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2024-07-09

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9篇)

1.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一

XX乡xx村干部任期和离任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报 告 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做好我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审计组于xx年xx月xx日至xx日对该村xx年至xx年村集体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债权和债务管理情况等内容进行审计检查。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村集体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该村有xx人,耕地面积xx亩,以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基本实现了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两室建设基本完善,较好完成了农

2.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二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乡镇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绩效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有机融合。乡镇领导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 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对强化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层面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难点问题, 制约着领审计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在分析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政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 给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量大、面广。

一般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任期为三到五年, 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多个会计年度, 时间跨度较大。加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 不仅要审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还需审查执行国家的各项法规情况、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 审计范围广、内容多。因此,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集财政、财务、财经法纪和绩效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 存在集中、量大、面广的特点, 不可避免的给审计工作带来相应的难度。

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忽略了“对人”的审计。

现行的部分审计方法多适用于对事对单位的审计, 而与对“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不相适应, 审计评价仅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进行评价, 与领导干部本人缺乏联系。如强调任中审计, 而忽略离任审计, 导致用人与审计脱节;又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多以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缺乏“对人”审计的针对性, 进而弱化了审计效果。

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尺度难以把握。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审事”入手, 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从而达到“评人”的目的。但在实践工作中, 审计组织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缺乏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审计评价, 没有量化界定, 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尺度难以把握, 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二、完善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针对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难点, 审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审计模式、改革审计方法及健全审计指标, 才能进一步完善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

1、采取辐射式审计模式, 确定审计重点。

针对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集中、量大、面广的特点, 审计工作中应改变传统“全盘式”的审计模式, 采取辐射式工作方法, 全方位、多渠道确定审计重点, 提高审计效率。一是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所在的工作岗位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 了解被审计单位各层次人员对被审计人的评价, 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通过被审计人的主管单位或财政、税务等部门延伸调查, 把被审计与所在单位财务运行状况、部门预算审计结合起来, 通过与纪检、检察、计划生育、信访等有关部门沟通情况, 全面收集掌握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和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 确定审计重点;三是内查外调, 跳出“就帐审帐”的固定审计模式, 检查被审计人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情况, 是否存在向单位关联单位转移资金, 再由关联单位以各种名目给机关职工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 顺着资金走向, 确定审计重点。进而根据审计重点, 以资金为主线, 以各项指标完成及债权、债务、决策有无失误为着力点, 以廉政建设为突破口,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改革审计方法, 实现审计工作的既对“事”又对“人”。

改革传统审计方法, 实现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对“事”的监督入手, 落实到对“人”的监督之中。一方面, 采用动态审计方法, 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帮促整改相结合, 强化对审计对象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 逐步改革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 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 做到审计工作的既对“人”又对“事”, 提高审计效果。

3、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评价框架和指标。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职能。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进一步修订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依法规范审计评价内容, 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责任, 做到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 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信、可靠、可用。首先, 正确把握好“责任”的界定和区分。领导责任, 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以外,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各种问题, 都应负有的一定责任。在实际的工作中, 界定经济责任应在审计的法定职责范围内, 同时, 这种经济责任应能通过其履行经济职责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或会计核算来反映;并能通过现有的审计手段和环境条件取证认定。其次,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建立审计评价框架。定性分析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 如经营决策、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等情况;定量分析应针对不同行业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 并采用具体的数据, 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负债增减率、财务收支执行情况等。最后, 设计三个级次的评价指标。第一级、第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履职情况设定, 包括实绩性指标、绩效性指标、合规 (法) 性评价指标、内控制度评价指标及个人廉洁情况评价指标。第三级评价指标则根据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计算, 形成综合评价的指标基础。

三、总结

针对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量大、面广, 忽略了“对人”的审计及审计评价尺度难以把握的难点, 实践工作中审计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审计模式、改革审计方法及健全审计指标, 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福存.浅析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 (11)

[2]姜爱红.新形势下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把握的审计重点[J].中国集体经济.2012 (31)

3.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三

关键词:村干部;经济责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05-1

柳河县为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和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配合好2013年村级三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村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根据柳河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成立了柳河县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柳河县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县村级“三委”换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由县纪委牵头,从审计、农经部门抽调28人,成立4个审计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审计前业务培训。于2013年3月2日至3月 17日,以就地审计的方式对全县15个乡(镇)的219个行政村、385个独立核算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总金额59795万元,审计村干部245人(村书记210人、村委会主任35人),出具审计报告219份。

此次审计内容为任期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及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审计范围是2010年至2012年三个年度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账目。

为了充分搞好这次审计,审计前审计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审前公告”,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将本次审计的依据、目的、审计工作重点以及我们的联系电话进行了介绍。在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审计组要求乡(镇)、村(屯)及被审计村干部提供了有关会计资料及相关的书面材料。在工作中,得到了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农经站等相关单位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账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采取了账内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审计结束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审计对象,征求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并对审计报告作了及时修改。

1 基本情况

柳河县共有219个行政村,385个独立核算的集体经济组织。拥有1654个村民小组,农户65542户,农村人口255270人,耕地面积731832亩,2012年末人均纯收入8785元。截止2012年末,219个行政村固定资产总额为8649万元,公积金总额2840万元,债权总额4963万元,债务总额10338万元。从审计情况看,各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土地及山场发包收入。

2 审计发现问题

一是历史债务沉重,多年来举债搞公益事业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村集体债台高筑。2012年末柳河县219个行政村债务总额10338万元,较2010年初7712万元,新增债务2626万元;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我运营能力太差,入不敷出,负债经营,运行困难。全县219个行政村,本届期内即2010、2011、2012三个年度收入总计26851万元,支出总计28277万元,三年收支相抵亏空1426万元;三是村监督委员会不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责,造成支出不合理,造成非生产性支出过大,柳河县219个行政村近三年支出总额为28277万元,其中:经营性支出659万元,仅占支出总额的2%;四是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不能严格遵守财经法纪,个别村集体收入未能及时存入农经中心代管资金账户,造成坐收坐支。个别村支出票据未能取得正式发票,存在白条子列支问题;五是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集体债务沉重,资源枯竭,集体经济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村级运转举步维艰,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六是村干部三年任期较短。农村工作繁杂,而且连续性强,需要有一支坚定事业心的干部队伍,从现时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时间较短,容易产生短期思想和短期行为,只谋划任期不谋划长远,不利于农村干部思想和农村工作连贯稳定,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稳定发展。

3 审计建议

一是村级搞公益事业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村级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应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忌盲目攀比。建議村级不要举债搞建设,不要增加农民负担搞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二是严格贯彻执行相关财经纪律,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抓好制度落实是关键,加强民主理财监督是保障。建议全县各村要切实抓好财务规章制度落实和理财监督两个方面工作,真正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有序、严格、照章的良性轨道上来;三是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命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议各村贯彻执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和管理。盘活集体资产,增强村集体运营能力;四是建议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村务监督作用。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参谋室”、“减震器”、“监督台”等作用,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取得新成效,更为村级事务的有效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4.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四

文章来源: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 发布人:李愈春 发布时间:2010-3-2 17:43:0

1勐海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情况汇报

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办公室

(2010年2月2日)

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和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做好2010年我县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明确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村级干部任期内的业绩,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农业厅关于认真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09〕100号)及《勐海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海组通〔2009〕71号)的要求,结合勐海县实际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这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是逐步规范我县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防止由于村干部的更换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发生,达到连任干部管理清、离任干部交得清、财务人员算得清、得给村民说得清,确保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协调,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民政侨务局、县审计局、县统计局抽调领导组成勐海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元正任组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吕永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庆礼、县农业局局长杨文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四个督查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海荣兼任。各乡(镇)由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并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及办公室。

(二)专门组建审计小组

针对近年来勐海县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散的实际,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乡两级专门组建由农经、财政、统计、纪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小组,负责对全县85个村委会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在全县村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业务上接受县级业务指导组即县农经站的指导。通过县级统一培训,从业务上保障了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审计过程坚持民主性

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的法律前提下,遵循农村集体财务“村有民理”民主理财制度,整个审计过程让当地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五)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所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可信度,编制填写涉及审计表格(2007年—2009):①分配前科目余额表,②分配后科目余额表,③资产负债表,④债权清查表,⑤债务清查表,⑥固定资产清查表,⑦集体资产清查表,⑧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统计表(省级汇总表),⑨绩效考核表。

全县参加本次审计工作人员数达69人,被审计的村干部数为752人,投入审计工作经费7万元,应开展专项审计85个村委会,实际开展85个村委会。

自2009年12月29日,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局在县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动员大会及培训会开始,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全县85个村委会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到2010年2月2日止已告段落,审计率达100%。已审资金总额为4634.24万元,其中:债权747281.22元;债务2502647.98元(其中含暂存款4840元,长期借款及应付款192377元);现金期初余额279289.45元,期末余额234134.46元;银行存款期初余额587204.10元,期末余额1968321.27元;固定资产期初余额7383115.82元,期末余额22120870.84元。审查出违纪单位1个,违纪件数1件,违纪金额总数33.6万元,其中:已退赔金额总数33.6万元,有1人受到处理。

截止2010年1月26日,县级审计工作办公室已出简报4期,11个乡(镇)级共计39期,分别就前期准备工作、工作动员培训、开展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困难、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并在第一时间报送上级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及督导组组长。全县11个乡(镇)上报实施方案11份(已归档),11个乡(镇)的审计工作总结和85个村委会的审计报告已撰写完毕,并审查通过,且全部整理归档。

2007年前累计债务数为1650689.14元;2009年止累计债务数为2502647.98元。2007年至2009年新增债务数为851958.84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比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村内文明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等。

(六)审计结果全面向村民公开

在村级换届中,村干部任期的经济管理情况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全县把审计结果的公开作为重点环节进行认真监督和落实,并广泛听取群众对审计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农村审计为农民服务的要求。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开展专项审计,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实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对集体财务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使得集体经济活动符合国家、集体、村民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理顺了旧账、纠正了错账,建立了新账,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健全了制度,规范了管理。通过审计发现,全县大多数村委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够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督促他们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产和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和村报账员管理,从而达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促进了农村干部廉政建设。通过专项审计,提高了集体财务的透明度,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监管机制,使财务管理方面有经济问题的干部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帮助,及时处理了问题,清白的干部得到了群众的了解信任,促进了干部的廉洁自律。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廉洁自律、财经法纪意识,促进了基层的廉政建设。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经济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村干部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农村经济健康稳

定快速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五)促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审计工作结束后,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张榜公布等形式,把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布,听取村民的反馈意见,认真查处村民提出的问题,辩明了是非、消除了疑虑,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促进了公开、倡导了公平,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审计工作中要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原则、稳步推进、扎实开展。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及密切配合。主动向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的关键。落实业务经费是实现审计工作的保障。成立领导机构,做好审计工作计划,抽调精干的业务人员是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

(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在查账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严禁借机打击报复。

(三)坚持严格执行政策的原则。在审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以稳定为前提积极催收占欠款,退赔从严、处理从宽、依法纠正。

(四)坚持一查到底的原则。对个别有突出经济问题的村干部,要彻底查清。

(五)坚持确定经济责任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分清主流与支流、前任与后任、直接与间接、主观与客观、失误与舞弊的界限。

(六)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村委会经费开支没有体现“一支笔”的作用。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长时间不交账、不结账、坐收坐支问题比较突出和普遍(这主要表现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向部门和单位所争取到的资金不入账、不做账,导致坐收坐支问题)。

(七)职编偏少,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乡(镇)农经站与统计站合署设置,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作职能增加,工作面临多头,工作量大,由于编制职数过少,队伍力量薄弱,各项工作无法统筹兼顾。从这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暴露出任务繁重,事多人少的矛盾非常明显。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加强队伍建设,搞好业务培训。加强对村委会干部、财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政策法规及财务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切实提高村干部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二)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清查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使村级财务和村干部的经济活动都在有关部门、村民和社会的监督之中,逐步提高村级财务和村干部的经济活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快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正规化示范工作,继续深化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切实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推进。

(四)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体现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体现村民自治主人翁意识。

(五)积极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经营权不变;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在村民自愿、签订委托协议的基础上,使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两权分离,将村级财务移交乡(镇)农经站进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管,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逐步实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通过这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涌现出了三个先进集体,分别是:勐混镇人民政府、勐宋乡人民政府、打洛镇人民政府。他们在这次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态度端正、工作质量高,经县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办公室研究,决定

5.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五

根据镇政府第六届村委会选举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单位于9月15日起对管辖范围内的12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2003—2005年的帐务进行了张榜公布和村组会计资料的整理。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帐务公布

我单位于9月15日起将本届村组3年来的所有帐务到各个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利用公布栏进行了公布,需公布的帐务收入总金额为404261.36,支出总金额为335859.21。进行了分类、分项公布,做到了清晰明了,简单易懂,能够完全接受村民的监督,提高了村组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还村组干部的“清白”,为新一届村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财力保证。

二、帐务清理

我单位于9月15日起对本届村组的帐务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帐务进行了初审,为村组干部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换届选举期间村组的帐务办理

我单位于9月15日起停止对村组办理业务,以防止村组干部在即将离任时突击报帐,对于确实需要报帐的村组,需经村委会书记、主任、结算中心主任、副主任审批后,才予以报帐。阿党镇财政所

6.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六

根据《辉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辉政办函[2013]11号)文件精神,由县农经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审计组,于2013年3月11日至3月25日以就地审计方式对城东村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东村隶属于辉南县朝阳镇,有3个社,604个农户,1736人,耕地面积1300亩,水田500亩,旱田800亩。该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土地、山林、房屋发包收入。本届村委会成员为:书记(村长)左玉财,报帐员李艳英,治安村长吴忠孝,妇女主任马华。任期内:(1)累计债权账面余额2183479.00元,比上任减少3243.00元。(2)累计债务帐面余额20646290.16元,比上任增加19863202.90元。主要是占地补偿没全额拨付。(3)累计固定资产账面余款1223587.49元。

二、审计事项

村财总收入对比情况:3年村财总收入378274.00元。3年村财总支出477156.00元,收支相抵赤字98882.00元,具体事项如下:

1、村财总收入378274.00元。(1)上级补助经费2400.00元。(2)利息收入49875.08元。

(3)土地、山林、房屋发包收入325998.92元。

2、村财总支出477156.00元。

(1)修田间路83390.00元。(2)承包地租金11980.00元。(3)管理费支出:381786.00元。

截止3月份底:现金账面余额借方257823.16元。

三、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是票据抵库存较多.对于遗留款项票据应组织人力调查核实,确属呆死账的经相关程序给予核销,冲其相关账户;属未及时入账的应抓紧入账结算。二是结账不及时。造成会计账目不能真实反映村账实际情况,如:任期内累计债务1634954.90元,比上任期增加1478096.50元,实际情况是增加这部分为归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款没有按时结转到积累科目,造成债务虚增。

四、评价与建议

评价:朝阳村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村干部任职期间:一是本届村委会成员基本能履行村账乡代管、民主理财、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管理制度,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款项达100%。二是财务管理方面,村干部基本能够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内容、票据基本清楚。三是本届村干部能较好地完成区政府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区政府领导干部的好评.但是,依然存在用票据抵库存的行为,违反了现金管理制度的要求。

建议:一是今后在现金管理上应按现金管理制度及其它相关规定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二是村务都督委员会应切实发挥村务监督作用,协同管好用好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要及时做好村级账目的结算工作。对上述虚增债务要及时冲转相关目。

审计组成员: 组 长 付宝峰

成 员 韩凤梅

孙成义

7.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七

关键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甘肃移动

甘肃移动是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于2004年在香港及海外上市, 作为一家海外上市电信企业, 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领域十分广泛, 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工程审计、运营审计、风险评估等, 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必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 近几年来, 随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强,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逐渐增加。笔者拟通过对甘肃移动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 探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 所收集的各类资料不真实、不可靠, 未能全面了解负责人所在企业的情况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 从而导致对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 甘肃移动常见的经济责任风险有以下方面: (1) 因审计程序不当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 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审计原则。目前, 甘肃移动各分公司总经理换届较频繁, 审计任务非常集中, 因此实际做法为“先离任、后审计”。②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受审计时间、审计力量限制, 审前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开展, 因此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掌握有限, 不利于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2) 因审计范围受限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①抽样风险:现代审计中, 抽样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无论采取判断抽样、统计抽样, 都会因样本量不足而产生误差。②取证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现场审计中由于取证范围有限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取证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如果取证不充分, 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3) 因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目前, 甘肃移动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表, 从创收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 但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各项KPI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否真实等评价较少, 造成经济责任界定不完善。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实施ABC分类审计法, 体现“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笔者认为, 甘肃移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通过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以解决“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A类干部指拟晋升、提拔的企业负责人, B类干部指平调的企业负责人, C类干部指转岗、退休的企业负责人, 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应采取不同的审计计划。对A类干部应优先安排审计;对B类干部可尝试探索“先离岗、后审计、再任用”的做法, 即对其无法在离任前实施或结束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 先脱离原来的领导岗位, 审计部门对其实施审计后, 人事部门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任免;对C类领导干部可以先离任、后审计。 (2) 在经济责任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建立风险评级模型, 降低任用领导干部风险。甘肃移动规定:各分公司负责人离任必审, 任期超过两年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灵活安排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通过“同步式”审计进一步完善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 促使审计关口前移, 避免“秋后算账”。在现场审计结束后, 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风险评级并分类汇总, 建立风险评级模型, 根据评级结果为公司管理层领导决策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认为, 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划分为5类:Ⅰ类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Ⅱ类指严重违反中国移动及省移动各项管理规定的问题;Ⅲ类指存在内部控制漏洞及风险的问题;Ⅳ类指影响效率、效益的问题;Ⅴ类指一般差错。审计发现问题按照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划分为红、黄、蓝三个风险等级:红指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事项;黄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会造成一定损失的事项;蓝指对企业经营不会造成损失但需关注或性质严重但影响不大的事项。 (3) 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 增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指标完成评价等向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招投标程序、县公司管理等多领域延伸, “由线到面”地拓展审计范围, 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与其他审计项目的互动, 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挖掘, 以揭示高风险点和管理缺陷。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可大胆运用IT工具诊断、发现问题, 利用SQL、ACL软件分析海量数据, 提高审计效率。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要全方位审视企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进一步梳理企业在市场、网络、服务、财务、法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全面落实各种防范措施。

(4) 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做到客观、公正、审慎。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秘诀”,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 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竞争等主客观因素, 尽可能量化评价。在财务基础评价法的基础上, 要广泛采用专家评议法、分析性复核法、内部控制测评法等六种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量化评价指标。审计评价要做到四个经得起: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外部审计、经得起群众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 最终要做到精准“画像”, 体现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2009:风险管理框架下审计理论与流程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劳伦斯B·索耶, 1998:现代内部审计学实务[M],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3]胡春元, 2009:风险导向审计[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朱锦余、赵新杰, 200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蒙贞, 2007:浅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J], 科协论坛

8.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八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文件

穗办〔2009〕2号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八日

广州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有关审计规范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领导干部,是指市、区、县级市直属党政机关(含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区、县级市、镇、街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和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 领导干部因任期届满或者任期调任、转任、晋升、辞职、退休,或者被免职、辞退和开除等原因离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

第四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因担任特定职务管理运用财政资金、国有资源和国有资本、其他有关基金和资金,以及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机构、人员、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 市、区、县级市应当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纪检监督、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国资等部门组成,各派一名领导和一名干部分别出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成员和联络员。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审计机关。

第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集)。主要职责是:商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通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 市各级审计机关应当设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机构;市、区、县级市直属的党政部门(含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镇、街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根据〘广州市内部审计条 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九条 市各级审计机关按照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分级分层次实施审计。

(一)市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对市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区、县级市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对区、县级市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市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区、县级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授权区、县级市审计机关实施对同级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三)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或派出审计人员会同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四)实施对审计机关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由同级组织部门报经本级党委或人民政府同意后,提请上一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审计。

(五)市各级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对政府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以及政府管理的其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六)遇特殊情况,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量较大的二级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委组织部每年商市审计机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纳入工作计划,由市审计机关直接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条 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镇、街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分级分层次实施审计。

(一)市、区、县级市直属的党政机关(含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镇、街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负责组织实施对属下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负责组织实施所管理企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和审计力量等情况,于每年年底前,会同组织部提出下一年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建议,在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审定后,列入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遇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审计计划项目数量,审计机关应当与组织部门充分协商,由审计机关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审批。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在会同组织部门研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应当建议组织部门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一)领导干部任职的单位已被撤销,无法实施审计。

(二)领导干部已经离开任职岗位2年以上。

(三)领导干部已经定居国外或死亡。

(四)领导干部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五)其他无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

第三章 审计内容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部门(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审计下列事项:

(一)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

(三)专项资金、基金和国有资产管理及使用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及决策结果。

(六)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七)其它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区、县级市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确定审计内容。

(一)审计机关对区、县级市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审计任期内有关的经济决策情况:

1.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2.本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情况及决策结果。

4.制定有关财政政策、财务管理制度情况和执行情况。

5.本级政府资产、债务情况。

6.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7.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二)审计机关在对区长、县级市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审计任期内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和主要经济活动指标的完成情况:

1.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2.本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

4.制定有关财经决策、财务管理制度情况和执行情况。

5.本级政府资产、债务情况。

6.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7.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审计下列事项。

(一)执行国家财政法规情况。

(二)企业经营和发展状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和决策结果。

(四)财务收支及国有资产状况。

(五)内部控制状况。

(六)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镇、街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审计下列事项:

(一)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二)本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及决策结果。

(四)本级政府(政府派出机构)资产、债务情况。

(五)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四章 审计程序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组成审计组,配备相应审计人员。审计机关可聘请社会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参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九条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3日前,应当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当明确列出需要审计的其他有关单位名称,主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审计通知书所列需要审计的其他有关单位。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有关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免职、兼职的文件及职责范围。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内所在单位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包括:财务报表、账册、会计凭证、开设的银行帐户等。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的工作计划、总结以及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纪要等。

(五)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的检查报告。

(六)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书。

(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做好准备、配合工作,及时、全面、如实地提供资料。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之前,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等部门应当积极向审计机关通报被审计领导干部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进点时应当组织召开有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进点会,必要时,可邀请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部门派人参加,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介绍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告知审计范围、重点内容、工作程序,以及其他必须告知的事项等。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根据〘广州市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办法(试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公示。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抽查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草拟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界定研究,草拟审计结果报告(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六条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审计结果报告(征求意见稿)应当向被审计对象征求意见,其中: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审计结果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单位分别征求意见。

第二十七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审计结果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结果报告(征求意见稿)后,应当向管辖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组织部门出具审计结果报告,抄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审计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范围、抽查单位和有关情况的说明。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主要经济业绩及存在问题。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后,应当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以及有关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以及有关单位需要进行处理、处罚的;应向其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应抄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第三十条 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为需要向有关机关或区、县级市党委、政府提出处理建议的事项,应当作出审计建议函提出处理建议,并抄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第三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如果对审计机关作出有关财政收支审计决定不服,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对审计机关作出有关财务收支审计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运用财政资金、国有资源和国有资本、其他有关基金和资金,以及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情况和资金运用效益等审计评价的事项,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不同的领导干部同一类经济责任性质的评价,对不同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属下单位发生同一类问题的定性和引用法规依据,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必须做到同一性,表述必须清楚,口径必须相同,标准必须统一。

第三十五条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存在问题。

第三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负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行为。

(四)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第六章 审计结果运用

第四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工作,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负责统一协调。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国资等部门负责实施。

第四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结果同干部选拔考核、培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作为领导干部选拔、调整、聘任的参考依据,并建立领导干部审计档案。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管理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认为需要的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按法定职权及有关程序办理。

第四十三条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部门收到审计结果报告后,一般在3个月内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书面反馈同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七章 审计工作责任

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审计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责任人建议其管理机关(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绝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议报表等资料。

(二)拒绝、阻挠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三)提供伪证、毁灭转移证据,隐瞒事实真相。

(四)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和证人。

(五)影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按规定制定和提交审计委托建议计划,秉公、正确运用审计结果。

第四十七条 对审计机关查出、移交的问题,接收移交问题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依纪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向同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通报。

第四十八条 上级纪检监察和组织、审计、人事部门,负责对下级相关机关、部门执行本实施办法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审计局会同市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参照本办法执行。

9.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 篇九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审计结果是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是对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任用和奖励兑现的重要依据。几年来,我市审计局坚持对上级领导、对离任者、对审计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01年我局共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35项,查出违纪金额22 210万元,查出小金库4个,金额259万元。经审计有5人晋升,20人平调,4人降职。

一、总体思路“重两头、抽中间”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时间跨度上少则三年五年,多则十几年,要面面俱到地对每一的账目都进行深查,受人力、时间的限制,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确定了“重两头、抽中间”的审计思路,即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重点审查任职期末和接任初期近两年的账目,重点是审计任职期末近两年的账目,如发现重大疑点,随时延伸。“抽中间”是在抓两头的同时,选择其任职期间政绩较为突出、财务收支量大的进行抽查审计,一般审计一年,重点是注重发现有关线索,掌握主要数据,以判断有关主要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审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缓解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避免审计项目旱涝不均的通病,我们积极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把监督关口前移,提前积累离任审计资料,缩短离任审计的区间,使离任审计质量得以提高。2001年,共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6项,为机构改革后的减轻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压力、提高审计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采取“重两头,抽中间”和提前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缓和了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充分节约了时间和人力;二是使繁琐复杂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得以简化,大大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三是便于抓住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使重点更突出,审计更有针对性。

二、审计内容“三突出”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繁杂,头绪多,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查清主要问题,给离任者一个公正的评价?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摸索的主要问题。近几年经过反复探索,我们确立了审计内容“三突出”的指导思想。即突出以理清任期经济责任为中心的主题,突出把任期内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作为第一重点,主要审查预算外资金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三乱问题;有无拖欠、坐支截留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的规费收入和应交财政专户的预算外收入问题;有无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问题;主管部门有无拨款不及时、克扣、截留基层单位经费的问题。对支出主要审查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有无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和专项资金问题;有无乱发、乱分挥霍浪费问题,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问题。再者,突出把任期内资产和负债情况审计列为第二重点,主要是审计核实任职期间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各项应收款、库存材料、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从而确定总资产的真实底数。负债方面主要核实任期内单位负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重点审查往来款项清理是否及时,有无长期挂账及被其他单位和个人占用问题;有无呆账、死账和账外债务,并查明原因。在突出两个重点的同时,我们围绕任期经济责任这一主题,把任期内国有资产的增值和管理情况,办公物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作为略审核实内容,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以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三突出”,既体现了审计重点,抓住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缓解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多的矛盾,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审计方法突出灵活性,注重三结合将各种审计工作经验和方法应用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是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对以往搞其他类型审计项目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根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特点和重点,灵活地加以选择应用。㈠我们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收入的真实、合规、合法性时,主要是运用审阅法、核对法和查询法。如将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拨款数与财政部门实际拨款数进行查询、核对,将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标准与物价部门核批的《收费许可证》上的项目、标准核对,将罚没收入与从财政部门领取的罚没收入专用票据核对,以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截留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的规费收入和乱收费、乱罚款以及私设小金库问题。如我们在对某执法部门领导的离任审计中,首先将该局从财政部门领取的收费收据数量与其财务部门使用和存放收费收据的数量进行核对,然后认真审阅每本票据的收款内容和金额并与账面反映数相核对。发现其入账的收费收据零星、不连号,且每本只有部分收据入账并有超范围收费问题。在查询会计人员未果的情况下,我们又从查询银行账目开始,逐笔审阅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结果发现大量收入款项未入账,证实该局设有账外账。在铁的事实面前,其财务人员终于拿出一套账外账,账面反映该局超范围乱收费70余万元,同时一个90余万元的小金库也暴露出来。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支出项目的真实性、合规和合法性进行审计时,主要采取顺查法、逆查法和核对法。如我们在对某卫生单位领导离任审计时,用顺查法从一张未附收据的支票存根入手查出账外存款500万元。审计人员首先从一张付某施工单位工程款未附收据的支票存根开始,审查该单位1999全部银行付款凭证,并追溯到1998,共发现未附收据的支票存根16张,总金额500万元。在其财务人员搪塞此事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到支票存根所写的施工单位进行核实,发现上述款项实际收款单位为被审计单位,在铁证面前,该单位财务人员才吐真情。原来该单位近几年效益好,就把富裕资金套出存入储蓄所,既多得了利息,又帮助关系户完成了储蓄任务。㈢在审计资产负债情况时利用盘点、核对法查清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今年我们用盘点和核对法查出一起挪用公款案和三个总计金额100多万元的小金库。㈣利用抽查法、核对法、盘点法对债权、债务、库存材料检查,查清外投资和其他资产情况。我们在对某执法部门领导的离任审计中,通过抽查、盘点、核对查出账外资产1800万元,其中房产700余万元,各种车辆92辆,价值770余万元。在灵活选择应用审计方法的同时,我们注重抓好三方面的结合:一是审计方法应用间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最佳审计效果。如在审计债权、债务、库存材料时将抽查法、核对法和盘点法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效率显著。二是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同级财政审计等其他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某些计划审计项目融于临时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中,审后,分离出相应的审计结果报告,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我们把对党校、司法局、科委三个部门的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合在一起。节约审计工作日80多个,扩大了同级审的覆盖面,取得了一花多果,一果多用的效果。三是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资料库的应用结合起来,在制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时,首先调阅有关资料,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有关线索,制订出有的放矢的审计方案,或调用以往审计项目的有关数据,从而提高审计速度和质量。如我们今年在对法院、检察院和自来水公司经理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直接调用该局98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的有关数据,节省大量的审计时间,避免了重复审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审计评价“四到位”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检查和评价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而重点是直接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依照《审计法》和两办的《暂行规定》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其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检查和确认其任职期在本单位实际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忠于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是我们进行审计评价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为此,我们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始终坚持以评价经济责任为主调。在这一主旋律下,我们又根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实际,指出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四到位”的指导思想:一是对离任者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进行评价要到位。重点是对财政、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如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私设“小金库”、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违纪问题时,说明其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合法的,评价时在说明违纪事实的同时还要表明被审计领导的责任。二是对资产、负债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要到位。重点说明其任职时和离任时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用数字亮出被审计单位的家底,简要说明家底变化原因,并说明其暂无法处理的坏账死账、账外费用和账外资产情况。三是对其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进行评价要到位。审计查出的情况按照财经法规加以衡量,就财经纪律方面给被审计者以简要的综合评价。四是在进行评价时区分责任要到位。㈠区分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有些前任领导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对本任领导的政绩产生影响,如接任前已有未进损益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以及前任形成的坏账、死账,不到处理期限的账款等,评价时予以说明。㈡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在本任领导职权范围内的有关经济活动,由其认同或批准的决定、规定、制度,或直接经办、直接签署意见、直接签字报销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认定为直接经济责任,对于非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则认定为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在评价时予以简要表明。总之,在审计评价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评价经济责任这一中心,抓住重点进行评价,不面面俱到,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用数字说话,做到定性准确,简明扼要,用词恰当,一目了然。

五、问题和建议我们认为目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四个难点:一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放“马后炮”,审计结果应用价值不理想。我们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在被审计人员已离任或升迁的情况下进行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使一些本能澄清和避免的问题难以澄清和出现,给审计工作造成了不应有的障碍,致使审计人员的艰辛劳动成果没有在干部任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审计范围难以界定。在对一些下属单位多的部门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的限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的全面审计,究竟对下属单位是全面审计还是抽查审计,审计到下属单位哪一层?无据可依,如果不是全面审计,就难以全面查清离任者的全部经济责任,也难以全面的对其进行评价。所有这些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是账外资产、账外费用难以核准。不少单位基建投资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不做账务处理,抵顶债务或接受赠予增加的汽车不作价入账、外欠招待费、汽车修理费等造成大量账外资产和费用,而离任审计前又没有及时清结,致使有些数据难以核准,从而影响了对离任者的经济责任的正确评价。四是前任和现任有关问题难以界定,主要是前任和后任造成的潜盈亏问题及呆账死账问题。

几点建议: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实行先免职、再审计、后离任制度,地方领导要提高认识,督促组织部门执行,真正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发挥作用,改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放马后炮的消极局面。㈡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实行两年或三年一次的定期审计,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资料库。定期审计内容不仅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还要搞清其资产、负债等主要家底情况,这样在领导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以往定期审计的资料,不用对已审过的进行再度审计,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区限缩短在两年或三年之内,减少账外资产和费用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监督的目的。㈢建立审前座谈调查制度。在每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前,在被审计单位召开有关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知情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掌握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以及账外资产、账外费用的有关情况线索,增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真实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成果。㈣推广领导干部配发办公用品离任前移交登记追缴制度,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领导任期责任审计操作规程(一)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防范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及《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结合本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情况,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第二条 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一)审计时间范围。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包括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所任职务的整个任职期间,一般指到任的次月起至离任的当月;任期内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范围,一般指到任的次月起至决定审计的上月。对重大事项和问题应予以追溯。

(二)审计资产范围。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主管会计单位,审计资产不低于该单位资产总额的80%。

第二章 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

第三条 审计准备阶段是包括审计立项,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确定项目审计组、搞好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的过程。

第四条 审计立项。委托单位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审计安排。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委托单位编制,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组执行,审计组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第六条 审计组由两名(含两名)以上审计人员组成,不包括由委托单位担任审计组长和派出的审计人员。审计组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

第七条 审计组在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必要时,可以向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后进行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包括的内容: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及本收支状况等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分管的工作。

(三)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掌握的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四)对实行会计电算化、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单位,应了解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等,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做准备。

(五)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六)以往接受审计的情况。

(七)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八条 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行政事业部门法人代码证书复印件。

(三)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四)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五)审计档案资料。

(六)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七)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第九条 审前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式:

(一)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

(三)查阅相关资料。

(四)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五)其他方式。

第十条 审计组应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方式、具体实施步骤。

(五)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

(六)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人员和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一条 审计通知书由委托单位起草,报主管领导签发。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送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并取得审计通知书送达回证。

第十二条 收集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资料。依据审计通知书,审计组应当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提供如下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做出承诺。

(一)审计组可以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于现场审计开始之日起五日内,提交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书面材料:

1、职责范围和分管的工作。

2、任期内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

3、任期内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其落实情况。

4、任期内完成上级部门下达或交办有关经济方面任务的完成情况。

5、任职前及任期内重大经济遗留问题及其处理的情况。

6、单位和本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个人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7、需要向审计组说明的其他情况。

(二)审计组可以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提交的材料:

1、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作总结。

2、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3、计划及目标完成情况,上级部门下达或交办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指标的完成程度。

4、与重大投资、担保、资产处置等重要经济活动相关的的合同、协议及办公会议纪要(记录)、档案等资料。

5、有关经济遗留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重大诉讼事项、或有事项;

6、年末财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存货清查盘点明细资料等。

7、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对单位的审查结果、处理意见和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

8、其它资料。

第十三条 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要求审计人员回避的,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回避制度的规定,重新组成审计组,并在实施审计三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第三章 审计实施阶段

第十四条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组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行政事业部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对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有无重大决策失误、严重损失浪费及可能存在侵占国有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等问题,进行审查和初步评价,收集、判断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审计报告及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意见的过程。

第十五条 召开审计组进点会议。审计组开始实施审计时,可召开一定形式的座谈会,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议由审计组长主持,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组介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目的、范围、程序和审计内容以及审计的工作纪律、廉政要求;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围绕审计事项,介绍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机构设置、业务分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目标、廉政纪律等情况。

第十六条 审计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调查方式,深入了解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调查的对象一般包括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的其他政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等。通过调查,听取他们对本单位完成任务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完成情况、涉及管理等其他方面问题的看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和评价。

第十七条 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对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有效性测评。测评的主要方法是: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和测评表(调查表)法。测评时,可以任选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并用。根据测评结果,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修改审计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内容、重点和审计方法。

第十八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前(或实施审计中),应结合对了解到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有关情况和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发现存在下列情况的,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实施方案与被审计单位情况不相适应的;

(二)内部控制测评结果显示审计组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

(三)发现重大违法案件线索,需要改变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

(四)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

(五)其他需要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

第十九条 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可以运用审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开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审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取得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可以采取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必须客观、充分,取证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时取得的审计证据,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和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和盖章的,由审计人员注明原因,并由两人签字予以证明。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

第二十一条 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工作进行督导,并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核。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实施方案中分工负责审计事项的审计过程,运用专业判断得出的审计结论或者查出问题及其依据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其他人不得删改。

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在财务收支、经营活动中有重大决策失误、严重损失浪费及可能存在的侵占国有资产、违反领导人员廉洁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等问题,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执行;

(二)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执行;

(三)事实是否清楚;

(四)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五)引用的法规是否准确;

(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七)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结束前,由审计组长或其指定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审查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审计事项是否按要求已全部实施,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审计事项进行初步评价,并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初步交换审计意见。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由审计组长或其指定的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集体讨论,由审计组长审核定稿。审计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一)标题。关于***(姓名)同志任***(单位名称和职务)期间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如被审计对象已离任,在标题中应注明为原领导干部。

(二)委托单位名称。

(三)导言。主要是概要说明审计的依据,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起止时间,延伸、追溯审计重要事项的情况,以及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情况。

(四)基本情况。

1、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名称、性质、隶属关系,主要工作职责及业务范围,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及核算形式。

2、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情况。

3、承诺情况等。

(五)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执行财经、廉政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本级人民政府指令中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中特别指定的审计内容,由于审计手段的限制,审计中发现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查证的疑点;审计过程中,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自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情况。

(七)审计评价。根据审计结果,综合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主要成绩,指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单位违法违规问题应承担的主管责任或直接责任;说明领导干部本人遵纪守法情况。

(八)审计建议。对审计查实的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提请有关部门做出行政事业处理处罚的建议;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对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政策、规范管理的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或其他人员有关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提请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查、核实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征求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意见。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组写出书面说明,两人签字予以证明。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研究、核实。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予保留,不得遗弃、增删或者修改。第四章 审计内容

第二十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在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第二十八条 审查部门预算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方法编报和批复;预算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是否按照收支平衡和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是否按实际或标准核定,项目支出安排是否符合事业发展计划,项目论证、评估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有无随意性。

第二十九条 收入审计。

(一)拨入经费审计。审查预算数与拨款数是否一致,收入是否全额、及时入账;拨入的专项经费与拨入的经常性经费是否分别核算。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审计。审查预算外资金收入来源是否合法;收入是否全额、及时入账, 有无私设“小金库”问题;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乱集资问题;有无将预算外资金收入挂暂存款隐瞒;有无将应缴财政的罚没款和应缴财政的专项款擅自直接计入本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化大公为“小公”,截留国家财政收入的问题;预算外资金收入是否按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分开核算,有无相互挤占的问题。

(三)其他收入的审计。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合法;收入是否全额、及时入账、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有无 “小金库”,有无截留收入和违规开支;有无贪污、私分等违法违纪问题。

第三十条 支出审计。

(一)经费支出审计。

1、审查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有无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重大开支项目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决定,有无领导干部随意开支;有无会计核算失真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2、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不正当开支报账、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私分国有资产问题;有无违反国家规定请客送礼、到娱乐场所挥霍国家资财;有无违反政府公开采购制度,自行购置高档商品,个人索取回扣;有无挪用公款出国旅游,有无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等问题。

3、审查专项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是否分别核算,有无改变专项支出的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4、人员经费审计。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北京市《关于清理整顿本市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国家公务员收入的通知》有关规定,有无乱发补贴奖金、补贴和实物或有价证券等问题。

5、公用经费开支审查。审查各项公用经费管理有无严格的制度,开支有无完备的手续,使用是否合理、有效。审查公务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超预算支出问题;对办公费用开支有无严格的控制制度,办公用品采购、保管和领用是否办理必要的手续;邮电费、水费、电费等支付或报销有无严格的审查制度,有无公私不清的现象;差旅费报销有无必要的批准手续,是否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虚报冒领现象;行政事业会议费开支是否建立了预算审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有无向下属单位转嫁会议经费问题;招待费开支是否遵守了国家有关规定,有无超标准招待和铺张浪费等问题。对公用经费审查时,应注意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各项报销中有无虚报冒领和超范围、超标准报销等多占多用问题。

6、业务费开支审查。审查业务费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建立必要的控制制度;各项业务费支出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对大宗业务费支出有无严格的批准授权制约;有无将业务费挪作它用或将业务费开支列作公用经费报销,有无将业务收入转入“小金库”乱支乱用。

7、房屋修缮费审查。审查修缮费开支是否符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修缮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化整为零搞基本建设。

8、设备购置费审查。审查设备购置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财务处理是否正确,帐实是否相符;凡涉及控购商品购置,有无办理审批手续,有无违反规定超标准购置等。

(二)拨出经费审计。审查对下属单位的预算拨款是否按照预算项目的内容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擅自改变拨款单位或投资方向、截留、拖欠、隐瞒等问题;有无领导干部超职责范围或直接干预越级拨款等问题。

(三)自筹基建支出审计。审查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招投标运作管理是否符合规范;初步设计概算是否真实、合规;建设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项目使用建设资金,有无挤占挪用和侵占建设资金、损失浪费问题;征地拆迁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竣工决算是否真实;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是否达到预期的工程质量标准;有无利用基建工程串通施工方高估冒算,领导干部从中贪污、受贿,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金流失;有无盲目决策,造成工程重大经济损失等问题。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审计。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审查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二)罚没收入审计。

1、审查执法部门是否按规定执法,有无乱罚款问题。

2、审查执法部门是否存在转移、截留、坐支或未经批准提取留成等问题。

3、审查是否使用财政部门印发的票据,罚没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4、审查罚没收入处理决定书与实际财政罚款收据金额是否一致,有无截留或以实物抵罚没收入等违纪行为。

5、有无贪污、挪用罚没收入。

第三十二条 资产审计。

(一)库存现金审计。审查库存现金,有无账实不符、白条抵库、超限额库存、坐支和套取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问题。

(二)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审计。

1、审查银行账户的开立是否经过有关金融机构审批,有无擅自开户、多头开户或在非金融机构开户,有无出租、出借账户等问题。

2、有无违反规定将财政性资金转作储蓄存款。

3、银行存款账面数与银行对账单是否一致,有无账实不符,将资金挪作炒股、经商办公司或随意借出不作账务处理等问题。

4、有价证券账实是否相符;有价证券变现的溢价和折价是否如实反映;有无违规购买和炒作有价证券等问题。

(三)暂付款审计。审查暂付款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利用暂付款账户隐瞒收入、直接列收列支,有无长期挂账或资金被领导干部、其他单位长期挪用等问题。

(四)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审计。

1、审查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统一核算;资产管理部门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收发、领用、保管、调拨、转让等环节手续是否健全,有无因保管不严盘亏、毁损;有无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损坏浪费等问题。

2、审查任期内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是否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其变价收入或残值收入是否全部入账等问题。

3、对外出租固定资产是否坚持有偿占用原则,取得收益是否按规定入账;有无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属无偿占用单位资产或改变资产所有权,侵占国有资产等问题。

第三十三条 负债审计

(一)审查应缴财政预算收入是否年终全部足额缴清,有无转移、截留或在暂存款帐户挂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二)审查暂存款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审查应交税金及代扣款是否及时缴纳,有无拖欠和偷漏税款等问题。

第三十四条 净资产审计。

(一)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部门的收、支相抵是否平衡,有无搞虚假平衡、赤字挂账。对其赤字要分析原因,对挥霍资财或搞短期行为造成的赤字要予以揭露。

(二)审查结余资金是否全额入账,有无虚列支出隐瞒结余资金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等问题。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部门划转撤并审计

(一)划转撤并交接手续审计。审查划转撤并是否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否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资产作价是否合理,是否办理国有资产的移交、接受和划转手续,有无个人使用国有资产未交公。

(二)资产清理审计。审查所提供的资产清查目录及明细表是否完整,有无借行政事业单位划转撤并之机,擅自处理国有资产,弄虚作假、隐瞒资产或私分国有资产等问题;划转的往来账款是否真实,债权、债务关系是否真实,有无“无债主”现象;有无擅自核销往来账款问题。

(三)资产处置审计

1、审查资产处理方案是否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2、改变隶属关系的或由行政事业单位转为行政事业部门的,资产是否无偿移交,资产是否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评估作价后,转作部门的国家资本金;撤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否全部移交国资管理部门处理;合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否移交新组建的单位,合并后多余的资产是否移交国资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部门事业费审计与行政事业部门经费收入、支出审计内容相同。

第三十七条 行政事业部门专项资金审计。

(一)教育、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审查各项专项资金是否按预算及时批复和拨付;项目立项决策是否科学;项目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项目核算,是否按规定用途和定额标准使用资金;资金结余的处置是否合理,完工项目是否及时组织验收,分析资金结存的原因,评价资金使用效率。

(二)支农专项资金审计。审查有关部门对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滞留、截留或平衡预算问题;项目执行单位有无截留、挪用、转移资金和损失浪费问题;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水利建设资金审计。审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足额安排资金,有无未完成批准的预算;审查资金是否用于批准的项目,项目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做到专款专用。

(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审查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的项目实施情况;地方财政按要求比例安排的配套资金情况,专项贷款的来源、投放、利率是否执行规定;项目是否按期完成;配套资金是否到位,下拨是否及时,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等问题。

第三十八条 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审计。

(一)社会保险资金审计。

1、部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

(1)基金收入审计。审查养老保险部门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擅自对部门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有无转移或隐瞒基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基金增值收入是否全额计入基金;有无不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未将滞纳金列入基金收入;有无向部门套购商品,或接受固定资产等实物,并以抵顶应征缴的养老保险费,造成减少基金收入,以及社保部门挪用、私分实物变价收入;部门是否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无隐瞒工资总额,造成漏缴;是否为承包、租赁人员、停薪留职人员、下岗职工、流动作业人员等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部门有无故意拖欠或拒绝缴纳养老保险费,有无将应缴养老保险费截留,用于部门其他开支等问题。

(2)基金支出审计。审查养老保险管理部门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养老保险金,有无提前、截留;养老保险费的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使用是否合理合法,资金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或挤占挪用;有无扩大或缩小基金开支范围,拒绝支付应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在尚未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金的地区、部门有无虚报冒领、克扣职工养老金,有无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不符合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等问题。

(3)基金管理审计。审查管理机构、个人有无以各种形式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公司、自行或委托金融机构放贷、参与房地产交易、弥补行政事业经费和平衡部门预算,为其他单位提供贷款担保、抵押;养老保险管理部门的决算和有关会计账簿、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安全、完整,按规定实现保值增值;有无贪污、私分等违法行为;社保经办机构是否按规定及时发放,有无虚列支出和挤占挪用等问题。

2、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审查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金,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拖欠、截留等问题;有无擅自扩大或缩小失业保险金支付范围,随意提高或降低支付标准等问题;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及挤占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问题;有无虚报冒领等问题。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审查征收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少缴、漏缴医疗保险费问题;医疗保险基金是否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医疗保险费的支付范围是否按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规定的用途公开管理、核算,有无互相挤占和超范围支付的问题;医疗保险费经办机构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违纪问题。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审计。审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发放,是否单独核算,是否专款专用。

(二)排污费审计。审查排污费的征收是否符合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有无少收、随意减免或另立名目扩大范围征收,有无坐支、截留、挪用问题;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及时上缴;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实现改善环境的预期目标。

(三)育林基金审计。审查育林基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有无少收、漏收、擅自减免,有无截留、挪用,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恢复和扩大林地面积。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审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收益金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是否不按规定征收、管理、使用;有无越权批地,多部门批地,有无国有土地非法出让、转让、占而不用,以权谋私等问题。

第三十九条 社会捐赠款物审计。

(一)接受、分配、使用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1、银行账户、会计核算、账簿设置、凭证形式、记账程序,以及财务机构设置、财会人员职责,是否符合规定。

2、捐赠款物收、拨相关手续是否完备,有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3、资金分配、使用的报告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二)社会捐赠资金收入审计。

1、接受的捐款是否全部入账,并在银行开设账户,是否按照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

2、接受捐赠资金的收据是否合规,收据存根与收入明细账、银行存款和现金是否相符。

3、增值收入是否转入捐赠收入。

(三)社会捐赠资金分配和使用审计。

1、分配、发放、使用捐赠款物的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合规。

2、分配、使用捐赠款物是否按照捐赠者意愿或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挪用、私分和虚列支出等问题。

(四)捐赠物资管理审计。

1、捐赠物资出入库有无内部控制制度,原始记录是否完整。

2、捐赠物资的变价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价格是否合理。

第四十条 行政事业部门政府采购审计。审查部门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是否及时,是否按预算、计划组织执行,分散采购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十一条 审计指标体系。

(一)财务状况指标。

1、资产负债率:衡量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本年或本期负债总额÷本年或本期资产总额)×100%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对外举债。审计中若发现单位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注意查明原因。

2、财务计划完成率: 衡量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实际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

收入计划完成率=(本年或本期单位实际收入额÷本年或本期单位收入计划数)×100%

支出计划完成率=(本年或本期单位实际支出额÷本年或本期单位支出计划数)×100%

3、单位收入情况指标:衡量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各项收入状况及决策力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收入额=本年或本期收入总额÷本年或本期单位平均人员数

预算拨款人均额=本年或本期预算拨款收入÷本年或本期单位平均人数

收入增长率=[(本年或本期收入总额-上年或上期收入总额)÷上年或上期收入总额]×100%;

人均收入增长率=[(本年或本期收入人均额-上年或上期收入人均额)×上年或上期收入人均额×100%。

收入总额包括部门预算拨款收入、拨入专款、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

4、单位支出情况指标:衡量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支出情况。

(1)人员支出平均额: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人均年消耗经费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平均额=本年或本期人员支出总额÷本年或本期单位平均人数

(2)公用支出人均额: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人均公用费用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公用支出人均额=本年或本期公用支出总额÷本年或本期单位平均人数

(3)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额增长率及占总支出的比重

人员经费支出增长率: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人员经费支出增长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员经费支出增长率=[(本年或本期人员经费支出额-上年或上期人员经费支出额)÷上年或上期公用经费支出额]×100%

公用经费支出增长率: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计算公式为:

公用经费支出增长率=[(本年或本期公用经费支出额-上年或上期公用经费支出额)÷上年或上期公用经费支出额]×100%

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经费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本年或本期人员经费支出额÷同期经费支出总额)×100%

公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经费支出中的公用经费支出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公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本年或本期公用经费支出额÷同期经费支出总额)×100%

5、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升降水平: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增减变动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升降水平=本年或本期人员经费所占比重-上年或上期人员经费所占比重

公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升降水平: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比重增减变动情况。计算公式为:

公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升降水平=本年或本期公用经费所占比重-上年或上期公用经费所占比重

6、专项资金情况指标:衡量部门专项资金实际支出和结存情况。

(1)专项资金支出率: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计算公式为:

专项资金支出率=(本年或本期专项资金支出总额÷本年或本期专项资金收入总额)×100%

(2)专项资金结存率:反映领导干部所在部门专项资金结存情况。计算公式为:

专项资金结存率=(本年或本期专项资金结存数÷本年或本期专项资金收入总额)×100%

(3)专项资金支出违法违规率:反映领导干部任职内所在部门专项资金违法乱纪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专项资金支出违法违规率=(本年或本期违法违规支出专项资金总额÷本年或本期专项资金支出总额)×100%

(二)相关财务责任评价指标。

1、招待费支出比率。反映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招待费占公用经费的比例,衡量是否坚持勤俭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范围,标准从事公务活动以及廉洁自律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招待费支出比率=年(任期内)招待费总额÷年(任期内)公务费总额×100%或当年招待费总额÷当年单位公务费总额

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支出比率一般以不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为合规,超过2%为违规。在计算招待费总额时,应扣除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等一次性经费。

2、收入违法违规率:反映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各项收入违纪违规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收入违法违规率=(本年或本期各项违法违纪收入总额÷本年或本期全部收入总额)×100%

3、预算外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率:反映领导干部所在部门预算外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外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率=(本年或本期已纳入“收支两条线”的预算外资金÷本年或本期预算外收入总额)×100%

4、支出违法违规率:反映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各项支出违纪违规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支出违法违规率=(本年或本期各种违法违纪支出额÷本年或本期支出总额)×100%

5、政府采购活动合规性指标:衡量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执行政事业府采购政策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政府采购执行率=(本年或本期实际执行政事业府采购资产和物品金额÷本年或同期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资产和物品金额)×100%

6、重大投资决策程序违规率:衡量领导干部所在部门重大投资决策违反规定程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重大投资决策违规率=(任期内不按程序决定重大投资额÷任期内重大投资总额)×100%

7、其他需要审计的经济事项 第五章 审计评价

第四十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应当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按权责对等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历史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作为评价依据。

第四十三条 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内容和职责范围进行审计评价。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能范围和实际实施的审计范围。

第四十四条 审计评价内容。

(一)任期内领导干部所在部门行政事业任务完成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和财务指标评价。

1、行政事业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应结合预算资金的供应、定额定编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行政事业任务完成情况,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比分析法,即将实际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或上年同期数、本单位执行数与外单位执行数对比,从而得出分析结论。

2、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应根据经费支出明细表和有关材料,结合单位的任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开支定额和开支标准等,分析评价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实际支出与计划任务开支标准和开支定额的差异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收入计划完成、上缴情况。

3、财务状况评价。分析部门预算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合理有效地用好预算资金。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资产结构分析、固定资产分析、负债情况分析、往来款项分析、应缴预算款分析、结余分析。

(二)财务收支真实性和合法性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管理状况,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有无隐瞒收入、设置“小金库”,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有无拖欠、坐支、截留罚没收入,有无拨款不及时、抵扣、截留基层单位经费,有无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和专项资金,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有无违规发放奖金、津贴和实物等问题作出评价。

(三)任期内资产真实、完整、效益情况评价。应对部门各项资金,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各项应收款、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效益性作出评价。

(四)任期内负债真实性和合法情况评价。应对部门各项应付款,各项借款及应交税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评价。

(五)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专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效益情况评价。应对各项基金、专项资金收支是否真实、合法, 各项基金保值增值是否合规、合法,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作出评价。

(六)任期内遵纪守法及遵守廉政纪律情况评价。应对有无贪污、私分、侵占国有资产,有无违反规定吃喝招待、请客送礼、挥霍浪费、收受贿赂,有无违反政府采购制度和有关规定购买小轿车等专控商品,有无违规装修住宅等问题作出评价。

(七)管理和内控制度情况评价。应对部门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执行运作是否有效以及内部管理是否规范作出评价。

(八)对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特别交办的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有关的事项作出评价。

第四十五条 审计评价标准和方法。

(一)行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业绩(或预算执行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1、以任期内经济责任目标(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或者任期各计划目标)为标准,认定任期目标合理性的同时进行分析。

(1)实际完成的主要绩效指标高于任期目标的,可认为任期工作目标完成较好。

(2)实际完成的主要绩效指标接近任期目标或占任期目标的95%以上,可认为任期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3)实际完成的主要绩效指标低于任期目标的95%,可认为任期目标未能完成。

2、以前任实际水平或同期同地区、部门或单位平均水平为标准对经济指标进行可比性分析。

(1)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高于前任水平或同期同部门、单位平均水平的,可认为经济效益提高或较好。

(2)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与前任水平相近或与同部门、单位平均水平相近的,可认为经济效益一般。

(3)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低于前任水平或低于同部门、单位平均水平的,可认为经济效益下降或较差。

(二)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评价

1、下列情况,可认为会计核算真实地反映了领导任期内财务收支情况。

(1)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会计账户设置符合所使用的会计制度。

(2)财务会计处理虽存在违规行为,但性质不严重,数额在审计金额的5%以下,并且接受审计建议作了调整。

(3)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会计账簿、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未发现缺漏、误差。

2、下列情况,可认为财务会计核算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财务收支情况。

(1)会计报表个别重要事项的编制不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

(2)财务处理的违规金额在审计金额5-10%(含10%)之间。

(3)会计报表、帐薄、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有少量的缺漏,使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

3、下列情况,可认为财务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任期财务收支情况。

(1)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会计准则和现行财会制度的规定。

(2)财务处理的违纪金额在审计金额10%以上。

(3)伪造、变造或隐匿、谎报会计资料的行为,违反承诺提供虚假的经济事项情况和有关资料。

(三)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评价标准。

1、未发现财务收支存在违法违规事实的,可认为财务收支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

2、发现财务收支问题较少,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的5%(含5%)以下,且情节较轻,可认为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有一定的违规行为。

3、如果发现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事实,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10%之间的,情节较轻的,可认为财务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4、下列情况可以认为财务收支存在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1)财务收支问题较多,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10%以上。

(2)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和相关材料,阻碍审计审查行为。

(3)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私设“小金库”。

(4)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行贿受贿、走私贩私、贪污挪用和集体私分公款公物等性质严重的问题。

(5)违反《税收征管法》偷税数额在l万元以上且占应交税额10%以上,或骗取国家退税款在1万元以上的严重问题。

(6)拒不执行以前审计处理处罚决定。

(四)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1、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同时符合下列情况的,可认为其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1)内部控制完备率达95%以上。

(2)关键控制点没有遗漏。

(3)控制制度全部有效执行。

2、发现下列情况,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有效。

(1)内部控制完备率在90%-95%(含95%)之间。

(2)关键控制点仅有个别遗漏。

(3)有某个或某个局部没有严格执行。

3、下列情况,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无效:

(1)内部控制完备率在90%(含90%)以下。

(2)关键控制点有较多遗漏。

(3)控制制度没有严格执行。

(4)出现重大误差或舞弊,不能及时发现与纠正。

(五)审计评价中注意事项。

1、在计算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时,应以审计查实、调整后的确认数据为基础;如引用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须注明来源。

2、各种评价指标应以完整的会计为计算期间,进行分析比较,作为评价的基础。

3、审计人员在计算评价指标时,应根据被审计行政事业部门的特点有选择地选用有关评价指标。

4、其他需要评价的经济事项. 第六章 审计终结阶段

第四十六条 审计终结阶段是委托单位审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出具并送达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监督审计结果执行落实情况和建立审计档案的过程。

第四十七条 审计组提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一)审计组应当在收到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书面意见或征求意见期限届满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二)审计组应当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委托单位复核。

(三)审计组长应当对提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不得将审计过程中查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廉政纪律规定的行为和问题隐瞒不报。

第四十八条 公司复核人员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二)事实是否清楚。

(三)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六)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第四十九条 委托单位审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后,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终结。

第五十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做到审结卷成。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操作规程未涉及到的其他事项,按有关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

一、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三、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

四、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

上一篇:英语课堂应注意的环节下一篇:空中交通管制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