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2024-10-18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企业物流状况调查报告

物流管理的零售环节商品安全保障

一、零售环节商品安全的内涵

产品出厂进入流通渠道成为商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成为消费品。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产品的多种形式、供应链的多项环节和流通的多个组织,产品安全范围广泛、影响因素繁多。

(一)零售环节物流过程

零售环节是商品流通过程与消费领域的结合点,商品流通零售环节的三个过程有机结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零售环节的三个过程存在时间的先后和场所的转移,需要物流服务支持于商流活动。零售商品的采购、销售与售后过程的良好衔接和过程安全控制,有利于实现商品在零售环节的质量与安全。

二、零售环节商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零售环节商流活动中商品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

零售环节商流活动商品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商品零售场所和消费场所。零售场所主要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超市商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有品牌商品方面。大型超市自有品牌产品质量标准模糊,让消费者无法比较产品质量优劣。

(二)零售环节物流活动中商品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

零售环节物流活动引发商品质量问题表现在存储、运输、包装等物流环节问题。在存储方面缺乏良好的商品养护环境,库房温度、湿度不适易于导致存放商品发生化学变化和生理变化;仓库库存信息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商品保质期过期。在包装方面,商品出厂包装不当有损商品品质,同时储运环节包装不当将导致商品散包、破损、湿浸、串味、溢泄、变形等。在运输方面,车辆选型不当、运输时间过长,可导致畜禽死亡、生鲜商品变质;运输、装卸不当,易造成商品二次污染。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我国缺乏冷链物流标准,与食品物流安全直接相关的食品冷链安全体系基础建设依然薄弱,这些都影响到食品质量安全。零售领域的食品在存储、运输、装卸、配送等物流环节温度控制不当,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三、零售环节商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零售环节商流与物流过程中商品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可从零售模式的改进、物流服务的支持、召回物流实践以及将物流部门纳入商品安全监控网络等角度分析商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一)实施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

实施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商品零售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影响,简化物流环节与操作,可按时保质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该模式下,零售环节商流过程应做到购销合同规范、进销台账完整、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商品明码标价、计量器具准确、生鲜产品低温控制等,来确保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

(二)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支持商品安全

基于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保管、输送、配送、信息系统集成的同时,还应加强物流环节的商品检验与养护和物流送货与售后服务支持。

零售业物流保管活动取消零售企业库存仓库和营业店面仓库,用配送中心集中保管方式取代分散保管方式,易做到连锁企业的统一采购、直接转运,缩短采购、库存时间。物流输送活动则由原先的从生产厂商仓库至零售公司仓库、再到店面仓库、最后到零售店的商物一致的三段输送形式,转变为商物分离模式中由生产厂商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甚至直达消费者的两段输送。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取代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零售店面或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也可得到改善。对于生鲜产品,物流保管、运输、配送提供全程冷链保证。

配送中心与运输线路构成完善的物流实体网络,实现商品的及时、快速、便捷转移。同时做好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与零售企业购销信息系统的接口,健全零售环节商流、物流信息网络集成,不再由零售企业、仓库和店面分头处理采购与商品信息,而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集中控制,做好全程监控。

(三)加强缺陷商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与召回物流管理

缺陷商品易在零售环节和消费环节发现,应加强这两个环节的商品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商品质量问题。通过建立与维护商品零售环节质量检测系统和商品安全快速预警系统相结合,切断问题商品流通渠道,防止更多的问题商品流入消费群体,防风险于未然。发现问题商品后,追本溯源,从根本上切断问题商品发生途径,同时流人流通渠道的问题商品则需要召回。商品检测、预警、溯源与召回,形成一体化、全程化的商品安全监控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问题商品的发生、流通和扩散,保证商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使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实现透明化。安全监控体系制是加强商品安全管理的有效举措之一,其将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等环节连接起来,保证流通环节商品质量,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当零售环节出现问题产品、缺陷产品时要进行召回。目前在国内召回机制与具体运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召回物流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陷产品关乎消费者利益和社会诚信问题,要求召回速度快,导致召回成本过高、召回效率不高。若能在流通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加上对召回活动的支持功能,则能有效降低召回成本,同时保障缺陷产品迅速召回。召回物流是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缺陷产品对消费者和社会的损害,快速及时地将缺陷产品从最终消费端或供应链某个下游环节向上游生产商或物流场所转移并进行集中处理所形成的物流管理过程。

图1为缺陷农产品召回物流管理模型,将召回功能纳入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时监测、追踪农产品安全信息,借助召回物流中心实现缺陷农产品的召回与资源分解,构建农产品生产、流通安全链。

四、结论

物流管理不仅支持商品在市场营销渠道的正常流动,而且在确保商品安全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方面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零售环节商品的数量、品质、包装等安全因素都可以由物流的基本服务功能来满足与维护。同时在销售终端出现缺陷产品或含有潜在问题商品的时候,物流管理的补救作用就愈加凸显。召回物流作为确保商品流通安全的物流服务新功能,可实现对缺陷产品的发现、溯源与回收。正向商品流通物流结合逆向问题商品召回物流,形成闭环物流网络为商品的正常流转、品质维护和质量检测提供全程支持,从而使得进入零售环节的商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研目的

本文立足了解天津地区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熟悉物流企业和非物流企业人才供求状况;分析企业基本物流岗位的设置、物流岗位的工作职责, 归纳物流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要求和基本素质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 现行高职院校物流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完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院校培养和企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为了保证调研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研采取多种方法, 主要有:

1. 重点企业调研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详细深入调研, 走访克运国际物流集团、顺丰速运天津有限公司、华润万家超市天津部分超市等。

2. 网络调研: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搜索物流岗位及岗位素质技能资料。

3. 行业企业网站、兄弟院校网站及政府相关网站进行资料搜集。

4. 毕业生就业跟踪:跟踪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物流管理发展现状与前景

(1) 物流管理发展前景广阔

(1) 国家层面2009年, 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指出物流业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 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 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地方政府层面天津市政府出台的系列文件:《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2001年) 、《天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政策意见》 (2003年)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 (2006年) , 加快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努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007年天津市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5018亿元) 的8.8%, 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 (2100亿元) 的21%。《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 2015年天津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1900亿元以上, 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3) 企业层面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物流管理人员进入公司的高级决策层;第三方物流公司兴起, 国外快递公司巨头进入国内。滨海新区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批准, 吸引大批外资和国内知名企业进驻, 带动物流大发展。

(2) 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堪忧

(1) 我国物流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后才起步, 2001年以后才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到目前不过8年, 在理念、实际运作、设施设备、资金、人才等方面面临发展瓶颈。

(2) 规模物流企业较少, 大多数是中小物流企业, 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非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认识不到位, 物流职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执行。到2008年10月, 天津市共有物流及相关企业16141家, 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96家, 占总数的23%。振华物流、德利得物流、宝运物流、安达集团、天津港散货物流、物流货运中心、中邮物流等七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

(3) 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不高, 物流从业人员往往身兼数职, 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 中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员更是缺乏。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几经波折于2001年开始招生, 截止2007年, 天津市共有19所普通高校与职业学校设置物流相关专业, 初步形成了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的物流学历教育体系。2006年我市大专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2704人;2007年为3913人。天津市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有所缓解。

2. 物流管理专业人员需求分析

(1) 未来物流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国家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天津未来城市规划的出台和滨海新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批准,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会。2008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物流货运中心等12个重点物流项目。发展专业物流公司, 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行列。可以预见, 未来天津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天津市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 同时也造就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契机, 未来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将是巨大的。

(2) 当前物流人员岗位需求和所在企业性质

(1) 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 尽管天津市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与之不相称的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 已成为天津市物流发展的瓶颈。天津市1.6万多家物流及相关企业中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约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51%物流企业中技术员工的比例在20%以下。有90%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物流人才, 需求最为迫切的是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而需要基层物流操作人员的物流企业仅占6.06%。

(2) 不同企业对于物流岗位的设置是不同的, 岗位名称也花样百出, 有的员工身兼数职, 有的则做的是物流工作而岗位名称和物流无关。总的来说, 物流企业需求岗位数量比较多的依次是:业务员 (货代) 、库管员、物流操作、客服、物流文员、采购员、理货员 (包装员) 、物流信息管理员等。

(3) 物流岗位分布于各类企业中, 除物流企业外, 分布在生产、商业、IT、政府机关等组织或单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大型零售、批发企业是物流人才需求最多的地方。

(3) 物流对物流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通过对30家企业 (包括物流企业和非物流企业) 网络招聘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1) 对学历的要求23.3%的企业要求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的学历, 56.7%的企业要求具备专科 (高职) 以上的学历, 20.5%的企业要求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

(2) 对能力素质的要求几乎近80%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工作经验或有经验者优先。

a) 60%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沟通技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b) 近50%的企业要求求职者计算机操作熟练或会操作相关软件。

c) 有7家企业提到了叉车证或驾驶证。

d) 有6家企业提到了良好英语技能 (口语、写作) 。

e) 有4家企业提到职业资格证书, 报关员证出现3次。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分析

天津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较多的有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综合近年来天津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情况, 几乎所有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 2010年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国际物流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8.69%, 有用工证明的就业率达到96.07%。其中物流专业共186人,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92%, 有用工证明的就业率达到97.31%;报关专业共272人,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53%, 有用工证明的就业率达到95.22%。

但是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比较低, 平均不足60%。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就业最多的物流企业为货运代理、商贸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对部分往届毕业学生的调研发现, 学生就业后1年之内有近1/3学生跳槽, 未来职业方向不固定, 对物流职业生涯感到困惑。

四、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 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整合专业资源, 加大宣传力度, 保持招生规模, 与企业实施订单培养或针对物流细分市场培养学生在某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2. 加大学生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所有课程中贯彻沟通、团队、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 加大英语口语会话能力。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创造优良育人的人文学习环境。

3. 添加物流相关实训设施设备, 让学生能够真正动手操作,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尽可能在学生毕业之前为其创造工作经验。以订单培养为契机, 增加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让学生拿到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有可能的话让学生考取叉车操作证书。

4. 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或调研, 加强和行业协会及行业企业的联系, 加强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例如交通职业学院和滨海职业学院实训设施设备、组织物流技能大赛等) 。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天津职业大学, 2009年

[2].天津市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2010年

[3].王玲, 李克娜, 龙永芳, 天津物流市场问卷调查报告—供给篇, 【J】《港口经济》2005年第05期

[4].王玲, 李克娜, 龙永芳, 天津物流市场问卷调查报告—需给篇, 【J】《港口经济》2005年第06期

[5].天津泰达人才网, http://www.tedahr.com

3.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时光快速迈入2012年,国家对宏观经济继续调控的声音仍在耳边。从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来看,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已经过去、出口困境依然存在、鼓励消费带来的作用依然不明显;同时,原材料、产品、人工成本上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一切都给201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不确定性。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仍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8%的GDP增速仍让绝大多数国家羡慕。只是,GDP从10%降至8%,CPI从2%升至4%,“10-2”时代转变到“8-4”时代,国内企业是应该看清楚并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的。

2012年,仍处于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我国企业该怎样调整?或许是新技术研发、或许是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许是对销售进行强有力的推进。方式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去执行、去实施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FESCO在2012年伊始,发起“企业新员工需求状况调研”,反映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

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招聘经理,调研周期为2011年1月-2月,共收集546份企业数据。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从企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最多,占比247%,其下依次为高科技、服务业、消费品行业等;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企业占比375%,华东地区25.5%,华南地区23.3%,华中和西南地区较少(注:全国型的公司按总部听在地区归类)。我们认为,这样的样本分布能够反映出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

企业急需哪些岗位的员工?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仅何3.1%的企业今年不打算招聘新员工,说明绝大部分企业都有招聘的打算。那么,在计划招聘的企业中,什么岗位最紧俏呢?无疑是销售岗位,84.2%的企业希望今年增加销售人员。其次是支挣性岗位,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为64.5%。所谓支持性岗位,指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支持企业经营活动的岗位。再往下是服务和生产/制造岗位,比例差距很小,分别为48.2%和46%。采购物流、市场和研发三个岗位员工需求数量相对较少。

如果企业需要招聘相关职位新员工,计划招聘人数是多少?调查显示,生产/制造岗位是招聘员工数量最多的岗位,在有招聘需求的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62人。其次是销售岗位,平均每家企业需求36人。支持性岗位需求26人,服务性岗位需求21人。研发、采购物流和市场岗位人员需求量较少,平均每家企业需求不足10人。

销售、销售、再销售

两类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销售、服务、生产/制造三个岗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暂不考虑支持性岗位,销售是每家企业有普遍缺口的岗位,且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生产/制造岗有将近一半的企业需要招聘,且是用工数量最大的岗位;服务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甚至超过生产岗位,且人员需求数量较多。相比较而言,企业对研发岗位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只有14.7%的企业计划招聘,且招聘人数很少。

将计划招聘企业与计划招聘人数两组数据结合分析,将更清晰地看出企业2012年的招聘需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目前用工需求的变化。

整体来看,平均每家企业招聘员工数量为90.2人,这些员工将分布到各个岗位上。我们首次观察到,销售岗将分配到303人,这甚至比生产岗位的28.5人还要多,两个岗位所需新员工占到企业需求的2/3。虽然仅仅是计划招聘,但仍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渴望。支持性岗位需求168人,服务岗位平均每家企业需求10.1人,采购物流岗位3人,研发和市场岗位不足1人。

销售: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发力点

从企业的新员工招聘计划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对于销售人员的重视与渴望。销售人员不仅是企业最普遍需要的员工,而且是国内所有企业招聘需求最大的缺口,甚至已超过制造和生产员工。与销售岗相比,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企业在其他岗位投入上相对保守的心态,不仅反映在对研发岗位上,同样表现在生产岗位上。从企业的招聘意向来看,把我国称为“商品流通大国”比“商品制造大国”似乎更为合适,当然,从数据来看,我国离“创造大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的大环境下,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渴求也就不难理解了。海外市场订单减少、国内市场内需不足,销售人员是唯一能给企业直接带来收入,与企业渡过难关的岗位人员。保留现有销售人员,招聘新的销售人员,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因此,对其他岗位的需求就显得重视程度不足了。

4.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摘 要] 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角度,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电子商务人才 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新兴的、复合型的、交叉性的学科,依托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面对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懂电子,又懂商务,既会应用,又会创新的复合型的人才更是社会急需。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层次:电子商务的策划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商务系统整体运营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应用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如商品管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的相关工作;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相关工作。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电子商务应用人员和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反映出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1)办学指导思想滞后,专业定位不清,专业建设思路不明确。(2)办学模式陈旧,与社会联系不够,闭门教书。(3)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职院校从事电子商务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电子商务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5)缺乏精品教材及突出实践的教材。高质量、突出实践操作、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多。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创新、开拓等能力。要想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就需要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出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市场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对指导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适应现代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一线工作的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又要与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锁定某些岗位群,如网页设计、网站推广、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网络信息编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岗位。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路

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要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1)电子商务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依托行业办学,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要关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政策,紧密结合地域发展,结合地区行业发展特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2)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根据企业要求建立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双方全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校企合作不仅锻炼和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带动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3)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实际项目开发,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发创新潜能的发掘,进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3.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大胆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和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层次和类型,大胆、创新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学生相结合、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多维度地加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1)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按照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编辑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应尽可能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设置综合性实训课程,既可以进行完整的综合训练,也可以进行拆分,针对某课程或某部分进行练习,达到某一种或某几种素质与技能的训练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创办的社团,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3)结合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全面、细致、深层次地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协同工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过程与结果、团队与个人、侧重技能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将“用中学”和“学中用”相结合。(4)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进行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件、教学案例、题库、学生优秀作品库等。高校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实行教学资源共享。(5)及时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6)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大赛,可以用技术技能竞赛奖项替代相关课程的学分。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4.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设好电子商务专业的关键是建立一支职称和知识结构、学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一线高水平人员其他院校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1)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历理念,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组织教学研究,共同研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改革的方案,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共同探讨专业发展前沿理论,增强教师的学术修养;建立健全教师相互听课制度。(2)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进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工作等方面尽快成熟和提高。(3)进行拓展训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4)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5)鼓励教师参加学术团体,了解电子商务专业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并兼顾先进性和前瞻性。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中,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探索中。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的应用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也难以保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持续高效地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电子商务的人才特征

1、电子商务人才的实务性特征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的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2、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特征

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模式。

当然,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他们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3、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或者说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不能将电子商务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在方面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例如,会有侧重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侧重商务的电子商务人才,会有分别侧重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会有专门从事网络营销的电子商务人才,会有专门从电子商务管理的人才,会有从事电子商务战略分析的人才,会有从事证券电子商务的人才,会有专门从事网上银行的人才,等等

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商务方式的变革。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活动,比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招商、网上广告服务、在线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电子税收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

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因此,教育部2001年批准电子商务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设。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一方面与该专业所在学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就一所高等院校的整体建设目标看,通常包括研究型、应用型、研究应用型等建设目标;就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阶段来看,一般分为初级电子商务、中级电子商务和高级电子商务三个阶段。

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专业定位多元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总体上,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重点高校多定位于研究型或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高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有何区别?又与哪些专业相近?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强调两者在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中的融合。

国外大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

国外许多大学以各种形式开展电子商务学科的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一般以高层次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十分注重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98年成立了电子商务研究所,由该大学的工业管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院合作建立,它既作为全校电子商务教学科研的中心,又提供一年制的电子商务硕士学位课程。

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大范围的货物流动,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货物运输,从而为物流企业带来商机。

物流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如现在很强的今日物流通)是物流公司营销的渠道之一,他们是货主和物流公司间的桥梁,方便互相找到对方,实现双赢.第一种电子商务是营销产品,因为产品卖掉后需要把货物运送给客户,当然货物运输只能交给物流公司来完成,所以产生物流公司的商机,当然这块主要还是物流快运公司在做,现在由于团购网的出现,货物运输量增大,也开始交给非快运物流公司来做。

第二种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他们营销的是物流信息,比如说有个货主要发货,那么他在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要找物流公司,那么这个物流信息平台上其实就产生了一个商品(实际上就是一条发货的请求),这个就是物流公司需要的东西,他们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签单,接下这批货,其实这种模式跟第一种情况一样,只不过这种方式交易的是物流信息

电子商务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电子商务企业有两类,一类是大型专业电子商务企业,一类是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

前者通常的人才需求是高中低都有,从决策层级的总经理、总监等,到中间层的部门经理,再到底层技术人员和编辑等人员。其用人特点是分工细,每个人专注电子商务整个流程的一部分,比如编辑就负责内容,技术就负责开发,美工就负责界面,产品经理就负责某个产品的流水线统筹等。对于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只要你某方面适合就可以。

对于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而言,通常分工没有那么明确,一个人要干几项工作。比如很多企业甚至是网站制作、维护、推广、网站客服都一个人负责。其用人特点是要求知识面广,懂得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专项技术却不要求过分精通。

对于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要求:

1,能够独立建立电子商务运营平台

2,能够独立推广电子商务平台

3,能够独立完成网上接洽和确定订单和后续服务

一般而言需要技术能力

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互联网营销能力

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互联网销售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如果想进入电子商务行业,不外乎两种出路,一是去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从事某个方面的专才,或者去传统企业从事小型电子商务的通才。第三方物流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人才奇缺,是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一个尖锐矛盾。而中国物流教育却刚刚起步,物流的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上岗资格培训以及物流师的培训等均薄弱,亟待加强。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0余万,而高级物流人才更是缺乏,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约20万~30万。据人力资源专家分析,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高级复合型物流人才,将是第三方物流最为需要的人才。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加快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德国、美国、日本等物流强国发展的历史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拥有一只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以美国为例,美国物流管理者92%有学士学位,41%有硕士学位,22%有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第三方物流与之相比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物流装备的原始,物流规划的初级,物流运作的低效,更表现在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极度匮乏,因而加快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是拓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的需要。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由于已经习惯国外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提出了同样的服务要求。因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被动的情况下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进行包括物流设施、物流服务、物流模式以及物流理念的改进。而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物流信息系统、EDI以及自动识别码和条形码等技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第三方物流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准入要求。因而为了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已刻不容缓。

2.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0年,世界500强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需求由40%增加到56%,在欧盟28%的物流服务由第三方物流完成,其中德国99%的运输业务和50%以上的仓储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完成,而在美国大型制造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基本都在60%以上,2003年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81%,并且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72%使用该服务已经连续超过5年,其中58%的企业同时使用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而且很多公司已经成为或表示要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国仓储协会2004年所作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生产和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仅为21%和13%,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本的高昂和服务的低下,但目前仍有60%左右的工商企业都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物流供需双方的日益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前自营物流的部分剥离出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相信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

5.中国第三方物流业需求状况分析 篇五

1 总体状况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例如,零售供应链的“快速反应”(QR)压力导致了运送的频率增加和订单规模减小,这迫使供应商必须加大利用外部物流供应商的力度,以分享服务的形式减少成本。在某些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行业,对第三方集运服务的需求也类似,这些行业原材料“零库存”供应已广泛使用。

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类似的物流服务外部化趋势。制造商的国际运输与产品配送对合同物流供应商的依赖性很大。荷兰国际配送协会(HIDC)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日本、韩国等欧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也面临相似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见表1)。另一项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8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

2 需求内容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商企业目前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图1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出了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现代管理意识还不是太强,而且企业很多时候也受到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即使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看,需求最多的也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只不过这两项服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服务内容已经扩展,不再是单纯的储存保管和运输,但都是从基本的物流功能中延伸出来的。增值性高的服务如订单处理、库存补充、物流系统规划等也没有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普遍采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基本的常规服务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协作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层次的增值服务需求是合作双方长期互动协作才形成的,在确立第三方物流联盟关系之前往往要经过必要的磨合期。而且企业的物流运作优化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分阶段实施的。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

6.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据了解,我校0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对267家公司进行了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首先,该调查显示有86%的公司希望通过面试并参考其个人简历对拟聘毕业生的素质进行评定,也有43%的公司选择通过实习期考评来评定,同时也有少部分的公司会通过各类专业技能证书来评定。而影响应聘毕业生取舍的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是工作能力和经验与综合素质,可见对于一个优秀的毕业生想要顶住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并非难事。

但是,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同等条件下有59%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录用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对本科毕业生的选择仅占45%。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半以上的公司认为应届毕业生一方面缺少工作经验,其培养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当下大学生眼高手低,导致职业的稳定性差。因此,80%以上的公司认为高校人才培养要着力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还有60%的公司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素质因同步得到提升。

其次,针对“贵公司认为哪种培养方式更适合贵公司自己的实际需求”这一调查,一半以上的公司认为“订单式”专业设置与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比较适合,30%左右的公司选择通过定期专业实习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参与调查的公司最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团队意识、执行力和创新能力。有48%的公司认为作为学生干部的应聘者其执行力最强,也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认为优秀毕业生的执行力最强。

需要补充的是公司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强调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多元化,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多

元性和社会实用性,更要注重与当前就业的接轨,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7.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8.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行业英语;英语教学

前言:

高职英语教育中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的教学内容和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使得学生自身所掌握的英语能力有所限制。对于这个情况,高职英语就要进行完善,以便达到可以适应社会要求的目的。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形式主要是针对英语等级考试而形成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强化了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当前很多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对这种教学方式有所异议,他们觉得要将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完善,要利用英语教育来培养大学生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工作的能力,以这个为核心而进行专业的英语教学,尽管对英语教育内容有所分歧,但是高校要培养专业素质强的人才,在英语教育上就必须要分析行业英语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毕业的学生必须达到行业需求标准,这些内容才是英语教育的主导内容。

2.调研内容

2.1主要对象

行业需求是社会需求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要根据行业需求做实际的分析来指导英语教育的实践工作。这次调研的对象选择的是电力能源行业,这个选择的原因是因为国内电力能源行业在国际化发展方面较为突出,电力能源行业中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并且电力能源是国际化行业中的佼佼者,相对应的对人才的需要也最多。

2.2调研的目的

利用调研活动来熟悉电力能源行业对人才英语需求的实际情况,借此来分析国内其他类似行业中英语需求状况。调研的内容主要是电力能源行业人才英语需求状况,以及其培训英语需求状况。利用电力能源行业英语需求量来折射出其他行业的需求量,同样可以帮助高职英语教育的完善工作。

2.3调研方式

主要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对行业英语需求情况做调查,定性分析可以利用较为权威的方式,对有关的材料做分析,一些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而熟悉电力能源行业中英语需求状况,定量分析则是对一定范围中的行业代表或是工作人员做一些问卷调查,获取到他们对行业英语需求的一些自身的认识,研究从业人员对行业英语需求的看法

3.调研结果和分析

3.1岗位英语能力需求

根据定性分析和大量的调研,可以知道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对其工作人员的能力标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一些省级电力公司中,工作人员能力有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可以使用英语来进行工作,并且是将英语能力和其他专业能力同等对待的,而一些岗位会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等级的外语。对工作人员的外语能力等级标准十分的明确,例如外语五级的标准是可以独立的阅读外语文档,查阅外国材料,并且可以翻译相关的技术材料和相关的说明资料,可以使用外语进行沟通,可以单独的完成一套设施技术配套的文件翻译工作等等。而对外语一级的标准是要掌握简单的外语语言,可以使用查询工具来阅读简单的专业材料,可以了解工作内容中设备上的外文名牌和操作指导等内容,很多企业对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内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一些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对外语能力十分的重视,和解决能力、计算机能力等技能同样的给予重视,在这种环境中,外语能力的必备性十分的突出,是进入企业的必备能力。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电力能源企业对英语掌握内容的标准十分的清晰,很多外语技能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无法获得的,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对英语教育进行完善,可以利用行业英语教育来达到目的。

3.2岗位英语培训要求

根据定性调查得知,国内电力能源企业非常注意对员工进行岗位英语培训工作,依据企业各个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程度上和层次上的外语培训工作,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可以填补工作人员在学校期间学习英语的缺失内容,提升工作人员外语使用能力。在培训中特别是对工作人员的英语听力和口语上的培训尤为的重视。培训课程包含了英语基础课程培训和电力科技等内容,以便可以提升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以及阅读和翻译能力,最终将工作人员国际沟通能力进行提高,使工作人员可以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3.3定量分析研究

根据定量分析做了一些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大中型省级电力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调查的工作人员的岗位不同,涉及到了技术性岗位、行管岗位等,在调查中得知关于岗位英语招聘英语需求上,大量被调查的人员都表示,自身所在的企业或是单位对招聘的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的标准要求,最为简单的标准则是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及英语四级通过,一些单位对英语四级的考试成绩也有要求。根据这份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工作人员对英语的需求和企业领导及管理者的标准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来看,企业的管理群体对员工的英语标准较高,但是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工作人员认为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情况并不是非常多。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答题人所处的位置跟多性质不同,但是也表达了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人员对岗位英语的需要程度上的认识并不全面。根据岗位英语培训要求的问问卷调查得知一些员工感到本单位当大学生当前多掌握的英语能力并不是非常的认可,对其能否胜任工作也表示了怀疑,这就表明了在高职英语教育上,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的学生不能完全的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十分的重要。

4.调查中所得到的启示

根据调查,企业对英语有一定的标准,通常是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听力和阅读能力,并且对对高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和四级考试也有细致的要求,并且要有较高的分数,对一些岗位较为特殊的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英语要求,所以对一些特殊的岗位英语要特别留意。行业岗位英语调查可以了解到和实际岗位的英语能力之间的标准和差距,了解到当前的企业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都有着基本的标准,在英语实际使用上,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的观念之间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对此,高职英语教育要关注的是学生岗位英语能力的培训,重点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升,对其英语能力的教育必须深思熟虑立足长远。

总结:根据以上内容的调查显示,当前的毕业生很难达到用人企业对英语需求的标准,每个企业还要对其进行有关内容的英语培训,进而充实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内容,对此高职英语教育就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分析行业英语的基本标准,要根据行业中的真正需求来完善高职英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真是情况来分析,以此来做补充式的英语教学内容,使完善过的高职英语教育更加贴近行业英语的标准。

参考文献:

9.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九

大学生如何才能跨好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就职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诸如此类的话题早以引起了大家众多的关注和热情。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站。因此,为了了解和熟悉人才市场的现状,有助于毕业之后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会之中,特此做出一份人才市场调查报告,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一、人才趋向

经过一系列的现场考察和网上调查,了解到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普遍趋于集中化,单一化。根据由教育部组织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中国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是IT业,其次是金融保险业、日用品行业等。大学生首选的排在前20名的企业是:微软、宝洁、海尔、IBM、华为、联想、摩托罗拉、贝尔、朗讯、通用电气、联通、中国电信、英特尔、西门子、北大方正、诺基亚、中兴、大唐、思科。

二、求职前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大连机床集团、华录电子、一汽集团大连柴油机厂、主营塑钢门窗的实德集团、制造大型起重及港口设备的大重集团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毕业生,随着市场经济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

面对如今的大学生的求职热潮,求职、就职的前景却并不十分乐观。第一,如今的大学生过于高估自己,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实际地位,弄到最后往往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所以,就业前摆正自身正确位置是首当其冲的。第二,人才观念发生变化。以往的“学历通行证”、“学历敲门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各个公司开始更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黄经理认为,对企业而言,用大专生更经济,用一个本科生,年薪大概在5万元左右,而大专生只要2.5万元足已,因此除非岗位特殊需要,企业一般都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人职匹配最重要。

三、从事电气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的职业范围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能适应需要掌握电气、电子及机械等方面知识的、从事企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的、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

掌握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维护、供配电技术、电气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要求毕业生具备从事电气工程初步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四、人才交流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 1

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

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 “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供远大于求的趋势。

(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

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

(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企业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五、最受用人单位欢迎及最令其反感的求职者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最欢迎以下几类人员: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等。

与此相对应,以下三类人员企业最反感: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

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反映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

七、市场调查的启示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应使我们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顺应社会的择业观念

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实事求是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强不息,要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2)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校期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专业实践训练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10.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

?

?

一、现状与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大连机床集团、华录电子、一汽集团大连柴油机厂、主营塑钢门窗的实德集团、制造大型起重及港口设备的大重集团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毕业生,随着市场经济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而目前的工业领域中大量存在着不适应上述需求的情况,这些都将引发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而这种教学体系的确立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相对于以往有了质的突破,而且正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所迫切需要的。

将这一专业放置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中来分析,会发现其在造就工业技能型人才上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该专业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该专业包含了较多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必要技能。因此,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角度来思考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规格结构、学历层次等以及大连地区人才需求状况,以便为我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把握住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同时也希望能为在校生传递最新的就业市场信息。2008年12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技术系对大连地区十余家企业进行一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社会调查。

三、市场调查概况

我们采用问答调查表和座谈会等形式先后调查了10余家企业单位。就企业单位对一线或基层维护、管理岗位人员学历层次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应学习的课程、企业招聘人才的途径和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类证书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表和座谈会中反馈的信息获知市场概况如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文凭因素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相比之下,企业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逐渐淡化。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崛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将是无庸置疑的。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招聘基础性人才的渠道方式多样化,通过现场人才招聘会方式获取人才的占33%,而且据企业人事部招聘人员说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人才最有效。其次是通过人才网站查询猎取人才占11%。通过专业报刊媒体的占22%,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推荐和校园招聘会方式的各占22%,其它方式占11%。

证书是反映毕业生能力的硬件条件,也是学生心目中企业挑选人才的量度之一。那么企业如何看待证书呢?从调查可知,企业特别看重各种证书的占22%,对证书比较认可的占33%,认为证书无所谓的占45%。

四、调研结论 4.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掌握电气、电子及机械等方面知识的、从事企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的、具有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4.2 就业面向 1.适应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业、企业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维修工;供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应用中操作员与设计员。

2、职业范围:

(1)工厂的各种供配电及常用电气设备的运行控制和维护工作;(2)电气设备和产品的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和技术咨询工作;(3)电气控制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4)一般电气设备的技术改造;PLC、运行与维护工作;(5)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工作;(6)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7)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工作;(8)自动化工程公司的技术与管理;

(9)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系统的控制、维护与管理。(10)电控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售后服务工作。4.3 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

符合工业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能力;

1、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和进行简单口头交流的能力;

2、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3、工程计算能力;

4、电气识图与绘图能力;

5、计算机绘图能力;

6、自动设备和生产线控制方法选择的能力;

7、电工基本技能应用能力;

8、电子基本技能应用能力;

9、工厂常用电气控制设备应用能力;

10、单片机、PLC技术应用能力;

11、检测技术与常用电工仪表应用能力;

12、调速技术应用能力;

13、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安装调试及操作能力;

14、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能力;

15、生产组织能力;

16、质量管理能力。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4 专业行动领域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工程计算;

2、电气识图与绘图;

3、计算机绘图;

4、自动设备和生产线控制方法选择;

5、电工基本技能应用;

6、电子基本技能应用;

7、工厂常用电气控制设备应用;

8、单片机、PLC技术应用;

9、检测技术与常用电工仪表应用;

10、调速技术应用;

11、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安装调试及操作;

12、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

13、生产组织;

14、质量管理。

(二)专业行动领域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

1、工程计算;

2、电气识图与绘图;

3、计算机绘图;工程制图 Protel电路设计

机械工学

1、电工基本技能应用;

2、电子基本技能应用;

3、常用电工仪表应用;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电气测量

1、自动设备和生产线控制方法选择;

2、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

3、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安装调试及操作;

4、PLC技术应用;

5、调速技术应用;

6、工厂常用电气控制设备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PLC原理与应用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电机与拖动

变频器原理与应用1.微控制器应用; 2.仿真平台应用;

3.小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4.传感器信号检测应用;

5.小型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装配、调试。微控制器技术应用 小型智能电子产品开发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

五、结语

我们认为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上应该抓住如下几个方面: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建立在对一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并坚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专业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索,要使教改得以深入,应注意广大教师的参与性,要研究与制定相应鼓励政策。

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与今后工作岗位在大类专业覆盖面内变动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等方面的关系。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门化课程需要及时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情况,体现针对性特征,因而,应把校本教材建设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产学合作”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产学合作”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应坚持不懈。

只要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

?

?

电气

尽早了解本专业的设置及就业情况有助于我们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竞争工作时,能有更多的优势。为此,本小组与200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进行了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专业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情况概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本小组了解到了很多情况。首先,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电气自动化。

1、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像现在的轻轨,地铁,和磁悬浮列车,也包括现在的绝大多数列车都是靠电气化自动远程控制的。

2、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生产、加工、监控和维护。像煤制油、煤制氢、煤发电、像化肥厂、炼油厂、炼铁厂,各种自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汽车制造、加工、包装、传送、油田采油以及采气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3、民用方面,民用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

4、通讯方面,卫星的发射、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通讯、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这就是说本专业前景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现在社会的一切将垮掉。同时本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阳产业”。电气专业学生工作类型也很多:

1:现场体力为主型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办公脑力为主型。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3:室外业务销售型。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 4: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通过调查市场,我们反观我们的课程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熟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全面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了解到学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气控制技术。

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气基础课试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还有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非正弦周期性交流。

电及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简单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工厂电气技术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能 ;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电气设计自动化:(CAD的使用)工厂供电;变频器应用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证书:

高级电工。中级钳工。电工操作证。制图员职业资格证等。有了这些证书担任一般技工不成问题。

我们毕业后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2。工业自动生产线的调试运行与维修。3。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 数控技术及其计算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工作。

毕业后可去的就业单位: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超高压工矿企业、信息控制相关产业企业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气基本上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视力要求没有色盲,但他们要求有工作经验。

二、专业设置及就业方向的分析。

??? 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既然是控制自然是弱电控制强电。掌握以电动机或其它控制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能设计维护硬件开发功能、培养系统调试、故障诊断能力,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低电气电压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及应用。这是学校的专业要求。仅掌握这一项技术是不够的,控制元件首先涉及到半导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当我们工作时,这两样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控制信息。例如:工厂电路中的电流是调小还是调大,有了他们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不至于出错。我们还学要熟练掌握单片机、PLC编程。现代电气控制趋于全自动化方向发展,设计的好的控制程序将其导入仪器中,有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大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我想每一位老总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何愁找不到工作,没有优厚的待遇?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我们将来竞争的生力军。要学好这几项技术,那么现在就要学好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嘛!

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电气设计自动化也很重要。例如:上海电气集团、海伟集团等都要求电气工程师有开发研究电气设备的能力。

11.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日前,平谷局队圆满完成了非公人才状况调查。针对这次抽中的企业分布覆盖面大、类型多、调查内容细、情况复杂等特点,局队切实考虑到企业的需要,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调查畅通、数据有效。

申请电子邮箱,建立信息绿色通道。以往调查一般仅是电话联系被抽中企业,导致企业对所要参与的调查了解不全面、配合度低。本次调查为方便企业了解调查基本情况,平谷局队专门申请了公共邮箱,将相关调查资料的电子版存入,以便企业随时查阅和下载。企业还可预先填写非正式问卷,提前解决疑难问题,为填写正式问卷做好充分准备,极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多种方式结合,建立培训绿色通道。鉴于企业数量多、情况不一,平谷局队在问卷填写培训中,提供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在集中培训中,主要讲解有逻辑数量关系的指标,强调问卷内容结构和填报要求,统一指标口径,现场答疑,加深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对于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企业,全天候安排人员接待,随时进行培训和讲解。对于某些确有困难的企业,亲自上门进行指导,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提供方便。

层层审核把关,建立审录绿色通道。为确保问卷质量,平谷局队要求企业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后由统计人员自查,确保企业基本情况和信息准确;之后专项调查科对问卷进行初步审核,严格核对调查对象及问卷填写中的逻辑问题,企业更正之后再进行复审。分级审核将调查问卷可能出现的差错降到最低限度。在录入阶段,通过对所有问卷复录比对的方式,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

(张英丽)

怀柔局队 三线联动推进整体工作开展

近日,怀柔局队召开了2011年1~4月工作汇报会,结合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提出建立联动三条线,推进后期整体工作开展的思路。

建立职能科室联动线,分层次提高人员综合素质。2011年,怀柔局队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各职能科室围绕这一核心,针对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文化建设方面分別制定了关系全系统的教育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计划。为使这些计划起到“简洁、高效、有用、管事”的作用,人事科、综合科、宣教中心三个职能科室建立联动一条线,发挥三个科室的不同职能,针对不同岗位、年龄、经验的需要,以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新入局人员等为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业务互助联动线,多角度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怀柔局队将在10个业务科室之间建立互助交流机制,除在工作方法、审核程序、分析写作方面经验共享外,还将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局队在利用本科室汇总数据分析本行业发展态势的同时,还将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各层面的数据,得出涉及多个行业、反映区域全局性的分析报告。

建立调查对象联动线,全方位提高基层数据质量。怀柔局队将与调查对象建立联动线作为工作方法之一,鼓励业务科室、基层统计所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调研,了解基层数据的产生过程,解答基层单位的实际困惑,解决基层统计员的实际困难。同时,局队还将建立调查对象间的联动机制,将报表态度积极、上报数据准确的调查单位和报表态度较差、上报数据较差的单位集合起来召开座谈会,交流同一表种的填写情况,以统计员为统计员讲解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1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一、河南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的物流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而物流企业中, 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占到70%左右。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以其经营灵活、投资少、转型快等优势在物流行业中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这势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人才缺乏一直是阻碍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符合中小型物流企业要求的人才不足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据相关部门预测, 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 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虽然每年很多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物流行业, 但很多物流企业却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不感兴趣”。在调查中72%的河南中小物流企业认为刚刚毕业的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对接。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有的太娇气, 期望值太高, 很多人无法适应物流行业艰苦的工作条件。而中小型物流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却是“一将难求”。调查中, 有89%企业想招聘有经验的熟悉物流管理流程且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 且年薪在8万元左右。因为物流人才在短期内是很难培养的, 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但有经验的物流人才大多集中在效益福利较好的国有企业, 他们不愿冒风险到中小型的企业去。

2、物流人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河南省的物流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 但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与沿海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 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很弱小, 在调查中发现, 年龄25—35岁的员工中, 跳槽去物流行业发达城市的比例高达77%, 他们认为在那里他们会更有发展的空间。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招聘的员工中, 能坚持三个月的占招聘人数的17%, 能坚持一年的仅有4%。留不住人才是很多企业至今也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3、企业只使用不培养

河南省许多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只用不养, 缺少必要的培训, 不给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 忽视人才的价值增值。究其原因:一是培训资金不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 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只有少量资金的情况下开始从事相关的业务, 因此, 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投放在员工的开发培训上。二是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 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还有些企业怕花钱培训后员工有了本事就飞走, 跳槽到其他企业, 培训就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 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只重视人才的引进而不重视人才的培训, 造成人才的贬值。另外, 有些企业虽然比较重视人才的培训, 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训, 却忽视了对老员工的再培训;只重视员工岗前能力的培训, 而对员工的在职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培训不够。

4、薪酬待遇不高, 员工没有归属感

调查显示, 河南省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500—1500元的占到83%, 许多员工的薪资待遇比较低, 而且许多企业没有福利、奖金, 甚至还有些企业不为员工购买统筹保险。这虽与近年来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有直接关系, 但却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

物流行业的工作时间也有其特殊性, 许多物流企业都是下午5点以后开始工作, 分拣货物、输单、装车等。无休止地加班, 经常到深夜;工作环境不好;居住条件差, 很多人住一个房间;伙食不好;文化生活匮乏等。这些都使得员工无法愉快的工作, 对企业充满排斥, 没有归属感。

二、河南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 所以河南省委、省政府应从各方面对物流业给予支持。

1、加快物流企业与高校对物流人才的联合培养

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也要有一定的投入。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视案例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可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校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 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同时, 高校教师也要经常深入企业, 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想, 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优秀专业技能型物流人才。高校还应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 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品质。

2、增强企业竞争力留住人才

中小型物流企业应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完善自己。目前很多的物流企业实际上只是货运中转站, 企业的各项相关内容和制度只是空谈, 许多人才在这样的企业根本是待不住的。所以为了能够留住人才, 发展自己, 物流企业应尽快完善自己, 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要做大做强。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优秀人才, 并给予重用, 同时赠送一定的企业股份, 让他们在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

3、重视对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

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做好人才培训工作, 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开发规划, 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的培养机制, 把培训当作是一项投资, 在工作预算中增加培训经费, 专门用于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同时, 企业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多样化, 不仅要有业务技能培训、管理技巧培训, 而且也要有培养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4、积极改善职工薪酬及福利, 增强员工归属感

薪酬尽管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 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达到或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金是员工的保障, 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也是防止员工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 中小型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 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助解决配偶就业、调动, 子女教育等问题, 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13.大学生外卖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三

一、 调查背景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自主创业是一条实现自我理想和子我价值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活饮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平时的生活节奏非常紧凑,谁也不愿为了填饱肚子, 而浪费更多的学习和工作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宅在宿舍,一台电脑,一个电话,解决一天的生活问题,外卖成为众多大学生群体的饮食选择。

可以看到外卖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目标顾客主要是大学生,市场进入的门槛也比较低。当前重庆的外卖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也将是进入这个市场的有利条件,目前重庆的外卖快餐店有几百家,但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小型快餐店不尽如人意。叫外卖的顾客,他们在对外卖带来的便利感到满意的同时,也对一些外卖快餐店品种单一、价高质次,送货不及时等问题颇为不满。

如果做到专业的,大型的,成规模的,讲究营养搭配,卫生一次性回收,一个电话即及时送餐上门,可单订可团订,形成有品牌的具有良好口碑的大型外卖快餐店,必将有极大的市场回报。

特此对重庆的外卖市场的潜在规模,外卖市场现状以及顾客需求进行市场调查。 本次市场调查将围绕市场环境、消费者、竞争者为中心来进行。

二、 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重庆外卖市场各方面情况,为进入重庆外卖市场的营销方案提供依据,特撰写此市场调研计划书。

1、全面了解重庆的大学生对外卖的接受程度,估计市场规模和潜力。

2、全面了解当前重庆外卖市场已存在的外卖快餐店的销售情况。

3、全面了解当前重庆外卖市场状况,存在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及不足。

4、全面了解重庆消费者在外卖消费中的习惯,观点和需求。

三、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采取实地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的形式,问卷调查采取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形式。

(一)行业市场环境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重庆外卖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重庆该行业的营销特点及行业竞争状况;

3、学校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4、当前重庆存在的外卖种类、品牌及销售状况;

(二)消费者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消费者对外卖的购买形态(购买过什么样的外卖、购买价格、购买动机等)与消费心理(时效性、偏好、 味道、形式等)。

2、消费者对已存在的外卖有何不满,希望如何改进;

3、消费者理想的外卖描述;

(三)竞争者调查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 主要竞争者的产品与优、劣势与销售量;

2、主要竞争者的营销方式与营销策略;

3、主要竞争者市场概况;

4、本产品主要竞争者的经销网络状态;

四、调查对象

因为叫外卖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校大学生,所以调查时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中,还有网上一些大学生,对竞争对手的调查将覆盖重庆部分校园周边中小型的外卖快餐店。 具体情况如下:

(一) 消费者:主要是重庆部分大学在校大学生,网络上部分大学生

(二) 竞争对手:部分高校周边的中小型外卖店

五、市场调研方法及具体实施

(一)、对消费者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我们设计并制作出了针对消费者的调查问卷,主要途径是经过网络收集在校大学生。把设计好的问卷发到网上,然后宣传,号召铜须门都来填写,当问卷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写分析报告,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二)、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以访问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经过小组讨论会之后,我们决定分派2人进行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以访谈的形式,主要了解对手的优点、大致销售量、采用的营销手法等方面。

六、小组分工情况

罗欧:完成任务分配,调查计划、小组工作日志、工作进度安排、小组总结以及小组讨论会的会议记录的编写,全程参与、监督调查报告的制作。

组员:陈波、罗强、许亚峰、黄建虎:陈波主要负责消费者方向调查问卷的回收与分析,形成初步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及原始资料收集阶段的执行情况介绍,其余人监督并协助。

胡红英:负责抽样设计的编写与安排

崔建辉、朱剑萍:负责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收集、记录与分析

上一篇:图书馆送书下乡方案下一篇: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