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2024-08-24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11篇)

1.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一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当今社会 经济 快速 发展 以及 科学 技术不断提高,患者的 法律 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安全与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密切关注的问题。医疗护理安全成为 医院 发展重中之重[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病人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2]。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护理是一项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希望脱离护理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 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护理技术工作和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活动过程。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1.3 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 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变化,与对疾病的认知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偏听偏信江湖游医,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而拒绝服从 治疗,并出现不遵医行为,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

1.5 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家属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加强护理安全性的措施

2.1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 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1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确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二

1 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兽药或违禁药品等的非法使用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 各种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使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这些药物的使用, 有效地预防了动物疫病的发生, 减少了动物的死亡, 缩短了动物的养殖周期, 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促进了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 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使用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使用国家不允许的添加剂。一些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在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药品如镇静剂、β-兴奋剂 (如盐酸克仑特罗) 、激素类药物等, 残留在畜产品体内, 严重影响了畜产品的安全, 且消费者在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二是不正确使用药物。如过量使用兽药, 或者不按规定执行屠宰前停药, 甚至将人用药物大量在畜产品生产中使用, 导致大量药物残留在畜产品体内。消费者食用后, 轻则出现过敏、呕吐、头晕等现象, 重则致癌、致胎儿畸形等, 给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 兽药、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大量使用, 还会导致人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 减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甚至失去治疗作用[1]。

1.2 环境污染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环境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都会对动物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在种植过程中, 施用违规农药化肥或农药化肥施用过量, 都会导致农药化肥大量残留在作物上, 将其制成饲料后, 造成动物产品污染;在被工业“三废”污染的环境中, 有毒有害物质先在植物或浮游生物体内富集, 在食物链中一层一层向上传递, 最终传递给人类, 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2]。

1.3 饲料中过量微量元素的危害

饲料中科学、合理地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如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钙、磷等能提高产蛋量;在饲料中合理添加硒、铜、锌等能促进猪只生长, 少量添加砷能使其皮光毛亮等。但一些不法生产厂家及经销商, 为了谋求高额利润或抢占市场份额, 过量添加某些微量元素。大量添加的这些微量元素, 不仅会在动物体内聚集, 通过动物产品传递给人类而危害人体健康, 其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后, 更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人类造成伤害。

1.4 动物疫病的危害

全世界共有300多种动物传染病, 其中可直接感染人体, 对人造成损害的人畜共患病有100多种。其他非人畜共患病虽然不能直接侵害人体, 但其分解可能产生的某些毒素, 会间接造成人体伤害。我国, 特别是部分相对偏远、落后地区, 由于检疫制度执行不严或检疫疏漏而造成人们误食病、死动物或其产品, 继而引发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 私自将患病的畜禽屠宰销售, 这不仅给人们食肉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更给疫病的流行传播带来了风险隐患, 极大地破坏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措施

2.1 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解决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 并严格执法。目前, 我国动物产品质量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 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 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 涉及部门众多, 各部门职责不同。只有各职能部门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加强监管, 才能保证动物产品的安全。因此, 要在加强立法的同时, 强化政府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 建立起一个以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管理机制, 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新局面[3]。

2.2 完善动物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先进的动物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和体系是动物产品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进行动物产品药物、添加剂等物质的检测, 才能确保动物产品市场的安全运行, 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目前, 我国动物产品检验手段相对落后、设备缺乏、费用较高都成为制约动物产品检验、检测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 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 系统培训人员, 提高检测水平, 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把造成动物产品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最初阶段。

2.3 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预警机制建设

风险分析和预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监管部门通过收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 找出动物产品中风险最大的因素。在实际监管过程中, 对该因素进行检测及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在日常管理中, 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事故进行及时预报和处理, 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动物质量安全风险的目的[4,5]。同时, 应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互联、互通, 资源可以共享的动物产品安全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 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向公众公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有关信息, 收集有关建议, 正确引导消费, 从而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减少动物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面提高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5]。

参考文献

[1]梅文华, 叶万.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 2005, 29 (2) :39-40.

[2]欧广志.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治措施探究[J].中国动物检疫, 2011, 28 (12) :26-28.

[3]姚文生, 万建青, 王利永, 等.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 2009 (26) :25-26.

[4]魏益民.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食品与营养, 2008 (9) :9-11.

3.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三

【关键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分析;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流量持续增加,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又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何提高汽车行车安全,克服不利因素,保障安全绿色通行,是每一位汽车驾驶员及管理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汽车行车安全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人人都要时刻谨记,警钟长鸣。从诸多的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车、路及环境等。因此汽车驾驶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提高行业素质,克服环境路况不利因素,真正做到文明行车,绿色出行。

1.1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一人的因素分析

人是行车安全的主体、是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行车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行车安全的核心。从国内外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事故是由于人造成的,人即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也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人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驾驶员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学习不足,忽视安全行车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心存侥幸,麻痹大意。(2)驾驶人员的身体(如:四肢有残、心脏病等)及生理疾病等不满足交通驾驶要求。(3)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偏低、对某种车型掌握的不好、操作不够熟练等。(4)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的动态、道路的变化、交通安全警示及环境的变化等瞭望观察不足、判断有误而造成交通事故。(5)各种违章行为如: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车辆超载、,驾驶带“病”车辆及驾驶老旧报废车辆,违章操作等。因此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人是汽车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

1.2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二车的因素分析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安全。从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统计,有10%左右的事故是由于车辆本身状况造成的,由车辆本身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车辆的机械故障,包括:A.制动方面【制动联动部分损毁失效,制动盘(片)磨损严重,制动液缺失等】致制動失效。B.转向部分,转向拉杆损坏、转向臂游动间隙过大,转向助力油缺失等,导致转向不灵敏失效。(2)轮胎原因,轮胎脱出、轮胎爆裂(轮胎花纹磨损严重、胎压过高易导致爆胎)。(3)灯光系统:前大灯、雾灯损毁,远近光灯光不适宜,灯光眩晕、光线暗等。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所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行车安全的关键。

1.3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三道路环境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公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于道路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行车事故也是较高的,其主要体现在:道路线形不合理(或缺陷)包括:道路的线形、线形组合,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路基路面的平整稳定,道路中的安全设施及附属等。因此良好的道路对于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4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四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大风(台风)、雪、电、雨、雾(雾霾)等;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如:滑坡、泥石流等。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水、冰雹、雷电、雾霾及沙尘暴等,这些都对汽车行车构成了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汽车行车安全。

二、汽车行车安全的解决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通过对影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汽车行车安全重点是人,车、路、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

2.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驾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加强驾驶人员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交通事故案例”的教育,定期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驾驶技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克服麻痹思想,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开赌气车、英雄车,不疲劳驾驶,杜绝侥幸心里、杜绝酒后开车,严禁吃零食、吸烟、接打手机、看微信等违章驾车。

2.2.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认真执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车辆的维修保养制度。对车辆要进行定期检查,强化日检查,按检查项目逐项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处理。加强车辆的定期保养(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不定期保养(即:磨合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以及美容护理),按照保养项目一条一条,逐项落实,严禁浮于形式走过场,踏踏实实做好保养科目。使车辆处于最佳的良好的技术状态。

2.3.加强公路建设,强化道路安全设施

目前公路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些路段刚修建完不久就出现了坑坑洼洼,因此有必要强化公路建设,同时要加强公路安全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墩、警示桩、缓冲减速带等道路配套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智能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是指交通信号灯、黄闪警示灯、电子警察、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屏、测速仪、交通流量采集、道路治安卡口等监管交通情况的科技设施。给予汽车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2.4.预防自然灾害,提高准确的判断力

汽车驾驶人员要有预知、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极端天气气候”如:大暴雨、台风、大雾、冰雹等要提前预感知潜在的危险,尽量少出车或不出车,避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当面对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一定要沉着冷静,果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避免人员财产损失。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人、车、路及环境对于行车安全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将会对人(驾驶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可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汽车行车安全的目的。因此,每一位汽车驾驶员要时时刻刻想安全、抓安全。同时强化业务理论知识及驾驶技术的培训,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遵章守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驾驶作风,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面对复杂的道路、自然环境,要正确判断、谨慎驾驶,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真正实现汽车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士涛.公车安全管理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孙好.企业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探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

4.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四

作者:赵光政 刘艳辉

摘自:饲料广角

日期:2012-05-10

摘 要: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宏观政策引导,养猪业逐渐向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规模养猪场发展迅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密集封闭环境使畜禽的生长环境恶化,各种疾病也易发生,控制难度增大,饲养成本提高。而抗生素的使用也易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特别是造成机体内微生物失调和环境污染。同时,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免疫和健康。因此,抓好规模猪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是我们养殖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工作的重头戏。本文就如何搞好养猪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和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关键词:生猪;规模养殖;动物源性食品;食品安全;控制;监管当前养猪业中存在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当前,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是制约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的两大问题。

1.1 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是制约我国养猪业经济增长、阻碍我国畜产品出口和造成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而且近几年呈现出致病微生物种类增多、毒力上升、耐药性增强等特点。若生猪在饲养阶段感染或在加工阶段污染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肉食品中就很可能携带这些治病性病原微生物,对以猪肉为主要肉类食品的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构成直接的危害。

1.2 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导致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生猪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来源于饲养过程。有的养猪者及养猪场为了达到防病治病和减少生猪死亡的目的,实行药物与口粮同步,还有一些不法者为谋取经济利益而违法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违禁药物,导致动物身体本身存留有害成分;二是来源于饲料。目前,饲料中添加药物主要有4种,防腐剂、抗菌剂、生长促进剂、镇静剂,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均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三是加工过程中的残留,一些生猪性产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贮藏过程中,非法过量使用一些有毒防腐剂或色素、香精等。食品中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在人体内富集易产生过敏、畸形、癌症等不良后果,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2 养猪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措施

醴陵市是生猪调出大县,养猪业是我市农业支柱产业,年出栏约120万头。因此,抓好规模猪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是我们养殖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工作的重头戏。为此,我们建立有生猪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制度。一是加强动物源性食品产前环节监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从养猪业投入品抓起,加强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监督管理。二是加强饲养环节监控。要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抓好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工作和危害大的生猪疫病及人畜共患猪疫病的防控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猪疫病的流行和发生。三是控制动物源性食品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禽屠宰加工条件》等规定,新建或改造屠宰加工企业,使其在动物防疫等方面符合卫生要求。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进行屠宰加工,严格遵守《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进行宰前宰后检疫,对检出的病害动物源性食品严格依据《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处理,确保出场的猪肉产品安全可靠。四是加强流通环节监控。首先,严格执行商品猪流通环节产地、运输、屠宰检验检疫同步检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物品制度,特别对异地销售的生猪更要严格检疫同步检测,防止疫情扩散和有毒有病害生

猪及其产品流向市场进入餐桌;其次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决不徇私。执法的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集市等猪肉产品质量问题高发地,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猪肉产品从这些地方流入市场;最后,结合可追踪体系的建设,严格市场主体的准入及产地准出和退出机制,一旦经营者违规经营,严肃处理,严重的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生猪规模养殖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模式探索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政府政策的引导我市养猪业的专业化、产业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搞好规模养殖场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给我们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以下是针对规模猪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的实践求索。

3.1 我们利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模式建立县、乡、村3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一是市设质量安全股,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单位为成员,责任分工,订立责任状,并纳入目标考核,负责全市监管工作的计划、方案的制订及监管措施的组织实施;二是每乡镇设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1~2名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并配合市职能部门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常年性监管工作及信息联络,协助本局开展各项专项整治。三是每村配有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协助辖区内质量安全的宣传和常年监管及信息联络,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这样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有人管、事有人做,责任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使监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从而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3.2 市局与全市规模猪场签订《醴陵市规模猪场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规范养猪者行为,明确责 任,风险自负,使之提高认识,自觉接受监管,积极配合搞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生产方面:自觉接受管理和法规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养殖水平,积极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规定在以下几方面个做好日常记录:一是生猪常年生产情况,品种、数量、繁殖、标识、种猪来源、进出场、日期等;二是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三是免疫程序及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四是消毒、诊疗、用药、无害化处理等情况;五是按时向畜牧股报送上月生产情况月报表。(2)动物防疫方面:一是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二是遵守免疫操作规程,自觉搞好常年免疫,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及时加挂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每年完成免疫监测送样,送样量按种猪存栏量的1/

10、商品猪存栏量的1/50;三是按猪场实际情况搞好非强制免疫的品种免疫。(3)动物卫生监督方面:一是搞好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治理要按规定达标;二是按规定引种和商品猪出栏提前产地检疫申报;三是按规定搞好无害化处理积极配合职能部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4)质量安全方面:一是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建立用药登记制度,严禁使用假劣和违禁药品;二是严格遵守兽药使用休药期规定,所有采购饲料、兽药、疫苗来源必须向职能部门申请登记备案,并做好出入库使用记录备查;三是自觉接受不定期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品抽样检测,全年育肥猪总量抽样率不少于2%。

3.3 管理模式。一是多层面地对多环节实施常年监管。市局职能部门采取不定期对规模场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进行督导监管,乡监管员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实施常年监管,村级协管员协助监管员对辖区内规模猪场实施常年监管。二是开展考核评先活动。制订规模猪场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细则,采用百分制,半、分别按责任完成情况考核评分,综合评比按全年两次考核所得分值从高到低评选先进单位,设立流动红旗奖,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以奖代罚。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完成好的规模场优先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以之鼓励广大养殖者积极参与质量安全促进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管理网络体系,分工到人、责任层层分解,规范养殖者行为,以奖代罚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监管方法模式,引导、促进、提高各从业人员的动物源性

5.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五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业经2004年7月14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部长

杜青林 二OO四年八月二日

【发布单位】 农业部

【发布文号】 农业部令第40号 【发布日期】 2004-8-2 【生效日期】 2004-10-1 【效 力】 有效

【备 注】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业经2004年7月14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部长

杜青林 二OO四年八月二日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

第二章

企业设立审查

第四条 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后,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五条 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厂房设施

1.厂房无破损,厂房及其附属设施便于清洗和消毒;

2.相应的防蝇、防鼠、防鸟、防尘设备和仓储设施;

3.相应的更衣室、卫生间、洗手池。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

1.生产工艺和设备能满足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要求;

2.相应的清洗、消毒、烘干、粉碎等设施。

(三)人员

1.技术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生产工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2年以上;

2.质量管理及质检机构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应专业工作3年以上;

3.特有工种从业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质检机构及设备

1.设立质检机构;

2.设立仪器室(区)、检验操作室(区)和留样观察室(区);

3.质量检验所需的基本设备。

(五)生产环境

1.企业所在地远离动物饲养场地,最小距离1000米。如靠近屠宰场所,需有必要的隔离措施;

2.厂区内禁止饲养动物;

3.生产厂区布局合理,原料整理、生产加工、成品储存等区域分开,保证成品和原料单独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六)污染防治措施

完备的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和污染防治设施,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第六条 申请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应当填报《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并提供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可以从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免费领取或从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址:http://)下载。

第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收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及其相关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的材料审核,交评审组评审;并在收到评审意见后5个工

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决定不予颁发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样式由农业部制定。

第八条 评审组由评审员、技术专家3-5人组成,评审员须经农业部培训合格。

评审组应当对申请人的生产条件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章 生产管理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二)生产管理制度;

(三)检验化验制度;

(四)标准及质量保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制度;

(六)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七)计量管理制度。

第十条 企业原料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原料采购和出库有完整记录,并至少保存二年。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原料;

(二)原料分类堆放并明确标识,保证合格原料与不合格原料、哺乳类动物原料与其它原料分开。禁止露天放置原料;

(三)原料使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前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原料并作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条 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禁止在厂区内堆积不必要的器材、物品,以免有害生物孳生;

(二)对用于制造、包装、储运的设备及器具定期清洗、消毒;

(三)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当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

(四)操作人员应当有健康证明,特殊作业人员须半年体检一次;

(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

(六)制作生产记录,包括原料种类、原料数量、生产日期、产品数量、生产工艺条件等内容,并至少保存二年。

第十二条 企业成品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成品检验合格,并制作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包括:总菌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重金属、特定病原菌等安全卫生指标;

(二)成品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立即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制作记录;

(三)成品分类存放,防止误装混装。

第十三条 产品包装物不得破损,并附具明确、醒目的标识和标签。

包装物需重复使用的,应当进行清洁、冲洗、消毒。

第十四条 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饲料标签标准,并标明动物源名称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编号。

乳及乳制品之外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还应当在标签上标注“本产品不得饲喂反刍动物”字样。

第四章 经营、进口和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产品经营者购进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时,应当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经营标签标注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第十六条 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应当按照《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进口产品登记证。

禁止进口动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禁止进口经第三国(地区)转口的动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第十七条 对已获得产品登记证的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在农业部宣布禁用后,其产品登

记证自禁用之日起失效。获证企业应当将产品登记证退回农业部,由农业部注销并予公告。

农业部宣布暂停进口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其产品登记证在暂停期间停止使用。

第十八条 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乳及乳制品除外。

第十九条 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登记证的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禁止经营、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生产企业应当填写生产经营状况备案表,于每年3月底前报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表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免费提供,企业也可从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址:http://)下载。

农业部不定期对备案工作进行督查。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不定期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但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收受财物,不得牟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二条 在备案和现场检查中,发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存在严重安全卫生隐患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者有其他违反本办法情形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三条 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收回、注销其《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并予公告:

(一)基本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已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或安全卫生条件的;

(二)停产两年以上的;

(三)破产或被兼并的;

(四)迁址未通知主管部门的;

(五)买卖、转让、租借《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

(六)连续两年没有上报备案材料,经督促拒不改正的。

第六章

第二十四条 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撤销其《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并予公告,三年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申请。

第二十五条 买卖、转让、租借《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未取得或假冒、伪造《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生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十一、十二条规定的,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经营、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章

第三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立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

一、肉粉(畜和禽)、肉骨粉(畜和禽)

二、鱼粉、鱼油、鱼膏、虾粉、鱿鱼肝粉、鱿鱼粉、乌贼膏、乌贼粉、鱼精粉、干贝精粉

三、血粉、血浆粉、血球粉、血细胞粉、血清粉、发酵血粉

四、动物下脚料粉、羽毛粉、水解羽毛粉、水解毛发蛋白粉、皮革蛋白粉、蹄粉、角粉、鸡杂粉、肠粘膜蛋白粉、明胶

五、乳清粉、乳粉、巧克力乳粉、蛋粉

六、蚕蛹、蛆、卤虫卵

七、骨粉、骨灰、骨炭、骨制磷酸氢钙、虾壳粉、蛋壳粉、骨胶

八、动物油渣、动物脂肪、饲料级混合油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

法》释义

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释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可能引发或传播动物疾病,如疯牛病、痒病就是因使用来源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其他一些动物疾病也会因为动物源性饲料加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传播。另一方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如皮革蛋白粉作为鞣制皮革的副产物,其中含有重金属镉,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导致饲料产品中镉超标,即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从而影响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并颁布了本办法。通过加强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格防范疯牛病等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二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释义】农业部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管理办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指导监督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开展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对从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审核的评审员进行培训;二是根据动物疫情,发布禁止(或解禁)某些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公告,宣布禁止进口(或出口)可能传播动物疫病或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或含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其他饲料产品;三是办理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登记手续,核发《登记许可证》;四是制定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五是对涉及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的重大案件和跨省(市、区)大要案进行督查,下达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省级饲料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并对县、市饲料管理部门进行指导,查处重大案件和协调督查跨地区案件,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计划。县市级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

【释义】本办法调整的对象是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动物或动物副产品,直接作为饲料饲喂的肉类、鱼类、动物副产品不在本办法的管理范围。动物源性饲料作为单一饲料,是《条例》管理的对象。《条例》中的管理内容适用于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单一饲料也要遵从《条例》中有关产品审定、禁止、淘汰等方面的规定。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目前已随办法发布,并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修订。

第二章 企业设立审查

第四条 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后,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释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不是新增加的行政许可项目,而包含在国务院发布的饲料行政许可“饲料企业设立审查”项目之中。《合格证》的审核发放制度是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针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这种特殊的单一饲料,对照《条例》中企业设立条

件而制定的。同时,根据《条例》的规定,《合格证》审核发放工作应在企业登记之前。各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要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调,以保证该项审批顺利实施。

第五条 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本刊略)

【释义】上述6项条件是逐一对照《条例》的企业设立条件制定的,是统一的要求。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设立的条件应将分品种细化。

第六条 申请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应当填报《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并提供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可以从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免费领取或从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址:http://)下载。

【释义】本条除申请书外要求提供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是指厂区布局图、工艺流程图、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环保部门发放的证明等。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许可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为方便申请者获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的格式,在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址:http://)的网页上挂载了申请书表格。各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充足的纸质申请书以备企业索取。

第七条 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收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申请书》及其相关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的材料审核,交评审组评审;并在收到评审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决定不予颁发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样式由农业部制定。

【释义】本条是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时限设置的。应当注意的是,在受理时要有时间记录,并有标明受理人和时间的受理单。同时,注意受理和接收的区别,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补正之前这段时间不应计算在受理时间内。受理计时应从申请材料符合规定时计算。还要注意不予颁发《合格证》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评审组由评审员、技术专家3~5人组成,评审员须经农业部培训合格。

评审组应当对申请人的生产条件进行实地考察。

【释义】农业部负责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检测机构的评审员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分阶段进行,对培训合格的人员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评审员的构成应包括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技术专家。从以往经验来看,由于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域大,生产企业多,可适当选择一些县市饲料管理部门的人员参加评审工作。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可采取跨区(县、市)评审的形式,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检测部门应当吸纳一些对饲料产品较为熟悉、专业知识较丰富、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参与评审工作,也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奠定基础。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评审和现场考察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时限内。

第三章 生产管理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二)生产管理制度;

(三)检验化验制度;

(四)标准及质量保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制度;

(六)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七)计量管理制度。

【释义】上述各项制度均是根据《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于饲料企业的基本制度,以保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

第十条 企业原料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原料采购和出库有完整记录,并至少保存两年。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原料;

(二)原料分类堆放并明确标识,保证合格原料与不合格原料、哺乳类动物原料与其它原料分开。禁止露天放置原料;

(三)原料使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前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原料并作无害化处理。

【释义】原料控制是保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的基本前提。原料控制应遵循保证可追溯、新鲜度、分类堆放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 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禁止在厂区内堆积不必要的器材、物品,以免有害生物孳生;

(二)对用于制造、包装、储运的设备及器具定期清洗、消毒;

(三)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当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

(四)操作人员应当有健康证明,特殊作业人员须半年体检一次;

(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

(六)制作生产记录,包括原料种类、原料数量、生产日期、产品数量、生产工艺条件等内容,并至少保存两年。

【释义】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侧重于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因此,本条第(一)项至第(五)项从厂区环境、包装运输、设备清洗、工艺流程和人员健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第(六)项则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十二条 企业成品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成品检验合格,并制作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包括:总菌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重金属、特定病原菌等安全卫生指标;

(二)成品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立即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制作记录;

(三)成品分类存放,防止误装混装。

【释义】成品管理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关,本条对成品检验、特殊情况处理、成品码放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十三条 产品包装物不得破损,并附具明确、醒目的标识和标签。包装物需重复使用的,应当进行清洁、冲洗、消毒。

【释义】包装和标签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管理的薄弱环节。包装和标签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使用,而且给掺杂使假提供了可趁之机。因此,本条对包装物和标签加以强调,并作了提示性规定。

第十四条 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饲料标签标准,并标明动物源名称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编号。

乳及乳制品之外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还应当在标签上标注“本产品不得饲喂反刍动物”字样。

【释义】本条是针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标签的特殊要求。其中《合格证》编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而“本产品不得饲喂反刍动物”字样是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禁止事项。

第四章 经营、进口和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产品经营者购进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时,应当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经营标签标注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释义】本条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经营者从事销售活动的规定,重点是标签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第十六条 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应当按照《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进口产品登记证。

禁止进口动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禁止进口经第三国(地区)转口的动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释义】本条是针对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规定。包括产品登记证和禁止事项。关于禁止事项的发布,目前的执行方式是,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禁止进口的公告后即行禁止。因此,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和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经营企业要密切关注禁令发布动态,掌握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对已获得产品登记证的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在农业部宣布禁用后,其产品登记证自禁用之日起失效。获证企业应当将产品登记证退回农业部,由农业部注销并予公告。

农业部宣布暂停进口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其产品登记证在暂停期间停止使用。

【释义】本条是针对禁用或禁止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后,对其产品登记证的处理方式。禁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长期的,而暂停进口是阶段性的。如欧盟2000年禁止生产、销售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后,我国宣布禁止从欧盟进口多种动

物源性饲料产品。其中,反刍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禁令将延续到欧盟不存在疯牛病风险为止,但欧盟生产的鱼粉或仅包含鱼粉等水生动物成分的饲料将会解除禁令,前者为禁用,后者为暂停进口。

第十八条 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乳及乳制品除外。

【释义】本条是对使用环节的禁止性规定。要注意的是两点,一是乳和乳制品可以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原因是科学证明乳及乳制品不传播疯牛病、痒病。但高油脂的代乳粉要明确其油脂的来源,如果是动物来源也是不安全的,因此要确认其为植物油脂。二是虽然在反刍动物饲喂过程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动物源性饲料掺杂现象严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非反刍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含有反刍动物成分,也会导致疯牛病和痒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所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乳及乳制品除外)。

第十九条 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登记证的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禁止经营、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释义】 本条是有关经营、使用环节应核对相关证书的规定及禁止事项。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生产企业应当填写生产经营状况备案表,于每年3月底前报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表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免费提供,企业也可从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址:http://)下载。

农业部不定期对备案工作进行督查。

【释义】本条设立了生产企业备案制度及其监督检查制度。备案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一项义务,饲料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备案提供的信息全面掌握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将企业的自我监督和管理部门的监督结合的一种管理方式。农业部不定期对备案工作进行督查,体现了《行政许可法》中强调的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备案并不是一种许可或审批,而属于《行政许可法》第61条第1款规定的通过“核查材料”来履行监督责任的制度,其目的是使饲料管理部门掌握有关信息,以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及时进行监督。相对人只要如实

填报了有关材料并提交给饲料管理部门即完成备案义务,而不需要饲料管理部门的审批。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不定期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但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收受财物,不得牟取其他利益。

【释义】本条是根据《行政许可法》强调对行政许可项目加强日常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从饲料行业管理的现实看,重许可、轻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了行政许可的有效实施,而且会给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加强该类产品的日常监督,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在备案和现场检查中,发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存在严重安全卫生隐患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者有其他违反本办法情形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释义】本条规定了饲料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时所应履行的职责。虽然依法调查、及时查处是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违规行为不能及时依法查处也屡见,不作为现象也存在。本条在此突出强调了饲料管理部门的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本条中的违法行为发现机关和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并不完全一致,如“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是由县、地级饲料管理部门发现的,但在收回、注销《合格证》的情形下,则要由省级饲料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各级饲料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以罚(款)代收(证)。

第二十三条 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收回、注销其《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并予公告:

(一)基本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已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或安全卫生条件的;

(二)停产两年以上的;

(三)破产或被兼并的;

(四)迁址未通知主管部门的;

(五)买卖、转让、租借《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

(六)连续两年没有上报备案材料,经督促拒不改正的。

【释义】本条列出6种应注销《合格证》的情况,是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由于在上述情形下,生产企业已不具备安全卫生合格的条件,故应当收回、注销其《合

格证》。收回、注销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相对人惩诫、制裁,而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终止已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被许可人的资格,故不是行政处罚。但在执法程序上,要参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撤销其《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并予公告,三年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申请。

【释义】本条是依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对上述行为的处罚要由做出行政许可的机关执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证据的取得和履行相应的程序。

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格证》的,属于不应当获得许可而获得许可的情形,因此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在发现后,应当予以撤销,撤销的效力原则上溯及发证之日。这与作为行政处罚一种的吊销是有区别的:吊销是相对人合法获得许可后,由于利用许可从事违法活动而被许可机关终止其许可资格,吊销的效力从吊销之日起算,不溯及发证之日。

第二十五条 买卖、转让、租借《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释义】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九条的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合格证》的取得与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允许转让就失去意义,因此依法不得转让。

本条所称买卖《合格证》是指一个取得《合格证》的企业将其拥有的《合格证》有偿出售给另一个未取得《合格证》的企业;转让是指一个取得《合格证》的企业将其拥有的《合格证》通过共同使用的方式供其它未获得《合格证》的企业使用;租借是指一个取得《合格证》的企业将其拥有的《合格证》在一定时间内出租、出借给未获得《合格证》的企业使用。上述三种行为均导致未取得《合格证》的企业冒用他人的《合格证》。因此,对买卖、转让、租借双方均应按本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未取得或假冒、伪造《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生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释义】本条与第二十五条内容相近,性质类似,因此处罚方式相同。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十一、十二条规定的,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释义】本条是针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3个环节违规行为处罚的条款。

对于这类违法行为,应当遵循先教育、后处罚和先轻后重的顺序,不能不教而诛。在发现相应违法行为后,要先指出,给予书面警告并限期改正;在整改期间和整改合格后,要加强对违法行为人的检查,逾期不改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则要给予罚款处罚。

第二十八条 经营、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释义】本条是对经营、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处罚的规定。由于这类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因此在责令改正的同时,要给予罚款处罚。

第二十九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释义】本条规定其他违规行为的处罚,以与《条例》衔接。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立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办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

【释义】本条规定了本办法颁布前已经从事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限。由于此前已设立的企业要根据本办法规定进行各方面的整改,因此给予半年的准备时间以保证过渡期的转换。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释义】本条规定了本办法施行的起始时限。根据《关于贯彻实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要求,自2004年10月1日起至2005年4月30日,对重点产品品种办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

附件: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

一、肉粉(畜和禽)、肉骨粉(畜和禽)

二、鱼粉、鱼油、鱼膏、虾粉、鱿鱼肝粉、鱿鱼粉、乌贼膏、乌贼粉、鱼精粉、干贝精粉

三、血粉、血浆粉、血球粉、血细胞粉、血清粉、发酵血粉

四、动物下脚料粉、羽毛粉、水解羽毛粉、水解毛发蛋白粉、皮革蛋白粉、蹄粉、角粉、鸡杂粉、肠粘膜蛋白粉、明胶

五、乳清粉、乳粉、巧克力乳粉、蛋粉

六、蚕蛹、蛆、卤虫卵

七、骨粉、骨灰、骨炭、骨制磷酸氢钙、虾壳粉、蛋壳粉、骨胶

6.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六

摘要: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要在专卖体制下解决行业自身存在的规范经营问题,真正发挥专卖制度的优越性,为行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创造有利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个别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员工认识不足,部分专卖内管人员素质不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人员素质问题,内部监管的独立性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有效运转,达到内管工作“监管行为规范化、工作运行流程化、监管过程痕迹化、工作结果报告化、考核奖惩日常化”的“五化”工作标准,形成比较稳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内管因素措施

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要在专卖体制下解决行业自身存在的规范经营问题,真正发挥专卖制度的优越性,为行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创造有利条件。本人结合内管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几点浅见。

一、内部监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行业不断强化内部监管工作、以促进规范经营为核心,加强对“两烟”经营全过程的监管,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着重从加强自律入手,提高规范经营、规范管理的能力。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当前,个别领导依然存在“重经营、轻规范”的思想,认为抓经济运行是“硬指标”,抓内部监管是“软任务”,效益是铁的,规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把内部监管和卷烟经营对立放在对立面,认为是自相矛盾,致使制度执行力不强,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是部分员工认识不足。虽然国家局提出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已有较长时间,但在行业内部仍有个别人员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自律意识不强。比如说经营人员认为搞规范经营工作给自己的工作制造了麻烦,设臵了障碍,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工作上不予配合。

(三)是部分专卖内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部分专卖内管人员不精通卷烟经营业务,不通晓生产经营环节流程,缺乏监管业务知识,致使监管内容层次较浅、监管力不强,削弱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力度。专卖内管队伍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随着新系统的应用,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系统的应用还处于摸索和熟悉阶段,对电脑应用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内管人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内管人员进行内管工作和内管系统应用的培训,使现有人员掌握新系统的操作、应用和处理。同时根据岗位的工作需要,补充新的监管人员,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因此,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企业应提高全员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思想认识,这是解决监管到位的首要问题。国家局党组在立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上,严肃强调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行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任务,而绝不是权宜之计。只有充分认识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保证监管到位,才能把各项监管工作深入推进。

二是人员素质问题。监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监管工作的成效。如果监管人员对自己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都不明确的话,那么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监管队伍,认真担负起监管责任。

三是内部监管的独立性问题。一个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如何能够让内管人员无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对象是同级部门,监管力度和工作措施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还有个人情问题,把如果监管人员碍于情面,当查不查、当处理不处理,姑息迁就,讲义气、徇私情,不能把握原则,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因此,制度面前一定要讲究人人平等,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

二、对今后内管工作努力方向的思考。

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按照“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的工作要求,全面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有效运转,达到内管工作“监管行为规范化、工作运行流程化、监管过程痕迹化、工作结果报告化、考核奖惩日常化”的“五化”工作标准,形成比较稳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烟草行业坚持“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这既是全行业共同的价值追求,又是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行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建立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端正价值取向,使“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真正成为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二)是贯彻落实工作规范。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操作层面“不会管、管不到、管不好”的问题。在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中,明确提出了“以严格自律为重点,以强化监管促规范”的工作思路,做到自律与他律并举。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模式,从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工作检查、工作报告、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统一的专卖内管工作标准,建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新体系,促进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机制长效化。内管长效机制建立以来,对规范企业经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效是显著的。但并没有完全彻底的解决企业规范经营问题,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

展,要长期加强内管机制建设,发挥起应有的作用。注重抓好内部监管建章立制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内管部门监管作用,切实履行好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一套保证内部监管能够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监督工作制度,使内部监管与卷烟经营工作同步进行,实现虽然不具体参与业务营销部门的经营活动,但能够保证卷烟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在监管的可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管落到实处。确保企业经营的规范和有序,完成内部监管工作。

(三)是实现监管信息化。国家局明确提出,“信息化监管是加强内部监管工作的科学载体,也是内管工作方法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在传统监管模式下,专卖内管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效率低下,准确率、及时性都得不到保证。抽查、全面检查等监管措施,其效果更多体现在事后环节,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将专卖内管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是提高监管效率、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用监管信息系统监管,可以解决生产经营环节多、数据量大等问题,也可以解决传统监管模式下“人管人难、面对面监管难”的人情问题。要依托信息平台解决“怎么管、怎么高效监管”的问题,解决同级监管“讲情面、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实现由主要以层级监管、事后监管、集中检查发现解决问题,到以同级监管、日常监管、同步监管发现解决问题为主的转变。

(四)是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绩效考评机制是专卖内管工作的重要反馈机制,绩效考评结果是对监管执行结果的评价。要以责任、结

果为导向,建立一套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绩效考评机制。为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要对专卖内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考评全部到岗、到人,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及时兑现奖惩。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考评工作,由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对卷烟经营部门的规范经营情况进行考评,由“比争”部门对专卖内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交人事考评部门使用。将内部监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列入员工业绩考核体系。督察考评部门应加大对各部门考核工作的指导力度,以考核机制促进监管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卷烟经营规范有序。

7.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七

1 影响防疫工作的因素

1.1 疫苗具有的不安全性

防治动物疫病的疫苗是我国相关部门专门制作供应的, 属于有较高科技含量与高度安全性的生物类制品。由于疫苗产品的特殊性, 使其成为了影响我国防治动物疫病质量与密度最主要的因素。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的制作, 但实际应用发现, 其安全性有待改善。例如:对牛羊等家畜注射的口蹄疫疫苗, 注射后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引发流产, 导致群众对防疫工作出现抵制情绪, 使防疫密度严重下降, 这就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2 疫苗的包装比较大

我国目前已经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大部分疫苗都存在包装过大的情况, 不适合农村散养户使用。我国畜牧业的牲畜大部分都是由农户进行散养, 形成较大规模的数量较少。而疫病的防疫工作主要是在农忙时节, 防疫时, 每次不仅需要注射多种疫苗, 同时还要对牲畜进行打耳标、登记等工作, 再加上农忙的缘故, 一天几乎不能注射多少针, 但是, 疫苗开启后, 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射完成。与此同时, 我国疫苗包装的种类又繁多, 如果农民按规定用药, 则会出现疫苗大量浪费的情况, 从而造成防疫质量下降。

1.3 防疫经费不足

由于我国对防疫工作的技术和操作要求比较高, 如果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要求, 经费200人一个村民组最低应补200元, 而政府补助不到100元, 经费补贴较少。乡防疫站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自行解决此类问题, 这就使得防疫的质量和密度普遍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 村级防疫员的劳务报酬较低, 造成人员流动频繁, 这也是影响该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因。

2 缓解防疫工作现状的措施

2.1 提高疫苗质量

要想让农户可以主动的接受防疫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防疫疫苗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只有让村民相信疫苗的作用, 提高对防疫工作的认识和对该项工作的信任程度, 才能够促进相关宣传工作的进行, 从而使村民可以配合防疫员的相关工作, 进而有效的提升动物防疫的密度与质量, 全面的消除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改进疫苗包装

我国相关的生产部门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防疫的质量, 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的疫苗用量来适当的改进疫苗包装的规格。例如, 可以根据目前我国农村散养户的特点, 将防治口蹄疫的疫苗改为每瓶20m L的小包装、将禽流感疫苗改为50~100m L。通过此种改革, 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疫苗的浪费现象, 还可以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防疫质量下降。

2.3 增加防疫经费

目前我国乡、村级防疫站的防疫员不但工作环境艰苦, 工作报酬相对较低;防疫工作的开展, 无法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 使得防疫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要深入基层, 全面的调查当前防疫站的经费缺口, 加大对防疫工作的资金补偿力度, 减轻防疫站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 还应该专门拨出部分款项作为防疫员的工作补助及解决养老保险等问题, 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推动防疫工作的发展。

3 结论

总之, 搞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不仅是保证我国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该行业收入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引发疫病、影响该工作进行的因素比较多, 所以, 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持久的防疫工作准备。除去以上的措施外, 还应该从建设完善有效的防治管理机制入手, 利用简单的教育手段, 向养殖者普及疫病的日常预防办法, 从而推动我国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展开, 促进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律同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10:13-14.

[2]杨贵枚.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J].吉林农业, 2015, 03:79.

8.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八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放置措施

通过对我国的用电情况以及电网建设进行统计可以知道,我国电网建设发展迅速,高压输电线的运输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的110千伏的电网建设已经达到了76万千米,500千伏的有11千米。可见,我国电网的建设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输电的压力也逐年增加,需要我们做出一定的措施来保证电网输电的安全。对于电网的保护也要对症治疗,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如下报告。

一、输电运行的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电的要求与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输电电网的覆盖面积与压力也有所改变。输电线在空气中暴露很容易受风雨雷电的干扰,甚至造成损害。针对这样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及解决。另外,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设施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便于及时发展问题,及时处理故障,避免临时故障给人们带来长期的不便。就现阶段情况来说,电力设施的安全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运行的主要力量,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影响输电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自然强风

输电线路都是暴露在室外的环境下,有些部门还处在荒无人烟的开阔地带。在开阔地带,输电线充分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到强风的影响。输电线的线路中的回路部分很容易在偏风的作用之下,出现故障或者是单纯的跳闸。通过对风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得出飓线风、大风以及龙卷风最容易引起风偏放电的现象,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风,都是在风力很强的时候对运行的线路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了输电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雷电因素

通过电路故障原因的统计,在我国的电路故障中,雷电导致的输电线问题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近几年来,我国的输电电压也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雷电跳闸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针对雷电问题,有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发现避雷设施的保护角设置不当,很容易引发雷电故障。此外,还与输电线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输电线路两侧的倾斜角对电路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总之,雷电对于输电线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多角度进行考虑。

(三)外力作用因素

输电线路在外力作用下损坏的现象也是数不胜数,外力损害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首先,很多施工人员由于对电路的保护意识淡泊,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电路的安全,造成电路损害,影响电路的正常使用。还有很多不法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去偷盗输电设备,造成输电线路的缺损,破坏了电路设施。

(四)其他因素

除了天气环境以及人为因素之外,输电线路的故障还可能是由于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有很多鸟类都将以及的鸟巢建筑在电线上,经常会产生比较小的小回路,而这些小回路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很有可能导致整个电路的短路,造成严重的线路故障,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处理故障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设备的性能

输电设备的自身特性与功能是输电设备的本质条件,如果输电设备能够成为比较智能的系统,便可以有效的检测到线路的故障并且能够智能化的自动处理。我国用电需求逐年增大,输电电压也随之升高,为了缓解输电线路的监查压力。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与使用是十分必要的。以某企业为例,在引入了智能化的设备与系统之后,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工作人员在对线路进行浇筑的时候,如果应用了新系统,便会极大程度的输电线路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工作。然后,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可以经过计算机来对线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与管理。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节省了参与工作的人力,还能够保证监测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二)加强检测系统的建设

为了有效的降低天气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环境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干扰,加强对监测系统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西部以及高原多山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比较不理想,很容易给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加强对线路的监测工作,不仅能够对线路的工作情况有所掌握,还能够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未知的现象做出合理的预测,并且做出有效的预防工作,保证输电工作正常进行。在超高压的输电线中,安装监测系统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可以对电力输送的枢纽进行良好的保护,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平稳。

(三)建立良好的分析系统

为了能够有效的发现鼓掌,并且顺利快速的排除输电系统的故障,电力企业建立好运维以及分析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对电路输送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得出良好的运维系统一定要有感知监测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故障分析系统两个主要的部分。如果能够对这个系统进行十分有效的合理的运用,便能够很好的将电力输送系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负责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以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运维分析系统的结果,一定会对电力输送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走很多的因素会对输电线路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走风力、电力、人为破坏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电力系统本身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建设电力系统的本身配置,加强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且需要建立先进的运维分析系统,综合提高电力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凯.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高电压技术.2014.

[2]卢式权.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5(06).

[3]陶祥睿.输电线路运行安全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8).

[4]魏忠义.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J].机电信息,2013(30).

[5]赵基伟.微地形和小气候区线路覆冰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3.

9.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九

摘要: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计算机良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威胁因素;防范措施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分析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软件的漏洞

每一个网络软件或操作系统的存在都不可能是没有缺陷、没有漏洞的,这就是说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不安全的,只要计算机室连接入网的,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2、相关软件配置不当

对于没有做好安全配置的电脑同样会造成网络安全的漏洞,诸如,如果防火墙软件配置不正确,那防火墙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计算机上的某些网络应用程序,当它打开时,就相应的打开了一些安全缺口,同样的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打开。除非用户不让该程序运行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计算机始终存在安全隐患。

3、用户个人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的问题主要针对用户本人,对与用户口令选择或将账号随意告知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计算机带来网络安全威胁。

4、网络病毒

目前计算机病毒是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它是制造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植入的损坏计算机数据或功能,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并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计算机病毒具有触发性、破坏性、寄生性、传染性、隐蔽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尤为重要。

5、电脑黑客

电脑黑客(Cracker)是对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的系统,是一种甚至比病毒更危害的安全因素。

二、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目前常用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Fire Wall)安全技术

防火墙是指Internet之间通过预定的安全策略,对计算机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的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实施检查,以裁决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应该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由于它透明度高且简单实用,目前被广泛应用。据统计,近五年防火墙需求的年增长率为174%。目前,市面上防火墙种类很多,有些厂商甚至把防火墙植入其硬件产品中。可以断定,防火墙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防火墙也并非想象的那样不可安全。统计显示,曾被黑客入侵的网络用户有33%是有防火墙的,所以还必须有其它安全措施保证网络信息,诸如对数据的加密处理。而且防火墙无法保护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只能针对外部网络的侵扰。

2、用户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对数据信息重新编码,从而隐匿信息内容,让非法用户无法得知信息本身内容的手段。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的种类有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鉴别、数据存储以及密钥管理四种。数据传输加密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数据完整性鉴别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存储加密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加密技术现多表现为密钥的应用,密钥管理实际上是为了数据使用方便。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另外,数字加密也广泛地被应用于数字签名、信息鉴别等技术中,这对系统的信息处理安全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系统容灾技术

灾难容忍和系统恢复能力弥补了网络安全体系仅有的防范和检测措施的不足。由于没有哪一种网络安全设施是万无一失的,一旦发生安全漏洞事件,其后果

将是不可设想的。还有,人为等不可预料导致的事件也会对信息系统造成巨大的毁坏。所以一个安全体系就算发生灭难,也能对系统和数据快速地恢复,进而完整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容灾技术主要有数据备份。但对于离线介质不能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容灾通过IP容灾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数据容灾是在两个存储器(一个在本地,一个在异地)之间建立复制关系。本地存储器供本地备份系统使用,异地存储器对本地备份存储器的关键数据实时复制。两者通过IP相联系,组成完整的数据容灾系统。系统容错技术还有一种就是集群技术,是通过对系统的容错和整体冗余来解决不可用和系统死机问题。本地集群网络、异地集群网络和双机热备份是集群系统多种形式实现,提供了不同的系统可用性和容灾性。其中容灾性是最好的是异地集群网络。数据存储系统集成了存储、备份和容灾技术。是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伴着存储网络化时代的发展, 一体化的多功能网络存储器势必将取代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存储器。

4、软件漏洞扫描技术

自动检测本地主机或远端安全的技术就是漏洞扫描,它随时查询TCP/IP服务的端口, 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漏洞扫面技术是通过安全扫描程序来实现。扫描程序可以迅速的检查出现存的安全脆弱点。扫描程序吧可得到的攻击方法集成到整个扫描中,之后以统计的格式输出供以后参考和分析。

5、物理安全技术

系统信息还有可能在空间扩散,这就需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为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一般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物理安全方面一般的措施如下:

(1)产品保障:主要指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2)运行安全方:网络中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从生成厂家或供货单位得到迅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对一些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系统。

(3)防电磁辐射方面:针对所有重要涉密的设备都需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如辐射干扰机等。

(4)安保方面:主要是防盗、防火等,还包括网络系统所有网络设备、计算机、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个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问题。针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以及整个社会愈来愈快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关的网络安全的各种新的防范措施将会不断出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10.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十

摘 要:机械加工制造的主要检测指标就是加工精度的要求,对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机械部件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方法。为了有效保障机械加工表面性能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保障设备顺利运转,需要加强加工表面影响因素分析,积极采取相对的解决策略。本文的分析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充分了解零件使用性能有影响的因素,然后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对于机械加工精准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制造;表面性能;解决措施;加工部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015

机械加工表面方式对于零件加工性能的相关影响

1.1 表面质量对疲劳度的影响

(1)加工表面层硬化时间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测试的影响。对零件进行硬化加工可以遏制现存裂纹的扩展以及形成新的裂纹。(2)部件加工表面施加压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其表面的参与压力能够使得零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疲劳强度,这主要是因为拉应力会让零件表面原有的裂纹逐渐变大,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零件表面的疲劳程度,同时拉应力还能够有效的减小疲劳裂纹产生的速度,所以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零件表面的疲劳强度。(3)零件表面的加工平滑性能对其疲劳程度测试的影响。在一定状态下,疲劳裂纹的出现一般都集中在表面粗糙的最低点处。

1.2 表面加工程度对耐磨性的影响

机械部件表面加工精度的高低影响分为三个级别:(1)零件表面淬火硬化流程对其耐磨性的影响程度。之所以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在表面做淬火硬化的处理方式是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增大零件表面的硬度,最终使得其耐磨性得到提高。(2)零件加工面粗糙度有利于提升耐磨性能。任何零件表面都是有一定的粗糙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得知,零件的两个表面在接触过程中,耐磨性能好的加工部件,对于不同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说明耐磨性能越好。

1.3 零件表面的质量对其耐腐蚀性的影响

对零件的耐腐蚀性有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表面的质量的影响程度非常大。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对于具有腐蚀性物质的聚集能力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在粗糙表面的低洼处更容易聚集这些腐蚀物,长期积累,腐蚀现象明显,就会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另外,之前提到的施压压力对零件耐腐蚀性也会有负面的影响,主要的影响过程是把原有腐蚀开裂处面积变大,使得化学腐蚀速率急剧增加。机械部件表面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切削力以及切削热对零件表面质量影响

由于切削零件的时候会受到相关作用的影响,零件表面的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使得零件出现冷却硬化的现象了,这样零件变形的概率会变小,也就是说抵抗零件变形的阻力增大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收到了改变。切削热的产生在加工机械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产生的热量过多并且超过了它本身能够承受的程度,那么零件表面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零件表面的硬度发生变化,同时还会产生参与拉应力,使得零件的表面质量受到很大的改变。

2.2 原始误差对零件表面质量影响的程度

原始误差对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原始误差存在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造零件的机械设备本身存在误差,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机械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摆放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误差,这样就导致了最终零件具有误差。,所以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方面对零件带来的误差,通过机械设备质量的提高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减小零件的原始误差,机械部件加工精度越高,整体质量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2.3 零件表面质量与施压压力以及温度的影响

切削是零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但是切削过程会使得零件出现塑性变形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零件表面与内部脱离,这样的现象对导致零件表层的出现相对作用,同时还可能导致参与拉应力的产生,影响零件的整体质量。在机械加工时零件的表面层由于受切削热的影响,零件基体温度和表面层温度间的温度差变大,由于整体材料的热缩系数不同,就会热缩分离,产生变形、开裂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零件的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提升机械工件表面加工水准的解决措施

3.1 优化的工艺流程,改善切削条件

选择合理的切削条件以及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是保证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关键与基础。流程要满足定位基准、设计基准统一重合的原则,便于装夹定位,确保零件加工方法具有合理性的前提是制定科学准确的工艺流程,只有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够提高零件的整体质量。所以科学的切削速度、切削刀具角度以及适当的进给量等切削加工条件,才能有效地确保零件的表面机加工质量。

3.2 运用更加先进加工工艺来降低原始误差

在加工机械零件时可以对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积极的引进,利用误差预防技术以及补偿技术来使得零件加工品质得以有效的,提升加工精准性,降低加工误差引发的表面质量问题。利用更加先进的设备,与此同时,引进更加科学的工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够提高零件的制造能力,还能够改善原有加工工艺带来的不足之处,通过均始化原始误差和原始误差转移方式来减少主要原始误差的影响,误差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更换加工设备,使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来不断改善传统加工误差的影响。

3.3 降低机械零件的残余应力和表面层热变形对质量的影响

加工零部件时,要结合设备的性能要求,建立加工指标规划设计,在提升表面性能方面,可以纯化机械部件材料组成,减少热缩现象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改善切削液的加入方式和使用流程,降低残余应力产生的裂痕。除此之外,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制造工艺零件来使得自身表面质量得以有效的改善,增强工件表面材料性能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在加工零件时产生的表面层热变形与残余应力。结语

要想保证机械设备能进行正常运转,必须使机械零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所以,在加工机械的过程中对影响其表面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机械加工表面的技术水平,使得我国生产零件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推动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1.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十一

总的来看,关于数学焦虑国外的研究比较多,也较为成熟,而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数量少了许多,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相对较为简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即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家长的影响、社会文化偏见的影响和数学学科性质等等。内源性因素是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因素,如学生的人格特征、数学学习效能感、数学学习动机、学习归因倾向等等[7]。

本文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将重点研究学习者自身的特征,如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学习归因倾向、数学学习动机、数学观等内源性影响因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江苏徐州选取一所中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60人作为被试。共获得被试360人,收回有效问卷340份。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是中学生数学观问卷、中学生数学焦虑问卷、数学学习动机问卷、数学学习归因方式问卷。

(1)中学生数学观问卷

参照有关文献(参见文献[7][8])并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问卷分为8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学生的数学观越正确合理。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1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问卷的8个维度分别是:

·价值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数学有其特定的价值,数学能使人思维严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经济建设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低分者则很少看到数学的价值。

·权威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不迷信老师或标准答案,得低分者则认为每道数学题都有唯一正确的解法、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有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来解题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耗时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愿意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来思考,以彻底理解。

·性别差异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男生在数学上不存在性别优势。

·规律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能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是片断性的、孤立的。

·努力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快捷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数学成绩需要依靠长时间扎实努力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掌握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认真努力,在平常学习中愿意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来思考,以彻底理解。

·理解性观念,在此因子上得高分者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

(2)数学焦虑量表

选用袁桂平在其毕业论文中编制的问卷[10]。该问卷共33个题目,分为7个维度:被观察焦虑、课堂焦虑、解题焦虑、考试结果焦虑、应试焦虑、数学应用焦虑、学习结果焦虑。各维度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98、0.8272、0.7935、0.7440、0.6187、0.5946、0.6286、0.9192,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227,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经预测后发现其对高中生也比较适用。

(3)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李晓东[11]等修订的针对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共有7道项目,五级评分,问卷总得分最低为7分,最高为35分,得分越高说明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4)数学学习动机量表

在王悅钢编制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12]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共10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11。问卷有二个维度,为外部动机(包括升学动机、附属动机)和内在动机。

(5)数学学习归因量表

根据相关问卷整理而成,共24个项目,其中积极归因有12个项目,消极归因有12个项目。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方法,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25。

3.研究程序

(1)施测过程

主试由任课数学教师或班主任担任,测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

(2)数据的统计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及维度特点

2.数学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学习动机及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1)各影响因素与数学焦虑的相关

(2)各因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分析

①直接效应分析

以数学焦虑为因变量,以数学自我效能感、积极归因、消极归因、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以及数学观等因素为自变量运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是数学自我效能感、消极归因、外部动机、积极归因和内部动机。多元相关系数是0.64,调整后的决定性系数是0.410。从回归方差分析对回归方差的检验结果看,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这说明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数学焦虑=2.068-0.253***×数学效能感+0.317***×消极归因+0.106**×外部动机+0.204**×积极归因-0.076*×内部动机。

②间接影响分析

分别以自我效能、积极性、归因、消极归因、升学动机、附属动机、内部动机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路径分析图

三、分析与讨论

1.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总体水平及维度特点比较

全体被试者的焦虑平均分为2.6348,低于中间值3,被试总体的平均焦虑程度并不高,造成平均分不高的原因可能是数学焦虑较重的学生只是总体的一小部分,不能影响到总体的平均分。

在数学焦虑的各维度中,考试结果焦虑的指数最高。其次是学习结果焦虑。两者的平均分均超过了3,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数学焦虑,并且对学习结果和考试结果的担忧可能是中学生数学焦虑的主要来源。

2.数学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学习动机、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1)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看,数学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数学焦虑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另外,数学自我效能感通过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消极归因间接对数学焦虑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焦虑总分以及绝大多数的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数学焦虑就越轻。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强意味着个体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获得好成绩的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处于考试、练习以及等待考试结果等与数学有关的情景中时产生的焦慮相应较小。这似乎表明了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焦虑是同一件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此消彼长。

(2)学习归因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看,积极归因方式和消极归因方式都对中学生数学焦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外积极归因通过增强外部动机,消极归因通过降低数学自我效能感间接对数学焦虑产生正向影响。

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正确的方法、努力、有兴趣和端正的态度,将失败归因于错误的方法、努力不够、兴趣的缺乏以及不端正的态度。路径分析得出积极归因对数学焦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的总分以及多个维度均没有显著相关,但是和学习结果焦虑以及考试结果焦虑有显著的正相关,即积极归因得分越高数学学习结果焦虑和考试结果焦虑就越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认为只要具有正确的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再加上足够的努力就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再失败就只能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了,这样就会给个体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忧努力付出后却没有相应的好成绩,在学习结果和考试结果两个方面产生较大的焦虑。看来,虽然积极归因方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但也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引发数学焦虑。因此这里建议指导学生适当、适时地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调节心理活动,从而减轻学习失败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消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他人、任务简单和运气好,将失败归因于他人、任务太难、运气不好和能力太差。消极归因对数学焦虑有直接影响,相关分析发现消极归因与数学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学生越采取消极归因方式,数学焦虑就可能越重。消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的各维度中相关程度最低的两项是学习结果焦虑和考试结果焦虑,这与前面分析的积极归因与数学焦虑相关的情况恰好对应。

(3)学习动机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外部动机主要包括升学动机和附属动机,升学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升学要求而学习数学,附属动机是指学生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获得教师或他人的肯定而学习数学。回归分析发现外部动机对数学焦虑有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个体的外部动机越强,其数学焦虑也相应地越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而学习数学的动机。内部动机与数学焦虑及其各维度均有显著的负相关。路径分析显示内部动机会直接负向影响数学焦虑,还通过增强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焦虑起负向影响,说明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可能有助于数学焦虑的减轻。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并且在数学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也相对较多。因此他们进步快、成绩好,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愉悦、成功的感觉,自然会减轻数学焦虑。二、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是在外界影响下产生的,因此相对持久。即便个体在数学学习中暂时受到了挫折,也不会轻易动摇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决心,能够积极探寻失败的原因,期待在以后取得优秀的成绩。这种对数学的喜爱会抵消掉许多对数学的焦虑情绪。

(4)数学观对数学焦虑的影响

在表5中,可以看到除个别几处外,中学生的数学观与数学焦虑普遍呈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中学生的数学观越正确合理,数学焦虑也相应的越低。另外,数学观对数学焦虑通过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消极归因对数学焦虑产生负向影响,并通过积极归因对数学焦虑产生了正向影响。这说明学生的数学观对数学焦虑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观对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有密切影响。假如学生过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快捷性,便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认为,真正学会了数学的人能迅速地做出任何数学作业题,他努力钻研难题的动机就会减弱”[13]。假如学生看不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生由于对数学持有种种误解,因而难以体会数学的力量、吸引力和价值,在学习上进行死记硬背,从而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以及惧怕、焦虑和厌烦心理”[14]。假如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那么对数学学习也缺乏兴趣,在学习中难以形成愉快体验[15]……

学生的数学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及其自我调节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图1看,数学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内部动机,降低外部动机,有助于学生选择积极归因方式,避免消极归因方式,数学观除了通过积极归因这一因素的影响路径外,其余的影响途径均是降低数学焦虑,可见科学的、正确的数学观对数学焦虑有显著的消减作用。本文认为中学生应该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不迷信权威或标准答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乐于投入时间来思考,以求真正理解,而不是记忆和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知道数学成绩的提高必须依靠长时间扎实努力的学习才能得到实现,不妄想在短期内有较大进步,不存有数学学习的性别偏见。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无论认知反馈的动机如何,只要情感反馈为负值,学习者就不愿意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重視数学焦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6]:

·提升学生信心,增强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同时指导学生适当、适时地使用防御机制,减缓压力和焦虑。

·培养科学、正确的数学知识观和数学学习观。

参考文献

[1] Cemen,P.,B.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anxiety.(Report No.SE 048689).1987,Stillwater,OK: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87 729)

[2] 罗新兵,王凤葵,罗增儒.中学生数学焦虑的调查与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08,17(5).

[3] 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4] 罗玉华.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5] 彭乃霞,廖爽,陈亚萍.贵州南部民族乡镇初中生数学焦虑成因调查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10,19(2).

[6] 李宪勇,万吉雷.中学生数学焦虑的原因与缓解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8).

[7] 胡传辉,肖慧.数学焦虑影响因素探析及教育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6).

[8] 刘儒德.论中小学生的数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9] 黄毅英等.中国内地中学教师的数学观.课程·教材·教法,2002(1).

[10] 袁桂平.初中生数学焦虑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数学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5.

[11] 李晓东等.自我效能、价值、课堂环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报,1999,31(4).

[12] 王悦钢.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保山师专学报,2005,24(2).

[13] Schoenfeld,A..Exploration of students’mathematics belief and behavior.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89,20(4),338-355.

[14] 王林全.数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数学通报,2000(5).

[15] 杨新荣等.初中生数学学习观的年级差异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

上一篇: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分析下一篇:党员个人创新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