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教学

2024-08-30

情智教学(精选10篇)

1.情智教学 篇一

“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摘 要:“情智教育”是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写的人。既要侧重情感的发展,又要侧重智慧的发展,双管齐下,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智慧设计;情感铺垫;探究解疑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情感素养是人的所有素养的根基。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情智教学”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

“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动用积极的情感、灵动的智慧和受教育者的情感、智慧产生碰撞,从而和谐共生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在实际操作中,“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我们是这样炼成的。

一、课前――智慧设计要入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用一生备一节课。今天,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的:用一生的智慧去备好一节课。

课前要做好三备:一备――用宽广的胸襟备教材,二备――用爱的智慧备学生,三备――用审视的眼光备自己。

接下来我要着重谈一谈课中的“四情”教学。

二、课中――本色展现应重情

1.蓄情:情感铺垫

有诗云: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情感铺垫是教学的前奏曲,定的是一节课的基调,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这个环节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前情感铺垫,选择怎样一个切入点,老师们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有创设情境的,有做手语操的,有看图猜诗歌的,有做趣味游戏的,有从名字开始聊起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触情:探究解疑

学生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反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或读、或思、或试、或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生成。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另外,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学习之中。

主要方式有:

(1)读。通读、读通文本,通过“画、查、批、注”等方式,把握文本中的关键知识,即所学知识的基本点、重点、疑点、难点。

(2)试。尝试记忆,尝试质疑,尝试解答,尝试动手。

(3)思。思差异、思疑惑、思联系、思变化、思规律。

(4)悟。总结体验感悟,上升至思想,做到举一反

三、举三反一。

3.融情: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鲜活生命,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生命中的潜能。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能释放生命原本应有的活力,张扬自主的个性。通过老师真情的流露、学生真情的表达,实现师生间高度融情、和谐共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坚持“以情促智”策略,力求达到以情激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的“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基本操作方法有:

(1)辩论式交流: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师生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师生、生生产生共鸣,达到情智交融。

(3)拓展式交流:学习要注意对当堂目标的落实,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越课堂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多元化的,是丰满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养情:延伸运用

教师的情感铺垫、智慧设计,学生的各抒己见、分享交流,如行云流水,也许他们会沿着老师预设的教案顺利前进,直到到达教学目标的彼岸。积累知识,升华情感,一切都顺理成章。还应以当堂练习的形式,来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情感,使其情感转化成学习的动能和行为的意志。

主要操作方式有:

(1)迁移表达:以习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延续课中的情感。设计习题引导学生联想、创造,将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开发出来。

(2)活动创造: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参与,使学生的情感、情绪、情怀等在活动中进一步表现出来。

他们或许会将课堂上的生成带到课外津津乐道,争论不休,或许会带给家庭,分享自己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课后――知情变行再升情

1.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教师要把研究作为生存的方式,研究与教学齐头并进,教学与研究双向发展,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成为教师职业存在的新方式。我校的“便签式”评课、“便签式”反思,即教师每节课上完之后,有一点想法及时记录在便签上,就是提倡教师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

2.课已终,意犹在,情未了

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狭小的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尽可能把视野投向社会,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情智在课余也能得到延伸。

参考文献:

林国才.以学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J].职业,2010(03).编辑 赵飞飞

2.情智教学 篇二

[关键词]主动参与 互动辩论 模拟微课 专家引领 业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26

传统的教研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成为听课、做笔记、交作业的“机器”。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创新,让每个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焕发新的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下面,笔者依据自己教研团队的实践探索,谈谈如何在农村完小开辟出一条主动参与的情智教研模式之路。

主动参与的情智教研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内容:前期准备,包括指定上课、演课教师,组员分组饰演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并完成前置性作业;上课演课分组讨论,这一环节是整个教研模式的核心,将解决本次教研活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总结提高,布置课后作业,再次演绎课堂。

一、前期准备,让研讨内容在教师心中扎根

为了方便教师提前熟悉研讨的内容,活动组织者可先建立一个QQ群,把活动成员都邀请到群里面,再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前置性作业,要求成员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完成并上传到群里。然后活动组织者根据成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分组,准备好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一课的教学活动。

1.发布通知

(1)活动时间(略)。

(2)活动地点(略)。

(3)参与对象(略)。

(4)活动安排。

2.布置前置性作业,请各成员在活动前完成

3.提交作业,安排分组

根据成员上交的作业,分成以下两组。

第一组中心议题: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找到关键条件,并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

第二组中心议题:如何实现方法指导与思想渗透的同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互动,又主动探究?

组长通过QQ组织成員进行讨论,围绕中心议题,分配好演课角色(含一名教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演课内容等。讨论期间的所有内容由组长负责做好整理与记录,以便在活动中反馈。

二、情智中现碰撞,研讨中同进步

上课是每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教研活动也没有例外,但是我们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微课的环节。所谓模拟微课,就是由一个教师执教其中的某个环节,其他教师扮演学生,努力让课堂真实化。

评课环节也有所创新,不再是一个个教师接着说,而是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相互回答,探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1.听课、评课,在激烈争讨中剖析课堂本质

首先是听课。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现场的师生演绎;另一种是上课教师提前录像,学员提前学习。这种做法可以节省时间,把更多的研讨时间放在争辩上,缺点是由于技术的缺陷,录像不是特别清楚,会给学员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评课。主动参与教研模式的评课有所创新,不再是一个个教师轮着评课,而是形式多样化,大家畅所欲言。

形式一:分组辩论。所有学员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辩论,针对课堂上的某一个环节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对方学员回答,展开辩论。

A组提问:针对许多学生能得出答案却无法表达出来的问题,你们是怎么思考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B组回答:在刚才的上课过程以及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经过我们组的讨论,我们觉得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请三个学生扮演小红、小丽和小刚,并放好语文、数学和品德课本,然后让这三个学生商量讨论,选好自己拿的书。

师:小红,你拿的是什么书?你为什么拿这本书?

预设:我拿的是语文书,因为题目中直接告诉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师:小丽,你拿的是什么书?为什么?

预设:我拿的是品德书,因为等我拿的时候只剩下两本书了,而题目又告诉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我只能拿品德书了。

师:小刚,那么你呢?

预设:等我拿的时候只剩下数学书了,所以我只能拿数学书了。

……

B组回答:通过这样的模拟现场,学生不仅能够拿对正确的书本,而且能很顺畅地说出理由。相信这样的教学,可以解决A组提出的问题。

B组提问:连线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梳理这道题的方法,可是从刚才的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几乎无法主动地提出这种方法,教师是否需要在课堂中刻意强调连线法?

A组回答:教材安排“数学广角”这个版块内容(如下图)的主要目的是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应该放在基本思想的后面,所以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去强调连线法,但这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连线法了。从教材中我们发现有连线法的出现,但是仔细观察教材中介绍连线法采用的文字是模拟学生的笔迹,从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连线法是有必要介绍的,但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

通过这样的问答,强迫每个成员去思考,激发每个成员的探讨热情,真正做到主动参与,提高研讨效率。

形式二:针对课前预留的问题,通过课堂的反馈,组内交流总结,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2.分组演课,在角色互换的情智模式中生成精彩

在此,介绍我们教研团队的一种新课堂,即演课或者微课。它指的是由一个教师执教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其他教师充当学生,即一部分教师扮演优等生,一部分教师扮演调皮生,一部分教师扮演后进生。上课的教师,因为课堂中坐的是“大小孩”,于是在备课中会更加认真;底下的教师,因为扮演的是学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某一环节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把这个问题在课堂中反馈出来,看上课教师怎么处理。进行这样的模拟活动,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课堂。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一后进生走到黑板前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擦掉了,全场一片愕然……)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们擦去?

生1:因为这个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把它们擦去了。(师顺势在黑板上写出“复杂→简单”,然后按学生的方法把剩下的内容都擦去)

生2:老师,可是这样我们就不知道到底是谁拿了哪本书啊?

师:是啊,黑板上什么都没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2(想了一会):其实不用把它们擦去,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就好了。(课堂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非常感谢上课教师的课堂机智,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没有慌张,而是直接反问学生,接着提出化繁为简这一方法;在學生提问记不住谁拿的是哪本书的时候,不留痕迹地提出连线法。同时,更感谢“大小孩”们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让课堂更加真实,让研究更加透彻,让上课更加简单!

3.专家引领,升华业务水平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专家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将当前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带给一线教师,又可以给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指明方向。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把专家想得很“高大上”,其实专家就在我们身边,如教研员、兄弟学校的数学教研大组长和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与教坛新秀等。我们可以请他们结合本次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请他们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做一个简短的讲座。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三、总结提高,再次演绎课堂

时间总是短暂的,一下午的教研活动就结束了。研讨虽止,思却未停,因为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都参与到研讨中来,活动结束后仍会有后续。

1.布置课后作业

前面的活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去思考,能量是巨大的。经过一下午的研讨,相信每个教师都思如泉涌,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把脑中的想法写下来,同时也可以作为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2.成立上课小组,在下一次活动中再次演绎课堂

我们在研讨活动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想了许多方法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把这些想法实践化,把大家的智慧结晶再一次在课堂上演绎,检验我们的教研成果。

每一个新的教研模式总是有缺陷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前行中逐渐完善。我们愿在教研员的带领下,为我区数学教研模式开辟出一条全新之路,让我们的数学教师积极进取,打造充满激情、师生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

3.班会学情分析 篇三

本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5人。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学生均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或经商,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管。属于留守儿童,此类型的学生,家长过问极少,只是有时一两个电话系。对学生成长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约束成了老师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 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就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对本班情况分析如下:

(一)、道德品质

大部分学生诚实,活泼,同学间团结友爱,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不随意拿人家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但也有少数学生喜欢惹是生非,欺负同学,经常有同学来反映情况。

二、纪律方面

部分学生喜欢把零食带到学校来吃,随意乱扔垃圾,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学生中午吃饭后,跑到外面玩耍,没有在教室里呆着,甚至连清洁也忘记做了,经常要老师提醒。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习惯,不能纵容这种现象的发生。五年级整体纪律较好,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说话的人较少,少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盖跪在椅子上,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五年级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五年级孩子大部分在11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班级工作重点及目标班级教育工作

本班学生奋斗目标:

1、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增强集体凝聚力。

2、争当学校的“优秀班集体”。

3、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

具体工作:

(1)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力争优异成绩,锻炼能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2)注意育人环境的美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建立各种生动活泼的评比栏、读书角,每个园地力求美观大方,突出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4.班级学情会商总结 篇四

庆文中学 七年级一班 赵子成

学情会商总结

学情会商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建立“学情台帐”,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会商优化学生发展的策略。重点是加强对学生思想、生活的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对行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搭建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平台,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即时帮助学生,真正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学情会商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认真分析学情,研究并实施因材施教,促进中差生转化。对中差生帮教活动的原则是抓薄弱环节,促平衡发展,德智体美劳一齐抓。要十分注意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坚定自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学习成绩。班主任有全局观念,通过各种手段,如召开学生座谈、走访家长等,掌握班级的思想动态,分析班级形势,不断发现新问题找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地与学校和任课教师联系。

1、班主任细心观察每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值得班主任用心去品读的经典名著,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班主任需要“用心”去观察学生在品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个性发展、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表现,有值得欣赏和表扬的 “闪光点”,也会存在这样那样影响发展的问题,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细心观察所有的学生的学情,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跟踪相应的教育。

2、每周一次记录学情台帐。班主任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交流分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班各学科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把握本班学生对各科学习内容的喜好、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二是对学生近期在各学科课堂上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将了解的学情记录形成台账,并通过前后台账对比印证反馈教育效果。

3、通过班委和科代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我们要求各班班主任都要在班内安排几个“卧底”(保密),让这些学生协助老师做好班内学生在“常规”方面、“听讲”方面、“作业”方面的表现,甚至可以了解课堂之外乃至学校之外学生的一些表现,让班主任随时掌握班级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实现管理的无缝隙。

4、班级同学的互相监督。为细致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发展动向,班主任在班级内不定期的实行“检举式信息反馈”活动,即老师提供相同规格的纸条,学生用此进行沟通交流,交流时可以匿名,也可以实名,交流内容包含本班学生在校内外、班内外的一切情况,内容涵盖优秀的人或事、表现不佳的行为或现象、改进建议等方面。学生可以互相检举,也可以自己检举自己,反应的情况必须真实。为调动学生相互监督、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相互促进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在综合素质评定中加分、个别表扬、评语激励等措施,保障相互发现问题、相互监督。这样也可以摸清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段的班级管理策略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方向。

5、了解家长。家长的配合是班主任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在家的表现,从而更深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和学习表现,以便于学情分析做到家校配合。

通过以上渠道汇集发现的学生问题,掌握一手调查资料,汇集发现的教学问题,建立学校、级部、班级、学生个人等各层次学情台账,然后根据问题的性质特点选择适合问题解决的会商模式,明确问题解决的策略,实施跟踪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及时反馈调整,再跟进研究,直到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5.寒假学情检测答题纸 篇五

语文试卷答题纸

积累与运用(20分)

1.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4分)2.修改病句(4分)

修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文名句填空(8分)

必答题:

①②③④⑤⑥选答题:

⑦⑧⑨⑩

阅读与积累(50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5-8题。(15分)

5.(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3分)

6.(1)

(2)(2分)

7.(3分)

8.(4分)

(二)阅读《人间情分》,完成9-12题。(16分)

9.、(4分)

10.(4分)

11.(3分)12.(5分)

(三)阅读《老家的梦花树》,完成13-16题。(19分)

13.(4分)(4分)

14.(4分)15.(5分)16.(6分)

6.中学历史教学学情分析 篇六

古人云:“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强调的是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或叫“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是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或者说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了解程度,只有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越详细,分析得越透彻,教学就越有效。学情分析从内容上说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即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或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层次上说,不仅包括对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普遍性的分析,还包括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包括心理差异的分析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的兴趣、态度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例如有些学生思考问题细致而有的却较粗心;有些学生思考不积极,经常回避那些比较用脑的问题,思维上有惰性;有些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有些对图像史料的记忆优于对文字史料的记忆;有的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等。这都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部分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学生作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对策。其次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来储备知识,那么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缺乏对学生其他学科中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与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可以布置学生从语文等学科中收集有关诗歌、文学作品,充分利用他们平时在语文学习或一些影视作品中接触到的知识,帮助学习更好的学习历史。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历史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以外的知识储备情况,对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得多就越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把教学的切入点定在合适的位置,设计出良好的“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对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不全面

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很多,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不求每节课前都要从各个方面去分析学生,但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这些心理因素。如有教师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从高二学生知识的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从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所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阶段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位教师分析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是“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但却忽视了高二学生的思维特征。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中教师认为“从高二学生知识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没有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绝大多数人还不能从前面的学习中概括得出“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旧的世卿世禄制被废除,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为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结论,因而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了解历史发展内在的因果联系。基于这样的学情考虑,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有效策略,如在新课学习后设计一个问题:“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并首先和学生讨论“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这也是本课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得越是全面,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越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对学生心理分析不全面的另一个表现是,只注重一般的心理问题分析,忽视对历史学科内容学习过程中的特殊心理要求和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活动中的同一心理现象既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总是同教育的内容不可分割的联系着,历史学科教学也有本学科的心理学问题。应该说,很多教师在作学情分析时,对这个问题是不太注重的。案例二某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具备了将史地、文史等知识整合起来的能力。”在学习时,从历史学科教学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形成有关历史的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空间等正确表象,而历史的空间知识主要体现在历史地图中。高中生已经从地理课中学习到有关图例的知识,学生具备了利用图例来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不同,它除了空间概念外,还有时间概念,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表象的联系,也有利于历史和地理知识的联系。

此外,学情分析泛泛而谈,且大都来自教师的主观臆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很多学情分析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有的时候,我们为学生做得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勉强定下来,那适应学生需要的,或者遗漏掉;那不适应学生需要的,反而包括进去。”(《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31页)

二、解决策略

第一,提高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

首先在理念上,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学生学习准备的了解和心理生理特点的分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孔子语),从而实施促进学生获得发展和学习体验的正确策略。其次,要不断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具备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功底,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的层次上,既能从学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征来思考,又能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心理差异,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的教学安排。还要关注到历史学科的特殊的心理学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呈现等直观方式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师还要学习和了解跨学科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学习内容,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历史学习提供帮助。这样既便利了历史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在教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情分析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在备课组教学研讨中,不仅要注重教材分析、教法研讨,也要加强对学情的分析与研究。第二,要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

从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中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因为历史这门课牵涉到的学科很多,如地理中的地图知识,对历史学习的帮助就特别大;还有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史若能互通,对这两门课的学习都有帮助。我们历史老师要经常关心地理、语文等学科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老师交流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既便利了历史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例如[案例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中“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文学史的范畴,对初中学生来说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也多有涉及,仅九年义务教育背诵篇目中就涉及唐诗61 篇,而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诗歌的特点以及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初步的诗歌欣赏能力,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背诵了不少。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注意“历史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我们整合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其次,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表现欲强的心理特征,本目教学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活性动态”教学风格,让学生背唐诗、议人物、谈时代、明原因,自主探究式地进行学习。这里,老师能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相关学科(语文)学习情况作充分了解与分析,善于将学生学到的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其学习所用,同时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为突破口来设计教学活动,由点及面,层层展开,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养成记载、积累学生学习问题的习惯。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或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将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记载和梳理,以备再次学习相关内容时作参考。找到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因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最能反映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梳理这些“原生态”的第一手学情资料,为以后或同伴的教学提供借鉴。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三大宗教的内容,学生对其产生的时间经常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混淆,结果学生思考了很多方法,如与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相比,相差多少世纪的;有提出根据宗教的特殊手势来记忆的;结果有一组学生讨论结果被认为最好的:佛教前6世纪,基督教公元1 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三大宗教名称的字数分别由佛教2 个字、基督教3 个字、伊斯兰教4 个字构成,按产生的时间先后正好是数字以此提升,这样记忆的时间先后不会错,学生还用数学上的数轴来看三个年代的间隔差。虽然这种方法不科学,但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帮助了学生记忆历史时间。类似这样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注意积累,以此作为教学中采取对策的依据,教学就更富有了针对性。虚心倾听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要求,征求学生的学习意愿。关注学生课堂的表情和反映,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经常关注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对高一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时的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为比所教学生高一个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到知识背景与现在学生比较接近,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能与即将要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学生比较接近,所以他们的学习感受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大的启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7.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定稿) 篇七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为什么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三、分析什么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现代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区、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等,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还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对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要对班级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4、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四、怎样分析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分析学情的方法。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1、自然观察法

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个体的言谈、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的种类很多:从观察形式来分,可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观察时间来分,可分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观察内容来分,可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观察法较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

2、书面材料法

书面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有资料,一类是诊断性资料。现有资料包括:学生填写的各种档案资料,如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等;能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资料.如成绩单、操行评语等。诊断性资料指教育者根据某一教育目的,适时地提出某些专题性作业,如命题作文、读书笔记等。通过书面材料间接了解学生,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3、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活动来进行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点,方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操作时应注意拓展范围以便能够全面和客观。

4、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是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调查内容看,有一般情况的调查和专门问题的调查;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向班干部、科任教师、学生家长调查,也可以向学生的朋友、邻里群众调查;从调查方式看,有个别访问、开座谈会、书面问卷等方式;从调查途径来说,有直接调查、间接调查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把工作做细,解除被调查者的思想顾虑,力争调查上来的材料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调查前要根据调查的内容和问题列出调查提纲,考虑好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确定调查的重点对象。调查时要热情、周到,边听边记下某些重要的内容,调查后要对了解到的内容做适当地整理,这可以为学生做比较分析提供宝贵材料。

5、测验法

测验法适合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学习信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或试卷,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可繁可简,成熟教师,之所以能简中见繁,皆因曾于繁中历练,正如无数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年轻教师,必思于繁、行于简,才能逐步在繁杂纷乱中循出属于自己的规律,逐步螺旋上升、积淀经验。教学经验的累积上没有捷径可循——开始时粗枝大叶,越老越粗枝大叶。在上课的时候,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进行交互,找学生谈心及其它等渠道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情况,主要是基本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有一定了解。

8.学《红楼梦》品“红楼情” 篇八

想不到的红楼事,剪不断的红楼情。

记得当初看完了《红楼梦》后,我就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我自知文化不高,不敢玷污文学。真要写点什么的时候,没想到是以这种形式。

对于《红楼梦》重拍,我一直就不接受,可是个人意愿无法改变导演行动。虽然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看见那些负面新闻一连接一连地出现,各种言论也尘嚣而上。我坚决反对用这种不严肃的形式重拍《红楼梦》,还没有开拍,就已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美女选秀。这些美女在银幕上不断地出现,裸露在全球观众的眼球里,还有什么内涵可言?每人也展示了自己的节目,但我从她们的脸上看到的只是喜怒哀乐,并不是那种发自内在的气质或品德之类的东西,在她们身上我找不到某种特别的神韵。我还是大胆地宣传,《红楼梦》已被当初的演员演到极致了,没有人能代替,再重演只不过是丑化文化。红楼已成梦!往日的所有已在我们脑海里成为永恒不可磨灭的记忆。如果新《红楼梦》真播出后,我想观众更多的是带着看闹剧的眼光和心态去看新版红楼,对里面的人物评头论足,那么谁会关注曹先生所写代表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完全是一场浮躁走的秀罢了。结束吧,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

有人说:“曹雪芹给了林黛玉灵魂,陈晓旭给了林黛玉血肉。”也许吧!正是这一场红楼选秀,才真表现出陈晓旭是独一无二的“林妹妹”!所见闺英阁秀,皆未有稍及上晓玉者。真想抵制那些无知的人,告诫她们只是在当一个‘时代’的小丑,她们在把经典当娱乐再把娱乐当经济。红楼梦本就应该随着林妹妹的仙逝,冷月葬花魂般地成为记忆!“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娱乐界对《红》的一举一动正牵制我们的神经,红楼是一部经典文学,可他们不惜重资在瑰丽的名著上炒作文章。经典是不可颠覆,艺术是有灵魂的.,作秀怎么能也攀上“艺术”两个字了?我们应珍惜存量不多的文化精品,不要糟蹋了文学,不要轻视文化,这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欧阳奋强塑造的贾宝玉等等。演员那一颦一笑显得浑然天成,甚至连一个小动作都流露出一种韵味,一切都无懈可击。这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多数人不愿去接受新的形象,为不想留下难免的沉痛。初次体验这感觉是在这次选秀并成功的进入前三强的女孩子,在她们身上找不到林妹妹的那种忧郁、惆怅,只见矫揉造作,正如红楼里的一句话“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今天新闻传出宝钗组已进入5强之一的某女孩,被昔日男友爆出“滥交”的新闻,是真是假尚不可知,已不想知,什么时候《红楼梦》已被当成了偶像剧场了?直接点明不过是成了这个娱乐时代的一个恶作剧。选秀确实令人失望,低俗的行为怎么能与旧版的高雅相提并论呢?演红楼起码本身就要有修养,要不你吟《葬花辞》怎么有充沛感情,怎么能自然而然地一气呵成?

在这商业利益泛滥的中国,不觉警惕:要保护中国文化,真的很难了。像《红楼梦》重拍只会将中国的艺术变成一种庸俗的商业行为。他们的行为根本与普及红学、发掘名著没有关系。

9.小学美术教学学情分析 篇九

第一学段: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造型表现:

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设计应用: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在1-2年级中,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综合探索: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小学三四年级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造型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设计应用: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欣赏评述: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10.五年级学情分析汇总 篇十

英语:

学习重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能演唱已学的英语歌曲,能诵读已学过的英语歌谣。五年级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四年级的衍生又是六年级的铺垫,虽然已经有两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恶感,同时,很多学生还是为学习而学习,谈不上兴趣问题。

2.回家不会学习,无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看书,学习态度谈不上十分端正,回家以后巩固时间很少,且缺乏有效的巩固手段,练的机会明显不足。

3.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不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无明确的计划,有作业就写,无作业就玩儿。老师布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回家看书也只是应付家长,作业不能很好完成,作为语言性学科,听与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大多数学生这一点做的不好,这在听力测试时表现的尤为明显。

影响学情的阻抗因素:

1.家庭原因:部分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只是简单的满足;有些家长本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一些思想给子女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父母的教育尺度不统一,他们当中没几个会说英语的,自己都不会,更无从教自己的孩子,这样就让孩子有空可钻,或者让他无所适从;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让子女学会了撒谎,抵赖等不良习惯;周边环境不佳或部分学生属于双亲或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对子女的教育跟不上,甚至无法得到教育。

2.自身原因:学习不佳,无合理的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作业不能很好完成甚至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学习任务只是局限于书面作业,不会自学;有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课堂上参与活动不积极或干脆只做听众或观众;学习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找到,学习效率不高。课程难度增加以后,学生的方法没能及时跟上,心理压力较大,但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压;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学习动力不足的迹象也已经显现,学生的攀比不是表现在学习上争先,而是落在了其他方面。应对措施:

1.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让他们更好发挥自身潜能,规范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作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好发挥家校共建作用;与问题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他看到努力之后的结果。

2.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多练习,处处可以学习英语。在学校用好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独立,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校园里与同学之间,老师,都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回到家里,多看有关少儿英语节目,阅读有关书籍,并养成作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或看一的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带到学校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先做人,后成才,轻负荷,高质量。

语文:

学习重点: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学会单元的生字并会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说出重点词的含义。

4学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5、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6、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诗句,口述诗所描绘的情景

7.能正确运用歇后语。

8.进行字、词、句口语交际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9.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10.重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玩赏 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一篇课文有很多字不会读。更多学生对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平时阅读量少,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的可怜。影响学情的阻抗因素:

1.上课发言情况,班上发言较积极的只是一小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几乎不发言。发言情况极不稳定,一是凭学生学习兴趣,若学生今天学习兴趣高涨,发言比较积极,若是今天学习没兴趣,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习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

2.学生作业情况。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因而学生表现出作业速度相差很大,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试题。其次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粗心的学生较多,作业整洁度也不太好。

3.主动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许多学生养成了任性骄纵的不良习惯而体现在学习上。其次是课堂自主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差。

4.朗读感悟的基础。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感悟出来。应对措施:

1.重视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一一过关。加上课外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教学就活了。

2.优化教材,用好材教,加强方法指导。老师要加强学生阅读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得以提升。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4.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了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与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5.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将听,说融合起来,从听中学读,读中学写,在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6.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

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数字:

学习重点: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小数的乘法除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际与综合应用。

五年级的数学已经不同于低年级,抽象知识增多了,知识的综合性增多了,难度加大了。有些孩子一时难于适应,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小数的计算,特别是乘除法,对计算方法都能掌握,但少了计算时的细心,有的同学概念不够清晰,填空题失分较多,老是马马虎虎。比如:做填空题或应用题中明明一个题目中出现了多种单位,像这类题目首先第一步应该把单位化统一,再来计算。部分学生根本不看题目,乱做一通。这样的话哪怕学的再好,方法都对,但这个题一分都不到。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

影响学情的阻抗因素:

1.每次错的题目单独汇总,看到底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找出薄弱点。

平时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参与学习,手脑并用,作业习惯按时完成,书写要求和格试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

2.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家长不要把自己认为简单的题目,认定上孩子一定会做,他会出错有多方面的原因,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提问,再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并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

3.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重点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基础不同,孩子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以及计算质量也就存在一定差异。应对措施:

1.字迹清楚,做题按照题目要求,格式正确。解决问题时,要读题,审题,写算式,写单位名称和答。

2.不要告诉他该怎么解决,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要缩小差异,仅靠每天的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可以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利用口算本,也可以制作卡片,让孩子独立练习,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正常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

此阶段学生特点:

一、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

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 4、不轻信吹捧

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二、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1、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

2、接触自然、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3、练习写书信

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这是一生中运用最频繁的一种书写文体。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

在学校学习,有时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把一些单元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剩下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

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去体会。2、嘲弄人

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

上一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下一篇:社区党员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