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共10篇)
1.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一
桩基础质量通病与控制
1、塌孔,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塌。
原因分析:1)在提升或下落冲锺、掏渣筒或放置钢筋笼时碰撞孔壁,使孔壁发生坍塌;2)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或护筒埋置太浅,护筒周围的水进入钻孔内,水流冲刷形成塌孔;3)护筒内水位偏低或泥浆比重偏小,也会引起坍孔。
预防及处理措施:1)在提升或下落冲锺、掏渣筒或放置钢筋笼时保持垂直上下;2)护筒周围用粘土填封密实,防止周围水分进入冲刷孔壁;3)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和泥浆比重;4)当遇到轻度塌孔时,可以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水位;当塌孔严重时,用粘土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2、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原因分析:钢筋笼过长,刚度不够,下孔后钢筋笼发生变形;2)钢筋笼未设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桩孔本身偏斜或偏位,钢筋笼吊放时未垂直缓慢放下,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上浮;3)若是桩部分配筋,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易上浮。
预防及处理措施: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多节制作,分段吊放,焊接或增设箍筋加强钢筋刚度;2)焊接耳环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3)当桩孔本身偏孔时,在下钢筋笼前往复扫孔纠正偏位,保持桩孔垂直;4)浇筑混凝土时,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上或在顶面压住;5)发现钢筋笼出现上浮的苗头时,要立即停止浇筑,拆卸或提升导管,改变混凝土的浇筑位置,缓慢浇筑,当混凝土将钢筋笼固定后方可正常浇筑。
3、钻孔桩断桩
在浇筑混凝土时,桩身截面上存在泥夹层,使桩身整体性遭到破坏,出现断桩现象。
原因分析:1)封底混凝土数量不足,浇筑不成功,形成断桩;2)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足,或卸导管时因提升困难而强力拔管,没控制好导管埋深,泥浆进入导管内;3)导管接头不良,泥浆渗入混凝土中;4)出现意外事故,使混凝土浇筑时在某一位置停留时间较长,混凝土凝结形成施工缝。
预防及处理措施:1)首批混凝土浇筑数量足够,一次成功;2)导管接头用螺纹连接,并设橡胶圈密封严密;3)拆卸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4)施工时做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的准备;5)万一出现断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断桩进行处理,并经监理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4.案例:某局青藏铁路堆龙曲8号大桥质量事故及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不良质量行为。005年初,部监督总站查实青藏铁路堆龙曲8号大桥3号、4号墩桩基施工质量问题,3号、4号桩长分别比设计短6.1m、5.3m,构成施工单位某局股份有限公司负主要责任、监理单位某公司负同等责任的质量一般事故。随后施工单位上报了整改情况和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2 0 0 5年7月,铁遣部执法监察组检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并未受到相应处罚,表明施工单位没有执行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当即责令整改。在这起事故中,承担第三方检测任务的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存在出具虚假检测资料行为。在3号、4号桩完工后,该中心曾进行检测,并出具了均为I类合格桩的检测报告。在事故调查期间,又在没有重新进行任何检测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出具了IV类不合格桩的检测结果。基于以上事实,部监督总站已责令青藏铁路公司立即将该检测中心清出青藏铁路,并在2005年资质审查时对其资质证书缓发2个月进行整改,同时记入不良质量行为档案。
案例1 某高速公路一座分离式立交7-1号桩,桩长42.5m,桩径1.4m,钻孔一成孔一清孔一下钢筋笼一下导管一清孔一浇筑水下混凝土(罐车、泵车作业)各工序均正常。每罐车混凝土约7m,现场技术员和监理人员均实测每罐车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高度和导管埋深,待灌注完第七罐车后,发现导管埋深已达到8.2m时,监理要求提升导管并卸除一节导管(一节长2.5m),现场技术人员及现场负责人不同意,他们想每两节导管卸一次,这样待第八罐混凝土浇筑后,实测导管埋深已达12m了。这时想提升导管发现导管提不上来,操作人员强行摇动导管,开动卷扬机上提,突然导管在上部第二节与第三节接头处拉断,孔内泥浆水进入导管,这时监理发现问题立即报监理组,监理组要求停止施工,但施工队采取抽孔内水,待露出第三节导管后又用提升的方法强行提升导管,一段时间后导管还是提不出来,然后重新下了导管(孔深还有7.1m,导管长1Om,下埋约2m),在导管口架上料斗继续浇筑混凝土,此时监理人员已离开现场,施工队一直将桩浇筑完毕。
施工队按正常的程序报验7-1号桩,并将资料上报到监理人员手上,监理人员未签认,一星期后施工队正常上报该桩进行小应变动测,动测结果该桩为B类桩。
事故情况分析及处理方法如下: 1)第七罐车混凝土浇筑后,导管埋深达8.2.m,可卸掉一节或两节导管,卸两节最好,而且这时导管埋深还有(8.2-2.5)m=5.7m,埋深符合要求。而施工队不听从监理意见,导致后面导管提不上来,施工队负主要责任。
2)监理认为导管提不上来,如继续下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肯定造成断桩,新旧混凝土界面均为泥浆及混凝土的混合物质,即使二次下导管能够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好,该桩在此断面处必然是大面积离析、分层。
3)发生事故时混凝土界面距桩顶约7m左右,该处除受竖向力作用外,还存在弯矩的影响,此处为薄弱环节,该桩不能用,故监理要求停工;4)动测结果该桩为B类桩,说明在桩顶以下6~6.5m断面有轻微离析现象,离析断面面积只有5%左右。实际上该桩是可以使用的,仅在分项工程评定时要扣质量评定分。
5)监理将该桩情况向总监及指挥部作了汇报;施工单位项目部也将该桩的情况向业主作了汇报,并将检测结果上报了指挥部。
6)指挥部及总监征得监理组专业工程师的意见,批评了施工队的不规范施工行为,为维护监理的权力,以及考虑到桩内混凝土中埋有15m左右的导管,决定该桩作返工处理。
7)施工队请来冲桩部门,将桩冲击掏渣成孔,再重新灌注后动测为A类桩。
事故分析讨论:
• 各组的角色:施工员,工班长,项目经理(总工),现场监理(总监),业主代表。(每组任选一个角色)
• 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处理方法。
工程实例2 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中墩11号墩右幅桩基础施工,基础形式为9根Φ1.5m桩(3排3列),承台连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墩身,上部为变截面悬浇箱梁。
桩基础11-10号桩,桩长55m。在浇筑水下混凝土时(罐车、泵车作业),首盘采用6m3混凝土连续入孔封底(大罐法),封底效果良好,混凝土上升高度为2.7m,导管埋深为2.3m;第二盘混凝土5m3,入孔后,混凝土上升高度至5.1m,此时导管埋深4.7m。考虑第三盘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深可能超过6m,故在第二盘混凝土灌注后开始拆除导管。采用水上浮吊提拨导管,由于当时河面上风浪较大,浮吊摆动厉害,致使导管上提时不慎将底口脱出混凝土面,泥浆迅速涌入导管内。此时监理要求停工,但人员未离开现场。施工队提出导管并立即接好反循环管路系统,采用泵吸法进行二次清孔,当连续清出大量混凝土骨料后,停止清孔操作,此时量测孔内剩余混凝土高度为4.2m(至孔底起算,以下同),拆除清孔管路系统,安装封底大储料罐,用6m3混凝土进行二次封底,封底后量测孔内混凝土高度上升至7.1m,接续灌注两盘(每盘6m3)混凝土后,孔内混凝土上升高度至13.1m,当第三盘混凝土入孔时,发生了堵塞导管的现象,立即采用浮吊抖动导管,此时导管内的混凝土迅速下落入孔,紧接着将第三盘剩余混凝土灌注完毕。在接续的灌注作业中,未发生异常情况,直至灌注完成。
事故情况分析如下: 1)施工队采用浮吊提拨导管,造成导管底口脱出混凝土面,采用二次浇筑有可能造成断桩现象,施工操作不规范。
2)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应认真审查施工的各道工序是否存在隐患或不足之处,用浮吊提升导管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上述现象,所以监理工程师现场应及时指出,并建议采用稳妥的方法施工。
3)该桩施工单位一直未报验,待承台开工报告上报时,在监理工程师不同意开工的情况下,施工队将动测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检测结果该桩为B类桩。
4)业主考虑该桥为特大桥,桩的质量十分重要,要求施工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对该桩进行技术论证,业主提供了专家成员名单。
5)施工单位邀请五位专家,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专家组组成的人员对该桩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专家组写出了论证意见,摘录如下。
“特大桥主桥为65m+90+65m挂篮悬浇PC变截面连续箱梁,11号墩为主墩,11-10号桩为右幅桥角桩。浇筑至孔底向上6m时,由于水面上风浪较大,浮吊摆动厉害,提拨导管时造成导管底部脱空,后采用泵吸法进行二次清孔,在孔中混凝土剩余4.2m时,重新开始浇筑。
由检测单位对该桩进行埋管法超声波检测,在离桩顶41.3~41.8m、48.8-51.0m段内桩身存在不同的离析区,桩底沉渣为5Ocm,经质量判断为基本完整桩(B类)。
为不留隐患,有关同志及特邀专家进行专家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意见如下: 本桩为设计长度55m的摩擦桩,41.3-41.8段经查2-3断面波速从原始动测资料查阅为3933m/Sec,同意该段为局部轻度离析的分析;48.8-51.Om段近1/3面积为离析区,系浇筑故障清孔至51.Om引起。经验算,该桩截面已满足抗压强度使用要求。鉴于桩身质量问题处基本上没有弯矩和剪力,桩身摩阻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沉淀层厚度符合要求,该桩可以使用。”
事故分析讨论:
• • 各组的角色:施工单位代表,现场监理,总监,业主代表,专家。事故责任,处理方法。
2.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二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桩基础, 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埋于土中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 桩基础应用广泛。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 稍有不慎, 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所以, 对质量问题 (或事故) 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 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 能否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笔者开始对本文题目进行相关的探讨。
1常见的质量问题
1.1测量放线错误, 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1.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1.3桩倾斜过大。
1.4预制桩接头断离。
1.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 发生断桩事故。
1.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1.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1.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施工控制不严, 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 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 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2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2.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2.1.1桩沉入深度不足。
2.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 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1.3最终贯入度过大。
2.1.4其他, 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2.2.1预制桩质量差, 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最易造成桩倾斜。
2.2.2桩机安装不正, 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2.2.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 产生锤击偏心。
2.2.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2.2.5桩距过小, 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2.2.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 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2.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3.2沉桩过程中, 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 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 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2.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 设计贯入度过小, 以致于施工时, 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 因施工工艺的需要, 桩需要分段预制, 分段沉人, 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 (1) 至 (5) , 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 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 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3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打 (压) 桩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 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 必须报监理、业主, 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做出正确处理方案, 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施工期短, 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 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3.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 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 均可采用此法。
3.2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 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 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 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3.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 逐根沉人时, 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 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 使其下沉, 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 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 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 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4纠偏法
桩身倾斜, 但未断裂, 且桩长较短, 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 而未断裂, 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3.5扩大承台法
3.5.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3.5.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3.5.3桩基质量不均匀, 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 或为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 提高基础整体性, 或设抗震地梁。
4结语
3.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建筑质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根源。因此做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必须重视的。
一、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传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面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显得无所适从。建筑工程具有其自身特点,由于项目位置固定,且呈现多面体行分布,加之形体庞大复杂多样,在材料的种类上品种众多数量繁多,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单体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质量施工项目控制相比,建筑工程基础工作的施工质量控制更难以实现。
二、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属于基础工程质量范围,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会对工程质量发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属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波动的影响不大,能够实现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能够发现与消除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以及施工工艺编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规定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作业环境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设备及检测器具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人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2、基坑和基槽的开挖。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进行挖土施工中出现边坡塌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放坡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层受水后失稳。填土可能会出现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过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工作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橡皮土状况。在回填中,如果土质不好或者土质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以及填土虚铺厚度过大,都会导致土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出现回填土将基础或墙体挤动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进行了单侧回填或者墙体两侧回填土的设计标高相差较大而造成的。
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一是孔底虚土过厚。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会遇到孔底虚土过厚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选择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杂物的土层中进行成孔作业,就会容易造成土体的塌落,进而影响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钻杆如果不直,就会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导致桩孔变大在提钻时就会发生漏土现象。在孔口积土没有进行清理时回落,就会导致孔口未盖好或孔口土被扰动掉落。浇混凝土前,土被水冲刷成或孔璧长时间暴露,就会造成水份蒸发,孔壁土的塌落。二是桩身的蜂窝、空洞及夹土缺陷。混凝土的桩身如果出现蜂窝、空洞和夹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浇灌时的振捣不实,由此产生蜂窝和空洞。在浇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钢筋笼,这时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内,不进行清理就进行混凝土的再次浇筑就会造成桩身产生夹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原标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而造成桩身强度低。
三、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系。在内容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质量责任风险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则是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来完成的,所以质量控制要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着手,对投入各个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 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 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四、结语
质量安全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的良好构建和实施,能够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防止建筑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不断加强对基础工程建筑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做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质量专业理沦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事出舨社,2006.
4.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四
日期:2016-02-28 10:25:36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实验室对实验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如人员、试剂、校准、校准验证、内部质控、室间质控、仪器维护等等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对下列各项活动均有相应的程序与文件详细规定如何操作及具体细节,现将主要控制要素及要点罗列如下:
一、目的
规范室内、室间日常质控工作,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确保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检验结果正确、可靠。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
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其他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权威教科书、书刊、杂志等),以及经FDA批准的检验试剂盒或仪器所规定的方法。
2、实验室对所选定的试验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等进行验证,以满足检测质量的要求。
3、每项检测均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操作规范(SOP),以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
二、室内质量控制
1、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均进行室内质控,以控制检测质量。定量试验每次至少二个浓度水平,定性试验至少做一个阴性质控和临界值(或阳性)质控。每个工作日至少做一次质控。
2、质控样本应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报告试验结果之前,均评估质控结果是否失控。只有在质控结果验证在可接受范围时才可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3、室内质控应制定相应的接受与拒绝标准,当质控失控后,应有相应的纠正活动,并形成详细的记录。
4、组长至少每月对临检组所有项目的质控结果回顾一次。
三、室间质评
1、实验室检测项目大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临检中心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组织的室间质评。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不能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则采取与外部实验室比对、内部比对等措施来控制质量。
2、室间质评样本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室间质评结果上报前禁止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结果的交流活动或室间质评物检测。
4、室间质评结果判断为0或判断为unacceptable(不可接受),此类结果表明实验室该项检测值离群。实验室需评估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可能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并形成详细记录。
5、室间质评结果未得分时亦应采取自评等形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离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
四、仪器
1、实验室主要检测或辅助仪器设备应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单独建立相应的档案。
2、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均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厂商的推荐要求定期对关键操作参数进行检查、校准、校准验证和维护,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3、进行标本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维修,不能立即维修的设备需贴上停用标识,警示其他工作人员不要操作该仪器。
五、试剂
1、实验室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按厂商的推荐使用,试剂若发生变质、过期、失效等应立即报废,不得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2、试剂按照试剂厂商推荐要求贮存。冰箱、冷柜和烘箱的温度都应每天检查并记录,当温度出控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除非厂商有特别说明。
4、试剂标签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内容和数量、浓度或滴度、贮存要求、配制日期、有效期。所有放进仪器的试剂都应标明开启日期。
5、新试剂批号在用于病人结果检测前必先进行验证。验证的材料推荐用病人的标本,避免基质效应的产生。
六、人员
1、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
2、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
3、培训/考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文件体系构架与内容、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本采集要求与标本状态的识别、检测项目的操作、检测结果报告等。
4、新员工正式录用后半年内,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
5、评估方法有进行试验操作、理论考核、观察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等。
6、如果员工在评估中不合格,则需对该员工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该部分,直至满足要求。
七、校准
1、校准品的要求: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实验室所要求的校准品分为以下几类:
1.1 用于校正分析测量系统的校准品;
1.2 由厂家提供的用于校准验证的物质(最佳选择,因为这些物质不仅具有靶值,而且方法也是一致的);
1.3 以前检测过的没有改变的临床标本;
1.4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质; 1.5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能力比对物质或是能力比对验证了的物质; 1.6 生产厂家特别声明的可以用于校准验证的质控品。
2、校准品的验证:主要是针对不同批号的校准品进行验证,在使用新批号的校准品前均对其进行校准验证。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校准
3.1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过程应参考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
3.2当质量控制资料提示需进行校准时,如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或发现该方法/仪器/测量系统不稳定时,而当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纠正时。
3.3试剂种类改变,或者批号更换的情况下;实验室如果能说明试剂批号的改变不影响结果的检测,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3.4仪器或者检验系统进行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3.5当校准计划需要时。
4、校准频率: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有效的校准(包括校准、校准验证、再校准(必要时)、AMR确认的全过程)。
八、校准验证
实验室校准验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MR的确认和校准有效性确认。
1、AMR的确认:是确认实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恢复超过AMR范围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和活性的过程。
1.1 如果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包括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的浓度范围,并且校准在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之内,AMR就被确认了,而不需要其他的过程;如果校准品没有包括全部的AMR,或者实验室超过了厂家所给予的AMR的范围,则要用接近AMR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物质进行确认。
1.2 过程:直接使用商业化的线性标准品或专门用于线性评估的系列浓度样本,至少三个样本,且分别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然后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构建线性函数,如下图所示。如果是线性,则表明期望的浓度已经被恢复;如果是非线性的情况,只取线性部分进行分析。
2、校准有效性确认
2.1按照厂家提供的验证过程进行验证;
2.2 将校准物质作为未知样本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恢复了正确的靶值; 2.3 用基质适合的具有靶值的物质进行实验;
2.4 每种定量试验方法均须在其校准文件中规定表示校准有效性的可接受范围以界定校准是否有效。
分 述
临检常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包括以下四类检测系统
1、血常规: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P-1000i全自动血液推片机)、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2、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3、尿常规:尿干化学:京都尿干化学分析仪(AX-4280)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尿有形成分: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血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血常规包括RBC, HGB, HCT, WBC, PLT,MCV,MCH,MCH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八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同时还参加CAP的室间质评。
3.6质控规则:
3.6.1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
3.6.2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3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将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稳定性较短),每天重复分析每水平控制品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7 选择质控规则
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能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质控规则,保证误差检出率>0.90,假失控率<0.05。具体如下:
3.7.1以美国CLIA’88能力比对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作为允许总误差(allowable total error,TEa)
3.7.2累计室内质控数据,计算变异系数,作为方法的不精密度 3.7.3收集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准确度
3.7.4根据允许总误差、不精密度、不准确度,计算Sigma值,评价方法性能,结合Westgard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和功效函数图,确定质控方案(表
1、表2)。
表1 XE-2100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应
P
PV% ias% ma值 0223 12 09 05 29
9.34.76.05.36.2用规则 fr ed
13.5s
0 0.9 0 0.9 0 0.9 0
>BC.158.02.7 R00BC.035.89.3 H1
113s
>GB.133.03.8 H01
13.5s
>CT.350.08.9 P52
12.5s
.03.9 13.5s
0 0.9
0
>LT.200.73.4 表2 XT-1800i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应
P
PV% ias% ma值 0121 12 03 07 21
7.47.58.86.47.8
用规则 fr ed
13.5s
00.9 00.9 00.9 00.9 00.9
>BC.125.67.7 R00BC.027.74.3 H00
13.5s
>GB.766.72.8 H00
13.5s
>CT.236.72.9 P6
313.5s
>LT.86.70.4
13.5s
>3.7.5 LH780室内质控规则:12S为警告;13S为失控。3.8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Y轴为质控品的测定值,X轴为测定日期。Y轴提供X±3s的浓度范围,X轴刻度表示为时间。各水平线相应为均值和质控限。
3.9失控处理:
3.9.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9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充分等
3.9.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9.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9.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9.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9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10 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3.10.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10.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质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10.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3.10.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血涂片镜下检查必须使用油镜。
1.2 制作血涂片应达到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染色良好的要求。1.3 应使用与推片机配套的彩色玻片。
1.4 异常复查血片或疑难血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应保留两年以备查。1.5 看片时,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1.6 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要求
2.1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2.2 质控标本和常规患者标本的检测方法需一致,并由同一人完成。
三、尿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尿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京都(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
3.1.1尿干化学包括pH、SG、PRO、GLU、BLD、KET、BIL、UBG、NIT、LEU(尿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隐血、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十个项目。
3.1.2尿有形成分包括WBC、RBC、EC、CAST、BACT、Cond(尿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电导率)六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
3.4.1尿干化学所有项目每天做一个浓度质控分析。3.4.2尿有形成分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低两个浓度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进行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3.6质控规则: 3.6.1尿干化学
3.6.1.1 任意一个试剂膜块的检测结果与质控尿液期望“靶值”允许有一个定性等级的差异,超过二个等级或结果在“正常”与“异常”之间跳跃均判为失控。
3.6.1.2 质控结果与以往结果在同一等级或相邻一个等级内,且不连续升高或下降4次内,判为在控。
3.6.1.3 质控结果连续4次在同方向超出“靶值”一个等级,判为失控。3.6.1.4 当日结果比以往结果超过二个等级,质控物可重复测定.如结果仍异常,可更换质控品重新测定,如仍异常,应查明原因,上报专业组技术负责人,或通知维修工程师。
3.6.1.5 操作者应重视室内质空品的测定,及时纠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6.1.6 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将不定期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的检查,统计每月质控记录,并算出质控值概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2尿有形成分
3.6.2.1 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12s,13ss。
3.6.2.2 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2.3 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每天重复分析同一批号的质控物每水平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6.2.4 12s:为警告,不是失控。若本批次质控结果没有超出±2s,表示本批次检测是可接受的,可以发出报告;若有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2s,则该批次检测不适合立即报告,需要作进一步分析,若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规则,才能判断为失控。
3.6.2.5 13s:若质控结果不仅超出±2s,还超出了(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3s,判为失控。
3.6.2.6 在用多规则判断质控结果时,只有在一个结果出现12s警告时,才可接下去检查是否有符合其他规则的表现,如有才为失控,如没有则表示这次12s的出现属于正常的波动,不作为失控,不需要作任何失控处理。
3.6.2.7 已经判为失控的数据不能再被以后的规则所用。
3.6.2.8 分析结果:电脑的质控程序会自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失控后会自动判断显示。在控条件下才能进行当天的样本检验。
3.7失控处理:
3.7.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7.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够充分等
3.7.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7.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7.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7.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7.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8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同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中3.10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用10×10镜头,观察标本中有形成份及管型;用10×40镜头,至少应观察10个视野,鉴别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1.2 尿标本必须新鲜,尽量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病房标本最好留取晨尿,门诊可留随机尿。
1.3 尿杯干燥、洁净;尿液是符合要求的中段尿。1.4 离心机有盖,且定期校准。
1.5 尿液量、离心时间与离心力大小必须固定,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
1.6 显微镜应有内置光源,可自行光线调节。
1.7 对于难以判断的,由两人同时观察判断结果,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频率与要求:
2.1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5.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篇五
质量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锦江丽园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地基与基础
监理单位(公章):
发出日期: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锦江丽园
2、建设单位:东莞保利锦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莞市沙田镇房地产开发公司
3、工程地点:东莞市沙田镇稔洲村
4、设计单位:深圳市城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
6、施工单位: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监理单位:深圳市恒浩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8、建筑概况:锦江丽园1~5栋均为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旋挖灌注桩基础;6~22栋为多层居住建筑,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3类50年。6~22栋为多层居住建筑,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三级,1~5栋均属于一类高层居住建筑,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地下一层为车库,耐火等级均为一级。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1栋一层局部为小区功能配套和消防控制室,其余均为住宅。
9、建设规模:地下室1层,建筑面积约13986.102平方米,公寓楼地上28层/栋的2栋(1~2栋,其中1栋分为2个独立单元),建筑高度为84.60m,地上33层/栋的2栋(3、5栋),建筑高度为99.60m,6~13栋为3层,建筑高度为11.350m,15~17栋为3层,建筑高度为11.650m;18~22栋为3层,建筑高度为11.650m。总建筑面积约80957.362平方米。
二、监理工作和质量评估依据: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等文件
3、现行地基和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施工合同文件
6、监理合同
三、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评定情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划分为3个子分部、9个分项工程、310个检验批进行验收。经检查,各个子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均评定为合格。
四、质量保证资料及管理资料核查情况:
本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等工程材料严格执行进场报验制度,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按规定留置,主要材料、试件均见证取样送检,其中钢筋力学检验报告90份、钢筋机械连接送检8次、钢筋焊接接头送检78次、混凝土试块送检247次,预应力管桩低应变检测1099根(桩总数1893根)均达到合格标准。施工试验记录符合要求,图纸会审记录、地基验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齐全,签章完整,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划分合理,报验手续及时,本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管理技术资料,经核查符合要求。
五、观感质量评估: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观感质量评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监理工程师、会同参加验收人员共同进行,观感质量评定为一般。
六、最终质量评定:
总结以上情况,锦江丽园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评定结果为合格,同意验收。
锦江丽园项目部
会议签到表
会议名称会议地点验收单位
姓
周建设单位
李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
一处会议室名
兵卓
时间/日期电话
2013-11-12
本人签名
备注
职务
项目总经理工程部副经理工程部副经理项目总监土建工程师水电工程师资料员项目经理
执行经理技术总工技术总工
***************************************
龚日营黄
辉
胡铁铜
监理单位
蒋迎生蔡健鸿吴国瑜
姚梦昕
施工单位
贺赖
夏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
波才
云
资料员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赖志强罗展帆
附注:资料验收小组:姚梦昕、蔡健鸿、夏
现场验收小组:李
赖
6.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六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交城县下关街新建居民安置小区4#楼
建设单位:交城县下关居委会
地勘单位: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设计单位: 山西容海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山西金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山西腾跃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王继奎
技术负责人:赵义和
二、施工程序及施工工程情况
我单位与建设单位签定了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后,及时根据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编制了施工工作规划、专项施工方案,报送建设方审核,同时报送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备案,同时我施工方对工班进行安全技术、岗前教育等相关资料交底,我方同时也编制了本工程的检验批及砼试块、砂浆试块留置、钢筋保护层等检查计划为工程质量保证奠定了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规范及施工合同要求,严格施工程序,对用于本工程进场的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防雷接地型材、防水卷材)我单位按要求报审监理人员并认真自查,对进场的材料(产品)的外观、规格、尺寸、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及进场数量进行审查和核对,并现场见证取样送检,经试验室再检合格后方允许用于拟定部位。
施工中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我施工单位按要求报请验收,经监理方会同相关各方共验认可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关键部位砼施工,我方均按规定坚持自检,其他工序及部位进行平行检查,一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工程如期进行。此外,项目施工人员根据施工中情况,不定期会集施工各班组人员分析工程完成情况、质量情况及工程进度计划调整。
三、评估依据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说明
3、地质勘察报告
4、《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建设工程施工规范》GB50319-2000
四、施工质量监理情况
1、土石方工程
我方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定位放线,绘制成果图,并按规范向监理方报验复核,经复核无误。
2、钢筋加工
钢筋原材料均按进场批次进行抽样检查,并见证送样复检。核对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复核质量达到合格,钢筋调直采用机械方法,钢筋的弯钩和弯折方法、长度、角钢及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经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接头采用气压焊。焊样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3、钢筋安装
每一检验批段钢筋安装以后,我方均报请验收,按质监站“监督工作方案”要求,通知质监部门到场共检。钢筋安装的规格、等级、数量符合要求,钢筋锚固长度、焊接位置、数量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4、模板安装
地圈梁、框架柱及构造柱的模板均为木模和竹胶板配制而成,柱模板加固选螺杆锚固,表面涂刷隔离剂,接缝宽度、构件模板安装标高、轴线位置、截面尺寸、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表面平整度经实测实量,符合设计规范标准。
5、混凝土工程
每一部位浇筑前,首先对进场水泥按批次进行取样送检,检其安定性和强度。砂、石材料在施工现场取样送检,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准使用。砼施工配合比按照“黔东南博西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砼配合比报告所示数据现场拌制,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现场集中拌合,实行每盘、每斗按配合比计量集中拌制。
浇注过程中,我方坚持按计划留置试块,并随机见证取样。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均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施工缝的处理及留置按规范要求执行。砼入模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整个浇筑过程的施工工艺、浇筑方法、配合比、机械工作情况均符合施工要求。
6、拆模检查砼构件模板拆除后,我方按要求进行报验检查,同构件外观、轴线位置、标高、钢筋保护层厚度经破坏砼表面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砼强度经试检查,核对试验室的报告达到设计要求。砼构件养护良好。
7、土方回填
回填前我方先行清除树根等杂质,回填部位无积水。填料良好,分三次填平,采用振动夯实机夯实。回填密度满足设计要求。
8、防雷、避雷
防雷、避雷接地装置安装均符合下列要求: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不少于两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不少于两面施焊;
4、除埋设在砼中的焊接接头,有防腐措施。
五、资料核查记录(详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
六、综合评定
7.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七
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体积量日渐增大,尤以基础地下室为甚。同时,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环保的需要,预拌商品混凝土以稳定优异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预拌混凝土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应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要求。由于预拌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满足从预拌站到工地现场的运输和现场泵送浇筑工艺的要求,其需要的坍落度比现场自拌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大得多,因而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泉州深国投商用中心工程的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通过对配合比、浇筑、养护等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体会。
2 工程实例
泉州深国投商用中心工程位于泉州江滨北路,临漳门北侧200米。大楼地上3层,设1层地下室。建筑面积42862m2,框架结构。
2.1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184.2m×宽80.5m,设3条宽2000mm后浇带。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C 40,抗渗等级S8,基础底板混凝土约15800m3。
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6m),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4段施工,每段混凝土量4000m3。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观感。
2.2 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400mm,总延长米为529.4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段施工。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
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
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3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监理方分析
3.1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3.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4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4.1 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上述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监理方和施工方的项目部经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大众商品混凝土公司)一起反复试配,选定的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子∶水:掺合料为1︰2.12∶3.32︰0.55︰0.12,另加FDN-1缓凝高效减水剂1.99%,UEA-H微膨胀剂0.23%。
4.2 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
选用金石凤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贮存7d以上,使用前经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
(2)砂、石料:
采用细度模数大于2.4的中砂,5~25mm碎石,级配良好。砂、石含泥量均要小于1%。
(3)外加剂:
减水剂选用DXH-B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微膨胀剂选用漳州益材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UEA-H高效混凝土膨胀剂。
4.3 本配合比的特点和作用
本工程中选定的配合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泥用量仅为333kg/m3(一般C40、S8的混 凝土,水泥用量为350~400kg/m3)。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max与每m3混凝土内的水泥用量成线性正比关系。本工程通过降低水泥用量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选择减少水泥用量而不是选用初凝时间长、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是因为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的表面, 造成混凝土的水灰比改变,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妨碍两层混凝土粘合,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这种混凝土的泌水性与用水量成正比。
由于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粘结强度即界面粘结力大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选择与水泥适应性好、减水率高的优质外加剂也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计划浇筑时间为10月上旬,当时的白天气温仍在27℃以上,尚需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掺用FDN-1型高效缓凝减水剂试配后,混凝土性能就完全满足了设计和施工要求。
鉴于市场上UEA微膨胀剂多而杂,经多方考证,慎重选用漳州益材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UEA-H高效混凝土膨胀剂。
5 混凝土测温和养护的监理要求
5.1 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监理要求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我监理方要求施工方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要求施工方在混凝土表面用木夯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35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由于测温点数量不多,因此采用了CU50热电阻和余姚温度仪表厂的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
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监理值班人员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2h一次,测试并记录以下数据:①混凝土入模温度;②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③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④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 ;⑤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 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现场采取停止浇 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1h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5.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养护的监理要求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我监理方要求施工方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并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
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d。
6 几点体会
泉州深国投商用中心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监理质量控制工作的预期目的,并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a)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 量。(b)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不大于150mm。(c)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d)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600℃小时。
(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表面温度裂缝的产生,首先应从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入手。只要对掺合料、缓凝减水剂等选择合适,通过试配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 量,降低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从根本上解决升温阶段的裂缝产生。
(3) 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措施极为重要,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
(4) 掺加UEA-H高效微膨胀剂对混凝土能起到补偿收缩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抗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2]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王华生、赵慧如主编,混凝土技术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八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方法
一、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水利水电基础的新要求有: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 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二是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三、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首先,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其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最后,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四、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小于等于50 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1)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2)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3)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地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1)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黏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黏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2)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3)强夯法。将80 kN 夯锤, 起吊到高达6 m~30 m 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4)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上具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将其置于土层预定浓度,然后对它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做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形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7)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黏土浆、黏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8)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9)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10)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五、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是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二是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三是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四是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参考文献
9.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九
质量控制要点
1.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2.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4.钻机及其规格型号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性能满足孔深、孔径、地质条件需要,机械状况良好。
5.司钻应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人员持证上岗。
6.安装钻机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高出周围地面,面积能满足钻机安装需求并留有余地,有排水措施。
7.护筒的材质和规格尺寸要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要求。
8.护筒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2)采用人工挖孔,保证桩位准确,深度和直径符合要求。
3)护筒埋设应高出地面0.5m,筒口保持水平,护筒周围回填密实。
9.钻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机底盘应安放在钻机支架上,支架用型钢制造,其尺寸大小应与钻机地盘相匹配,刚度能满足钻机的稳定性要求。
2)钻机就位安装完毕,检查其钻杆垂直度、机座水平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开钻前设置测量标识。
10.泥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泥浆池的大小应能满足整个钻孔过程中泥浆循环的需要,其位置应既不影响钻机施工,又要便于钻渣清运。
2)根据地层地质的不同,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标准和间隔时间进行检测。
11.验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即进行验收。孔深、孔径、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2.清孔:泥浆比重、含砂率、黏度、沉渣厚度应达到规范要求。
13.钢筋加工:
1)受拉带肋钢筋的末端、钢筋弯起的半径都应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2)检验数量须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3)检验方法:尺量。
14.钢筋安装:
1)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2)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全部检查。套筒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15.钢筋笼制作前首先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是否合格,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丝头连接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丝头连接必须重新调换。同时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应停止吊
放并需找原因,如系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16.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泥浆的制备和第二次清孔:泥浆比重不得大于1.1,黏度测定17~20秒,含砂率不大于2%,胶体率不小于98%,应专门采取泥浆制备,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及纯碱、CMC、水拌制泥浆必须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直到孔口返浆比重持续不大于1.11,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0cm,即抓紧吊放钢筋笼和沉放混凝土导管。沉放导管时检查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和密实,以防止漏气漏浆而影像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17.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
18.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19.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6m,不宜大于6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10m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每罐混凝土左右测一次混凝土
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规定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
监控方法和手段
1钻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1)操作按《钻机操作技术规程》进行作业。起落钻头速度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
2)钻机钻进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要求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工作项目、钻进深度、钻进速度及孔底标高。
3)钻孔时要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记录表,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报告。
2验孔用超声波检孔器或成孔检测仪器。
3原材料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批、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个批号,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4钢筋加工检验方法:尺量
5钢筋安装: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6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笼制作采用箍筋成形法。
2)钢筋笼长度及主筋长度根据孔深及焊接规范要求配置长度,钢筋笼上端的弯钩在未成形之前弯成。
3)钢筋笼每间隔2m处于同一截面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耳环”钢筋直径为25mm,以此控制孔壁与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4)钢筋笼利用吊车安装,起吊钢筋笼时,吊点设在加强箍筋处。
5)钢筋笼入孔接长采用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钢筋笼入孔后,在顶端处接长主钢筋与钻机平台型钢连接,使其定位牢固,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不会下落或被混凝土顶托上升。
6)控制钢筋笼入孔定位标高,并使钢筋笼底部处于悬吊状态,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
7)孔桩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混凝土初凝后,即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以便使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7混凝土搅拌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
2)开盘前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计量系统、搅拌设备系统、计量仪表精度和灵敏度。验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拌和物性能等。
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含气量、扩展度、泌水率,进行测试。
8混凝土运输:核查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需要的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能力。
9灌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管在使用前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进行认真检查外,还需进行拼接、过球和水压试验。
2)检查封底混凝土方量,导管口到孔底一般在0.3-0.4m,首批混凝土导管埋深应满足1m以上。
10.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十
(一)填土出现橡皮土
现象:夯打土体时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 :
1)夯实填土时,要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2)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人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如图 2 2、图 3 3)
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 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
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
措施。
(三)
回填土沉陷
现象:
土方回填夯实后,发生下沉、凹陷。
原因分析:
1)回填土没有进行严格的分层夯实。
2)没有将最优含水量和实际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之间。
3)用有机质和碎块草皮大于 8%的土作填料。
4)回填土一次铺填过厚而造成不易夯实。
5)回填土中干土块大而多,难以夯实,待遇水湿润后就产生沉陷。
预防措施:
1)严格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 300mm。
2)控制和测定回填土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 13%~20%(重量比)。
3)回填土前必须把基坑内的水抽干,淤泥挖除,杂物清理干净。
4)回填土料中不得有大于 50mm 直径的干土块。
图 图 2 2:肥槽回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夯实
图 图 3 3:肥槽回填土经沉积,大面积坍塌
5)含有机质的土料不能作有夯实要求的填料。
6)对重要的填方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根据施工实际测定的参数进行施工。
(四)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现象:
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
原因分析:
1)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一侧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2)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如暖气沟、室内外标高差较大的外墙),仅在单侧夯填土,墙体受到侧压力作用。
3)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堆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使墙体变形。
预防措施:
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 300mm。
2)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治理方法:
【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12-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业08-17
4号楼基础工程质量整改方案08-30
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自评报告04009-10
市政工程质量员专业基础知识--题库07-18
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估总结报告(2#楼土建基础及主体)09-18
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答案08-15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办法(53号文)11-18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评估管理办法(暂行)》京建法〔2013〕2号06-26
工程过程质量控制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