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2024-08-08

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精选8篇)

1.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一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加强和改进

1.建立体制,完善体制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现状中,从内部出发,要针对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这样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要实现既科学又合理的管理体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改善:

其一,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将行政级别消除,这样可以增强集体负责制度的有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长远的发展攻略,有助于规划整体的发展,更好的发挥行政集体、校党委的主导作用,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在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决策上需要加强民主性、科学性,使得整个决策更公开、公正、公平。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体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读懂基层组织的条例,坚持高等教育的精神,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有计划的去进行行政工作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同时还要重视与党的政通配合,保障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能力。

其二,以合理为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针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情况,要坚持精简,就是要对于普通的中层管理部门要进行优化,多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中层机构。设立一般性的管理机构来针对中层机构,促进他们在发展方向上可以更加明确,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执行力,为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高职院校的特色也会体现在科学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上面,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与教学服务,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转变观念,树立思想

新时期新任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才能逐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不断地熏陶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他们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构建一个具有和谐气氛管理环境,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将管理做得更好,实现更好的服务。

首先,搞好培训,加强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准,必须要得到加强,因此需要他们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熟练现代管理技,而且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当中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加强,促进行政管理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加现代化,更加先进,在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其次,加强素质,主要针对的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重点是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整个管理事业中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充实、自我创新的意识,敢于奉献、敢于服务的意识,自我规划,坚持好的工作心态。只有一直保持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构建科学的人才派遣制度,打造好的气氛和环境,鼓励他们不断的充实、规划、完善自己,同时利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去筛选优秀而且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参加到工作岗位中去。利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可以促进有较好业务水平的人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每一个岗位都能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平常管理工作中,要设立良好的岗位竞争制度,肯定他们的优秀业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建立制度,完善体系

“无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在整个行政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制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坚持有章可循,面对出现的违反情况要及时制止以及追究,才能明确行政管理的目标,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要落实管理制度,需要仔细检查才能更好的落实,只有落实到每个细节才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要坚持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针对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实施业绩考核,考核机构要根据实际的绩效情况做出准确的科学的定位,然后制定计分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的时候,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实结果更加真实,反之就会失去考核的意义。另一方面,考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重视考评的完整性;慎重选取考评的主体;要设立一个奖惩评价,并不断晚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公正、公平。例如在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列为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通过这样才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重视约束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中

1.约束理论的融合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机构显得很臃肿,而且没有一定责任意识,导致整个行政管理缺乏效率,缺乏质量,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个发展计划。约束理论是需要通过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掌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挖掘其特性,其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行政管理,挖掘行政管理中的错误方法,能更好的节约制约性的问题,可以结合它的管理特点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发现问题的原因,促进他们能更好的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优化内部矛盾,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约束理论的优越性,绝对能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理论,它的原则是坚持先进的科学观,使其整个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促进管理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通过总结、改善,从而实现改革增效的目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2.约束理论的运用

(1)行政管理工作要注重实践,要学会总结,需要寻找一种当前的“现实树”。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运用约束理论去挖掘问题,可以明确需要改善的东西,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初级步骤。

当前,我们知道人们不满意“现实树”的树叶部分,这也是形成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实树”的树干、树枝只能形成部分的结果,而导致不良现象的重要因素是“现实树”的树根部分,这是基础。根据以上的论述,很直观的发现其原因的发源地,在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时候,要分析哪些是树叶,找准决策过程中越俎代庖的现象;正确分析出哪些是行政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不积极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树叶”之后,接下来需要深入到根源部分,分析相关的不良现象,最终挖掘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根部,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通常会出现权责不清晰或党政不分的现象。

(2)修枝剪叶。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缺乏的主要资源是人才,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中,领导通常不能直接的看到问题的原因。针对这类情况,利用约束理论“修枝剪叶”的方法,消除阻碍,让领导能直接找准问题的根源。通过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要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心来开展,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3)通过制定未来的“现实树”才能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更好。通过“修枝剪叶”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的关键,之后可以依照第一点的“现实树”,将问题进行重新的逻辑链接,从而制定未来的“现实树”,这才是改革过后而重新制定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理想的管理模式。经过这样的改善智慧,所有权利和决策的机构类型将以行政为主导地位,将所有权利进行分散,实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

多年的行政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总结,不断的加强,才能构建成一支科学、民主的现代行政管理队伍,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才能将高职院校打造成让人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雁.关于高职院校人性化行政管理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4).

[2]林碧聪.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9(4).

[3]胡全裕.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研究.职教与成教.

[4]张春珠.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7).

[5]张权民.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1).

[6]王莉.关于扁平化组织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创新思考. 襄阳职业技术学校学报,(5).

2.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风险概述

(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财务过程中, 是指由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当而引起的偿债能力下降等现象造成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 不仅涉及军事、文化、教育, 还涉及到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在各个不同领域中, 财务风险时刻存在着, 其中包括:信贷风险、支付风险、核算风险和管理风险。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征包括: (1) 客观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发生是存在客观必然性的; (2) 不确定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就其发生以及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等都是完全不确定的, 因为所发生的财务活动趋近于多元化发展, 所以, 财务管理者还不能够完全的掌握财务风险, 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3) 可预测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存在一定规律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 对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 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和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的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过程中对事后控制较为专注, 而对事前监督较显缺乏。我国颁布实施的会计控制相关制度将重点放在了企业上, 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制度颁布较少。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采用财经规章制度来代替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办法等, 但也仅对其开支的范围、标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了限制, 却不能够真正地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方面的风险。

(二)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对细化和多样化, 这使得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 且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也不完善。与此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具有公益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 因此,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财务管理工作更应该是作出严格的控制。然而, 在当前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 对其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并不健全, 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完善, 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三) 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其内部管理进行分析, 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 只重于形式, 如同虚设一般。甚至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没有建立, 缺乏实质性和约束力。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工作, 缺乏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管理和执行。虽然, 我国建立了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 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相关部门对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起到监督执法的作用, 其监督力度重严不足。而且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 对存在违法现象的行政事业单位很少依法进行处罚管理。与此同时, 各个执法监督机构的监督功能存在重复、分散等问题, 不能充分的发挥出监督执法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且职责分工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与企业相比缺乏灵活性, 对财务风险机制的建设和执行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上, 多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相对简单, 运转环节较少, 其风险性存在的问题并不大。而且,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在处理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通常忽略了相关方面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 仅仅只用经验来代替风险控制制度。所以, 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形象的发生。与此同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中对机构、岗位的设置及职权划分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职务并未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不同机构管理部门与岗位人员工作的责权划分并不明确, 这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和执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制度, 制定会计责任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 明确划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避免造成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标准和相关监督、奖惩制度,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自我约束力, 强化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和质量管理机制,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收集完整的相关有利证据, 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推广并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工作制度, 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风险控制体系制度建设, 发挥出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监督作用, 让财务工作与其他内部控制工作相融合, 并让财务工作参与到组织决策中去, 真正的发挥出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 做到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在事前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 并对财务工作过程情况进行监督, 最后进行相关的事后审核, 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合理运作。将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对于已经发生的违规、违章行为进行严重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而对于表现优异行为则应当进行表彰和奖励, 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执行。

(三)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监督力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监督工作,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实施会计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 把会计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的配合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监督, 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保证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加大力度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自我监督相结合,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和执行, 在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监督的基础上, 使内、外监督相结合并作到协调统一, 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工作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细分职责职能

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应当以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为出发点, 与其具体的工作人员岗位、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等相结合, 努力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努力将优秀的专业人才引入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上来。此外, 鼓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参加各项相关知识, 进而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 还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职能, 法律规定不能够相容的岗位应进行分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责任制, 保证各岗位之间职责的分离、制约和监督、制衡。

四、结论

建设和执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 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 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是资金运转、引进新技术、培育专业人才的基础, 更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基石。因此,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与执行,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让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皎, 亓桂娟, 陈玉海.关于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刍议[J].财会研究, 2011, (7) .

[2]屈瑞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

3.执行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目标;经营理念;软件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40-03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企业必须制定好发展目标,建立好经营理念,形成企业的灵魂。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几十年,通过企业自己总结和向国际知名企业学习,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信息的实时传递,科学的目标、良好的理念、企业的灵魂并不缺少,为什么结果离目标还是那么远,竞争力还是那么弱,核心技术掌握得还是那么少,问题的关键是执行力。“执行力”出现的频率很高,对它没有严格定义。其含义是指把目标转化为行动产生结果的过程,包含过程的效率和结果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但很多情况推诿出现的效率低下,结果远离目标是常有的事。

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首要问题是领导者和执行者员工存在客观上的差异。领导者从总体看问题,员工从局部看问题。领导者从战略上看问题,员工从利益上看问题。领导者从发展看问题,员工从眼前看问题。这种因不同角度产生的认识上的差异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目标制定过程中领导者和企业员工间互动结合实现部分消除。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个过程,沟通只是在决策层进行,有时执行主体员工对目标的制定过程一无所知,这正是执行力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标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首先要使理念成为大家的,形成企业的灵魂就必须密切联系员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不要认为领导者自己水平高,员工的水平低。领导者在做出目标决策之前先要弯下身段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做调查和研究,充分发表对目标决策的意见,特别要注意的是领导者也是员工的一分子,意见无特殊化,是和员工的意见相等同的,不能强加于员工。员工对企业目标决策的意见可能是分散不系统的,领导者可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和目标决策意见进行融合,形成集中的、系统的,化为员工的意见,再到员工中去做宣传、解释、引导。使员工为自己的目标主动积极地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过程中考验目标决策是否正确,发现不足。然后从员工中集中起来,再到员工中坚持下去。如此多次地将目标决策和员工间进行循环互动,使目标决策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更实际,形成员工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共鸣,是有效执行力的重

要一步,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一步。

实现目标中的各项工作,是执行环节中的第二步,也是执行力的实质内容。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带有创意、挑战和困难,往往没有多少现成的模式,而是要根据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工作。这个环节的关键不是工作的布置,而是指导、落实和监督。许多的领导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布置,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做了布置和号召之后,紧接着深入下去进行具体指导,解决问题,和员工一起克服困难,监督执行过程。结果是目标决策仅停留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长期下去就养成企业管理层的官僚主义作风,这种企业肯定会被淘汰。深入到实际中去是众所皆知的道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有些企业流行的深入方式是听汇报,这样似乎是既深入到实际,又享受到当领导的滋味,结果是适得其反。因为汇报的信息往往经过多层过滤,内容又可能做一些迎合领导的修饰,真实性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领导做出指示和安排的针对性、指导性就很片面。目标执行过程中,员工和领导者互相不见面,缺乏沟通会造成恶性循环,使执行力进一步削弱。深入实际就是要带着领导自己思考过的、已发现的问题下去准备,和员工进行交流、和不同意见进行交锋撞击,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监督,提高执行力。深入实际工作对提高执行力的积极意义在于过程中能对所面临的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本质分析概括,使执行过程十分明确,鼓舞员工增强完成目标的信心。另外,执行过程是由人来完成的,规章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是由人的内在因素决定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整人际关系,使他们在执行过程中有积极的倾向性、忍耐性和配合协作的谅解心态,提高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深入实际还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修正问题,得到碰撞,提高执行力的效率。深入实际还能进行有效检查和监督,因为各种差异无法彻底消除,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阶段目标完成的滞后、执行力传递的脱节、违纪违规滋生等都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严密监控,小错不纠必酿大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偏差和小问题会使执行衰减折扣越来越大,直到完成丧失执行力。实事求是大家都会说,但却不好做。因为面对事实有时会很残酷,使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在缺乏勇气、资源和方法时,往往就会出现躲避、掩盖、推诿,但结果事实最终是无法回避的,沉积下来会变得更为复杂,再怎么加大执行力也无法挽回。这就要领导不时地深入实际指导,调配资源,解决困难,鼓舞士气,清晰接口,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的软件环境就是企业文化包含有执行文化。企业文化形成于大部分或全部员工存在有共同的价值观,表现为企业中存在着某种信仰,它不要别人督促和鞭策,而是理所当然地知道怎样去做。所谓的执行文化,就是从上到下说到做到,一提出想法和目标就能落实下去,形成重在执行的工作作风传统。企业执行文化的建立,领导者的典范作用很重要,必须作为一种信念长期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渗透。尤其当企业规模化了,管理层次增加,信息传递常遇到梗阻或失真,这时领导者就必须跟踪下去了解执行情况,不断提出问题,使工作落到实处,有意识地培养各级管理人员养成重在执行的良好习惯,进而在企业内形成执行文化。执行文化不是针对某一个目标决策的贯彻和履行,而是企业的一种崇尚、一种共识、一种风气。一个目标的提出,每个员工都在努力思考,怎样使目标得以实现。每个员工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实现企业目标。领导者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就是引导、总结、宣传员工激发出的主观能动性,去影响整个企业,在过程中建立执行文化。在每一次确定执行目标的时候,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开始了变革。新的目标包含新的价值观内容,当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在企业确立了新的共享价值观。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实现目标,认同新的价值观,体现执行力,建设执行文化。各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在争议中产生结果,在结果中出现新的争议,使员工树立信心,打消顾虑,充分调动主动性、创造性,这也是在建立有效地企业文化,是目前提倡的员工民主管理方式之一。

2008年南瑞集团经过第一次重组,集团领导层正是通过几上几下制定了集团员工共同的“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干群们的艰苦奋斗、群策群力、因势利导、身先士卒、排忧解难,探索出符合集团发展的执行力模式,建设了南瑞企业文化,使南瑞集团在四年内达到产业规模超400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并开始走向国际化。作为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在集团的执行力和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企业转型的目标,由纯经营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执行力和企业文化建设是转型的纲,是实现目标的保证。现在我们又制定了新的目标,为集团的总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发展目标、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三者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企业的发展只能是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永远没有成功之说。因为现代企业发展之快难以想象,踏上发展的节拍就跟上发展的潮流,一不小心失拍企业有可能就失败。列举眼前看到的实例,摩托罗拉在模拟时代的辉煌被数码时代的诺基亚超越,而现今互联网时代的苹果又超越了诺基亚,而苹果又被三星在追尾。所以创新发展是企业永远的主题,成功之说是短暂的。只有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进行各种碰撞,才能形成新的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建立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让执行力像高山流水一样,飞流直下,直达目标。

作者简介:王翔(1958-),男,江苏如东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无锡恒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电路、信号与系统。

4.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四

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果,提高我市各级政府行政能力和执行能力,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促进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就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行政执行力是指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提高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具体体现;是深化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实现“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和北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必要性。从总体上看,我市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队伍是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但也有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及工作部署执行不力,存在不执行、虚执行或乱执行现象。不执行主要表现在:或强调客观原因,从政策、制度的边缘寻找模糊的理由不坚决执行;或推诱扯皮,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或顶着不办,各行其是,我行我素。虚执行就是执行不到位,或搞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应付了事;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部门利益至上,贪小利而损大局,对本单位有利的就执行,没利的就不执行;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乱执行,就是不依法行政、不依规办事,或业务不熟、能力不强,造成在执行过程中走样;或只认私交关系,不认制度和规定,有关系的不该办的也办,没关系的该办的也不办。上述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都会极大地妨碍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切实加以解决,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坚决执行、主动执行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市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以坚持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为基础,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解决当前存在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各级、各部门组织实施、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北海“步伐,实现北海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目的是建设一个具备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政府体系;建设一个责权明确、运转协调、政令畅通的政府机制;建设一支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能干事、会干事、于好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坚持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恰守信用的诚信政府、以人为本的亲民政府。

三、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点

(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前提。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作为首要任务。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实施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解决政府部门存在的不依法行政,没有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要解决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等问题;耍解决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不严格依法行政、不按程序办事的问题,以杜绝行政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提高行政决策能力。科学、民主的决策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提供方案、公众广泛参与、专家集中论证、政府最终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时限,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提高行政决策能力,要将决策科学性与效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疑;将决策民主性与推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解决行政决策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将依法决策与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有效遏制草率决策、盲目决策、依靠少数人决策的现象。

(三)提高行政管理能力。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基础。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必须把推行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实施,并在执行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形成长效机制。要在去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巩固提高,特别是要通过重点抓好政府部门二层机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将政府的管理、实施、执行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高行政管理能力,要建立、完善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解决不依法行政、不依规办事的问题;规范办事流程,解决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重点抓好行政执法部门二层机构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解决执行过程中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狠抓落实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关键。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各自职责,制订周密的实施计划,组织分解任务,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抓好落实,齐心协力完成相关任务。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政令畅通。要强化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树立高效率的效能观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实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重点解决政府部门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匙;解决责任不清、不敢主动承担责任,导致工作迟迟不能打开局面、许多不该发生的行政行为禁而不绝的问题;解决各级、各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行政效能低下、办事拖拉、推诱扯皮、应付了事等现象。

(五)提高团结协作能力。行政执行中的协作配合,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体制中执法和管理机构众多,解决一件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进行,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加强沟通,搞好团结,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明确责任,敢于承担责任,凡是涉及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负责的政务工作,牵头单位要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工作,协助单位密切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通过提高团结协作能力,解决政府部门中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各自为政的问题,减少梗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是政府建设的重点。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健全机构,行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根据全市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认真查找本单位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要制订出本单位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文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决定因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树立执行理念,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担负主动执行的责任,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规范公务员培训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培训的考评考核和质量评估,为提高机关干部执行能力创造条件,为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是提高机关执行力的重要载体。目前,不少行政机关之所以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职责不清。必须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职能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执行有序的行政执行机制。要结合“两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优化办事流程,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和本部门工作任务时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岗、落实到人,一级一级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每项工作都有具体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形成多层次狠抓执行的目标体系。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二层机构,是具体实施执行管理的工作单位,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执行机制,下大力气提高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通过强化二层机构的管理和执行,逐步把“两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及共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不断改善执行手段,提高执行效率。建立决策部署执行情况考核机制,主要是建立决策执行责任考核、评议、警示、奖罚制度,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与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起来;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负责人政绩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加大决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坚持从严治政,确保政令畅通。对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执行不力、拖延不办、未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的;对执行中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根据《北海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5.执行力建设心得体会 篇五

执行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下半年以来,以**书记为核心的深圳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并在12月9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6”文件,对政府系统提高行政执行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期通过对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和领会,觉得这次”问责”,”治庸”抓住了政府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而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增强了我们公务员队伍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现谈谈对执行力建设的一点肤浅认识.一,充分认识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政执行力是指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提高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我们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市政府行政执行能力正在稳步提高,但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行政执行力不强现象仍然存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够到位,立法不够科学,执法不够严格,体制不够完善,政令不够畅通,监督不够有力等弊端,影响了我市各级政府执行效率,影响了政府在广大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圳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保持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和处理各种历史性难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政府自身建设和行政执行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市委市政府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是顺利履行当前政府历史使命和职责的迫切需要.二,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目的是建设一个具备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政府体系;建设一个责权明确,运转协调,政令畅通的政府机制;建设一支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其重点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努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三,加强行政执行力的主要措施.本月初正式出台的”1+6”文件,就是全面加强行政力建设,落实”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具体行动,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加强执行力建设,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行机制,是提高机关执行力的重要载体.目前,不少行政机关之所以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职责不清.必须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职能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执行有序的行政执行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制,实现政府管理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审批简约化,行政行为规范化.二是切实加强领导,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执行力建设,必须首先突出领导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强化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出台,是我市用制度规范官员行政行为的巨大创新,加大了对行政首长的监督,建立了适者生存,不适则遭淘汰的良好机制,从而增强了”一把手”的责任感,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决定因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树立执行理念,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主动地担负执行的责任,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规范公务员培训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培训的考评考核和质量评估,为提高机关干部执行能力创造条件,为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供重要保证.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手段.”1+6”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完善政府内部监督机制,使行政监督无处不在,形成强大的内部监督压力,实现行政权力运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财政性资金支出到哪里,审计就到哪里;公共服务提供到哪里,绩效评估就到哪里.第一要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体系,要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监察机关在政府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最终编织成纵横交错,上下相通,覆盖全市各领域,各层级的严密,高效,强大的行政监察和监督网络,形成问责,治庸,反腐的强大合力.第二要扩大行政监督范围,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监察.第三要强化责任追究,形成责任体系的”闭环效应”.第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效果.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行政监察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拓宽行政监察的渠道,创新惩戒手段.[执行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6.心得分享-执行力建设 篇六

“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这个道理,众所周知,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做呢?

不缺制度,缺不折不扣的执行。

不缺战略家,缺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就像现在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远不如职业类技术工种专业的学生容易就业,本身需要加强的就是执行。但执行力,不是简单的服从领导的指令,而是要有创造性的执行,这中间存在“度”的把控问题。现在我们基层很多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执行“断层”,在执行上级的经营策略和制度时,忽视细节、没有运用各种手段去督促和指导,这是一种断层;还有一种就是主观理解的问题,对待同一政策,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就出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现状。因管理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导致内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虽然有着完善的制度并且从上到下也重视执行,但缺乏合理的执行和监管系统,往往流于“口号管理”,问题反应慢、麻木不仁、控制力不强、效率低下等等。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控执行力“度”的问题,有效执行,例如,在制度解读和执行上,需要执行制度,以及评估制度执行等,多做要比不停地说制度问题更重要。

现在80后的员工执行力差,不能自觉地贯彻上级要求,缺乏对保险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工作主动性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投诉问题的首问制,很多投诉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但是接到投诉的员工的个人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心里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及工作态度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能否有创造性的思维去执行?所以我们常见四大陋习——“讲过了”“我不会”“不可能”“找借口”就出现了。我们要知道公司执行力的强弱不是取决于最能干的人,而是取决于最弱的方面,这就是典型的“木桶理论”。

所以,对于基层级人员的执行,就需要通过完善一些通俗易懂执行标准,不断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7.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七

一、规范行政审批档案管理

行政审批中形成的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档案记录, 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无形资产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接到服务对象申请材料后, 应依据行政审批规定, 对当场能够办结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服务事项, 在其申请材料登记整理后, 申请人和办件人签字、盖章, 窗口要妥善保管, 并负责归档整理工作。对当场不能办结的审批及服务事项, 窗口工作人员应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准, 封入档案袋中, 由主管部门指定人员将文件档案取回。对需联合审批的事项, 由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将有关送审档案材料转交或分送联合审批部门。规范窗口工作人员和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取送审档案材料时, 认真履行转接件登记手续, 注明取件时间、取件人、经手人等事项。在审批档案材料流转过程中, 要求保证受理材料完整性、保密性、无掉页、无损毁现象, 确保各类文件档案在运转过程中不丢失。对已经办结的批件及档案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分类、排序、盖章、装订, 保证资料齐全, 目录清晰, 管理规范, 方便日常查阅。只有强化规范档案管理流程, 才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上一新的台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举措及制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了“依法治档、强化基础、管理创优、利用创效”的档案工作目标。

二、加快行政审批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

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标准化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加快行政审批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 把行政审批档案信息由原有传统的纸质文件、声像档案资料等介质文件, 通过数据库、高速扫描等先进技术手段, 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电子档案信息库。再将这种原生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行政审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变成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信息资源, 达到行政审批“公正、公开、公平”的目的。由于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具有封闭性和不兼容性, 导致了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数据并未完全实现网络整合与全部链接。只有把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建设有机地融合, 才能稳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协调持续地发展。利用行政审批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再造, 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公开, 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送审材料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办件流程等事项, 方便企事业单位的查阅, 提高行政审批的时效及工作效率。建立网上行政审批全流程, 设置电子报件端口。由原有的面对面办公, 发展成为背靠背办公, 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型, 从而推进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 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三、改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前提和趋势, 同时行政审批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又是政务信息公开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系统软件建设等。随着行政审批模式的变化以及公众对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实际业务审批、行业管理和数据分析的需要, 急需建立一个网上虚拟行政审批管理平台, 设置网上电子申报端口, 实现纸质申报向电子申报的过渡,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电子档案的功能, 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将行政审批全过程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料依托电子政务平台, 公布案件内容、办理程序、承诺时间、监督渠道和结果公示,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对行政审批电子档案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扩大, 使其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办事群众及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透明、高效的服务。

四、提升行政审批档案管理水平

8.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执行力建设和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八

进行清理规范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政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并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其核心就是让权力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络上监察。它是政府执政理念上的革命、执政方式上的转变。

2009年6月份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理念提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以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为方向,以依法实施、注重实效、便于监督、高效快捷为原则,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包括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在内的“一库四平台”的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全市47个部门的4723项行政权力实现了平台中的常态运行。

系统功能设计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基本点

权力网上运行的目标,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能够对所有部门、所有权力及所有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监控。

首先要搭建系统运行平台。系统运行平台包括网络环境、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等。网络环境有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两种选择,前者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安全性强,涉密信息多,但操作不便,运行维护成本高;后者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投入经济,实施迅速,维护方便,但不得运行涉密信息。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互有千秋,选择哪种方式需结合当地实际,连云港市就选择建设在政务外网上。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需要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及软件开发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其次要摸清系统功能需求。系统功能需求是系统建设的目的所在。能否把功能需求研究透、分析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功能架构设计以及后期的应用软件开发,因此,必须要将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要符合上级的考核验收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又要符合本地各部门的实际运用,不失本地特色。既要满足百姓的办件申请、材料提交、事项查询、办件投诉等,又要满足执法人员的办件受理、事项审核、现场勘查、批准发证等功能。既要满足监督人员的预警纠错、督查督办、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又要满足系统管理人员的系统维护、功能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

第三要科学设计系统功能架构。系统功能架构是在摸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规划,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库四平台”,即一个行政权力库、二个业务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平台、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二个监督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其中行政权力库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数据库,其他平台的运行都要依靠行政权力库。另外还有数据安全系统、软件支撑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支撑平台。

权力清理和权力库的建设是系统的关键点

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关键是要从清理行政权力和建立权力库入手,把“谁有权、有哪些权”搞清楚,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首先要搞清权力事项的多少。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界定,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首要环节。经过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核,该废止的废止,该保留的保留,除了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所有行政权力,进行统一分类编码、查找法律依据、明确实施主体,向社会大众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半年多来,以分批清理、集中会审的形式,连云港市49个部门进行了拉网式权力清理,共计确认的行政权力有11大类4723项。

其次要揭开权力运行的轨迹。每个权力的行使都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按照“内容合法、形式简明、操作方便”的原则分别编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和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图表明权力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行的节点信息,软件开发时要按照内部流程图进行固化。外部流程图是对外进行公示的,它就好象给每个权力都制作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权力运行的流程透明,让老百姓知道事项办理的实际状况。“权力流程图”的编制,强化了权力行使过程的“轨道”作用,建立了规范行政行为的刚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权力运行的随意性。

第三要明确处罚权力的幅度。行政处罚权力事项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同一种违法行为、相似的违法程度,如果在不同的地域或遇到不同的执法人员,就可能出现数额相差几倍的罚单。这里的自由幅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助长执法人员的特权思想、滋生腐败。连云港市对具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36家部门的2771项行政处罚权力细化了自由裁量标准。

电子监察全覆盖是系统功能实现的落脚点

推行权力网上运行机制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全过程第监察监控权力的行使,如何设计预警规则、如何督查督办、如何绩效考核都直接关系到权力网上运行建设的成败。

首先要制定好监察预警规则。

任何办件事项在办理过程中的状态可用预警灯进行标识,绿灯表示该办件正在办理过程中,状态正常;黄灯表示该办件进入预警状态,红灯表示已经进入警告状态。那么,什么样情况黄灯亮,什么样情况红灯亮,是办件超期,还是内容错误,或者流程不对,材料不全等等,这些监察预警规则一定要事先制定好。系统根据事先设置的预警规则,对办件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和报警。部门根据预警情况可自行纠错,监察人员对出现预警和报警的办件可进行分级督查督办。另外,还在前期调研和部门排查的基础上,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设置了风险点预警功能,实现了廉政风险事前提醒。

其次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针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预警事项,应如何处理,如何督查督办,这就需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去执行,既不能随意无规章可循,也不能有预警不处理。同时,也要开拓渠道,采取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公众投诉,及时处理督办各种投诉意见。

第三要设计好绩效考核办法。系统根据制定的绩效评估规则,每月对各部门进行分值评定,并与机关效能考核相挂钩。把权力公开率、权力上网率、办件效能提升率、督办落实情况及随机督查等作为指标纳入电子监察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要坚决纠正少数部门排斥和轻视公共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态度。要督促部门正常使用系统,严格禁止权力事项网下办理、网上登记及有选择地部分网上办理、部分网下办理的情况。

与相关系统的对接是系统完善的重要点

首先要解决好与审批中心的数据对接问题。行政审批中心(或审批大厅)是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将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审批、许可及服务和收费事项集中起来,统一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它本身也开发了一些审批管理系统,但不符合电子监察的要求。如何将审批中心原有系统与权力网上运行系统进行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种方式是升级审批中心原有系统,新产生的审批数据按照省接口标准进行转换,导入到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审批中心原有系统,审批大厅人员全部使用统一的权力网上平台,再另行开发审批中心管理系统,将权力网上平台中产生的审批大厅数据导入到审批中心管理系统中。前者存在两个运行平台问题,互相不兼容,需分别登录;后者只有一个运行平台,系统便于维护管理。连云港市就采用后者方式进行对接。

其次要解决好与部门原有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政府部门原有的信息化业务处理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部省统一开发配置下来使用的,它在条线上要求数据统一,逐级上报,这种系统可单独开发接口程序,将数据转换后导入权力网上运行平台,也可暂时实行两套系统同时使用。另一类是部门自行开发的业务系统,这种系统可停用,直接使用统一的网上运行平台。

第三要解决好与省、县区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因为上级部门对下级具有督查督办的监察功能,所以必须要将省与市、市与县区之间的数据交换对接好,要使数据交换准确、及时、完整。同时也要做好垂直管理部门的数据统一下发问题,确保各地数据的准确对接。

保障措施的落实是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根本点

一是配套制度建设要完善。制度要求规范、体现规律,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权力网上运行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要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权力库管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连云港市先后制定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办法》、《权力数据库更新维护办法》、《电子监察督查督办规则》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保证了权力网上运行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督查考核管理要常态。制度的建立可能是完善的,但它的效果要依靠人来执行。也就是说,即使建立了技术先进、监督到位的电子政务平台,但如果有人想逃避监督,就会想出各种理由,采取事后补录少录,或者干脆把权力运行平台当作摆设。同样,监察机关如果能严格执行电子监察规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系统将不断完善,否则电子监察也很难达到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施政形象的目标。因此,监察机关要把督查考核放在首位,既要实行网上监督,也要随时走访、现场检查,把电子监察与日常抽查结合起来,效能考核与目标奖惩结合起来,做到督查考核管理常态化。

三是日常维护保障要落实。建议给予人员、资金、技术等的充分保障。在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不时出现相关软件问题或系统安全隐患,且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聘请相关软件公司或依托政府信息中心组建高水平的技术维护队伍,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文档的收集和保存,这样可有效避免软件开发公司对系统维护上的技术垄断。建议采取逻辑或物理的方式实现内外网之间的隔离,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不单是一次性的投入,系统的升级、维护,软硬件的更新等都需要资金作保证,建议政府财政在预算中将权力网上运行经费单列,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集体协商合同下一篇:初中学会欣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