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军队改革(精选11篇)
1.什么是军队改革 篇一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高津责任编辑:姚远
2015-11-02 03:023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高度,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决策。坚定不移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强军目标、支撑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打赢未来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战略需要,关乎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军事改革是古今中外建设强大军队的历史铁律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对待改革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决定着军力强弱和战争胜负。世界军事史不断上演这样正反两方面的活剧。以苏联为例,经历过二战苦难辉煌的苏联红军,战后改革的步伐日趋停滞,自我革新、自我纠错的功能日渐萎缩,成为强大苏军走向崩溃的病根。美国中情局前高官威廉·奥多姆认为,苏军“组织结构在60年代固化下来”“军事政策方面的方针性变化实行起来极为困难”“部队体制、军工生产方面的改革难以筹划,定下来也不可能落实”。反观美军,战后改革步伐从未停止,1947年组建国防部,60年代麦克纳马拉推出以 PPBS系统为中心的国防管理革命,1986年出台《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当前信息化军事转型
― 1 ― 持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打一仗改一次、改一次进一步,美军力图通过不断改革,保持对其潜在对手的军事优势。
军队改革蹉跎不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错失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军事上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导致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的三十年间,中日同时进行以“自强”为目的的近代化军事改革,但结果却悬若天渊。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圭臬,满足于简单引进仿效西方近代军事技术,而不敢触碰落后的封建军事制度的根本,满足于当“以新补旧”的裱糊匠,而不敢撤换已经腐朽的“四梁八柱”,始终不出“制器”“练兵”四个字,未能将改革由器物层面推向制度层面。清末著名学者宋育仁针砭洋务运动:对于西方国家 “不师其法,惟仿其器”“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日本明治维新以“富国强兵”为国策,一方面勒紧裤带从西方购置先进武器装备,一方面仿照欧美建立起义务兵役制度、军政军令分离的近代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师团制陆军部队和常备舰队、初中高级院校配套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实现了对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作战方法、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的全方位近代化改造。19世纪70年代,中日同时派员考察欧洲军事,中国咨询船炮器械,日本则考察学校教育,德国首相俾斯麦预言:“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由此观之,甲午战争的胜负,早在战前中日两军的改革中已见分晓。
改革图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习主席指出:“我军改革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接续递进、波澜壮阔的改革史。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我们党成功地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队伍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 2 ―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制度、基本组织架构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确立国家军事领导体制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五统四性”正规化建设要求,推动我军由单一陆军转变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立起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奠定了我军建设改革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领导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程中,江泽民着眼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确立了我军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改革目标,开启了我军军事体系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之路。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着眼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军事管理创新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亲自领导设计改革强军蓝图,引领我们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顺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实现我军跨越发展的时代抉择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这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塑造大国博弈态势,影响国际战略格局走向。习主席指出:“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给我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 3 ― 世界新军事革命是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构成和关键变量,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前所未有。面对这场继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军事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划时代军事革命,世界主要国家竞相调整军事战略,加紧推进军事转型,以信息化为核心重塑军队组织形态、重构军事力量体系。战争形态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跃升的质变期,核威慑条件下陆海空天网电一体化联合作战日益成为现实,战场从传统空间向极高、极深、极远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拓展,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作战样式更趋成熟,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战争制胜机理深刻改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我军军事体系是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和打大规模地面战争背景下形成的,整体上仍属于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结构;军事功能还不能满足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履行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我党我军始终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努力推进军队技术形态、理论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习主席军事战略思想和作为其政策化体现的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着眼国家由大向强跃升的战略位势和战略需求,深刻阐述了军事战略指导带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军理论形态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要紧紧扭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把战争基点、战略指导、战略布局、作战思想等一系列新筹划新设计,贯彻落实、转化运用到军队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上,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着力解决长期困扰我― 4 ― 军、羁绊强军兴军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兵种力量规模结构、军队政策制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在进一步缩小我与强国军队“技术形态差”的同时,加快解决与强国强军要求不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差”,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我们要赢得战略主动权,就必须树立停滞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强烈忧患意识,树立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战争高度负责的使命意识,树立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三个前所未有”战略态势的机遇意识,不失时机地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引向深入,推进到新境界新高度。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曾说:“改革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明天改革就会更加复杂,再迟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了。”战略机遇期对国家来讲是通过改革发展实现经济实力跃升的相对和平期,对军队来讲是通过改革备战实现军事能力跃升的有限窗口期。能否维护战略机遇期,能否从容应对战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队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和速度,取决于军队通过改革凝结起来的慑战、止战、胜战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机遇对各方是同等的,本质是竞争性利用。我们只有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才能跟上时代、引领时代,才能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才能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在强国进程中实现强军的战略举措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把国防和
― 5 ― 军队现代化融入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统筹筑牢安全和发展两大基石,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
能不能把富国与强军辩证统一起来,历来是大国能否实现崛起的关键。保罗·肯尼迪在其《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追溯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的相互关系与兴亡盛衰,分析了国际体系中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军过程中经济与战略的相互影响。他认为大国兴衰的基本规律:财富是支撑军事力量的基础,获取和保卫财富又总是需要军事力量,如果一个国家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军事目的而不是用于创造财富,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导致国力削弱;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度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付出的巨大代价所抵消。国富而兵不强,像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晚清,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经济体量,但终究落得个丧权辱国的惨境。穷兵而黩武,像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冷战时期的苏联,虽然军事实力称雄逞强于一时,但终究难逃失败崩溃的命运。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至关重要。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增长,不断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艘大航船行稳致远的战略“压舱石”,也是我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着眼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统筹应对经济上“中等收入陷阱”和安全上“修昔底德陷阱”两种战略风险,必须实现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融合发展,在资源投入上追求“1+1<2”效应,在建设效益上追求“1+1>2”效应,让经济与国防两个拳头都硬起来,真正做到孙子兵法所讲的“以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 6 ―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明确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随着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军事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的关联度空前紧密,军民一体、平战一体、前后方一体的战争特点越来越突出,军用资源与民用资源的相通性、相关性、替代性越来越明显,建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美国提出建立军民“无缝”契合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体系,90%以上的军队武器研制生产由私营企业承担。日本积极推行寓军于民、以民掩军政策,构建军、产、学三位一体的武器装备研发体系,民营企业科研机构承担着80%的武器装备研发任务。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军民融合还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军民相互融合的领域范围亟待拓展,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亟待突破。这就需要我们用改革的视野、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从体制、机制、法制上构建起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经济建设规划与国防建设规划、经济布局与军事战略布局全要素深层次对接;形成在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安全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充分更加高效地融合运用军与民两种力量、两种技术、两种资源,建设强大军队,形成强大军事能力,为维护国家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 7 ―
― 8 ―
2.什么是军队改革 篇二
关键词:改革开放,坚持,不动摇
改革开放实施以来, 中国崛起的步伐另世人惊叹, 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西方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许多质疑。邓小平同志去世后, 他们对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能否领导中国继续前进提出质疑;香港回归前, 他们怀疑香港能否继续保持繁荣;汶川地震, 他们怀疑震后的中国是否有能力继续承办奥运会;2008年金融风暴, 他们又质疑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等等, 甚至我们有些中国人也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心存疑虑, 而不管是西方的怀疑还是中国人自己的疑虑, 我们都予以了坚决有力的回击, 而这正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结果。历经磨难的中国人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决不能走回头路。
一、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的发展, 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 才能更加准确;一个社会的变革, 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把握, 才能更加清晰”。[1]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主旋律,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有着深刻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来看, 改革开放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上的错误,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2]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 思想僵化, 使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挫折。后来又提出了“两个凡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依旧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一系列“左”的政策依旧存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 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 实际上是出于缓慢发展和停止状态”,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甚至出现了大陆不如台湾的说法。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局面, 迈出新的步伐。就国际背景来说, 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 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而中国在这一阶段错失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和世界差距明显拉大。1978年12月,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号召:“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后来, 邓小平在回忆这一段历史过程时曾说:“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 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 这么穷, 不努力发展生产, 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 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 我强调指出, 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4]
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可以看看西方一位著名专栏作家对中国的评价, 他曾经写过一篇评论《中国这七年》, 刊登在2008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 文章说“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 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转眼功夫, 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3]然而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中也传来了一些指责的声音:有人提出改革开放会越来越走向资本主义了, 有人说我们现在走的道路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帜的资本主义道路, 这些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它不是要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曾经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 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等是正确的, 是不能改变德, 但是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则是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 是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新的形式的, 当具体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或者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 就必须进行改革, 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改革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不会丢掉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曾经指出, 老祖宗不能丢呀。历史也反复告诉我们,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实践证明, 通过改革开放,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更具活力, 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不仅是正确的, 而且是成功的。
三、解决前进道路中的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这项伟大事业的完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在巨大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当前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展方式有所改变, 但是仍然存在很大范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对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的现象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不健全、不完善, 民主、自由权利有待进一笔提高,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的贪污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等;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但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道德失范, 没有信仰等现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等。总之这些问题, 是发展中的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着力解决。近年来, 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努力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 着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稳定中求发展, 反过来, 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前进的, 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 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 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 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 奋发图强, 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 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9.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49-1978) 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3]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3.什么是成本最低的改革 篇三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不少人认为,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中国创造了近30年来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但在政治领域,改革步伐显得滞后,导致贫富分化,腐败蔓延,特殊利益集团坐大,客观上又给改革制造了更大的阻碍。
中国的改革是从政治开始的
也有观点认为:说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至今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中国真正的改革是从政治开始的,是民主政治打了头。先有政治民主,才有经济改革,才有市场经济”。“邓小平先生把政治改革结合到经济改革中,如农村包产到户是经济改革,但包产到户过程中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度”。(《李君如:中国政改不能盲目不能急》中新社2008年3月6日)
“中国真正的改革是从政治开始的”,笔者完全同意这一说法——
首先,执政党政治路线的改变带动了社会发展整体性的转折。“文革”期间的政治路线简而言之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执政党果断放弃这条政治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提出“对外开放”。执政党政治路线的转变,可以说是建国以来中国政治的最大变革,它把社会拉回到发展经济和生产力的正常轨道。政治路线的变革毫无疑问是政治改革。没有这个根本性的政治改革,就失去了30年经济改革的起点。
其次,废除干部终身制和实行选拔干部的“四化”方针,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准备了生力军。按照执政党的党建理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干部终身制是前29年的政治遗产,广大民众深受其害,废除终身制意味着在政治运行中增加了改正错误的机会;推行“四化”方针,让大批老同志退下去,让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这是一次政治权力的群体性大转移,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胆识,是难以作出这样的决定的。它在过去30年中的作用是显著的,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就是因为那次权力转移而走上领导岗位。这当然也是政治改革。
第三,恢复高考和大规模的平反摘帽造就了改革开放的铁杆支持者,大规模平等运动使“血统论”、“出身论”、“等级论”成为历史陈迹,为改革铺设了肥沃的政治土壤。
政治改革与民主改革不能等同
不过,说中国先有了政治民主然后才有经济改革,这是笔者有所保留的。政治改革不等于民主改革,将两者混为一谈,就降低了中国进行民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年中有没有民主改革呢?当然有,比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但是,像这样的民主改革,它的实际意义不应被高估。村民是否真正自治了,仅看它是否能抗拒某些公权力的不当干预,是否能抗拒外力对村民土地的非法强制征用,就可得出答案。村民自治组织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任何一个层级的政权机关,因此不具备任何公权力。民主制度最关键的是国家公权力的民主产生及接受民主监督,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关注点在于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运行是否透明、合法、公正。判断一个国家民主改革的成效,最主要的依据是国家权力是否民主运行。权力是“纲”,聚焦了权力才能纲举目张。
至于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其遭遇和村民自治制度差不多。从各种公开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最严重的地区,恰恰不在大中城市,而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城镇和农村。“瓮安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谁又可以用“这是个别现象”这样的套话予以否认呢。
目前最切实的改革是循“民”求实
如果要对中国这30年的政治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那就是:有政治改革,但民主改革尚有欠缺。
30年来中国政治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但需要正视的是,这些政治改革所积聚的资源正逐渐消耗,剩余的资源无力支撑今后中国的健康发展。因为上述政治改革而获得利益的群体,有的甚至成了、进一步改革的阻碍力量,这些人享受着垄断权力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对广大群众的民主呼声充耳不闻。
30年来中国在民主制度建设中取得的成績十分显著。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司法考试制度……每种制度的建立或完善都代表着民主政治向前迈进的努力。但是,民主政治不仅仅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这一整套制度体系能够良性运转。不能良性运转的民主制度,不过是一件民主的外套,好比不能实施的宪法,不过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不缺乏自己的一套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关键在于怎样去完善和落实。
有人认为把美国那一整套民主制度搬到中国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就会事半功倍。且不说美国的民主体制对于中国是不是管用,能管多大的用,重要的问题是,改革是要讲成本核算的,民主改革也不能不讲投入产出比。一部《联邦党人文集》讲了那么多的道理,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怎样设计才是最划算的。把美国的政治制度搬到中国来,这需要多大的成本,会引起多大的反弹?我并不认为中国现行的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在本质上有反民主的地方。中国目前最切实的民主改革任务是循“民”求实。这里的“民”是指中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循“民”求实就是循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之名。去求中国民主制度之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现制度设计有不周之处,可以再行完善。有学者说,中国已找到了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讲,我同意这样的看法。所以,中国的民主改革不是重新设计一套制度,而是落实现有的制度。落实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落实。这样的改革既承接历史,又看到清晰的未来,还能保持国家的稳定,是目前为止可见的成本最低的改革。
经过这样民主改革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请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第一条读起。
4.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改什么的? 篇四
今天同学们相聚,有一个远方的朋友问起,从你的博客里看到你们xx最近搞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到底是改什么的,如何改啊?这句话问的好,真的是该问,可能我们的好多教师都在稀里糊涂的搞课堂教学改革,到底改什么还说不定真的是弄不明白、弄得不清楚。
闲谈间,有的教师也颇感困惑,各个学校的课改模式各显特色、谁跟谁都不一样,真的是百花齐放。对学校制定的课改模式是很感无所适从的,照着做吧有很多的不习惯,不做吧又怕学校领导不依。这可能一方面确真是学校的课改模式老师们感到不适应,做着麻烦且效果也不够理想,更可能是学校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改革的意义,课改缺乏目的性、长远性、实用性,胡乱的拼凑了一个模式应付了事,把老师们弄得晕头转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才好了。
我感觉大部分学校早早的制定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倘没有真正弄清楚改革的目的性,又缺乏对课改的根本认识,领导们一盘算就去拼凑一个模式来让老师照着去做,老师们在被动服从的基础上,是难有成效的。我认为什么样的模式倒不是最关键的,那是一种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一种定式,是一种成熟的教学风格,是一套有着实效性、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过早的显现模式是有点不切实际的,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先去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要让教师们知道我们现在课堂所处的状况,有哪些弊端、是如何的制约了我们的发展,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局面是什么,然后才能让教师心服口服的去从事课堂教学改革,并做出成绩来。这个探索的过程才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过程中方能真的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忽视过程的探索、急于求结果的显现不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吗?基于此,就本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同仁们做以交流和探讨,希望能给尚在黑暗中摸索的教师们共明方向、携手共进。
教学顾名思义,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的一种共进和双赢,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和完成,促使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升,也使得师生的人格魅力得以铸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颇有些“剑走偏锋”的,可能是由于我们班额普遍较大、难以兼顾的原因,也可能是我们教师个人意识的原因,我们往往是重视了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太过浓重,极大程度上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甚至是学生的学变得在潜意识里可以是忽略不计的。
“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也许教师能够做到精心备课,做到对教材的深度把握,课堂上只是尽情的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悟一股脑的灌给学生“吃”,学生到底能吃多少、消化多少是不得而知的,一旦教学效果差时肯定是会去埋怨学生基础太差、启而不发、不可救药、无计可施的;在课堂上,学生成了一个只需对个耳朵的听众,只需认真听讲便成为了教学的全部,有时教师可能也会向程度较好的学生发问一些问题,“满堂彩”确真也掩盖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诸多漏洞,皆大欢喜造成的将是检测时的漏洞百出、成绩极差,老师们则只有望洋兴叹的份,毫无了力挽狂澜的勇气。传统的课堂教师习惯于了前台的表演,学生成了真正的观众席,有时很多学生是否在“观戏”已经是显得很不重要了,睡觉之人往往是屡见不鲜的。殊不知,正是习惯于了教学过程中的“单向输出”才造成了诸多的被动局面和成绩大面积低下的根本原因。
我们接触课改已经有七八年之久了,可能是我们的大多老师学习不够深入,或者是我们缺乏课改的大氛围,也许是我们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缺乏一种课堂改革的真正内心需求,所以才导致了落后的局面。我们现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还是来自于新课程的改革,只是针对性更强了一些。我们的教师是需要充分的把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融入内心的,否则舍本求末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我们的理念更新了、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做起来才会更有目的性、方法才会更有实效性、教学效果才会显出高效来。
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课堂变得更为实效、更为高效起来,如何去做呢?就是要以课改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兼顾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教更有目的、使学生的学更为充分,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为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去服务,而不是仅仅抓了少数的几个放弃了大部分的学生。策略是,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尽情的专注于个人的知识输出,而是更关注于组织学生如何自己去自主的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展示,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成长铺好路、做好奠基。课堂上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将退至幕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导演,不要再去和学生争着表演、抢“戏份”,一切皆在“运筹帷幄”之中;学生则是被推到了课堂表演和展示的前台的,学生真的是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自主学习、成就自己的主体,教师要在观看学生的表演中成就学生的成功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作用将在于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过程,要把握目标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质量,感受学生求知的过程、学习的效果是否有效、是否实效、是否高效。
在去新安县的教育考察中发现,课堂上他们的教师是不怎么到讲台上去的,是在讲台下融入了学生之中的,学生也几乎是忘记了教师的存在。看学生分组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交流,班级展示、进行辩论、形成结论,真的是群情激奋、热闹而富有秩序的,讲台下的教师老是在眯着眼睛观看着学生的活动,在不断的赏识着、微笑着。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是自由的,是富于激情的,也是有实际效果的,更可能是学习高效的,老师更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有着空前的激进的。
< ~ 课 件 >实效的、高效的课堂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及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学习引导方案的,多是以导学的问题来具体显现,并体现出一定的梯度;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形式和方法,要有效果而不失秩序的井然,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低层次热闹景观;教师还要做好检测反馈的设计,做到及时检测、查漏补缺、兼顾整体学习效果,力求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5.自强运动是指什么事与历史的改革 篇五
旧称“同光新政”.“自强新政”.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洋务派官僚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兴办近代企业,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和近代工业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70年代以前,以官办的方式,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解决原材料.燃料.运输.经费等问题,维持军事企业,从70年代起,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具有早期官僚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1885年后,洋务派控制海军衙门,购买军舰,建立北洋海军,并创办了一些工矿企业.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因洋务派所办企业在技术和材料方面依赖外国,以及企业的封建性和垄断性,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经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四、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
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唐朝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6.对军队绩效预算改革的思考 篇六
一、相关概念界定
何为绩效?从字面上看, 是业绩和效率的有机组合, 是描述如何又快又好的实现目标的名词, 最初源于公司的管理。
军队预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的军队经费年度的收支计划, 从宏观上讲, 军队预算作为中央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军事财政宏观调控, 优化经费投向投量, 提高军事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反映和控制着一个国家军队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 从微观上看, 军队预算作为军队财务管理的龙头是军队各级党委首长职能部门实施军费管理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 提高经费分配和使用效益的重要工具, 能够反映一个单位年度工作重点, 各项事业建设的发展状况。
二、军费收入和支出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 军费是由国家财政拨款, 是军队履行职能所需资源的源泉。下级部门通过编报预算, 测算年度执行任务所需的财力需求, 而后上报需求, 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的需要以及财力的可能予以批复。以上是军费活动的整体运行情况,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收入有保障, 成本易测量
军队各项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 还有一些家底经费, 这些经费的总和可以看作军队遂行任务的成本, 只需进行简单的测算就可以得出成本。
(二) 支出有项目, 效益难考评
和平年代里军费支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维持性支出, 一是建设性支出。众所周知, 军费的产出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般难以用具体的价值尺度来衡量, 从而军费产出效益难以考评。然而, 困难并不是意味着不可能, 我们可以合理设定一些合理的指标去衡量军队战斗力, 进而间接地评价国家, 一般可以认为军队战斗力和国家安全是正相关的。
通过以上分析, 充分认识军费收入和支出的特点, 这为我们引入经济学上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合理依据, 同时绩效的本质也是一个量化的过程, 个人认为对成本的有效测量, 效益的有效评估是整个军费绩效预算改革的刀锋。
三、军队绩效预算改革的几点想法
(一) 树立绩效理念,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是军队绩效预算的起始和基础环节, 直接决定着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个人认为, 各级预算编制人员, 在空间上应着重理清军队整体利益和单位局部利益的关系, 在时间上应着重理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各级预算编制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从军队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本着为军队建设负责的态度, 认真积极的完成工作, 从实际出发, 克服狭隘的自私主义, 杜绝盲目上项目要经费的现象。具体来说, 做到几点:
一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根据本单位遂行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能进行综合分析, 从重要性和财力上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对项目进行排序, 更进一步说, 比如利用成本效益分析, 分别计算出各个项目进行成本和收益, 对净收益大的项目优先考虑, 以有限的财力充分保障这些净收益大的项目。
二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 财务人员要争取事业部门的支持, 定项目的过程中, 财务人员要参与到事业部门的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参与论证、测算和审议。
(二) 树立绩效理念,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有了一个好的计划, 那么执行力就是是一个组织实现自己目标的关键环节。令行禁止是部队特色和优势, 然而并不排除部队中存在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上级把部门拨到账户上后, 有些单位就完全剥离了预算中的实施计划, 认为我的钱我说的算, 为所欲为。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军队预算要求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评价, 一方面,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作为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 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 增强财务控制和监督控制, 另一方面, 通过绩效评价检验预算执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反馈绩效信息, 及时调整预算, 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提高军事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效益性。
项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为很多因素无法量化, 但困难并不意味着不可能。比如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项目的完工百分比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的, 经费的使用和总额也是可以量化的, 这样对比是可以衡量经费的使用效益的, 当然也要考虑一些不可抗因素。
(三) 树立绩效理念, 做好预算结果考评
管理原理认为, 执行者只会认真做上级认为重要, 需要检查的事情, 所以对预算结果考评就是一个必需的过程。
绩效考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对整个预算年度军事活动成果的考评, 即考评军费使用效果, 并获取绩效信息, 是优化整个军队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途径, 而是对预算执行者的业绩考评, 预算考评具有约束作用, 不言而喻, 同时也应看到预算考评也具有激励作用, 激发预算编制者, 执行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际工作中, 预算考评经常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个人认为, 预算考评人员的选取至关重要。只有超然独立于经费活动无关的人员才能给予预算结果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个人的一些想法是引入地方具有超然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以其无可比拟的专业优势, 无可比拟的超然独立性, 在地方赢得了政府, 股东, 债权人以及相关证券机构的一致信任。个人认为,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军队内部审计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然会出现审计成本的问题, 个人认为可以通过精兵简政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熊友存, 李劲松.军队财务管理学, 2012.7.1.
7.什么是军队改革 篇七
2014年,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李希贵校长登台“开讲”,和青年学子们面对面交流。这不仅仅是一场校长与学子的对话,更是一次关乎中国“教育”的探讨与思考。下面,本刊节选李希贵校长部分演讲内容与大家分享。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追求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有5家学生书店,向学生竞标,其中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中标了一家书店,经过盘算,启动这个书店需要5000块钱的启动费,就去敲我的办公室。我一听,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我借给你5000块钱,你启动这个书店太容易了,我不能帮你这事。但是我怕打击他们的情绪,还是从稿费里给他们借了400块,但是要求他们必须写下借据,而且要写上归还我的时间。这件事被媒体炒作出去了,学生知道了,这下坏了。好多学生都去敲我办公室,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他们觉得找校长借钱很好玩,仍来敲我办公室要借钱,我一看这事不好。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借出去我怎么去回收,我天天追着学生屁股后面要债,那不合适。所以我想来想去,决定成立学生银行,我从稿费里拿出了2万块,让教导处组织竞标,成立两家银行,那么这是其中一家叫“圆梦投资银行”,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行长来找我,说他看到了另一家叫“十亿投资银行”的一个海报,这个银行他决定贷款的利率可以降到最低,零利率,这个“圆梦银行”傻了,说这不是恶性竞争吗?所以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时候他们就去找我,说校长你能不能管一管他们,不能再这样恶性竞争。这个时候我就不帮了他们了,为什么?我希望他们能去沟通,我说你们自己研究怎么解决,你们可不可以去商量一下怎么办。他们这种沟通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最后他们决定,成立一个银监会来监督他们。我相信这样一些调查研究思考,就会帮助他们来接触社会,来认识世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教育和帮助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大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有帮助,但是我们现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把它理解窄了,我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去拼命影响你,去说教,这才是教育。教育其实更多的还要帮助他。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照片,这个孩子是在马术方面非常有造诣的一个孩子,三年前,我们中考录取学生的时候,这个孩子报了我们学校,但是他离我们学校的录取线差很多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正好遇到一个情况,就是刚刚我们的高考的升学率录取到一本的达到了99%,所以好多老师觉得经过再一年的努力,我们就会有100%的学生上一本。如果今天我们决定要这个学生,那就预示着三年之后你的一本录取率绝对不是100%,因为她连二本能不能考上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放弃100%录取率,因为我们要了另一个100%,就是每个孩子的成功,教育不仅仅是拿学生过来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最终成为他自己。现在我们4000多个学生,有4000多张不一样的课程表,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课程表去走班上课。比如说我们有机械技术、汽车技术、服装技术、数据库动漫技术,看上去好像对高考啊,对升学没多大关系,但是对学生的人生非常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学的这个专业,你们跟自己理想的目标差多少,你被大材小用了吗?我相信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就是你希望干的行业,你没有干上,你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所以你就感觉到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我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一个学校,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校园里,让孩子们听到花开果树的声音。有些人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我特别欣赏一个教育家,他也叫马克思的一句话,他说,教育就是一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迷恋着孩子们成长。为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个孩子们向往的新学校,谢谢各位!谢谢!
8.什么是军队改革 篇八
读(一)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两会关于军队工资改革,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军队工资改革提案政策解读(一)》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两会关于军队工资改革,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军队工资改革提案政策解读 改革
中央两大机构将明晰细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两大高层决策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均于近期成立。观察人士预测,两会期间,两大机构将正式明晰细节,并进入正常运转。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 点8
治理雾霾
保障呼吸安全已成最大期待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如何缓解‘十面霾伏’、保障呼吸安全已经成为民生最大期待,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之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24日在民盟中央召开的一场新闻通气会上指出,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出发研究和处理该区域空气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区域空气污染状况的有效改善。
热 点9
新型城镇化
新规划将面世破解“大城市病”
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
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也成定局。个人简历在两会上将引起关注的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热 点10
军费开支
军费开支及军队结构或大调整
有媒体报道称,军费问题势将成今年两会焦点。中国军费未来5年预计将保持一成的年增长,解放军也将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军队结构调整,整编重点将落在加强一线作战力量和高技术兵种、减少军队层级、购置更新高新技术装备等。海军三大舰队有望各增编一只驱逐舰和护卫舰支队,各舰队有望增设两栖登陆舰支队和补给舰支队,增加核潜艇部队编制,续建核潜艇基地。空军或将扩编运输机、预警机和轰炸机部队,设置防空防天部队加强太空防御 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了,据《香港商报》2016年 04月 22日报道,中国即将进行十八大后的首次部队涨工资,平均幅度从25%到40%不等,但会取消一些津贴项目;并同时加推新的工资制度改革,包括退役后可以自主择业等。
根据该报纸披露,此次军队工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涨多少
据悉,这次加薪幅度和前几次相若,没有薪酬的士兵增加津贴25%以上,士官则平均加薪40%,军官的加薪幅
9.2015年军队改革计划 篇九
军队改革方案新鲜出炉--中国军事体制改革方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陸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陸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将二军大等医科院校和大部分医院移交地方(保留各军种总医院兼军医学院)
撤销解放军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和各政治学院等文科院校,合并指挥院校和工程技术院校。撤并后,军队各类学校保留三十所(不含军医学院)即可(如陆军设士官学院、军官学院、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勤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军械装备学院和战略炮兵学院等七所学校),均为师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陸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陸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关,对所属部队行使行政管理权(人事铨叙、基本建设、条令条例的拟制、监督考核部队训练、计划安排物资装备等)。国防部半实体化(属政府序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撤销现有七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各战区设军队联合司令部(除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外,不设直属单位),对战区所辖陸、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行使作战指挥权(战时视需要设战役集群司令部)。各军种部队之间平时的协同训练和联合后勤保障等事务亦由战区负主要责任。
陸、海、空三军由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组成,员额为一百万人,其中陸军为四十九万人、海军为二十一万人、空军为三十万人;国民警卫队员额为一百万人(亦编列少量文职人员)。军队总员额为二百万人。
设军种参谋长一职为各军种首脑;四大战区军队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分别由各军种将领出任。
坚持和完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实现军官和士官队伍的职业化。
关注军队改革:加快现代化 打赢未来战争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发表题为《习的军事改革方案:加快解放军的强军建设》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军事改革计划将在今后几年成型。这些看来至少将在今后30年里最为重大的改革针对几个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人民解放军才能实现宏大的现代化目标。这些问题包括:克服既得利益;在现代化目标方面达成共识;为协调军事现代化的不同组成部分提供高层指导,特别是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优化部队结构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实施多项改革为强军
中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一些解放军消息人士介绍了习近平改革的梗概和重点领域。这项计划强调继续改革的重点,努力要在过去受阻的领域取得成功。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重头戏包括:加速现代化进程;创建和平时期的联合指挥部以启动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行动;加强对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二炮部队现代化的重视;解决士气不高和腐败等问题,吸引并培训高素质人员;克服和平时期普遍的安逸心态。
中国军事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
加快现代化,为军事斗争做准备。解放军强调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应对复杂的安全环境,同时也表明领导层意识到,世界范围内军事革命步伐的加快和先进军队的现代化可能使人民解放军落得更远。
联合司令部与C4ISR。建立一套现代高效的联合指挥体系是首要任务;建立一套全军范围的指挥信息系统,提供各兵种之间的协同能力,推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同样重要。改革包括优化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结构、功能和战略管理。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也在计划之中,军区体系要作改变,至少将调整地面部队的传统主导地位。
演练。改革强调演练方面的改进,尤其是联合演练,以应对实际的作战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克服解放军现代战争经验的缺乏。继续对大型演练基地进行升级以支持联合演练应当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解放军需要修订并协调作战条例、演练大纲和实际的作战要求。
培养军事人才。领导层认为,军官和士兵的素质有待提高,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为他们培训涉及核心作战领域的专业能力,以实施现代联合军事行动。人员评估与选择过程也需要改进,以修正一些明显的问题。建立一套基于人员资格的标准化选择程序也被视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途径。习主席的改革计划旨在进一步改善军队教育机构,增加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和联合行动演练。
目标瞄准未来打得赢
装备与部队现代化。精简人员、平衡各兵种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可以为海军和二炮的现代化提供更多资源。
新型作战部队等领域将得到加强,非作战部队等部门则将减弱。解放军的报纸把陆军航空兵、特种部队和电子战部门列为新型作战部队,而解放军的学者则把太空和网络战部队用作例子。地面部队看来将在精简过程中完成从当前的师团制向旅营制的过渡。这将加强部队单位内部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现代化水平和行动反应能力,同时减少各类老化设备造成的后勤困难。有关方面还主张加强机动后勤部队以支持联合军事行动。
纪律、忠诚与腐败。领导层认为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不良趋势、腐败和纪律松懈等问题正在通过加强军队对党的忠诚、反腐和法治等行动予以解决。
习近平军事改革计划的轮廓应当在今后两年逐渐明晰,在克服某些关键领域的机制障碍方面能取得多大成果也将同期明确。此次重组和改革看来将是今后30年中采取的最大行动,将对军事改革努力的方向与速度产生深远影响。
改革的成败将对本地区、对解放军向信息时代军队的转变起到重大影响。改革的成功将加快解放军转变的步伐,加速其发挥先进的联合作战能力:这方面解放军的学者们有诸多讨论,但因为设立联合司令部受阻以及联合军事行动教育和演练方面的欠缺而未能推进。提高联合与精准军事行动能力的改革如果成功,领导层将对掌控并限制因领土争端,而采取目标有限的短期军事行动中的风险拥有自信。
改革如果失败将是重大挫折,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行动则将是阻滞,这将使解放军的学者们无休无止地讨论改革出路而缺乏落实。对解放军来说,这将意味着继续配备新式装备,但缺少武器装备和作战力量的一体化,并且没有优化武器和装备使用的现代联合条令。解放军将被迫继续基于灵活度有限的计划协调联合行动。在现代战争中,这将大大限制解放军的灵活性和迅速应对战场形势变化的能力。这或许不会对有关领土纠纷的短期低强度军事行动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如果与日本的现代化军队发生强度较高、时间较长的冲突,且对方可能获得美军的支持时,解放军就可能很快失去主动权,因为其战前行动计划赶不上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且级别较低的指挥官准备不足,无法在行动目标的框架内利用主动权。
聚焦改革前沿探索对策思路 ——“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讨会综述
近日后勤学院邀请军地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当前军地相关领域的最新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国家部委和总部机关的同志,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新一轮改革动向,提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即将出台的政策制度和急需完善的体制机制;军地院校专家,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在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主攻方向和急需破解的重点难点;来自一线部队的同志,从实践的维度介绍了有关军民融合进展情况和部队开展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思路。
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司的王树年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立足解决“融什么”“谁来融”“怎么融”,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重点在积极探索完善军民融合认识层面、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制度等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军民融合由一般领域向海洋、太空、电磁、网络、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拓展,由传统领域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新型领域延伸。来自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樊英琪在系统回顾军队保障社会化十多年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需要厘清“哪些项目可以拓展”“哪些单位可以拓展”等认识,切实搞清军地各自的优势在哪里,社会化保障究竟用什么样的模式,如何做好社会化服务的重构和监管,怎样把保障经费花好、花出效益、花出服务质量来等问题。
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报原副总编陶克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要有主管综合部门,又要有社团和咨询机构;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军事设施建设;要把军队经济适用房建设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解决军人住房保障难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工信部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的李其飞指出,推动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着眼科学指导军民融合高效推进,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理论研究;着眼推动军民融合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着眼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明确各级职能和责任。
参与此次研讨活动的代表大多来自理论和实践一线,既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改革推进的实践者。许多同志结合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针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实用、好用、管用的对策思路,提供了参考。天津市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刘庆生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结合国民经济动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针对融合发展内在动力不强劲、需求不明确、政策引导不充分等三大现实问题,统筹调整军地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牵引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江苏省军区的王万思代表认为,当前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面临住房和医疗保障社会化两大难点,要进一步完善军队住房保障社会化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操作方法;拓宽军人医疗保障渠道,打破军内就医体系壁垒,完善军地双体系就医保障模式,建立全范围持卡就医的保障机制。
【更多相关资讯浏览】
>>>为什么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习近平出席军改工作会议发表讲话
>>>中国军队历史性改革拉开大幕
>>>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港媒称中国军队改革已启动
>>>什么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
>>>为什么要停止军队对外有偿服务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
>>>军队改革方案: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10.是什么拌住了个税改革的脚步? 篇十
全国人大和财政部早就说了,新税法出台前擅提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属违法行为。国家税务局也多次下文制止,要求“各级税务机关一律不得执行地方新标准,已执行的要停止执行”。
可现实又很矛盾。国内已有许多城市进行了个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调高。深圳是1700元,珠海是1400元,广州是1260元,北京、南京等城市大约在1200元左右。如果真违法,怎么不见有关部门前来查处,怎么听不到一片喊“打”声?民意反而倾向于这种“违法”,对之褒奖有余?
原因很简单,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已失去了民意的支持,成为一部陈旧过时的法律。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性来源于法律的“公平性、正义性”。如果一部法律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它所主持的正义,只能是“过时的正义”,而过时的正义其实就是非正义。
《个人所得税法》是1980年9月颁布施行的,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这部法之所以确定800元为个税起征点,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和高收入者,因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达不到这个收入,是比较合理的。问题是在人们工资大幅提高时,这部法居然还“文丝不动”。800块,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提供给低保户的“低保”都快接近这个数字了,按这个标准征税,几乎是全民皆税。这显然背离了《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贫富差距”的立法目的。
其实,个税改革的呼声早就有了,每年的人代会都有代表谈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国立法机关的立法能力,因为中国目前每年的立法数量是很高的,有些法律在短时间就能搞定。但是轮到个税改革立法,步伐却出奇地慢,好不容易列入了人大立法议程,岂料又患上了“难产”,迟迟出不了台。结果不仅老百姓绷不住了,就连地方政府都绷不住了,只好先行一步进行个税改革。
地方个税改革,虽然达到“实质正义”,但是达不到“程序正义”,总是有些瑕疵。因此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立法机关和财政机关也表示否定。这使得地方位置非常“尴尬”,不得不在“过时的法律”和“民意”之间徘徊,或做一个有风险的选择。
11.什么是军队改革 篇十一
1 加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给军队医院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能否建立实施并发展,可以解决中国长久以来“因病致贫”的现状,让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得到保障,这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军队医院要支持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积极投身到地方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大潮中,并发挥自身拥有深厚的资源储备、品牌深入人心、信誉好、医疗设备先进、诊疗质量高等优势[1],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技术服务。
1.1 参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带来的机遇
地方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使得广大群众不再会因经济问题拒绝到医院诊治、治疗,也使得地方公费医疗患者可以选择更多的医院进行治疗,地方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军队医院参加地方医改给医院带来了与地方医院竞争的绝佳机遇,使军队医院接收的不再是单一的部队患者。接收地方患者就医,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也提高了部队医院诊治少见病和急、重、疑、难病的能力,也让军队医院的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和加快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战伤救护的能力,更好地为部队官兵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更好地发挥军队医院所特有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部队医院的相关责任。军队医院只有申请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才能在医疗市场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我院领导在医保政策实行初期就充分意识到医保市场的广阔前景,积极做好与地方联系与沟通,并成功申请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1.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军队医院面临的挑战
虽然长期以来部队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庄严、神圣的良好形象,但仅有形象只是空有其表,要想在地方医疗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吸纳更多的地方医疗患者来医院就医,医院就必须转变现有的思路和经营模式,提高自身诊疗技术,注意医疗服务态度,加强内涵建设和医院管理,尽快适应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1.2.1 为部队患者服务所面临的挑战
军队医院的存在主要是为部队患者服务,这也正是其存在的意义。医院参加地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后,医院为了发展为地方患者服务的建设势必有所偏向,使得地方医保患者抢占为部队患者服务资源的现象,造成许多部队患者就诊难、看病难的现象,进而导致导致医院为部队服务的能力下降。而这种现象是总后卫勤部所不愿意见到的,必将向部队医院实施管制措施,并要求医院保障部队患者的能力。医院如何做好地方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并按照部队上级领导的指示做好为部队患者服务的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1.2.2 管理方面的挑战
军队医院由于长期以来接收的都是部队军免患者,由于军免体系变动不大,不存在抢占患者的现象,吃“皇粮”的管理模式经久未变。由于长久以来和地方方卫生体系接触甚少,对纳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也不是很熟悉,纳入地方医疗保障体系后,医院就必须主动适应地方卫生机构的管理模式,积极做好军地共建工作,尽早与地方卫生机构并轨,所有这些都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3 信息化软件建设问题
医院应用的信息系统为总后卫勤部直接研发的“军卫一号”信息系统,且由于部队医院因其涉及国防军事,很多东西需要保密处理,而医院纳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后,地方医保有统一开发的信息系统,这就要求医院统一安装地方医保信息系统,并通过数据线与其连通,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如何实现“军卫一号”信息体统与地方医保信息系统接轨,并使得医院保密信息不被泄露,这对信息建设工作、医院保密工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4 军队和地方双重管理问题
纳入地方医疗保险后,军队医院除了履行正常的为兵服务使命,接受军队卫生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同时,也必须接受地方卫生机构的检查与监督。由于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对参保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与军队军免患者的管理和要求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在接受军队卫生部门的管理监督同时,又执行地方为社会服务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接受地方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多部门对医院医疗质量、药品管理、收费等方面监督管理,医院同样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2 军队医院参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几点做法
军队医院纳入地方医保体系后,首要任务是转变管理思路,深化体制改革,紧跟医改步伐。要想在地方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转变以医院为中心的观念,医院应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功能,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视患者如亲人、家人,让患者来到医院有回家的感觉。仅有服务还不行,医院还应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技术,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让患者相信医院,使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以此吸引更多的患者来院就诊。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执行医疗保险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医务人员明白纳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提升医院在军队内外影响、促进医院改革、加快医院发展建设的良好机遇。二是结合军队医院的特殊性,加强医院医保管理,下面谈谈笔者医院的主要做法:
2.1 建立医疗保险办公室,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2.1.1 建立医疗保险办公室
医院纳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后,为了抓好医疗保险工作的管理,于2001年成立医疗保险办公室,从医院抽调了责任心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相关保险政策条令熟悉的管理人员到医疗保险办公室领导工作,并由医院医疗副院长统抓医院医疗保险工作。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对外负责与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及时、准确的了解有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和新规定。并根据掌握的医疗保险政策为患者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以便患者理解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以此让临床科室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对医院内部负责医院医疗保险的监督管理、协调指导以及处理日常医疗保险工作。
2.1.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纳入地方医疗保险体系后,由于军地差异,各项政策不能直接照搬照套部队的一套,医保办根据现行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规定,结合部队医院的特色情况健全了相关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临床医疗保险工作,并及时督促和监督科室落实好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医院医疗保险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自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成立以来,陆续建立了“医保办公室人员工作职责”、“医保患者用药管理规定”、“社保卡使用管理规定”、“医保人员使用医保目录外项目告知管理规定”、“患者变更身份管理规定”、“医保大额病历及大金额处方监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医保管理规章制度。医保办还抽调了医院专家库成员组成了“医疗保险管理评议监督小组”,专门负责医院医保患者病历、处方和费用的监督审核管理工作,力争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以此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保基金不会流失,让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2.1.3 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完善奖惩机制
医保办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各科执行医保工作、落实医保政策的情况,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在院病历,发现问题及时和经治医师联系,督促其严格按照医保规定执行,并告知相关科室主任科室存在的问题,让科主任在科务会或早交班的时候传达科室存在的问题,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将医保管理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评千分细则”,发现科室存在医保违规现象的进行扣分,做得好的科室予以加分,科室医保工作作为年终评功评奖金标准。对于发现严重违规的,年终评奖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医保违规行为。
2.2 加强学习医保政策,深入宣传医疗保险政策
2.2.1 利用各种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政策
地方医疗保险体系虽然已运行多年,但由于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参保患者不断增多,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管理难度逐步加大[2],相关政策规定也随之不断完善更新。要想执行好医保政策,就必须让全院医务人员都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笔者将市社保经办机构下发、更新的文件及时整理并将其下发给全院人员学习;同时笔者将与临床医疗悉悉相关、工作中容易出错的一些重点医保政策编辑整理成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的小册子,下发给全院工作人员人手一册,方便他们随时学习、查阅。
2.2.2 做好医保政策宣传工作
为了让全院人员重视医院医保工作,医保办除了自行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医保政策外,还根据医院情况让院领导对医院人员进行授课,并在院周会、办公会上传达医保相关政策。医院医保办每年定期举办医保相关政策知识考试,考试内容和临床结合紧密,这样既达到考核医务人员掌握知识的程度,也达到指导临床工作的目的,并以此让全院人员进一步学习医疗保险政策的目的。
2.3 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医院做好医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培养人才,建好配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医院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做好医保工作提供智力支撑[3]。
2.3.1 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受部队缩编影响,医院军人人数不断下降,为适应发展需要,医院除采取回聘转业干部、返聘退休老干部的方式保持医院原有的技术力量水平外,还通过各种方式花重金到地方引进、招聘专家到医院工作,以此提高、带动医院医疗技术整体水平向前发展。
2.3.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发挥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搞好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医疗梯队。由医院牵头安排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做好年轻同志的传、帮、带工作;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本领,提高医务人员的动手能力,并定期召开学术座谈会进行研讨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交流气氛,让大家共同学习好的经验做法,以提高全院人员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2.4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做好医保工作提供支持
由于部队医院的特殊性,其信息系统软件和地方医保系统不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信息科专门挑选了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医保信息软件的开发工作,使得医院信息系统和医保软件的衔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信息科建立了院内局域网络系统,设计了专门的院内办公化信息系统,我们能通过院内局域网将医保的相关政策进行公布,方便全院人员掌握最新的医疗保险政策。信息科人员还对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相关修改,如提示药品是否为医保范围用药、患者医保费用多少、限制单张处方只能开5种药、男性不能挂妇科、成人无法挂儿科(防止冒卡看病)等,指导临床医生执行相关医保政策,并直接从源头杜绝医保违规现象发生。为了及时有效地对临床执行医保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我们还和信息科人员共同开发了“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软件可以随时查阅全院医保患者门诊处方、门诊和住院用药、检查、化验、费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并督促其整改。
2.5 完善相关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
2.5.1 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
由于医保政策比较多,且更新较快,患者对享受的医保政策不是很了解,并因此产生很多误解。为了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医保办在全院各科室挑选了对医保政策比较熟悉的人员并进行培训,由其负责医保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则告知患者到医院医保办,由医保办工作人员负责向患者进行更详细周到的解答。
2.5.2 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要想把军队医院军人光辉形象的旗帜树立好,不给军人抹黑,就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工作,让患者放心到军队医院看病,让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提供优质服务。医院信息科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设计开发了“门诊一卡通”和“预交金充值”系统,患者二次就诊无须挂号,直接到医生处既可看病,相关检查用药也不用重复到收费窗口排队,该系统的运行简化了患者就医环节,缩短了就诊时间。对于患者提出的简单医保问题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可进行初步解答,遇比较棘手的问题则由医保办工作人员负责向患者解答。医保办公室还委托医院医疗服务办公室定期对参保患者就医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他们对治疗、检查、用药、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满意度状况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用热情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参保患者来院就诊,提高军队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2.6 做好医保费用管理,防止医保基金流失
地方实行的医疗保险奉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少花钱、治好病、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的原则。医院是医疗保险的载体,医生的诊疗方案直接关系到医疗费用的支出,医院应和医保经办机构一同做好费用的监控管理工作,让医保“救命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让大家“病有所养”。医院通过信息科开发的“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每月、每季度、每年对全院各科的费用进行分析,并通过院内网及时公布各科的费用情况,让科室及时掌握本科费用情况并进行整改。医院还建立相关的药品管理制度督促临床科室用药时尽量选择价格低廉且疗效较好的药品,能用国产就不用进口药,并充分利用市民健康服务系统的相关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和“过度”医疗服务现象,减轻患者的负担,确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以此防止医保基金流失,让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全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和地方医改成功对接,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医保患者就诊量、收容量等每年都有较大的增长,且门诊医保患者所占比例于2010年首次超过了自费患者。在一年一度的医保年度考核检查中,医院连续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医院的医保工作得到医院领导和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的肯定,并作为厦门市医保工作典型在全市范围内传授医保管理工作经验。医院医保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地方医疗保险系统的平稳运行。
摘要:随着地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军队医院想要发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部队,就必须适应地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军队医院参加地方医保势在必行,我院通过积极努力成功纳入地方医保系统。纳入地方医保给医院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医院深度剖析医保政策及结合军队医院情况,通过建立医院医疗保险领导机构,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学习医保政策,深入宣传医保知识;加强专门队伍,完善服务,做好费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我院在医改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军队医院,医疗保障,管理
参考文献
[1]涂平安,樊震林,程传苗,等.军队医院应对新医改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45.
[2]章奋强.定点医疗机构常见违规行为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疗保险,2011,2:34-36.
[3]冯亚琴,王寅生,崔云梅,等.对军队医院做好医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237.
【什么是军队改革】推荐阅读:
军队改革中的政治工作07-05
简述什么是供给侧改革11-01
军队红色精神08-26
军队廉政规定10-09
军队项目保密协议07-12
军队文职自我介绍07-19
如何撰写军队新闻07-22
军队疗养工作规定07-28
军队院校人员管理10-30
军队护士年终个人总结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