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2024-06-26

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精选11篇)

1.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一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数学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又有自己的想法,有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不愿在公开场合表达。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设置有效的三维目标激发提升,设置贴近学生的情境激发兴趣,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参与,设置开放的问题激发讨论,设置有挑战的问题激发独立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

进行这些设置,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设置导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把握问题的难度、坡度和密度,让学生努力后能接近或达成目标;以适当的调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资源

通过“情境再现”,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运用电脑模拟数学发生的历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试验,通过电脑证明数学定理,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过程的情境再现,意识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重要的问题是推动数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进而“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讲解解析几何内容时,就通过课件“奇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展示了坐标系的诞生、完善及应用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了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2.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二

作者:俞祖平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4.00元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发行部门:江苏南师大教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发行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28号易发科技大厦7楼A座 (210024)

订购热线:025-58783619 (杨老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读本是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本。然而,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缺乏厚实的铺垫, 语文教师对新课改准备不足, 学生面对篇目繁多的新教材, 多少有点应接不暇。至于语文读本的问题, 语文教师虽知重要, 也无法考虑将之穿插于教学之中, 设计相应的导学导练, 所以, 对读本的处理,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生也是信手翻读便抛之一边。鉴于此, 俞祖平老师组织语文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 精心编写了《阅读新视角》系列丛书, 对读本中的文章逐一处理, 从阅读提示、拓展积累、实战演练等角度出发, 设计了一组可供学生思考领悟、便于操作的训练题, 每组题后附有详尽的答案, 可随时让学生先思考后对照, 方便有效, 教师也可加强对训练题的查批评析。

作者简介

俞祖平, 中学高级教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语文教研员, 南通市骨干教师, 南通市新世纪学科带头人,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学会秘书长, 江苏省新课程教学研究先进个人。发表教研论文近百篇, 主编教学用书数十本, 达数千万字。

锐点悦读

1.贴近教材读本, 引导学生、老师关注读本, 设定阅读目标或提示,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深入体悟文本的内涵。

2.积累拓展, 发散思维, 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老师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老师关注作者背景、写作背景, 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实战演练, 配合适量相关的训练题, 延伸学生、老师的视野, 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编辑推荐

3.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三

一、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教学内容多,时间紧

“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这个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高一学生刚进校,还不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矛盾就尤为突出,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如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二板块《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古文,学科指导意见上课时的分配是5课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古文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疏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典故的障碍的话,课时明显不够,但如果不讲解透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云里雾里,根本没有办法落实教学目标,造成尴尬局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异常郁闷。

2课后练习多,落实难

高一两本教材提供了很多的“文本研习”“积累与应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课后练习。但课堂时间紧,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它置于教学末尾环节,甚至是漠视,更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直接把教参的答案说给学生;有的教师不忍心,干脆把课后练习作为书面作业,课堂上不讲,让学生课后完成。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都造成课后练习的完成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这样一来,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不仅起不到对课堂知识接受程度的检测回馈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第70页的“文本研习”。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新课后来讨论,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这需要在文本的具体理解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深入感知来体会。很多教师跳过学生的情感体验,自己简单地表述一下答案,这样的练习讲解缺乏实际意义。

3文言文多,学生畏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一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是因为时隔遥远,学生缺少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二是因为初中升高中衔接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文言语法一点都不知道,特别是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学生根本弄不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兴趣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古文很吃力,常有囫囵吞枣之感。

高一古文到底该怎样教学?例如必修一第四专题,集中了学生学习中畏难情绪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教材中典型的难教篇目《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剩下的古文虽说没有多少字词障碍,但是经过学习能够了解作者的立场并领悟情感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大多数学生就只停留在对字词的识记层面。

二、解决策略

1篇目有所侧重,为教学省时间

讲读篇目课上精讲,自读篇目指导学生课外自学,这是缓解课时紧张的一种理想方法。特别是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注重单篇”。“有所侧重”是指教师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兼顾每个专题每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挖掘每一篇文章的亮点,而不必面面俱到。特别是新老教材都收录的一些篇目,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注重单篇”是在树立板块意识、专题意识和整体意识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单篇课文的教学。

新教材侧重于搭建展现知识的平台,侧重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选择好符合要求的篇目并通过对所选篇目课文的解读,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思维的阶梯,积累学习方法,以一带十、以十促百,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例如必修二专题精讲《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时可以围绕贝尔曼这一人物,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一人物,不仅掌握了分析人物、概括小说情节和探究小说主题多元化的方法,又领悟了欧·亨利小说语言的特色。这样既理解了板块精神支柱这一主题,又可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概括以及主题多元化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迁移到《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小说篇目上。同时在读本中很多篇目的鉴赏中又能举一反三地使用。

2以活动为主线,为教学方式觅成效

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做了重大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问题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归纳总结,进而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为解决“教学方式效果不佳”这一困惑,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实现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提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创设一些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到主动地探求知识中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会到在主动探究知识过程中得到的“好处”,然后学生会愿意思考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第一专题第二板块“生命之歌”中的《鸟啼》这篇文章,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篇文章很难讲好,学生很难理解向死而生的道理。教师如果采用下面的方式来解读文章,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第一课时“让诵读做主”,第二课时“让问题引领研习”,主要是课后“文本研习3”的改编,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改编课后练习。

3加强整合,为课后练习找出路

教材中课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是点明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是提示了教学和教学训练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总之,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课后练习多,难落实”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巧妙地整合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轻松地完成课后练习。

一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前预习的依据。课前预习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途径。我们可用课后练习作为预习的思考题。

二是把课后练习用作整体感知文本的纲领。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第51页第一题:两篇小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一个为了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以这道题目为纲领,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三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堂讨论的主线。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第123页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一题:阅读全文,以“太不公平了”作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你初读作品的感受。

四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外写作的引子。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二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很强的审美活动,他往往需要进行审美想象。

五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语文实践活动的提示。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一些和课堂有关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课后练习“积累与应用”第三题:搜集“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或照片,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选一幅你认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向没见过这幅图片的人做口头介绍。这样的练习在教学中往往被我们忽视,但恰恰是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以活动强化知识,为古文教学寻突破

新课标特别强调将语文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和鉴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鉴于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一言不发,而在其他尤其是他们喜欢的题材上表现活跃的现象,教师要解决“文言文多,学生畏难”的困惑,可以在文言文课堂上多让学生体会到一些成就感和胜利感,让他们乐于学习文言文,多一些学习的主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把课堂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生动活泼的形式,由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寻找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并借此通过一些活动来强化这种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文言文教学中,针对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即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者用法的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可采取这样的做法。高一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语感的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规范是:要求研习的文本都在课前读十遍:第一遍读通文字(注音释字),第二遍读懂文字(尝试翻译),第三遍读疑文字(提出问题),第四至第十遍读到口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词性来推敲词意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成,打破以前学习文言文零碎、繁琐、耗时、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以系统化、方法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然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尝到运用这些规律的好处,尝到解读文言文的甜头,乐意去学。

例如学习《师说》这篇古文,考虑到篇幅不是很长,文章不难,在落实字词方面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来找文中重点字词的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你说几个,我说几个,为什么“圣人无常师”的“师”字应是特殊用法,为什么“则耻师焉,惑矣”的“惑”需要关注,讨论完字词后还可以讨论文章,比如韩愈为什么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孩子写篇文章?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渐被调动起来,会联系到自己积累的有关文言知识,会思考哪些字词句在文言文中应该被关注,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而这些规律对于寻找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很有帮助。总之,要多为文言文教学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不落入俗套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施行后,特别是面临第二次深化课程改革,语文课该怎样上,怎样教,按什么样的方式教,朝向哪个方向教,教到怎样的程度,这实在是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所在。而语文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语文教师面对疑难问题“上下而求索”才是上策。

4.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1.设集合U={1,2,3,4,5},A={1,2,3},B={2,3,4},则U(A∩B)=

A.{1,4,5}B.{2,3}C.{4,5}D.{1,5}

2.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

A.(﹣∞,1]∪[3,+∞)B.[1,3]C.D.

3.若全集U={1,2,3,4,5},集合M={1,2},N={2,3,4},则(UM)∩N等于

A.{1}B.{2}C.{3,4}D.{5}

4.已知集合A={﹣1,2},B={x∈Z|0≤x≤2},则A∩B等于

A.{0}B.{2}C.φD.φ

5.设集合A={x|2x≤8},B={x|x≤m2+m+1},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2,1)B.[﹣2,1]C.[﹣2,﹣1)D.[﹣1,1)

6.已知集合A={1,2,3},B={0,1,2},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2B.3C.4D.16

7.如果集合A={x|ax2﹣2x﹣1=0}只有一个元素则a的值是

A.0B.0或1C.﹣1D.0或﹣1

8.已知集合M={x|(x﹣1)=0},那么

A.0∈MB.1MC.﹣1∈MD.0M

9.设A={x|﹣1≤x<2},B={x|x

A.a<2B.a>﹣2C.a>﹣1D.﹣1

10.以下五个写法中:①{0}∈{0,1,2};②{1,2};③{0,1,2}={2,0,1};④0∈;⑤A∩=A,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1.集合{1,2,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5B.6C.7D.8

12.已知3∈{1,a,a﹣2},则实数a的值为

A.3B.5C.3或 5D.无解

13.已知集合A={﹣1,1},B={x|ax+2=0},若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

A.{﹣2}B.{2}C.{﹣2,2}D.{﹣2,0,2}

14.设所有被4除余数为k(k=0,1,2,3)的整数组成的集合为Ak,即Ak={x|x=4n+k,n∈Z},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2016∈A0B.﹣1∈A3C.a∈Ak,b∈Ak,则a﹣b∈A0D.a+b∈A3,则a∈A1,b∈A2

二、填空题

16.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 .17.对于任意集合X与Y,定义:①X﹣Y={x|x∈X且xY},②X△Y=(X﹣Y)∪(Y﹣X),(X△Y称为X与Y的对称差).已知A={y|y=2x﹣1,x∈R},B={x|x2﹣9≤0},则A△B=.

18.函数y=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A∩B=.

19.若集合为{1,a,}={0,a2,a+b}时,则a﹣b= .20.用M[A]表示非空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记|A﹣B|=,若A={1,2,3},B={x||x2﹣2x﹣3|=a},且|A﹣B|=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

21.已知不等式x2+mx+3≤0的解集为A=[1,n],集合B={x|x2﹣ax+a≤0}.

(1)求m﹣n的值;

(2)若A∪B=A,求a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4),函数g(x)=f(x+1)的定义域为集合A,集合B={x|a

23.已知A={x|x2+x>0},B={x|x2+ax+b≤0},且A∩B={x|0

25.已知元素为实数的集合S满足下列条件:①0S,1S;②若a∈S,则∈S.

(Ⅰ)若{2,﹣2}S,求使元素个数最少的集合S;

(Ⅱ)若非空集合S为有限集,则你对集合S的元素个数有何猜测?并请证明你的猜测正确.

26.已知集合A={x|x2﹣3x﹣4≤0},B={x|x2﹣2mx+m2﹣9≤0},C={y|y=2x+b,x∈R}

(1)若A∩B=[0,4],求实数m的值;

(2)若A∩C=,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3)若A∪B=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试卷答案

1.A 2.D 3.C 4.B 5.B 6.C 7.D 8.D 9.C 10.B 11.C 12.B 13.D 14.D 16.1

17.[﹣3,﹣1)∪(3,+∞)

18.[0,2]

19.﹣1

20.0≤a<4或a>4

21.(1)利用韦达定理,求出m,n,即可求m﹣n的值;

(2)若A∪B=A,BA,分类讨论求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不等式x2+mx+3≤0的解集为A=[1,n],

∴,∴m=﹣4,n=3,

∴m﹣n=﹣7;

(2)A∪B=A,∴BA.

①B=,△=a2﹣4a<0,∴0

综上所述,0

22.【解答】解:要使g(x)有意义,则:0

∴﹣1

∴A={x|﹣1

∵A∩B=B,

∴BA;

①若B=,满足BA,

则a≥2a﹣1,解得a≤1;

②若B≠,则,

解得1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23.【解答】解:集合A={x|x2+x>0}={x|x<﹣1或x>0}∴﹣1,2是方程x2+ax+b=0的两个根,

∴a=﹣1,b=﹣2

即a,b的值分别是﹣1,﹣2.

24.【解答】解:集合A={x|x2+px+1=0},B={x|x2+qx+r=0},且A∩B={1},

∴1+p+1=0,解得p=﹣2;

又1+q+r=0,①

(UA)∩B={﹣2},

∴4﹣2q+r=0,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q=1,r=﹣2;

∴实数p=﹣2,q=1,r=﹣2.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定义与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25.【解答】解:(Ⅰ)2∈S,则﹣1∈S,∈S,可得2∈S;﹣2∈S,则∈S,∈S,可得﹣2∈S,

∴{2,﹣2}S,使元素个数最少的集合S为{2,﹣1,,﹣2,, }.

(Ⅱ)非空有限集S的元素个数是3的倍数.

证明如下:

(1)设a∈S则a≠0,1且a∈S,则∈S, =∈S, =a∈S

假设a=,则a2﹣a+1=0(a≠1)m无实数根,故a≠.

同理可证a,,两两不同.

即若有a∈S,则必有{a,, }S.

(2)若存在b∈S(b≠a),必有{b,, }S.{a,, }∩{b,, }=.

于是{a,,,b,, }S.

上述推理还可继续,由于S为有限集,故上述推理有限步可中止,

∴S的元素个数为3的倍数.

26.【解答】解:(1)由A中不等式变形得:(x﹣4)(x+1)≤0,

解得:﹣1≤x≤4,即A=[﹣1,4];

由B中不等式变形得:(x﹣m+3)(x﹣m﹣3)≤0,

解得:m﹣3≤x≤m+3,即B=[m﹣3,m+3],

∵A∩B=[0,4],

∴,

解得:m=3;

(2)∵由C中y=2x+b>b,x∈R,得到C=(b,+∞),且A∩C=,A=[﹣1,4],

∴实数b的范围为b≥4;

(3)∵A∪B=B,

∴AB,

∴,

5.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五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6.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由图形想象出位置关系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分析事物间关系,进而选择解决问题途径。教学重点: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难点:

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几种?

[生]可利用定义判断,也可依判定定理判断.2.讲授新课: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师]该章的章图说明旗杆与其影子之间构成的几何图形,请同学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在移动,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

[讨论、观察片刻,提醒学生从位置关系去分析,师可用电

筒照射一杆,让学生得出结论]进而提醒学生观察右图。

[生]由图形可知,旗杆与地面内任意一条径B的直线垂直

(若先回答射影,可引导其抽象为直线)

师进一步提出:那么旗杆所在线与平面内不经过B点的线

位置如何呢?依据是什么?

[生]垂直.依据是异面直线垂直定义.生在师的诱导下,尝试地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l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可记作l⊥α

其中直线l叫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直线l的垂面.[师]“任意一条直线”,说明直线l必须和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具有垂直关系.不能理解成无数条线,必须是全部.同学可找一反例说明.[生]当一条直线和一平面内一组平行线垂直时,该直线不一定和平面垂直.(可举教材中每一行字看成平行线,当钢笔与其垂直时,不一定钢笔就与教材所在面垂直)[师]若l∥α或lα,则l此时不会和α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由此,当l与α具有l⊥α关系时,直线l一定和α相交.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即交点叫垂足.师进一步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观图的画法

.(师生共同规范地画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

画直线与水平平面垂直时,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 l⊥α点P是垂足

让学生观察投影片中所给四个图形,能得出什么结论.经师诱导,生得到结论.[生]图(1)、(2)说明经过空间一点P作α的垂线只有一条,图(3)、(4)说明,经过空间一点P作l的垂面只有一个.除定义外,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还有什么方法呢?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

例1: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a∥b,a⊥α

求证:b⊥α

分析:要证b⊥α,需证b与α内任意一条直线m垂直.运用等价转化思想证明与b平行的线a垂直于m,则

需依题设直线m存在.进而运用线垂直于面

线垂直于面内线完成证明.学生依图,及分析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设m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此结论可以直接利用,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

给出判定定理,学生思考证明途径.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mα,nα,m∩n=B,l⊥m,l⊥n.求证:l⊥α.分析:此定理要证明,需达到l⊥α关系.而由定义知只要能设法证明l垂直于α内任一条直线

即可,不妨设此线为g,则需证l⊥g就可以.证明l⊥g较困难,同学可考虑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学生先思考,如何先确定线位置

.由于已知条件中有m∩n=B,所以可先从l、g都通过点B的情况证起,然后再推广到其他情形,也可看成是分类讨论思想渗透.证明过程学生可先表述,然后共同整理.证明:设g是平面α内任一直线.(1)当l、g都通过点B时,在l上点B的两侧分别取点A、A′,使AB=A′B,则由已知条件推出m、n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1°g与m(或n)重合那么依l⊥m(或l⊥n)可推出l⊥g.2°g与m(或n)不重合,那么在α内任作一线CD

m∩CD=C,n∩CD=D,g∩CD=E

连结AC、A′C、AD、A′D、AE、A′E.∵AC=A′C,AD=A′D,CD=CD,∴△ACD≌△A′CD,得∠ACE=∠A′CE

即△ACE≌△A′CE,那么AE=A′E

∴g是AA′的垂直平分线,于是l⊥g

(2)当l、g不都通过点B时

过点B作l′、g′,使l′∥l,g′∥g

同理可证l′⊥g′,因而l⊥g

综上所述,无论l、g是否通过点B,总有l⊥g.由于g是平面α内任一直线,因而得l⊥α

[l、g不都通过点B,可解释为:l、g之一过点B,l、g都不过点B]

[师]对于判定定理注意二点.一是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一定要记准、用对.二是要判断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3.课堂练习:

1.判断题

(1)l⊥αl与α相交()

(2)mα,nα,l⊥m,l⊥nl⊥α()

(3)l∥m,m∥n,l⊥αn⊥α()

解:(1)√若不相交,则应有l∥α,或lα.(2)×m、n若是两条平行直线,则命题结论不一定正确.(3)√由例题结论可推得.2.已知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求证: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已知:m、l确定平面α,m⊥n,l⊥n,m∩l=o

求证:n⊥α.证明:因

3.求证: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内各点连结而成的线段中,垂直于平面的线段最短.[连结平面α内的两点,Q和R,设PQ⊥α,则∠PQR=90°,在Rt△PQR中,PQ<PR.4.课时小结:

1.定义中的“任何一条直线”这一词语,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2.和平面垂直的直线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注意两个结论: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4.判定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本节课给出了三种方法:

(1)定义强调“任何一条直线”;

(2)例1的结论符合“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特征;

(3)判定定理必须是“两条相交直线”.5.课后作业:

预习:

(1)性质定理主要是讲什么?条件、结论各是什么?

7.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七

提问:1什么是力?2你看得到力吗?力有颜色、形状、体积吗?3那我们怎样来研究力?4力有哪些作用效果?5要使物体产生相同的效果,可以怎样施力?归纳总结: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二、合力与分力

1. 概念

一个力F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F1 、F2、F3……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叫做那几个力F1 、F2、F3……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基础:等效替代的关系。

(2)注意:合力与分力不是并列、并存的关系。

三、力的合成(板书)

1. 概念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2. 如何对力进行合成

(1)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总结:两力同向相加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每一个分力方向相同。

总结:两力反向合成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分力方向相同。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该怎样求合力?

问题:1怎样保证合力与分力等效?2力的大小怎样知道?3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演示探究性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3. 平行四边形定则

内容:选择同一标度,以表示这两个分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 夹在这两条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对角线的长度表示合力的大小,对角线所指的方向就表示合力的方向。

4. 课堂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1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θ变化而如何变化?2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3合力F是否总大于原来两个力F1、F2?

总结归纳:合力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

5. 多个力合成的方法

提问:平行四边形定则每一次只能对两个力求和,那要是多个力求和呢?如何处理?(看ppt)

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四、总结归纳:力的合成的注意事项

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能进行力的合成,因为它们只能对各自的物体产生力的效果,而只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无论力的性质如何,都可以进行合成。2合力是假象力,是用来等效代替分力的,但这不表示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3合力和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和分力之间一定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8.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八

一、教材特点

1.突显生活数学化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关注数学情境,强调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文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引言——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得知识内容有来龙去脉,体现“生活数学化”的观点,突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教材从章头引言的实例分析引入知识,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再给出几个例题,把数学知识归结到应用的层面上.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章头引言里就提出了“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星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00km.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这个问题是不可及物体的测量问题.本章的许多问题都是这类不可及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的测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并思考的,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仅依靠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只能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测量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问题,仅用锐角三角函数就不够了,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有熟悉感,会充满好奇,会有动力.然后再通过一个探究,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探索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最后再分别通过两个例题,来突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并在1.2节的应用举例,具体呈现正余弦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阅读与思考”这个栏目里介绍了海伦和秦九韶,这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特点,说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

由(1)知△ADE≌△CBF,

∴AE=FC,

同理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1)知AE∥CF,

又∵△ADE≌△CBF,

∴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二、数学问题变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我们举例说明了数学问题变式的一些方法.但应当指出,问题变式不是为了“变式”而变式,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数学变式.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完成“应用——理解——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变式设计要巧,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正确把握变式的“度”.一般的,设计数学变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差异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要强调一个“变”字,避免简单的重复.变式题组的题目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对每道题,要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鲜的题目给学生的刺激性强,做题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大,思维敏捷,使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设计数学变式,要努力做到变中求“活”,变中求“新”,变中求“异”.

2.递进性.问题变式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变式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跨过一个个“门槛”,既起到训练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拓展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应该力求内涵丰富,境界开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到内容充实.因此,所选范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二要具有延伸性,可进行一题多变;三要注意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4.灵活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问题变式训练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力求使学生独立练习和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半独立练习相结合.同时,根据数学内容,有时可分散训练,有时可集中训练,有时一个题目的变式可分几次完成.充分展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方式.这种灵活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大脑神经的兴奋度,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责任编辑黄桂坚)2.系统性更强,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这使高中数学教材更趋系统化.教材的每一部分知识呈现都是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概括”“解释说明”“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等几个部分构成,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也逐渐学会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到“抽象概括”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是对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5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第二章的数列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诸多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数列与函数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归纳思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数形结合思想(教材30页的例1、例2),方程思想(等差、等比数列中几个基本量的计算),算法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产生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超脱“题海”,使之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9.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 篇九

1、盈盈荷瓣风前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御新栽荔枝丹。

5、__________________,卢橘杨梅次第新。__________________ ,不妨长作岭南人。

6、__________________,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至于成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9、__________ ,____________。前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诏书特下,______________ ,寻蒙国恩,________________。

11、郡县逼迫,________________;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 。

1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4、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所希冀!

15、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

17、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__ 。

19、_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20、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听得到一声“去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减了玉肌:__________ ?

23、下西风黄叶纷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蹙愁眉死临侵地。

24、____________________,比司马青衫更湿。__________________,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 ,恨压三峰华岳低。

27、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9、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 ;屈原放逐,____________;左丘失明,

__________;孙子膑脚,__________;不韦迁蜀,__________ ;韩非囚秦,________ 。

《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屈原既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 ?众人皆醉,

__________________ ?何故深思高举,__________?

35、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

宁赴湘流,______________ 。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_________ ?

36、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缨,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__________________ ;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 。

41、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_______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

45、故九万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46、________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

10.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十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 ;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

2、,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木直中绳。

5、故木受绳则直,,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8、,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蛟龙生焉;,圣心备焉。

10、故不积跬步,。

11、,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荀子·劝学》)

13、师者,所以。

14、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1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贱,。

16、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位卑则足羞。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师说》)20、,水波不兴。

21、举酒属客。

22、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23、纵一苇之所如。

2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25、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

26、,泣孤舟之嫠妇。(比喻、对偶)

27、“,”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9、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30、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3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34、意有所及。

35、,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

36、,四望如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1)。(2)。。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4、古人云:“,。”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7、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8、。,阿房出。

9、五步一楼,;,;各抱地势。

10、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11、,;,风雨凄凄。

12、明星荧荧,;,;,;,焚椒兰也。雷霆乍惊,;,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使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

14、灭六国者。族秦者。

15、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16、大江东去,、。

17、,卷起千堆雪。

18、羽扇纶巾,、。

19、故国神游。

20、人间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21、,雨打风吹去。

22、,人道寄奴曾住。

23、,赢得仓皇北顾。

24、凭谁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荷塘月色》------《西州曲》)

26、无故寻愁觅恨。。

27、。,那管世人诽谤。

28、富贵不知乐业。。

29、。:莫效此儿形状!(《西江月》)

必修三

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穷饿无聊,。

3、死而死矣,层见错出。,!

4、所谓誓不与贼具生。

5、生无以救国难。(《指南录后序》)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亦曷故哉?

7、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

8、大阉之乱,四海之大,?(《五人墓碑记》)

9、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12、,不仁;,不知;,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1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积其德义。

14、不念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5、君人者,;将有作,; 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 忧懈怠,;虑壅蔽,;想谗邪,; 恩所加,;罚所及。

16、总此十思,简能而任之,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可以尽豫游之乐,,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况于将相乎!

1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吾入关,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成语:秋毫无犯)20、。(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1、,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成语:劳苦功高)

22、大行不顾细谨。,何辞为。

2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必修四

1、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2、“。”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5、盖均无贫。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7、吾恐季孙之忧。(《季氏将伐颛臾》)

8、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

9、,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寡人之于国也》)

12、尔来四万八千岁。

13、地崩山摧壮士死。

1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6、,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但见悲鸟号古木。

18、,枯松倒挂倚绝壁。。

19、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20、,不见长江滚滚来。,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1、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

22、,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23、,初为《霓裳》后《绿腰》。

24、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25、间关鹰语花底滑。

26、,此时无声胜有声。

27、银瓶乍破水浆迸。

28、,唯见江心秋月白。

29、曲罢曾教善才服。30、,秋月春风等闲度。

31、夜深忽梦少年事。

32、,相逢何必曾相识。

33、浔阳地僻无音乐。

34、,往往取酒还独倾。

35、座中泣下谁最多?。(《琵琶行》)

36、庄生小梦迷蝴蝶。

37、,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38、小楼昨夜又东风。

39、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40、明月不谙离别苦。

41、昨夜西风凋碧树。。(《蝶恋花》)

42、、,暮霭沉沉楚天阔。

43、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

44、,冷冷清清。

45、,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46、,控蛮荆而引瓯越。

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48、腾蛟起凤,;紫电青霜。

49、,烟光凝而暮山紫。

50、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51、闾阎扑地,;舸舰迷津。

52、,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

5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54、遥襟俯畅。爽籁发而清风生。

55、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56、时运不齐。,李广难封。

5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58、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59、,空余报国之情;,岂效穷途之哭!

60、无路请缨,;有怀投笔。61、杨意不逢,;钟期相遇,?

62、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弟子今何在?。63、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

64、初淅沥以萧飒,。65、,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66、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栗冽,; 其意萧条。

67、,佳木葱茏而可悦。,木遭之而叶脱。69、商,;夷。

70、思其力之所不及,宜其。71、。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声赋》)

必修五

1、盈盈荷瓣风前落,2、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4、,禁御新栽荔枝丹。

5、,卢橘杨梅次第新。,不妨长作岭南人。

6、,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8、,;,形影相吊。

9、。前守臣逵察臣孝廉。

10、诏书特下,寻蒙国恩。

11、郡县逼迫,;州司临门。

12、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

14、今臣亡国贱俘,,,有所希冀!

15、但以刘日薄西山,。

16、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17、母孙二人。

18、乌鸟私情。

19、,死当结草。《陈情表》 20、,。?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

22、听得到一声“去也”,;,减了玉肌: ?

23、下西风黄叶纷飞。,蹙愁眉死临侵地。

24、,比司马青衫更湿。,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

26、,恨压三峰华岳低。

27、青山隔送行。

28、夕阳古道无人语。

29、四围山色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32、屈原既放,。

33、,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世人皆浊,?众人皆醉,?何故深思高举,?

35、吾闻之。安能以身之察察,? 宁赴湘流。安能以皓皓之白,?

36、,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流言。

38、沉默呵,沉默呵!。

39、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怒而飞。

41、野马也。

42、天之苍苍,? ?其视下也。

4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45、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46、,蟪蛄不知春秋。

47、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论语》选读背诵检测题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2.1)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3)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

4、,不令而行;其身不正。(13.6)[01为政以德]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12.1)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3.1)

7、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

8、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02克己复礼]

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10、丈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为夫子?”„„长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04知其不可而为之]

11、子曰:“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_________________。”„„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6)[05仁者爱人]

13、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9)

14、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4.16)

15、子曰:“_________,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7.16)

16、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19)

17、子曰:“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乐,仁者寿。”(6.23)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生乎?__________,不亦远乎?”(8.7)[06君子之风]

1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______。”(2.14)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矣。”(16.4)

2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以人废言。”(15.23)

2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12.24)[08周而不比]

23、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7.8)

24、子路问:“_________________?”子曰:“有父兄在,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问:“_______________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子曰:“求也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2)[11诲人不倦]

2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学道则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17.4)

26、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12高山仰止]

27、(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夫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11.26)[13沂水春风]

28、曰:“然则师愈与?”子曰:“________________。”(11.16)

2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13.23)30、“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___________________。”(13.24)

01为政以德

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⑵陈力就列。

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⑻。草上之风,必偃。

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02克己复礼

⑴一日克己复礼。

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⑶是可忍也,?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⑹君子务本。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03待贾而沽

⑴日月逝矣。

⑵笃信好学。⑶道不同。

⑷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⑸不曰坚乎,;不曰白乎。⑹危邦不入。

⑺天下有道则见,?

04知其不可而为之

⑴往者不可谏。⑵四体不勤。⑶君子之仕也。⑷欲洁其身。

⑸长幼之节,;君臣之义,?

05仁者爱人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⑵夫子之道。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⑷老者安之。

06君子之风

1.志于道,依于仁。

2.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4.,小人喻于利。

5.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6.,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7.不义而富且贵。

8.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9.仁者不忧。10.知者乐水。

11.,仁者静;知者乐。12.士不可以不弘毅。

1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14.文犹质也。

15.子温而厉。

07求诸己

⑴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⑵仁远乎哉?我欲仁。

⑶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⑷君子之过也。

⑸过也,;更也。⑹力不足者。

⑺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

08周而不比

⑴君子周而不比。⑵君子矜而不争。

⑶视其所以,,人焉廋哉? ⑷益者三友。

⑸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矣。⑹,则远怨矣。⑺以直报怨。⑻君子不以言举人。

⑼事君数,斯辱矣。⑽君子以文会友。

09出辞气远鄙倍

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⑵,斯远暴慢矣;,斯近信矣;,斯远鄙倍矣。⑶,失人;,失言。

⑷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⑸夫人不言。⑹有德者必有言。⑺仁者必有勇。

10学以致其道

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⑵古之学者为己。

⑶耕也,;学也。

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⑻贤者识其大者。

⑼,仁在其中矣。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诲人不倦

⑴子以四教:、、、。⑵为之不厌。⑶不愤不启。⑷,则不复也。⑸贫而无谄。⑹如切如磋。

⑺,素以为绚兮。⑻四时行焉。

12高山仰止

⑴用之则行。

⑵君子学道则爱人。⑶仰之弥高。⑷瞻之在前。

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13沂水春风

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4中庸之道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⑵礼之用。先王之道,斯为美。⑶君子和而不同。⑷乡愿。德之贼也

⑸恶称人之恶者,恶勇而无礼者。

⑹恶徼以为知者。

15敬鬼神而远之

⑵务民之义,可谓知矣。⑵仁者,可谓仁矣。⑶慎终追远。

⑷君子有三畏:。⑸,命也;,命也。⑹与其媚于奥。⑺死生有命。

11.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 篇十一

一、历史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 一) 定义

著名的学者谭其骧先生有言: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 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到的戏剧! ”(2)由此可见,历史与地理的紧密关系,历史研究一定要放在特定的地理时空中去考察。《辞海》将历史地图解释为“专题地图之一。反映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状况的地图。如历史事件的地点、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历史政治形势、国内外战争、民族迁徙、经济和文化发展等。”(3)

( 二) 分类

历史地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人教版和人民版历史教材的必修一为例进行探究,那么就将其根据政治史专题的特点分为政治类、军事类、对外关系类三种。

政治类: 主要有《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疆域图》、《古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等。

军事类:《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等。

对外关系类:《罗马扩张示意图》等。

二、历史地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 一)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一显著特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靠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知,历史地图则恰恰做到这一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后世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针对这一内容的讲解,教师就应该将历史地图合理的运用起来。通过《西周分封示意图》,学生不仅能够清晰的看出周武王对其同姓和异姓分封的不同之处,而且也更容易体会分封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知识学习的目地。

( 二) 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的发展观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历史地图可以“运用视觉手段来突出变化、扩展和收缩”、它能够“体现历史进程的连续性”。(4)仔细观察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54 页的《太平天国形式示意图》,关于黄河入海口在地图上标注了两条,分别是1855 年以前黄河注入黄海,1855 年以后黄河注入渤海。可能在众多的中学生的认知里一直以为黄河的入海口只有一条而且是没有经过变化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线索,以该幅地图为出发点,提出进一步的假设,长江是否也这样呢? 或者,除此之外,设问我国各地的地理名称或行政规划是否也同样经历了变化。最后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加强学生对纵向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发展观。

三、教材选用的历史地图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历史教科书由专家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然而,笔者探究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发现了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关于《秦朝疆域图》,个人认为人民版的历史地图更为全面一些,它不仅将疆域图清晰的展现出来,而且也将疆域的接壤地区标注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秦的疆域及秦统一前的六国分布,而且也能够了解秦朝以外的世界,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

再者,人教版必修一第27 页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同样也有问题,罗马的扩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图的各个地区的名称却是不统一的,比如在欧洲的西部和北部,它用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这两种人种的概念来等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区名称,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误解,以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是地区的名称。

四、选用的历史地图中较为优秀的方面

( 一) 人民版必修一第51 页的《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1911) 》运用十分合理。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 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者土崩瓦解。而该幅图也用红色清晰地标示出确切的独立省份,使得学习者在学习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当时独立的省份主要在南方,而在北方却寥寥无几。由此观察到的结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袁世凯之所以成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 二) 人民版必修一第68 页《中国民族分布图》全面的将我国民族的多元化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清楚的了解各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及所占区域的大小,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意义。

总之,本文选取两种版本的历史教材为例,分别从其定义、分类、作用、及其运用中的优缺点一一来加以探究,其目的并不是比较孰好孰坏,而是旨在从中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服务学生的目地。

参考文献

[1]郑樵.通志总序.图谱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葛剑雄.看版图学中国历史[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3]夏征农.辞海(上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07.

上一篇:关于我国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下一篇:理想的职业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