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十八谈

2024-07-13

教育十八谈(精选11篇)

1.教育十八谈 篇一

中共兰考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认真开展“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学习活动的方案

根据省农办《关于认真开展“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学习活动(以下简称学习“九论十八谈”活动)。对学习活动做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心任务的重要举措。农办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九论十八谈”系列政论文章,进一步增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上来,明确发展目的,保持清醒头脑,持续正确思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改进方式方法,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有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增

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倡树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上来,自觉践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达到

(二)增强全局观念。通过学习活动,要使农办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做到全局为重、大局为先,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学习活动,要在农办倡树讲团结、干实事的风气。营造促和谐、谋发展的氛围,真正把卢展工书记“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三)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习活动,着力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着力创新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大改革力度,填补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空白,突显办学特色;加大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增强办学活力,形成办学强势;采取得力措施改变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专业教师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作风行风建设;加强校园安全,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上,着力进行研究和破解,推动学院各项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四)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学习活动,着力创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评价机制,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机制,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机制,“双师型”教师及 “名师”培养、奖励机制,校园安全保障机制,节能减排和环保约束机制,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机制,干部实绩考核机制等,为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五)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活动,实现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把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全过程,体现到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体现到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实力的全过程。

三、基本原则

为确保学习活动健康开展,在活动中要着重把握以下五个主要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规律,更加符合党的执政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坚持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把开展学习何平九论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两转两提”要求,构建服务型机关相结合;与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构建有利于转变高职院校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相结合;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相结合;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与推动本单位工作相结合,把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学院发展方式转变贯穿活动的全过程。

(三)坚持领导带头。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在学习活动中,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转变思想作风,以求真、务实、重干的作风,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要把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一并谋划、统筹考虑,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学习活动同学院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同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高全体师生素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五)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何平九论,实事求是的查找问题,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来教育党员干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何平九论的认识。

四、主要内容

重点以近期河南日报刊发的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为主要学习内容。何平九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决策和部署,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我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好何平九论文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五、时间安排和参加对象

学习活动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参加对象为学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各单位要按照学习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具体学习培训时间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

时间安排:2011年2月22日至2月24日

主要任务:各单位在本阶段活动中,要做到:(1)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活动具体方案,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2)召开好动员大会,主要领导要亲自进行动员。

第二阶段:学习培训

时间安排:2011年2月25日至3月15日

主要任务:一要制定学习计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学习。每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写出1篇学习体会文章;二要丰富学习形式。结合学院工作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培训、自主学习、举办研讨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分专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研讨;三要把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系统总结

时间安排:2011年3月16日至3月22日

主要任务:召开总结大会,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汇报学习考察体会。要认真总结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向院党委活动领导小组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六、组织领导

开展学习活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院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孙柏梁、院长李春迎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各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对学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学习何平九论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党支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学习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各单位要成立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在院党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集体学习和所在党支部的活动,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认真开展学习活动。

(二)鼓励探索创新。在坚持学习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形式,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参与、全程参加。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单位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习活动的宣传工作,要精心谋划,做好安排。运用校园网、学院刊物、宣传栏等形式,着力宣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营造自觉转变领导方式加快学院发展方式转变的浓厚氛围。

(四)确保取得实效。各单位要把学习活动当作推动工作的动力,把学习活动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同总结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同推动学院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活动的成效。

主题词:领导方式转变 学习方案 通知

2.教育十八谈 篇二

【关键词】十八届六中全会;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引言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新常态,才能源源不断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学校方面。有不少高校,将德育教育工作等同于“理论说教”,过多依靠理论上的灌输,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却适得其反,引发学生们的反感。在内容设计上比较滞后,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没有充分反映当前道德水平发展方向。高校还仅仅将自身职责定位于培养“学校人”,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养,无法在学校获得,导致学生将来自身道德水平难以符合社会所需。

2社会层面。多元化文化冲击下,不少社会民众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思想道德发生了偏移,过于追求金钱、物质等享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甚嚣尘上,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缺失,不可避免的给学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有的学生,道德诚信严重缺失,理想信念发生下滑,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学历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都是道德水平下滑的现实表现。

3家庭层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学习成绩好坏、未来就业待遇等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所谓的“好孩子”,而对学生道德水平却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另外,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很多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又从小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跟上,造成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十八届六中全会后高校德育工作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荡涤了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风尚,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纳入其中,积极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规党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确保高校德育教育行驶在正确轨道。要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德育课程教育体系。譬如,高校新生剛由中学考入大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适应期,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看法还较为幼稚,心理抵御力较差,容易出现道德下滑问题。为此,德育课程设计上,就应突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毕业班来说,因其即将毕业踏入社会,课程上就要突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各种热敏感问题,打牢思想上根基。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提出了殷切期望。大学生作为党员群体的重要基石,更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突出出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心,为将来步入社会后更好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

要依托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感宣传融入学校每个角度,营造德育教育浓厚氛围,实现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表率。德育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正确讨论社会现象,从而把握好教育方向。要突出社会实践锻炼,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性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扶弱助残、扶贫帮困,使他们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实践中培养正确法制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3着力突出法治教育。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准着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我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势必将会给国家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同样不能置身于外。

要促进德育教育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日常教育内容中,开展人文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意识。因大学生法律意识基础较差,故可开展民法知识、刑法常识等社会主义法治方面的教学。推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吸取反面典型教育得到心灵震撼。法律知识普及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学科专业等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程,确保整体教学效果。以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全会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增强践行党纪国法的行动自觉,思索“法治中国”背景下,如何“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充分认清“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三、结语

3.十八谈质量篇体会 篇三

——《新十八谈〃质量篇》心得体会

潢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叶红兵

9月21日,《河南日报》在第一版刊发了《新十八谈〃质量篇——立省大计质为本》,此文一出,振聋发聩,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迅速掀起了议质量、重质量、抓质量的热潮。作为基层县局,我局备受鞭策和鼓舞,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以“质量”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表示开拓奋进、扎实实干,把省局的指示精神贯彻到实处、落实到细处,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魅力潢川贡献力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饱含了人类几千年的祈愿和追求!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新十八谈。质量篇》的内涵与省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这十二字工作方针不谋而合,就是要把质量放在突出位臵抓紧抓好。

质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形象所在,一个民族的素质、精神所存;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命运。质量兴则民族兴,质量亡,则国家亡。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政府、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质量是基础,质量是民生,质量事关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质量所及,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当问到:“你喜欢什么样的产品?”90%的人回答:“物美价廉,质量好的产品!”说明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因为质量体现着产品价值,要了解质量的价值,就要加深理解在市场竞争中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一种标准。它需根据消费者满意的原则来制定,它决不是个抽象的概念,组成它的是各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它需要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表明它的价值,这里来不得半点含糊。在市场经济中质量标准应是根据顾客满意的原则制定出来的,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所制定的标准。在我国,许多企业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行政部门所制定的质量标准,当然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不可能创出名牌。

质量是一种承诺。IBM亚太管理学院的院长汤玛士·巴瑞有句名话说: “质量,90%来自心态,10%来自知识”。要提高质量,最基本、最有效作法是从心态、意识改造做起。企业的市场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于它的社会信誉,信誉就是通过承诺获得社会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来自企业的自我表白,而是广大消费者在与厂家接触和沟通中的体验。而获得这种体验的媒介则是产品质量,从产品质量中体验到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产生这种社会信任需要很长的历史过程,因而需要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承诺作出长期的努力。敢于做出产品质量承诺,这不但是出自经营者的商业道德信念,而且也是经营者对自己的经营实力和经营水平充满信心的表现。只有对自己的经营战略和企业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才敢于在质量上做出毫不含糊的承诺。

质量是一种实效。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某种价值,才能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竞争并非仅是竞争者之间的事情,而是企业在接受社会及消费者的选择。从竞争的意义提出质量问题,目的在于企业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供给消费者感到超价格的价值。要想使消费者感到满意,就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提高产品质量,高质量的含义在于与顾客的消费愿望相吻合。

《新十八谈〃质量篇——立省大计质为本》一文,为我们提出了要求,强化了认识,也指明了方向。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潢川是

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食品大县。如何做好食品监管工作,是我局思考的一个重点。我以为,我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一、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

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全面推进、加快进度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三个严格”,确保发证质量和后续监管。一是严格做好发证的服务工作。要坚持不随意降低标准,不搞地方保护,不照顾人情,达不到准入条件的绝不允许准入,确保发证质量,确保市场准入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二是严格强制检验,落实企业责任。凡是获得市场准入的企业,出厂食品必须强制检验,检验合格的才能加贴QS标识;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对不执行强制检验的,要作为不良记录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要采取停产整顿、强制召回、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予以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三是严格后续监管。后续监管是食品监管工作中需要特别加强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局要对本辖区内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加强后续监管,严格执行巡查、回访、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年审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凡是获证企业不能持续保持准入标准要求的,必须收回证书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吊销许可证;发现获证企业有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坚决吊证,依法从严处罚。

二、严格食品小作坊监管。

我县食品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管理乱、条件差,涉及“三农”、就业和社会稳定,是监管的难点。一要摸清底数,做到动态监管。二要掌握流向,确保产品不流向市场。三要强化“企业主”责任,加强监管。要加大对小作坊的巡查频次,定期、不定期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对故意造

假的,要依法严惩,并提请地方政府,坚决予以取缔。

三、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

要对食品生产加工业开展经常性的整顿活动,确定重点,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通过整顿,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积极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

四、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和质量信用体系。

我局将组织专门力量大力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建档工作,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档案。要在建立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和分类监管制度,采取扶优扶强、加强服务、强化监督检查、实施退出机制等分类监管措施,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宣传信用良好企业,切实增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诚信风险意识,营造“诚实生产、以质取胜”的食品生产加工环境。

同时,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

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总之,贯彻落实质量强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县的精神,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学以致用。把“质量篇”精神与破解支树平局长提出的“4个方面12问”相结合,与“质量月”活动开展相结合,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推进九大工程相结合,与当地政府的决策相结合。

4.党员新十八谈心得 篇四

直属支部 韩丹丹

近日,河南日报刊发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文章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要求明确。通过文章的学习,我的观念得到转变,意识得到提升,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应该信心百倍,振奋精神,以学习促进进步、以进步促进工作、以工作谋求发展,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形势决定任务,任务源于形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的情形下,更应该坚持“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政策方针。加强学习是党员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不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修养就难以提高,就难以把握正确的政治界限和是非界限。一个不讲学习的党员,不可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也不可能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只要注意加强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清楚的认识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通过学习增强精神力量。学习可以让人察时知变、奋发进取,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的提升,精神品格的塑造,都离不开学习。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就在于干事创业、造福于民。实现这种追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进而做到敢于拼闯、奋发有为,努力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华。所以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必须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工作打不开局面,事业创不出新路;有的人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谋划,理不清发展思路,提不出发展举措,贻误战机,影响全局;有的人理想信念不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多;有的人价值取向扭曲,目迷五色,道德沦丧,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还有一些人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事当前,为己盘算,把职位当筹码,把权力当资本,大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心得体会 )我们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进位争先的使命感,保持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永不满足,永不停顿,永不保守,永不敷衍,永不懈怠,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大力倡树“用心用力、认真办事、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抓落实,善始善终抓落实,义无反顾抓落实。要有朝气,有魄力、有活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切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现象。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5.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篇五

雷晓天

按照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学习《河南日报》头版刊登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及何平的评论文章《清正廉洁》活动的指示精神,组织全所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自己有如下体会。

“新十八谈·廉政篇” 《清风浩然正气根》阐述了清正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清正廉洁实乃党的执政之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阐述腐败的危害和治理腐败的方针。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危害着党和国家;治理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预防腐败,良医治未病,其一要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其二要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其三要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其四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文章阐述了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加强惩防腐败的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警种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清正廉洁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最基本的要求,是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我们在工作中,要密切同农民朋友、农村干部的关系,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坚持“三严”的工作作风,发现和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6.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 篇六

何平

无论领导方式转变,还是经济模式转型,着眼点在“转”,着力点在“转”,着重点也在“转”。

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的倒逼,环境恶化的难题,是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还是勇敢面对、积极作为?焦作对此应当作出回答,必须作出抉择。

“怀川”的这篇文章,怀着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谈“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转”,字字句句都在谈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摸透实情,把握趋势,把发展扛在肩上,把为民放在心上,就能转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一个“转”字重千钧,一个“转”字意味深。

立足客观现实,要主动转;顺应发展大势,必须转;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加快转。不转,没出路,不转,难发展。

“转”就是把原来的基础打得更牢,而不是转弱了;把固有的特色转得更突出了,而不是转丢了;把发展的优势转得更明显,而不是转没了。要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转,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衡量转,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来保障转。

正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疏于学习、被动应付不会转;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满足现状不愿转;更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敢转。在“转”这个问题上,“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不行,假心假意更不行”,“马马虎虎不行,敷衍塞责不行,见难而退更不行”。

1转无止境是大千世界的自然规律,这正是“怀川”《在转型中提升》一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焦作篇

在转型中提升

□怀 川

(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

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做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

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

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这里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功夫。

因为有发展的压力,不转是不行的;因为有对比的差距,不转也是不行的。正是这种压力和差距,让三百多万焦作人的心情急切而忧虑: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三)2010年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焦作调研,进企业、入社区、听汇报,在与焦作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着力强调“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焦作的发展,从长远看确实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更具活力、重要问题、转型发展、头脑清醒”,这四个关键词,指明了方向,引起强烈共鸣。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这是省委的重要部署,这是焦作的必然抉择。

(四)焦作往哪转?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上转,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路子上转,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上转,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转。

说到底,就是要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往为民惠民上转。

(五)焦作怎么转?转,就要“循规蹈矩”。这个“规”,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个“矩”,是焦作的客观实际。“循规蹈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一切立足于发展,一切着眼于民生。转,就要持续提升。转型要靠转变,转变带动转型。目前,最急迫的是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

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奋起。领导方式每转变一步,焦作的转型就会提升一步——

产业链条正在由“短”变“长”。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培植其生命力和成长性。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新型工业强市。于是,有了以煤炭经济为主向煤、电、铝、煤盐化工一体化延伸,机械制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单一的粮食加工向农副产品综合加工转变……

农业效益正在由“低”变“高”。焦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粮食高产全国有名。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512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

农业,发展农村工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于是,有了农业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特色农业的拓展,由高产向高效转变。

对外开放正在由“小”变“大”。焦作的对外开放可圈可点,只有站位全局,借梯上楼,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于是,有了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行业巨头纷纷入驻,蒙牛乳业、厦工机械、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和实力。去年,焦作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6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8.4%,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模式正在由“黑”变“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煤炭经济由过去占总量的85%,降到目前的2.9%;旅游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7个5A级景区,焦作占有2家。于是,有了从矿产资源的开采到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由“黑色印象”开始向“绿色主题”转变。

(六)历史和现实给我们以启示:只有保持清醒与忧患,才会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只有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才会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为着人民的利益,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只有认真做事,求实求效,才会有可喜的回报。总之,只有领导方式转变,才会有发展方式的转变,焦作的转型,催生了煤城的嬗变;焦作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与中原经济区生机勃勃的形势比,与兄弟市高歌猛进的局面比,焦作又面临新一轮的“大考”。我们仍在思索,我们还在探寻。

焦作旅游颇有名气。但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为此,加快自然景观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升级,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势在必行。

焦作现在有了一些品牌,但牌子还不够多,名气还不够大,效益还不够高。比如,太极文化亟待进一步挖掘开发,怀商传统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与先发地区相比,焦作的对外开放仍存在着层次偏低、开放度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在政策上更优惠一些,招数上更灵活一些,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招商促转型。

转型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转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基础转弱了,不能把特色转丢了,更不能把优势转没了。通过转型,让基础更牢稳,优势更彰显,特色更鲜明。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焦作的光明未来,看到了焦作的无限希望。

加快转变,不断提升,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转型中超越自我,在转变中为民谋利。

(七)咬定转型不放松。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到“十二五”末,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人均主要指标,要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这样的定位,才是科学的定位。

7.教育十八谈 篇七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盛赞“新十八谈”信息篇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本报2月8日刊发的“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智动中原》和何平感言《信以致广》,不仅在我省社会各界引发热议,而且还得到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记者2月12日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信息篇”作出批示,称赞其“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在批示中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任务。《河南日报》“新十八谈”《信息篇》深刻论述了信息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总结了河南信息化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目标和举措。文章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说,当前,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任务十分繁重。希望河南信息通信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智慧中原”为目标,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推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服务“三化”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

信 以 致 广

何平

告别火与铅,拥抱光和电,新经济“全球通”,信息化“世界控”。科技革命,四通八达,虚实相生,跨越时空。

国家角力,弹指间电子部队不战就屈人之兵,政权斗转江山星移;经济发展,高速路新生产力提升增长质量,柳暗花明快马驰骋;市场竞争,虚拟中数字先锋泰山登顶天地小,引领风骚谁与争锋;生活田园,网络上芸芸众生衣食住行一键通,多姿多彩海阔天空。

时空障碍皆“浮云”,天涯海角若比邻。建设中原经济区,崛起振兴河之南,无信“伤不起”,e网最“给力”。巧移动,妙联通,智能化扩容战略优势,信息化链接八方来风,配置“路由器”,推进“三化”协调,点击“快捷键”,实现富民强省。

品读佟信的《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深感道远任重,令人无限憧憬。不由得既为昨日的信息短板反躬自省,又因今天的“数字河南”动力倍增,更为明朝的智能中原激情奔腾。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学习到位写“软件”。思想认识提升,勇当信息化尖兵;掀起“头脑风暴”,融入新技术革命,领导方式转变水到渠成,信息河南推进润物无声。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谋划到位做“编程”。加速应用进程,提升智能化水平;密切融合程度,引领调整转型,综合实力提升多快好省,发展方式转变举重若轻。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运作到位优“系统”。规范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共融;深化行政改革,营造公开透明,智能中原内核日臻完美,中原经济区建设一路劲风。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务实到位强“功能”。互联网、物联网,沟通无极限;更便捷、更高效,惠民无止境,和谐中原界面赏心悦目,科学发展空间万里鹏程。

云计算、云服务、云应用,“云”中漫步任君行;大时代、大变革、大趋势,信息掌控海量容。

让我们满怀热情拥抱信息化社会灿烂前景!“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02月08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佟 信

(一)手机一响,黄金万两,一位河南农民也能像华尔街的CEO一样,从“地球村”里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鼠标一点,网上商城要啥有啥,“秒杀”竞价,“手机支付”,“电子商务”很快就把心仪的商品送到家;

移动办公、电子报税、微博问政,警务通、社区通、医保通……“电子政务”通向家庭、通到百姓心中;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掌上货运、网上营销,农信平台、食品溯源……信息化覆盖城乡、融入一、二、三产业。

信息化就在我们身边,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发生着革命性的巨变。

(二)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无论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哪一流都离不开信息流;

无论是人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哪一网都依赖通信网;

无论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需要信息化。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加速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中原”,铸就“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引擎,铺设中原经济区腾飞的新跑道,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三)“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预言,日益变为现实。

信息通信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模拟、数字到多媒体通信,每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涵盖了通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其核心是通信业。

作为迄今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引发了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引领人类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通信是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拉动美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智慧地球”蓝图,主导着全球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模式。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服务……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领域。

物联网让物品具有了“生命”和“智慧”,即使没有人的干预,物与物之间也能“交流互动”;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使信息处理能力无限扩展,为用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按需服务”。

信息化无所不化,改进着生产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互联网无所不包,改善着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器;

智能化无所不能,改变着思维方式,成为人类进步的助推器。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关产业结构调整,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需要以信息化为途径再造一个崭新的“智能中原”,不仅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还要植入一个智慧的“大脑”,链接工厂和市场,融合城市和乡村,流通无障碍,沟通无疆界。

信息平台作引擎,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使命更重要:完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化水平;

信息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更稳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信息通信是基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更突出:消除“数字鸿沟”,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我们就找到了扩大开放的视窗、赶超先进的捷径、撬动崛起的“杠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五)信息化@大中原,e路高歌猛进,从原来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变身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

移动改变生活,沟通无处不在: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家家可上网,在一亿人口的大省,河南互联网和电话用户总数分别突破3800万户和6400万户,位居全国前列。

通信改变时空,智能灵动中原:新技术、新业务催生新业态、新应用,70多个行业引入物联网,180个产业集聚区实现数字化,数百万企业运用信息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网络改变社会,信息造福民生:电子政务强化执政能力,网络问政增进社会互动,移动应用程序商店应有尽有,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移动信息化异军突起,我省年均投资160多亿元,拉动增长,扩大消费,促进就业,10年来通信资费下降70%。

改变只是一个开始。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平均每18个月翻倍,“裂变”超乎想象,“聚变”日新月异。

(六)成绩属于历史,矛盾依然重重,难题亟待破解。

放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河南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大省和有影响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不匹配,我省没有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业领军企业,信息化指数和信息化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展方式上,还存在着“四重四轻”:

重建设、轻应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多,很多电子政务“养在深闺人未识”,普及不够、更新不快、互动不足。

重规模,轻质量。“数字鸿沟”拉大差距,发展不平衡,创新转型慢,品牌效应弱。

重拥有,轻共享。“信息孤岛”闭关自守,“我的地盘我做主”,大量信息资源沉睡在各自的数据库里。

重发展,轻安全。“虚拟社会”亟须规范,不良信息、网上诈骗泥沙俱下,网络信息安全重于泰山。

面对“信息大爆炸”,在领导方式上,许多领导干部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协调,也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习惯,轻学习。信息化意识不强,不会网上办公,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用微博,更不用说主动去抓信息化建设。

重形式,轻效果。有的部门网站内容陈旧过时、功能单一,有的用“雷人”语言答复网民,把网络平台当做一种摆设,重视信息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字面上。

重硬件,轻软件。部门利益思想偏重,不愿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信息企业发展、优秀人才培养环境尚待优化。

重引进,轻创新。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照抄照搬,缺少独特的发展思路。

(七)长宜放眼量风物,方式一转气象新。解决这些矛盾和难题,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八)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手机;信息化,还能有多大造化?

省长郭庚茂要求,要把信息化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通信业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创造新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做。把握信息化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智能中原是主题,政府是主导,通信业是主力军,移动通信是主渠道,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主攻方向。

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每个单位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行业都要主动融合,各司其职,一起行动,全面升级,智动中原。

——政府推动谋全局,搞好“顶层设计”。占据制高点,转变推进方式,完善立法,做好战略规划,统筹谋划“智能中原”的发展蓝图。

——企业主动寻突破,消融“网络割据”。找准切入点,转变经营方式,突破条块限制,互联互通,不断促进网络、业务、技术融合。

——行业联动求共赢,拆除“行业壁垒”。选好着力点,转变合作方式,整合资源,以合作求共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市场驱动促繁荣,打破“消费瓶颈”。填补空白点,转变运作方式,用市场机制解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社会互动造氛围,构建“信息社会”。夯实落脚点,转变生活方式,每个人同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信息化大生产,打造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九)互联网的未来,未知的远大于已知;信息化的作用,无形的远大于有形。

面向未来,决胜中原信息化主战场,拓展“智能中原”的发展空间,通信业是奔腾的“芯”、智能的“云”。

“杠杆”在手、“利器”在握,点石成金,信以致广,我们就能顺利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加快升级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十)网络宽带化带动通信崛起。以“宽带中国”为指引,拓宽信息高速公路。

着力数字河南工程,构筑覆盖全省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郑州大型数据中心,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信息管道“货畅其流”;

着力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加大TD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推广,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优先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网络质量领先一步;

着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广“车联网”、环境监测、质量监控等特色项目,智能应用物有升值;

着力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畅通。

(十一)工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崛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微观层面促企业发展。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深入推进“企信通”等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方面实现信息化;

中观层面谋产业升级。聚类开发、规模推广,以产业集群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宏观层面求全面融合。聚焦重点、抓住关键,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化大生产全面融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十二)农村信息化带动农村崛起。以“信息下乡”为桥梁,促进信息惠民富民。

“村通工程”再发力。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大力创建“信息村”、“信息乡镇”,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信息下乡”见实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打造“三网”融合的中原农村农业信息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值,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十三)区域信息化带动城市崛起。以“无线城市”为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持续推进“中原无线城市群”。开发“综合门户平台”和“市民主页”,“无线城市”覆盖全省,推进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等实现移动互联,“信息超市”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资讯服务。

加快建成“全球最大呼叫中心”。以世界一流标准加快建设洛阳呼叫基地,做大做强呼叫产业,提供全天候优质信息服务。

致力构筑“中原数据基地”。构建良好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环境和平台,打造区域性数据基地。

积极推动“光网城市”。推进光纤接入网建设和延伸,实现全省所有城市核心城区全部光纤接入,筑牢城市发展基础。

(十四)领域信息化带动社会崛起。以行业应用为抓手,七十二行行行使用信息化。

电子政务给力“阳光政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执法监管电子化;拓展短信、微博、视频等新型互动平台,从“网络问政”向“网络行政”演进,提升行政效率,创新社会管理。

信息应用助力“生态中原”。积极推广远程监控、手机证券、手机银行、电力抄表等高效的信息服务,在各领域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十五)个人信息化带动人文崛起。以“智能终端”为载体,把世界装进口袋里。

完善一键式、一站式、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围绕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推广智能手机,将手机打造成个人综合信息平台,引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新时尚。

搭建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阅读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用信息技术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引导发展网络文学、手机动漫、无线音乐、云阅读、数字出版等原创作品和应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十六)崛起振兴正当时,信息大潮涌中原。

通信网任意沟通,让中原与世界无限互动;互联网知识共享,让虚拟与现实无碍联动;物联网智慧连接,让物质与精神无比生动。

8.教育十八谈 篇八

提振精神书华章

豫 轩

(一)人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召唤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崛起、推动振兴的实际行动,铸就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二)精神是文化的生命,民族的灵魂,人性的根本,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活力所在。有了精神,人才能真正摆脱浑浑噩噩,避免碌碌无为,才能在历史长河永无宁息的推移交替中超越浮浮沉沉的命运,创造骄人的业绩,实现美好的愿景。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富民之路、强省之道,事关河南未来的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的福祉,迫切需要调动全省人民共同参与、共襄大业。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我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武装、舆论的引导、观念的更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支撑、氛围的营造。一句话,离不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惊涛拍岸,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多重考验。

观思潮,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范围内思想领域交流交融交锋势头更加强劲,思想理论领域更加活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

析矛盾,当前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社会矛盾尤其是“两难”问题呈现复杂性,统一思想意志的任务具有艰巨性,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具有长期性。

看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便捷,占领宣传主阵地、掌握引导主动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六)当前,我们面临着“四大危险”,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于首位。

有的人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习惯于四平八稳,满足于维持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事业创不出新路;

有的人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谋划、不注重运作,抓不住发展机遇,理不清发展思路,提不出发展举措,贻误战机,影响全局;

有的人理想信念不牢,对过去的成就视而不见,对当前的状况牢骚满腹,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多;

有的人价值取向扭曲,目迷五色,道德沦丧,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

还有一些人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事当前,为己盘算,把职位当筹码,把权力当资本,大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七)从实际工作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理论宣传教育创新不够、形式不活,一味照搬照抄、空洞说教,局限于“我说你听”,难以引起共鸣,收不到应有效果;

面对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新形势,缺乏足够的准备,不能自如地应对,掌控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

一些精神文化产品偏离生活主流,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比较突出;

有的地方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片面理解,简单应付,只图外在形式,忽视思想内涵,重“表”不重“里”,见物不见人,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

(八)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使主流价值观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人民群众拥有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心灵;

不同群体需要畅通更多的意愿表达渠道,有效保障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经济转型要求注入更多的先进文化因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提高发展层次,享受发展成果;

社会管理亟待完善更多利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化解矛盾,营造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氛围。

(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我省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扎实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心环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了李文祥、谢延信、洪战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起到了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积极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以文交友、以文招商,中原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个蒸蒸日上、正在崛起的新河南展现在国人世人面前。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文明中原系列行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文化产业亮点纷呈,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十)汇聚天地之中群贤毕至共谋中原崛起国之方略,仰俯天地之大亿众一心合力华夏祖地理应先行。

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思路、大战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作为、加强运作,组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国内一批顶级专家学者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

组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形成了全省共识,扩大了群众基础,产生了全国影响,为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等,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全媒体联动宣传,形成规模,造出声势,被誉为“一次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有益尝试”。

中原经济区从战略构想到“国之方略”,不到一年时间,速度之快、影响令人称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重要地位。

(十一)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科学理论来武装。

思想是个总开关。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激励人民,用“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形成推动河南改革发展的强大洪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效。要充分挖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

要着眼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实践,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充分发挥社科理论队伍“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十二)提升精神力量需要正确舆论来引导。

要把新闻宣传放到中原崛起的全局中来认识、来谋划,大力宣传河南的发展思路和优势条件,宣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实践,形成好的宣传导向,凝聚全省人民的共识合力,使新闻媒体成为第一信息源、第一监督源、第一疏导源、第一给力源、第一形象源。着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具体利益、现实利益,把民生更好地体现在宣传报道之中。要以提高网上舆论掌控能力为重点,积极拓展媒体发展空间,强化新兴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十三)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宣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三平”精神,弘扬河南人民大局、大义、大仁、大气的优良传统,树立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要注重发现群众身边的英雄,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平民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要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

(十四)提升精神力量需要先进文化来引领。

文化是根,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根、发展之根;文化是魂,是民族之魂、人类之魂、发展之魂;文化是力,是推动力、凝聚力、提升力;文化是效,是效益、效应、效果。建设中原经济区呼唤文化的蓬勃发展,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丰厚的历史文化是河南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深、厚、重、实”的特点,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打响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让河南真正成为炎黄子孙的寻根圣地、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十五)越是信息爆炸,众说纷纭,越需要价值引领,守望理想;越是渠道多样,鱼龙混杂,越需要慧眼识真,筑牢堤岗;越是风云变幻,困惑迷茫,越需要坚定方向,科学导航。

面对过去,我们越来越看重的是精神的弘扬;面对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受的是精神的坚强;面对未来,我们越来越相信的是精神的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利用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努力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立足河南省情,时刻关注河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突破、新气象、新跨越,永远与伟大时代同行。

面向未来,我们将会努力构建导向正确、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实力,充分利用好中原的文化优势,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十六)只有凝聚精气神,才能推动大发展。

9.如何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 篇九

18岁成人仪式教育分三个部分开展:(1)16岁的成人意识教育,这主要是通过学习法律意识、生存意识、道德意识、人格意识、社交和家庭意识、创造意识等来完成的。(2)17岁成人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这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以及“爱心行动”、“文明行动”、“绿色行动”、“环保行动”和“科技行动”系列活动来进行的。(3)18岁成人仪式,即

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展示形式。以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18岁中学生为对象,时间为各地自行规定的集中举行“18岁成人仪式”。

10.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 篇十

姓名:张瑶班级:法学C111班学号:118875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本文将围绕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关键词:教育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资源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改革“一考定终身”完善素质教育机制

在此次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中,最受家长、学校关注的无疑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在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实在的、有所突破的做法,比如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

关于文理科方面,我还是比较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我认为学生在中学学习间应该是以全面为主,如果文理分科的话会使学生的全面

性受到影响,特别是进入到大学之后,理科就使得学生的逻辑性更强,文科会使人文精神得到陶冶,大学老师是更希望录取到综合全面的人才。所以我认为大学招生应该对此有所配套。但是,实行这文理不分科这一改革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如果离开了后者,而在现有的集中录取框架之下实行,可能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众所周知,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使得“教招考一体化”,中学教育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也就学什么。文理不分科后,既考文科科目,也考理科科目,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事实上,我国高考实行文理分科的初衷,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其二,文理不分科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应试教育之下,几乎所有学科的教育都重视知识教育,应试化和功利化较为严重,想要通过增设考试科目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显然难以实现。

简单的来说,此次《决定》中提到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这才是破解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决定》中除了高考制度改革引发关注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提议也引发热议。“择校热”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难题,尽管一些试验区采取了加强教师流动、优质资源校带动相对薄弱校、“一长掌两校”等做法,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成效并不

理想。而此次《决定》中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等都是在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做努力。在我看来,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也就是所有的公办学校都要有统一的标准,同样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资力度。并且各地可以通过结对帮扶、教师交流、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正在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边远和农村地区。通过集团办学、定期流动等办法,一批优质学校带活了一批弱校。

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从根本上要靠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就要进一步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机会。同时,还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为普遍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提供体制保障,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11.教育十八谈 篇十一

纵横捭阖

□ 何平

盘古开天,肇立苍穹;原子碰撞,迸发核能;涓流奔海,波涛汇涌;春草迎晖,大地葱茏……开放,让世界相通相融;开放,看寰球孰轻孰重。

梦回汉唐,我们曾拥有多么包容四海的宽阔胸襟;千年变局,我们也遭遇多少固步自封的积弱困窘。历史、现实与未来让我们更加清醒:开放是治贫治愚治落后的神奇良方,开放是有效破解难题的重要途径,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放是实现国家振兴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唱着春天的故事,高歌奋进;激情拥抱五湖四海,中原奏响崛起的强音,阔步前行。

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单打独斗、闭关自守,势必处处掣肘、寸步难行;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方能纵横捭阖、互利共赢。我们惟有持续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务实开放,发展机会才会越来越多;惟有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增加强度、积累厚度,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惟有坚持恒心、充满热心、增强信心、下定决心,发展势头才会越战越勇。

持续开放,呼唤思想解放。莫为浮云遮望眼,不做井底之蛙,不能目光短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放得开,就会破难关。以更加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博采众长。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举省开放促崛起

□ 豫 商

(一)透过一个个“时间窗”看中国:

入世十年,全面开放的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发展大潮,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打开国门的中国自信从容面对世界好奇的目光,走出了独具特色、风光无限的“中国道路”;

上溯一百年,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辛亥革命开启了追赶世界文明的“中国梦想”。

透过历史的尘烟,追寻崛起的脚步,从大汉雄风,到盛唐气象,从欧洲海上贸易,到美国全球市场……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开放越积极、越自觉、越主动,活力就越充沛,国运就越昌盛,文明就越发达。

(二)开放、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大合作推动大跨越,大交流促进大繁荣。

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开放是带动全局的战略性举措,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三)对外开放,河南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开放不动摇、不松懈,从探索起步、全面推进到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开放招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文化交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近五年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是2007年以前总和的3.8倍。河南林德、河南国基等600多家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与强手共舞。

中原文化饮誉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厚重河南凝聚起全球华人血浓于水的根亲情怀,擦亮了华夏祖地的文化品牌,注入了勇于创新、昂扬向上、主动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内涵。

(五)开放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对我省来讲,是基本省策,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大的活力、动力、空间,就在于开放,要真正把开放作为解决河南发展问题的一个最重要举措。

1992年,我省提出开放带动战略;2003年“升级”为开放带动主战略;今年又将对外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字眼的变化,折射出对外开放在河南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变化,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

布一子而活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发展悠悠万事,关键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了对外开放,就找到了打开跨越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河南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而敏锐的头脑。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

敢闯。

发展思路不够开阔。有的眼界狭窄,思维局限,缺乏宏观视野、全局视野;开放主战略意识淡薄,未能以开放统揽全局,不善从开放入手引领发展。

运作方法不够开通。有的抓开放工作创新不足,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运作不力,不善抓重点、解难题,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管长远。

工作作风不够开拓。有的作风浮躁,畏难怕苦,缺乏拼、抢、挤的劲头;作风浮漂,扑不下身子、沉不下心来务实事、抓落实;作风浮夸,热衷于大呼隆,华而不实。

(九)开放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真文章。全局之中定方位,矛盾之中寻出路,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从“地等项目”到“项目等地”,从“请客来”到“客自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河南的开放,开始从“二线”走向“一线”,进入了一个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新阶段。我们亟须尽快缩短“不适应期”,变单一开放为多元开放,变慢慢开放为加速开放,变表层开放为深度开放。

(十)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省长郭庚茂指出,要建立举省开放体制,提升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创新开放机制,扩大开放效果,带动工作全局,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求进”,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提供强大支撑。

(十二)举省开放,就要拓宽领域、提升水平。

让开放向更宽领域延伸。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开放,带动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加大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推进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推动开放向县域延伸,加快农业和基础设施、城乡建设领域开放步伐,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

让产业在更高水平承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引导外来资本投向高端制造、节能环保产业,提升项目关联度、带动力,发挥集聚、辐射效应,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新型工业化驱动力量。

让外需以更强力量拉动。积极引进出口型项目,壮大出口主体,培育出口基地和集群,拓展出口市场,实现对外贸易跨越发展;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出口名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使外需这驾“马车”更大、更快、更强。

让空间往更大范围拓展。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式,推动优势产能和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和营销网络,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带动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十三)举省开放,就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对外开放“一把手”工程,健全工作机构,不断创新;务实开放,必须科学运作、求实求效。

(十五)开放,肩负着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使命;开放,承载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辉煌梦想。

上一篇:老师的生日的小学作文下一篇:汽车防盗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