二部轮唱的发声练习,并控制好力度和气息。能复习巩固八分休止符的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短小旋律伴奏,乐家的情趣。

够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做到声音和谐,感情真挚。并准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聆听《进行曲》和《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

第二课时: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第三课时:演唱歌曲《嘹亮歌声》,做发声练习和编创与活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进行曲》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手风琴独奏《进行曲》,问,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认识手风琴,了解其开关及演奏姿势,听一听它的音色。

3、再听乐曲,感觉音乐旋律特点。(1)边听音乐边律动。

(2)出示主题旋律,学生看着哼唱旋律。

(3)说说这首乐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

4、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模仿手风琴演奏动作。

四、聆听《男生贾里新传》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口琴独奏《男生贾里新传》,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吗?如果不是,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2、认识口琴,了解其形状及演奏姿势。

3、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和表现的情绪。

4、分段聆听(1)出示第一段的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边用手划旋律线边轻轻哼唱。(2)聆听第二段旋律,问:这段旋律比第一段高还是低?

5、讨论:实处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怎么样的情绪?

6、复听乐曲。

五、聆听《船歌》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特点,说说听着这首乐曲时有什么联想。

2、揭示乐曲名称,简介“船歌”。

3、再听乐曲,感受音乐旋律特点。(1)出示第一句旋律谱,指导学生唱一唱。

(2)边听音乐边随音乐想象自己坐在小船上,轻轻晃动身体,体验轻舟荡漾,并讨论:听出音乐哪一部分有变化,变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受?说说这首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怎样的情绪?

4、了解乐曲演奏乐器:木吉它。

5、复听乐曲,让学生随音乐模仿木吉它演奏动作。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1、乐器导入

(1)回顾本课欣赏中认识的三件乐器(口琴、手风琴、木吉它),问: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2)分别播放吉它、小提琴、圆号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出示图片,介绍这三件乐器。

2、揭示歌名,聆听歌曲范唱。(1)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2)这些小小音乐家分别来自哪些国家?他们演奏什么乐器?

3、再听歌曲,请学生仔细听听这首歌有几个乐句,哪些乐句是重复的,哪个乐句的开头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4、学唱歌曲

(1)分乐句学唱曲调,用打拍子的方法让学生唱准弱起拍。(2)完整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演唱。(3)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创编第4段歌词。

(4)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小音乐家,模拟演奏各种乐器,边唱边表演。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1、游戏:山谷回声。

一组喊:你好吗?另一组做回声。

2、出示歌曲,聆听范唱。说说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3、复习轮唱知识。

4、学唱歌曲第一声部,老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问: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曲调有什么规律?每隔两小节的第一拍是一个什么休止符?(歌曲第4小节为一句,共四句。每隔两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一个四分休止符。)

(2)采用分组接唱的方法学唱曲调,然后交换乐句接唱。

5、学习轮唱

(1)将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先练习最后一句的二声部合唱。(2)在教师指挥下先进行曲调的轮唱。(3)填上歌词进行完整正确的轮唱。

6、歌曲处理:加入力度的对比,演唱得自豪、嘹亮。

5.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2、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

3、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教学内容:

《京调》是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京剧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整节课以京剧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从京剧多彩的脸谱,到精美的扮相,再到听奏,给学生一个较高的艺术享受。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教学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京调》音乐中进教室坐好。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 生:京剧

师:对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生:京剧的行当。(1)说一说

生说四大行当。

师:你们能不能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给大家仔细说说行当的门类?

生说,师播放课件配合。(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欣赏第一组学生扮演“生、旦、净、丑”.学生评价,表现好的党员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组来继续介绍你们搜集的京剧资料?

2、京剧的伴奏乐器(1)说一说

师: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2)辨一辨

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想想这两组乐器有何特点?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第二组:出示乐器实物如:京锣、钹等。(3)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全班扮演戏迷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欣赏《京调》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的,手上还拍打着节奏,嘴里哼着:龙格龙格里格龙格„„”

真像戏迷。下面就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来当当小戏迷,请你听听《京调》,如果你听出了哪种乐器的声音,请模仿它演奏的样子。师:感谢这组同学让我们了解了京剧伴奏乐器的重要性。

3、京剧的脸谱(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生自由发言)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2)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3)戴脸谱表演

师:唱得不过瘾,那咱们就带上脸谱来扮演京剧演员。

教师为学生提供六张脸谱,请六个同学选择脸谱,并表演。请其他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被评为最佳表演者的同学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捧场。全班戴脸谱随着音乐(说唱脸谱)表演。(提醒学生脸谱人物不同,表演也应该不同。)

师:这脸谱一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京剧的大舞台,你们精彩的表演让我拍手叫好。

4、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第四大组给我们说说。(1)说一说

生: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对了,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四、结束

6.教学设计++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人音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音乐小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通过趣味性的情景创设,激发和引导学生即兴自由地创作节奏和创编歌词,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3、小组合作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因《音乐小屋》需要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来演唱,学唱歌曲前可先做发声练习,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用有弹性的声音加以突出,但注意不能唱的过重。

2、完整聆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可将两种范唱连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旋律和熟悉歌词。

3、4、用接龙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尝试用强和弱对比的形式,唱一唱歌曲的前两句,并让学生说说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并选出大家喜欢的歌曲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音符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理歌词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学习音乐的能力超强,而且有认真聆听的好习惯,那你来听一听这是哪首歌曲?(小青蛙找家)评价:你们的记忆力真好

二、新歌教学

(一)熟悉旋律

小青蛙找到家了吗?找到家他们高兴坏了,一进家门就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跟音乐小屋,熟悉旋律第一遍歌曲)评价:看出来了,你们也为小青蛙高兴呢。

(二)节奏练习

1、小青蛙邀请咱们一起去神秘小屋做客,咱们请一位同学来按门铃吧,谁能来?(教师唱叮咚,叮咚)你能唱吗?真悦耳,大家一起唱,这两个叮咚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叮咚时值长、音量大,第二个叮咚时值短、音量小。演唱两到三遍)

2、我告诉你啊,这个小屋可不是普通的小屋就欢迎像你们这样的节奏感强的、热爱音乐的孩子,那好,你听听门开了吗?(第二遍歌曲)

(二)学唱新歌

1、门开了!原来是个音乐小屋!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音乐小屋》(歌名歌谱),听完这首歌你感觉到心情怎么样,也就是说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开心、快乐,高兴)评价:我和你一样也觉得开心快乐

2、每个人感受音乐的角度和层面是不同的,李老师就是一听到歌曲里悦耳的门铃声,就觉得特别开心。对了,这一组门铃声(可以强调一下一组,或者唱一下)在歌曲里出现了几次?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认真的听一遍!(第三遍听)

3、四遍!。(生:八遍,师:对,加上反复完整出现了九次)评价:听的又认真,又准确。如果回答正确: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谱听一听。

如果回答不正确争议较多:让我们看着歌谱一起来检验一下。(第四遍听)

4、这几组门铃声一样吗?(小谱)怎么不一样?那你来自己把它学会。(师生接唱,师加上手势,叮咚叮咚,第二个叮咚要轻点短一点,评价:咱们班同学真会唱)能不能再歌曲中把它唱出来?(第五遍)

5、轻声跟琴,纠错。1)单手一遍2)音乐小屋,欢迎你欢迎我 3)着重“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师:谁能演唱这一句?评价: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4)加伴奏,慢速1遍,快速1遍 师:有没有信心再来一遍

6、自弹自唱

7、跟音乐(起立慢动作清唱一遍,跟音乐两遍)

三、拓展歌曲

师:这时候啊,音乐小屋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能歌善舞的,大大小小的动物,都会有谁呢?慢吞吞的可爱的小乌龟来了它会怎么唱?(前奏做动作放慢的伴奏)骄傲又美丽的孔雀来了(前奏做动作)活泼好动的小鸟来了,温柔善解人意的小白兔也来了,懂事的小鱼又会怎样唱?在小组里自己动脑筋想,一会表演给大家看。(小组合作下去每个组给予指导)

评价:这个小组模仿的真像、这个小组配合最默契、这个小组女生最优秀。热情的掌声送给他们。

四、小结

上一篇:“八一”联欢晚会策划书下一篇:我的炊事长爷爷-爷爷的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