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高斯的介绍

2024-10-10

数学家高斯的介绍(共4篇)

1.数学家高斯的介绍 篇一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出一道数学题,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学生肯定是要算很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说他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世界一流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初中毕业升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由于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失学后他在小杂货店做记账员。与此同时,他坚持自学数学,到处借书、抄书,并养成了“啃”数学难题的习惯。他用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的课程,又用两年时间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他先后在国内外几所大学任教,19岁时开始发表论文,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于1985年6月在访问日本时不幸逝世。日记本引他走向成才路

雅各布·伯努利是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他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

从13岁开始,雅各布悄悄地写起了日记,他把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及遇到的难题,统统记了下来。翻开他的日记,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体会,有与别人讨论数学问题时得到的启发,有解决数学难题突发的奇想„„日记成了雅各布学习数学的问题集,解决问题的思路集、办法集,研究数学问题的收获集、成果集。

雅各布对数学的执著追求,终于使他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他33岁就成为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出生于福建。在高中时,他的老师讲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之后说:“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

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青年学生陈景润的心,他下定决心要学数学。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整个数学界。(1+2)即“大偶数都能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数学博士的“错误”

时间王国的全体国民刚刚举行完一次数学考试,时间博士邀请数学王国的对对博士来做阅卷指导。对对博士高兴地拿起一份试卷,可是他越看越生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检查试卷的时候,发现所有人的试题都做错了,例如:

7+6=1;6+6=0;3-7=8

对对博士把问题反映给时间博士,时间博士看着试卷,笑着对他说:“博士,他们做的并没有错误。因为在时间王国中晚上12点就是0点,所以6=6=0;7点钟再过6小时是13点,也就是1点,即7+6=1;3-7就是表示3点钟前7个小时是8点钟”

对对博士一拍脑袋,说:“对呀!哎,看来我这个博士还得继续学习啊。”

事故讲完了,小朋友们,你认识钟表吗?你会计算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

有用的“×”

我的名字叫“乘号”。

我是数学符号王国中的一员猛将,大家都离不开我。

对了,我可不是“+”,你们要看清楚,我的方向跟他不一样。但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如果“+”两边的数字是一样的,我就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很容易的得到结果,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小的时候,就是用我来解决问题的。

在乘法竖式中,我的位置和“+”、“-”一样,但是我的运算方式却不一样。我是分级运算的,我的准则就是乘法口诀。

除法虽然表面上和我处处做对,但是我们之间互相协助,他可以帮助我发现运算中的错误,相反我也可以帮助他。

“0”的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儿歌比赛

数学学校举行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聪聪第一个举手。聪聪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道:“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聪聪刚刚说完,小狗佳佳兴起手,说:“我的儿歌和聪聪的很相似。”大象老师说:“好!那我们听听你的儿歌。”佳佳大方地走上台,朗诵道:“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他们的儿歌主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我们觉得他们两个人都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老师的意见,高兴的鼓掌祝贺他们俩。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2.数学王子高斯 篇二

数学神童

高斯从小就是数学神童,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技巧。他在4岁时已能纠正父亲计算上的错误,11岁发现二项式定理,19岁发明用圆规和直尺作正17边形的作图法。后来,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和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数学天才。

关于高斯的神思巧算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高斯十分喜爱读书学习,从小就表现出特别的数学才能。有一次,他父亲替老板结算小杂货铺几个帮工的工资,算得满头大汗才得出总数是多少。突然,4岁的高斯小声地向他指出总数算错了,他吃了一惊,赶忙仔细再全部核对一遍,发现自己确实算错了。真奇怪,谁也没有教过小高斯算术,他是从哪儿学来的呢?高斯后来回忆起童年的事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学会计算了。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也可以说明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当他还在读小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计算:1+2+3+4+……+98+99+100=?当大家在石板上忙个不停时,高斯在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数字“5 050”。事实上,老师在之前花了好些时间才算出这个答案,这个9岁的孩子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老师很惊讶。

高斯解释道:“我仔细看了一下算式,发现这100个加数里,一头一尾两个数相加都是101,1+100=101,2+99=101,

3+98=101……50+51=101。這样,一共有50个101,用50乘101就是5 050了。”

算术老师惊讶地对高斯刮目相看。要知道高斯应用的方法就是数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才找到的“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呀。

懂得十几种外语

14岁的高斯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闯入了不伦瑞克公爵费迪南的庄园。费迪南亲自盘问,高斯对答如流,费迪南认定他是一个神童,还在后来资助他进入著名的卡罗琳学院学习语言和数学,以便为进入大学做准备。在那里,高斯学会了很多种语言,并精心研读了英国的牛顿、法国的拉格朗日、瑞士的欧勒这些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的外文原著。

1795年,在费迪南公爵的资助下,高斯进入举世闻名的哥廷根大学学习。进入大学不久,19岁的高斯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17边形,解决了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个世界难题。为了纪念他的这一重大成就,高斯去世后哥廷根大学按照他的遗嘱建造了一座十分独特的纪念碑。碑的底部是一个正17边形的台座,台座上面是高斯的雕像。

1799 年,高斯在博士论文中证明了一个代数的重要定理:任何一元代数方程都有根。这个结果被称为代数学基本定理。

1801 年,24岁的高斯出版了《算学研究》,这本书以拉丁文写成,原来有八章,由于钱不够,只好印七章。这本书可以说是数论第一本有系统的著作,高斯第一次介绍同余的概念,二次互逆定理也在其中。

高斯还喜欢文学与语言学,懂得十几种外语。1807年,30岁的高斯成为当时德国最高学府哥廷根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还担任了该校天文台台长。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别人称他是“天才”,可是高斯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久地思考数学,他们也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研究天文学

24岁开始,高斯放弃在纯数学方面的研究,做了几年天文学的研究。

当时的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在1801 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在火星和木星间有一颗新星,它被命名为谷神星。现在我们知道它是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但当时天文学界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行星,有人说这是彗星。人们不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还是彗星。

高斯自己独创了只要三次观察,就可以来计算星球轨道的方法——最小平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极准确地预测行星的位置。果然,谷神星准确无误地在高斯预测的地方出现。

1802 年,他又准确预测了小行星二号——智神星的位置,这时他声名远播,荣誉滚滚而来,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选他为会员,天文学家请他担任哥廷根天文台主任。

1809 年,他写了《天体运动理论》两册,第一册包含了微分方程、圆锥截痕和椭圆轨道,第二册展示了如何估计行星的轨道。高斯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大多在1817 年以前,但他仍一直做着观察的工作到他70岁为止。虽然做着天文台的工作,他仍抽空做其他研究。为了用积分分解天体运动的微分力程,他考虑无穷级数,并研究级数的收敛问题。1812 年,他研究了超几何级数,并且把研究结果写成专题论文,呈给哥廷根皇家科学院。

1820 到1830 年间,高斯为了测绘汗诺华公国(高斯住的地方)的地图,开始做测地的工作,并且开始写作关于测地学的书。由于测地的需要,他还发明了日观测仪。为了要对地球表面做研究,他开始研究一些曲面的几何性质。 1827年,他发表了《曲面的一般研究》,涵盖一部分现在大学中的微分几何知识。

研究磁场

在1830 到1840 年间,高斯和一个比他小27岁的年轻物理学家韦伯一起从事磁的研究,他们的合作是很理想的:韦伯做实验,高斯研究理论,韦伯引起高斯对物理问题的兴趣,而高斯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也影响了韦伯思考工作的方法。

1833年,高斯以伏特电池为电源,构造了世界第一个电报机。

1835年,高斯在天文台里设立磁观测站,并且组织磁协会发表研究结果,引起世界广大地区对地磁做研究和测量。高斯已经得到了地磁的准确理论,为了要获得实验数据的证明,他的书《地磁的一般理论》1839 年才发表。

1840年,他和韦伯画出了世界第一张地球磁场图,而且定出了地球磁南极和磁北极的位置。 1841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了高斯的理论,找到了磁南极和磁北极的准确位置。高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精益求精,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曾说:“宁可发表少,但发表的东西是成熟的成果。”许多当代的数学家要求他不要太认真,把结果写出来发表,这对数学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在德国慕尼黑的博物馆里有一幅高斯的油画像,底下几行字很贴切地说明他的成就:“他的思想深入数字、空间、自然的最深秘密;他测量星星的路径,地球的形状和自然力;他推动了数学的进展直到下个世纪。”

3.读《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有感 篇三

■实验小学四年级 刘芝妤

今天,我读了《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这篇文章。文章讲了,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还不会讲话的时就自己计算。三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看着父亲算工钱时,还纠正了父亲计算的错误。

教高斯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自己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这一天数学教师正好情绪低落,让同学们做作业。同学们看到老师抑郁的脸孔,心里害怕起来,于是就认真的作业。还不到半小时,高斯就把作业做完了,送给老师检查。

老师头也不抬地说:“错的!”高斯非说自己的是对的。老师接过来一看,高斯的计算不仅正确,而且他还发现了计算简便快捷的数学原理。

跟高斯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而总是直接问家长或老师。

在数学家庭作业中,我有一题不会做,可是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不会做,就去问妈妈。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可是我只是听懂写了上去,却没有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我现在觉得很惭愧。

我想:“如果,我只是听懂了,就写了上去,但却没有深入的去分析,去理解、去思考这道题。虽然,这道题改下来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仅仅是这样的话,过了些日子可能就忘记了解题的方法。如果认真地分析思考了,肯定是不会忘记的。

通过读高斯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数学的时候,只会照葫芦画瓢,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运用最简单的方法。高斯却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END-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 ~ 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 ” 数学王子 “.高斯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 1 加 2 加 3 一直到 100 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 加 2 等于 3 , 3 加 3 等于 6 , 6 加 4 等于 10……“ 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

4.读《数学王子――高斯》有感 篇四

在他还不到三岁的r候,有一天,他看着父亲在计算受他管理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埋头计算,最后才长叹了一口气,表示总算把钱给算出来。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突然,身边传来了微小的声音:“爸爸!您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的……”父亲惊讶地再算了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最令人诧异的`地方就是根本]有人教过小高斯到底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就靠平日细心地观察,不知不觉,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高斯勤奋过人。以前,他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他们一家吃完饭后,父亲就要高斯上床睡觉,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但他不想违背父亲的话,于是他往往带了一y菁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菁中的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再拿一些油脂当蜡油,造成了一盏“灯”。然后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里睡觉。……

高斯能如此精通数学,原因只有两个: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就像牛顿一样。果实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为什么只有牛顿一个人认真地思考,写下大家都公认的地球引力的结论呢?这就是因为观察,细心地观察。因此,成功的基本元素就是观察。还有,高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忘记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成功。他把学习看作得来不易的果实,我从中发现勤奋好学也是很重要的。它有一种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虽然从前我也知道,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勤奋,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一点:其实先天的资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勤奋,许多不足都可以弥补,许多缺点都可以改正。你要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直到收得成果。

我想,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样。你要仔细观察、勤奋好学,那么,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上一篇:党支部及党务工作者培训材料一(党章)下一篇:住宅外墙装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