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十则

2024-11-23

绕口令十则(精选9篇)

1.绕口令十则 篇一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 先提出一个问题: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哪部?

生 《毛泽东选集》。

师 《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文革”中印了上亿套,但它的影响才只有几十年,而我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生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师 它们影响也确实很大,所以叫“四大名着”嘛。但是,四大名着的影响至今也才有几百年而已,仍然不能与我说的相比

生 „„

师 告诉你吧——是《论语》。注意,读“lún”语,不读lùn语。就是这部书——(图片:古代版本的《论语》、当代各种版本的《论语》)

生 哇!这么多!

师 这还不是全部呢!不可能找全啊。你知道《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

生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课本44页,注解①。

师 你真聪明!你猜着今天学这一课了,是不?不过,这个注解说得不准确——不仅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生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师 还不行,应说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不能带“之一”,甚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也不带“之一”。因为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

师 《论语》还有两个“最”:①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②出成语比例最大的书——全文11750字,却出常用成语173条,也有人统计是300多条,平均30多个字出一条。

生 哇!

师 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温故知新 见义勇为 乐在其中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见贤思齐 听其言,观其行 不耻下问 三思而行 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发愤忘食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后生可畏 名正言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怨天尤人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师 《论语》作者是谁呢?

生 孔子。

师 不对,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注意:可不是孔子,因为《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才由他的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辑录成书的。

生 什么是再传弟子?„„就是弟子的弟子呗。

师 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

生 知道,大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师 你念的是注释②。不过这个注释也不太准确——“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加一个字——

生 师 生 师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对。不过还不是最准确,还得去俩字—— 古代。

对啊,不仅是古代最伟大的,近代、现代、当代都算上,还有比孔子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吗?

生 毛泽东„„毛泽东只是思想家,不是教育家。

师 况且毛泽东这个思想家的思想可是有严重错误哦,他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可是给中国带来一场浩劫。——孔子作为思想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内,是中国的正统思想。作为教育家,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他创造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原则,现在仍在使用。他是中国所有读书人——包括你、我——的祖师!

师(图: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典籍整理编订家 ——相传《诗经》《尚书》《春秋》等“六经”是他整理编定的。

师 下面咱们看一段视频:孔子——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曲阜东南的尼山„„

师 下面再看一些图片,理解孔子的影响:这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这是其中供奉的孔子塑像„„这是大成殿前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这是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这是曲阜孔府大门,和孔庙、孔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孔子墓,碑文写的是什么?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仲尼之墓„„这是张老师于2005年10月12-13日第三次到曲阜拜访孔子。

生 第三次!„„你去了三次?

师 是啊,三次——就是为了给你们上好这一课,也为了作好这个课件,专去拍片子

生 师 生 师 哇!

这是北京的孔庙,以及大成殿。注意匾额写的是什么? 万世师表。

对,万世师表!

师 这是中国最好的两个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孔子塑像。这是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孔子塑像,香港孔教学院赠送的。其实不仅北京有孔庙,全国各地都有„„

生 邢台没有。

师 有!现在的市政府,原来就是孔庙,可惜被当作四旧全拆了。

师 这是韩国的孔庙——韩国都有孔庙说明什么?

生 说明影响大„„影响超越了国界。

师 这是日本的孔庙,这是日本研究《论语》的着作——知道不,大和民族是由儒家思想哺育出来的。„„这是新加坡的孔子塑像——知道不,新加坡一直大力推行“儒教治国”。„„这是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着名哲学家孔子生平》:享誉世界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盂德斯鸠等都从儒家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师 再给你提供消息三则:①1998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②2004年9月26日,在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③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同时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新华网2006年7月7日)

师 好了,下面咱们学习《〈论语〉十则》,打开书——

师 你们还记得学习文言文的“四字真言”吗?

生 记得„„读懂、背过。

师 对,这节课也是先读懂,再背过。为了读懂,请你先预习。预习任务是3项:①朗读;②看注释理解意思;③标出不懂的词句。

二.阅读第1则

师 第一则,先齐读一下。

生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师 读得不错,没有把“说yuè”读成“说”,也没把“不愠yùn”读成“不温”。但学而时习之的“之”字,你们读得太重了。应是(示范):学而时习之,“之”字尧轻读。不信你听听朗读录音。(放录音,然后学生个人读、指名读)。

师 谁能说说这一则的意思?

生 孔子说:学习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师 第三句不准确。不是“人不知”不是“别人不了解”,而是“别人不赏识”。“知”不仅是“了解”和“知道”,还有赏识、理解的意思,它和“知遇之恩”、“与君相知”的“知”同义。这句应解释为:别人不赏识,自己也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师 我说的“读懂”,由两个意思:①懂得能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②记住一些关键词的意思。下面几个关键字的意思要记住,请你加上着重号:子——先生、老师。时——按时。习——复习。说——同“悦”,高兴,愉快。知——了解并赏识。不亦„„乎——表示轻微的反问,可译为“难道不„„吗”。

师 下面是思考答问:这三句话中,哪一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一句是讲个人修养?

生 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

师 “不亦说乎”的“说”和“不亦乐乎”的“乐”都有“高兴”、“快乐”之义,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 “乐”比“说”程度深。“说”是愉快、高兴;“乐”是快乐。

师 这一则很重要啊!知道吗?“学而时习之”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论语》的编着者把它放在开篇第一句,决非偶然。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理解最深刻,他说:“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宗。”——把这句话记下来——“宗”在这里是“本”、“根本”之义。“道尽学宗”就是说“学而时习之”是求学之根本、教学之根本,学习成绩不佳,往往是因为没有“学而时习之”。

师 读懂了,再熟读背诵:先读到一字不错,一次也不磕绊,然后背过。

生(先自己背,然后指名背、齐背)

三.阅读第2则

先读读这一则„„有三个字要注意:曾zēng子。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听朗读录音。学生个人读、指名读、齐读。

说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记住几个关键词语:日:每天。省:反省、检查。信:诚信。其中“省”重点解说如下:

甲骨文、金文:箭头+眼睛,表示有物看入眼中。小篆加了一条眼眉。

本义是“看”;引申为查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反省、省察、发人深省、三省吾身„„

思考答问:

“三省”是反省三次吗?——“三省”是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是巧合。

“三省”的内容哪是学习方面的?哪是修身方面的?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修身方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修身方面;传不习乎?——学习方面。

熟读背诵。

四.阅读其他各段

说明:以下每一则大致都是朗读、注释、翻译、答问、背诵这几项任务。但后面8则,老师的讲可以逐步减少,学生的活动可以逐步增多,甚至,最后几则可以先让学生书面翻译过来,然后当众讲解,大家订正。具体过程从略。

要点和需要说明的问题有:

第3则

这一则是强调“温故”,还是“知新”?——强调知新。而知新,必须独立思考。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孔子)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故”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的主张与前面哪句相同?——(1)学而时习之。(2)传不习乎?

第4则

补充注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罔”和“殆”,历来有不同解释,而课本注释并不是最好的。更正确而与课本不同的解释是:罔,无;殆,危险。这是采用朱熹的见解,学者公认他的解释最有权威性。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思考答问:①请举例说明“思而不学则殆”。参考答案:冥思苦想怎样发财,却不学习法律、学习知识,就会„„不努力学习,却想通过作弊„„②“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更反对“思而不学”。因为“学而不思”只是无所得,而“思而不学”还有危险。③孔子主张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学思结合。

第7则

“三人行”一定“有我师” 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将“善者”当正面的老师,将“不善者”当反面教员。

朱熹注此句:“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

这一则和前文哪一则内容相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归纳

复习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

读准下列字音: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解释加点的词: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

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白对译(略)

背诵默写指导:学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背诵。背过,才能化为身内之物,说话、作文才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这一课的作业,最中要的是背诵和默写。要求:①正确。不能有一个读错、写错的字。默写时不能有一个写错的标点。②背得流利,不能磕磕绊绊。③光背过还不行,还要理解、会用。(组织背诵、默写比赛:个人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接力赛„„)

其中理解性、应用性背诵默写是:①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他“省”什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同学们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怎样对待?(用孔子原话回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温故而知新”的能力。⑤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出自何处?——分别出自《论语》下列两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六,“主人”天地

以上你只是当客人——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下面请你当“主人”——向老师和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自由讨论。(略)

七,课外活动

网上拜访孔子:

①“中国孔子”网站;②孔子博物院;③论语;④孔子箴言名句;

欣赏视频: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孔子”。(本人有该节目光盘)

探究性学习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

老师提出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你的见解是什么?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

充分讨论后揭示答案: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进一步提高;

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 “君子”。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

2.论语十则复习 篇二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全书共()篇,是()体散文。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 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

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 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

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 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

⑲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⑳指出学习需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句子是:

⑴有的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冷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⑵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如孔子所说的: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

6.“温故而知新”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7.找出课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8、写出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一句

9、孔子认为哪句话可以终身奉行

10、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就是

1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12、如何理解空子所说的恕?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对我们日常处事有什么启示?

3.营销部管理十则 篇三

管理以人为本科技以用为本

为了树立公司崭新形象,把公司经营部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营销团队,充分体现 学习、创新、务实、团队的企业精神,特制定管理十则:

一、衣冠整洁,形象优美,举止儒雅,文明礼貌。

二、待人接物态度真诚,接打电话语言规范,同事相处融洽、和睦、相互尊

重。

三、不要串岗、脱岗,不准随意迟到、早退,有事先请假。一天之内由项目

经理批准(经理不在时可向办公室汇报说明原因),一天以上、二天之内由公司副总经理批准,三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但必须有书面请假条。

四、上班时自觉打扫公共卫生,下班时整理好各自物品,放到抽屉里,桌面

上干净整洁。

五、上班时间自觉学习业务,电话跟踪、回访客户,不准翻阅与营销业务无

关的杂志、报纸,不要随意打扰别人,不准大声喧闹。

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公司管理流程,有业务信息,有疑问或需要其

它部门配合支持的,均以书面形式报到项目经理,按公司正常管理流程去处理。

七、营销人员每日做好工作日记和客户拜访记录,每周有工作计划,养成良

好的工作作风。

八、营销人员对一切共用资源要爱护、珍惜,不得随意拿走。需要时应在业

务内勤处登记借阅,日常办公用品,对外宣传资料实行开架管理。

九、出差前制定详细可行的行程计划,报项目经理批准;出差途中及时向项

目经理汇报,并定期打电话(用固定电话打)告诉自己的行踪。返回公司后认真详细填写客户档案,有关业务和技术问题以书面形式报到项目经理管理。

十、每周五下午召开经营部周例会,月末召开经营部月例会(出差未归要求

电话汇报)。集体交流、学习业务和营销体会,处理每周、每月遗留问题,总结每周、每月的工作,同时制定下周、下月工作安排。营销人员要服从安排,认真执行,同时要充分发挥每一个营销人员的特点和优势。

经营部

4.《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语录体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

4、理解大意,背诵课文,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和做人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3、背景资料:《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见于《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先进》《颜渊》等篇,《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所答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言简意深,皆是充满睿智的经验和真知灼见。

4、学习生字:

省(xǐng)冠者(guàn)喟叹(kuì)...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二部分(4~8):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第三部分(9、10):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1,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2,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4,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5,谈学习态度,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6与7则,谈学习态度,要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8,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实现“仁“而奋斗。9,谈思想品德修养,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10,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四、教师小结: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前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多“自省”,讲恕道。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第五、八则,可以看出“仁道”是孔子追求、宣传的最高准则,六、七则主张人们勇于实践,能成人之美。

九、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学习本课,重在领悟,重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验证其正确性。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今天初步了解到关于《论语》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将它作为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种航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是记言。其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如课文的第一、二、四、五、七、八则都属于这种体式。(2)、答问体,即先提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如课文中的第三、六则。(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如课文中的第十则。(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如课文中的第九则。

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古汉语知识:

1、古今异义词

五日三省吾身(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今做数词。).

2、词类活用:

(1)、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天”。).(2)、传不习呼(传: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3、古汉语句式: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表判断语气。).

四、细读课文,赏析品味:

第1则剖析:此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这三个方面是: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诚心诚意,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应该说,能够经常地反省检查自己是人的一大美德,可惜的是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人应该反省的是多方面的,曾参的这三个方面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识提出的,然而也的确是很重要的方面。

第2则剖析:此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看见德行优秀的就要想着向他看齐是一种受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反之,看到“不贤”就反省自己,才会免于犯错误,改正缺点。

第3则剖析;此则是回答子贡发问的,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孔子回答他,这就是恕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于别人。

第4则剖析:此则指出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人担负着重大责任,他要走的艰苦的路还很长,在今天,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不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吗?

第5则剖析:孔子是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的,但是要“从其道得之”这个“道”就是“仁道”,就是“爱人”,也就是说,人们追求富贵,不能妨害人民的利益,如果妨害了,你就不能据有。孔子也不反对人们厌恶“贫贱”,但是行了“仁道”却得到的是贫贱,君子也不能因此抛弃仁道。

第6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这可能是孔子有感而发,是对那些言行不一或只言不行的人的反对,强调“先行”是没有错的,人应该把行为端正与勇于实践放在第一位。

第7则剖析:孔子主张“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德行,不促使别人形成不好的德行,这样,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而小人正和君子相反。由此可知,孔子不仅要求人要正己,还要帮别人成就美德,反对那些袒护、放纵行为不端者的人,说他们是成人之恶,是小人。

第8则剖析;孔子认为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官职,即使是低微的小官,也应当尽职尽责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周代做官才有丰厚的俸禄,所以“富”就是做官,做官要“求”,要以自己的修养来“求”,“不可求”是指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有仁德也不能够做官。

第9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韶》乐之美使孔子感觉移位,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同时可以看出孑L子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也要求人应该有多方面爱好和才能。

第10则剖析:此则通过孔子对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人生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明确:课文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人生道理:一是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二是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三是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2、《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性。记录并没有追求一定效果的文学意识,而在人物对话中,往往用简练的言辞,就表现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五、教师小结:

走进《<论语>十则》,领会孔子深邃的思想,品味其间蕴涵的人生哲理。诵读它们,能改善我们做事为人的态度,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25、《论语》十则

一、做人道德修养——多“自省”讲“恕”道。

二、做人理想抱负——取之有道、成人之美。

三、做人艺术修养——欣赏艺术、亲近自然。

5.10论语十则导学案 篇五

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

一、预习内容与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小结。查资料了解作者和《论语》的有关知识。

2、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结合“白板”出示的字词,扫清课文的字词障碍。

4、用自己的话简洁总结每一则大意。

5、做《课堂训练》第一课时。

附重点字词

(一)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二)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二、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愠说三省罔殆弘凋是知也诲

2、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孔子:

2、《论语》:

三、自学提纲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示:借助课下注释,时间为5分钟。)

四、目标回顾

五、当堂检测

《课堂训练》第一课时做完。

六、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一部书。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语.

传().陬()邑()愠()三省().... 殆()罔()凋()...

3.看注释,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学习提纲

1、学习提纲一:

说一说,本课的成语有哪些?

(要求:用成语“”出自“”这一则的句式来回答。)

(提示:大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时间为3分钟。)

2、学习提纲二:

全文的思想都包括哪些?

(要求:用全文包括方面内容,分别是,第则讲的是方面的内容的句式来回答。)

(方法: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采用小组讨论2分钟,利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识其方面的内容。)

拓展延伸

以“读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的句式练习,谈谈自己的感悟。

回顾目标

四、达标检测

:“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见贤思齐

士不可以不弘毅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复习的好处可以怎样表达:

7、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是:

8、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的句子是:

9、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6.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篇六

永州四中

成人周

教学目的: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课时数:1节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不错,阅读诗歌就是要去欣赏诗中的景,品味景中的情,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家王国维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深入地研究中国诗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主要收录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间词话》十则,感受这国学家的智慧。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品:《人间诗话》,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作家: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籍贯是人杰地灵之地——浙江。(好多艺术家、科学家都是浙江人。如郁达夫、徐志摩等)。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他幼年接爱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还考中秀才。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1927年由于长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再加上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导致他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惋惜。

下面我们透过课文,来学习王国维鉴赏诗词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鉴赏诗词的水平、能力。(在每一则前标上序号)预习时有没有体会到,课文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整体把握:

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境界)什么是境界(意境)?

2、围绕“境界”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你读到了什么?)

《人间词话》十则,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①第一则为总纲,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③第七到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局部探究:

1、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点悟】含有诗人浓烈的主观情绪的境界叫有我之境;没有融入诗人浓烈的主观情绪的境界叫无我之境。

迁移: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2、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 明确:从观物方式及审美感觉看,前者“以我观物”,给人“宏壮”的美感,后者“以物观物”,给人“优美”的美感。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但创造有难易之分,因为人很难达到物我浑然的忘我状态,故写前者为多,写后者难得。

3、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4、诗人应该怎样修养,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点悟】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见七则);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见八、九则);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有所顿悟(见十则)。

5、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揣摩着读 想象着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取得成功的基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兀兀穷年,孜孜以求,如追求热恋中的情人般无怨无悔。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练,上下求索,豁然顿悟,犹如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终有所获)

集体朗读,背诵“三种境界”。

【点悟】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2 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齐读)

6、王国维先生认为,作家写出有“境界”的作品,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见七则);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见八、九则);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有所顿悟(见十则)。

四、小结

学习了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一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一次熟悉巩固。

五、达标检测:

阅读全文,然后回答文后各题

1.下列句中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遽:匆忙,草率。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马上

C.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衡:衡量

D.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豁:使„„开阔

2.对下列句中的“以”字与所给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词以境界为最上。

A.北宋、五代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B.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C.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D.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3.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能回答,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以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的时刻。

C.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月光透过云层,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冬日杨柳上寒冷的气息在逐渐远去,柳枝飘动尤如炊烟袅袅,杏树上花朵鲜艳,如火如荼使得春日的热闹之景更加生动。

4.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5.文中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下列对诗句的比喻意义的分析 3 正确的一项: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不断地寻找人生的目标。这是第一阶段。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还是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D.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有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6.翻译下列句子:

(1)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参考答案: 1.B突然 2.B

3.C(A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B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的时刻。

D春日东郊的杨柳上冬日的气息在逐渐远去,柳枝飘动尤如炊烟袅袅,红杏树上花朵鲜艳,如火如荼,使得春日的热闹之景更加生动。)

4.D

5.B(A“不断地寻找人生目标”错,就为“树立、确定人生目标”,C“虽然走了许多弯路”错,D“有可能”错,就为“不可能”)

7.绕口令十则 篇七

一、毛泽东: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

毛泽东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于律子。他虽然对子女疼爱有加,但绝不娇惯,而是要求他们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毛泽东对她的教育格外严格。中学时代的李讷,读的是实验中学,干部子弟比较集中,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身边都是一些普通群众的子弟,这对她的帮助很大,因为毛泽东一再严格要求她,不要特殊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骄傲,但她身上还是多多少少有这些东西。正好,大学有一门课讲到《庄子·秋水篇》,这篇寓言记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河伯在对话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浅薄。李讷读后,思想上很有触动,她觉得自己挺像河伯的,应该彻底地改变这一切,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于是,她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自己读《庄子·秋水篇》的体会。毛泽东看后,深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1963年1月4日,他给李讷回信予以鼓励。信是这样写的:‚李讷娃: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毛泽东的信,诚恳、真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讷等干部子弟的毛病。李讷在给毛泽东的复信中,再次进行自我批评,并决心痛改缺点,振奋精神。1月15日,毛泽东又给李讷回信:‚信收到,极高兴。大有起色,大有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二、周恩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不少故乡亲友给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写信,要求进京做事,在新政府里谋得一官半职。周恩来十分反感这种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为此,他专门召集身边亲友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并定下了著名的‚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是周恩来崇高品德风范的真实写照。他是这样定的,也是这样执行的。侄儿周尔辉的父亲是烈士,周恩来将其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办有干部子弟学校,是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的。但周恩来没有让周尔辉上这样的学校,而是让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学住校学习,还特意嘱咐无论是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这层关系。后来,周尔辉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1年结婚,学院领导帮助他解决了夫妻分居的难题,把他爱人从江苏淮安调到学院子弟小学任教。周恩来知道后批评道:‚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邓颖超也从一边给侄儿、侄媳做工作:‚伯伯是抓压缩城市人口工作的,他要带头执行这项政策。‛在周恩来夫妇的耐心说服下,侄儿、侄媳一起调回了淮安工作。

三、邓小平: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国家、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同样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和睦和幸福。邓小平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曾说过:‚家庭是个好东西。‛

早在1961年,邓小平在接见参加全国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会议全体同志时就提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应经常提倡,是长期要做的工作。‛‚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要处理好的,一是夫妻关系,二是婆媳关系,三是妯娌关系,四是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夫妻恩爱,携手白头,心心相印,患难与共。邓榕认为:‚他们虽然表面上性格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比如说,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真诚的人,他们都是很纯粹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心计,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实际上他们的心底,他们的内部,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洽的。‛邓林说:‚我没见过我爸爸妈妈吵架。我觉得我爸爸妈妈他们两个,最重要的是互相特别信任,包括‘文革’后来被打倒,我妈妈也绝对没有二心,一直跟着我爸爸,相濡以沫。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个典范。‛在孩子们的眼中,邓小平既随和亲切,又有威严。在教育孩子方面,邓小平总是做的多,说的少,身教重于言教。邓楠说:‚我父亲是一个话很少的人,我们说九句,大概他能说一句话。所以他一般是听我们说,除非我们说的话太出格了,然后他最多就说一句‘胡说八道’。‛(王为衡)

四、陈云: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陈云对子女的教育有两个原则:一是读好书;二是做好人。他对子女从不溺爱,从不以权为子女谋取任何私利。相反,倒经常教诲他们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的夫人于若木曾经说过:‚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

在陈云看来,孩子既是家庭成员,也是革命队伍的一分子。因而,不论是自家儿女,还是其他烈士遗孤,他总是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要‚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1949 年 6 月 19 日,革命胜利前夕,陈云在给家乡战友的儿子陆恺悌的信中特别强调:‚我以父兄的责任,还要叮嘱你一件事,而且你可以把这一段信上所说的抄给霓云(即廖霓云,陈云的表弟),要他也注意,就是你和霓云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决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想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

陈云的女儿陈伟华回忆,1978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师范学校招生困难。父亲了解这些情况后,专门为此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实际困难,‘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为了给社会起带头作用,他有意让我‘归队’,到学校当一名教员。恰巧我也难舍三尺讲台,留恋师生情意,还想回到教学第一线,这样,我于 1985 年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师大女附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陈云知道后,非常高兴,专门把她叫到身边,鼓励她好好工作,当一名好教师。1983 年春节,陈云惦记着革命烈士的后人,特邀请瞿秋白、蔡和森、罗亦农、赵世炎、张太雷、郭亮等烈士的子女到他的住处聚会,其间讲了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话:‚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你们中间有的是科学技术人员,有的是新闻工作者,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干部,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党和人民工作着。我看到你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形势都很好,你们要和周围的同志一道,爱护这个好的形势,发展这个好的形势,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家风问题绝非区区小事,而是事关党的事业的大事。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家风。只有家风正、家规严,才能党风正、党规严,进而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和精神风尚。

五、刘少奇:要有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对你的信任

作为父亲,刘少奇也很疼爱自己的子女,但他的原则是爱而不娇,严加管教,严格要求。1955 年,刘少奇的次子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由于和同学们相处的关系不好,要求转学转系。针对刘允若暴露出来的一些思想问题,刘少奇十分重视,但他并没有迁就儿子,而是写了一封长信,从革命利益和党的原则出发,帮助儿子分析自身问题,教育他正确对待个人爱好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彻底抛弃错误思想,接受组织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批评。在信中,刘少奇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你现在正在学习技术,也就是准备学会一门本领以便为祖国服务。如果你要对祖国有所贡献的话,仅只掌握了技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为人民而学、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对你的信任。而要取得人民的信任,首先就要取得你的组织和你的同学们、先生们以及一切同你熟悉的人们的信任。如果熟悉你的人都不信任你,不熟悉你的人更不会信任你,人民也就不会信任你;人民不信任你,即使你学了什么本领也是没有用的。被集体被人民抛弃了的人,是最可耻的人。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成为这样的人。你必须立即警惕,改正错误,否则,你是有这种危险的。‛

收到刘少奇的来信,刘允若受到了一些教育,但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依然从心底厌恶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反,他采取了一种消极态度,打算把身体搞垮,然后被大使馆送回国。围绕这件事,刘少奇很着急,又给儿子、给我驻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写了几封信,帮助儿子解决思想问题。殷殷之情,溢于言表。针对儿子的悲观情绪,刘少奇在信中要求他:‚青年人不应该有这种情绪。生一点病,是会好的,不应该影响情绪。你所表现的这种情绪,必须力求转变,必须对一切抱乐观的态度,否则,对于你是危险的。‛ 为了使大使馆党组织了解刘允若的思想状况,刘少奇还把刘允若的信和他的回信抄给大使馆,并表示‚如果他转学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而他又不愿继续学习他现在学的专业,那就请大使馆党的组织考虑是否令其退学回国的问题。‛

根据刘允若后来的回忆,开始他对刘少奇的批评不以为然,仅为转学转系这类小事,犯不上那么上纲上线,甚至认为‚搞政治的人简直是铁面无情。‛后来,他才逐渐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根据国家需要,安心学习飞机制造专业,最后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对他的培养。

六、朱德:我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

在几十年革命历程中,朱德始终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对孩子们说:‚如果说一个革命的家庭连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那怎么能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呢?‛在长期探索如何教育子女、培养接班人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要接班,不要接‚官‛。所谓接班,是接革命的班,接为人民服务的班,如果忘掉了人民,心里想的是当官,就会脱离群众,早晚有一天要被人民打倒。要接好班就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实实在在地干工作。

1962 年,是我国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这一年的春节,朱德把孩子们召集到家里,讲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和革命经历,告诫孩子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不要去追逐个人的名和利。‛他还经常告诫孩子们:‚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的少爷。‛

朱德的一个外孙中学毕业后,在他的鼓励下,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生产,被分配去养猪,由于力气不够,把猪食洒了一身,一生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要求调回北京。朱德知道后,马上回信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养猪也是为人民服务,怕脏、怕苦不愿养猪,说明没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就不要怕吃苦。劳动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想调回来是逃兵思想。‛

1974 年,部队考虑到朱德已是 88 岁的老人了,几个外孙、孙子都在外地工作,身边应该有人照顾,于是把在青岛海军当兵的小孙子朱全华调回到了北京。朱德知道后,当面对部队的同志说:‚我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在朱德的要求下,部队决定把朱全华调到南京海军某部工作。调令下来后,马上就要过年了,朱全华想陪爷爷奶奶过完年后再去报到,朱德听后严肃地对他说:‚不行!一个解放军战士,必须模范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必须增强革命纪律性。还是到部队去过春节吧,那里更有意思。‛听了爷爷的话,朱全华在大年三十愉快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七、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家风故事】

《宋史》记载,范仲淹年少时就很有大志,前往应天府学习时,异常用功且很能吃苦。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没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后来为官,范仲淹也秉持了这种勤廉简朴、甘于清贫的优秀品质,且胸怀天下,爱民敬民。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其母在世时,家境正处贫困。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若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大吃大喝。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够自己充饥、御寒。同时,他‚泛爱乐善‛‚为政尚忠厚,所致有恩‛,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时,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甚至‚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范氏家风,对于后人影响深刻,塑造了范仲淹儿子为人为官的优秀品质。儿子范纯仁年少时学习也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因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范纯仁性情平易宽简,不以声色强加于人;正义所在,则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后官至宰相,一生秉持‚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德行操守。史书评价范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除了范纯仁,范家子女都深受父辈风范影响,范仲淹曾评说‚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

【专家点评】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薛庆超:范仲淹的精神品质和优秀家风,在其子范纯仁等人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范氏子孙繁衍千年,依然秉持先人所开创的家风。可以说,父母是子女的人生第一导师,也是最好的一本教科书。这对于当代的领导干部也有重要借鉴意义,管好子女亲属和身边人,严管才是厚爱,并且还要以身作则,用真实行动引领教育子女。

八、彭玉麟:‚廉以率下,不名一钱‛‚淡于荣利,公而忘私‛

中国古代历史极其复杂,时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往往异常艰辛。每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政治衰败之象,世风日下,吏治腐败。然而,仍有人自可出淤泥不染,置身其中而保持清正本色,清末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的彭玉麟,正是其中之一。彭玉麟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显官要职,然而终其一生,皆能保持名节不朽,对于子女也严以要求,教育其戒骄奢、学刻苦,树立了良好家风。

【家风故事】

彭玉麟戎马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清朝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一生曾六辞显官:他曾因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辞安徽巡抚;以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见识迂愚为由,请辞督掌八省的漕运总督这一‚天下第一肥缺‛;曾在四年间连续四次请辞兵部尚书……危难关头,彭玉麟总会临危受命,而后功成身退,从不贪恋权力。

彭玉麟廉洁奉公,虽居高位,却始终坚持‚不要钱‛的生活准则。他曾将7年间所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分文不取,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在权贵当道、腐败横行的清末,彭玉麟成为一个罕见的清廉、正直、淡泊的名臣。

不仅严以律己,彭玉麟对待子女亦非常严苛,从家书中可以看出其良好的治家风范。当得知儿子修葺旧屋花费不少时,彭玉麟‚谕子‛书中写道:‚以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奢靡若此。‛‚今小民庐舍被焚,归无足蔽风雨者,官员亦多贫乏,兵丁欠缺粮饷……小子狂妄,使予赧愧!‛他还曾劝诫儿子‚习勤保家声‛:‚今后当痛自改悔,锐志向学,慎勿享馀荫,以为衣食饱暖无所忧,便学走马王孙故态,盖自堕落之不足,而堕落其家风也。‛

不仅对子如此,彭玉麟对亲属亦多有要求,他写信给弟弟告诫其不要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之则引私人,结朋党,于国事无补,徒糜国库……恐其违法,而有私情屈逆吾心,不能正法。‛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光斌: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九、何以尚:‚承家节操,澡行诗书‛‚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家风的力量总能穿越时光,发挥出令人惊叹的道德引导力和约束力。家风家训家规,或刻于石碑之上,或镌于牌匾楹联,或传唱诗词之中,其影响力早已超越有形,于无形无声处指引着子孙后辈向优秀先辈看齐。有些家风已传承几百年,如明朝太仆寺卿何以尚所相传恪守的何氏家训,500年间不曾断续,教化早已超出本家族人,对当地整体民风民情亦有着泽润之效。

【家风故事】

何以尚历任明朝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等,官至太仆寺卿。他一生为官清正忠诚,敢于与当时的权臣严嵩的腐败行为做斗争。何以尚之所以能够刚正不阿,与其家族家训有着密切联系。

早在明朝初年,何家就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12个方面,教育子孙忠孝、清廉、正义。何以尚的父亲何世锦孝行出名,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他在庭院悬挂‚非仁毋为,非义毋行,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的训辞匾额,并一再力戒后人‚但为天子官,勿为私家官,但为庶民官,勿为子孙官。‛

何以尚中举后,乡民在村中旌善亭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贺仪式。庆祝之时,何以尚建议拟些村规民约,以改变村风,弘扬正气。于是在其父的主持下,拟定了《乡约十条》挂于亭中,并更名亭子为‚乡约亭‛。历经460多年,‚乡约亭‛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何以尚的一生都在忠诚地践行着何氏家风,在其告老还乡时,朝廷封赐玺书称其‚承家节操,澡行诗书;宏猷末试,终养归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村中子弟务宜礼教修明而后文人蔚起,人才辈出,簪缨继美,登科甲之荣。村中子弟务宜读书积善,正心修身,弘扬文章报国,忠孝传家风。崇尚节俭以养廉,厚储资财以育才养贤……‛这10条乡约与何氏家训一起,成为传承何氏家风的精神纽带,从此该乡中秀才、举人的,在兴业县居榜首,自明嘉靖至隆庆、万历三帝就有12人中举。纵观历朝历代何氏族人,不论文治武功,始终遵法纪守规矩,为民者鲜有违法犯罪,为官者均清廉正义。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齐家”是《大学》“八条目”之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般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实践层面,并遵照家、国、天下的顺序依次展开。因此,在儒家“外王”的逻辑演进中,“齐家”的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与“修身”之前的各个条目相比,“齐家”不仅需要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更要将自身道德施于家庭,以实现家庭乃至家族关系的和谐美满,这也是进一步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作为修身与治国之间的重要环节,“齐家”之首在整齐家风,之要在修身立德。

整齐家风,传承优良风尚

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作风的体现。优良家风的熏育不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家族世代的传袭。“齐家”之所以如此重要,关键在于可整齐家风,进而形成良好风尚,这也是儒家注重“齐家”的目的所在。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在家庭教育上自然有典范意义,对此,孔子的弟子们大概也持有相同想法,好奇于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论语》曾记载,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您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吗?孔鲤说并没有。不过有一次在家中穿庭而过,父亲问我:学诗了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过了几日,又问我:学礼了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就知道这两件事情。陈亢听后非常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最后却知道了三件事:要学诗、学礼,以及君子不偏爱自己孩子。孔门家风可以说最得中正之要,孔子在家庭教育上尤其注意无偏无私,无论对弟子还是孩子的教育都平等对待,这正是孔子在“齐家”上教授给我们的重要品质。

不仅是孔子,古代许多学者都极为重视整齐家风,有的甚至亲自编写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小的时候曾经受到凡庸之人的熏染,言语轻率、不修边幅,差点走到歧路上去。后来才下定决心改正,但这又需要长久的努力才能去掉那些不良习惯。《颜氏家训》的编写,正是为了教育规范子弟的言行,告诫家族后辈子弟从小要接受良好家风的熏习,不再重复他的弯路。他提倡传承的很多优良品质,诸如孝悌、诚信、谦让、勤俭等等逐渐成为家族教育的核心价值。颜氏家族在后世涌现了颜师古、颜真卿等很多大学者,这与颜之推注重家风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则家必然不齐,只有做到家风淳,“齐家”的儒家功夫才算实现。说到底,家风才是一个家族、家庭繁衍兴旺的基础,没有家风的熏习,家族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这些都是在强调家风的重要性。

修身立德,做出良好示范

“齐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身立德,这是强调自我修养的模范作用。儒家讲求整齐家风,不仅仅是要求家族子弟遵守家训礼仪等各种规范,而是要家长先树立起道德标杆,然后通过自身示范来带动家人效仿,这才是“齐家”的要点所在。

历史上,儒家都极力提倡个人的修身,特别是在《大学》“八条目”中,修身成为齐家的前提,“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些都是在说个人先修身后齐家,身不修则家不齐。为何修身如此重要?南北朝时的教育家颜介曾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家风之教化,是有上下先后顺序的,是有修身示范作用的。所以,个人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家庭教育与整齐家风须先从个人修身做起,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来带动其他人,这就是修身之于“齐家”的重要意义。

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他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生活时常陷入困顿的环境下,陶母的家教依然十分严格。后来,陶侃做了浔阳县衙小吏,掌管鱼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制好的鱼,陶母将腌鱼退还,并且写了封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假公济私,把鱼拿来送给我,非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扰。在对陶侃为官之德的教育上,陶母并未局限于单纯的言语教诲,而是通过自身示范,让陶侃认识到腌鱼虽小,但假公济私之事绝不可为。此事对陶侃影响至深,之后他虽然一再升迁,但是一直恪守奉公、廉洁自律,堪称廉吏。

在修身立德方面,曾国藩也可谓历史上的典型代表。曾国藩作为一代名臣大儒,治家非常严格,亲自拟定各种家族礼仪规范。但是,他并没有以其威严施压,强行要求家族子弟遵守,而是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并做好,为他人树立榜样。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他谈及最多的就是“恒”“勤”,要诸弟和诸子做到持恒戒惰。他曾在一封给诸弟的信中写道,长期以来,自己每天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史书10页,并发誓戒掉吸烟的毛病。正因曾国藩的身体力行才使他的劝导更具有说服力,家族子弟才会认真地去遵从,一家之家风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8.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则》 篇八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

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二、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2、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读准字音;注意句读;把握句意;提出疑问;朗读背诵;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讨与思考

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下面题目,展开竞赛。

用来表达对朋友来临而喜悦的句子……

讲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

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强调学习中要有实事求是态度的句子……

五、课堂延伸

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六、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

9.绕口令十则 篇九

第10课《论语》十则

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

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知也(这)

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

C、(2)(3)/(1)(4)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

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

点相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

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 ____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

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

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

(3)然()(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6)小子识之()

8、“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

9、“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10、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11、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

12、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三、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

最昂贵的稿费----最难做的饭----

最短的季节----最绝望的前途----

最高的巨人----最长的脚----

最难走的路----最大的地方----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A: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探索太空造福人类。

生B:我的理想是像老师一样,长大也当老师。

生C:我的理想是彩票中大奖,买一座带游泳池的大大的房子,一辆豪华轿车。

生D:我的理想是现在认真读书,先考上好的高中,再考上好的大学,最终的理想等考上大学以后再来确定。

„„

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意见?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请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与思考]

1、《人生寓言》中,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理想》这首诗也反复强调:“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歌词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都说明了,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的曲折。请联系你身边的生活或查书、上网,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证明“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观点。

2、品读下面的语句,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1)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答: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的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答:

(3)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根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塞涅卡)

答: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蒙田)

答:《〈论语〉十则》训练一

1—

2、(略)

3、A

4、ABBA5、D6、(1)B(2)D、《〈论语〉十则》训练二

一、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5、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6、略

二、7、(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8、zhi9、(A)

10、孔子

11、丈夫的父亲

12、老虎很凶猛

13、妇人

14、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上一篇:效能风暴总结下一篇:2015考研英语提高翻译备考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