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总结复习

2024-12-10

测量学总结复习(11篇)

1.测量学总结复习 篇一

一.名词解释

1.地籍: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2.宗地: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是权属调查和管理的基本单元。3.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4.图斑: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5.土地所有权:所有制的法律上的表现,即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受益的权利。7.界址点: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8.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相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9.宗地图:以宗地为单位汇编的地籍图。

10.房屋的产别:根据产权占有和管理不同而划分的类别:按两级分类,一级为8类,二级为4类。

11.土地权属主: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12.边界系统: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形式所承认的界限存在形式,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

二.解答题

1.现代地籍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2.地籍测量特征:1)地籍测量时一项官方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地地理参考系统3)其技术标准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其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其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土地权属确认方式: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

4.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按权属性质不同,宗地可分为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

基本方法: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同一权属主所有或只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划分为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宗地3)一个土地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使用/所有,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以宗地,称组合宗地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线的,划分为若干宗地 5.土地的划分:城镇地区土地的划分: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为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当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农村地区土地划分:按我国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末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

**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6.土地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目的:1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 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 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总: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信息,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容:1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4 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5 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7.房屋调查的主要内容:按地籍的定义,房屋调查的内容包括5个方面: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

1)房屋的权属:包括权利人(房屋所有权人的姓名)、权属来源(产权人取得房屋产权的时间和方式)、产权性质(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种基本所有制的形式,对产权人占有的房屋进行分类,划分为全名、集体、私有,外资、中外合资不进行分类但按实际注明)、产别(根据产权占有和管理不同而划分的类别)、墙体归属、房屋权属的界线示意图、房屋权属的登记情况。

2)房屋的位置:房屋坐落、所在层次

3)房屋的质量:包括层数、建筑结构、建成年份

4)房屋的用途:房屋目前的实际用途(使用现状)

5)房屋的数量: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宗地内的总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8.实地测量权属界址点方法:1 极坐标法(最常用):已知A(XA,YA),B(XB,YB),观测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为:XP=XA+S*COS(α(AB)+ β)YP=XB+S*SIN(α(AB)+ β)α(AB)=arctan(YB-YA)/(XB-XA)2 交会法:1)角度交会法:

XP=[XBcotα+XAcotβ+YB-YA]/cotα+cotβ YP=[YBcotα+YAcotβ-XB+XA]/cotα+cotβ

2)距离交会法XP=XB+L(XA-XB)+H(YA-YB)

YP=YB+L(YA-YB)+H(XB-XA)其中L=(S2^2+S(AB)^2-S1^2)/2S(AB)^2 H=√(S2^2/S(AB)^2-L^2)3 内外分点法:界址点在两已知点上,测出两已知点至此界址点的距离XP=(XA+λ XB)/(1+λ)YP=(YA+λYB)/(1+λ)内分时,λ=S1/S2;外分时,λ=-S1/S2 4 直角坐标法:以一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作为轴线,测出某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位置。S=S(AP)= √(S1^2+S2^2), β=arctan(S2/S1)

9.我国主要制作的地籍图种类: 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10.地籍图和地形图的相同与不同: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表示内容上的差异:地籍图上除地物、地貌、植被符号与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基本相同外,还有地形图上所没有的地籍内容,如界址点、界址线等。精度差异:用途不同,故主要地籍要素点位平面位置位置精度高于地形图。

比例尺、图式内容上的差异: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 1:1000,1 :2 000,而地形图的比例尺则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图式内容上,地籍图图式的表示容除需要具备一些必备的地形图要素外,还增加了地籍图所必需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地籍号等

时限上的差异:地籍图的时限性较强,地形图较差。

定性要素表示上的差异:在地籍图上,不仅要表示各类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而且要准确地注记出宗地的编号、类别、面积和宗地主名称、房屋的结构与层数等宗地的定性要素

相同点:都有投影坐标系,并且都属于空间数据,有空间特性、属性特性、时间特性,并且地籍图是有地形图派生出来的 11.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要点:1)基本要求:a.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b.有必需的数学要素c.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d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2)基本要点:a.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即这些地物或地貌本身就是权属界线或在界线的附近b.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c.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地物都是地籍图具有地理性功能的重要要素d.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e.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f.另外,还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g.注记部分,也就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

i.标识符,它在地籍图上占有非

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对地面客体的标识,一边使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和地籍图形集之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标识符的含义和表达的具体内容在地籍数据集和地籍簿册中都有准确和详细的描述。12.1.地籍要素: 1)界址。包括各级行政界址

和土地权属界址。2)地籍要素编号》包括街道

(地籍区)号、街坊(地籍子区)号、宗地号或地块号、房屋栋号、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等级等。

3)土地坐落。行政区名、由

街道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

4)土地权属主名称:选择较

大宗地注记土地权属主名称。2.地物要素

1)作为界标物的地物如围

墙、道路、房屋边线及各类垣栅等应表示。2)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

以外围墙勒脚以上外围轮廓为准,正确表示占地状况,并注记房屋层数与建筑结构。

3)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

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4)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

设施,如站台、桥梁。大的涵洞和隧道的出入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5)建成区内街道两旁以宗

地界址为边线,道牙线可取舍。

6)城镇街巷均应表示。7)塔、亭、碑、向、楼等独

立地物应择要表示。8)电力线、通信线及一般架

空管线不表示,但占地塔位的高压线及其塔位应

表示。9)地下管线、地下室一般不

表示,大面积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及其他项权利有关的地下建筑应表示。

10)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11)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12)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较大的地区应适当标注高程点。13)地理名称注记。3.数学要素

1)图廓线、坐标网格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

2)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

3)图廓外测土比例尺的注记。13.宗地草图的记录内容 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号名称 2)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5)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14.土地面积平差原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量,快快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测算平差1)按两级控制、三级测算:第一级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第二级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二级控制2)在图幅或区块内,采用解析法测算的地块面积,只参加闭合差的计算,不参加闭合差的配赋

15.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1)解析法面积测算2)图解法面积测算

16.进行变更土地测量的原因:初始地籍建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被更细致的划分,建筑物越来越多,用途发生不断的变化,以房地产为主题的经济活动更加频繁,这要求地籍管理者必须及时做出反应,对地籍信息进行变更,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17.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薄+测图软件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④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⑤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2)数字地籍摄影地籍测量3)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

18.计算题:土地面积测算有哪几项改正(改正的方法与测算)

2.测量学总结复习 篇二

一、课后总结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而且数学的重要性不光体现在考试中,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时, 都觉得数学是一门十分枯燥无趣的学科,很难,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出现厌倦数学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进行课后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课,虽然当时可能都明白了, 但是当自己做题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进行及时的复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学生在课后进行合理的总结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当学生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作出框架式的总结,这样就可以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开拓了思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此外,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应该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而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复习则很好的达到了这一教育目的. 当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的时候,实际上是主动的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

二、课后知识总结与复习的策略

1.及时性

高中数学的课后知识总结和复习一定要及时进行,也就是说教师今天上课讲了哪些内容,课下学生就要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如果不及时的话,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可能就不那么深刻,等到想要总结的时候,却已经不能再像刚上课结束时的记忆一样,这样以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时候, 就要及时的对这一知识进行总结,总结出正弦定理以及这一定理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 同时,在总结了这方面的知识点之后,学生要多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不断练习才能巩固这一知识点.

2.完整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总结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总结的完整性. 也就是说,在总结的时候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不能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盲点. 而且,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把握好知识点与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关系,只有学生在可以自己独立总结好知识的时候,才算是对知识做到了真正的掌握,这样在遇见任何题目的时候,学生才能够自己很好地完成. 对课后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完整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可以对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完等比数列之后,学生自己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不能只是对等比数列作出知识总结,还要与之前学过的等差数列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总结,总结出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相同点和区别,这样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到等差数列,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等比数列,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很好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做题中去.

3.分享性

当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后,应该与其他的同学相互沟通,互相讨论自己所总结的知识点. 学生所总结的内容毕竟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有些地方可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多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方法,看其他同学是否有更完善的总结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增加一些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知识总结更加的完善,这样可以增强复习的效果,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三、高中数学课后知识总结与复习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在学生总结课后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参与,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进行总结,当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当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课后总结的时候,如果学生总结的合理到位,那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 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学习数学,如果学生总结的不是十分到位的话,那么教师也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学生,要帮助学生分析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不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对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需要及时和完整,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连起来,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摘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光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是不够的,当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增强复习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本文将对高中数学课后知识总结与复习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可以对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

3.测量学复习资料 篇三

切线长 T=Rtan(α/2) 曲线长 L=Rα∏/180° 外距 E=R(secα/2-1) 切曲差 D=2T-L

主点里程的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YZ里程=ZY里程+L 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63. 缓和曲线测设元素

TH=(R+p)tanα/2+q LH=R(α-2β0)∏/180°+2ls LY=R(α-2β0)∏/180°

EH=(R+p)secα/2-R DH=2TH-LH β0= ls×180°/2 R∏ p=ls/24 R q=ls/2

主点里程的计算

ZH里程=JD里程-TH HY里程=ZH里程+ls YH里程=HY里程+LY

HZ里程=YH里程+ls QZ里程=HZ里程-LH/2 JD里程=HZ里程+DH/2(校核)

河流底架=相邻断面间的高差/水平距离

4.测量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篇四

参考椭球面:非常接近大地水准面而且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曲面。(地形图的参考面)

参考椭球体:参考椭球面所包含的数学形体。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高程、海拔)

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假定高程)

水平角:地面上两相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竖直角:地面上的直线与其投影线(水平视线)间的夹角。(垂直角)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中心的连线。

直线定线:在水平面上标定出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点,以便分段测量。(分为目视定线和经纬仪定线)

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夹角。坐标方位角:从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夹角。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投影至参考椭球面上的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比例尺: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分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长度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地物:地表面上天然或人工的固定物体。地貌:反映地面地势起伏状态的地形元素。地形: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

地物的表示方法: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特性: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②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③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

第一章 点的位置...第二章 高程测量 高差(控制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限差)高差闭合差调整

第三章 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 盘左盘右 作业方式消除哪些误差 第四章 距离 会计算

第五章 误差的基本理论 定义 分类 来源 特性 偶然误差的特性(正态分布)有界性、...第六章 控制测量里导线测量导线坐标的计算

偶然误差的特性:1.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即超过这一限值出现的概率为零。2.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3.绝对值小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绝对值大的偶然误差。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

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果在一幅图里没有闭合,必然在周围图幅里闭合。3.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情况出现在陡崖和绝壁处。

4.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此时等高线的切线垂直于转变方向处的山脊线或山谷线。

5.同一幅图中的等高线间隔应相等,所以平距大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平距小的地方坡度大。

四等水准测量的校核:后前视距差、后前视距差累计、黑红面读数之差、黑红面高差之差。

盘左盘右取平均值可消除:竖盘指标差、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照准部偏心差。

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i角误差、调焦误差、地球曲率、大气垂直折光。

水准仪安平要求: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圆水准管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测水平角步骤:1.在O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将度盘调至盘左位置,粗略瞄准位于左侧的A点,拧紧照准部制动螺旋,调节水平微动螺旋,瞄准标尺,读出读数a1。

2.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右侧B点,读数b1步骤同上。则β1=b1-a1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水准仪使用:

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照准标尺4.精确整平5.读数

导线布设形式:1.闭合导线:从一已知点出发,通过若干控制点的连续折线回到起点,形成闭合多边形2.附合导线:从一已知点出发,通过若干控制点的折线到另一已知导线。3.支导线:从一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起点又不到另一已知导线的测量。

5.煤矿测量复习题 篇五

一、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

1.选点

在地面上选择坚固平坦的地方,用铅笔画一“十”字,十字线交点作为测站点。

2.对中

将经纬仪水平度盘的中心安置在测站点的铅垂线上。将仪器安置在测站点上,架头大致水平,三个脚螺旋的高度适中,光学对点器大致在测站点铅垂线上。转动对点器目镜看清十字丝中心圈,再旋转目镜,使测站点影像清晰。若中心圈与测站点较远,则通过平移脚架,伸缩架腿,移动仪器,使其精确对中。

3.整平

使经纬仪水平度盘处于水平面位置,仪器竖轴铅直。使照准部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平行,两手以相反方向旋转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旋转90°,调节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反复多次,至使气泡在任何方向都居中。

4.瞄准目标

松开照准部和望远镜制动螺旋,先用瞄准器粗略瞄准目标,拧紧制动螺旋,调节目镜,看清十字丝,再转动物镜调焦,使目标影像清晰。合上制动螺旋,转动水平微动和竖直微动螺旋,用十字丝精确瞄准目标。

5.读数

调整度盘照明镜的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度盘读数镜的目镜,使度盘分划清晰。度盘的分微尺读数估读到0.1′,读出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的读数。

二、水准仪的安置与使用

1、安置

首先在测站上打开三角架,并调节使其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是否安置稳固,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将仪器牢固地连在三脚架上。

2、粗略整平

先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使圆气泡居中。

3、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放松制动螺旋,通过望远镜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使影像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竖丝位于水准尺上。

4、精确整平与读数

旋转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并使望远镜旁的观察窗中的气泡完全符合。然后根据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读数时应由上而下,从小往大进行。

三、经纬仪导线测量

1、选点

根据选点注意事项,在测区内选定4-6个导线点,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绘出导线略图。

2、量距

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若相对误差小于1/2000,则取其平均数。

3、测角

采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各转角(内角),每角观测一个测回,若上、下半测回差不超±40〞,则取平均值。

四、叙述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的步骤。

1、在地面上选定相距约80米的两点A、B点,插测钎作为标志,测钎后几厘米处插标杆;一人持标杆至A、B的大致中点M,一人在A点标杆后根据A、B两点标杆目估定线,指挥中点M处的标杆竖立于AB直线上。

2、往测。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对准A点,前尺手持尺盒且携带测钎向AB方向前进,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后尺手根据M点的标杆尺指挥前尺手将钢尺定向,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30m处插钎尺,完成一尺段的丈量,依次向前丈量各整尺段,到最后不足一尺段时为余长,后尺手对准零点后,前尺手在尺上根据B点测钎读数(读到mm);记录者在丈量过程中在“钢尺量距记录表”上记录下整尺段数及余长,得到往测总长。

3、返测。由B点向A点用同样方法丈量,得到返测总长。

4、根据往测和返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相对精度达到要求后,取往返总长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五、简述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1、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进行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3、分配角度闭合差。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5、坐标计算:根据已知起始点的坐标和调整后的坐标增量,推算各测点的坐标。

六、叙述使用挂罗盘测量井下支巷道的测量步骤。

1、选点:从主巷道的经纬仪导线点(应在与支巷道交叉点上,设为C点)开始,沿支巷道选定临时点1、2、3、4点并附合在另一主巷道的经纬仪导线点(设为D点)上,在各点打上铁钉,用红漆编号并作出标志。

2、挂测绳:从C点开始依次在相邻两个铁钉上挂测绳,形成C1,12,23,34,4D边

3、测倾角:将两点间的测绳拉紧拉直,在测绳两端的1/3和2/3处挂半圆仪,分别测出两端倾角,取其平均值为该边倾角记入“井下挂职罗盘测量手薄”中。

4、测磁方位角:在测绳C1的两端先后悬挂上罗盘,罗盘零刻度指向前进方向,即向着1点。松开磁针,待其稳定后,根据磁针北端计数,即为C1的磁方位角,记入“井下挂职罗盘测量手薄”中。如果在测绳两端所测该边的磁方位角的误差未超限,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边的磁方位角,并记入“井下挂职罗盘测量手薄”中。

5、量边:用皮尺往、返丈量各边长,当误差不超过规定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边长度,并记入“井下挂职罗盘测量手薄”中。

七、写出用经纬仪延伸井下巷道中线延伸的步骤。

1、首先检查原中线点是否有移动,即原有中线点(B及1B、2B)是否在一直线上。在一直线上可作为延伸点使用。

2、经检查认为无误后将经纬仪安置在原来B点上,用盘左后视A点,转180°沿视准轴方向定出一点,取其中间点C为新中线点。也可用瞄直法或拉线法。

3、用经纬仪瞄准C点,再于此方向定出1C、2C)。则C、1C、2C为延伸的新巷道中线点。

6.测量学总结复习 篇六

一、整体把握, 做实复习计划

1. 明确课标要求。

新课程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习作目的:“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指出第三学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自由表达, 强调习作的个性化, 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独特感受”即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 言人所未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 进一步提出重视修改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 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在习作条理性方面, 提出“能根据习作内容和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的要求。

2. 把握训练内容。

现行语文教材习作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 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 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习作能力状况, 以教材的习作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 立足整体, 设计习作复习方案。

3. 按计划进行复习。

一是习作复习的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习作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必须根据复习总体目标及学生习作能力的状况合理安排。如记叙文与应用文的复习时间安排, 前者要多一些, 后者可少一些;再如习作复习的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要具有恰当的时间比例。二是习作复习的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先安排单项复习, 然后再相对集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复习训练。三是每节课的习作复习要有计划性。每节课复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复习?要认真做好习作复习教学设计。

二、突出重点, 做到统筹兼顾

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是明确的:“能写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一个是“能写”, 一个是“学写”, 显然, “能写”是训练的重点。通过比照分析, 习作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之上。同时要兼顾若干应用文的训练。那么, 如何抓应用文训练呢?教师在习作复习时要做到:1.抓读书笔记的训练, 如读后感、缩写和改写 (姑且归入应用文) ;2.抓书信的写作训练;3.抓倡议书、建议书的写作训练;4.抓解说词、说明书、广告词的写作训练。

三、突破难点, 在训练中巩固

1. 学会审题, 培养能力。

(1) 从总体认知上审题。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推敲、揣摩、辨析, 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告诉我们习作要写的是一件“事”, 是“新鲜”事, 而且是“一件”“最近”发生的事。同时, “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 当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的含义后, 题目也就审清楚了。所以, 审题要审清题意, 要弄清题目写的对象 (是写人, 还是记事;是写景, 还是写物;是日记, 还是书信;是记叙文, 还是想象习作……) 和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即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 为写好习作打下基础。

(2) 抓住“题眼”审题。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把一些相关的、意思相近的题目组合在一起进行审题训练, 找出这些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 虽然都是写小孩, 但前者是写自己, 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 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 但“题眼”不同, 就决定了选材重点的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 后者的“题眼”是“喜欢”, 两篇习作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 因此, 选材也要分别从“钦佩”和“喜欢”入手。通过抓“题眼”审题, 可以把相似题目的微小差别区分开来,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2. 拟写提纲, 布局谋篇。

在习作复习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 思考: (1) 选取什么材料, 哪些材料先写, 哪些材料后写, 哪些材料要写得详细, 哪些材料可以简略; (2) 文章分几层意思来写, 怎样把材料连贯起来, 怎样写起来顺利, 可以做到一气呵成, 顺理成章。 (3) 怎样把习作写得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 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 从审题到布局谋篇进行全过程的构思, 做到内容简明, 语言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既增加训练密度, 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行交流互动, 提高审题、选材和立意的能力。

3. 形式多样, 掌握方法。

(1) 话题习作。写好话题习作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要“择其一点, 不及其余”, 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 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但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一针见血”。其次, 写好话题习作要“独辟蹊径, 表现个性”。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 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写作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 做到“独具慧眼”, 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 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再次, 要抒写真挚感情, 叙述真实生活, 融入人间真爱, 抒写真情感悟, 最易因情感人。

(2) 材料习作。首先审题要“三清”: (1) 看清材料, 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习作, 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 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 做到整体把握材料。 (2) 理清内容, 提炼中心。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要概括文章的中心, 明确材料的主旨, 即习作要确定的主题。 (3) 读清要求, 规范写作。要结合“写作要求”, 在习作中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 明确习作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 规范地写作。其次, 构思要“三扣”: (1) 扣紧材料, 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要与材料紧密结合, 在习作开头、中间、结尾都要有体现, 因此, 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 (2) 扣紧主题, 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 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 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 要突出文章的主题。 (3) 扣紧重心, 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 也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学生在习作时要把文章的亮点在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地显现出来, 为习作增添亮丽的色彩。

(3) 看图习作。看图习作多以漫画、照片、招贴画等形式来引发学生从构图、内容、寓意等方面展开联想, 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积累在习作中创设情境, 多角度立意。因此, 在组织学生复习时, 可根据相关的“主题”做适当的训练。如选“环境保护”“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漫画, 可让学生看漫画, 说漫画, 写漫画。

4. 一题多变, 掌握技巧。

习作复习要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 唤醒记忆, 学会快速构思, 对习作从内容上进行包装。要做到一题多变, 从一个基本作文题变出多个相类似的题目。如写人的作文:《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_____》这一组写人的作文题。又如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的《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 这些习作的材料都是相通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定位上根据习作题作一番“随机应变”, 在一题多变的训练中掌握习作的技巧, 写出符合习作要求的好文章。

5. 重点训练, 突出效果。

习作复习时要根据不同体裁突出重点, 进行有效地训练。如命题作文重点进行“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重点进行“围绕中心, 思维发散”训练;看图作文重点进行“观察”训练;应用文则重点进行“格式”训练等, 抓住这些重点进行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自编文集, 总结经验教训

7.土木工程测量期末复习 篇七

第1章 绪论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5、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7、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轴。

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0、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参考椭球面。

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 6°带坐标,带号为22,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29°,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12、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A.1956黄海高程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

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D.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A.1954北京坐标系B.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D.1980年西安坐标系

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C)。

A.x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9、高斯投影属于(C)。

A 等面积投影B 等距离投影C 等角投影D 等长度投影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C)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7、地理坐标分为(A)。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y轴,向东为正 yD.轴,向北为正 B.第2章 水准测量

1、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2、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4、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6、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7、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8、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882m。(后视-前视)

9、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10、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11、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双面尺的一面为黑色分划,另一面为红色分划,同一把尺的红黑面分划相差一个常数,其中A尺的红黑面分划常数为4687,B尺的红黑面分划常数为4787。

12、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竖轴铅垂,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视准轴水平。

1、水准仪的(B)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B 圆水准器轴C 十字丝横丝D 管水准器轴

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B)。

A 内圆弧的半径大B 其灵敏度低C 气泡整平困难D 整平精度高

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D)位数。

A 5B 3C 2D 4

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A)。

A.A点比B点低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7、水准测量中,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B)。

A视准轴水平B竖轴铅垂C十字丝横丝水平DA,B,C都不是

8、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

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

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9、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A)。

A 看清十字丝B 看清物像C 消除视差

10、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C)。

A 物像清晰B 十字丝分划板清晰C 物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面上

1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D)。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确B 目镜调焦不正确

C 前后视距不相等D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2-

15、水准测量中,调整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B)。

A竖轴竖直B视准轴水平C十字丝横丝水平D十字丝竖丝竖直

17、设

A-29.761

HA15.032m,HB14.729m,hAB(B)m。B-0.303C 0.303D 29.761

第3章 角度测量

1、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2、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竖轴VV、横轴HH、视准轴CC、照准部管水准器轴LL、圆水准器轴L’L。

3、经纬仪的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4、测量的角度包括水平角和竖直角。

5、用光学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调节竖盘指标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使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6、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90°左右(分划:180/n)。

7、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以B为零方向,则盘左的观测顺序

为B—C—D—A—B。(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

8、由于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之差称为照准部偏心差。

9、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盘位观测水平角,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照准部偏心

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

10、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1、光学经纬仪水平盘与读数指标的关系是(C)

A 水平盘随照准部转动,读数指标不动B 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随照准部转动

C 水平盘不动,读数指标随照准部转动D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不随照准部转动

6、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D)误差影响。

A 视准轴B 横轴C 指标差D 度盘分划

5、竖直角绝对值的最大值为(A)。

A 90° B.180°C.270°D.360°

4、水平角观测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A)

A.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B.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方向

C.总是顺时针方向D.总是逆时针方向

第4章 距离测量

1、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电磁波测距、GPS测量。

4、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5、经纬仪与水准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视距。

6、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两段距离,AB往测为476.4m,返测为476.3m;CD往测为126.33m,返测为126.3m,则AB比CD丈量精度要高。

第6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9、设某经纬仪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为±9″,欲使其一测回测角精度达到±5″,需要测3个测回。

10、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L公

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L。

2、丈量一正方形的4条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2cm,则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C)cm。

A 0.5B 2C 4D 8

4、普通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1cm,估读水准尺mm位的误差属于(A)。

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6、某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测角中误差分别为±6″与±2″,且误差独立,则余下一个角的中误差为(A)。

A±6.3″B±8″C±4″D±12″

7、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

Ad1=136.46m±0.015m,d2=960.76m±0.025m,比较它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C)。B精度相同 d1精度高

d

C2精度高D无法比较

8、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B)。

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9、对某边观测4测回,观测中误差为±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B)。

A ±0.5cmB ±1cmC ±4cmD ±2cm

10、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4mm,其相对误差为(A)。

A 1/25000B 1/25C 1/2500D 1/250

第7章 控制测量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xA

方位角AB5773.633m,yA4244.098m,xB6190.496m,yB4193.614m,则坐标353°05′41″、水平距离DAB419.909m。

3、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4、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180时,加;>180时,减),其反方位角为303°20′。

7、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与GPS测量。

9、直线方位角的定义是从标准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直线方向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360

10、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11、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12、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3、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应有起算点的坐标和起算方位角,观测数据应有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导线计算的目的是求出未

知点的平面坐标。

3、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90°18′52″,用经纬仪测右角∠ABC的值为308°07′44″,则BC的坐标方位角为(A)。

A62°11′08″B-117°48′52″C242°11′08″D-297°11′08″

4、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35°23′,测得左夹角∠ABC=89°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

D 305°49′ CB=(A)。A 124°57′B 304°57′C-54°11′

6、某导线的x=-0.08m,y=+0.06m,导线全长=506.704m,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B)。

A1/1354B1/5067C1/9576D1/4000

7、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D)m.。

A-170.919B 170.919C 104.302D-104.302

9、测定点平面坐标的主要工作是(C)。

A 测量水平距离B 测量水平角

C 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 测量竖直角

10、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A)。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D.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11、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指标是(C)

A 坐标增量闭合差 B 导线全长闭合差 C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2、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主要差异是(D)的计算。

A坐标增量与坐标增量闭合差B坐标方位角与角度闭合差

C坐标方位角与坐标增量D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

ffD

第9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2、相邻高程点连接的光滑曲线称为等高线,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

3、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7、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9-

8、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表现状越详细。

9、典型地貌有 山头与洼地、山脊与山谷、鞍部、陡崖与悬崖。

12、地形图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分数字比例尺与图示比例尺两种。9-

13、首曲线是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在图上应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

14、计曲线是从0m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在图上应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

15、间曲线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的等高线,应用0.15mm宽的长虚线绘制,用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可不闭合。

5、同一幅地形图内,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D)。

A 等高距越大B 地面坡度越陡C 等高距越小D 地面坡度越缓

6、比例尺分别为1︰1000、1︰2000、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分别为(D)。

A 1m,2m,5mB 0.001m,0.002m,0.005m

C 0.01m,0.02m,0.05mD 0.1m,0.2m,0.5m

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圆体。…………………………………………(√)

108、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109、基本比例尺——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测制的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比例尺。我国规定的基本比例尺为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八种。

110、等高线——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

简答题

2、比例尺精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

答:比例尺精度等于0.1M(mm),M为比例尺的分母值,用于确定测图时距离的测量精度。

例如,取M=500,比例尺精度为50mm=5cm,测绘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要求测距误差应小于5cm。

5、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6、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9、视差是如何产生的?消除视差的步骤?

物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17、说明测量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数学笛卡尔坐标系是定义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象限则按逆时针方向编号;高斯平面坐标系的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这样就可以将数学上定义的各类三角函数在高斯平面坐标系中直接应用,不需做任何变更。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 =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 =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1°;在统一3°带的带号—— =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42、水准仪粗略整平时,气泡移动方向的规律是与(左手)大拇指移动的方向一致。

40、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测设点的(A)。

A.平面位置和高程B.平面位置和角度C.高程D.高程和角度

3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A)。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8.《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 篇八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地籍及其含义:P1 地籍的功能:P3 地籍的类别:P3 地籍调查:P6 地籍调查的内容:P6 地籍测量:P12 地籍测量的特点:P5 土地权属:P14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P15 地块、图斑、宗地:P17 土地权属调查:P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P3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P3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P35 土地等级评价(土地分等定级):P59 土地税收:P66 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80 地籍图:P110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P112 宗地图:P120 房产图:P138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P132 数字地籍测量:P165 数字地籍测绘系统:P168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P151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P151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P151 地籍变更的内容:P152

9.教育评价与测量复习题(含答案) 篇九

绝对评价:指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预先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该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评价。

学生评价: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的专业标准:是由从事评价工作及评价有关的专业团体,在总结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评价专业的基本规范,用于指导评价工作的研究和发展,并提高公众对评价的可信度。

权重:是指根据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大小,所分别赋予的不同数值。再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育评价工作本身进行评价的活动。

教育评价: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思想品德评价:是以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为主要依据,运用一切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

常用的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测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定量数据的类型 :类别数据、等级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

数据频数分布情况的描述方式:频数分布表、统计图、数据频数分布曲线

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操行评语法、等第法、评等评分测评法、操作加减评分法、加权综合测评法、模糊综合测评法、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课题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自我提问法、行动研究法、教学诊断法、交流对话法、案例研究法、观摩分析法、总结记录法

我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协同自评模式、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教育评价可分为:

1、按评价范围分:宏观的教育评价、中观的教育评价、微观的教育评价;

2、按评价的内容分: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3、按评价的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4、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5、按评价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6、按评价的方法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7、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常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课堂听课法、录像评价法、教师和学生调查

操作测验可分为:书面操作测验、辨认测验、模拟操作测验、工作样本

访谈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被评价者在实施阶段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1、自卫心理;

2、应付心理;、3、逆反心理;

4、迎合心理;

评价者在评价结果处理阶段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1、类群关系;

2、亲疏效应;

3、从众行为;

4、威望效应;

5、本位心理;

6、社会刻板印象 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

1、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2、教育评价可操作性的方法;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学校教育评价系统;

5、教育评价制度。

问卷中问题的编制

1、重点突出;

2、结构合理;

3、问题明确,措辞得当;

4、问题的数量适当;

5、便于处理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设计

定性分析

1、定义:是用语言描述形式以及哲学思辨、逻辑分析揭示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

理方法。

2、特点:定性分析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主要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和文献信息等;定性分析无严格的分析程序,有较大的灵活性;定性分析主要采用归纳逻辑分析及哲学思辨方法;定性分析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对背景具有敏感性。

3、适用范围:对发展过程的原因探讨;对被评价对象优缺点的详细描述;对典型个案的深

入研究;对被评价对象内隐的观念、意识分析;对文献档案信息的汇总与归纳等。

4、基本过程: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选

择适当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维度;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对定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效度和信度进行评鉴。

5、示例:定性分析法在教育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班主任给学生做出的综合评语、学校对教师思想与工作情况的评价、教育行政、督导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和督导,大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评价的信度鉴定

1、定义:指评价指标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2、方法:评价指标的信度鉴定方法;评价工具的信度鉴定方法;评价者信度鉴定方法

3、数值范围:用相关系数来表示,数值范围在0.0-1.0,通常是一个小数,信度系数越靠

近1,表明评价的信度越高。

4、影响因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评

分误差

实施再评价

1、基本步骤:明确再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确定再评价的实施者;获得实施再评价的授权;制定或选择再评价的原则或标准;把评价方案设计与再评价的原则或标准相对照;判断评价方案设计的充分性;提出改进的建议。

访谈法

1、性质:通过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谈而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2、特点:双向交流

3、类型: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4、实施:访谈设计、访谈人员的选择与培训、访谈的实施和记录

5、优缺点:(优点)访谈法简便易行,便于双向交流信息,主客双方有交互作用;实施程

序比较灵活,也便于控制,即可随时澄清问题,纠正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又可随时变换问题或方式,捕捉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可以有效地防止问题遗漏不答的现象;访谈法的适用面广,能有效地收集关于态度、价值观、意见等资料;能在交谈的同时进行观察;如能建立主客双方的融合关系,消除顾虑,反映真实的想法;团体座谈时,课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缺点)时间与精力花费较大,访谈样本小,需要较多训练有素的访谈人员,成本较高;访谈者的特性会影响被访谈者的反应;访谈者需要事先接受较严格和系统的培训;被访谈者的言不符实,或对某些问题的偏见会导致所获得资料的偏误。此外,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比较复杂。

双向细目表

1、定义:是编制测验的蓝图,由两个维度组成:一维是考核的学科知识内容要点,另一维

是考核的能力层次。

2、设计的基本步骤:考核的内容抽样与考核认知水平的确定;题型和题量的确定;试题的平均难度和难度分布的确定;试题赋分与测验期望分的预估

评价的效度鉴定

1、定义: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评价对其所要评判的特性准确评价的程度。

2、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鉴定方法;评价结论的效度鉴定方法

3、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工具的科学性;评价实施的质量;效标特征;被评价者的特性和

样本的代表性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

1、评价范围逐步扩大;

2、评价结果与物质奖惩挂钩逐步转向与物质奖惩不挂钩;

3、越来越重视发挥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

4、教育评价工作制度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5、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6、在教育评价工作中讲越来越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定量分析

1、定义: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

2、特点:定量分析注重被评价对象的可测特征,进行精确而简洁的量化描述;定量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定量分析具有严格而规范的分析程序和很强的顺序性,高级的分析一般都要以低级的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采用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数学或逻辑运算,抽取并推导出对特定问题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定量分析受分析者主观影响相对较少,客观性强;定量分析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完成分析,效率较高。

3、适用范围:对群体的状态进行综述;评比和选拔;从样本推断总体;对可测特征的精确

而客观描述等。

4、基本步骤: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通过统计检验,解

释和鉴别评价的结果;估计总体参数,从样本推断总体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揭示本质联系;对定量分析客观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鉴。

观察法

1、性质:对被评价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特定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考察、分析,而获得第一

手事实材料的方法。

2、类型: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完全观察和取样观察。

3、实施:观察设计、观察资料的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

4、优缺点:(优点)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具有直接感受性;一般不需要通过任何其他中

介环节,主要依靠观察者的感官和思维;可获得被评价对象不愿意或没能报告的行为表现,以及短时出现的情况;通常不会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在行为发生的现场作即使记录,全面、准确、生动,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缺点)取样较小,观察对象项目多且分散时较难应用;有时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干扰;依赖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状况,会因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引起失真;观察者需经过严格的培训;时间与精力花费较大,实施成本较高;资料的记录和整理较难系统化,结论较难类推或判断因果关系;有时观察项目归类的推论性太强,从而影响调查的信度。

学业成就测验编制

1、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评价中,学业成就测验是学校与教师最常用的手段,搞好学生学业成就测验是提高学历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

2、基本程序:确定测验的目的和对象;规定测验的内容和形式;编制、设计测验蓝图;命

10.测量学总结复习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今天我们先用“画一画”的方法复习线和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用两点画线:根据已知的两点,你能画怎样的线?看看你画的线有什么特点?

(先独立画线,然后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再填在表格里)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3题。

三、复习角

刚才,我们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来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让学生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说一说这两条射线组成了什么?(板书:角)

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吗?(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画不同的角: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画不同的角,并将角分类,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角种类多,并交流各种角的特征。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4.量角

尝试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量角的方法:顶点与中心对齐,一条边与0刻度线对齐,从0度起读出另一条边指向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每位同学任意画一个角,先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再测量,同桌互相检查和指导量角的方法。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我们在画一画的活动中复习了不少知识,画一画的方法还真管用,你能再用画一画的方法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

1.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并研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学生交流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练习与实践”第的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

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11.测量学实习总结 篇十一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组号:

组长:

组员:

某某六月二十七日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测量学实习,六月二十七日上午去实验室做准备工作,向老师领取两架经纬仪,一架水准仪及必要相关仪器,在室内用钢尺做好坐标方格网,选定比例尺为1:600,带仪器下楼去实习地点校正仪器。

一、仪器检校

1.水准仪校正

(1)在平坦地面上选定相距37.65米A、B两点在两点处用粉笔加以标注。

(2)用皮尺量出AB的终点,在距两点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并在粉笔标注处树立水准尺。

(3)用双面尺法测定两点间高差,当两次观测误差在±3mm范围内时,取平均值为两点间的正确高差hAB

(4)在将仪器移至A点附近约3米处,读取A点尺上的后视读书a2,据a2和hAB计算出B点尺上读数b应=a2-hAB。

(5)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读取水准尺读书b实。若b实=b应,说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平行;b实≠b应,应计算倾角i,当i>20秒时需要校正。计算i角。

经计算水准仪i角为12秒,检校合格。

2.经纬仪校正

(1)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校

用经纬仪盘左、盘右读取同一个物体与固定点的水平角,用盘右数值加减180度后与盘左数值相减计算得数2C,如果2C小于60秒则仪器合格。

经检校,一号仪器2C为24秒,二号2C为6秒,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合格。

(2)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校

将仪器置于相距一高目标点25米左右处的C点上整平仪器,以盘左位置瞄准该目标点M再将望远镜俯至与仪器同高的水平位置,根据十字丝焦点标出一点m1.然后倒转望远镜,以盘右位置仍瞄准高点M仍将望远镜俯至水平位置,同法标出一点m2。若m1与m2两点重合,表明条件满足,否则校正。经检校,两点重合。

(3)竖盘水准管轴的检校

用盘左盘右瞄同一高处,分别读出左右盘读书,其和与360做差的二分之一为竖盘指标差,如果小于25秒则合格。

经检校竖盘指标差为24秒,合格。

二、控制测量

由小组长描出测区草图,标出控制点,初步选定十个控制点,即1→10号控制点,由小组成员按草图标出控制点,实地勘察后,再次选定四条支水准路线,则控制点共有十四个(其中6号控制点在老师给定的基准点7上)。

小组分工:刘新月带三个成员用水准仪与经纬仪进行各个控制点的高程及导线夹角测量(测回法)并记录数据;武晓带其余成员用皮尺丈量导线长度测量并记录(串尺法)。

1、角度测量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居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对准目标,记录数据。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数并记录数据。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对准目标,记录数据。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数并记录数据。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2、量边:

(1)用钢尺进行往返测或单向双次测量,读数至毫米,较差率不大于1/2000

(2)当地面倾斜时,用水准仪测二点间的高差,或用经纬仪测倾斜角,将斜边改化为水平边长;

(3)边长超过尺长度时,须用经纬仪定线。定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

3.高程测量

使用S3水准仪,先目估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差值应小于5米),调整水准仪之水平,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高差较差应小于6毫米。

控制点处理:经内业计算高程闭合差为8.5毫米,按10条导线长度比例分配到各条闭合导线上。十条导线内角和为1140度,经计算各个内角和为1139度58分24秒,则角度闭合差为96秒,平均分配到各个角度上,则1→6号导线内角各分10秒,其余四个角度各加9秒,角度闭合。

由老师给定的基准点7和基准点5确定各条导线方位角、极坐标、与高程,闭合坐标,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1/2778<1/2000,结果合格。在坐标网格图上根据所求控制点坐标标出十四个控制点,即控制点展绘。

三、碎部测量

采用经纬仪测绘法,每一测站程序如下:

(1)观测准备: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照准另一控制点,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o00′。

(2)一个碎部点的测绘步骤:

立尺:立尺员将塔尺立于碎部点上;

观测:观测员用经纬仪瞄准塔尺,依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求得水平角,再读上、下丝以计算距离、最后读中丝和竖盘读数可得碎部点的高程。

工作步骤:首先在草图上选定各个碎步点并依次标号,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分组:某某带三个组员测测区主路以南地区,包括砺慧园、体育馆、操场等一些小建筑。武晓带其他组员进行测区主路以北测区,包括五号楼、农工楼、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一些建筑。

1号控制点位于砺慧园走廊北端(测区主路最西部),刘新月小分组成员首先在1、2、10、9四个控制点上进行砺慧园碎部测控,在控制点固定仪器,对中整平,测出仪器高度,选定后视点,转动经纬仪到碎部点位置,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及竖盘和水平度盘读书,记录到相应表格。后经采纳他人意见在一个控制点读取最多碎步点,以免重复在同一个控制点固定仪器,节约时间,提高测量精度。由武晓带领的小分组首先在3号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选定2号控制点为后视点,进行周围全部碎部测量,包括五号楼左半部分,农工楼右半部分,及科研楼和继续教育学院部分碎部点,在测量中有些地方不易测得,则进行与其相关部位测量,并用皮尺丈量必要距离,同样记录到相应表格。

用同样方法依次进行下一个控制点碎部测量,两个小分组共同合作进行,于六月三十日上午完成碎步点测量。

四、数据整理点位测设

以老师给定方位角计算确定各个碎部点与控制点连线方位角并记录进相应表格,按1:600比例尺将地物标注到图纸上:先用半圆仪量出水平角得出碎部点所在方向,沿此方向量取计算的距离得到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在旁边标出其高程可得碎部点的空间位置。在进行中发现有漏侧及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于当日下午进行了补测。

五、小结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

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小组的密切合作和高度团结下才能使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习的进度而这些,都是在测量实习之外所不能体会得到的。

上一篇:转正鉴定表修订版下一篇:机械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社会实践部下半学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