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1.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
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因素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的工夫中直接反映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就加倍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上对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教师毕竟是普普通通的现实中的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人的期望值。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积极地悦纳自我———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二)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三)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四)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五)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三、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一)给心灵种植一片阳光。
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如果说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
(二)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一天的用品,写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都可以帮助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些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烹饪大师、画家、诗人或者插花家……只要你愿意,一切就是美好的,有时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应该完成的事,又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三)加强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
1. 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卫和提高抗挫力。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消极心理状态就是挫折。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如学生的顶撞、教学的失败、家长的不理解,等等。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正确对待、理解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面对挫折,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悦纳自己和他人,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容忍挫折,学会自我调适;心怀坦荡,情绪乐观,提高心理挫折忍受力。
3. 善于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教师要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等。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心态,尤其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4.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充分显示育人者的良好形象。
(四)学会放松。
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教育教学中。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
3.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1-01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社会、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们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却面临许多困惑与难点,致使培训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存在的问题
1、层次不齐的教育现状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虽然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却不一样,尤其贫困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正常开展,有的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容易以学科教学的方式来对待;有的受教师素质的影响,以德育课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但活动却不能经常化;有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淡化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了培训效果。据笔者统计,甘肃一贫困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有2人,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教师只有11人,平均16所中小学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
3、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差距。实际培训过程中,大多培训者多以讲授理论为主,而大多参训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提高需求方面,参训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4、培训形式单一影响了培训质量。近几年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心理健康教师集中培训,大多以专家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通过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他们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讲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5、培训时间错位造成工学矛盾。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不影响学校工作,大多集中培训,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据调查,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培训在工作时间进行。
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策略
1、领导层面上要提高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本人。针对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势在必行,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要科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短期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他培训的附加课程的作法,要制定长期合理规划,确保培训正常有序进行。
2、培训对象上要注重培训者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水平对促进学员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借助近几年的国培项目,外派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取得相应资质;还可以从高等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来本地协同参与培训活动,吸收他们的理论基础、培训手段、实践经验,缩小认识差距,培养本地的土专家。
3、培训内容方面要及时跟进教师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有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需要。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要让教师系统学习,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
4、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如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办法;辅导策略与技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现场模拟结合的形式;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可以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将学员分为班主任小组、校长小组、任课教师小组及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小组,组织学员分别结合工作实践和性质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借助教学实景、网络资料协助教学,开辟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增加教师获取信息和帮助的渠道。
5、培训时间上要避免工学矛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身心疲惫,因而教师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各类培训,最好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避免加剧工学矛盾。
参考文献:
[1] 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2] 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3]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4.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宁东二小:张春莉
今年六月,我有幸在四川都江堰的“瀚海博雅培训学院”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听了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焰,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李媛,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心理中心高级教师---和平老师和四川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城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我想在此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其次,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
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第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我觉得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你才会坦然地接受工作的分配并开心工作。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培训,也使我对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6.教师个人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的生物健康观已经不再是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取而代之的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观。
对于专业从事体育工作的我来说,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发挥作用更大。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重要条件。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课充分证明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2)能提高独立性;(3)能解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篮球比赛中既要带球前进,人的自然发展水平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7.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篇七
一、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进步, 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节奏的越来越快, 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方便同时, 也感到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活动圈子较小, 只是往来于家庭—学校—家庭之间, 两眼一抹“黑”。我们学校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学, 甚至连火车也没有坐上一次,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工作中遇到一点儿事情, 就会感到无助, 产生忧愁善感、过激易怒、苦闷抑郁、惊恐多疑等心理情绪。
1. 心理失衡, 产生自卑愤懑情绪
案例:M老师今年已近55岁了, 最近他的情绪糟糕透了。他认为自己捧着一颗心从事教育事业, 对待工作一向认真, 对学生严格要求、无微不至, 可连续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他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希望一再破灭。看到比自己年轻的教师都顺利晋升职称, 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如果上级考评政策不变, 他估计, 到自己退休也不可能晋升高级职称了。于是, 他把自己的焦虑与忧愁深埋在心, 从不抽烟的他, 突然抽烟了, 咳嗽得走不好路还硬着头皮坚持抽, 面容日益憔悴。有位学生家长来校询问孩子学习情况, M老师竟然和学生家长吵得不可开交, 说:“你以为我怕你?你的孩子学不好怨我?反正评不上高级教师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教师的某些攀比、自卑心理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失衡的情绪。如, 某位教师买了车, 某位教师添置了高档服饰等等, 而自己却显得寒酸。再加上教师的考核评比与当前教师的实际付出产生冲突和碰撞, 且看, 没有晋升的教师在奋力拼搏, 而那些光荣晋职的却优哉游哉, 不思进取,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同志甚至连钟也懒得撞了。有的教师之所以产生不满情绪是自认为自己超负荷的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回报, 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 更会自惭形秽, 自叹不如。这样一来, 教师就会很容易对自己原有的“无私奉献、做春蚕、当红烛、为人梯”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怀疑, 认为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想法太天真了——“牛奶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这是不现实的!由此看出, 教师心理失衡会诱发自卑、妒忌、愤懑等不良情绪。
2. 多重角色难以适从, 产生压抑情绪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竞争上岗, 整个社会始终处在竞争中, 无数的新问题、新情况像潮水般涌现在人们面前, 使人目不暇接, 也迫使人们做出新的思索, 进行新的价值选择。在这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 有的人会产生迷惘困惑、压抑的心理。例如, 在当今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宽广, 教师稍不留神, 可能就会被学生的问题给“卡壳”, 这将会使教师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危险。所以, 有的教师不得不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懂拼音、不会敲键盘, 也要学电脑, 搜索新信息。可是, 那些新科技的东西哪能那么好学呢?这焦虑急躁心理不又在加重了么?同时,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许多家庭, 牵连着方方面面, 不同的人群对教师有着不同的期望和不同的评价标准: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 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人才, 而学校总是期望教师是出色的教育者。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 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人, 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由此, 教师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极易造成心里矛盾和冲突, 而现实却要求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愉悦的心境走进教室。所以, 教师为了把自己积极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就得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压抑于心, 日积月累, 这些压抑得不到及时自我释放, 能不产生心理疾病么?
3. 学校与家庭难以两全其美, 产生忧郁、暴躁情绪
时常发现, 有的女教师在单位同事们眼里是贤惠淑女型的, 男教师在单位同事们眼里是绅士型的, 可他们回到家在自家人面前, 淑女型的成了“魔女”, 绅士型的成了“阎王”, 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有的教师因为工作的压抑、家庭的琐事的纠缠, 在单位向谁诉说?只有回家借机爆发出来。
案例:Y老师在某校一年级当班主任, 根据学校规定, 班主任应当比其他教师提前20分钟到校管理班级, 如果发现迟到者, 罚20元。Y老师从家到校路程12公里之多, 而她女儿不到一周岁, 需要照顾, 脱不开身。一天, Y老师迟到, 被通知罚款。可是第二天她又迟到了。原来, 她是担心再次被罚款, 夜里一两点钟就睡不着了, 心想, 不能再被罚款了。可是熬时间是痛苦的, 实在是撑不住了, 不知不觉, 就又睡着了, 等到醒来时已经快七点钟了, 结果还是被罚了款。这两次罚款40元, 对Y老师来说, 这钱可以给孩子买一袋奶粉, 她能不心疼么?家庭、孩子, 学校、学生, 让Y老师难以处理得当;接二连三的罚款, 更是让她在精神上、经济上受到“重创”。活泼开朗的她慢慢地变得神经质, 经常絮叨“两下里忙碌, 孩子不能不要吧”, 总是担心是不是校长又在偷偷地“盯着自己”, 慢慢地患上了失眠症。
社会要求老师无私奉献, 可是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 对教师的关爱是非常不够的, 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硬尺度、无弹性的, 这对那些特殊情况的教师根本体现不了人性化的关怀, 有的制度甚至是约束教师人格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障碍。我认为,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 如果把教师只当做传播知识的“上课机器”, 而忽略了把教师当作平常人, 忽略了教师多元化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必然会使有些教师产生矛盾心理、患上心理疾病, 要知道我们的教师也渴望得到关爱呀!
二、调节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
“要么忍耐, 要么发泄”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 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调整心理方面的知识, 正确定位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寻找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同时, 学校、社会也应当共同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
1. 以平和心态对待人和事, 保持自身健康心态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 “胸怀阳光”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 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 多与同事沟通, 不能闷在心里, 要学会释放压力, 放松心情;其次, 要加强自身修养, 调整自己的心态, 做事有计划, 避免冲突, 遇事三思而后行, 先静下心来好好想想, 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 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在心理倾向上进行自我调整,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 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 保持心理健康调节
作为教师要多站在一定高度想问题, 而不是仅仅从自身小利出发, 要“高层次”地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不攀比、不媚俗, 踏实、勤奋, 乐观向上, 心中充满阳光。由于工作性质不同, 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 不能和其他高收入行业相比, 那样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 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也属正常。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 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 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
3. 学校、社会应当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让教师感觉到温暖, 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同时, 教育部门应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制定出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 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工作热情的制度, 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要知道, 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 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8.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篇八
关键词:心理健康角色期望教师评价劳动价值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的推进与深入,对学生主体性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养、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等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研究讨论的重点和热点,并业已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作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受害的是学生。一个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的;相反,一个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乐观豁达,有亲和力,懂得赏识,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教与学就能得到双向优化。由此可知,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学生言行和学习质量,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要作用。但由过去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严重影响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节是迫不及待的要求。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造成: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作为教师,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的民族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教师的住房不能得到解决,而且医疗条件极差,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克服: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帮助教师克服出现心理疾病。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肯定教师的成绩和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9.郑田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7月4日--6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想我应该深入思考这几个问题了“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10.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目前,中小学生由于个人发展,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有些心理异常。如懒惰,殴打,战斗诅咒,诡计,迷恋游戏,或是因为一些心理因素引起的自尊,低自尊,顽固,疲惫,粗鲁,宽松,偏心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很长时间没有指导,正确和教育,个体主观和难以自我调解,将习惯于很难改变,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身心健康的发展;社会变革,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一些问题不是都是意识形态和道德问题,不能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个思考问题 处理,甚至是思想道德问题,解决方案也取决于学生有积极的心理活动。课堂老师只能掌握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理论,坚持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以便有效解决自己在新问题上的工作。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和要求。我们有必要进行目标,组织和组织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11.教师心理健康亟待关怀 篇十一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的心理健康专家指出,因为工作压力大、教学难度增加等原因,心理疾患正成为教师一种新的职业病,而且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戴光明教授分析认为,目前教师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让多数老师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二是学生中的厌学、网瘾等现象增多,增加了教育难度;三是繁重的工作让一些教师出现家庭问题;四是年轻老师之间的竞争激烈,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五成教师需心理减压
“在心理研究所很少遇到前来咨询的教师,但实际上据我们入校调查,教师中至少有五成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相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却要小得多。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咨询部主任郭素清说:“近几年,我们多数人在探讨师德问题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却恰恰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自助撑绿荫
“如一盏心灯,一汪清泉,一扇小窗,烛照、浸润、敞亮广大教师的心灵世界,为老师们撑起一片心灵的绿荫”。教师节前夕,武汉市10万名小学教师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名为《心灵绿荫》的教师心理自助手册。
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而作为教师本身更应该对心理健康有清晰的认识。
“健康工程”进校园
教师的健康问题再次引起政府的关注。从今年教师节开始,湖南省将实施“教师健康工程”,为教师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等服务,组织教师健身、休养,并完善和落实教师医疗保障体系。
“教师健康工程”要求除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健康咨询、保健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外,各地各学校必须坚持一至二年定期为教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时增加心理健康项目,还要对教师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类建档,根据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红叶)
现代人健康性格的十个标志
性格是在个人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对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及个人实践。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性格。健康性格的主要标志是:
一、现实的适应性。社会在变革,新观念、新经验、新方式不断出现。人们必须调整心态,适应现实,勇于成为“新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见解的独特性。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活跃,喜好争论。对他人观点,你要有主见,有创见,不盲从。当然也需“自省”,正视“已过”,理智“认输”。
三、待人的善良性。人与人的关系,不应让金钱主宰。要珍重爱情、亲情、友情。关心“弱势”,心理善良,乐于助人。
四、情绪的稳定性。心境美好,乐观开朗。胜不大喜,败不大悲。遇到挫折、不幸、委屈,要善于自我安慰、控制,力戒自卑怯懦、暴跌如雷、慌乱“出格”。
五、目标的长远性。学习、工作、生活有计划,放弃某些眼前利益,顾全大局,为远大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谨防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六、养生的自觉性。现代人紧张、忙碌、忧愁,但要珍爱生命,劳逸结合,丰富生活,修身养性,有健康的业余爱好。
七、角色的责任性。在家庭、单位、社会,人们充当不同的“角色”,应尽力为之取得荣誉。
八、处事的果断性。现代社会事物发展变化快,常有突发事件,需要创造性思维,分析信息,捕捉机遇。遇事当机立断,迅速、妥善处理,力戒懒散拖沓。
九、竞争的坚强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人们自信,坚强。自信靠知识、能力撑腰。与人正当竞争,不因嫉妒损人利益。
十、全群的宽容性。现代社会提倡团队协作,共创辉煌,要合群,以诚相处,以礼相待。对人信任、宽容,批评抱善意。(安心)
先把泥点晾干
德国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在一本德国老兵的回忆录中,发现他们有条耐人寻味的军规:一名士兵可以检举同伴的错误,被检举人也有权反驳。但如果长官发现检举和反驳的士兵曾在近期发生过冲突,那么两个人都会受罚。发生过冲突的人至少要等一周,等情绪完全冷静下来后,才可以告对方的状。
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吉纳也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一时冲动,成了情绪的奴隶。有一年圣诞节,她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只咖啡杯,上面印着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发脾气是值得赞扬的,如果你能做到:在适当的场合,向正确的对象,在合适的时刻,使用恰当的方式,因为公正的理由而发脾气。”
毕业后的一个雨天,我回系里探望吉纳教授。正赶上一名学生有急事要请教她,吉纳让我在外面的小客厅等她一会儿。小客厅和吉纳的办公室只隔了薄薄一道装饰墙,屋里的对话不时传进我的耳朵。那位同学声音激动。原来其他实验室的另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逊,当众讽刺他理论过时、见解平庸,令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是该直接找那个学生论个明白,还是应该找对方的教授评理。他这次来,就是要征求吉纳的意见。
“年轻人,”我听见吉纳教授慢条斯理地说,“有时候,别人的言行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让我给你一个小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就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
好恰当的比喻!老教授的处世智慧令人叹服。那个聪明的学生也顿时省悟,连连道谢。吉纳最后说:“我年轻时不善于控制情绪,深受其害。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让我恼火的事搁在一边,晾一会儿。等我冷静下来后,再去对付它们。如果你现在就去质问他,你会更生气,矛盾会更严重。我建议你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来想这件事。到那时,如果你还打算讨伐他,请再来找我。不过晾干水分后,你也许会发现那泥点也淡得找不到了!”(庄国伟)
霍乱防治有招
如何防治霍乱?
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加温煮沸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和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隔夜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
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洗水果、洗蔬菜和其他食品。
三是洗净手,食前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四是最好在单位食堂与家里用餐,不要到不卫生的小吃店、大排档去用餐。
那么得了霍乱如何治疗?
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霍乱是不难治愈的。其治疗原则是:
一、各级医疗单位,应设立肠道门诊,以便早期诊断霍乱病,并对腹泻病人做相应的处理后,送指定医院隔离治疗。
二、轻型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三、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输液,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补液,并同时服用抗生素。
12.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 篇十二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保护
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在学生面前, 作为教师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难于躲过学生们的眼睛,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觉察和判断, 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在同学生的日常交往和朝夕相处中, 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过程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中, 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 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影响下, 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的影响下, 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美国的鲍德温在研究3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养者, 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实践证明, 教师的心境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境如何, 似乎是小事, 而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气氛, 转移到我们下一代人身心上, 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作用于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整个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重视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
一直以来, 社会关注的是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具有“渡船和人梯精神”。过高的期望值把教师说成了完美化的人,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 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 下对数十上百名学生负责, 上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学生的父母负责, 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 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社会模范的公民等。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 无疑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 没有任何瑕疵的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和传媒的消极关注。社会环境的压力, 家长的过高期望, 学生的“不合作”态度, “破坏性”行为等, 给教师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 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据近年调查发现: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 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 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甚至缺乏人性, 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 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教师首先是平凡人, 和其他人一样, 拥有七情六欲, 合理的物质要求。教师只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 才为人师, 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 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 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政府应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 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改变社会上一些人对教师职业的偏见, 倡导社区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一剂良药, 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管理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
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 就没有学生的心理健康, 也就无法有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的健康发展。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 努力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命质量,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一切措施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
1.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校长是教师的直接上司, 和教师朝夕相处, 接触时间长, 教师受其影响很大。当校长应树立的意识是:我是教师的坚强后盾, 最可信任的人, 切不能树立威严、严肃的形象。前者带给教师的是安全, 是亲切, 后者带给教师的是恐惧, 是压抑。因此, 校长要诚信待师、言而有信;要换位思考, 将心比己。这样的做法绝不会影响校长在老师心中的威信, 相反富有感召性, 更能调动起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森帕斯公司, 以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著称, 提出“员工第一, 顾客第二”的新原则。他们认为, 对员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司, 公司的管理既给员工带来快乐, 也可以给员工带来沮丧甚至恐怖。员工们把糟糕的情绪带回家时, 造成家庭不和, 家庭矛盾恶化, 最后, 这种恶劣的情绪会转移到员工和顾客之间, 进而影响公司声誉, 导致经济下滑, 危及公司生存。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 对老师多关心、信任、理解、尊重, 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 除去心中种种苦闷, 保持好的心态, 合理地处理同事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校长的人性张扬, 能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师为本的管理措施。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靠教师来完成, 学校管理的核心之一是教师。教师是有思想, 有独立人格, 有各种需要, 渴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人, 这些正是属于作为生命体的教师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一特性, 一是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 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结构, 使教师之间形成个性互补、心理互换、情感互通, 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 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进行民主管理。二是作为校长, 要设法创造教师“自我实现”的平台, 让教师获得自信和成功。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竞赛;组织校内各种评优活动;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抬起头来堂堂正正做教师。三是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制定和操作者, 有责任完善和健全教师的考核制度, 研究制定既对教师不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 不仅仅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 还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队的团结和健康和谐, 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所以, 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 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 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以此来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 从而为学校培养心理健康的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3.心理健康的管理措施。
作为学校管理者, 只有在认真探索教师心理需要, 大力强化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注重对教师的情感关怀, 才能真正优化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 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增强学校活力, 使学校呈现团结、和谐、稳定、向上的局面。作为教师职业, 工作对象是一群心理还不成熟尚需要呵护和成长的青少年学生, 这一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以自身的良好心理素质去影响和塑造学生, 因此作为教师本身也有义务接受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学会运用科学的心理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第一, 学校应把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中, 确保教师心理辅导的落实,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讲座, 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第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 开展体育文娱活动;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让老师的烦恼和郁闷及时得到排遣和宣泄;举办教师工会联谊活动,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相信学校用在教师心理健康上的投入, 会换来加倍的回报。
三、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的保护
作为教师, 增强心理健康的保护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因。自己把自己说服了, 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 是一种人生的成熟。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主要的是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 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因此, 教师应善待自己, 帮助自己,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保护心理健康。
1.学会聊天法。
不良情绪积蓄过多而得不到适当的宣泄, 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 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 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有则手机短信说“出东海, 落西山, 愁也一天, 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 心也舒坦。常与知己聊天, 古也谈谈, 今也谈谈, 不是神仙似神仙”。与其将不满的情绪深埋心底, 不如用有效的途径使自己忘记烦恼抑郁, 走进网络聊天室, 向陌生人吐露自己的苦闷、压抑、不安、愤怒、忧愁等, 或者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向网友交换看法和情绪。网络上与陌生人聊天没有顾虑, 既能释放自己的不快, 又不担心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有时候还会得到对方多角度的分析和劝导, 让你茅塞顿开。
2.学会放弃法。
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不要盲目攀比, 古人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选择就要有所取舍, 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 让我们想追逐获得, 但事实上, 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 干着自己的工作跟人家比生活;拿自己的付出与他人比报酬, 这样一比容易使我们的心态失衡, 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 成败得失此一时彼一时, 因此, 我们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像先进、模范、评职、提干等等, 不一定会落在自己头上, 完全满足我们的心意, 为什么有时候就是提不起放不下呢?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放弃, 还没有体会到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一种境界, 一种美丽。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对待得和失。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 是出色完成工作, 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心绪不佳, 往往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 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热爱教师职业, 承认工作中的差异, 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积极认识和悦纳自己, 保持平和心态。
3.学会休息法。
教师工作繁杂, 自己要弹性工作, 化繁为简。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 为此, 在安排工作时, 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 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 或攀登高峰, 感受日出的喷薄, 或遥望星空, 感受星空的静谧和美丽, 或面对大海, 感受大海的宽阔。也可以参加朋友聚会、喝喝茶、听听音乐或纵情高歌一曲, 进行体育锻炼, 节假日旅游, 还可以商场购物等等, 会让人信心倍增, 精力充沛, 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 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 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总之教师主动保护自己心理的健康是对自己负责, 有利于自己, 有利于事业。
4.学会控制法。
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把握掌控。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要把自己的挫折感带进教室, 发泄在学生身上。如果教师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 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 学生们反过来就不尊重教师, 不听教师的教导。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 也不要无缘无故发泄在同事身上, 这样会让别人难于接受和不理解, 恶化同事关系。情绪掌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从自我意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 反思自己的情绪反应是不是适度、是不是合理;二是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排除, 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少说话少做事, 防止过激言行, 等待自己心平气和、冷静后再处理事情, 这样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因消极被动情绪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和麻烦。三是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心理调节水平, 善于用换位的思考方法, 多角度看问题, 让自己的心态变得乐观平和。
总之, 教师心理健康牵动着社会千家万户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和祖国未来的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教师本身加强自我调节维护外, 还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余敦旺.教师的人格与心理辅导.东疆学刊, 2000, (01) .
[2]王筑匀.浅谈教师心理健康.贵阳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4) .
[3]黄桂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心理调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6) .
13.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区教委组织的幼儿教师“幼儿心理与教育”和省里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这两次培训。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又有了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仅只带给了我理论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14.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蔡甸区新农中学 李珍
留守儿童似乎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整体表现内向,易怒,不愿意和人交流成为所有老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在问题不断的凸显出来时,我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暑期我参加了华中师范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
这次培训组织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数位专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方法让我们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接着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我们切身的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如何组织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成长。我积极结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见解。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受颇深。
一、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是问题孩子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专家所说的一句话:留守儿童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对于他们要做到关心而不是过度的关注。以前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我是学校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所以平时会十分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平时有时间就会找这些孩子聊天,时不时会说你们留守儿童会感觉孤单,有时候会不想和人交流,这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话,其实无意间就使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负担,他们似乎感觉到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就应该有这些问题没问题就不正常了,这次培训后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错误的,不仅没有帮助他们反倒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回校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多组织学生群里活动,让留守儿童不感觉到他们的特殊,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特殊待遇,一个月进行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让我很欣慰。
二、多与这些孩子家长沟通。
在专家们的讲授中,让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问题都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所以回校后我认真总结关于平时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调节的心得。
三、讲授人际沟通课程。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人际交流困难,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同学之间有距离,我通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然后教授他们一些如何和人相处的方法,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从心里感觉开心。
四、帮助其他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通过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已经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只表现在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在平时和其他教师聊天沟通中,我刻意的把这些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时,其他老师也可以提高,让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提升。培训时间还是有限的,我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实施,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
一、要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要有效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三、要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五、要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六、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辨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七、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八、通过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九、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十一、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
十二、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
15.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篇十五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对教育的高期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在提高,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一个孩子就是家里的全部, 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值在与日俱增, 而家长把这种期望实现的责任更多地赋予教师;社会的进步需要文明的同步发展, 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而社会把教育进步的责任交给了学校, 教师成了这个责任最直接的承担者。因此, 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让老师感到了空前的心理负担, 这种压力除了带给老师继续努力工作、继续学习的动力外, 带给老师更多的是焦灼感, 使得老师有了沉重的精神压力。社会赋予教师“万能”神力, 使得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 社会价值感的缺失
在这个以创造社会财富多寡作为评判一个人价值、地位高低的时代, 人们更多地以显性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 教师的工资在当地工薪阶层中一般不是很高, 教师只能过当地人中最普通的那种生活, “穷酸”是人们在评价教师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差, 寒窗苦读的学子中,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在社会人眼中教师并不在成功人士的行列, 教师的这种成功缺失, 使得教师尤其在读书上学时成绩优异的教师, 有着极大的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使得教师心态失衡。
3. 高房价
中国近年楼市掏空了人们的钱袋, 绑架了中国人的幸福, 而在被绑架的人群中, 教师是很大的一个群体。在我们这样一个西部的小地方, 超过80%的老师在城区购买了商品房, 省吃俭用买一套房子要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还房贷, 巨大的债务压力使得教师苦不堪言, 再加之从古至今人们认为老师就应该安贫乐道, 老师谈钱就是堕落, 所以一些教师将这种压力藏在心里默默承受。房贷、孩子教育、医疗支出等等, 教师的经济收入捉襟见肘, 入不敷出。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教师很难诗意地活着。
4. 各种政策、制度对教育的束缚
为了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 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在保护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 也为教育“戴上了镣铐”。孩子们懂得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 却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 尤其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行使得一些学生在犯错时有恃无恐, 这些都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往往进退失据, 深浅不得, 有时候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往往在管与不管之间痛苦徘徊, 承受着良心和政策的双重挤压。
二职业因素
1. 职业特点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教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 还要管理学生、维持纪律、处理、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关注班里学生思想动态;班主任还要管理班级值日、学生出勤、班级卫生等。学生丢东西了, 教师要进行“侦破”, 查明真相, 给全班同学一个交代;学生早恋了, 教师要及时进行劝导, 端正班级风气;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了, 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疏导……职业对教师多元化角色的要求, 常常使教师疲于奔波, 心力交瘁。
新课改不仅要求老师要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 更要求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探究型人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承担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联片教研交流等工作;为了给老师充电, 每学期的继续教育都会如期而至, 假期的各种培训也必不可少;僧多粥少是职称评定时的一个突出矛盾, 为了能在职称评定中脱颖而出, 教师不仅要教学质量过关, 在个人教研方面也要有所作为, 所以老师除了要教学成绩突出, 还要发表论文、承担课题、参加各类比赛等等, 而一旦评职称不能如愿, 负面情绪将会如火山爆发。这些都使得老师身心俱疲, 促生更多的不良情绪, 一些教师常常是手里干着活, 嘴里表达着各种不满, 而这样一种消极情绪具有传染性, 一旦蔓延开来, 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竞争机制的重压
聘用制、末位淘汰制、教师试讲学生选聘制、教师自由组合制等各种竞争机制在学校竞相登场, 教师在前所未有的竞争中感受到了从业的压力, 很多人当初选择教育是因为虽然清贫, 但清净!可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危机感使得教师再也感受不到为人师表的那种内心祥和, 更多的人在现实面前不能超然物外、无动于衷。面对现实的失衡, 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更多的老师表现出茫然、焦灼、无所适从。
而各种竞争最终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中, 教师之间竞争也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绩的较量中, 所以每次考试老师都承受着心理压力, 一旦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则会产生对学生的不满意情绪, 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深深的挫败感增加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使得他们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 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如果有同事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一方面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矛盾, 使得老师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往往使秉性正直的老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 而这种怀疑的情绪促使了教师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3. 学生新特点对教师的挑战
独生子女作为中国特有的群体, 挑战着现代的教育, 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极强的个性, 要求被尊重、被认可, 从小在众人簇拥中长大的他们接受不了批评、承受不了失败。他们有时会率性而为, 置纪律而不顾, 教师不管他们则更肆无忌惮;教师若是管理, 他们动辄以出走、弃学、甚至是以死相要挟, 学生的这种行为特点, 使得教师处理问题时, 往往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在新时代, 教师的身份被“商业化”, 学生成为“上帝”, 教师在这个身份转变中心理承受着极其痛苦的煎熬, 这种痛苦促使老师重新定位自己,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
三教师内在因素
1. 自我思维方式的局限
教师的工作重复、单调、枯燥, 且生活的交际圈往往很窄, 生活方式也较单一, 老师思维囿于自身所限, 思考问题的思路单一, 解决问题的方式粗糙, 所以他们在碰到问题时, 不会开解自己, 想问题爱钻牛角尖。同时, 受生活环境的限制, 教师的眼界较窄, 容易在一些小问题上斤斤计较, 显得不够大气。一旦碰到心理问题, 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也不能积极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2. 自我减压能力差
一些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 缺乏自我疏导意识, 遇到心理问题, 不能找到很好的宣泄途径, 也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我减压方式, 而受自身的职业约束, 老师不能也不愿随意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各种不满积压在心理, 久而久之, 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3. 独生子女教师
“80后”“90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他们有独生子女的共性:自尊、独立、承压差。当独生子女教师碰上独生子女学生, 矛盾会更加剧烈, 家里曾经的宝贝, 在单位却要受学生的“窝囊气”, 心理的落差容易生成独生子女老师对职业、对社会的抵触情绪。
16.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篇十六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我国目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教师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并不仅限于小学。中学、大学、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惧。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惧。
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最好学会一种技艺,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学校领导也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㈧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17.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七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18.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八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老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四周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需重视我们老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老师要擅长做好自身的心理调整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学问和心理健康学问,驾驭心理调整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实力;调整心情,保持心理的平衡;擅长选择自己心情开心的角度去思索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支配时间,张弛有度;培育多种爱好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主动健康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19.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九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二、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呢?
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而转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打球、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对教师不仅要有政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关心,而且要有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
20.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 篇二十
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许多教育学家强调,必须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在这里,我们首先讨论一下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然后分析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好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特点,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充满自信;要求教师富有移情能力、真正关心学生;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一个好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该为人谦逊、不固执己见;应该心胸开阔,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应该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权威自居。
好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他们会精心备课,会不断学习有关的新知识。
好教师还应该喜欢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他们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却有原则。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会加以合理地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他们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他们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他们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香港中小学教师为例,谈谈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在香港,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对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但是,无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难题。这些难题的症结在哪儿?如何解决?人们并未形成共识。
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那样的抱怨,比较典型的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父母不管孩子,把教导子女的责任都推给教师”,“社会太复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同外面的各种影响相抗衡”。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听到各种对教师的批评。一些人责备教师没有尽心尽力,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在这些人看来,教师应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承担一定的责任。
毫无疑问,上述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在香港,许多成年人忙于赚钱,自己抽不出时间来教育子女。一些家长以为用钱就可以圆满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花大量的钱送子女进名牌幼稚园、上名牌学校、请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家教。一些家长则以为只要孩子上了学,孩子的一切就交给教师和学校了,自己管交学费就可以了。这些家长都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没有认识到家长关心子女、与子女充分沟通的重要性。另外,香港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难度。但是,面对这一切,教师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当“学生越来越难教时”,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会去怨天尤人,更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可惜的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一些教师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些教师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不愿意多做工作,不愿意继续学习,对各种在职培训不感兴趣;一些教师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恨不得把他们全部赶出学校。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
我们认为,宏观社会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负有更大的责任,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如果不能造就一批“新教师”,我们就很难培养一代“新人”。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例如,加强在职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加强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等。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是从工作实践中增强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能将他们所喜好的东西都视为无知幼稚。教师更要学会如何与年轻一代沟通,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是对好教师的一个要求。双方应该多沟通,密切配合,不能相互推卸责任。三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这里,教育管理者是指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等人员。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自豪感,管理者应该加强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参与,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各种周到细致的服务。四是教师与专家的关系。学校应该聘请两方面的专家,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前者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有关的培训和咨询;后者则协助教师处理各种“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提供帮助。
上面,我们针对香港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据了解,内地的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分析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更希望内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进步。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校园心理健康培训心得06-19
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心得07-25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ok10-22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8-13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远程培训心得06-27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08-24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10-20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07-20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