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2024-10-09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共8篇)(共8篇)

1.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篇一

高三语文定时练习

(五)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地,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就可以最先到达跑道终点。于是他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坚持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信奉这样的“倒立观”: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擒贼没有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以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6分)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他的商业理念。(6分)

4.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的智慧加以评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内江二诊)

甘州遍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qì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pí。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5、词的上阕意象选取与写作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6、词的下阕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残酷?并简要分析词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4分)

三、(10 分)(凉山州二诊试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正能量”下定义。(4 分)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代表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6分)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那些微光,转向那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烈地望着,她又采取一小时前在她那睡着了的小孩的床头所采取的姿势。她的同伴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神仙世界的奇观。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第十三章》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文学的想象?各有什么作用?(6 分)

2.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篇二

一、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对初学美术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敲门砖。我们都知道凡事都需要观察, 观察后才能分析。然而现代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被父母的包办已经消磨了天生的好奇以及好奇引申的观察能力。所以,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 懂得怎么样去观察, 懂得怎样有秩序地去观察。在教学中,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观察, 即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着眼, 再从局部入手, 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协调。

(一) 着眼整体:

这里所说的“整体”就是人物形象的整体动态关系, 运用所学的人体运动基本规律, 用长线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特征, 包括比例关系及构图关系, 不拘泥于细节来抓住人体各部分的位置。

(二) 局部入手:

这一步要细观察, 即对人物的相貌特征、服饰特色等进行深入刻画, 甚至可适当夸大特征, 加深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及感染力, 认真画出自己独有的感受。

(三) 整体与局部的协调:

这一步要围绕画面整体关系, 学会取舍, 在局部刻画时不要太过刻画细节而忽略整体, 保证画面既有细节又能突出整体效果, 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养成随时画画的习惯

较其他绘画种类, 速写工具简单, 要引导学生随身带好速写本利用课余时间来捕捉生活中感兴趣的每一个动态。要相信, 只要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变化, 只有常画多练才能提高速写能力。所以, 我们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画, 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们地点, 只要条件允许就把速写本拿出来画一画, 画什么都可以。比如等公交车、坐公交车、在宿舍、在家里、火车站、某个人物形象、某个场景角落都可以画。

三、胆要大、心要细

在我们学画之初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样一个词语叫“宁脏勿净”, 实际上就是在引导我们画画最关键的是要大胆, 敢于下手去画, 这也是我想对每个初学绘画的学生最想强调的一点, 尤其在速写训练中, 即使从练习一根线条开始, 要做到就如写书法一样, 用笔肯定、线条自然流畅, 做到气韵生动, 真正达到写的韵味, 掌握正确的绘画语言, 从而达到能快速、准确、简练、概括地表现形象特征。除了胆大还要求学生做到心细, 要在概括的整体中找到细节的变化, 找到线条粗与细、浓与淡、疏与密的变化。

四、熟悉人体结构与比例

学习人物速写之前首先要先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人体结构以及基本的比例关系, 运用归纳的方法把人体特征以“一竖二横三体积与四肢”加以概括并理解, 还要熟悉人物的三大关节 (肩、肘、膝) 的转折变化。同时, 熟练掌握人物基本比例关系 (立七、坐五、盘三半) , 从而才能画好一幅完整的人物速写画。

五、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一) 动笔之前给自己留几分钟时间先要构思, 观察整个人物形象的动态特征、形象特征以及自己将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等。

(二) 对初学者而言, 要先学会用长线确定构图关系, 即找出大的比例关系及外形特征在画纸上的位置关系。

(三) 从头部开始画起, 逐次往下画出人物各个部分的基本形, 包括衣纹转折关系。

(四) 表现时切记用笔要肯定、流畅、连贯、一气呵成, 并注意用笔的粗细浓淡变化。

(五)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节奏感。

留一点时间最后要收拾画面, 既要做到画面整体感强又要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一般在人物速写中我们要重点强调头、手、脚三个部位以及肩、肘、膝三个关节的衣褶处理, 使画面做到松紧有致, 富有节奏变化。

六、多看书、多动脑、多临摹

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欣赏优秀的速写作品, 通过赏析来培养个人修养, 通过赏析来开阔思维, 从而开动脑筋多领悟速写的真谛, 感受作品中的表现技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尤其对初学者, 临摹是速写快速入门的基本手段之一。因为通过临摹,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在临摹中感受速写的基本样式, 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 为今后写生训练奠定基础, 特别是画画的手感、笔感, 多临多画就能生成。建议学生初步临摹时应先选取规范严谨的作品, 以免形成不良习气。

七、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 人都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认识规律, 速写训练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 即要求从一开始放慢速度仔细推敲, 来追求形体的准确性, 再逐步缩短时间, 从时间上加以限制, 从而慢慢提升速度, 做到既快又准地表现形象。

速写主要考查的是画者眼、脑、手的协调能力, 多画、常画是画好速写的硬道理。一幅优秀的速写作品中, 丰富的线条变化、优美的动态关系以及富有韵味的节奏感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长期训练。因此, 在平时速写教学中要督促并引导学生养成勤画多画的好习惯, 才能为将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要:速写, 属于素描的一种, 同素描一样, 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如果说素描是考查造型能力, 色彩是考查个人感知能力的话, 那么速写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和创作才能。它是瞬间捕捉物象的绘画手法, 也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与表现能力的一种绘画手段。近年来人物速写成为艺术类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由此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人物速写

参考文献

[1]金晶石.速写:线的艺术表现[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3.

3.传记阅读训练 篇三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感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逸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苏 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人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几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祢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须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1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地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

4.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篇四

1951 年,以振兴中国数学为己任的吴文俊放弃法国优裕的研究条件,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和张素诚、孙以丰成立拓扑组。此时拓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欧美,在法国吴文俊可以随时和老师、朋友交流,随时了解世界拓扑学的最新动态,回国后的吴文俊站在拓扑学前沿,没有人能给予吴文俊帮助和指导,只能独自摸索。在拓扑学研究中,拓扑不变量是基本的研究对象,但从一般的拓扑不变研究入手很难,于是很多人都退而求其次,研究易算的同伦不变量,但吴文俊没有跟随潮流,而是集中精力专攻非同伦性安抚运算拓扑不变量。经过反复探索,他引入示嵌类,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示嵌类”,吴文俊获得我国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许多新大学生加入拓扑组,在吴文俊的指导下,新一代学者李培信、岳景中、江嘉禾、熊金成等成长起来。

二战之后,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代数几何得到了发展,但它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50年代中期,法国数学家韦伊建立了严整的代数几何学体系,随后,法国数学家格罗滕迪克又以此为基础,建立概型理论,创立了一整套的现代代数几何学抽象理论体系,代数几何的研究走上抽象化的道路。但吴文俊没有沿着他们的`道路走,他阅读大量相关著作,开设代数几何课,从20世纪初的古典代数几何入手,特别是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登的《代数几何引论》,很快掌握了代数几何的基础,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用奇异代数簇定义陈省身示性类。这为日后的数学机械化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进入数学殿堂直到1975年,吴文俊接受的都是西式数学教育。此前,中国古代数学不入吴文俊的眼,此后,中国古代数学成了吴文俊心血汇聚之点。开始看不懂全是古文的原始资料,他凭着一股子钻劲,废寝忘食地啃资料。慢慢地,看出了门道:西方数学是公理化数学,重因果关系;中国数学主要解决问题。吴文俊提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数学,而非希腊数学;决定数学发展进程主要是靠中国数学,而非希腊数学。”1976年,吴文俊开始数学机械化的研究。数学机械化就是把数学和计算机结合,吴文俊认为计算机科学在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数学之中,他提出了根据传统数学思想推出的几何定理证明的有效算法,1984年,出版了专著《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吴文俊的学生周成青在美国定理机器学术会议上,提交了论文《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在现场用电脑演示,在十几分钟里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与会的100多位国际数学界精英一致赞叹。后来,中国科学院成立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吴文俊任中心主任,他带领研究人员使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取得蓬勃发展。

吴文俊的学生——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首席科学家高小山这样评价:“吴先生的研究有他自己的特点,就是创新性,另外就是他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做拓扑研究时,拓扑学刚刚艰难迟缓地发展,他抓住核心问题,为拓扑学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以后从事的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1994年,吴文俊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会上,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恩师陈省身这样评价:“近来,吴文俊从事机器证明的研究,把计算机应用到纯粹数学。他利用代数几何,对方程式求解的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吴文俊的工作总是独出蹊径,富有创造性。历史上许多大数学家,对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都有贡献,吴文俊保持了这个传统。”

,吴文俊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在获得邵逸夫数学奖时说:“对我个人而言,每次获奖都是高兴的事。但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稍作出成绩就被大家捧成英雄,这不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还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在吴文俊看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不能只看某一个人的成绩,要看群体的高度。一个大国的科研领域,特别是数学领域,最好是没有英雄,大家都处于同一个高水平,共同形成一个高峰。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吴文俊放弃优裕的研究条件,回国致力于拓扑学的研究,他及时了解拓扑学的最新动态,反复探索,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B.在法国数学家格罗滕迪克创立了现代代数几何学抽象理论体系后,吴文俊另辟蹊径,从原始资料入手研究,提出应用数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吴文俊认为中国数学对近代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后仍将对数学发展进程起主要作用。

D.在美国定理机器学术会议上,吴文俊现场演示,在十几分钟里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获得了与会的国际数学界精英的赞叹。

E.本文撷取吴文俊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他以振兴中国数学为己任的突出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8.吴文俊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引用吴文俊的学生高小山、恩师陈省身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吴文俊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不能只看某一个人的成绩,而要看群体的高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解析】 A项,“他及时了解拓扑学的最新动态”不太恰当,文中没说到他回国后的这一信息;B项“从原始资料入手研究”错误,文中说他“阅读大量相关著作”“从20世纪初的古典代数几何入手”;D项“吴文俊现场演示”错误,原文是说“吴文俊的学生周成青……在现场用电脑演示”。

【答案】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5.写作训练写传记1 篇五

自传的内容,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一般应从以下几点来写:

(1)个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参加工作年月、专业技术职称、有何专长、从事的职业及担任的职务等。

(2)自己的经历(包括在学校读书和走上社会以后的经历)。

经历一般从读小学或七周岁时写起。每段经历都要写明起止年、月,所在地(单位),从事职业及担任职务,主要表现(包括优缺点)。每段经历前后时间要衔接,并要提供证明人。如中间有脱节,要说明原因。历史上曾参加过哪些组织,有何政治历史问题、受过何种奖励和处分,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其他问题,都要一一写清楚。

(3)过去和现在的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每个成员都应写明称谓、姓名、单位、职业、职务、政治情况、与本人的关系、受其影响的程度等。

(4)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这是自传的主体部分,应尽可能写得具体详细些。特别是对自己思想变化影响较大的主要经历和主要事件要着重写。

写自传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坚持实事求是。写自己的经历时,要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写自己思想演变过程时,要反映当时的真实思想,不说假话。

(2)要忠诚老实。对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中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有什么问题,要如实写明,不得隐瞒和伪造

(3)要突出重点。对自己思想演变影响较大的经历和事件要重点写,切忌事无巨细像记流水账似的写法,力争做到主次分明,简繁得当。

(4)要总结经验教训。写自传不单单是实录自己的生活经历,面应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思想演变过程的回顾,清理思想,明辨是非,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5)要力求筒洁明了。写自传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形容词和空洞的词语,要用事实说话,语言要简练,用词要朴实 我的自画像

我叫柯凡,祖籍浙江,于1986年出生在北京。一岁会拍球,两岁会持笔,三岁叹星空之渺小。六岁学习小提琴,但学不得法,只得半路放弃,还未谋个级别便已将小提琴做为压箱底之物。如今已拉不出几句了幼年生活快乐生性活 幼年结束后就读于四根柏小学。由于甚爱搞笑,不分场合地点,所以令老师深恶痛绝,被看作常扰乱课堂纪律者。一二年级常考双百,以后便常受0.5分难倒英雄汉之苦,未再有过如此殊荣。喜做数学难题,却十分马虎,所以口算常常出错,闹得老师和家长哭笑不得。爱写作文,但错字连篇,心有华丽之词笔下却难生花。

三年级时身高不足五尺,体重却已过百因此选篮球为强身健体之物,终日奔波于球场之中,以各球星为榜样,终日睁眼做梦,为进哦NBA而努力。怎奈球技进展不大,学习却一落千丈。熟人均为我玩物丧志之徒,浪费光阴之辈。此情况自五年级始有改变。此时班上来一插班生,名为董楷,智力与我不相上下,对学习却废寝忘食,深得老师喜爱。见此人在班中独占螯头,我当然心有不甘。于是一心苦读,只为毕业时与其一争高下。

就在我即将踏入人生又一段旅途之时,不幸在我的身边发生了。毕业考试后的次日,由于家中煤气爆炸我被烧成重伤。受尽火燎之苦的我在病床上忍受着,把痛苦深深地压制在心底,早治疗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病友们笑我为痛苦死活的人。由于治疗得当,一个月后我就痊愈了。经过这次大难,我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会有诸多磨难,但是只要自己有毅力,克服困难就像过一道门槛儿那么容易。

上中学后,我的性格没有多大改变,仍是嘻嘻哈哈,不知天高地厚。虽然教训多得数不胜数,自己却仍然长不大。这就是我,一个聪明、乐观而又多灾难的初一学生。

[简评]这篇介绍“我”的文字,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有不免为小作者的心地坦诚、敢于解剖自己而受感动。写介绍自己的文章,如何看待、认识和分析自己,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把自己说得十全十美,也不能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本文作者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能够较客观地认识自己。

6.初中作文如何描写人物指导训练 篇六

——如何刻画人物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明确写人作文应该注意什么。【训练内容及要求】

1、文题要新。如:《爸爸(妈妈)、足球(书、电视、象棋)、我》、《我的大朋友》、《我那老爸》等。

2、选取角度要新。

写到父母,有些同学只限于写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是如何关心的,思维比较狭隘。可以从现代社会父子(母子)之间的新型关系来写,不是说十年父子如朋友吗?写你与你的父(母)的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关系。也可以写你父(母)的爱好,最近不是正举行世界杯吗?你的父母可能是一个球迷,他最近怎样?还可以就你的父母所做的事,他(她)的性格进行展现,介绍、评价。不仅可以写正面的,还可以写一些反面的。

3、结合今天所谈的内容,要把人物写细、写活,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心理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要求:

1、字迹工整、文面清。

2、选材新颖、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

3、字数600字左右。【作文指导】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例文

1、我最敬佩的人是我小学时的袁海老师

袁老师二十多岁(年龄),一张娃娃脸(外貌),教龄短得吓人,却教起毕业班,而且有一些学生进了“大桥”、“二中”等重点中学。这位老师十分有个性(性格)。因为他个子矮,同学们都叫他“矮冬瓜”、“武大郎”(外貌)。他呢,对这些绰号来者不拒,拒者不束。有时这位老师甚至和同学称兄道弟,有时还向同学借游戏卡。(和自己的关系)例文2 我的爷爷,是一个脾气有点儿倔的人(性格),在家里经常与奶奶发生“冲突”。他说过,他会的字都是他自己小时侯自学的,真了不起,学了不少的字。因此,他比较喜欢看新闻,并经常与我一起评论评论世界上的新闻。但是,他最擅长的是下象棋。他在我们小区的小公园里是下得最棒的,谁也下不过他。不过,这也有点儿夸张,偶尔输一两盘也是免不了的。(爱好)

二、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例文

3、我们的初一(1)班

走进初一(1)班的教室,气氛与别的班是截然不同的。你会觉得你喜欢这个大家庭了。每个同学也如此,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教室里那种感情是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这里充满了学习的空气,思考的味道,但有时也会嗅到饭菜的味道。我们几个同学:赵亮、关超、韩婧、张春晓几乎每天都要留在教室里吃饭,当然还有我。一到中午,这里没有了上课的严肃气氛,俨然成了同学们肆无忌惮的游戏场所。但令人道胃口的是,赵亮是个“天才”,居然在吃饭时提到屎这一类令人作呕的词,而他还自以为聪明的大口吃饭,待他吃完自己那份,仿佛还不解恨,反而“乞讨”说:“给我一点儿饭,可怜可怜我这个可怜的穷孩子吧。”如果你给夹菜,他会以手相接,吃完后把手往衣服上一抹,扬长而去。我们两只眼瞪两只眼,惊奇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吃饭是第一个打扰者来,那么此人一定是大胖子胡泰宁,老穿着他那件黑衣服,他是在欣欣托管所吃饭,天知到他怎么吃的这么快,这里刚扒下三口饭菜,他已经吃完了。我们经常取笑问:“少管所里做了什么菜给劳改犯吃呀,你怎么吃的这么快?”他一声也不回话。

有一次,“不常客”严龙也留在次享受美餐,他吃饭是不老实。只见他筷子一挥,“飞”上讲台,拿起黑板擦,把同学抄的练习题中的一句“壮士十年归”的“归”字擦掉,改为了“龟”。我哈哈大笑。胡泰宁说:“这又有什么?”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一行字:“撞死千年龟”。

说到学校,说到班级,除了学生,还不能缺少老师。政治、数学、劳技、地理、书法、体育、生物这些合计共有十三门,任课老师只有十二位。为何?政治和书法为同一老师。老师是对师长的尊称。可年老的老师该怎样称呼呢?姑且称其为“老老师”。这位老老师是个老爷子,很老,但格外精神,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于是昵称他为“老爷子”。老爷子上书法不讲别的,只讲故事,在故事里炫耀自己的渊博。这些故事大多不是真的,都是一个字“吹”。他对我们讲,胡建学曾为五马市场提名,恰好他经过这里,见“马”字写歪了。于是他对胡建学说:“你写歪了‘马’字,你骑的马歪了,你也的栽下来。”结果,没多长时间,胡建学就栽了。

你不说我不说,谁都不相信,初以上学期过了一半,就换了他当我们的政治老师,不会怎么怎么样,上课他还是讲谁也不会相信却都爱听的故事。

哎,我们的“老爷子”。我爱我们与众不同的家

三、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例文

4、秦伯伯也非常乐于帮助人。有一次,我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到了家门口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了,此时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我呆站在家门口不知任何是好。这时,秦伯伯正在打扫卫生,见我呆站在那不进家,就问:“小鬼,干啥不进家?”我此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可又不能不回答,于是我哭丧着脸,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我没带钥匙,”秦伯伯笑了,他拍拍我的头说:“走,我带你去吃饭,”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很不意思地说:“算了吧,饿一顿也不要紧”秦伯伯很严肃地说:“那怎么能行,不吃饭会把身体搞坏的,你不用跟我讲客气,”说完拉起我的手就走,俗话讲“尊敬不如从命”,于是我就跟着秦伯伯下楼吃饭。我们来到一家环境和卫生都很好的快餐店,秦伯伯为我买了一份“滑蛋饭”,并坐在我的对面,看着狼吞虎咽地把它吃完。在回家的路上,秦伯伯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又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天几两米,省着吃;现在,学习那么紧,饿着肚子可不行。”听了着番话,我激动极了,默默地点点头„„

四、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心理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例文五:

试卷又发下来了。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100”。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

话音最大的是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只差一分,只差一分!为什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试卷上红蓝黑色俱全:黑色的试题、蓝色的回答、红色的勾勾叉叉,这些和别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的试卷的右上角,赫然写着的是一个红色的“59”,好象比别人试卷上的分数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话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一时间教室里沸沸扬扬。例文六

„„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例文六

那是我即将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早晨,妈妈要教我骑车。骑车——我太高兴了!我曾多次在电视中看见自行车运动员在大路上奔驰,旁边无数的观众在呐喊助威。于是,我很爽快地跟着妈妈来到了一块空地上,和妈妈学骑车。

开始时,妈妈扶着车把,让我慢慢地往前蹬。过了一会儿,妈妈看我开始入门,她就让我自己扶车把,她改在后面推。渐渐地,我开始掌握要领,骑的速度也渐渐加快了,妈妈跟着我小跑着。后来,妈妈对我说:“不用我推了,你自己试试吧!”我能行吗?望着妈妈头上的汗水和充满鼓励的目光,我点了点头。开始一段很顺利,但是,骑着骑着,我回头看见妈妈离我已经有十几米远了,我一下子又害怕起来,车把也不听使唤乱摆起来——我摔倒了,车就压在我身上,我很疼。小时候,我和妈妈上街也摔倒过,妈妈都是急忙把我扶起来,还问我摔疼没有,今天我摔得这样疼,妈妈一定会来帮我的。于是我没喊也没叫,静静地躺在那,等着妈妈来扶我。可谁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妈妈竟然无动于衷。妈妈是不是没看见我摔倒呀,我偷偷地抬起头看了看,妈妈正望着我呢。妈妈怎么不管我了呢,她不是个坏妈妈呀(心理)。我又使劲把头抬得高一些,妈妈仍然没有动,但是,我看得很清楚:妈妈好象在用眼睛和我说话,她的目光里再没有“你摔疼了吗”的话,有的只是期待和鼓励。我明白了,她是希望我能自己站起来。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不会再来扶我了,靠的只能是自己。我使劲推开车,自己站了起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蹲下来摸着我的脸,我的手,脸上带着阳光般的微笑,眼中闪出了激动的泪花。不知怎地,此刻我反倒觉得自己是个大人,我笑着对着妈妈说:“妈妈,我摔的一点也不疼!”

我又自己骑上了车。也就在那时,我懂得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跌倒了,爬起来。

五、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例文八、一个人每天不知要和别人说多少话,我们把说的话经过加工后写到文章里,这就是对话描写。请看例文《小金鱼》中的一段:

有一天,妈妈不在家,莉莉的小伙伴强强到她家来玩,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说:“我们来换一下。你把小金鱼给我,我把哨子给你。”

“我要哨子有什么用?”莉莉说,“我看鱼比哨子好。”

“鱼有什么好?哨子会叫,可是鱼呢,难道鱼也会叫?”

“鱼为什么要叫?”莉莉说,“鱼不会叫,但它会游泳,难道哨子也会游泳?”

“是真的?”强强笑着说,“有谁见过哨子游泳?不过,鱼会被猫吃掉。那时候,你哨子没有了,鱼也没有了。哨子可不会被猫吃掉,它是铁做的。”

这段对话,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莉莉舍不得把小金鱼换给强强的心情,也写出了强强调皮巧妙地说服莉莉把鱼换给他的情景。“难道鱼也会叫?”“有谁见过哨子游泳?”这些语言都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只有孩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大人们是绝不会这样说的。

可是,我们有些同学作文时,不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对话描写,往往只凭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人物的语言。如让目不识丁的老奶奶说出满口的新名词,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出长篇的大道理,使人不相信。可见,对话描写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作风和性格特点,让什么人说什么话

六、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思考

1、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十个材料。选中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不选的材料,在括号里画上×,并口头说明所以这样取舍的原因。

中心思想:通过王可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他谦虚好学的精神。① 早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校园美丽而幽静。()

② 王可背着书包上学校,进了教室后,他立刻洒水扫地,累得满头大汗。()

③ 早自习时,王可向学习委员吴健请教几个英语单词的读音,他学得非常认真。()

④ 同桌陈正嘲笑王可英语发音不准,干学不会,拙嘴笨腮。()⑤ 王可放学回家,一路上请同学帮助他矫正英语发音的错误,甚至还向英语成绩比他差的同学求教。()⑥ 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陈正骑着自行车从大家身旁掠过,并和大家开玩笑,说他要飞到家,好去看电影。()⑦ 上英语课,老师让陈正读课文,陈正读不上来,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王可热情地帮助陈正读英语课文。()

⑧ 陈正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王可找他谈话,耐心地说服他,帮助他。()⑨ 期末考试,王可英语的笔试成绩居全班第一,口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他还是请求一位口语比他好的同学帮助他继续练习口语。()⑩ 一天,王可的嗓子疼痛,全身发烧,只好在家休息。他躺在床上预习英语遇到困难,正好吴健来看望他,他立刻向吴健请教,请吴健的帮助下,他还纠正了两处翻译错误,心里很愉快。吴健走后,他又读了一会儿,方才罢休。()

思考

2、下面一篇作文的主要毛病是主次错位,此外还有编造漏洞、用词不当等毛病。请你首先把毛病找出来,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篇详略得当的文章(不得改变原文的标题、中心意思和主要情节)暴雨中的身影

七月的一天下午,天空还是那样瓦蓝,太阳像一盆火,靠得大地直冒烟。忽然,天色暗了下来,树枝儿停止了摆动,天气变得格外闷热,使人喘不过起来。一会儿,又刮起了狂风,把地上的灰尘刮得到处乱飞,大树在风中猛烈的摇晃。

抬头看天空,只见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汹涌着。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一层银光,紧连着“轰隆”一个惊雷。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倾泻。

我与云霞一起打着小花伞回家。我还要冒雨去接爷爷。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只有水雾笼罩在空间。忽然,我看见一个身影在暴雨中蹒跚的摇晃着。近了,原来是一个老人,那无情的冷水从老人的身上淌了下来。突然又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雨中钻了出来,是云霞。他看见了老人,把手中的伞遮向他。两人共一把伞走到我跟前,又向前走去。

雨还在下着,雷声还在响着,我望着两人的身影却愣着,那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

七、文章要不落俗套,要想的透、想的深、想得新

一些同学的作文犯有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是“不透”,看这样的作文,好比雾里看花,云山雾罩,叫人看不透,不知道你到底要写什么。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心意思很明确,比如“做人要刚强”,可是事情没想透,“例子”说得不清楚、不实在;有的同学的作文事情写得很具体,但是中心意思不明朗——这都是“不透”。至于事情说得乱七八糟、意思稀里糊涂,那就更是“不透”了

题目想好之后,就该想“写什么”了,也就是构思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篇语言功底很好、构思很有创见的好作文,老师给它评了85分,你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为什么没有得到90分以上的更高的分数呢?

哭,是人感情的一种表现,是因痛苦或感情激动而流泪。这是人的正常现象。有什么事压郁在心里就该哭出来,这样不但心里痛快,而且对身体也好。

人和人哭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孩子哭是“嚎啕大哭”;大家闺秀该是“幽咽”;而大男子的泪是眼里挣出来的;还有些人“哭跟笑似的”。这些人万万做不得“孝子”,不然别人起了误会可就麻烦了。

由于我不太好意思细致观察别人哭,所以在这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表妹哭的前后。

表妹是个哭泣包,所以她哭的机会多。耳濡目染,渐渐我便摸清了她哭的风格和前奏,举个例子吧,这事儿已经过去五六年了,不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在奶奶家,大人都出去了,就剩我和她在家,她想得到家长的夸奖。所以,她把屋子收拾得很利索。待大人们一到家,表妹美滋滋地坐在屋里等着看他们惊喜的表情。而我,则一个箭步冲上去,放机关枪般的向大人们说我在家多么卖力地收拾屋子,把表妹听呆了,她赶忙上去分辨但事已经迟了。大人们已将赞许的目光投在我身上,当我回头去得意的看妹妹时,骤然发现她的脸色变了,嘴噘的比那拱桥还高。我暗叫不妙想去哄她可是来不及了。她干咳两声,带着哭腔大叫:“爸爸——”接着大哭起来。哭喊之余,还用两只喷着火的眼睛瞪着我。大人们倾刻全明白了,开始围攻我。在我抱头挨训的同时,我听到了妹妹得意的笑声。

题目规定越少的作文,越不容易写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常常采取“大题化小”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小学生活的回忆》,虽然规定了时间范围,但是跨度大,容纳的事情多,不容易写透,一位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他在开头写道:

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塞满了记忆的长河,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件事情„„

这位同学巧妙地把大题化小,把《小学生活的回忆》转化成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故事》,就好写多了,而且还不跑题。如果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再略写一两件与第一次戴红领巾类似的事情,这篇作文就可能写得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大题可以化小,这样就避免了自己累得够呛,写起来罗里罗唆、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例2:《我的好朋友》这个作文,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写过好多次了,如果再写,很容易写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跳不出写同学这个圈子,连自己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可是有的同学仍然把它写得很生动、很实在。他们放开思路,避开了大家常写的内容。比如:从“人”到“物”,写书是自己的好朋友、自行车是自己的好朋友、小台灯是自己的好朋友„„;为了反映中学生活的枯燥、紧张,写家里的一个小动物是自己的好朋友,伴着自己去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写“人”,把年龄范围放宽,写一个忘年交的老爷爷、写一个小弟弟;还有把爸爸写成自己的好朋友,去反映新时代的父子关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思考写什么的时候,在“透”和“深”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二字,新颖才有创见、才体现出认真构思来,写出的作文才不落俗套、生动感人。

自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新颖。同样是写爸爸,题为“我的爸爸”就不新颖,而“我的新朋友”就新颖独特;“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不如“心中的灯”„„

立意要新颖。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猪八戒照镜子,当猪八戒从镜子里看到自己丑陋的面貌后,很生气,他把镜子砸成了碎片,可是每一个镜子碎片所照出来的猪八戒仍然是那样的丑陋。写这个寓言的读后感,从猪八戒这个角度去构思,立意为“正确对待自己”等等就不够新颖;而从镜子的角度去构思,歌颂那些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己的人,立意就比较新颖。作文的内容要有创见,“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优秀例文】

爸爸和妈妈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世界上最亲的人,写爸爸、写妈妈,是中小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主题。但是,不少同学写出来的爸爸和妈妈却是千人一面,立意不新颖、内容不感人。请你来写一写你的爸爸妈妈。题目自拟。

例文

1、《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四十出头,但头发已经开始花白,脸也爬上了皱纹。这每一条皱纹,每一根白发,都是她为我们,为家庭费尽心血的见证啊!妈妈个头不高,双眼皮,大眼睛,大鼻子,短头发,脸上总挂着慈祥的微笑。她一天到晚只有一个字可形容——忙。

夏天上学时,我有带水的习惯。这自然就苦了妈妈。下午上课我要带水,中午回家就轻松地、平常地对妈妈说一句“下午我带水”。午觉醒来,桌子上便有一瓶有些热的茶,毫不夸张地说,这比现在时尚的网上购物还方便。今天中午忽然想起一件事,就起来了。我带着朦胧的睡意,拉开门,我发现——在客厅里,妈妈正在接水。只见妈妈在地上垫了一张报纸,斜坐在报纸上,一只手拿了只茶杯,另一只手扶着饮水机,旁边还放着一只茶壶。妈妈接满一杯水后,倒在茶壶里,慢慢地等水凉下来,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灌进水瓶里。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妈妈为我们准备水,中午至少也要花半个小时。这时我才知道,妈妈中午从来都没有休息过。

刚上初中时,家与学校相隔得较远,我不住在学校。妈妈就更操心了,刚开学时的那一星期,妈妈天天接我。我却不懂得这深深的母爱,甚至认为妈妈跟着我走,走的太慢,另外我长大了,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怎么还老让妈妈接来接去的,让同学们知道了多不好。我跟妈妈好说歹说,不让她再接我了。妈妈刚开始还有些犹豫,在我的坚持下,妈妈答应了,但眉头皱了一下,眼中闪过了一丝犹豫,别的也没有多说,只是嘱咐我放学路上要小心一点。下午放学时,我推着车走出校门时,左右环顾,果真没有发现妈妈。这次没有尾巴了,我像一只出了笼的小鸟,一溜烟跑回了家。当我打开车库时,没有妈妈的自行车,我不太在意,以为妈妈去买东西了。可是我刚刚上楼,就听见“哐”的一声,车库门开了。我本能的转过头,只见妈妈空着手气喘吁吁的慢慢地扶着楼梯走了上来,我顿时明白了许多许多„„ 生活上,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学习上,亦是如此。

在小学即将毕业时,有一次数学竞赛,我只得了47分,竟然破天荒地拿了个“第一名”。我拿到卷子以后,犹如五雷轰顶,呆呆地站着,看着那刺眼的47,大脑中一片空白。我真的很伤心,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怎么对得含心茹苦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爱,我却只考了47分?我不知道该如何?我感到揪心的痛,眼里充满了泪水,更害怕的是,考得这么差,妈妈会怎么样对我呢?我想起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了给小朋友买生日礼物,我偷偷地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五元钱。这当然瞒不过细心的妈妈,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妈妈愤怒地操起鸡毛掸,重重地打在了我的屁股上。我疼得哇哇大哭。这一次教训使我终生难忘。当然考得这么差,妈妈肯定饶不了我。我忐忑不安地攥着卷子回到家,站在妈妈面前,低着头,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妈妈接过卷子,脸一下子绷紧了。过了好长时间,妈妈用颤抖的语气对我说:“一次考得不好没关系,认真找一找失败的原因。把病根找出来了,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正因为这一次失误,在妈妈细心地帮助下,使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妈妈的谈话给予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使我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于是我顺利地考入了郑州市外国语学校。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爱,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给了我们。我爱我的妈妈。

《有关妈妈的日记》

妈妈,是一个伟大的字眼。在我的人生路上,妈妈给我了太多太多的关爱与理解。

将年幼时的日记拿出,那是一个很旧的精制的笔记本,岁月流逝,她已尘封多时。拭去灰尘,翻开,那一串串弯弯曲曲却又认真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1992年5月12日。今天,妈妈把那双画着小xióng(熊)的wà(袜)子给买来了。昨天还说不给我买,还打我!不过,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好,我就把那zhāng(张)‘永远不理她’的纸条sī(撕)掉了„„

1992年6月7日。今天,我rě(惹)妈妈生气了,因为我考试没得双百,妈妈很生汽(气)。其实,还有很多比我chà(差)的呢!不过,妈妈,对不起!”

以上是两则在小学一年级记得日记,初读时觉得好幼稚,我还笑了半天。拿给妈妈看,妈妈什么也没说,只看到她的眼中有一些晶莹的液体在转,妈妈哭了!

上了中学,记得日记次数也多了起来,日记的内容也丰富了许多。然而,字里行间,总是记着“母亲”二字:

2000年12月15日。今天下着雪,放学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雪中,见前面有人在向我招手。我跑上前,看到那张脸,是妈妈!我无言。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我看到妈妈在风雪中正努力蹬着车子。我在心里默默的哭:妈妈今天还发着高烧!„„ „„

日记仍在断断续续写着,关于“妈妈”的日记,越写越多,或许是我在慢慢长大,从中我也慢慢懂得了妈妈的心,懂得了妈妈的眼泪„„

或许有一天我会不再记日记,我会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上郑重的写上:我读懂了妈妈!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四十二岁,个子不高,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圆圆脸,大眼睛,看上去很年轻的样子。他平时很幽默,总能用他的怪腔怪调和怪模怪样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

在我初一开学之初,爸爸就对妈妈说:“你是学文科的,语文、历史、地理归你负责,数学、生物、政治由我负责,咱们比比看到时谁负责的科目学得好。”妈妈说:“比就比,谁怕谁?”于是,自从我进入中学后,我在家时我家的情景一般是这样的:我在书桌前写作业,爸爸和妈妈坐在我床上“备课”。他们一会看看我的课本、一会看看我的教辅材料,“温故而知新”,恶补他们早已经还给了老师的知识。等我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就开始查漏补缺了。为了辅导我学习,爸爸还专门买了块黑板,挂在我卧室的墙上。爸爸因为负责数学,所以几乎独占了黑板的使用权,我作业还没有写完呢,他就已经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开了,等我写完老师留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已经在黑板上等着我了!爸爸规定:每天晚上必须做三道数学题,一天也不许落下!妈妈不仅抢不到黑板,也抢不到我的时间,急了就对爸爸说:“如果我负责的科目考得不好可别怪我啊!”爸爸摇头晃脑地说“那是万万不行地!”妈妈抢不过爸爸,也没有爸爸那个毅力,几个回合下来,妈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爸爸很着急,催促多次也不见效,就以妈妈“不负责任”为由,先是剥夺了妈妈的历史辅导权,后来又几乎包揽了我所有科目的辅导任务。我现在很喜欢和爸爸一起学习,可刚开始时也不是那么顺利的,我和爸爸为学习还冷战过一次呢!

那还是在我刚开学不久的时候。爸爸每天晚上在黑板前给我讲题,讲得口干舌燥,生怕我哪点没有理解透。可我老是改不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每次出错几乎都是因为粗心,爸爸反复强调也没有效果。有一天又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题,爸爸火冒三丈,气愤地说:“我告诉你多少遍不要粗心了,你还粗心?考试出这样的错窝不窝囊?你再这样下去我不管你了,你自己学吧!”说完气愤地扔掉粉笔,扭头走了。我站在那唰唰唰地掉眼泪,心中很是委屈和气愤,我真想把那块黑板摔了,最好摔个粉身碎骨。妈妈看见发生了战争,赶紧过来平息战火,弄清事情的经过后,对我说:“也难怪你爸爸发火,你看你,老是犯这种低级错误,爸爸每天苦口婆心地给你讲,讲得口干舌燥的,容易吗?快过去向爸爸认个错吧?”我的倔劲上来了,我说:“他不管我,我自己学!”说完,我冲到卫生间,洗嗽完后回到卧室,砰地一声锁上房门,妈妈喊我我也懒得理,我听见了爸爸的叹息,但我还是钻到被子里,用被子蒙着头哭了一阵,后来睡着了!

我和爸爸开始冷战,他不辅导我学习了,也不理我。妈妈坐不住了,开始两边做工作,当然主要是劝我向爸爸道歉,可我尽管心里也很难过,但张不了嘴,我真希望爸爸能主动打破僵局!

几天过去了,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始主动和我说话,开始辅导我的学习。自那次**之后,爸爸调整了对我的教育方式,又恢复了他一贯的幽默,并用他的幽默来冲淡我学习的紧张和疲劳。

爸爸辅导我时常采用央视二套《开心辞典》栏目的方式,他出题,我回答。如果我答对了,他会冷不防地大声说“恭喜你,答对了!”声音之大、动作之夸张,一般人会吓的得心脏病,可当你恼怒地去看他时,他的脸上却露出那种近似憨豆先生的表情,让你哭笑不得!每当看到我学习累了,爸爸就会说:“好了,不学了,休息一会,起来运动运动吧。”于是我们一家就在客厅踢踢毽子、打打排球,摇摇呼啦圈,要是单单只是运动一下,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我爸爸才不是这么简单呢,他边运动、边做出各种可笑的动作,一会模仿憨豆先生、一会又仿佛卓别林在世,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他却不笑。当我疲劳被一扫而光的时候,爸爸立即做出敲铃状:“当当当,上课了!”我立即恢复学习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过程当中。

因为爸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我的学习上,而且采用了各种方法,包括经常到网上给我找学习资料等。还不到一个学期,以前经常和爸爸“争权”的妈妈开始心悦诚服地管爸爸叫“总指挥”,每天晚上,每个周末,我们都听从“总指挥”的安排,服从“总指挥”的学习计划,我也以期中考试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回报了爸爸的付出!

7.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篇七

针对此种情况,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 认为小说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阅读, 不是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吗?

比较阅读, 简单说来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 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 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 活跃思想, 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又可以看到差别, 把握特点, 提高鉴赏力。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曾经将散文如《故都的秋》和《济南的冬天》、古文如《六国论》和《过秦论》等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 我在小说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对小说的人物进行分析、解剖, 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异中求同”则是通过甄别、筛选和提炼, 找出人物的共同特点。下面就对这两种方法分别加以说明:

一.同中求异, 比出个性

例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 可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七至九回, 并回顾初中时学过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引入鲁智深这一人物与林冲进行比较。二人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身份地位性格遭遇亦有相似之处。

(一) 二人都是“小公务员”。鲁智深是提辖, 《宋史·职官志七》中说:“崇宁中, 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 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 督捕盗贼, 以清境内。”大致类似现在的公安系统。林冲是禁军教头, 禁军是宋代宫廷的正规军, 教头指的是操练士兵武艺的军官。禁军教头指的就是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员。大致类似军队中带兵的教官。

(二) 二人都是“心细”之人, 善于用心洞察身边的人和事。鲁智深在发现郑屠死后会边骂其“诈死”边逃走, 林冲在发现草厅倒后会伸手进去摸火炉灭了没有, 都可见其心细。

(三) 二人均被逼上梁山, 共创一番大业。甚至两人生命的结束都在同一个地方——杭州六和寺。

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进一步研读文本, 便会发现两人的性格中又有很大的区别。著名学者鲍鹏山将两人的性格归结为“怕”和“不怕”, 林冲是一个“怕”字, 鲁智深只是一个“不怕”。

我将这句话丢给学生后便让学生围绕这“怕”和“不怕”进行拓展阅读。阅读小说的七至九回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 对两个人物进行分析。

以第七回为例, 当林冲得知自己的娘子正在被人调戏时, 他赶到跟前, “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 喝道:‘调戏良人妻子, 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 认得是高太尉的螟蛉之子”, 当时他“先自手软了”, 又经众人劝说, 他赶紧趁机“下台阶”, 收回了拳头, 只能是“怒气未消, 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而鲁智深则是“不怕”, 他“提着禅杖, 引了那二三十个破落户, 大踏步抢入庙来”, 对林冲说:“我来帮你厮打。”

然而林冲还是“怕”, 见到鲁智深, 赶紧解释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 不认得荆妇, 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 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 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权且让他这一次。”

鲁智深还是“不怕”:“你却怕他本官太尉, 洒家怕他甚鸟?俺若碰见那撮鸟时, 且叫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林冲还是“怕”, “怕”鲁智深醉了, 惹出事来, 劝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 权且饶他。”

鲁智深还是“不怕”:“但有事时, 便来唤洒家与你去。”

在八、九两回中,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分析两人的人物性格: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见义勇为, 嫉恶如仇, 扶危济困, 爱憎分明, 仗义疏财, 慷慨大方。勇而有谋, 胆大心细;热忱率直, 粗犷刚烈, 兼有粗野;而最突出的还是一个“不怕”。他为何如此“不怕”?因为鲁达是一个寡欲多情、任情率性之人。寡欲、任情率性使他的心没有为任何人世的权欲、名欲、利欲所牵绊, 因此他无所畏惧, 心随我动, “该出手时就出手”;多情使他“一片热血”, 只要他人需要帮助, 他会无条件地挺身而出, 无所顾虑。

林冲的性格特点是: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而最突出的则是“怕”字。他又“怕”什么呢?林冲不像鲁智深, 他有小小的官职, 有美丽的妻子, 有幸福的家庭。因为拥有, 所以“怕”失去。他“怕”失去眼前的一切, 所以他不得不顾虑, 而正是这种种顾虑使他“怕”起来。

又如在教《祝福》时, 可让学生把《孔雀东南飞》与之比较。让学生找出两篇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祥林嫂和刘兰芝性格中的共同点, 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她们具有中国劳动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纯朴、坚毅。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 再对比她们在性格上的不同, 进而体会她们命运的不同及造成这种不同命运的社会根源。经过深入地阅读思考, 大家指出, 祥林嫂的性格有被严重扭曲的一面, 她愚昧、麻木, 虽然为了维护最低微的生存权利, 多次和不公平的境遇抗争, 但最终还是被黑暗的社会吞噬。她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封建意识的牺牲品, 是旧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刘兰芝自尊、自爱, 敢于以死捍卫自己的权利, 她有自我意识, 更有抗争意识。这样一比较, 学生们认识到, 同样是中国劳动妇女, 同样具有勤劳、纯朴、坚毅的品格, 但是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精神风貌就有很大区别,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篇小说的主题, 更准确地把握两位女主人的典型意义。

二、异中求同, 找出共性

在教《祝福》时, 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将祥林嫂与初中学过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进行比较。先让学生找出两个人物的不同:一个是受封建条规束缚的旧中国妇女, 因为丈夫、儿子的相继去世而大受打击, 并被别人视为不祥之人;一个是典型的旧时代的酸腐的文人形象, 爱面子, 好酒, 讲究繁文缛节, 迫于生计不得不做一些窃取之事。

在此基础上, 再指导学生仔细研读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梳理。此处仅举“脸色”一例, 我让学生列出这样的表格:

除了脸色, 在语言、动作上也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比较。限于篇幅, 不一一列出。

经过一番这样的比较, 学生比出了两人的共同点: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在精神上都不自觉地受了封建思想的毒害, 在肉体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压迫, 一样可怜, 一样地被社会吞噬。

得出这个结论后, 学生不仅对人物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而且对小说的主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表示经过这样的学习, 他重新认识了鲁迅。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实践, 事实证明, 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 把握学习小说的方法, 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我们提倡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通过对有关内容的比较、对照和鉴赏, 发现其差别和共性, 把握文本的特点, 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活跃, 对文本的理解加深, 不断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 提升语文的素养。

摘要: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 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其主要方法在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运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种方法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的具体操作模式。

8.人物传记阅读设计 篇八

举重若重的“稀土之父”徐光宪

2009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鲜花竞艳。当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银发满头的“中国稀土之父”、化学教育家徐光宪院士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受了一项紧急的军工任务——分离镨钕,纯度要求很高。徐光宪成了这一研究的领军人物。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这已是徐光宪第三次改变研究方向了。对徐光宪来说,“国家需要”始终是第一位的理由,他转换研究方向无怨无悔。

稀土元素,简称稀土,又称稀土金属,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并被美、日等国列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

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的稀土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原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备,但是生产技术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他们将这些技术作为高度机密。中国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价出口稀土矿物和混合物来获取蝇头小利,同时还高价进口深加工产品,长期处于有资源无利益的窘境。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镨、钕都属于稀土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尤其是15种镧系元素,犹如15个孪生兄弟一样,化学性质几乎一致,要将它们一一分离十分困难,而镨钕的分离又是难中之难。

徐光宪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他建立了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推导出100多个公式,并成功设计出了整套工艺流程,实现了稀土的回流串级萃取。

但是,串级萃取中有着太多的变量:油和水要放多少?油是花生油还是豆油?水是糖水还是盐水?每个元素分离的次数应当是多少……

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虽然他最后也没能撬动地球,但徐光宪却找到了他的“支点”。他发现,无论油和水的条件怎样变化,但在大多数的条件下,油和水中金属离子各自的总浓度比是一个常数。换句话说,就是AB两种元素放入油和水中,油中A+B离子数和水中A+B的离子数相比,得到的始终是一个常数。这就是“恒定混合萃取比规律”。“恒定混合萃取比规律”的发现,使串级萃取理论最终建立。徐光宪从改进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入手,使镨钕分离系数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20多年前,国外稀土行业的跨国企业,被迫经历过一次巨变,他们称作“中国冲击”(China lmpact)。正因为采用徐光宪的科研成果生产的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让那些曾经无视中国“稀土大国”地位的国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随着中国的高纯度稀土大量出口,使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30%—40%,包括美国钼公司、日本的稀土分离企业、法国的罗地亚公司等一些长期霸占世界市场的稀土垄断企业,分别不得不减产、停产、破产,或寻求同中国人进行分离技术方面的合作。中国终于实现了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我国虽然已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但我们还要确保科技队伍后继有人,在其他科学领域还有许多课题要探索,我们要多学习、多研究。”徐光宪南方口音浓重,语气郑重,似乎鞭策着自己,也希冀着后人。

徐光宪尽管已是高龄,但是对于新知识的汲取是一般年轻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他是那一代老教授里第一批学会使用电脑的。也许正因为时时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徐光宪一直有着一颗童心,他给自己在学校BBS上的ID取名为“老顽童”。他每天要花大量时间上网,了解各种信息,并经常把有用的东西“打包”转发给大家,连书信、论文和PPT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的。

老人打字并不快。想象着他端坐电脑前,一连几小时敲击键盘的情形,更加深信他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把科学家分为几类,有举重若轻的,有举轻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属于‘举重若重’的一类人。”

在他看来,自己挚爱一生的教书和科研,是一切的“重中之重”。“著名爱国艺术家常香玉说过一句话,‘戏比天大’,说得非常好。对我们教师来讲,就是‘上课比天大,科研比天大。’这是一种基本的敬业精神。”他自称是个不折不扣的“金庸迷”,并说自己还爱看《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工作之余,徐光宪会练练八段锦、太极拳,争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多奉献一些时间。

(摘自《中华儿女》2009年12月刊,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2009年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了化学教育家徐光宪院士,这是对这位“中国稀土之父”很好的肯定和褒赞。

B.“恒定混合萃取比规律”的发现,使串级萃取理论最终建立,徐光宪从改进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入手,使镨钕分离系数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也为他赢得了“稀土界的袁隆平”的美誉。

C.徐光宪给自己在学校BBS上的ID取名为“老顽童”,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了解各种信息,并经常把有用的东西“打包”转发给大家,这充分说明他一直有着一颗童心。

D.徐光宪一生挚爱教书和科研,把这看成“重中之重”。但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庸迷”,还爱看《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工作之余还会练练八段锦、太极拳,他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E.这篇传记从徐光宪获奖写起,然后采用倒叙方式,重点写了徐光宪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实现稀土的回流串级萃取的科研过程,为我们真实记述了一位挚爱事业、勇于进取、血肉丰满的伟大科学家形象。

2.怎样理解徐光宪所说的“举重若重”?

3.文章引用邓小平、阿基米德、常香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4.徐光宪的创新进取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谈谈这些创新进取精神对你的影响和启示。

参考答案:

1.BC (B为徐光宪赢得“稀土界的袁隆平”的称誉,是因为采用他的科研成果生产的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中国实现了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C“这充分说明他一直有着一颗童心”分析不准,应是说明他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

2.这是徐光宪先生创造的一个词语,也是徐先生带有自谦的一种说法。它实际指徐光宪对自己所从事的有着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科研项目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采取的是认真、严肃、谨慎、勤奋、刻苦乃至“笨拙”的科学态度。 

3.引用邓小平的话是为了说明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从而突出徐光宪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引用阿基米德的话是为了类比,从而突出徐光宪科研成果的伟大。引用常香玉的话是为了表现徐光宪在上课和科研上的敬业精神。

4.创新进取精神表现在:①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三次改变研究方向。②建立了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推导出100多个公式,并成功设计出了整套工艺流程,实现了稀土的回流串级萃取。③鞭策自己,希冀后人。④积极汲取新知识,是那一代老教授里第一批学会使用电脑的。(4分)

影响和启示:①把“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无怨无悔。②“举重若重”,以认真、严肃、勤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研究。③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意思对即可)

【作者简介】

柴双政,特级教师,现任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教导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参编著作多部。

上一篇:泥沟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下一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