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精选4篇)
1.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篇一
中小学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初探
樊彩霞、梁聪颖
中小学音乐课器乐进课堂,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对此有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为什么要进行器乐进课堂教学?
1.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规定:根据不同条件,选学常见的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以及易学的民族乐器等。“鉴于大纲所之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安排了”“口风琴”和“竖笛”这两样乐器进入课堂。
2.为了坚决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规定》和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全面推荐艺术教育步伐,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强调以美育为主线,努力抓好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与鉴赏力,处理好“双基”与“审美”二者之间的关系,克服专业化训练与实用学习体系,降低知识难度,重在艺术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我们更是责无旁贷,积极实行认真教学。
3.依据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所言“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内给我们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价值和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一定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墨塞尔先生对器乐教学深刻的认识,无疑对我们是一种很大的启发。我们借助器乐学习音乐,利用这些简单易学,且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学习音乐,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领域,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器乐的成功与否是次要的,我们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参与音乐的乐趣和表现。
二.器乐教学如何与其他教学环节沟通? 总原则:(1)把“器乐”作为一种学具使用。(2)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协同起来。(3)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唱 歌
乐器教学与唱歌教学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在歌曲学会后,让学生来吹奏旋律,为歌曲伴奏(吹主旋律),或者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选择直接依琴视奏旋律。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乐器当作辅助学习的工具进行音乐教学。
(1)歌唱的呼吸训练:在口琴、竖笛的吹奏过程中,均离不开呼吸,这个呼吸的过程正好与我们的呼吸训练要求一致。试想用器乐完成一个带有连音线乐句的旋律,它要求在气息的掌控上如同歌唱的气息要求一样,气息比较深、平稳、流畅、呼吸自如等;你想歌唱的声音具有弹性、轻巧,正好又与我们吹奏中的吐音练习相吻合。(请全体教师体会一下)
(2)二部合唱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我们可以用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选择两个部分的学生分别吹奏第一、第二两个声部,另一部分学生聆听其和声效果,采取这种办法,①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和声效果;②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和声感;③相互学习与鉴赏;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种同伴互助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即:同一个声部由唱和奏两部分学生合作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声织体感和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3)辅助歌唱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我们时常回遇到诸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针对这些深奥、枯燥的学习与训练,如果我们借助学生手中的小“乐器”(口风琴、竖笛)辅助解决,那将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活泼和有生机的势头,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第一声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飘逸舒展的旋律,第二声部是一个轻快、跳跃、富有弹性的旋律,节奏为密集型,前八后十六节奏,应该说这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呢?简述步骤:模击节奏(×××)→ 师生同奏(固定音)→ 学生自学(学生依节奏填谱)→ 师生合奏 → 学生尝试合奏。
谱例(合奏):
—
︱
2—
︱
1—
︱2
—
︱
3— ︱ 6 —
︱
621 2 ︱621 2︱62 12 ︱16 60︱365 6︱ 365 6︱
5—
︱ 3
—
︱ 36 56 ︱ 53 3 ︱
(4)视奏学习:当学生的器乐演奏自学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做一些尝试性的视奏练习,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原动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例如:(提供一些简单谱例供听者)
(二)听赏
听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更是我们整个音乐教学的关键。尤其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更离不开听赏教学。传统的听赏教学模式是“初听→复听→ 讲解→分析→再复听”,那么在听赏教学中我们不妨运用器乐吹奏作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和理解,形成一种良好的体验桥梁。特别是一些简单、通俗的好民歌、名曲我们可以让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音乐的王国里遨游。例如:民族器乐合奏曲《采茶扑蝶》、《金蛇狂舞》;民(名)歌《欢乐颂》、《保卫黄河》、《卖报歌》、《故乡的亲人》、《摇篮曲》等
(三)其他
根据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及编排情况,我们可以将器乐学习与读谱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借助乐器有声响的特点,完成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的学习,比如节奏学习与创作、乐曲视唱与视奏、歌唱合唱与合奏等等。这样有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加深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打击乐器
1.使用打击乐器时,应该动作规范、准确,指导无误。比如“碰铃”、“铃鼓” 和“铝片琴”。(出实物教师演示)
2.打击乐器的一些符号,表述要清楚,示范准确。比如:“铃鼓”的颤音符号认识及演奏方法(沙沙)、“双响筒”中低音点的演奏方法(咚哒)。
3.敲击打击乐器时,要注意声音传播的愉悦性,要与音乐作品的表现密切相关,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绝不能干扰到我们的听觉和破坏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
(二)合奏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中的循序渐进和探索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多让学生体验、感悟和探求学习方法,合奏的层次要清晰、和谐、愉悦和优美。教师的合奏指挥要动作准确、清晰、大方和掌控自如、表达清楚。总之,器乐教学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盘活音乐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培养的是喜爱音乐的人,绝不是音乐家的人!
2.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篇二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好学精神, 提升学习动力
当今, 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都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内容, 认为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力。因此都被认为是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促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就是教师教, 他们跟着唱。而当教师用器乐上课时, 他们的兴趣就会陡增。例如, 手风琴, 其音色优美, 节奏感强、模仿力强, 能用多种音色表现出多种意境。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 可以独奏、齐奏、合奏、伴奏、协奏、重奏, 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形式。学生被它的音色、特点所吸引, 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器乐演奏, 可以促使学生喜欢上音乐, 进而培养他们对学习探究的兴趣, 学好各门功课。我认为, 学习都是相通的, 今天学生努力学好一件乐器, 从中领悟到怎么学习, 明天也就能学好其他乐器。只要有兴趣就一定学会, 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鼓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好学精神。
二、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体验途径, 培养表现能力
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器乐学习, 学生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扩大音乐的表现力, 改变音乐教学的面貌离不开器乐。在没有器乐的音乐教学中, 对于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 学生很可能难唱准确。而通过器乐的听音练习, 学生的音准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器乐进入课堂, 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而且能增加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乐器本能的喜爱, 可以使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 自觉拿起各种乐器, 使他们的音乐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 使他们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 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 从而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为他们拓展了一条体验参与音乐的新途径。这为学生展现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学习器乐, 需要不断地排练才能表演, 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提高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 他们的表演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器乐演奏让学生展现了自我表现能力。我曾经在手风琴教学时把学生练习的曲子录制了下来, 当重新播放他们的作品时, 学生都很兴奋, 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表现欲望。
三、培养团队精神, 强化合作意识, 营造和谐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 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 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 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 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 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 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 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器乐进入课堂, 可以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因为器乐有齐奏、协奏、合奏、重奏等, 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器乐演奏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懂得, 要使乐曲演奏整齐有序, 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演奏活动中不仅需要每一位演奏者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的共同作用, 而且在集体性的演奏中, 每一位参与者必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经常进行演奏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小小的乐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大大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而且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 通过长期的器乐演奏,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而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注重视唱练耳, 学习乐理知识, 提高音乐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能力具有特殊功效, 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 学习乐器更要重视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 一方面可以巩固视唱练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演奏的视奏能力。在具体的演奏教学中, 凡是要求学生演奏的乐曲都要求渗透欣赏 (先欣赏后演奏或先演奏后欣赏) , 把演奏“欣赏”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静听美妙旋律的过程中, 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然后
中师钢琴教学课的训练思路与方法
陶李
(安徽省巢湖市黄麓师范学校, 安徽巢湖
摘要:文章针对中师生钢琴学习基础差、急于求成的现状, 提出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并通过慢练、分练加强基本功练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琴方法。
关键词:中师钢琴教学训练思路具体方法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师, 能唱会弹是每个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师范学校前都不会弹琴, 很多人甚至从没接触过钢琴这种乐器。要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将他们培养成能掌握一定弹奏技能的音乐教师, 就不能完全走专业院校钢琴学习的路子, 必须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学习中师钢琴课。下面我就目前中师生的实际情况谈谈钢琴教学课的训练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结合学生自身实际, 制订具体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要结合中师生自身的实际特实践音乐。因为每首乐曲都寄托了作曲家的情思, 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 通过教师的范奏、范唱及大量的器乐曲欣赏, 能揭示乐曲真挚的感情, 使学生从聆听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依托, 获得精神超越、灵魂净化, 使学生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为理解乐曲打下情感审美基础。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 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 一个为实验班, 一个为普通班, 两个班使用的教材、进度及测试的内容一样, 但是教学方法不一样。实验班采用竖笛乐器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普通班采用音乐课堂常规教学方法, 只简单了解竖笛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吹奏技巧。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 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学生进行竖笛的学习, 实验班的学生们能完整、系统、科学地把课本乐理知识、竖笛吹奏与训练技能融于一体, 会独立吹奏一些乐曲, 而普通班的学生学到的乐理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且不会吹奏简单乐曲。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比普通班高出了一个层次。
五、激活创造冲动,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想象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音乐课中, 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 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是器乐的一个特点, 学习任何一门乐器学生都必须看乐谱和观察其结构, 去听旋律、和声, 去想意境, 去吹唱拉弹, 去感受音乐。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与演奏乐器的时候, 左右手指经常运动, 反应更加灵敏, 而且对大脑
点, 为他们量体裁衣, 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目前大部分中师生接触钢琴的时间都比较晚, 底子薄, 又急于求成, 所以在弹琴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指翘、五指躺、二三指折、四指无力等毛病。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太弱, 很多同学在进入成年后才开始接触钢琴。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还过分强调技巧, 精弹细抠几首曲子, 显然不合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 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他们好学、上进心强、肯用功等优势, 对他们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可以分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也可以细分成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的欲望。
第二,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欲速则不达”, 在学琴开始,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的优缺点, 特别是缺点, 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劣势在哪里, 应该如何改正, 一味的死练、蛮干都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学生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才能以平稳的心态的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 充分地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 学生在演奏器乐时, 美妙音乐始终影响着他们的情绪, 情绪却又不停地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 荷尔蒙的分泌最终影响着他们的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例如, 有的学生在娴熟地弹奏一首欢乐愉快的曲子的时候, 会突发奇想很自然地加进去一些表现自己个性风格的乐句, 而且还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也有的学生别出心裁, 想把老师上课时手舞足蹈的样子和同学专心听讲的神情, 以及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紧张神态和与同学嬉戏玩耍的情景等, 在键盘上用琴声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样, 学生的想象力就酣畅淋漓地得到了发挥, 自然地引发出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美的艺术, 是感情的艺术。让器乐走进音乐课堂, 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 让每个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
摘要:器乐走进音乐课堂, 是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动力, 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培养音乐才华, 促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课堂,器乐教学,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2]江有标.器乐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 2006.6.
3.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 篇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器乐教学不仅仅是学会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几首歌曲,它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器乐教学的成效,将器乐教学与唱歌、欣赏、乐理、视唱,表演,创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合作、参与、表演、欣赏、创造的天地,使学生愿学、乐学、学用、学好。
一、关于音乐课程目标与器乐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与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器乐教学目的是以音乐为材料,以演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器乐学习,即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识读乐谱的能力;既可丰富课内外、校内外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通过乐器的学习与演奏,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中小学器乐教学既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必要的途径与方法。既可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更利于学生借助器乐演奏,在实践中创新,从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关于音乐教材与音乐教参
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器乐教学内容体现了与其它内容的统一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降低了难度,淡化了“双基”,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面对全新的教材,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我们的教材只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一种材料,不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就一定要生搬硬套,完全能够加以科学合理地整合与挖掘。同样的教材不同的用法,有时会取得不同的成效。在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克服“本本主义”,打破传统的欣赏、唱歌、器乐、识谱、游戏专项操练观念,打通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领域的经脉。
教学参考书是我们实施课堂器乐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认真阅读,从中吸收丰富营养。因为参考书中不仅具有我们一时难以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而且体现了一些前瞻的教学理念;既是一些经过实践而获得的成功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推敲与探讨的新的课题,因此,我们既可以把教参看作我们在教学中的良师益友,同时也可以当作我们能够充分的相互交流与碰撞的平台,更可以视之为我们在器乐教学改革中的参照物。借助教学参考书,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借鉴到实践、运用、再到创新的过程,这同样也是一个实践与比照、学习与超越的过程。同时我们更需集思广益,合理开发身边的资源,加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形成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教参”,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
三、关于课堂器乐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1.课堂器乐教学宜从何时开始
新课标中对1―2年级学生的演奏,提出了“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它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的要求,这里的“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两个领域,我们就可以认为,小学生从跨进学校的第一节音乐课训练有节奏的行走、拍手,就开始了演奏教学。
2.宜选择何种乐器作为课堂乐器
新课标中既然找不到相应的答案,这就说明课堂乐器具有一定范围的可选性。1―2年级学生宜将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以及很大空间的“其他音源”作为首选乐器,小学中高年级及中学宜选择简单易学、经济条件能普遍承受的旋律乐器(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当然这需因地制宜、因校而异。
3.应该如何选择教学过程与方法
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以情感人,以乐动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弄清一个问题,摆正一种理念,即在器乐教学中,我们是通过器乐教音乐,还是通过音乐教器乐。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乐器是为音乐而学,我们要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制定教学目的,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做支撑,更需要我们像语文老师教写作一样先“下水”,只有亲身去体验乐曲的演奏,才能在教学中很准确的把握所教乐曲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先于学生体验乐曲的情感所在,才能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也才能最终巧妙地设计出理想、合适、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
4.宜选择何种教学过程与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孤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手段学音乐。我们课堂器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与兴趣,关键要看学生通过课堂器乐教学学到了什么。以前的教学强调的是“双基”,新课改的要求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淡化”双基,即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也就是说,课堂器乐教学不要过于专业化,应首先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等因素。
课堂器乐教学应与唱歌、识谱、音乐欣赏、音乐创造等内容相结合,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相联系。多进行演唱、鉴赏、律动、表演、创作、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训练。课堂器乐教学应通过试奏、范奏、欣赏、多种形式的评价等手段培养学生对演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想象、创造能力。通过有效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互动能力。如为演唱伴奏、为器乐曲创作歌词,对乐曲的节奏进行变奏,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或用其他音源为演奏伴奏。
课堂器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完整性与音乐的表现,要把音乐的强弱、快慢、连断、高低、明暗等表现出来,否则演奏就只有音高而没有音乐了。
4.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篇四
城关逸夫学校
桂艳
摘要: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器乐教学
兴趣
音准节奏
律动
学习习惯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后,一改过去只有教师才使用乐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近些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器乐教学的实践和大胆地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把器乐演奏与唱歌、欣赏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改变了以往在音乐课上单纯教唱歌的状况,使得音乐课中的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以下为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 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我们要一改往日师示徒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兴趣诱发式教学。如在学习竖笛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学吹,吹不会就反复地教,直到吹会为止。这样,学生通常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会失去信心。若教师能善于引导,这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中的一些演奏技巧则可以把它趣味化、游戏化,如“三吐”练习,可以形象地变为“马儿跑”的游戏,让学生在××××××的马蹄声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这样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他们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感受。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 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中高年级和初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易学乐器作为敲门砖,培养和建立 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兴趣,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教育目的。
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七子之歌》、电视剧《宝莲灯》主题歌、零六年春晚中《吉祥三宝》、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很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把就把它们列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按小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组合排练,并给自己组合取一个不错的名字,在 “班级演唱会”中演出,使每位同学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当学生们能演奏简单的乐曲或一段旋律时,在音乐课上,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以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 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另外,在器乐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不乱讲话,不乱动乐器,不乱敲乱弹的良好习惯。(2)学会看指挥排练、演奏。(3)学会在演奏中相互配合、形成彼此照应的良好作风。(4)、培养爱护乐器,轻拿轻放,保持乐器清洁的习惯。
总之,器乐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Y]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推荐阅读:
戏曲进音乐课堂07-28
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12-09
民族音乐进校园07-25
提高音乐课堂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06-20
音乐游戏课堂11-19
建立音乐高效课堂06-10
小学音乐课堂论文09-10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11-10
小学音乐构建理想课堂07-18
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