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2024-12-13

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精选11篇)

1.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一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给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翻开了历史新篇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紧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则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使农村现代化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教育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1、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电脑软件、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特色,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例如:利用PowerPoint 制作出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现教学内容,使之形象化、动态化,能直观地呈现出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这样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生动有趣。

2、转移了教师工作的重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可以把制作的教学内容通过刻录机保存到光盘上,随时随地可以呈现出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去研究、鉴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以研究、设计、开发出新的教学产品去服务于学生的需要,还可以有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

二、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学与教的理论得到更好的应用。教师无论是应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还是应用已有的教学软件, 如果认知规律、学与教的经验和理论能最大限度地贯彻于教学行为之中,就会使学与教获得最佳的效果,使学与教的理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借助教学设备,可使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样。无论是学生的集体学习,或是个人学习,课内学习还是课余学习,都可以在课堂内成为现实。这样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为随时随地开展学与教的活动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上的便利。

3、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便于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的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能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生记忆。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1、通过设备,可以使教学资源置留其中,这样就可以满足某些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到校的学生参加学习的需要,为不同时间、空间上个别学习的需要开创了平台。

2、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下载资源,形成共享资源。把这些共享资源用于教育教学,吸取外在信息,扩大了知识面。

3、利用电脑,建立必要的学校管理文档。可以分门别类,将学校日常工作分成若干文档进行管理,使用时既方便又快捷。这样,为学校的管理又增加了一名好“助手”。

农远工程的实施,通过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满足师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性作用。

总之,农远工程对现代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带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作为教师更应积极地投身其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掌握农远工程的应用技术,将其不断融入自己的教学行为之中,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开展远程教育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来走好这条路,从而走得更远。

2.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二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目前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 (含农村小学教学点) 有53万所, 占中小学校总数的88%, 在校生1.62亿, 占中小学生总数的81%。这些地区,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 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是大力开展数字化学习,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加强教师培训, 积极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缩小东西部的教育差距, 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 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即基本实现“三模”。

陕西省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在“配置为基础, 培训为重点, 科研为先导, 应用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 农远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止2007年年底, 陕西省用于农远工程建设总资金累计63130万元, 覆盖全省11个市、104个县的24860所农村中小学校, 共计建设成模式一 (光盘播放系统) 6390个, 模式二 (卫星教学收视点) 16420个, 模式三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051个, 覆盖项目实施地区100%的农村中小学校, 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该工程的实施, 切实改变了我省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资源极其贫乏的落后面貌;缓解了教师结构性严重短缺的矛盾, 为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 丰富了校园文化,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加速了农村信息化进程, 促进了“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陕西省农远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开展。

2.1 总体投入力度相对不足, 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

陕西省农远工程覆盖面虽然很广, 但是具体到每个学校, 设施的配备还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如宝鸡眉县某中学, 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常按座位号轮流的方式分配电脑, 剩余的学生是两个人或三个人合用一台。而信息技术课中的许多知识是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 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其次农远工程的经费主要来源是项目投资和学校自筹。项目投资不可能一劳永逸, 后期还需要不断维护、更新设备、购买软件和开发课件等。然而在项目投资结束后, 教育部门由于无该项预算资金, 进而没有对项目学校再进行资金的投入, 使得学校在维持农远工程的运转时, 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阻碍了农远工程的深入开展。

2.2 教师培训环节不尽科学,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没有显著提高。

2.2.1 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一些培训机构在安排培训内容时, 没有全面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将不同水平的培训教师组织在一起, 机械化地进行千篇一律的培训, 使得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学员“吃不消”, 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又“吃不饱”。

2.2.2 学用分离。

目前大多数的培训, 其内容重在关注教师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上, 培训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计算机教师, 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 受训者最关注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如何与数字化技术相整合应用却关注不够, 缺少学科专家的指导。

2.2.3 培训时间安排和组织方式不灵活。

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培训考试任务, 培训机构不分假期和教学时间, 常年进行培训。农村学校比较分散, 教师少, 尤其是村小几乎是包班制, 哪位老师去参加培训, 哪个班就没有人上课了, 这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3 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 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 (包括信息技术) 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由于硬件条件限制, 课程开设不规范, 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此课程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强调。有的学校竟然没有配备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 信息技术课程由其他教师代上, 上课任由学生自学。结果, 学生都打游戏, 信息课变成了“游戏课”, 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此外, 开展数字化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极其单一, 大多是利用机房学习简单的操作。

2.4 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不到位, 导致农村学校用于数字化学习的设备处于闲置或者待修状态。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中用于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的学校很多。这些设备包括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教学光盘等播放的数字电视等等。而调查结果表明, 导致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会用”, 有些学校教师能力有限, 不会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二是“不敢用”, 数字化设备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等受病毒、木马程序侵害的几率较大, 基层农村学校又缺乏计算机维护的教师, 有些老师刚开始对数字化教学抱有很大的期望, 但是教学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 而又没有专业人员及时维修的话, 就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三是“用不好”, 数字化设备和软件更新换代快, 而我们的培训内容往往落后于实际使用的设备和软件版本, 这就造成教师虽然经过了培训, 但实际教学中仍然不能很好的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 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 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5 缺乏激励机制, 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也有待完善。

“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的进程, 但是与目前信息化社会要求而言, 数字化学习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没有形成一整套被公众所认可的管理机制, 也没有建立长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3 进一步推进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对策探讨

3.1 不断增加农远工程的投资力度, 保证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因地制宜, 进一步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合理撤并学校, 缩小投资面, 避免资金“撒胡椒面”。

(2) 开发物美价廉, 适合农村中小学学生使用的电脑。

(3) 利用家电下乡的契机, 对农村有适龄儿童的家户购买电脑提高补贴 (高于13%) , 提高农村家庭的电脑普及率。

(4) 利用财政杠杆, 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大幅降低农村客户接入互联网的资费, 加快农村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的速度。

3.2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1) 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现行培训机制, 建立培训机构淘汰机制。

(2) 培训机构要选择专业的培训教师队伍, 培训内容要从实际出发, 培训要注重于课程的整合, 培训方式要更灵活、互动。

(3) 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必修课程, 提高农村教师后备军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规定,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该类群体学习的必修课程中, 这样就保证了新进入农村的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4) 针对农村教学点、小学、初中的不同需要, 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 对校长、学科教师、技术管理员分层次进行培训, 对三种模式应用、资源整合分类别进行培训。

3.3 建立教师轮岗制度。

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 信息素养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轮岗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教育法规定, 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能超过5年, 一般3~5年就必须校际轮岗。韩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的制度。沈阳市在此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该市从2006年开始用2年时间, 陆续安排18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校际交流, 实现全市范围内超编校向缺编校、优质校向改革校、城镇校向农村校的师资横向流动, 促进当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省也可根据实际, 先试点, 逐步建立完善教师轮岗制度,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

3.4 重新规划信息技术课程, 树立其重要地位。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 为保证课程能按照要求顺利开展并改变目前有形无实的状况, 可将其作为中小学必修的主干课程, 列入升学考试课目。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1) 重新定位课程, 将其列为农村中小学必修主干课程。

(2) 规范课程实施。规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明确该课程突出实践, 注重应用。

(3) 把握教材质量关。开发一套符合农村中小学生实际和发展特点的信息技术教材, 并配备参考性的教学设计。

(4)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应用为主, 鼓励创新的科学评价体系, 对于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

3.5 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数字化教学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电教机构、学校、企业各自的优势, 采取行政导向、参照市场运作模式、自愿参加的办法, 在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 开展全省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试点。将中标企业承担的部分售后服务工作通过技术和费用等方面的整合, 交由当地有承担能力的电教机构完成, 并就此建立一套质量保障, 成本合理, 运作流畅, 监督有力的长效运作机制, 从而降低整体设备售后服务成本, 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设备的使用效益。

3.6 丰富教研活动, 提高数字化学习质量。

要把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数字化教学日常化;要充分用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组织专题活动、每周安排学生观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或其他专题教育片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增进爱国情感, 提高道德素养;要把英语、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的优质资源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 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要广泛开展三种模式教学应用课题研究, 组织教学应用观摩与研讨, 积极探索、推广先进的教学应用模式;要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能手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信息学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应用活动, 以活动为抓手, 深入促进数字化学习教学应用。

3.7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注重监督与评估。

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的建设, 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与主导、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更为合理的数字化教学管理体制。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学校指导应用、服务教学, 要坚持“宁把设备用坏, 不把设备放坏”的原则开展教学应用, 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 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 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 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要结合实际, 创新思路, 建立健全数字化学习应用与管理考核评估机制, 将数字化学习管理纳入对各级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强对数字化学习应用与管理的督导检查, 推进工程应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将数字化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在考核、评优、聘任、职务职称的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以此来推进农村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建珍.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8.

[2]丁晓, 曲秀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软件导刊, 2008, 6.

[3]辛雁.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4]黄名选, 周敦, 陈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3.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三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在班额人数较少(20—30人为宜)的条件下,以现

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手段为内容,以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同学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内充分活动,个性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地减少班额,而是小学教育改革和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它的实施、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但目前在认识上存在着认为条件不成熟,实施有困难的思想,有的用经济学的效益观来衡量小班化教育,认为效益低。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效益观。现代教育效益观是把“人的发挥作用和人内在素质质量作为衡量教育的尺度”。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用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效益价值观来看小班化教育的价值。其次,实施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作为农村小学更应该尽快实施小班化管理,才能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学生初步确立了“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怕错误,敢于尝试,敢于实践,在积极参与的气氛中,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较独特。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探索:自己记住生字的有效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看谁的办法好。这样,编儿歌、猜字谜,记结构等多种记忆方法出现了,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个体化。

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教学空间的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了的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小班教师能根据学生人数少的特点,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那种“肃静的”、“彬彬有礼的”使教师高兴的传统课堂秩序,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举手。”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课而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再讲一遍”。其目的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充分表现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教师主动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小班化教育实验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素质。

小班化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针对这些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钻研教材,创造性备课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使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和微笑等体态语来赏识孩子,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个别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易位,让学生上讲台过一把“小教师”的瘾,教师坐在学生座位上听课。分组教学中实行小组长轮换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将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展示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崇拜的偶像,有时拜生学艺,相互交谈体会、经验,平等民主,教学相长。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小班化教育带给学生的是温馨的环境和人文的关怀。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老师发动学生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在教室的左墙或右墙,“明星闪烁”栏里贴着一周里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巨幅生活照,“你追我赶”栏目里开展“学习之星、勤劳之星、健身之星、创造之星”的竞赛活动;“在我们的天地”栏目里随时都有学生的作品,作品包括写字、数学、美术、制作,轮流展示。每次展览,都激励学生进行评价,使展示动态化,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这样不仅使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能得到锻炼,暂时落后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面向全班。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畅所欲言,愉快之情溢于言表,教室内散发着温馨的气息,既是学园又是家园。

4.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四

黄茅镇前进小学 郭芳明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就是以德育教育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的发展,,以认真搞好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评价改革为关键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却没有多大进步,有些方面甚至有倒退趋势。本文就农村素质教育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波涛汹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间的竞争已主要体现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而我们的教育如何适应此形势发展?如何为国家竞争输送科技、人才、智力支持?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认为必须抓好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在此浅谈一下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针对文化大革命否定学习文化知识的弊端,强调了加强课堂教学,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即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个人的事业之成败,工作之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基本素质状况。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基本目的的教育。只有对接受基础的中小学生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应当从小学抓起,在基本素质方面为小学生打好基础,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基础性。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教育师资匮乏

虽然进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虽然他们是教育前辈,权威,但他们奉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虽然有心加入改革大潮,但毕竟年龄有限,能领悟到素质教育的精髓,但只有理论却无法实践。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育者年龄层面脱节,年轻的有知识有能力的根本不想到这些穷乡僻壤来任教。教育的接班人紧缺,虽然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这对他们仍然缺少吸引力。不能引进“新鲜血液”,教育就无法“更新换代”,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实行。

(二)家长思想难以转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评价学生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分数高,学生回到家就是好鱼好肉;分数低,回了家就是“竹笋炒肉”。农村的家长大多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耽误时间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当要同学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时,积极响应的寥寥无几,主要就是家长反对。一直以来我都只布置学生很少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全可以完成,另外我要求同学们在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帮父母做家务,培养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可家长又有意见了,说孩子回家后不务正业,只知道玩,要求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所以如何转变家长的思想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配套设施无法到位

农村中小学可以说是教育的最低层,各种设备都难以到位。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都没有,又如何培养呢?虽说老师可以自己动手作一些教具,但“粥少僧多”,难以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求。现在上课一般要用到“多媒体”,但电脑都没有又如何上呢?所以到现在,农村的好多学校仍然是老师一支笔进课堂。

综上所述,在农村的实行素质教育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推行素质教育又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这中间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三、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农村小学孩子们多处于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我们必须要从这一现实出发,身兼老师与父母的双重教育责任,从这两个角度,去鼓励、引导、启迪孩子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训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引导、少一点灌输,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以此为前提,“传道、授业、解惑”,为孩子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使孩子们在德、智、体、艺、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除了上述基本要求,我要求我们学校的教师要做到“四能六有”,即:能说、能写、能教课、能管班;有爱心,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有现代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就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好的经验、创新举措,开展经常性的教育研讨,并在实践中积极调整提高,使“学、练、用”相结合,练中学,用中练,学以致用,使每名教师既全面提高,又身怀一手“绝活”。

(三)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监测与考试都要规范化,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技能相结合、重视智育与重视德育相结合、重视教法教改与重视学法指导相结合,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要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农村小学,家长几乎都是农民工,整天为全家的吃穿住而忙碌着,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辅导教育几乎是空白,更别说主动与学校联系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更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比如,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家访、电话联系等等,仔细了解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情况,互相交流学生的学习、成长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正确辅导教育孩子

总之,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这需要广大教师队伍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结合家长的付出,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学生。

参考文献:

5.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五

2007/06/1

4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制订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同时,还可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

实施该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公平。对在农村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力争到2007年,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学校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基础;有力促进尚未“普九”的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目标,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农村学校在当地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作用,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主要任务: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用四年时间,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全国

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用三种模式基本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光盘教学资源4000小时以上,卫星教学资源11000小时以上,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6000小时以上。加强教师培训,为每所农村中小学培训1-2名熟悉教学、懂技术管理的人员,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工程建设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概算3000元。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每点投资概算1.6万元。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平均每点概算15万元。

各地在按照三种模式完成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相应的配置标准。

四、工程实施的原则

(一)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管理和相关标准规范,并进行指导检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组织工程建设。

(二)工程投入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重点补助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承担主要责任,负责落实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地方安排的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承担。西部地区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工程建设,中央对山东、福建两省部分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三)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工程运行费用。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工程管理经费和设备维护、更新经费,严禁向农民摊派。

(四)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工程建设要集中布点,连片实施。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基础、能够落实设备维护和运转经费、具备通电和其他相关条件、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逐步在全国农村推进。

五、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程建设投入

经测算,工程建设需要资金100亿元左右,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入50亿元左右。2003年试点工作中央专项资金已拨付10亿元。2004年-2007年中央专项资金共安排40亿元(含资源建设费),每年计划安排1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每年各计划安排5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等。

(二)实施计划

1.2004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4年主要覆盖西部的陕西、内蒙、贵州、甘肃、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的江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海南等8省部分地区和山东、福建部分贫困地区。

在上述地区选择人口适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工作基础,能够为工程提供长期支持的地(市)级行政区域连片实施。

2.2005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5年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新疆、贵州、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使这些地区工程覆盖率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

3.2006-2007年工程实施计划

分两年完成剩余地区工程建设任务,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

六、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主管副部长担任;成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二)工程实施标准及职责分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程的国家级验收。工程的实施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地区工程建设规划和逐年的建设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负责工程组织、建设和检查验收。

(三)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四)工程建设机制。借鉴试点工作在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国家继续组织工程设备入围企业资格预审,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招标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三部委制订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组织招标工作。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

(五)强化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抓好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抓好教学光盘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六)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坚持培训先行。

(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光盘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的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开发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制作或组织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七、工程预期效益

6.论农村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 篇六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认为音乐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另外,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 音乐课不统考, 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 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 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 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 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 音乐教师素质低

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 他们中很少有人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 财政收入困难, 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 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 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 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激活思维, 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 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 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使音乐课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 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 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 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 理解得更透彻。

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修建音乐专用教室, 配置钢琴, 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 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 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 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因此, 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 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 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 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 这样可以让老师获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 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 开发农村资源, 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农村中小学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 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 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弘扬了民族音乐。同时, 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 但它地处农村, 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 只要我们稍动脑筋, 就可加工成精美而具有特色的乐器。

7.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七

摘要: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但这并不表明开设了音乐课程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因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反映着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体现素质教育不但要落实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出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而不在其外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 主动性 提高 更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造就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更新观念,与新课改同行

近十几年来,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单纯的唱歌教学拓展为欣赏教学并举,形成了唱歌、器乐、欣赏齐头并进的局面。先后出台了一些中小学音乐的评估标准。然而,什么能衡量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谁也没有说清楚。为此,在没有更加具体的标准出台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应着手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

1.可将现在流行的`各种中小学音乐赛事、艺术节等,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可将更多的人推向“赛事”和“艺术节”中。比如:合唱、合奏可以班级为单位,音乐知识的“测考”、“比赛”、“抢答”等,化为班级或班内某一小组进行。少搞或不搞代表队形式。

2.今后举办的中小学各类赛事,应以教材内容为主

脱离了音乐教材而搞的比赛是远离了音乐教育。我还设想,能否将现在学校所配备的音乐教学欣赏曲目,在中小学的音乐赛事中,加入“欣赏乐曲”的一种比赛形式,就以听为主,谁听得正确、数量多、速度快,谁便是第一,这种形式比起其他形式,我认为简单易行,也最利于广大学生参加。

3.今后,一些主管部门应深化比赛意识,社会上的各种比赛反映的是社会音乐教育水准,与学校音乐教育关系不大

比如,社会上的各种器乐比赛、舞蹈比赛,独唱等,很多都是校外教师或专家辅导而成,这些做法理应受到支持和鼓励,但若将此作为评估学校或音乐教师的工作的依据,显然是不科学与不公正的。 我们决不能让表面的高水平,虚假的繁荣掩盖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因为,这是关系到亿万小学生享受什么样音乐教育的大问题。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主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水平去实施教学计划。音乐教学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吹拉弹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表现方式,只有通过实践的表现活动,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表现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表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才能提高音乐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音乐内涵的理解。创作活动也是提高音乐智能的教学方法。创作就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不同的学习层次有不同的创作方法。

例如,小学低年级可能通过律动、游戏、简单的打击乐等活动方式进行创作,中年级可以利用旋律性乐器(如:口琴、竖笛等)进行创作,高年级可以用唱歌与写谱、编配伴奏等方式进行创作。但无论怎样,创作活动只是当作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为目的。在多角色的活动中,课堂才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教育目标才能达到,素质教育得以体现。

三、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地发展

音乐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另一渠道是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这与传统的教学法是相悖的,习惯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师,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他们上课往往做出自问自答的蠢事,如“请同学们看图片,画中都画了些什么?有小鸟、有红花,还有什么?是不是还有一条小河?这幅春天的图画是不是很好看?”再如“白云飘飘的动作应当是这样的,划小船的动作要这样划,你们别自己做,要像我这样做”等等。本来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回答的问题,教师说了,本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像做出的动作,教师给规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体现在哪里呢?还有观摩课、交流课、研讨课,各种比赛的课,教师用同一内容都上了三四遍甚至七八遍了,从学生那呆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厌倦了再玩一次的把戏了,可还得佯装不知,强打精神,这使人多难受呀。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先是人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养成阶段,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的全部职责,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而不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竞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提高[J].甘肃教育,,6期。

2.高俊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

8.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八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

在教学策略实施之前, 我们首先来分析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的根本目标。

1979年, 美国学者博特金, 摩洛哥学者马迪·埃曼杰拉, 以及罗马尼亚学者米尔西·马尔茨等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 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 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 提高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维持现存社会制度和现存生活方式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则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突破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拘泥教材, 不崇尚权威, 不墨守成规, 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 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 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进行科学实施、科学规划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方法目标应当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创新为核心, 而不是以完成教师教学任务, 灌输教材知识为重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

以《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 笔者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创新性教学策略, 以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 笔者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阶段, 即:

第一阶段, 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第二阶段, 学习过程。自主理解、自主学习, 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分析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三阶段, 学会与生活相联系, 即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每个小组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个问题, 并让其他的小组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三个阶段, 为了能够顺利实施每阶段的教学, 笔者又制定了三种教学策略。

1. 确立学习目标。

当前,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行“隐约”式教学, 即首先不明确学习目标, 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 其次教师开展大量引导工作, 指导学生逐步向目标迈进。而事实上, 这种教学方法很可能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不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向学生明晰学习的目标, 其次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模糊错误的引导, 如:0.5与0.50是否相等?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等等。一来可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二来也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所谓合作学习法, 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建立起数个学习小组, 并在小组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某一课题。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重点探讨了数字“0”的概念, 即在一组数字中“0”代表了什么。如:“0”以下的数字应该怎么表达?5角=?元, 等等。通过合作探讨, 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形成了初步认识, 而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之一。

3. 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 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的第二阶段, 笔者再次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例如, 在课堂上笔者强调小数的应用:小丽的爸爸在学校对面开了间便民小超市, 在设计铅笔的价格时, 他为了给学生优惠, 决定如果学生买下一包铅笔, 将减免一支铅笔的价格。而每包铅笔12支, 每支铅笔0.5元, 那么如果有一个学生买下了整包铅笔, 他要花多少钱?这时学生给出答案:12支×0.5元=6元, 6元-0.5元=5.5元。

如此, 笔者利用学生所学过的乘法、减法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使学生通过计算准确地得出答案, 既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又成功地使学生建立了数学建模思想。

笔者仅就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 并不全面。要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首要前提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 转变传统的思路, 应用全新的方法, 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彰显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功效,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战略目标, 与应试教育不同,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发展。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现阶段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及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

9.浅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九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 生活日新月异, 小学生周围的一切都在急剧变化, 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他们的父辈多, 我在观察中发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 质 逐 渐 丰 裕 。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 考试取得好成绩, 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就会欣喜若狂, 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 对于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 家长过于宠爱孩子, 对物质要求有求必应, 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 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教 育 孩 子 的 责 任 转 移 给 祖 父 母 辈 。

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 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忽略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 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 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 同时由于照顾太多, 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家 长 对 孩 子 的 期 望 过高 。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 孩子考试得了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 家长只问为什么不是100分, 就是得100分回家也要接受教育, 关照不要骄傲自满, 要努力, 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 家庭管教过严, 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 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创造和谐 、宜人的教 育教学物质环 境。

创造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果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 则具有激活小学生多种经验, 引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 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 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 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 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 充实了小学生的生活, 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创 造民主 、和 谐 的 教 育 教 学 精神 环 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 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做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 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 就结不出“良好发展”的果实。

(1) 平等对待学生 , 跨越陈旧的“代沟”。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减轻并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良好心态? 教学中,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营造最佳心理氛围, 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 心灵得到沟通, 理念得到认同, 情绪得到调节, 行为得到训练,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从而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 而且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 思维、情趣 、爱好都有 了张扬的 空间 , 就会走近 老师, 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 为学生的心理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师生真诚相对 , 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 真诚是最重要的, 要做到理解别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用真诚的爱对待每位学生, 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 还是一个心理学家, 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 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 深入理解学生, 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 倾注真心真爱 , 促进感情内化。

10.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十

彬县地处咸阳市西北部,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扶贫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325个行政村,总人口31.8万,其中农村人口28.7万,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1457元。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7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6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274所,县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72470人,教职工3963人。

近年来,在中、省、市教育部门和项目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的远程教育工作发展很快。2002年顺利实施了“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2003年,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厅的表彰奖励。今年,我们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和“试点项目”,其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为我县109所农村初小和教学点安排了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50所农村完小安排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17所农村中学安排了多媒体教室(模式三)。

半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部、省、市项目办的安排部署,积极动员,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现已基本完成了工程任务。在项目实施中,我县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支持,涌现了许许多多典型的人和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04年3月,我县就对原“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重新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教育、计划、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县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2004年7月,在省上召开了项目工作现场会后,我县又于7月27日及时召开了彬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会,传达了省项目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全面安排了我县项目实施工作,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委副书记张忠、副县长王生江分别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会后,各乡镇、各校区也成立了各自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促使各部门、各乡镇、各校区及各项目学校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二、多方筹资,全面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奠定项目设备安装的良好基础,2004年3月,县教育局就印发了《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31.2万元,作为县级配套资金一次性划拨到省项目办指定资金专户上;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划拨8万元,为各项目学校统一配备了微机桌椅。县教育局千方百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各项目学校统一制作了“远程教育室”、“党员教育中心”、“农民技术学校”三种门牌。各乡镇、各校区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项目工作资金。炭店乡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6000元,补助给各村,做为项目启动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实施项目工作的积极性。义门镇党委书记蒙恩博、镇长霍忠宏,新民镇党委副书记张平均、龙高镇主管副镇长豆清泉、底店乡党委副书记杨占勇等乡镇领导多次和学区校长深入各校,研究问题,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新民学区校长张占雄、小章学区校长兰俊杰、城关学区校长贾润民等多次深入各校,协调村、校关系,争取乡村支持,检查工程进度,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民堡子村投资一万余元,新建机房2间,装备光盘播放教室2个,村支书李呆学、村主任安耀民坚持吃住在工地,现场监督工程建设,保证了施工质量。彬县水帘洞煤矿矿长李作虎在得知水帘中学项目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后,慷慨解囊,捐资1万元,帮助水帘中学完成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上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永乐镇安家河村支书安文红个人贷款3000元,投工投劳,不辞辛苦;香庙乡庄农村村主任康振兴等三名村干部垫资7000元;小章镇留丑村支书朱岁民垫资5400元,小章村支书郑和平垫资4100元;车家庄乡席家店村支书席银仓垫资4800元¨¨¨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8月10日,全县各乡镇总计投资70.01万元,建起中学微机教室17个,多媒体教室17个,小学光盘播放教室159个,远程教育机房50个,而且所有项目学校的防盗门窗、供电线路、照明灯具、防尘设施、电视柜等都已到位,为设备安装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1.论农村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篇十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

一、文化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性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 对其进行保护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而文化馆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首先, 国家出台的《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文化馆主要职能就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办法的第四条, 明确指出: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 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其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较强的地域性, 如果脱离了地域的限制, 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文化馆是一种基层的文化单位, 对于传承民间的文化原生态十分的熟悉, 且内部还有很多培训文艺骨干的智能, 因此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起着领头的作用。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不仅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还需要所有的社会上的广大群众参与进来, 只有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这个事情, 自觉地参与到保护中, 才能真正的做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文化馆对于群众的精神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可以充分的发挥引导大众的作用, 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因此, 文化馆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 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性条件。

二、文化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魂宝, 是我们民族代代传承的一种精神, 对于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 西乡街道每年开展的三月三庙会活动, 已成为西乡的本土文化瑰宝, 2010 年被列为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深圳观澜的客家山歌, 居住在观澜的居民几乎人人会唱一两句客家山歌, 现在已成为了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很好地保护, 并且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对于社会的服务中去, 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而且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与遗失, 文化馆在对其进行保护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文化馆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不但能够防止我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失, 而且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还关系着国家的文化安全、民族的和谐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文明传承。在如今的社会之中, 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 经济逐渐变得全球化, 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珍贵的、具有重要的价值, 能够很好地体现我国的文化精髓的一种文化遗产, 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任其遗失, 很有可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消失的同时, 我国的文化被外国的文化所同化, 从而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因此, 文化馆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不但是国家以及民族进行发展的一种需要, 更是国际的社会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一种需求, 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性意义。3 文化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性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对于传统的文化却忽视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 很多传承的文化正在逐渐的消失。在我国的各个地方, 由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程度不同, 导致不同区域的文化的保护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程度正在逐渐的增加, 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必然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文化馆作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部门, 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显得迫在眉睫。

三、保护措施

过去, 我国在对于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人存在这样的怀疑:传统的文化就一定的是好的吗?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们逐渐的意识到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精髓, 其存在的价值不容忽视, 因此更应该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可以采取这些保护措施:

首先, 文化馆作为保护的领导者应该落实领导的责任, 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力度, 在保护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其次, 应该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宣传力度, 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地去完成才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保护。因此, 文化馆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活动, 通过开展论坛、讲座、开展非遗进校园、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自觉地对其进行保护。

四、结论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 是文化的源,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索和挖掘民族的文化本源和地域的文化精神, 促使人们把独特的地域人文精神凝练成文化品牌,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深圳首批公布的市级非遗名录中, 有深圳八百年前大鹏所城内独特语言“军语”演唱的山歌《大鹏山歌》, 有颇具海边渔民文化的精髓《舞草龙》, 有源于清嘉庆年间祈福活动的《福永醒狮舞》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增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文化馆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对于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进行了分析, 并且简单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秀玉.加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J].艺海, 2008.

上一篇:管理学简介下一篇:园长就职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