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鉴赏心得

2024-10-25

关于陶瓷鉴赏心得(精选17篇)

1.关于陶瓷鉴赏心得 篇一

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梨花溶溶月色,桃花灼灼朝阳,山茶花宝珠称贵,腊梅花馨口芳香,海棠花西府为上,瑞香花金边最良,玫瑰杜鹃,烂如云锦,绣球郁李,点缀风光,说不尽千般花卉,数不了万种芬芳。

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花不仅仅作为一种可供欣赏的植物存在,更多的是,我们可以从一花一叶中,能够触摸这个世界,感悟整个人生。花,被认为是世间万物美的代表。在插花的过程中,通过与花的接触,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感悟。

其实生活的圈子就像一个花器,我们就像花器里的花草,无论你是灼灼如朝阳的桃花,还是烂如云锦的杜鹃,一支独秀固然很美,但一支再美丽的花也装不满整个花器,会给花器留下许多空白。正如人生,无论你多么出色,多么优秀,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相敬如宾的恋人,没有爱你胜己的亲人,人生只会感到空白。

同时,一堆玫瑰扎成堆放进花器,的确红极一时,美丽夺目之处可圈可点,但细究哪朵花更有特色,却是不容鉴别,盯看久了,还会审美疲劳,都是美丽堆一起反而却不美丽了。

然而,白玫瑰很漂亮,叶白胜雪,而黄花花瓣很小,颜色暗淡,甚至像是一种硬硬的草,美丽之处远不及白玫瑰,而两者之间的搭配却近乎完美,白玫瑰装点了黄花,黄花也给白玫瑰洁白如雪中平添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生亦是如此,不是同样优秀出色的人放在一起才是最合适的,两者互补,相得益彰,才最合适。

诗人王国维说过:“一切物语皆情语”。花更是如此,不同的花都有自己不同的花语,白玫瑰的花语是——我足以与你相配,熏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红色的风信子的花语是——让人感动的爱,时钟花的花语是——爱在你身边……在插花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花种更是能给人以丰富的心灵感受,充实插花作者的精神世界。

插花作为一门艺术活跃在中华文化文明的摇篮里。 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到今天“世间之花,爱者宜乎众矣”,世人对花的理解更丰富了,插花文化也越来越盛行。

插花是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种造型艺术。造型艺术需要创造,不断尝试和体味才能给创造以生命力。成功的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欣赏时感到心灵相通,若有所悟,得到启示,回味无穷,同时也获得知识。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用花材做造型,用造型来表达意图或哲理,传达感情或易趣的艺术形式,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有欣赏性。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学习插花的种.种技巧,如花材的选择与处理,构图、造型及搭配,循序渐进,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好插花的知识与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了插花课之后,我对于插花的认识就系统化了,知道插花分为东西方两种等,巩固了我以前见过的花材,又认识多了好几种花材。更重要的是,我对插花的理解也变深刻了,对插花的兴趣也变浓厚了。

插花是一种手艺,是一种修炼心灵的方式 ,更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生活态度。生活就像只小精灵,需要用心体会,凝神静听。放慢了脚步,心也为之柔软。每天能够与花相伴,与花为舞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古话得好“卖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修炼自已,希望成为真正有灵气的女生,不仅仅是外在的打扮,而在于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灵魂。对事情能更包容,善解人意,对他人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不在执着于某件事情,能放下该放下的。而在内心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能与自已的负面情绪共处,可以接纳一时的不如意,甚至喜欢不完美的生活,甚至可以把这些不如意当成是一种动力。

而且插花是一门很好的手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更深入的学习,因为我觉得插花是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插花既可以让自己开心,又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且还能给生活带来无尽的希望和朝气。

一花一叶,一器一皿,一枝一语。

岁月悠然,以花为引。

一人一剪,两三盛开,四季怡情。

我想这是对爱上花以后的理解吧。

插花鉴赏心得

2.关于陶瓷鉴赏心得 篇二

徜徉在这部宝典中, 如果学生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诗歌的“言外之意”, 老师依然把一首首优美、清新的诗肢解成字、词、句的知识点堆积, 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诗歌鉴赏中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因为诗歌有特定的节奏和音韵, 所以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的情感, 才能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不读, 又焉能体会得出诗人的喜悦、忧愁或凄婉呢?

因此诗歌仅靠老师讲是不行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 去品味呢?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浅吟、低唱, 动情处放声高歌呢?在琅琅读书声中, 来体味“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 “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 来揣摩李白、苏轼的豪放, 杜甫、辛弃疾的雄浑。

二、借助多媒体, 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诗歌是想象的语言。其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 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中。

比如在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 可用图片将朗朗明月、密密松林、潺潺流水表现出来, 甚至可以用音乐表现水流的声音。又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可用画面展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直观、醒目的画面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总之, 运用多媒体, 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让诗歌教学激情澎湃。

三、以点带面

诗歌有独有的艺术技巧。比如意象、意境等, 对于高中学生, 应该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就可用来自学了。教师不能一首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 更应该“授之以渔”。所以, 教师可以用一些专题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 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 用秋风、黄花、梧桐、细雨等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

四、以练带学

物质发达的今天, 浮躁的人类却不愿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那就让我们以课堂为阵地, 让学生真正感受诗歌的美。

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而想写好古诗词, 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押韵、对仗知识, 这样就逼得学生自己去学, 无疑比老师单纯的灌输效果更好。写出来, 再按意境高低, 技巧强弱等评奖, 优秀作品搞展览, 这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这不正是素质教育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吗?

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心得 篇三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下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还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经过向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请教,并且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使我感觉到“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越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点

美术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为一体的学科,如绘画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光学;绘画作品中的层次变化就运用了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美术中的书法就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等等。

对于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来說,图片较多,文字较少,从整体上来看,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对于相关的知识讲解的不够系统。对于这些,我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前认真的看教材,反复思考,从教材中找出亮点,也就是说从教材中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搜集资料备课。这样既不违背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跃课堂,生生参与

一个好的课堂要想活跃起来,就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参与。在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结合-探索”等四个模块,这也是新课程中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这一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欣赏-评述”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怎样欣赏美术作品?怎样在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步骤等等;在涉及到“设计-应用”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关键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知识,当场给学生演示等等。在备课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讨论中求兴趣,兴趣中求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搞好评价,生生亲自操作

搞好评价是检测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尺度标准,通过它可以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信息。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挂图,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亲自讲解、体验,使学生在讲解、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给学生做好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学到更多的书本外的知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美术具有可操作性,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遇到操作性的课题,我根据美术的直观性的特点,给学生当场演示和操作。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如“美术字的写法”、“手抄报的制作”、“请柬的制作”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总结

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主要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够找到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很好的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常常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把这些反思写在笔记上,从而使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经验有所收获。

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的提高

美术包括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克涉及到的知识点,我都是通过网络、书籍和相关的杂志等等资源上去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的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

4.戏剧鉴赏课心得 篇四

——戏剧鉴赏课心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戏剧名作,每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5.音乐鉴赏心得 篇五

XXXXXX

XXXXXX

XXXXXXX

XXXXXX 时间飞逝,音乐鉴赏课还有一周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5周,但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而且老师上课非常有新意,一点也不死板。比如:他在给我们上小提琴鉴赏时,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让我们听音乐然后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而是给我们看了一部叫《和你在一起》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小男孩学习小提琴的故事,里面有许多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当电影里响起小提琴音乐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述这个作品的演奏形式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让我们能把音乐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更容易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不仅知识渊博上课形式新颖,而且人也非常随和。我非常喜欢这种上课氛围,这真的让我在选修课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没上音乐鉴赏之前,我对什么大提琴、小题琴、钢琴等乐器一点也不了解,只是知道个名字而已。但是上了音乐鉴赏课之后我却懂了很多。比如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区别,小提琴是一切弓弦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也是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小提琴在交响乐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主要担任乐曲主要声部和声伴奏。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音乐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而大提琴在形状与构造上和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长约一倍。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音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炫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此外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分别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的《天鹅湖》。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两种乐器的不同。老师在给我们讲钢琴鉴赏的时候也采用的音乐与电影接合的方式,电影的名字叫《莫扎特》。莫扎特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但莫扎特的性格、人生经历、创作环境又有谁了解呢?想必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一无所知,如果对这些一点都不了解的话那怎么能欣赏他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呢?《莫扎特》这部电影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许多莫扎特伟大的作品,而且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幽默、傲慢、不屈于势力的性格。和莫扎特许多作品的创作环境。像《后宫诱逃》就是在莫扎特与大主教决裂后写出的著名歌剧,因为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十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十年。所以才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还有许多关于莫扎特作品的创作背景在这我就不一一列出了。老师在电影的过程中给我们讲解了关于钢琴的发音特点等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莫扎特的作品。除了这些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中华民族乐器,主要讲的是二胡,还有协奏曲交响曲的赏析等。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我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外在的形式美、内在的情感美。沉浸在音乐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体验,如:《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梁祝》的凄怨、《祝酒歌》的激情等,从而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逐渐形成对音乐价值的认识,使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逐步升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鉴别力,获得审美判断、审美评价、审美领悟能力等审美综合素质能力。我想如果能长期欣赏与积累的话,必定会不断丰富艺术知识,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6.文学鉴赏课心得 篇六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7.关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分析 篇七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首先, 是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相对比较功利化。在高考这根教学指挥棒的指引之下, 高中的语文之中诗词的鉴赏教学相对趋向于功利化。在日常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侧重于对鉴赏技巧方法的灌输, 但是很少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特别是高三教学阶段, 很多诗词鉴赏的技巧都如同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学生。而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 并不注重诗词鉴赏题目上的质量, 反而是比较追求诗词鉴赏题目的数量, 希望通过训练上的多多益善, 能够压中高考的题目。这些现象的出现, 归根到底就是对于学生高考成绩的追求, 忽视了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极大地违背了诗词鉴赏的自然规律, 丧失了诗性美的追求, 很大程度上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即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 是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进行凸显。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往往是被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 诗词鉴赏通常是缺乏学生的个人体悟, 而变成了一种教师个人自己对于题目的解读。实质上, 学生才是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的主体, 无论是谁, 包括教师也无法进行代替和包办。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鉴赏主体, 无论是学生的经验、知识, 还是这些学生的情感、性格以及思想都是不尽然相同的, 所以他们对于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鉴赏, 必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人特色。所以, 诗词鉴赏的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作为中心, 学生是诗词鉴赏的主体, 不应该以教师的个人审美强加于学生身上。

最后, 是教学过程的僵化、趋向于模式化。在整个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之中, 诗词本来就是一种具有相对较强文学特征的一种体裁, 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并没有注重对这些诗词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 而是要求以僵化的解答模式, 即是第一解题、第二释词、第三结构、第四总结等类型的手段, 对诗词鉴赏的艺术进行人为的切割。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机械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僵化的教学程序, 也极大地削弱了诗词本身的趣味性, 也对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二、加强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建议

(一)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

新的课程改革,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较高的要求。而就在诗词鉴赏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意识正是处在于一个初步形成的阶段, 因此, 高中的语文教师是有着不可以进行推卸的教学引导责任。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主导型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地提升自身对于传统诗词的鉴赏综合素质。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 更不能够固步自封。因为高中的教材不可能常常进行修改, 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自己诗词鉴赏知识的更新, 在日常的教学备课的过程当中, 要如同一池活水, 才能够包容各种新的知识。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对传统的中国诗词进行积累以及关注, 更要关注到现当代的诗词发展。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新体诗, 所以其所教导的学生接触的数量也不多。实际上, 现代的诗词因为节奏明快, 意境优美, 也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喜爱以及共鸣。

(二) 尊重高中生的个体性差异, 将学生的鉴赏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 一方面, 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并且发展自己的过程, 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在诗词的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的语感的培养, 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实的状况, 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教师要转变自身对于学生的传统观念, 要认识到当前的高中生并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鉴赏主体, 不能够刻板地接受知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 都是一个具有完整自我审美价值观的个体。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当中, 高中生才是诗词鉴赏的主体, 高中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于诗词的鉴赏感受以及审美价值观去代替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以及感受。高中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且尊重学生的诗词鉴赏的主体地位, 并且让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鉴赏过程当中得以发展, 特别要珍惜学生的创造性的鉴赏理解。教师在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当中, 促进学生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发展, 这样才能够在高中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 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以及诗词鉴赏的手法技巧的掌握

传统的诗词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都是和诗词这一种文学体裁的特征以及审美上的追求相互适应的。诗词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少, 如反语、对比、衬托、双关、通感、互文、夸张、借代等修辞上的技巧, 而表现技巧有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等。所以, 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对这些技巧的特征以及作用, 向学生进行传授, 才能够让学生在解答诗词鉴赏问题的时候, 用词更为准确。不过, 这一方面不能够仅仅依靠填鸭式的灌输, 而是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鉴赏实践上的经验进行剖析、体悟, 这样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才能够有质的提升。学生要通过这些诗词中不同的意象, 去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对于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这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曾祥富.浅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读”的方法[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4) .

[2]史道仁.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 2008, (14) .

8.关于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的探究 篇八

一、培养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

高考试题指向明确,要求简明,解答前一定要仔细审题,注意弄清题目中的问题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承前追问,问的是诗歌的内容还是诗歌的形式方面的问题。审题时要做到对考查目标的细化分析,明确两方面的含义。(一)要明确题目考查的是诗歌的哪个要素,看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二)要审清设问的方式,是直接回答,还是分析阐述式,还是全面赏析式。这样审清题干,避免出现漏答或答非所问、思路不清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近年诗歌鉴赏题的拟题思路看,多以内涵丰富、文学性强的诗词为命题的首选材料。从作品的形象入手,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里所说的 “形象”,在诗论中往往被视为“意象”,由“意象”出发,对作品的思想旨趣的评价,又涉及到诗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境。所以鉴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要从意象、意境入手。

什么是意象和意境呢?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主观情意。具体来说,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景、物,统称为诗歌的形象。而意境则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而韵味无穷的意象才是意境。所以鉴赏古诗词,都是由意象入手,进入深层意境的探究,从而完成诗歌的审美。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想能力十分丰富,许多诗歌的构思就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之上的,那么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虚境”,而诗歌中的“虚境”包括三方面:(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二)逝去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的“故国”的“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三)设想未来之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次就要引导学生领会类比联想,这是由两种不同物之中有一些相似之处引发的联想。如笔直的竹子——人的气质;菊花——人的高洁;落叶——悲秋、失意;暮春——韶光已逝、美人迟暮;捣衣、玉关——征夫;梧桐细雨——凄楚悲凉,等等。神似联想,是诗歌解读的关键,在具体诗歌鉴赏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梧桐、细雨”道尽了李清照晚年的孤独凄凉。

四、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外化,。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是没有见解和感悟,而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了一大段文字,得分率却很低,究其原因就是“胸中无类型,手中无范式”。高考答案要求思路清晰、要点齐全、术语准确。因此让学生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是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答题的基本模式:

(一)意象类: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二)意境类:1.找出诗句的物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4.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练字类: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看其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四)表达技巧类:1.指明表现手法;2.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简要说明表达效果。

(五)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先解释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具体描述出来;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其次,要掌握一些鉴赏述语。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这些术语就更准确和规范。常用的鉴赏术语可以概括为:

景物形象类: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雄奇优美、瑰丽雄壮、虚幻缥缈等。

表达技巧类: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烘托、反衬等

思想类: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等

情感类:寂寞、超脱、豪放、婉约、思乡、怀友;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激愤;恬淡、闲适等

这样学生形成思路清晰,用语规范,不丢不漏的良好习惯,克服了表达难关。

9.京剧鉴赏心得感悟 篇九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10.舞蹈鉴赏心得体会 篇十

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型盛宴,惊心动魄的美!

再说现代舞,自由的舞蹈舞出一颗舞者的心。第一次了解到金星这个人,非常的崇拜这样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向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人。《水月》看了让人非常平静,流淌着的有种中国的古韵味。

民族民间舞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展现了原生态美。打鼓时那种狂野的力量震撼人心。他们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中,释放最原始的自我,于是人便拥有了太阳,月亮,土地最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心跳随着鼓声而振颤,血液随着歌声而沸腾。其实一直想去云南那样拥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去看看,现在似乎更想去了,那个拥有自己的信仰的地方,有种神秘而特别的魅力。

《士兵兄弟》那个限制性的舞蹈,圆盘上的战场似乎硝烟弥漫,两个士兵兄弟携手冲锋陷阵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紧张的情绪由此滋生。《中国妈妈》那是中**亲的博大的胸怀,那是中**亲的包容,慈爱。

舞蹈鉴赏这门课,我更加了解了舞蹈,欣赏了很多很多喜欢的作品,看到了舞蹈别致的魅力,今后再看舞蹈,首先我肯定能够大概辨别是什么类型的舞蹈,然后能从思想,技术,背景等等多方面去欣赏舞蹈,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011071130

郭梦婷

《云南印象》观后感

混沌之初,黑暗之中,是谁敲亮了这个世界,敲醒了沉睡的太阳,红日升起,映红了云南,于是每个人都像是被赋予了无穷的热情,云南开始以它最狂野的方式起舞。

《太阳》是生命之源,那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是用生命的力量去演奏的,芒鼓,象脚鼓,神鼓……他们尽情呐喊,他们尽情舞蹈,他们尽情歌唱,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释放其中,融入其中。为着初生的太阳,为着重生的自己,他们告别黑暗,载歌载舞,热情澎湃。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敲打神鼓的小伙子,鼓随着生命而咆哮,那种震撼的力量,比太阳更火热!

燃烧了一天的热情,太阳落山,云南便慢慢恢复了寂静,月光柔和,然谁看到了悄悄起舞的月亮了吗?生命很微妙,当人们沉睡的时候,自然界总有些东西在慢慢生长着,静静起舞。于是,第二天醒来,惊讶的发现大地似乎更有生机了。

一阵歌声唤醒了沉睡中的云南,嘹亮了四方。她们在《土地》上欢快地劳作,展现着她们最幸福的生活。“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刺柯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用心肝去垫着呢;一个家有女人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起了;男人有了女人么,就不会生病了。”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女人的任劳任怨,勤劳。

男欢女爱,男耕女织,构建最温馨的《家园》。那是爱情,那是亲情,那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生命的传承,一家三口温馨的画面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这是最原始的幸福,这是平凡的幸福。《打歌》唱出了云南的单纯,有羞涩有勇敢。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示爱,最美的歌往往是这样用最简单最淳朴的去描绘。

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一方生灵敬一方水土,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火祭》场上熊熊燃烧着大火,我们虔诚的祈祷,我们用我们的热情祭奉我们心中的神灵,毫无条件的信仰,即便烈火焚身,即便付出生命,每一个舞姿的都是我敬仰的方式。那场祭奠之舞,没有畏惧,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释放后便平静的向着神灵走去,决绝,勇敢。

风雪交加,风吹雨打,什么都不能阻挡我们朝圣的心。我们用最纯洁的歌声呼唤,我们用最热情的舞蹈恭迎,我们朝着那个神圣的地方用我们的生命去朝拜,虔诚,坚定,经受一切困难的考验,经受一切磨难的洗礼。献上哈达,献上我们认为最美,最圣洁的东西。震撼于此,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呢,我这一生到底在为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想要实现的价值,我的目标很简单,教师,或者说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只是坚定地前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场《雀之灵》,空灵的音乐,轻盈的舞蹈。那是自然界的精灵,美丽动人。置身其中,忘却烦恼,忘却尘世,触摸最纯真的心灵,我在音乐中寻找自己。

以上只是我对《云南印象》的一些自己的感受,很喜欢很喜欢云南那个带着中国最原始气息的地方,很想很想去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感谢这场舞蹈带给我的启迪,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原本的自我,于是才能找到最本真的快乐,无关人情世故。

11.关于古诗鉴赏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十一

笔者在半学期的时间里都在和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知人论世,介绍作者,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主旨,从表现手法到炼字的好处,各个知识点,在课堂上都一一涉及。但最近几次考试,学生的诗歌鉴赏题做得还是不大如意,没有多少进步,答题答案没能涉及诗词的精髓部分。笔者评讲的时候学生也心不在焉的,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问学生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了这么诗词,请你们谈谈最喜爱的诗歌,最能脱口背诵的诗词。学生七嘴八舌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学生答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一个学生抢说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笔者问了一句,我们高中《唐诗宋词》一本书,就没有你们所喜爱的诗词?怎么都在背小学时学的诗句呢?学生哑然失笑。

反思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我们讲了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学生,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读诗词是不是就为了那些知识,那些考点呢?当然,考点是应该讲的,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读诗的热情、兴趣,让诗词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诗词,形成彼此的共鸣。试想,没有学习诗词的兴趣,没有情感的共鸣,只有枯燥的诗词分析,内容、形象、主旨三大方面,为做题而做题,死记硬背那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的鉴赏水平怎么能提高?诗词鉴赏课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交流,交流应该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交流。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取智慧,汲取营养,丰富精神,理解诗词作者异于常人的强烈感情,做到与作品的真正融合,从而才可能喜欢上诗歌,才可能敏锐地把握住诗歌的精髓部分,这真是人间有好诗,体悟共鸣是第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重体验。他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是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要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从而达到真正鉴赏的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与诗词作者的共鸣呢?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写写读书简评,或者让学生走上讲台,去讲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出让自己喜欢的地方,内容限定在唐诗宋词部分。没想到,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开始用心地品评诗句,分析其中的妙处,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篇文章,这里摘抄部分内容。

学生1:他开辟了豪放词风,但这首《江城子》却一改豪放姿态,充满了哀婉与相思。词中第一句就将长久郁积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基调。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诗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幅画:一个中年人孤独地面对千里之外的泪眼如花。这个充满柔情的苏轼更能体现出他真实的一面,英雄也有落泪时,这正应了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学生2:我喜欢杜甫的《兵车行》,作为“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兵车行》,让我感受到了“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那种悲惨送行场面;“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那种行人的无奈述说;“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那种百姓困厄处境……然后却等待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结果……真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让人想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纵观杜甫的一生,让我感慨的还不止这些。赞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感叹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欣赏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铮铮傲骨;叹息他“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惨遭遇;感伤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最终结局。

学生3:李煜,李璟第六子,沦为阶下囚后,始终不忘故土,《浪淘沙令》将亡国后的凄凉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采用想象的手法,以梦境的欢来反衬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来写现实的客,表达了李煜沦为阶下囚后的凄凉心境。有人说,最痛苦的不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而是从天堂掉入地狱,李煜的生活就属于后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是他前后生活的真实写照。细细品味李煜的人生,我读出了无奈和悲哀,他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而这一切的根源莫过于:李煜根本不属于朝廷。

学生4: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正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是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有一男生即兴演讲,用文言文写下:“吾读李煜之《浪淘沙令》,叹良久矣,其恨,其愁,其悲,其怨,吾为之叹息。只一人,望江边,叹生活,悲江山,怜自己,是何种凄凉景象……”引来同学阵阵掌声。

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语言,对诗歌进行自己的解读,写得激情洋溢,情真意切,他们已然被诗中的内容、情感所折服,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激起了对诗词的热爱,学习诗词的劲头就更大了,能够对诗词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准确把握。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其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整理、表达能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12.关于俄罗斯文学艺术的鉴赏分析 篇十二

一、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俄罗斯古典文学从普希金到托尔斯泰、契诃夫。他们的作品, 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前世界文学中最辉煌的文学。又由于它是过去时代的产物, 又有着历史的局限性。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先创, 从他开始, 俄罗斯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托尔斯泰、契诃夫是跨世纪的文学巨匠, 即为上世纪的优秀文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又为新世纪的文学开辟了新的篇章。高尔基是19世纪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发展的继承、创造性的继承、革新的继承, 而不是机械的、消极的继承。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是到了出现托尔斯泰时达到了顶峰, 他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之一, 其作品是旧现实主义最有批判力量的代表。托尔斯泰善于深刻分析人物心理性格, 能够把人物内心活动最隐秘的东西显示出来, 这种显示主要通过人物动作与表现的微妙变化显现出来, 对事物细节的真实可达到可以触摸的程度。

二、代表人物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 涌现了一大批著名作家。例如普希金、肖洛霍夫、高尔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等, 他们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文学艺术家, 追求自由是普希金整个创作生涯的主题, 他早在作品《致恰达耶夫》中就呼吁人们响应挽救祖国的召唤, 并把心灵美好的激情献给祖国。在俄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他作了许多诗歌来抨击俄国反动派, 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他的作品将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供世界人民研究。

肖洛霍夫是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又是革命人员, 他的作品反映了坚信生活与不屈的胜利意识。在其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静静的顿河》, 对世界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使他广泛而深入的认识了人们的生活并进行了研究, 从而激励他寻找生活的真理和改造生活的途径, 这些为他的早期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晚期作品则歌颂新国家、新社会、新人、新事, 抨击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制。

三、作品分析

《静静的顿河》是肖霍洛夫悲剧史诗的代表作, 它写出顿河边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国内战争等动荡的岁月里经历的风暴和哥萨克中农的悲剧命运。揭示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建立的艰辛和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和哥萨克人在动荡中走向革命的艰辛和坚强。描述了哥萨克贫农们、中农们、富农、地主等各阶级的关系及在革命中的斗争与升沉, 以及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在革命中的变化。

《静静的顿河》这篇作品又写了世界大战的战场, 战争与革命的激烈场面, 扩展了雄伟的规模与气魄, 真实的描写了战争与革命的历程, 以无情的真实, 体现历史的矛盾。史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最终走向灭亡的哥萨克中农为代表, 具有复杂而曲折的经历, 最终落得灭亡的悲剧, 性格的矛盾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文中一方面说明主人公自己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 他勇敢、诚实、有对生活真理的追求, 他反对落后与残忍, 对阿克希尼娅的爱情是真诚而热烈的。另一方面, 他不能摆脱旧的束缚, 对哥萨克的传统留恋不已, 私有制观念决定他企图寻找第三条道路, 在关键时刻他动摇、不自信、糊涂的精神。

俄罗斯文学, 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它在当时俄国产生过重要影响, 但今天它仍有重要价值。不过, 从现代正确的理论分析, 也有许多作品在当时是落后和反动的, 例如, 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了俄国广大农民反对专政和暴政、反对官方教会的强烈抗议情绪。同时里面又有极为反动的宗教训诫。所以, 对俄罗斯文学, 我们应该发扬好的方面, 批评落后的思想。

四、总结

俄罗斯文学就其历史意义来说, 有着进步的的因素, 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对俄罗斯文学艺术的鉴赏分析应该有理有据, 这样才能创造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文学, 从而带动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

摘要:俄罗斯文学主要是19、20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和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 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其代表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进行鉴赏分析。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艺术,肖洛霍夫

参考文献

[1]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113-115.

[2]马家骏.俄国文学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0-17.

[3]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27-28.

[4]李辉凡.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10-13.

13.美术鉴赏与批评心得 篇十三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一大艺术瑰宝,因为在戈壁沙漠,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这个艺术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加上以宗教的信仰的艺术,为这个沙漠的小世界带着庄严又神秘的艺术气质。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色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色,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华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通过图片欣赏,敦煌的画深深打动了我,非常感叹敦煌艺术的绝妙,每幅画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我想像脑海中在敦煌辉辉的过程中。每个虔诚的画匠真诚的画着每一幅画;每幅画都经过数遍的更改。毕加索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这句话我很是认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线条来绘画人物,和西方大师以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比起来并不逊色。敦煌的艺术成就是我们学习绘画得去更多了解和学习的。

14.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篇十四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 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15.关于陶瓷鉴赏心得 篇十五

一、市场现况简述

有关资料显示珠海陶瓷产品市场的容量巨大, 行内人士估计07年陶瓷产品的需求量约29.5亿, 陶瓷工艺品占了总需求量的0.07%, 且呈升势。目前珠海市的陶瓷产品大致可划分为三类:日用陶瓷类、建筑装饰用品类、工艺艺术类。而生产厂家又以建筑装饰用品类为主, 占所有陶瓷业总数的85%。单从工艺艺术类分析, 因为我们历史文化的原因, 仿古陶瓷艺术占工艺艺术品的55%。所以, 工艺艺术品还是潜藏商机只待开发。据了解, 目前珠海陶瓷用品的主流是建材市场, 较具规模统一收款、统一管理, 规范化程度较高的陶瓷用品市场有世邦、百安居。陶瓷产品主要集中在华夏陶瓷城、世邦、太和这3家, 但是以工艺艺术类为主要商品的商家还是比较少, 都是在装饰用品类的商店里面充当着副商品的角色。发展至今珠海的陶瓷市场已经开始规范化、次序化;并且开始有了自己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结束了市场竞争相对混乱, 相对无序的状态。由于受房地产和旅游业发展的带动, 这两年珠海陶瓷工艺品消费从总量上大幅上升, 但因缺乏科学的市场营销理念, 未能形成气候。很多陶瓷用品类卖场的目光短浅不够重视工艺类室内装饰的陶瓷产品市场开发, 实际上只是一些旅游景点开几家专卖纪念品的小商店, 或者是一些小贩摆的地摊并没有什么规模可言。稍微具有“规模”点的陶瓷工艺品商店都是在豪华的商场或者5星级的大酒店, 进去一看, 价格从便宜的一千到几万不等。其昂贵令人咋舌, 不敢高攀, 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

二、市场开发策略

(一) 商品的质量与造型

据调查陶瓷工艺品在市内陶瓷市场上总量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总产值优势不太明显。其根源在于我市在设计和工艺等创意还不够, 缺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并且没有塑造品牌形象, 贫乏之处主要表现在产品特色和价格跟消费者的需求不一致, 在造型时尚、个性、高雅等方面还有待进步, 其次品牌的命名、设计、广告传播强度等方面, 均存在弱点。品牌形象的感染力和辐射力一旦塑造出, 品牌就会有生命般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消费者才会在众多信息之中, 时刻感觉到品牌的存在, 这就是形象的使然。从本市市场来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们不仅需求高质量产品, 而且对产品功能、造型要求也趋于时尚化、个性化。所以市场对设计和工艺类从业人员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

(二) 商品的市场定位

由于陶瓷工艺品这个市场不但是珠海市而且是中国陶瓷市场的一个“朝阳行业”, 所以我们对于建设初期的品牌来说, 市场空白和大众需求是品牌定位必须同时满足的双重标准。

市场空白即是:价格空白、产品空白、渠道空白、营销手段空白。大众需求即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同时占据市场空白, 又能满足消费需求, 才是有价值的品牌定位。举个例子, 某企业手中有一批陶瓷器皿, 它最初是想作为陶瓷工艺品来销售。卖到哪里呢?卖给什么人呢?国内一些大都市都喜欢用些陶瓷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这个渠道还算是空白的。市场空白找到了, 铺货!结果, 销售不理想。消费者反映, 你们的陶瓷器皿不上档次, 摆在家里不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品味。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要客观充分地分析了销售对象的需求。发现这些器皿可以用来做花盆, 虽然没有工艺品的精细, 但做花盆还是绰绰有余。角度的调整, 催生了全新的品牌定位和销售方针。由于既占据了市场空白, 又符合购买者的需求, 所以, 狂销!

(三) 广告宣传

我记得某洗发水的一句广告语“人靠衣装, 美靠亮妆”,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明白, 我们的商品是需要包装的, 更进一步地说是需要广告来宣传我们的产品。

一个产品如何才能第一时间占据消费者的心灵阵地呢?据调查显示, 喜欢陶瓷工艺品的人大多数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情怀和经济收入。品味比较高雅, 具有很独到的艺术眼光。首先我们的产品要引起这一类消费者的共鸣, 要引起其共鸣就要塑造该产品的品牌文化, 这样产品就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和感情, 自然就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再次, 我们要与顾客互动来增进企业亲和力, 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它可以很快地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增加企业亲和力。广告宣传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的品牌文化, 产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消费者。如果做到了, 一个有文化品味、有生命灵魂、有感情的陶瓷工艺品市场将会看好。

(四) 营销手段———主题营销

主题营销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发掘、利用或创造某种特定主题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它把枯燥的营销活动换变为情感的交流, 让销售充满感情艺术。这样顾客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会得到精神享受和找到感情的归属感, 产生一种心理共鸣。将原本单纯的商品赋予某种主题, 能更好地挖掘商品的卖点, 使销售活动更人性化, 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根据企业主题营销重点的不同可将主题营销分为三个层次:

1) 主题产品营销。营销的重点是主题产品, 通过原有主题产品的改进、新主题商品的开发或其他营销手段等尽可能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 其主要目是获取更多销售利润。2) 主题品牌营销。其重点是主题产品的品牌, 它不再仅着重产品的销售, 而是注重对主题品牌的建立和发展。3) 主题文化营销。这是更高层次的主题营销方式, 它的营销重点不是具体的产品或某一个品牌, 而是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

三、总结

16.关于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新变化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新变化;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与水平就成了高考试题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就历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学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所以对于诗歌鉴赏来说,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上的难点问题。通过对高考诗歌鉴赏进行研究,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与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保证高考的质量。

一、发展背景

现如今,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大纲也进行了创新,且在教学中,诗歌教学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诗歌的质量与数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位与情趣。所以在1993年发展以来,高考试卷上也开始增加了诗歌鉴赏题,并呈现出了逐年扩大的趋势。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具有极强情感与意象,因此对于诗歌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且对于诗歌鉴赏来说,不仅是要对诗歌中的思想与情感进行评价,还要与作者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鉴赏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得对诗歌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样为了应付高考,自身的鉴赏能力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与原本的诗歌教学目标相背离[1]。

二、对诗歌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

想要解决好实际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诗歌,读懂诗歌,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中包涵的情感。以《春夜洛城闻笛》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要引导学生从“谁家玉笛暗飞声”与“此夜曲中闻折柳”开始着手,以此来明确文中的“折柳”其实暗指一首曲子。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针对“折柳”进行分析,明确古人以折柳来进行赠别的习惯,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明确,这首曲中表达了作者的惜别怀远之情[2]。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杨柳”并针对这一意象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古诗。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以后,也可以掌握好这一意象,在回答上也会更有把握。所以可以看出,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如果对基础材料没有掌握扎实,是不可能进行的。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柳与“折柳曲”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样才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向本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总的来讲,这一题目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作品的形象与表达技巧上的能力,且与以往的高考题目相对比,可以看出,作为主观题,还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也是客观题所不能达到的。通过化繁为简,可以照顾到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创建出有效的教学平台,满足了教学大纲的需求。

三、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考题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与批判,但是也是满足语文教学观念与诗歌鉴赏特性的。且与传统的试题进行相互对比,可以促使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引导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可以说,诗歌鉴赏题开始向着主观题的方向发展着。

从题材上来讲,绝句与小令上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形式相比,绝句与小令相对简单一些,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这样在进行表述的过程中,才会有话可说。所以不管是从贯彻教改思想上还是从应试教育的方向上出发,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而学生在这种教学的引导下,才会发表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在考试的过程中,更加自如。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想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保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诗歌,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才会在心中认识到诗歌鉴赏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保证语言的积累,提高在考试中的应变能力[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教学中,要保证可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上出发,不断进行总结与分类,这样才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诗歌进行准确的分析与鉴赏,才会更好的面多高考。

参考文献

[1]陈相元.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

[2]徐飙.考查文学素养 重在多元有界——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4).

[3]沈献章,高森,杨建宇,等.新形态下的语文高考[J].中国考试,2005(11).

17.茶文化鉴赏心得 篇十七

摘录: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在我成长的岁月中,茶是家中必备的饮品,柜子里常有各种装茶叶的瓶瓶罐罐。记得念初中时,每当家里有来客,母亲必然会泡上一壶芳香茶水招待客人。由于父亲嗜好饮茶,好客且又广结善缘,家里常有一些茶道好友们来饮茶聊天,也因此练就母亲泡茶功夫一流,不浓不淡不苦不涩芳香可口。

茶与我有不解之缘,也许是父亲爱喝茶的遗传,抑或自小即在茶香环境中长大,我已深深喜欢上它。每当母亲泡好茶时,那香气特别吸引我,总会迫不及待先倒上一小杯,自己慢慢品尝着茶水的清香,但母亲会阻止不让我喝,生怕会影响睡眠,之后常背着母亲偷偷喝上几口解解馋,过过隐,感觉好舒畅。其实只要不在饭前或睡前喝,是好处多多,可陶冶身心,减缓老化作用,提神醒脑。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只要一杯淡茶水,使人俗念俱消,更能让故友新知相见之时细品香茗,畅饮情怀,悠悠茶香,绵绵往事,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中,在饮茶时得到慰藉。

茶叶除了饮用外,还可用茶粉、茶汁制作菜肴。我特地向妈妈学了几道菜肴,有红茶牛肉、茶汁豆腐、茶烧肉等。食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每当亲朋 来访时,我会献上宴客,与大家分享,饭后沏上一壶茶,大家喝得尽情,谈得尽兴,宾主尽欢。

窗前独坐,静静思考,深深一口温存,与舌尖共舞,与味蕾缠绵,此刻品尝,似乎不在胃里消化,而是脑子吸收,转为灵性的升华,水与茶的交融,幻化成人间极品,浅尝即止,欲语还休,宛如坠入情网,交缠在甘甜与苦涩的迷离中。人生的滋味,如同品茶,境随心转,需慢慢品尝才能领悟个中真味。

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

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

用一种紫砂杯沏茶。把水冲下去,看不见茶叶在水中沉浮、翻滚的样子。隔着厚厚的杯体,猜不透茶叶在水中是开心地舒展,还是痛苦地挣扎。盖上盖,静静等待,等待那茶叶与水交融后所产生的新的体味。过一会,掀开杯盖,淡淡的茶香便弥散开来,轻呷一口,一种淡淡的微苦由口沁入心脾,继而散布全身。坐在电脑前面,一边阅读着精美的文字,一边慢慢品尝杯中的香茗。觉得这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 聚朋会友,洛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茶点,即是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水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生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等等。

老广州饮早茶,其实是一种交际方式。一大早,所需不多,同事乡里的凑到一起,一人一壶习惯了的香茗,再叫上两样想吃的点心,拉拉家常,道道新闻,交流一下心得……退休了的师傅们或者打够麻将的全职太太们等有闲的人空调环境里泡上一个半天,既满足了口福,又饱了耳欲,还不知不觉的打发了寂寞的时间。而做股票的,做期货的,可能就这么一喝一聊之中,即刻就决定了是发达到笑,还是转身就去跳楼了。因为真的假的资讯,都在一个早茶中释放出来了,判断对错,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茶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两饭直落”。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广播稿参考下一篇:教师外出旅游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