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精选10篇)
1.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学习
与实践相结合
日前,中央要求开展全体党员“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目的是培养学习党章、党规和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的自觉性,重在践行党章党规和入党誓词,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随着改革深入,一些新名词不断的涌现,如“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等。如不及时学习时事政治,你将落后于时代,这是可怕的事情。又如随着反腐的深入,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这充分说明党章、党规在他们身上深化了,党的事情深化了,人民的利益淡化了。集团利益和个人私欲澎湃,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值得我所警醒。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求党员把社区建设放在首位,就是要求党员尊重党章党规,就是要求党员以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作为普通党员,个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政治学习渐渐放松,对党章党规的学习也时有放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很及时,警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这样一刻也不放松对党章党规的学习才能增强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的意识,克服信念的动摇、思想的涣散、行为不端的不良现象。所以说“两学一做”对我和普通党员来说也是对人生的考核。带着社会学,何时何地学,是“两学一做”的重要途径。
找差距、补短处,在社区建设中摆正位置努力完成,体现出党员的价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守信仰信念,正确处理为公正无私,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追求高尚道德,常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入党誓词作为人生追求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向更好为谁入党,入党为谁的行为规范,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二
【案例1】《化学》选修四中“再探原电池”的教学中, 就可以通过必修二单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现象的差异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
情景:教师让学生回忆必修二中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然后让学生描述由铜—锌—硫酸溶液组成的单液原电池在工作时电池内部的现象, 随后让学生自己组装该电池并观察现象, 结果发现不仅铜片上有气泡, 理论上不该有气泡的锌片上也出现较多的气泡。此时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 并利用所提供的药品探究其原因, 教师也可适当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如锌片上气泡可能是什么, 过程怎样等。
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讨论,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从中找出规律。实验中有的学生改变电极, 有的将锌片换成铁片, 还有的将硫酸换成盐酸, 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从中讨论出最优的, 进行下一步验证。通过实验, 学生会发现即便用纯度很高的锌片还是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其他原理组成的原电池在负极上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与电解液反应的情况, 如将硫酸换成硫酸铜在电池工作时锌片上也会有黑色物质析出。由此学生认识到这种现象可能不是个例, 而是这种单液电池可能都会有的。
此时教师介入提示:此种原电池是原电池最初的雏形, 这样的电池在工作效能上差很多, 由于锌直接与硫酸相接触, 所以在接触面会有很多电子被溶液中的H+得到, 因此这种电池利用率不高, 实际应用价值几乎为零。此时, 学生会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提高其工作能效?
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方法, 即如何避免负极直接与电解质反应。首先, 提示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的干电池结构, 如若学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再介入引出双液盐桥电池, 并给出示意图, 解释盐桥的作用。其次, 让学生自己组装双液盐桥电池, 并观察负极现象。最后, 教师展示干电池内部的构造模型, 以加深学生对盐桥电池的理解。
【案例2】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 常采用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直接让学生进行化学性质的探究的方式, 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方式, 可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情景:在必修一“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的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比较特殊的, 与以前同学们理解的金属性质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其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反应本质入手分析, 让学生探究分析出水的作用是氧化剂。但当学生只用铝和水反应时却发现无明显现象,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铝与水反应的产物除了氢气, 还有什么产生呢?这是不是造成铝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呢?为什么在反应体系中加了氢氧化钠后就不断有氢气放出, 这说明什么?
学生通过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本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了铝的氢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让学生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性质做全面的探究。这样先通过物质性质的特殊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主动性, 然后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实验,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 也加深了对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与直接让学生预测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然后给出药品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相比, 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上更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3.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71-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独立的课程地位,但是,它往往被当成一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重要”的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亮”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与语文学科结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整合课程资源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有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优势,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可供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并进行组织加工、优化整合。 例如,我校建设了种植实验基地,笔者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在研究“我眼中的植物”这一主题时,笔者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植物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规律,初步认识植物,并邀请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学生进行作物管理及嫁接,教授花卉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等。通过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开展调查活动,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使其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周记或作文。 二、依靠学校的力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走过场,而应该常态化。学校应与社区组织机构、周边的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打破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局限,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引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充分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有价值的部分与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我校周边有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畜牧所等单位,我们争取到这些单位的支持,将其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在考虑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感兴趣、易操作的主题,精心设计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服务。笔者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会事先设定额外的活动“目标”,如促使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三、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校校园占地广,学校建设了科普实践活动基地。在没有把“种植”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前,种植园的开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种植园地显得凋零无序。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后,种植园里有生气了,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在园中忙碌。师生们体验着种植带来的乐趣,种植园也因此而被规划得井井有条。笔者积极利用学校科普实践活动基地的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例如,组织“研究仙人掌”的主题活动前,笔者先指导学生收集有关仙人掌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笔者对不同种类仙人掌的不同的特点进行讲解,介绍了仙人掌的来源故事等;活动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与仙人掌有关的文章,并以仙人掌为材料制作贺卡。学生在这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雷 靖)
4.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四
-------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党支部
今年以来,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牢牢把握党务和企务公开的主动权,积极探索构建符合煤矿实际、体现煤矿特点的措施与办法,坚持把党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创先争优和深化企务公开等工作相结合,为建设本质安全型和谐文明矿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了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今年1-9月,全公司共生产原煤143.2万吨,实现收入9.02亿元,实现利税5.57亿元,上缴税金2.59亿元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抓党务、企务公开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公司把推进党务与企务公开作为构建阳光诚信企业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党务与企务公开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
在党务与企务公开工作中,我们以公开透明保证权力公正运行,从源头上遏制了企业不正之风。一是建立健全“四个”机制,确保了党务与企务公开科学性。建立健全了党务与企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评议机制、公开责任追究机制;二是突出“四点”设置公开内容,提高了公开针对性。在公开内容设置上,针对党员与职工群众关注的“四点”即: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公开。对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问题、利税、工资奖金分配、干部人事任免、领
1导干部的收入、住房、子女就业、业务招待费等,及时进行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三是丰富公开形式。在以“七上”为公开渠道的基础上,即:把党务与企务工作以“董事会上、职代会上、公示栏上、醒目墙上、展窗上、简报上、电子大屏上”进行公开。在公开方法上,坚持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大事公开与小事通报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了党务与企务公开工作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四是加强评议监督和追究,确保了党务与企务公开实效性。为确保党务与企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实效性、长效性,我们从加强评议、深化监督、强化追究三方面入手,做到了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长期的工作分阶段公开,一事一议的工作随时公开。
二、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
在抓干部队伍建设上,以“四廉”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效增强了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形成了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
在教育倡廉中: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贪渎案例图片、观看警示电教片,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免疫力;在读书思廉中:将《十七届五中全会辅导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学习资料发放到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使廉政教育入脑入心;在活动兴廉中:投资60多万元建设廉政文化广场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展示真实的腐败事例,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筑牢了拒腐防线;在谈心育廉中:对重要部门主要领导廉政谈话11
2人次,对群众有反映的干部诫勉谈话2人次,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政做人的意识;在制度保廉中: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构建了一套具有煤矿特色的“四大”防腐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为全矿党员干部筑起了一面坚实的拒腐“教育防火墙”。
三、抓民生建设,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把“利民大事”落实情况放在首位来抓,努力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让职工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长期以来,马堡煤业公司党政班子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了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去年以来,首先为在公司工作的所有固定工及老龄农民工补缴了养老保险金,还为3名到龄农民工办理了退休手续,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是装修了职工食堂,购置了餐椅餐桌、餐饮灶具,改善了职工的就餐条件。三是完成了职工澡堂、单身公寓楼的装修,彻底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环境。四是对生活区宿舍供暖管路进行了改造;五是8号家属楼顺利竣工,六是对生活区主路面进行了重新硬化,七是为职工二次适度上调工资,使职工去年最低年收入达到42000多元,今年可望突破50000元,真正体现了“和谐企业大家建,发展成果大家享”。
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在党务与企务公开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距上级的要求也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
5.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五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稀油注输联合站党支部
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支部成员的个人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处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不学习就要落后,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修养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领会精神,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追逐的一面旗帜。使自己的工作方法、学习能力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学习热情、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工作业绩时刻高于群众,确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稀油注输联合站党支部党员43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下设2个党小组。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作为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推进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制度化、系统化、多样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坚持党员教育学习“制度化”
围绕党员实际需求,制定了《稀油注输联合站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方法》,明确了教育学习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始终将理论知识学习放在党员学习的首位,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贯彻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
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党员集中学习、党员自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基本制度,确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党员每年集体学习教育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形成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党支部带头学习制度,我站党支部利用周交接班会人员集中的时机,每月组织一次党员学习政治理论、传达上级党组织文件、组织开展学习讨论等活动,会后各党员撰写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二是坚持党员日常教育制度,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一项基本途径,每季度对党员学习记录本进行检查,使党员教育学习做到水长流、不断线。三是坚持主题教育和典型学习制度,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先后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月”、“学雷锋精神”等主题教育,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党员教育内容“系列化”
坚持读书学习,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务求实效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我站结合学习型支部的创建,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
这一主题,形成以支部为核心、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在重点抓好学习贯彻党章、普遍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群体的党员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一是对支部成员,突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以及权力观、业绩观和廉洁从业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对业务组党员,注重了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三是对基层党员,加强了思想素质、操作技能,以“了解油田形势、明确发展目标、主动发挥余热”为主要内容的党课教育。做到了支部学习并非照本宣科,不为学习而学习,避免了形式主义做法。
三、坚持党员教育方式“多样化”
结合在岗党员点多面广的特点,分类实施,按需施教。一是对后勤及大班党员,主要采取党员大会、上党课、看视频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集体学习。二是对倒班党员以及未能按时参会党员采取配发“学习包”、发送提示短信等方式进行教育。三是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节日,组织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开展义务奉献、重温入党誓词、感人至深的先进人物进行学习等形式,如感动中国人物、先进党员及党务工作者等优秀事迹,使党员教育逐步实现了日常化。四是积极创造有效载体,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党员奉献日”以及座谈交流等“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今年,我站获得了作业区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还在全站开展了以凸现党员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责任区”、“红旗设备”等活动,党员共解决技术难
题6个,征集的多种合理化建设在改善环境、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扩大学习的范围和影响,我们着力加强党组织与基层党员之间、与普通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更多的党外群众也参与进来,给党外群众一个靠近党组织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党员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也便于群众对支部生活进行有效地监督,提出他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便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的非党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党员干部在繁杂事务面前能够做到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对工作中的矛盾善于思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效率;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力减浮夸,不循规蹈矩,敢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富于创新,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勇于思考探索、灵活多变。
6.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六
一、党课的内容设计
(一)用历史科学的方法将党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门历史科学,在党课的内容选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21年7月至1923年);2.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7月至1936年10月);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5.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6.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3月至今);7.迈向新世纪时期(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至今)。在准备党课内容时,可根据这不同的阶段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
(二)精心挑选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同时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涌现构成了党的发展历史的主线。在选择党课内容时,对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材料要进行细心严谨的收集,经过加工整理,在讲课时可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简约的介绍,恢复党史发展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讲授共产党的成立时必然提到五四运动,历史人物必然讲到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讲到中国民主主义时期必然讲到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讲到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必然讲到毛泽东、蒋介石;讲到改革开放时期必然讲到邓小平等。
(三)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不同阶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红色歌曲
音乐是历史各个阶段最好的连接点,一首歌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一首首红色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儿女不断奋勇前进。如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的《国际歌》,长征时期的《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的《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改革开放以后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红色歌曲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紧跟革命和建设的脚步,生动反映了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这样的歌曲出于心、诉于情,具有永不衰退的魅力和激情。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就会历历在目。
二、将红色经典音乐与党课结合的实施方法
在进行党史的各个阶段授课时,先播放该阶段的一首代表性红色歌曲,从欣赏质朴简洁的歌词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欣赏完相应的红色歌曲之后,讲解该歌曲对应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例如,在讲到长征阶段时,先欣赏《十送红军》这首曲调非常口语化的江西赣南民歌,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如泣如诉,让人感受到红军与苏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再现革命的历史画面。在讲到步入新世纪的阶段时,欣赏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注意欣赏这首歌的后半段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该歌词用“站起来”、“富起来”和“走进新时代”,很精辟地概括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加速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讲课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党课中去。例如,可针对该歌曲包含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唱该时期的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歌等,在实施过程中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欣赏歌曲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党课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提高学生对党课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首要目的。以前上党课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听课,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课堂教学质量不佳。上述教学改革实践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笔者在2008年上半年在韶关学院医学院对200名党课学员进行有关党课课程兴趣的调查,结果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而将红色经典歌曲贯穿到党课中的教学模式尤其受学生的欢迎。有不少学生反映,他们学习完党课之后才发现,原来党的历史中不单有真实的历史,科学的理论,还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的红色经典歌曲。每首红色经典歌曲里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和精神力量。党课不但是党的历史的教育,还包含艺术、音乐、人物等多个领域,听起课来很有意思。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灵活多变、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过去上党课,他们在台下听老师讲课,就跟听报告没什么差别。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针对党课中的音乐、历史事件、党史人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亲自演唱红色歌曲,学生参与度提高,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红色经典音乐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通过贯穿于党课的红色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使学生享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这对于他们完善医生的职业道德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证明将红色音乐贯穿到党课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为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提高党课的教学质量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摘要:介绍在大学生党课教育中将红色经典音乐贯穿到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根据中共党史的各个历史阶段,精心挑选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歌曲,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党课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党的知识,更好地了解了中共党史的内容,提高党课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篇七
一直以来,我国法律教学过于倾向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造成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相脱节。应该认识到,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密不可分,应从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一批社会学要的法律人才。
一、当前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重视度不足
目前法律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多是法律基本原理概念等内容,而教学过程则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考核则采取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另外,在法律教学中,缺乏基本的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技能及法律方法论等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实际需要相符的实践式教学。
(二)实践组织不合理
当前法律理论教学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例如在模拟法庭教学中,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法学实践经验、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审判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如果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参与模拟法庭,而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很难获得良好效果;另外,有些模拟法庭的组织多按照事先排练的模式开展,只是表演形式,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还有些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此时毕业生正面临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最后只是实习单位盖章了事,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评价与激励体制
在法律理论教学中,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有明确反映,对撰写教案也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一定激励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等。而相关教育部门也以随堂听课、教学检查、召开教师交流会、网络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但是针对实践教学来说,却缺乏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而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亲临指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但是学校并没有将此纳入教学评价与考核的范畴内,更缺乏相应激励机制,所以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没有强制的学分要求与奖惩机制,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四)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法律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一般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经费投入实践教学,如果需要校外调查、旁听、咨询或者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学生只能临时报告校方批款,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单方面承担费用,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兴趣。另外,实践教学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全面性的指导与评价,这就要求加大师资的投入与培训力度,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
二、构建法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由于传统的法律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因此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激励和教学评价等教学体系,因此可参照理论教学体系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独立、平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应整合现有的理论课程,并以实际需要增加实践课程,既要保留过去直接服务于法律实践的课程,如证据学、法律文书等,还应加设如司法过程、法律职业技能等实用课程,并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强制学分制。同时围绕这些实践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结合当前法制现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面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感,实现良好的法治理想。
(二)完善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法律诊所教学模式源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标志着判例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这种校外课堂形式,效仿了医学院中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方式,而是在校内以某种形式建立法律诊所,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真实的办案过程中。这样,既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也可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理论,减少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
从国外大学的法律教学实践来看,法律诊所的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与职业技能;二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因此,通过法律诊所的建立,可让学生接触更多实际调解、诉讼案件,真正像律师一样处理案件,同时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影响力,参与法律诊所的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也学到了课堂以外的能力、技巧,更好地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应用到具体案例中。
(三)由模拟法庭转为实战法庭
模拟法庭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最终目标还是转向实战法庭。主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1.在模拟法庭准备开庭之前,仅对外公开法律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参与者名单。而法庭中的陈述意见、辩护意见、法官主持及判决结果等都是未知。因此在开庭之前,学生应寻求专业司法人员或者老师、同学的指导,并独立分析案情,大量搜集材料,准备论点证据,并分析对方可能指出的论点论据等,全面做好自身角色,争取更好的实战结果。因此,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应明确自身定位和观点,并随着诉讼过程的深入,不断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2.应确保模拟法庭的实战效果。只有真正对抗,才能确保模拟法庭的实践效果。为了避免同班学生之间相互熟悉,而每次模拟法庭缺乏新鲜感,因此模拟法庭应尽量安排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且每次开庭的案例有所区别。如果在同一班级或者同一年级开展模拟法庭,就应该安排不同组、不同班级的同学分别承担控方、辩方及审判职能,只有确保法庭对抗性,才能真正确保实战效果。
3.提高模拟法庭的真实性,注重树立庄重感、严肃感。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在每次开庭时准备审判器物,提高审判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多感受法庭文化,为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
8.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八
当代音乐教育实践证明, 音乐对于人的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用: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启迪智慧、强健体质。目前, 有一些研究者涉及这一领域, 他们对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加入音乐元素, 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中,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介于对以上的理解, 笔者借音乐教育专业背景和高校思政工作之便, 在提倡乐教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同时, 也特别在这方面探索有效模式和实效性研究。 经过几年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的努力摸索, 得出了一些经验,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对笔者在非音乐专业的理工科院校进行试验的部分案例做简单的梳理。
一、拓宽平台, 合理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 依托手段与平台有:“音乐鉴赏”、“大学音乐”等公共选修音乐类课程;“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类课程;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学生班级建设活动;社团活动;器乐等教学活动。 在这些平台, 发掘可行、有效的模式, 把美育与德育合理科学地穿插结合。 通过策划、实践过程, 对有效模式进行跟踪反馈, 弥补不足, 逐步使有效模式正规化、常态化、科学化, 并将有效模式中比较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一个或几个模式进行优化、打造经典, 并积极推广, 不断探究其有效性的评价方式、标准等。
二、运用案例与效果
(一) 音乐课程中不失德育的影子
音乐课堂上, 适当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领域内容, 会达到特别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音乐鉴赏》等非音乐专业公选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音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前后多次对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正, 最初的教学计划是以中西方音乐欣赏各占一部分, 少量乐理知识。后来, 加上了流行音乐文化审美。 再后来把音乐与人文音乐心理等模块也加了进去, 从当初的单纯欣赏到音乐技术、音乐审美及音乐文化的认识和音乐人文精神等。 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 只选积极、正面、上进的正能量的音乐, 对于非主流的网络歌曲、低俗歌曲也进行对比和批判,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注重总结音乐的思想性, 让学生在欣赏或表演的同时, 也受到思想的洗礼, 达到把欣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其次, 把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的思想相结合, 比如忠孝、诚信、友善等, 在音乐中体验真善美, 领会音乐的伟大和崇高,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 在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 学生听完讲解后领悟会更深刻, 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要达到这种效果, 赏前加入一些思想的引导, 营造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作者阿炳所处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人生轨迹, 感受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反观当代人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育大家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
(二) 思想政治课上妙用音乐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 要学会巧妙运用音乐。 例如:在形式与政策课上, 在讲到江西“红色文化”这一节时, 以红歌把讲稿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加入音乐元素,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节课堂气氛, 改变上政治课不活跃的局面, 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在红色文化中, 红色音乐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从音乐切入主题。 课上首先播放音乐《江西是个好地方》让大家一起唱, 之后就以这首音乐及歌词展开讲“红色江西”。 在讲到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时, 以《长征组歌》对长征精神进行诠释。 听《告别》讲长征开始, 然后从长征追溯江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听革命歌曲《挑粮歌》和《十送红军》讲解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 最后一部分以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红歌总动员”为切入点, 从红歌会讲到江西红色文化与当前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整个讲稿结束。 最后要求同学们列举所了解的江西红歌, 一一写出来, 并且要求他们课后收集江西本地的红色歌曲并学会演唱作为课后作业。 在音乐加故事的课堂形式下, 同学们兴趣浓厚, 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尽情演唱, 更深一步理解了江西的红色历史, 了解了苏区精神和井冈山精神, 正确认识了红色文化在当今江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课后大家觉得对课程很有兴趣, 既学到了历史文化知识, 又学到了音乐艺术知识, 更爱家, 更关注江西的历史和发展了, 立志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奋斗。
(三) 文体活动是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好“土壤”
在学生文体活动中, 结合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引导学生。 开展红歌的比赛和表演, 比如各院系红歌合唱比赛; 建党90周年的各党支部红歌比赛; 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最佳拍档”K歌大赛, 以及纪念12.9小合唱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 通过这些比赛,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端正爱党爱国的思想, 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各类音乐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人文修养, 让很多喜欢音乐的人有专门的舞台和空间; 用合唱团锻炼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团结友爱, 配合默契的团队协作精神。合唱中大家真正感受到的是音乐带来的快乐, 理解了音乐和声的美, 懂得了团结协作实现目标, 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互敬互爱, 像和声一样和谐相处。
(四) 音乐在班级建设上的运用
在班级建设中, 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角色”。例如:在新生班级里, 要求班级有自己的班歌, 同学们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唱每周一歌。 要求歌曲主题是积极向上的, 体现团结合作, 或者是感恩的题材。 在班级中, 经常举行歌唱比赛, 或者带领大家一起唱歌, 在班上形成快乐的学习氛围。 另外, 经常推荐一些大学生必听的音乐, 包括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等, 学会欣赏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 并且用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大脑, 提高智慧。
(五) 思政教育在器乐教学的探索
在一些非音乐专业学生中结合专业特色推广简单易学的乐器学习, 比如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推广陶埙、陶笛等陶瓷乐器的制作和演奏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和学生一起研究制作、烧制出自己喜爱又实用的乐器。 在器乐演奏教学中, 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创造能力。 学习一种乐器,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需要长久坚持;在乐器演奏上, 引导学生即兴演奏, 锻炼创造性思维。 通过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方式极易赢得同学们的喜爱, 美育德育教育效果均较显著。
三、模式探究
(一) 音乐与政治或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梳理
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 音乐作为思想或精神层面的东西, 常常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音乐活动会反映一个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良好的音乐社会环境可以促进社会风气和谐安定, 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 探索高校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模式
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比较丰富, 将这些方法和途径进行体系化建构, 可以创建多种有效模式, 概括起来有三种有效模式: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 把音乐课堂加上思想政治的内容, 或者是在思想政治课上融合音乐的元素, 使课堂更活跃, 强化授课效果;二是通过以音乐为主题的社团和兴趣小组, 通过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植入其中, 广泛开展带有主题的音乐活动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歌唱比赛; 三是通过汇演、 观摩等方式, 组织大学生通过音乐这个桥梁与社区、企业等群体互动, 在主体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体验、感受、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三) 探索高校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模式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同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 它们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共性, 都承担着塑造具有合格的人文修养的公民的重要责任。 两种教育的结合, 会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积极探索, 实现新的突破, 德育与美育开出娇艳花朵。
摘要: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德育有着深刻的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把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 把古乐教思想与当代大学教育的理念相结合, 把音乐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构建科学有效的模式, 用实践途径推广, 达到完善学生人格, 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 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美育,德育,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1]徐美君.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09.
9.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篇九
一、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在近些年不断的探索中, 艺术类大学在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所改革创新, 但总体来看, 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具体问题表现在:
( 一 ) 课题选择单一, 与专业、地方需求结合不高
实践课题的选择是进行有效社会实践教育的基本前提, 但是部分高校 (学院) 往往基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目的, 简单确定社会实践课题, 并未考虑各艺术专业的内在需要, 也未认真研究地方艺术、文化的实际需求, 最终导致社会实践简单“走过场”, 敷衍了事。
(二) 实践过程简单, 专业度低、流于形式
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同于普通大学生, 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坚持艺术专业指导,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目前, 许多艺术类院校仍然将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等同, 并未真正从艺术学科的特性出发去研究、定位社会实践, 在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参与, 往往由团委、辅导员组织负责落实, 组织形式单一、过程简单、内容专业度低, 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起不到提高学生专业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甚至有学生并未真正参与社会实践, 而是托关系盖章后, 上交实践表交差, 并未发挥艺术的真正价值。
(三) 实践主体缺乏主观意愿, 内在动力不足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以往社会实践的历史, 让不少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 在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 忽视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学生的不积极, 往往导致学校的不重视, 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了师生集体的不主动, 内在动力不足。
(四) 学校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 缺乏统一部署
许多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 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 只是简单停留在单纯组织开展的层次上,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只是被动接受;而由于缺乏统一部署, 脱离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学生在实践中无法获得专业学习, 也起不到服务地方的作用, 无法与实践单位有效融合, 普遍存在应付敷衍的现象。同时,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高校普遍未对社会实践进行经费投入, 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需要相关原料、器材 (美术类需要颜料等, 而音乐类需要乐器等) 的投入, 经费往往较高, 许多学生也不得不放弃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效性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发挥专业优势, 结合地方事业需要, 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要回归生活, 服务于社会, 因此,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 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 进行统一部署,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 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 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 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 完成相关制度保障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 突出艺术专业特点,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 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 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
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 (辅导员) 的有效配合, 比如, 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 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 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提高认识, 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 统筹学校整体资源, 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 如, 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 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 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 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 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 结合专业、需求策划社会实践主题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 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 进行策划选题, 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 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 做具体分析, 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 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 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 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
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 联系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 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 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 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 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 因此, 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 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 形成文化氛围, 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3. 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艺术类教学中仍然以“师徒传授, 手把手教学”为有效形式, 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也具备艺术学科理论的前瞻性, 理应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围绕着艺术专业和社会需要展开;同时他们的科研优势和艺术敏感性也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有利于实践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因此, 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服务社会, 同是达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 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支持, 学校必须完善制度认真加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4. 做好评价激励和交流总结
进行交流总结, 完成评价激励, 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长远效果的措施。一方面, 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总结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推广, 鼓励更多老师、同学注重社会实践, 不断深化实践成果, 形成文化氛围, 提高大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 完善激励、评价体系, 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失误, 保证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 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综上,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 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切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艺术技法, 塑造创新精神, 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从而达到增强完善自我, 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服务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思政[2012]1号.
[2]王文峰.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7) .
[3]赵新勇.大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 .
[4]孔伟红.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建设[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 .
[5]究彭劲, 邹祖斌.依托实践基地的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时代文学 (上半月) , 2012 (6) .
[6]施益华.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 (1) .
10.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篇十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至理箴言:“我思故我在。”可见,思考或者说思想的存在便意味着灵魂的存在。然而,德国文学家约翰.菲希特也说过:“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从中,我们亦可体会出“行”的重要性,因而“思”与“行”这两个辩证主义名词只有牢牢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人,铸就一个人的成功。
思而不行,谬也。赵括纸上谈兵败于秦将白起的故事我们熟知,他的失败正是“只思不行”缺乏实战经验导致的。思考犹如飞鹰的翅膀,羽翼的强大力量使它得以一飞冲天,心游万仞,精骛八级。而行动或者说实践就如同其锋利的爪与喙,只有同时具备它们才能达“上天下地,无可阻碍”之境。
行而不思,莽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思考成就了他万载贤圣的地位,我们由此也可以想到思考的重要性。约翰菲次杰拉德曾说过:我们的行为总有一定的目的,那是我们最后的脚印。”我们的行为与实践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倘若没有思考就一通蛮干,是为莽夫类也。
行思相印,所构乃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一生证实了他的名字,他从中体会的是行与知的关系,然而在这里,思与知与行均是紧密结合的,如同是合龙的大桥与紧紧缠绕的藤蔓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正如梭罗所达到的境界——面对偌大的自然界,他自垂钓一天星河: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正如孔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学,育千儒贤士。
易卜生说:“当我们真正思考我们存在的时候便是最幸运的时候。”我们尚且不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存在,可是我们却应当思考我们的行为和准则,并将其与行动实践结合到一起。
那时,思考与实践结合的力量足以使一个市井之人走上人生的巅峰。那时,思考与实践的力量会成就一个人或成就一个人的一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铸就成功。
思行合一
人之所以超脱于其他动物而存在,是因为人的思想;而人之所以能够改变自然,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是因为行动。思行合一,方为先人。
思想为行动提供方向,若无思想的引导,在完美的行动也终将导致一事无成。十七世纪,流星雨欧美的空想社会主义使人们妄想以绝对的均分与平等来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空想社会主义的拥趸们,才认识到思想上的根本错误,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有些人总试图边做边思考,或者先做再思考,然而车到山前不见路,船到桥头桥不直,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品尝回到原点的苦果。
无论多么完美的思想,都是抽象的,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思想的价值,或者说行动为思想创造价值。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若无他的鞠躬尽瘁,努力实现,最终只是一个乡野莽夫的心中所想,而非“功成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若无孟德尔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试验,遗传定律也将被人遗忘在故纸堆中,无人问津。思想并不能直接改变什么,能改变现实的只有行动,只有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行动才能创造价值,释放出应有的光辉。
思想为桨,行动为舟,人才能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无论是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想到了并且用行动做到了,思想和行动才有意义;想到了却做不到,能
做到却想不到,思终就是一纸空文,行动也将无济于事。城市有蓝图,国家有展望,民族有期待,而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有美好的愿望,这些需要实现就必须不断的思考,不停的行动。王阳明曾说过“知行合人”,知为认识,知是思考,这也许就思行合行的另一种诠释。
闪游峰顶,还有彼岸,漫漫长路,终有回转。思想为盾,行动为剑,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将给予相信“思行合一”者以果实,也终将给予不相信者以响亮的耳光。
思与行(58分)
望不尽天涯之路,漫长寂寞;听得见声声蛩音,坚定有力。生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旅行,需要不断思索,奋然前行,才能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一语道出了思想的重要性,而约翰·菲希特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也阐明了行动的必要性。思与行需要紧密结合,才能撷取胜利的果实,若只思而无行,便只会停止不前;若只行而无思,满腔的热血也只会空洒途中。没有思想的指引,行动就会漫无目的;没有行动的实践,思想也等于空想。
思想为行动指明方向。有的人止于形,而呈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智,而有其技。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直至进到智慧高地。有了思想的指引,才不会使行动成为冒险蛮干,才不会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智者之谋。
思想之于行动,恰似一束火把对于黑暗中前行的人,而行动对于思想,恰如水对舟,只有行动,才能将思想载之彼岸。天地有大美,却将其藏于深山,封于绝壁,以虎豹断其路,以荆棘塞其途,风沙漫漫,雨雪凄凄,只有那些能吃大苦,肯付出行动的人才能探寻到。爱丽丝·门罗没有止于只拥有不凡的智慧,而是将其记录下来,用行动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彼得·希格斯没有止于提出上帝粒子的存在,而是用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去窥探上帝粒子的真颜。如若只有思想,而无行动,那么思想也只会成为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不能飘至梦想的彼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个充满迷惑、光怪陆离的人间剧场,要用思想为行动排除干扰,哪怕路边有鲜花,有掌声,也不能使我们停留,因为我们是不系之舟。心中藏一弯明月,便不惧烟火红尘,世事迷离,思想会为我们拂去世俗的尘埃,让我们在前进中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坚持经常性教育与学习实践相结合】推荐阅读:
坚持经常性自查审计机关行风10-20
信访局党员春训及经常性学习教育实施方案11-23
中学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实施计划10-01
坚持四个结合,创新推进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途径10-19
坚持三个结合09-10
坚持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公开承诺书09-09
三个经常性工作06-17
经常对电脑如何护肤07-11
经常跳绳瘦肚子吗?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