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2024-10-21

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精选6篇)

1.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一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发展造

成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此,根据县政府安排,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金融危机造成的主要影响

(一)县属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去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蔓延,加上国家控制信贷、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致使企业融资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效益不断下滑。去年底我县**、**、**、**等骨干企业基本处于限产或停产状态,受此影响,全县交通运输、物流企业更是基本停止运营。目前部分企业虽已陆续恢复经营,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从我们对15家县属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调查情况看,今年1-2月份15家县属重点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减少*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减少**万元;实现税收*万元,同比减少*万元。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一方面导致我县税收入库进度放缓,财政收入增幅逐月回落,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县部分企业职工面临下岗、失业的局面,职工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二)财力难以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县财政仍很困难,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受金融危机对我县企业的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困难,截至3月20日,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是近5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另一方面,政策性增支呈刚性增长,从去年7月份起,全县人均增资*元,兑现部分住房补贴,今年增加六个月支出*万元。如果财力许可,今年还准备提高住房补贴标准,需增加支出**万元。再加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支农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等。可以说,当前我县财政保改革、保发展、保稳定的任务很重。我县作为一个省级贫困县,财力仅能保证基本工资发放和保证最基本的办公经费,可以说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县财政捉襟见肘的财力无法为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三)资金困难威胁社会稳定局面。目前,中央、省、市均执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各级都在集中财力保障本级支出,县财政向上争取调度资金难度很大。目前,我县部分乡镇的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工资,而去年为保障全县工资的正常发放,县财政对部分乡镇超调资金达**多万元,致使县财政资金调度极其困难。一旦县财政资金调度无法保证工资发放,我县将出现欠发工资的局面,将会严重影响我县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尽管面临很多的不利因素,应该看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仍然是一个发展、增长的态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不少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从国家宏观政策上看,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措施”,对财政金融政策进行调整,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投资力度,我省也相应出台了扩大内需21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从我县自身情况看,我县经济外向度较低,受外部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另外,世界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向国内、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这“两个转移”的加速,有利于我们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今年各级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局和趋势,进一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在不利中寻求有利,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一)用足用好财政政策。一是将上级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惠企惠民政策汇编整理,使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为其充分享受财税优惠政策提供便利。二是配合税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扶持经济发展的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

2.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二

一、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回顾2008年, 陕西省分行在发挥传统优势, 大力支持交通、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基本建设的同时, 在支持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分行以电力、石油、煤炭、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为重点对象, 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支持目标, 以信贷投放为核心, 全方位地开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全年向全省工业企业累计投放贷款210亿元, 占全行贷款投放总量的46%。2008年末全行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为280亿元, 占贷款总量的39.7%, 当年新增58亿元, 是2007年的2.31倍, 也是历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中央出台“国十条”以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我行工业企业贷款新增达21亿元, 为我省工业企业应对外部冲击、保持正常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针对工业经济特点开展金融服务的主要措施

1. 加强与各级政府的联系, 及时满足企业贷款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显现后, 我行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加强与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集团总部的沟通, 及时了解政策动向, 并主动从源头掌握项目信息及其进展情况, 做好项目储备, 为加强信贷支持奠定基础。近期, 省政府为稳定工业经济发展, 出台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 相关信息虽然是通过经委系统向企业传达的, 但我行没有坐等企业上门, 而是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 就布置各级经办行主动了解客户需求, 配合各级经委和企业共同做好贴息申请工作, 使政府的好政策更有效地落实到企业。

2. 关注企业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 与企业密切配合, 共渡难关。

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下, 我行对省情、行情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尽管影响巨大, 但给资源导向型的陕西经济带来的影响, 更有难得的机遇。以这样的判断为指导, 我行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 就是既不当无所事事的旁观者, 也不做“雪中送炭”的局外人, 而是将自身融入陕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与政府、企业一道齐心协力、共渡时艰。针对近一时期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行业出现的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经营状况恶化的问题, 我行没有简单地以固有的风险标准否定客户贷款需求, 而是主动对客户经营的阶段性风险与长期趋势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判断, 从宏观经济长期发展的大局观察企业的基本面, 坚定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

3. 顺应工业企业特点, 不断丰富信贷产品, 为企业提供更加适用的金融服务。

一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担保单位难找、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 我行及时推出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产品, 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通过订单融资、应收款质押、保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10类信贷产品, 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担保方式和抵质押资产范围。二是对于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等问题, 设计专门的信用评级系统, 并通过速贷通、成长之路等中小企业信贷产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运用循环额度借款, 解决一些企业用款和还款频繁时效率无法保证的问题。与此同时, 我行还积极运用“利得盈”、“票据盈”、“融保通”、融资租赁等新产品为企业筹集资金, 有效地解决了信贷需求单纯依靠贷款投放来满足的“独木桥”效应。

4. 高度重视风险控制, 将银行与企业打造成风险防范的共同体。

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 我行没有将工业企业做为风险控制的博弈对手, 而是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把企业当作共同控制风险的合作伙伴, 主动利用银行的信息优势、智力优势、渠道优势, 与企业共享我行的行业研究成果, 向企业提出规避市场风险、把握市场机会的系统性建议, 形成信息互补、行动一致的利益联合体, 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对企业和银行的冲击。

5.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

针对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风险高的问题, 我行专门根据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设计了“速贷通”、“成长之路”系列化产品, 并设置了专业经营机构和专门的业务流程。目前, 我行已在西安成立了小企业中心, 以信贷工厂的形式大规模处理小企业信贷需求。2008年, 我行向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达57.6亿元, 有效地支持了资源性企业、高科技企业、优势产业链中配套企业的成长。

三、2009年支持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设想

1. 积极争取总行支持, 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我们预测, 2009年信贷投放不会没有控制, 即使人民银行不做限制, 各商业银行出于审慎发展的要求也会有所控制, 信贷资源依然稀缺。我行将通过主动汇报沟通、改进工作质量、树立陕西品牌等途径, 提高总行对陕西发展的关注度、对陕西分行工作的认可度, 争取总行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等方面对陕西给予更多的支持, 力争全年新增贷款200亿元, 其中工业企业贷款力争达到100亿元。

2. 突出结构调整主线, 重点支持解决瓶颈环节。

在工业经济方面, 优先保证电力、石油石化、煤炭、能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军工等我省优势行业的大型企业、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我省产值过100亿元龙头企业和优质外来投资企业。中小企业方面, 将加快在陕北、关中等小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置组建小企业中心, 使我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有效满足各方面的融资需求。

3.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三

一、积极扩大内需,增强“稳增长”的动力

(一)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3年分两批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307个,总投资7026亿元,当年完成年度投资1508亿元。采取股权融资、委托运营等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预计全年民间投资增长约30%。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高新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0多亿元。

(二)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作用

鼓励商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着力培育面向广大居民的旅游、文化娱乐、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信息消费等消费热点和新增长点,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

(三)发挥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

以规划为引领,编制完成《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等规划,走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旧城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预计全年开工保障性住房22万套,农村危旧房异地改造30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超过6万户。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开展了统筹城乡改革试点,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限制,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二、加大企业扶持,形成“稳增长”的合力

(一)强化政策扶持

出台了工业促生产稳增长的若干意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18条和促进光伏、食品、船舶等产业发展政策,针对具体行业情况,实行“一产一策”帮扶。

(二)建立帮扶机制

强化运行调度,启动了省领导挂点联系超百亿、超千亿企业机制,落实部门责任,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加强融资支持

探索了“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在省内44家工业园区试点,整合5亿元财政存量资金作为保证金、撬动银行贷款额度40亿元,重点帮助工业园区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将在全省推广。

(四)开展清费减负

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清理活动,取消涉企收费超过130项。通过多种帮扶措施和企业内部挖潜,企业亏损面比年初下降近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年初下降超过30%。

三、突出转型升级,提升“稳增长”的支撑力

(一)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启动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修编工作,实施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条等措施,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航空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大型城市综合体、文化产业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现代物流园区、文化商贸旅游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等6个新兴领域,重点扶持了3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安排6000万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平台和龙头企业建设;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100个,服务业投资增长20%以上。

四、实施重大战略,挖掘“稳增长”的潜力

按照“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布局,积极实施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发展潜力。龙头昂起:赣北地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苏区振兴:赣南地区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两翼齐飞:赣东地区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赣西地区加快资源性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中心城市间的联动发展。绿色崛起: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

五、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稳增长”的活力

(一)深化改革

重点围绕激发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型升级、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加快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共取消和下放43项省级审批事项。目前,江西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1+N”的改革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扩大开放

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区位优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对接合作,启动了招大引强三年强攻计划,举办了央企入赣、赣港合作会、赣台经贸会等重大活动,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约10%,利用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增长约15%。

同时,江西省“稳增长”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动力不强,主要指标增速同比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部分实体经济运行困难;财政增收乏力,收支平衡难度较大。

4.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四

【背景资料】

1.在9月6日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今后中国将在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完善促进体系等三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2.2010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亚欧会议成立于1996年,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政府间跨区域对话论坛。亚欧首脑会议是亚欧会议最高级别会议。本届会议主题为“改善民生:提高公民福利和尊严”,将分别讨论改善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性问题、国际形势和地区热点问题、亚欧社会文化交往和亚欧会议未来发展等议题,还将正式接纳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亚欧会议成员,使亚欧会议成员增至48个。

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为期5天的月30日落下帷幕。年会期间,全球政商界精英围绕“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政经格局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政治动荡和资源紧缺等全球性风险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5.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将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600多人参加开幕式。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2008开始的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是本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

原因: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

表现: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升级,房价猛烈下跌、股市大幅下挫、银行接二连三地破产,华尔街濒临崩溃。

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政府:①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各国要加强合作④加强宏观调控⑤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

青少年:

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 ③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①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有所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③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

【知识链接】:

1.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5.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7.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8.我们中学生要时刻关心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社会进步承担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型题例】:

材料一: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发展都面临困难和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对策,中国也不例外。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人民网和人民论坛联合就“信心有几何”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70.34%的中国人对战胜危机有信心

材料三:温总理说:“我记得在去年9月24日,我在纽约就讲过一句话,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那时,世界还是一片迷茫,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发展前景也看不清楚。现在,时间过去不到半年,我们已经提出了一揽子应对计划。实现这个计划,我依然认为,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

(2)调查显示70.34%的中国人对战胜危机有信心,请问他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答案:

(3)危机让世界、国家、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4)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案:

【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这体现了:①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列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这表明: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③维护社会稳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的全部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我国之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是因为:

A.我国面高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B.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C.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D.我国已是发达国家

4.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是:①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③发展循环经济④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

A.2009年6月17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

B.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C.中国各地精心组织“双百人物”投票评选工作

D.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6.2009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进10年来,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去年达到创纪录的586亿美元,相互投资、合作生产加工等方面合作呈现新的良好发展态势,地方合作方兴未艾。这表明

A.要坚持以对外开放为中心不动摇 B.对外开放是立国之本

C.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坚持改革开放是走向富强的唯一因素

7.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将继续强劲发展,并将在信贷危机减缓时,帮助恢复全球经济。他强调,中国在重建全球经济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正如其在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②中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④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8.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09年5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以“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促进鄂台经贸合作”为主题,探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和措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材料分析

1.回望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空前勃发。我们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由境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勾连策动的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09年,我们胜利了!

(1)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基本特征?

答案:

(2)材料能否说明我国已经为世界发达国家?为什么?

答案:

(3)请你分析“2009年,我们胜利了”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2.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浪中,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

面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组合拳快速持续出击,使得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1)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说明了什么?

答案:

(2)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试点在“十一”前启动。闻此消息,三位农民兴高采烈地议论着:

甲: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乙:有了新农保做保障,我再也不用为养老犯愁了。

丙:可不,这让咱和城里人的待遇一样了,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对话体现的教材中的观点。

答案:

(4)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国家还加强和完善了哪些保障制度以解百姓的后顾之忧 ?

答案:

(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案:

(6)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

3.2009,金融危机严重挑战之年,全球携手同舟共济之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之年。这一年,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增多:“正月外交”、“秋季外交”、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金砖四国”峰会、达沃斯论坛年会、中非合作论坛会议、赴欧采购团、法兰克福书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形象日渐凸显。2009,可谓国际峰会之年,而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年以来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自年初上任以来曾多次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反恐、核不扩散、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很多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2009年,金融“地震”撼动全球,中国以全球共同福祉为重,携手世界力挽狂澜,“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十分清晰——

(1)看了上述材料,请你对祖**亲说句肺腑之言!

答案:

(2)综合材料,你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答案:

(3)为了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你打算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

答案:

4.材料:2008年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上,一些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消费下降,经济发展成了“自由落体”。而国内经济也未能幸免,出口订单要么取消,要么下降,投资减少,股市下滑。我国GDP增速也从2008年一季度的10.6%下降到2009 年一季度的6.1%。然而,时隔一年,我国经济又企稳向好,2009年实现了全年增长8%的目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灯塔”。

中国现象已引起国际政治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请你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我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5.材料一: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关于201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必烦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失衡的经济结构,从源头上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材料三: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正确、及时、有效的,中国经济航船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惊涛骇浪,正在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l)材料一中的“五个更加”目标的提出符合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答案: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实现2010年经济工作“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需要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答案:

(3)材料三中,“中国经济航船穿越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惊涛骇浪,驶向更光明的未来”的信心来自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案:

(4)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材料1: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但人均外汇储备并不高,我国每创造一美元C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l1.5倍。

(l)为解决材料1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哪些国策和战略?

5.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五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6.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 篇六

市审计局 唐晓川

日前,我们开展了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专项审计调查。调查期间,调查组走访了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财政局、商务局、人民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7家部门,重点调查了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化工行业骨干企业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原股份)、造纸行业骨干企业宜宾纸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宜纸股份)、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宜宾丝丽雅股份和宜宾惠美线业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丝丽雅股份和惠美线业)等四户实体企业。

一、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总体影响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来势迅猛,波及面广,影响深远,使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我市实体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总体影响表现在:期间我市CPI、PPI呈现双降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税收收入同比减少,工业经济下跌,消费需求下降,大量农民工返乡。特别是工业经济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市场需求萎缩低迷;“煤”“电”等生产要素供应下降;个别重点工业企业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加快、幅度大;大批企业上游受制于原材料产品价格高企,下游受制于工业产品价格下滑,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减弱,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和减产等状况。

就其危害程度而言,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基本面未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是对我市化工、造纸和纺织业等受国际经济波动正相关的行业带来的直接冲击和波动很大。调查表明,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上述三个行业的产销量、单位销售价格、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及新增投资建设项目,比上年同期都有急剧下降。在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下,三个行业经受着从未有过的生存考验,纷纷将其发展战略由去年上半年的“加快发展”调整为下半年的“保生存”、“保稳定”和“御寒冬”以及借金融危机的影响,实施低成本的资源抢占和兼并重组上。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对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被调查企业均遭受了较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企业订单量减少,绝大部份品种销量急剧下滑,产品未涨原料先涨,产品小涨原料大涨,原料未跌产品先跌,原料小跌(或未跌)产品大跌,库存积压严重,销售成本上升,当期利润锐减。

(二)对生产及主要生产要素的影响。

经调查发现,被调查企业总体开工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只有丝丽雅股份维持100%的开工率,其余三户企业在危机影响期间开工率不足。特别是某些外向型产品的生产因国际需求量锐减受到的冲击最大。

在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方面,原燃料价格增减幅度远低于产成品价格增减幅度。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与主要原料的采购价格均是倒挂,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生产负荷不足,产量下滑,开工率大多维持较低水平,个别企业主导产品生产出现负增长。

(三)对资金筹集的影响。

大部份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资金回笼较为困难,库存积压、资金占用率提高,加之部分企业自身因资本金投入不足,一直依靠高负债经营,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四)对投资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份企业投资计划放缓,在去年8月以后,被调查企业自身投资项目共减少9项,减少投资额为25,460.00万元。

(五)对企业战略调整的影响。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被调查企业均不同程度地从原来的加快发展战略调整为“保生存”“保稳定”战略和“御寒冬”上。部分企业在“保生存”的同时,还采取了借金融危机的影响,实施低成本的资源抢占和兼并重组的战略,较好地避免因上游资源不足带来的发展风险。

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主要措施

自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我市实体经济遭受到重大冲击,特别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正相关性的化工、造纸和纺织行业遭受了重创。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渗透,我市实体企业冷静思考,沉着积极应对,迅速调整其发展战略,将“加快发展”调整为“保生存”,在放缓生产建设速度的同时,变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变成促进行业重新洗牌和企业个体发展提升的机会。企业通过优化与调整产品结构和实施一系列“低成本抢占资源”策略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应对危机效果。

经调查发现,被调查企业都能通过调整了重大战略决策,放缓生产建设速度和压缩、调整投资结构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注重向上加强战略性资源控制,打破原料成本的刚性变动;向下延伸产业链,改善和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向内利用现有条件挖潜增效,压缩开支;向外主动地扩宽市场空间,不断夯实盈利模式。

四、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对政策策略及其效果

面对2007年底至今跌宕起伏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政策进行了适时重大调整。2008年下半年,国家较为迅速地将宏观调控政策由2007年底时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热转变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通货膨胀),调整为2008年7-8月份时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再调整为国际金融危机暴发时(10月底11月初)的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并实施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措施。扩大内需促增长范围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投资总额到2010年底将达4万亿元规模。

我市作为全省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地区,2008年GDP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今年1—6月GDP总量增速14.8%,位居全省第5位。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住发展工业经济不放松。将2009年确定为我市“突破工作年”,坚持并高举“逆水行舟、加快发展、突破工作、确保增长”的工作基调,紧紧扭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着力把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努力走在川南经济区前列作为工作突破口,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威胁,与企业一道共度难关,主动地发挥着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应对效果。

2008年全市GDP总量完成645.86亿元,GDP总量增速14.6%,居全省第5位,是宜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第二快年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10.67亿元,总量在2007年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再突破300亿元,继续保持总量在全省排名第3位。2009年上半年,全市GDP总量完成307.2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全国高1.5个、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1.89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1%,比全省增幅高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和盈利状况得到改善,全市经济呈现“止滑回升”的良好势头。其应对措施和主要做法是: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近一年来,我市正以大项目实现大引领,积极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对地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重大项目 “一对一”的高层招商,政府及其部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资引项目。特别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我市迎难而上,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跨地区、跨省际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今年在泛珠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现场签约合同金额为14.79亿元的8项大单,其中投资类2个,总投资额13.90亿元,贸易类6个,总投资额13.40亿元。招商项目的纷纷入驻,为我市地方工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止滑回升”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

(二)扩大投资,以投资拉动内需。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是帮助我市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市经济恢复性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为此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作好项目研究、排查、梳理,储备和对接工作,咬住项目不放松,不争论不犹豫,力求在中央和省上扩大内需政策中挖掘项目,从民生工程需求中转化项目,在灾后重建中争取项目,确保项目不断档,建设不停步,以投资拉动,带动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做强工业,确保实体经济不滑坡。

我市始终把工业经济“止滑回升”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首要任务,把推进我市工业“爬坡上行”的工作热情,全面贯彻和落实到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16条以及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等一系列政策上来。重点围绕我市确定的工业“四基地”建设,突出产业优势,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加大政府扶持,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保障企业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协调。借金融危机影响时期,抓紧抓好企业技术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四)实施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对工业的财政投入。通过安排工业企业发展资金、技改贴息资金、拉动内需资金、企业奖励资金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及缓交的社保统筹资金,下岗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金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危机。通过国家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和出口退税调整,“放水养鱼”让利于企业。在信贷投放方面。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信贷投放方向倾向于支持地方重点项目、优势企业及瓶颈产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培育、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需求。经调查,今年1-6月全市贷款净增59.30亿元,居全省第五位,较年初增长24.61%,在融资担保方面,我市加大了银、政、企协调合作力度,重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构建,积极为企业融资担保牵线搭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和项目资金。

(五)培育市场、活跃消费。

加大重点企业的培育,努力实现进出口恢复性增长,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一企一策,促进出口上台阶;积极为涉外企业争取西部资金,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出口基地扶持资金和进口贴息资金等多项外贸扶持资金;强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商贸业和物业流。

(六)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切实维护企业权益。

注重做优做强做大一批现有上市公司,促进有条件的公司上市;实施转让股权,裂变扩张一批竞争性企业,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股权转让等形式,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由国资公司通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债务包”的打折回购,支持企业消化历史包袱;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责任体系和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切实维护企业权益,落实各部门企业治乱减负目标任务,严格控制涉企检查。

五、对策与建议

宜宾作为我省近几年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全部工业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上升至49.9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6%。虽然,当前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和各级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我市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迹象也有所显现。但是,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旺,如我国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实现负增长。我市工业经济特别是化工、纺织和造纸等行业全面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为此建议:

(一)清醒头脑,进一步巩固和准确认识当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市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根基尚不牢固已是共识。具体表现在: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仍呈现回落状态;较多一批企业利润仍然下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形势依然较严峻,上半年我市出口总额为14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比下降22.3%。因此,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冷静思考,进一步增强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深刻认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要警惕骄傲自满情绪抬头,谨防风险反复、危机“倒春寒”。要立足眼前放眼于未来,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善于洞察和抓住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已出台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扩内需保稳定保增长的工作不能放松。要不折不扣地,继续全面落实中央、省和地方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障一切有利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和产业结构的引导,努力实现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二)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引擎的作用,提高抵御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

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实现我市经济“止滑回升”的重要力量。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现在又是我市夯实工业基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调整工业结构的最有利时期。为此,我们必须把“工业强市”作为我市加快建设川南经济区经济强市建设的主导战略,抓住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关键,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现有工业潜力,做好工业增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产业转移的承接力,主动对接全省“7+3”产业发展规划和“八大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辐射力强的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等“四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功能配套,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机械制造业产业链多的特点,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动,市县互补,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三)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对产业经济的承接力。

上一篇:车间安全检查表下一篇:药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