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精选10篇)
1.古代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 篇一
1) 千忙万忙,白发父母不可忘。
2) 父母恩情似海深,儿女莫忘养育恩。
3)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4)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
6)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7)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8)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9)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10)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懂得感恩。
11) 人敬人,敬成神;人踩人,踩成纸。——李强
12) 内睦者,家道昌。 —— 林逋
13)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 苏辙
14) 父母者,人之本也。 —— 司马迁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2.关于防溺水安全的名言警句 篇二
第2条 水是生命之源,请远离水源地。
第3条 游泳有乐趣,生命最可贵,谨慎。
第4条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有致命的威力。
第5条 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去游泳时应有家长陪同。
第6条 切实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第7条 不要无父母陪伴下水游泳。
第8条 预防溺水,不要让水变成亲人的眼泪。
第9条 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10条 轻轻脚步,勿踏入水。
第11条 全社会齐抓共管,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
第12条 珍爱生命,关爱为先,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
第13条 请不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第14条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终生。
第15条 珍爱生命,坚决不下水游泳。
第16条 常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
第17条 依法监护子女,杜绝溺水事故。
第18条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第19条 坚决远离河道,铭记生命至上。
3.关于饮食安全名言警句 篇三
2) 选购放心食品,吃出健康体魄
3) 树立正确营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4) 食品卫生法是保障您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5) 把好食品安全关,健康快乐人人欢。
6) 人民健康兴百业,食品安全利千秋。
7) 食品卫生,法律保障。
8) 食品卫生法是保障您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9) 三无食品少去碰,小摊小贩离远点。
10)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1) 病从口入,卫生规范,从我做起。
12) 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发展。
13) 食品卫生,法律保障
14)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
15) 食品安全要重视,QS商标少不了
16) 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发展
17) 来料检验按标准,食品安全有保证
18) 选购放心食品,吃出健康体魄
19) 食品卫生法关系你我他
4.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篇四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 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4)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5)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6) 五权宪法。——孙中山
7)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8)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9)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10)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11)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12)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14)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5)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16)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7) 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18)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9)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5.古代名言警句的摘抄 篇五
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4)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9)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0)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5) 言必信,行必果。
1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19)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6.古代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篇六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长幼有序。——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7.古代法治名言警句 篇七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法律不负杀人的职责,也就像这职责不就应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务必为明天做准备。它务必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子.守道》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也。
──刘恒(汉文帝)
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明太祖朱元璋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沈家本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8.古代经典名言警句 篇八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古名言警句励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9.古代名言警句集 篇九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4)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5)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10)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11)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12)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4)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1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 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19)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10.古代爱国的名言警句 篇十
2)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送许郢州序》
3)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6)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清)
10)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过 (汉)
11)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12)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3)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1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15) 爱国如饥渴。——班固
1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7)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18)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19)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20)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21)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古代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推荐阅读:
古代感恩名言警句08-24
中国古代战争名言警句09-06
古代关于爱情的诗句09-08
古代关于孝的礼节01-10
关于读书励志的古代诗句01-14
关于古代建筑物的作文06-10
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06-20
关于廉洁的名言警句07-03
关于家庭的名言警句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