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2024-08-05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16篇)

1.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一

谈谈我的人生观哲理文章

古人云:“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态度。一个人在世上不为名利,不为欲望,不为尔虞我诈,不张扬,不苛求,不奢望,就像蒲公英一样天涯海角随遇而安。

当然,不是说一个人很消极的等待,而是最高境界的精神升华,心态。从不相信什么命运的安排,接受着命运的摆布,所寻求的其实是一种平衡的生存之道。我也比较喜欢禅宗所推崇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他阐述的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想要做这样的一个人,于是自己做自己该做的,想自己该想的,放自己该放的,憧憬自己该憧憬的,永远都有一个盼头,不盲从,不困惑,不厌世,不悲观,反而是另一种境界,花一旦全开就该凋谢了,月一旦全圆就该缺如了,所以崇尚“花未全开月未圆”,永远有所憧憬,有所期待。

曾经我的大学老师问过我为什么总是说这一句话?其实也不只老师一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还有好多人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我回答老师的是“日月可见月残缺,渴望月圆己不待。我只能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唯有,心头月圆思依然……”

纵观人生百态,其实就是两个字“淡泊”,无论是对家庭,对朋友,对亲情,对事业或大到国家,都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释然。现在本词语也多用于职场,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正如《禅里禅外悟人生》中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同时也诠释了哲学。

永远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观正确定位,以至于不被外界的各种诱惑所迷失自己,然而错过人生的.诸多美好事物。既浪费了青春也迷失了方向,想要重新再来,可是时间是不会借贷给任何人的,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富豪也还不起时间的借贷。

所以要按自己想的去生活,不要按自己生活的去想,自己给自己画好圈了,你再想出来就难了,因此,先想然后再做,成功也不过如此。所谓的学习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行动,没事了多读读好书,多听听时事,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和修养。做到人见人爱并不难,难的是有心和无心。

2.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二

陶渊明的一生, 可以义熙元年 (405) 辞官归田为界粗略地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为出仕期, 后期为归隐期。陶渊明早年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 而且还有“猛士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杂诗》) 的雄心, 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二十九岁 (393) 起, 陶渊明开始出仕。在此后十三年中, 断断续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椽属佐吏。最后在四十一岁 (405) 的时候当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 就毅然告别官场, 开始后期隐退躬耕的田园生活。陶渊明整个做官时间不过四五年。在此期间“乱世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深感“有志不获骋” (《杂诗》) , 再加上自己“性刚才拙, 与物多忤” (《与子俨等疏》) , 至此再不愿和官场的大小官吏同流合污了。

辞官归耕是陶渊明一生中划阶段的大事, 是他经过了对仕途的切身体验和周密观察之后作出的理性抉择。他对封建政治从此不抱任何幻想。此后的二十二年, 陶渊明一直生活在农村、创作在农村, 并取得了文学的大丰收。

《归园田居》共五首, 当写于陶渊明辞官归家的次年, 即公元405年。与此同时, 他还写了向封建官场告别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和《归鸟》诗, 三者可互相参证。“少无适俗韵”为这组诗的第一首, 也是最能显示陶渊明风格特色的一首。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决意弃旧图新, 归隐农村, 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充满乐趣的田园生活,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全诗共二十句, 可分三层。开头六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 用的是较为概括的语言。诗人开头就直言不讳:“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也就是《归去来兮辞·序》说的“质性自然”的意思。诗人从青少年时期就缺乏适应世俗的能力, 本性是喜爱山林自然的。“俗”指社会风尚, 就读书人来说, 即是“学而优则仕”。“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二句, 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把它视为尘世之罗网, 而出仕则是错误地陷落于“尘网”。在陶渊明看来, 官场无异于陷阱, 自己误入尘网竟达十年之久 (“三十年”当为十三年之误。这里是从二十九岁初仕算起, 恰为十三年)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 源于对前半生的深刻总结, 是从痛苦经验中得出的清醒认识。这和《归去来兮辞》里说的“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可相参证。就是这“迷途”“尘网”使得陶渊明成为羁绊之鸟和池中之鱼, 从而失去自由的。“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 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这和前辈诗人单纯思乡怀旧有所不同, 如 “孤兽思故薮, 离鸟悲旧林” (陆机《赠从兄车骑》) , “人情怀旧乡, 客鸟思故林” (王赞《杂诗》) 等。陶渊明 “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 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这第一层和《归鸟》诗中 “翼翼归鸟, 相林徘徊, 岂思天路, 欣及旧栖”的心绪是一样的。

中间的十二句是本诗的核心部分。这第二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绪, 这里诗情画意, 生机盎然, 沁人心脾, 悦人耳目。“开荒南野际”, 是说回乡之后诗人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守拙”就是“傲然自足, 抱朴含真” (《劝农》) 和“抱朴守静” (《感士不遇赋》) 的意思, 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作者以此宽慰自己。“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四句写居处的环境:在方圆十几亩的土地上, 有八九间简陋的茅屋草舍, 房后种植着枝高叶密的榆树和柳树;屋前排列着桃红李白的果树, 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 却是另一个天地。“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是远观:在这幽暗的远离人世的村落里, 不时飘出缕缕炊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是近闻:狗在深巷里叫, 鸡在树顶上啼。狗吠鸡鸣一如榆柳桃李那样普通习见, 但较之“尘网”来说, 却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美好景物。此二句显然脱胎于汉乐府《鸡鸣》篇首二句:“鸡鸣高树颠, 狗吠深宫中。”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 陶渊明写的乐府诗虽然很少, 但其作品受乐府诗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他在田园诗中化用民间乐府的词句也十分得体。这层末二句“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暂作一小结。“户庭”即门庭, 指起居处所。“尘杂”指人世间的杂务, 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琐事。“虚室”, 空寂的房间, 实指无官一身轻、没有人事滋扰的悠闲, 与《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荆扉, 对酒绝尘想”为同一境界。

3.王富龙:青联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篇三

王富龙说:“我已经连续四届担任全国青联常委,是名副其实的‘老青联’了。对于这个组织,我满是感激。不仅仅因为青联帮助我进步。提高。给予我很多荣誉和肯定,更因为青联给我机会,让我用自己的专业和才能去为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事情。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医生。王富龙拥有很多荣誉:“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劳动奖章”……而他把“青联常委”看作个格外重要的荣誉和责任。他常常随着全国青联组织的慰问团。与其他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一起。为边远地区的人们送医送药。解除病痛。

让王富龙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2月。他随全国青联志愿者“三下乡”服务团到山西灵丘县上寨镇开展义诊活动。那里的贫穷让王富龙震惊。他这样描述:“整个镇子里找不到一把像样的椅子。镇长招呼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由于贫穷饥饿和营养不良,青壮年人大都过早地苍老了。当地人的手都是黑乎乎的,且手掌都裂着口子。”在这个镇子里,王富龙和吕树文、万平等几位专家一口气为300多人进行了义诊。晚上返回县城。王宫龙正要吃饭的时候得知附近有一个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治疗。他马上动身赶到他的家里。“那是个20岁左右的男孩。因长期的病痛失去正常生活能力。他脸上表情淡漠,对生人有强烈的恐惧感。一听医生来了。就缩在一个角落里。男孩的父母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行动不使。一个妹妹尚未成年却要承担起绝大部分家务。这个家庭的状况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若非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王富龙详细了解了这个患者的病史。并进行诊断。临走时又把身上仅有的500元钱留给这个家庭。之后的三年期间,王富龙一直通过团组织,为这个男孩提供免费的治疗药物。目前这个男孩恢复得很好生活可以自理。可以和人正常交流也可以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事情了。

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对于青联的活动。王富龙很少推辞。他的哥哥王富天也是医生。同时担任北京市青联常委职务。2007年春节前夕。北京市青联组织医药卫生科技界别的委员“三下乡”。因为临近春节。很多医生都特别忙。不能去参加活动。王富龙的哥哥打电话问:能不能参加我们北京市青联的义诊活动7王富龙当下就说没问题我可以去。第二天。他就随团去了房山一个贫困地区。“到了那里。看到那么多需要治疗的病人。我想,幸亏自己来了。这样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4.我的人生价值观大全 篇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调整未来的人生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总要不自觉地面对或者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对我而言,以前并没有特别地去总结自己的价值观,也只是常常对自己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勤奋的人、公正的人,等等。但这一两年,我的确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去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很美的词语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来表述。

经过反复地扪心自问和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表述为三句话、九个字:诚信、负责任、创造价值。

第一,要诚信。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或能力大小,诚实和有信用是最最重要的,对我也是如此。我不敢说长大成人以后从来没说过不真实的话,但在这方面确实是越来越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非但不敢说一句大话,甚至所谓“善意的谎言”我都尽可能少想和少说。我们必须学会从小事中做起,做真正有诚信的人!

第二,要负责任。一个人可以没有能力,可以推脱一些做不到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但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必须完成;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现在的教育中,有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告诉学生你的责任是什么?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吗?这是很表面的问题,本质的责任问题显然不在这里。总之,我们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清楚自己的责任,要努力地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论文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五

有歌曲唱“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的情醇与忧愁;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生活是一幅画,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我今天的论文题目是——我的人生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现在常常听到普世价值观,这一般是指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这似乎距我们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或者说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虽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些基本的东西应该是差不多一样的。那么,我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我而言,以前并没有特别地去总结自己的价值观,也只是常常对自己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勤奋的人、公正的人,等等。但这几年来,我的确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去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很美的词语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来表述。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对孪生姐妹,有一个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观就必定会有重要的价值观的体现。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身价万千,有的人还在为每日温饱发愁着。我很庆幸我不是后者,却与前者相差甚远。且不说小时候,就说刚刚工作时期,就是钱,钱;钱。有钱了 1

可以让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可以让父母亲生的好一点。后来成家了,扶养小孩和照顾家人。现在我作为基层一线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基层干部来说,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客户装在心中、把事业进行到底。

简单地把我的人生价值观表述为三句话、九个字:诚信,负责任,创造价值。这不仅要敢于说出来,还要一丝不苟地去践行,活出自己的价值观来。

第一,要诚信。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或能力大小,诚实和有信用是最最重要的,对我也是如此。我不敢说长大成人以后从来没说过不真实的话,但在这方面确实是越来越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非但不敢说一句大话,甚至所谓“善意的谎言”我都尽可能少想和少说。我前些天在坐火车的时候,偶尔看到郭东临演过的一个小品——《一句话的事》,说的就是生活中随从可见的说谎的事情,请问这样的事情是否也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无论怎么看,“诚信”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行要求,这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个人人皆有的品质,在我们这里居然成立“奇货可居”的品行,甚至我也把它列为首要的,这多少有些悲哀,但我们必须学会从悲哀中做起,做真正有诚信的人!第二,要负责任。一个人可以没有能力,可以推脱一些做不到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但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必须完成;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现实、推卸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就一定不是个好男人!凡是能成就一点事情的人一定是个敢负责任的人!这一点概莫能外。“诚信”与“负责任”有

相关性,“诚信”是“负责任”的基础,“负责任”必然要求“诚信”。现在我们也常常探讨“负责任”这个话题,但好像总是很虚,或者也说不清楚是否做到了“负责任”。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你是否清楚你的“责任”是什么?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也即不同的责任,我们首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如果都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何谈负责任呢?第二,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看能否担负起这份“责任”,或者要清楚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负起这份“责任”?如果不去了解、学习和努力,又怎么能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呢?现在的教育中,有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告诉学生你的责任是什么?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吗?这是很表面的问题,本质的责任问题显然不在这里。总之,我们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清楚自己的责任,要努力地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第三,要创造价值。在我看来,我们决定做什么、怎样去做,一个最关键的标准就是看这件事和这样做能否给我们自己和他人带来价值。这个价值不仅是物质上的增加,更多是精神和能力等内在层面的提升。所以,我一贯不太愿意去做简单而重复的事情,而总愿意去多问些为什么?琢磨点新思路以不断提高工作上和生活中的技能。即使有时候开车去哪里,也喜欢在去和返的路上都走不同的路径,从而至少能看到一些不同的风景。在《圣经》中有一个关于“金钱管家”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好的管家不仅要看管好原有的财物,还要使财物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增值。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确立了“创造价

值”这样的价值观,首先要对人和事能有一些本质上的认识,从而决定是否选择和这样的人合作或是否做这样的事情;其次要有这样的能力以能够与对方合作或者把事情做得圆满,当然这就需要不断地去坚持学习和勤奋工作,才能实现这样的价值观。凡是于人于己都无益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去做。要让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就只能去多做有价值的事情,最好能够高效率地去做。

平淡做人,敬业做事,这是“我的人生价值观”核心体现。

平淡做人。一是要虚心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扩大知识面,用先进的理念指导社会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履职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要淡泊名利。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做人要知足,为官更要知足。做到不争名,不逐利,不攀比,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和岗位调整,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平平淡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三是要坦诚待人。凡事都要心平气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谅解的心情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人、团结人,竭力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各种矛盾。胸怀坦荡,诚心待人,以自己的真心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以自己的诚意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敬业做事。一是要有务实作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必须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收到实效为出发点,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实际工作上。二是要有责任意识。要常怀敬业之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善于思考,用心把握,狠抓落实,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三是要有创新精神。要有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精神。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身边,总有这么一群人、一些事,平凡却不普通;闪耀的光芒,给我们温暖,彰显着“我的人生价值观”。

郎丽群

6.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六

向铸就精彩人生

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段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正确价值取向铸就精彩人生》

首先跟各位聊一聊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怎样才是爱国,如何才算敬业呢?我的理解很简单,爱国敬业,就是满怀激情地投身工作,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爱国敬业,就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上小学的第一天,爸爸告诉我:在学校要好好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好建设祖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乡村的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相当落后的,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同学们什么都不会,可把我给急坏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只有我自己怎么能把祖国建设好?这个苦恼又是爸爸帮我解决了,于是在爸爸的引导下,放学后我把同学叫到家里,耐心地教他们认字,算数,与此同时我的老师可能正在麦田里挥动镰刀收割庄稼。当时只有7岁的我,友善的进教师之责帮助同伴复习功课,为的是能让同伴具备跟自己一起建设祖国的能力,这不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在7岁小女孩心里的萌芽么?

长大后既没有成为大人物,也没做出什么轰轰烈烈建设祖国的大事业。从19岁开始,在幼教战线上默默耕耘18年。

我曾经思考:什么是价值观,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的价值观怎样体现?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如何铸就我精彩的人生呢?当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当觉得自己的工资待遇、岗位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

有一天我突然茅塞顿开有了答案:如果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束阳光,就要照亮一片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就要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幼儿和家长,就是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保教工作中。每天清晨早早的来园,只为陪伴那些个别早到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用科学生动有趣的方法,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孩子;每天午休时,巡回检查孩子的被子是否盖好并及时纠正不良睡姿;放学后,还在和个别家长交流直到天黑。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要培育创新人才,自己应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经常在工作中融入一些微创新,如由集体家长会改为个别家长会,让家长感受到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把社会各个职业的优秀员工引入课堂,“牙医进课堂”、“警察进课堂”、“妈妈进课堂”等让宝宝们与各个职业的人零距离接触,并学到相关专业的知识;我把孩子的手工作品,活动现场拍成照片和录像,制作成动态成长档案,孩子和家长既能体验到成长,看到进步,同时也便于老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个案研究;为了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我经常挖掘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XX年的第三届全国幼儿园自制教玩具比赛中我设计制作的《多功能迷宫》作为滨城区的唯一代表参赛,并荣获二等奖。XX年被评选为滨城区首批名班主任;被滨城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所有这些虽然没有一毛钱的经济奖励,当然这些也不能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但是我内心却充满了成就感,满足感,因为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我的这些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正能量”。在我身边的同事身上同样凝聚着“正能量”,我们要大量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无数个这样的我组成了滨北幼教这个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奉献纯洁无暇,朴实无华。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充满“正能量”。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愿做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7.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作文,观察,思考,表达,序列,训练

作文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年来, “作文难, 难作文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 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怕教作文, 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花样繁多, 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成果显著, 有的不见成效。不论什么事情, 都会有规律可循, 或者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作文一定要贴近生活, 激发灵感, 注重阅读, 学会观察, 加强思考, 讲究步骤。在此, 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时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会观察, 练习观察能力

练习观察的方法有很多, 学会观察是学会表达、学会作文的第一步。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不同方式训练:

1. 在学校观察。

学生每天上学, 在教室在校园会见到很多事物, 会发生很多事情和教师、同学会有很多交流。只不过因为常常发生, 见得多了, 学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觉得没什么特殊的。但是,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其实, 很多事物、很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 教师或者同学的衣着, 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班里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谁的表现好, 谁的表现差, 谁擦黑板了, 谁爱劳动了, 谁受表扬了, 谁挨批评了等等, 都是观察的内容。

2. 在家里观察。

绝大多数学生, 每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学生对家中的一切更是熟视无睹。教师可告诉学生, 每天注意观察家里的变化。家里添置什么家具了, 爸爸妈妈情绪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客人来到家里, 客人来干什么, 周围的人或物 (村里或者小区) 有什么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观察的内容, 要做个有心人。

3. 天气和季节的观察。

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 感受不同的天气和季节, 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异同, 能有目的地观察, 看到变化, 看到不同。

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 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 作文就没话可说, 感到作文困难。所以说,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措施, 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加强思考训练, 培养思考能力

观察之后, 要经过思考, 将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探个究竟, 为什么这样变化, 怎样变化的, 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小学生写的作文词语运用不正确, 缺乏条理, 中心不突出, 它既有逻辑上的问题, 也有思维上的问题,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训练思维能力, 尤其重要。要想准确地表达, 必须准确地思考;要想有条理地表达, 思考必须有逻辑性。要能分清主次, 抓住特点, 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这就需要学会分析和综合, 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 加强思考训练, 尤其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命题作文的写前指导要恰到好处。指导过粗, 学生无从写起,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过细, 又让学生无从发挥,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教师要让学生写放胆文, 不要过早给模式, 给程序。学生想写什么, 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 就怎么写。让学生逐步明确一个概念,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 想说什么, 就写什么, 想怎么说, 就怎么写, 这就是作文。

作文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去写话, 小学生作文有必要强调思考的素质, 这对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将来能否成才是很重要的前提, 因此, 作文教学中的思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三、按步骤练习, 学会表达描述

学写作文要按步骤练习。低年级可以从基础训练抓起, 先以识字和口头表达为主, 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描述, 力求表达清楚明晰、有条理。还可以练习写几句话或者摘抄一些好的、自己理解的词语。中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 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布置要求和主题, 让学生围绕主题说话或笔头描述, 除了客观描述, 还应加上自己的感受感想, 可以有字数限制。高年级可以进行综合训练, 从描写、叙述到评论, 还可加上扩写、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 让学生逐步体验作文的乐趣, 提高写作的水平。

这三个步骤的训练一脉相承、互相衔接而又是交错进行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而各阶段之间又要互相联系, 形成一个小学阶段完整的训练步骤。

这三个步骤就是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段的训练应以识字为主, 让学生能理解和会运用学过的词语,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 加强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说话训练更要加强。这几种能力的训练应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习作例文和相应的基础训练题目体现训练的要求。第三阶段安排系统的训练项目, 是第二阶段训练重点的提高和深化。这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要抓好观察、阅读和习作三结合, 具体安排应该是在第一个阶段结合阅读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在第二个阶段要结合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到观察实物, 由观察静物到观察动物, 观察生活, 这一阶段的观察主要是以定向观察为主, 适当地向机遇观察过渡, 并重点抓好仿写;第三阶段结合阅读指导学生课内素描和机遇观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 努力做到说与写结合和读写结合。

我所带的学生采取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在低年级安排说话课, 重点抓口头作文的训练,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中年级抓仿写及小应用文的训练, 高年级抓命题作文训练, 使作文教学形成了循序渐进的阶梯,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文比例由18%提高到25%, 三类文由50%下降到35%, 有20多篇在各级报刊和作文杂志上发表。

8.谈谈人生议论文 篇八

世人总说,人生是个我们总捉摸不透的东西。是了,人生啊,到底是个我们人都搞不懂的东西吧。很多时候的我们,人生活的也都是百般滋味,有些人的人生活得很精彩,我们难免嫉妒羡慕,有些人的生活活得很凄惨的时候,我们往往轻视不屑。可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被人轻视不屑的人呢,又作何感受?

怕是心里苦的很吧。有时候吧,人生看透点,真的能过的好很多。现在的我们就真的好像是活在别人的`眼神下,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的啊,别人一个不屑的轻视的,又或者是一个不支持的眼神,甚至都可能让我们失去所有继续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想的心的吧,我们从不否认,人本就是一个很容易受到别人干扰和影响的人。可有时候,如果真的我们就是一直活在别人眼神下的人,这种人和个傀儡有什么区别呢?无非的区别就是,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却还是不得不像牵丝戏一样,为了别人而活。何必呢?我其实一直都想不通那些被舆论逼死的明星们,虽然我也知道舆论有时候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生,却也能让一个人死。什么叫舆论?是了,那就是假的讨论, 人呢,有时候不可能做到什么人都喜欢你,那么我们只能让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了不是吗?那就是我们能做的极限了啊,多少人违背自己的良心却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好,又有多少人十分的善良最后却又露宿街头……

人生就是如此,向来都是不公平的。有些人把,有着很好的家世,你一辈子努力都达不到的家世,也有些人有着天生就聪明的不行的大脑,那是硬伤基因永远是改变不了的,总之,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的事情,可大多还是公平的。可有些时候,有些人能为了一块面包争得头破血流,斤斤计较,可有些人也能对一个亿的合作不屑一顾。

让我记得印象最最深的就是马云的一句话了,我今年的小目标就是先赚一个亿,他的口气是那么的轻蔑,或许别人说的话,我们会觉得他狂妄不可一世甚至是愚蠢,可马云这个中国常常首富的人来说,我们只能一笑而过了。是的,因为他真的有那个能力去做到啊,让我们连反驳起来都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面不是吗?这个界上吧,很多时候真的会有人领先你的起跑线很长一段距离,同样的教室中吧,你能为一道题目想上半天,自以为很深奥,可别人学霸,画一道辅助线,两分钟的时间就搞定了,你却想上了一刻钟还是苦苦沉思。

9.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九

班级:12小教2s

姓名:姚佳

学号:12231311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内容和原则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在左右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学说中关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论述对人生观的影响重大。

【关键词】:儒家学说 精髓 人生观 意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毛泽东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其中人生哲学理论最为丰富的就是儒家学说。

一、儒家学说的源起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在这里,太史公准确扼要地指出了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当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颇为自诩地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正是这种出自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景仰和狂热追求,才产生了他创建儒家学派的根本动力。自汉代以后,儒学定于一尊。儒家学说以孔、孟、荀为代表,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人生理论。儒家学说,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极为珍贵的理论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珍品。不仅在历史上灿烂辉煌,而且在当今社会也为世人推崇,并作为行为规范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与活动。

二、儒家学说的精髓

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视作人类文明的核心,从一开始儒家学说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仁 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它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它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这个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教无类”的思想理解比较深。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永远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准则,它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人都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尤其是作为老师,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成绩、外貌、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学生“差别对待”。

(二)义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见利思义的呼吁愈来愈深切。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豆腐渣工程等这些无不反映着在拜金主义的腐蚀下,中国人的道义观念在下滑,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风行的严峻形势。而儒家的义利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抉择标准。有人说儒家这种观念轻视利益,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大错特错。儒家虽然不热衷于追求物质利益,但是也绝不排斥。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都反映了儒家对义利的选择标准。尽管儒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一定都切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但事在人为,我们要在正确理解它的基础上,赋予它时代的意义,使其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礼

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把“礼”引申开来,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和谐”思想,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下人们提的比较多的话题。我校的校训“实”正体现了我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

(四)智

同“知”,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孔子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自己一点要有渊博的知识,这一点应是即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所应追求的一个道德范畴,是教师的行为规范。

(五)信

“信”作为儒家的五常之一,指待人处事的诚实,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认为它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要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人无信则不立,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教师若想受学生尊敬、爱戴就要能够让学生信服,使学生“信其师”,进而“信其道”。

(六)忠

孔子很注重“以身作则”的品质,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要忠诚老实,对待朋友、亲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要真诚,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同样真诚的对待我们,只有通过这样的相处,彼此才能真实和谐地相处。

(七)恕

意思就是能宽恕、容人。这点对于我们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一点。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待学生要宽容,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可以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八)孝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反观当今社会,人们口中的“孝”也许只是逢年过节回家几次,父母生病回家看望或是给父母一些钱,以至于出现“空巢老人”这种现象。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似乎不太现实,但至少我们能做到有时间多陪陪父母,这才是父母想要的,他们只是希望能多跟自己的孩子待一会儿,能亲手做顿孩子爱吃的饭而已。

(九)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他的弟子后来根据这一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古代社会一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多,所以父母会很重视“悌”,会从小教育他们要尊敬兄长。但现在一般独生子女比较多,可能对这方面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我觉得我们可以爱我们的同学,爱我们的朋友,把他们当做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社会就会很和谐了。

除此之外,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都会对我们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学对中国的文化品格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至今存在且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而不可磨灭。虽然儒家学说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都有糟粕,需要遗弃。儒家文化也不例外,然而,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所谓拿来主义是不错的。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的泰勒博士,对儒家思想作过这样一段评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思想之精华,不仅对过去,而且对当今和未来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有责任弘扬儒家文化,并运用儒家思想来指导我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曹军.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的规范[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3]夏显泽.“天人合一”: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9)

10.从价值视域下谈谈对“善”的理解 篇十

伦理学家们很早都给出了关于善的定义,但是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和表达出究竟什么是善。我们只能从某些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讲:“善,吉也,从言从羊”,与“美”同义。在《从语源学的角度看“善”的起源》—文中,宋金兰对欧洲语言中“善”的词源进行过考察,认为善的起源来自欧洲人对财富的意识,善和羊关系密切,因为先民们认为羊肉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能够满足人们对享受美食的需求。在俄汉语言里,“善”也有善良,好的意思。西方人认为“善”是一个关于对象的认识性科学性的概念,即完美完善。“善”这个概念作为一个意识存在,似乎与“目的”联系着,“善”是选择的归宿,是实践的指向。

2 中西方对“善”的不同理解

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因其自由本身的自律性而尊重道德,道德才得以存在。他从善念与理性的角度理解,“善”是自由的属性,是责任的载体,能够让理性为自己立法,实现在人性自律下的意志,从而形成“人是目的”的道德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把善定义为欲望的满足,他认为如果我们满足理性的欲望,个人能够实现善,这样就实现了社会整体的善。柏拉图则认为:“善确立为整个世界的最高原则。”这里说的善是广义的哲学意义上的完美完善,把善看作是自然的的结果,达到善就是最自然最美好的,是一种最高理念的含义,在这里可以和老子所讲的“上善若水”的观点结合去理解,当我们达到这样的最自然的善,人也就得到了快乐,实现了完美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的概念早已被提及,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还是佛教,对“善”的概念都有不同阐释,相同的是,他们都承认“善”重要的地位。其中儒家文化的“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善”主要以儒家的“善”来理解。

孔子认为“仁”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根基,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他把这种符合仁与礼的德行和德性的行为当作“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之道,要从“善”。而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提出的“性善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出人性本善,人的善性、良知是出于本能的天性。在孟子看来,人性源于人心,人心的善性是人性的内在特质,即善端,“四端”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人天生就有的,不是后天习得的。“四心”分别对应仁、义、礼、智。所以,孟子认为“善”的内涵应该包括仁、义、礼、智四种德性。

3 价值视域下的“善”

价值(value)一词来自拉丁语valere。这个词的词根的意思指的是“好的”、“具有体力或者勇猛”等。价值泛指人们认为好的东西,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值得估价的东西,从本质上说是人们所追求的、对自身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善”是人类普遍价值“真善美”中的一种,它关注的是现实的人,是现实中每一个生命体。对科学规律、知识、真理的追求是真,对艺术的审美、感官的欣赏是美,而对生命价值、伦理价值的追求则是善。

3.1 满足需要论对“善”的理解

生命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需要性,需要是动物活动的一种内在的要素,也是人的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人的一切需要都是社会性需要。人作为主体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的、自觉性的需要,是直接依赖于自身活动的需要。简单地说,价值是人自觉追求的对象,价值追求是为思维所规定的欲望和意志。

马克思对价值的理解,主要有两个论点:一是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二是价值“表示物的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也就是说价值要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有利于主体的发展完善,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广义的价值包括正价值和负价值,但人们常说的价值,一般是正价值,即狭义价值。价值是个关系范畴,就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的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在《信仰的意志》一书中提出:“善的本质,简单说来就是满足需要。”他认为善指的就是价值,价值的本质就是满足需要。我国价值哲学中的满足需要论也认为价值的本质就在于满足需要。实际上,并非满足任何欲求或需要都有价值,只有满足合理的欲求或需要才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才是善的。

3.2 价值的本质是“善”

王玉睴先生在《价值哲学》一书中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价值的本质是善:1、从价值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的角度来讲,价值作为人们选择和追求的目标,是善的;2、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别来看,狭义的事实是指价值存在之外的客观存在,作用于主体未与主体发生作用的客观存在,而价值则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反应。所以价值是对事实的超越,是善的;3、从价值的特性来看,价值有利弊、善恶、美丑之分,在知识层面上还包括真假,具有方向性。人们通常说的价值指真善美利。因此,价值是善的,价值的本质在于能够使主体发展完善,使主体自我超越,使主体更加完美,从根本上说在于能够使人类社会发展完善,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

4“善”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精神,还有什么可用之处?我们究竟要坚持些什么?回望什么?我们的内心世界,包括蕴藏在心底的那份传统东西,拿出来了多少?放大了多少?隐藏了多少?又泯灭了多少?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善”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善”字传达的是宇宙的运行和谐不息,天、地、万物有序共守,人为万物之一,顺之则喜,逆之则毁。人类之初,人性本就是善的,虽然可能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性质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生存环境的不同,才导致了习性的差异甚至习性的截然相反。因此,人性向善,善在人心。而渴望善良是每个人的心理追求,拥有善良的人际关系跟和谐的社会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利于生活的好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利他”的意识,而不是总是强调“利己”。因利他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最后因利他而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实惠才是最舒心的。一个国家优秀的文化应该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做好的事情,做善的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关怀。从个人来讲,就是要将“自爱之善”和“爱他之善”结合起来,让我们在自爱的时候不要那么冷漠,不要失去怜悯之心。康德说:“善从来都不会泯灭”。善在人心之中永存,但它有时候会被人世间的灰尘所蒙蔽,我们需要不断的拂去善良之心上的灰尘,使自己能够回归到那个本然的自我,唤醒人们内心中的良知,在道德缺失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必须“心存善念,施善于人”,用“善”来联结个人与他人,将我们的社会置于“善”的保护之下,追求理想,提升幸福感。

摘要:“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代杨万里《庸言》)。意思是:人做好事,即使做上一百件也还不够;做坏事,即使做上一件也很多了。意思是说为善无多,为恶无少。说明人必须坚持为善,切忌为恶。从古至今,“善”可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年代都在提倡和教育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什么是“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善的本意理解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善也有不同的解读,不同阶层的人对善也持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价值视域,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4,326.

11.谈谈我的家庭教育 篇十一

学生姓名:白杨

班级:七--九班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博学多才?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类拔萃?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直接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决定着孩子将来是否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我立志教好我的学生,我也坚信可以教好我的孩子,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是有所不同,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会终身受益。父母的言行以及家庭环境的氛围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和行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家庭和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幸福,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大声争吵,偶尔为之,也是为孩子的教育出现一点小分歧,但很快会达成一致。父母对待学习、工作、家庭、朋友、同事等方面的态度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我们的大家庭关系也非常和谐,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兄弟之间等都是

互敬互爱,从未发生过任何争吵,这样,就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她善良、有责任感、孝敬老人等优秀品质。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对孩子一般来说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他们寄予厚望,我们也不例外,但关键是如何发现以及培养孩子的兴趣。所以,从孩子头脑中产生意识的那一刻起,我就经常与孩子玩字卡游戏,让孩子听读儿歌、翻看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渐渐地,孩子与书交上了朋友,睡前看书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强化这一习惯,不管工作多苦多累,每晚我都会陪伴孩子阅读。我喜欢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懂得如何生活。所以在茶余饭后,我们经常会就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雨后彩虹、水中筷子变弯等等进行交流探讨。当孩子有一丁点进步,我和家人都会由衷地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热爱学习。

2、以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大多数父母只对孩子寄予厚望,却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忘记了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们在学习上一直不敢有所放松,这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记得前几年,我正忙于参加自学考试,他爸爸也在为为参加硕士考试做准备,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坚持学习到深夜。有一次,孩子半夜醒来竟

然爬出被窝,非要陪着我们一块儿学习。由此我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床头不可一日无书,虽然没有时间去读大部头的著作,但报纸、杂志不断。孩子在家写作业时,我们一般不看电视,尽量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时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孩子也在我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不读书不睡觉的习惯。每年放假,我都要引导他背一些古诗词,读一本她能读懂的名著,如《三国演义》《史记》(少年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虽然她感悟不是很深,但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她受益匪浅。

3、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关心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只关心她的身体,关注她的学习、她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她的思想变化、情感需要。尤其是现在她已逐渐步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家长制”去行事,势必适得其反。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散步、就餐、看电视,都是我们交流的好机会,孩子把在学校的见闻告诉我们,把她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们,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着她的快乐,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经意间告诉了她。我的孩子爱好比较广泛,尤其是上了初中之后,她迷上了动植物,她经常看动物小百科,动物小说,我并没有阻止她,只是告诉她分清楚孰轻孰重,不要本末倒置。看电视时,不仅让她看动物世界频道,也引导他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希望英语”等有益身心的节目。孩子也是一样,你尊重他,他才尊重你。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谈谈我的理想作文 篇十二

首先,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像一位勤劳的园丁,培育着那些祖国的花朵,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同学们,教会他们加减乘除,教会他们aoe,还把不懂事的孩子变到懂事乖巧的小少年,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呀!所以长大以后我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我想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一些对人们生活有贡献的物品,我要发明一个冰箱,如果你饿了请按一下蓝色的小按纽,所有的食物都会出现在冰箱里面,你可以随意的去挑选食物,如果你渴了,请按一下黄色的小按纽,所有的果汁、白开水、饮料就都会摆在你的面前,让你随意去挑选。这个冰箱最大的优点是环保,如果你有吃不完的食物或不爱吃的食物,可以按粉色的小按纽,会马上出现一个冰冰回收器,把食物或冰扔进小口里,就会退给你钱,这样不就一举两得了吗!

我想当一名首富,把我的钱捐给灾民和贫穷地区的人,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豪华的大房子住,有美味的食物吃,让小朋友和我们一样有书可读,在学校里学习。

13.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十三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工作方向

什么样的帅带什么样的兵。班主任也一样,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 是学生成才的导师,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我认为, 班主任的工作核心应该是德育工作。我对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谈体会。

一、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老师

1.潜 移 默 化 地 改 变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中专学生, 他们的模仿力强, 在许多事情上要一点一滴地渗透。

2.身 教 重 于 言 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实际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重要。很多孩子在家里不听父母的, 对老师的话却言听计从。这是好事, 只要老师因势利导, 以自身为教具, 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由于我班女生多, 又大多是娇娇女, 每次大扫除时, 我班都是最慢的一个, 大部分学生都慢吞吞的, 选择最轻的活干。有一次, 我班负责清理水房, 水房的下水总是堵, 发出一股恶臭味, 女生都嗷嗷叫着跑远了。面对这种情况, 我一边叫她们回来一边抄起扫帚自己动手, 由于我是女老师, 干起来也很费力, 同学们看我累得汗水直流, 都忘记了难闻的气味加入了进来。在周末的班会上, 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们, 她们的干劲十足, 渐渐克服一些娇气的毛病。

二、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而且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 , 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 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与疏导,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1.对 症 下 药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当班主任的第一年, 我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有女同学和陌生男生夜不归宿, 通过各方面了解, 我才知道, 原来是因为其心理有问题, 父母不关心, 导致她们产生报复心理。对此, 我与她们心平气和地沟通。根据不同的情况, 我分别和她们沟通, 她们的思想有了转变, 不但改变了态度和行为, 还刻苦学习。

2. 循 循 善 诱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 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 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待后进生, 要看到他们脆弱的自尊和自信, 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还要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进步。

3.寻 找 “心 药 ”

重视心理健康, 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为学生寻找心药。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 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 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 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态度消极等。针对这些现象, 平时我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 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 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 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境, 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理问题还需要“心药”医治。

三、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合格的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进步。

1.精 心 策 划 主 题 班 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 寓教于乐, 陶冶学生的情操, 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非常重视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 每周末都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精 心 组织 课 外 活 动

科学的课外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 我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每个学期我都会给学生订阅一定的报纸杂志, 其中《辽宁青年》是他们最喜欢的。每个周末都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并写读后感。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获得了知识, 提高了语文水平, 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四、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探索者

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班主任要与日俱进, 探索德育新方法,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1.榜 样 的 力量是 无 穷 的

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学生, 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 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一定要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情 感 是 最 好 的 沟 通 良 方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爱心是一个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基础, 只有爱学生, 学生才会信任你。对经济困难、生病的学生, 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 组织学生送温暖,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3.德 育 评 价 机 制 和 规 章 制 度 是 最 好 的 手段

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要量化管理, 我们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使两者紧密结合, 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14.谈谈我的阅读心得 篇十四

近期一直在想年后第一篇原创写什么题材,思来想去,决定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选这个题材的原因有三点:

1、很多人在新年伊始立下flag,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多读书,但是却很难坚持下去。

2、有些人虽然能坚持阅读,但每次回想起自己看过的书和文章时,却无法讲出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

3、我在新年伊始也立下了一项和读书相关的flag,所以想此机会梳理下自己的阅读方法。

下面言归正传。

一、加入收藏夹的文章,不等于你学会的知识

记得罗胖在今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过一句话:我们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在收藏夹里积极向上。

这句话反映出一个现状:人们因为渴望进步,所以会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取知识。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我们有限的时间难以全部阅读吸收,只好加入收藏夹,以便需要时查看。

曾经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收藏夹中塞满了文章,总以为有一天会用到。可是在整理时发现,很多文章已经想不起当时为什么要收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读文章时,会将文章分成三类:

第一类,明确知道这篇文章会被用到,会用到哪些内容,会如何使用。

第二类,感觉这篇文章会被用到,但是不清楚会用到哪些内容、如何使用。

第三类,完全不会用到的文章。

对于第一类文章,要仔细阅读,做到把文章掰开揉碎后细细品味。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要将文章的思想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

同时还需要摘抄记录文章中重要的段落,记录自己读文章时的心得。在回顾文章时,这些记录会起到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第一类文章不需要收藏,因为已经消化吸收,成为了自己的知识。

对于第二类文章,要像第一类一样阅读。但是之所以我们不清楚如何使用文章,是因为还没有深刻理解,没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对于第二类文章,阅读要求与第一类相同,区别在于既要既做笔记,又要收藏。

但并非收藏后就不管了,而是需要制定一个周期,定期检查收藏夹。如果检查时发现还是不清楚文章的用处,或者发现文章已经对自己没用了,那么就及时删除。

对于第三类文章,处理方法是读完即可,不需要收藏。

总之,阅读文章,哪怕你能掌握一个知识点,也好过你收藏100篇却记不住内容。

二、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所有讲述阅读方法的书中,《如何阅读一本书》无疑是相当出名的。当然,这本书也对我摸索出自己的阅读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下面来说说我的阅读方法。

1、纸质书or电子书

研究表明,和阅读电子书相比,人们阅读纸质书要更加专注,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更高。但是我本人更喜欢阅读电子书,原因有三点:

(1)阅读场景限制

我每天大部分的阅读时间是在上下班路上,在拥挤的地铁中,电子书相比纸质书更容易携带和阅读。

(2)记笔记便利

我喜欢做读书笔记,这方面电子书的便利程度要高于纸质书。而且,我还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往纸质书上写字,这对于阅读来说不是个好习惯。

(3)可以交流学习

近半年来使用“微信读书”较多,好处在于能看到其他读者的笔记,在阅读当中,能看到他人的思考,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当然,我并不是想表达电子书好过纸质书这个观点。我想表达的是,要想坚持阅读,就要想办法让进入阅读状态成为一件便捷、有趣的事。

打个比方,如果你看电纸书时会为手机中的信息分心,想着刷微博、看朋友圈、玩游戏等,那么阅读电子书就不适合你。因为在看书时,你必须得调动意志力和自己的欲望抗争,这样看书会很累。

2、阅读的步骤

其实,阅读并没有固定步骤,所谓的步骤,不过是养成的习惯罢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成就、所处的时代等等。不需要做很详细的了解,只是为了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样对读者的观点也更容易接受。

了解作者后,便开始看书的`目录和序言,目的是从全局把握书的来龙去脉和组织架构,以便在阅读正文时,能够对所读内容与全书的关系有准确认识。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从目录中发现感兴趣的或有帮助的章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阅读过程中,倘若遇到自己已经知道的、不感兴趣的或者没有帮助的内容,可以只阅读首尾,或者采用略读、跳读等方法处理。

总之,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找到与全书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章,领会书中的逻辑与思想,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而前面说的了解作者、阅读目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3、如何做笔记

现在的阅读类app,笔记功能很强大。不但可以对重点句划线、进行评论,而且还能看到其他人划的重点及书评。

我在阅读时,非常喜欢看其他人的评论,常常会因为看到对自己思想、见识有所启发的评论而开心。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结合各自的经历与学识,能阐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我发现大多数人的读书笔记,只对章节的首尾处总结性语句划线,而没有评论。这样做读书笔记,恐怕做了后也很难有深刻印象,也不利于对书中内容的总结和吸收。

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思想,使其同自己的经历、认知、知识体系相结合。对于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也会因为不同的语句而有所感悟。能打动所有人的语句毕竟是少数,况且我也不相信,每个章节的首尾处,都写的那么精彩,能让那么多人同时产生感悟。

举一个反面例子给各位读者看,下图是我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所做笔记的一段截图。该笔记只摘抄了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结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展开,也没谈到如何将书中的方法融合到自己已有的习惯中。那些阅读原则,很多的我已经没印象了,也从来没用过,更别提有什么体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呢,我认为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遇到自己有所感悟的语句,划重点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为什么会对这句话有所触动,看到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是否跟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学习相关,是否能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第二种,每读完一个章节,写下通过这个章节学到的知识。注意,这里不是把章节的重点摘抄一遍,而是要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来使用,我本人更喜欢用第一种方法。读完一本书,在写读后感时,并非是将书中知识点进行罗列,而是查看读书笔记中记录的自己有所感悟的知识点,选择其中的几个,重点来写。

4、一本书应该读几遍

我认为,一本书读几遍,要视书的类型而定。根据我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了解即可型。对我而言,这种类型的书通常是小说、名人传记、方法理论等,通常不会讲述很深刻的思想和知识。我一般只看一遍,为的是了解书中讲述的内容。

第二种是理解内涵型。这种书通常讲述了深刻的思想哲理,或者是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这类书看第一遍时,大脑会沉浸在大量高质量信息的冲击中,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很难一步到位。所以,需要看两遍,第一遍了解书中的内容,第二遍吸收精华。

第三种是掌握运用型。这种通常针对工具书或是教授某项技能的书。这类书不会规定看几遍,而是要一遍遍地看下去,直至不但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把所学的技能灵活运用。

15.和烦恼谈谈人生人生哲理 篇十五

生活的所有提醒,就在于自我的鼓励,和不辜负来过的这段时光,能够真诚而坦率的生活,就在于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不怕暴露自己的脆弱,但是一定要凝聚生命的无畏和勇气,成为生命正面的推动力,不要让那些脆弱徘徊在生活的逆境。

对生活的尊重,在于带一份客观去认识世界,路过什么样的风景,都要清醒的认识自我,去领悟生活本身的深意,不要对那些自我的固执轻描淡写,能够在思考后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让心地再一次回归平静,这本身又是生命的再一次出发。

生命不是挑剔生活违背了谁的意愿,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思考中完善,不必要把伤痛掩盖,不如随着时光治愈,生命是一场向前,生命也是一场重新塑造,去品味生活的包围,如何的观察,平稳的对待,管它前程风雨交加,人生不必要回避艰辛,再累的脚步,能够全力以赴的启程,这就是生命的真实。

生命的`自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适应,意味着改变,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需要一份达观的胸怀,不管世间风云如何瞬息万变,流水落花,身心从容,用一份淡然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更不必要大惊小怪,活好对内心的观照,就明白生命意味着什么。

16.当今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探析 篇十六

一当今研究生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 很多人认识到人的价值的体现不仅是个人的成果, 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新时期的科技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 高校的不断扩招, 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从而导致大部分本科生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 这样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新形势下许多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 导致部分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理想信念淡化, 偏重物质利益

当今高校的研究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 他们大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而有些学生学习不再是为了追求理想, 而是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思想逐渐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甚至影响了个人的未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渐渐滋长。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为了今后优越的生活, 而为社会进步而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数较少。前辈科学家们, 在科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 他们不怕艰苦、刻苦钻研, 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而当今的部分研究生不能吃苦, 贪图享乐, 三年的读研时间白白浪费了, 衡量人生价值的天平严重向物质方向倾斜, 理想和目标也逐步被金钱所取代。

2. 强调自我价值, 个人主义至上

集体荣誉感是每位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通过与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研究的成果也会更上一层楼。现通讯作者:张烨 (1971-) , 男,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的部分研究生, 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真正含义, 时时从“利己”角度去考虑问题, 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机密文件, 从来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同时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 从而慢慢地淡化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的责任感, 甚至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 剽窃他人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成果, 这些现象都将“个人主义”显现得淋漓尽致。

3. 德、才不能同步发展

一些研究生认为, 学识、才能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 而与品德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人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在道德修养上却出现了漏洞。他们唯利是图, 这些表现不仅降低了人格魅力, 还会导致思维偏激。

二影响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1. 身份的迷茫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 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究生不值, 在读过研的受访者中, 有35.6%的人表示后悔。由此可见,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研究生的身份缺乏肯定, 对攻读研究生这一选择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旦他们对自身产生怀疑, 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一, 时代环境的变迁。当下社会充斥着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 身在其中的研究生不可能熟视无睹, 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只是很小一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攻读研究生学位, 更多地被认为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其次,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研究生“天之骄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第三, 许多学生是在随着考研潮流无意识地加入研究生的行列, 没有明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 因为害怕面对就业问题而选择继续留在校园里。

第二, 存在感和价值感的缺失。研究生的学习安排灵活, 一般以个体安排为主, 这让一直习惯于听从老师、学校“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一时不知所措;上大学本科时集体活动丰富多彩, 到了现在平时各忙各的, 集体活动难以组织, 难以产生集体归属感;由于这些年一直扩大招生, 一个导师的学生多达20~30人, 导师任务加重, 很难给予每位研究生具体的指导, 学生感到没有人管束关注他们;读研究生之前以为学历高就能找到理想工作, 待遇优厚, 从此改变命运, 但是现实中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觉机会渺茫。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枯燥的学习生活、见效慢的科研成果, 导致他们产生存在感和价值感危机。

2. 现实的困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嬗变, 是当今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动因。市场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这使研究生的心理活动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

第一, 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学业的压力。研究生论年龄已经成人, 他们经济尚不能独立, 只能靠平时的兼职来勤工俭学。一部分已经结婚生子的研究生还要为家庭的生存问题奔波。由于经济困难, 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就很强烈, 这使得他们更注重物质, 更注重实效。

第二, 婚恋、家庭、就业的焦虑。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 应该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 达到与社会适应。他们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 周末出去游山玩水;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 忙着结婚, 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 整日坐在实验室, 于是他们后悔上研究生, 认为是上学耽误了自己的爱情。对于已婚的研究生来说, 有的两地分居, 忍受相思之苦, 有的因为学历、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的变化, 双方缺乏共同语言而感情逐渐生疏。就业焦虑是研究生面临的最大焦虑, 三年级的研究生尤其如此。研究生比本科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所以就业的期望值更高, 这使得大部分研究生进校之后人生价值观向物质利益倾斜。

三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的重构

当今的研究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未来, 如何更好地对研究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 值得大家深思。

1. 坚定信念, 自我完善

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 都已经具有了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科研潜力, 但这远远不够, 他们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毅力。

虽然现实社会存在着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风气, 但是作为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应该开辟自己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信念和专业道德。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容易满足, 但物质生活满足后的精神生活却很难满足, 既然选择了专业, 选择了上研究生, 一般毕业后都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样多读点书没坏处, 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人生是一条单行线, 各有各的走法, 关键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风景么?你活的快乐么?大部分的人都不开心, 工作的在想, 要是当初我读研了, 那肯定收入比现在高了吧;读研的在想, 要是我早点工作, 说不定现在已经是经理了。又是一个围城, 大家共用一套价值标准, 谁赚的钱多, 谁就是成功人士!真正的富有, 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 不攀比、不张望, 专注于自己, 用心钻研, 用心生活。回看所有学术大家, 无不是受过良好教育、潜心钻研、不为物质所缚的, 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创造颇多, 为社会甚至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生活状态其实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学术的研究生内心最渴望的。

作为高素质的群体, 研究生更为成熟, 知识面更广, 自我教育和完善的能力更高。首先, 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避免太强的功利性, 以后要有大的作为, 根基全在年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多参加文艺、体育活动, 多一分兴趣, 在烦恼的时候也有排解的途径。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格, 养成豁达的性格, 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不唯利是图、投机取巧。

2. 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 自主学习是主导。每日阅读文献、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完成的, 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都有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 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 一些人就会荒废时间, 而到即将毕业答辩时才发现自己已遗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因此, 在新生报到时, 管理者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地在思想上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开展关于人生价值的主题会, 给学生一种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 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时代里,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 不仅要有高端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 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综合发展、全面进步。要提高其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研究生以为拥有了学历, 就意味着有好的工作, 所以在择业时总是抬高门槛, 面临社会选择时期望值过高而内心受挫, 使他们的心理失衡。研究生应摆正心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只要自身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就是最好的状态。社会和用人单位也不要用工作岗位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才能使研究生勇敢地面对现实, 面对自己, 在社会中体现人生价值。

3. 引导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发展是人生价值观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 才能正确面对价值观的选择。当今的研究生,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人生的路还很长, 人生求学、婚恋、就业的重大选择几乎都集中在读研究生这几年, 有时候产生心理问题是难免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 研究生容易出现内心茫然、学习倦怠、情绪低落、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焦虑症等疾病。针对具体问题要给研究生做定期的心理疏导, 缓解压力, 提供心理帮助, 这样不但可以减缓他们的心理负担, 还可以给他们鼓励, 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只有引导他们正确、坦然地面对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 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希望能受到关注, 秉承德才兼备的培养理念, 在未来的几年时光里, 研究生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懈追求、开拓创新, 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谐的身心、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十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下一篇:数据库实验客户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