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精选5篇)
1.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篇一
一、计算教学的困惑
1. 是复习导入还是情境导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所以,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都是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练习→总结回顾”的环节进行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不错的效果,但很多教师都存在着困惑: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教学,如果按传统的复习导入是不是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呢?
2. 算理重于算法还是算法重于算理
算理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指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算法是计算的方法,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步骤,使计算方便、准确. 当前学生计算能力差,与教师在课堂上“重算法、轻算理”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教师都认为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一节课中只要把多种算法讲清楚就很好了哪里还有时间讲算理. 就算有剩余的时间还不如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也许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3. 教师讲授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觉得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的老师又觉得计算方法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如,乘法竖式、除法竖式的格式,当然是教师讲、学生学就行了,还怎么自主探索? 好像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那到底在计算教学中是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习新知,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二、计算教学困惑的思考
1. 复习导入与情境导入的关系
为了探究“复习旧知导入”和“创设情境导入”的效果,用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一课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复习旧知导入”的效果明显比“创设情境导入”的效果好,因为学生在二年级学过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但因为时间隔了比较久,很多学生都忘记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进行旧知复习,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使学生能从旧知迁移至新知,顺利地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格式”这个难点.
2. 算理是必须的,算法不可缺
( 1) 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
算理是指计算的理论依据. 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问题. 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是按算理规定的方法. 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 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正所谓: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可见,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生成算法,并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
( 2) 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计算教学注重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算法多样化更多地体现在一种算法的个性化上,算法优化则更多地体现在算法的“进化”上,这个“进化”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教学中,倘若过分地追求方法的多样化,往往就会得出一些只适合于个别优秀学生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错失了优化基本算法与熟练掌握运算技能的时机,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对比分析,优化算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较快地掌握基本算法,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
( 3)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
2.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篇二
一、农村作文教学的困惑
1. 作文时间程式化。
文章源于生活, 这是最基本的写作理论。学生的作文训练应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现实体验并积累材料, 然后进行思维整理, 最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但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多数只是把与考试有直接关系的课文内容作为任务反复演练。学生面对作文所需的材料不熟悉, 不知道写什么, 也不懂怎样写, 只好胡编乱造或抄袭后交给老师, 认为任务就算完成了。
2. 作文训练模式化。
作文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应有感而发、有事而叙, 但长期单一形式的作文训练难以兼顾学生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个性、不同层次的要求;把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创造性思维统一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呆板的应试技能训练, 学生作文没有兴趣, 只好东拼西凑、无病呻吟。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偏少、知识面狭窄, 也令学生写作无从下笔。
3. 作文评改形式化。
长期以来, 学校领导要求作文精批细改, 家长也迷信于精批细改, 认为只有精批细改学生作文的教师才是有责任心、有水平、优秀的好老师。但调查结果表明:面对老师呕心沥血、勾画圈点的鲜红一大片, 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看看分数而已, 几乎没有学生根据老师的批阅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的僵化不变的固定模式已成为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提升作文教学成绩的最大困难。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作文素质的对策
1. 突破写作模式化, 把作文教学贯穿语文教学之中。
(1) 作文教学应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作文教学应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阅读教材中各类文体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大多可称作写作的典范, 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模仿标本、过渡桥梁。如记叙文《大海中永生》、议论文《滴水穿石的启示》都叙述了三件事例, 其叙述方法及作用有何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倾注心力, 抓住类似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文学材料比较揣摩, 悟出一些规律, 那么学生就能凭借掌握的规律摆脱盲目的写作行为, 较好地处理不同文体的材料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材料详略的关系等问题, 从而得心应手地作文。
(2) 作文教学要与课外阅读训练紧密结合。“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农村语文教师要更加关注并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为写作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精神体验和写作思路、方法。
(3) 充分利用好单元习作例文、口语交际。苏教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每单元都有习作例文和习作指导, 其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写作习惯, 提升作文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更多的口语交际活动也应由教师设计, 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效积累为作文教学做准备。
2. 突破作文文体固定模式, 引导学生写随意作文。
(1) 走出课堂, 走进自然。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很显然,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大自然, 跳出教室、学校这个“四角的天空”, 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资源, 反映纷繁的社会, 书写精彩的人生, 让学生的作文“大气”起来。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练笔, 善于从社会、自然这部大书中开发资源、汲取营养。
(2) 勇于实践, 鼓励创新。作为教师要摒弃懒惰思想,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放飞理想的翅膀。首先, 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自己写作的技巧;其次, 教师要勤于写“下水”作文。现在是网络时代, 教师如果从网上下载一篇“范文”读给学生, 那么学生也会如法炮制, “剽窃”他人之作, 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我们不妨师生同堂同写一篇作文, 不从网上下载, 不求助作文辅导书, 师生一起大胆写作、有创意地写作。只有勇于做“下水”的榜样, 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乐于写作, 放飞想像的翅膀。
另外, 教师还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这样的习作方式:每学期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精致作品集, 自己为它取名、编目录、画插图、写序等。所谓随意, 就是老师不定册、不定质、不定量, 由学生自己根据情趣好恶进行创作:喜欢静物的可写观察日记, 有辩才的就写评论杂感, 一时不想写什么的也可以摘抄名篇段落。一个学期结束, 举办一次大展览, 互相传阅, 共同评点, 从文章质量、版面设计、书写插图等方面选出优秀作品集, 并给予一定的嘉奖。随意作文深受学生的青睐, 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通过写作, 让学生以文本来观照自身, 从中受到思想的洗礼、情感和趣味的熏陶, 从而发展学生个性,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达到滋润心根、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3. 突破评改固定模式, 变
“教师的改”为“以学生评改”为主体的评改方式。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师要了解作文教学在不同学段的要求, 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其实, 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也要让学生明确小学各阶段的习作目标, 为自改作文做好准备。
关于作文评改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早有明确精到的见解:“改与作文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秉承叶老的教导, 笔者尝试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有些学生不愿意改作文, 只想做完交给老师了事, 于是笔者将学生的作文以活页形式出现, 张贴在教室, 让大家集体在上面改。在学生评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参与, 积极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 从中体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评改活动, 符合了学生注重自身存在、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个性心理。在初次尝试中, 笔者看到了学生习作中的“取长补短”, 也看到了这样的评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尤其是老师、学生争论修改之后, 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提高很快。
以上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僵化模式所阐述的对策主要倾注于三个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相结合;教师评改和学生评改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是指导学生将阅读、听说、活动联系起来为写作打基础, 课外随意作文不随意,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自学写作的良好习惯, 反过来, 良好的习惯也为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做了保证, 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等。
综上所述,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只要能够积极改进, 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要:作文教学被应试教育所左右, 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旧模式。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使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本文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相结合;教师评改和学生评改相结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惑,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篇三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1. 观念缺位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材内容为学生传达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处在被动地位, 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传达出的知识,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智力水平与思维判断水平的发展。导致该种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缺乏深入、正确的理解, 也更加没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致使课堂教学行为异化。此外, 很多教师也没有用系统化的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从本质上而言,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从全局角度上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 不能够只注重教学形式, 但是, 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还是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教育理论匮乏
目前,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有后现代知识观、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等, 这为我国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 这些理论体系与教育制度主要适用在体系完善的发达国家, 在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时, 是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理论的, 但是, 很多学校与教师在进行改革时, 却未注意到这一问题, 导致教育理论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产生了冲突。
3. 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 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改革都呈消极态度, 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工作失去根本, 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停留在浅层次上, 对课堂理解片面, 不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也无法实现深层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 教学水平高、感染力强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讲课毫无亮点, 无法用自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 这是无法实现创新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必须要从自己做起, 转变传统的教学态度, 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的成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转向措施分析
1. 改变传统思想, 树立起现代化教育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为此, 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学生存在的差异, 还要为学生提供创造与想象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机会, 注意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 在进行评价时, 还需要遵循多元化原则, 为此, 教师需要对人才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 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注重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与多元性。
2. 科学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性与创新性发展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需要合理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避免照搬这些理论, 同时, 还要创新这些教育理论, 促进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加快教学改革的不法。此外, 在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 不仅要创新教育思想, 还要继承传统教育思想, 根植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从民族文化上寻求到教育改革的根本, 这不仅能够加快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步伐,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学载体主要为语文教材。目前, 教材也开始从传统黑白模式进入到彩色模式, 其中有大量彩色的插图,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联想出动态的短片, 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现有的插图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学生挖掘出插图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也是应对小学语文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从感性思维模式转化为理性思维模式, 对于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 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应用各种丰富的素材就能够让生涩的语言丰富起来。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阅历较少, 教师就能够应用多样化的素材来拓展他们的眼界, 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当然, 教师也要注意到, 这些素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材并非教学主题, 教师需要根据素材为学生设置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飞跃。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改革不仅是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 但是, 在部分因素的影响下,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以我国教育现状为出发点, 合理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转变教育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少明, 张建中, 张扬.紧贴课改, 形式多样, 教师走向自觉研修[J].计算机教与学, 2005 (Z1) .
[2]夏清强.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2) .
4.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篇四
1.评价的趋于廉价和过迟介入
此次课改极力倡导评价的改革,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标准》精神, 出现了种种不恰当的评价行为。
现象:一节二年级的“统计”的数学课, 在3名学生顺利地配合老师做了抛篮球的实验之后, 教师非常兴奋地说:“你们3个表现太好了, 每人奖励一颗五角星。”于是, 把3颗闪闪发光的五角星贴在了三名学生的额头上。
反思:课堂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 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 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现象1中的教师, 只是因3名学生配合教师顺利完成实验就大加赞赏, 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长此以往, 超值的嘉奖会让孩子“迷失了自我” !
2.合作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几乎所有的课堂上, 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但有时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 它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里, 不能不令人深思。
现象:孩子们围坐在一起, 老师一宣布小组合作, 前排学生唰地回过身来, 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嚷嚷, 每个人也都在做动手做实验, 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 立马就是各小组汇报。
反思:听了这样的课, 谁都会想这样两个问题:数学课上, 学生独立思考要不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理念是对的, 错的是我们把它“形式化、表面化”了。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切莫让“合作”变成“合坐”!
3.交流成了命令
现象:一节二年级的“认识人民币”, 教师提出:“小朋友们, 你们能不能把桌子上的人民币分类?”这是一个让学生体现个性的机会。学生马上兴致勃勃, 争先恐后, 有的说:“我老早就发现了, 它们可以分成纸币和硬币。”话音刚落, 另一个学生就嚷嚷开了:“还有还有, 一分和一分一块儿, 一角和一角一块儿, 一元和一元一块儿……”“我还有别的……”没等这个学生说完, 教师就在一边严肃又有点生气地说了:“你们组内交流了吗?没有交流就各自大喊大叫了, 这是不好的, 先请小朋友们组内交流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然后汇报。”学生们无奈只得以小组为单位, 又重复了刚才几个同学的分法。之后的汇报也和交流之前无二, 只是教师大力称赞了其中一位按“元、角、分”分类的同学, 并说:“啊, 太棒了, 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一模一样, 大家给他鼓豉掌。”
其实, 学生的各种想法、分法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之时, 也正是互相交流之时, 教师一定要先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不但降低了课堂学习气氛, 而且有浪费时间之嫌。难道学生的交流, 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吗?
4.情境过于泛滥
现象:认识人民币一课, 教师说:“在手拉手活动中, 浙江的小明给四川的贫困地区小朋友写了一封信, 他需要什么呢?”一个学生回答:“他需要坐火车去四川。”第二个学生说:“他需要知道这个小朋友住在哪儿。”老师急了:“小明还要上学, 他准备把信寄出去。他需要什么呢?”学生有回答要信封的, 有回答要地址的, 还有回答要邮票的。教师追问:“一张邮票多少钱?”生答:“8角。”于是, 教师点出正题:“那么8角钱可以怎么拿呢?”
说了那么多, 教师就是想让学生思考8角钱可以怎么拿!为了一个小练习, 居然如此大动干戈!这些讨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必然影响教学的效率。
5.算法多样化就无法进行算法优化。
有的教师认为,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 方法与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 任何优越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的过程, 是个体学习、吸纳他人计算方法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优化, 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与提高。
二、反思教师的观念转变
1.穿新鞋, 走老路。
部分老师把搬掉讲台, 就叫“转变教师角色”, 改变课桌摆放位置就叫“转变学习方式”, 把一味的肯定叫做“转变评价方式”……似乎一下子课程改革已顺利实施。但事实如何呢?不言而喻, 这是对课改理念的模式化、表面化、绝对化理解, 势必会步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2.全盘接收, 奉若神明。
许多教师认为, 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顺序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审定出来的。他们在编写时必定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 自有贯穿其中的道理。所以, 上课时不敢轻易改动。且对各种教学杂志、课改从书中的教学理论及名师示范课中的教学方法深信不已, 几乎全盘照搬, 结果南桔北枳。
教师是课改的灵魂。教师观念不转变, 课改无异于缘木求鱼。而更新观念, 贵在自身的努力与领悟。
三、反思《新课程标准》
我们有必要借鉴和学习他人经验, 为我所用。对《标准》的领悟与学习便首当其冲。去年十月份在沈阳市召开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 与会代表和专家们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数与代数”主要有以下意见和建议:
1.建议文字表述应尽可能明确和具体, 如对“会……”“能……”做出明确的界定。
2.有些内容要求偏高。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难于理解;第一学段要求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这个要求也比较难。
3.有代表认为, 有些内容安排上有相互矛盾、脱节的现象。如第一学段不要求四则过算, 也没有出现小括号, 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却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对“空间与图形”的意见和建议有:
1.应注意前后的一致性和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和呼应, 如平方分米没出现后面就出现了立方分米;画垂线在第二学段不作要求, 但却要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关于证明, 代表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 建议将“图形与证明”改为“图形与推理”;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索得来的结论, 可不可用?可不可以作为理论的依据?希望《标准》能够给予说明……
对其它内容标准如“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也提出了各种意见各和建议。
以上问题形形色色, 不一而足, 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 在实践中解决。所幸的是, 环顾四周, 一路上都有披荆斩棘, 开僻新道的人, 愿我们互勉、共进。
四、反思各种培训
我们的教师其实很敬业, 他们有很多希望, 希望能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 希望能得到数学教学研究者的课堂教学指导, 希望有机会参加小学数学教师的沙龙会议, 还有很多希望。但现实是, 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培训的机会, 内容却与自己当前工作实践联系不太紧密, 付诸者众, 独树一帜者寡;夸夸其谈者泛, 切中要害者鲜。所以, 希冀以几次大规模全员性的培训给大众洗脑的想法, 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以培训主题或精神为参照, 结合自己的实际, 多思多问多总结, 才是上策。
五、我们需要冷静的态度
5.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 篇五
新时代背景下, 众多教师已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漏洞,已经有意识地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这一改革工作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 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但改革实践中,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造成多数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产生困惑, 极大地制约教学改革工作。基于此, 本文在此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困惑及方向,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
(一 )学生素质与能力是否值得信任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 我国学生普遍缺乏较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学生不能独立自主且高效地学习。这就让教师开始思考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否值得信任, 学生能否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 并利用自身能力及有限条件进行高效学习。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教育仍受考试制度的限制,教师担心新课程改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受这种困惑的制约,教师不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阻碍新课程改革。
(二 )教学资源能否支撑课程改革
另外, 我国现代教育起步较晚, 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方面,还体现在教学资源方面。尤其是我国欠发达地区,课堂教学资源相对欠缺,教师能利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粉笔和黑板。
相比之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需要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主动学习做支撑。因此, 部分教师的困惑是当前教学资源能否支撑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三 )实践与计划的强烈对比
实践情况与计划存在强烈的对比性, 让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并不容易,极大地限制教师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这种理念是针对小班教学而言的, 在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让教师转变教学重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 部分学校教师甚至要面对五六十名学生,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语文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批改学生作业。因此,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 更无法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一 )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起引导和监督职能。因此,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质量和效率,只有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才能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教师能力的提高,才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才能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才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具体来说,当教师能力与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教师才能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才能尊重学生的能力, 才能在教学中信任学生,并利用个人经验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二 )丰富教学资源
在此基础上,各小学应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让学校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让教师拥有更多资源进行课程改革。
只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解放教师, 才能让教师更灵活地选择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更自由地学习和成长。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更丰富的写作资源,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范文,让学生在借鉴中不断提炼写作技巧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改革教学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众多小学对教学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实现小学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教师的工作需要从面到点进行改革,减少工作量,让教师拥有更多时间观察学生,并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此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评价,利用先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发展性评价的支撑下, 考试制度的“魔力”得到削弱 ,使教师的限制减少。同时 ,教师也能更全面综合地认识学生能力, 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健康成长与发展。
再次,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变化,注重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考虑课堂的活力和学生取得的成就,而不只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衡量教师工作。
四、结语
【18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06-1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8《借生日》教学设计11-28
济南市中考数学18年06-10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工作计划09-10
18年高考数学卷难不难08-26
小学数学数学综合试卷11-25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06-20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06-27
小学数学教学小结10-08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