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2024-10-18

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共13篇)

1.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一

“营造书香校园,弘扬人文精神”读书月活动方案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提升自我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经校团委研究,报学校批准,特定于20xx年4月份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弘扬人文精神”读书月活动。

活动目标:

1、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自然和谐的读书氛围,形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校园风气。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力,陶冶文化情操,建设书香校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点燃读书热情,搭建成长阶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阅读为学生一生提供营养。

活动主题:

营造书香氛围,弘扬人文精神

活动内容:

1、每天早上集合回教室后,开展诵读活动,全校以专业部为单位进行检查。

2、每周招募3-4名朗读者,为大家朗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或美文,讲述文章背后的故事。

3、征文比赛:以《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为题,开展读书心得比赛活动,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2、3名,优胜奖若干,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

4、国旗下诵读活动:各班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推荐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诗等,可全班参与,也可部分参与,让同学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5、文化晚餐:本月文化晚餐均围绕读书月为主题开展。

希各支部接通知后,认真组织、开展工作,月末,将由团委根据各班早诵、文化晚餐及参与活动情况统一评奖。

2.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二

一、倡导“悦读”理念,激发师生阅读兴趣

所谓“悦读”,也就是着意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语文“悦读”教学是一种以培育情感为基础、以发展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开展“悦读”活动过程中,学校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而且还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只有当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愉悦式的教学时,语文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

1. 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虽有所改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既少独特理解,更无阅读快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主体的个性体验,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有多处:“自己的积累”,“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

为了不让“个性化阅读”成为空话,我校一贯强调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固守教参一讲到底的陋习,允许学生误读,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在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里,智慧与智慧碰撞、体验与体验交织,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才能逐渐形成。当然,尊重鼓励个性阅读体验,不是言过其实地对学生大加褒奖,更不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牵强附会、不合情理的解读应给予纠正;对阅读理解有困难的作品,要进行适度的点拨。

2. 传授阅读方法,改变“没什么可读”的被动阅读心态

吕叔湘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可以使学生“肯”读、“乐”读、“会”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文章,享受自己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快乐感,转变学生“没什么可读”的消极阅读心态。让学生为自身的需要去主动读书,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读书时不知要注意什么、不知要做什么、不知从何做起的情况,我自己的做法是结合具体课文的导读,教给学生“初读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细读理清思路、领会其内容——精读抓住重点、品评其语言”的读书方法和“划、查、注、思、记”的方法。使学生读书不再是只读一读、看一看而完事,而是使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方法,越读越深入,越读觉得越该读,越读越爱读。

3. 鼓励经典阅读,展示阅读成果,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无论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语文课文标准》(2011年版)都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总量要求。针对这一要求,我校的做法是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阅读选修课,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制定了初高中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并适时补充每周美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渴望享受阅读的成功体验,渴望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与认同。为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成功体验,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多方位展示其阅读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如每班开展的课前5分钟名著故事交流,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介绍自己所读章回故事情节,还必须接受同学的提问,完成答辩。这种思想的碰撞,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另外我校每学期的读书节期间,演讲、故事会、辩论赛、汉字书写大赛、优秀读书随笔评选、个人作品集展等一系列活动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活动中把学生的读书心得和成果推向前台。这些举措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愉悦了学生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悦读带来的精神充实和成功的快感,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教师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个性化阅读体验,特别是主动积极钻研文本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享受到的审美乐趣,是教师指导、引领、点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是教师连通学生、教科书、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只有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有丰富的阅读体验;只有乐于“悦读”的语文教师,才会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甘心与学生分享阅读的独特感受。基于此,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教师的“悦读”兴趣。

1.“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开阔视野;请进来,提升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举办专家讲座,并组织教师撰写心得或读书笔记。读书范围广泛,可为文学作品,也可为专业书籍;文章形式多样,自由诙谐的感悟式小品文、严谨科学的学术论文皆可。在校内外创设老师相互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如校内刊物。还可以邀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和评委,指点提升教师的读书论文。这样教师既享受了阅读的愉悦,教师的文章有更多机会见诸报刊,也让教师的“悦读”兴趣高涨。

2. 举办语文教师沙龙。

学校可以先每学年向老师推荐30-50本书,并要求教师阅读后完成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再依托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语文教师读书沙龙”,以自由、轻松的方式替代呆板、严肃的教研会议。沙龙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读书交流。读书交流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主题围绕阅读与教学,让年级组各显其能。这样既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使教师之间得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

3. 建立教师博客。

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或手机微博,为“悦读”提供一个师生研究交流的空间,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在学校官网上,学校可以为教师们开辟博客专区,让他们畅谈读书心得。利用手机微博,教师可以把每天读书的收获记录下来并发布。依托这些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教师与学生拥有了真正平等、自由、可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悦读”的真正价值。

当然,读书不应只是体现在师生活动中,而应是师生生活的自觉追求。可以为每位学生甚至老师建立个人的阅读档案,把这种“悦”读转化为生活的常态。可以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乃至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的布置上营造书香气氛。还可以让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结合。例如,师生一起展示读书随笔,一起布置读书园地,同台演讲,合作朗诵,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推动“悦”读的常态化。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回归“悦读”教学中心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课改以来,这个中心常被指向“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态度,这导致运用语言往往被忽视。这里所提出的“悦读”教学,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由“人文唱主角”向“语言为中心”转变,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放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凸显语言学习中心呢?

首先,教师必须吃准阅读教学学段目标,以此为依据确定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严重错位。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文本)特点,从教材中找准语言训练点来设计教程。如《出师表》这篇课文有三个特点,一是文体特点:“表”;二是人文特点:效忠之情;三是语言特点:表达效忠之情的语言运用。“表”已非常用文体,只做了解,而效忠更是封建愚忠,不值得提倡。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最后,注重读写结合,促进语言文字运用。学校将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整合,即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整合,糅看、听、思于一体,融读、说、写于一炉,效果很好。所以,语文课不宜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甚至过度解读,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快感。

总之,在语文“悦读”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师生阅读兴趣,并坚持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中心,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带动全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了师生情操,营造了其乐融融的书香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樊正娟《关于语文愉悦式教学中“愉悦”的解读》,现代教育科学。

3.营造“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篇三

一、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提供阅读的良好环境

1解决书源问题

书香校园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书源问题。我们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由教导处统一对新教育经典书目和传统经典诗文进行筛选,推荐阅读内容,然后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解决书源问题:第一,学校购买书籍,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充分运用起来,构建开放的读书环境。第二,发动学生捐书,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建立家庭小书房。

2营造书香氛围

第一,发挥宣传窗的作用,设立“读书时间”专栏,内容可以有:新书推荐、经典选读、优秀读后感选登、每日一星等栏目。第二,建设走廊文化,在走廊和教室的墙上悬挂文人墨客的画像名言等,在教室后面的瓷砖部位建立“涂鸦墙”,把班里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第三。建立班级文化,每班都购置书柜和报架,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个“诵读角”,将经典的诗文进行梳理,精选出一些作品供学生诵读。

3保证阅读时间

每周一和周五中午分别进行语文阅读和数学阅读。在这段时间内,师生共读,不能将阅读时间挪作他用。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五的“超市课程”——阅读课,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

二、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做到师生共读

我们学校的班级和人数都比较少,在教学中,我们加快教与学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师生和生生之间信息的流通量,把课内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课堂教学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

(1)范读经典,即教师每节课给学生3分钟范读经典诗文或者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这种做法便于师生产生共鸣,引起师生情感交融,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让书丰富孩子生命。

(2)导读经典举例式: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捆绑式: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特点,选相似的课外读物结合起来看,采用“读一篇、带几篇”的“捆绑”方法,来扩大课内阅读量;荐读式:教师在课内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好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阅读。

2促进家校互动,尝试亲子共读

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爱好的形成作用要更大、更直接。我们已经看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是很高的,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而对比较隐性的文化底蕴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请专家引领,阐释我们的观点,希望他们能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看书,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以“朋友”的身份予以帮助。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访等方式向他们推荐好书佳作,要求孩子能和家长一起阅读,并定期进行交流反馈。

3有声之书引路,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有声之书就是教师利用磁带或网络下载百科知识、童话故事、名人小故事、文学名著等有声版音频资料,通过媒体播放。播放的时间由各班的班主任根据实际确定。

4开展互换读物,形成生生间的读书交流

倡导家长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时间带孩子逛书店,过年时给孩子购买压岁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和学生的课外读物,组建班级图书角,进一步充实班级的图书箱。我们规定,凡是借阅别人的书,读完之后必须把书的主要内容或精彩的地方与书的主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使阅读具有“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每读完一篇文章后。都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自问自答。如果回答不了,可以再试着读几遍,也可以跟同学一起探讨。可让学生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脉络;可引导学生思考哪句话写得具体,哪些词用得好,它表现人物什么品格或精神。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有所体验与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拿到一篇课文或捧起一本书时,才知道怎样读,怎样圈画,怎样想,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才会感到津津有味,才会实现“个性化”阅读。

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加强读书交流

(1)写好读书笔记,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中高年的读书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2)推行“三级”读书交流活动,即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向班主任进行汇报,班主任对其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小书迷成长足迹读书交流卡。学生领到五张这样的交流卡(读完五本课外书)后,即可到学校教导处教导主任处进行交流,合格后发给其“读书小硕士交流卡。”学校将在期末对“读书小硕士”进行表彰,还将其照片与个人读书名言、读书体会等进行展示。

(3)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向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

2进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根据各班级的班级布置、学生阅读量(即班级学生所获得的读书小博士人数)及普及率几方面进行评比。

3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利用“教师节”开展以“师爱”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十月开展“爱祖国”读书节活动等。

4.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四

“国学进校园,经典伴成长”启动仪式方案

一、活动目的围绕“国学进校园,经典伴成长”这一主题,启动我校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带动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读书活动,努力为学生、教师打造一个书香校园,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启动仪式时间

2013年10月28日7:30-8:00

三、启动仪式地点学校操场

四、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五、活动程序

1、升国旗、奏国歌

2、主持宣布开始

3、陈校长致词

4、符校长宣读活动方案

5、优秀少先队员向全校发出倡议。

6、赠书仪式

六、环境布置

1、标语:“国学进校园,经典伴成长”“ 诵经典,悟经典,行经典”

5.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总结 篇五

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每个教室配备书橱,设立班级读书角。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拿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交流收获的知识,享受读书的快乐。

晨诵,在黎明中开启诗意的一天。每天早上坚持20分钟的朗诵时间,师生共读,激发孩子内在的活力,可以将学生从沉睡中唤醒,让他们在一天的学习中充满精神。要求每个教师都上一节晨诵展示课,大家齐分享,共进步。每天早晨,老师们都饱含深情地、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去“诵”,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令人沉醉,也激励着学生增强自信,充实自我。

午读,畅游书海齐分享。中午到校后,师生坚持20分钟的默读。在固定的时间读书,有利于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每个月可以进行师生共读,还可以进行自由阅读。共读,师生拥有了共同的密码,有了共同的语言,便于互相交流,有了交流才能产生教育。自由阅读,帮助学生培植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每天午读课,都能看到各年级老师手拿一本书,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

暮省,给心灵加油。低年级以小日记为主,把自己每天的收获写上几句话,那怕是只言片语。中高年级以写心得体会为主,定期老师检查指导,并相互交流,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给自己加油!

同时还开展了亲子共读、精彩一刻、朗诵比赛、制作读书手抄报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大大推进了书香校园的顺利进行,为学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6.营造书香校园资料 篇六

一、阅读源于需要,让师生以书为伴

车站小学,是一所座落在柏临河畔的农村小学,曾经蓬勃于以皮影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在沉寂与思考中,和新教育撞个满怀。这种情怀源于需要,叶圣陶先生说:“要做先生先做学生”“老学”才能成为“老师”,各年级语文老师多年来,把各年级必背古诗词集结成电子稿,利用晨读和课后整理时间,进行吟诵、检查,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经典诵读的综合素质展示,虽然孩子们是人人参与,但也有因人而异,滥竽充数的。

目前,高新区下发的阅读记录卡,仅仅填上必背古诗词是不够用的。于是《朝读经典》成为需要,是一种及时的营养补充,课外书籍的阅读必须成为精神大餐。春秋寒暑每一天都得记录阅读的痕迹。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走在前面,有“一桶水”的容量才有能力与孩子们分享“一杯水”的见解。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师生共读,老师们将孩子们共读的精彩分享到家长群,亲子共读也在萌动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阅读的行列,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阅读萌于环境,让阅读变成习惯

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想说得精彩,必须思考得精彩。”当阅读分享成为常态的时候,孩子们心中都在暗中较劲:要以怎样的交流赢得大家的喝彩?课间午间,很多同学捧着书,爱不释手,有的拿着铅笔在书上勾画,有的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摘抄精彩的语句或段落,有的拿着书和小组同学聚在一起探讨阅读疑难。课前五分钟的`阅读分享,是同学们最兴奋最不舍的时刻。

阅读是思想之母。我对本班同学提出要求:每节课前一定要有两位同学进行共读内容的分享,同学们按座次轮流进行。对于阅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有的同学不善言辞,有的怯场,有的滔滔不绝而超时……所以课前五分钟的阅读分享,起初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先写在纸上准备好,二分半钟,不能超时,当然也不能低于二分钟,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拿着手写稿念,三次煅炼的机会之后,要有站在讲台娓娓道来的沉着,要有聚集共读书目细节之处与他人不能重复的个人思考,语言表达要抑扬顿挫,能引发听众共鸣。反复练习,部分同学慢慢地学会抓住阅读细节,营造一种引领师生共同思考的阅读分享氛围。

为了做阅读分享中独一无二的自己,同学们已经把阅读变成习惯。总是想不出要分享什么的部分同学,也不停地忙碌在书本与同学们之间,请教小组同学,请教分享高手;回家请教自己的亲人团……

共读分享营造了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坚持21天,好的阅读习惯便可养成。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三、阅读重在坚持,让阅读润泽人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到:“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让师生一起成长,在以书相伴,共同成长的生活中,除了师生共读、家庭共读、读书分享以外,我们还必须用文字记录阅读的轨迹,见证我们与阅读相伴的日子。可以是日记、感受或体会,要想写得精彩,必须做得精彩!当孩子们已经爱上阅读,仅仅是老师要求共读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有的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喜欢神话故事,还有的喜欢科技知识类,甚至有喜欢剧本的……此刻的他们,三言两语分享一种观点,已经不那么难了,可是要让他们记录阅读感受,他们有些懒怠,好些聪明的孩子喜欢看书,爱说,却不爱动笔;最初的日记要求,是需要每天检查的,这是孩子们记录人生的开端。我鼓励他们,写日记是让他们记录自我人生传奇的起点。这一切都要留存下来,从小建构起成长的资源库。长大了,既便是成不了名人,这个资源库将是你一生最美回忆,无价之宝!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每天督促与检查,因为每周的日记分享活动,日记任务已不再那么艰难,日记与阅读相伴的日子里,孩子们的共同话题多了,我发现同学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文笔越来越流畅、优美,对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有个性。

日记与阅读伴随孩子们成长,润泽的是一片片生命的绿洲。

四、阅读聚焦文化,让校园沐浴书香

阅读文化,从文化阅读开始。故事、字谜、笑话、漫画、书法、民歌、对联、诗词;汉字密码解读,华语文化欣赏,汉字魔方等等这些,从中总能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所爱,投其所好,号召家长们一起来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从故事绘本开始做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一发不可收。家长为孩子买书的投资是不可犹豫的,班级的图书柜也是需要家长们一起来丰富的。老师要帮助学生,与家长合作指导学生对图书进行分类:故事类、诗词类、科普类等等,读书漂流、结对共读、读书分享、阅读展示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时刻享受阅读的成就感!书声朗朗,淋浴书香的校园,将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阅读聚焦文化,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以阅读课程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我思考阅读课程可以从以下方面汇编:兴趣阅读与分享(一二年级)、层次阅读与分享(三四年级)、分类阅读与综合阅读(五六年级),根据学段特点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经验阅读的方式方法的指导。

阅读势必需要以课程的方式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全民阅读更是需要阅读课程的推进。引领孩子们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读书郎”!

除了“世界读书日”开展区级阅读展示活动外,我们学校每学期一次的“阅读文化节”,用仪式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让师生与家长象盼着过年一样的盼着每学期一次别样而精彩的阅读文化节活动。用仪式的形式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洒热爱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与书本、生活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与世界接轨。

7.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七

一、读书会的理论基础

读书会就是一群爱书者聚在一起 , 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的组织 ? 读书会面向所有的学生,以书会友 , 找回阅读的乐趣,激发思考能力,练习清楚表达,学习理性沟通,尊重不同想法,拓展观点视野,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阅读者的分析 ? 组织及表达能力,认识、重回心灵家园,以致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名著名篇的阅读是一种审美性、思辨性、体验式的阅读,读书会让这种阅读发挥极致。

创建读书会是一种三个年级整体化应试策略。它立足高考,统筹安排,既有全局观,又有局部观。高一高二打基础广阅读,高三抓重点强训练。创建读书会时间跨度为三年,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读书会 , 班级读书会又由读书小组组成,然后由班级读书会组成年级读书会,再由年级读书会组成学校读书会。

二、读书会的实施过程

读书会根据高考必读书目并结合必修书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而计划的实施主要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实现。

( 一 ) 个别阅读,集体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教师可在课前三分钟内安排学生作演讲,内容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读书心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不再孤陋寡闻。这种形式适合放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这是引起动机、激发阅读兴趣的阶段,这一阶段也使学生互相了解,自由组成读书会讨论小组,有利于读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集体研读,讨论交流

全班共同研读一本书,分章讨论,分点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精读一本好书,并从中获得其潜在效能。这是读书会运作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精读一本好书,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 比如在读《红楼梦》时,教师先授予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鉴赏小说时有法可依就能制定好的议题并展开探究性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讨论学习分享交流中学生将弥补自己阅读时的不足,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刻细致地把握文本。

(三)教师介绍好书,形成师生互动

教师结合必修内容介绍相关书籍,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文学新动向。比如在教《直面苦难》一文时向学生介绍《写给妞妞的一本书》,使学生通过阅读现实生活中的感人事例真切地了解什么是“直面苦难”,从学生的周记中反映出的效果是喜人的。教师在介绍必读的名篇名著时要兼顾知识的传授与体会的分享。比如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教师就可以全方位地介绍《巴黎圣母院》, 介绍作家、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后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把原著和电影剧本进行比较阅读。读书会不仅是生生交流的平台,而且是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读书会可增进师生情谊,营造互相学习的平等学习氛围。

(四)举办读书报告会,与大师对话

邀请知名作者、学者到学校为学生、老师作报告,使师生能够与大师对话。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播放百家讲坛的视频录像, 如《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视听渠道既能发挥名师效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的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 和作者共同构建文本,因而学生自己的读书报告会会更贴切他们的阅读、生命体验。

(五)举行征文、阅读大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本书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使学生把阅读、鉴赏与写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小说生动的叙事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让每个读书小组选取一点写读书心得,最后把每个读书小组的读书心得汇总。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鉴赏的基础上再加以思考、领悟、应用与拓展,就会有所发现、创新。采用征文、阅读大赛让学生把发现与创新诉诸笔端,提高写作能力,并将阅读上升到理论层次。

(六)开办诗文诵读会,开设经典剧目演出专场

比如《普希金诗》、《飞鸟集》、《朱自清散文》,这些都是适合诵读的,可以组织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领略经典的语言美、音乐美、意蕴美。而《雷雨》、《哈姆雷特》、《茶馆》这些剧本适合演出,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艺术文化节上呈现他们的作品。演员们在演出前一定会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含及社会价值,揣摩人物的语言与内心世界。演员与观众都可以通过演出加深了对剧本情节的记忆, 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剧本的主题与矛盾冲突,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深入审美情境,在心灵层面上进行交流分享。

(七)举办专题讨论会,研讨阅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比如鲁迅杂文的特色是什么。讨论会的议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讨论会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要绝对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8.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八

一、确立了书香校园发展目标

2003年学校联办伊始,就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读书与生命同行;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二、加强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对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积淀高雅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有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了区域性书香环境。学校按区域规划了阅报区、经典引领区、古诗词诵读区、书香留痕区、阅读区、环保廊等校园环境设施。经典引领区:利用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集充分展示古、今、中、外的名家生平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尽可能地让每一堵墙壁都能向孩子们传递阅读信息,形成了一本开放的《导读索引》。“广闻博识”阅报区:学校办公楼一楼大厅设立了“阅报区”,添加了阅报栏。“阅报区”里的柱子、天花板上向学生介绍了伟人的阅报故事、读报的方法,还介绍了我国一些重量级的报纸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在“阅报栏”中,有英语报、电脑报、作文点评报、中国青少年报等五十多种报刊供孩子们阅读,报纸定期更换,常读常新。环保长廊:设立了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四个专题阅读区,又形成了一本活生生的开放的《生态百科全书》……

创建“三级”校园图书网络。一是设立阅读中心。由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组成,藏书量达62000多册,生均图书超过50册,电子读物达30000多册,生均30多册。二是设立校园书吧。2006年以前在环保休闲长廊开辟了“绿色书吧”,设立了童话世界、英语角、中华经典、环保园、科学宫殿等专题阅读区。2006年学校二期工程竣工以后,在博学楼和启真楼各楼层共设立了“小海豚书吧”、“蒲公英书吧”、“阳光书吧”、“小蜜蜂书吧”等多个根据学生年龄阅读特点而分布的中文书吧,还设立了一个全英文书吧“彩虹书吧”。三是设立班级图书架,每班图书架存书量超过1000本,大幅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三、纳入课程,规范管理

学校把阅读课纳入课程,规范管理,加强与学科的整合。做到了定时间、定课程、定教材,将阅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定时间、定课程。坚持三个保证:每天保证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保证一节阅读指导课;每月保证一节大阅读课。

实施585诵读工程: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天早操前8分钟的经典诵读。

语文课(第一节除外)课前3分钟进行学生读书交流与汇报。

编撰《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学校编撰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均为我国历代经典诗文,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三个学段,三个学段的内容各成一册,形成了完善的内容体系。

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纽带,加强读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音乐课中,我们让学生不仅在视觉上感受旋律的美,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发展和审美意识,并引导他们查找、了解相关的音乐名人故事等,比如精选了一批唐诗,并赋上旋律,录制成古诗配乐,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熟记了经典;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用绘本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美育和德育、智育有机整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书香熏染教师。

设立教师必读书目。主要包括四类书:一是夯实精神底蕴的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智慧人生》等;二是拓宽教育视野的书,如《给教师的建议》、《走进心灵》、《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三是学生喜欢的书,如各种童话、历险记等儿童读物;四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为老师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每个科组、级组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1次以上,每位教师每学期参加读书沙龙5次以上。每次沙龙确定明确的主题,如“《班级读书会》带来的思考”、“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读我悟,共触心灵”等。活动中,教师们结合自己最喜欢的文章、作品的章节,交流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了教师间思想的沟通与碰撞。

设立教师“自由论坛”。每星期五学校例会前半小时,是学校教师的“自由论坛”时间,论坛形式不拘一格,教师们自由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彼此推荐所读的好书。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设专家讲座、将教师读书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书香留痕”读书展评等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

让书香熏染学生。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各班和各级部,举办“好书伴我快乐行”活动,以“小小故事会”、“书海絮语”、“小小课本剧”、“演讲比赛”、“读书卡片展评”、“向你推荐”、“好书漂流”、“读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 “专题辩论”等小板块,向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竞赛活动。构建书香校园“展示台”,让学生乐读好读,在班级黑板报中,开辟学生日记、读书笔记专栏,每个班级在学校读书专栏中建立读书专集;鼓励学生积极向社会上各类报刊、杂志(如《广东第二课堂》)投稿,为学生的发展寻找自我展示的平台。

五、把书香延伸到家庭、社区

开展富有创意的亲子阅读活动,让“书香”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学校在塘厦镇石潭布、莲湖、横塘居委会进行创建“书香之家”的动员,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每学期按照学校“书香之家”的评价标准,评选出读书氛围浓厚的“书香之家”;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大胆探索亲子学校教学的有效方式,让广大家长自觉地走向“和孩子一同成长”的道路,促进家校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构建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此外,学校还积极协助各社区建立社区图书馆,2003年至今,学校共评选出了600多个“书香之家”,帮助两个社区建立起社区图书馆。

(作者单位:东莞市塘厦镇第一小学)

9.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篇九

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一小 秦保鹏

“建设书香校园”发起人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校也认识到,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我们提出“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的倡议,目的在于大力倡导读书风气,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希望借此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每位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享受文化的财富;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推行素质教育,打造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1年上学期申请了高效课堂、养成教育实验学校。从此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以“养成教育”为基础、重点抓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同写随笔、晨诵课程,“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是我们研究的主旨,通过实践本课题,我们力求创设一种温馨舒畅的人际环境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育氛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创设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以文化感召师生,以文化感染师生,以文化愉悦师生,以文化促进师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接受转变为体验,使文化积淀成人格,凝聚成学校特色。

(一)营造书香校园 丰富师生生活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为配合新教育实验的落实,打造书香校园,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特色学校的建设打下基础。

1、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活动平台。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剑桥英语能力竞赛、田径运动会、唱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信征文、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愿动、敢动、会动,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发挥环境文化的陶冶功能。我们层层构建了走廊文化、美文诵读文化、墙体文化、校园宣传专栏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体系。校园文化突出了“时代性、现代性、世界性”的特点,发挥图片的视觉震憾效应,赋予其现代与未来气息。如:我教学楼上有两幅醒目的标语、校园各处墙壁都有各式各样的标语。“天天美文诵读”则是利用课间操排队离开时、集体诵读一些琅琅上口、语言精美、节奏感强、富于教育意义的古文和诗词、英语短文,学生们在这每日的10分钟的经典诵读中,加强了记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校园宣传专栏长达8米,还有4个2平方的玻璃橱窗,定期将学生自己的作品、师生获得的荣誉予以展示。“班级特色文化”注重了各班级的特色文化引领,将班徽、班级宣言、班级目标等各自的特色予以展示,用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走廊文化主要张贴的是各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出的手抄报,方便学生课余欣赏。如今,整个校园,从古今中外,楼内楼外,“听视说思”不同的角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化的海洋中,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净化。人文化、和谐化的氛围在文化的传承中得以继承。

3、引领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为发展提供原始资料。

最初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的时候,教师们不知道反思哪些内容,“记”的无绪,“思”的盲目。我们适时向教师们推出了“课后十思”:一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二思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思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四思教师是否投入了教育激情?五思课堂有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是否处理得当?六思本节课最骄傲或最懊悔的地方在哪里?七思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哪里?八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九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十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每节课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内容,作为反思点。既可记成功,也可录失败;既要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既可长谈,也可短议。长年坚持,形成制度。“课后十思”的经常化与持久性,使我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成为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教师的“每日三省其身”,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4、引领教师撰写生活随笔,以成功激发成功。

鼓励青年教师自加压力,正所谓:“退一步,山穷水尽;逼一逼,柳暗花明。”逐步增加随笔篇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两篇以上论文、每周一篇优秀导学案。两年来我校教师已在各种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十余篇,有二十余篇论文。

5、引领学生撰写读后随笔,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为每班配了一个书柜,发动学生自带课外书,学校又出资购买了部分图书,充实书柜,尝试着“晨诵、午读、的读书方式,以此扩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年级一节语文阅读课,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同时,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两篇以上优秀文章,摘抄其优秀文句,写一篇读后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6、引领学生随想之笔,记录成长足迹。

我校在五、六年级开展多姿的随笔实验研究,指导学生敞开童真的心灵,睁开童趣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快乐,用稚嫩而真实的笔触记录成长的足迹,体会写随笔的自由和快乐。指导学生撰写随笔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语文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1-2篇随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推动硬件建设,校园处处飘书香。

书香校园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规定:必须有全天候开放的师生阅览区和借书处;有电子阅览和查阅的设备;有不低于市小学人均藏书的册数;有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环境布置;有方便班级内阅读的条件;让校园处处,时时充满书香。

(1)处处闻香,乐读

“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 因此,我们力求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心灵的陶冶。

我们学校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学生自己写的格言牌,插在校园的绿化带中。老师们先让学生收集关于读书和日记的名言,熏陶、感染学生,然后让他们创作关于读书或日记的名言,以此鼓励学生读书和写日记。课后,格言牌前总会有学生在驻足观赏。

(2)时时飘香,多读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我们各班的黑板上方,都开设了“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学生每天利用课上一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3)一瓣心香,会读

鲁迅说过:“倘只看书,会变成书橱。”是的,“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信息时代呼唤高质量的阅读。茫茫书海,适合我们的永远只能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老师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

为了让学生会读书,能读出书的深度,我们改革创新,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尝试。把教材进行相应的整合,进行主题单元的教学,以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深度。同时大量引进课外阅读知识,让课内外联接,让包括数、外、品德与生活等所有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每一门学科,让知识与生活真正融合起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阅读教学充满创意、充满诗意,是我们的追求。课堂上常常“举一反三”,把课外的相关美文与书籍介绍给学生;常常“读书给学生听”,老师不厌其烦地把长篇作品分段读给学生听;常常“主题提升”,就一篇课文,找出同主题的大量的文章与书籍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阅读改变了课堂,阅读改变了学生。

(4)人人品香,爱读

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师生共同“写书”,孩子们为自己的书取名字,(我校的《农村五十字德育教材》就是汇集师生的智慧偏制而成)亲手绘制封面,父母、亲友、老师为他们写充满爱意与期盼的“序”言,他们的“书”里有老师的指点,同学的鼓励,亲朋的欣赏„„透过这些稚嫩的文字与图片,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孩子们每一个月都会把对生活的感悟积累成厚厚的书籍;用小手绘出最美的小报,记录下了收获的幸福„„(5)让图书“走出”图书室。

学校每学期购置图书一次,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双语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书香的氛围中。(6)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班级墙壁上张贴“每月新书排行榜”,墙壁上挂学生的作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书袋。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7)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

学校里有一条文化长廊,这里记录着我们的读书活动,记取着我们的读书感言。建立这样的“书香长廊”,是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组织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读书活动提供导读、评价等服务;促进读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谊;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8)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模式。

“班级图书角”是我校一道别样的风景,图书角几乎一般的学校都有,有趣的是,许多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起自己的“书香班级”来:有的教室里设置了“读书台”,有的班级墙壁上张贴着“每月新书排行榜”,有的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有的班级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书袋„„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了。我们一直拥有这样朴实的愿望,希望孩子们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三)积极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1、明确具体要求,使读书活动有的放矢。

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一条主线——熟读记忆经典诗词(语文课标推荐的诗词)。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达到30首(一学年);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50首(一学年);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70首(一学年);(2)必读书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出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一学年);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4本(一学年);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一学年);(3)主题阅读——根据儿童特点和学生需求每个年级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在计划中确定每月的一个的阅读主题(可以是一类作品或一种作品),围绕主题进行阅读。主题可围绕“亲情、勤俭、格言、成语等等方面进行选择。每周三的下午第七八节每个班级进行主题阅读馆(格言馆、诗词阁、名著园、故事屋等)活动,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流动阅读。

(4)课前3分钟积累展示,老师自行确定积累内容,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验收。对教师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2本教育专著和1本名著。(由学校确定书目,期末进行考试验收)

2、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读书。学校按计划进行检查验收。

(5)落实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活动:1提供阅读条件,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学校图书室全天向教师开放。教师每年自购教育教学书籍一至五本,订阅教育教学报刊50元。每位教师、每位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2设立教师读书课,要求教师每周不少于1次进阅览室进行借阅。采用登记制度。3办好读书沙龙,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1次,同时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4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的推荐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5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6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一学期集中半天时间,开展“师生读书日”活动,全校师生静静地读书,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7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6)学生读书活动: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二是各班的黑板上方,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并充分利用学校读书长廊,开展“解读读书长廊”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读书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课上一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三是调整课程设置。

一、五年级每班每周开增设两节语文阅读课,一至六年级每周一、三、五早读课改为语文阅读训练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四是学校班级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此活动纳入到班级阅读计划当中),以增强学生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点燃师生的读书热情

人的读书愿望被点燃,不在于求知,而在于兴趣。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尊重他们的阅读口味,冒险文学大师布热齐纳发现:儿童的心理是天生的产生很多幻想,也会产生对这个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种雅兴,所以很自然地他就会有一种探求的精神。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了解这种本能的好奇,孩子们读书有自身的规则,应该规范。但是他们阅读的最高规则是:自由选择、处于自由的状态。一旦严格地按规范去做,便会湮灭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追求的是让学生惬意、自在、自由地阅读。这是阅读的第一阶段,也应该成为最终的境界,最高的境界。

(五)主要成果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教师、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构建理想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写随笔:师生积极写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等等,并逐步增加写作量。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4、改革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5、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领略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拓展知识,感悟人生,把读书的外显行为转化为内在心理需求。

6、推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基础。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往特色化方向发展 让师生做一个终身读者。

10.营造书香校园国旗下讲话 篇十

——国旗下讲话

讲话人:廖春桃 2012年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营造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是我们排埠小学全体师生一个美好的理想追求,是我们创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抓手,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谈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因此我们努力创建,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夯实学校文化底蕴,使同学们在书香的浸润中,受到文明的洗礼,受到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了每一位同学发展个性、实现自我,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光辉而灿烂的文化,我们看到长城的雄伟,故宫的博大,兵马俑的浩荡。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火光以及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过的国土。12岁的周恩来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可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而读书,要为民族的腾飞而读书。鲁迅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把奖章拿到街头卖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气难当时,他便摘下一个红辣椒,放进嘴里咀嚼,辣得满头大汗,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鲁迅先生的勤苦读书,使他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主席青年时期就曾整天呆在图书馆,坐在喧嚣的马路旁看书,书籍使他不断的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从而让他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谋求解放的道路。这些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之路无不是以书籍为奠基。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多读课外书,学校也合理地定期开放校园图书室,希望你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样你们也要把学校浓厚的读书气氛蔓延到每个家庭,学校的读书资源可以履行手续带回家看,使得我们不仅在学校能够沁润在书香中,回到家中也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读书,分享书中的乐趣。让书香沁润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庭弥漫在书声和书香中,我们将会有更加和谐的家庭,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同学们,爱护书吧,珍惜你们所看到的每一本书,让书中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拥抱书籍,拥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创造的瑰宝,好好学习,细细读书。让我们共同努力,多读书,让这“书香”更浓郁,飘荡得更远吧!

11.谁在营造书香南京 篇十一

这的确是一座民国时期的老民宅,一个小院,两层小楼,昔日房主是谁已很难知晓,但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家在南京知晓度颇高的“24小时不打烊”的书屋——二楼南书房,书房的马路对面就是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母校——秣陵路小学。

2014年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江苏省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其中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超过90%,居全省第一。

而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南京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阅读空间和大众文化活动,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正在慢慢被营造。

一家书店的城市“扩版”

星期一晚上8点半过后,先锋书店五台山店的营业员开始广播:“今天的营业时间即将结束”。坐在椅子、沙发和书桌前的读者们陆续合上手中的书,站起身,或将书放回原处,或带着书到收银台前结账。

这是一家在南京甚至更大范围都很有名气的民营书店——先锋书店。2014年,这家店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全球最美十大书店”。它由民防工程改造而成,3680平方米,共有书籍7万余种,主要涉及人文、社科、艺术三大领域。

1996年,先锋书店缘起于一个17平方米的小店,十多年间经历过屡次搬迁、无人光顾、被迫关门的境遇,直到2004年,先锋书店五台山旗舰店开业,它才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书店如今的日均客流量在两千人左右,以南京本地人尤其是周边高校的师生为主;节假日里人更多,70%都是外地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他们在书店里买书、看书、参加读书会等。

南京先锋图书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建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2014年全年营业额约1500万元,卖书仍然占比超过一半,剩下的就是文创产品及咖啡饮料等,这部分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黄建明说。

2012年9月,全国首家民国主题书店——南京先锋总统府民国书院正式开门营业,这也是先锋书店首家进驻南京历史景区的门店。2013年、2014年,先锋书店又先后在总统府和中山陵景区开设不同主题的书店。

将书屋开进社区

2015年9月中旬,“江东书房”即将正式开门营业,这是南京首个众筹书房,发起人是二楼南书房的创始人陈烨。

江东书房是二楼南书房与江东街道睿城社区居委会共同打造的一个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阅读空间。陈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现在社区阅读空间并不缺乏,图书阅览室、图书角之类的都有,但利用率并不高。比如,社区居民的阅读时间段应该是下班后,也就是晚上6点到10点,可这个时段往往社区内的图书阅览室已经关门了。

在他看来,江东书房首先要延长服务时间,如果居民有需要,甚至可以延迟到晚上10点以后。此外,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阅读,也是江东书房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在江东书房出现之前,雨花台区的善桥街道梅山村村委会就已经建设了南京社区首家“金陵书屋”。这家书屋藏书近2000册,其中包括雨花台区本土作家的部分作品。

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向东曾向媒体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喜欢研究南京和雨花历史的小众文学群体或者专业作家非常需要一些特色馆藏资料。“金陵书屋的创办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是在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文化服务。”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以及农民,社区文化服务也同样平等地向他们开放。2003年在秦淮区大光路街道尚书巷社区创办的“新市民读书室”,一直积极服务于流动人口。“新市民读书室就是要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享受一样的蓝天,同样有学习和享受精神食粮的机会。”尚书巷社区党委书记于白玉如是说。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2012年年底,南京市共建成530个农家书屋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建成市级以上职工书屋示范点126个。

立足区域文化的微型博物馆

2105年4月,一座展示“大桥下文化”的微型博物馆,在鼓楼区滨江花园社区居委会四楼开展。这是滨江花园社区联合1964~1965桥工联谊会共同筹办的社区微型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当年长江大桥的设计图纸、造桥工具等,还记录了市民和大桥的故事。

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也有几家介绍本地区历史文化的微型博物馆:冶山印迹微型博物馆是一个以朝天宫地区古诗词为主的特色馆;民族之家馆,则是以七家湾地区老照片展、七家湾地区地名展、七家湾来历揭秘等为主的七家湾的“寻根展”。

“朝天宫街道依托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每个社区都建设了主题鲜明的微型博物馆,使得周边居民更加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历史,也更好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朝天宫街道社区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夏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我们正在编制一本‘乡土教材’,专门发放给居民的通俗读物,图文并茂地介绍区域历史文化。”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认为,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建设书香城市一定离不开社区文化阵地的建设。“南京通过建立微博物馆、打造微文化墙等方式,将家门口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空间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用历史文化的滴灌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自豪。”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nlc202309030135

截至2014年,南京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而截至2015年7月,南京市社区文化活动室789个,村文化活动室425个。

传统文化企业服务现代阅读

成立于1927年的金陵图书馆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场所,2010年投资1.5亿元的新馆建成,传统图书馆摇身变成了“数字化”的新型现代公共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馆长严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馆有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是“金图讲坛”,30余年来累计举行了2200多场讲座,听众74万人次;另一个是《阅微》杂志,这本金陵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导读与阅读评论刊物,倡导大众阅读,现已成为众多读者的珍藏。

本刊记者获悉,南京16个图书馆中,目前已有11个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开通了市级图书馆“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全市15家区县图书馆和100余个遍布城乡的街(镇)、社区(村)分馆与市立图书馆实现“网络联盟”,市民凭任何一张成员馆的借书卡,就可以借还成员馆所藏500多万册图书,这个系统也成为国内副省级城市中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文献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共享系统之一。

2015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金陵图书馆推出了一款“I·金图”移动阅读系统。5万册正版电子图书、400多种报纸、2500个视频、1941个音频都“藏”进了手机APP。金陵图书馆系统部工作人员张恺介绍说:“这些资源都是免费的,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同样是文化企业,南京出版传媒集团除了依托出版主业之外,也在探索创造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服务产品。

2014年10月,因为开在了南京武定门的城墙里,“金陵书苑·垣里书香”引发公众很大兴趣。“垣里书香”是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和旗下金陵书苑投资有限公司主体投资,与南京市文广新局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联手打造的城墙保护和使用的配套文化工程。

这已是出版传媒集团一年内开设的第二家公益书苑,目前已成为南京“全民阅读工作站”的示范点。书苑现有万余册图书供市民免费阅读,此外书苑还为举办各类讲座、沙龙、新书发布、书画艺术品展等文化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2015年,金陵书苑将读者的阅读笔记——《阅读札记》,集结成书出版。一位来自安徽的女孩在其中这样写道:“我喜欢一座城市,不仅是喜欢它的自然风光,更喜欢它的人文历史。金陵书苑的书籍让一个异乡人了解到这个城市深邃的历史。”

南京金陵书苑投资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的工作人员方婧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南京云锦、高淳陶瓷等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也在店里陈列销售,我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平台来提高市民的消费品位,拉动文化消费。”

读书节大讲堂一个都不能少

2015年8月30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姜鹏应邀在南京“市民学堂”开讲——《重读〈资治通鉴〉》。

“市民学堂”是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市社科联、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协办的面向公众的免费公益讲座,2005年1月首次开讲,每两周一次,从未间断,如今已经成为南京的公共文化教育品牌。

从2012年10月起,“市民学堂”不再局限讲座现场,开始通过多媒体渠道向更多公众播出,如电台、报纸、网络视频、微博互动等。而在2015年4月南京读书节上,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市博物馆总馆、凤凰江苏承办的“书香南京大讲堂”也正式开讲。

“书香南京大讲堂”作为“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等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采用脱口秀+真人秀的新方式在电视讲坛上开讲南京传世名著。每一季由十讲组成,由一位名家主讲一本书。首季为“红楼季”,即《青春红楼》,接下来还会有“李后主季”、“世说新语季”等持续推出。

“南京人非常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是一个城市对历史的责任,是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态度。虽然我不敢说我的作品能传世,但是身为一个作家,面对这样重视人文、看重阅读的城市,我感觉到温暖,觉得写作是很值得的。”著名南京籍作家毕飞宇在推荐传世名著之前,首先给南京点了赞。

12.培养看书习惯 营造书香班级 篇十二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书籍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在践行新课程的过程中, 我校领导在2009年就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办学目标, 鼓励师生展开阅读行动。校领导的话语如春风微微吹过, 在许多老师的心间荡起了一丝涟漪, 但是, 很多老师都仅仅是提醒同学们要多看书, 却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如今, 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暖暖的春意中, 又唤醒了师生心中的“书香校园”, 她向校长提出了真正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的建议和措施, 并请求校方给予大力的支持。因此, 在开学初期, 学校就召开了“阅读推广人”的会议, 会议强调“推广人”要按年级段精选阅读书目, 从学生的晨诵午读开始入手, 让“书香”融入学生的灵魂, 逐渐走进校园。

二、如何营造书香班级

自从参加了“阅读推广人”的会议之后, 我好几晚都失眠。我在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所追求的不正是领导如今的倡议吗?以前, 我只是偶尔去组织学生读一下书, 并没有持之以恒, 现在, 我该如何去营造书香班级呢?

我一直从事的是中低段的教学, 但在我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落实在中低段的教学任务上。我认为, 我不仅要教给学生在本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 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时常听到高年级阶段的老师埋怨学生这样差那样差, 说低段学习的知识很狭隘, 即使学生在低段考得很好, 但一到高段就不行了。每每听到类似的话, 我的心都很痛, 于是, 我又在反思:也许评议的老师说得有些过火了, 但可能真有那么一回事!于我而言, 我该如何开展好中低段的教学呢?

现在, 我就结合这十几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看书习惯, 营造书香校园。

(一) 看书不分年龄, 早接触为好

曾听到老师说:“一年级的学生还没认几个字, 看什么书呀!”我是极其反感这种话的, 因为, 在城里, 家庭环境好的孩子, 在没入学前就已经开始能看书了。双休日的时候, 你会在新华书店发现:一个个孩子捧着书坐在地上, 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连那些走路都还不太稳的孩子, 他们也会指着图片翻阅。看书未必就是读长篇的汉字, 如今出版的书籍非常丰富, 有注音版的故事、图文结合的童话、绘本等。在孩子未认识汉字前, 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看看绘本, 看看配有图画的书籍。总之,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从小就让孩子记住多少的东西, 而是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帮助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当然, 由于孩子还小, 稳定性不强, 我们要适当选取时间, 不要过分强求。

(二) 硬性布置任务, 家长协同督促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爱看书的, 于是, 我们就需要牵引着他们走向知识的大门, 带领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对于刚入学的孩子, 又有几个能认得字, 有独立看书的能力呢?但是, 作为教育者, 你应该明白, 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是从小培养而成的。于是, 我结合教科书上的配图引导他们学习,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然而, 单靠老师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后, 我让孩子回家把图意说给家长听, 还请家长帮忙记录在固定的本子上, 以便检查与收集。一学期下来, 这个本子就成了孩子自己编说的第一本故事书了, 他们都十分高兴!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我就抽空弄些绘本制成多媒体课件供他们阅读。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这样坚持下来, 到了第二个学期, 孩子们就已学会了拼音以及很多的汉字, 他们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带拼音的读物了。接着, 我又号召大家捐书, 在班里成立了图书角, 中午到校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午读。图书角刚成立时, 每天12:50左右, 我就会在教室里督促学生, 后来, 就让小干部们自己管理。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以书为友, 我制定了“以书为友”的记录册, 人手一本,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背诵积累一首诗或儿歌, 日有所诵, 每天看书半小时, 并请家长给予评价, 就这样, 我开始以作业的形式来落实“以书为友”的措施。

(三) 创设书香环境, 让学生沉浸在书香中

学校自开展书香校园以来, 加强了书香环境建设, 并对各班提出了各项要求。为了激励孩子继续沉浸在书香之中, 我们年级都开展了“同书共读”的活动。读书时, 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当学生读完之后, 将书在班与班之间进行交换, 让学生轮流着读。这样, 孩子买了一本书就能共读十四本书。在班里, 我们也提倡孩子“献二本书看百本”活动。班级设立的图书角每天定时开放, 它由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管理, 读书活动严格按照借阅规则来执行。为了激励孩子多看书, 他们每看完一本书后, 我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累计起来, 到学期期末开设“书香少年”的评比活动。

在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下, 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书香味。只要一踏进学校的大门, 你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书香文化, 三五成群的看书队伍, 朗朗的读书声, 就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 流淌在师生的心田里。

参考文献

[1]陈宏文.和谐统一, 书香校园[J].广东教育, 2006 (11) .

13.营造书香校园 建设人文学校 篇十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开启人类的智慧,塑造时代的伟人。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文明和富有爱心;一本好书,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一本好书,更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智慧。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和其他老师的课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后来帮教老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别人的课,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

是啊,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怎么能教好书。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自身的不足。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离不开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建设人文七中更离不开读书。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校园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坚持读书。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其实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超越自己,超越所有的人。

上一篇:认识继承发扬--《江雪》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下一篇:描写战胜了困难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