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

2025-01-28

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9篇)

1.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成为老师,有的想成为科学家,还有的想成为医生……可是,我的理想却与他们截然不同,我想成为那勤劳的神笔马良,拥有那只神奇的画笔,为人们制造出许许多多的东西来……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画出一栋又栋的房子。并把这些房子送往去年四川大地震时,那些受灾的群众的手里,让他们有自己的房屋,过上更加快乐、美满的生活。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画出很多的.稻米,分发给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们。要知道,这些人每天都要在大街上乞讨。一天下来,他们手里的钱多则十几元,少则只有几元钱呀!所以,我要多画点米,让这些叔叔们不再那么辛苦,那么劳累。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还会画出无数的课本,送给那些和我们一样大,却因为家里特殊原因不能上学的小孩子们。让他们在家里自己读书,遨游在书的海洋里。瞧,这些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和热爱书呀,读得多认真!也许,这些书就是对他们来说最惊喜的礼物吧。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会画出……

2.《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篇二

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民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马良的爱和憎。

教学重点: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边读边思地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马良的爱和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果你有一支神奇的笔,你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就用神笔做出了他想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笔马良》。(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

2、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你最感兴趣?

三、检查自学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思考题2题。

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

①画了一头大耕牛。

②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

③为农民画水车。

④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

3、说一说马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勇敢、机智、爱憎分明。)

4、说一说文中的大官是个什么样的人?

(贪得无厌、欺压百姓等)

四、再读课文,朗读理解。

五、讨论

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

六、总结

1.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胜似马良,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内容。(指名有感情读课文。)

2.你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

七、布置作业:

你知道故事过后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吗?请同学们回家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画耕牛画门画水车(爱穷人)

爱憎分明

画大海画船画风(恨坏人)

教学总结:

《神笔马良》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贫苦人家的孩子马良历经坎坷,最后用自己的画笔战胜邪恶,得到穷苦人民爱戴的故事。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全文故事情节生动,通过设计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走近主人公马良。问:“你们读了这个故事认为马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从不同角度出发的。看来之前的发散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说奏效了。

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通过马良不直接给官员画金山,而是先画汪洋大海能够体会到马良是个聪明智慧的孩子。他在牢里等看守睡熟后在墙上画门解救无辜百姓、官兵追击,马良迅速在岩石上画马机智逃脱,这些都能表现他的聪明和智慧。学生抓住马良没有笔在沙地上画画,在河滩上画画体会到马良做事执着,热爱绘画,持之以恒。通过他只为穷人画画,毫不考虑自己体会他的大公无私和善良,以及诚实守信。

学生多元的解读,逐渐让马良这个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不再是躺在纸面上的人物,而是有呼吸、有情感的立体的有血有肉人。语文教学应该还原作品人物本身的特点,让主要人物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得以彰显。这是学习此类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3.神笔马良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育、应;理解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4、--懂得学了本领要为百姓做事,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洪汛涛))

二、复习单元提示:

1、怎样默读才会有好的效果?

2、提示告诉我们什么默读方法?

3、这样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三、初读课文,初知内容

1、听录音,思考。

2、讨论:

(1)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马良用这些神笔干了哪些事?

3、小结。

四、自学字词,检查效果

1、读词。

2、多音字组词:育应

3、字形分析:

犁、浇、套、扇

4、辨字组词:

犁( )旱( )浇( )咆( )

梨( )早( )烧( )饱( )

5、解释词语:

出神、不知不觉、无边无际、咆哮

6、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五、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1-4自然段。

3、--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明白:马良学画不仅仅是为了穷人,而且是有志气的表现。也正因为马良有志气,白胡子老爷爷才送给他一只神笔。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急(zhao zhuo)沉着(zhao zhuo)

坚硬(yin ying)浇水(jiao shao)

2、比较形近字组词。

烧赚()

浇()嫌()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划出相关词句,进行概括,写下来。要求简洁、明了。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参考答案:

(1)用神笔画大耕牛,让它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耕地。

(2)用神笔在监牢里画门、画马,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3)用神笔画水车,让它帮助农民浇地。

2、反馈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10-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马良又怎样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划出有关词句。

2、列出回答提纲:借机夺笔--画大海--画金山--画船和狂风。

3、小组交流。

说的时候要把大官的所为和马良施计结合起来:大官要马良画画,马良借机夺回了神笔;大官要马良画金山,马良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官训斥了马良,马良就在海中央画了一座金山;大官要上金山,马良先后画了船和狂风,把大官们送入了--

四、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些什么?让学生说说写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比较,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练习复述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6题。

一、复习:

1、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

2、读描写大海景像的句子。

3、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并校对。

二、比较句子。

1、读课文后面的三组句子。

2、比较并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内容。

2、小结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

四、指导复述。

1、出示复述提纲(各段小标题)

2、听朗读录音,理清叙述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3、自由准备。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五、作业:

4.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神笔马良》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是由编者根据洪汛涛的原著改编而成的。大部分学生对《神笔马良》这个故事都有所了解,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习得什么,笔者从2010年开始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几经改进。回眸审视这个过程,看似是教学设计的修改,实质却是教学理念的修正,展现了 个教育者践行着从师本走向生本的心路历程。

梅开一度——千朵万朵压枝低

第次研究《神笔马良》的教法是在2010年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上,我和徒弟一起精心研制了一堂自以为能引起会场良好效应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读文,整体把握故事大意。借助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对关键词语的提示,使学生能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通过读、找、画,感受神笔之神,帮助学生明辨马良和大官在神笔使用上的不同态度。3.引导学生发现“马良惩治大官”部分的叙述特点。利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感悟马良的机智、善良以及大官的贪婪、自私,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愿望。

4.通过读文,运用体会、交流、朗读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显然过于繁杂了。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要落实这么多的目标,如同“千朵万朵压枝低”,看似繁花似锦,却难以一一达成。

回顾当时的课堂现场,教师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一感受神笔之‘神’一读懂马良智勇双全”几个板块进行教学。虽然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感受到了人物的生动形象,读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热烈,但热闹的课堂教学之后,我们在反思

首先,这是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学生对故事内容基本了解,面对这样的学情,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有关内容的了解上。那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其次,教学过程过于缜密,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受到牵制,能否让教学更开放些?

再次,教学目标过多,能否让目标更加集中些,让学生学得从容一些?

介于以上思考,笔者进行了教学的二度设计。

梅开二度——枝头花落未成荫

首先对原来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简,使之更为集中。1.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初步学习概括。2.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和关键词句复述故事。3.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喜欢民间故事。

“概括”和“复述”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我将原来众多的目标删繁就简为两大语文本位目标,同时两个目标互有联系,“概括”是第二学段开始训练的阅读能力,同时概括内容也为帮助学生厘清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作好了铺垫。

为达成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

一、读故事,学概括

指名分三部分读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试着给每部分故事起个小题目。

预设的答案是.盼望得笔、得到神笔、帮助穷人。

二、学复述

1.讨论复述要点:要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得注意什么?师生讨论方法。2.以第一部分故事为例。

(1)仔细默读第一部分故事,讨论: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提出“听众”想了解的问题是:马良一开始喜欢画画吗?马良想得到画笔,遇到什么事?后来马良得到画笔了吗?„„

(2)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哪些好词佳句?

学生说,并在课文中画出,说明理由。(3)练习复述。指名练说,评价。

(4)听录音讲故事示范:你觉得要把故事讲得吸引人,还应该怎么做?

预设答案: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加上动作。3.分组复述其他两部分故事。

当笔者沾沾自喜地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提交给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三年级语文教师讨论时,却被他们冷酷地“枪毙”了,理由如下:

首先,读课文之后,马上让学生给三部分故事写小标题,对于刚刚学习概括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其次,指导学生复述故事部分,要求学生针对故事的情节设计问题本身就很有难度,要借以“从听众的角度”设计问题为复述故事的把手,更是个美好的“神话”。

再次,最后环节,让学生分组复述后两部分故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设计问题一画好词佳句一讲好故事”的任务,三项任务一起布置,看似使教学更为开放,让学生学会方法自主学习,但面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很难按照教师的美好愿望去实施。

面对“残酷”的现实,笔者只能重新审度三上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再作教学调整。

梅开三度——喜看儿童捉柳花

一、指导概括,有方法

对于三上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概括”刚刚起步,一定要有具体方法辅助,为此笔者作了这样的努力: 1.将原来给段落写小标题改为“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部分故事内容”,从写到找(说),降低了概括的要求。

2.降低要求,允许学生出错。这篇文章篇幅长达28个自然段,主要段落有十几个,要学生一下子就找准能概括整个段落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难度相当大。由于笔者在心理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学生没有马上找准句子时,就能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偏差走向正确。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部分故事,其他同学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呢?

生:有个孩子叫马良,家里穷,连一支笔也没有。

(师板书:家里穷没有笔)

生:马良喜欢画画。(师板书:爱画画)

生:马良很想有一支笔。(师板书:盼望有笔)

师(指着板书):马良爱画画、家里穷、没有笔,都是他盼望有笔的原因,所以这段故事主要讲的是——

生(齐声):马良盼望有笔。

师:看来一段话中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比较一下哪句话最能说明整段话的意思。(教师擦去前面写的板书,留下“盼望有笔”)

在教学现场,根据学生的多种答案,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句话最能概括第一部分故事(8个自然段)的意思成为教学的亮点,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教学环节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呈现了学生慢慢成长的学习过程。

3.从概括段意到概括文意,有层次。学生找能概括段意的句子,教师帮助其概括成小标题:盼望有笔、得到神笔、为民画画。然后让学生默读第三部分“为民画画”部分,根据马良画画的目的不同,将第三部分划分为“为民造福”和“为民除害”两个层次。最后让学生根据每段大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讲出来。从概括段落大意到概括整篇课文内容,为学生降低了难度。

二、指导讲故事,有抓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复述”的要求,但面对刚刚进入第二学段的三上年级学生,我们要学会宽容,并予以扶持。

首先,要多一些宽容

纵观许多公开教学的课堂,很少有将“复述故事”列为教学内容的,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复述故事”的教学环节,精彩与否教师很难掌控,决定权在学生,如果学生说得精彩则给课堂教学气氛争光添彩,否则会使课堂处于低潮。有这种观念,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心理定位过高。如能正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欣然接受学生起步时的“踉跄”和“笨拙”,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从不会讲到会讲就是精彩『在《神笔马良》的第三次教学中,笔者根据三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复述”要求,设定的目标是.能说清楚故事情节,能用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讲述,语言连贯,没有错误。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精彩”。目标降低了,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宽容,才会真正做到“静听花开的声音”。

其次,要多一些“扶持”

要让学生掌握“行走”的技能,必须先“搀扶着起步”,习得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重在教给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展现学生学的过程。1.概括主要内容是讲好故事的“主干”。

笔者将学生对每段主要意思的概括,画成如下图:

这实际是“思维导图”,对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很有好处。根据三上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其设计为一棵树,为后面讲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此环节,笔者和学生展开这样的对话

师:我们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这样一幅图,看看,像什么?

生:这是一棵树

师:一棵怎样的树?

生:没有树叶的树。

师:请你看着“这棵树”用三两句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生答,略)

师: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故事,你用几句话就讲清楚了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在班级里开故事会,这样讲故事,大家愿意听吗?

生:不愿意听。故事太简单了,不吸引人、师:是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树的枝干,有了它,树才有生命。但要把故事讲生动,这样还不够

(师生讨论复述故事的方法)

小结:关键词语是讲好故事的“枝叶”,有了枝叶,树才会枝繁叶茂。2.借助关键词语、展开合理想象是讲好故事的“枝叶”。

在原教学设计中,笔者设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关键词语复述故事”,但在教学中从找“关键词语”到“学生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缺乏指导,课堂上学生故事讲得好坏,取决于学生语言的“原生态”,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笔者修改了原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几个学习步骤:一是找出能帮助把故事讲生动的关键词语;二是师生串词讲故事情节:三是以“画摇钱树”这个故事情节为语例,示范如何用好关键词来帮助讲故事:最后小组合作讲好故事片段。

第三次教学设计修改后,在浙江省师训中心组织的“小语高端培训班”上作了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如果说这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那是因为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目标和方案。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如何找关键词,学会如何借助关键词把故事讲生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而笔者从原来以教师演绎自身的教学艺术为本,转变为观察、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为本,最终体会到了“喜(细)看儿童捉柳花”教育的幸福感。

5.神笔马良作文 篇五

我还会给那些没有房子的老百姓画一座美丽的房子和阔大的院子。

我会在沙漠画一条小河,一条条小溪。

有一次,有个坏人听到了这个消息,让我给他画珠宝,我怎么也不肯。于是,坏蛋把我抓紧了牢房,他又知道有一座山,山上有很多珠宝有海挡住了去路,他把我放了出来说:“马良,你给我画一艘船回来我一定会把珠宝分给你的。”我说:“好吧。”然后我就画了一艘大船,他坐上船开动了。我又画了一阵大风,把船吹翻了,坏蛋死了。我又画了艘船,开着船,把山上的珠宝分给了老百姓。

6.《神笔马良》读书笔记 篇六

有一天有位白胡子老人突然出现在马良的面前,这位白胡须老人送给马良一支笔。白胡须老人说:“这是一支神奇的笔,你一定要好好保管它转身就飞走了。马良得到这支神奇的笔后就在墙上画一只大公鸡,大公鸡竟然活了。

从此之后马良每天帮助那些穷苦人画东西,乡亲们也很感激他,从些以后马良的这支神笔传开了。他用了自己的智慧打败了贪财的皇帝并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画画)。我觉得故事里的马良是一个勇敢、充满智慧、机智、乐于助人的人。他干了这些好事后有人说他回乡了?有人说他继续给人画画了?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这一个答案:“他帮助了孩子们重新获得了他们那些甜甜的笑脸。”

我觉得整篇文章让我感受到马良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印象。马良还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他只给那些做有意义的事情的人给予帮助。他还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

7.读《神笔马良》有感 篇七

《神笔马良》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一个出生在穷苦人家的孩子――马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什么都栩栩如生。他一心想得到一支笔,一天晚上,一位白胡子神仙送给马良一支神笔,从此马良就用神笔为穷人们造福。可过了没多久,神笔的事就被官府和皇上发现了,马良也被他们抓走了。马良一次次用神笔逃脱他们的囚禁,继续为穷苦人家造福。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马良是一个善良、助人为乐、惩恶扬善、不向恶人屈服的英雄。我也要像他一样惩恶扬善,造福人类。

如果马良来到21世纪,他一定会画堆积如山的书和学习用品,让那些上不起学、买不起书的孩子,可以有机会上学读书;他还要画好多好多电视机,让那些深山里的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探索外部世界的奥秘;他还会画许多的粮食和住房,让遭受天灾地区的人们,不再忍受饥饿,也可以有安身的地方……

马良身上的精神也总是激励着我,我要学习马良那种不服输、敢于与坏人斗争的美好品格。我以前遇见难题时总是容易退却,从未主动动脑思考,更别说主动解决了。现在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正视难题,勇于向困难挑战,做更完美的自己。

8.《神笔马良》读书笔记 篇八

今天我读了神笔马良这本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我。

不久,大官知道马良有只神笔,就把马良抓过来叫马良画摇钱树,马良不肯。于是他画了一片大海,在海里画了一座金山。大官说:“画一艘船去运金子。”马良画了一艘船,大官上了船,船慢慢地向金山开去。大官嫌太慢,大官对马良说:“画点风。”马良加几笔粗大的风,船被吹得东倒西歪。船翻了,大官被淹死了。马良仍然和以前一样善良、一样勇敢、一样乐于助人。

大家应该像马良一样善良、一样勇敢、正直,有乐于助人的精神,马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给买不起车的穷人画车,让他们不会走路太累。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给买不起学习用品的小朋友,画很多学习用品让他们好好学习。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村里的小朋友画很多电视机,让他们看电视。马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马良是大家学习的指路灯。

9.《神笔马良》续写作文 篇九

大家都知道,马良小时候,有一位老爷爷送给他一支神笔。从此,他就帮穷人做了许多好事,人们都十分尊敬他。

很多年过去了,马良年纪大了,眉毛和胡子都已经白了,他想给神笔找一个新的主人。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是他又转念一想,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几个儿子,都是自己管自己,不太爱帮助人。我可不能把神笔传给他们。”

马良又考虑了好久,他决定试试周围的人。当然,谁最让马良感到满意,谁(就)将成为神笔的新主人。这天,马良把左邻右舍的孩子叫到自己跟前。马良笑眯眯地问他们:“你们想要一支神笔吗?你们会用它做什么事?”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马良选了三个回答最好的孩子,让他们跟着他去街上走走。来到大街上。他们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倒在路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哇哇”地哭,看上去好像几天没吃饭了。马良把神笔交给他们三个。第一个孩子拿着笔发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偷偷地把神笔塞给了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接过笔想也不想就在墙上画了一个金元宝放在老奶奶面前。可是老奶奶根本就没力气去拿那个金元宝。第三个孩子看见了,一把夺过神笔,画了两碗面条送到她们面前让她们吃。可是,画出来的东西哪像面条,只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最后,马良只好自己用神笔画了一些馒头,馒头香喷喷的,还冒着热气。他把馒头送到老奶奶的手里,接着又画了一辆马车送她们到想去的地方。马良回到家后,想了想,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孩子都不能成为神笔的主人。”突然,马良想到了什么,他拿起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小时候的自己。金光一闪,墙上的.小马良走了下来,马良对他说:“你要用这支神笔帮助穷人们,记住要为穷人们着想,不要只为自己。”说完,马良把神笔交给了小马良。

续写《神笔马良》

马良给官府画了一座金山,然后又画了一片大海,贪财的官府连忙乘船去取金子,马良画了一阵大风,船翻了,马良坐着自己画的马车回到了家中……

没过几天,官府的人又来村里抓马良了,马良早已知道了消息,他躺在床上,等着看一场“好戏”。官府的人到了马良家门口,他们砸开了门锁,可门后系着的绳子,把他们一个个都拌了个“狗吃屎”!惹得马良哈哈大笑。然而官府的人仍不善罢甘休,爬起来冲进了屋里,但神勇的护家狗,又把他们咬得“哇哇”大叫,衣服也被咬的破烂不堪。官府的人灰溜溜地逃掉了,村里的老百姓个个拍手叫好,直夸马良!

有一年大旱,小河干了,花、草、树木也枯萎了,田里的庄稼渴得弯了腰,叶子变得枯黄,连土地都被晒得干裂了。村里的人们看着田地里的庄稼,一个个愁眉苦脸。见此情景,马良画了一大片乌云,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地里的庄稼喝了个饱,挺直了腰杆,花儿绽开了笑脸,欢快流淌的小河里,鱼儿游来游去,小虾也蹦蹦跳跳。庄稼丰收了,村里的人们高兴的乐开了花!

后来,马良还给村庄画上了蔚蓝的天,嫩绿的草,漂亮的花,还有许多家畜。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天富裕,都在心底里感谢善良、智慧的神笔马良

续写《神笔马良》

话说马良打败贪官后,被玉帝加入仙班,以后的日子在天上度过。一天他想回到人间看看,就画了一只麒麟,骑了下人间了。

他骑了下人间,刚下到没几远,就有几个机器人用激光枪瞄准他,说:“别动!”马良想:我才不怕你呢。谁知那激光枪一射,麒麟立刻死了。马良怕了,便说:“我是神笔马良,我没有恶意!”

“你是那救老百姓的神笔马良,谁信!”机器人大声喊。

“我真的是神笔马良,不信,我们来个比赛!”马良说。

“比什么?”

“先比赛跑!”

“好!”

马良用神笔画了匹猎豹,骑了上去,说:“谁先到达那棵大树就是赢方!”

“一!二!三!开始!”

猎豹虽然跑得快,但机器人脚下踩了风,一秒钟就到了树下。马良十分惊讶,说:“着是怎么回事?”机器人说:“现在都二十二世界了,你还惊什么讶!快快跟我回去你这个间谍!”

突然,一个人走过来说:“停手!他真的是神笔马良!”马良说:“你是谁?为什么要救我?”那个人说:“我是这里的市长,我认得你是马良。”马良说:“终于有人认得我了!但为什么这里的科技这么发达,连普通人也跑得快过猎豹?”那人说:“现在科技发达了,那不是人,是机器人。”马良说:“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神笔又有什么用处呢?”

上一篇:中学开学自查情况报告下一篇: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