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2024-10-0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春景。

4、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2、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在我们身边,春天正悄悄地来临吗?说说春天的景物及特点。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家冯德英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的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听课件范读。(板书:春潮)

二.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衰竭:事物发展转向枯竭。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

禁锢:禁闭起来,不许跟人接触。

驯服:听话,顺从。

三. 再读课文,感情朗读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

2、春潮是什么样子的,画出重点语句。

3、指导朗读,体会春潮有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1)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2)指导朗读第三段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3)指导全文对比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

2、推荐阅读郁达夫的《古都的秋》,朱自清的《春》,冯德英的《苦菜花》。

3、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身边的春潮。

[《春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2.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二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三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4.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四

《秉笔直书》一课节选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讲述了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却不从,他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他照实记录在竹简上,“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也是照实记录,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的问:“你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你不怕我把你也杀了吗?”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杀了。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崔杼问他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吗?太史季说:“我当然爱习性名。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尽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崔杼只好作罢。太史季回来的路上碰见南史氏迎面走来,南史氏对他说:“听说三位太史都被杀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准备来接替你的。”太史季把鞋号的竹简给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能力目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秉笔直书”,从课题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围绕课题“秉笔直书”,让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设问题阅读课文。

帮助学生梳理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然后阅读后议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可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熟悉“是什么”“怎样”“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心:

1、理解几个句子:

太史伯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

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些孩子读,甚至于老师的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2、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3、小组交流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1) 理解几句话,再回过头来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

(2) 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4、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1)借助投影或者图片讨论:

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

(2)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5、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内容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我的摘录笔记”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

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二、复习课文内容:

1、 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2、 引导: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3、 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5.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方程.(教材66-6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初步体会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从具体生活情景中寻找等量关系,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在学生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方程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学生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谁能描述玩跷跷板的情形?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玩跷跷板的时候,如果两边的质量不一样,重的一边就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当两边的质量相等时,跷跷板就平衡了。根据这种现象,科学家设计出了天平。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简易天平,我们用它来做个小实验。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游戏引入,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平衡”,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衡。

1.课件出示一架不摆放任何物品的天平。

(1)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的托盘和指针的位置,指名说一说。

(2)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中分别放入物品,会出现几种情况?

(会出现三种情况。左边升,右边降;右边升,左边降;平衡)

(3)怎样看出平衡状态?

(指针指向中间)

(4)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左、右托盘中的物品质量相等)

2.课件出示一架摆有砝码的天平。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在左侧的托盘中放入一个3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右侧的托盘中应放多少克的砝码才能使天平平衡?为什么?(50克)

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

(板书:20+30=50)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侧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体会等式变化的规律,为学生能更好地总结规律埋下伏笔。

(二)认识方程。

1.称樱桃。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一幅图。

(2)教师先在天平的右盘中放入一颗樱桃,左盘中放入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1颗樱桃的质量<10克。

(3)再在天平的右盘中放入一个2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一颗樱桃的质量+2克=10克。

(4)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x+2=10)

2.称种子。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二幅图。

(2)你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

(4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00克)

(3)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每盒种子的质量和2000克之间的关系吗?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

(4)如果用y表示每盒种子的质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4y=2000)

3.水壶倒水。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三幅图。

(2)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表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

(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200毫升=2000毫升)

(3)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2z+200=2000)

4.理解方程的意义。

(1)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

x+2=10 4y=2000 2z+200=2000

(2)小组交流。

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字母,都是等式)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上面三个式子都是等式,并且都含有未知数。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

(4)巩固知识。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必须是等式,必须含有未知数)

你能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方程,并与同桌交换检查,对于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找到的等量关系,使方程的概念自然形成,了解了方程,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并且在写方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是的在()里画“√”,不是的在()里画“×”。

5+2x=14()703+x()230÷2=115()

6+x>1()51÷a=17()

x+y=120()

2.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6x=0是方程。()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用方程表示。

(1)小明的年龄加上12岁是22岁,小明多少岁?

(2)小东年龄的4倍是44岁,小东多少岁?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于全课的整理回顾,意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67页1、2题。

板书设计

方 程

20+30=50 x+2=10

4y=2000  2z+200=2000

6.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设计与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

主题:借助直观操作,渗透优化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于《优化》的思考

1、本课看点: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即通过猜想、验证、比较、分析,体会统筹的价值,能够找到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初步设想(说明:只是初步的、浅显的、极不成熟的一点想法)

视频导入新课(沏茶问题)

方案一:设计一段生活视频(妈妈做待客准备想要沏茶,显得手忙脚乱)

【视频流程:洗茶杯→找茶叶→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1)提出问题:你觉得妈妈沏茶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吗?如果是你,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2)小组讨论,通过操作直观学具,进行研究。

(3)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种结果:①同意妈妈所用时间 ②想到优化时间,但不是最优方案 ③最节省时间方案)通过讨论各组方案,结合学具流程图,经历优化程序节省时间的过程,进而体会优化的思想。方案二:设计两段生活视频(两位妈妈分别做待客准备)

【第一位妈妈视频流程:洗茶杯→找茶叶→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显得手忙脚乱)

【第二位妈妈视频流程: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洗茶叶(同步)→沏茶】

(1)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位妈妈沏茶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思考后,请写出简单说明证明你的想法。

(2)小组讨论,通过操作直观学具,进行分析。

(3)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①同意第一位妈妈所用时间合理 ②同意第二位妈妈所用时间合理。通过讨论两种方案,结合学具流程图,经历优化程序节省时间的过程,对比出最节省时间方案,进而体会优化的思想)

3、举例说明(可以通过前测,了解学生是否能够举出此类优化方面的例子,如不能举例,那此环节就由老师介绍优化事例)

4、应用(烙饼问题)

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现在要烙三张饼,可锅有点小,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怎样才能让我们尽快的吃上饼呢?

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七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8.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八

第五小学教师: 曹春梅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这个情境,让学生会解方程ax±b=c,并会简单的应用。

2.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中,体会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重点难点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利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的方程。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练习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回忆等式有哪些性质?

生:略

2、猜年龄游戏

师:老师年龄的2倍在减去2等于70,猜猜老师多少岁?

生:略

师:今天笑笑、淘气还有智慧老爷爷也在玩猜数游戏

出示课件:猜数游戏

学生齐读:猜数游戏

观察情境图,并自学第一个小绿点的内容,思考:笑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抽生汇报,引出数学课题用方程解应用题并板书 板书: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二)出示课件教学目标

(三)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

看72页第二个小绿点的内容,重点看第二个小绿点的内容,看后会列方程并解答。

2、检测自学内容

3、课件出示精讲点拨列方程时:

(1)、先找数量关系

(2)、当题中没有未知数时设 未知数为Χ,再列方程并解答。

注意:

例如2Χ是2×Χ的简便写法,我们在书写时一般都采用简便写法。解方程式时,等号上下对齐。

4、抽生完成72页第三个小绿点教师根据生描述板书

分析题目等量关系。

教师:请你分析这两句话,说出等量关系。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交流,会得到一个等量关系:淘气想到的数乘3减去20等于100。

学生写出方程:3x-20=100(可直接写出吗?)提示:当题中没有未知数时设 未知数为Χ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下一步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用什么方法求x的值。生:算式各部分的关系 生: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教师明确说明解方程的书写格式。解:设这个数为x。·设未知数为x。3x-20=100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120

·两边都加20,得到算式。x=40

·两边都除以3,得到算式。/

4、验算。

让学生把x=40代入原方程“3x-20=100”,算一算方程的左边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

等。完成后,教师说明,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如果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正确。(5)、检验,写出答案。

(四)完成教材第73页的“练一练”。

1、第2题。

解方程。

学生独立计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集体反馈 同桌互评

2、第3题。课件出示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图,从图中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决每一小题。

3、第4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先根据题意直接列出方程,然后再解方程。4总结

课件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

(3)、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4)、解方程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解:设这个数为x。·设未知数为x。

3x-20=120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120

·两边都加上20,得到算式。

x=40

·两边都除以3,得到算式。/验算。

让学生把x=30代入原方程

9.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从数到形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继续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表达生活中现象,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数表示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转换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青蛙叫声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大片荷叶,播放青蛙叫声。哪里有青蛙叫啊?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句子接龙,初步认知。

1、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同学们能接着数吗?开火车说。50只青蛙几张嘴?100只?1000只呢?8000只呢?

2、提问:这样一只一只地数下去太麻烦了,能不能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所有数青蛙的情况?

3、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只数,并得出结论:a只青蛙a张嘴。体会字母的简洁和概括性。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4、讨论:这里a表示的是青蛙的只数,为什么嘴巴的张数也用a来表示呢?让学生理解到:在同一情境当中,表示相等的两个数可以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

5、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a能用其他的字母来代替吗?让学生明白除了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来表示。

(二)难度升级,再续游戏。

1、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3只青蛙12条腿„„提问:这首儿歌能唱完吗?能不能用字母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面的儿歌?

2、找出青蛙只数与青蛙腿数之间的关系。

3、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个别回答,引导质疑。

4、相机多媒体出示3种说法,同意这3种说法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同桌探究3种说法,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5、提问:字母表示什么?可以表示哪些数?式子又表示什么?

(三)再次升级,继续游戏。1、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那2只青蛙呢?3只呢?„„眼睛数、腿数与青蛙只数有什么关系呢?

2、找出青蛙嘴巴张数、眼睛只数与青蛙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面的儿歌。个别回答,引导质疑。

4、小结。这里的字母a、x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数。它不仅表示了数,而且表示了青蛙的只数与它的嘴的数目,眼睛的数目,以及腿的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探索年龄。

1、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字母表示数呢?自由交流。及时联系生活,出示一幅家庭温馨图:妈妈比我大26岁,又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2、出示表格: 淘气的年龄/岁 妈妈的年龄/岁 1+26 2 2+26 3 3+26 „„

„„

3、引导:能否用一个式子概括出同学们的所有算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果淘气年龄为n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呢?(板书:n+26)

4、归纳:在这种含有字母的式子中n表示淘气的岁数,26是妈妈比淘气大的岁数,所以n+26表示妈妈的岁数是n+26岁,同时可以表示妈妈比淘气大26岁这个数量关系。

5、讨论:这里n能表示哪些数?可以表示所有的自然数吗?让学生明白表示年龄的字母不能表示无限的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科学家研究得出人最多能活到130岁,人的普通年龄是八九十岁。)

6、提问:妈妈的年龄用字母a来表示,淘气的年龄应该怎样表示?独立思考后,再交流、汇报。

7、延伸:老师比同学们大25岁,当老师b岁时,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岁数。(板书:b-25)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数学书第62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3、拓展题。

五、总结全课,画龙点睛。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请谈谈你的收获。

2、赠言: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字母表示数》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说课题目是《字母表示数》。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接触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还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数与代数知识的启蒙课,为后续认识学习简易方程,乃至中学学习数与代数打下良好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更好的有层次的学习本课。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从数到形的代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继续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表达生活中现象,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数表示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转换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任何教育都应该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教学之初我来分析一下学情。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初步具有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是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尤其是对本课的学习前面没有接触过同样类型的知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大量丰富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内容。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的教法有三个注重: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2.注重化难为易,启发探究,层层递进;3.注重合作交流,形成共识。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探究交流法、活动演示法。

四、说学法

大胆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发现、敢于交流、敢于展示。

五、说教学过程

(一)、青蛙叫声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大片荷叶,播放青蛙叫声,哪里有青蛙叫啊?及时出示“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青蛙2张嘴,„„开火车的形式引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二)、自主探究,把握新知 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

一、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说,一只青蛙一张嘴,第二个学生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以这样的方式来说,说着说着,同学就会发现我说不下去了。那么我就会顺势的引入,为什么说不下去了呢?同学说青蛙会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说不下去了。接着我就引导同学能不能用字母把这句话概述下来呢?经过小组讨论分析交流汇报自己的答案,同时师生总结答案。我可以用a只青蛙 a张嘴来表示这首儿歌。以这样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的,顺势揭示课题。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二、升级难度,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8条腿,那三只青蛙呢?„„还是需要用字母表示!多媒体出示3种说法,同意这3种说法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再同桌探究3种说法,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而找到青蛙腿数与青蛙只数的关系,会用字母表示青蛙的腿数,同时表示了青蛙腿数与只数的关系。

三、再次升级难度,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那两只青蛙呢?三只呢?„„眼睛数、腿数与青蛙只数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往下怎么说?用一句话怎么表示这首儿歌呢?在大家的共同探究启发下,用字母表示数量,同时表示出了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字母表示数呢?自由交流,及时联系生活,可以出示一幅家庭温馨图:妈妈比我大26岁,又怎样用字母表示呢?学生可以先列表举例,再用字母表示:淘气的年龄是n岁时,妈妈的年龄是:n+26,既表示了妈妈的年龄,又表示了妈妈的年龄和我的关系。

(四)、分层练习

设计的练习题是有梯度的。首先是基础练习题,在大屏幕上展现PPt课件(教材62页的练一练),是非常简单的习题,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接下来是综合习题,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满足优生的自豪感。

(五)、全课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什么。教师并适时的加以启发和引导。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来说板书。我的板书清楚地呈现了本节课的几个基本环节。

字母表示数

a 只青蛙a张嘴,2× a只眼睛,4× a 条腿

妈妈比淘气大 26岁

淘气的年龄 妈妈的年龄 1 1+26 2 2+26 3 3+26 ︴ ︴ a a+26

七、说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

10.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整体介绍

第八册教材同五、六、七册教材都是在中年段的学习内容,编写体例都是相同的,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是颇具一番心思的,教育部审查委员会认为:“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

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课标要求学生要在各个学段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尤其对贫困地区,学校、学生手头没有或者很少有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那么本套教材就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如第四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手上的皮肤》可以与语文天地“开卷有益”中的《手指》进行调换。两篇文章都属于说明性文章,前者平实,后者生动。再如第10单元,用《蜀鄙二僧》替换《乡村大道》。

2、选文的质量

刚才是谈数量的问题,现在谈选文质量,教育部审查委员会认为:“本册教材选文文质兼美,丰富多样,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新选篇目占一定比例,富有儿童情趣和感染力。”

(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如,《规则》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为了遵守规则而作出个人牺牲的必要性,从而树立规则意识。《春潮》《花》《路》等自然景观的引入,扩大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如《春潮》单元,从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动的景色、春潮到来时人们的活动等几个角度来选编课文,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春景。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如,《太阳的话》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阳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钓鱼的启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另外还有新闻报道的涉入。将学生从狭窄的视野(童话、寓言、儿歌、故事等)引入更为广博的世界,让学生稚嫩的思维逐步走向富有深度的理性认识。

本套教材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渐进和螺旋上升。举例:“受伤的小鸟”。

3、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不能将语文天地看作是主体课文学习后的练习,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使用这套教材很重要的一种观念和能力。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翻开这一册书,老师们发现与以前一、二、三年级不同的地方是“金钥匙”的编排,在一二三年级的教材中,金钥匙一般都是编排在语文天地的后面,而这册书,不仅在语文天地中的后面,还在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笔下生花中,也出现在主体课文的后面,金钥匙扩大了自己的领地,而且其次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几册教材不可比的。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就需要进行有序的指导。

4、特殊的位置

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如果将第8册教材放到整套教材中来审视,第8册教材可以说处在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说它特殊,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比如质疑的培养,在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到七、八册就要培养学生会问,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能较快地进入文本。打个比方说,前三年的语文学习,对教学来说就是耕田、播种、除草、浇水、施肥,对学生来说,就是发芽、长叶、分蘖、拔高、开花,到四年级就到了结果的时候了,虽然所接的果子比较弱小,也比较苦涩,但却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因此,在四年级我们教师就要做好使学生逐步结果的形成工作。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介绍教材内容,并提出教材使用建议。

1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对小数的读写方法、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简单小数加减法已有掌握及了解,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为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

由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而在实际的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者买一些学习用品时都已经见过小数,所以教学时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进行学习结合当前所提倡的高效课堂我在课堂上将教学多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小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小数与生活变为零距离。,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把100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分成100份呢?分成1000份呢?

(3)同学们,你们对于“小数”有哪些认识?

2、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能用到小数。你们看这位同学,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生:1.41米

师:对,因为他比1米高而又不到2米,在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的时候,这时也要用的小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有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内心需要。

二、自主探究

1、做一做

(1)1.11元是什么意思?

师:1角是1元的1/10,也可以写成0.1元。

1分是1元的1/100,也可以写成0.01元,那么1.11元是什么意思呢?

生:1.11元是1元1角1分。(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

师: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师:那么,1.11米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米1分米1厘米。

2、小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小数,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表示什么呢?

生: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1号作业纸,同学们看,老师把他们平均分成了10份,同学们怎样在上面表示出0.1呢?

小组讨论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师:你为什么这么表示?0.1是由哪个分数得到的?0.3呢?0.5、0.6„„.(2)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表示0.1、0.2、0.3„„那么怎样表示0.01和0.001呢?大家愿意学习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拿出100份的2号作业纸,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其中的1份,这一份用分数和小数怎么表示呢? 生:1/100,,001;

师:怎样表示0.23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怎样表示0.059呢? 生交流、讨论、回答。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数?与同伴交流。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2.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十二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进攻、撤退、威力、衰竭、汹涌”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感知课文内容,结合关键词句,理解拟人句所描绘的情境及抒发的感情。

3.想象春潮由弱到强的景象,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主预习

1. 文题剖析

本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那不可抗拒的力量。

2. 走进作者

冯德英当代作家,山东牟平人。他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了5年小学,当过儿童团长,深受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熏陶和教育。其作品有《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3.预习四步曲

(1)读准课文,二类字多读几遍组两个词。一类字写在生字本上。

(2)流利读课文画出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浏览课文,解释以下词语:“衰竭、山崩地裂、耳语、禁锢、崩溃”,将自己的解释写在书上。

4.预习自测

(1)课前积累。(请搜集有关春天的农谚,至少两条)

(2)看拼音写词语。

jìnɡōnɡ()chètuì()

wēilì()shuāijié()

yántú()dīàn()

(3)形近字组词。

撤()威()衰()

撒()成()哀()

滔()涂()提()

蹈()途()堤()

(4)选字组词。

功攻工训讯驯

()课()击()练()服

用()()通()()养

(5)请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寂静的()()的黎明

寒冷的()()的轰响

()的大江()的浪花

冰雪()鲜花()

(6)用心的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我的疑问: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继续学习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质疑的方法。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根据以上内容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里能够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提示:用横线画出文中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

探究点三:想一想课文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开: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起始

C.凝结的东西融化D扩大、发展

E.发动;操纵

(1)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2)我们九月一日才开学。()

(3)在那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声响--开江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进攻()衰竭()

寂静()崩溃()禁锢()

反义词:进攻()寒冷()

衰竭()寂静()禁锢()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改成拟人句)

(2)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缩写句子)

(3)这里的景色很迷人(改为反问句)

4.阅读理解。

(一)

春水在阳光下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2)这段话写了哪些景物来说明春天来了?

(3)认真朗读本文第3自然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大江不可抗拒的力量?(写出5个)

1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两点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尝试、临摹的基础上,学会两点水和三点水的书写方法,通过例字的学习,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左右结构的字的硬笔书写方法,力求做到平正、匀称,字体美观。

2、运用观察、定位、对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书写审美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巩固双姿。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两点水正确书写。

难点

掌握含两点水的左右结构的字的硬笔书写方法。

三、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硬笔书写是每个人终身都不可或缺的写字方式,在小学语文课的写字教学中既要有文化的渗透与传承,也要欣赏汉字之美、享受书写的快乐。根据小学语文大纲的写字精神以及番禺区硬笔书写的评价标准,力求让学生在书写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整节课我以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练一练等活动,在观察、比较、范写、描临写的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的拍照投屏、微课视频等功能,学习含两点水的左右结构的字的正确的运笔方法,提升汉字的审美能力和写字能力。四年级孩子只有一年多的钢笔书写经验,因此,我从易到难:偏旁到合体字,从两点水到三点水,再到带有这两类偏旁的字构成句子的硬笔书写教学,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运笔方法和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之美。

四、课前准备:

课件、教师iPad机、签字笔、练习纸等。

五、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预设】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观察坐姿:这些同学的坐姿正确吗?

2、师检查全班的坐姿。

3、出示一组生字,让学生发现其共同点:都是带水的偏旁。你能试着归类吗?让学生归类。

两点水:冰、冷、凉、冻、冶

三点水:沃、汉、滚、源、治

4、板书课题:两点水和三点水。

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坐姿图片的判断,来检查学生掌握的姿势是否正确。为整节课的写字姿势做了强调和铺垫。从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字的归类,直接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两点水,练写“冷”和“冶”字

(一)师讲解两点水的由来。

(二)复习写字的步骤:相机板书。

(三)学习两点水

1、观察两点水的写法:你们仔细观察这个两点水,发现了什么?

2、教师范写,归纳书写要领。两点水,一点由轻到重,二提先顿由重到轻出锋,注意点提呼应呈直线。

3、学生独立练习,描三个,写三个,教师巡视过程中拍其中一个握笔姿势正确的学生并展示其字体。

4、评一评

你们看,这个同学的握笔姿势多正确啊,看看他用正确的姿势写出来的两点水,怎么样?

5、再练一练,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助于我们把字写好,用的坐姿,握笔再练两个。

(四)学习写“冷”。

两点水我们能写好了,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写好带两点水的字。大家看这个冷字,你发现了它在方向和长短上什么特点?

1、观察“冷”的方向、长短。

2、定位。

3、师示范写“冷”。

冷:左右结构,先写点,再写顿提,右边是一个令字。撇从竖中线起笔,捺的起笔要靠近撇起笔下一点,撇捺要舒展。两点都落在竖中线上。一点稍平,一点稍斜。

4、描红、临写三个,同桌互相提醒姿势。

老师巡视,并拍下一个写得好的学生的写字过程的视频,评价环节作比较。

5、评一评:展示写得好与不好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先出示写的较差的作品评价,然后播放课堂拍的一生写字视频。学生观看写字过程,谈收获。

师小结:我们写字时如果注意了笔画提顿的轻重、运笔的到位,会把字写得更美观。

7、再练写一个冷字,师巡视,巡视时表扬双姿好的同学。

8、老师小结:看刚才的这个同学,对比之前写的有进步吗?(展示刚才写得不好的同学)同学们,你们也检查自己的字,写得比刚才有进步的,夸夸自己,在这个字下面画圈点赞。

(五)自主学习“冶”

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能自己观察分析,写好这个字吗?请大家先观察、定位,然后对比原贴描两个写两个

1、学生独立观察、分析、临写。

2、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请他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定位,写好这个字的。

3、再次练写一个。

我们根据这个同学的建议,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机的拍照和微课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一目了然地学习其他同学写字时如何做到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过程,以及在运笔过程中的提顿轻重。通过学习笔画少的两点水的写字要诀,为下一环节学习三点水和带三点水的字做铺垫。】

三、学习三点水,练写带三点水的字

(一)学习写三点水。

1、出示比较两点水和三点水。(课件出示:冶、治)

2、学生做小老师,教老师书写三点水。

师范写三点水,小结:你们看,这样写出来的三点水就有一个月牙形的弧度,这就是书法中的美感了。

3、写三点水和“治”描红两个临写两个,写完同桌互评。

4、评一评

让两名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好的字,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写得好,在写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练写带三点水的字

1、出示:沃、汉、滚、源。学生按照观察、定点、对比的步骤自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三点水和右边的字在长短上有什么变化?三点水有时短(源、滚)、有时长(汉),有时一样长(沃)。

2、练习反馈,点拨笔画较多难写的“源”和“滚”。师范写源字,书法软件播放滚字。

3、再练写“源”“滚”两个。请同桌给你的字评一评,有进步的字给他点赞。

【设计意图:在写好两点水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定位、对比的写字步骤把两点水的写法迁移到三点水上,这样由扶到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对于难写好的“源”和“滚”字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师生评价中让学生的字体有所进步。】

四、制作书签,欣赏佳作。

(一)出示古诗文诵读。

同学们,三点水和两点水的字经常出现在我们优秀的古诗文中,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诗句: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二)3分钟内制作书签。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句,制作成一张书签,等下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好看。制作之前,请同学来大声读读评价要求。

1、出示评价要求:

(1)书写规范自然;

(2)布局安排合理;

(3)行列整齐;

(4)版面整洁。

2、学生书写,强调双姿。

3、展示书签,四人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小组派人讲理由。

【设计意图:书写除了单个字力求匀称美观,区的书写评价标准指出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行列整齐,版面整洁。此环节的设计,一是检测学生的书写速度是否达标,二是通过作品评价增强学生在书写文段时要注意的版面和行列的意识。】

五、整体回归,总结感悟

师小结:同学们,正如古人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写想一手漂亮的字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其实,三点水和两点水的字在我们四年级下册的生字中还有不少,课后大家把他们找出来,用上今天所学的本领,把他们写好。

【设计意图:好字是练出来的,课堂的练字时间往往是有限的。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勤学苦练,学以致用,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两点水和三点水

氵点水

长短

观察

方向

首笔

定位

关键笔画

对比

上一篇:2022年国考申论热点:农民土地换社保下一篇:汽修实训指导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