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2024-07-1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共7篇)(共7篇)

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一

第十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1)军事:发动一系列战争。

(2)政治:①破坏中国主权:主要通过鉴定条约。

②镇压中国革命:二次鸦片战争后,联合镇压太平天国;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后,帮助袁世凯窃取政权;大革命期间,列强制造一系列惨案;国共对峙和解放战争期间,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3)经济:①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商品输出为主。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③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对沦陷区进行掠夺,实现以战养战目的。④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3)文化:以宗教为主要手段。

2、列强侵华不同阶段及特点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侵华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主要表现是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

(3)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前:列强以各种政治手段破坏中国革命,一方面趁中国政治混乱之机加紧侵华,另一方面采取隐蔽的政治经济侵略方式,促使中国政局呈现内战局面,中国政治陷入最黑暗时期,美日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

(4)从大革命到抗战胜利: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30年代日本直接侵略中国领土。美国在迅速扩大侵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

(5)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在各方面侵华,形成独霸局面。

3、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方面看:首先侵化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美,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英俄矛盾突出,19世纪末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局面;再次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2)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看:战前列强侵略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从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第一,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第二,探索的内容发生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第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到爱国救亡的行列。

4、《辛丑条约》的特点

(1)从目的看: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

(2)从内容看:其它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权益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开商埠等到。

(3)从影响看:《辛丑》标志着半殖民革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5、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掂路线并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并存。

(4)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全面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6、近代中国维护主权斗争的特点

(1)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政府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民族独立。两条线索紧密相连。

(2)“近代斗争”既是反侵略斗争,又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激烈碰撞,在维护国家主权的英雄斗争下,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向列强学习,寻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经历了由器物制度到思想的逐步深化过程,也走过了向英国学习到向美国学习,向俄国学习再到走自己的路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过程,抗争与探索不可分割。

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怎么性和分散性。

(2)政治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的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发动群众。

(4)组织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运动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不同及原因

不同: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很快夭折。

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3、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2)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不再分散。(3)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的必要性:①中华民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宪法以确定国体和政体。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措施:①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②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③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严格的修改程序。

(3)评价:进步性(见教材)

局限性:①《临时约法》虽规定了国民拥有众多的权利,但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人民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想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不可能的。

5、中国近代前期民主革命的特点

(1)革命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活动。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列强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侵略方面有一致的一面。

(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除外):原因在于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开阔了的人们的眼界,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

(3)革命具有层次性:民主革命的方案各不相同,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不同。原因在于接受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

(4)革命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5)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

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器物型---政治型---思想文化型。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选择是将马列主义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使其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4)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7、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领导阶级:“五”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担负起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作用。

(2)发展前途:无产阶级在完成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3)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4)世界革命的范畴:“五”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8、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两大革命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原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使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②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着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④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强大,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2)两大革命指导思想中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原因: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初建,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国民党的影响和力量相对强大。

9、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发展?分析原因?有何启发?

(1)发展:①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②领导方面: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国共合作形式,以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为领导。③群众基础方面:由不敢发动群众到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④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而将革命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2)原因:①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建立了中共。②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③国民革命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使革命出现新局面。

(3)启示:①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民主革命的道路;②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10、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过程: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③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④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2)原因: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11、中共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

(1)从背景看:七大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肩负着民族革命向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

(2)从政治看:经过抗战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从组织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和巩固。

(4)从思想看:七大确立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仅使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也使全党有了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理论基础,为完成党的工作任务提供了思想保证。

(5)从意义看: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目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12、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第一次:(1)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2)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第二次:(1)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1)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产。13、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试简要说明。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共关系演变的角度分析每次转变的原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转变:中国革命经历了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再由土地革命向民主革命的转变。原因:(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中共代表的工农大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关系破裂,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新军阀的统治,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日本在30年代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面对民族危机,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后,开始全民族抗战。

认识:中共能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方针,从而不断将中国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中国早期经济近代化与西方的不同及原因

(1)“西”由资产阶级完成,而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当时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此重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较晚且不成熟。开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便落到地主阶级开明派(洋务派)的身上。

(2)“西”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的打击,外有列强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3)“西”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主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则基本依靠政府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的民用工业。

(4)“西”的实现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改革建立起来的;“中”只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再加上洋务派的目的在于镇压人民革命、抵抗列强,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重要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供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②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民族工业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影响: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政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重要条件,也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阶级基础。③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评价

特点:(1)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3)康、梁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其思想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原因:(1)客观: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当时极有威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2)主观;康、梁作为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3)历史: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康有为对儒家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儒家为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评价:(1)进步性:①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2)局限性: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的关系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成为早期的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扬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注重商战,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力争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3、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比较

相同:(1)都撰写文章和翻译外国书籍。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写有《新学伪经考》,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李大钊先后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2)组建宣传的团体。在维新宣传中,维新派先后组织了强学会、保国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激烈争论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交锋。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以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4)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在维新思想的宣传中,康有为等人进行公车上书,把政治思想的宣传变为社会运动的实践,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

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演变的,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近代前期政治思想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参与的阶层广泛、内容多样:由于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个层面面对民族危机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

(3)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前期学习西方的科技发展到后来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等。每一步探索既吸收了前面思想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又为后面新的政治思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4)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会实践,极大的推动了政治思想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

4、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又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

(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比较全面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5)维新运动以改良失败而告终,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争取以革命手段取得成功。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①“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②孙中山还以“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主张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具有反封建专制的重大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以“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也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告终。

(2)新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把旧“三”发展为新“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革命的思量空前地团结壮大起来。②以孙中山的新“三”为指导,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

6、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不同:“康”推崇孔子,“陈”批判孔子。

原因、影响:(1)康:19世纪晚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面临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因此,“康”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运动的合理性,从而为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也含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目的,但也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理论上的不成熟。

(2)陈:一战期间,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实力增强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族政治,为了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陈”等到以改革开放和科学为口号,把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但对孔子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认识的片面性。

2.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二

就全国新课标政治《考试说明》来看,2015年和2014年相比,试题结构、题型、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范围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原则。因此,2016年的备考仍应立足于本专题的重点,并结合以下时政热点进行备考:1运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等知识,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受到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的原因。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亚太经合组织共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大计,实现亚太和平、稳定、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依据。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际社会对建立亚投行反响不一的原因。

【考点分析】

考点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 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1独立权,即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2平等权,即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 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3自卫权,主权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管辖权,即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3)主权国家应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例1】(2015· 江苏卷)“中国护照关键时刻能带我们回家!”利比亚战乱、也门危机、尼泊尔地震,我国政府反应快速,在第一时间派出飞机、舰艇迅速撤离滞留公民和侨胞,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和温暖。这表明

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3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4在国际法上国家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A.12 B.13

C.24 D.34

解析:本题考查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等相关知识。中国政府在中国公民和侨胞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给予援助充分体现了对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尊重;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它包括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以及保护本国公民及侨胞在海外的合法权利,12符合题意。3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表达错误,在国际法上,国家无论大小、 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答案:A

【归纳拓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区别:主权是国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国家这一属性;人权是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

联系: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人权高于主权”是一些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借口,是错误的。

考点2:国际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1)国际组织的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2)作用:1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进行具体分析。2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3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例2】(2014· 北京卷)在自然界面前,没有哪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免责。2013年,我国关于推动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批准。这说明我国

1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赢得国际社会肯定2积极参加联合国工作,发挥建设性作用3维持国际社会现状,参与多边规则制定4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倡导联合国改革

A.12 B.14

C.23 D.34

解析:选项3中“维持国际社会现状”的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倡导联合国改革问题,排除4。“我国关于推动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批准”,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提案是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表现,12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A

【归纳拓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意义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会与不同国际组织协商与合作,在国际制度的参与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主动权与决策权,对于中国自身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1)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和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3)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例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201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在刚果(金)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专门的军事干预旅,负责解除当地武装团体的作战能力,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平民,并协助刚果(金)政府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

1联合国积极参与成员国刚果(金)的和平重建工作2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金) 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3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4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A.13 B.14

C.23 D.24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在刚果(金)的维和部队解除当地武装和保护平民,说明联合国积极参与刚果(金)的和平重建工作, 1切题,也体现了联合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3切题。 联合国不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不能代行成员国的独立权和自卫权,2不选。 联合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4说法错误。

答案:A

【归纳拓展】

考点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4)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国家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例4】(2015· 江苏卷)英、德、法、意等美国盟友,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了由中国倡议筹建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此可见

A.独立自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解析: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表达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而不是已经形成,B表达错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能简单理解为经济利益,C表达错误。D答案表达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归纳拓展】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精神及民族凝聚力等。

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考点5: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是什么?(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2)为什么?(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例5】(2014· 全国大纲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 “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这一规定

1表明我国依据国际法保护外国企业权益2体现了政府对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管辖权3表明我国立足于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4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中的平等互利原则

A.13 B.14

C.23 D.24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我国的法律法规,而非国际法,排除1。我国依法保护参与合作的外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体现了24。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我国的国家利益,3错误。

答案:D

【归纳拓展】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着力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2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坚决同一切侵犯我国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5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

考点6: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例6】(2013·天津卷)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这表明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解析:A是主权国家的平等权,与题意不符。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阐明了和平对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 D项强调的是发展,与题意不符。

答案:C

考点7: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影响———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趋势———称霸与反霸的斗争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是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例7】(2014·江苏卷)2013年上半年,围绕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中欧双方剑拔弩张,贸易战一触即发。下半年,通过谈判协商, 中欧关系大为改观。中欧关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B.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解析:材料只是强调了中欧关系的变化,并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A不符合题意。题中问的是中欧关系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B不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不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D说法错误。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C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

【归纳拓展】如何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这一历史潮流

1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考点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表现: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等。

(3)应对措施: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

【归纳拓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措施

必须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增强综合国力。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于发展科技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考点9: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内容:

【例8】(2014· 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

答案:1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中俄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2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归纳拓展】美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美国是世界的领袖。2以美国的价值观为基础,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3在美国的 “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 4建立地区新秩序,遏制地区冲突,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考点10: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例9】(2014· 全国新课标 Ⅱ)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1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2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3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4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13 B.14

C.23 D.24

解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因此,不能说中国是“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3错误。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而不是区域共同体,1表达错误。

答案:D

【归纳拓展】经济实力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1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不直接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但由于综合国力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推行一国外交政策、执行对外职能的能力,因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对一国的外交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其综合国力越强,越有利于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反之,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能力就越弱,越不利于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从这一点上看,“弱国无外交”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盛行的国际社会中,这一观点更具现实意义。2一国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强弱会对对外政策产生影响,但非直接决定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在其利益的基础上, 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考点11: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内涵: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原因: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了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例10】(2013· 浙江卷)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 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答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往列强通过侵略扩张而崛起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国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化解“中国威胁论”。否则,中国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有可能被孤立,中国梦也会成为泡影。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使我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有利于走和平发展道路。

【归纳拓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举措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3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4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创新演练】

1.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把我国的国家主权列为我国六大国家核心利益之一。这是因为

A.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B.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C.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

D.维护主权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2.2015年6月16日菲律宾《星报》报道,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近日表示,美国政府应该在南海问题“国际仲裁”中更公开地支持菲律宾。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这表明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3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4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12 B.34

C.13 D.24

3.2015年2月2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以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为主题的公开辩论会,以此拉开了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序幕。中国政府的倡议

1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2给各国提供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契机3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表现4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提供了机制保障

A.12 B.14

C.23 D.34

4.美国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对中国的挑衅,严重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表明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国际关系2和平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冲突4国家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A.12 B.24

C.13 D.34

5.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七十年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局部战争和各类冲突从未间断, 国际关系中各种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人企图为侵略翻案。这启示我们要

1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和活动2维护各国国家利益,促进各国政治、经济共同发展3正视历史,继往开来,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12 B.23

C.13 D.34

6.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美国公开谴责英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2中国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立3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4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A.12 B.14

C.23 D.34

7.据俄罗斯媒体2015年3月12日报道: 俄罗斯计划与其他国家合作,实施包括飞向火星在内的诸多太空项目。如果中国要参与合作,其理由应该是

1有利于增强我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2有利于保障和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3是我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履行的国际义务4共同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1 B.123

C.134 D.14

8.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化与各大国战略对话和务实合作,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建立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张,也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综合国力增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C.我国成为国际新秩序的主要构建者和推动者

D.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

9.2014年11月7日至13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各经济体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主题,共商拓展和深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之大计,实现亚太和平、稳定、 发展和共同繁荣。这表明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2推动区域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A.12 B.13

C.24 D.34

10.习近平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战争作为一段耻辱史,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要避免甲午悲剧重演,就要

1增强综合国力,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2积极承担责任,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作用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自身发展重塑国际新秩序4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12 B.34

C.14 D.23

11.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15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拉关系,愿意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努力,推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更高水平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中拉双方人民和各国人民。这表明

1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3中国特别重视发展同拉美和加勒比等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同盟关系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12 B.34

C.24 D.13

12.《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2015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该片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影片展现了“中国自信”,充满了中国的正能量,创下韩国最高收视率。这表明

A.中国领导世界和平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B.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自信不断增强

C.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同周边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强

13.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 中国提出建设新的 “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构想的依据。

14.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欧盟国家虽然不是APEC成员,但并非北京APEC会议的 “局外人”。中国倡议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板块、两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了在城镇化、 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欧盟国家并非北京APEC会议的“局外人” 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A表达错误,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而不是对内;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B正确;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排除C;D表述错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2.C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本身说法错误;美国参议员的表态,是侵犯我国领土完整的行为,不是干涉我国国家内政的体现,4说法错误;我国对美国参议员的表态作出强烈反应,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摩擦的根源,1 3正确。

3.A通过辩论会的主题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倡议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给各国提供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契机,12符合题意;34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B 1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美国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向中国挑衅,严重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说明和平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4符合题意;3表达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5.D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障碍, 这就需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4符合题意;同时需要我们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而采取的工作和活动,寻求共同的国家利益, 12错误。

6.B题中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所以1正确;2中“主导”说法是错误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并非是基本内容,排除3;材料体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所以4符合题意。

7.A依据题意,中国要参与合作,是因为有利于增强我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1正确;2错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而不是主导地位;3与题意无关; 4错误,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A材料说明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的增强会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9.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错误;材料表明中国是维护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建设性作用,1 3符合题意, 4错误。

10.C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甲午悲剧重演,我们需要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 1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4正确;2“主导作用”的叙述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不是我国能决定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3说法错误。

11.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1是错误的,2符合题意;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我国不会与任何大国建立同盟关系3错误的,4符合题意。

12.C纪录片《超级中国》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展现了“中国自信”,充满了中国的正能量,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题意;A中“领导”表述错误;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 “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专题七 当代国际社会 篇三

1.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 利&含 义&举 例&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各国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防御(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建立军队、建筑要塞,以防外来侵犯)和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对本国公民和物的管理;对居住国外的侨民和驻外使馆的管理&]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不是行使独立权的表现。

【重要提示】 国家主权对实现人权有决定性作用。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的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人权高于主权”是一些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借口,是错误的。

2. 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区分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参加的主体&国家(政府)&民间各界人士&与会者的身份&主要是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等官方人士&一般是民间各界人士&举 例&联合国、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约、上海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北美自由贸易区、非盟、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万国邮政联盟、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

非政府组织,按照最为权威的联合国的经济暨政治理事会1950年的决议:任何国际组织,凡未经政府间协议而建立,均被视为是为这种安排而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包括独立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志愿协会。

3. 对联合国认识的误区

①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注:不是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在成立初期,常被美苏争霸所利用)

②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安理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③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进行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不是支持联合国的所有工作)。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援。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4.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②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是威胁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尤为紧迫。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继续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南北发展不平衡还在扩大。

③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⑤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识记)。

6.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①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向(注:不能说当前世界已经是多极格局),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俄、日、欧盟等都有成为未来多级格局中的一极的可能,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必然导致各国竞争加剧。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把竞争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以经济、科技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措施:要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制定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基本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8.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要坚决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注: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伙伴关系不是结盟关系)

③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大大增多,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均属于我国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是( )

A. 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

B. 北约与世界卫生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

D. 世界银行与上海合作组织

误区指导 本题易误选A项,错在把国际奥委会当作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解题技巧 按照“从问题限定词入手,做到题干与选项相符”的原则,较好地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国际奥委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属于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我国不是北约成员国,故排除A、B、C项。

答案 D

例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以下简称“执董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6日晨7时30分就份额和治理改革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根据该方案,我国份额占比将增加2.398个百分点至6.394%,排名从并列第六跃居第三。该方案将实现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份额达6个百分点,基本满足G20匹兹堡峰会所要求的目标。这表明( )

①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③国际新秩序已经形成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nlc202309032240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误区指导 准确把握国际社会的大局有利于对纷繁芜杂的国际事务、国际关系形成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

解题技巧 ①③说法与事实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例3 自利比亚战乱以来,联合国安理会积极斡旋调停。并于2011年10月27日举行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结束国际社会在利比亚一切军事行动的决议。此项决议的生效时间为利比亚时间10月31日晚11时59分。安理会的15个理事国一致赞成,在该时间以前撤销对利比亚的禁飞区管制,并结束一切旨在保护抗议民众的军事行动。上述材料表明安理会( )

A. 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B. 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C. 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D. 自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误区指导 联合国问题是高频考点。对联合国和安理会,同学们常有错误认识。要详细了解联合国的历史、宗旨、原则、作用、主要机构特别是联大和安理会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等知识。

解题技巧 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机构之一,本身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A项。联合国大会才是其审议机构,故排除B项。D项错在“始终”二字。

答案 C

[【考题预测】]

1.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10年来,先后对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等国开展了十多批次国外救援行动,成功救出60多名幸存者,医治4万余名伤病灾民,深获好评。2011年3月14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又第一时间赶赴日本灾区开展救援。这表明( )

A.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C.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 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 苏丹内战发生后,联合国积极调停。根据苏丹北南内战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和2011年1月的公投结果,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2011年7月14日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就是否批准南苏丹加入联合国举行全会讨论,并对有关南苏丹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进行审议表决,结果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这表明( )

①南苏丹共和国将成为一个新的主权国家,政权是该国的生命和灵魂 ②南苏丹共和国将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同其他主权国家平等的权利 ③南苏丹共和国将享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同苏丹共和国之间的争端的权利 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11年2月柬泰边境冲突发生后,中方细致地做了双方的工作,建议双方务必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通过协商解决彼此分歧。这表明( )

①世界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 ②我国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中国作为超级大国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④我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2011年8月13日在印尼万鸦老闭幕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部长会议和东亚峰会(10+6)经贸部长非正式会议上,建立亚洲区域范围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再度被提上日程。会上,中国和日本提出了加快“东亚自贸区”(10+3)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的联合提案。这说明(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中日韩和东盟各国加强合作的基础 ②竞争、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中日都十分重视巩固同东盟的盟友关系 ④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所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2011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美签署联合声明,要求双方促进高层交往,通过对话推动双边关系,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均深信,和谐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2011年10月15~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之所以重视文化强国,是因为( )

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我国主张在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2011年,我国继续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和积极交流,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表明( )

A. 我国已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

B. 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 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 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8. 下列做法中,最能够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的是( )

A. 参加G20峰会,同与会各国讨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

B. 派出护航编队执行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保护各国商船安全

C. 进行神州八号、天宫一号等航天发射,实施和平利用太空系列工程

D. 顶住国际压力,按照我国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现状自主确定汇率政策

9. 近几年,各国在探索太空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美国计划重返月球、印度、日本也发射了自己的月球卫星、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神八、天宫一号······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 )

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 ②当前国际形势渐趋紧张,呈现出对抗与冲突的复杂格局 ③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④印度、日本、中国已经成长为多极化格局下挑战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0. 继建设“和谐社会”之后,我国又提出建立“和谐世界”新理念,其政治意义有( )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杜绝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③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亚太经合组织(APEC)低碳技术与产业合作论坛暨2011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于2011年10月20~21日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围绕低碳技术,以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领域为重点,邀请了美、澳、港、加、日、俄、新、马、泰、印尼等10个APEC经济体及其他16个国家共100多位学者、专家和机构代表前来参会,与会代表通过了《APEC低碳技术与产业合作论坛南京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将推动建立“APEC低碳技术合作及转移信息中心”,开展与低碳技术相关的信息交流共享、项目合作、技术转移、能力建设、考察交流及研讨会等活动,为各成员共同发展低碳技术、开展产业合作创造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各国积极参与论坛交流、通过《倡议书》的原因和意义。

12. 2011年10月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接纳巴勒斯坦为教科文组织成员的决议。中方对该决议投了赞成票。1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举行例行记者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表明了中方的观点:中方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认为独立建国是巴人民不可剥夺的合法权利,是实现巴勒斯坦、以色列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中方一贯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地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中方支持国际社会加大劝和促谈努力,争取巴以早日重开谈判。我们希望有关各方从中东和平的大局出发,继续努力推动巴以和谈,继续支持教科文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题上的外交立场。

13. 2011年9月21日,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已正式知会国会有关对台湾军售计划,包括为台“改装”其现有F-16A/B型战斗机、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军售总价值约为58.52亿元。根据此项计划,美国将为台湾145架F-16A/B型战斗机提供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等最新装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零配件等。同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假如你是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你认为在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时表达哪些观点是最适宜的(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下)。

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 篇四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六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____________的《沈从文论》。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

4.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_____。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____________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____________》中。

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____________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8.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9. ____________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____________,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

1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____________》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12.《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____________同时爱上了翠翠。

13.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____________”、“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14.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____________》。

15.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16.《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____________。

17.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18.《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____________以及洋奴张乔治。

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____________。20.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2.《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A. 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5.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6.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10.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空得1分,全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篇五

《尚书》、《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先秦说理散文

《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重点篇目 《湘夫人》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元狩 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作者司马迁“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修史理想,创作了这部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高峰之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

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 重点篇目:《行行重行行》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重点篇目:《十五从军征》

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 重点篇目:曹植《赠白马王彪》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

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 重点篇目: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

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

崇“左思风力”。

 重点篇目: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陶渊明: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 重点篇目:《西洲曲》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 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 刘义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南朝宋刘义庆和他的门人所作。《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高适《燕歌行》

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流派,主要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重写实,尚通俗。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

主要诗人:杜甫

主要诗人简介:王维、白居易、李贺

主要篇目: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甫《登高》

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成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韩愈《进学解》

 杜牧

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李商隐

 《花间集》及温庭筠、韦庄

 李煜

重点词人:苏轼、辛弃疾

主要词人简介: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江夔

重点篇目:秦观《踏莎行》

周邦彦《苏幕遮》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中兴四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 诗歌流派:半山体、山谷体、诚斋体

苏轼 《前赤壁赋》 欧阳修《秋声赋》

 关汉卿的杂剧艺术成就

 王实甫《西厢记》艺术成就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结构篇章等艺术上的成就

 明清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杂剧的戏剧体制。相对于

杂剧,它是一种长篇戏曲剧本,相对于戏文,传奇具有文学体制的规范化和音乐体制的格律化的特征。可以说,传奇是一种文学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长篇戏曲剧本。

 《牡丹亭》艺术成就《惊梦》

名词解释

 诗经,史记,古诗十九首,世说新语,中唐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新乐府运动,江西诗派,桃

花扇,长生殿

简答题

1、试比较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诗歌。

2、试述元白诗派的艺术主张及其艺术特点、成就。

3、试述李白(或者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4、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试分析这句话的理论意蕴,并谈谈你个人对王国维这一观点的体会。

5、简述江西诗派的主要艺术主张以及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特点。

6、简述关汉卿杂剧《窦娥冤》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

7、试析《西厢记》主要人物性格,以及其典型意义。

8、简述《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思想主题及艺术成就。

9、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赏析题

 李商隐《无题》

 李煜《虞美人》

 秦观《踏莎行》

 柳永《八声甘州》

 李清照《声声慢》

 马致远《天净沙》

论述题

1、说说《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并分析其主旨思想变化的原

因。

6.中国古代文学汉魏考试重点 篇六

一·基础知识 1.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散文名篇,全文论证充分,说理严密,气势酣畅淋漓。

2.《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作品,分上,中,下三篇,都是议论秦的过失,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

3.班固的《汉书》是我们第一部断代史,体制沿袭《史记》,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5.《史记》的重要旧注本有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

6.标志这种赋(汉赋)风转变的最早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7.咏物抒情小赋的出现,突破了以往汉赋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传统,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给汉赋的发现带来一线生机

8.杨雄作品今存《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反离骚》、《解嘲》、《解难》七篇及一些残文 9.班固的赋,以《两都赋》最为有名

10.张衡的赋作主要有:《思玄赋》、《应间赋》、《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等,其中《二京赋》、《归田赋》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1.《归田赋》是一篇短赋,标志辞赋由散体大赋向咏物抒情小赋转变的重要作品。

1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叙事诗,最早收录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最早作品,记述的是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

14.《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大约产生在汉末桓灵之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

15.钟嵘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6.曹丕《典论•论文》称王粲“长于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

17.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诗歌代表作《赠兄弟秀才入军》,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8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19.《重答卢谌》是刘琨在幽州被囚时所写

20.左思的《三都赋》曾引起极大轰动,据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1.建安诗人曹丕《燕歌行》二首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它句句押韵,还不成熟

22.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的创作

23.在《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又分为吴声歌、西曲歌、神弦歌三类。24.在“梁鼓角横吹曲”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5.鲍照赋今存10篇,《芜城赋》最为著名。咏物赋的代表作有《舞鹤赋》、《尺蠖赋》

26江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恨赋》、《别赋》

27.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宏大的规模和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在艺术构思、语言文字技巧上表现了很高的成就 28.丘迟的代表作的《与陈伯书》

29.《哀江南赋》是庾信最杰出的骈体文

3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个类型,志怪小说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主流

31.《搜神记》中保留了许多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董永》等,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喜爱

32.《论文》是曹丕的专著《典论》中的一篇,《典论》全书已佚,只流传下来本篇和《自叙》。

33.《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对文体进行了初步划分。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观点。34.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创作论。

35.《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时代的巨著,建立起了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36.《诗品》一名《诗评》,是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

二·简答题

1.史记的艺术成就:

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的优劣长短。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5.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6.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2.《七发》对后代艺术方面的影响:

1.描写内容向体物大赋转化。2.充分发挥了夸张和想象的艺术功能,调动各类词汇充分描写事物。3.主客对答体的使用,拓展了内容和篇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4.显露出审美价值与讽刺之意的矛盾。5.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七发》可以说是从骚体赋向散文大赋转变的标志。3.散体大赋的特点:

1.《子虚赋》、《上林赋》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铺采摛(chi)文,张扬物色,穷生极貌,气势恢宏;2.同时也堆砌典故,联翩累牍,搬弄文字,刻意求新,粉饰太平,劝白讽一,真正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散体大赋的特点。4.汉乐府民歌取得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叙事性较以前大为加强3.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4.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

5.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曹植诗歌主要在五言诗艺术上有成就2.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成分3.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4.讲究写作技巧 5.《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1.突出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2.诗人借对神仙的追求表现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3.揭露政治黑暗,描绘世道衰败。6.左思的《咏史》特点: 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气,不专写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和不平,在对史的歌咏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我的个性和人格,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 7.左思诗歌的特色:

继承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真是地反应了现实生活,抒发了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激荡着高亢的格调,笔力矫健,气势雄浑,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8.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平淡自然,亲切淳朴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3.语言自然而精工4.风格多样 9.庾信早期诗歌特色:

字句锤炼,工稳而不繁富,细描景色,精巧而又清新代表作是《咏怀诗》 10.庾信在诗歌体裁的成就:

在诗歌体裁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已然具有唐人五绝的格调,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唐代诗歌的先声,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准备。11.《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通过生动的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2.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3.语言简约含蓄,玄远冷隽,朴素生动,优美传神。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繁荣发展的标志:

1.大量文学理论著作的集中出现。代表作曹丕《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1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题材单纯,以情歌为主,风格清丽柔婉。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广泛,风格粗犷刚健。《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典型特色。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三·名词解释

1.赋: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但赋的名称却不自汉始,而是在先秦就已出现。

2.乐府诗:汉代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大规模的设置乐府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只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者服务。而是收集民歌,方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入乐的诗歌六朝时被称为乐府诗

3.建安风骨: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以建安时期为主的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近四十年的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被人成为“建安风骨” 4.建安七子: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帧。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七贤中,文学成就最好的是阮籍和嵇康

6.太康体:西晋太康至永嘉的二十余年,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一大批诗人,代表是“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除左思外,他们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这些作家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陆机和潘岳最具有代表性。

7.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纯粹的哲理诗。

8.元嘉三大家:鲍照以桌异的个性、飘逸的诗风,以及独特的诗体创造超于颜、谢之上,成为南朝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9.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著《四声切韵》,发现了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经过沈约等人的提倡,齐代永明年间便形成了“永明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10.宫体诗:是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盛行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体

11.北地三才:北魏末至北齐时,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昇、邢邵、魏收等诗人

12.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又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

7.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七

座谈会上,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的史绍典、秦训刚,武汉市教科院朱长华、何永生,江汉大学韦志成、武汉中学萧兴国、华师一附中胡茂良、武昌实验中学董有建、黄石二中费新岸、武汉六中胡明道、水果湖中学谭声祥、湖大附中李玉新等长期工作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研究人员、特级教师、校长等,从湖北省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就成立湖北语文教育研究会、新形势下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中学语文》杂志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校加强与中学语文界的联系很有必要,成立湖北省语文教育研究会可以有效发挥二者的优长,能很好地将前沿的教育研究与生动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中文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此外,专家们也认为,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办刊历史悠久,定位和特色鲜明,是中学语文教育界一个重要的学术阵地和平台,湖北大学应有效地处理好杂志的改革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在湖北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院长刘川鄂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会议对湖北语文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学院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后续工作,全力促进湖北省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范文下一篇:市场营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