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2024-08-19

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一

我参加了本次中山区华东师大培训班的活动,让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熟悉,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和感想。

校本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形中,在真实的教学情形中发现题目,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很多教学题目,假如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形去抽象地谈论,是轻易做到的,但意义却不大。校本教研夸大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要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进程中不断进步和解决教学实践题目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进步才有真实的可能。

由于教学研究直接的目的就是进步教学质量,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所以,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理念中重要一点,我以为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题目、真实的题目和实际的题目。在教学中如何把发现的题目提升为校本教研的题目,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增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

因此,通过学习和自己对校本教研的理解,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自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重视引课的艺术:引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具,挂图、设问等,一定要有创意,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配上音乐录象等,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题目,利用形象的动画设计,使学生很轻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在采取以上各种教学手段的每节课的教学中,做到随时发现题目,随时记录,找出题目的所在,叫做补改吧,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题目,固然之前每节课后也都写教学反思,但只是流于情势,没有把课上出现的题目真实的记录下来,通过这次的学习、讨论,自己深有启发,对每节课后,一定写出具体的教学反思,有情形描写、题目分析、对策构想,既要针对教学的闪光点、失误点、困惑点进行反思,使之具有针对性,把反思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重视理性思考,使之具有深入性,做到课课有反思,构成理论性题目,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题目是校本教研的点火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发动机,二者相互依托,相互增进,是教师专业素质进步不可缺少的两个部份。

2.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二

·网络校本教研, 对传统校本教研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提倡网络校本教研并不是要摒弃传统教研方式, 而是在传统教研方式的基础上, 将校本教研进行补充和完善。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以学校为基地, 通过解决、研究学校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开展教研活动, 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校园网站的建设, 使校本教研融入老师们的生活之中, 它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以新的关系来相互帮助;它使得学习能够在任何地方进行;它也使得传统的教研组织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传统的校本教研一般都是由学校组织, 教师集体参加, 教师被动地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 大大降低了教师教研的主动性, 同时由于集体活动时间上的限制, 很多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不能及时地、有效地解决。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 他们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往往很难聚集在一起。到学校调研时, 信息技术教师都反映在学校要身兼数职, 上完课, 要在办公室和同事一起讨论一下课堂上的一些环节, 结果一会儿一个电话叫走一位教师, 最后的讨论不了了之。以上只是谈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科, 其实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 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教研方式的特长, 在校本教研中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例如, 听评课是我们学校经常组织的教研方式, 一般是组织学科教师听一节, 然后集中评议。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问题可以达成共识, 有的问题可能存在分歧, 需要我们再经过课堂的实践验证。而这个过程往往是需要反复多次的。但是我们实际的教学时间安排是不可能经常搞这种集中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校本教研就可以登场了。比如, 可以让讲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 结合自己的认识, 把修改后的教案传到网上, 每位教师可以就此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也可以根据修改后的教案, 自己去上一节实践课, 把授课效果发表在平台上。而我们的思想, 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 不断地进步。这些意见与改进, 见证着教师们的成长, 也将成为以后校本教研的宝贵资源。

教育教学的发展, 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在传统校本教研中, 一般一个学期, 学校只能组织为数不多的几次集体理论学习。而学习过后, 时间的关系, 无法组织学习交流。所以, 通常情况下都是我们教师各自为战, 基于自己的理解, 去将理论付诸实践。而这种“星星之火”难以形成“燎原之势”。如果借助网络平台, 在网站上开设理论专题, 可以让老师们发帖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博采众长, 提炼精华。这样既提倡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又鼓励不同思想的碰撞, 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 允许具有不同意见的观点以及探索性课例的出现,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

·网络校本教研, 丰富更新着教学资源·

校园网建设初期, 学校也认识到教学资源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校都购买了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一般以网站为平台, 所有的资源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现。教师可以通过个人账户登入资源库, 查找、下载各种教学资源。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 教学资源库虽然资源丰富, 大部分的资源库都不提供免费的更新服务, 更新的价格也很高, 而学校的预算有限, 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将钱花在这方面。这些情况, 造成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都是几年前的教学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开展, 教育教学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教学办法等近几年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教学资源库很难及时更新, 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校本教研就更彰显了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积累优势资源, 充实学校的资源库。

在借助网络校本教研的过程中, 学校要注意资源的积累。有的课例是经教师们反复修改、实践形成的经典;有的课件是教师们精心制作的, 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有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通过网络平台把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 方便教师们以后学习借鉴。

其二, 充分共享教学资源, 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现在广大教师都意识到网络资源对个人学习及教学活动的优势, 他们都会根据需要, 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这类应用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师们的计算机里, 通常都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源。但教师们常常忽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造成资源搜索重复劳动, 如有的教师已经找到的资源, 其他教师可能还在继续查找。所以学校可在校园网站上给教师开设资源上传的权限, 让教师们把查到的有价值的资源共享出来, 避免重复性劳动, 以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价值。

·教育博客群,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最理想的状态是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给出了一个简洁公式, 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成长的核心问题。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在这方面, 以教育博客为形式的教师自我反思平台就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它能唤起教师从内心需求的层面主动思考、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引导教师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习惯, 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 博客群也是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一个平台。在这里, 教师可以开展理论的研讨、课例的分析、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写博客的过程中成长, 从而使网络校本教研更具成效, 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陶继新老师在他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中提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教师在读博与写博的过程中日积月累, 在这份积淀中成长!

·合理机制, 助网络校本教研良性发展·

其一, 硬件保障, 网络平台畅通无阻。

学校领导首先要为网络校本教研的开展, 提供前题保障。建立校园网, 为教师提供网络办公条件。

其二, 激励措施要到位。

学校要针对每个教研组的网络校本教研情况, 做跟踪调查, 表扬推广形之有效的措施。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个人博客。

其三, 质量重于数量。

在推动教师积极投入网络校本教研的过程中, 学校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求数量。避免很多学校在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时候, 搞面子工程, 片面追求数量。结果教师为追求发表评论数或文章数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其四, 走出去, 请进来。

推广网络校本教研, 并不是杜绝外来资源, 所以学校要注意有效地引进外来资源, 作为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补充。比如, 可以定期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教学研讨, 或者派骨干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 再针对本校实际, 领导教师开展实践工作。

3.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篇三

【关键词】网络校验;促进;校本教研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不就是记录他平日所见、所做、所思吗?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的反思,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和平台。

一、网络教研在教学中的作用

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搜索查询资料十分方便。

(1)网络能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教研氛围。网上教研教师间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写帖、读帖和回帖的方式进行,交流是互动的,读帖回帖之间就如言来语去一样的直接。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贴出来的,可以用“悄悄话”来实现交流,还可以借助聊天的工具如QQ、MSN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一样。但这种交流不同于现实中的交流。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不可能给你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容不得你缜密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而网络教研却不同,读帖之后,有感要发有话要说,可以斟酌好了再写帖发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说话”,只浏览。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看法不成熟,想说又怕别人知道自己是谁,还可以多注册几个网名发表不同的见解。只要不是侮辱人格的,在论坛上是完全可以畅所欲言的。所以,网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轻松随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校长、主任,大家都作为朋友进行交流,因此更显得和谐、民主。

(2)网络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平时我们的教研范围仅限于同组的老师之间,范围再扩展一些,也只能是本年级、本校。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参与全国各地的教研。在各个教育论坛上,集结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线教师,也有各地专家、名师、教学骨干。教师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3)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教研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学校通过网络开辟“教研专题论坛”、开展“问题研究”、“每周一题”、“教育教学故事”、“我与教材”、“课后一得”等研究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常规的评课必须先听课再评课,而网络可以让我们边听课边评课,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二、网络教研的形式

(1)博客——经验总结与反思。教师在博客上发表的每篇日志都有时间显示,学校也可以通过博客日志的时间表,检查教师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了解教师近期思想动态,避免了有些教师在学校临近检查时,临时补上去的做法。温州市教育学院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并在网站首页上公开,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值得广大学校和教师借鉴模仿。

(2)论坛——互动多向探究。我们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辟“教研专题论坛”,开展“问题研究”、“每周一题”、“教育教学故事”、“我与教材”、“课后一得”等研究活动,教务处和教科室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发帖”),引导全校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彻底摆脱了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使教研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

(3)备课中心——网络多次备课。将现有的“课件中心”改造成“备课中心”,建立《公用备课库》(教师只可读取不可写入),教师从《公用备课库》中可直接下载教案,付诸课堂教学。教师下载后,也可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本班学生的特征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风格进行加工调整并记录于“个人教学特色补白”一栏中,并于课后及时记录课堂即时生成的对策或反思,经整理过的教案按单元再次上传至《个人备课库》中(个人备课库中以教师名字建有文件夹)。学校将此内容列入备课常规检查的重点,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创新评价的一个硬性指标来检查,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避免“大一统”式教学,实行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网上评课——录像与直播。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课堂教学研究即时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直播或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一方面,开展课堂教学“直播”研究就是运用校园网和网络监控系统,将课堂教学现场进行实况直播,让教师在其他教室边听课边评课,使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及时准确获取和反馈信息,这样的研究,不仅及时、省时,而且有实效。还不会干扰所听课教师和学生的上课。

三、网络教研促进校本教研的几点建议

(1)建立平台、分工负责。要使教师能够在网上开展教研,就要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我校可利用长沙市一中网校、综合管理平台和备课中心(由现有“课件中心”改造而成)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设立“教案”、“论文”、“试卷”、“课件”、“日记”、“论坛”等版块使教师有自己进行教研的地方,而依托这个平台,教师们又可以参加长沙市一中网校、教育在线、人教社论坛等的教研活动。建议学校行政在学校论坛中都负责一个或两个版块,担任版主,对老师们网上教研进行组织、指导,对老师们的教案、论文、反思等进行点评。更要鼓励精通电脑、有热情、不怕苦的教师也负责一或两个版块,担任版主。如果白天忙不过来,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负起责任来,保障网络的安全畅通,并向年龄偏大的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2)建立制度、及时反馈。为了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与教师的考核挂钩。要求教师每月上传一定数量的课件、教案等,并要求教师积极在论坛上浏览别人的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要让浏览成为我校教师每日“必修课”。每个教师每天必须浏览学校的教研平台,特别是教师上传的教案、论文、课件等。另外对学校论坛中所有话题进行浏览,对学习版块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并采用跟帖的方式留下学习体会。

(3)培训教师、逐步推进。学校就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方法、模式、技术等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进行上传、开通和编辑博客、在论坛上的发表话题、回帖、转帖、简单的网页编辑、简单动画制作以及相应的视、音频的处理技术,以及熟悉网络环境下对多媒体的控制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培训。负责各个版块的版主(学校行政和各科中精通电脑、有热情、不怕苦的部分教师)要定期碰头,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优化网络、提高实效。学校要给教学楼的每间教师办公室配备至少一台电脑,要让教室和办公室的每一台电脑都能通畅地联接互联网。并对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各电脑进行监控,以防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炒股、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真正让网络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研。

4.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一、要加强师德修养

通过校本教研,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已刻不容缓。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他自己的修养和品性,更代表了学校的整个教师团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应该就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和可以以身示范的言行举止。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就必须做出的最为庄重而神圣的选择和承诺。就我个人而言,我热爱、敬重并崇尚教师这个职业,日常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得起自己曾承诺的尊重,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人生中崇高的追求,根据新时期对义务阶段教师的要求,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努力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小学教师。

二、要注意教学方法

在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教学方面,多位专家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众所周知,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明白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原理,归纳理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才能在实践环节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最终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按照理论教学的规范要求,高质、高量完成授课计划的编制、备课,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做到准确、重难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掌握所需知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以往的工作要做到细致、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我更深刻认识到: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题。当然,还要注意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

教好课早已不仅仅只是把头脑中的知识复制给学生那么简单,它要求老师们,尤其是我们年轻的老师,要学会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激发和保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和讨教的地方。

四、要有师爱

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还必须有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通过自己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育的一切都源自于爱”这句话便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没有爱心,却去找寻什么教育的“技巧”,终是舍本逐末之举,到头来这也只能事倍功半。教授学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次暑期培训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将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启发者,更要引导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追求的目标。

五、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是神圣的,是最重要的。要时刻教育孩子注意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安全教育,我会常抓不懈。

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策略与方法。今后我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七、学会不断在教学中反思

我今后会更加认真教学,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八、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

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我会认真做阅读记录或者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校本培训学习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专家们的经验与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争做“四有”好老师。

5.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五

2013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2013年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试验区学科教研组长培训》在为期三天的理论培训中,充满了时尚的话题,引人的话题,更充满了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话题,我们一线老师研讨的话题,怎样成长的话题。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专业成长带来了莫大的帮助,有助与在实际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校本研修中明确了方向,为此,我忍不住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切身感悟,以作留念。

一,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硕士生导师,赵精兵教授在这里给我县老师做题为“开展实用性校本研修”的精彩讲座。

赵教授通过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通过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和生动风趣的事例告诉老师们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教学艺术中创造性、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期间,赵教授生动的语言、多样的表情、丰富的肢体、深刻的感受,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老师,虽然下班时间已过,但大家都被赵教授的课堂所深深吸引,不忍离去。

赵老师的讲座,使我感到自己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学习之后,虽然感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过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

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二、听了省教科所校本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猛然间如醍醐灌顶,原来所谓的职业幸福不是靠政府机关和上级部门的恩赐,也不需要挖空心思苦苦寻找,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6.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篇六

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朱各庄第一小学 刘卓琳

十一位语文教师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发言,使我明白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的意识,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辅助措施,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

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用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教师闭目塞听,缺乏话语权和专业支持,教师独学无友、默默无闻,凭个体经验学习和工作。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后,这种状况会大为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利用教师研讨的途径,畅谈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改变着教师传承性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教师凭借先进技术建立起来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能够促进我们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2014年校本教研策略培训

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

“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

校”的教研,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什么校本教

研?要如何开展教研工作?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长期以来却

一直对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以为校本教研无非就是听课、评课,或者是

由学校制订好课题,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有时候,会抱怨校本教

研的繁多,感觉筋疲力尽,无从下手。最后,校本教研活动就变成一

种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的检查,校本教研没有

真正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后难免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

本次培训,专家为我们精心地解答了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我们对校本教研的困惑,听完讲座后,感觉受益非浅。姚副校长告诉

我们,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

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

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

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如何让

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实用、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教师平常的教学负担

呢?原来,校本教研的真谛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出

发点、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

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

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由此看来,教师

专业的成长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要经

常反思,如果遇到无法解决或有意

义的教学问题,就可以在教研研讨

会上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切磋、协调与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彼此支

持、共同分享经验信息,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产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个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个好的课题研究。然后,按照“问题——课题——研究——解决问题——实践”的教研流程,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这样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另外,各位专家提出了校本教研有助于把我们从研究的“配角”或“执行者”的地位解放出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是校本教研的“点火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发动机”,两者互相依靠,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

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有许多的新的值得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认识和体会

结合着我们教研组本次校本研究的活动展示来讲,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课部分是按照这样的过程进行的,先集体备课,然后小组成员分担活动流程中的各个部分:

1、说备课理念

2、说教学过程

3、说备课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4、教研组成员作课

5、课后反思

6、课后总结

7、小组成员点评。各部分联系紧密,紧扣文本,为教学服务。

我最大的收获来自集体备课,我们组的集体备课在立足于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理解教材、学生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

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挖掘全组老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结合课文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研究过后达成如下观点:首先这是低年级教学,应该通过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其次在教学语言上要注重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接近儿童的语言,这样学生更易接受。特别是在创设情景这个教学设计上,老师们积极行动集思广益,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多种情景,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足了铺垫。集体备课带来成效是立竿见影的。各位老师都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展现给了大家,又从别人那里吸收到更多的有益信息,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教学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还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引课的艺术:引课可以采

取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具,挂图、设问等,一定要有创意。

2、教师设计学生表演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配上音乐录象等,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形象的动画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采取以上各种教学手段的每节课的教学之前,做好集体备课部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共同探讨解决。通过这次的学习、讨论,自己深有启发,对于每节课后,也要写出详细的教学反思,有情景描述、问题分析、对策构想,既要针对教学的闪光点、失误点、困惑点进行反思,使之具有针对性,把反思在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再运用到课堂教学

中。

通过学习,自己认为集体备课是是校本教研中各自提升的酵母菌,滋生了教学火花。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

2014-2014 学年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的开展,让我在教育教学上了很大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校本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景中,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景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 的,但意义却不大。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

只要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 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因为教

学研究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所以,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理念中重要一点,我认为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把发现的问题提升为校本教 研的问题,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学习以及自己对校本教研的理解,针对自己 所教学科的特点,自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收 到了较好的效果。

1、注重引课的艺术:引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多媒 体教具,挂图、设问等,一定要有创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配上音乐录 象等,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形象的动画设计,使学 生很容易接受并加深理解 在采取以上各种教学手段的每节课的教学中,做到随时发

现问题,随时记录,找出问题的 所在,叫做补改吧,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解决教学实践中 发现的问题,虽然以前每节课后也都写教学反思,但只是流 于形式,没有把课上出现的问题真正的记录下来,通过这次 的学习、讨论,自己深有启发,对于每节课后,一定写出详细的教学反思,有情景描述、问题分析、对策构想,既要针对教学的闪光点、失误点、困惑点进行反思,使之具有针对性,把反思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注重理性思考,使之具有 深刻性,做到课课有反思,形成理论性问题,再运用到课堂 教学中。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是校 本教研的“点火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发动机”,两者互相依靠,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 两个部分。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宝兴中学:王本福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

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实行校本教研是十分必要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此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1、他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县委、教委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2、学校成立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经费保障、强力支助。

这主要是学校尽可能的保障科研 的运转。

三、积极参与、大力配合。

1、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工作。提供书目、要求老师自学,并写读书笔记;请专家来校讲课,使教师改变教研观念。提供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如: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课题专项研究培训等。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分科培训,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培训的内容以学法指导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主;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分析,制订自我发展目标,班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

2、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研究活动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扎扎实实折好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成为切实有助于老师发展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或进行理论学习;或进行实效性研讨;或集

体备课。做到活动有记录、有实效。

3、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互助作用。

继续开展“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好的教师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进行“年级研讨课”,即由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同时组内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探讨研究,共享资源,人商对策,合作提高。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学法研究同时,落实常规学法研究。鼓励各年级组确定并研究好小课题,如:语文读写、读说的研究;作文指导教学研究等。

4、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学校将经常请教育教学的起居室到学校指导工作,对教师实行专业引领。通过专家的专题

讲座、教师论坛、案例分析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进行学习、研讨、剖析问题的症结,指明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

5、有效地进行教研组活动。

四、深思熟虑、具体优化。、构建理念、引领方向。

1、形成了以“以校为本,科学引领,特色发展”为课改理念的指导思想。

2、明确了“校本教研是为了我的教学、基于我的教学、在我的教学中的行动”的理念。

3、确定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创建品牌学校”为教研目标。、规范概念、点石镀金。

1、将“行动”主题化――为“行动”命名;

2、将“行动”系列化――为“行动”编程。

3、将“思想”概念化――为“思想”点金;

4、将“思想”行动化――为“思想”建模。、打造形象、创建品牌。

将校本课题打造成特色项目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开端,是学校在某个方面形成的特色,如管理特色、教学特色、德育特色、科研特色等等。在这方面他们的做法是:

1、向教学、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拓展;

2、进行思想理念的提升;

3、建构一套体现校本特色的管理常规和教育模式。

4、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及其培训计划

5、根据校本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

6、将学校的“专题传播活动”特色化。

7、是将学校的外观形象特色化

?

8、向教学、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拓展,进行思想理念的

提升;

?

9、建构一套体现校本特色的管理常规和教育模式。

总之,他们做得很成功,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提高,学校要发展不是哪一个领导、老师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不是只在学校内部开展活动,而是要出去看一看,借鉴人家的长处;不是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还要着

7.依托网络平台 促进校本教研 篇七

一、利用教育网站, 提升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校本教研开展的前提。随着全国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如何把握前沿的教研方向, 提升教育理念, 成为保持教研活动生机与活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研模式下, 教师往往通过阅读书籍, 听讲座, 参加培训的方式来获取新的教育资讯,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些方式存在周期长, 效率低等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 获取先进理念的最主要途径已从原来的书籍资料逐渐转向网络平台。近几年, 随着教育网站的建设逐渐完善, 网站内容的丰富, 最大限度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已经成为大部分教育网站的共识, 因此, 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网站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科前沿信息, 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等内容。

以笔者自身的经验为例, 作为一线教师, 出去学习的机会是十分有限的, 而工作实践中又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开展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以下简称继教网) 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在该平台的帮助下, 完成了从一开始不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校本到如今能够自主开发校本资源的大跨越。在这一个历时三年的教研全过程中, 继教网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活动初期, 我们通过在继教网上不断的学习, 明确了校本的含义以及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方向, 结合我校的实际, 我们开始在自己的试验田中搞教研。目前, 我们在生成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绿色生态课堂等几方面撰写了大量的案例、教学叙事、论文。在每月的小型教研课中不断开展反思与研讨。在全校蓬勃开展教研工作的大形势下, 我校音乐组的教师音乐教研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大家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和谐。这一切都要感谢继教网。正因为我们在继教网上的不断学习、广泛交流、勇于探索和不断实践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功。通过与同事的交流结合笔者自身的感受, 总结在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 在继续教育网上了解了前沿的教育理论, 深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 理解了什么是最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

(2) 在网上浏览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先进思想、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 在线观看优质课、样板课的教学全过程, 这些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3) 阅读继续教育网上那些名师大家的成长经历, 我们在羡慕之余也不忘用他们的人生坐标来衡量自己的教育经历, 并以此开展反思与自我调整, 为今后更好地自我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以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校本教研。

二、利用网络资源,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 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 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 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校本课程的开发, 给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长期以来,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 还要会“编”书。提高学校和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网络环境下, 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了教师获取知识, 学习经验的主要渠道, 提高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另一方面, 网络中一些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师所用, 成为直接的校本资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校创设了绿色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书法校本课程、合唱校本课程、电子琴校本课程, 等等。这些课程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参与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能力。下面以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和合唱校本课程的建设为例, 简要说明我校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

我校是国家级绿色学校, 因此,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众多课程开发中的重中之重。课程开发之前教师们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环境教育方面的知识, 包括地球气候变化原因、水资源的保护、低碳生活方式、如何处理白色垃圾与如何保护小动物, 等等, 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 编写了一套系统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环境教育教材, 成为我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我们在网上学习其他学校环境教育好的做法, 组织开展环保行动。去年我校师生还集体参与了为松花江上的野鸭子筑巢、准备过冬粮的活动, 学生的环保热情十分高涨。

为了促进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我校进行了合唱校本课程的开发。笔者作为开发合唱校本课程的主要负责人, 刚开始虽然踌躇满志, 却不知从哪入手。因为, 自己编教材并非易事, 要求我们除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外, 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于是笔者开始在网上学习如何组建合唱团、如何进行童声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以及合唱表演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知识。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之后, 我们的合唱课程逐渐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训练教程。网络上的训练经验、音乐专业知识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短短几年里, 我校的合唱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得益于合唱校本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效率。

三、利用博客, 促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也是校本教研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对教学活动内容、过程的回忆与记述, 而是对教学过程中包含的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媒体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因其共享性、方便性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 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平台记录、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就我校而言, 采用了博客作为促进教学反思的平台。领导带头使用博客, 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学习、交流更加方便, 大家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兴趣倍增。自从我校鼓励教师使用博客以来, 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博客成为呈现教学反思的新阵地。我区的音乐教学有了这个交流的平台, 正朝着积极、健康、和谐的方向快步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反思不同, 基于博客的教学反思具有很强的共享性、互动性, 教师在发表了自己的教学反思后, 其他关注者可以进行浏览、评价、收藏等操作, 有利于教学技巧的积累, 教学经验的借鉴, 教学智慧的启发。

我们喜欢在业余时间把自己撰写的文章、工作心得、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等与同行分享, 体验分享的幸福与快乐。每当看到好的文章笔者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从此, 浏览博客, 完善博客成了工作之余的爱好。

四、利用社会性软件, 加强教学交流

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是校本教研得以延续的保证。校本教研一方面要鼓励本校教师互相合作积极投入到教研中来, 另一方面, 也需要不断吸取其他地区学校的经验为本校的教研提供借鉴。因此, 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无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频繁的教学交流。在网络环境下, 可以利用社会性软件来实现教师之间, 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常用的社会性软件, 博客、QQ、微博等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例如:在我校使用QQ群加强教学交流的实践中, 利用QQ群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间凭借这个平台可以十分便捷地互相借鉴, 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此外, 邀请专家加入教研QQ群, 方便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 有助于校本教研向科学性、学术性发展, 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深深感到网上教研对于提高教研实效, 共享成果, 深化学习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依托网络平台, 我们一线教师整体正朝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学习变得更简单, 交流达到了零距离。但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 网上教研的力度与质量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还有待领导、专家和广大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加以探索和进一步实践。

[编辑:郑方林]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的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如何合理运用网络促进校本教研成为信息时代各级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经验, 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 促进校本教研。

8.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八

摘要:学生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师资及教师分布的差异,教学条件的差异,基础水平的差异,以必须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全街道(镇)教师为主体,行动研究、应用研究为目的,强化专业引领,减轻农村教师负担,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校本 资源共享 均衡发展

一、探索的背景

辖区内学生较多,服务区域广,地域的开阔,地理位置的差异,决定了学校特殊的分布:三处在南部山区,三处在黄河滩区,一处在工业园内,四处在城区。校与校之间出现了四种差异:一是学生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区学生综合素质较好。二是师资及教师分布的差异,专任教师中有学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还有五六十年代的初中学历教师(现在达标率100%),新课程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差异。教师分布城区严重超编,山区严重缺编。三是教学条件的差异,城区多媒体、微机室齐全,实验室达到省Ⅰ类标准,山区小学的演示实验很难做全。四是基础水平的差异,有几十年的老校,也有新校,文化沉淀不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专任教师为主体,行动研究、应用研究为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针对农村教师负担较重,参与校本教研兴趣不足,专业引领相对不足,问题意识有待提高等现状,强化教研的引领,注重联校教研的提疑解困,指导校本教研的落实,构建农村学校“321”集体备课网络的探索。

二、探索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基本情况分析、搜集信息、考察、培训、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方案制定。

第二步,区域推进阶段。街道(镇)校本教研中心发言人引领、建立联校教研

第三步,整体推进阶段。构建街道(镇)校本教研网络、建立三级校本教研制度及评价制度

三、实施过程

(一)整体分析,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奠定基础

明确目标、学习论证、确定方案、明确步骤。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打造学科带头人队伍。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选拔人才。确定学科,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选准“试验田”。

1.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

(1)个人构思(备教材、备课标形成初案)。每单元(课或节)安排一位主备教师,个人钻研教材,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所辅导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思路或知识突破策略,主备过程中的疑点、难点。本年级教师书面写出个人钻研教材记录,主要是知识易混点、困惑点、教法和学法。

(2)集体研讨(备教法、学法形成共案)本年级教师根据主备教师说案、困惑、疑点以及个人钻研教材情况,进行研讨,找准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主备教师根据集体研讨情况形成教案。

(3)复备修改(备学生形成个案)教师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及各班学生状况等对共案进行完善和补充,选择恰当的作业,具体的教学手段。修改率不得低于20%,不得与共案完全累同。

(4)教后反思。教师根据实施情况认真回顾,结合信息反馈对教法学法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教案。

2.提出要求

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确定年级、章节(或单元)主备人员,并组织、督促、检查、实施等。各学科组制定可行的计划,做到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各组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主讲人、主持人、参与人数、活动内容、起止时间、过程记实、缺勤人员、简单小结、备课时间、讨论意见等。学校对教师使用教案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及时存档。各校要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各阶段的材料并及时整理归档。

(二)区域推进,初步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

1.明确“321”校本教研网络坚持的原则。领导组织协调、制度机制保障的原则。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分层性、实效性原则。放活推进、总结反思性原则。内结外连、环境依托、共享性原则。坚持专家引领、重点扶持的原则。互补和学习的原则。

2.明确“321”校本教研网络组织体系与职责。建立街道(镇)——联校——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小组,组织领导,引领全街道(镇)学科备课,培训联校校本教研成员,探讨课堂创新模式,研究解决全街道(镇)主要教学和重点课题。联校校本教研活动小组,负责集体活动的组织、指导、落实和跟踪检查等工作。

3.明确“321”校本教研网络的内容及程序

(1)街道(镇)校本教研。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课例、案例研究为重点,解决全街道(镇)教学工作的难点、重点、热点、疑点。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做好学片、学校的指导、服务工作。

主要程序:根据镇本教研的要求,各组制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我们要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个人钻研(个人、联校疑难)——集体研讨——修正尝试——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2)联校校本教研。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中的疑难、困惑等;基本程序:根据联校教研的基本要求,各组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

(3)学校校本教研。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学情,联校教研落实的方式方法,聚焦课堂;基本程序: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各校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基本程序:确定主题——个人准备——集体研讨——修正实施——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4)注重“321”校本教研的评估督导。有效课堂,才是落实有效教研的目标。推进三级校本教研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各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学-说-上-测-评-思”六结合的活动。教育办公室把落实校本教研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进行督导。“关注常态课,推举展示课,研究听评课”的课堂教学督导评估。把“学(课标)——说(说课)——上(课堂教学)——测(当堂测试)——评(自评、互评、点评)——思(教学反思)”各环节做的扎实有效。

把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评课标准。学校每天随机抽取班级及学科进行听课,全体教师可有选择地“进门看课”。在听评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

(三)整体推进,充分发挥“321”校本教研网络的作用

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街道(镇级)、联校、学校三级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专题研究。街道(镇)级语文、数学1~6各校教师参与。英语根据现有资源3、6年级侧重课标、教材进行专题、典型课例研讨。4、5年级侧重课堂教学反思提高。科学3~6年级难点、疑点、典型课例、试验规范操作研讨。思想品德与社会在课堂检测、复习课进行研讨。

联校全街道(镇)语文、数学各年级在两个学期的基础上,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教材资源的整合。

四、构建农村学校“321”校本教研网络的效能

“321”校本教研,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本校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让各学科教师组成“集团军”,解决学科教学问题上力量更强、水平更高,极大程度地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打造了学校“优势学科,学科优势”。

9.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小结 篇九

在校本教研培训中我认识到了: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校本教研培训学习心得。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四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10.校本教研体会题目 篇十

-----校本教研体会

式。同样在对于教师的校本教研中,同伴间的互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发展的根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能从一定理论出发,直面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重建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脱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校本教研就是要搞研究,要获取新的理念只有读书才能得到。

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开展校本教研 培养学习型教师 篇十一

造氛围,激兴趣,让青年教师乐学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关键。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快乐。

加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活动,支持他们到市教育学院、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培训。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培训,如为教师及各教研组配备教育丛书,规定必学篇目;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专题录像片;请专家到校作专题性报告。经常性的学习能使青年教师们在短期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聘请专家,答疑解难。为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请来大兴区名师讲学团的教师进行讲座、授课;请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刘芳副校长针对学校的语文课进行专题讲评;请宣武区资深教研员赵玉齐老师、南菜园小学耿洁校长及青年骨干教师马冉、郑敏参加教学联谊活动;请北京小学教导主任张红老师作“以趣为载体,让学生乐写会写”的专题作文教学讲座。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年教师研究教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美妙,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搭平台,重互动,使青年教师勤学

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与对话、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建立起了一个团结、融洽、共荣的教师集体。

师徒结对双提高。学校明确了骨干教师要承担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开展了“导师带教活动”。学校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在活动中,师徒各展其长,互帮互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师徒结对双提高的效果。

“沙龙”会诊解难题。学校依托支教教师这一有利资源,开办了“青年教师教研沙龙”。每次沙龙活动分为两个版块,一个版块叫“专题主讲”,请一名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就自己的特长自定主题,介绍自己的理念和经验;另一板块叫“请你来会诊”,由青年教师结合本次沙龙的主题和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体会,或者提出在此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研沙龙活动中进行集体“会诊”,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青年教师上课,集体研讨,解剖问题。上课时,教师要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其他教师畅所欲言,指出本课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为了一个课堂上的小环节,教师们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倡反思,导成长,促青年教师会学

我们要求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学随笔、案例分析评优活动,让青年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12.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请各位学校领导和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回答以下问题。

一、选择题 (可单选也可多选, 并写清理由)

1.要开展确有实效的网络校本教研, 搭建完备的平台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吸引参与者——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您认为以下哪些内容对此最重要。 ( )

黄吉雁:选A和D。我们从一开始就通过报告会的形式, 向全体教师做好宣传发动, 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明白积极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校本教研, 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必须全员参与, 同时告诉他们学校将全程管理, 事事进行评价, 并且及时在网上公布每人的成绩。做到记录齐全, 原始资料、研究过程有所积累。

特别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 尽量做到以点带面, 以一人带一帮, 形成合力, 不断督促, 使教师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带领下, 教师们先后学习了教师电子档案、网上备课平台、网上评课系统、学校论坛、教师博客等应用平台的使用, 并通过RTX内部办公平台进行交流和疑难解答。有一次, 一位年长的教师想在博客里上传一张照片, 可是怎么也传不上, 于是就在RTX中求助。不久, 就有很多热心的教师通过文字、抓图, 甚至语音连线, 帮助这位老教师解决了问题。教师们就这样在互动互助中

慢慢掌握了信息技能, 学会了通过网络进行教研。

程卫东:选B。思想态度问题就是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如果缺少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奋进的校本研究氛围, 没有良好的管理督促机制, 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就难以激发出来。为此, 学校成立以教科室为领导核心的网络研修领导机构, 让教师行动起来, 积极参与网络研修。首先, 要转变教师校本教研观念, 抛弃“不管黑猫、白猫, 考试成绩第一就是好猫”的错误理念, 纠正那种一心想着如何去“抓”学生, “要”成绩的传统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充分运用网络教研进行自主学习, 密切整合网络教研、信息素养培训和学科教学, 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中, 并在研究过程中, 不断体验乐趣, 收获成功。

鞠文玲:选B和C。反思目前网络教研的现状, 明知是好事, 却得不到认可, 归根结底是——观念的转变!因为是任务强加, 所以抵触;因为非是教学所需, 所以忽视;因为缺乏兴趣, 所以倍加反感。如何迅速让教师喜欢上网络教研呢?我们尝试的有效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推荐网站。尝试引领教师走进迷人的教育论坛, 如《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K12论坛、教育在线、一加一教育网, 打开广阔的教育视野, 激励教师爱上教育。 (2) 读书引领。建立激励机制, 校长推荐、教师推荐, 选择对教育教学有益的书籍, 跟帖评论;简短的话语, 道出的是鲜活的思想, 耐看的故事, 精彩的论述;删除教师陈旧的观念, 刷新黯淡的视界, 拓宽思想的原野。 (3) 小团队先行。2008年开始, 我们寻找了10名愿意改变的年轻数学教师组合成小社团, 由我亲自引领, 扎扎实实地开展小范围网络研讨, 严格的社团制度与考核措施, 让这部分教师迅速成长, 收获颇丰。这一切让其他教师眼热, 并跃跃欲试。改变愿意改变的人, 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 让教师们对待网络教研的态度与热情大为改观。 (4) 一系列的头脑风暴, 教师们被网络的神奇魅力所吸引, 激情投入, 欲罢不能, 每天按时相约已经成为必修科目不可缺少。

2.贵校的网络校本教研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

(黄吉雁) 选A和B。

·网上备课——在共享中突出个性·

教案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但由于新教材篇目多、课时紧, 教师写教案难免“走过场”, 以致成了“劳民伤财”的事。为此, 我们提出了“在网上呈现教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的建构理念是“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学科总备。

开学初, 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先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 并根据教材编排体系, 制订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然后, 各年级根据学科计划制订年级备课计划, 安排好备课内容和确认中心发言人。

(2) 个人复备。

在分组交流前, 要求大家“有备而来”。所有教师先做好预习工作, 熟悉整个单元的内容, 了解每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也可自行查找有关优秀教案及相关理论。

(3) 网上齐备。

每周固定一个晚上, 以年级组为单位, 借助网络进行提前两周以上的网上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的时间视讨论情况而定, 可长可短, 但必须各抒己见, 要求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设想充分表述出来。

(4) 个人整理自备。

在网上集体备课基本完成后分配备课任务, 将备课“化整为零”地平均分解到年级组中的每位教师。教师们吸收网上集体备课的精髓, 结合组内教师的意见, 参考相关的优秀教案或资料, 经过各自的创造性劳动, 形成电子稿。然后将若干教案上传于区教育资源库提供的“镇安小学校本资源库”中的“教案专区”变零为整, 为其他教师所共享。

(5) 个性化修改。

每位教师对他人提供的模板教案进行电子修改, 在其基础上作个性化增删, 甚至再创造, 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的实际, 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预案, 也就是二次备课。最后, 再上传到在线备课栏目。

(6) 集体评价与个人反思。

完成教学后, 组内教师通过办公网共享各自的心得, 并在语文教研网、教师博客等平台上以“课后反思”的形式交流教学得失。同时, 鼓励教师之间, 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并在网上集体备课时首先进行评课。在集体评价中, 尽量多做纵向比较, 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吸收集体备课精髓的基础上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网上评课——众口点评, 争论优弊·

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工作, 为了充分将这一工作做实, 避免过去集体教研探讨“一人之言, 百人听之”的情况, 我们在举行教研活动的同时, 通过网上评课平台, 开设教研主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听课后, 及时进行评课, 由上课教师回帖其他教师所提的问题, 在网络中进行互相对话。当然, 在网络教研活动中,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经验上的有限, 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 我们选择了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结合, 定期公布网络教研的相关情况, 并把网络教研中的亮点与值得探讨的问题提炼出来, 组织大家进再次的讨论。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校本论坛, 每月一次的网上评课, 让教师在互动中成长, 在网络教研中收获。

例如, 上学年, 我们开展了“青蓝结对”徒弟汇报课暨“网上评课”活动。由3位教师分别执教语文、数学和信息技术课。评课方式:上课教师课前将上课的相关资源, 如教案、素材等发布到网上评课本学科组栏目, 课后执教教师在自己上课的帖子内发表课后反思, 其他听课教师以跟帖的方式进行网上评课。

六年级的孙晶晶老师执教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孙老师在课前3天就把教案和课件上传到了网上评课系统。全校21位语文教师在3天内先对孙老师的教案和课件进行了解, 然后参与现场听课, 并在听课后的两天时间内进行网上评课。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给孙老师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以下是部分教师的精彩点评。

汤老师: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思路清晰。PPT制作较为实用, 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能围绕教学重难点,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建议: (1) 教师课堂引导明显, 学生的主体性不够。 (2) 面对学生的发言,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预设为唯一标准, 即使否定, 也要交待为什么。

陈老师:孙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流畅,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体现了高超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 教师用柔美动情的语言, 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中。通过朗读训练、小练笔, 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教育。

此外, 从上学期开始,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通过这种形式上一节教研组公开课, 并分组进行网上评课。通过这些活动, 执教教师听到的不仅仅是肯定和鼓励, 许多一针见血的点评和不足之处的提醒更是让上课教师获益匪浅。每位听课教师都能给予评价和反馈这一形式使评课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程卫东:选A。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集体备课。第一步, 任课教师可以地从互联网或农远网上搜索、下载优秀的教育资源, 可以结合课本、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策略, 撰写最适合的教学设计并上传到学校FTP的学科教师资源中。第二步, 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轻松地从学校FTP上下载, 学习借鉴, 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步, 学科教师利用白板教室进行交流、展示, 由“个案”逐渐形成“共案”, 也可以说是汇集了集体的智慧, 特别是在研讨过程中生成的很多新思路、新问题能够立即通过白板交互系统保留下来, 再通过FTP上传到学校资源库, 让学校资源库变得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于红霞:选A、B和C。我校重视集体备课, 注重合作交流。现代社会充满竞争, 更需要合作交流。作为教育工作者, 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达到碰撞思想、启迪思维、凝聚智慧、才能实现双赢, 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此我校组织教师使用“中教育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备课、教学。

网络教研平台是为教师与同伴、专业人员进行教学交流的畅谈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成功的案例,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学完后学科带头人还要上示范课。同组的教师都必须去观摩公开课, 并在课后统一评课获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和欠缺。在校本教研中, 要求每位教师在每上完一堂课后都必须写反思, 必要时写教后记。力求每一位教师都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与提高。由此也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教师们听完课后, 就可以在论坛上针对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和授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网上评课,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教学观点互相碰撞, 提高了评课的实效性。例如, 我校的周丽华老师是威海市语文学科教学骨干, 王爱平老师是威海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她们的教学很有特色, 见解亦很独到。大家都很喜欢她们的点评。每当在教学上遇到困惑时, 经她们一点拨, 思路便豁然开朗。在她们的积极带动下, 我校的教研氛围也愈来愈浓厚。

我们还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 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比如, 数学学科进行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利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等几个主题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针对研讨主题, 各抒己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主题研讨中大家总结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有亲切感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环节中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开放性习题。通过课堂实践我们的研讨得到了可行性验证。在“如何利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的主题研讨中, 我们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区, 融入社会进行体验, 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超市、菜市场感受数学的存在。并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发现并记录一个和数学有关的生活小事例, 并在学校和大家进行交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的身影, 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网络教研这个奇特催化剂的作用下, 参与网络校本教研的教师将上述教研内容总结整理, 编写成了网络校本课程《体验之旅》, 我校的常彩卷老师在其中选上了一节《旅游中的学问》数学优质课, 获国家级一等奖。

3.贵校进行网络校本教研时主要应用哪些信息技术工具? ( )

黄吉雁:选A、B和C。

·教育博客——发挥个性, 各展所长·

我校的博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个人博客, 他们把论文、教案、随笔、案例、课件放上去进行整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 教师在博客上就可以随时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 比如今天成功了, 是怎么做的, 有什么体会;今天失败了, 原因何在。具体到课堂教学, 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进步等, 都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 并与同行和学生, 乃至家长进行互动。

另一种, 就是特色博客。例如, 汤萌老师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特色, 搭建了名为“迎风飞扬”的作文博客。博客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他们在平台上在线作文, 互相评论。后来, 许多家长也加入到了互动行列中, 走进孩子的作文世界, 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更是对这个博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的博客让我感受到了作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通过QQ群的集体备课, 教师们在碰撞中激起了智慧的火花, 使备课质量不断提高。

例如, 六年级组对于《山中访友》这课的QQ群讨论摘录:

·QQ群——即时交互, 火花四溅·

傅老师2008-9-11 20∶05∶24

“啊, 老桥, 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段教学怎么把握?

汤老师2008-9-11 20∶07∶39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 训练他们梳理要点的意识一定要强。在梳理的过程中, 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不要一味追求个性、多元的解读, 更多时候, 要看到学生的共性问题, 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理解、梳理、概括的能力) 。这一段的朗读, 建议可以采用移位入境的方法, 假设情境——如果, 我就是山里的孩子, 当我走过古桥……如果, 我就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 当我回到山里又站在古桥边……这些都是能引起学生思维、触动情感的引子, 有了情感的基点, 再让学生自由读, 读两遍之后让个别学生读, 最后让学生齐读。这样一步一步地朗读训练就很从容, 也很到位。

陈老师2008-9-11 20∶12∶28

汤老师说得很对。高年级的阅读理解与中年级是不同, 到了高段, 必须养成梳理要点的习惯, 用关键词支撑。可以是课文内的词语, 也可以是自己的词语。这样操作比较好。

·RTX教研——分组教研, 在线互动·

RTX (腾讯通)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企业级即时通信平台。能通过文本消息、文件传输、直接语音会话或者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沟通。满足不同办公环境下的沟通需求。基于RTX的这些优势, 我们尝试了通过RTX进行教研活动。例如, 上学期, 全校教师利用RTX开展了“孩子综合素质与考试升学能力孰轻孰重”的网络辩论会。在辩论会中, 教师们各抒己见,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有一位教师提出:“应试能力有利于进入名校, 先进门槛再来培养其他能力, 事情总要有个轻重缓急。”这个观点时, 马上有教师即时反驳道:“现在考试内容的面也逐渐变广, 靠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不见得能轻松进名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想要就有, 不想要就没有的。”“长期地单方面强调应试能力培养会抑制其它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并且会有一种能力惯性。‘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RTX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了教研活动中, 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即时交流, 使教研活动的参与性和效率大大提高, 效果显著。

程卫东:选A。借助区信息网的“天村家园”、教研室的“天村教师研修导航”建立学科博客群、课题交流博客群。刚开始, 很多教师追求发帖数量和点击率, 盲目地转帖、粘贴, 使博客交流成为行政推动下的一种肤浅的形式, 失去了交流、合作、总结、提升的价值。为此, 学校组织教师利用网络针对“博客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专题研讨, 让教师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确立了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每日一思”的网络交流, 即教师每天都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 并及时发到网上。

于红霞:选A。重视教师个人舞台的搭建。学校在网络校本教研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建立自己的博客, 并设置了“个人风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加油站、读书收获、学生管理”等十个栏目。每当自己有什么心得收获时都及时的在博客上写下来。作为教师, 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思考,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讲述自己的意见。没有因为对方权威而附和, 也没有因为对方普通而漠视。在博客上,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主的舞台, 可以自己自导自演的舞台。在繁忙之余, 看看自己的博客就有一种成就感。博客成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专业发展的舞台、个人展示的看台。例如, 我校的彭丽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自己的博客撰写了一篇与”海量阅读教学法”相关的文章, 因其论点新颖, 一经发表, 其在网络上的点击量便迅速蹿升, 许多教师纷纷留言点评, 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这充分验证了博客的“威力”, 也从侧面展示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常态性和普及性。

二、问答题

在实践网络校本教研的过程中, 您有哪些问题和困惑?

黄吉雁:网络备课试行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们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网上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 更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但电子备课也有弊端, 教师惰性心理的作用不可小视, 应付差事的心理在作怪。

网上评课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平台, 教师们可以在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作为学校里的网上评课, 现在所做的有时感觉有点形式, 课堂教学与评课不是一条线。在网上体现出来的只是教师们根据教案写评课。建议:是不是可以采用网上教学视频课, 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学科有选择性地进行观看, 然后根据观看该节课再进行网上评课, 这样教学与评课可以达到同步进行。

网络平台有很多, 博客、QQ、BBS、网上评课系统, 如何有选择地用好这些平台, 如何设置更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络校本教研的内容, 既让老师们通过这些平台成长, 又不让他们感受到压力和额外的工作量, 这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还应该花大力气, 加强培训、加强考核, 多多创设舞台, 让他们多练习, 才会有更大的把握, 使网络校本教研达到预期的目标。

程卫东: (1) 要处理好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关系、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在加强网络教研、提高网络教研水平的同时, 常规教研、常规教学管理等工作非但不能削弱, 而且要利用网络教研去促进常规教研水平, 使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2) 网络教研要突出一个“研”字,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累积, 一种重复的利用, 它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更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要防止网络教研脱离学术专业, 走上闲聊、诉苦的庸俗化道路。网络教研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 设计合理的活动程序, 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 捕捉各种重要信息, 积极引导研讨, 使教研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深化, 达到预定的目标。

13.2014年校本教研学习计划 篇十三

校本教研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为课改主阵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为把我校建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作出贡献。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1、继续加强教学研究,深入学习和讨论“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材料。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总结各自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和案例小结。

(二)、加强专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育研究,确立个人的研究课题,切实抓好研究工作,并注重平时的积累。

2、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施,认真做好小结工作,并不断完善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手段。

3、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以此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并让这些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素质教育

1、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改的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

认真总结反思。

2、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1、积极参加教研组内的学习管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探索活动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提高学习质量。

2、上好研究课并保证质量。

3、作好教材分析,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4、加强基本功学习。

教 师:彭 涛

2014年8月31日

坪寨小学2014年秋季学期

学习

教 师:彭 涛

14.校本教研活动的体会_教学反思 篇十四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更新时间:2011-11-7-[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校本教研活动的体会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通过项目运作,提高教师素质,这是我校的特色。作为一座基层学校,都是第一线的教师,而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必须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才有意义。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研究,并通过自己的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几年来,我们坚持走科研、教研一体化道路,以科研教研结合为主要抓手,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形成了教好的研究氛围和工作机制,成绩显著,先后涌现了多名市、区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大面积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项目来自于实践

“项目”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项目不在于“大”,能“实”则行。只有切合学校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的课题,才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真正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学校的发展。要让教师真心实意地参与项目活动,学校在确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教师实际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要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项目课题。课题确立后,分解到各年级段、各个学科,各个教师,从而形成了一个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氛围。上学期,我们数学组就有一个“打造名师”的项目,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一学期录制两节录像课,并全息分析。由于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该项目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项目的实施让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把教学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

项目研究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围绕项目工作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开学初,每人自定研究课的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定好时间,上报给教研组长,这为以后有计划、有顺序开展研究做好准备。

2、执教者“独立式”备课,可使设计时没思维约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设计时要尽量体现二期课改思想,其他教师也相应思考,以便下一次活动时交流。

3、“互补式”备课。首先,要求教师先对整册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深入探讨。其次,由执教者说课。最后对所教内容集中剖析,共同研究,人人发表自己预先已有的或听了说课后产生的见解,为激发人人参与,对每人的发言作好记录,确定教学方案。这一过程,使得全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4、“实录式”上课。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水平,展示不同的课堂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要求新手型教师在3至5年内熟悉常规,适应岗位,上的课要一节比一节有进步,以次来磨砺新教师不断进取,同时也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成熟型教师要展示他们的教学风度、教学理念,给其他教师以启发。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听课者作好记录。并把上课的全过程录制下来,以便自己反思和研究。

5、“探讨式”评课。上完课,执教者认真观看录像,并把录像挂在网上,接受同行们的指点。评课时可以先让上课教师自己说说对这节课的体会,然后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课中比较好的是什么,哪里还存在问题,怎样做更好。还可以开展问答式对话,其他教师先向执教教师提问,如你认为本课的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突破的?新课导入的依据是什么?再让教师围绕提问进行回答。如:是不是还可以这样导入,你认为哪一种导入比较好?在评课中,教师们互相启发讨论,共同研究,使教学设计

更加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及时地、独立地作好书面评价,从特色、优点、缺点、措施这四个方面作定性评价,再由组长汇总。这样评价,不仅能使开课教师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而且能使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

6、“全息式”反思。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录像、评课、反思,找出不足,选择有效措施,重新修改方案,由第二位教师再次上研讨课,进行第二轮回的研讨,不满意再次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基本达到目标。这样,通过反复修改,反复执教,对每位教师上好课有较大的促进,真正起到了研讨的作用。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案例分析。我们对案例作了专题学习,教师们对什么是案例、案例的特征、撰写的四要素、案例的类型有了了解,每人每学期都要写一篇案例。通过这样一步步扎实的研究,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培养了研究能力。

7、“自主式”评价。通过这样一个研究活动,教师们及时总结与评价。教研组长撰写项目研究总结,由组内成员人人提供书面研究成果。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参与项目的困难系数、认领的任务、成果的实效等,进行自我评价,教研组长根据平时的观察进行复评,项目组长最后审核,对每位教师的参与做个客观的评价。

三、研究成果推广于实践

素质教育也好,创新教育也好,我们进行项目研究也好,对于学校来说,无论什么教育,课堂永远是主阵地。为此,对那些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成果,要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并逐步推广。如我校的“打造名师”项目,就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并运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教研结合是我校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就是从学校的校本培训中走出来的,他们或设计、或主持、或参与,一个个走出了教育教学的特色之路。同时,项目立项,把一批批老师凝聚起来,发挥了整体功能。当然,我们在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如班级学额多,研究与处理事务的矛盾,经验如何上升为理论等,但我们福山的全体教师正趁改革开放之东风,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继续走科研、教研一体化的道路,为实现福山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15.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从温州实验小学外语教研组的现场可以看出, 他们制订了非常详细的课堂观察表, 掌握了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 并形成了思考和课堂教学反思的意识。他们讨论的问题多是现在国际外语教学界研究的问题。当然, 有时由于缺乏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机会, 教师难以从理论上更清楚地分析和研究, 这就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需要带着问题寻求支持, 以制订下一步的研究方案。我们这次刊登了龚亚夫老师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和夏谷鸣老师 (浙江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分会会长,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的相关观点, 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和专家观点, 引起读者反思外语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 通过反思, 不断解决外语校本教研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外语校本教研活动。

一、背景概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 为了探讨外语校本教研工作的功能和定位, 明确中小学外语校本教研工作的新任务和新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外语教研工作会议, 以推广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的成功经验。会议提供了经验介绍与交流的平台, 同时设计了现场校本教研案例分析的形式。作为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之一, 本校有幸承担了现场校本教研的任务。

接到这次的任务后, 学期开始, 英语教研组 (一共27人,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 小学高级教师7人。最大年龄39岁, 最小年龄25岁, 平均年龄28岁) 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像往常一样, 本研究组进行了课堂调研, 并与全组成员商议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初步确定了主题“语言支架的搭建与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确定主题后, 本研究组首先开展了一次支架理论学习, 讨论了支架的定义及支架的类型, 通过学习发现, 支架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而提出的。因此, 本研究组成员共同分析了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困难:一是词汇和句式的提取困难;二是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三是表达内容的组织困难。针对这些学习困难, 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相应的支架并在课堂上实施, 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接着由组内教师陈录叶在五年级上了一堂研讨课, 课上教师针对这三方面的困难分别搭建了不同的支架, 如词汇的激活、句式的梳理、语言表达的框架提供等, 实施效果良好, 学生的语言输出比较丰富, 但在合作研讨过程中, 却发现这一主题范围太大, 如支架的搭建包括它的差异性、正确性、时机性等, 语言输出质量涵盖的范围也太广, 如准确性、流利性、丰富性等, 而两者的关系也更为复杂, 这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因此, 本研究组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选择了大家谈论较多、较感兴趣的“学生语言丰富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将研究问题逐渐聚焦为“怎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 希望通过基于课例的校本教学研究, 寻找出促进学生语言输出丰富性的有效策略和积极影响因素, 并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形成教学研究系列, 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本研究组经过问题的归因分析, 确立了三个研究纬度:第一, 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是否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足够的平台;第二, 教师的哪些课堂引导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第三, 学生的实际语言输出是否丰富。

同时, 本研究组确定了在此次大会上将要在现场进行的校本教研活动人员:夏恩力老师 (英文名字是Summer, 2002年毕业于温州市师范学院, 曾获全国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承担市级以上的观摩课、示范课十多次, 国家级示范课一节) 担任执教教师, 她是此次研究问题的具体执行者, 也是被观察的主体之一。课堂上的学习主体为六年级学生, 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是被观察的对象, 也是语言输出是否丰富的表现者。英语教研组是同伴互助的主要承担者, 也是教学研究的反思者与承担者。基于对课堂观察的认识与理解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 , 本研究组决定在夏恩力老师授课时, 采用现场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并选择了简便易操作的课堂观察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了引导教研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笔者同研究组成员共同分析相关的重要因素, 并根据研究纬度设计了课堂观察表。[2]由于观察是常态化的, 课堂观察表格的设计以质性观察为主, 并不断地简化记录方法, 提供选择项, 以使研究组成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上。在夏恩力老师课堂教学及研究组成员同步观察结束之后, 本研究组以夏老师的课例为平台围绕教研主题展开研讨, 并交流彼此的思想, 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本次现场校本教研活动都是现场真实的反映, 并没有在会前演示过) 。

二、现场校本教研活动

(一) 夏恩力老师课例

1. 课题选择

1) 课题:Friendship

2) 教学目标

学生能结合自身感受, 从What’s friendship like?What colour is friendship?When can you feel friendship?等方面, 用一段话描述friendship。

3)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相关语言知识, 能对friendship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具体描述。

4) 选题背景

该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为六年级毕业前夕。从语言水平上,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句型的积累;在情感上,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同窗相处, 彼此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在课题选择上, 更注重让所选课题能滚动复现所学语言, 为学生的语用提供空间,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此, 经过教材重组, 将课题定为Friend-ship。

5) 本课中试图解决的问题

(1) 怎样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平台, 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空间。

(2) 怎样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帮助。

(3) 怎样让学生体会并演绎出语言的美感。

2.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 相关词条、课件

(2) 学生人手一首小诗Friendship

Friendship is the seed.

If you water it often,

It will grow up like a tall tree.

The color of friendship is white.

White is the color of snow.

The snow is clean.Friendship is clean too.

Friendship is everywhere.

When Sam helps me, I feel it.

When I play football with Bob, I feel it.

When Jim says“happy birthday!”to me, I feel it.

Thank you, Sam!You make me feel warm.

Thank you, Bob!You make me feel happy.

Thank you, my friend!For the days with me!

(3) 纸制卡通大手套四只, 一面写“Y”, 一面写“N”。

(4) 信封装有已分好的供学生补充的诗歌若干组。

2) 教学步骤 (见表1)

(二) 课堂观察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对夏恩力老师的教学进行现场课堂观察, 本研究组分成四组。第一组是教师观察小组, 重点观察教师的引导方法;第二组是学生观察小组, 主要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 该组又分为三个小组, 每一个人观察几个学生;第三组是学生个案观察组, 抽样对学生进行个案追踪, 他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状况、学习风格等方面特征抽取了三类4个学生, 并进行相应的前测访谈及后测访谈;第四组是学生整体观察组。同时, 4个观察小组根据预定的观察目的在现场课堂的不同方位并以观察量表 (见表2, 表3, 表4及表5) 为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 其中学生观察组主要坐在教室的前面, 教师观察组主要坐在教室的后面, 个案观察小组则坐在观察对象身边, 进行了课堂前测与访谈。研讨课结束后, 个案观察小组跟踪开展了后测与访谈, 随即四个小组成员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并分析效果及原因。

执教者:夏恩力 观察记录者:

说明:1.教师引导方法可参考如下:A图片呈现直观引导;B已知词汇或句式的激活引导;C提供表达框架;D提供典型语段范例;E激发学生的想象;F铺垫;G追问;H其他。

执教者:夏恩力 观察记录者:

说明:参与水平可参考如下选项 (A.准确性;B流畅性;C多样性;D创造性;E其他) 。评价时可用数字记录:1好;2一般;3差。

执教者:夏恩力 学生姓名: 观察记录者:

说明:选项A举手发言;B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C认真倾听;D游离;E做小动作;F开小差;G表情迷茫;H大惑不解;I其他。

说明:所观察学生的位置 (可以用圆圈来表示学生的位置) A类☆;B类誙;C类荏 (X代表学生姓名) 。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 各观察小组以观察量表为手段, 根据预定的观察目的开展针对性观察。

(三) 现场研讨

1. 各研究小组讨论、反馈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并简单分析

1) 教师观察小组

夏老师主要采用了简笔画的引导 (如通过夏老师的自画像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Summer) 、课件的引导、歌曲的引导 (如在引入Friendship采用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 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friendship) 、游戏的引导 (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诗歌及背景音乐的引导 (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

此外, 夏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内容的反馈、情感的交流, 也有对学生知识性的输入评价。例如, 学生有一句话是:I think friendship is colorful, because friendship is like the rainbow.Rainbow is colorful, friendship is colorful, too.此时, 夏老师总结了学生的这句话的意思:Rainbow can make your life colorful.又如, 有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误:If you play with me, you will feel friendship。此时, 夏老师并没有立刻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是通过带有疑问的重复:play with me, you will feel friendship?引导学生自己纠正语误If you play with me, I will feel friendship.

但是, 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中, 夏老师有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例如, 当夏老师在找话筒时, 有个学生为她递过话筒, 她只是一语带过“You are helpful!”, 假如, 她换成“You are helpful!I feel friendship!I feel the warm!”这样课堂教学生成效果可能更好。

2) 学生观察小组

学生在Talk about good friends和Good friends test两个教学环节中参与度 (包括隐性和显性两项) 较高, 可以达到90%以上, 但在Talk about friendship, Learn a poem和Make a new poem这两个环节中, 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有几个学生出现片刻游离。学生在Talk about good friends和Good friends test两个教学环节中参与水平 (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多样性、创造性及其他方面) 较高, 其中准确性与流畅性较多样性与创造性及其他方面高。在教学后期, 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 但是在英语语言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有所下降。

3)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

该小组是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观察,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状况、学习风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 并抽取了3类学生进行个案观察。A类学生 (1人) , 上课非常投入、遇到新词会记笔记, 认真倾听教师的指令并且可以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活动。此节课, 该学生一共举手25次, 被叫到4次, 4次发言均很好。B类学生 (2人) , 其中一个学生很关注教师的课堂活动, 也很投入, Pairwork环节很主动, 但是在Poem-reading这一环节有些犹豫, 一共举手11次, 被叫到2次;另一个学生听课很认真, 可以有效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 但因词汇量有限, 语言表达有些困难。C类学生 (1人) , 上课认真倾听, 对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在执行一些课堂活动时, 如main points-outlining和Poem-making环节, 需要更多的时间, 同时需要小组成员的帮助。此外, 本小组还对这3类4个学生进行了前后测。通过前后测发现:在介绍朋友的语言方面表达丰富;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朋友的情感,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何谓友谊;学生在课后有明显的成就感, 如从写画上升到写诗。

2. 自由讨论

教师观察小组1:

在课堂活动中, 有一位学生发言时的语言非常优美:A star in the sky is single, but many stars in the sky are beautiful.此时, 夏老师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 对其很隐性地进行了评价, 重复了一遍这句话, 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其他学生学习与享受, 领会其中的情感因素。但是, 在学生进行“Yes or No”的游戏时, 做游戏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并未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夏老师也并未引导, 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1:

当学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发言时:A star in the sky is single, but many stars in the sky are beautiful, 感觉他还想继续说, 此时, 夏老师很着急地打断了他, 并未让他继续, 没有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也未能让其他学生一起重复、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意境。此外, 学生的这句话并未与friendship联系起来, 如果夏老师可以追问, 使其深化到friendship这个主题, 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整体观察小组:

学生输出的很多语言都很优美, 在多样性与创造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但在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却随着课堂内容的继续深入而有所下降, 那么语言的准确性与创造性以哪个为重呢?还是两者并重呢?在英语教学中是否要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 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性呢?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 在该堂课的教学中, 当有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出现语言错误时, 夏老师及时予以纠正时, 该学生也能理解夏老师的用意, 并还以会心的微笑。

学生观察小组1:

在Learn a poem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有几个学生出现片刻游离, 那么是否说明该环节的语言目标是有难度的, 教师是否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进行语言预设, 如制作PPT时, 是否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3: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使语言更加丰富。语言的丰富性不仅仅可以体现于知识的层面, 而且可以体现于情感的因素层面。例如, 夏老师在课上让学生将What friendship is like?用简笔画画出来, 这样就使friendship这个抽象概念实物化, 同时, 夏老师通过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促使学生将friendship内化。

学生在用实物来表达自己对friendship的理解时, 有一个学生说:Friendship is the wind, because we can’t see it and catch it, but it is everywhere, and we can feel it.这种语言很优美, 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另外, 针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是否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进行处理。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已经学过的, 并影响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低级错误, 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另一种情况是学生新学的语言, 这种语言错误, 教师应暂时予以忽略。但是, 夏老师在这节课中, 针对学生的低级语言错误纠正的不多, 从而致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环节虽然丰富了, 但出现较多的语言低级错误。当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 教师除了及时予以纠正外, 是否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帮助其纠正语言错误?

教师的语言支架没有搭好, 致使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准确性不高。例如, 在学生做“Yes or No”游戏时, 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提问:Do you often make your friend feel warm?可能提问的学生自己及台上做游戏的学生都没有理解此句中warm的真正意思, 此时, 夏老师只是采用了放慢语速再重复一遍问题的方式,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由于此句中的warm没有处理好, 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环节中, 不能按夏老师预设的那样说出:I think friendship is like a scarf The scarf can make me feel warm in winter.教师的语言支架是否可以细化?

教师观察小组2:

学生语言输出的清晰度与教师语言示范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夏老师在这节课上, 原先的示范语言很多是so...so..., and...and..., 学生语言输出时则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另外, 夏老师在Present the word“friendship”环节播放Auld Lang Syne, 这首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friendship的学习, 但是在此之后, 还在播放这首歌是否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夏老师在Present the word“friendship”这一教学环节巧妙地运用了Auld Lang Syne这首英文歌曲, 引导学生输出“friendship”一词, 在诗歌教学环节又将这首英文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使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学习诗歌, 这样不但为他们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还影响着他们对友谊的理解与态度, 是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教育与影响。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4:

夏老师在该节课上, 充分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挖掘他们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将friendship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具体化, 从而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教研组长: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如何考虑学生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创造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观察小组3:

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本来就是矛盾的。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丰富性的同时, 尽量使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例如有的教师提出, 在该节课上, 有的学生输出的语言不够准确, 那是因为他输出的语言很多, 输出的多, 犯的错误也就会多。教师应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误, 否则就会限制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对语言的思维, 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纠正学生的低级语言错误。另外,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时, 也不宜过于细致, 否则, 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夏恩力老师:

语言纠错理论中有一个倒U型理论, 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比率是呈倒U型的。当学生初学英语时, 语言错误是最少的, 语言的准确性也是最高的。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加长, 学生的语言错误逐渐增多, 语言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当学生的学习时间达到一个中间点时, 学生的语言错误最多, 语言准确性也最低, 但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加长, 学习程度的加深, 他们的语言错误也又随之减少, 语言准确性也会随之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 应给学生提供输出语言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他们更多地输出语言, 允许他们先犯错误, 在学到一定程度时, 再去纠正错误。

三、收获与思考

此次现场校本教研活动引发的深度思考, 使每个研究组成员在教研活动反馈表上抒发了自己的想法 (见表6) 。

(一) 收获

1. 深化了对外语教学的认识

虽然每个人的经验和理解都不同, 得到的启发也带有个人倾向, 但是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化了对外语教学的认识, 如对错误的理解和纠错的不同方式, 对课堂结构的认识, 对课堂效度的理解, 对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理解等。针对研究主题“怎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 每个成员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要使语言丰富, 必定要经过不断积累的过程, 需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和浸润, 提供丰富的英语支持材料。同时,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成长, 寻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的激活点。本研究组在讨论中发现了新问题, 如是否可以制订相应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 给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参照;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提供不同的语言支持, 使其语言表达更丰富。

2. 激发了理论学习的热情

在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教师更多地是总结自己的经验, 缺乏理论指导。但是, 在现场经过龚亚夫老师的指点, 使本研究组成员深刻地意识到英语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 加强英语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寻找相关知识, 从理论的高度解读英语教学实际问题, 创新与发展外语校本教研活动。

(二) 思考

通过此次现场校本研讨, 本研究组成员都在思考如何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并确定了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基于教研组成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需求, 举行一次关于complexity的理论学习, 由有兴趣的教师去查找相关理论资料, 并上传到校园网, 各教研组成员下载学习, 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讨论, 并请大学里的语言学教师为大家进行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

摘要:校本教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这是外语教学的关键课题。本文主要围绕温州实验小学在第十届全国外语教研工作会议上的现场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通过跟踪活动策划的全过程, 探索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案例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有关文化海报设计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