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2024-07-02

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精选12篇)

1.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一

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安徽省怀宁县实验小学

刘川生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2、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还负有促使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的责任,并在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二、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其职责是: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六是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九是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少先队、团委、政教处沟通,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也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

十是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并填好学生成长档案和记录袋。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要从学生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进行工作和教育活动,讲求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2、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寓教育于活动和管理之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不简单地批评压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帮助,热情关怀。要努力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工作中发扬民主作风。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价格。注意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在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在思想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

四、班主任工作常规

与每个学生天天有接触,教育工作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总结。

1、每天八到场:

(1)早操、早自习(按时,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管理)(2)课间操(到位,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3)午睡/午休(严格,严防个别学生跑动)(4)下午习字课(端正,认真写字、严谨做人)(5)第七节(导学,自觉学习)

(6)读报、唱歌(教育,了解形势、快乐生活)(7)课间休息(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8)就寝(关爱,让每个寄宿学生平静睡眠)

2、每周至少有一次有准备的班级谈话,开导学生如何做人求知、办事等。

3、每周有一次工作布置,为学生生活学习做目标导航。周末有总结,有评比。

4、每月至少有两次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

5、每月至少有一次班干部会议和一次学生代表会议。

6、每月应与每个学生谈一次话、交一次心并要求学生写“谈话感受”以存档。

7、每月参加班主任工作会议。

五、班级常规教育的“一到九”

1、一个目标——创建文明集体。

2、形成“二风”——优良的班风:团结友爱,文明进取;浓厚的学风:勤奋乐学、自强不息。

3、树立“三感”——荣誉感、责任感、竞争感。

4、“四有、四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把关。

5、“五字班训”——敬:尊敬老师、尊敬父母、尊敬同学;竞:开展竞赛、比学赶帮、力争上游;静:安心安静、遵规守纪、专心学习;净:环境卫生、衣着整洁、言行文明;精:全面发展、力争全优、合格成才。

6、“六种能力”——自学能力、自立能力、自理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7、“七样认真”——学习态度认真、课前预习认真、课中听讲认真、课后作业认真、笔记书写认真、消化巩固认真、测验考核认真。

8、“八个戒除”——戒骄、戒躁、戒懒、戒散、戒狂、戒混、戒脏、戒乱。

9、“九不言行”——不打人骂人、不丢果皮纸屑、不追逐打闹、不损坏公物、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不浪费水电、不翻他人财物、不进网吧及赌博场所。

(本文参考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答记者问等文稿)

2.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二

关键词:高校,财务服务,以人为本

一、对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高校财务服务作为一个体系, 服务对象涵盖范围缺乏完整性

高校财务服务体系作为财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财务服务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服务对象进行分析, 不仅包含广大教职员工, 还有学生、投资主体、上级主管部门等。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财务服务对象重点集中在广大教职员工, 因对财务服务工作理解的片面性导致错误的认为只要服务好了教师就是做好了高校的财务服务工作。高校的投资主体包含政府、受教育者、社会力量等, 这些也是财务部门直接面对的客户, 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不仅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因此, 高校财务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应站在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高度, 高瞻远瞩, 协调好各方关系, 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二) 财务服务工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现实操作问题, 更是一个制度文化建设问题

优化服务方式, 拓展财务服务项目是提高师生员工对财务服务满意度的直接途径, 但是财务服务工作既是一个现实的高校财务管理问题, 也是一个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高校财务文化建设问题, 不能仅从操作层面对其予以肤浅的理解和把握, 而应从更深的文化层面对其进行思考。财务制度文化是指财务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与服务实践中生成和培育起来的, 是以精神文化为基础,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为载体, 以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约束财务活动行为的规范性文化。适合学校特点和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文化能够激发财务人员自发的以良好的财务管理形象、服务意识和精神面貌坚守在学校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上, 通过文化的不断沉淀、渗透、影响, 形成一支服务意识强, 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效服务团队。

(三) 高校财务管理中监督与服务两大职能关系的处理增加了财务服务工作的难度

监督与服务是高校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行使的两大职能, 也是财务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监督者, 高校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坚决抵制和拒绝任何违反财务规定的资金运作方式以及不合财务规范的报销行为。作为服务者, 财务人员应以师生为本, 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 尽量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为其提供服务。因此, 在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角色上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 增加了财务服务工作的难度。监督与服务职能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 服务是监督的前提, 监督是服务的保证, 财务人员应通过增强服务的全局意识、转变沟通方式、提高服务的艺术水平来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二、改进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 现代大学制度的“人本性”对财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淡化行政色彩, 其根本指向是为育人服务, 为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服务。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 人本性就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属性。制度存在的根本要义在于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 建立一种满足多方利益主体的平衡机制。人是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直接动力, 大学制度制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规范大学人的正当权利, 治理不合理的现象, 发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大学功能, 发挥大学制度的保障监督功效。同时, 现代大学制度强化行政管理服务于学术管理, 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这必然要求高校财务服务工作充分以广大教职员工的需求为工作重点, 尽可能地减少他们办理经费报销等有关财务事项的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 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 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建设。因此, 高校财务向服务型财务转变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重新定位高校财务战略地位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管理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温馨财务”、“服务财务”、“人文财务”的特色管理服务形象, 开创和谐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 高校财务工作服务于学校战略的要求

高校的财务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和远景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也是高校制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财务战略管理是高校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和加强竞争优势, 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和控制、计量和评价等经济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规划过程。高校财务部门既是高校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部门, 也是战略规划的执行与控制部门, 财务管理及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 对于确保高校总体战略的实施, 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和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 财务关系日益复杂化, 财务服务工作层次不断延伸, 对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上, 适应高校发展和新体制的要求, 创新财务服务思路, 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财务管理在学校经营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尽快使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逐步上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

三、加强与改进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建议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 财务工作的核心已从管理延伸到服务, 不重视服务的财务工作只是机械的做账、算账和结账工作, 无法充分体现出高校财务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中应发挥的作用。提高高校财务服务工作水平应从创新服务意识入手, 把财务服务工作提升到制度文化建设的层面, 激发出财务人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但是, 服务工作光有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这仅仅是端正了服务态度, 而服务方式的创新才是提高财务服务工作质量的保证。

(一) 创新服务意识

1. 重视财务制度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主动的服务氛围。

高校的财务服务工作, 从深层次来看, 是一个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高校财务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财务制度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与完成的, 必须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 通过不间断的正面影响与积极引导, 润物细无声似的影响每一位财务人员, 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友善的工作态度善待每一位师生员工, 增强学校财务部门的亲和力, 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财务制度文化建设的本质应是人本文化, 财务管理过程以及财务服务方式都应是以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为指向, 服务态度洋溢出人性的善良和正义, 展现出财务人员自身卓尔不凡的管理风貌与精神气质。

2.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开拓创新思维与眼界。

高校财务工作细致而繁琐, 财务人员疲于事务性工作常常忽视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即使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往往也缺乏服务技能, 协调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既是一项工作, 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服务方式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 加强财务人员的服务技能的培训, 开拓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是提高高校财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首先, 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把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成为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职业责任感强的队伍, 有责任感的财务人员会主动在内心深处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重视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 加强服务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培训工作, 高校财务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主动求知求学, 成为具有坚实会计基础能力、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最后, 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通过定期学习制度、探讨财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互交流工作经验, 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二) 创新服务方式

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校会计核算的手段日益先进和高效。近年来, 高校财务信息系统推出的无现金报账系统以及网络预约报账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报账模式, 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为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学院联络员制度。

学院联络员制度是高校财务深入基层重构财务服务体系的一项创新之举, 可有效解决财务集中管理核算与扁平化财务服务需求的矛盾, 实现财务管理重心与矛盾同时下移的管理制度。

具体操作模式为:每个学院指定一名财务人员负责, 学院自身安排一名财务秘书与指定的财务专员对接, 两人共同承担起学院的经费报销以及经费预算等财务工作。学校财务人员定期到学院答疑解惑并现场提供经费报销服务, 学院财务秘书在财务处的集中培训后具备一定的财务业务知识, 可以对本院教职工各类经费票据的审核起预审作用, 减轻并分担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量;同时, 学院财务秘书在经过长期辅导与培训后还可对学院的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起一定的参谋作用, 协助院领导当好家、理好财。

学院联络员制度通过财务人员下到基层提供的便利服务拉近了与广大教职员工的距离, 使所有矛盾都能在基层得以化解并且利用无现金报账系统, 轻松实现了财务人员下学院现场审核票据, 事后进行账务处理、报销款项无现金支付的方式, 开辟了新的报账渠道。

2. 网上预约报账模式。

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突破, 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报销流程再造上提高报账工作效率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在传统的报账模式下, 凭证上所有信息均需财务人员手工录入, 这一过程耗时而低效;报账大厅人满为患, 报销人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极易对财务工作产生怨气与怒气, 不利于和谐财务工作局面的开展。因此, 传统的报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很多高校开始了网上预约报账的实践和探索。

网上预约报账, 是指远程登录学校财务网上预约报账系统, 预先进行网上报账单申请、审核等一系列操作, 根据预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财务处办理报账手续的报账模式。报销人应在网络上正确填写报销金额、提交报销内容、生成打印报销确认单;财务人员根据报销确认单自动生成凭证, 待发票审核记账完毕后, 将报销款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转入个人账户或单位对公账户中。

目前, 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并未在高校中大范围使用, 且由于集成化不高, 经费负责人电子审批、项目预算控制等功能还不能完全实现。但从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终将替代传统的报账模式, 其先进的服务理念会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运用。

3. 投递式报账模式。

投递式报账模式的运用可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师生集中报账难、排队等候时间长的现象, 实现“无等候报账”的服务模式。投递式报账是基于网络化应用的自助报账模式, 采用一种非面对面的业务办理方式, 需要报账的师生可随时利用网上预约系统填写报销单后投递至“投递报账箱”, 无需到财务处排队等候;而财务人员由原来的“前台”角色转换至后台处理, 避免了与师生的面对面接触, 可不被打扰的处理报销单据从而提高审核制单效率。

具体操作流程为:需要报账的师生登录到网上预约报销系统, 根据系统的提示填写相应的报销单据并打印报销确认单, 对原始票据进行整理粘贴后连同打印报销确认单装至信封密封, 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 投递到财务处指定的“投递报账箱”。财务处每天定时到各指定地点收回单据分发给财务人员审核, 审核无误后, 财务人员根据报销确认单自动生成凭证, 将报销款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转入个人账户或单位对公账户中;不符合报账要求的原始票据会分离出来, 在报账完成后返还, 并附票据退回清单。

投递式报账模式可以说是网上预约报账模式在服务方式上的“升级版”, 但因师生对报销制度的了解不可能很全面导致出现投递的票据常常因手续不完备而无法报销的情况, 若投递式报账模式能结合学院联络员制度, 在投递前经学院财务秘书进行指导与初步审核, 将大大提高投递票据报销的成功率, 使投递式报账模式的先进性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投递式报账模式与学院联络员制度相结合的操作流程图如下:

以上服务方式的设计与介绍主要目的为抛砖引玉, 以期对高校财务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与引导。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彻底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 积极探索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服务新模式, 提升高校财务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云.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公办高校财务治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 (10) .

[2] .楼燕芬.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J].财会研究, 2010, (8) .

[3] .黄显官.高校会计与财务核心价值分析[J].财会通讯, 2013, (8) .

[4] .刘恩峰.论高校会计文化建设[J].财务与金融, 2012, (6) .

[5] .王娜.高校财务投递式报销与网上自助式报销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 2012, (6) .

[6] .陈军杰.高校会计服务强化思考[J].财会通讯, 2011, (29) .

3.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现状;优化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其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有极高的要求,为了能获得生存空间,提高新闻电台的收视率,在这传媒体制中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为能搏得一席之地,获得健康的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接受新知识,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去突破常规,使其节目的策划变得更加新颖,并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观众的需求。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客观工作层面的创新与主观工作意识的创新。

1.客观工作层面的创新

按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实际,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工作层面的创新主要是指新闻编辑工作内涵的拓展,即由传统的新闻编辑制作拓展成为前期的组织指导、中期的编辑制作与后期的控制指挥这三方面的结合组成的。

2.主观工作意识的创新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中的主观工作意识的创新是指激发、唤醒或者发挥个人所蕴涵的潜在的重要创新精神力量,其主要表现为策划意识、实践意识和接受意识。

二、電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现状

1.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内容过于单一

现今,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对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大力的提倡,但实际并没有采用到有效的创新手段改善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我国电视台的随之发展,新闻行业也在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传媒方式与途径方面,其突破了原有的单调模式,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在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编辑过程中,其新闻编辑的主题仍然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虽然我国新闻行业的传播的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新闻的编辑还是按照原有的套路进行设定,即使新增加了广播、电子网络等多种途径,但是知识其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其新闻编辑的内在本质并没有进行改变,所以仍然不会得到受众的认可。所以我们需要改善新闻编辑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利用现今传媒行业的多样性发展,其电子网络等多种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给现今新闻编辑工作也带来更大便利。

2.缺乏自主意识以及鲜明的新闻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随之的改变。人们对新闻传媒行业关注的提高,其一些地方性的电视台也得以迅速的发展,电视传媒行业已处在繁荣的阶段。电视台的随之增多,虽然不同的电视台都是单独的运行与管理的,但是其行业内部之间都依然会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一些内在的联系导致有的电视台将别的电视台的新闻内容进行重新的编辑然后为己所用,其严重缺乏了新闻编辑的自主意识。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电视台的新闻模式,新闻编辑的雷同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缺少鲜明的新闻主题的电台,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失去新鲜感,新闻编辑雷同现象也会降低新闻的自身价值,最终导致电视台的收视率降低的结果。

三、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工作能力的策略

1.遵循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创新的前提

党新闻事业中广播电视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党的舆论阵地,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实时政策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选稿过程中,需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对稿件的选择加以严格的质量把关。其新闻编辑前的策划与稿件的选择要从政治上着眼,要勤于观察细节、要敏锐的观察现今形势、要严格把握新闻和政治的标准。

2.创新的优势关键在于加强自身素质和提高组织功能

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创新的优势不仅在于新闻编辑需要其创新意识,而且需要新闻编辑者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一个有质量的新闻节目往往拥有个人素质与个人修养良好的新闻编辑者。所以,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加强新闻编辑者的自身道德修养,这可以让新闻节目的质量大大提高。现今新闻节目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编辑工作需要出现新的思维方式,跳出其常规的定式,提高编辑工作的组织能力,结合原本的图片制作、文字修改、编排节目与录制播出,这样才符合现在的新闻编辑工作。所以,新闻编辑工作要改变旧观念,制定新的编辑概念,将现今新闻的创作流程改为“编辑—记者—编辑”。

3.把握新闻技巧,立足新颖

新闻编辑是个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追求创新的工作,其需要新闻编辑者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导思想,配备灵敏的新闻感觉。在现今这个传媒体制中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新闻编辑更需要掌握良好的编辑技巧,立足新颖。掌握新闻标题的拟写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闻编辑对新闻内容的拟写也要突破舊时代的传统观念,关注社会上的大小事,满足观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新闻编辑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工作形式、是新闻节目的“头脑”和“灵魂”、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传媒体制中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个人自身素质与个人修养、把握新闻技巧,立足新颖、以遵循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前提,不断的追求创新,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推动电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轶男.如何创新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科技传播,2015,1:51-54.

[2]周建虹(太重集团党委工作部新闻中心).浅谈新闻标题的编辑技巧[N].科学导报,2011.(1):22-23.

[3] 马平.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J].魅力中国,2009,20:36-38.

4.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认识与建议 篇四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隔离逐步打破,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但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扣除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农民工,我国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户籍城镇化率)只有 35.29%,城镇化整体水平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 60%左右的平均水平。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对策思考

(一)完善人口管理制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农民工落户条件,放宽直至放开城市和城镇户口迁移的准入限制,实行按居住地管理户籍制度,实行全国统一居住证制度,加强人口信息管理。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全面实行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实现土地集约发展。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确保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着力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做到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探索建立城镇落户农民工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三)实施城市集群战略,推进行政区划创新。

坚持遵循 “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全面提升城市群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区域性城市群,把城市群发展打造成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发挥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均衡开发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5.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五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对扩大消费市场、活跃城乡经济、改善劳动力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新塘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人口成分复杂,部分人员素质较差,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比例也在日趋攀升,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容环境等方面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6月11日发生在我镇大敦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它严重影响了我镇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我镇的投资环境,造成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于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流动人口进行更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抑制流动人口犯罪势头,有利于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完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体系,以确保“和谐新塘,平安新塘”的建设:

一、从此次群体事件分析我镇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此次群体事件的主要特点:

1、区域性。据了解,此次事件中的闹事者,一大部分参与者是

四川籍的外来流动人员。

2、盲目性。此次事件参与者数量比较大,但有的参与者根本不

明真相,盲目跟从,以凑热闹的心理参与闹事事件,帮忙起 哄或跟着凑热闹。

3、要挟性。闹事者在个别人的怂恿下,想以扩大事态来要挟职

能部门、要挟政府机关承诺其过激要求,而这种要挟性使事 态进一步扩大。

4、过激性。此次事件的部分参与者采取了打、砸、抢等过激方

式表达诉求,甚至将矛盾转嫁到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公然 围攻处理闹事的干警、围堵交通打砸汽车、抢夺商户破坏公 共设施。

(二)、通过分析事件的主要特点,对目前我镇流动人员管理问题作如下思考:

1、此次事件的参与者绝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员,对外来人员进

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有效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2、流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压力巨大。特别是素质较差者

或无固定职业者,更容易对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3、流动人员的拉帮结派,是造成此次事件升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流动人员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4、随着外来流动人员个人诉求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管理难度

加大;

二、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由政府出面设立流动人员管理联席办公室,公安机关为主进行管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配合,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只靠公安机关一家是难以承担和取得实效的,必须跨出流动人口管理是公安部门一家事情的观念,因为社会治安良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是保证社会治安良好的基础。为有利于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公安、劳动、计生、教育、建设、城管、工商、税务、卫生、交通、民政、房产、农业、司法、社会团体、企业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共同参与,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并协作配合的机制。

(二)、建立一支专门的暂住人口协警管理员队伍、并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和奖惩措施。

目前我镇主要由派出所治安协警员配合社区民警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和管理,但治安协警员数量过少,身兼数职,不能适应暂住人口管理专业工作需要。建议借鉴东莞等地做法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户籍协警管理员队伍,对其进行专门培训、设定工作考核,实行奖优罚劣。既解决工作难题,也增加就业机会。

(三)、结合此次事件,对全镇外来人口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大普查

深入调查研究,找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随后召开“外来流动人员管理联席会议” 对症下药,逐一彻底解决,同时启动外来人口普查活动。广泛宣传、深入到户,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种媒体宣传此次大普查的要求、意义,特别是要把“主动配合普查”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流动人员心中。对不配合普查不服从管理的外来流动人员,遣送其离开新塘

(四)、积极加快相关地方法规的出台,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

当前的流动人口管理是98年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国家为保护流动人口的权益,出台了一些人性化政策,但是新政策刚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现在国家取消了收取流动人口管理费,暂住证的工本费、使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出现许多新情况,流动人口的登记与办理暂住证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制订相应法规和条例,切实增强政策法规的刚性和协调性、可操作性,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五)、不断完善外来人员相关福利待遇,逐步满足外来流动人员的个人诉求以及自我意识

6.对做好政府值班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篇六

值班是各级行政机关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值班室和值班员要根据上级机关要求和本单位领导指示,为领导同志处理紧急、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做好服务工作,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下情上报、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等历任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政府值班工作从无到有,从值班工作有人负责到明确专人承担,从一个人一支笔一部电话到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接报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值班工作逐步加强、日益规范。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值班工作与信息工作紧密结合,“值守”、“应急”成为值班工作两大核心任务,值班工作已从单一的服务型发展为信息型、应急型、综合型、主动型的工作格局。

一、联络畅通——值班工作的首要职责

值班工作的重要之处在于“保证临时发生的重要事情能够及时联系和处理”,因此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首先,要保证时刻有人在岗,即便是吃饭、睡觉,无论何时只要电话响了就得接。其次,接到电话后要知道如何处理,否则电话是通了,但事却办不了,一样是联络不畅通。1958年11月,国务院秘书厅发出《关于各机关设立彻夜值班的通知》,就明确“必须由了解本机关情况,遇到紧急事情知道如何解决,或者知道找什么人解决的工作人员进行彻夜值班”。第三,要掌握有关联系方式,特别是本单位负责人,“以便有事时,能立即找到”。做到以上三点,才是真正做到了联络畅通,值班工作才能做到随时接报紧急重大情况、汇总突发事件信息。

从实际工作看,确保联络畅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工作安排上,要高度重视节假日、敏感日和应急处置期间三个重点时段。重点时段往往是检验值班工作的关键时刻,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前做好值班安排,充实值班力量,密切关注相关动态,确保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情况。2009年3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国务院总值班室《关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两会期间”值班抽查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好。发现的薄弱环节继续督促改进。”二是在值班业务上,要切实提高接听电话、报送信息和办理批示三项业务能力。值班工作直接面向领导、面向地方和部门、面向群众,很多时候由值班员独立承担,没有领导或其他同志审核把关。因此,要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努力做到值班电话“3声铃响有人接听”、领导交办一般事项“10分钟内有反馈”、特殊事项“3小时内有报告”。三是在值班管理上,要牢牢抓住首问负责、交班接班和值班记录三个关键环节。值班工作常年累月处于“分分秒秒不离岗、时时刻刻保运转”的状态,在人员轮流交替过程中,只有严格管理、加强衔接,才能保证平稳有序。首问负责是第一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明确专人全程负责到底,遇有超出自身业务事项,要确保联系到相关承办人。特别是一些急事、难事、分工界限交叉的事,值班室作为“兜底”处室,不能推也不能误,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交班接班是重要环节,交班人要把重要情况逐项交接清楚,接班人要对未尽事宜跟踪落实;条件允许时,所有值班员都应参加交接班,全面掌握值班工作动态,以便遇有紧急情况能随时投入工作。值班记录是工作档案,为日后还原工作过程、分清工作责任提供重要凭证,值班员要如实记录、认真填写,以备后查。

二、信息汇总——值班工作的重要内容

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当好领导同志“耳目”和参谋助手,是值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该报的信息要报上去,为领导同志决策提供参考;不需要报的信息要“扣”下来,以免干扰领导同志。当前,需要从“点”、“线”、“面”共同推进:做好每一个信息接报“点”的综合研判工作,畅通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送渠道主“线”,提高从新兴媒体等社会“面”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

一是加强信息综合研判,反映领导需要掌握的实际情况。值班室作为突发事件信息的“总人口”和“总出口”,在信息接报处理过程中,要加强综合研判,努力使每件信息的处理准确、到位。综合是浓缩信息量的过程,即用最精简的篇幅尽可能多地反映重要情况。但事件紧急、性质严重时,应边报告、边了解情况。研判是深挖信息价值的过程,要密切跟踪动态发展,多方搜集印证信息,注意判断事件危害是否严重、事态发展是否可控、先期处置是否及时等,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

尤其是在特大突发事件处置期间,事发阶段信息有限、情况不明,处置阶段信息激增、鱼龙混杂,更需要做好综合研判工作。在2011年协助组织我驻利比亚人员大规模撤离过程中,我们总结以往信息专项和综合报告经验,以动态信息、专题信息、综合信息等方式反映当前撤离工作中的重要进展、国内外舆情反映、利比亚安全局势以及应急指挥部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等,12天内共编发《值班报告(特刊)》42期,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一致好评。我们理解,动态信息就像是新闻,是某一时间“点”的最新情况,要“快”报,报晚了就失去了价值。专题信息就是深度报道,是围绕一根主“线”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系统梳理,要“深”报,不可“浅”尝辄止。综台信息就是“昨日要情”,是对当前事件态势、处置进展、各方反应和社情民意等各方“面”的反映,要报“全”,报“少”了或报“偏”了就会影响到对全局的把握。

二是加强信息渠道建设,提高信息获取、报送能力。信息来源是信息报告工作的基础,只有大力加强信息渠道建设,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首先,要强化基层值守应急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乡(镇)、街道办事处等要健全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领导带班责任,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保障必需的办公设备。同时结合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专(兼)职信息报告员。第二,要逐级完善信息报告体系,提高信息报送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信息报送责任,确保信息报告渠道畅通。第三,要完善通报督促制度,提高信息报送质量。我们每周视频点名对一周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不足,改进工作;每月对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统汁汇总,表扬先进,通报迟报漏报等错情;每年对全国信息报告工作进行调研座谈,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加强和改进信息报告工作。

三是加强新兴媒体监测,主动搜集突发事件信息。当前,微博、QQ群、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信息数量激增,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速度”与“触角”上的优势,实时监测,主动搜集,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比如,在2011年应对日本核泄漏事故中,我们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了大量实时灾情和日方应对措施,综台汇总形成每天的《值班报告(特刊)》,弥补了境外信息报送渠道薄弱的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完善这方面措施。一是把网上舆情纳入信息报告范围,完善与新闻媒体和网络管理职能部门等的联动机制,及时搜集突发事件信息,反映网民主要观点和意见。二是每天主动跟踪有关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及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核实通报,并督促催报相关信息,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三是尝试手机短信报送信息方式,将非涉密的突发事件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至领导同志处,实现文字、电话和短信三种报告渠道并行,提高信息报送效率。

三、“千人一面”——值班工作的服务标准

值班工作事务性强,值班人员流动性高,但工作标准不能改变,不能因人因事而异,要做到“千人一面”。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做到工作制度化、业务规范化、流程标准化。要细化分解值班室的各项职能,仔细分析值班员有可能遇到的每一种情况,分别制定相应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定制度,还包括健全各方面通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值班室作为窗口单位,必须立足服务,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只有这样,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值班室才能协调各方共同应对,成为“对上有信息、对下有行动、对外有声音”的运转中枢。

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每一位值班员深刻理解、认真执行。一是每位值班员都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加强总结,把制度规定变为工作习惯。值班工作头绪多,一事一了,若不注意积累总结,就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办一件忘一件,每次都要现找规定、从头摸索,遇事就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所以要把办结的事情及时建档立卷,结合规定总结反思,形成案例。同时,对长期积累的资料要注意整理,变为“活”的知识,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传承下去,成为“集体智慧”、“共同标准”,这样的值班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不断提高。

二是要加强值班员培圳,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推事、不误事。首先,要加强政务素养和形势任务学习,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当前中心工作。其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在工作中尽到职责,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细节中展现水平,努力做到“我值班时无差错,我值班时请放心”。第三,要加强业务研讨和交流,锻炼思维、表达、文字和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素质,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定期开展值班工作会商和演练,打造一支团结协作、高效精干、能打硬仗的值班团队。

三是加强值班文化建设,营造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英国管理学大师汤姆森认为,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正直、向上、富有激情与动力的情绪所凝聚成的感受、信念和价值观等,对员工工作产生的影响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或所提供服务的优劣;员工保持积极的“动力情绪”,才会有愉快工作、乐予奉献的精神,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组织。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对值班员进行人性关怀和正向激励,防止因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而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消极情绪互相感染、工作倦怠等现象。特别是值班员之间要做到互相提醒、互相补台,交班人要为接班人提供方便,接班人要为交班人弥补差错。

四、“三位一体”——值班工作的发展方向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近年来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看,国务院总值班室应当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探索工作规律,努力成为值守应急的信息中心、指挥协调的运转中心、行政事务的保障中心,切实做到服务到位、参谋得当、运转高效。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值班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借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政府值班工作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感到,整合加强值班联络、信息处理和技术支持三大职能,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值班模式已成为值班工作的发展趋势。“值班联络”负责组织值班,保持与有关方面联系,掌握有关地区、部门动态,协助做好处置工作:“信息处理”负责收集、分析信息,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向上级报告:“技术支持”负责保障与有关方面通信和网络的实时联通,利用应急平台完成查看现场图像、进行异地会商、调用和共享相关数据资料,对事态发展进行动态分析等。每组值班员同时包括以上三个岗位,大家分工合作、协同配合,共同值好每个班。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值班业务研究,不断摸索和掌握工作规律。一方面,要总结值班工作自身规律,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为领导同志服务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值班工作总结突发事件的一般性规律。坚持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对接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某一类事件的易发时间、哪些地方易发生什么事件、最近哪些问题比较突出等,以便提前部署应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比如,2009年8月,我们抓住一段时间以来国企改革引发群体性事件高发的苗头,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形成了《今年以来国企改制引发群体性事件情况分析及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要求国办发一个文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7.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七

一、档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档案资源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 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以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大量积累起来的关系国计民生和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合法档案, 必须加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这样才能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事实已经证明了, 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促进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档案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 为社会发展直接做出了贡献。基于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档案和档案利用与管理的重要性, 改变以往忽视、轻视档案的思想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轨道。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要抓住机遇主动做好服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作, 在发展中寻求探索促进档案与时俱进的新方法。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高兴地看到档案服务工作已从后台走到前台, 由可有可无走向关系全局发展事业的成败。我们的思想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原有的思想认识上, 要以更加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档案与档案服务工作, 充分认识形势发展给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干扰, 从消极变积极, 从被动变主动, 把握档案发展规律, 更新服务观念, 以更加务实、科学、高效的精神推动档案事业走向现代化。

二、创新档案利用与服务手段, 提高其利用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档案服务也要与时俱进, 要创新方式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将档案信息开发传递给所有利用者, 实现资源的共享。

(一) 在创新中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没有档案的收集就无档案的管理服务, 现在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文书档案多、历史文件多、纸制档案多”“经济科技档案少、现行文件少、声像实物档案少”的“三多三少现象”,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丰富馆藏内容, 扩大收集范围和渠道, 同时注意声像、实物档案的收集。

(二) 创造条件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是新形势对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必须创新条件加强档案硬件设施的投入, 将档案管理纳入信息化发展轨道。首先馆藏目录必须实现数字化, 建设目录查询系统, 建立数据库存, 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 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电子型档案服务模式。

(三)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档案服务工作

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求我们以新的理念、思路、视角重视认识档案服务工作。在基层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 落后的档案基础设施严重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必须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和工具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 把消极变积极, 一旦群众权利受到侵犯能够通过档案信息服务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档案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必须不断提高

(一) 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管理不仅在于管理, 最主要的在于服务。这就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起码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有服务群众的热情和耐心, 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首先要熟悉所管理的档案内容, 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其次, 档案从业者要熟悉档案从收集到服务, 从管理到分类等各种科学研究活动。档案从业者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柔韧有余的专业知识技能, 又能在实际工作发展新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 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档案是对过去事情的记录, 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 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对档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同时, 历史能够对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对理解档案内容不可缺少。一些历史档案的抢救和整理, 档案各个环节如编目、标引等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文字书写能力。随着社会进步, 更要求从业者具有管理学、情报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所以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

(三)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8.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八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检验;安全;要求;建议

加强饮用水水质检验至关重要!饮用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品,其品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基于此,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务必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提升饮用水的安全等级,使之达到安全饮用标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内执行的生活用水品质标准中强行制定了饮用水必须达到的清洁需求、水源水品质需求、循环供水卫生需求和水品质检测以及水品质查看的方式等。之所以使用法律形式拟定 饮用水品质标准规范,意在保证城乡每种全部式以及分散样式供水的水质安全。

1.为确保饮用水品质安全而务必进行的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及标准

1.1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必需达到的标准要求:色度在十五之下,同时不能有别的颜色存在;浑浊在三度以下,特别状况也要在五度以下;不能有别的气味和臭味;不能存在使用肉眼就可以看见的东西;酸碱值要在六点五到八点五;总硬度每升四百五十毫克一下;铜、锰、锌、铜每升要在一点零毫克一下;以苯酚计每升量要在零点零零二毫克之下;阴离子构成的洗涤剂每升不超过零点三毫克;氯化物以及硫酸盐要每升不到二百五十毫克;溶解性固体每升要在一千毫克以下。

1.2 毒理学指标必需符合的规定要求:氟化物要在1.0mg/l以下;汞要在0.001mg/l以下;氰化物、砷、铬(6价)、铅、银都要在0.05mg/l以下;硝酸盐(以氮计)要在20mg/l以下;氯仿要在 60mg/l 以下; 四氯化碳要在3mg/l以下;硒、镉、苯并(a)芘要在0.01mg/l 以下;滴滴涕要在1mg/l以下;六六六要在5mg/l以下。

1.3 细菌学指标务必达到的标准要求:氟化物要在1.0mg/l以下;汞要在0.001mg/l以下;氰化物、砷、铬(6价)、铅、银都要细胞总数小于100个/升;总大肠杆菌小于3个/升;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毫克/升。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该符合集中式给水卫生规范中的规定。

1.4 放射性指标必需符合的规定要求:总α放射性小于0.1贝可/升;总β放射性小于1贝可/升。

2.以人为本,从严要求,重视并加强饮用水水质的安全评价

以前工业行业污染低的时侯,对饮用水进行处置大多是除去水中的细菌杂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行业污染随之增大,有机物能够人工制造,因此水源中水品质的关键影响物也出现了改变,慢慢的被有机物、润滑性质的汽油、抗生素等一些微生物以及有机污染物破坏掉。因此,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重视并加强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业内人士不可忽略的、重中之重的环节。那么,如何做好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评价呢?

2.1 对于水质安全性的评价,首先是确定影响水质安全性的污染物的目标浓度限值。

第一类需要制定标准限制的污染物是致死率较高或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的剧毒性和高毒性污染物以及可引发致死率较高流行病或引发大面积流行病的微生物及与之相关的消毒剂等。这一类的污染物可以由人体直接感知,并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它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所以第一类污染物在饮用水中不得超标。如:砷、铬(六价)、汞、氰化物等。

2.2 对于饮用水中存在的一些低浓度污染物, 并不能经常检出,因此无法对其进行限值。

第二类的低浓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影响,当污染物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例如,氟化物、四氯化碳、乐果、毒死蜱等)。在此必需强调一点:如果在检验中发现低浓度污染物,相关工作人员务必严格的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直至恢复正常值。

2.3 对于可以在饮用水中经常检出且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只有浓度和性质发生质变时,才需要对其进行限值。

第三类的低毒性或微毒性污染物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在饮用水中允许微超标或者限幅超标,但不能超过饮用水中已存在的化学物质浓度范围(例如,硝酸盐、溴酸盐、铁、锌等化学物质)。

3.与时俱进,精益求精,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对检验工艺提出更高更严的新要求

3.1 提升饮用水检验工艺水平,确保饮用水达标

如何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这是对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的一个尤为关键的检测方式。因此,必须持续提高检测效率,改革性的进行作业,重视并提升检测作业的全部水准,强化检测工作者的技术,从而确保人们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

3.2 注重细节,环环相扣,严格规范饮用水检验工艺程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真实

3.2.1 按规定采集和保存水样,在水样采集地点直接进行消毒剂指标游离余氯、PH、浑浊度等的即时检验。

3.2.2 将样品送到实验室逐一编号,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分别送至其他分析室,各分析室按照自身的检验任务进行操作。

3.2.3 各分析室将检验完毕的样品储存在样品管理室,统一汇总各项检验结果。这种检验程序操作人员、环节过多,检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太大。因此,需严格规范检验工艺程序,在饮用水水质检验中大量运用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将实验室内人工操作的应用模式,转化为计算机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使每一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才能客观的反映饮用水样本的实际情况。

3.3 勇于改革,注重检验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3.3.1 提升检验效率以及准确性。显而易见,伴随着颁发的新水品质规范在二零一二年开始实施,对饮用水品质检测的规范也越来越严格,且标准日益提升,这对使用之前的检验方式得到成果的准确性是种挑战。不可否认,饮用水品质检验规范的更深入、更严谨,一定会推动水品质检验设备的研发以及使用,促使水质检验设备会朝着统一化、集成化、小规模化方向持续前进。

3.3.2 推动饮用水检验方式的改革。例如:水品质检查中最常见的、根本性的一种检验就是检验饮用水中所含有的元素、扩物质、杂质的占比。之前,检查方式是经过离子互换、电渗析对饮用水内含有的杂质开展淡化、离析以及提取,不过因为这类型的检验方式不能把水内的矿物质离析出来,检验成果中所显示的各种杂质的含量都不太精准。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检验范畴中使用无机化学解析方式,完成了把饮用水中各种元素杂质解析、提取,同时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各种含量。

4.建议

4.1 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地区的饮用水水质检验标准,从而提升饮用水品质。

4.2 加强微生物学指标,加大虫害防治力度

微生物主要含有病毒、细菌、真菌等,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同时也是生活用水散播疾病的关键缘由。饮用水品质检验规范提升的重要宗旨是增强微生物学目标,进而操纵经过饮用水散播微生物,其中必须要增强对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这种微生物的探索强度。

4.3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指标

饮用水中有毒害杂质的量超出规范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工业研发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砷,工业及废旧电池排出的铅含量越来越多)。在饮用水中存在的有毒害杂质长久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应按照真实情况务必对饮用水中含有的有毒害杂质开展调解。同时,特别要对清理水使用的氯气以及游离氯剂中所形成的副作用开展严厉的操纵,以增强消除消毒剂产生副作用的科学研究。

5.结束语

9.对信息战的认识和对策建议专题 篇九

一.信息战的一些基本概念

1.信息战的定义

信息战象电子战一样,既是一种作战环节,又是一种作战领域。这就是说,未来战争是在信息战威胁的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用信息战的方式进行作战。可以概括地认为,信息战是信息领域内的战争,而不是其它领域内的武器作战的战争。不同的信息战定义也总是围绕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展开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方法不同,反应了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不同的电子信息技术专家维护本专业的立场。例如,通信专家认为信息战是通信战,计算机专家认为信息战是计算机战,而网络专家则认为信息战是网络战。然而,在国内则不同,有少数同志将大量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防空、导弹攻防和远程精确打击等高技术武器之间的交战而形成的信息化战争也看成是信息战。因此我们认为,对信息战下准确的定义既要有中国的特点,但也要与国际定义接轨,二者不可偏废。为此,建议将信息战定义为:“通过利用、改变和瘫痪敌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不被敌方利用、改变和瘫痪,以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各种作战行动。”总之,不管如何定义信息战,我们都必须从其如何提高战斗效能方面来考虑它。

2.信息战是新军事革命可能产生的新作战领域之一

从国外资料报道看,新军事革命最终可能形成四个新的作战领域:一是信息战。未来的军事行动将主要是用信息作战,攻击信息基础设施有可能制止或赢得战争。二是精确攻击。未来的军事行动将采用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攻击方式。三是主宰机动。通过多维运用信息和机动能力,在整个战斗空间的宽度、高度和纵深内,为空中、陆上、海上及空间的部队提供有条理的军事行动,赢得战场主动,控制作战节奏,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四是空间战。控制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将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四种新的作战领域将分别带动不同领域的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不是只由信息战一种作战领域带动所有武器装备的发展。我们强调发展信息战武器装备并不排除其它武器装备的发展。因此,毫无必要大家都用信息战来带动各自的武器装备的发展。

3.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

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是获得信息优势,即把作战空间变得使敌人感到模糊不清,使自己的部队感到透明。为己方部队创造一个全面感知战场空间的信息优势环境,而使敌方部队得不到作战必须的信息。美军参联会对信息优势的定义为:“在信息领域的支配权达到能在没有有效抵抗的条件下进行作战。”为获得信息优势必须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能力;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信息战(IW)能力三者结合,只靠信息战一种手段还不能完全获得信息优势。[!--empirenews.page--] 4.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

战争类型是按战争的性质或其某一基本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如按规模分,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最近,钱学森同志站在战争的基本特征的高度,对未来战争类型的发展作了科学的论断。他指出:“未来战争是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战争样式是按战争内容而进行的分类,如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和电子战等。信息战和电子战一样都是战争的内容,属于战争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是钱老所说的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和信息化战争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不能混为一谈。

5.对信息战不能理想化 现在,信息战还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还必须与其它作战样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交贡匦胗肫渌髡窖较嘟岷喜拍芑竦米畲蟮男芎托б妲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但是,很难确定行动是否有效,什么级别的扰乱措施能成功。道格.理查森在其文章中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计算机战仍是科学幻想。”因此,对信息时代的战争不能过分理想化。不能把它想象成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仍将充满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并具有多样性。信息时代的战争仍是人挑起的,只能通过人参与才能结束战争,无法通过纯粹的技术方案来结束战争。死亡和破坏仍将是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

6.对信息战与电子战基本特征的认识

信息在战争中的产生与使用大体分为四个过程,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电子战的基本进攻方式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干扰和破坏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过程,从而使信息系统不能采集和传输信息,对已经采集到的信息它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上述方式无效,电子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信息战的基本进攻方式不是影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而是影响信息本身和信息的处理过程,改变敌方已经获得的信息,而使它按照错误的信息行动;或是侵入敌方的信息系统窃取敌方已经形成的信息,为我所用。如果上述方式无效,信息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由此可见,电子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传输过程,而信息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本身的处理和利用过程。电子战和信息战各有特点,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为补充,达到最佳作战效果。

二.信息战的分类及对其认识

从总体上看,信息战应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级信息战,也称为战略级信息战;二是战场信息战,也称为指挥控制战。

1.战略信息战及对其不同的看法

战略信息战是利用非杀伤性技术而秘密实施的,不需要公开宣战。它利用了国家力量的所有手段在国家战略级形成可竞争的优势,把“战争”的范围扩大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信息战无论在平时、危机时刻还是在战争状态下都可能发生。这种信息战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并且要受最高政治机构的严格控制。例如,一个国家可以组织“黑客”通过因特网和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其他专用网入侵另一个国家的交通、银行、电力、石油等重要经济部门或政府办公系统,造成另一个国家交通瘫痪,金融混乱,电网停电,炼油厂爆炸,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减速、失去联系、崩溃。用这种信息攻击的形式达到一个国家控制另一个国家的目标。[!--empirenews.page--] 当前,对这种攻击是否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争议。以兰德公司和未来学家托夫勒为代表,积极支持、主张战略信息战这种观点,还多次给国防部官员进行模拟演习。托夫勒在其著作中甚至列举了一位前高级情报官员说过的一句话;“给我10亿美元和20个人,我可以使美国瘫痪,让联邦储备系统和所有的自动提款机停止运转,使全国的所有计算机不同步。”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犯罪缉查小组负责人吉姆·塞特尔曾经说过:“给我10个精选出来的“黑客”,90天内我就能让这个国家缴械投降。”

与此相反,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例如,艾伦·坎彭就指出:“仓促采用一种人们不甚了解的、未经检验的新战法是有风险的,信息战所依据的想定可能[1][2][3]下一页 靠不住。如果这一想定出了问题,美国就会把一场有益的军事革命变为对国家安全的赌博。”模拟演习并不能代表实际作战。美国一位学者道格·理查森也在“信息战的黑色艺术”一文中指出:大多数军用计算机系统比相应的民用系统安全,“黑客”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大多数“黑客”对付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是有效的,因为它是针对特定系统安全机构中的已知弱点进行的。一次很成功的“黑客”攻击可能有很大的短期效应,也许会使电话和银行服务停业数天,甚至使工业控制系统、电力网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陷于混乱,但它不会成为最终战争胜利者。“黑客”攻击不会对政治领导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再如,最近台刊也曾刊登过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文中指出:固然,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提供了不少以小搏大、以寡胜众的机会。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期望一个平时技术基础、高科技工业并不怎么为人所称道的小国,可以仅仅利用一群电脑“黑客”就使一个科技、工业大国陷入瘫痪。文章列举了以下理由:世上电脑系统千千万万,多数大型系统的管理工程师即使有充足的信息和工具在手,也无法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彻底了解他人所掌管的系统,也不是每一位信息工程师都能将电脑软、硬件的功能彻底了解;除非网络入侵者熟悉整个作业程序及关卡,否则即使侵入某个组织的网络系统,除了破坏一番之外也无力以假指令欺骗对方按照己方戏路翩翩起舞;信息软、硬件发展速度是任何人都难以准确估的,软、硬件改版、升级的程度和方向更是无可预计,因此计划以信息战全面奇袭敌国的团体必然会面对众多无法掌握的变因,等等。另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散化,加上拷贝数据库的做法,使得一次打击便破坏一国经济能力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现在还不能对战略信息战的效能立即作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结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2.战争中的信息战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指挥控制战就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信息战,即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实施作战保密、作战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物理摧毁。它是通过在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级保护己方指挥控制系统不受敌方攻击的情况下,攻击敌方的指挥决策能力,瘫痪敌军的指挥系统,建立信息优势的作战行动。指挥控制战已有明确的定义,而且认识一致。这一概念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战场意识,夺取战场上的制信息权的目的,从而使很小的战斗部队也能更集中、精确、快速地发挥决定性战斗力。但是,也应指出,指挥控制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而不是信息的内容。它以切断敌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为目的,使敌方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而信息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内容,即利用技术改变消息,目的是利用技术改变真相,影响领导者的行为,并欺骗敌方民众,使他们失去对领导者的信任和支持。[!--empirenews.page--]

三.信息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

1.实施信息战所需的作战能力

从作战角度看,实施信息战需要有两种作战能力。一是防御信息战能力,另一种是进攻信息战能力。在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中给出了信息战环境概念图,并对上述两种作战能力作了详细的论述。防御信息战能力包括保护、探测攻击与恢复三种分能力。攻击信息战包括阻止/破坏/削弱/利用、欺骗以及摧毁三种分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上述能力靠信息技术转化的功能来实现。《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提出了9种己方防御功能和7种进攻功能,共计如下16种信息战功能。

(1)信息抗毁功能,用其实现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完整性。

(2)访问控制/安全服务功能,用其实现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信息系统,以确保信息安全与完整。这一功能包括可靠的电子释放、多级信息安全政策。

(3)服务的实用性功能,用其支持分布计算的通信,以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可用。

(4)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用其确保实现可重新组合的、健全的协议和控制算法、自我修复以及管理在不同种类平台与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系统。

(5)毁伤评估功能,用其确定攻击的效果。

(6)响应功能(隔离、纠正、采取行动),用其描述威胁、入侵者、网络与系统受到的干扰,使决策者具备隔离、控制、纠正和秘密监控等能力。纠正能力还包括恢复、资源的重新分配与重建。

(7)易毁性评估与规划功能,用其实现对己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敌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对己方系统的评估有利于风险管理和易毁性分析。对敌方系统的评估可为攻击规划与作战实施提供基础。

(8)预先指示功能,用其为系统和子系统提供即将发生的攻击预兆和指示。

(9)入侵探测/威胁告警功能,用其探测内部和外部人员已策划的入侵和已成功的入侵。

(10)破坏敌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不被察觉地改变信息或污染信息。可以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前对信息采取行动,也可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后对其采取行动。

(11)瓦解敌方保护的功能,用其瓦解敌方对其信息、软件和信息系统采取的保护设计和保护硬件。

(12)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提供强行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网络和档案库并注入符合己方要求的信息的能力。该功能还包括能够隐瞒闯入行动,或隐螨闯入行动的目的。

(13)对敌方信息系统实体破坏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访问和使用其信息系统。其手段包括传统的硬杀伤和引起服务中断的小的破坏行动。

(14)切断敌方信息传输的功能,用其切断信息流入某一指定的信息系统,或切断在信息系统中流动的任何途径。这种功能不仅限于使用传统的电子方式。

(15)将假情报和操作人员插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在敌方的某个信息系统中注入错误的情况,或在敌方信息系统中安插己方操作人员。

(16)伪装攻击源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了解信息进攻源,并阻止了解信息攻击源本身的行动。伪装攻击源可以限制敌方的反应能力,进而推迟纠正或报复行动。[!--empirenews.page--] 掌握了上述16种功能,将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战防御能力,而且将大大增强信息战功击能力。

2.信息战的技术

我们研究了美国国防部最近公布的非保密的信息战研究计划,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使我们对信息战技术的了解加深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信息战技术并不象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将使武器装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对于把“黑客”与50年代的轰炸机和60年代的导弹等同起来的观点,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戴威·福利曼就曾明确表示,信息战的攻击根本无法与核攻击相提并论。有人认为,信息战使用的多数技术都不同新的技术,但把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效能上的突破。信息战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黑客”形成的和为对付其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二是以改进的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技术。最近,美国国防部提出需要研究发展的信息战新技术有: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基于现有商业设备的多级安全族、可靠操作系统、恶意代码探测工具、安全分析工具、系统安全工艺、抗毁的适应性强的自动的依照具体情况的信息分发基础设施、安全的全球定位系统、故障避免和恢复机制、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信息战规划与决策辅助工具等。上述技术中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等属于以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其它技术,如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恶意代码探测工具等又都属于为对付黑客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但是,信息战是一个不上一页[1][2][3]下一页 断发展的领域,其理论、政策和分类都会迅速发展,而我们又无法看到美国保密的信息战技术发展计划,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信息战技术完全没有什么新技术。

3.信息战的装备

要想确切列举出与信息战有关的所有武器装备就如同要罗列出一架飞机的所有部件一样困难。然而,如果从支援保障、攻击和防御三种功能的角度来看,推动并将继续推动信息战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以下三类。一是支援保障装备。它由现有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为信息战的特殊要求而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系统组成。它包括各种侦察和监视装备、数据分析装备等。第二类装备是进攻性的装备。这类装备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破坏政府、军队和重要经济部门的赖以发挥作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武器。这类武器的目标是对手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国防信息系统、电信系统、电力分配系统、石油天然气储运系统、金融系统、交通系统、供水系统以及紧急服务系统等。攻击的目标不仅是信息系统本身,而更注重信息的内容。即利用新的技术改变信息的内容,而不改变信息的载体。第二种是引起人员强烈心理反应而对其行为加以控制的手段。这类手段的目标是操作人员。有些病毒,如“666病毒”就能起到这种作用。第三种是无线电镇压手段。通过发射或反射电磁波、声波、红外信号等,使敌方电子设备、声纳和红外设备失灵。主要技术有高功率微波攻击武器等。第三类是防御性装备,这是加强己方信息系统安全对抗敌方攻击所需的技术和装备。[!--empirenews.page--] 四.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增强信息战能力

经过最近的研究和消化美国国防部的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完全属于增强信息战能力的范畴。正如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军事计划》所指出的那样: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的交叉之处是高效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它对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都很重要,是信息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组成部分。

目前,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面临两个重要的议题:一是三军系统如何统一,走集成化的发展道路;二是面对信息战的威胁,如何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如下的新的发展趋势:功能综合化;三军系统集成化;侦察、通信和导航等业务部分实现卫星化;分层式与非分层式信息处理体制相结合;加强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对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严格要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战威胁,美军和其他国家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把安全看成是信息系统的生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加强了研究。国外已提出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点如下:

(1)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在任意复杂程度或类型的多种安全政策下的信息处理,包括对敏感的非机密信息和多种机密信息的处理;

(2)必须充分保护国防部的信息系统,以便有能力在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相一致的多个网络上的多个主机间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

(3)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属性的用户,利用不同的安全保护级别的资源进行信息处理。

(4)必须拥有对国防部信息系统的充分保护,以便有能力利用公共营运的通信系统来实现连通性。

五.对策建议

1.应特别注意研究信息战带来的机遇

我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信息战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报告,但是目前在机遇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挑战方面的研究显得不足,甚至不如国外研究的深入。因此,应加强信息战带来的机遇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新的能力,变被动落后为主动。

2.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和信息战要全面、准确的宣传

信息时代的战争不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不是坐在办公室操纵计算机键盘就能完全取得胜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还需要人的勇敢、牺牲。信息战还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信息战需要一个武器装备体系,不是仅有进攻手段就万事具备,相反,尤其需要一个完备的信息侦察获取支援保证体系。当前在这些方面的宣传不够全面准确,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3.信息战的概念与理论研究应和试验演习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理论研究上面

国外,尤其是美国不仅注意信息战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和仿真,而且已将信息战理论付诸实践,各级领导部门都成立了信息战机构。已成立的这些信息战机构多次进行试验演习,用演习结果指导概念和理论的研究,验证概念和理论的正确性。否则,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很难说服对方,取得统一的意见。唯有试验和演习才能提供检验概念与理论的机会,对未来的预测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并安排模拟、试验和演习,决不[!--empirenews.page--] 能只停留在概念研究上。

4.应制定我国信息战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总体规划

10.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城镇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强,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县农村适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给我县城镇入学带来巨大压力。过去那种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的学校布局已经暴露出规模效益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弊端。对中小学布局作科学调整已成为提高我县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建,而是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方式,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当地党政和人民群众利益,甚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理问题,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政策导向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财政部、教育部等下达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我县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以此为契机,我县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整规划,掀起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高潮。

二、基本情况 修文县地处黔中,距省会贵阳38公里,总面积1075.7平方公里,所辖四镇六乡,总人口28万。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并按规划逐步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我县在“十一五”初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公办学校134所、民办学校17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70所、教学点39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6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4345人、初中在校生15610人、小学在校生26696人、幼儿园在园学生5093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99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06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50人,小学专任教师150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5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2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7人。

“十一五”末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公办学校87所、民办学校10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50所、教学点14所、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4447人,初中在校生13899人,小学在校生18329人、幼儿园在园学生4082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2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015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97人,小学专任教师122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7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29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5人。

三、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实践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深入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及规划建设,“十一五”初、末我县学校、教师、学生数对比如下:

学校数 教学点 39 14 一贯制 2 幼儿园 7 6 在校学生数 幼 儿 园 5093 4082 普特校 职 高 通中学 299 125 306 1015-231.7% 850 897 1506 1228 小 学 专任教师数 幼儿园 45 97-115.6% 高中 完中 初中 小学 特校 职高 高 中 初 中 小 学 特校 职高 十一五初十一五末对比1 1 0% 2 2 0% 13 10 70 50 1 1 0% 1 1 0% 4345 4447 15610 26696 13899 18329 20 29-45.0% 7 5 28.6% 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确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坚持“建设一所,完善一所”的原则。调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存在规模小、设施不全的缺点,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修文县实验小学、实验二小、王官九年一贯制学校、扎佐中学等学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其次,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很多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一个教师包班的现象常常出现,因此,学生无从享受到优质教育。以扎佐一小、扎佐二小、六桶小学等为例,调整后,学校规模扩大,硬件与师资配备相对齐全,学生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 23.1% 28.6% 64.1% 14.3%-2.3% 11.0% 31.3% 19.9% 58.2%-5.5% 18.5% 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的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均在减少,但办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资源了。

再次,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我县已建成久长中学、六广中学、六桶中学、大石九年一贯制学校、洒坪中学等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生活必须设施,家庭困难住宿生一律按国家政策享受相应的生活补助,学校还安排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及安全,解除家长及学生后顾之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问题,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更容易养成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

目前,我县正逐步形成“一乡两校一园”的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建设格局。为缓解城镇学生入学困难问题,龙镇、扎佐等较大乡镇将逐渐兴建第二、三小学,第二、三中学,县城内修文四中标准化学校也正在筹建当中。

同时,我县正在实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扎佐二小、洒坪中学已基本完成建设,扎佐中学、久长中学和六桶中学正在进一步的建设当中。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做到30年内不重复建设。要配足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实验仪器、电化教育、信息技术、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新建、扩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家长满意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调整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科学的设校布点,要作为一项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工程来实施。4 撤出学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做好、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取得其同意后逐步实施。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必须让家长满意。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根据以后5-10年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有关学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科学布点,按照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并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县城、乡镇所在地学校的布局调整。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寄宿制学校基本实行“一乡两校”,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村级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4、坚持示范带动原则。要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出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推广。要保证重点学校,兼顾一般学校,分乡分校逐步实施,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三)调整内容及措施

1、调整内容

(1)对学校布点的调整。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出生率、服务半径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建设一所,完善一所”的原则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

5(2)对学校选址的调整。学校位臵应选在交通便利、位臵适中、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校区无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的地段,最好是尊师重教氛围较好的村庄。

(3)对学校规模的调整。根据各乡镇总人口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规定,普通初中及小学的占地面积须达到相应的亩数,教学班必须达到相应的规模。

(4)对校园规划的调整。按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布臵,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措施

(I)制定合理的标准,进行科学规划。无论是制定调整规划方案,还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都要切合本地实际,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标准也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不搞“大统一”。所谓标准的“合理”,就是要在“方便就学”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二者间找到切合点。

(2)确定合理“距离”,避免学生上学难。学校服务半径的确定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地方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为1.5km,初中服务半径为10km。对于具体距离的确定,应以人为本、合理制定,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学校布局标准。

(3)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剩余教职工进行合理分流,既要使调整后的教师 6 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又要对分流的教师进行妥善安排。

(四)局限与不足

1、学生求学困难,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学生辍学率。据调查显示,在修文县,有近1/5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2公里,近1/10的学生单程在5—8公里,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交通十分困难,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因投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求学难。

2、农村寄宿学校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尽管许多中心学校提供寄宿服务,但是仍有一些乡村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条件也大多简陋,后勤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学生的生活、安全、卫生和医疗等缺乏必要保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中心学校班额徒增,大班额现象出现,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撤并后,学校规模扩大,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繁重的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被撤学校的资产处臵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修文县一些已撤并学校的校产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搁臵的校舍如不尽快利用将很快破败,导致国家资产白白损耗和流失。

(五)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思考

(1)以县域统筹为前提,统一调配资源必须站在区域战略的高度上,从城乡统筹的全局观出发,对县域全部的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合理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一是要根据人口规模、地 7 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和目标;二是在实施调整时,不强迫、不盲目,应按照一、二、三类学校三个层次逐级调整,形成连锁反应,保证顺利衔接。

(2)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管理力度。目前看来,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条件正在逐步完善,只有加大管理力度,充分用足用好住宿补助经费,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固定资产合理使用,防止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对因布局调整而停办的学校,闲臵的校合土地,应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首先要确定农村学校的产权,应当归村民集体所有的就归集体所有,应当归国家所有的绝不允许流失。其次,可以通过改变用途,挖掘其经济价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到保留的学校能够快速发展。对校舍和土地等不动产可具体采取改造、互换、转让、出租、拍卖等办法处臵。

(六)结语

对县域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规划,是提高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臵农村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我县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采取措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与建设,促进我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1.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农机;推广;服务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6-1

1三岔河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三岔河镇是农业大镇,也是农机拥有量大镇。三岔河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成立于1974年,现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12人。农机站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使农机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截至2010底,三岔河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510.33万瓦特。各类农业机械4756台(套),2010年完成机耕机耙面积12万亩,机械深施化肥4.35万亩,水稻浅旋种植技术2万亩,机械脱粒1.73万吨,农机运输2127.1万吨,农机经济总收入达3295万元,农机维修2500台次。

近年来,农机站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倾心尽力推进农机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机农田作业、油料经营,农机修理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服务部门。

1.1协调农机资源优势,确保春收、春耕、三秋等重要时段的农机推广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在农业生产期间,三岔河农机站总是及早做到对农机车辆、机手、作业任务等信息及早获取掌握,做到目标明确,服务到位;其次是每年农忙期间,及时组织耕作拖拉机、运输拖拉机、拖拉机配套农具、微型耕整机、排灌机械、机动脱粒机等各类农机具进行集中农机助农服务,抢耕抢收,每年春秋两季出动农业机械投入农田作业都在1000台左右,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的要求,实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千家万户分散的12万多亩机耕、机耙和2万亩浅耕作业任务,实现了浅耕技术由小区实验到大面积推广的目标,保证农业生产农机服务的正常推进,为农业生产、农机户创造效益,为本乡镇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1.2落实农机推广服务责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效益

一是全面推广农业机械,置换大量劳力转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0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收割时几乎全靠农业机械来完成。全镇6万个劳动力中,预计转移到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可达3万个,占总劳动量的50%,外出经济收入可达2000万元。二是大力引进先进机械化技术。农机站从1993年、1994年开始引进制钵机、追肥枪、蚕豆脱粒机技术到近年来的人工抛秧技术,大型轮式拖拉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各式各样农机新技术的使用都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要。三是大力推广水稻田浅耕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浅耕技术由1997年的300亩增加到2010年的2.5万亩。经测算,因推广应用了浅旋免耕农机作业技术实现了每亩可节约费用45元,增效60元,幾年来共推广15万亩,产生经济效益600万元。四是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大力引进新型农机具。引进的农机具广泛运用于窄田、小田、桑园、山田、蔬菜地的耕作,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共累计推广农机具已达3000台套以上。其中蚕豆脱粒机推广应用了50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5台、微耕机200多台。新型、高效、适用农机具的运用,为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生产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农机是农业的生力军、服务员”。

2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乡镇对农机推广资金投入极少,各村委会领导对农机推广认识不统一,农机使用者对农机化作用认识不足,农机推广难度大,农机产业难于形成主导产业。二是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三是农机推广工作技术力量不足。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精深,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部分农机推广人员工作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现代化农机化发展的要求,难于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四是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农机推广工作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五是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六是粮食等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价不合理,挫伤了农民购买和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七是农艺和农机未能有机结合,农业生产环境对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制约,从而影响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

3三岔河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建议

3.1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农机部门应当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迫切需求,让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应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3.2促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为便于机械化作业,解决大机器与小田块的矛盾,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农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链条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延伸,全方位服务于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

3.3加大培训力度

农机推广人员要经常性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其次是要加强对农民的组织教育培训和科普服务工作,提高使用操作者的整体水平。

3.4建立镇、村、户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12.对工会维权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工会,维权,认识,思考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进程中, 工会组织必须全面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各项职能,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引导职工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在新形势下, 工会组织要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然而,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 由于多种原因, 工会组织要真正做好维权工作也并非易事。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工会组织的维权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对维权工作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

1.1思想认识不统一, 维权意识不强

工会维权主要依靠的是广大的职工群众, 但也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与配合。要让党政领导、工会干部、职工群众都深刻理解维权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似乎并不难,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种种原因, 党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对维权工作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思想认识尚难统一, 维权意识还很欠缺。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讲, 有人认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厂长经理就有权决定企业的一切命运, 过多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会削弱厂长经理的权威。一方面, 厂长经理口头上非常理解和支持工会的维权工作, 在大会小会上都强调维权工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凡维权工作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地位时, 便会采取各种行政手段, 阻挠或限制工会工作, 更有甚者公然采用非法手段对工会组织、工会干部或职工施以高压政策。说穿了, 这些厂长经理只想拥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而不愿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官本位思想严重, 认为厂长经理要有绝对的权威, 凡事个人说了算才好办事, 至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口头上说说可以, 搞一搞形式也行, 但谁若节外生枝就会给谁好看。从企业党组织的角度讲, 认为厂长经理是企业的一把手, 位高权重, 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次要位置, 说话不算数, 过多参与维权工作, 会影响班子团结, 不利于工作。从工会组织的角度讲,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虽是份内之事, 但实打实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必然会触及到厂长经理的利益, 害怕厂长经理有意见, 也就不敢积极主动的开展维权工作。从企业职工的角度讲, 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存有顾虑, 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大多数职工都认为维权工作仅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 除非发生特大侵权事件, 否则谁也不会把厂长经理怎么样, 在企业中毕竟还是厂长经理说了算, 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搞不好就会丢了岗位砸了饭碗。《工会法》修改后, 虽然突出了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 也规定了各方面的法律责任, 但统一思想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 各方面人员的维权意识也不可能立刻增强。

1.2工会组织不健全, 职能发挥不充分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 全国共有工会会员1亿多人, 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 这也就是说, 尚有1亿多名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仍游离于工会组织的大门之外, 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通过工会组织加以维护, 而这些职工大多集中在新建企业中。在我国, 工人阶级不仅是国家的主人, 也是企业的主人, 2亿多人的职工队伍创造着社会财富, 支撑着国家经济, 也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如果不设法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不能及时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人阶级就不可能真心支持和拥护改革, 改革的基础就会变得十分脆弱, 职工队伍也不可能保持稳定, 从而也会导致改革的停滞和社会的动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已不再是个别案例, 尤其是在新建企业中, 随意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突出, 非法搜身、强令下跪、限制自由、草菅人命的案件不断发生, 职工大多敢怒不敢言, 而这些屡屡发生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 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加以维护。在发生劳动争议时, 职工们都处于弱势地位, 没有工会组织出面, 他们往往是忍辱负重、自我保全, 如果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们便会自发地组织一些小团体或同乡会, 采取极端措施, 以暴治暴, 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近年来, 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工要求成立工会组织来维护合法权益的呼声已是越来越高, 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建有工会组织, 有着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在发展生产、搞好福利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工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 劳动者、经营者以及企业本身都没有自主权, 相互之间极少发生冲突。虽然在《工会法》和《工会章程》中也规定了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 但工会维权工作只是更多地在职工工资、奖金分配等问题上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加以体现, 没有真正将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摆到突出位置上来。由于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转换经营机制,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造成工会组织的维权机制较之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工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 制约了工会组织职能的发挥。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能适应形势的变化, 通过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及时维护职工的部分合法权益, 但维权力度远远不够。个别国有企业以精简机构和机构调整为名, 随意撤并工会组织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有的将工会归入党委的一个专门机构, 有的在工会组织中安插党政领导的亲属, 使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形同虚设。工会组织自身难保, 无法健全, 还谈什么发挥职能作用, 更不用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了。

1.3维权机制不完善, 维权手段运用不足

只要是我国现行法律加以保护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诸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和保险福利等事项, 工会组织都应及时进行维护, 防止发生侵权行为。但由于《工会法》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和措施规定得不够明确, 工会组织在维权工作中, 常常是疲于应付, 只有发生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工会组织才出面协调, 此时矛盾和后果都已经产生, 即使所有矛盾都能成功化解, 其社会影响却往往难以及时消除。

在西方发达国家, 工会组织基本上都是通过集体合同制度来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监督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来达到维权的目的, 这也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组织通用的手段之一。我国虽然在《劳动法》中规定了工会和企业可以签订集体合同, 但这一规定并非强制性的,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 不利于工会组织在集体合同制度中发挥维权作用。这也就是说集体合同这一维权手段并没有深入人心,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

在我国,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 主要是通过长期以来已有的、比较规范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维权手段来实施的, 而且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职代会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方面,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仅靠一年一度的职代会来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已远远不能适应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求, 必须把职代会制度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结合起来, 才能使职代会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才能随时随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对当前开展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路

2.1要统一思想认识, 强化维权意识

《工会法》是在适应新形势, 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1992年《工会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和完善的, 它突出了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 强化了工会组织建设的法律保障, 加大了对工会干部的保护力度, 明确了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措施。真正落实《工会法》还需要有一个宣传教育和不断贯彻的过程, 必须让所有的党政干部都了解《工会法》的要求和规定, 必须让职工群众都知晓自己的权利, 必须强化每个人的维权意识, 工会组织才能大胆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当前, 要使《工会法》真正发挥出维权的作用, 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提高工会组织和全体职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以突出维权带动工会组织的全面工作。

2.2要坚持依法维权

工会组织开展维权工作不是随意性的, 必须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不合法的权益本身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会维权也必须以合法的手段来进行, 如果用违法手段, 即使维护的是职工的正当权益, 也会在职工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 产生不良效果, 其违法行为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工会法》修改后, 首次以“法律责任”的形式, 保障职工依法参加工会的权利, 强化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 工会组织必须以《工会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武器, 通过合法途径, 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3要强化维权手段, 完善维权机制

摆在各级工会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理顺工作关系, 抓紧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依托《工会法》尽快完善维权机制, 成为当之无愧的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修改后的《工会法》在第六条第2款明确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协调劳动关系, 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这一新规定, 弥补了我国《劳动法》中关于集体合同制度的不足之处, 把集体合同制度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并将其视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最基本的法律武器和手段, 强化了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工会组织必须学会运用集体合同这一手段, 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 并结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把工会维权工作做到实处。

上一篇:主管护师岗位工作计划下一篇:2010山东省军队转业干部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