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白杨》课文资料(精选4篇)
1.五下语文《白杨》课文资料 篇一
《白杨》学习资料
白杨作者袁鹰作品及人物简介
作者介绍: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新民报》记者、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报》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
代表作文(品):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我也要戴红领巾》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白杨课文整体阅读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树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难,茁壮成长;父亲心目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作者的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波澜。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
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白杨课文整体分析
文章的段落划分: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了一系列讨论的事,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以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写作特点:
1、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喻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从而引出那些扎根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这些建设的的尊敬之情。
2、作者对人物描写得非常细致,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白杨词语造句练习及答案
《白杨》词语造句
【浑黄一体】
⑴ 在戈壁浑黄一体的世界里,白杨树是唯一的风景。
【高大挺秀】
⑴ 虽然柳树婀娜多姿,但是我却更喜欢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白杨字词:多音字积累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例句:在戈壁浑黄一体的世界里,白杨树是唯一的风景。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限度。本课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例句:我站在海边一眼望去,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和水的界限。【清晰】清楚。
例句:孩提时的记忆清晰地留在脑际,怎么都忘不了。
【浑黄一体】指天和地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这里讲风沙大,天地间分是黄色。
例句:走进戈壁,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都是浑黄一体。
【挺秀】(树木、身材等)挺拔而秀丽。
例句:虽然柳树婀娜多姿,但是我却更喜欢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卫士】担任警卫工作的士兵。
例句:青蛙是益虫,是“农田卫士”。
【沉思】深入地思考。
例句:为了解决这道难题,他沉思了许久。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
例句:波浪轻轻地亲吻着海滩,像母亲抚摸睡梦中的婴儿,是那么的温柔!
【软弱】缺乏力气,也比喻力量不强,坚定性和斗争性差。
例句:在关键时刻他总是那么坚强,一点儿也不软弱。
【介绍】使双方相识或发生关系,引进、带入(新的人或事物)。
例句: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白杨的生物特性。【表白】解释、说明(自己的情况、意见等)。
例句:你也别表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大伙儿心里都明白。
《白杨》多音字组词
强:jiàng(倔强)
qiáng(强大)qiǎng(强迫)
通:tōng(通行)tòng(一通)
《白杨》字词辨析
【沉思 深思】
“沉思”着眼于思考的神态和程度,即深沉、静默地思考,表现为只专心地想事情而不顾其他状态;“深思”着眼于思考的深度,含有“严肃认真”的意思。
【坚强 刚强 顽强】
这三个词语都表示不可动摇、不可摧毁。区别在于:“坚强”“刚强”都是褒义词;“顽强”有时用于贬义,如:“这股邪恶势力相当顽强。”
《白杨》反义词积累
清晣──模糊 混沌 含混 含糊
软弱──坚强
动遥──坚定
消失──出现 粗壮──细小 微笑──哭泣
高大──矮小 满足──渴望 严肃──活泼 随便 随和 诙谐
本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白杨》疑点解析
1、爸爸为什么要带孩子们去新疆读书?
答:爸爸就象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爸爸决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也象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2、白杨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答: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坚强不屈。
3、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答: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答: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2.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篇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zhī chēng líng hún dào qiè jiǎo jié dàn shēng
( ) ( )( )( )(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2分)
1.在寒风中很多花枝都折(shé zhé)断了,但梅花还是挺直腰杆,绝不低头折(shé
zhé)节。
2.这本名传(chuán zhuàn)记在同学们的手里传(chuán zhuàn)来传去。
三、把词语中的错别字用“—”画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6分)
默默无蚊( ) 同仇敌汽( ) 不屈不饶( ) 暂钉截铁( )
写出四个在本册教材中积累到的成语: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5分)
鼓动 鼓励 鼓舞
1.“精彩极了”,这声音一直( )我坚持不懈地写作。
2.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战士们受到了极大的( )。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之所以……是因为……
1.( )几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母亲依然工作着。
2.珍珠鸟( )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3.( )空气中没有灰尘,人类( )难以生存。
五、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1.同学们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树林里飞来飞去的小鸟。
2.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3.归国华侨站在泰山顶上兴致勃勃地观看日出。
4.我喜欢看文学和戏剧作品。
六、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回答问题。(5分)
落叶他乡树 善读之可以医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寒灯独夜人
书犹药也 不在于饰貌
孝在于质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
《秋思》一诗最能表现出诗人担心自己在信中没有把话说明白的诗句是
你一定在课外积累了许多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请写下来:
七、语文综合性学习(0.5+0.5+2分)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一般包括 、活动内容、 、分工情况等。在“遨游汉字王国”的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八、语文实践(2分)
3.课文白杨教案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学习语言”这一根本。只有抓住“语言”这一本体,才能让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落实。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学要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得以构筑的。
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接受过程来看,它需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接触语言符号→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构筑思想。因此,本教学设计试图在逐层深入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
1、播放课件:
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⑴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3、作家袁鹰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写下了《白杨》这篇课文,我们想不想跟随作家袁鹰,走进白杨树坚强而又美丽的世界?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在于酝酿学生学习的心理场,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和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张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提出以下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⑶ 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⑵ 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铺垫。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
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自读自划──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重点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词:高大挺秀、直、粗壮。
3、想象轮廓: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
(教学时主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上词句的揣摩与体会,想象出在茫茫大戈壁这一背荒凉景下白杨的高大挺秀。)
(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恰如郑板桥所说的画竹三过程之首:“眼中之竹”。)
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
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⑴ 比较下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①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③ 白杨树很直。
(体会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始终都是这样,用一个词来说,就叫自始至终或者始终如一。)
⑵ 联想具体环境展开述说:
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雨雪冰冷的落下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而体会出白杨树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品读“意象”,正是由“眼中之竹”升华为“心中之竹”。)
五、领悟思想,构筑精神家园
1、白杨树在荒凉的戈壁中顽强地生长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还有谁也像白杨树一样,在那里默默奉献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精神?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师:看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无私的奉献。
3、爸爸像白杨,在你们眼里,你们觉得还有谁像白杨?你们愿意做一棵白杨吗?
4.白杨课文的内容 篇四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第二部分: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第三部分: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部分: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白杨》一课是五年级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冯骥才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记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笔清新,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们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五下语文《白杨》课文资料】推荐阅读:
五下语文复习资料免费09-19
人教五下语文七单元09-18
五下语文培优补差总结07-08
人教语文五下第27课与象共舞08-17
小学语文五下第三单元知识点10-28
五下第五单元复习资料06-16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11-05
五下数学广角教案07-23
五下美术全套教案10-16
五下10课后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