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1.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一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叶银生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50)[内容摘要]:校园文化作为当今学校的热门话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有一定的成果,各级各类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视,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诠释,提出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路,阐述了学校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思考
实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凡是知名的学校,无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现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就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如果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盲目谈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是无稽之谈,只能是零零碎碎地谈一些形式和表象。如果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盲目抓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只能抓一些皮毛,不可能抓住根本。所以说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由于“文化”概念的不确定,所以“校园文化”概念也同样存在着众口异辞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关注“校园文化”概念的应该是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他在其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尽管,“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并不是同一的概念,但这仍可作为“校园文化”概念的起源。
在中国,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并且正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人,在解放思想的春风中,渴望以新的视角,运用新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所遇到的一切已发生的和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于是一股久违的“文化热”蓬勃兴盛起来。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就是这股“文化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标志是1990年4月在北京,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等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1 但由于受时代局限,当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声势。进入世纪之交,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新的标准,这使得教育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校园文化”再次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文化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
1、校园文化是指除教学、科研以外的一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设施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
2、校园文化就是开展健康的文艺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3、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子系统,它是指学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环境。
4、校园文化指学校以青年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青年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种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我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校报校刊、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环境对师生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学校管理层能够精心策划、匠心独运,将校园环境赋予文化的内涵,使之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有了基础。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1、将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CI设计固化,使之形成品牌、形成文化。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市场导向、服务社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根据这一理念我校CI设计的图案是一个由三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这一图案酷似一只向四面八方展翅飞翔的雄鹰。我校CI设计的字体是综艺体,因为综艺体庄重、厚实,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CI设计的宣传资料背景是蓝天白云,因为蓝天白云象征着深沉、辽阔、可以包容一切,也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CI设计的广告语是“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这名著名的广告语已随着白云校歌唱响南粤大地多年,并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已成为我校独特的品牌文化。
2、在学校醒目的位置标语或图案,来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并通过学生的传播和历史的沉淀形成文化。
我校校门的右侧是一幅巨幅陶瓷浮雕,图案是一双巨手托起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其寓意是只要技能在手,就永远充满希望;我校教学主楼正门悬着一幅巨幅对联“改革创新聚四海贤士无私奉献创职教伟业、与时俱进招九洲学子有教无类育技能英才”;教学楼大堂正面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楼大堂右侧是众多企业与我校联办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匾和企业联盟的名录。各实训场(室)均有突显自己专业特色的标语:如美容实训场“用我灵巧的双手使你容光焕发”、美发实训场“顶上功夫从头开始”、焊工实训场“汗水滴滴练技能、焊光闪闪铸辉煌”、服装实训场“经天纬地裁剪灿烂人生、蕴古纳新缝制锦绣前程”、烹饪实训场“煎炒焖炸千般艺、酸甜苦辣百味鲜”、点心实训场“色香味形成佳点、勤学苦练出名师”等等。这些标语或图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3、设计好学校的宣传橱窗,结合重大节日和学校的大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我校的宣传橱窗有50多个,共300多平方米,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并分配给各职能部门和各专业科团总支使用,每月办公室下发一份《关于更新宣传橱窗的通知》,向使用部门明确宣传橱窗的主题内容与要求。每期宣传橱窗更新完毕之后,办公室还要组织专项的检查评比。这些宣传橱窗是我校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设计好各类标识牌和警示牌,并赋予其文化艺术的内涵,使之不仅有指引和警示的功能,更有文化教育熏陶的功能。
我校的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都根据需要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标识牌和警示牌,这些标识牌和和警示牌的材料、规格、图案、文字和字体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是一件件的艺术品,也可以说在校园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它不仅仅具有指引和警示功能,更有文化教育熏陶功能。
5、办好校报校刊和校园网,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供载体,使师生员工创造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能够载入学校的史册。
我校共办有“一报”“七刊”“一网”:“一报”是指由校办公室主办的《白云职业技能报》;“六刊”指的是职教所主办的《学报》、学生处和团委主办的《白云青年》、教务处主办的《教学通讯》、技能鉴定中心主办的《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办公室主办的《职教信息》、图书馆主办的《技工教育动态》和职教所与督导室主办《教研督导简报》;“一网”指的是我校的校园网。这“一报”“七刊”“一网”是我校师生员工创造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的重要阵地。
6、抓好学校的图书馆、影剧院、卡啦OK厅、电视台和广播站工作,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建造了一栋独立的图书馆(藏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22万册)、一个1380个座位的多功能影剧院和一个可容纳近200人的专用卡啦OK厅,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由图书馆、团委和电教中心具体负责这些重要文化场所的管理工作,并挑选优秀的学生参与这些校园文化重要阵地的管理工作,这些重要的校园文化场所为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7、精心设计学校的建筑和园林绿化环境,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使之形成建筑及园林艺术文化氛围。
我校共有11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的设计都不是随意,而是寓意深刻的建筑文化艺术品,比如我校的教学主楼正面是H型,好象通向天际的巨型楼梯一样,其寓意是步步高升!我校的园林绿化带也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后才建成的,既有自然景色的美丽,又有人为赋予的园林艺术文化。
8、抓好学校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让这种文化氛围来影响师生员工的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校风。
制度各个学校都有,并且很多学校的制度也很完善,但制度这种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制度这种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更在于对制度是否得以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有一个强制执行、认同执行和自觉遵守的过程,可以说制度的执行力越强,制度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就越深越远。我校从1998年的《方园制度集》、到2001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再到2005年“贯标”以后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各个时代的制度均是严格执行的,严格执行制度已成为我校一种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浓烈的、鲜活的,对师生员工的感染力是 4 非常强的,其影响力是持久而深远的,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或者很少有文体及科技活动,则这所学校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学校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师生员工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就枯燥无味,所以说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及科技活动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
1、组织好系列化的讲座活动,让专家、学者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熏陶学生。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系列化的讲座,由学校组织的大型讲座基本上是每个月一场,包括校纪校规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女生青春期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成功教育讲座、职业指导讲座等等。此外,每个专业科每年还要组织两次专业知识讲座。通过这些讲座,使学生受到了人类最优秀文化的熏陶。
2、策划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文艺特长及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体素养。
我校的大型文体活动每年从头到尾、春夏秋冬都有,包括春季篮球联赛、夏季游泳比赛、秋季广播体操比赛、冬季足球联赛;“五四”社团汇报演出、“十一”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元旦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还有每年三月份的文明礼貌月活动、每个月的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等等。同时,各个专业科、各班级还自行组织策划众多的文体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经常承办上级部门的一些大型活动,比如说广州市大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广州市教育局“五四”校园文化活动月节目展演晚会等等,并且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外,我校还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一些文体竞赛活动,并且每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文化艺术和体育素养。
3、组建好各类学生社团,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及群体的智慧来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
我校共组建设了管乐团、文学社、小记者协会、舞蹈协会、书画协会、弹唱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等16个学生社团。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在这一校园文化阵地上创造了优秀的校园文化成果,比如说弹唱协会的陈锐同学,自己作词作曲自弹自唱的校园歌曲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4、开展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努力学习,报效社会。我校历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形成传统,也可以说形成了一种 5 特有的文化,使我校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深受感染和影响,我校很多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在企业兼职或做社会调查,通过这种活动,同学们逐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体验社会,从他们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可以看出,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益匪浅。
5、策划并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活动,营造一种职业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均要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艺术节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专业均要组织科技知识讲座、技能竞赛和教学成果展,各个文艺团体均组织系列的文艺活动。这一大型活动所营造的职业学校所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员工的影响是非常持久而深远的。
6、策划并组织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活动,开展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身运动,让体育活动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体育节安排在每年的11月份,主要内容是三大运动会,技校学生运动会、高职学生运动会和白云教职工运动会,由于参与者达到1万多人,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所以影响力非常之大,体育节的活动已为白云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领导高度重视、经费配套到位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
校级领导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其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许多校领导十分注重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弘扬,注重校风校纪与校容校貌的建设,注重超前办学理念的构建和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觉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事无成。因此,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董事会领导到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均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
1、从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列入经费预算的项目,确保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我校在经费管理上实行经费预算制,要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校有专项的经费预算,如我校2005年学生活动费用为50.55万元、学生活动设施维持费是6.95万元、宣传活动费用为15.54万元、图书购置费220万元、绿化卫生费用为50万元、体育维持费用为121.98万元、室外工程维修费150万元等等,这些费用确保了校园文化建设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2、领导亲自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白云”实行的是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大的项目董事会及院校领导均亲自参与策划,比如说学校的CI设计、楼房的建设、场地建设、大项活动开展等等,领导们均亲自参与策划,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3、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亲临现场给予指导,让师生员工真实地感受到,领导重视不是一名空话。
在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要是稍微大点的项目,董事会及院校领导总是会亲临现场,进行致辞、讲话或找现场负责人进行沟通,对活动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等等。
4、要求每个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味。
每个大项活动完了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在我校已形成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更是如此,通过总结和完善,使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种持续改进的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味不断提高。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研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从经费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就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校园文化网
2、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方圆制度集》、《管理文件汇编》和《质量体系文件》
3、《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2005年经费预算方案》
注:此篇论文2007年2月9日获《班主任》杂志社二等奖。在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广州技工教育与培训》杂志2006年第2期上公开发表。
2.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二
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大学精神是其共性。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培养校园文化精神。当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物质文化建设, 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所组成,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而校园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近几年, 在地方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 有的地方高校一味追求规模和气派, 致使新校区的建筑与老校区的文化积淀相脱节, 大学文化的个性魅力缺失, 导致部分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自身固有的特色消减乃至丧失了。
2.受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 人们的价值取向有所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发展, 与国际上的交流、对外开放的机遇越来越多,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显, 这必然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上有所反映, 因此价值观的多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地方高校中也有所反映, 在地方高校中弥漫着一种不太健康的风气,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已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地方高校的校园里依然是“官本位”盛行, 有的管理岗位上教授占据了科长的职位, 人们只是急功近利地看重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教师原本应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但是有少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发生了扭曲, 教师单纯为了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评定职称而忙碌, 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一些干部和教授不再保持儒雅, 热衷于灯红酒绿的享受等等。
3.地方高校多校一面, 特色不显著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 国际与国内著名的大学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个性, 而在我国, 一些地方高校在谈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候, 所有的高校都希望成为几万人的高校。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 专科学校要升格为本科, 本科学院要申硕申博。高校的品位却不见得有多少提升。
二、提升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与构建制度文化、学术文化, 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 有效整合地方高校的人力资源。充分激发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人人参与, 精心培育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相比, 学校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 有的地方高校是新建本科, 或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成为本科高校的。这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过程中外部需求推动造就的结果。由于是地方高校, 建校时间不长, 所以, 缺乏富有个性色彩的地方高校文化, 特别是对于大学精神的理解不深, 缺乏培育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对策。前已述及,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1] , 同样, 校园精神文化也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一所地方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无时无刻不断地渗透到校园文化的行为主体与各种表现载体中, 以其特有的凝聚、激励、导向和塑造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都要受其制约。在创新办学理念、锤炼和造就校园精神文化的活动中, 要体现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就是突出特色办学, 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环境条件, 凝练、培育人文和科学精神, 在地方高校的整个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中, 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上, 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办学理念。经过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理解、认同, 强化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 体现出校园精神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这才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求实创新, 努力打造地方高校的学科文化
地方高校的特色、品牌和竞争力都离不开所具有的优势学科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地方高校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学科文化上。地方高校的工作都是按照学科和院系组成的, 其组织形式、人员分工也都是按照学科、专业配置的。地方高校应考虑内外环境, 在进行学科、专业扩张时, 不应仅注重数量上的增加, 更应规划学科特色, 对具有特色的学科进行充实、改造和提高。要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建设, 加强学术交流、积极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另外, 地方高校要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优化相关学科, 为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3.建设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地方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方高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 具有导向作用、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的思想,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提高地方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科学管理和治校水平。要有效地把握好院校内部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要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积极推进地方高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形成地方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灵活的、具有活力的科研、教学、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模式。
4.精心设计, 努力构建和谐的地方高校校园环境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形象文化, 二是包括校园建筑、景点等配套设施, 三是校园文化阵地。
学校的形象文化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地方高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 体现了一所地方高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对受教育者起到一种无时不在的精神熏陶作用。
在进行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公寓规划建设的同时, 就应考虑将学校的形象文化结合起来一并设计, 可以将学校的校训、校风铭刻在建筑、景点之上, 要建设人文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造型优美, 要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5.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学生社团、文化活动、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网络文化等在内的各类阵地建设。要加强主阵地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统领文化阵地, 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的各种载体和文化活动的作用,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格高雅、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规范网络文化建设, 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统一规划和指导学校各级组织和部门创建网络传播阵地, 开发主体教育渠道, 加强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3.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曾提出过,认为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
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就是安全价值、信念、道德、传统、风气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强调安全文化的意识形态表现。涵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校园安全文化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的。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题中之意。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受之濡化,与社会文化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是与校园社团文化、课堂文化、寝室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等校园文化子系统相统一的。综上所述,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交叉组成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和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以预防和消除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工作系统,由于高校中的部门、院系较多,各部门、院系的职能及人员的职责不尽相同,个人或部门对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安全文化才能促使各级各类人员按照校园安全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来协调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保护功能:师生员工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就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就能够自觉地、潜意识地、安全地学习、工作、生活、生存,从而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安全以及个人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创新功能:高校云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拥有雄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设备、仪器,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传播的场所,这为高校安全文化孕育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安全科技成果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高校安全文化将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和安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形成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能力。
补位功能:校园安全工作仅仅有物质和技防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刻刻监督每一位师生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安全管理及师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从领导到学生参与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都是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统一起来,对师生员工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影响是长远的。
三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般来说,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次,校园安全文化也应由这三个文化层所构成,从而构成搭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物质层面:物质文化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表层部分,如安全设备、装置、防护器件、报警系统及警力等。它所折射出的是一所高校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作风及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形。
制度层面:主要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制度,还包括对师生员工的安全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规定着学校师生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价值理念。它体现着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全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
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建设学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要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
四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安全工作正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经历了事后处理型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安全工作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中单纯依靠相关职能部门采用纪录教育、技术手段的情况较多,安全管理水平与当今高校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体师生中形成有利于打造安全和谐校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载体的设计要坚持内容的人本性,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负责公共安全管理的人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用知识、能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热情服务、排忧解难。二是安全教育和设施、制度、机制等建设应“以人为本”,从切实需要出发,以师生员工乐于接受、学校能够承担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尊重人的情感诉求。只有坚持内容的人本性,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深得人心、顺利进行。
第二,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建立组织保障。在具体的学校建设中,可以进行分工,由学校的各个不同部门具体负责,一是由保卫处负责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负责安全设备管理;二是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三是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四是由科研和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等。建立职责明确和分工明细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的具体实施组织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专业的安保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队伍以及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意识,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一所学校从领导到普通师生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伦理道德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按安全责任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富有显著的校本特色,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学校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2005(3).
[2]孙晔.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J].现代情报,2002(1).
[3]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6).
[4]姚连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5]胡源春,刘江华.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实践与创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
4.关于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思考 篇四
现如今,随着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六次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觉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校园内部各系统协调运行、校园环境公平民主、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大学文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一个方面,先进的校园文化应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完备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它是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创造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先进的校园文化还体现在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等方面。
然而,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学校的精神源泉。学校精神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高尚的学校精神,可以成为一种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人成才,成为人们开拓奉献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可以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可以使师生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于无形中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确立学校的核心精神,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要知道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同在一所学校工作学习,每一位成员能得到家的感受和家人的情谊,带着强烈的情感归属感,在合作和反思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体会事业的进步和成功,这将使极大的提供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广大的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那些蕴含着大学精神、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来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有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要注意建设民主校园,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方面,学校应该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校务公开的工作力度,应该创造条件,使我们广大师生以主人翁态度发挥自己的作用,认真参与管理。二是要注意建设诚信校园,领导对教职工要讲诚信,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讲诚信。而我们大学生更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实事求是。当前,大学校园里还存在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如对考试纪律的漠视,以至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在偿还助学贷款上信用意识淡薄,以至违约现象常有发生;在就业中契约观念不强,以至经常发生毁约的问题等等现象。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三是要注意建设法制校园,广大师生应积极学法,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使学习、工作、生活秩序制度化、规范化。
5.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五
摘 要:建设节约型学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校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其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硬件设备节能环保功能的强化,建设绿色高校。再者,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其包含着思想观念的传承和对硬件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建设节约型学校的任务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这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必须通过全体师生职工的积极参与、努力坚持、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36-03
在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一就是资源短缺。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重视的资源问题逐渐演变为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危机。因此,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形态取向理念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从一个资源大国渐渐地成为了资源消耗大国,发展消耗了资源,资源短缺又制约了发展,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就此形势展开了深入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在当代社会的确实表现。
作为社会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资源自当承担起节约、节俭的责任,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自然离不开节约型学校的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是高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投送21世纪新型合格人才,践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求。
一、节约型校园的含义和建设节约型高校的要求
在创建节约型高校的过程中,要做到以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的节约型管理运行制度为手段,以培养具有节俭品德的高素质、高素养合格高级专业人才为工具,落实各项节约资源举措,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创建节约文化,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气,进而达到创建节约型、绿色型高校的目的。此“节约”二字主要有两个释义:一是资源的节约,即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做到不铺张、不奢侈、不浪费,爱护资源,珍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以谋求节约资源和发展的双赢。二是对节约意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以及节约习惯的培养,即树立节约荣辱观,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形成节约新风气。这样,节约型高校的建设才能有内在的动力,才能长久地进行下去。
建设节约型校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校园软件和硬件的建设。硬件建设包括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用于教学和科研及师生生活所需的各项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包括节约理念、节约机制、节约思想、节约意识等有关节约文化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过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的方针,即两手抓的方针,而且,两手都要硬。我们要坚持两抓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建设节约型高校中来。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为了让全体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硬件设施节能环保功能的强化,构建绿色生态校园,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首要任务。以以人为本、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标志的绿色校园符合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举措,应当作为落实建设节约型学校政策的又一重点。现今环境恶化,资源消耗日益增长,人口密集的高校成为一大资源消耗重地,浪费现象经常发生。水龙头没拧紧、冲厕用水不合理造成的水资源流失浪费,教室、楼道照明灯应用不合理造成电资源浪费,食堂剩饭剩菜造成的粮食浪费,教室中纸张的浪费等等都有悖于节约型高校建设的目的,必须着手加大力度整治,将节能环保、建设节约型学校提到日程上来。首先,设计并安装上节能环保设备,动用科技手段加大力度对校园中因设备老化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行及时的更新,应用节能低耗照明设备,为建设节约型高校做铺垫。再有,加强学校管理,对校园中存在的浪费水、电资源,浪费纸张、粮食资源的情况进行整治,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环境。大力开展节约文化活动,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素养,培养节约习惯,普及节约常识。
创建节约型高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它的实现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让节约型高校长期持续发展。而可持续性包含思想观念的传承和对硬件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从中可看出,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仅需要硬件的建设,更需要意识、思想、制度等精神层面的文化来维持其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学校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利用、优化环境、生态文明联系密切,追究创建生态节约型高校的根本是为社会培养、投送高素质人才。要把创建节约型绿色生态高校工作做好,就必须把节约资源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传达到校园建设的每个管理层面,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行为,落实并贯彻到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的每个细节。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随时随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对全体师生进行督促检查,宣传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全体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借此监督机制,使教师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成立专人节约知识、文化教师组,给学生授予节约常识,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加强勤俭节约意识,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学生从自己做起,用行动影响他人。全体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出表率,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将节约意识传出校园影响社会人士,借此达到创建节约型高校、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准则
6.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六
永乐联校刘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们芮城教育局的2013(1)号文件,这也就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督促我们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因为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
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教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
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孩子们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当发扬广大。但也无需讳言,传统文化中的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抵触的有碍于现代意识确立的那部分内容也往往被我们所继承,而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份,如古人对教师地位作用的界定,常被学校用来开展尊师教育的依据,“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拥有先天的权威,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韩愈关于教师作用的界定,突出了教师在知识传承方面的作用,而无助于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传统的学习观强调勤与苦,告诫学生:勤奋再勤奋,刻苦再刻苦,这种掠夺式的智力开发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下得以持续并使之具备了合理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
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如何来建设校园文化呢?
1、美化自然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优美的自然
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通过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
学习的保证。“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对思想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要尊重、宽容、有耐心,切实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改掉坏毛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社会变革给
人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压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学生自然受到影响。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评价观念,变革工作方式,通过心理咨询、疏导等活动,突出情、知、理,“心病要用心药治,心药最好是心语”,师长的心语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
结合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的氛围熏陶人。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造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以基础道德修养为切入点,以校园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文明学校”建设为中心内容,深入持久地开展“十无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教书育人标兵”等活动,从而创设“美化、净化、优化”的育人环境,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精神氛围。
7.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
1. 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校从学校道路、操场、花园的布局到教学楼内墙裙的美化,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每一棵树苗的栽培,每一株花卉的种植,每一块花园的建设,每一块活动场地的硬化,都浸注着定远小学每个人的心血。如今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美丽整洁的校园已成为定远小学的靓点工程,使定远小学焕发着勃勃生机。
2. 重视标志文化建设和宣传,树立学校形象。
标志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促进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将积极借鉴与自我创新相结合,于2008年就制作了10个宣传名人名言的书本造型,这在榆中县也是首创。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起了10个不锈钢宣传橱窗,对教学楼上的文化宣传每年更换一次,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橱窗内、教学楼内的宣传性内容定期更新,使之符合教育的时代发展。“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我成长,我快乐”等班训更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我校正在探索的生本教育模式。同时,我校更多地展示学生作品,不但使学校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对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1. 强化办学理念。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各种教学设备、仪器的配置,校园内人性化的彩条凳到各种活动的开展,最大化地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师生行为,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
2. 重视校训、校风建设。
校训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校风要坚持德育为首,紧紧围绕教学,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教风要结合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学风则要体现学生健康、活泼的学习风貌。
3.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
一是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以学生愿做、能做、可做为原则,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此,学校成立了剪纸、电子琴、舞蹈、棋类、绘画、快乐英语等14个少年宫活动小组,让学生自愿报名,自愿参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有序,特别是结合定远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资源,聘请了定远村农民艺术家董水花指导、帮助开设了“剪纸”这一校本课程,使校园文化多姿多彩。二是有效开展“四个一”阳光活动,即每天一个小时的大课间、课外活动;每周一次的少年宫活动;每月一次少先队主题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大型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打好了基础。三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依托课外活动,组建了美术、音乐、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对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高度和广度起着引导作用。我校在近年来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制定了《定远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定远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定远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定远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定远小学教师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及各种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遵循制度化、人文化并进的原则。制度的制定既要体现强制性,执行中又要体现人性化,既要让全体教师乐于接受,又要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8.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八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校园文化离不开民主意识的滋养。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学校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的,最基本的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文化体系。我们要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如果把一切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参与创造,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如:有的学校的楼内及走廊里悬挂的是学生的书画、剪纸和摄影等作品,一些宣传橱窗及大字标语等也是学生的天地,学校的校刊、广播等也成了学生的“练兵场”。这么做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了才能,受到了锻炼。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学校特色
由于地域、民族、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培养的对象也不同,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特点,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根据学校的特点来,不能一个模式,相互照搬。另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反复积淀、升华,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四个关键点: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办学特色,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管理,要扎扎实实地提高效益。我们要克服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物化”倾向,重点提升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这样才是成功的保证。
校园文化建设要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就不能脱离生活,独自“闭门造车”,想到哪干到哪。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管理者如果不深入广大师生的生活实际,不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师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柴之火。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就会缺少活力,以至于短命。反之,校园文化建设就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开辟渠道,极大地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校园文化建设紧紧贴近师生员工的生活,为创建特色文化、特色校园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要追求高品位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既能陶冶校园人的情操,激励校园人的奋发进取,又能规范校园人的行为。文化品位的高低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在制度文化的创建中,要追求高标准,不要粗制滥造,尤其是挂在墙上的更应注意语言简洁、内涵确切、制作美观。各种教室、活动室、办公室的布置要简洁、明快、舒畅,制度上墙不宜太多,且要各就各位,切忌把所有的制度都挂在墙上,或多个制度挂到同一个房间。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各种宣传设施,传达美的情趣,规范人的行为,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名言警句的选择上,要朴实、确切,且具有感染力;墙报、黑板报、手抄报要图文并茂、主题健康;在组织活动时要情趣高雅,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引善的目的。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校变成每个学生的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流连忘返的花园和追求知识、追求精神完善的圣洁之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七中学)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怎样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07-17
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调查报告08-11
关于请求解决校园文化经费的报告11-28
关于”校园文化节“征文比赛的通知12-21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机构01-02
关于评选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参选材料10-28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问卷调查10-05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文章07-02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11-2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