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2024-08-13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精选12篇)

1.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一

1.假设三个人要在纸上写下金额,而且不可以说出来。他们必须在1元到100元之间挑一个整数(包括1和100),所编写数字最小的人则可以得到他所编写的金额。如果有平手的情形,总奖金则由赢的人平分。所以如果A写53元,B写22元,C写30元,则B可以得到22元;如果A写53元,B写22元,C也写22元,则B和C就会各自得到11元,因为他们要平分这22元。在所有人都很理性的情况下,找出这个博弈的合理结果,并给出分析过程。(10分)

答:(1)假设前提是所有人都很理性,那么,对于所有人,每人写100元都能得到最多的钱,但是这样每个人只能分到100元的三分之一,那么此时如果是A,在第一次博弈中为了得到最多的钱,便会写99元。

(2)当A想写99元时,B、C同样作这样的决策,那么此时三个人就只能每人获得33元,进而,又会重复之前的博弈。

(3)直到最后三个人都写了1元,因为三个人都非常的理性,而三个人之间又不够信任,就只能陷入困境,最终每个人只能会得到1块钱的三分之一。

2.你在9个信封里各装了100元,第10个信封里则没有装东西。你把这些信封混在一起,小张随便挑了一个信封打开来看。小李提议让他出一笔钱买下小张所挑选的信封,但他在提出这项建议时,并不知道小张的信封里有没有钱。小张可以接受小李的出价,也可以拒绝并把信封留下来。小李应该出多少钱买小张的信封?请说明理由。(10分)

答:(1)如果小张小李都是理性人,那么根据概率方法,小李最多会出90元买信封,所以,小李的出钱范围是1-90元。

(2)而小张知道信封里到底有没有一百块钱,如果信封里有100,那么小李出任意小于100的数,小张都不会同意,在依据小李的出钱范围,小李会出1元。

(3)如果信封里没有100,那么小李出任意小于100的数,小张都会同意,在依据小李的出钱范围,小李出1元才是合理的。

(4)综合而言,无论里面有没有100元,小李都应该出1块钱买信封,如果小张同意,则小李便以1块钱买了一个信封。

3.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劣币会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山寨手机对正规手机造成较大冲击,劣质商品大行其道等,请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的角度进行解释,并谈谈你对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的看法。(11分)

答:(1)略

4.在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可能会为了一个座位争吵,可如果他们认识就会相互谦让;在农村人们之间比较诚恳,一家有事全村人帮忙,可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比较淡漠。请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12分)

答:(1)从博弈论角度看城市生活的人们之间人口流动比较大,一个人干了坏事,转眼便会消失在人群中,对方难以实施报复,就比如在火车上的东西都很贵一样属于一次博弈,《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2)而农村人们之间注重感情,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村子,时代生活在一起,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家长理短不出半日就会让全村人知道,所以,如果村里有人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必定会招到报复,受到大家的谴责,所以农村人们之间属于重复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答 题 纸 1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答 题 纸 2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答 题 纸 3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答 题 纸 4

《生活中的博弈论》试题册

答 题 纸 5

2.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二

1 海量信息挟裹下的浅阅读体验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全国的时候, 人们上网抱着求知的态度。互联网像一座无穷无尽的海量宝藏, 快捷地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但是“浏览网页”这种阅读方式的效果却令人堪忧, 更多的时候, 网络带给我们的只是信息, 而非思考。与印刷媒体时代知识的载体书本相比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书本时人们拥有一个个人的世界, 不被打扰, 没有杂念, 在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世界上花费脑力而无暇顾忌其他, 然而浏览网络则更像一场战争, 个体被信息的洪流夹裹着前行, 眼睛不停地去搜索关键词, 同时大脑快速运转着去甄别有用的信息, 即便如此, 依旧不能避免被其他事物吸引了眼球, 等你绕了一大圈再回来, 发现时间已经刷刷过了好几小时。网络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主导了人们的意志让浏览者坠入另一个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 日子似乎过得很慢, 人们读报、看书, 了解一条信息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如今, 半个小时足够可以把微博、人人、微信等等社交网络从头刷到底, 了解了几百个人的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以及世界任意一个角落发生的离奇事件, 我们发现世界是如此的丰富, 但是关闭网络的那一刻, 我们什么也没记住。在《冬吴相对论》“改变人脑的电脑”这一节中, 主持人提出了网络使人们“思考碎片化”这一概念, 由于社交网络的字数限制, 用户无法发送长篇大论, 似乎也不需要深入地了解信息, 任何不停地浏览网络的人潜意识里总是贪多不求好的, 人们社交网络的更新速度是每六分钟刷一次屏, 这导致不断地有大量的信息涌入使人们应接不暇, 从而失去了深度阅读的可能性, 这也就是日前兴起的“快餐式阅读”, 许多人批判这样的纯粹浏览信息对思想力和判断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 退一步, 一面之缘的信息和观点不经过自身的消化根本难以被我们记住, 于是当人们真正需要写一篇文章或阐述某个观点时, 会感到差异“我明明读了很多相关信息, 为什么还是觉得没有头绪。”

2 UGC语境下被闲杂信息充斥的用户体验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 , 既用户生成内容, 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 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2]在UGC的语境下, 每一个用户本身都拥有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这也是“微信”等社交软件得以兴盛的原因, “微信”并不是中国第一个社交软件, 它的先辈还有人人网、微博等, 这些社交软件共同的特点是——依靠使用这些软件的人所分享的私人信息来维持生命力。事实上, 社交软件仅仅是一个平台, 真正有价值的是用户们主动分享的隐私信息。许多微信用户都有一个共同的“强迫症”, 那就是早上醒来一定要将朋友圈刷新一遍, 人们会担忧遗漏到某些重要的信息, 即使看到的这些信息大部分与我们并没有关系或者被我们很快地遗忘。接受更多的信息, 并不意味着个体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或者得到更愉快的生活体验, 相反, 很多研究表明过分关注社交网络中他人动态的个体更容易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自媒体”时代, 与印刷媒体时代相比较而言, 那就是信息源不再是权威的公共机构而成为了平凡的个体。印刷媒体时代人们接受到的信息是以公众话语形式出现的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事件和观点, “自媒体”时代, 最夺人眼球的反而是“幕后”的隐私, 如明星的私生活、私密的情感宣泄、琐碎的日常细节, 当我们的社交软件上被此类“非知识”所填满, 这些碎片化、浅表化、戏谑化的信息无孔不入, 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都被相关或不相关的他人的生活所侵占。笔者此言并不是要否定互联网为我们带来讯息的作用, 而是提醒社交软件用户们在通过网络无止境地窥伺他人生活时, “自我”的意识往往被忽视了。

3 私人空间的界线被打破

中国的上班族, 曾有“八小时制”这一概念, 指的是作息的规律, 法定上班时间的八个小时和私生活有明显地界限, 当你脱下制服回到家中, 就切换到了另一个状态。但是迈入互联网时代以来, 这个界限逐渐被淡化了, 人们上班的时候看着手机, 公车上看着手机, 哪怕在餐桌上、电视机前、或者马桶上都依旧看着手机, 网络全方位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你是处在“私人空间”还是“公共领域”, 只要有需要, 别人就能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联系到你, 更可怕的是, 大多数时候, 并不是外界的力量使我们离不开网络, 而是我们内心的空虚和无聊使我们机械地一遍遍刷新微信等社交平台。此时此刻, 人们的大脑已经失去了自我的思维议程, 只是盲目而机械地接受这外界海量信息的填充, 以此来告诉自己——我并不无聊。我们本该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就是这样被侵占的。丧失了独处的时间应当令我们感到遗憾, 因为我们同时还丧失了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和为数不多不被打扰的沉思时刻。很多人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感到慌乱, 地球如此之大, 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 如果不能保持无时无刻都接收着新讯息, 容易产生被时代抛弃的恐慌感, 而正是这种恐慌, 迫使我们不得不将眼光无限地放长放远, 紧紧盯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最终忽略了自己。

被互联网庞大的社交网笼罩的现代人, 没有坦然面对自己的时间, 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思过, 没有“温故而知新”的探索, 不知不觉中, 错过了太多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某一天, 当你从互联网世界中撤退而出, 对着镜子前的自己, 是否会感到一丝陌生?

4 结论

苛责互联网的过错, 并不是笔者想表达的。但事实也绝不像支持工具论的人们预测的那样乐观, 因为网络不仅仅只是工具, 如麦克卢汉所言“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信息, 而是媒介本身”, 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 必然会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每一种媒介的不同传播特性都注定了它会传播怎样的信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已发展成一种文化的模式, 网络象征着前所未有的开放, 纤细的光缆可以将偌大的地球变为小小的村庄, 当人类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无尽眺望的窗口, 他们面临的新课题是怎样学会收回远眺的目光。学会在川流不息的人际网中给自己留出一块独处的时间, 在商业炒作和过度包装的热潮下坦然地面对有缺陷的自己, 在海量的信息混杂着各家观点向你袭来时依旧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现代人需要的素质。而我相信这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的生活, 当每一个网络公民都能够不跟风不盲从, 理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样的全民讨论更有意义, 一直被诟病为肤浅、暴力的网络环境也会有所改善和净化。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

3.浅淡博弈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博弈 合作博弈 囚徒困境

1 引言

企业面对的是大量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企业不知道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该如何做出抉择。市场的时效性又要求企业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在这样的决策中存在着三个合理的假设作为前提。第一是理性的“经济人”。每一个行为主体都依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第二是每一个行为主体做出的决策都不是在真空的世界中。第三是寡头市场的情形。即一个行业里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甚至只有两三家企业,每一方的市场份额都很大。由于竞争对手很少,每一个主体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受对手的行为的影响都很大,那么这样的决策就带有了博弈的色彩。

2 博弈论概况

所谓“博弈”(Game),是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它不

仅包括扑克、桥牌等游戏,也包含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合作和冲突现象。博弈论

(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

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

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研究的核心是决策主体

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non-cooperative

game)。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参与人能否在行为时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达成则

是合作博弈;反之,不能强制他方遵守协议,各参与人只能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

则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公平和公正;非合作博弈则强

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我们谈到的博弈多指非合作博弈。

2.1 非合作博弈

(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进行隔离审讯。如果他们都承认犯罪,每人将入狱三年;如果他们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充分,每人将只入狱一年;如果一个抵赖而另一个坦白并且愿意作证,那么抵赖者将入狱五年,而坦白者将得到宽大释放。这样两个囚徒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以便能得到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样的选择。甲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获释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而且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甲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获释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甲犯也只需服刑三年而不用五年。同样乙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结果只能是两个囚犯都坐牢服刑三年。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

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

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因

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

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

(二)价格战博弈

假设市场上的供给只有甲乙两个企业来提供,每一个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结构,每个企业都将考虑是采用正常价格,还是抬高价格形成垄断,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在这一对抗博弈的例子中有两种策略:即一个企业采用正常价格,另一个则采取高价格策略。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

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2.2 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欧佩克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欧佩克现在已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它统一协调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以石油生产配额制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3 博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一)污染博弈

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而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

(二)胜者为王的博弈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会得到最好的职业而大多数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毕业生只能求其次,或者很可能连对口的专业都找不到;一个超级明星每次出场费可高达几万元,而大多数演员只能拿到平均的工资。像这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三)合作博弈

《红楼梦》里面形容四大家族的时候,用过一个评语,叫做“一荣俱荣,一

损皆损”,就是因为这四个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有利益的合作,

也有亲缘关系,所以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那么,如果两个同时处在困境中的人

也有这种利益 亲缘的双重关系,他们合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

就会更大。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而要做到“同心”,只有利益上的合作

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亲情的亲缘关系。显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

亲缘关系不是能够随便形成的。

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博弈论的角度可以解释价格战、污

染环境、军备竞赛、考试或体育竞技导致过多的参与者和加剧收入不平等……

4 结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借鉴博弈论中的基本原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双头并举,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宏标,李家伟.博弈论在IPO市场上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2]黄晓磊.IPO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6).

4.大学生活中的博弈 篇四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博弈论”不仅属于经济学,也理应属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这些学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论”那旖旎的学术风光和精细的分析技巧,而博弈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

一、图书馆占座问题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资料丰富,环境舒适,是学习的好地方。但是想要在图书馆占得一席之地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假前的备考阶段,每天早上7点多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图书馆八点开门),稍微迟点到就发现已经没有位子了。图书馆真有那么多人吗?其实每一层都差不多只有1/3的椅子上有人,其余的座位上都充斥着书、本、包等物品,令人望“座”兴叹。

由于图书馆的座位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具有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因此是一种公共资源。当对图书馆座位的“需求”增加,即考试前的备考阶段,座位就成了“稀缺”产品。因此占座现象才如此严重。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博弈

B

占座

不占座

A占座

(5,5)(10,0)

不占座(0,10)(5,5)分析:

以两个同学之间的博弈为例,当A同学和B同学都到图书馆占位子,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个同学都有位子;

2、A同学占位子而B同学不占,那么A同学有位子坐,而B同学没有;

3、B同学占位子而A同学不占,那么B同学有位子坐,A而同学没有;

4、两个同学都不占位子,两个同学也都有位子。由此可见,A同学的最优选择是“占座”,即不管B同学是否占座,A同学都会有位子。而B同学的最优选择也是“占座”。两个同学都放弃了“不占座”这个同样都有位子坐的策略。图书馆“占座”属于非合作博弈,每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由于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从而有人会认为其他人是不理性),在各自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基础上,很有可能产生对整个集体无效的结果。更进一步,重复次这样的博弈,如果没有外力的强加,不利的均衡就会出现。正如现在图书馆的现状,尽管同学们都有着不同的先验信念(可以理解成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尺),但根据贝叶斯理性(动态),同学们的先验信念在趋同,直至“占座合理”这一知识成为同学们的共识,就会演化成一种不良的制度。

因此,虽然图书管理员采取了很多办法,一直不能根治“占座”问题。因为大家都认为占座是合理的,这种认知是内生的,是很难通过外在的其他途径去改变的。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图书馆占座问题还是得通过我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式,但这种途径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当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在短时间内也能达到一定效果,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逃课中的博弈

“逃课”是学生主观意愿决定的行为,即在非特定条件下(因病或客观性紧急事务)学生作出的逃避课程的决定并付诸实施。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实质意义,逃课去图书馆涉猎群书或去听其他专业的课等都是大学生旷课的理由,但绝大部分,还是因为去陪自己的对象,或者出去逛街、游玩,可以归纳为一点,逃课就为了出去娱乐。逃课里的纳什均衡 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是老师,如果学生大部分逃课,只剩了几个,老师辛辛苦苦讲了一堂课,结果却没几个人去听,无异是浪费了老师的时间,老师就不愿意去上课。但老师不上课是没有工资的。先建立几个假定条件:

A.一个学生逃课对老师的效用不大,假设,如果学生逃课,老师没可上,课程取消没有工资逃课。学生都是自己理性的选择。

B.将要来上课的学生人数对老师来说是不知道的。

这样就可以利用博弈论对老师和同学逃课的现象进行分析了。策略

学生

上课

逃课

老师 上课

有工资/没自由、娱乐 有工资/自由、娱乐

不上课 没工资/没自由、娱乐 没工资/自由、娱乐

以上情况属于非合作博弈,学生的优势策略是逃课。无论如何,学生逃课,就会获得支配时间的自由,和拥有娱乐的权利;而老师的优势策略是上课,因为只有上课,他才能有工资。而老师不上课,学生不逃课的这种现象实际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优势策略构成了这个纳什均衡,也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学生逃课,而老师上课的局面。逃课的收益和机会成本

现实中各个学校都要求教师安排考勤,并且考勤成绩会归入平时成绩影响该科目的总成绩,甚至有极端规定:缺勤N次以不及格处理。无疑这是应对学生逃课的一个手段。但是为了课程进度,教师一般不会频繁的点名考勤。而学生也有代人考勤的对策。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否逃课的选择有一定的受益和机会成本。逃课的收益由自由支配时间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和逃课期间可利用的外部机会所决定。逃课的收益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娱乐,可以约会等,这些都是逃课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有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怕老师发现扣平时成绩分,老师越严格机会成本越大,丧失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课程越重要,越难学,则逃课的机会成本越大。而如果学生能够找到避开考勤,或者不上课而学好课程的方法,则会大大降低逃课的机会成本。当逃课的收益大于逃课的成本时,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将选择逃课这一行为。如果把交的学费当作沉没成本,理性人不考虑沉没成本,这使得理性的学生只考虑机会成本,降低了学生的逃课成本,使得逃课现象大大增加。当逃课的收益小于成本时,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将选择上课。也就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外部机会,机会成本的增强,使得学生逃课的机率减少。

外部机会(上课的替代品)的增加,拓展了个人的选择可行集合,使得个人的选择空间增大,从而使上课的机会成本增加,也使逃课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因而大大增加了逃课的可能性。现在的生活,网络的兴起、影视的发达、赚取额外收入机会的增加、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都极大地提高了逃课的诱惑力,使学生越来越难以安心于课堂,埋首于功课,专注于学业。外部机会提供的收益给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带来的收益很大时,无疑会使大多数理性的潜在逃课者选择逃课。所以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发达,对于逃课现象是一种正外部性。

三、学习博弈论的体会与建议

5.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五

唐海审计局赵黎星

一、博弈论的基础理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有人译为游戏论、对策论,研究当某一经济个体的决策在某个群体中互相影响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囚徒困境”进行了阐述:两个合伙犯罪的人被隔离审讯。如果两人都不招供,警方就没有足够证据判他们重罪,只能判每人监禁2年;如果都分别招供,则每人将被判5年;若一人招供而另一个人不招,招供者将获释放,而不招供者将被判10年。在这种情况下,一名囚犯首先会想:不管对方招与不招,选择招供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于是这个囚犯决定招供。出于同样的理由,对方也会选择招供,结果是两人同时被判5年。双方都不招时,各被判2年,将是更好的结局。招供却是对单一个体的最优选择,而不是合乎逻辑的全局最优选择。日常生活中乘车、买东西时的“乱挤”现象,其实就相当于多人的“囚徒博弈”。可见每个人在做出各种决策时,并不注重自身决策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在最终结果上取得全局最优,只是追求自身现实利益的最大满足。而这一行为决策,往往会对全局利益造成伤害。

博弈论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我们不妨也将审计工作中的各个主体看做是理性经济人,借助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对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审计管理以及审计实务两方面的相关问题分析解构,从而为维护“全局利益”找到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二、博弈论在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是博弈论的重要前提,而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在诸多层面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的特征,如领导层和中层干部之间、中层干部与具体工作人员之间、本单位与上级审计机关之间等。审计系统内部行为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过程。这种既成事实,对于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风险大幅增加。

审计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从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准确定性,到最后依法处理均需要在组织内部对大量信息进行多次纵向、横向的沟通、研究。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或中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截留或更改信息的内容,只向上(向外)传递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而将其他信息予以过滤。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现了大量的线索,但在其向上汇报时,可能只汇报自己认为能出成绩,符合自身利益的线索,而隐藏有利于他人工作的信息;审计组长在收到审计人员的信息后,又会根据审计组的人力、时间安排以及个人对发现问题的偏好等进行整理过滤,只将符合本人(本组)利益的问题向上(向外)传递。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审计人员、审计组长等掌握的部分被审计单位的实质性问题线索,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包括利用权力截留信息牟取不当利益),并没有真正如实地反映到领导层,可能形成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被隐藏或轻描淡写地处理,极大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影响绩效考核和干部评价的公正性。

由于不同岗位之间在工作量、工作成果、工作责任、审计对象所

处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个人真实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很难科学准确的量化到最终的考核成果上来。“理性”审计人员的自身决策一般具有强烈的个人利益趋向,往往并不注重决策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在最终结果上取得最优,而只是追求自身现实利益的满足。现行的考核方法又往往只注重结果,因此导致考核结果的片面性。

(三)影响规章制度的有效发挥。

审计机关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奖励和处罚都是以事实(信息)为依据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大量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错误未受到处罚、成绩未受到表扬的情况,按照博弈理论,制度的遵守情况会越来越差,最终偏离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

为消除以上三方面影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

要创新思维,在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全新的机关信息化工作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确保信息的清晰、准确,减少信息失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和透明度,避免领导层和审计人员信息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保证机关决策的科学严谨性。与此同时,公开和保密工作均要真正到位,凡保密的信息就不能变为透明,凡是应该公开的就坚决不设置任何技术措施进行阻挡,不让信息成为某些人可以利用的资源。

第二,建立完善科学、公平、透明、动态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不同科、处室的审计人员所面对的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现状不同,同样的能力水平付出同样的努力取得的审计成果却往往大相径

庭;后勤综合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各不相同,工作特点、强度和责任也差别极大。如果不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科学、透明、动态的评价体系,而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考核工作在不同时间、环境下的人员,就不能体现公平。另外,在晋升和奖励等内部激励机制方面要考虑“长短结合”的原则,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长补短,短中见长”的激励机制。审计工作尤其是审计管理工作,效果的取得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就是说措施成效的取得具有较大的滞后性,避免短期行为和短视效应。

第三,做好审计机关文化建设。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如果“环境”满足一定的条件,理性经济人就可能达成暗中的共识,实现共同合作,达到全局利益的最优化(有如“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不招供)。审计机关需要形成某种“文化环境”,形成一种默契和一种微妙的暗示,并推行积极的、有利于审计机关整体利益的价值评价原则,并始终贯彻于审计机关的管理行为中。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制定都要自始至终遵循审计机关所提倡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现审计机关价值观的一致性。同时,领导层还应通过亲自作出关心和信任审计人员的表率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合作意愿,通过鼓舞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创造共同信念来加强合作,从而建立一种促使审计人员价值选择趋同的“环境”,以实现全局利益最大化,同时实现审计人员个人利益的满足

三、博弈论在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应用。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或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成了这个博弈的主体,博弈论最直接的应用在针对被审单位会计舞弊问题的分析探究

上。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部门的博弈中,被审计单位有两种可供选择策略: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即说真话和说假话;审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严惩或惩罚不力。假设该博弈模型的矩阵如下:

审计部门

被审计单位

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的最终选择将取决于它对审计部门惩罚力度的预期,也就是它对风险程度的判别。假设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严惩的概率为10%,则被审计单位

说真话的收益=4×90%+5×10%=4.1说假话的收益=6×90%-7×10%=4.7

可见说假话的收益大于说真话的收益,因此被审计单位选择说假话。为了让被审计单位说真话,必须加大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严惩的预期。假设此概率的预期为50%,则被审计单位

说真话的收益=4×50%+5×50%=4.5说假话的收益=6×50%-7×50%=-0.5

可见说真话的收益大于说假话的收益,因此这时被审计单位选择说真话。

博弈论带给我们一些对治理会计舞弊问题的启示及对策。

(一)增强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导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舞弊、隐瞒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做法,最突出的问题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不够。所以要切实提高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度,必须加大对查出问题的打击和惩罚力度,增加被审计单位严惩概率的心理预期。被审计单位都会存在一个会计舞弊行为的临界点,审计机关通过提高实际惩处和事前教育的力度,增加舞弊行为的边际成本,从而有效降低舞弊行为可行性。

(二)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6.浅析市场经济中的博弈 篇六

浅析市场经济中的博弈

本文主要对较为典型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小偷与守卫三个博弈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市场经济中一些经济现象的博弈理论根据,提出政府应运用博弈理论,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使得市场经济健康而有序.

作 者:倪国红  作者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铜陵,244000 刊 名:铜陵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LING COLLEGE 年,卷(期): “”(3) 分类号:F270.7 关键词:博弈   市场经济   模型  

7.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七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既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又有彼此竞争关系。有些学习者害怕他人运用自己的知识或者超过自己, 会有意地隐藏自己的知识;有些学习者为了节省时间, 往往会直接运用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使网络合作学习的过程出现不公平性;有些学习者因彼此之间意见的分歧会导致非良性冲突和合作学习的中断。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彼此地位和作用, 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博弈的关系。

一、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博弈

博弈论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性理论。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强调个体理性及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在理想情况下, 网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合作是相互分享学习观点、提供学习信息、共享开放的学习环境及资源。信息的分享通过学习者对知识的呈述、友好的对话、有意义的指导来进行。合适的词语、图表、图画、模型或其他有意义的方式都可以用来表达信息。在这种存在差异的表达与分享过程中, 必然隐含着学习者之间博弈的关系。教师作为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创设者、活动评价者、学习目标制定者、程序设计者, 有必要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冲突进行分析, 找到最佳的合作学习点, 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优的效益。

二、网络协作学习的博弈规则

1. 共同的学习愿景

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存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是形成网络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

/曹金玲

也是促进学习者的情感交流, 为学习者品德形成、人格成长与情感发展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

2. 知识透明度和交互合作的程度

知识透明度越高、交互合作程度越高, 合作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学习者越发愿意积极参与交流, 分享各自的观点, 把自己对信息和问题的理解发布出来, 以便共同讨论。当学习者越是全身心地投入网络交互学习的过程中, 合作交互的程度越高, 学习者之间就越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合作学习的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的多少决定合作学习成功的可能性, 循环次数越多, 学习者参与合作交流和讨论的次数就多, 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密切, 知识流动的量就越大, 学习者知识建构就越完整, 学习共同体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合作学习的整体收益就越大。

4.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方式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

这是学习者在相互博弈中的桥梁, 影响着学习共同体内合作学习的成效。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作学习的适当方式 (竞争、讨论、协作等) , 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进步。网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得是否紧密, 直接影响着知识的透明度、合作交互循环的次数、共同的学习愿景和知识流动的数量及速度。

三、提高网络协作学习整体效益的策略

用博弈论对网络协作学习进行分析时, 主要是找出网络协作学习的切入点, 以便教师在组织网络协作学习时, 在不同的切入点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及时地激励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兴趣, 对学习者参与合作学习的状态做出公正的评价。

1. 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相结合

当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明显时, 指导教师既可以采取以显性指导为主的策略, 对所有学习者采用公平公正的辅导和激励策略;也可以采取以隐性指导为辅的策略, 加强对学习不积极的学习者或进步较缓慢的学习者采取个别辅导、鼓励的策略。当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不明显时, 指导教师就要以隐性辅导和显性辅导并重指导策略。

当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不明显时, 教师则要合理地利用学习者之间的良性冲突, 激发优等学习者的才干和能力, 并在沟通与交流中对问题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促使学习者知识的创新与改变, 使学习者统一目标与思想, 进而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2. 实行异质分组, 提高网络学习的整体效能感

所谓的异质分组是将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交流技能、文化背景等资质的学习者分配到一个小组中。当小组之间具有不同的结构时, 学习者在学习时容易找到相互博弈的知识点, 合作学习发生的机会就越大, 学习者更容易形成学习联盟和交流机制, 在良性的博弈中完成学习目标。这一策略也有利于指导教师采用多种引导和评价方式, 对学习者进行实时地培训与指导, 使学习者在应对挑战时, 整体效能感得到相应的提高。

3. 建立清晰合理的合作学习绩效评价标准

网络协作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有清晰的评价标准, 让学习者明白指导教师将如何评估他们的学习成绩, 如何评估小组和个体的努力。在网络协作学习中, 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归其原因, 往往在于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评估、奖励不公。这要求教师加强对网络学习的监控, 使学生集中精力用于学习, 避免信息超载。有时合作学习小组中虽然有讨论或共同学习, 但学习者并不热心, 很少有自觉的分享和帮助等行为, 整体的力量并未大于个人。此时的评价机制就不能仅以分数, 而要以学习者在网络协作学习中的贡献来评价。当学习者热情高涨时, 教师则要加强对学习者的鼓励, 客观公正地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和激励。总之, 要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学生的特点, 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把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4. 培养合作学习的文化,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各成员之间由于文化、学习程度、技能和经验及环境差异, 往往会导致学习者之间在共享和交互学习时出现障碍, 因此教师要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培养成员在学习理念上一致的合作学习文化。

(1) 建立开放性和柔性共存的文化环境, 使学习者能够与外界交流, 不断地对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进行调整。这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和迁移的发生, 也有利于学习者的合作学习。

(2) 在网络学习共同体成员间建立相互平等信任的交互学习机制。随着学习者知识的不断增加, 学习者相处的合作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在学习小组内部, 学习者既竞争又合作, 个体要想迅速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 就必须在竞争和合作之间达到平衡。这就需要学习者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建立平等的交互合作学习关系。

8.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博弈论 银行业务 对公贷款定价 贡献度

博弈论并不一定意味着烦琐的计算与测量,而是一种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曲径通幽,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有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一、博弈论融于生活与工作,银行工作体现博弈论智慧

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博弈智慧,实现更多的正和博弈,转换视角从更广阔的角度看问题,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不必要的争斗。在工作中,博弈论可以指导我们把制定决策的依据,从抽象的教条与准则上转到对对手的认识和理解上,把观察事物的角度,从自身的角度扩展为各个参与者的角度。博弈存在于各个角落,是一种巧妙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更应懂得从博弈的角度去探索业务的发展、决策所遇的难题。一方面银行业经营是在贷与存之间获取利差空间,在融资与投资之间实现运营收益,具有典型的成本收益观,银行在风险定价、资本使用效益与费用效率测算方面也是在银行成本与收益经营间的博弈;另一方面,银行业也是在不同类型客户间的选择与博弈,不同的营销思路管理零售客户与对公客户,不同的定价策略应对大型集团与中小型企业,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将各风险级别的客户加以区分对待。第三,银行在员工管理与效能发挥上也可以引用博弈论的智慧引导员工积极决策,优化绩效考核。

二、商业银行对公贷款定价原则双赢博弈简析

商业银行的定价体系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金融产品内部定价,其中对公贷款是当前银行的主要业务,如何用博弈论的方法思考与探索贷款定价的技巧,提高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实现正和博弈、银企双赢呢?

商业银行对公贷款定价体现在四个基本原则中的博弈。四个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营业务,存贷利差仍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依据市场确定一个合理的贷款利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二是扩大市场份额原则,影响一家银行市场份额的因素很多,但报价始终是其中关键一点,报价高于竞争对手,必然会失去大量潜在的客户,除非该行的产品或服务有独到之处。三是保证贷款安全的原则,银行贷款业务是一项风险性业务,利差的很大一部分被认为是投资风险的回报,合理的报价有利于贷款安全,一般说来,风险越大,越需要有较高的价格做补偿,但有时过高的利率也会增加贷款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四是遵纪守法,维护银行形象原则,金融市场的稳定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故银行的贷款定价应该在以这四个原则为基础进行博弈比较分析,通过风险资本测算,提高利率定价激励约束机制的导向性,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率管理体制,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联动,正确处理收益与成本、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产品选择、业务动态中实现与客户间的双赢博弈,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三、提高银行对公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客户分类比较博弈简析

银行的客户综合贡献度,是客户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客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标。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别实现不同的营销策略,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是从中重点拓展高价值的客户,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切实提高其价值贡献。

对公业务涉及到大型客户与中小型企业客户在综合贡献度方面的比较博弈。

比较博弈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在不同的方案组合之间进行选择而得出结论,大型企业的对公业务特点是业务量大、资金充裕,通过相关业务产品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负债留存,但同时要求低利率报价,同业竞争较激烈;中小型企业的对公业务特点是资金与规模趋紧,业务量较大型企业少,但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经营方较为灵活,贷款定价较大型企业高;银行要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进行选择续做或是优化拓展来提高客户的综合贡献度。目前由于大型企业较中小型企业在营销中更为强势,可以RAROC(风险调整资产收益)为基本衡量标准对不同企业进行测算,对于吸存型大型企业予以支持,但对于高定价、高拓展弹性的中小型企业则予以重点营销与拓展,利用产业链关系,通过不同产品组合进行吸引,灵活定价。

综上所述,博弈论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度,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而在银行业务工作中,它既可以通过双赢博弈进行贷款风险定价,又可以通过比较博弈在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间达成优化选择。萧伯纳曾经说过,经济学是一门最大限度创造生活的艺术。我认为,博弈是人生的智慧,博弈也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甸.微小企业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的博弈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5).

[2]魏可,方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经营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10(6).

9.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九

引言

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高度异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应聘者对自己的能力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企业却无法断定应聘者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在招聘过程中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研究人力资源市场的柠檬问题对企业来说比较有意义。

柠檬市场(Lemonmarket)理论指出,由于买卖双方对产品信息不对称,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买方具有更多信息,从而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低质量的产品以次充好,把高质量的产品逐出市场,进而导致市场规则紊乱、产品质量普遍下降的现象(Akerlof,1970)。斯宾塞(Spence,1974)提出了文凭的信号模型,该模型指出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将如何对其就业起作用。本文将对于高能力应聘者和低能力应聘者两个建立不同的模型,从而得出企业进行信息核实的概率以及低能力员工进行包装的概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图对企业招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建立模型

为简化讨论,假定某企业招聘员工,应聘者只有两种类型,即高能力和低能力,概率分别为p和1-p,应聘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但是企业不知道应聘者的能力类型。企业有两个选择:进行全面测试或者进行简单测试,企业进行全面测试的概率为。企业招聘的成本为C,为对应聘者进行全面测试的成本,由于简单测试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我们假定简单测试的成本为0.高能力应聘者应聘成本为T1,如果被录用,对企业贡献为R1,工资为W,当企业进行全面测试时,成本为C.某些低能力的应聘者为了被录用,会对自己进行包装,概率为,包装在本假设中指伪造资料、杜撰经历,所以低能力的应聘者的应聘成本为T2>T1.当企业进行全面测试时,无论是否包装,低能力的应聘者都不可能被录用,当企业进行简单测试时,包装的低能力的应聘者以r的概率被录用且对企业的贡献为R2,其中R1>W>R2.因此,得到该博弈问题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低能力应聘者将以的概率对自己进行包装,而企业将以的概率对应聘者进行全面测试。

讨论和结论

分析企业进行全面测试概率得出,(1)低能力应聘者的包装成本T2越大,进行包装的低能力应聘者越少,企业的进行全面测试概率越小;(2)低能力应聘者包装后被录用的概率r越小,进行包装的低能力应聘者越少,企业的进行全面测试概率越小;(3)低能力应聘者被录用后,所得工资越低,对低能力应聘者诱惑越少,进行包装的低能力应聘者越少,企业的进行全面测试概第二书包网率越小。

分析低能力应聘者进行包装的概率得出,(1)企业进行全面测试的成本越大,企业越不愿意进行全面测试,低能力应聘者进行包装被查出的可能性越小,其进行包装的概率越大;

(2)企业给与应聘者的工资W越高,低能力应聘者进行包装的概率越小,这可以理解为,当企业给与高工资时,相当于企业向应聘者发出了一个可置信的威胁,即企业一定要用高工资招聘到高能力的员工,低能力的员工是不需要的,企业一定会进行全面测试,此时,低能力的应聘者便会自动放弃包装自己,即低能力应聘者进行包装的概率越小。

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通过提高应聘者工资等方式对应聘者发出可置信的威胁,从而使低能力的应聘者减少包装的概率,从而节省企业的录用测试的成本。

不足和展望

企业招聘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参与者众多,影响因素也很繁杂,而且彼此影响关联。本文仅从一个变量来确定应聘者的能力,而没有考虑应聘者的其他因素,不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作者:陈晓旭)

10.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十

体验地理中的生活

地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就必须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生活化地理教学,即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知识链接,走进生活

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今的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及时、大量地获取信息,而地理知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每节课开头5分钟设“知识链接”环节,这些时事,热点,现象,科学等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知识链接尽管只有短短的5分钟,而且不一定与教学内容有关,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问题探究,体验生活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避免出现“学生虽然能攻克试卷上的一道道难题,而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难题时却不知所措”的尴尬情形。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情境导入,丰富多样

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给一组青藏高原图片与当日拍摄学校的照片相对比,学生有感而发“青藏高原的天好蓝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同一天空下,为什么西藏的天空比深圳的更高、更蓝?学生带着问题联想、思考,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充分挖掘地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动力。

2.活用图表,发展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第二语言。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掌握图表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利用图表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图表去解决问题,培养读图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复习中国地理“河流和湖泊”时,在黑板上用粉笔将长江、黄河的干流一气呵成画好,学生很快具备积极兴奋的学习心理状态。然后利用黑板上的干流图作为设疑的主线,引导学生读《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以及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水量比较表,等等。以图解惑,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实践,提高素质

探究实践,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教者有学,学者也教,相互对话,交流信息,互动互补,相生相长。不刻意去讲究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过程的完全,将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部分,将焦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上。“地球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难点。在地球上观察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天球上周日视运动现象,原本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演变的,总结成地理知识,变成地理教材,就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甚至画成平面图或文字表述。课前选择一个晴朗的夜空,带领学生观看星空,每隔一小时观察星座在夜空中位置的变动。野外观察存在局限性,不能反应全球各个纬度不同季节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差异,但能使学生在观看和理解课堂演示上奠定认识基础,能将自己置身于演示中去想象。

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借题发挥”,针对学过的内容设置一些对立而富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探究。例如,学习“中国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后,我出乎意料地向学生提出一个大胆的问题:假如青藏地区不是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而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近的平原,我国的气候状况会怎样?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图像,学生自然进入浮想联翩的境界:(1)由于高原屏障不复存在,夏季西南季风可长驱直入北上,给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带来稍多的降水。(2)虽然青藏高原海拔变低,但因西部深居内陆,气候仍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3)由于地势变得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加剧了冬季风南下的强度,冬季将变得更干冷。一些假想合理布局新奇的情况被设计出来了,我们暂不强求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另辟思维蹊径,促进知识的递进、辐射、迁移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拓展延伸,丰富生活

教师把课堂内容适当地拓展延伸,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和运用知识时更带有明显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实践,学生可以得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又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借助我校高二学生开展“走进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与地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建议,确定了井冈山旅游线路设计、井冈山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井冈山自然环境特征等几个研究方向,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11.博弈中的新生 篇十一

云南:治矿先行者的三种模式

作为全国最早进行矿产资源整合的省份,早在本世纪初,云南便开始了对省内核心矿区的整合工作,并创造了“三大模式”: “迪庆模式”、“个旧模式”和“兰坪模式”。目前,云南省内的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铜、锡、铅锌、铁等绝大部分资源储量都已经集中到骨干企业。

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是全国重点勘探区域——三江成矿带,远景储量为130万吨至150万吨的迪庆州羊拉铜矿区坐落于此。本世纪初,省级国企云铜集团旗下的迪庆矿业公司开始对迪庆地区的铜资源进行整合。迪庆矿业由云铜集团控股,但同时其旗下的羊拉铜矿又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境内。那么,该公司的税收应该上缴在哪里?

为了保证当地税收,云南省政府独创了“迪庆模式”——铜资源委托加工。

在迪庆开矿,选矿就近,但冶炼不放在迪庆,羊拉铜矿采选过的铜矿拉到云南铜业位于昆明的冶炼厂进行冶炼,收取冶炼加工费。迪庆矿业与云南铜业签订了一个委托加工的协议,销售电解铜的收入算入迪庆州的税收——双方利益由此得到平衡。

与“迪庆模式”相比,被国土资源部推崇的“个旧模式”实施难度更大。

云南省的锡资源主要集中在个旧矿区。而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锡都”堪称全国矿业关系最复杂的矿区,早在国民党矿务局时期就遗留下多种经济成分,有个旧市属的矿山,有集体的、城镇的、乡镇的、民营的等等。由于矿业关系的复杂,个旧市200多个地方矿山和选厂长期以来矿界不清,资源争议严重,矿业秩序十分混乱。

2002年,云锡公司从中国有色总公司昆明分公司下放到省里后,云南省政府综合运用了三种手段来统一矿山主体。先是运用法律手段,取缔了无证开采、资源枯竭、手续不完备的多座矿山。其次,把个旧市属的“六矿两厂”国有资产整体划转给云锡公司。对待民营矿山,则使用经济手段。政府采取了“五统一,一独立”的原则,即统一规划布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独立核算,对矿区内15个民营矿山企业实施了整合。整合完后,个旧矿区八九十平方公里的矿带,就只有一个开发主体——云锡公司。

此外,在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兰坪矿区,云南省还创造了“兰坪模式”。

2003年,针对兰坪矿区小、散、乱的现状,云南省政府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四川宏达集团。作为四川宏达的控股企业,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采取了赎买退出的方式,从小矿产老板手里取得了采矿权,对县矿业公司的采矿权进行了整合,最终实现了兰坪矿区由一个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

争议中前行的“山西模式”

提到矿业整治,煤炭和山西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08年掀起的山西“治煤风暴”更是在国内引起了一场关于“国进民退”的大讨论。

早在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促进煤矿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要求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亿吨级的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关闭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并鼓励大煤矿兼并小煤矿。

2008年,山西省率先发起政府主导下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各市人民政府为兼并重组工作的责任人,推动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公开数据显示,整合完成后,目前山西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年产10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同时,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业办矿的比例为2∶3∶5。在山西试点完成后,紧接着,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煤炭重组整合迅速跟进。

不过,围绕山西煤矿整合所产生的公平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被整合的民企中浙江民资比例较大,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是在整合过程中煤矿作价过低和价款拖延支付。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都可以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不过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民企很难成为整合主体,因为整合煤炭企业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只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往往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以山西模式为例,据媒体报道,在完成煤矿整合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矿权补偿不到位、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小煤矿升级压力大、信贷风险放大等问题。

来自浙江产权交易所矿业权交易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初步估计,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约450多家、煤矿500多座,投资总额在500亿元~1000亿元之间,控制的煤炭资源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占投资山西煤矿民间投资的近1/6。按照山西的煤炭整合方案,年产能低于90万吨的煤矿由山西省七家国有煤炭集团和少数几家当地民营企业接管,而浙江煤商投资的煤矿将被悉数整合,作为整合的补偿不及投入的1/3或1/4甚至更少。

此外,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山西煤矿整合完成后,大约有3000亿元民营煤矿资金退出市场。但是,作为并购主体的国有企业没有那么多收购现金,通常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拖延支付便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网易财经等)

链接

矿企整合的三种主要模式

企业并购模式,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具体又分为:合并、兼并、收购这三种方式。企业并购这是矿业整合过程中最常用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开采成本日益攀高的今天,通过规模化降低开采成本,并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许多中小矿业企业的经营战略,而大型国企或央企整体并购模式是众多中小企业实现这一战略、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采取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核定资源等方面,在国家控股的矿业实体中,作为中小企业的被收购方原需缴纳的资源补偿费将折算成公方股金用作企业发展基金,所以双方都会力求科学评价和充分利用矿藏。

第二种是控股参股模式,指的是对已改制为规范的矿企制矿业企业,原矿企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或者股权出资等方式引入新的股东,持有被整合矿企的部分股权,以实际控制被整合矿企或参与被整合矿企经营管理的行为。

股权改造模式,通常目标矿企仍然存续,只需要整合方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即可保证目标矿企的正常运行。整合行为并不会影响目标矿企的正常生产运行。

12.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 篇十二

在M A N E T网络中, 由于密钥分配, 路由信息报文的转发等都是依赖成员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的, 由于MANET网络无网络中心节点, 自组织性, 介质开放等特点, 该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MANET网络中, 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如加密或用户鉴权, 可以减少入侵, 但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当前主流的思想是在入侵可能发生的早期阶段对网络节点进行分布式监控, 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危害及时得到处理。

当前大多数入侵检测模型 (IDS) 都是基于所谓的“信任值” (或称“评价函数”) 模型, 即采用“信任值”或“评价函数”来表示一个节点对于另一个节点的评价, 并由此判定另一个节点是否是恶意节点或对其行为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定。基本思想是:由于相邻节点总是能够共享无线介质, 因此可以通过监听统计邻居节点的发送接收的各种报文的数量, 计算出了该节点在网络中的基本行为。基于这些统计计算出信任值。如节点A对于节点B的信任值是一个浮点数Ta, 且A有一个信任度阈值Ta*, 当Ta小于阈值时, A就认为B是一个恶意节点, 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B节点可能造成的危害。每个节点都维护一个信任值列表, 其中保存了与之通信或其它网络中节点的信任值。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信任值的阀值, 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计算。根据各种方案实时计算网络中的节点的相应状况, 并依此更新列表。

对于入侵的检测要依赖多个分布节点的共同协作来完成, 显然不同节点提供的有用信息是不同的, 如果采用简单的判断或者加权运算, 不利于作出最优的判断, 从而导致较高的误警率。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在传统的一类IDS模型中引入合作博弈论, 优化该模型, 降低误警率。

1 传统安全模型分析

1.1 基本数学模型

本文中MANET由无向图来表征, G= (N, E) , 其中N={N1, N2, …, Nn}代表网络节点的集合。在此模型中,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参与安全检测。此外, 在每个节点中, 每个移动节点都在本地运行一个入侵检测协议 (IDS) 来进行异常检测。由于Ad hoc网络的特点, 检测需要通过多个节点协同进行。此处, 我们主要考虑两种最典型的网络攻击方式:伪装篡改和恶意洪泛。前者是对路由报文进行篡改, 删除或提供虚假信息;后者是广播大量无用的控制报文, 这会造成网络节点的资源消耗从而导致服务拒绝 (DoS) 。这样就需要网络节点的共同检测。我们分别定义伪装篡改和恶意洪泛为:C={0, 1}和M={0, 1}。每个节点都能够检测到这两种入侵情况, 再定义一个从N个节点到CXM的一一映射O:N→C X M, O (Ni) = (Ci, Mi) , Ci (或Mi) 为1表示检测到了相应的攻击。由于每个节点可能有不同的检测序列, 这些序列将被综合起来用来确定一个节点是否被检测成一个恶意节点。

1.2 IDS模型及其安全等级

IDS中的误警是该类模型的一个主要缺陷, 严重影响了其实用性。为了改善该模型, 对其检测的结果序列进行了安全等级的划分, 并增加安全等级阈值序列的调节, 从而完善该模型。

引入检测结果的评价函数F (Ni)

这个函数同时计算了篡改和恶意洪泛攻击。

NFP (Ni) 是Ni节点发送的报文数量

NR_ack (Ni) 是Ni收到的确认报文信息的数量

NRP (Ni) 是Ni收到的数据报文的数量

ENRP (Ni) 是Ni应该收到的报文数量

该函数综合考虑了非法隐藏和恶意洪泛这两种网络安全隐患。如果一个节点Ni对于它发送出去的报文没有收到 (或者收到很少) 的确认响应报文, 说明网络的路由存在问题, 亦即很可能存在自私节点 (拒绝转发其他节点报文的节点) 或者恶意破坏路由的节点。这一比例因子数值越大, 说明问题越严重。另一方面, 如果一个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数量超过了一点的正常范围 (比如根据经验设定的一个最大值) , 就说明网络很可能遭受到了恶意洪泛的攻击。式中两个比例因子的权值参数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根据具体的网络应用环境来得到合适的综合评定值, 以及对节点Ni计算的值在总体评价中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该表达式只是列举了两种最典型的网络安全隐患, 要评估其它威胁, 很容易通过该模型进行扩展。

1.3 对于基本IDS模型的扩展

为了降低误警率, 这里引入了安全等级CL={cl1, …, clk}来具体描述潜在的恶意节点的安全威胁程度。K各安全等级, 对应于K-1个阈值T={t1, …, tk-1}。从而引入一个新的函数:

一个怀疑检测到入侵的节点计算F (N) 并且要求其他节点也计算相应的值。考虑其他节点的权值进行综合。

将入侵检测的威胁减低分为若干类将减少误报警的概率并且能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但是, 在实际协议中只有合理的安全等级门限值, 这类划分安全等级的改进才有价值。下文将通过引入合作博弈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合作博弈理论

2.1 合作博弈论应用于IDS模型

我们的模型将使用合作博弈论来求解。L各移动节点用N人博弈模型来表征。

引入联盟博弈

我们将若干节点定义成一个联盟, 其中每个节点至少报告一种安全威胁。δ是一个联盟中的成员个数。将 (2) 计算式的函数运用于Δ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联盟给出的相应的安全等级clj, 但是还需要计算出每个联盟中的节点在安全威胁检测过程中的“贡献”。为了计算每个节点Ni在Δ计算中的贡献, 我们考虑到所有不同的置换ΠΔ。我们定义为在置换中在Ni之前的节点的序列。对于所有不同情况进行平均, 得到Ni在联盟中的Sharply值。计算式如下:

为了计算节点Ni在MANET网络中的Sharply值, 需要计算所有可能的联盟, 得出:

γ是M A N E T网络中所有可能的联盟数。能够影响整体结果的联盟称为获胜联盟, 这里是指能够改变计算结果 (安全等级) 的联盟, 因此, 联盟的值是1或0。节点Ni的在安全等级cli中的作用可以表示成是获胜联盟的集合。

Ni的Shapley值表示了该节点在整个安全等级评定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安全等级设置的不同, 得到的告警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用统计数据来调安全等级设计的阈值来降低误警率。下小节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模型的计算原理和过程。

2.2 一个简单的求解过程的示例

假设安全等级设定为考虑一个M A N E T网络中5个节点相互通信, 如表1所示。其中一个节点从其它节点处接收到了异常数量的路由信息报文, 它必须检测这是由网络拓扑的突然变化的原因还是存在恶意发送路由报文的节点, 所以该节点与其它邻节点共同协作来检测是否存在安全威胁。

C1={cl1, cl2, cl3, cl4}。阈值向量设定为{2, 4, 6}, 即安全等级为:cl1<2, 2≤cl2<4, 4≤cl3<6cl4, cl4≥6。r值分别是r1=0.4, r2=0.8, r3=0.15, r4=0.6, r5=0.7。f (1) =3.5, f (2) =4, f (3) =0.8, f (4) =3, f (5) =4.8。使用 (8) 式, 归一化后得到如下结果:

使用可以计算出每个节点在每个安全等级中的评估作用, 如图1所示。

比如在该图标中, 通过与其它节点的联盟, 将IDS的安全等级从cl3改到了cl4。这说明检测到了比较高风险的安全威胁, 需要系统有所反应。使用, 可以找出N3参与的获胜的联盟的集合:{{N2, N3, N5}, {N1N2N3N5}, {N2N3N4N5}, {N1N2N3N4N5}}。

比如N3属于底信任值的节点 (r3=0.2) , 在博弈中应当发挥比较小的作用, 上述计算结果与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另外的一组阈值CL={cl1, cl2, cl3, cl4}={1.5, 3.0, 4.5}, 得到的结果会稍有不同, 这是因为CL门限值在计算过程中也会对结果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仿真或协议设计过程中, 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 使用随即序列来训练模型, 得到优化的门限值。与此同时, 基于每次博弈计算过程反馈每个节点的贡献值, 可以对模型中的进行ri修正, 最终得到性能较好的模型。

3 仿真结果

仿真场景设置:路由协议使用AODV (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拓扑设计为500m500m, 30个移动节点, 仿真时间600s。在本文的模型中使用4级的安全级别, 使用本文中的信任值计算模型。每个节点上运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模型来检测安全威胁, 一旦检测到可能的安全威胁, 该节点便发起合作博弈的计算过程来得到检测结果。

我们使用trace data of normal run来训练这个模型, 发起两种攻击 (意洪泛和篡改) , 然后收集跟踪的数据来评价模型。主要考察的IDS模型的有效检测到安全威胁的概率和误警的概率。根据测试的结构来调整安全值的门限。

我们的仿真结果在图2中给出。该图对比了传统的IDS模型和增加了合作博弈模块的新模型的性能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后者在避免误警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新模型引入了博弈模型考虑到不同节点的信任值, 还有对检测到的情况进行安全等级划分, 给系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 这也有助于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

4 小结

本文中主要考虑了MANET网络中使用IDS模型带来的误警问题。我们在IDS的基本框架上引入了合作博弈的模型, 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造, 另外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安全等级的概念。针对恶意洪泛和篡改两种网络威胁对模型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也说明新的模型达到了预期的改进效果。

摘要:本文介绍了MANET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模型及改进。由于MANET网络动态性、随机接入的特点, 对于安全隐患的感知必须依赖成员节点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而当前已有的理论模型均存在一些明显缺陷, 比如不能有效检测到威胁, 或者虚警率过高等, 严重影响了这一类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中通过引入安全分级, 使用合作博弈论的算法来处理大量不同节点感测到的系统威胁的相关信息, 给出合理的综合判断, 并且对于各个节点本身也做出了一定的评估结果, 有利于模型参数的优化。经过仿真验证, 说明合作博弈论应用于该安全模型使得模型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合作博弈论,MANET,安全模型

参考文献

[1]Pirzada A.a., Mc Donald, C.Establishing Trust in Pure Ad hoc Networks.Proceeding of the27th Conference on Australasian Computer Science.volume26.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Inc.2004..

[2]Y.Lim, T.Yer and J.Levine.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Response.Proc.2003IEEE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Assurance.USA.IEEE press.2003.

[3]Y.Zhang, W.LEE and Y.Huang.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Proc.ACM Wireless Networks.ACM press.2000.

[4]A.E.Roth.The Shapley Value:Essays in Honor of Lloyd S.Shapl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5]H.Yang L.Xie and J.Sun.Intrusion Detection Solution to WLANs, Proc.IEEE6th CAS.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Shanghai.China.IEEE press.2004.

上一篇:戒毒康复训练工作总结下一篇:职业道德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