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共15篇)
1.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一
(1)指名分别读这两段话,抓住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引导品读。
――第一处:“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
――第二处:“沉郁”“ 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点击鼠标,突出重点词
(2)谈谈读后感觉。
(要点归纳:从这两段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一种美、生机与活力……而且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3)练习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
(指名赛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5、启迪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美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在这儿仅仅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师指课题)
――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的是叶老先生。
师点拨:爬山虎的美与叶老先生的为人有什么联系吗?
――小组交流
――小结明确: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叶老先生(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6、人物与景物对比赏读感悟:(出示课件:爬山虎与叶老的结合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再走进文本,去深刻体会绿绿的爬山虎与叶老先生的相似之处,去感受作者看到爬山虎时的所思所感――(随机出示两组句子对比阅读中感悟。)
(1)出示第一组句子,对比赏读:
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Δ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要点归纳:“我”在叶老家看到爬山虎,立即想起叶老写的《爬山虎的脚》,虽还未看到叶老,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同时也表达出“我”快要见到受人尊敬的大作家时那份激动、紧张的心情。)
(2)出示第二组句子,对比赏读:
Δ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Δ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要点归纳:从字面上看,是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显得那么绿,那么生机勃勃;而实际上要表达的却是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意图浅析] 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包含的意蕴就四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而言,难度很大。再加上文章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中的喻义非常深刻,更是令人费解。理解这些语句含义是教学的难点。设计中通过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抓关键词语揣摩等多种手段层层推进理解其含义。教学过程中注重提炼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扎扎实实地体现“用教材教”。
7、感悟“非凡”(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8、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生齐读: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解读“绿”:指名读题
――(课件放大突显“绿”)问:这个“绿”字有特别的含义吗?
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点归纳:表面讲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写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下作者的脑海里,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叶老的谆谆教诲使他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9、反复“颂”读(点击鼠标,突出课题):
(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意图浅析]这里灵活借用了一些名师设计的反复引读法。教师的语言循环反复,一咏三叹,引导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朗读课题。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也不断深入,无形中,郁集成一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情结;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一)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叶老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师旁白: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 “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课件突显文字)。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
“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蔼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课件出示文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二)指导写话: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1、学生配乐写话;
2、交流内容(提示:带着对叶老的敬佩来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
3、出示课件,结合文本补白(深情朗诵)
(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三)阅读积累:
1、背诵并默写片段。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 堪称楷模的
爬山虎 具体事例 叶圣陶
绿葱葱、温柔 修改作文 认真、平和
绿得沉郁、有生气 邀请做客 亲切、质朴
2.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诗歌, 分清节奏, 读出感情。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 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 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 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 读准语气, 体会感情;自由诵读, 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 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 收集作者资料, 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 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 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 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 老师很喜欢读诗, 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 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 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 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 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 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 (1892-1978) , 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 写于1921年10月24日, 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 因此, 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 初步了解内容。 (导学:抓诗题, 快浏览, 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 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读准字音, 分清节奏, 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 小组竞赛, 看谁背得快。 (导学:理清思路, 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 描述画面, 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 要求节奏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 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 (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 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探究成果, 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 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 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 竞选答案, 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六、课堂小结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三
执教者:林晓莉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3min(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你们瞧!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对了,爬山虎)这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爬山虎的文章是?(《爬山虎的脚》),谁还记得是哪位作家写的呢?(叶圣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叶圣陶家的爬山虎,但是作者是肖复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教师出示课题)。
同学们,这片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课题。(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作者肖复兴先生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在他46岁时写了一篇文章回忆15岁的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从这个原文就可以看出,在这个不平凡的夏天,他与叶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两件事呢?答案呀就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开始吧!(2min)
预设:1.你最快,你先来 找得又快又准确。
(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2.课文哪几个部分是写修改作文的呢?(修改作文1-5 邀请做客6-10)
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3min
三、初步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叶圣陶可是一位大作家,他居然为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让我们走进课文的1到5自然段“修改作文”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感受感受。开始吧。
(一)(学生研读之后)同学们,从叶老这位大作家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呀?请找出文中的原句,来谈一谈。
预设:认真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二)1.叶老修改作文的认真,具体体现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现在我慢慢地翻开叶老为我修改的那篇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
预设: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同学们,什么叫映入眼帘呀?今天老师把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带来了,大家睁大眼睛看,这就是映入眼帘。同学们仔细地瞧一瞧,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写得很多,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作者更没有料想的是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会如此认真细致。(个别读)
叶老当时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仍然如此认真地为我修改作文,所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短短的评语中,感受到了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作者没料到震惊文坛的大作家叶老先生竟会亲自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个别读)同学们,你们查过资料,知道叶圣陶是什么人吗?(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
是啊,当我知道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时,我睁大了眼睛,感到莫名其妙。他平时工作那么忙了,可是还牵挂着祖国的下一代,所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短短的评语中,感受到了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3.同学们,看到叶老修改的作文,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现在林老师闭上眼睛,你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让老师听出你们自己的感受来: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老师仿佛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仿佛听到了叶老的认真,听到了你们的震惊。)
四、研读修改作文
同学们,叶老把我这篇作文足足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大作家是怎么修改作文的呀?我们用放大镜仔细瞧瞧(出示图片)
预设: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幅画像》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总结:
1.字的准确性
①④⑤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了?(预设:《一幅画像》)这里运用了一个改正号,大家跟老师一起画一画。②把一张改成一幅,大家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张一般用来形容纸,一幅一般用来形容画)③因此,这么一改,立刻感到了——用字的准确性?
(板书:字 准确)
2.词的确切,句子的规范 ①原句是:“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预设:“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除了改正号,还有一个删除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一画。②出示修改后的句子: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对比读一读,感受一下改完之后有什么不同?
(预设: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板书:词 确切
句子 规范)
五、修改作文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瞧,叶老不仅把作文的字改得准确了,也把词改得更确切了,句子也规范了 1.回顾已经学的修改符号
同学们,修改作文可是大事,一篇好的作文就是一点一点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常用的修改符号吧。删除号 改正号 增补号 调号 2.改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也提倡大家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今天老师带了一篇同学们自己写的作文片段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画苹果》:
这节美术课的任务是画苹果。美术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她的身上。看着讲台上的那一粒大苹果,使大家馋得直流口水。
大家有没有信心试一试改一改?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大作家,帮助这位同学修改一下他的作文吧。记住要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提醒写字八字方针)
3.成果展示
学生自己分享修改的原因
六、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篇《画苹果》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件虚构的事情吗? 引导:内容写的是一件事情,非常具体。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所以才能写出文章的真情实感。预设(板书):内容 具体 情感 真挚
同学们,你们真棒!读出的感受和叶老先生一模一样,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具备这两个基本的要求。虽然叶老为我的作文修改了一百多处,但是我的原文不难看出这是一篇好作文。因此,他写了这样一则评语来称赞我的作文,齐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则短短的评语,不仅让肖复兴树立写作信心,更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一定要学会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将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而叶老先生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只有把字改得准确了,词用得确切了,句子规范了,文章才能越写越好,越改越好。
同学们,走了这么久我们还未到叶老家去做客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肖复兴到叶老先生家去欣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四
三小 李文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有爬山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做标记。
2、学生自读。读完后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说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3、你觉得文中有难读的地方吗?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觉得难读。
4、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5、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件事。
三、深入研读,学习方法。
1、当肖复兴看到叶老先生给他修改好的那副文稿时,他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课件出示: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在书上画下来,认真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想看看这份文稿吗?出示修改的文稿。
4、从修改的文稿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5、同桌交流、班级交流:你学到了什么?
6、从叶老的修改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修改作文的知识。你知道吗?在修改的文稿中,叶老修改的地方有150多处,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认真)
7、肖复兴看到叶圣陶给他修改的作文,渐渐领悟到了写好作文的奥妙,他好像听到叶老正向他娓娓道来。此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8、多么温馨的话语,虽然没有见面,肖复兴已经感受到了—— 出示:我虽然未见 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9、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了作文,还写了评语。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出示相关句子。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这是多么难忘的机会,正因为这一次作文的修改,才让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家做客,才有机会看到了他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作者会对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一、1、三分钟说话。
2、复习单元训练点。
3、通过学习,知道课文讲了两件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二复习、学习生字:
1、推荐、删掉、词语、融洽、黄昏、余晖、楷模。
2、写字指导。
3、推荐、增添、准确干净、规范、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用以上词语总结上节课内容。
三、学习“邀请做客”:
(一)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2、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引导: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2)联系生活理解“融洽”。(3)抓住对比理解“融化”。
这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蕴含——包含”)
四、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学习写景片段:
1、出示课件:
(1)看,这就是爬山虎。看到这满墙一大片绿绿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2)肖复兴又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指名分别读这两段话,抓住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引导品读。
4、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美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在这儿仅仅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
——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的是叶老先生。
5、理解题意:
(1)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叶老的。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读: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6、反复“颂”读(突出课题):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四、深化文本:(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五、作业;短期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句子。长期作业:
2、帮同学修改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过程:
一、话题回顾,复习导入 2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
2、齐读课题。那是一片怎样的爬山虎?再读一遍。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肖复兴。写的是谁?叶圣陶。课文写叶圣陶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课文围绕这两件事分成了两个部分。那么,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体会叶老作品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3(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我”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预设:1.第三自然段2 ①“密密麻麻”什么样?生:又多又密.②师: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密密麻麻?
师: 想不想看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课件)③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谁再来读?
④看到被修改的密密麻麻的作文,我都愣住了,谁再来读读?
过渡:密密麻麻的都修改了什么呢?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大家看。2.【课件出示】第四自然5 ①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们也感受一下“一张”、“一幅”有什么不同吗? 我们平时说—张——(生齐答)纸.一幅——(生齐答)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② 师:这样一改就更加规范了。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
过渡: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啦?(认真)①师:我们再来听听肖复兴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课件出示
②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来,带着这种感觉自已试着读读.(自由读)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
④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我觉得——
5、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所以我——
过渡: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指名读 3.第五自然段 3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别忘了,短短的一篇作文,叶老先生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假如你是肖复兴,读完这段评语后,你有想些什么?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是呀,叶老平时的话语中包含着对你的鼓励,期望。
总结:叶老不仅对我这篇作文修改了100多处,还给我写了鼓励性的评语。此时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仅仅是认真吗?用“一丝不苟”这个词语来形容更为恰当。15分钟
(二)体会叶老人品
过渡:同学们,这一年暑假,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交流汇报 预设:
1、第8自然段 2 师: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握手,你体会到了什么?(对人亲切,尊重肖复兴,不把他当小孩看)师:一位扬名中外的大文学家和一个名不须传的小初中生握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平易近人)这一握,大作家不再遥不可及,这一握,小初中生不再惴惴不安。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握手,却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和、一种质朴、一种尊重。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2、第9自然段4 过渡:这次见面,叶老还给我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①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谈得这么融洽?谈得忘了时间。师: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谈了什么?出示:说来有趣,„„ ②师:听完后你们感动了吗?正是这样的期待让肖复兴小小的心融化了,被深深的感动了。
其实,这不仅是叶老对肖复兴的期待,也是对孩子们的期待。让我们用坚定地语气再一起读读。
(三)感悟文章“借景抒情”5 师:课文写了叶老帮我修改作文,邀请我做客两件事,那题目为什么是《那绿绿的爬山虎》呢?
咱们看看课文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3
1、师:这是描写的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下午,刚到叶老家时看到的,)一位中学生,要去扬名中外的大作家家里做客,他当时的心情如何呀?景物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啊!这就是借景抒情,你们也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你能读出它的这份激动与紧张吗?指名读
2、师:再来看看这一处描写是什么时候?我和叶老一个下午的交谈,非常的融洽,叶老的一番谈话,使“我”深受鼓舞,我对从事文学事业充满了信心。就像那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谁再来读
3、师:同学们想想,难道这里作者写的仅仅只是一墙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吗?
他其实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因为叶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永远那样绿着。
(四)第10自然段 2 师:叶老平易近人的人品,一丝不苟的文品影响了我一生,所以现在回忆起这件事来,作者会这样说到,一起读。2
师:这次见面,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期待,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奖时,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老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肖复兴和叶老的一次见面,让他一生受益,其实,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益的人,难忘的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篇文章。
P112《小桥流水人家》《三峡之秋》 《踏青的风日》
6.初中数学公开课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六
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和平时听课中的一些感悟,仅代表个人观点,和各位同行分享、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上好一堂公开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基本功过硬
1. 上课要有激情。
比如讲课要大声,至少要洪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动起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课语言有感染力、有煽动性、幽默风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中更要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出发,多打比方。另外讲到繁杂的地方,语言尽量要幽默风趣。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枯燥乏味,我们尽量把每个难点重点都做出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学生加深记忆。
3. 有适当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脸部表情。
在我们的上课过程中不能只有一个面部表情——绷着脸,我们应面带微笑,时不时地跟学生互动。另外讲课的时候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讲课的语速和语调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定势,能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理解时间。
二、课堂内容的设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首先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讲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难点,语调要有重轻之分,不能一直一个平缓的语调);环节齐全;过渡自然(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练习合理有层次;导学案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课堂小节除知识点总结外,还要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严防课堂前松后紧;课堂设计有预案。
三、课件、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制作和使用
总的来说,课件要合理、有用、有利于教学,不要为了使课堂花哨而制作课件,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在于认真听课而在于观看花哨的课件。
1. 常用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ppt课件,实物展台,交互式白板。
2. PPT特殊功能的利用。
例如:对象(文字、图像、图形等)动画的实现方法;对象从屏内一处移到另一处或屏外;旋转的制作;用幻灯片复制和对象移位法实现多个对象同时运动等等。
3. 交互式白板强大功能的应用。
比如屏幕批注,及时反馈;拖放组合,灵活互动;过程回放,呈现脉络;模式切换,方便演示;智能绘图,提升效率等等。其中智能绘图特别适用,教师可以直接借助白板中提供的诸如圆规、量角器、智能笔等画图工具直接在白板上画出准确的几何图形,这样一来给教师和学生都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
4.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为教师我们还需注意语言文字的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以及有病语的句子。
5. 常见误区:教师成了幻灯片放映员;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字色、不必要的动画、不小心弹出的屏保等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幻灯片完全代替黑板(例如上数学课时,教师一直播放自己的幻灯片,黑板上一个字都不写,即所谓的只看不动手。但实际上数学的学习即需要我们的看、听、想,还有更重要的是练习,而这里所谓的练习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亲自动手板书示范)。
6. 课件使用时要有停电、无法播放等情况出现时的预案。
四、学生活动的设计
原则:有用、有效、合理。
误区:为了突显学生活动的丰富,设计一些不合理、不必要、没有价值甚至扰乱课堂的活动。
五、分组讨论、探索问题的设计和组织
原则:分组讨论或探索的问题必需要有讨论或探索的价值。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要清晰、合理、准确。
误区: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设计一些简单的、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探索,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作用;教师提问不精准,产生歧义,误导学生。
六、板书设计
原则:整齐、美观、及时、必要。
误区:幻灯片代替板书;板书不规范,不及时。
七、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教学)
不管是自己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学生和环境,一定要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不能因为面对陌生学生而使组织教学缺失,使课堂失控。在课堂上,对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够做到机敏应对,例如,上课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教师讲错了,教师不能由于紧张而责骂学生。
八、课堂语言
要求:准确、精练、幽默、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
误区:方言浓重;吐字不清;口头禅过多;表扬、鼓励、启发性的语言过于低龄化等。
此外,公开课的表演成分不宜太浓,例如,提问只叫那些让提前准备好答案的学生来回答。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课堂中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且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之后由于害羞而没有及时改正等,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还记得《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吗?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爬山虎,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美)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种美――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抓重点事例,找重点词句,领会人品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件事。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明确:一是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却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3、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
明确:“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片断展示一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心中对叶老先生也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5、叶圣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习作,还为我写了评语,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从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我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的得到叶老的邀请,走进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1、轻声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A、课件展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B、小组合作学习: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带感情朗读句子
2、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对爬山虎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高兴、兴奋的心情,这种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我”通过与叶老的交谈,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而且由衷地敬佩叶老渊博的学识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与人之美,升华情感
1、师小结: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邀请我做客,又让我体会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关爱下一代的品质。作者把对叶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倾泻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来读读写爬山虎的句子吧!(课件再次出示:)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文章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扬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叶圣陶先生,在作者的笔下,景物的美与人格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有叶圣陶这样一位文品和人品堪称楷模的作家的鼓励,对肖复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所以他才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他感慨道──课件出示12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3、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四、课堂小结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感动也会永远存在着,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以及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稻草人》
板书设计:修改作文 文品 一丝不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8.《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八
学习过程中,同学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要和时引导同学提出。它是同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同学提出:
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
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
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b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沛调动同学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1、设置悬念,激发同学求知欲:
为实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明条件,为激发同学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同学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2、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布置:先出示自学提纲:
⑴ 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
⑵ 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
⑶ 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同学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同学读第一局部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同学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同学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同学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同学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3、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9.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九
一、设计合适的教学思路
在美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里,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版画成了一门相对枯燥的科目,如果说“对印的乐趣”“吹塑纸版画”还可以通过色彩吸引学生,那么“单色版画”就太单调了。教学思路要针对小学生年纪小、反应能力较慢、思维很活跃、思维表达和动手能力间衔接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知识点串联进行合理安排。笔者自己以四大发明为导入内容,引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单色纸版画的表现技法运用及艺术魅力,最后借助学生作品反馈教学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二、要有连贯互动的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提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引出造纸术、司南、火药和活字印刷,并着重谈谈“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找出里面的重点部分“字模”“反文”“印刷”“再次使用”,并指出如果“活字印刷”是科学,那么“版画”就是艺术。
接下来直接导入课题《单色纸版画》。“版画”,造型艺术之一。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同样,也请同学们找出里面的重点部分“版”“复印”,把这些文字同前面“活字印刷”的重点文字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版画的分类很多,但因为上课时间短,所以笔者选择单色纸版画。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因此新课开篇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的是公元868年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 出土与敦煌莫高窟,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至英国,现收藏于大英国家图书馆) ,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既增加同学们的见识,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继续欣赏“版画的分类”,看看有哪些版画在咱们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过。“丝网版画”最常见,大到大街小巷悬挂的布标,小到同学们校服上印的校徽; “吹塑纸版画”,在低年级的美术课曾经学过; “石版画”是在旅游时,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文字拓片; “金属版画”,让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在哪里见过,没有孩子能告诉我,于是笔者让孩子们掏出兜里的钱———纸币和硬币。想想我们曾经把纸蒙在硬币上再用铅笔在纸上磨画,印出硬币上的图案,其实这就是很多同学的第一副“单色纸版画”。纸币又怎样体现是版画,让他们欣赏纸币上精美的线条体会纸币雕版的精细; 用指甲壳刮一刮油墨的凸起; 让他们找找同面值的钞票的不同,体会版画的有限制地复印……
第四,欣赏《单色版画》。用PPT呈现两张同样画面的照片,一张彩色一张黑白,让学生分析,不难看出简单的黑白较之缤纷的色彩有着更强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层次也更加分明,也更具有装饰感。
第五,欣赏———找出《单色版画》的表现技法。在这一环节里,笔者准备了两组图片。在第一组笔者使用的是珂勒惠支木版画《自画像》,利用这张图让学生看到强烈的黑白对比———黑白线条的对比和黑白面积的对比。《荷叶》,这里主要是点面是面积对比。从这两张图的分析,笔者要告诉学生们,其实《单色版画》的表现技法很简单,就是运用最基本的点、线、面,利用三者间面积大小的对比进行创作,打破大部分学生不敢动手,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毛病。第二组《向日葵》。两张图画面中或强调线面对比,或强调点线面对比,直观生动的表现了《单色版画》的艺术美。
第六,课堂练习———《手》,并利用孩子们自己的作业为范图,再次阐述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手”,每个人随身携带的重要器官,用它作为学生的模特儿,完全是就地取材。利用《我们小时候的手》《我们现在的手》两张图展示学生的手部生长变化。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分析手部外观的基本特征: 手掌、手指,指甲壳和关节部分的皱纹。然后,利用实物展台在卡纸上描摹并剪出自己的左手轮廓,接着在相应的部分粘贴指甲壳、皱纹等等,现场演示纸版画的拼贴过程。接下来,请学生们以“我们的手”为主题,创作一付单色纸版画。提示同学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装饰物,在画面中体现出点。线、面的特征。笔者认为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手也在慢慢变大,让学生在课堂上给自己留下儿时手部的轮廓印记,给自己童年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学生的反映是积极和主动的,大部分同学10分钟以内可以剪贴好。版画的印刷,笔者让孩子们准备的是家中的圆底大汤勺和复写纸,优点是好准备、好打理,课堂不会出现像油墨泼了的鸡飞狗跳,缺点是因为印刷时力道的不均匀,复写纸印出的效果是一道道的,颜色不饱满。在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课堂练习的情况下,笔者选择展示了几份好的作品,让学生评价之后做了小结。
《单色纸版画》这节美术公开课,其灵感来自侄儿在肯德基过生日时里面的一个游戏“猜妈妈”———让小寿星蒙上眼睛眼睛,然后把所有来宾的手放到他跟前,让他从大家的手中摸出哪双是妈妈的手。结果侄儿找错了。他找出的是笔者的手。其实在短短的游戏时间中,孩子分析了女性手的共性柔软、关节小,可是每个人手部的细节肯定是有差异的。笔者希望通过这节课和这节课的课后练习能增进孩子和家长的亲情。所以,笔者展示了《我们的爸爸妈妈的手》、《我们的爷爷奶奶的手》两张图片,通过再次的分析强调,手的轮廓、形态是会随着年龄、生活经历改变的。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去根据在课堂上所学、所练,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为对象,用他们的手为素材,制作完成一幅题为《我们家的手》的单色纸版画作业。40分钟的课堂被笔者安排的非常紧凑,同学们基本完成了课堂练习,学生和家长参与性很强,很多家长甚至是拿着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
摘要:《单色纸版画》作为小学阶段的公开课,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变单调枯燥为丰富多彩,受到小学生的欢迎。
10.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篇十
这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先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向出此刻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十分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明白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叶圣陶
师:是啊,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生: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修改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师:这就是叶圣陶的简介。
这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
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样读?请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呢?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明白文章是写作者和叶圣陶之间发生的故事。
生2:为什么以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
师:大家读懂了课文,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期望大家透过学习课文理解不懂的问题。
2、生字教学
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好处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受益匪浅
生:认读词语。(让4名同学认读,纠正错音)
3、师: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
生1:叶圣陶给“我”修改作文。
生2:叶圣陶邀请“我”做客。
师:这两位同学归纳的很好,合在一齐就是文章讲的事。
板书:叶老给“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
三、品读领悟深入探究
(一)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但是。老师那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
大屏幕出示作者的修改稿
(1)师: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绪。你看了以后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愣住
出示例句一: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什么是“愣住”?
生:吃惊,惊讶。
师:那我们就应怎样来读这个词呢?
学生读这个词。
师: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就应怎样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2)师:请大家再找一找,叶老先生还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生:小组朗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样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出示三个句子.
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
(3)、小结:如此认真的批改,无关乎作者看了会愣住,会惊呆啊!
(4)师:叶老不仅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学生接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二)读文,理解“融洽”
师过渡::叶老先生不但认真、细致地修改了我的作文,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到叶老家做客的邀请,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没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反而和叶老先生的交谈却十分融洽。那么融洽是什么意思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来解释融洽呢?
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读得十分自然。
师:你来读。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读得十分亲切!
师:你再来读。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齐来读!
(三)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1、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师: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让我们透过读体现美。
生:有感情地朗读。
(2)师: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情绪如何?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生:高兴、激动
(3)师:“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生:叶老请我做客,没有一点架子。
师:是啊,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能够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2、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生齐读课题
读着读着,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
师小结:透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3、品读句子:“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
生: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师:你回答的很好!
师总结:此刻你明白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生:因为叶老有亲切、平和人品和朴实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4、反复“颂”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师: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师: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拓展升华
1、课件链接,拓展:
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之后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最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
2、总结激情:
师: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来,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题。
11.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十一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执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抓住了几个细致的地方,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特点。如读出词语的韵律与节奏,对“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领会“删”的字形与字义教师也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等三个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写句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不是要求学生读出某种心情或某种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
叶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爬山虎的脚》,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教师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虽然不是直接介绍,但是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从本节课看,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
1、揭题激兴: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叶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引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断,不仅让学生感受叶老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水平,还能唤起学生的感情积累,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为新授课作出良好的铺垫。
2、初读晓意。这块环节我还安排了生字新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词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地理解词语意思的习惯。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课,我重点抓住“推荐”一词的理解,从而体现词不离句的思想。
3、细读明理:将课文分为“修改作文”和“邀请做客”两个部分来学习,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品味叶老对肖复兴文章的批改,再通过谈感想,朗读等方式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叶老不仅是文学的大师,其人品更是堪称楷模。
4、质疑课题,小结激趣,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很好的铺垫。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中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从而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12.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13.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推荐、删掉、燥热”等词语。
2、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修改作文的精神。
3、联系上下文理解“春风拂面”,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心。难点:理解“春风拂面”,感受叶老的认真仔细和对下一代的关爱。重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一、赏语段,识文品
课前,我们来欣赏两个语段,看看你还有没有印象。
1、作品赏析。《爬山虎的脚》、《荷花》选段,感受叶圣陶的作品魅力。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优美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池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的荷花。)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2.文品一流揭题。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两个语段都出自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文章。简介叶圣陶,可见他的文品是一流的。(侧板书:文品)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叶圣陶爷爷。
很多年轻人受他的影响走上了写作之路,肖复兴就是其中一位。1992年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二、写标题,理文脉
1.请同学们真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自己课前摘录的词语。并想一想,作者回忆了与叶老先生的哪几件事?
2.挑选两张有代表性的学习单,投影展示,集体评议。修改完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易错的词有: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眼帘、堪称楷模、莫名其妙、模模糊糊
3.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回忆了与叶老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短的小标题记在相关段落旁。请学生说,师根据回答概括:修改作文,邀请做客(板书)。谁能借助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你瞧,借助小标题就可以较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真是个好办法。
三、抓修改,悟人品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件事情,默读1-5小节,叶老先生具体给“我”评改了哪几处?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2.请生反馈,师在实物投影中操作。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3.师提一下“张”和“幅”的区别,体会用字准确性。(板贴:准确)4.用这样的方法,找出另一处修改的地方。同桌合作学习。
5.请生反馈。出示语段,请生对比朗读,谈感受,是的,用课文里的话来说就是“干净、规范”,结合语境理解“干净”。(板贴:干净、规范)
6.同学们请看,叶老先生的修改可远远不止那些啊!(出示原稿)请生谈谈感受。7.像这样的修改何止这些呀,怪不得肖复兴当时会一下子愣住了。出示语段。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8.这句话可不好读,我们捧起书本好好来练一练吧。
9.这句话中哪些词与我们刚才的感受非常吻合呢?密密麻麻、到处 随机渗透批注:认真、仔细。指导朗读。
三、读原稿,沐春风
1.老师在课外查了一下,像这样的修改在原改中有一百多处,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份原稿?出示原稿。
2.老师在课前截取了原稿的一部分发给同学们,你仔细读一读打勾的那一段,选一处叶老的修改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3.请生反馈。
4.不管是句子还是词语,甚至是那小小的标点符号,都蕴含了叶老先生的认真和思考在里面。所以我深深地感受到——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师穿插叶老先生当时的工作情况:叶老当时是国家教育部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他的工作可忙了,简直是日理万机呀!可是作者却是一位平凡的初中生,这样的一位大作家给予我这样细致的评改,你有什么想说的?(关心、爱护等)
是呀,你们感受到,作者肖复兴更是感受到了这一点,难怪他没有见到叶老先生的面,却深受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起: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四、读评语,树信心
1.同学们,叶老先生不但认真地给我修改了,还给我写了一则评语呢。请你读一读,用波浪线划出评语。指生反馈。
2.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了那么多处,是不是“我”写得不好? 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圈一圈。)(板贴:具体 感动)4.是呀,我们说那一百多处的修改,渗透着叶老先生的认真仔细,那么,这则评语就是叶老先生带给我的——信心、鼓励。
后来,肖复兴也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出版了好多书,看来,叶老先生这缕春风不仅吹到作者的脸上,更吹到了作者的心里,我虽然未见„„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五、温要点,学写作
1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相关文章推荐:
1.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案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人教版)
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7.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8.《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15.从公开课谈有效教学 篇十五
首先, “有效”不该表演出来的。一堂课是否有效, 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有多好, 上课花样有多少, 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学习能力上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真正进步或发展才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其次, “有效”不能等同于“有用”, 更不等于“实用”, 考什么讲什么, 以练习代替口语训练等, 一切以成绩说话, 成绩好说明教学有效, 成绩不好就认为没有效果, 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真正有效的教学,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那么,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 是有效教学的前题
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所以, 要想有效教学, 关键是有效备课。
就拿英语来说,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钻研教材, 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语言点和词汇要求等, 寻找最佳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出传授知识的上课过程;结合学习实际, 对教学要点重新构思、巧妙安排, 突出课堂效果。
教师要清楚备课是为了上课, 所以要想好每一个上课的细节, 甚至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 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现实总是与教案有差距的, 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 要以学生为主体, 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 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充分估计, 并要考虑到多种应对措施。总之, 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自身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 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新改革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 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质量。否则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 其效果与效率肯定难以保证。
二、有效上课, 是课堂有效的核心
上课虽然有备课的前提做保障, 但是上课的过程绝不能讲话死板地按照教案走。教师上课前有必要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 一是为了进一步熟悉上课有关内容, 更是为了构建讲课思路与框架, 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不等于背诵教案, 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反应, 关注课堂生成, 也可以超越教案, 灵活组织教学。
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是自然、不断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这样的课不可能完全能预设到, 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 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 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 而不是事先排练后的表演能做到的。
因此更加强调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才能做到这点。
三、有效反思, 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
教师要会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下一节备课的重要环节, 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善于反思的教师, 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 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 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正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 也是保证下一节课有效的标志。反思的手法很多, 可以写教学后记, 教师间可以相互研讨, 可以问卷调查, 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等, 这些手段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也起到检查和评定作用, 也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更加保障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新理念,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 能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这样才能灵活贯通, 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有效”不该表演出来的。“有效”不能等同于“有用”, 更不等于“实用”;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是自然、不断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课后反思是下一节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进行有效反思, 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正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