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领域实施方法

2024-07-10

语言领域实施方法(精选8篇)

1.语言领域实施方法 篇一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活动准备

1.小鸭子、小兔、小鸟和小龟的木偶或玩具。

2.小鸭子、小兔、小鸟和小头饰若干。

3.事先和幼儿一起了解鸭、兔、鸟、乌龟的生活习性特点。

4.根据幼儿用书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知道小鸭子会做什么吗?(如会游泳、捉鱼等)请幼儿边说边模仿小鸭子的相应动作。

教师:如果小鸭子自己去游泳,没有朋友一起玩,他会开心吗?他应该怎么 办呢?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利用自制幻灯片,出示小鸭、小兔、小鸟和小龟的木偶或玩具,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故事内容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开始时小鸭子为什么会难受?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时先遇见了谁?后来又遇见了谁,小鸭子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小兔、小鸟和小龟都说了什么?

教师:最后谁和小鸭子一起去游泳了?

教师:为什么小兔和小鸟没有和小鸭子一起游泳?

4。第二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重复角色之间的对话。

教师第二次完整讲述故事,讲到对话时,请幼儿跟随老师学说角色的对话,如:小鸭子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 朋友吧!”

教师:当小鸭子问“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时,小兔、小鸟和小龟回答的话一样吗?他们都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幼儿关注小兔、小鸟和小龟的话(小兔和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小龟说: ‘‘好啊!我和你一起玩!

教师扮演小鸭子,幼儿扮演小兔、小鸟和小龟,重复角色对话。

5.故事表演。

请幼儿分别戴上不同小动物的头饰,角色。体表演故事,几个小朋友可同时扮演一个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体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体验冬娃娃的礼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中班语言领域教案《冬娃娃的礼物》含PPT课件

(1)看见他们的礼物,冬娃娃发愁了,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冬娃娃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好注意。(教师朗诵)。

(2)提问:冬娃娃想出了什么好主意?他是怎么做的?云儿变成了什么?雪花怎么样了?

(3)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上欢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教师朗诵)。

(4)提问: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谢谢冬娃娃?

2、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雪花是冬娃娃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呢?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相互交往带来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各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并对打电话的内容展开想象。

3、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背景图、喇叭花、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小鸟、小老鼠的胸饰、积木若干。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打电话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乐于用打电话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背景图,提问: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幼儿用一些好听的词语来讲述)

二、分段讲述故事:

(一)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想出多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鸟和小老鼠一起玩?(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可以请哪些小动物、哪些东西来帮忙,学习一些好的用词。)

(二)欣赏故事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学习小老鼠和小鸟的对话。

三、创设情景:对打电话的内容进行大胆想象。

(一)小鸟受伤:

1、启发:小老鼠和小鸟打电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们会说些什么?

2、幼儿两两结伴打电话:模仿小鸟和小老鼠打电话的语气、表情。

(二)小老鼠过生日:

1、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打电话通知谁?说些什么?

2、幼儿大胆表现不同的角色。

四、完整欣赏故事,教师将幼儿的一些想法编入到故事的后半部分。

附:喇叭花电话

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住着一只小鸟,树下住着一只小老鼠。

小鸟想找小老鼠玩,可是,他羽毛还没长好,不会飞。小老鼠也想找小鸟玩,可是,他不会爬树上不去。

小老鼠在树下种了一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小鸟家。喇叭花长呀长,开出了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

小老鼠看着这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心里想:这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多象电话机呀!这弯弯曲曲的茎不就是电话线吗!有了电话机,我就可以给小鸟打电话了。

于是小老鼠对着喇叭花喊:“喂,你好,我是小老鼠。”小鸟在树上回答说:“你好,小老鼠,我是小鸟。”小老鼠说:“妈妈不在家,我好孤单,你能为我唱歌吗?”于是小鸟就为小老鼠唱起了歌。

一棵喇叭花,连着两个家,小鸟和小老鼠,天天说着悄悄话。

根据幼儿回答续编故事。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4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起来,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本次活动意在通过采用幼儿都喜欢的手指游戏作为引子,将手指游戏和故事讲述相结合,在调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运用手指游戏做出不同的形状,再由教师通过语言进行环境创设,由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编故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手指游戏,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流利、完整的表达。

2.幼儿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学会安静倾听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三、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能用手指模仿出不同的动物。

2、物质准备:故事准备《路上的大石头》,手指游戏四、活动重难点;重点:幼儿能够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跟随教师进行手指游戏创编故事。

难点:幼儿能够安静的倾听他人的说话并能够大声的在幼儿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玩手指游戏,进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三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四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乌龟,五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小鸟飞,提问:

(1)我们的手指游戏中出现了那些动物?我们的手指真神奇,可以变出各种动物,宝宝们可要充分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我们的手指能变出什么动物哟。好了接下来先看老师怎么做,小朋友们认真看。

(2)宝宝们注意看: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3)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4)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5)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6)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幼儿先模仿教师用手指游戏讲故事,教师有必要将动作拆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六、活动延伸:幼儿在活动过后尝试用手指游戏自己创编故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指游戏,和爸爸妈妈进行手指故事游戏。

七、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把控能力,要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说、想说、能倾听。将手指游戏运用到讲述活动中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兴趣,活动内容也较为丰富,符合教师和幼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但是活动中由于自己对活动过程有遗忘,导致目标三没有达成,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该多准备充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朱周宇:体验式教学模式,借助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教师引导得当,幼儿对故事创编具有浓厚的兴趣,目标三安静听故事没有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王其焕:优:手指游戏导入自然,整个活动紧扣主题;缺点:内容不熟悉,导致整个活动流程不清晰,活动亮点凸显不出来,故事不连贯(内容不熟悉是最低级的问题,但也是最要命的问题,所以要重视)高梅:手指游戏经验导入,幼儿更喜欢动手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用手指编动作。讲故事(让个别幼儿起来边复述故事边做动作),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自己改编一个故事带游幼儿复习之前的手指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整个活动过程都保持着兴趣。

蒋雯丽:手指游戏经验导入,新颖有趣;让幼儿自己创编,拓展其思维;活动目标3没有体现,活动过程中有些环节不流畅。

吴倩:手指谣导入(经验导入),故事有趣形象,新颖,没有体现安静听故事王亚颖:手指谣导入(经验导入),故事有趣形象,新颖,没有体现安静听故事余婷:手指谣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手指,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目标三没有强调安静的听故事,用手势,引出用手势讲故事,新颖有吸引力

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觉中西方节日的不同。

2。情感目标:让幼儿互送礼物,增进伙伴间的情谊。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圣诞庆祝活动,让每位幼儿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收集有关圣诞的图书与故事

材料准备:

1。白板纸,红、白皱纹纸,棉花,胶水,剪刀

2。音乐:铃儿响叮当

3。春节与圣诞节的幻灯片

4。幼儿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首歌代表了什么节日。由此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出圣诞节的由来,播放幻灯片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哪张分别代表什么节日。

二、基本环节: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图中的老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让幼儿讨论并说出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师加以补充)

3。今天很高兴我们把圣诞老人请到了班级(另一名老师戴着圣诞老人面具进入班级)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的摸样?

4。用以准备的材料教幼儿制作圣诞老人的面具。

三、结束环节:

现在我们的圣诞老人面具已经做好了,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下幻灯片中的圣诞老人在做什么(发礼物,放音乐《铃儿响叮当》)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四、延伸环节: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而外国的圣诞节,只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么?请幼儿回家做个小调查。

活动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小百科: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6

设计意图:

此次大班的同课异构以民间故事《一幅壮锦》为主题,故事中无论是妈妈用三年时间织一幅壮锦,还是三儿子找壮锦的过程,都体现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培养大班幼儿遇到困难能勇于挑战,学会鼓励自己,并形成“坚持到底”的做事风格,我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坚持的不容易,学用“自我激励法”让自己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

2、感知坚持的重要性,学习做事要坚持到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PPT、棉线、纽扣、硬币、骰子、笑脸贴纸若干;熟悉《一幅壮景》。

活动反思:

1、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学芭蕾舞基本站位和手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抛砖引玉为后面的“体验坚持到底”做好铺垫;

2、活动最后环节安排了挑战项目,幼儿通过自身挑战三种有难度的项目,进一步体验做事要坚持到底。教师以奖励笑脸来鼓励幼儿,帮助树立他们坚持的信心,使幼儿坚信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3、整个活动,教师不断鼓励幼儿,不断和孩子讨论“坚持”的结果和意义,同时,教师要调动好自身情绪,带动幼儿更加生动活泼地参与活动。

4、教师在导入活动时应该影射民间故事《一幅壮景》,以此基础上正式进入课程。

5、教师可将课堂中观察到幼儿的特别之处应有照片形式捕捉,延伸到课后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点评。

中班语言领域《我可以》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怎样和同伴做朋友,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2、初步尝试在新环境中结交新朋友,丰富结交朋友的经验。

3、进一步激发人际交往的兴趣。

活动准备:

阅读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小狐狸的两种不同表情,感受小狐狸的两种不同情绪,并进行讨论。

1、观察图上小狐狸的两种不同表情,感受小狐狸的两种不同情绪。

教师:这是谁呀?你觉得图片上的小狐狸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地进行想象、猜测,激发活动的兴趣。教师:猜一猜小狐狸遇到什么事?

二、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狐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答案就藏在书里,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

1、出示记录表格,引导幼儿了解记录的方法。

教师:这是看书时的记录表格,你们边看边记,把小狐狸不开心在哪一页,发生的事情在哪一页和小狐狸开心在那一夜都记录下来,等会儿和大家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观察幼儿阅读和记录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教师帮助幼儿整理记录结果,集体讨论故事内容。

①了解小狐狸不开心的原因。

教师:小狐狸不开心在第几页?谁知道它为什么不开心?

②讨论小狐狸是怎样交朋友的。

教师:在妈妈的建议下,它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观察书上小狐狸帮助别人的三幅图片。)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图上有谁,遇到了什么事,小狐狸会怎么做?(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讨论、讲述,一边记录。)

③感受小狐狸交了新朋友的快乐情绪。

教师:小狐狸交了那么多的朋友,你们为他高兴吗?

检查自己的记录结果,再次进行阅读。

教师:你们记录的结果和大家讨论的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再仔细的看一看书。

三、再次阅读图书,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1、讨论自己交朋友的方法。

说一说自己的朋友。

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交流自己交朋的经验。

教师:如果现在你要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2、运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结交新的朋友。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大X班活动,看看你们能不能在活动中认识新的朋友。

和大X班小朋友共同活动,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新朋友。

3、组织谈话,交流自己交朋友的经验。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2.增进对布及布制品多样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布的用途。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裤、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书、手绢、帽子等,在班级里布置成展台。

2.用来做对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动过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质的区别

1.教师出示塑料桌布与布质桌布,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师:这里有两块漂亮的桌布,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样?布做的桌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2.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导幼儿比较与讨论。

师:这里还有两双鞋,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给你什么感觉?

师:穿在脚上试试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台,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各种布制品。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布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布做的。

师:布还可以做什么呢?

师:如果请你用布做东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触觉游戏。

教师准备依个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请一个幼儿上来,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确定后,其他幼儿喊“一、二、三”,拿出来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儿为他鼓掌奖励,如果没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请他再试一次。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布质的物品,共同填写“各种各样的布”调查表。(详见“附”)。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的时间,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的幼儿可能只从表面理解问题,如只从表面的特性,如颜色、图案等来区别布和其他材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追问,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问题,如材质,的软硬、光滑与粗糙等。

(3)该活动可以进一步向语言领域扩展,请幼儿细致描述布制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本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布制品展示出来,布置“布的世界”主题墙和展台。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8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图片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发展思维的想像力、求异性和发散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善良、同情、友爱、助人的情感和行为。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加强幼儿专心地倾听同伴讲述的能力。

(三)人格目标

引导幼儿发展灵活的人格特征。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挂图:礼物船,看图讲述,有条件的班级可准备实物模型。

(二)知识经验准备

课前让幼儿参与别人的生日会。

(三)环境准备

活动室中摆放一些礼物,挂上彩带、气球,营造生日的气氛。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教师先出示挂图中装满礼物的船(其他部分遮挡住或出示模型船),让幼儿猜这只船的来历,激起幼儿的讲述兴趣。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船?上面有什么?可以叫做什么船?引导幼儿围绕这只船充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

(二)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不同角色的行为,理解礼物船的来历和去向。

师问:

1.这只船是谁做的?

2.这只船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有哪些变化?

3.是谁使这只船变化的?

4.小船最后漂到了谁的家?(幼儿回答)

(三)幼儿动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幼儿分组自由讲述。教师巡回参与各组活动,引导幼儿专心倾听,积极大胆讲述。

(四)引进讲述经验。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幼儿归纳讲述思路。1.是谁第一个要给小熊过生日?它给小熊做了什么样的礼物?用什么装着送去呢?2谁是第一个看见礼物船的?它给礼物船增加了什么?3.接下来有哪些小动物把自己的礼物放上船?4.最后,小船事实上怎么漂到了小熊家?小熊心里感到怎么样?(提问幼儿按顺序目答)

(五)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礼物船”的情境表演。

全体幼儿分为几组,分别扮演各个角色。请两位幼儿双手对拉,撑开手臂作小船状,小船不断地漂下……

表演后,请幼儿按以上提供的经验,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图中的内容。其中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去感受和体验图中人物的真诚友谊和美好的情感。

(六)小结。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利用美工活动教会幼儿制作小礼物。

语言: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祝愿语句和礼貌用语。

社会:提高幼儿的文明意识及行为。(启发幼儿思考什么礼物最合适,怎样的送礼方法更新更好)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9

活动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活动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进行,如:体育活动中孩子发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体有些变化了等等。 本活动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对自己身体的安全有所重视。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自己身体“哪些部位会动“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可以将孩子敏锐的目光和强烈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那么,这样探索活动的结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内容与要求: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过程与指导: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 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 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基本能根据图谱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的诗歌段落。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蜜蜂、燕子、蜻蜓、蝴蝶头饰若干,蝴蝶纸偶一只,在教室里布置四幅春景图。

【教学重点】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教学难点】用与原诗韵律节奏相同的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师:今天,我们中一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呀?(蝴蝶)

师:漂亮的花蝴蝶来教室做客了,你们猜猜看它会来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师:对了,花蝴蝶来找朋友,你们猜猜看它会来找谁做它的好朋友呢?

边说边出示背景图,幼儿回答。

二、学习诗歌。

(1)师:花蝴蝶会找谁做朋友呢?(小草)

花蝴蝶飞来了,和小草握握手,(出示握手图片),那她对小草说什么呢?(幼儿回答)

让我们来听一听花蝴蝶到底会和小草说什么呢?

“花蝴蝶对小草说:我们是朋友”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说

小朋友们真棒!谁愿意来把这一段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听?(幼儿看图谱说)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花蝴蝶好吗?(幼儿与老师一起朗诵)

(2)咦,花蝴蝶又飞走了,又找谁做朋友了呀?(小花)

谁愿意把花蝴蝶找小花做朋友用,像刚刚那样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鼓励幼儿来说一说)请幼儿回答

你们说,__小朋友说的好不好啊?(好)

那拍拍手表扬表扬她(幼儿拍手)

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把这一段说一说,好吗?(好)

小朋友们真棒!

(3)其实,花蝴蝶、小花、小草都是谁的朋友呀?(春天)

他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带领幼儿一起说)

三、仿编活动。

1、师:快看看谁又来我们教室来做客啦?(小燕子、小蜜蜂、小蜻蜓)

它们也要来找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

那我们把小燕子、小蜜蜂、小蜻蜓找朋友,也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好吗?(好)

老师为你们每一组准备了一张图谱,请你们按照图谱上的内容和你的朋友一起编一编,好吗?(好)

(2)幼儿创编。

(3)小朋友们编好了吗?老师请每一组的代表上来把编好的诗歌读给大家听听,谁愿意第一个来?

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说

(4)小朋友们说的好极了!等会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外面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好)

花蝴蝶飞来了,

和小草握握手,

她对小草说,

我们是朋友;

花蝴蝶飞走了,

和小花握握手,

她对小花说,

我们是朋友;

花蝴蝶、小草、小花,

都来和春天握握手,

她们一起说:

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苹果树了,我们一起去帮忙吧!(伴随着音乐《劳动最光荣》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知皮肤在不同环境、运动前后的变化。

2、初步了解皮肤的功能,学习保护皮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身体小卫士》

2、木偶表演《皮皮历险记》,准备木偶“皮皮”、温度计、冷毛巾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皮肤在不同环境中、运动前后的变化。

(1)、启发幼儿说说在户外操场运动后皮肤的`变化。

教师:皮肤在运动后有哪些变化(如变得红红的、有汗等。)(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有冷气的空调房间,引导幼儿说说皮肤在冷气房间里的变化,如感觉很冷、汗毛都竖起来了等。也能够先去冷的房间,后去锻炼防止感冒。

(3)、教师总结皮肤在不同环境、运动前后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它的特征。

2、启发幼儿感知皮肤是人体的“外套”,让幼儿学习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皮肤的作用。

教师:我们全身到处都是皮肤,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

(2)、教师和幼儿一齐看幼儿用书:《身体小卫士》。透过观看皮肤被烫伤、划破等图片,启发幼儿说说皮肤损伤时的感受,明白皮肤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就像人体的健康外套。

(3)、引导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保护皮肤的方法。

3、比较皮肤在身体生病与身体健康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处理方法。

(1)、组织幼儿讨论皮肤在生病时的变化。

教师:我们发烧时皮肤会发生什么变化(如:皮肤很红、身体很烫等)(2)、教师和幼儿看木偶表演:《皮皮历险记》。

教师:当小朋友发烧的时候,感觉皮肤是怎样的当小朋友身体健康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

(3)、教师总结:皮肤能够调节人体的体温,皮肤在发烧时和身体健康时会不同。

(4)、引导幼儿讨论简单的保护皮肤的方法:当发现皮肤有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高数成人;在成人帮忙下使用温度计,了解身体的温度;发热时用湿毛巾冷敷,尽量去医院等。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2

一、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情节,并大胆说出自己帮助过别人什么。

3.愿意将故事讲给他人听。

二、教学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片小鸭子 小公鸡 大草地河边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图中的事物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小朋友们,快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图片)?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老师今天 给你们讲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哦。

(二)主体环节1.基本环节:

(1).根据照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小朋友们知道小鸭子和小公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根据图片分段讲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讲故事第1段“小鸭子和小公鸡去了哪里?”

讲故事第2~3段“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后来小鸭子有没有吃到虫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讲故事第4~5段“小鸭子去河边干什么了?”“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鸡为什么不能去捉鱼呢?”

讲故事第6~7段“小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小公鸡是怎么上岸的呢?”

2.迁移环节:

小朋友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帮助,最终小鸭子吃到了虫子,小公鸡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们,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鸡和小鸭子那样去帮他们呢?

那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们有帮助过别人吗,是怎么帮助的呢?

3.结束环节:

在家里爸爸妈妈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们能不能给他们倒杯水呢? 能不能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儿园能不能和身边的小伙伴彼此帮助呢?

(三).延伸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 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附故事有一天,小鸭子与小公鸡一起出去玩,它们走进了一片大草坪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非常高兴。而小鸭子却捉不到虫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下去会被淹着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于是,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画的观察、比较,学习事物的多少,认识汉字“多少”。

2.发展幼儿语言,学习儿歌。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写有儿歌的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画,学习儿歌。

儿歌:多少

小鱼多,小狗少,

小狗急得汪汪叫。

老鼠多,小猫少,

小猫气得喵喵叫。

让幼儿观察图画,逐句学习儿歌。

(1)出示第一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小鱼和小狗)数一数,小鱼和小狗哪个多,哪个少?(幼儿数后,得出:小鱼多,小狗少。)

小鱼那么多,小狗才一只,看看小狗的表情如何?(很着急,急得汪汪叫。得出:小狗急得汪汪叫。)

(2)出示第二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老鼠和小猫)数一数,老鼠和小猫谁多谁少?(幼儿数后,得出:老鼠多,小猫少。)

小朋友看看这些老鼠在干什么?(老鼠们在高兴地吃苹果)一只小猫非常生气,坐在一边喵喵叫!

(3)幼儿完念儿歌。

二、通过儿歌的念读,认识汉字“多少”

1.出示儿歌挂图,引导幼儿找出已识汉字:小鱼、小狗、老鼠、小猫、大。

2.引导幼儿一字一句地读儿歌,引出识字内容“多少”,并将放大的汉字“多少”出示,让幼儿认读。

3.引导幼儿找出儿歌中多和少,并数一数,有几个多字宝宝,几个少字宝宝。

4.引导幼儿用多和少扩词、说句。如:不多、不少、很多、很少……我有很多书。他没有多少玩具。

三、延伸活动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细节展开联想,较连贯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2、感受想象,续编图片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猫和老鼠的生活习性。

材料配套: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以情境表演引出图片的内容。

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听听、看看、是什么动物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组织幼儿观看五个幼儿的情景表演《花花猫和灰灰鼠》,并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猫和老鼠到底在做什么?

2、出示挂图。

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呢?谁能用优美的词句来描述?

教师请个别幼儿来讲述图片内容。

小结:在客厅的沙发边,一直花花猫蜷着身体在睡大觉,它紧闭双眼,趴在主人的靴子上正睡得香甜。一群灰灰鼠沿着墙角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它们探头探脑、东看西看,还相互对伙伴轻声说:“喂,小声点,小声点,千万别发出声音。”有纸灰灰鼠勇敢地跑到花花猫的前面,睁大眼睛仔细瞧了瞧,看见花花猫正在睡大觉呢。

3、出示挂图。

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什么原因让花花猫醒过来了?它醒来后做了什么?灰灰鼠的表情怎样?它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展开想象,与旁边的小朋友相互讲讲这幅图的内容。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小结:原来,主人的靴子里装了感应器,只要有轻微的声响,感应器就会震动,花花猫就会马上清醒过来。它猛地站了起来,圆睁着双眼,跟着感应器的音乐手舞足蹈起来。灰灰鼠吓了一跳,有得大声地喊叫:“啊!花花猫醒了,真可怕!”有得目瞪口呆,满脸疑惑:“这真神了,花花猫怎么醒了?还跳起舞来了?”

引导幼儿思考:结果会怎样?花花猫会吃掉灰灰鼠吗?

4、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引导语:这两幅图的内容真有趣,结果会怎样?后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你把图片的故事编讲完整。

提出编讲要求:

(1)要将图上花花猫和灰灰鼠的表情、动作讲出来。

(2)要动脑筋想,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

(3)要把图片的故事讲得完整、有趣。

请幼儿分组轮流讲述和续编故事,并给图片取名。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图片内容,教师给予小结、评价。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图片内容的联想和扩展,应着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图上的动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并续编图片内容的结尾。还可以将其和语言区结合,让幼儿继续看图讲述,或者表演图片内容。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人民为什么叫他瓜瓜?

3、瓜瓜他是怎样吃西瓜的?吃完西瓜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4、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

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五、讨论:

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

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2.语言领域实施方法 篇二

关键词:数学区域,语言领域,融合

《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 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

众所周知, 数学区域活动偏向于幼儿探索、技能、个别操作等认知的能力的发展;而语言活动更偏向于幼儿情感、交往、表达、语言等能力的发展。我们尝试将数学区域及语言领域有机地交叉与融合, 使这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弥补不足,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幼儿课程指导活动模式。在更高的层面上, 更科学、更有效地体现出“整合”的教育观, 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一、融合语言领域及数学区域目标, 提供相应的数学区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为了使语言领域与数学区域有效地融合, 我们对中班语言目标及数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分析了语言领域教育要求和数学区域目标, 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 创设一个与语言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如:我们在数学区里提供“动物棋”, 这是根据我们最近语言目标“学习运用‘跳、游、飞、爬’等动词”开设的。小朋友摇骰子, 看根据摇的数字走几步, 走到哪一格, 说出这个格子里有什么动物, 它们是怎么来的, 来做什么事, 如“六只小鸟飞来飞去找虫吃”“4只小兔跳跳跳做游戏”等。再如, 语言活动“美丽的服装”, 其目标是引导幼儿讲出与各种服装相关的词汇, 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根据这个目标在数学区中提供了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服装图片, 这些服装图片的数量不一, 这样幼儿可以在数学区里自由地讲述自己喜欢的服装, 应用语言来描述服装。小朋友在活动中说:“我喜欢这件白雪公主的裙子, 长长的, 白白的, 真漂亮。”另一个说:“我喜欢这件动物服装, 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兔子在跳舞。”这个材料还可以让幼儿学习点数, 进行服装的分类活动及统计活动。“公主裙有5件。”“有7件红裙子。”根据语言目标提供相应的数学区域材料不仅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复习、巩固了近期的语言活动内容, 使老师能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到个别教育与辅导, 而且还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

二、融合应用语言领域内容, 调整数学区的活动内容及玩法, 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在数学区活动时, 根据幼儿的表现, 及时融入语言学习, 将语言活动中习得的经验迁移到数学区域游戏中。如在数学区中, 谨航、佳茵、竟淞正在玩按数摆物游戏, 他们从纸箱里摸出各种数字卡片, 然后在卡片下面摆上相应数量的物品, 边摆边说着:“一只小猪”“四辆汽车”“五只小鸭子”。玩了一会儿, 佳茵和竟淞将卡片放下说:“我不玩。”现在只有谨航一个人玩, 佳茵也不选择其他玩具, 在一旁看谨航摸卡片。发现幼儿对按数摆图片, 从中感知数量学习上已觉得无聊时, 我及时将语言活动“动物联欢会”引用到数学区域中。我对佳茵说:“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听音游戏, 你想玩吗?”佳茵一听玩游戏, 一下子有了精神。我将一些语言区小背景图取过来, 摆上了数学区里的动物图片, 说:“还记得昨天老师给你们玩的游戏‘动物联欢会’吗?一个小朋友来发声音, 其他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动物, 有几只, 说说发生什么事。”佳茵、谨航、竟淞开心地说“好”。我发出声音“喵, 喵, 喵, 喵, 喵, 喵”, 佳茵、谨航一下子就数出来了说:“有6只小猫。”我说:“那你们要摆上6只小猫, 说说小猫要干什么。”三个小朋友很快地地将6只小猫图片摆在背景图上, 佳茵说:“我的小猫在跳舞。”谨航说:“小猫在表演爬树。”竟淞说:“有2只小猫要回家, 有4只小猫在唱歌。”小朋友被这个游戏所吸引, 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能认真听辨出声音的数量, 并讲述简单的画面内容。这种情景性的点数、创造性的讲述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意识, 激发了语言想象思维, 又巩固了对数的认识, 使幼儿既获得数学方面的数量知识, 又巩固强化已有的语言经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有机交叉与融合幼儿的语言领域内容, 使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

三、在数学区域中发现问题, 生成新的语言领域教育内容

在数学活动中涉及到许多数的含义和概念都需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达。在表达过程中, 由于幼儿对一些词的应用不理解, 因此不能很准确地应用词汇完整、连贯、精确地表达操作情况, 常常会出现一些语法或词汇应用的错误问题。我们教师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语言表达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开展相关的语言教育活动。如在一次数学区域里, 我们提供了各种形状、粗细、厚薄不同的积木,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统计。这天若浠、兴达、潘登选择形状不同的积木进行分类, 分类好了, 我请她讲讲自己按什么特征进行分析, 若浠看了看我, 小声地说:“我是按形状分类的。有的是三角形, 还有的是长方形, 还有的是正方形。”潘登说:“我是按颜色的, 有的红色, 有的绿色, 有的蓝色, 有的黄色。”兴达说:“我是按大小分的, 有大的, 还有小的, 有中的。”看来幼儿懂得根据物体的特征分类, 但他们在介绍分类方法时, 不能正确使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发现这个问题, 我开展了语言游戏活动“送礼物”, 首先通过教师的示范, 使幼儿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 然后, 提供了不同的物品, 要求幼儿选三种以上的礼物送给娃娃, 并使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来描述自己的要送的礼物。说对了, 才能将礼物送给娃娃。语言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了解如何使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 并使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去学习应用这个句式, 从中出促进幼儿学会应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探索中的发现。

3.语言领域实施方法 篇三

【关键词】语言领域;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的学习都是从语言能力学习开始,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领域的教学能力。根据《幼儿园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学包括幼儿讲述、语言教学游戏、诗歌教学、故事教学、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及早期阅读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即是教学能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

从我国当前教育环境来看,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仍然较为薄弱,尤其在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语言教育能力方面的教育现状很不理想。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不佳,并且学科教学时间短。

(2)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习实践,组织实施方案过程的技能技巧不足。教案与教学意图、实际教学出现脱节,并且教案存在机械模仿现象。

(3)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到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常常沿袭传统的单向传授法,理论传授方式单一。

(4)课程内容存在局限性,往往学前教育专业的口语教学只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能力的教学问题的建议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本人根据多年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在幼儿园里实施活动方案的。无论在智力上还是生理上,小孩子都处于较快的成长期,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所以在制定有关活动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小孩子的实际状况,并了解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基本方式。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使活动计划更加周密,就要验证活动计划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方案适应孩子们的学习状况,首先应该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活动,其次观看优秀幼师的教学视频,从中作比较找出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应该定期定量进行见习,寻找合适的时间在幼儿园中联系优秀教师并在其课堂上认真听课,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将其与自己的模拟课堂进行比较,以便更加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充分体验现实课堂,学习优秀幼师制作教案的方法并融入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教案。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他们才刚开始接触到学习,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乃至学习都抱有好奇心,尚未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了,从而引领他们开动脑筋思考、探究问题。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勇于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有趣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组织能力,建议让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人才培养活动,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2.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组集体备课。

由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共同备课,这样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而学生轮流进行试讲还可以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讲课,讲完后互相点评,这样能更加容易发现备课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对组织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综合各学科力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积累才能形成,所以要凝聚多学科力量,使学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在长期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执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充分分析、理解好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在安排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活动的原则,具有良好的组织的能力,在执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如何照顾学生,注意学生的安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对自己的安排及时作出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加强读、写、说三个方面语言教育能力的训练

重视读、写、说三个方面语言教育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教育能力,而这三方面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以便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中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想法,同时要为幼儿创造和谐、愉悦的语言氛围。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教育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良好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文言作品阅读训练、现代文学经典阅读训练以及幼儿文学作品阅读训练。

1.鼓励学生多阅读。

学生要多读我国的一些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因为这些名著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词库,使学生的文学内涵與内在修养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是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要依靠学生的长期坚持,唯有不断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读够一定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自然就会受到书本内容的影响,形成读书人特有的言谈举止、气质风范,便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对于某些文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更适合他们阅读,因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使学生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建议他们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和文言作品穿插起来阅读,这样能使他们的语文知识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应变能力。同时建议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或者阅读心得来评价书籍,这样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结到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所以该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重点涉猎优秀的幼儿文学,甚至能够完整背诵一些重点篇目。大部分幼儿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幼儿创作的,但也有一些是儿童自己创作的,因而更能反映出幼儿的真实心理。通过幼儿文学作品阅读训练不仅能够使学前专业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幼儿心灵,积累幼教素材,更能为开展幼儿教育打下文学基础。通过以上三种阅读能力的方法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言领域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调动能力也能进一步加强,优化他们的语言能力素养,为幼儿语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书面语言训练。

同时还要进行书面语言训练,包括书面感受训练和文学创编训练等这两个方面。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概括该作品或者评价该作品,然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并把重要的观点写在纸上,以此锻炼学生书面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如此一来,他们未来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时便会更加得心应手,使幼儿真正领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时间长了,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形成,語言的运用便也会得心应手了。学生对文学内涵的思考探究能力、对美的发现与阐述能力以及合理运用词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除了写读书感受外,还可以通过文学创编训练拓展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创作、改编一些幼儿文学样式,例如歌谣、谜语、儿歌、儿童诗等。中国汉语词义内涵丰富,只有让该专业领域学生亲自运用,他们才会更深地领悟到词语的恰当使用环境和方法,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在经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积累之后,学生们对于美的感悟会更深入,运用语言时也会掌握主动权,文思如泉涌。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对阅读能力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的实际运用,是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口语训练,如说话能力训练、朗诵能力训练、演讲能力训练等,在这些能力训练中他们将会不自觉的融入之前的阅读和书面训练的内容,给他们的语言表达增添色彩,充分体现他们的文学语言的积累成果。并针对每一次活动,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在通过自我思考分析后,从阅读和生活中就能提炼出独特的思想内涵,从而更深入、恰当地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语言文字来感受学生的内心,对于学生的审美观要给予客观恰当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感知美丑善恶,还要重视正面激励,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向往,学生能感受语言运用优劣的各种效果。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中职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各高等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不能够刻意降低门槛,对于语文等语言类学科的成绩有一定的要求界限。同时,国家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等院校延长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时间,进一步巩固该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语言领域教学能力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中这一专业的重要板块,对学生的语言领域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教学工作时,便应紧扣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将培养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新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当中,由此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进一步优化,为幼教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海宏.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能力的方法[J].林区教学,2014(8).

[2]马黎霞.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领域教学能力的途径探索[J].学周刊,2015(2).

[3]孙传文.读悟古今文章 学用精妙语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建议[J].山东教育,2011(1).

作者简介:黎华,女,1979年生,广西梧州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助教,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语言教学。

4.语言领域核心价值 篇四

(2013-12-17 16:01:55)标签:

教育

一、坚守语言领域核心价值

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主要有倾听、表达和情绪情感的体验。语言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核心价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倾听

反复倾听(给予幼儿语言经验)——在教学中要给于多形式多次的倾听故事的机会

完整倾听(把零散的经验穿起来)——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幼儿在各种形式倾听获得经验通过完整讲述穿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

倾听他人(累计丰富的语言经验)——倾听同伴、教师是累积语言经验,促进自身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

2、表达

教师创设敢说 想说的支持推动性的环境(不但要有意识,更重要落实到行动中,多一点支持,少一点干扰)。

教师要着眼于促进幼儿高水平的表达能力的提高,体现出语言活动重要的培养目标。

高水平表达表现在:

1)说清楚(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流畅)2)大胆想象表达(表达的多样化)

3)语言符号的运用(能用词汇、句式表达,体现表达的丰富性)

3、情绪情感的体验

语言活动的载体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有主题和风格的,语言活动就是让幼儿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主题和各类风格。

文学作品风格:抒情 优美 幽默 诙谐 中心主题:热爱音乐(《小青虫》)

有梦想就快乐(《美丽的梦想》)

学会判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丽的(《白羊村的美发店》)

母子之间爱(《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

二、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

什么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就是幼儿语言发展和各个题材的专业知识,掌握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的意义在于让教师懂得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建构指导幼儿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如散文学习的语文经验:

第一阶段:通过倾听感受散文的抒情语言 第二阶段:在成人的引导下初步体会内在的情感

第三阶段:尝试用生动的语调朗读散文

如故事理解的经验:

第一阶段:知道故事起始结尾,说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第二阶段: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第三阶段:能初步用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准确概括主要情节和主题,仿编创编故事的主要情节

如讲述活动(看图、故事)的经验:

第一阶段:讲清楚主要事件,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

第二阶段:讲清楚一系列事件,谁开始做了什么,后来做了什么

阶段: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发展与结尾

如儿歌学习的语文经验:

第一阶段:理解儿歌内容

第二阶段:喜欢倾听,模仿成人朗读

第三阶段:能主动吟诵不同节奏、句式的儿歌。

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教师才能科学地设计环节,围绕幼儿经验设计问题,提升幼儿,幼儿语言的发展才有效。

三、提高师幼语言交往的有效性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语言交往的过程即提问——回答——回应,一堂语言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提问和回应质量的高低。

1、提问

提出什么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做出如何反馈,开始于教师对读本和孩子的了解,发展于活动中的随机教学。

1)解读素材(画面)

切中主题:不仅是内容相关,关键是切入点

一只胆小的兔子会有什么梦想?

一只勇敢的兔子,看到有人争吵,它会怎么做?(《美丽的梦想》,提问围绕着兔子的勇敢的梦想展开)

围绕主线:紧密围绕主线,不问无关问题,关键页重点处理

《美丽的梦想》围绕着小动物自己独特的梦想展开问题,并选出4个小动物(4幅画面)作重点解读,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

2)解读孩子

问题一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思维逻辑特点。小班:描述性问题较多;中班:分析性、推理性问题为主;大班:适当增加评价性问题,但并不是一刀切,要根据读本灵活分析。

问题要有逻辑和相关性,注意描述性问题——分析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层层铺垫递进他,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故事或画面。

《野猫的城市》中的提问 斑马说了什么(描述)他为什么这样说(分析)

它到底介绍的是什么,城市是这样的吗?(评价性)

《大卫,不可以》中的提问修改: 妈妈说了什么?

她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是大卫干了什么,大班可以把描述性问题直接转化为分析性问题提出)

从哪里看出来(推理)

2、回应

回应是“提问”策略的一部分,回应让师幼语言交往不断走向深入,回应的目的把幼儿的回答变成更深思考和更好回答的动力。回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重复:

作用:关注、肯定、示范 教师要避免无意义重复(2)再组织 梳理、概括、补充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准确、完整、连贯、生动)

《美丽的梦想》中教师的概括回应: 师:从哪里看出猪变高贵

幼儿:衣服、耳环、高跟鞋。。。师:你们从服饰从看出她高贵

《白羊村的美发店》中教师的梳理回应: 幼儿:染了头发狼就认不出来了 师:哦,染头发就有了安全感

(3)启发:

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必要时提供支持(脚手架): 已有经验(故事经验,生活经验)图文信息(利用图片)举例示范

模拟环境……(如果是你,会。。。)

(4)追问

你怎么知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5)更正 直接更正

间接更正:幼儿自我更正、同伴纠正、补充和再组织 间接更正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6)评价

评价应具体:不仅是好和棒,更是好和棒的原因(针对语言发展)

提问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提问数量适度:问题在“精” 不在多;不停问不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提问前先等待:伺机而问,而不仓促或盲目。提问后延长侯答时间,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

第三、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关于完整听故事的要求

语言活动一定要有完整听故事(听散文、儿歌)的多次机会,要给孩子完整的经验,年龄小的孩子尤其重视完整倾听故事。

互动性讲述故事一定要分析故事,哪里停哪里提问都是科学严谨的,不要任意割裂故事

2、关于完整表达的要求

完整表达是培养幼儿清楚表达重要方法,是语言活动的重要要求。但要注意方法和时机,不能为了完整表达压制或干扰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

时机:可以在表达前提要求或表达后修正,不要在幼儿开口说话时随意打断。

方式:教师的多次示范,隐性强调比比反复单调要求要有效得多

野兔的恩恩小小的,象什么(教师每次提问时都在示范强调)春天来了,我送给。。。

题材:叙事讲述应要求完整表达,谈话活动、辩论活动不需要,需要流利的表达。

3、关于语言学习的情景性 语言学习必须在社会、语言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学习在游戏、运用中完成。有些活动讲故事后会练习某个句式,往往总是将句式与故事主题情感割裂开来,变成单调、形式化的句式练习,孩子无法理解句式与语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4、其他问题

1)绘本阅读不能取代故事活动

5.中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五

1、会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心情。

2、学习一些关心别人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故事《害羞的贝贝》。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害羞的贝贝》。

1、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师:故事里有谁呀?

(二)请小朋友跟随老师讲故事,通顺阅读图书内容。

1、请幼儿观察故事里贝贝的表情以及前后的变化。

师:我们先来看看贝贝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请幼儿说说:

师:故事里的贝贝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师:为什么贝贝突然不害羞了?

师:贝贝遇到了什么事情?

师:你喜欢那一个贝贝?为什么?

(三)经验迁移。

请幼儿谈谈,如果你有一个同学象贝贝一样害羞,你可以怎么做?

活动延伸:

6.中班语言领域教案 篇六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q(趣)、x(小须须、消息)的音。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动作表演儿歌。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活动。

2.活动前,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编一个小蚂蚁的故事。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一)和(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讲述小蚂蚁的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边指挂图边讲述事先编好的小蚂蚁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朗诵儿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JL歌内容。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小蚂蚁见面后会怎么做?它们互相碰碰小须须是在干什么?小蚂蚁排队走,去做什么事?

4.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小蚂蚁真有趣》。

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儿歌2—3遍。用填空的方法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如: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排队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在朗诵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读准q、x的音: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什么?(小须须)它们在报告什么?(好消息)请幼儿自己添加动作,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动作。 、

5.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

教师和幼儿共同为儿歌编动作。

7.语言领域实施方法 篇七

一、简笔画概述

简笔画, 顾名思义, 简单精练, 形象鲜明, 概括性强。这种绘画形式图形简单、幽默风趣, 寥寥数笔就能传递出丰富的语言内涵, 清晰地勾勒出语言情景, 它与挂图、图片、实物等传统媒体及幻灯片、录音机和电脑等现代媒体相辅相成, 共同担负着传递教学信息, 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使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予简笔画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这种在课堂中随手画下来的图画比现成的, 甚至比色彩的图画来都有着很大的优点”。心理学实验表明, 用不同的方法识别同一内容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 见下表。

简笔画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手段, 它是一种形象很直观的课堂板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 幼儿很快地能被这种既简单又有趣的简笔画吸引住。生动活泼的简笔画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保持了幼儿想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各领域学习的效率。简笔画在幼儿语言领域教学中的运用, 能丰富教师语言和表达方式,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边讲边画, 幼儿边听、边看、边读、边说, 视听说结合,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既拓宽了教师传递知识的渠道, 也增加了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下面表格是对中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认知测试的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简笔画的使用对幼儿记忆力的保持有积极作用。

作为幼儿, 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通过大量的形象、直观的演示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从思维科学来讲, 人们接受语言信息时, 总要在大脑中使它和自身固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的, 使所接受的语言信息具体化。绝大部分还将还原成图像后才能理解, 如果幼儿在听讲时教师能辅以图像, 同时来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这些感官, 其效率会比原有的方式高出几倍。

二、简笔画在语言领域中的运用

1. 借助简笔画,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就是要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 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 无疑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古诗《小池》中有这样一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里的荷花和蜻蜓在大班幼儿的意识里还是比较清晰的一个概念, 但是尖尖角指的是还没有彻底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尽管意思表达地很明白, 但是孩子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 因为他们见到的荷叶大多是圆圆的、大大的, 又怎么会是尖尖的呢?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可以马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勾勒出“尖尖角”的形象特征, 这样一来, 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又能将幼儿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来。

2. 借助简笔画, 合理创设情境。

简笔画就是简单地将形象勾画出来。在语言教学中, 我们经常运用边念儿歌边将形象用粉笔或勾线笔画出来的方法进行情境教学。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也很形象。孩子听着儿歌, 看着老师将语言描述的东西变成了图画, 这是语言图画的再现。这是一种简洁的语言情境, 能将简单的语言形象化, 幼儿更容易听懂, 感知并理解。如, 诗歌《家》, 根据“蓝天是小鸟的家”这一句, 画出蓝天、小鸟, 根据“大海是小鱼的家”画出大海、小鱼, 给幼儿以实实在在的形象感受, 语言的训练变得更简洁易懂了。

3. 借助简笔画, 发挥幼儿思维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这些思维都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为了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 教师在活动中, 适当运用一些简笔画, 能促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如在大班语言故事活动《小水滴旅行记中》, 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不是很理解, 此时教师借助简笔画指导幼儿观察思考: (1) 是谁帮助小水滴飞上天的? (2) 小水滴变成了什么? (水蒸气) (3) 水蒸汽飞呀飞呀, 变冷以后, 三个一伙, 五个一群, 这时候它们变成什么了? (4) 为什么会变成小雨、小雪花?这样幼儿借助直观形象进行思考, 帮助幼儿加深对水的变化过程的认识, 从而懂得小水滴加热变成水汽, 水汽升上天空变成云彩, 云彩遇到冷空气变成雨落下来。如此借助简笔画坚持对幼儿进行多方位的思维训练, 不断发挥幼儿的思维潜能。

4. 借助简笔画, 体现教师智慧性。

幼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简笔画的存在, 每一次在讲述故事的时候, 如果都将整个故事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整个黑板上同时呈现, 不仅能让孩子们亲眼见到老师利用简笔画讲述故事的方法, 还让孩子明白各种语言的表达还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让孩子领略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时老师不仅能将看到的任何东西用简笔画给记录下来, 让孩子对于事物的印象既直观又深刻, 并对老师的技法产生好奇与向往, 更加深了孩子对于事物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让孩子的各个器官共同参与了活动, 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能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 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 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 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

虽然简笔画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但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它独特的规律和魅力, 对孩子们的成长将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简笔画形象、直观、简易、实用性强、绘制时间短, 且不需要高深复杂的技巧, 一般的人都容易掌握。它具有示范材料的广泛性、演绎形象的多样性、变幻情境的灵活性等特点和优势, 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 既拓宽了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 又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使幼儿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成功的幼儿语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持久兴趣, 激励幼儿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使他们对语言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 乐此不疲。因此, 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组织幼儿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热情, 加强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 让幼儿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 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 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让我们不要遗忘这种简单有效的好方法吧!有时候, 一幅画可以胜过万语千言!让我们用一双巧手, 来将孩子们引入游戏的乐园!

摘要:简笔画在幼儿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笔画操作简便, 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是教学中有效的手段之一。使简笔画合理运用在幼儿语言教学中, 有利于教师和幼儿的更好地互动。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 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

关键词:简笔画,教育教学,幼儿语言领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指南》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专家评 篇八

句式练习:“……来……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来……去”的句式说话。

2.培养自由表述的能力,能认真听、大胆说。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头饰若干(每人一个),藤圈一个。

2.将一个活动区布置成兔妈妈的家,桌上有书和茶杯若干,一个鱼缸(内有几条小鱼)。

活动过程:

1.教师扮兔妈妈,热情地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兔妈妈热情待客的行为。教师示范或启发幼儿用“跑来跑去”的句式来描述兔妈妈。

2.到兔妈妈家做客,兔妈妈招呼客人,要求小朋友用“……来……去”学说一句话。

(1)兔妈妈给客人倒水喝,可是水太热,兔妈妈想出了一个使水快速冷却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兔妈妈用两个杯子把水“倒来倒去”。

(2)请小朋友观赏金鱼,引导幼儿说出: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3)请小朋友看书,引导幼儿说出:兔妈妈“翻来翻去”(或“看来看去”“找来找去”等)才找到要找的图书。

(4)请小朋友看兔妈妈家墙上的画,引导幼儿用“……来……去”的句式描述画上的小动物的活动。如“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蹦来蹦去”“游来游去”等。

3.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来……去”的句式。

★专家评

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幼儿最初说出的句子大多是不完整的,口头造句是培养幼儿说话完整的简单形式。幼儿园为了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语法概念,往往都引导幼儿从口头造句开始,用一个词汇说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幼儿经过反复练习、修正,逐渐提高说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这个适合小班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情境、绘画作品,让幼儿惊喜地发现其中有许多“……来……去”的内容,自然地学习“……来……去”的句式表达。幼儿不再是机械、单一地反复学习,而是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探索,自由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表现,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以教师、幼儿、环境、活动材料四要素互动为核心,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新的课程观。

小班以语言教育为主,中班以词汇教育为主,大班以语法教育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更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音、词汇和句式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注意语言中的核心概念是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都是我们在确定语言概念时必须考虑的,否则会造成教育活动的无效性。

独自在家

活动目标:

1.了解独自在家可以做的事,掌握一些可以排解恐惧情绪的方法。

2.能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独处时的感受,知道一个人在家时要勇敢。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独自在家》,按照访谈内容事先录制的录音。

2.情境创设:陌生人来访,幼儿的几种表现。

活动过程:

1.围绕主题讨论,引出谈话话题。“你有没有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过?一个人在家,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听录音。

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爸爸妈妈让孩子独自在家时他们也很担心。

3.引导幼儿讨论独自在家时可以做的事。

“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有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小结:独自在家可以玩玩具、听故事、画画;有陌生人来访不要去开门。

4.引导幼儿继续讨论,了解排除恐惧情绪的方法。

(1)读案例:

某6岁幼儿半夜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家,非常害怕,就去开门,发现门锁上了。他推开窗户坐在窗台上哭,不小心摔下受了伤,被人发现送到医院。

(2)讨论:

“晚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如果心里害怕怎么办?”

(3)小结:

“打开灯,继续睡;睡不着可以打开电视,看一会儿节目。如果害怕,可以抱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动物陪自己;还是很害怕就打电话给父母或者附近的亲友,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可以打110,告诉警察叔叔自己一个人在家,请他们帮助。”

★专家评

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尽量多的机会来充分表达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做法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幼儿把以前自己是怎么做的与同伴分享,并获得同伴的支持或提出补充意见。这时,教师也要注意给一些没有这些生活经验的幼儿机会,让他们想想如果今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应该怎么做,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开心。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话可谈,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伴随“独自在家”这种生活体验的,一般都是幼儿的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教师设置的活动目标中要有排解幼儿害怕、恐惧消极情绪的内容。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讨论,了解排除恐惧情绪的方法。最后,在提供案例的情况下,把这次的谈话活动话题和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为幼儿示范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而且让他们知道如果害怕可以向谁求助,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摆脱害怕。

整个活动设计符合谈话活动的结构,谈话话题是幼儿感兴趣的,谈话氛围宽松和自由,教师始终在其中穿针引线,启发和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和自由发表意见,较好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nlc202309021013

(以上内容选编自《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

小吃店

在幼儿园的一次游戏观摩活动中,宝宝站在“小吃店”的门口,不断向周围的“客人”热情打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观摩的李老师被宝宝的热情所感染,走进“小吃店”坐下来。宝宝很熟练地送上一本制作精美的菜谱(授课老师王老师精心制作的),问道:“您想吃点什么?”李老师一边认真看菜谱一边问:“我想问问,您这里有什么呀?”宝宝有些茫然无措,转身向班上的王老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李老师又指着菜谱问:“菜谱上都有些啥呀?”于是,宝宝也指着菜谱,说:“您想吃什么?”李老师说:“我特喜欢吃面条,你们这里都有什么面?”

宝宝又茫然无语,李老师见状马上说:“我想吃海鲜面,你们店里有吗?”宝宝将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王老师。王老师指着菜谱中一盘螃蟹的照片说:“你看,这不是有吗?”

接着,宝宝从“操作间”中端来一盘制作精良的“面条”。李老师“吃”完准备离开时,宝宝热情地说:“欢迎下次再来!”

小商店

在角色扮演游戏——“小商店”里,“小商店”的“售货员”阳阳和超超在向周围的人打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李老师走进“小商店”,对着两位“售货员”诚恳地说:“我一会儿要去医院看病人,你们看,我应该买点什么呀?”阳阳说:“你应该买点巧克力派。”超超说:“你应该买八宝粥。”李老师说:“你们推荐的这两种食品都挺好的,只是我今天带的钱不够,这两样不能都买。”阳阳和超超都希望老师能买自己推荐的商品,一个说:“巧克力派又甜又软,特别好吃,生病的人都爱吃!”另一个说:“生病的人喝八宝粥最好了,我一生病,我妈就让我喝八宝粥。”

李老师说:“听完你们的介绍,这两样东西我都想买,可就是钱不够!怎么办?”

阳阳说:“那您去银行取点钱吧!”李老师说:“一会儿我还要上班,没有时间去取呀。”超超说:“哦,那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商店买一送一。”李老师说:“这可太好了!”

两位“售货员”将“食品”打好包递给李老师。李老师又犯愁了:“这两样东西挺大的,不好拿呀,怎么办?”超超提议:“那您就买个书包吧!”李老师说:“我不是没有钱了吗?”阳阳迅速想了想,回答说:“那好吧,我们商店今天送货上门!”

说着,两位“售货员”就把李老师买的两大包“食品”,放到了隔壁“医院”的门口。

★专家评

马大健(开封市教育局副局长):《指南》语言领域导言部分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的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很明显,“小吃店”中的孩子在相应社会生活经验方面远远没有“小商店”中的孩子丰富。要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发达,丰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是基础,因为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不可能脱离交流内容而单独发展。

同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回应。以上两个活动中,李老师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与成人对话交流,展现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具体表现为:李老师总是通过不断的提问,为孩子制造适度的困难,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和潜力。这在“小商店”中尤为突出。相比而言,“小吃店”中的王老师则只是重视了游戏道具的精致,重视了游戏的观赏性、展示性,没有把游戏作为幼儿自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语言的最有利条件和最有效途径,忽视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和游戏经验。

对语言能力来说,理解是核心,而促进语言理解的最好方式是情境中的学习和情境中的应用,前者可以让幼儿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语调、词汇等的实际意义,后者则可以让幼儿将所掌握的语言更恰当地结合情境加以运用,在具体的交流情境中实现会用、活用。

猜谜语

王老师带着小朋友猜谜语,说完谜面后,请大家猜一猜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

明明说:“这是××。”王老师亲切地说:“你坐下再想想。”

超超说:“这是×××。”王老师笑着说:“好!你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莉莉说:“这是××××。”王老师点点头说:“你先坐下吧!”

“你说。”“你说。”“你来说!”……王老师一个接一个地请小朋友猜。显然,孩子们没有说出正确的答案,但王老师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只是请他们再听听、再想想、再猜猜。

终于,红红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是绵羊。”王老师马上问大家:“红红说的对吗?”孩子们齐声应答道:“对!”王老师又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起习惯地拍着手说:“棒!棒!你真棒!……”

王老师说:“对!红红真会动脑筋,真聪明!下面我再说一个谜语,小朋友要仔细听,认真想,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像红红一样聪明!”

★专家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王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可谓和蔼可亲,一个接一个地请小朋友猜。显然,王老师不满意幼儿不正确的答案,但她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只是亲切地说,笑着说,请孩子们再听听、再想想、再猜猜。当红红说出正确答案时,她又能及时给予红红鼓励并号召孩子们向红红学习。王老师这样做当然有利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但是,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猜谜语是要讲方法策略的,同样是思维训练,不能让孩子们一味瞎猜,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谜面语言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概括,最终找到谜底;二是当红红猜出来谜底时,不能只是评价红红猜对了、动脑筋了,而应让红红说一说她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同伴示范,分享猜谜语的方法策略,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猜谜语;三是当孩子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的评价应当注重孩子所说的谜底与谜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所描述的特征相符,让孩子们在思考中逐步接近正确的谜底;四是当孩子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不可以在评价中出现口语和体态语的矛盾,以免幼儿产生对语言的误解。

nlc202309021013

下雨了,天公好像有意在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会儿瓢泼大雨,一会儿毛毛细雨。雨声、雨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正准备开始教育活动的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不由得想:既然孩子们喜欢看雨,我不妨利用这真实的场景进行教育活动。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到窗前,同他们一起欣赏这不断变化的雨滴。

随着雨滴的变化,孩子们学会了分辨什么是倾盆大雨,什么是毛毛细雨。随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雨滴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回答:“它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黑黑的云中来的。”当我又问:“雨为什么会落下来?”孩子们都茫然了……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讲了《小雨点》的故事,使他们明白了小雨点的家在海洋里,在草地上,了解了小雨点是如何在空中旅行的。

雨渐渐地小了,我们一起走出教室站在房檐下观看雨滴落在地上的情景。徐晓明立即发现:“小雨点落在水里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朱建更富有想象力:“它像小鱼吐出的泡泡。”结合孩子们不同的想象,我请他们想都一想,说一说。

张鹏:“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到地上,像给地面镶了一面镜子。”

卢哲:“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个个小豆子从天上撒下来。”

那佳:“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上落下来,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

李力:“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排排箭从天上射下来。”

赵柯:“下雨了,下雨了,天上落下来的小水珠,像一朵朵水晶花。”

付成:“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串串项链从天上落下来。”

牛超:“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顶顶降落伞从天上落下来。”

潘磊更有新的发现,他说:“小雨点落在地上又溅起来,像一顶顶美丽的皇冠。”

小雨在不停地下,小朋友们带着各自的想象睁大眼睛望着,仿佛每个雨滴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新奇的幻想。随着小雨滴,孩子们的目光从天空落到了地上。孩子们的想象真让我感动,让我惊叹。带着这些遐想,我第一次感到了雨的魅力。

放学时,家长专栏中有了一个由全班小朋友共同创编的献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创编诗歌《下雨了》。我特意为诗歌写了前言,介绍了孩子们创编诗歌的过程,对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感想表达了欣赏和敬意。

★专家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案例中的“我”是一位比较成熟、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抓住现实中下雨的契机调整课程内容,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观察经验及时丰富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结合情境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如小雨、瓢泼大雨等生活知识,丰富了幼儿对雨的形成的认知。

其次,根据幼儿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通过激励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形成了幼儿之间互相启发、相互激励的语言交流环境,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倾听其他幼儿想象和表达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幼儿想象和表达的兴趣,让幼儿想说、喜欢说。

再次,在幼儿饶有兴趣地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幼儿什么,只是作为幼儿表达的一个倾听者和欣赏者,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充分给予孩子,而教师的认真倾听和悦纳、教师表现出来的对幼儿想象和表达的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最后,也是最值得肯定的是,教师还在幼儿个人创编表达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展示自己创编的诗歌作品,更有利于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孩子们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进一步表达和创造的兴趣,也向家长传达更加全面、正确的教育理念——玩中学、用中学,关注语言的情景性,关注幼儿的体验,关注幼儿整合性的发展。

(责编 东方言)

上一篇:四年下册 语文第一单元海上日出 教学设计下一篇:迦南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