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地理试卷

2024-08-22

航空运输地理试卷(精选15篇)

1.航空运输地理试卷 篇一

航空运输地理考试重点(原来布置的练习重点也要准备!!)

绪论

地理学的显著特性(两个):地域性、综合性。(P1)

航空运输地理的特点(两个):综合性、应用性。(P195)

第一章

1、航站进近着陆引导设备(P6)

(1)PAR:精密进近雷达,提供着陆辅助引导。

(2)NDB:提供相对着陆方位引导。(07级考题)

(3)VOR/DME:提供准确方位和相对距离(航路和机场均可)。

(4)ILS:仪表着陆系统(盲降),提供进近着陆引导。(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场配备)

(5)在ILS系统中,真正能实现盲降的类型是ⅢC。(P11)

2、航路导航的概念:由导航台站引导,可为飞机提供准确方位和相对距离,为飞机定位。(P6)

3、航路导航设备:VOR/DME。(P6)

4、地球上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1)在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2)在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3)在赤道上,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4)在赤道向两极,偏转程度增大。(P10-11)

第二章

应用题(计算题)

时差的计算(将老师发给同学的第1-3章总练习中应用题的9道和《机场服务概论》P48例3,即校考题,全部做会)

第三章

1、天气(气候)的基本要素(4个)(P30)

2、气温水平分布的影响:夏季:高温使发动机推力减小。高原地区与低压配合,造成航班全重减载。冬季:雨雪造成不利影响。降雪造成北方机场航班延误、停航。(P31)

3、气压对飞行的影响。(P33)

4、风对飞行的影响。(P33)

5、降水的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P31)

6、对流层、平流层的天气特征(P35)

7、雾、幅射雾、平流雾的概念(P42-43)

8、雾对飞行的影响(P42):浓雾严重妨碍飞机起降,是造成航班延误最主要的天气之一。(P42)

9、平流雾对飞行的影响比幅射雾严重。(P43)

10、雷暴的概念。(P43)

11、雷暴的危害及对飞行的影响。(P43)

12、飞机颠簸的概念。(P44)

13、飞机颠簸的危害及对飞行的影响。(P44)

14、台风的概念:气旋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较大尺度的强烈空气涡旋,在太平洋西部称为台风。(P46)

15、台风对飞机的危害:严重威胁飞机安全,造成航班中断,吹翻停在机坪上的飞机。(P47)

第四章

1、世界主要国际航线的分布特点(3个)。(P49-50)

2、世界主要国际航线(11组):主要是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欧亚、北美航线组成了北半球中纬地区的纬向航空圈带,是当今世界航空运输的主流。(P50-53)

3、空港城市的类型(5种)及主要代表城市(北美、欧洲、亚洲)(P55-57)

4、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要素:航线、机场、航空公司(运力分布)。(P69)

5、航线网络结构的三种类型及各自的定义。(P69-P70)

第五章

1、中国经济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为9.6%,增长了27倍。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实体。(P76)

2、中国七大航空区域。(P80-83)

3、中国国内航线的分布特征。(P89)

4、中国国内航线结构以城市对式为主,开始向轮辐式航线结构优化;航线客货运量以干线为主,支线网络尚未形成,运量较低。(P89)

5、中国国内主要航线。(P90-91)

6、中国主要航空公司特点:(1)三大航空集团在我国空运的地位和作用:中航、南航、东航构成我国空运市场主体,市场份额超过全国市场80%以上。(P108)(2)四大航空集团空运生产量所占比重(%):中航:28.5,南航:27.9,东航:24.1,海航:7.6。(3)三大航空集团的特点。(P112-114)

第六章

1、IATA分区及其对各区的定义:IATA一区是指南、北美洲大陆及其邻近岛屿。IATA二区是指欧洲、中东、非洲及其邻近岛屿。IATA三区是指亚洲、大洋洲及其邻近岛屿。(P119)填图题:(必须在地图上正确填出)

1、中国中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空港城市三字代码:(1)华东:上海浦东PVG、上海虹桥SHA、杭州HGH、厦门XMN、南京NKG、青岛TAO、福州FOC、济南TNA、南昌KHN、合肥HFE、常州CZX、南通NTG。(P97)(2)中南:五大机场:广州白云CAN、深圳SZX、珠海ZUH、香港HKG、澳门MFM;海口HAK、桂林KWL、武汉WUH、长沙CSX、郑州CGO、南宁NNG。(P99)(3)华北:北京首都PEK、天津TSN。太原TYN、呼和浩特HET、石家庄SJW、秦皇岛SHP、大同DAT。(P101)(4)西南:成都CTU、昆明KMG、重庆CKG、贵阳KWE、拉萨LXA。(P104)(5)东北:沈阳SHE、哈尔滨HRB、大连DLC、长春CGQ。(P105)(6)西北:西安SIA、乌鲁木齐URC、兰州LHW、西宁XNN、银川INC。(P107)

2、世界北美、欧洲、亚太地区空港城市三字代码:(1)北美:纽约NYO、华盛顿WAS、温哥华YVR、多伦多YTO、蒙特利尔YMQ、西雅图SEA、洛杉矶LAX、旧金山SFO、安克雷奇ANC、亚特兰大ATL、迈阿密MIA、波士顿BOS、芝加哥CHI、达拉斯DAL、沃斯堡DFW(P128图紧邻DAL左侧)、休斯顿HOU、渥太华YOW、檀香山HNL(P128图未显示)、拉斯维加斯LAS、明尼阿波利斯MSP。(2)欧洲:伦敦LON、巴黎PAR、法兰克福FRA、罗马ROM、马德里MAD、里斯本LIS(P132图最左侧国家内)、阿姆斯特丹AMS、莫斯科MOW、斯德哥尔摩STO。柏林BER、维也纳VIE、日内瓦GVA、米兰MIL、雅典ATH。(3)亚太:东京TYO、大阪OSA、首尔SEL、釜山PUS、新加坡城SIN、曼谷BKK、马尼拉MNL、卡拉奇KHI、达卡DAC、德里DEL、悉尼SYD、墨尔本MEL。

民航概论考试重点(原来布置的练习重点也要准备!!)

1、飞行中飞机所受的四个力以及这四个力之间的关系:

升力与重力、推力与阻力,两两成对。仅当升力大于重力、推力大于阻力时,飞机才能正常飞行。飞行中,飞机的各种合力为0时(升力与重力、推力与阻力平衡),飞机处于平衡状态,匀速平飞。推力大于阻力,飞机加速;推力小于阻力,飞机减速。

2、飞行规则的分类:通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

3、飞行规则的设置目的:保证空中交通安全有序。

4、所有航线、航班的定义。航线、大圆航线:以通过航线两点间的大圆圈线作为航线的叫做大圆航线。等角航线:以通过航线两点间的等角线作为航线的叫做等角航线。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地区航线、国内干线、国内支线、地方航线、航班、国际航班、国内航班、地区航班、定期航班、不定期航班。

5、航空公司离港工作的内容:旅客办理登机手续、载重平衡的计算、航班控制。具体包括:

(1)旅客办理登机手续:订座--购票--行李交付安检--办理值机手续--人与手提行李的安检--候机--登机--起飞。值机手续的停办时间规定:在飞机起飞前30分钟办完。(2)载重平衡的计算。(3)航班控制。

6、航空公司做好离港工作和一个航班的组织的目的:在起飞前,把旅客组织安排好,保证航班不延误。

7、航空公司在一个航班的组织情况:(1)维修部门:对飞机维修检查,决定飞机能否飞行。

(2)航务部门:收集气象情报,安排机组,制定飞行计划,通知空管单位。(3)销售部门:销售机票,办理货物托运。(4)供应部门:供应机上用水,配餐,加油。(5)运输部门:为旅客办理手续,旅客通过安检,登机,装载货物、行李,计算载重、平衡,送交机组随机文件。经放行,飞机起飞。

8、适航性的定义:指航空器适宜在空中飞行的性质或性能。

2.航空运输地理试卷 篇二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或者说一个善于讲评试卷的教师,通过试卷的讲评,能让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与整理,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通过试卷的讲评,能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试卷的讲评,能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并且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加以改正。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讲评试卷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充分准备

教师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答题的情况,在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有针对性。

1.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及时地评阅地理试卷,阅卷要讲究实效性,为试卷的讲评高效化奠定基础。如果批阅不及时或者周期拉长,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要么忘记了当时的答题思路,要么失去寻求正确答案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对错题的及时纠正和对相关知识的弥补。

2.教师在下发试卷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和更正。有些错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能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思考后依旧找不到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有侧重地讲评。

3.在试卷讲评前,要归纳统计。归纳和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这样难免会有遗漏。

4.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还要做好试卷分析工作,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分析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对一道错题,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错误。教师如果对错题仅仅是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学生在以后答题时在同一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5.在讲评课前,学生也要认真自查自纠。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样也使自己的听讲更有针对性。

二、认真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要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在地理考试中,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时,还没有看出考题的命题意图就急匆匆地开始答题,就会致使结果答非所问,成绩不理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常审题的训练。

因此,在讲评时,教师要结合目前初中地理的常见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如,笔者在讲评试卷时,会总结出目前地理试卷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审题的要点: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审定解答对象,审定限制条件,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等。此外,还要结合具体试题,告诉学生哪些是题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地图符号,其实质性的要求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弄懂题意,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思路。

三、灵活拓展

试卷讲评时的灵活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教师应依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试卷讲评时拓展更多内容。至于拓展什么、怎么拓展、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怎么控制,教师就要把握好分寸。但有一点必须坚持,即教师在对试卷的讲评中,要让学生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试卷讲评时还要灵活拓展,忌空洞,忌不切实际,应尽量围绕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思考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最好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会说、敢好,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紧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涉及到人类的吃、喝、住、穿、行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试卷讲评的拓展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最终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成绩的目的。

3.地理试卷讲评课刍议 篇三

讲评是师生密切配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强化知识和训练能力。讲评时,要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在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套讲评课的方法,其基本环节可归纳为“自查自纠—合作探究—问题统计—问题评析—矫正巩固—补偿训练—错题收集”七个环节。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再次审题、翻阅教材等方式,使那些简单错题得到解决,避免在已知、已会的题目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首先相互讨论、争辩,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对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标在试卷上并上交,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统计,找出典型错误例题。

典型错误例题的确定必须是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对典型错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人手,从概念、规律认知、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举一反三。典型错题的剖析不宜过多,一般2~3题即可。如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一般要求学生从优势和缺点两方面去分析。

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可发一份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学生做好后,我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之间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再出类似的题目重做。也可当作课后作业,直到纠正错误。如针对上面我再出这道题: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35题:读江苏省区域位置图(图略),并结合文字资料(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同样要提醒学生主要条件应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六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其次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读性受到破坏。如台州市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选择题第8题与“全国相比,丁表现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可以说明该省(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实际上增加是一种趋势,答案改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比较合理。另一方面要分析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三、引导高效拓展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显然就题论题的讲评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通过试题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如分析了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32题“读图(图略)填表比较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后,又可设置下列变式题:①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40°~60°大陆的西岸?②非洲和南极洲为什么没有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③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面积小并呈狭小条带状?④假设北美洲西部没有高大山系的阻挡,该气候分布面积有何变化?又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比较大,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拓展到此地区种的瓜果特别甜,而大棚种出来的农作物为什么质量不好,又拓展到吹过大棚门的风是向里吹还是向外吹(热力环流向里吹),拓展到此区域野外生存要夜行晓宿,此地区动物也要夏眠的原因。

四、指点解题技巧

学生答题出错,除因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外,还有审题不清、解题方法和思路有误、答题不规范等,因此指导学生时常剖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必不可少。如讲评时,教师可展示学生精彩解答与代表性错误事例,让学生感受;指导学生审题,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关键,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力求做到答案的思维严密而流畅、表述有条理而科学、书写整洁而清晰。

五、调动学生参与

4.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篇四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广,从题型、分值、知识结构等方面看,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试卷中包括了第一章区域的特征,发展差异及联系。第二章中包括了荒漠化,湿地,田纳西河及鲁尔区的知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知识。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是一份比较理想的阶段性评价试卷。

二、主要差错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

第2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当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本题的正确率为70.8%,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是不太牢固。

第7题与第8题考查的是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中所经过的地理环境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正确率为56.8%和60%其中所经过的地理环境为自然地理部分中的气候,学生对气候的把握不太牢固,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本题中学生应该是审题不仔细而导致正确率不高。

第14题与第15题考查的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线路的方向和意义,正确率分别为67%和62.2%学生对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没有区分开,本题问的是其工程对西部所产生的意义,一部分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当成是东部和西部共同的意义,因此有部分选择C选项的。

第17题考查的是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正确答案为C选项,正确率仅为58.4%,其中35.1%选择的是A选项。这两个选项中一个为工程措施一个为生物措施。学生认定为工程措施为最有效的,没有考虑到根本的措施。

第22题的正确率仅为34.6%,本题考查的是田纳西河流域的范围,然后再考查美国的农业带,但学生对田纳西河的流域范围认识不清楚,以至于本道题的正确率过低。

第23题的正确率为57.8%,本题考试的是该农业带所处的是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学生最容易混淆。

第24题考查的是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本题的正确率为66.5%,学生选择B选项的较多,没有考虑到钢铁过剩的原因。

第27-30题考试的是遥感部分知识,正确率分别为30.3%,40%,58.9%,47%,其中27和28题

学生对遥感RS的应用没有理解清楚,29题和30题学生没有把3道题融合在一起使28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30题应该把地形与气候结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2非选择题

31题考查的是区域的发展差异其中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省区知识,中国省区的简称,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记得混淆,各省区都记得混淆在一起。

第(2)题失分是最多的,学生对各区域的地形掌握的不牢固,各地形的分布情况,其中植被类型学生没有理解清楚,答的都是植被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农业生产方式中,学生同样是没有理解清楚要答写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而答的都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较多,因此本题的分值一般的都为3分左右,第(3)小题中为双选题,正确选项应为BC而部分学生答的是CD而D选项中不应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32题考查的是美国与中国农业的对比情况,本题的失分率是比较少的一般都在7分左右,本题主要使学生分析中美两国农业的区位条件,此类题一般都在课堂当中都使学生能够掌握住,因此学生可以分析它们的自然条件。本题整体较为容易。

33题考查的是湿地,东北沼泽地区,第(1)题考查的是湿地形成的原因,失分点关键的是在于文字的表达不够准确,语言答题不规范。第(2)题考查的是湿地的作用,价值和功能,本小题难度不大。第(3)题失分也是较多,学生没有分析到即满足经济效益,又能够满足生态效益的产业。对此题的功能把握不太透彻。

34题为非选择题中最复杂的一题,失分率为四题中最高,其中第(1)题为区域中城市的分布差异,而学生对于题整体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第(2)题考查A地形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以及该区域的地势特征。学生在本题当中分析成因和地形地势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准确分析图中的等高线信息,以至于失分率较高。第(3)题得分率不低,对于能源和工程认识较为准确。而在地(4)题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本地的优势所在分析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一般都可以答到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但是对于其位于边境来发展边境贸易,答题较少。

总之,从本试卷总体来看,选择题较为容易得分率较高,非选题中,难度适中,但学生对试题的书写表达不太准确,以至于失分较高,整体试卷难度适中,能够发挥出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育才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5.高一地理期中试卷答案 篇五

灌南高级中学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必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DDBBC ACCCC11—20BAAAABCCCA21—30AAABC DBACA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40BBBABBAAAB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6分)(1)埃及118.36(2分)(2)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1分)

(3)人口死亡(1分)(4)丁丙(2分)

42.(7分)(1)居住(2分)

(2)呈块状(条带状)分布;沿交通线分布;紧邻居住区。(3分)

(3)外缘(2分)

43.(8分)(1)A高

(2)ABAA

(3)AA等级高,城市规模大,人口数量多

44.(9分)(1)商业地租水平线住宅地租水平线工业地租水平线

(2)商业住宅工业

(3)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3分)

6.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篇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末考试既是对学生这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50%,综合题5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5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2.3.7.8.17.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4.6.13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6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1、2、22、18、14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4、20、16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综合题考察了经纬网、二分二至图、等高线、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气候,考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到不同的情境中赋予人文性。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时课堂上的“陌生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自身方面分析,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更加周全,照顾到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活动,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收获,有长进。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比较扎实,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还是应该多提、多问,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过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使用教材。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

4、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予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刘连红

7.浅析地理高考试卷中的绘图题 篇七

一、2007~2013年高考试卷中绘图试题汇总及分析

表1 2007-2013年高考试卷中绘图试题汇总表

近几年绘图试题考查特点分析:

1) 2007年以来, 高考试题对绘图能力的考查有增多的趋势。山东、四川、海南、重庆、安徽五个省份有考查, 而且四川、山东两个省份的高考试题连续三年都有考查。试题分值比较低, 一般为2分。2) 试题中对于绘图的要求非常明确, 限定条件比较多。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36 (1) 要求在图幅中部, 用“==>”符号 (“==>”画成3厘米左右长) , 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6 (2) , 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 (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2010年四川文综卷36 (5) , 请在图12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 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 以正确表示图11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卷36 (2) , 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 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 (要求用带箭头线划, 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 试题中给出方法、提示等帮助信息, 便于学生动手绘图。例如: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6 (2) , 在制作地图时, 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22题,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 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4) 绘图所考查的知识以自然地理为主。高考试题中绘图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等值线的判读、降水变化规律、风向、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等, 都是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

二、高中地理绘图考查点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中的绘图内容很多, 以自然地理为主。1) 基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基础知识绘图。在光照图中绘制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 标示昼夜半球, 画出晨线、昏线、太阳光线、太阳直射点等。画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 (考虑偏转) , 绘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示意图。2) 岩石圈绘图。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绘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标出板块的移动方向, 在断层中画出岩层的运动方向等。3) 大气圈绘图。画出大气的受热保温过程示意图, 画出常见的热力环流模式图: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某地的高空或近地

面的风向、标明高压脊或低压槽, 画出某地的盛行风向或主导风向, 绘出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示意图, 标出锋面气旋中雨区的位置等。4) 水圈绘图。画出水循环的环节并标注名称, 画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画出洋流的流向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直) 等。5)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绘图。在等值线图中标明等值线的数值, 画出等高线, 绘制地形剖面图等。6) 人文地理多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绘制人口统计图, 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画出自然增长率曲线, 画出人口迁移方向等。7) 可持续发展示意图。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示意图、生态工业发展示意图等。

三、绘图试题展望

“无图不成题”已成为地理试题的特色, 图表与地理基础知识的结合是目前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高考地理试题一直重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 对学生填图、绘图能力考查的比较少。高考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 目前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训练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而基本上不考虑绘图方面的训练, 导致学生对图表的认识比较片面, 只知道看图、读图, 不知道怎样绘图, 动手能力非常差。图表的填绘是地理学科的特色, 相对于读图、析图, 填图和绘图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绘图不仅仅是在图中画几条线, 或是画几个箭头, 而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准确运用, 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是非常好的高考试题类型。今后, 绘图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会增加。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绘图能力的训练。

四、备考策略

在日常地理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 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 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 还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 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一) 课堂上设置绘图环节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合适的绘图活动, 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 强化训练。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教材中的地理图片、教师对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 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 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 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地理图像, 明确绘图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 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 以达到精确化程度, 提高绘图能力。动口就是评图, 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 找出不足, 总结经验, 提高认识。例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 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呢的形成示意图, 并要求学生标出冷气团、暖气团、锋面表示符号、雨区范围等。

(二) 在平时的检测题中增加绘图题

俗话说:熟能生巧, 只有平时多练、多琢磨, 水平才能提高。在平时的检查试题中增加一道绘图题, 让学生认真练, 坚持一段时间, 学生的绘图能力也将有很大提高。

(三) 知识图形化

通过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引导学生把相关内容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

(四)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组织对地理绘图有兴趣的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绘制各种地理图表, 定期展示学生的绘图成果。结合乡土地理、当地旅游景点, 引导学会绘制当地的旅游地图、家乡特产分布图等。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尤其是地理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

8.测试卷33 世界地理(二) 篇八

读下图,回答1~2题。

1.站在图中MN与XY的交点,不能看到的点是( )

A.a B.b

C.c D.d

2.若a、b、c、d为四个居民点,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计划蓄水位达到175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

B.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该地区将出现两个小岛,b、c、d将被水淹没

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

读下图所示岛屿,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两岛位于大西洋,②④位于太平洋

B. ②④两岛屿上主要居住黄种人,①③两岛上主要居住白种人

C. ①②④三个岛屿上都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D. 森林和水力资源都丰富的岛屿是②和③

4.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处有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湖,属构造湖

②处海洋深邃,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③处沼泽广布,与地处高纬、地势低平有关

④处森林密布,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关于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形成与盛行风有关,乙与盛行风无关

B.甲、乙两洋流的流向无季节变化

C.甲、乙两洋流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

D.甲、乙两洋流的形成均与盛行风有关

读下列四个半岛,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8.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据此完成9~10题。

9.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

A.耕地和水能 B.地热和耕地

C.地热和水能 D.硫磺和水资源

10.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反映东京气候特点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1.读美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A 、B 、C 、D 、E 。

(2)美国本土西部沿海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气候和 气候,试分析这里气候呈狭长形分布的原因。

(3)图中C区域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区,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1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汗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付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m,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左下图)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右下图)

(1)简述图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汗走廊放牧的原因。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9.黄石二中地理试卷分析 篇九

湖北黄石二中地理组

一.试题评析

本次八市联考地理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读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主观题对审题的要求较高。

第1―3题,主要考查对图形、表格信息的分析能力,结合了对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变化、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区位条件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第4-5题,将产品周期理论与产业转移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出来以某企业为背景考查,要求学生有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6-7题,给出某岛的地理信息,判断位置,首先要求学生有获取信息,得出有效结论的能力,其次给出的区域图中没有经度,对定位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

第8-9题,考查台风的运动模式,属于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第9题要根据图形和结论分析原因,较有新意。

第10-11题,考查学生对“白夜”现象的认识及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在选择题中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区分度。

主观题对审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第36题的第2问的“天气”特征,第37题的第2问的“商都”,学生容易忽视导致偏离答题方向。第37题的第3问的文物保护应属于旅游地理的内容,放在这里与后面略显重复。选修题目难度较低,缺乏新意。

另外第36题第三问,巨港是该岛最大港口,简评其区位条件和

第42题新疆2011年8月27-28日洪涝?这两个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36题第三问,巨港是该岛最大港口,简评其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3)(10分)有利:(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终年不冻,水流平稳,全年可以通航(2分);位于干支流交汇处,可达多个方向(2分);紧靠世界海运主航道,有利于实现江海联运和开展国际贸易(2分);附近农矿资源丰富(2分)

不利:附近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和城镇少,经济发展水平低(2分)

答案的第1、2两个得分点重点在河运条件的分析上,似乎不妥。港口条件的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水域条件:河流水量大,水面宽且深有利于船舶的停靠;陆域条件:地形平坦辽阔,有利于货物的装卸。社会经济条件:位于干支流交汇处,可达多个方向,扩大了腹地范围(交通的影响)(2分);紧靠世界海运主航道,有利于实现江海联运和开展国际贸易(2分);附近农矿资源丰富(2分)。不利条件:地处沼泽地基不稳,建港加固地基。附近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和城镇少,经济水平低(2分)。第42题新疆2011年8月27-28日洪涝?

原因分析答案有误:融雪性洪灾只会发生在春末夏初,怎么会在盛夏季节?

东方网8月28日消息:新疆气象台27日1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称27日下午到夜间,伊犁河、博州、北疆沿天山一带、天

山山区等大部分地区及阿勒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强降水极易引发暴雨洪水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交通运输、旅游有较大影响。(摘自中国新闻网2011年8月28日02:39)

二.备考建议

1、以书本为本,紧扣教材,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就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规律是: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和交通商业区位理论。

2、通过读图训练,加强区域定位.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试成败的关健,所以考生要学生运动经纬网、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以及区域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特别要对考纲中要求的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中国地理的重要区域进行重点复习,把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的区域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手不离图,最好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能落实到地图上。

3、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但要防止“题海战术”,教师应精选资料,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和思路,掌握各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题规律。

4、引导学生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至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答非所问。利用“错题归纳法”提高复习效率,通过回顾总结,找出出错的原因,避免“一错再错”。

10.七年级期末地理试卷 篇十

1.中国幅员辽阔,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我们为祖**亲而骄傲和自豪。下列关于母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3位

B.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C.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了美国

2.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3.当你到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 )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4.右图宗教建筑反映的宗教是( )

A.

____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5.世界上各种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法语

6.下列世界之最错误的是( )

A.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B.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C.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D.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7.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自产生以来就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B.哥伦布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天圆地方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8.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 )

A.1:1000 B.1/4000000

C .0 3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9.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下图属于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的是( )

10.下列不能作为地球大小证据的一项是( )

A.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上居住着70多亿人口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11.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0°和180°经线 B.赤道

C.20°W和160°E经线 D.20°E和160°W经线

12.下列句子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热带终年炎热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

13.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和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B.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都是圆

C.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0°纬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15.该传统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 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火山、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

17.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日本冲之鸟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D.极地发现煤田

18.下列关于世界海陆情况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陆比大致为“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

C.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

D.不管怎么划分,任何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比陆地面积大

19.珠穆朗玛峰常年冰雪覆盖,形成其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因素 D.人类活动

20.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太快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应倡导节制生育

B.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 速度较快,发展中国家则较慢

C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 国都存在的问题

D.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1.朋朋家新买了辆轿车。读右图轿车说明书我们能感觉到当今世界( )

A.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B.经济全球 化促进国际合作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D.全球经济垄断现象显著

22.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更替

C.地球五带的形成 D.昼夜长短变化

23.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南北半球来看,发达国家全部位于北半球

B.虽然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要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是不可能的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南合作”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划分的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4.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B.赤道 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同,夏 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D.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地区

25.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下列四幅图中反映这种气候特征的的是( )

二、综合题(共50分)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由图可知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 进行公转。

(2)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3)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的重要纬线是 ,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 (填节气);这一天你学校驻地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同时,在北极地区可能出现 现象。(选择“极昼”或“极夜”)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山地五种地形部位:

A D E F M

(2)从A地和B地出发,沿着AC线路或BC线路都能爬到山顶C,沿 线路爬到山顶较容易,理由是 。

(3)A地的海拔为 米,与F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如果A地的气温为6℃,那么F地的气温为 ℃。

3.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2)据预测,由于受板块①和② 的结果(选择“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3)日本位于 板块和 板块之间,是一个地震非常频繁的国家。其实,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此,当地震发生时,你进行自我保护的正确措施有 (回答一点即可)。

4.读经纬网图和地球五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结合经纬网图得到:D点位于B点的______ ___方向;C点位于 纬度地区(选择“低”、“中”、“高”)。

(2)结合地球五带示意图得到:南北寒带与南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B点属于 带。

(3)中国领土跨纬度较广,近50度,其中领土最北端53°N,最南端4°N。据此,关于中国在地球五带中的位置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大部分处于热带

B.中国全部处于北温带

C.中国领土有少部分处于寒带

D.中国主要处于北温带,少部分处于热带,没有寒带

11.航空运输地理试卷 篇十一

1. 该半岛森林火险等级最高的时期应该是( )

A. 1、2 月份 B. 4、5 月份

C. 7、8 月份 D. 11、12 月份

2. P地为该半岛最高处,海拔2376米,有关半岛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多西少,西部降水大约900~1200mm

B. 西多东少,东部降水大约400~700mm

C. 东多西少,东部降水大约900~1200mm

D. 西多东少,西部降水大约400~700mm

3. 该半岛所在国盛产的农产品最可能有( )

A. 橄榄、葡萄 B. 亚麻、棉花

C. 柑橘、甘蔗 D. 甜菜、黄麻

下图中的圆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农作物在北半球的分布区。读图回答4~5题。

4. 下列农作物类型与典型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水稻、②咖啡、③甜菜、④黄麻

B. ①冬小麦、②天然橡胶、③咖啡、④剑麻

C. ①水稻、②玉米、③小麦、④棉花

D. ①玉米、②油棕、③甜菜、④高粱

5. 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A. 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 都是粗放型经营

C. 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D.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是从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的利比亚东南部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照片。读图回答6~7题。

6. 试判断该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 军事基地 国防安全 B. 聚落 人口分布

C. 种植业区 灌溉设施 D. 油田 资源产地

7. 关于该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获得该图像的技术属于GPS技术 ②该图像将会成为GIS系统中的重要信息 ③该地区为典型的冬雨型气候 ④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是该地区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 ⑤该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的产地 ⑥该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比较丰富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俄罗斯的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是( )

A. 向日葵 B. 稻米 C. 可可、咖啡 D. 茶叶

9. 小麦在年降水量750mm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假设排除灌溉和农业技术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列地区最适合小麦生产的是( )

A. 刚果盆地???B. 北冰洋沿岸

C.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D. 黄淮平原

读“16~20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路线 ”,回答10~11题。

10. 有关16~20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洲迁往亚洲的极少,明显受中间阻力——太平洋阻隔的影响

B. 由于欧洲人的迁入与开发,甲、乙、丙、丁等主要迁入国的东部沿海均形成了重要港口城市和人口密集区

C. 欧洲人的迁出,促进了世界种族、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使种族歧视日渐式微

D. 当前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与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出有密切关系

11. 乙国政府通过跨流域调水,在南部地区形成了具有世界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特点可用下列哪组图表达( )

1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以盛产优质且廉价的葡萄酒而著称于世。智利葡萄的栽培和酿酒起始于化世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这里的葡萄很少受到外来疫病的侵袭。许多企业在智利投资葡萄酒的生产,其产品多出口海外。

(1)说出智利主要葡萄种植区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葡萄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

(2)分析智利葡萄少病害的自然原因。

(3)简述智利葡萄酒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美区域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三 (科罗拉多)大峡谷发育在美国西部高原上,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科罗拉多河在大峡谷底部奔腾不息,有人说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

(1)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成因是________;密西西比河上游每年4月出现春汛,是因为_______;乙城市附近海域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流。

(2)材料二中①、②是甲、乙、丙其中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中①是_______城,②是_______城。②夏季降水少是因为受_______控制。

(3)加拿大四成以上国土覆盖着森林,其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主要原因是_______ 。

(4)大峡谷岩石从成因上属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试从地质作用过程解释大峡谷如何形成。

12.航空运输地理试卷 篇十二

2014年和2015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延续了地理学科多年高考的特点, 在考核考生“双基”的同时, 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近两年地理试卷有如下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广, 涉及初高中地理知识, 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内容, 知识点覆盖面较广, 试题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无偏、怪、难的试题。试题必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经纬图中位置的确定、海陆分布、海陆变迁、地球运动、时间的计算、洋流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表形态的塑造、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产业转移及产业调整的原因、人口迁移、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工业化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选考部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影响旅游地规模的因素、旅游地的环境条件;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灾后救治的措施及条件;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灌丛沙漠的成因及其生态保护措施。

2.考查学生识图、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的试题有14幅图表, 2015年有12幅图表, 保持了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 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图表信息为相关内容试题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与试题设问内容紧密相连,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准确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并能够利用图表信息分析、判断、论证、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经纬网图, 考生必须通过图中所标明的纬度, 判断该地属于哪个热量带, 然后再从经度、等高线、河流等要素中获得该地所处的海陆位置及地形、地势条件, 判断该地的干湿情况, 进而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的影响。

3.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是高考多年不变的重点。如2014年21题, 考生不仅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该岛所处的位置, 而且要运用三圈环流原理推理出该岛位于西风带, 受海洋影响, 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此外由地势低平推理出河流落差小;25题, 考生要能根据甲地的海拔和气温, 运用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来计算公路西侧海拔3000米处的温度, 并由此低温来推理此地土层冻结、有积雪。2015年21题, 所提供的纬度位置虽然偏高, 但考生必须从图中所提供的经度、等高线、海陆位置等条件判断出该地处于西风迎风坡, 受黑海影响, 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 云多雨丰, 夏季气温高, 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 且受黑海水温 (热源) 调节, 气温较高, 使索契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4.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试卷选择了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作为考查问题的载体,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体现让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新课程理念。如2014年试题涉及:日本福岛地震引起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新疆干旱地区农业区耕作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2015年试题涉及:第22届冬奥会举办地索契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阿富汗的滑坡灾害等。

二、考生得分情况分析

2014、2015年海南省参加普通高考地理学科考试的人数分别是23371人、23583人,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 满分为60分;第Ⅱ卷为主观题, 3道必答题, 3道选考题 (考生三选一) , 满分40分。2014年考生全卷平均分为47分, 及格率20.1%, 最高分为89分, 2015考生全卷平均分为46.3分, 及格率20.1%, 最高分为96分。从图1中可看出, 2015年考生在10~40分和70~100分区间的得分比例比2014年的高, 但在40~70分区间的得分比例比2014年的低。

从表中可看出, 2015年的第Ⅱ卷考生平均得分比2014年的低了1.92分。纵观2014年和2015年的试卷, 2015年试题中自然地理的内容比2014年的有所增加, 大部分考生对自然地理内容的理解不到位, 失分较多。

三、考生答题情况

梳理近两年考生对高考地理试卷第Ⅱ卷的答题情况,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审题不清, 答非所问。考生在答题前, 没有认真审题, 不清楚需要解答什么问题, 没考虑题目的关键词及限制性因素。2014年的21题, 题目要求分析冷湿环境的成因, 不少考生却答成泥炭形成的原因;2015年的21题, 题目要求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可是大部分同学不仅答成了种茶树的区位因素, 而且还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出现了与纬度条件不匹配的气候类型。2015年的26题, 题目要求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部分考生因审题不清, 答成泥石流的危害、只分析滑坡强度大的原因, 没有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

2.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利用关联信息能力较差。考生阅读题干信息时没能抓住关键词, 如2014年25题要求“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提供了“甲地海拔1000米, 1月平均气温约为4℃, 公路西端海拔3000米”, 许多学生却没能从这些信息中联想到: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并由此计算出公路西端的山地1月份温度只有-8℃, 进而得出“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 有积雪, 初春时积雪融化快”。2015年25题的6个得分点中, 至少能从图文材料获取4至5点。如从图像可以看出“村庄位置不合理, 位于不稳定山体”“山体坡度大”, 从文字材料的“大多住在土坯房”得出“土坯房不坚固、抗灾能力差”, 从“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得出“遇强降水, 导致滑坡强度大”, 从“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 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得出“村民缺乏救灾意识、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 救援能力差”等, 若能找到这几个点, 满分10分的题目至少拿8分, 但8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只占17.5%。

3.只罗列要素, 不作具体分析。试题涉及成因类分析的较多, 既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 又充分体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高考地理能力目标的考核,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回答问题时, 只罗列要素, 不分析。如2014年23题, 学生在分析“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时只罗列区位因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沛等, 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临近原料产地, 临近铁路枢纽, 交通便利;临近两国交界处, 接近市场;临江, 用水、河运方便。

4.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由于海南省中考地理学科为考查科目, 且不计入中考总分, 导致学校和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不少的乡镇学校缺少专业地理教师,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近两年的试题均有根据图片中区域位置来判断该地气候特征的问题。热量带的划分、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迎风坡多雨等知识, 是初中地理中最基础的知识, 但每年的考试中仍然有考生写“纬度高, 温度高”、“海拔高, 温度高”、“位于西风的背风坡, 多地形雨”、“副高控制, 降水多”的错误结论。

5.照搬答题模式与套路, 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考生没有结合题意中的具体情况, 提出相应措施, 而是罗列所有了解的解决措施。如2014年26题要求: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应对措施。不少学生则写“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 2015年的26题对“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则写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四、高考地理复习建议

1. 注重知识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就地理学科而言, 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对地理图表中关键信息的识读、分析与应用。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需要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规律、观点和方法, 主要包括: (1) 经纬网地图上位置的确定; (2) 地球运动及其现象、意义; (3)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候特征及成因; (4) 水循环; (5)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6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的判读; (7)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8) 人类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文化、旅游、政治) 空间布局区位分析; (9) 区域地理 (区域差异与联系) ; (10) 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 (11)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因此, 复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 对重要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通过抓主干知识点,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建立点、线、面一体的主干知识结构。

2.复习时要注重模块知识的整合, 初高中知识不能出现断层。无论是选修三《旅游地理》, 还是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或是选修六《环境保护》, 其内容都与必修模块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选修内容往往是对必修知识的延伸和诠释, 在复习时不应把两者分开, 如必修Ⅰ在不同尺度上重点阐释了地理环境的各个圈层, 而自然灾害就是发生在不同圈层中的自然变异现象, 学生如果能够知晓各圈层地理要素的正常表现, 那么对其异常反应当然也应该能够有所了解。又如初中地理中“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海陆变迁”、“区域发展差异”、“地域差异”与高中地理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有许多交集之处, 如果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专题模块进行复习, 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复习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3.运用典型案例训练学生综合思维, 重视能力的培养。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纵观近年的高考地理题, 都比较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真实情景往往是通过案例展示出来的。案例试题, 从内容看, 有自然的、人文的、世界的、中国的、区域的、综合的、一般的、特殊的地理情景和事件;从呈现方式看, 一种是文字材料案例试题, 另一种是图形材料案例试题;从案例试题的作用看, 有引述地理问题的, 有印证地理原理的, 有探究地理特征和规律性的, 等等。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断、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训练后, 再进行反思和总结, 循环往复直到学生最终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 教师在复习时要精选精编练习题,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 把问题、成因、措施讲透, 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13.初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三

期中考试结束,就地理这一科给出自己的情况分析。

这一份期中考卷,从试题的覆盖来说是很不错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地理知识的运用识记能力。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对知识的简略识记运用,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选择题与填空题。

选择题:主要考察了第一章和第二章地球与经纬网的基础知识。从一些简单却容易记忆错误的入手,考察了学生对经纬网,地球形状,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情况。

填空题:主要以看图分析为主,用地球公转图和自转图考察学生对于公转自转规律的认识,用等高线图考察学生对于山脊山谷盆地鞍部等地貌的认识情况。

拿2班作为分析对象,单从2班的平均分数和及格人数来看并不能看出多大的问题。仔细分析,从学生的选择题来说,虽然试题较为简单,但错误率依旧较高。大体来看错误主要由几种,一是知识性错误,对知识把握出现错误。二是自信心爆棚导致马虎大意,问题未看清就作答,致使错误出现。如选择题58题,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多数学生错误主要在把草原跟平原归结在一类,草原的“绿“跟提问中的“绿”相联系,想当然的选择了草原这一选项。

从填空题来看,错误主要是依旧马虎大意和学生不关注时事与社会,知识面狭窄,还有语言表单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如最后一题水库的建设淹没村庄,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很多学生不理解水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致使出现错误。之前一问甲和乙的水流谁更湍急,很多学生知道大概原因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叙述出来,导致失分。

一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缺乏细心,不能独立思考,粗心严重。这部分学生还是平时在能力和技能的训练上不到位,知识没有很好的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面对大多数学生,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

具体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阅读试题能力,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3,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不浓。

4,自身复习安排不好,及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不能兼顾全面。5,学生不关注社会,不关注时事,知识面窄。今后教学的几点措施:

1.改变教学方式,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综观现在的地理考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努力让地理和生活统一起来。

2.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总揽这次考试,试题难度不高,学生却错误不少,总的来说是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靠,才能进一步学好地理。

3.增加上课趣味性

14.八年级下册地理试卷分析 篇十四

门坎初中

本次八年级地理期未考试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乐山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适度,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8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52分,非选择题中主要是填空。考查内容有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工业区,台湾要、西部地区成都重庆。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二)重视对图的运用和理解。

试卷中有地图15幅地图,16个选择题中,有8个地图,而每题都与地图有关,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每题都有地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影响,并能推断出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其成因。另有气温降雨表格一个,具体的数据,方便学生分析当地气温降水情况,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分析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选择题答题情况

单选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集中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 弱、记忆不够准确。出错比较多的是3题、7题、12题、16题。第7题是关于泾渭清浊问题,从题中材料看,第一句话,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那么根据文字材料分析,是这讲古时,哪条河清浊,应是渭清泾浊,可如今,却正好相反,由于渭河上游人为破坏严重,就成了泾清而渭浊了。

第二部分非选择答题情况分析

17题,区域地理,把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对比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本题第三小题,请分析某国飞机制造企业落户沈阳的有利因素,这题失分相当严重,很多学生交白卷。这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答题。

18题,考查台湾相关知识,本题中第(2)题失分较多,对台湾等温线分析不正确,这也与平时教学时,没有注重这方面的知识正确引导。最后一小题,类似政治题,此题也是失分最多。需要学生说出自己观点。看似很难,只要深思细想,其实也不难。此题灵活考查了学生分析运用能力。

19题,重要考查西部地区两省会城市相关气候、交通、资源、工业等方面知识。出题灵活,在不经易中考查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最后提出四川和重庆产业的相似性让学生分析利弊,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分析能力,从中国西部长远着想。间接的提出对西部开发,应该怎样合理有序地进行。

此卷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重视审题。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不重视地图,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如选择题第8题,西安附近等线地形图,图中明显的出现了西南方有等高线300米,只要认真看图,就很容易找出。

四、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应今后教学应注意:

1、重视基础教学。加强记忆训练。

2、重视读图培养。多进行填图训练。

3、一定要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15.将试卷讲评融入地理教学 篇十五

一、试卷的评阅和统计分析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前提。

高三后阶段,面临着许许多多测试,教师在阅卷的同时还要备课、上课,为了保证阅卷的质量,就需要有较长的阅卷时间。 所以阅卷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第一、对于期中、期末和大型的模拟考试,试题不是自己出的,教师要仔细的审题,认真的批阅,对考试的情况进行纵横比较,得失分点、错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一般来说,统计中错误最多的题或选项是试卷讲评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第二、对于是平时一些练习式的小测验,其目的是检查教与学的情况,通过反馈及时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这样的试卷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调查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出差错的原因,以利于今后学习中注意,也能促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的参与教师的试卷讲评,提高教师试卷讲评的效率。

二、试卷讲评要借题发挥,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试题受考试卷面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涉及,面面俱到,而往往是以点带面。因而,试卷讲评中要能反馈出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第一,要根据试题所含知识,结合实际加以变化。如教师在解释“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受到春旱影响”,再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这样,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也复习了相关知识。第二,要将题目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引伸,以考题的知识点为基础适当展开。如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是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要能从单一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练习上,去分析了解相类似的等压线、等温线的变化等,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注意查漏补缺。考试是一种手段,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和造成知识点漏缺的主要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教学。如下题:下列不受季风影响的地区 A藏北高原 B滇南谷地 C台湾 D海南岛,学生很可能只会考虑到不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选到B这个答案,而忽略了还有夏季风的影响,这样就必须把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的范围、影响等有关知识做补偿性的教学,以此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漏缺,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品质。综合考试当中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试卷中选择题着重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填图、填空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读图题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有:读图、析图能力较弱。如通过读“西气东输”所经地区图,问其工程干道经过那些全国性的农业生产基地,并在图上表示出来。结果,很多学生不能准确表示,可见学生平时只注意掌握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地图空间分布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差,不能将具体事物落实到图上去,而地理试卷图文并茂,其中记图占40%左右,因而,平时要注意教会学生把死图读活,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后认真做好试卷的自我分析。

教师的试卷讲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而要在课后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做好试卷中容易错的题目、难题、典型题例的收集。每次考试,也有一些学生因过失丢分,这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过失丢分的原因很多;有审题不细造成的,因为这个丢分的比重较大,如试题中要看图填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学生却写成了全称或看图不细,所以我们要指出审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有因字迹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不按答题要求而失分工协作;有寫错别字丢分的。总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要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培养他们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杨楼乡三八节活动信息下一篇:社工概论 期末重点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